员工违纪违规处分条例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0: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员工违纪违规处分条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建立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9-0165-02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是反腐败工作任务之首,是固本强基之策。如何通过大量强基固本的扎实工作,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做到防意如城,远离违纪违规的“高压线”,保持勤政廉政的良好态势,建立起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长效机制,是长期以来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下面围绕如何建立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长效机制谈几点看法。
一、必须抢先机,预警在领导干部违规念头萌发之前,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为主要手段敲响廉洁自律的警钟
要将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作为预防领导干部违法纪的一项重要预防措施,抢前抓早,未雨绸缪,敲响廉洁自律的晨钟幕鼓,警示领导干部守住思想道德底线。
一是要围绕开展权力观教育这条主线,夯实遵守廉洁自律的思想基础,抵御的心理动机。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权力观教育,抓住一切时机向领导干部灌输“领导就是服务、权力就是服务、管理也是服务”的权力观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人本理念,“群众的利益高于领导干部个人的利益”的利益观念。引导领导干部慎用权力,增强遵守廉洁自律规定的自觉性。
二是要用好辅导书籍、网络教育栏目两个载体,加强廉洁自律规定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操守。要及时向领导干部发放中央、国务院有关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的书籍,要求领导干部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在互联网、局域网开展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栏目,登载有关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规定和要求,以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知识测试内容,要求领导干部学习并参加答题,督促领导干部不间断地学习廉洁自律规定,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三是灌输多种廉洁自律新理念,引导领导干部走出思想误区,为自觉遵守廉洁自律规定提供动力支持。应不断提炼和宣传具有浓重的廉洁自律色彩的新理念,作为领导干部思想的“净化剂”,进行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灌输和培育,力争使廉洁自律要求逐渐孕育成领导干部的内在意识,由被动接受达到自觉遵守。如,要向领导干部灌输“领导的作用――做领头羊而不是牧羊人”的导向观念,“领导的基本素质――头脑、胸怀和气魄”的能力观念,“领导的魅力――成为群众的知心朋友”的亲和观念,要求干部成为群众爱戴的领导者。强调领导干部严格地执行廉洁自律规定和要求,并要求领导干部在无形的规范内超越自我,以积极的自我管理的方式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习惯,变成行动,实现从要我遵守到我要遵守的转变。
二、要争主动,防范在领导干部违规问题产生之前,以加强制度建设筑牢廉洁自律防线
要将加强制度建设作为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的根本要求,建立和完善有关决策权、人事权、财权、物权管理制度,增强源头防腐的刚性,治本清源,堵塞漏洞,确保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
第一,以民主决策制度打预防针,规范事权防止设特区。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作出决定”的制度,并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确定重大事项管理范围和决策程序,减小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决策权自由裁量的空间,防止因权力过分集中而造成领导干部违规决定重大事项,避免因决策失误而给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第二,以干部考核制度划警戒线,规范人事权防止走过场。要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对领导干部任前、任期、任中履职情况加强考核,把住领导干部“入口”和“出口”,防止领导干部带“病”上岗、离岗和换岗,避免领导干部违反廉洁自律规定问题的发生。
第三,以财经制度设防腐屏,规范财权防止漏洞。领导干部在经济活动中要模范遵守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制度,自觉维护党和国家利益。对于违反财经纪律,为地方、单位、“小团体”或少数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领导干部,要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严肃处理。
第四,以阳光操作制度作防腐剂,规范物权防止“暗箱操作”。按照弱化权力、分解权力的要求,科学分割权力链条,把有关采购等事项的权力运行过程进行分解,保证任何领导干部都没有绝对的权力,防止领导干部在物资采购、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等事项中谋取私利等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
三、要广纳谏,整治在领导干部违规苗头扩大之前,以强化监督机制规范廉洁自律行为
要将治理违规违纪问题作为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要求的有力措施,以群众的反映作为整改问题的第一信号,善于从群众的“声音”里找问题找差距找不足,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整改,促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一是抓焦点,对群众关注的财、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治。要以制衡和分解管理权限为目的,采取措施治理群众关注的内部财务和物资采购管理问题。要通过强化预算、严格程序、完善制度等举措,进一步建立起科学规范、协调高效的财务管理工作机制。对大额物资采购,要执行集体研究决定工作制度,深化对重点环节、重点岗位、重点事项的监督工作,严防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二是抓难点,对群众强烈不满的少数领导干部侵害员工和企业利益问题进行整治。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凡属领导干部涉嫌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要认真调查处理。要通过严肃认真地核查和整改问题,对徘徊在违反廉洁自律规定边缘的领导干部起到敲山震虎、威慑警示的作用,迫使他们悬崖勒马,迷途知返。
三是抓重点,对群众期盼的事情大胆放权,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实现愿望。为了满足群众参与监督的强烈愿望,可采取召开“听证会”、进行民意调查等方法,对涉及一些公共设施建设、住房、医疗和食品卫生等方面的事项,集中民意、民智,进行民主表决。对于一些可以采取发放福利等正当手段惠及民生的问题,可“疏导养廉”,合理、合法地开辟资金来源渠道,使领导干部没有必要、没有理由私设“小金库”进行违规和违纪。
实践证明,构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长效机制,有利于实现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制约,有利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当前,反腐倡廉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用新的眼光审视、判断和分析新形势,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不断取得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成果,在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方面实现新进展、取得新突破。
Discussion about how to build the lasting mechanism of the leading cadre honesty and self-discipline
CHEN Guo-mei
(Park company,Daqing oil and chemistry company,Daqing 163714,China)
篇2
不良执业环境的主要表现
(一)管理体制造成会计主体法人制约会计行使职能
目前,我国的管理体制是,企业、事业、机关、独立经营法人企业都是会计主体。在这个主体范围内,会计作为该主体的一名员工,在开展财务工作时,必然要服从于主体法人的意愿。试想,如果该法人法律意识淡漠,世界观、价值观扭曲,作为会计,要么以极大的勇气与之抗衡,坚持行使正确职能,冒“穿小鞋”、下岗、被辞退、解除劳动合同等风险;反之,就是消极地去适应环境,做“老板”眼中的好员工,甘当做假账、偷漏税、提供不实会计信息的“”。可见,这样的执业环境,使会计人员陷入两难的境地,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利益环境的驱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多种生产经营方式并存,出现了不同的利益关系。这里所说的利益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会计主体利益,即单位利益。单位通过提供不实会计信息,来骗取社会、有关部门和人员的信任,并因此获取某些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二是主体法人利益。主体法人通过他们手中的权力,影响会计人员,通过不实会计信息,为个人沽名钓誉,从而达到加薪、升迁等经济目的和政治目的。三是会计人员自身利益。由于会计人员的进职、加薪等利益,常常是单位领导决定的。为顺利获取这些利益,迫使会计人员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正是这种利益环境的驱动,出现虚假会计信息就不难理解了。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
虽有法规、准则、制度和监督机构,但是这种监督机构的作用却是不能令人信服的。主要表现在:
1、内部监督机制缺失。由于企事业单位均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专职会计人员,在单位内部完全掌握着会计信息生产加工过程。而内部监督机构又是由主要领导牵头,部分相关人员兼职。一套人员,两个机构,形同虚设。
2、社会监督不利。在我国现有管理体制下,无论是会计师事务所,还是会计人的经济利益,均与被审报告的主体及主体法人的利益相连。正是这种监督与被监督之间的依附关系,很难做到真实、严格的财务监督。
3、政府主管部门监督存在漏洞。政府监督部门主要有财政、审计和税务。这些部门每年都对所属单位进行财务检查。就笔者所见所闻,这些检查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查前通知。每当检查前几乎都要通知被检单位,告诉何时何部门去检查,甚至把检查者的姓名都一一告知;二是车接车送;三是宴请款待;四是赠受纪念品。这样的驾前通知,被检单位无微不至的盛情款待,其检查的可信度实在难以令人信服。正是监督机制的不健全,给虚假会计信息的制造有了可乘之机。
(四)主流思想教育不够
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发展市场经济,引进先进文化、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一些思想糟粕也乘机混了进来,腐蚀人们的思想与灵魂。使一些人不择手段地追求钱、权,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中饱私囊,连最起码的职业道德也丧失殆尽。主流思想教育的缺失,为虚假会计信息的制造,在思想意识上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可见,不良的执业环境,对产生虚假会计信息的影响是巨大的,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
改变不良执业环境的措施
(一)加强主流思想教育,以法管理
要加强可能对会计信息产生影响的部门及个人的法律约束,制定、完善监督审计制度,强化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做到以法管财,以法治假。制定严密的纪律处分条例,对违法违规者按章处罚。教育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思想上树正气,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蚀。
(二)改革现行的会计职业管理体制
可以实行会计人员委派与岗位轮换制。由政府设立专职会计机构,向所属单位指派会计人员,并定期轮换岗位,轮换期不超二年。这样,可以避免人际关系铁板一块,主体法人与会计人员协同造假。也有利于人才的流动,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的人事关系等事宜,由政府会计机构负责管理。
(三)加强社会监督力度
应革除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对被审主体及主体法人的利益依附关系。笔者赞同刘海生先生的意见,即:“将会计师事务所改制为‘准事业’单位,经费由国家财政拨付,审计任务由财政、审计、证监会联合分配,并定期进行审计质量考核,据以决定报酬及奖惩。审计工作是一项社会价值含量高、责任性大的智力劳动,对称职会计师应采取‘优薪’政策,而对有不洁行为者应吊销资格、从严惩处。财政经费来源可通过开设‘会计信息税’征集。将现行会计师事务所直接向‘客户’收费改为财政统一向会计信息使用人(各类企业、股市投资人)收费,事务所经费拨付、管理考核同上。”
(四)严格处理政府监督人员的违纪问题
期望相关部门应加强审计纪律教育,对于违法乱纪者,应给予严格纪律处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
篇3
关键词:乡镇财政;问题;对策
乡镇财政是我国财政管理的一个最基础的组织,这个部门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但是,目前乡镇财政在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管理者的重视,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力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一些乡镇的财政部门只重视了制度的制定而忽略了对制度的执行情况的监督,使内部控制成为纸上谈兵,空有理论而没有发挥其实际的效力。除此之外,还有的乡镇根本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没有理论,更没有实践。对于部门的控制,领导者只凭自己的经验和惯例,而缺乏客观的证据,缺乏一定的制度约束,使得内部管理既不系统也不科学。管理的方法、处理问题的流程随着领导者的更换而变化,主观性太强,工作效率低下。
(二)财政预算管理不科学
有的乡镇财政预算不能发挥对资金的管理作用,预算制度编制不合理,管理不科学。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乡镇财政部门对预算管理的意识淡薄。领导者对于预算管理不够重视,预算管理有时候只是对预算内的资金进行了预算,许多非税收收入的预算外资金游离于预算之外,对这部分资金疏于管理,使得“收支两条线”成为纸上谈兵;另一个方面,预算的编制、调整到执行不是很科学。有些乡镇的财政部门预算制定的粗枝大叶,既不全面也不够细致。实行“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实际”的方法,这样的规定太过于粗糙,资金管理不够透明。除此之外,一些乡镇财政部门在以后追加预算时,没有按照《预算法》的规定,没有报同级人大批准,使得这部分预算,缺失了同级人大的监督。
(三)有些乡镇财政入不敷出,负债较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乡村也出现了很多企业,使得乡镇的财政收入有了较多的增长。但是,财政支出以更大的速度增长,使得有些乡镇的财政支出大于收入,产生了财政赤字。除此之外,有些乡镇盲目地上工程项目,而缺乏对该项目的科学论证,使项目建成后效益不好,不能收回投资成本。还有个别的乡镇,机构过于臃肿,人员过多,使得工资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比例过大。
(四)专项资金的管理不到位
近些年来,政府加大了支农的力度,由于我国政府在支农的项目管理上体制不是很合理,有些职能是交叉的,这样使得对专项资金的管理透明度不高而且分散,管理不是很合理。大部分的资金不按专项资金的方式管理,而是在经常性项目上核算,这样就容易使得各个项目之间相互挤占资金,不利于管理和监督。除此之外,对于专项资金的检查一般都是突击性的,发现问题后,没有具体的处罚措施和持续的监督,使得监督流于形式,很难发挥效力。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在财务管理上缺乏一套合理完整的制度,内部控制不细致,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在有的乡镇对于资金的管理没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对于资金的使用也没有很好的监督。有的乡镇虽然也有自己的监督机制,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切实地履行其监督职能,使监督机制没有发挥监督的作用。
第二,乡镇财政的领导以及财务人员的职业能力不高。乡镇财政的领导及财务人员的职业能力总的来说较低,再加上有些乡镇的会计人员更换过于频繁,影响了工作。
第三,乡镇财政的有关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财务收支活动不能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导致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解决乡镇财政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结合实际,加强乡镇财政的体制建设
我们可以把乡镇财政的体制建设,加入到国家关于财政发展的总体规划中,科学的对乡镇财政的职能进行定位,改变原来的只抓收入而放松了对支出的监管,重新注重加强对支出的监督管理,结合实际,切实加强乡镇财政的体制建设。各省可以根据国家财政的总体规划出台对本省乡镇财政建设的指导性文件,通过体制的建设,逐渐地改善乡镇财政的困难。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针对各地乡镇财政发展水平的不同,分类指导和改革乡镇财政体制,满足不同类型乡镇发展的需要。对于不同条件的乡镇可以尝试不同的财政体制,因地而适宜,在充分发挥各乡镇的优势的同时,逐渐改善其不足。
(二)加强乡镇财政的预算管理,优化收支结构,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加强乡镇财政的预算管理,首先是领导重视,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制度,科学的控制支出范围,优化支出的结构,同时把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的范围。在预算调整时,按照《预算法》的要求,一定要按规定的程序,经过同级人大的批准,接受其监督。另外,乡财政在安排支出时,要做到以下方面:一要确保公教人员工资性支出,严禁拖欠教师工资问题的再度发生。二要按规定安排各项预算外专项资金如优抚、教育、计生等的支出,及时发放各项救灾款项,严禁截留或挪作他用。三要根据乡财力适当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公益性事业支出,严禁以各种名目乱发奖金、实物。从而确保财政支出结构合理和收支平衡。
(三)增强乡镇财政有关人员减少债务的意识,控制举债的规模
对于这个方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统一乡镇财政有关人员的思想,使他们在减少债务的问题上达成共识。取消财政赤字,减少债务是保持经济增长的必然条件,是保持农村稳定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保持党群关系融洽的重要环节。所以,乡镇财政的有关人员必须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二是制定具体的措施切实减少债务,制定切实可行的消减债务的目标。与此同时,控制新的债务的产生,制定严格的举债的审批程序,严格控制新的举债的规模。
(四)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
专项资金都有其专门的用途,在管理时,严禁其他的项目挤占专项资金,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确保专项资金能发挥它的作用。下拨到各个乡镇的专项资金,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严格按照批准的用途专款专用。另外,可以实行跟踪反馈责任制,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对于违反规定的有关部门单位或直接责任人应追究其责任。
(五)培养财源,同时精兵简政,增强乡镇财政的实力
在上面的问题中,本文提到乡镇财政入不敷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培养财源的同时精兵简政。各个乡镇可以加大财源的建设力度,安排优势的资源到那些短平快的项目,这样可以使乡镇财政在短时间内增加收入。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可以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增加对三农的投入。二是可以增加现有的乡镇企业的扶持力度,给他们以优惠的政策,使他们快速的做强、做大,为以后的财政收入增长打好基础。除此之外,乡镇可以抓住政府改革的契机,精兵简政,压缩人员的数量,从而减少这工资方面的支出,减轻乡镇财政的负担。
(六)加强乡镇财务人员的培训,加大对违法违纪现象的处罚力度
重视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人事部门结合最近的会计方面的新的变化,及时地组织有关人员学习,给他们补充能量,保证乡镇财政工作的质量。另外,为了提高乡镇财政管理效率和质量,还需要加强监督,加大对违法违纪人员的处罚力度。有关的执法部门合理分工、相互协调,加大检查的力度,对于违法行为,严格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处罚。
我国是一个非常重视三农发展的国家,尤其近些年来,中央财政加大了对三农的资金投入,以促进三农的发展。然而,目前作为三农发展的必要保障的乡镇财政,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此列举了一些,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旨在对乡镇财政的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殷金胜.浅论加强乡镇财政财务管理[J].当代经济,2008(2).
2、许晓剑.关于加强乡镇财务管理的思考[J].海南金融,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