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的步骤范文
时间:2023-10-31 18:00: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防灾减灾的步骤,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8-203-02
股骨近端髓内钉已较为广泛的应用于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的螺旋刀片结构,能有效提高稳定性,适用于骨质疏松老年患者[1-2]。但不少学者相继报道了其与亚洲人的股骨近端解剖形态不匹配而出现的术中股骨近端外侧皮质的劈裂,术后髋关节疼痛等并发症[3-4]。故适用于亚洲人群的股骨近端解剖形态的PFNA-Ⅱ得以研发并投入使用,并先后有中国学者应用PFNA-Ⅱ成功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取得良好疗效[5]。本院自2009年1月~2012年12月以来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PFNA-Ⅱ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9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4例,男19例,女45例,年龄41~87岁,平均(73.7±6.5)岁。致伤原因:摔伤52例,交通伤12例。均为转子间闭合不稳定型骨折,根据Tronzo-Evans分型,Ⅲ型33例,Ⅳ型25例,Ⅴ型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1~14d,平均(3.9±0.8)d。术前一般状况根据美国麻醉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法:Ⅰ级:正常健康,除局部病变外,无系统性疾病。Ⅱ级:有轻度或中度系统性疾病。Ⅲ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丧失工作能力。Ⅳ级: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威胁生命安全。Ⅴ级:病情高危,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患者。本组所有患者均低于Ⅲ级。
1.2 手术方法
患者术前接受患侧髋关节X线正侧位检查,根据测量结果选择相应型号髓内钉。本组所选用主钉为以下几种规格:9mm×170mm、10mm×170mm、9mm×200mm、10mm×200mm。患者取仰卧位,麻醉后在以C型臂X线机监视牵引床闭合复位,对于部分较为复杂的Evans Ⅳ型患者,采用撬拨、有限切开等复位方法完成复位。复位满意后,于大转子顶点沿股骨干轴线方向取长约4~6cm纵行切口,从大转子顶点将导针置入进入股骨髓腔,空心钻扩大转子处入点对股骨近端成形,沿导针方向插入PFNA-Ⅱ主钉,拔除导针;瞄准器导向下将导针打入股骨颈,使导针平行于股骨颈中轴偏后下方;测量近端钉道的长度,根据测量数据选择合适长度的螺旋刀片,将螺旋刀片打入股骨头股骨外侧皮质扩孔,打入螺旋刀片,C型臂X线机监测螺旋刀片尖部距离股骨头顶点正侧位均小于15mm为较为满意的尖顶距;在瞄准器导向下置入远端锁钉;最后拧入主钉近端尾帽。
1.3 术后治疗
所有患者术后予镇痛、抗感染、抗凝治疗,同时应用预防肺部感染药物,术后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行功能锻炼。
1.4 术后随访
所有患者于术后1、2、3、6个月、1年门诊随访,查患侧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内固定情况及位置,根据骨折愈合程度指导患者治疗、康复方案,并于术后6个月、1年对患者行Harris评分。
2 结果
本组64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4.3±0.8)min,平均术中失血量(105.4±0.2)mL,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2~17月,1例患者术后10个月死亡,死亡原因为心衰,3例患者失去随访。影像学X线检查:60例患者已达到骨折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7.5±0.5)个月,无髓内钉断裂、髋内翻、股骨头切割等并发症。螺旋刀片平均移位(10.7±1.5)mm。无一例患者股骨外侧壁劈裂。Harris评分:术后1年60例患者Harris评分为74~109分,平均(91.3±11.4)分,较术前平均(51.4±7.3)分显著改善。
3 讨论
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历来为骨科手术的难点,大量研究表明髓内固定系统对于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治疗具有相当优势。传统的股骨近端髓内钉由于存在股骨干应力性骨折、股骨头切割等风险而逐渐弃用。新型的PFNA具备良好的防旋作用并能够有效降低头切割的发生率,同时其在置入过程中随着螺钉的转动可对周围骨质起填压作用,提高了骨抗压的能力,更适用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众所周知,尖顶距即在正侧位X线片中螺钉尖部距离股骨头顶点长度之和需要小于25mm,但针对螺旋刀片的尖顶距的研究相对较少,Kraus 等[6]报道了PFNA的尖顶距应该小于30mm范围内时,很少发生螺钉移位及股骨头切割的现象。本组病例将螺旋刀片的TAD控制30mm以内,术后无一例出现切割。
虽然PFNA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优势,然其应用于亚洲市场后,相继有报道在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手术相关并发症,如大转子外侧劈裂、术后髋部疼痛等,且更多见于女性患者,主要由于其与亚洲人股骨近端解剖形态不匹配所致。亚洲人股骨近端解剖学特点为,近端长度更短,股骨颈直径较小,骨髓腔较窄,股骨外偏角较小,大转子至股骨干前弓距离较短。有学者根据亚洲人群股骨近端情况设计出适用于亚洲人群的髋部螺钉[7]。PFNA-Ⅱ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部分修改[5]:(1)主钉直径从17mm降至16.5mm;(2)主钉外偏角由6°降低至5°;(3)折弯点上移,由原来的113mm上移至93mm;(4)螺旋刀片直径由11mm减小至10.5mm。本研究成功应用PFNA-Ⅱ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64例,同时认为PFNA-Ⅱ一方面降低了髓内钉在置入过程中对股骨近端外侧壁的压力,另一方面减少髓内钉近端突出与大转子外侧而刺激臀中肌,降低髋部疼痛及活动受限发生的几率。
由于亚洲人股骨长度较短,股骨干前弓距离大转子顶点距离较短,传统的240mm长度规格的髓内钉不适用于亚洲人,应根据术前X线片检查结果选择PFNA-Ⅱ规格,故本研究所选用PFNA-Ⅱ主钉长度为170mm与200mm两种规格。PFNA-Ⅱ在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中可以取得较好效果,尤其适用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
[参考文献]
[1] Mereddy P,Kamath S,Ramakrishnan M,et al.The AO/ASIF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a new design for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proximal femoral fractures[J].Injury,2009,40(4):428-432.
[2] Wang WY,Liu L,Wang GL,et al.Ipsilateral basicervical femoral neck and shaft fractures treated with long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or various plate combinations:comparative study[J].J Orthop Sci,2010,15(3):323-330.
[3] Pu JS,Liu L,Wang GL,et al.Results of the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in elderly Chinese patients[J].Int Orthop,2009,33(5):1441-1444.
[4] Simmermacher RK,Ljungqvist J,Bail H,et al.The new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in daily practice:results of a multicentre clinical study[J].Injury,2008,39(8):932-939.
[5] Lv C,Fang Y,Liu L,et al.The new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Asia:early results[J].Orthopedics,2011,34(5):351.
[6] Kraus M,Krischak G,Wiedmann K,et al.Clinical evaluation of PFNA(R)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ip-apex distance and mechanical failure[J].Unfallchirurg,2011,114(6):470-478.
篇2
关键词:城市; 抗震减灾;规划
l 减灾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内容,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城市防灾减灾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震灾害防护规定等。城乡规划还要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的原则,要满足城市防火、防爆、抗震、防洪、放泥石流以及治安、交通管理和人民防空建设等要求,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定。
编制城市规划应当符合城市防震、防灾等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采取抗震措施。但实际上,不少国家的许多城市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考虑防灾内容有些不足。给灾后救治、灾后重建工作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困难。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智利大地震,救灾时都因交通严重堵塞、水电供应困难、通讯能力低、某些救灾必要条件得不到满足,从而使救灾工作延误、效率低下、甚至出现无能为力的现象,加重了震灾损失。这些情况当然是由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复杂因素决定的,但与城市规划中的减灾方面弱化有重要的关系。正缘于此,城市必须编制抗震防灾规划。
(1)抗震防灾规划一般是针对发展较为成熟、建筑物密度大的城市编制的,因这些城市基本结构已经定型,社会系统中的各因素具有复杂的制约关系,故仅为防灾而做大的改造甚为困难。特别是由于经济效益的衡量,有可能使此类防灾规划的某些重要内容为纸上谈兵。
(2)城市规划需要全面考虑城市的规模、发展方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生产力与人口的合理布局,根据当地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而防灾规划一般仅考虑有关防灾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条件,故有以偏代全之弊。
综上所述,减灾是城市规划中不可等闲视之、不可分割出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市规划系统性与先进性时必须着重发展的一个方面。
2城市减灾规划的基本内容
此处所谓的城市减灾规划,是指城市规划中的减灾内容、内涵或有关方面,虽然它在城市技术性基础设施规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但却远非局限于此。实际上,它渗透到城市规划的方方面面,涉及到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的每一个环节。城市减灾规划主要着眼于防灾、救灾方面。其中防灾的主要内容为:
(1)通过选址避开自然易灾地段,例如避开易产生崩塌、滑坡的山坡的坡角,易发生洪水或泥石流的山谷的谷口,易发生地震液化的饱和砂层地区,易发生震陷的填土区或古河道等。
(2)通过合理规划避免建城时产生人为的易灾区。例如在规划中使易爆物仓库区远离易燃物集中处与人口、建筑物密集区。使释放有毒有害烟尘、气体的单位建于下风口等。
(3)建立适于防灾的城市单元结构布局,以实现较优的系统防灾环境。
救灾规划的主要内容为:①规划生命线工程的最简抗灾覆盖网络。②规划城市结构、设计抗灾目标以尽量防止灾害链节点的存在。③规划多功能临时性救灾“中转"场地。例如避难场地,救灾物资集散地,临时医护站等。④规范救灾指挥系统。⑤规划救灾支持环境:防灾规划与救灾规划中有局部重合,且在进行规划时二者是统一的。总的来说,城市减灾规划的最主要考虑点是:优选地质、地貌等自然环境;规划有利于避灾、防灾、抗灾、救灾等社会功能与结构布局;强化某些社会职能性网点并赋与为减灾隐性“韧"环境;据实际情况插补减轻重大自然灾害共适性特殊建筑物等。
3城市减灾规划的实施步骤与遵循原则
(1)城市减灾规划需建立在以下几个基础上
①当地各类自然灾害趋势性预测与规律分析。灾害史研究。
②当地自然环境、人工环境调查、监测分析与评价,社会系统与单元灾害易损性分析,自然灾害与防灾、救灾区划。
③城市历史与现状,城市性质、规模、政治、经济、人文特征。
④城市发展目标
(2)城市减灾规划的主要实施步骤
①确定城市减灾目标,实施标准与途径。
②结合总体规划,进行城市减灾结构分区。
③根据城市与环境复杂的动态特征关系,城市发展目标与减灾目标等,在减灾结构分区与减灾环境评估的基础上,应用专业知识与运筹学、系统论、信息论或其它有关理论与方法,规划具有较高抗灾能力与功能覆盖能力的道路、水电供应或其它生命线工程的主干网络,与最重要的救灾支持条件。
④进行全方位体现减灾意图的城市详细规划。无论是建筑类型,还是建筑密度、高度等控制指标的总平面布置,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工程管网的综合规划与竖向规划,无不与减灾目的的实现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故需把减灾意识渗入到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中去。例如,由于地震波的共振效应,在某些高度时,建筑物的地震易损性比在其它高度时大的多。城市管线的布局、连接关系、断面特征、结构形式、物流控制,所处的地质环境等更是决定了这些建筑、构筑物的防灾能力及其支持防灾、救灾的职能是否得以顺利地高效地实现。
⑤进行防灾、救灾的计算机模拟,作投效分析,进而改善与补充减灾规划。
(3)城市减灾规划还需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它们也是评价减灾规划优劣的基本着眼点
①减灾与城市社会发展是有机的统一。减灾规划必须尽量有利于城市其它社会职能的实现。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或其它城市规划任务的实现。一些减灾必备的因素,例如地震避难场地,救灾预备站应有其平时的用途。
②减灾规划应为城市建设与城市日常生产、生活活动、减灾活动创立低耗、高效的环境条件。
③减灾规划应具有系统性并可适应减灾的动态发展趋势。
4 抗震技术的创新
“防患于未然”这是中国人处事的哲学,这当然在抗震上也是适用的于是这就要求在建筑物时就应考虑抗震。
(1)钢筋混凝土技术的新发展,此技术加上消能减震加固技术,消能器采用国产液体粘滞阻尼器,安装在钢支撑中,这不仅避免了结构的薄弱,而且使抗震能力大为增强。若采用传统地加大抗震厚度,将会导致建筑结构抗震作用加大,无法达到经济、合理的目标。混凝土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分体柱技术会使柱的抗弯承载能力稍有降低,抗剪承载能力保持不变,而变形能力和延性能力显著提高,且柱的破坏形态由剪切型变为弯曲型,实现变短柱为“长”柱,从而在根本上改善钢筋混凝土短柱的抗性能,提高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安全性。
(2)玻璃纤维加固,玻璃纤维加固是利用一种非凡的玻璃纤维布层层黏结包裹需加固的柱,可以明显提高柱的抗震强度和抗剪强度。
在梁的加固中可以采用玻璃纤维加固。由于梁上有楼面板,需要在楼板和梁交界处的侧面开一个小槽,目的是锚固玻璃纤维布,防止玻璃纤维布与梁表面脱离,当梁上荷载增大很多时。可以在混凝土上下增加钢梁组成复合梁,可以起到提高构件承载力的目的。复合梁施工前需要先消除原混凝土梁的挠度,这样才能保证后加钢梁能够分担部分混凝土梁的荷载。
(3)复合材料的加固,复合材料具有钢所不具有的抗腐蚀性,较高的强重比和抗疲惫能力,对地震有较强的抵御作用,不仅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而且节约了大量的资金。
(4)抗震设计模型,要建立抗震防灾和强度安全的理论体系,坚持数值模型和物理模型并重,实验室实验与现场试验并重,线性理论与非线性理论过渡等基本原则,分析建筑物的响应,发挥材料的潜力,形成基于形态的抗震设防标准理论和工程应用办法,高桥墩桥梁抗震的震动台模型试验技术与减震控制方法等。
5 结语
我们一定要强化震情观念,加强防灾减灾规划,采用与推广先进材料、技术及设施,并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房屋建筑抗震设计常见问题解答(内部资料),北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4
篇3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为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减灾委通知精神,切实做好我区5.12“防灾减灾日”活动各项工作,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市民群众自救互救能力。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今年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的主题是“科学减灾、依法应对”。目的是进一步科学分析和研究防灾减灾重点工作任务,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防灾减灾的重要支撑作用,加快科技成果在防灾减灾领域的集成转化和推广应用,加大防灾减灾科学知识普及力度,提升综合减灾能力。同时,要健全防灾减灾救灾法治,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坚持依法行政,普及防灾减灾法律知识。要通过开展一系列防灾减灾活动,将科学思维和法制理念贯穿防灾减灾救灾的全过程,促进国家综合防灾减灾“xx”规划任务的全面落实,有力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科学化和法制化水平。
二、活动时间
5月12日是防灾减灾集中宣传日,5月11日至17日是全市防灾减灾宣传周,各街道办事处要以“科学减灾、依法应对”为主题,全面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三、活动内容
(一)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宣传周期间,各街道办事处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职能特点,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日主题活动,重点以《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防洪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森林防火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应急避险知识宣传为主。同时,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防灾减灾的支撑作用,做好气象水文灾害、地质地震灾害、生物灾害和生态环境灾害等各类自然灾害知识、防范应对措施的科学普及和宣传教育。5月12日当天,区宣传活动主会场设在时光公园,各街道办事处也可设立分会场。
(二)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活动
要尊重科学,依靠法制,组织各社区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针对辖区可能发生的暴雨、洪涝、地震等频发易发灾害威胁,重点排查社区各类建筑和民房、学校、医院、生产经营场所、火车站、大型商场、影剧院、城市地下管网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设施,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开展灾害风险评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进行集中整治,进一步促进我区综合防灾减灾“xx”规划的全面落实。
(三)修订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
各街道办事处要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尊重科学,依靠法制,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类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并要结合预案要求分层次、分灾种、因地制宜组织开展防灾减灾综合演练,进一步提高本级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做好防灾减灾日活动的宣传报道
各街道办事处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以及微博、微信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对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以及防灾减灾经验做法等进行宣传报道,大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具体要求
各街道办事处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筹划,并根据职责分工和业务特点,制定工作方案,逐项抓好落实。全市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结束后,各街道办事处要认真总结活动情况和经验做法并形成书面报告,于5月25日前报至区民政局办公室。区民政局全面负责做好相关联络沟通和综合协调工作。
2021年防灾减灾活动方案
5月12日,是汶川地震**周年的日子,是国家法定的“防灾减灾日”,为切实增强全民应对地震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全民在发生特大地震灾害时从容应对和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各类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安全。根据省、市有关要求,经研究决定,于“5。12”防灾减灾日期间组织一次防震减灾应急演练活动。现将活动要求通知如下,请各单位按照方案要求认真准备和落实。
一、演练时间
20xx年5月12日(星期二)上午9:20开始,演练时间约30分钟。
二、演练地点:
阊江小学。
三、演练内容:
1、突发地震灾害时应急避险。
2、地震过后人员安全疏散。
四、参加人员:
阊江小学所有在校师生。
五、演练目的:
通过此次演练,使在校师生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冷静应对,并按照正确的疏散线路安全快速的撤离,最大限度地保护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同时,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宣传防震减灾及应急自救知识,切实提高全民在突发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
六、演练组织机构设置
(一)防震减灾应急演练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冯飘时
副组长: 胡育林、方芳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1、在地震和其他灾害发生时,决定启动应急预案,指挥全校开展防震救灾应急工作;
2、指导督促有关单位做好演练准备工作。在演练时,负责各预定区域的疏散指挥工作;
3、负责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灾情及应对措施。
(二)防震减灾应急演练指挥部
总 指 挥:陶丽娟
副总指挥:陈刘杰(政府办)
指挥部主要职责:
1、对学校防震减灾应急演练实行具体的统一指挥领导;
2、负责及时修订演练预案,收集和分析相应的演练准备情况,提出演练的指导意见和具体保障措施,协调参演各部门工作;
3、检查、指导演练工作小组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并对演习情况进行讲评;
4、演练过程中,确保人员安全、物资充裕、信息畅通,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紧急情况处置方案,保证顺利完成演练任务。
七、 演练流程
(一)9点20分,演练总指挥下达演练开始的命令。工作人员将放置在各区域的防灾警报器、扬声器鸣响,发出警报信号(防灾信号为鸣60秒,停30秒,反复两遍为一个周期,时间三分钟);同时,设置在各建筑物内的电铃、消防警报也同时响起。校园广播也发出警报信号,并同时播放语音信息,内容为“全体师生员工请注意,学校发生紧急情况,请大家不要慌乱,听从指挥,迅速有序地撤离各建筑物,到预定避难集结地域(安全区域)集中!”;
(二)听到“地震发生”的信号后,每个教室的老师要指导学生用书包护住头部迅速躲在课桌下面,抱头,闭眼,掩护好身体。”
(三)当险情结束后,各建筑物内的疏散引导组迅速开启全部疏散通道,并通过喊话、广播等方式稳定人员情绪,消除恐慌心理,防止拥堵踩踏,积极引导师生员工采取正确的逃生方法,通过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向安全地点疏散。
(四)全体师生员工在撤离各大楼后,全部在指定避难集结地域(安全区域)集合;
(五)所有参演人员在各避难集结地域(安全区域)集中完毕后,各避难集结地域(安全区域)负责人逐级向上汇报情况,情况汇总后由总指挥根据现场情况决定是否向120、119请求支援,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此次地震灾害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后续搜救受伤埋压师生工作等方面情况。最后,总指挥宣布“险情排除,本次防震紧急疏散演练圆满结束”。
演练结束后,总指挥现场对此次演练进行简要讲评,各参演单位分别进行总结。
八、演练注意事项
1、演练开始后,师生员工要认真按照规定的疏散路线进行有序疏散,不得在建筑物内滞留。演练指挥部将派出督查组对各楼进行专项检查,并将各楼滞留人员的'多少作为演练考评的重要指标;
2、演练时,楼层长(或学院指定负责人)要恪尽职守,稳定学生情绪,有序地组织学生迅速撤离;
3、学生在撤离过程中,要听从各楼层负责人的指挥,特别在楼梯口,不准推、拉、挤,动作要迅速而又不慌不乱,排成两列纵队,有秩序地前进,不能争先恐后、慌乱奔跑。下楼梯时必须走,在平地上可以有秩序地小跑,迅速转移到指定位置。如果有同学跌倒,要尽快扶起来,迅速撤离,确保演练过程中不发生踩踏的事故。各楼层负责人要在学生撤离后1分钟内检查校舍,确保无学生后撤离;
4、疏散引导人员要沉着冷静、反应灵敏,在疏散过程中要随机应变,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如发生演练意外事故,立即报告指挥部。
2021年防灾减灾活动方案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一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为做好今年的防灾减灾日各项工作,切实提高全校广大师生防范各类自然灾害的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特制定本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保障学生生命安全为根本,以提高学校预防和应对突发灾害的减灾能力为重点,全面增强师生的防灾减灾观念,切实提高师生的避灾自救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创建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二、活动主题
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
三、活动时间
2019年5月6日至12日(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
四、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马金龙 副组长:何常青 刘海邦
成员:全校教师及各班班主任。
五、活动内容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要高度重视安全教育主题活动的开展,牢固树立“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本着对学校安全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把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摆在学校议事日程上,作为学校安全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2.大力营造防灾减灾活动的浓厚氛围。
制定学校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措施、方法等。
3.开展防灾减灾系列教育活动。
(1)国旗下讲话。
(2)以班级为单位举办一次“防灾减灾教育”主题教育班会。
(3)各班班主任通过班级微信群发放《业土小学全国防灾减灾日倡议书》。
(4)围绕“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为主题,办一次安全手抄报,深入浅出地宣传防灾减灾有关知识。
(5)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
由校领导组织相关人员对学校的教室、宿舍以及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防患于未然。
(6)开展一次防地震疏散演练活动。提高师生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活动要求
篇4
一、健全机构,强化组织领导。在防震减灾工作中,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真正将此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紧抓实。调整充实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长兰威任组长,分管领导李景任副组长,国土、党政办等相关人员为成员,明确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防震减灾工作。为增强我乡防震减灾工作战斗力,降低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我乡完善了抢险应急预案,建立了应急抢险队伍,补充了必要的应急抢险设备。
二、强化宣传,增强防震意识。我乡4个村都建立了防震减灾宣传专栏,我们充分利用标语、宣传栏、宣传单等形式,加强地震科普知识普及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加强地震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及防灾避险知识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和自救意识。全乡印发防震避险宣传资料1000余份,并及时上报防震减灾工作、应急避险演练、地质灾害巡查等信息。
三、深入排查,消除安全隐患。牢固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防震理念,组织国土、民政等部门对全乡3个村的7处地质灾害点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已向地质灾害隐患地带群众发放了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并落实了专人负责24小时监测,一有险情立即上报。
四、完善制度,加强应急预案体系XX。制定了《XX乡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和《XX乡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进一步熟悉掌握启动应急预案的方法、步骤,明确在应急行动中的职责,达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效果。加强抗震救灾指挥体系XX,及时充实抗震减灾应急队伍及应急小分队成员,确保预案启动及时、运转顺利。严格值班制度,在汛期及历年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时期,要求各村严格实行值班制度,保证手机24小时开机,及时上报各种突发性自然灾害。
五、做好地震宏观观测及舆情信息的上报工作。各灾情速报员做好信息的收集整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确保信息畅通,完善了“三网三员”管理信息,健全了“三网三员”群测群防阵地、队伍和制度XX。
篇5
1建立健全地方地震工作机构,完善防震减灾管理体制
防震减灾管理体制是指政府、专业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其他防震管理主体所构成的管理体系与制度,以及它们的运作。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静态方面,即减灾管理的制度、规范、法律、法规;其二是指动态方面,即管理机制的运作,管理制度及规范发挥它的调适与控制作用,管理职能的实现。
随着《防震减灾法》、《地震预报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我国的防震减灾行政管理工作已步入法制化的轨道。但是,制定与《防震减灾法》相配套的地方性行政法规和政府规章仍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因为法律、法规的生命就在于执行与实施。由于我国区域性的差异,国家的法律、法规对有些问题只能作原则性的规定,需要与地方实际情况相结合。地方防震减灾条例就是以国家大法为依法,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社会实际需要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所以,地方防震减灾条例是防震减灾法与地方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从而构成了地方立法依据的完整性,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调整地方关系,解决地方问题,更有利于防震减灾法的贯彻执行与补充,使法律、法规在一定区域内得以有效实施。
最近的10年,我国发生了多次重大自然(地震)灾害、每年因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相当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6%,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1999年,发生在土耳其、台湾的地震灾害造成的危害之烈、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之巨、社会影响之大令人震掠。作为现代社会管理主体的政府,责无旁贷的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因此。以预防、减灾为核心内容的灾害管理不仅成为政府管理的战略任务,而且成为政府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根据总书记"坚持经济建设同减灾一起抓的思想,把减灾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的指导方针和"坚持以预防为主,防灾、抗灾、救灾相结合的减灾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合理配置资源,处理好减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加强国家对自然灾害的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综合减灾水平"的重要指示精神,各级政府应当对防震减灾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到地震灾害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危害,建立健全地震工作机构,使地震工作机构与本地区防震减灾工作的要求相适应,本着对人民,对地区经济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各级地震工作机构也应当以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紧紧围绕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努力提高业务素质,认真做好对外对内的宣传工作,在解决深层次矛盾上下功夫,针对本地区的特点,争取为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从组织上、队伍上保证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
2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综合防御,切实做好灾前防御
每当我们对国内外大地震灾害事件进行现场考察、对灾害现象进行分析对比研究和总结大地震灾害的经验教训时,都给我们许多启迪。通过这些地震事件可以探讨一些值得重视和有价值的东西。
1985年墨西哥地震、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1998年台湾海峡地震和1999年土耳其地震等灾害事件所印证的正反两方面的事实,给我们揭示一个重要道理,即获得明显减灾效果的就是在灾害发生前,人们应具有高度的居安思危、防范忧患的意识,树立真正的预防为主的观念,认真实施以预防为主的方面,落实预防为主的各种措施,使工程建筑、社区、城市的防震抗震能力增强,成为真正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安全城市。只有平时各项建设贯彻了预防为主的方针并真正按抗震设防要求落实了预防措施、对策,才是实现和解决国家、城市减灾难题的最有效的途径和道路。
树立预防第一或预防为主的思想,就是突破或转变一些陈旧观念和习惯势力。这些陈旧观念表现为;一是以"预防为主"之名,行 "灾后救援为主"之实,预防为主的方针没有落实。二是认为以预防为主,落实预防措施就必须要花大钱,其实落实预防措施所花的钱,与遭到地震袭击造成的损失,以及震后重建费用相比,其差的倍数何止千倍、万倍。三是我们一次次受害、一次次地总结教训,但每次灾后依然看不到思想上、行动上的根本变化。预防措施仍然停留在书面总结上。这个状况和做法一定要改变。
国内外大量的地震灾害事件说明,地震对建筑的破坏是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多震国家的科学家和政府在城市规划、城市建筑物和重要工程方面开展场址选址、场址土壤和岩石性质、场地地震地质构造环境和城市安全性、城市灾害、城市抗震设防及建筑用材、设计、施工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研究和开发,并应用科技成果于城市建设中,尤其是建筑物上。在灾害发生之前,建设安全的城市,安全的建筑物,做好城市和建筑物的安全工作,这是达到防震减灾的最有效手段。这也是以预防为主,落实防御措施的实际步骤。
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就是将我们以往灾后应急行动为主的做法,转变为灾前做好充分的防御措施,将想到的、计划中的、按规定应做的地震防御工作,在灾害发生前高质量完成。在灾害事件前严格按照防震减灾运作体系和各种信息网络,做好城市抗震设防和工程建筑抗震设防工作,并依法执行。
在灾前做好震后应急工作
所必须的各种准备工作,依法监理、监督验收,保证工程建筑的高质量。在抓好灾前各项防震减灾工作的同时,在遭到地震灾害袭击后迅速地投入到救灾工作中去。由于灾前做了防御,即使遭到地震袭击,其损失也会在预测限度之内,按照应急预案实施救灾,可收到更好的减灾效果。因此,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减灾目标的良性循环。人类在自然灾害前就会变被动受灾为主动防灾减灾,人类对自然灾害也不会再那么俱怕、那么悲观。3强化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增强公众防震减灾意识
各级地震工作机构要通过宣传教育和训练来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努力加强社会对地震灾害的应急准备工作,将公众防震减灾意识的提高和政府的防震减灾规划、计划紧密的结合起来,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来减轻地震灾害。
防震减灾教育与宣传的意义和作用在于:
第一,提高全民的防灾意识。人类越来越认识到应当与自然协调共处,并应用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同灾害作斗争。人类对灾害的认识、防灾救灾的知识日益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防灾与减灾意识和知识应成为衡量现代国家文明程度、文化水平程度的一个标准。防灾、减灾意识和知识的普及将大大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
第二,使人们懂得地震灾害对我们生存条件的影响,人类的行为与致灾的关系,提高人们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觉性。
第三,提高人民群众对地震灾害谣言的识别能力,使谣言不攻自破,确保社会秩序和人心的安定。
第四,提高民众与灾害作斗争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人们可以根据地震科普知识捕捉震前征兆,以便及时进行灾前防御,灾时避险自救。提高人们对灾害的心理承受力、应变力和救灾技能,使人们在灾害面前处惊不乱,遇险不慌,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第五,使人们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灾抢险,特别是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次生灾害和其他衍生灾害的发生。而不至于在突发性重大灾害面前不知所措、消极被动。
第六,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采取全面的整体性的社会行动投入到防震减灾的宏伟事业中。防震减灾教育与宣传应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应考虑定期、定点及宣传普及的覆盖面,建立宣传网络。应针对不同的对象因材施教,选择不同的方式,实施防震减灾知识普及与宣传。如:增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趣味性,选择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群众参与到防震减灾知识的科普活动中。真正使防震减灾教育与宣传深入人心,深入社会的每一层次,各个角落,提高全社会的防灾意识,化为全社会的防灾行动。
做好防震减灾工作还要做好针对政府官员、专业救灾抢险队伍、民众、军队、武警、公安干警的防震减灾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同时,为了锻炼人们的救灾抗灾能力;锻炼各专业救灾队伍的技能和实战能力;提高人们防止次生灾害的能力;提高救灾决策指挥的水平;训练各方面救灾力量的协调与配合能力;检验救灾预案及各项防灾措施的贯彻落实及效果,找出漏洞,总结经验,反馈与救灾预案的修正及各项救灾措施的进一步修正;提高全社会的减灾参与,适时适地的开展防震减灾演习。
4结合地区特点,认真做好地震灾害的可管性分析,制定和落实应急预案
我国地处世界最强大的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地质构造复杂,活动频繁,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我国的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区:主要为、四川两部和云南中、西部;西北地区:主要在河西走廊、宁夏、天山南北两麓;华北地区,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京津地区、山东中部和渤海湾;东南沿海,广东、福建等地。所以可以将我国大致分为,中强震区和少震弱震区。
各个地区针对不同情况,认真做好地震灾害的可管性分析,是地区地震工作机构的重要工作。我国的地震大多数是构造地震,次多水库地震、矿震等诱发性地震。构造地震的震源大都发生在地面iokm以下,是由地壳的构造运动引起的。一般来说,就人类现有的科学水平与能力,既不能消灭,也不能削弱。虽然有些国家曾试用断裂注水等方法使地应力逐步释放,而企图达到削弱地震灾害源强度的目的,但这也仅是在研究过程之中,如若考虑到我国地震的多发性和经济技术能力,类似方法的实用性是很小的,基本上是不可管的。震源的能量是通过地震波的形式传播而进行破坏的,人为阻止地震波的传播也是很困难的,基本上也是不可管的。地震的承灾体主要是构筑物破坏,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坏和引起次生灾害,这些通过工程防震和其他措施是可以保护和减少损失的,具有一定的可管性。
篇6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安全教育主题活动的开展,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本着对学校安全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负起学校安全教育的领导责任,切实把安全教育摆上学校议事日程,作为学校安全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力争使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周密计划,认真落实
学校认真根据“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安全教育主题,紧密结合本校实际、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主题教育活动方案,明确安全教育目标、组织领导机构、教育活动措施、实施方法步骤等,确保主题教育活动有人抓、不脱节。围绕安全教育主题,认真分析学校目前安全工作现状,特别针对防震、防火、防雷电以及校园伤害、拥挤踩踏、交通、溺水、用电等事故的薄弱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安全隐患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使学校的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三、积极宣传,营造氛围
3月26日,学校举行了主题为“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的安全知识讲座。同时,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墙报、标语以及班队会活动等方式,大张旗鼓地向学生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在学校围墙外张贴两幅宣传标语,在操场内醒目处悬挂一幅宣传横匾,让学生了解道路交通、游泳溺水、饮食卫生和防雷击等事故的发生根源与预防;学校组织办了《地震基础知识》专题板报,向学生介绍地震知识及防震要领。多渠道、多形式地传播安全常识和教育活动,使安全教育真正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四、开展演练,增强意识
篇7
一、主要成绩
(一)救助工作稳步推进。一是做好城乡低保和五保户救助工作。今年上半年共发放低保金1186.47万元,救助80221人次,发放农村五保金265.41万元,救助8847人次。春节期间,对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发放生活补贴共29267人次619.59万元;二是做好敬老院建设工作。我局高度重视敬老院建设,目前建设工作进展顺利,甲子敬老院已投入360万元,占投资总额的29%,红明敬老院的青苗补偿和地上附属物处理完成82%,已完成勘探、设计,正在筹备招投标工作;三是认真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及临时救助工作。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在府城高登社区举行防灾减灾应急综合演练,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审批医疗救助809人次,217.98万元,解决临时生活困难群众871人次,85.5万元,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和精神病人28人次。
(二)双拥优抚安置工作落到实处。春节期间拨款29.7万元,走访慰问17个驻区部队;协调部队参与文明生态村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做好150名2012年度退役士兵(官)的接收登记工作,组织发放2011年度城镇退役士兵(官)办理自主就业一次性经济补助金151人,共292万元;组织151名退役士兵(官)培训,培训率达到100%;拨款23万元,解决10名重点优抚对象的“住房难“问题;做好9座烈士纪念亭、67座散墓维修的前期准备工作;2013年春节前夕,下拨经费7000元到各单位召开“复烈军退”代表座谈会,发放重点优抚对象慰问品1444份,慰问特困农村退伍兵200人50450元。
(三)社会事务管理逐步规范。认真贯彻有关法律法规,做好今年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按照社会团体和民政非企业单位的有关法律法规,做好民间组织的审批和年度检查工作;按照《府城镇行政区划调整实施工作方案》,完成新建三个街道办的测绘、勘界工作和街道办的门牌制作及刻制23个社区居委会印章,制作三个街道办地图,组织120名区划调整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培训班;完成对23个社区居委会进行网格化划分,有计划、有步骤开展云龙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完成结婚登记1870对,离婚登记263对,补办结婚证469份,出具未婚证明1216份,没有出现非法婚姻现象;加强殡葬改革力度,加快云龙镇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
(四)老龄工作有新起色。扩大居家养老范围,对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和服务费标准进行调整,服务费标准从原来10元/小时调整为15元/小时;做好居家养老日常管理工作,申领并拨付服务机构服务费26100元;对我区35位居家养老服务老人进行信息采集和录入,并发放老年人专用手机;今年1—4月共发放高龄补贴396.64万元,31880人次,发放省百岁老人长寿补助金6万元;发放老年人优待证664张。
二、主要经验
(一)争取并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加大投入力度。
(二)得益于各有关部门和各镇(街)、农场(矿)的大力配合。
(三)争取主动,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召开全区民政工作议,全面部署。
(四)归功于广大干部职工的精诚团结和通力合作。
三、存在不足
(一)基础设施还未完善。目前全区社区23个,其中11个社区租还(借)办公室办公。
(二)救助的范围还不够广。目前仅限于优抚、特殊、困难等弱势势群体。
(三)区福利院的重建工作比较缓慢。05年区福利院(光荣院)拆迁以后,民政部资助的100万元已到位,但由于土地问题,现在还未正式启动。
(四)殡葬管理欠规范。“乱埋”、“乱葬”现象比较严重,殡葬改革力度有待加强。
四、下半年主要工作
下半年,我们将继续努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加大工作力度,争力完成全年度民政工作任务,保障我区民政对象的基本政治和生活权益。
(一)防灾减灾工作。在成功举行高登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普及防灾减灾宣传,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加强灾情信息员培训,不断提高信息管理水平;认真做好区级救灾物资储备工作。
(二)社会救助工作。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工作,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继续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住房、治病“三难”问题,特别是医疗救助问题,加强沟通协调,完成甲子敬老院土地置换手续,尽快动工开建红明敬老院。
(三)双拥优抚安置工作。认真做好迎接第九届全省双拥模范城评比工作;继续抓好重点优抚对象抚恤金的发放工作;做好2012年底城镇退伍兵的安置工作,帮助退役士兵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接收2013年退伍士兵(官);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帮助解决在岗退伍兵遗留问题。
篇8
活动主题
各村居主任,镇民政干部
工作基调
民政工作提升年活动要始终坚持“强化基础、科学管理、创优提升、争创一流”的工作基调,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民政工作提升年活动,要明显改善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在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推进管理创新和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上取得明显成效。
提升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体保障能力
将符合条件的城乡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切实做到“应保尽保”。突出公开,公平、公正、严格程序,做好城乡低保家庭信息管理台账,努力打造阳光低保、公平低保。提高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家庭自我发展能力,鼓励低保对象积极就业。
(二)进一步提高优抚群体保障能力。
全面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办[2012]6号文件精神和军休人员各项政策待遇,实施抚恤补助金社会化发放,继续抓好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工作,完成一站式医疗结算服务工作。贯彻落实新颁布的《兵役法》、《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建立完善新时期退役士兵安置制度体系。
(三)进一步提高特殊群体保障能力。
提高农村五保供养和孤儿最低养育标准,建立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孤儿养育模式,改善农村五保对象的生活。
(四)进一步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加大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力度,组织好宣传活动,进一步完善减灾救灾工作机制,及时、准确核灾、报灾,切实报灾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五)深入推进基层自治组织和社区建设。
加强村务公开何民主管理,完善村规民约,推进“421”工作法,调动村民参加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巩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活动成果。
(六)进一步完善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
进一步改进行风和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主动接受来自群众、社会和其他部门等各个方面的监督。要切实转变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能力,坚决杜绝“生冷硬”和推诿扯皮现象。
方法步骤
(一)学习动员
各村居委员会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
(二)组织实施
围绕民政工作重心任务,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抓好工作落实,落实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制度。
篇9
年献礼。
2011年重点是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眼于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进一步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二、着眼于新时期灾害预防和应急救助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抗灾减灾水平
切实做好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临时生活保障和冬春荒灾民生活救助,最大限度地保障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减灾防灾工作机制建设,精心组织好“5.12”防灾减灾宣传日活动,进一步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完善基层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联动机制,切实提高突发气象灾害下民政系统应急保障能力,确保民政服务对象生活安全,不挨饿,不受冻。巩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成果,继续加大创建工作力度,力争在城区和农村各创一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三、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福利服务需求,进一步推进
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四、着眼于深化和谐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政治体系建设
深化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实践。组织学习宣传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深入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创建活动,新培育一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典型;加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簿弱村”治理工作力度,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依法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精心组织,全面完成第八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和第二届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任务,确保换届选举工作依法有序进行。大力推进城市和谐社区建设和农村社区试点工作。继续开展城市和谐社区建设创建活动,加大城市社区服务平台建设,提升社区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功能。积极探索农村社区设置、农村社区建设途径、步骤和方法。结合新农村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卫生和治安设施。着力完善城乡居民文体活动场所和设施建设,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解决群众缺乏读书、阅报、健身等活动场所问题。
五、着眼于服务国防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
全面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列》和各项优抚政策。努力提高和落实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生活补助和医疗补助标准,进一步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经费递增机制,保障优抚对象合法权益。继续实施“关爱功臣”活动,帮助困难优抚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完善优抚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全面推行优抚对象医疗“一站式”结算服务,着力解决优抚对象看病难的问题。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抓好2011冬季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
,努力探索通过经济补偿、自谋职业的途径开展安置工作,继续完善扶持退役士兵自主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提升安置工作水平。扎实开展双拥宣传和国防教育,密切军民关系,巩固全省双拥模范城“五连冠”成果。加强优抚事业单位的建设,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不断规范军休干部接收安置、服务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军休人员的政治和生活待遇。
六
、着眼于社会组织管理机制创新,进一步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依法合理审批。把好社会组织“登记关”,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及自身建设,指导社会组织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内部治理机制。分类从严管理。要重点培育和扶持行业协会、公益慈善类组织、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社区社会组织,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政策,鼓励公益性社会组织对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生活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完成社会组织年检工作,依法取缔非法社会组织,查处和打击社会组织的违法行为。督促服务大局。全面开展民非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把社会组织年检工作与日常监督、绩效评估、信用建设、执法监察结合起来,推动形成社会组织自主发展、自主运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作用。
七、着眼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规范社会事务管理
深化殡葬改革,逐步实施困难群众殡葬救助制度,强化殡葬职业技能培训,做好殡葬管理所规范化管理和优质服务工作。进一步做好地名管理工作,发挥地名服务功能,实现地名标准化、规范化,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准确的地名信息。依法加强行政区域界线日常管理。开展平安边界建设活动,探索建立维护边界地区稳定的长效工作机制和边界纠纷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婚姻登记管理规范化建设和收养登记工作,不断优化办公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婚姻登记服务水平。
八、着眼于提高民政系统整体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
篇10
一、2020年上半年安全生产总体形势
今年,我街道安全生产形势较为平稳,各相关生产经营单位及人员密集场所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给街道的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安全保障。
二、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1、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街道党工委、安委办制定行动方案,确定领导小组,细化行动职责,将每一个步骤落实到人。专项行动中,街道主要负责人带队安全生产检查3次,排查安全隐患39处,现场整改34处,不能现场整改的下达整改通知书5份,整改要求有回复有验收。现已全部整改到位。
2、落实危险化学品企业全监管。我街道有两座加油站,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我街道对两加油站全面监管,社区安全员每月必需检查一次,检查、督促其自查自改,同时做好安全隐患网上平台上报工作。
3、落实应急管理制度。街道及所辖七个社区全部制度应急预案,并上报省平台,同时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投入。
5、加强防灾减灾能力。街道成立防灾减灾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能力。
4、宣传力度加大。上半年街道、社区开展各式各样的安全生产宣传、应急演练20余次,邀请区消防大队等相关专业单位开展讲座、演练5次,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组织领导,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认真落实好省、市、区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任务。
2、要努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落实好各级各部门的安全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