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传播的优势范文
时间:2023-10-31 17:59: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媒体传播的优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党的十报告中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新的要求,并将其提升到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同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高度概括,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并强调了在当下思想多元的环境下,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在系列重要讲话中也一再指出要加强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但是,一直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流思想意识形态,在传播方式上主要依靠传统的纸媒、电视和广播进行传播,并未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这一强大的舆论宣传阵地。反观当前高校大学生,已经高度依赖网络媒体,几乎完全摒弃了传统媒体。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网络媒体必然成为最佳选择方式。只有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舆论传播功能,才能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近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更是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为深入研究网络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和对策,重庆邮电大学郑洁教授等人所著的《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一书,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之一,重点研究了网络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方面的相关问题,致力于探索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如何依靠网络媒体的优势,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者在构建全书的写作思路时,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分析了网络媒体传播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同时立足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和特点,剖析了网络媒体传播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现状,提出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且结合时代需求,对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具体方式、有效机制和网络媒体构建的途径,进行了探析和研究。从全书主要内容、行文思路及整体结构来看,该书主要有以下三点特征:
第一,逻辑严谨,分析有理有据。该书体现了非常强的问题意识,指出了选题的缘由和意义,分析了国内外对网络媒体及社会价值观的解读,对文章所涉及到的“网络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基本概念进行了层层剖析,并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阐释了互联网技术的演变过程,论述和归纳了网络媒体的具体含义、基本类型和发展优势,并着重分析了网络传播的特征和功能。
第二,角度新颖,行文思路清晰。“网络媒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两个概念本身属于不同的范畴,但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作为抽象概念的意识形态,也受到互联网的冲击。作者认识到网络媒体的发展前景已远远超过传统媒体,网络成为传播信息的新型载体,在不久必将成为舆论宣传的主流阵地。因此,他在写作时将两者完美融合,厘清了两者的概念,梳理它们的成长过程,试图寻找发展规律。并根据大量的调研数据,对两者发展的现状进行理性分析,对网络媒体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充分论述,指出了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具有清晰的行文思路。
篇2
事实证明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网络媒体获取传统媒体已的新闻的机会相对平等,“千网一面”的现象的确存在,但也有少数佼佼者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其他网络媒体――传播工具的优势是一样的,如果都在简单地“搬运”,而没有网络新闻编辑创造性的工作,是不会出现佼佼者的。
对网络新闻编辑来讲,网络媒体其实是把“双刃剑”,其传播优势为新闻业务带来大量矛盾。编辑只有充分运用辩证思维,才能解决传播工具的优势所带来的矛盾,才能使网络新闻得到有序、可控、有效的传播。人民网、新华网、东方网、新浪网等的新闻报道能够在成千上万的网络媒体中脱颖而出,原因主要在于此。
一、海量即时与有效把关
和传统媒体一样,“把关人”是网络新闻编辑基本的角色定位。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一条新闻在时效性、纵深性等方面做得再好,一旦失实,便毫无价值,乃至产生相当大的副作用。进行真实性的把关是网络新闻编辑最基本的职责。
网络媒体需要海量的新闻加以支撑,网络新闻编辑也面对着海量的新闻。这些新闻的来源非常复杂,大量的来自传统媒体,有的来自隐性的众多网友;海量的新闻需要及时的传播,甚至需要追踪新闻事件的发展进行即时的传播,否则就可能被其他网络媒体抢占先机。与此同时,网络媒体进行的是全球化的传播。失信的新闻一旦发出就几乎是失控的,即便是立即删除了,也可能早已被其他网络媒体广泛地转载。可见,在海量、即时的前提下,网络新闻把关的压力之大。
目前,网络媒体已成为假新闻的泛滥之地。当重大新闻发生时,许多人最早是从网络上获取信息,但他们往往还要到有传统媒体背景的权威网站去核实,或者等一些时间再到传统媒体上去核实。这充分体现了一些网络媒体在新闻失信上的严重性。①因此,海量即时的报道与充分有效的把关成为网络新闻编辑面对的最大矛盾。
二、海量即时与有效展示
网络媒体容量无限,即时的传播又使海量的新闻在迅速地增加。中国大型网络媒体的新闻日登载量大多超过2000条,最多的超过10000条。海量是网络媒体的一大优势,但没有得到有效展示的新闻,数量再多也没有多大的传播效果。海量新闻本来就对有效展示带来挑战,况且网络媒体在新闻的展示上存在着先天不足。
首先,网络媒体的高效页面不多。大多数普通网友使用的计算机屏幕是15到17英寸,屏幕分辨率的设置标准是800×600,一次只能浏览页面的头4英寸长范围内的信息,几乎无人能够一次性调阅一个典型页面的所有内容。②因此,高效的页面位置只是屏幕的第一屏。与此同时,网络媒体是分层展示新闻的,高效的页面一般只是首页;其次,网络媒体在主要的页面上,主要通过标题列表的形式来展示新闻,大量的标题集中在一个页面上,网友很难立即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再次,文字仍是网络媒体表现新闻的主体形式,在电脑屏幕上进行浏览比较耗费视力。一些上了年纪的网友,经常是将较长的新闻打印出来,恢复成“纸质新闻”后,再进行阅读。
在这么多不足的前提下,海量的新闻又不能都引起关注,有的新闻对网友来说就是“信息垃圾”;海量的新闻容易形成“信息沙漠”,网友要找到想看的新闻,可能要“沥尽狂沙”;海量容易导致“泥沙俱下”,一些信息对网友来说就是“信息毒药”……大型网络媒体的确需要海量的新闻,即便价值不大也可以作为备检资料,但对新闻传播的实效性的追求,又要求新闻必须适量。
那么,从海量新闻中选择哪些新闻进行突出展示?在24小时不间断的即时更新中,重点新闻在页面上应该有怎样的更新频率?一条新闻的标题如何做才能使其在“标题的丛林”中跃然而出?每天多少新闻才是适量的……这都对网络新闻编辑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充分互动与有效引导
网络媒体大都有互动设置,包括论坛、留言板以及即时聊天功能等。借助这些互动设置,网友对新闻传播的参与度得到空前的提高,“在互联网时代,话语权被重新分配,人们似乎得到了更多的民主,平民与王孙拥有平等的权力,能够在网上畅所欲言,施加自己的话语影响。”③这或许正是网络媒体的魅力所在。
网络互动是无限的,参与的网友数量在理论上可无限多,而且什么人都可以参加;网络互动是平等的,网友可以主动地拉出一条新闻发表评论,可以自己选题在论坛或聊天室中吸引网友进行讨论,而不必完全根据编辑的安排进行互动;网络互动是即时的,网友可以一边看新闻一边发表观点,尤其是网络新闻的直播和网友发表看法,在时空上可以互不干扰,网友可以在直播进行中、新闻发展中就将观点贴到网络媒体上。
网络媒体强大的互动功能为网络新闻编辑在新闻线索的捕获、新闻事件的评价等方面,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源。但“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谁都可以随时把未必无害的信息在网络媒体上张贴。当然网友提供的信息不可能直接在新闻页面上体现,但网络新闻编辑必须对这些信息进行核实、判断,而网友在网络上是隐性的,其提供信息的目的也非常复杂,网络新闻编辑很难、甚至不可能做出准确判断。
难以核实的内容可以不释放到页面上,但多数内容在把关后是可以上页面的。这些内容的导向未必没有任何偏差,这就带来一个更大的问题:如何对网友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这种引导的难度远远超过了对网友贴文内容的把关。
四、滚动报道与深度报道
越快,新闻性就越强,作用和价值就越大。反之,速度慢了,新闻成为“旧闻”,就会贬值,就无人去阅读。因此,新闻学把坚持新闻的时间性,定为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特征。③和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新闻报道的这一基本要求,它可随着新闻发展,不断滚动推出最新消息,甚至推出大量的一句话新闻。这的确体现了新闻的时间性,但这不利于网友宏观掌握事件的全局,难以满足网友对新闻深度的追求。这就构成了一对矛盾:速度与深度。
由于从传统媒体获取信源的机会相对平等,即便有一定的差异,一条新闻只要在一家网络媒体上出现,其他网络媒体在几分钟内就能跟进。因此,在重大新闻报道的过程中,网络媒体之间的竞争不仅仅停留在即时性上,深度报道往往成为竞争的主要内容。各大网络媒体目前高度重视即时新闻的盘整和新闻专题的制作,正是出于这一考虑。
好在网络媒体有“非线性”编辑的优势。编辑们“可以随意提取任何文本,可以把任何一段子文字文本、图画文本、声音文本和影像文本等编入任何主文档,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调整子文本的长度,可以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进行编辑部与新闻现场的沟通和编辑。”④也就是说,网络新闻编辑在新闻之前、之后,对新闻的改动非常方便。
那么,在什么节点上要对滚动报道进行深度整合?什么情况下用单篇文章、小型专题或大型专题进行深度整合?深度整合的内容从哪里获取?这是每个网络新闻编辑随时要考虑的问题。
五、个性需求与大众传播
网络媒体的传播对象是高度个性化、自由化的,对于处于开放式竞争格局中的网络媒体,网友的选择有着高度的自由性,一旦不合他的口味,他会立即转向;具体到某条网络新闻,网友的阅读也是非强迫性的,他如果不点击,网络媒体的工作都等于白做。因此,网络媒体即便有非常明确的传播意图,也要适应网友的个性化阅读,进行个性化传播,以求取得一定的传播效益。
宣传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受众的本我是趋向“享乐”与“刺激”的。美国著名的网络杂志站点《沙龙》(Salon)的一项调查发现,凡是标题中有“性”这个字眼的文章,阅读量比其他新闻高出2倍。⑤
但是网络媒体最重要的角色是大众传播媒介,必须进行大众化的传播,如果完全依照这种阅读量(网友的个性需求)来进行报道,网络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将无从谈起。网络媒体肯定不能一味迎合网友的个性化需求,但又不能无视网友的个性化需求。那么,在满足网友的多种个性化需求、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和吸引网友的点击等三者之间,就需要进行有效取舍,其分寸的把握是很困难的。
六、新闻的地域性和传播的全球性
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⑥地理上的接近性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素质。一般情况下,同样一条新闻放在全国的范围来看、放在其他的地区来看,未必有多大新闻价值;放在全球的范围来看,甚至就不是新闻了;放在事实发生的当地,这条新闻可能就有较大的新闻价值。也就是说,一个事实的新闻价值在不同地方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很多新闻的新闻价值还是有地域性的。网络媒体进行的是全球化的传播,网友的地域分布情况非常复杂,网络新闻编辑在新闻报道中,应该强化地域性的新闻价值,还是应该强化普遍性的新闻价值,这的确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
七、信源共享与特色内容
目前,有关政策还没有明确网络媒体的采访权,但并不意味着网络媒体不需要原创新闻。网络媒体的海量性要求有大量的新闻加以支撑,任何一家新闻媒体的原创新闻都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因此网络媒体的绝大多数新闻必须从大量的传统媒体中获得。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既然大家都转载传统媒体的新闻,内容上“千网一面”的现象必然形成。也就是说,网络媒体如果没有所谓的原创独家报道,的确很难在内容上超越本来就雷同的同行。
就算是网络媒体拥有一定规模的采访队伍,每天有上百篇原创新闻,可把它们扔进数千条的新闻“大海”中,可能连个浪花都看不到。在这些原创新闻中,即便偶尔有几条独家新闻,把它们放到网上,几分钟后就会被其他网站转载――这种独家新闻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由此可见,新闻的转载是网络媒体的需求,新闻的原创也是网络媒体的需求,但这两个需求的本身就存在矛盾,这两个需求之间也存在矛盾。在内容方面,对现有的、二手的新闻资源进行重组、整合,本身就融入了网络新闻编辑的再创造,这种二次加工、深度开发也是一种原创。⑦因此,网络新闻编辑目前主要通过加强内容的整合和页面的配置,在信源共享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特色来。无论怎么做,要在趋同的大背景下做出特色,的确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八、形式多样与特色页面
网络媒体实现了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表现形式的有机结合,使网友浏览新闻可以同时拥有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的诸般乐趣。即便是单一的文字表现形式,也可以有变体的文字、滚动的文字、闪动的文字等多种形式。网络媒体的多种表现手段还可以组合运用,对同一条新闻、在同一个页面上,可以同时有文字、图片、声音和图像等多种表现手段的组合。
新闻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成为网络媒体引以为豪的优势。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网络媒体在页面设置上也出现了“千网一面”的情况:首先,新闻页面布局雷同。新闻页面大都分为三层,第一层展示各栏目要闻的标题,第二层展示具体栏目所有的标题,第三层是单篇文章的正文页面;新闻页面结构一般分三种,一种是页面左右两边为专题或功能性设置,中间较宽区域是一串新闻栏目;一种是页面左右两边为新闻栏目,中间是一串重要新闻的标题加摘要;一种是页面左边为功能性设置或新闻辅栏目,右边较宽的区域是两列新闻栏目;其次,新闻栏目设置的雷同。一般都有国际新闻、国内新闻等,区别大多在于名称略有不同,还有一些地方性网站多了个地方新闻栏目。当然,这是大型综合性网络媒体不可避免的现象;再次,表现手段运用的雷同。应该说不同传统媒体背景的网络媒体,都有不同的表现手法。由于目前网站和网友技术条件的限制,视频和音频在网络媒体中运用的不是很多,表现手法还是以文字为主。
这三方面形式上的“大同小异”,再加上因平等的转载机会而造成内容上的“大同小异”,常让网友觉得这个网站像新浪网,那个网站像东方网……仔细看一看,除了底色有差别以外,众多网络媒体的新闻页面几乎一样。当然,网络媒体的页面结构、栏目设置等不可能不重复。传统媒体都有地域的限制,重复了,问题不算太大。但网络是没有地域限制的,面对众多雷同的网络媒体,网友去一家就可以了。
九、传统体例与网络体例
网络媒体的新闻绝大多数来自传统媒体,传统新闻的体例和网络新闻的体例并不完全一致。如,报纸登载的新闻可以有引题、主题、副题,可以有虚有实,网络媒体登载的新闻大多只能有一行标题,而且以实题为主;报纸平面展示新闻比较直观,正文略长问题不大,而电脑屏幕浏览费力,长稿的确难以阅读到底;报纸针对的读者群比较固定,文风可以软也可以硬,网络媒体要吸引更多的网友,还要对新闻进行一定程度的软化。
事实证明,传统的新闻体例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报纸版面上的一条新闻如果有引题、主题和副题,其冲击力远远超过网络媒体的一行标题。目前,各大网络媒体已不完全运用一行标题了,他们在要闻区也逐步借用了报纸的三段题的形式,如新华网和东方网首页的头条新闻都采用了这种形式。
根据传统媒体制作标题的基本要求,重要的新闻事实或观点要进入标题,这也是制作网络新闻标题的基本要求。但如果主要的新闻事实或观点都进入了网络新闻的标题,网友看标题就知道了新闻内容,这条新闻完全有可能吸引不到网友的点击。因此,标题的虚与实也是网络新闻编辑需要辩证把握的内容,他不能简单地根据传统媒体的要求去做。
此外,非新闻类的文体对新闻报道的辅助作用很大,但在传统媒体的新闻板块中应用得不是很多。网络媒体可发挥多媒体、容量大的优势,较多地应用非新闻类文体。如在纪念英国王妃戴安娜的组合报道中。东方网把文字新闻、图片新闻和视频新闻作为报道的主体,再辅助以纪念性的诗歌、散文或歌曲(音频)――这种新闻文体和非新闻文体的简单组合,取得了单一新闻文体难以达到的效果,相关歌曲成为当天点击量最高的内容。
十、超链技术与迅捷浏览
网络媒体的优势源于技术的优势。网络新闻编辑对网络技术的充分应用主要体现在新闻的展示方法上,充分的技术应用使网友高度自由化的阅读成为现实,“网上冲浪”、“点击之间,阅遍天下”是网络媒体很有鼓动力的宣传语,尤其“超链接”技术的应用可使网友根据自己的喜好,逐步点击,找到更多自己关注的新闻。
但网络新闻编辑对网络技术的过度应用,也为网友的浏览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在一个链接众多单篇新闻的页面上,花样繁多的链接不仅会分散网友对重要新闻信息的注意力,影响网友对这个页面的整体把握,而且网友在点击链接后如同身陷“信息迷宫”,很可能找不到回来的路,因为这篇新闻在这张用超链接技术结成的内容大网中,可能是把握这张大网的网绳,更可能是一个小小的、不知在大网的哪个位置的网结。为了提高高效页面的利用率,强化一些专题、广告等,一些网络媒体还常在首页推出较多的弹出框和浮动标签等,让网友不胜其烦。
此外,传播技术越进步,媒体对技术的依赖就越大,网络媒体的传播技术是最先进的,它对技术的依赖也最大。经常有网络媒体被黑客攻击或感染病毒,导致网站暂时无法新闻或网友无法登陆该网站,甚至有的网站出现了致命性的瘫痪。2000年2月7日至9日,美国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黑客袭击事件,包括Yah oo在内的8家世界著名网站遭到黑客的猛烈攻击,网站瘫痪数小时。⑧一张报纸如果因技术问题不能编辑、印刷,可以找另一家报社,利用其有关设备就可以救急,而对网络媒体来说,这是不可能的。
综上所述,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只是相对的,盲目地、片面地说发挥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只会为网络新闻的有效传播带来众多的障碍。一个合格的网络新闻编辑绝不是“粘贴匠”,海量的新闻,进行即时的报道、有效的把关、充分的互动、积极的引导,这本身就对网络新闻编辑提出了远远高于传统媒体编辑的要求。而如何辩证地发挥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是网络新闻工作对网络新闻编辑提出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这种要求本身已远远超过传统媒体对编辑的要求。
(作者单位:上海东方新闻网站)
注释:
①徐世平主编:《网络新闻实用技巧》第16页,文汇出版社2002年版
②金梦玉主编:《网络新闻实务》第159页,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③任晓雯:《网络时代的写作――探讨与展望》,《新闻大学》2003年夏季号
④明安香:《新闻运作方式的改观―关于信息高速公路将给大众传播带来的巨大影响之二》,《新闻战线》1999年第4期
⑤李希光主编:《网络记者》第198页,中国三峡出版社2000年版
⑥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262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篇3
一、分析网络媒体迅速发展的原因
(一)时效性相对传统电视媒体更优秀
传统的电视媒体的信息传播受到了时间的限制,节目的传播必须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而在网络媒体中,信息传播不再受到时间的限制,而且随时发生的事件都可以及时的传播到网络媒体中。网络媒体可以24小时呈现出不同的信息,信息的更新速度更快。
(二)传播范围相对传统电视媒体更广泛
相较于传统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可以实现摆脱定时定点的传播,全天24小时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实现信息的不间断传播。同时,网民数量庞大,且自主性强,一旦信息受到关注引起兴趣,就将得到广泛的转载,实现病毒式传播,传播一旦达到病毒式的效果,抛开其传播的快速不说,单说由受众自觉主动的传播信息这种方式,就为信息的最初传播者节省了不少的成本。
(三)节目类型相对传统电视媒体更丰富
网络媒体使得广大的网民受众能够更加方便的了解到信息,同时受众也能够在网络媒体上传信息,使得信息共享更为的简单,也使得各类信息量变得非常巨大。在世界各地的新闻都能够通过网络媒体得到了解,跨越了国界的限制。
(四)可以重复观看,保存时间更长
传统的电视媒体的信息传播受到了时间的限制,节目的传播必须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而在网络媒体中,信息传播不再受到时间的限制,而且随时发生的事件都可以及时的传播到网络媒体中。网络媒体可以24小时呈现出不同的信息,信息的更新速度更快。
二、传统电视媒体存在的不足
(一)魍车缡用教宓ハ虼播,缺少受众反馈
观众在观看网络媒体节目的同时,可以进行对其节目的评价与反馈,反观在传统电视媒体当中,观众观看其节目后,反馈很少能够反馈到传统电视媒体的播出方,在言论方面不如网络媒体更加自由,基本形成了“我说你听”的形式,交互性不够强。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过程中能够更加方便的与受众进行互动,具有良好的互动性。网络媒体是让不在面对面交流的人群体会面对面交流的随意性,让人足不出户享受网络的魅力。
(二)传统电视媒体节目,表现形式相对网络媒体不够丰富
网络媒体信息的表现形式更加的多样。可以通过视频的形式来表现,也可以是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来表现。目前视频网站越来越丰富,在网络视频中除了传统电视媒体节目形式以外,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意愿来上传更多形式的视频。
(三)受限于地域和自己的新闻触角
人们在工作、旅游、坐车的路途中都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来获取信息,及时当天没有时间,在其他任何时间都能够了解到相关的信息。而传统媒体电视的受众,无法主动的获取特定的信息,只能被动的接收信息。
三、网络媒体与传统电视媒体的受众群体差异
(一)受众年龄人群
21世纪,网络媒体的受众大多数都是80、90后,截止2014年6月,20-29岁年龄段网民约为30.7%,这些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在网络,而在其他年龄段当中,传统电视媒体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网民数量在不断增加,逐渐向高龄和低龄人群发展。
(二)受众职业不同
学生群体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1%,网络媒体的快速与学生党密不可分,个体户和自由职业者占据第二位,占比21.4%,他们可以随时随地上网并且获得信息,而且在逐渐向社会其他阶层发展。虽然传统电视媒体的受众范围广泛,职业各有不同,但是由于节目播出时间不同,节目播出类型不同,受众的职业也会发生改变。
四、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与出路
(一)传媒统媒体的优势
1.传统电视媒体具有深厚的市场基础,受众数量较多
电视媒体是我国党和政府相关政策和方针关键的传播媒介,属于党和政府的舆论工具。广大的人民群众对于党和国家政策信息的了解基本上都是通过传统媒体来获取的。
2.行业发展时间长,经验丰富,节目更成熟
传统电视媒体发展时间相对于网络媒体时间长,在受众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品牌效应不可磨灭,是网络媒体短时间内无法超越的,而传统电视媒体拥有专业的新闻传播理念和运作机制,为传统电视媒体赢得了公信力。
3.传统电视媒体人的专业素质较高
传统电视媒体的主持人,主持节目严谨,专业素质高,传统电视媒体主持人在学识修养,语言表达,临场应变的能力,都要比网络节目主持人要高,不会出现不文明的行为。
五、传统电视媒体应该如何应对网络媒体的冲击
(二)传统媒体的发展
1.提高节目质量
传统电视节目需要进一步提高节目的质量,形成品牌节目。而传统电视媒体能够在激烈的网络媒体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地位,就需要加强品牌节目的塑造。品牌电视节目的塑造,能够积极有效的吸引广大的受众。
2.拓宽节目类型
适当放宽节目播出类型,在原先传统电视媒体节目类型的基础上,添加更加受众喜欢的内容和风格,在可以播出内容的范围内尽可能的增加节目的趣味性,使得传统电视媒体节目更加丰富多彩。
3.在体制和机制上深化改革,与网络媒体进行结合
随着网络媒体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电视媒体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想要突破这种困境,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电视新闻传播的旧理念,领导者的思想需要与时代接轨。在网络媒体中的新闻传播,是通过对新闻内容的实时传播、跟踪性传播和同步性传播,而传统新闻传播往往落后于网络媒体的传播速度。
网络媒体时代的到来是一种必然趋势并以最快的速度影响大众生活,传统电视媒体的长远发展,需要紧紧把握住网络媒体时代带来的机遇。传统电视媒体需要紧紧的抓住网络媒体所带来的机遇,在以满足受众需求的基础上,在传播形式和传播媒介方式上都要大胆的创新,结合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形成具有特色的品牌节目,才能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金玲.网络对电视媒体的冲击[J].中国电视,2003
[2]李立波.网络媒体已经成年――传媒新格局正在形成[N].上海科技报,2008
篇4
关键词 网络新闻特点;新闻传播事业;影响;未来走向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8-0067-01
网络新闻凭借自身时效性、交互性、信息海量等优势为人们及时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给予现代大众以新的传媒平台。同时,网络新闻传播的两面性也为新闻传播事业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展望网络新闻的未来走向有重要意义。
1 网络新闻传播特征
实时性: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新闻的时效性大大增强,对于一些重大突发事件,网络媒体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而传统媒体需要在刊物印刷出版后或节目播出时才能进行相应报道。网络媒体可以在事件发生过程中进行追踪报道,让受众身在异地也能实时了解新闻动态。
大容量:传统媒体例如电视广播等在报道新闻时受到时间限制所播报新闻有限,而报纸的新闻量也受到版面与篇幅的限制。网络媒体的信息可以存储到硬盘上因此网络新闻传播的信息量不受到任何限制,对于新闻事件可以进行深入报道与横向扩展。
全球性:传统的报刊在报道新闻时受到地域限制,主要关注本地新闻事件,而在全球性事件的报道中就更受限制。传统新闻传播媒介在报道国外新闻和对外传播时,往往会受到时间、空间、政治等自然或人为的因素。网络媒体的全球性使新闻传播不受国家限制,各国的新闻可以跨境流动。
交互性:传统新闻报道只是让受众了解事件发生,受众的角色局限于知情者,而不能发表看法、反馈信息。而在网络时代,网络媒体可以为受众提供交流平台,受众在阅读新闻的同时可以发表观点或者补充相关信息,也可以修改新闻报道中的细节问题。
多媒体性:。网络媒体将文字图片以及声音融合在一起,给观众多种感官信息,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观众对新闻事件有了更直观和深刻的感受。这是传统媒体所不能及的。
易于检索:网络媒体所有信息都以数字的形式进行长时间保存,成为数量巨大的数据库,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可以在网上检索出想要的信息,并通过网络功能可以长期保存下来,这在传统媒体中是完全不具备的。
2 网络新闻对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
2.1 网络新闻传播对传统媒体造成巨大冲击
网络媒介的出现对传统媒介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网络媒介以其时效性强、传播范围广、媒介容量的无限性等优势在新闻报道中占尽先机。而且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得人们在接触网络媒介的时间多于传统媒介,大部分报刊读物尤其面临困境,人们更加倾向于阅读电子读物。传统媒体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广告,在对传统媒体的投资比例上大大减少,网络媒介在广告市场的竞争上更具有优势。
2.2 部分网络新闻失实,新闻公信力度受到削弱
传统新闻传播媒体,其新闻稿件往往经过初选,复选等层层把关,经编辑的严格审查后进行,以保证新闻的严谨、真实、有效。伴随网络新闻传播主体的多样化特征,不可避免的造成新闻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不良信息和虚假新闻增多,网络新闻信息审核有待加强。然而网络新闻基本上没有什么审查程序,相关网络编辑在审查中也可能由于新闻量过多而造成审查不力。编辑对新闻的把关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它要求编辑站在一个公正客观的立场上看待问题,所以多个审查人员才能真正做到客观对待新闻事件,然而现在网络编辑多是由一人担任选稿与编辑上网的工作,造成主观随意性加大,并且对于一件事情会有多个版本的报道,审查者由于自身原因也可能受到误导,有意无意中造成虚假信息的传播。网络新闻失真是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2.3 传授关系改变,新闻生产趋于全民化
在传统的新闻传播格局中,传播者占主导地位。而在网络新闻传播中,每个受众既可以是新闻的阅读者也可以是新闻的传播者,受众与新闻传播者的界限模糊化,传授关系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削减。传统媒体时代,大众新闻传播组织及专业新闻人才独占新闻传播资料和新闻信息,新闻生产方式具有专业性、制度化。网络的出现使得新闻传播主体多元化,民众个体及社会群体都属于面向社会公众具有公共化身份的新闻传播者,网络新闻传播真正达到社会化。
3 网络新闻未来走向
3.1 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资源整合
网络新闻媒体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发展的,虽然网络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优势,但是传统媒体并未被取代,这也说明传统媒体具有不可替代的特质。不少传统媒体逐渐向网络进军,拥有自己的专属网站,例如一些在线的报刊阅读,数字化的广播电视服务。网络媒体通过与传统媒体的合作,从而获得真实可靠的新闻来源。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各种合作项目正在不断深入到各个领域,传统新闻传播媒体与网络新闻传播媒体之间的有机合作、优势互补,达到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整合。
3.2 新闻网站在运营上将会逐步实行“付费”形式
由于网络媒体的分化与细化,使得那些“小而专”的网站由于提供专业的深层次信息,网站的信息的成本相应增加,部分受众就需要自行付费浏览。同时由于网络的互动业务以及个性化服务的增强,受众根据自己的需要定制不同的新闻信息就需要支付相关的费用。在今后的几年里,付费模式将会与国际上的网站运营模式接轨,并逐渐实行。
3.3 网络媒体分化、细化
网络媒体技术的逐渐成熟,使得个网站之间的分工越来越细化,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网站,和具有工具性质[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毕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的网站如百度等搜索引擎。不同类型的网站所关注的领域及范围更加广泛与细致,对于传播模式的创新性与独特性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追求,针对自身定位报道相关的有专门性,技术性的新闻信息。
4 结论
网络新闻传播媒体的出现为新闻传播事业代来新的发展形势,极大地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广度与深度。在网络新闻给新闻传播带来全球化视野的同时也受到境外文化的冲击与渗透,处于技术优势的发达国家将控制其他国家 的新闻传播事业,发展中国家将会受到发达国家的新闻屏蔽和新闻渗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这一挑战,提升相关技术水平,对新闻传播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陈绚.数字化时代的新闻理论与实践[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篇5
关键词 网络媒体;传统传媒;冲击;融合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3-0042-02
1 网络媒体简介
1.1 传播力量巨大
使用互联网的网民数量目前已超过5亿人,而各大新闻网站的浏览次数已超过20亿次,网络主要新闻网站的每天的更新次数也是在不断增加,显现出了时效性。通过网络媒体的力量,能够收到一呼百应的效果。比如在汶川地震中,使消息瞬间通过网络媒体传播祖国各个城市,使各地方人民迅速集合,大大的凝聚了人们的力量。网络传播的速度快,能够使消息第一时间发送和接收。
1.2 网络传媒主要载体
目前,网络已经成为社会舆论信息的主要策源地,一旦出现新闻事件,网络的舆论力量显得更加巨大。网络的传媒载体主要包括论坛(BBS)、博客和新闻跟帖,还有社区交流群,如QQ群,微信群等等,都已形成了新闻传播的小小文化圈。
2 网络媒体相对传统传媒业的优势
首先,网络媒体相对传统的传媒业具有自身的优势,是传统的传媒业无法进行复制的。网络媒体的传播速度迅速,具有及时性,而信息的收集速度也非常迅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终端及时进行发送。而传统的传媒业需要受到编辑时间,版面要求和审批的影响,消息的传播有一定的延后时间。传统的传媒业受到地域限制,报纸更加明显,而广播和电视界,是要通过卫星来实现,对国外的新闻和事件进行接收和播放时条件限制较多。而网络媒体在这方面是无边界的,没有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只要能够连接到网络,信息就可以随时可见,无论国内或者国外新闻事件,其中网络媒体的基本构成见图1。
图1 网络媒体的基本构成
其次,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媒体进行讨论和评价,达到互动的效果。传统的传媒业只是单向的传播,能够进行互动的节目少。人们在网络媒体中能够尽情的谈论自己的观点,发泄内心深处的情感。而传统的传媒业中,人们只是被动的接受信息,无法进行互相交流。网络媒体的信息储存量大并且能够长时间保存,能够依据个人的爱好进行分类搜索,并且查看历史信息。这与传统的传媒业相比,大大的节省了人力物力。
再次,网络媒体表现形式多,可操作性强。对同一事件的传播效果对比,传统的传媒只是平面媒体,而网络媒体可同时融于视频、音响、文字和图片等内容进行立体表现。
3 网络媒体对传统传媒业的冲击
3.1 降低了传统传媒业的受众数量。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传媒业逐渐成熟和壮大,网络媒体的受众人数不断增加,人们更加喜欢边界,无时间和地点限制的网络新闻,这直接影响到了传统传媒业的受众数量。根据相关统计表明,自网络传媒出现至今,电视观众收视率已减低为原来的50%,而报刊阅读人数也已减少1/3。
3.2 影响了传统传媒业的采访方式
网络传媒的采访方式不仅仅受限于面对面的采访和电话采访,它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采访,比如电子邮箱采访、博客采访、QQ聊天工具采访、在线视频采访等等。这些新的采访形式不仅仅省时省力,还更加便捷,使采访者和受访这之间双方受益。
3.3 对就业人员的影响
在传统的传媒业中,报纸是属于文字报道和图片结合的,没有画面和声音;电视报道具有画面和声音,却缺乏可读性;而广播报道仅仅为声音报道,听众只能用耳倾听,缺乏想象的空间。这几种传统的形式都有各自的弱点,从而导致各自的从业人员只需具有单一的写作能力,编辑能力或者设计能力和摄影能力,就可以充分的完成工作任务。在网络媒体中,要求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要高,不仅仅需要以上能力,必须要制作出有声有色,全方位的立体作品,才能综合的报道出新闻事件。
3.4 影响了传统传播方式
在传统传媒背景下,大众只是被动的接收者,很难具有话语权。而先网络媒体下,受众不仅仅能够从中获取新闻信息和线索,还是事件的发表人。任何具备网络条件的个人都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和观点的表达。大家可以在网络平台进行某一事件的集体讨论,发表各自的观点,表达真实的个人情感。尤其是论坛和博客的出现,能够在第一时间将事件传播出去。这些不同于传统传媒业的多样化形式,对传统的传媒业的传播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4结论
网络媒体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进步和完善,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对传统的传媒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传统传媒业需要在新的形势中寻找新的途径,与网络媒体进行互相融合,构成社会“大媒体”,为社会提供更加完美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林浩,徐晨.网络媒体的兴起及其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和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11):151-152.
[2]张琳.网络媒体浪潮下传统报纸竞争力研究[J].文学教育(上),2012(6):126-127.
[3]李波.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新闻互动传播[J].新闻界,2012(3):62-64.
[4]孙晟伟.网络媒体与传统电视媒体的比对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4):137.
[5]董天策,陈映.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议程互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28(7):134-138.
篇6
关键词:
引言:
对于日渐兴盛的网络媒体来说,网络信息表现出来的非线性特点注定了以前旧模式在网络新闻信息传播中的缺憾,传统媒体面临不可避免的挑战。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其自身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更多的优特点和优势,这些优势也使网络新闻传播与传统新闻传播有别。
然而,也正是由于网络媒体具有这些特性,使得网络中出现了较多的失范现象,例如各种侵权现象、非道德行为等。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最新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达到4.85亿。社会责任是媒体作为社会公共媒介必须承担的义务,网络媒体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在维持其自身积极发展的同时,应更加积极地履行广泛的社会责任。
一、 网络媒体的特点
1、新闻传播的全球性
从媒介意义上来说网络传播等同于全球传播,在当今网络时代人们对媒体的认识及关于新闻传播、政治、意识形态教育等问题的观点都会发生巨大的转变。通过网络,新闻和信息的索取、社会交往和商务活动都得以实现;另一方面网络世界的人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实体区域中的人,他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事件的报道,大量的事件背景以及人物等方面的资料,同时人们可以在全球环境里引发深度互动和思想观点的撞击。
2、信息来源的多元化
互联网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如今已有近万家网站信息,其中包括新闻网站、专业信息网站、公司网站、组织机构网站、个人微博和电子邮件等或传播新闻。网络媒体新闻不仅信息量大,而且所有的新闻信息的出口都无需新闻出版部门审批,同时境外无以穷尽的站点也可以进行自由浏览。在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公众可以通过对各种不同的信息源得到的信息进行筛选、比较、分析和平衡,排除信息源的偏见,形成自己的意见。
3、信息传播的互动性
互联网是一个互动的媒体,它改变了传统媒体信息单向传播的方式,由过去的"独白式"的传播方式变成了"对话式"。在互动的传播系统中,受众具有主动性,可以达到一种自由的状态,在极大的范围内挑选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且可以通过多种简便的方式在互联网上发表新闻和言论,进行信息的反馈,体现出受众地位的主体性。
4、新闻传播的便捷性
网络媒体的便捷性是其一大特点,公众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间,方便地获取想要得到的大量信息,而便捷的检索功能也是吸引受众的关键原因。读者如要在报纸上查找有关信息,只能依靠印象一张张去翻阅;而在网上,只要输入关键词,就可以迅速找到大量相关内容。电视观众为了等一条体育消息,就要在固定的时间段看上半个小时的体育新闻,而得到的信息量有时又少得可怜;上网者则可以随时就某一感兴趣的领域针对性地获得最新消息。
5、传播过程的时效性
新闻传播必须迅速及时,讲究时效性。网络媒体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闻事件即时上网。 随着人们对网络新闻的时效性需求已形成共识,因而各大网站积极开展速度战,更加强化了网络新闻的时效性。二是网上新闻即时刷新。目前大多数网站都采用定时刷新的方式来保证新闻的时效性,网上新闻的刷新率普遍都比较高。
二、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
1、网络媒体应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反映人心的向背,影响着人们的行动和局势的发展;社会舆论在造成或转移社会风气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正因为如此,进行正确的社会舆论引导,是网络媒体应该承担的一项重要的责任。网络媒体的新闻传播应该通过对新闻等各种信息的选择、解释、组合或评论,把受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当前环境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上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策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用实际行动来营造健康网络文化环境和良好社会风尚。
2、网络媒体应在传播与传承先进文化方面担当积极的角色
网络新闻具有非强制性、潜移默化和特有的弹性,会在人们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发挥其影响。目前我国网民以青少年为主,年龄结构逐渐低龄化,受教育水平偏低,因此这部分群体思想意识形态、人生观和世界观取向易受外界影响。帮助广大的网民,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网民,传递最丰富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世界观是网络媒体应该也是必须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3、网络媒体应该真实、客观、准确和全面地反映社会现实
媒体所传播新闻的真实性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操作要求。但目前一些网站受利益的诱惑和驱使,用虚假的谣言和耸人听闻的大标题来吸引大众关注,但损害了受众和社会的利益,最终会因失去社会信赖而得不偿失。因此,网络媒体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建立起一套规范的网上信息、把关制度,严格自律,遵守职业道德,用真实、客观、准确、全面的信息和深刻的分析评论影响受众,为受众和社会提供真实而权威的新闻信息,树立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4、网络媒体应当承担新闻舆论监督的责任
新闻舆论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事件的发展和解决起到推动和催化作用,可以对社会现象起到一种批评、督察和预警的作用。网络媒体传播范围广,影响范围大,可以在舆论监督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所以,正确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监督政府的执政能力,监督社会发展状况和人们的言行舆论,是网络媒体必须肩负的社会责任。
5、网络媒体应承担充分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责任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未经原创同意就随意使用其作品,严重侵犯了他人知识产权的现象严重。这种侵权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惩处和广大网络工作者的谴责。而作为中国严肃性网站代表的中国网络媒体应该在反对侵犯知识产权方面起到模范表率作用,充分尊重他人网络产品的知识产权,严于律己,用自身的言行去影响他人。网络媒体有责任、有义务为中国的互联网业建立起一个合理、合法的规则。
三、网络媒体发展趋势
实现网络媒体和广播电视的融合必然是未来的一个发展的趋势,最新兴起的网络广播电视台,如CNTV、黑龙江网台、江苏网台、湖北网台等,这种融合为广播电视节目提供了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帮助传统媒体很好地应对新媒体的冲击,也使广播电视在互联网上占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和新的发展空间,让这些传统媒体可以在网络上实现与大众的互动。而传统媒体的品牌资源也提高了网络媒体的自身价值,增加了公信力和权威性。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只有各扬其长,互相兼容,优势补充,才能互相促进。
篇7
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新兴媒体在对广播构成挑战的同时,也为广播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提供了众多机会。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既给广播媒体带来竞争的压力,也给广播提供了更大的舞台,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广播媒体的发展空间。
首先,3G手机的使用将使广播的移动受众大幅增加。以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为载体的3G手机是未来手机发展的大趋势,3G技术为电信网络与广播网络的融合创造了新的条件,为电信网络在移动终端媒体上播放传统的广播节目成为可能。3G技术将使原来单向的视频传播通路改变为双向、多向互动的立体传播网络,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会随之改变,所有人都可能成为视听信息的发出本源,同时他们也随时随地都是视听信息的受众。3G对于广播而言,最重要的贡献是它将给广播带来更多的“移动受众”,这正是未来广播所必须争取的消费群体。
其次,手机短信使广播节目的互动性增强。近年来,手机短信参与广播节目已经成为最为流行的一种节目形态。同热线电话相比,手机短信大大增加了听众参与节目的机会。热线电话是单边交流的,即主持人与听众一对一的交流方式,一个节目顶多接入十几个或几十个电话。听众能否参与节目,主动权在导播。而手机短信既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甚至可以多对多,即在主持人的组织下,听众就某一话题通过短信讨论交流,往往一个节目就有几百甚至成千上万的短信进来,播出的短信也有上百个。只要听众愿意,任何人都可将自己的短信发送到短信平台上供主持人选用。因此短信使得听众参与节目的机会增加,极大促进了广播节目收听率的提高。
第三,互联网使广播的功能得到延伸。互联网是融合了各类媒体特征的综合性媒体平台,几乎将所有传统媒体的传播手段悉数囊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借助于互联网,广播电台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开展网上广播业务,从而延伸和扩展广播的功能,丰富广播节目的形式和内容。网上广播可以实现传统广播节目中的声音传播,还可以传播文字和图片信息,结束广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历史。主持人可以在网上节目预告、征求听众意见、讨论问题甚至聊天。听众可以参与网上广播讨论,点播歌曲等,大大增强了传统广播媒体的生机和活力。
既然新兴媒体拓宽了广播的发展空间,广播就应当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对策有:
借助网络技术,完善广播功能。与网络媒体相比,传统媒体最根本的优势仍然在于内容资源的优势。流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音频资源可以在网络上顺利传播。因此广播媒体应当大胆地借助流媒体技术,走网上广播之路,将广播媒体内容资源的优势与网络媒体快捷方便的优势形成最佳结合。一方面,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和可检索性的特点,为广播媒体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广播媒体所固有的节目资源优势找到了新的传播平台,并可以根据这一新平台的传播特性,创造更加符合用户需要的节目内容。广播电台加盟网络媒体,使网络世界顿时由无声变为有声,人性化的成份大大增加。广播新闻、广播剧、音乐节目、连载故事、名人讲话等深受听众喜爱的节目样式,可以通过网络以更加灵活互动的方式进行传播。同时,广播媒体除了在内容资源优势上可以与网络媒体形成互补之外,还可以针对网络媒体的自身特点开发出适应网络传播的节目内容,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核心竞争能力。只有使自己在节目内容与网络媒体上的内容既有传承又有创新,适应不同媒体介质和听众群,才能使内容资源的优势成为应对挑战的秘密武器。
篇8
【 关键词 】 网络媒体;信息安全;黑客;病毒;信息化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Media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blems
Zhang Yin-lin
(Huzhou Radio and Television Station ZhejiangHuzhou 313000)
【 Abstract 】 th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our social life brought about a great help, but the network media is a produ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can quickly become a major market darling, not only has his own unique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is adapted to external conditions, the traditional media in some aspects already can not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industry, people are looking for a fast, high-capacity transmission mode, and the emergence of network media enjoy popular confidence. But because of the emergence of network media is only for a short time, inevitably there is such and such problem, as the network media is more and more accepted, the problem is more serious, especially the spread of undesirable information poison young people's thought health, network hacking, viruses, the online dissemination of false information, theft database data and so on, the problem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is prominent, the question more and more receives the attention of the whole world, become global attention.
【 Keywords 】 media network;information security;hacker;virus;information technology
0 引言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科技兴国成为世界性的共识,各种高兴技术如雨后春群一般,层出不穷,全球化时代开始到来。尤其是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凭着自己雄厚的经济、强大的军事,更是凭借先进的网络媒体,大肆向世界侵袭、渗透,已发到控制的目的。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让中国得以与世界说话,学习先进技术。另一方面,不足之处被发达国家所控制,“剪刀差”现象更加严重,尤其是我国的网络媒体发展短短数十年,防护技术稍显薄弱,与日臻完善的西方技术无法同日而语,西方国家或者敌对国家,纷纷抓住这个机会,向我国散布各种不良信息、虚假信息,从各个方面渗透,因此,加强网络媒体的信息安全防护,非常重要。
1 网络媒体发展中的安全隐患
1.1 我国网络媒体的基础薄弱
现今,高新技术因为其代价小、收益高的特点而获得各国的青睐,在现今社会,作为信息战的主要武器再好不过,尤其是网络媒体技术更是上上之选。网络媒体的优势很突出,尤其是信息传播上,比如它的及时性、覆盖面广、储存量大等等优点为总网民所乐于接受,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是很非常引人关注,所谓物极必反,就是这个道理,每个优点都会在某时候成为致命的缺点。从网络媒体上传播的假消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遍布整个世界,信息的覆盖范围广泛而且数量极大,可以很快的造成舆论压力,有时候假冒的图文甚至比真的更让人“信服”。
篇9
[关键词]网络体育信息;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影响体育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257-02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互联网是继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之后的新媒体,在当今社会已普遍被人们应用于生活,学习,社交中。它打破了传统媒介的局限性,它以信息量大、涵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应用性强等优势被人们热捧。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0)》数据显示:中国网民总数呈上升趋势,从年龄和职业来看,大学生均居首位。再这样一个统计状况下,我对网络体育信息资源对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厘清当代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影响因素和体育参与程度与网络体育信息资源传播之间的关系,结合互联网的优势更好地发展大学生体育。改变目前部分大学生使用网络只打游戏,看小说的弊端,为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体育信息资源,为自己身体健康服务提供依据。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互联网媒介接触对陕西省高校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以及体育参与行为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以陕西省普通高校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以体育新闻类专业书籍和中国知网上的相关文献为参考依据。查阅我校图书馆、体育学院图书阅览室近年来有关体育传播与体育行为方面的大量文献资料。
以互联网上的体育类信息和体育类时事报刊为引证文献。
2.2.2 访谈调查法
本研究以陕西省为主要调查研究范围,以陕西省教育厅官方网站和陕西高校网所列陕西省普通高校(不包含军校、民办院校等)为依据,选取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抽样访谈调查结果如下:宝鸡文理学院、陕西理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体育学院、西安文理学院,从中随机抽取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2.2.3 逻辑分析法
对从文献资料中收集的信息和访谈调查结果,运用逻辑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认真的整理、归纳、推理、比较、分析与综合。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接触体育方面知识的现状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3.1.1 现如今大学生的媒介接触情况的研究结果分析。
以前大学生在媒介的使用上经历了纸质(教科书、报纸、杂志等)、广播、电视媒介。而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和多媒体的普及,信息传播在时间上、空间上、内容上和形式上都进一步达到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新的媒介形B不断出现。现代的大学生在新媒介信息时代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被动接收者,更愿意去尝试新技术,参与新媒介信息的传播。互联网在众多信息媒体中以成为人们接收和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体,也是最受人们热捧。举例说明:据CNNIC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27亿,网民比例为83.4%,而在这个比例中大学生又占了大多数,这也验证了互联网媒体已成为大学生首选的信息接收平台。“2014年9月19日上午,亚洲体坛传奇、中国网球选手李娜在个人微博消息正式宣布退役,该消息在微博、微信、QQ、各大网站上疯狂转发,互联网媒体用户,尤其为手机媒体用户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就接收到这条信息。各大体育赛事实时转播同样如此,喜爱观赏NBA的大学生可拿利用电脑、手机互联网媒体进行观赏图文的、全球同步直播。互联网相对于其他媒体的优势在于互动性强。大学生朋友具有很强的个性,他们不甘愿只做体育信息的接收者,而是要真正参与到体育信息的传播当中,手机媒体给了他们随时随地随身互动的可能,自2015年有了一个特别火的软件,并且一大比例的人都参与了进去,那就是“直播”因此也出现了网红(即网络红人),这一类人也就属于自媒体,而这类人中大学生占据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这也是大学生较为看重的互联网媒体传播体育信息的优势之一。综上所述,即时性和便利性是互联网媒体在传播体育信息方面最为突出的传播特性,也是大学生群体最为看重的随时、随地接收和传播体育信息。
3.2 大学生接触互联网媒体体育信息的现状
3.2.1 陕西省大学生获取体育信息的途径
调查过程中发现,在陕西省大学生获取体育信息的途径中,网络传播已经超越传统媒体成为大学生的首选,体育信息传播不仅需要内容的准确和高度及时性,大学生群体更追求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与接收的便捷性,互联网媒体优势尽显。因此,互联网媒体成为陕西省大学生关注体育信息的媒体首选是必然趋势,因此互联网成为当前大学生信息接触最普及、最快捷、最方便并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媒体平台。
3.2.2 大学生关注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频率
随着电脑和手机媒体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随时、随地、随身等一系列的因素也促进了大学生关注手机媒体体育信息的频率。在调查中发现,存在一个现象:体育专业大学生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体育价值观、体育信息关注度、体育态度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这是由于所学专业、所受教育及生活方式的不同造成的。在调查的大学生中,有1/3左右的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对手机媒体体育信息关注较少,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养,培养大学生重视体育、关注体育、参与体育的价值观是当前大学生个人、学校乃至社会都应急需解决的问题。
3.2.3 陕西省大学生平均每天关注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时间
从陕西省大学生平均每天关注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时间长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他们对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需求与喜好程度。调查中发现,陕西省大学生关注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时间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体育专业大学生平均每天关注的时间明显多于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说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对网络媒体体育信息有较强烈的需求,受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影响也较深。而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关注时间少,这说明大部分非体育专业的陕西省大学生对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关注主要停留在大致浏览体育新闻的层次上,甚至是在用网络关注综合新闻时顺便看一眼体育资讯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用时间了解体育相关新闻知识与赛事,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关注习惯,也就是说网络媒体体育信息还没有真正走入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生活中去。然而体育专业大学生受其所学专业和院校环境的影响,已经将每天关注网络媒体体育信息成为习惯。相比而言,陕西省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对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关注热情则并不高。
3.2.4 陕西省大学生关注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目的
对于大学生使用网络媒体关注体育信息,除了了解体育动态、关注体育比赛,还有什么其他的目的,对这一问题也做了调查。
根据调查发现陕西省大学生关注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目的分别是了解体坛动态,欣赏体育比赛,增长体育知识、好友互动交流、提高运动技能、关注体育明星言论。而这些无疑是为了娱乐、社交、学习与锻炼。大学生对网络的及时性与便捷性的强烈喜爱也说明了了解体育动态是大学生关注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第一目的。现在,在QQ空间,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软件中,优质的体育知识类信息被大学生广泛分享转发,网络媒体成为大学生除体育课以外获取体育知识、增进体育常识的最重要平台之一,这也是大学生关注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又一大主要目的。并且网络体育资讯论坛提供了展开互动交流评论的平台。大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学习体育知识类信息新闻,进而提高自己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还可以关注自己喜爱的体育明星的动态。
3.3 基于网络媒体传播的体育信息对陕西省大学生参与体育的影响分析
3.3.1 陕西省大学生在关注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时所受的影响。
网络媒体体育信息中会有体育明星的动态资讯、国际大赛事的荣誉级表现、大学生喜欢的各大体育联赛直播、各种体育锻炼知识、应用于教学及学习的运动APP等等,大学生接触这些体育信息时,对他们参与体育的态度提供了积极的影响,进而影响了他们的体育参与行为。而在对陕西省大学生参与体育态度的积极影响问题上,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学生体现了积极的一面。体育专业大学生认为手机媒体体育信息的传播对他们参与体育的态度的积极影响很大,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认为对网络媒体体育信息的关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他们体育文化知识,和培养了体育锻炼的习惯。同时,网络媒体传播的体育信息使得体育专业大学生强化了自己运动项目的知识,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运动知识认识体系。相反,那些本身不是特别喜欢体育运动的学生就会导致网络媒体体育信息对他们参与体育的影响较小。
3.3.2 基于网络媒体传播的体育信息对陕西省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督促作用
随着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手机APP产生,体育类APP更是数不胜数,例如:“keep”。通过这些体育类APP,大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实时的体育信息新闻,学习各种体育锻炼的方式与方法,更能够使用运动工具类APP来督促自己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进而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自己身体素质发展。目前研发出的使用较多的就只有跑步、瑜伽、腹肌锻炼、健身等运动工具类APP,受众面有限,因此其使用和分享传播就会存在局限性,导致一些学生从未使用过。
3.3.3 对体育知识教学类信息在手机媒体中传播的实际情况
网络媒体信息的实用性、分享率如何,对陕西省大学生参与体育、提高运动技能是否有一定的影响,对这些问题也进行了调查。
陕西省大学生在该问题上选择最多的一项是影响一般,加上选择了影响较小和没有影响的大学生,占到了总调查人数的近2/3。这说明,网络媒体体育知识类信息的传播对陕西省大学生提高运动技能是有一定程度影响的,但影程度和范围还未达到较高水平。究其原因,一方面,陕西省大学生自身对体育运动的喜爱程度直接关系到他们关注体育信息的程度,而在我们的调查中显示大学生本身对体育信息的关注度就不够,这是导致出现上述结果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网络媒体中体育知识类信息的质量、真实性、实用性同样没有达到较高水平,根据我们的调查,近半数同学认为网络媒体中出现的体育知识类信息只有部分实用、小部分实用和不实用。因此,对他们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也就影响较小;最后,网络媒体自身在传播体育知识类信息时的局限性导致体育知识类信息在网络媒体中的分享率没有达到较高水平,进而影响了体育类知识信息在手机媒体中的传播,这也是出现上述结论的一个重要原因。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网络媒体传播的体育信息对陕西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别,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对参与体育的重视程度和体育信息素养问题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运动工具类APP对大部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较强的督促作用,体育知识类咨讯在网络媒体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实用性也较强,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供了多样的方式与方法。
网络已超越其他媒体成为大学生关注体育信息的最主要途径。
4.2 建议
优化体育类的APP,改进传播过程中的局限性,使不同运动app种类增多,功能上更加强大和完善变得越来越人性化。
给大学提供优质网络环境,实行4g网和wifi及校园网的全面覆盖在校园内公共场所,提高陕西省大学生接收和传播网络体育信息的及时性。
参考文献
[1] 李全凯基于手机媒体传播的体育信息对北京市大学生参与体育的影响研究首都体育大学2015.05.
[2] 王慧琳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影响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实证与理论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
[3] 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116.
[4] 柏曙邹因特网体育信息对大学生体育认知影响的研究[D].甘肃:兰州大学,2006.27-33.
[5] 张龙,黄霞,耿建华.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体育态度、体育行为影响的调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5):77-78.
[6] 陈莉,胡启林.大众传媒影响大学生体育生活的状况调查[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10.
[7] 洪肖肖.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研究山东大学,2014.12.
[8] 杨双羽.新媒介信息时代体育传播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研究2015.7.
[9] 王慧琳.媒介改变生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6-28.
[10] 姜珊微博对西安高校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和体育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西安体育学院2012.5.
[11] 范笑仙,刘东锋.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及应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1):80-82.
篇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并适应了人类第四个传播阶段,也就是被托夫勒称之为“第三次浪潮”[1]的信息社会。在经历了口头传播、文字传播(个体书写、印刷品产生)、电子传播(广播、电视)之后,我们迎来了第四媒体——网络。网络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地革新着人们的生活和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媒体间的竞争越来越白热化,各媒体在精心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互动。“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新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受众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形式以及影响最为广泛的网络信息类型。”[2]新浪网总编辑陈彤在第二届“嵩山论剑——网络媒体高峰论坛”时称,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更多的是合作而不是竞争”,网络与传统媒体应该而且必须互动,只有互动,才能拓宽自身的出路,才能发掘出自身更大的优势!合作之道,重在双赢。今天各类媒体都在通过各种方法寻求新的突破,他们除了在内容上的精益求精外,也非常注重资源整合,利用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合作,更是资源整合中的重要举措之一。两者间的互动又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程,其形式多种多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方式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是一种联合传播行动,主要通过四大途径来完成的:
(一)新闻价值取向上的互动这类互动主要是针对重大题材的事件报道,不约而同进行的合作关系,主要以新闻价值为评判标准。2006年德国世界杯大赛、伊拉克战争进程系列报道,世界上各大网络媒体与平面媒体互动,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2年1月20日奉节县城的“三峡库区蓄水第一爆”,国内多家传统媒体和网络有机互动合作,及时推出“第一爆”的发生、发展情况,特别是《三峡都市报》、《重庆晚报》、《中国三峡工程报》等传统媒体捕捉到的独家新闻,及时被《华龙网》、《三峡传媒网》等网络媒体转载,让更多的受众及时了解了三峡库区蓄水中鲜为人知的大事。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举世闻名无与伦比的体育盛会,从新闻界来说,更是一场新闻大战。从中央电视台的奥运专栏到新浪网、搜狐网等各大网站的“奥运”专栏,铺天盖地涌向受众,在对本次奥运会的报道中,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包括手机信息)等都形成了不同的联动方式,立体的、多项的对奥运会进行报道,这些报道比以往都运作得更成熟、更有效。再回顾2006年世界杯大赛中,作为中国发行量最大的专业体育平面媒体《体坛周报》,从6月5日起推出《世界杯日刊》,直到7月10日,共36期。而所有的《世界杯日刊》都可以在“TOM体坛网站”上看到电子版。“TOM体坛网站”是由TOM在线和《体坛周报》联合推出的一个集综合体育门户和强化各种专项体育垂直门户相结合的多层次“体育门户矩阵”。除《体坛周报》、《足球周刊》、《全体育》、《高尔夫大师》等体坛集团内各媒体提供的国内外体育报道外,在TOM体坛网上还能看到法国《队报》、《足球》、意大利《米兰体育报》、西班牙《足球先生》、西班牙《阿斯报》、阿根廷《奥莱报》等独家报道,报道涵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由此可见,在每件重大题材的报道上,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间的有机合作,重要的就是看中新闻价值,特别是合作伙伴所获的独家新闻。
(二)报道内容上的互动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比较,各具优势,与传统媒体相比,有的网络媒体的采编能力和经验还存在诸多不足,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特别是对报纸和电视的新闻内容有较强的依赖性;一方面网络媒体要更好更快地赢得受众和市场,就必须在内容上依托传统媒体;另一方面,网络媒体的快捷是传统媒体远远不及的“。因为事实的急剧变化而要求新闻媒介尽快报道或传播。”[3]根据这一原则,即新闻的及时性或时新性原则,传统媒体要把报道内容更快地传给受众,这就促使与网络媒体互补《。三峡都市报》与三峡传媒网,重庆报业集团所属的各报刊与华龙网等合作,在报道内容上就是取长补短的典型合作。除此之外,一些新闻报道会受到报刊版面、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的容量有限,报刊、电视和广播容纳不了的内容或一些不适应于传统媒体传播的内容,则可借助网络来完成。如2007年春被炒得沸沸扬扬的“重庆钉子户拆迁事件”,最初就起源于新浪网上的一张醒目照片,此类新闻报刊、杂志和电视是很难传播的。新浪网刊出后,就很快被各大网络媒体转载和追踪报道,直到最后妥善解决问题。2005年的英国伦敦地铁大爆炸事件,最先出现的资料便是通过个人博客上传的手机拍摄的照片和录像。直接导致克林顿弹劾的著名的“德拉吉报道”就是在博客上初爆猛料的,同时开创了“博客时代”的到来。
(三)传播形式上的互动传播形式上的互动,主要体现在新闻栏目的合作上“。好的新闻栏目是一家报纸或电视能不能立起来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几个好栏目,往往会取得很好的‘留客’效果。”[2]如《三峡都市报》的“市民广场”、《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新闻”、《华西都市报》的“特别报道”、三峡传媒网的“焦点网谈”、新浪的“博客”、华龙网的“论坛”等很多热点、焦点新闻或话题都是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产物。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传媒的影响效应促使他们共同策划、配合报道进行传播,二者相互呼应,使新闻影响深远。中国第一例因媒体报道而导致修改法律的“孙志刚事件”虽是由《南方周末》率先报道,但对它的深入报道与分析,则集中在新浪网、搜狐网、人民网、新华网上,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交互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舆论共识的形成。辽宁“刘涌案”最初也是由一家杂志提出质疑,经网络媒体的转载之后,相关的观点集中表达。2008年秋季的“三鹿奶粉事件”,最先由传统媒体《东方早报》将“三鹿”的名点出,然后各大网站形成互动,使之成为一时关注的焦点,在报道此事件的过程中,不少网站和报刊还专辟了“关注‘三鹿奶粉事件’”栏目,从而赢得了更多的读者,也着力提升了媒体公信力和栏目品牌。作为信息密集的聚合体和众多传媒追逐的焦点,毫无疑问,2006年德国世界杯报道应该是“TOM体坛网站”产生品牌影响力的一个契机。因为普通受众想要了解世界杯,并不缺乏渠道提供商,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地扩展其价值空间。我们看到,集平面、网络、无线等多媒体于一体的“TOM体坛网站”令强势的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合二为一优势互补。在德国世界杯赛报道中,30多位《体坛周报》资深驻外记者组成“德国世界杯报道团”,每位记者都在世界杯专题网站上以个人专栏形式提供独特视角、充满个性化的专栏文字图片、视频访谈、网友聊天,以及针对球员、教练、足坛名宿的风格各异的采访手记等。世界杯期间,TOM在线的短信、彩信、WAP、IVR等无线类互动产品大规模介入到《体坛周报》世界杯赛事报道栏目的读、编互动中去,包括“看点推荐”、“比赛点评”、“独家新闻爆料”“德国见闻”、“图片故事”等。这种传播形式的互动,着力打造了各媒体的品牌。
(四)经营管理上的互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完全纳入市场经济轨道,任何精神产品都要在市场经的竞争中经受优胜劣汰的考验。”[4]我们在抛开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作为人类传播工具关于新闻价值、内容以及新闻事件、栏目的合作之后,还可以看到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在经营管理上的有效合格,这种合作更适用于产业经济学的范畴。在经营管理上,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表现出几种方式。1.授权转发新闻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间内容的转载和转发,除了是因为受新闻价值的牵动,还有就是经济的因素。不论是谁转载谁的,他们之间就产生了一个买卖的市场行为,内容的经营,就是媒体经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案例天天时刻都在发生着。这样,卖方能把手中掌握的新闻资源变成使自己获利的商品,而买方则需要通过这些买来的新闻资源满足受众需求,充实媒体内容。2.开设专题网站2005年,席卷中国的湖南卫视举办的“超级女声”是中国传媒业的神话。这一运作的成功不仅是迎合了大众需求或注重了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理念的成功,而且还在于湖南卫视很好的调动了平面、网络,甚至刚刚起步的手机媒体的积极性,在与网络的合作中,他自己开办了“超级女声”的官方网站,在上面报道进程,扩大影响。以及后来又干脆把比赛的视频等资料放在上面。虽然只是“超女”成功的一个因素,但是却显示了媒介融合的趋势和作用。3.协办网络版《国际先驱导报》依托国内最大的新闻网站新华网建立网络版,并积极发展与新浪网、搜狐网、网易、中国网、人民网、TOM、腾讯QQ等强势门户网站的合作。搜狐传媒地图显示,仅在搜狐网上转载的《国际先驱导报》文章的阅读率每周就以百万计,稳居排行榜前3名,远远高于一般周报周刊。
二、媒体在互动过程中的自我完善
在前面已经就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互动的原因及方式进行了分析,那么,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有效合作?二者的互动要希望达到1+1>2的效果,就必须要寻求改变。这种改变是多维的,既有社会、政府在控制和管理方面的支持和受众市场的适时的变化,还有经济环境的改善。但是,媒体互动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媒体自身。无论是网络媒体还是传统媒体,自我完善仍是自身发展的最大动力。从目前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运作情况来看,要更好地实现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间的互动,各类媒体要实现有效的资源整合,必须在三个方面实现自我完善:内容与渠道的功能整合、公信力与便利的品牌整合、在合作中强化和保持自身特色。
(一)以内容与渠道为代表的功能整合在跨媒体的整合中,实现媒体在功能上的互补与融合,则有利于最大程度地整合媒体资源。通过整合,新旧媒体在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手段以及经营理念等方面各取所需、取长补短,从而充分发挥新闻、电信和网络技术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降低新闻采集和节目制作成本,从而最终取得双赢。不同的媒体通过生产流程的设计与控制,在新闻信息传播上实现资源共享,从不同角度满足受众需要的目的,从而也能联手做大市场。
- 上一篇:神经网络反向传播原理
- 下一篇:合规整改心得体会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