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燃气经营管理条例范文

时间:2023-10-31 17:59: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镇燃气经营管理条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镇燃气经营管理条例

篇1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城镇燃气管理条例>有关工作的通知》(渝办发[]190号),结合我区城镇燃气经营管理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城镇燃气经营实行特许经营

区经信委对市经信委核发的经营许可证进行初审,负责核发区内注册的镇燃气公司经营许可证。区工商分局负责对持有《燃气经营许可证》生产经营企业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对已办理工商注册登记但未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的生产经营企业,不予办理企业年检。区经信委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对核发许可证的燃气企业上年度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情况进行评估。对未通过评估的企业提出整改意见,责令限期整改,对限期整改后仍未通过复查评估的,依法撤销其经营许可证。

严禁无资质企业从事燃气经营。任何无资质的企业从事燃气经营均属非法经营,必须予以取缔。现已经在辖区范围内从事燃气经营的无资质企业,必须在年12月30日前取得资质或由有资质的企业整合;在未取得经营资质前,不得发展新的工业、商业、集体和居民用户。在年底前未取得许可证且从事城镇燃气经营活动的企业,由区经信委按照国务院583号令予以查处。

二、进一步规范燃气经营供区管理

区经信委要根据全区城镇燃气发展规划、供需现状等情况,制定燃气经营供区方案。

(一)现已形成的供区,各燃气经营企业于年12月底前上报区经信委予以确认批复(含管网布置图)。没有管网平面布置图的(含电子版),应在年年底前补充完善后,报经信委并送所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备案。已有管网平面布置图(含电子版)经区经信委确认批复后,涉及占地或开挖的管线报区规划局审批后方可实施。电子版应含管网平面布置位置、埋深等内容,并采用独立坐标系实测。

(二)燃气经营企业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进入任何镇街发展新的用户,扩大供区。对新供区管网建设在实施前,应报区规划局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经批准的新供区,必须设计管网平面布置图;其管网平面布置必须服从于所在镇、街建设规划,所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需在管网平面布置图签字同意;经所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签字同意的管网平面布置图(含电子版)需报区经信委批复,并送所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备查。

(三)燃气经营企业的供区转让,需报区经信委批准。

三、进一步严格燃气安装收费及终端供气价格标准

城区燃气安装费用由初装费和安装费组成。场镇居民安装燃气,采取定额包干收费办法,燃气安装收费及终端供气价格要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文件执行,不得扩大收费范围或提高收费标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搭收其他费用或多收费用。燃气安装费的收取是燃气经营企业的经营行为,不得委托所在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等单位或其他个人代为办理。

燃气经营企业应当与用户签订供用气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应当严格履行供用气合同,在其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公示收费项目、标准和依据,向用户提供及时、良好的服务。各燃气经营企业要端正服务态度,尊重用户意见,严禁向用户特别是新开用户搭售或指定购买某种燃气器具等商品。

四、科学编制发展规划

编制区城镇燃气发展规划。区经信委要会同区发展改革委、区规划局、区建委、区国土房管局等部门,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组织编制区“十二五”城镇燃气发展规划,报区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市经信委备案。各城镇燃气经营企业要严格按照燃气发展规划编制本供气区域的实施计划。

五、进一步规范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保护和燃气设施保护

(一)规范燃气工程项目审批。我区在进行新区建设、旧城改造、新农村建设时,要按照城乡规划和燃气发展规划配套建设燃气设施或者预留燃气设施建设用地。新建、改动的城镇燃气管道、燃气充装站及储配站等燃气设施建设工程必须符合燃气发展规划,并经区经信委审批同意后实施。城镇燃气经营者持区经信委审批同意批复办理规划、质监、消防等相关手续。对不符合燃气发展规划或未经燃气管理部门审批同意的工程项目,规划部门不得划定建设规划红线,不得核发选址意见书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等。

(二)加强燃气工程项目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城镇燃气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城镇燃气工程所用重要设备、材料必须按照招投标管理规定,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中标单位。城乡建设等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城镇燃气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督促燃气建设施工单位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燃气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应按照工程建设管理规定报区经信委组织竣工验收,自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将工程竣工验收资料、工程档案报送区经信委备案,并将工程档案移交规划、城乡建设档案管理机构。燃气工程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三)加强燃气设施保护。区经信委要会同规划部门、城镇燃气经营者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划定燃气设施保护范围,并向社会公布。区经信委及规划、消防、安监等部门要加强对燃气设施保护范围的监督管理,按《条例》规定严肃查处有关违规行为。新建、扩建、改建工程不得影响燃气设施安全。

六、建立燃气安全管理及应急体系

(一)区经信委要会同消防、安监等有关部门制订燃气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建立燃气事故统计分析制度,不定期通报事故处理结果。

(二)城镇燃气经营者的安全生产实行主要负责人责任制。各城镇燃气经营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编制完善各类燃气事故抢险救灾及应急处置预案,组建抢险队伍,配备必要的抢险装备、器材,并定期组织联合演练。同时,要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和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设置燃气设施保护装置和安全警示标志。城镇燃气企业要采用先进燃气管网监测技术、设备,加强燃气管网设施运行的安全检测,确保管网设施安全、平稳运行。

(三)建立健全燃气应急储备制度,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燃气应急保障能力。区经信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分别编制燃气应急预案,报区政府批准后实施。

七、进一步加强燃气管理行政执法

(一)区规划局在编制城市规划、调整规划或批准建设工程项目时,应按国务院《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国务院313号令)和《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83号)相关规定,征求区经信委和燃气经营企业意见,满足已经形成的燃气管网平面布置的安全等相关要求;同时,应标明建设工程界内地下燃气管网位置。建设单位应按相关规范要求,保障建设工程界内燃气设施的安全。

(二)任何单位和个人在进行可能危及燃气设施安全的施工作业时,应提前通知燃气经营企业,共同商定作业方案、安全防范措施,燃气经营企业应派人到现场监护,配合施工建设单位进行安全作业;施工建设造成的燃气管道等设备设施的损坏、造成的燃气放空和泄漏等直接损失或其他赔偿,全部由施工建设单位负责。

(三)燃气经营单位进行安全检查、进户抄表等,必须佩带标志和证件,依法开展工作,用户应予以配合。

(四)区经信委要履行行政执法职能,组建专门执法队伍,保障燃气经营企业和用户的合法权益。

八、进一步规范城镇燃气企业经营管理行为

(一)规范城镇燃气企业客户服务行为。区经信委要指导燃气经营企业制定《城镇燃气企业客户服务管理规范》,建立健全客户服务管理组织体系、客户服务基本管理制度,规范验收通气、收费、入户安检、抄表、维修等服务人员的工作流程。

(二)依法查处与整治违法经营城镇燃气行为。对未取得城镇燃气经营许可证而从事城镇燃气经营的公司或分公司,按照国务院《城镇燃气管理条例》规定,区经信委会同工商、安监等部门联合整治,依法查处。

(三)规范城镇燃气经营收费行为。进一步规范企业安装、服务等收费行为,杜绝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

(四)开展燃气安全宣传活动。区经信委要组织本区域内城镇燃气企业,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印制燃气安全手册,广泛宣传燃气安全常识、燃气事故案例、法律法规标准等,普及燃气安全知识。

篇2

企业经理××××年年度工作述职报告

集团公司董事会:

××××年是xx公司在沿袭近××年的国营企业体制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经过重大调整、变革,在全新体制下运行的第一年,我有幸亲历并蒙董事会信任,受聘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兼xx分公司经理职务,现就一年来的履职情况报告如下:

一、及时调整、转变观念,适应新体制下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当好“配角”、演好“主角”。作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当好总经理助手,严格按照管理程序,履行好分管工作职责,协助总经理经营管理的正确决策,就分管工作向总经理负责。作为xx分公司经理,严格按照授权经营管理范围,带领分公司领导班子和员工队伍,围绕集团公司下达的年度工作目标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开展卓有成效的经营管理工作,向总经理负责。

×、加强自身建设,树立“以德治企”的管理思想。作为企业管理者,努力革除长期以来在国营企业体制下的“官本位”思想,把自己从企业“领导”的定位中解脱出来,以企业“经理人”向出资人负责的积极态度,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积极、健康、饱含热情的工作态度管好班子、带好队伍。

二、以人为本,致力培育团结、和谐、高素质的经营管理工作团队

×、“人”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员工素质的高低决定企业管理和发展水平。按照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要求,结合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积极倡导建设学习型单位,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老带新、先带后”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培训方法,基本实现全员计算机持证、技术岗位全员持证,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了员工的学习热情,一批基础好、具备一定专业水平的员工分别取得和晋升了技术职称和职业技术等级,企业整体文化业务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坚持“以行导之,以情动之,以德为之”的管理原则,不断提升自身及班子的标竿作用,在企业建立正确的人际工作关系和处事方法,有效的化解工作矛盾,培育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纯洁员工队伍思想,增强企业凝聚力。

三、创新、务实,构建适应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新机制

×、按照“简捷、高效、适用”的原则,科学设置管理层次和职能,建立“事业部制”的中层管理机构,完善班组逐级责任管理建制,明确各自的分工和职责,强化部门职能作用。

×、采取组织考察、群众推荐、员工自荐相结合的方式,以“上者为闲,能者居中,工者局下,智者在侧”的管理经典,重视人才发挥能人作用,选拔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提升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根据工作需要设置部门岗位(职务)职数,对每一个岗位(职务)都制定了相应的岗位条件、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基本完善了部门负责人、班组长、职工在新体制下的“双向选择”聘(任)用机制,签定了期限为一年的职工上岗协议书和职务聘任书,月度、年终考核,优胜劣汰。

×、完善了考核办法及薪酬制度,根据全年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人人细化,按照“多劳多得、按劳取酬”的原则,制定合理的薪酬分配方案,按照技术含量、劳逸程度、责任大小、工作贡献适当拉开岗位(职务)分配差距,绩效工资细化考核到每一个岗位。同时完善考核体系,加大考核力度,奖勤罚懒,激发企业内在活力,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

四、目标明确,企业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加快储配站工程建设步伐,积极主动的准备前期工作,按照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目前完成了土地征用,消防道路的修建及其各项评估报告和比选工作和燃气管道的铺设,工程即将进入实质性工作,力争在今年×月底全面竣工。

×、增强企业安全管理系统投入,培育企业预警机制,加大安全检查力度。今年企业投入资金建立了GIS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形成了完整的xx地下管网数据库,便于科学评估运行管网的使用年限及管网结构,为管网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增添了的加臭装置及远程监控系统,增强了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配合气象部门对天然气运行场所和公司公共场所进行了防雷设施的专项检测安装,保证了设施设备的安全性;组织开展首次安全应急预案演练活动,检验和培养员工队伍安全意识和应急抢险救援能力。作为集团公司安全工作分管负责人,组织进行了专项安全检查和隐患集中整治工作,对各集团公司下属的场站、施工作业现场进行安全监察管理,并组织开展安全宣传日活动,提高市民的安全意识,杜绝安全事故,确保公交营运、供水、供气安全。

×、加速企业标准化、正规化建设,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公司多年来一直没有相应的独立的设计和安装企业资质,今年根据国家现行有关规定,积极申报完善企业工程安装资质,并按照《特种设备监察条例》的要求,一方面对公司在用特种设备办理和完善注册登记手续,使其合法化。组织职工参加技术监督部门举办的特殊岗位操作管理人员培训班,使参与特种设备管理和操作的员工取得设备操作许可证,为公司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加强供气区域管理,调整发展思路,规范农村燃气安装工程。为规范燃气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明确燃气供应范围,按照**省建设厅《关于城镇燃气企业管理的指导意见》(*建发〔××××〕×××号)文件精神,以及《**省燃气管理条例》规定,公司根据现已建成的燃气管网敷设现状和城市燃气发展规划,特申请××个乡镇的供气区域,保障了公司的合法利益。对年内出现的供气区域内其它安装单位安装天然气一事,坚决的予以制止,发现情况的同时及时汇报并采取相应办法,***村等,都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围绕集团公司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全司干部职工同心协力、创新实干、扎实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截止××××年底安全供气××××万m×,完成年度责任目标的×××.×%,同比增长×.×%;经营总收入××××万元,完成年度责任目标的×××.×%,同比增长××.××%;实现经营利润×××万元,完成年度责任目标的×××.×%,同比增长××.××%;供气输差率×.××%,比年度责任目标下降×.××个百分点,较去年下降×.××个百分点;新增天然气用户××××户,较去年增加×××户。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进一步理顺企业外部关系,努力营造满足企业经营发展需要的良好外部环境。

篇3

罗书权2010年6月25日从重庆市綦江县财政局长任上履新云阳,分管该县工业经济。他称上任伊始就十分重视工业经济要素的保障,其中包括天然气。

但“百密一疏”。10月13日,针对重庆众源天然气有限公司非法经营这一信息,他对时代周报记者连呼“不知情”。

此前的9月9日,重庆云阳县工商局已对重庆众源公司发出整改通知书,称该公司“无燃气经营许可证供气,构成了无照经营行为”。

重庆众源2008年12月17日登记成立,随即在位于三峡库区的云阳县江口镇、高阳镇、南溪镇三地开始经营民用天然气项目,但至今尚未按规定在重庆市经信委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

“非法经营”

重庆众源公司的《营业执照》上标明的经营范围为:燃气器具、五金交电、建材(除油漆)、灯饰销售;水力发电(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经营的不得经营;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应经审批而未获审批前不得经营)。

事实上,这是一家云阳县境内以发展民用天然气销售及经营管理的专业化公司。但以上执照经营范围里并无天然气经营。“单就这一项,其行为属于超范围经营。”云阳县工商局企业注册登记科负责人表示。

据《城镇燃气管理条例》规定,我国城镇天然气经营实行许可证制度,从事城镇天然气经营活动的企业须取得天然气经营许可证,凭该许可证完善工商注册登记手续后,方可开展城镇天然气经营活动。

云阳县经信委环资科提供的信息称,2011年2月重庆市经信委才授予重庆众源公司城镇天然气经营资格,目前众源公司正在向其申请办理“燃气经营许可证”。

重庆市经信委环资处亦向时代周报确认,至今他们还尚未向重庆众源公司核发“燃气经营许可证”。

“燃气经营许可前置于工商登记,工商登记前置于税务登记。”云阳县工商局企业注册登记科负责人说,目前众源公司燃气经营许可证办不下来,工商部门就无法为其变更工商登记。

上述负责人说对众源公司无照经营行为早就注意到了,但考虑到是县里的招商项目,直到2011年9月9日才向众源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

重庆众源公司总投资已达2000多万元,在以上三镇铺设的天然气管道共计80多公里。据云阳县审计局的审计报告,2009-2010年,该公司收入共计1400万余元。

云阳县工商局企业注册登记科负责人坦承,众源公司的无照经营行为,已构成了长达两年多的非法经营。重庆律师张志军指出,众源公司这种行为触犯了《刑法》第225条的规定,构成非法经营罪,应追究公司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10月13日下午,时代周报记者奔赴云阳江口镇重庆众源公司,要求就非法经营一事采访公司董事长刘明玉,他避而不见。最后,一位自称该公司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的中年男人出面受访,坚称“众源公司是合法企业,所有证照齐全”,但他以“涉及商业机密”为由拒绝向记者出示“燃气经营许可证”和工商执照。

众源公司非法经营震惊了云阳县副县长罗书权。他直言去年6月他才接管全县工业,对众源公司的天然气经营的资质、证照问题“确实不知情”。

“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涉及到库区数万人的安全用气。”罗书权10月13日下午已责令当地经信委和工商部门即刻启动对重庆众源天然气经营资质、证照的核查。

股东自曝“原罪”

2008年,重庆众源公司进入重庆云阳燃气市场。然而,据众源公司股东晏清、李昌纯讲述:该公司从发起到成立,每一步都造假而充满“原罪”。

李昌纯和刘明玉既是云阳老乡亦是战友。2002年,两人都从石油公司买断工龄下海,和另一位同乡晏清到四川渠县帮别人组建经营了一家天然气公司。后发现城镇燃气行业效益好、发展空间大,三人遂决定也搞个公司经营天然气。

但天然气属特种行业,必须有相应资质的企业才能经营。刘明玉找到他的老战友―重庆科锐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向贵权帮忙―重庆科锐注册资金2000万,拥有天然气开发及技术咨询服务的资质。

经过协商,双方决定在重庆云阳县组建天然气公司,并约定刘明玉、李昌纯、晏清各出10万作前期费用(刘明玉实际出资5万),科锐出资质。

2008年9月,云阳县政府以招商名义,与重庆科锐公司签订投资协议:由重庆科锐取得该县南溪、江口、高阳三镇天然气经营权。随后的12月17日,重庆科锐以全额出资的名义在当地工商部门注册成立重庆众源天然气公司,注册资金300万元。

重庆科锐只是形式上的出资人,实际出资仍需刘明玉、李昌纯、晏清等人筹集。当时筹资实在困难,刘明玉等人只得委托一家中介公司代办工商注册,虚假出资300万元。

完成注册后,众源公司再通过虚开3张建筑业统一发票,列支工程款212万,以实现抽逃出资。股东李昌纯透露,该行为后被云阳县审计局审计发现,处以了5万元罚款。

2009年4月2日,云阳县政府、重庆科锐、众源公司三方签订补充协议,明确重庆科锐的天然气经营权等权利和义务由众源承接,并特别约定众源“不得转让所有权和股份”。

而早在此前的2009年3月30日,重庆科锐已将众源公司的股权全部转让给刘明玉、李昌纯、晏清等6个自然人,重庆科锐退出众源。

随后,刘明玉等人到工商部门对众源公司进行变更登记时,云阳县工商局竟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云阳县工商局2009年4月7日向县政府提交书面报告称,众源是依据《公司法》设立的独立的企业法人,其不仅享有法人财产权,而且可以依法进行股权转让;《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亦未对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的投资主体或股东的变更进行限定。

“若我局核准登记,一旦产生法律纠纷,势必形成不必要的法律后果,从而严重影响我县的经济社会秩序;但如果不核准,显然属于行政不作为。”报告说。

2009年4月11日,云阳县原县长滕英明批示提交县长碰头会议定,4月13日县长碰头会决定由工商局变更登记。4月14日工商局准予变更。

云阳县政府特意作出的约定,就这样被自己否定。至此,短短4个月,众源从重庆科锐处成功倒手,腾挪到了刘明玉6人名下,代价是刘明玉等人支付重庆科锐140万元。

然而,这笔资金并未如约按期支付,这也导致重庆科锐与刘明玉等人的关系破裂。股东晏清、李昌纯均透露,当众源在重庆市经信委、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办理天然气经营权、用气指标的过户手续时,刘明玉曾私刻、使用“重庆科锐建设有限公司”假章。

重庆科锐董事长向贵权10月17日向时代周报确认了以上“假章”事实,并称将保留追诉权利。

“绑架”政府?

重庆众源在云阳的燃气项目概算总投资3000万元左右。据时代周报调查,尽管涉嫌非法经营,但除了工商这次发出整改通知书外,此前尚无任何部门前去查处过重庆众源。

重庆市经信委在授予重庆众源公司城镇天然气经营资格时划定的供气区域为云阳县高阳、南溪、江口三镇。但据时代周报调查,该企业目前正在将供气业务向该县路阳镇扩张,这在特许经营中属于典型“越界”行为。

“作为监管部门,云阳县经信委却听之任之。”股东晏清表示,一年多来,就众源公司的众多问题,多名股东在不同场合用不同方式,提供具体线索,向当地政府部门多次反映和举报,可是所有的投诉都石沉大海。

股东们称,他们敢于自曝公司黑幕,在于董事长刘明玉的“独断专行”―“公司的大小事务,均由他随意确定”。

他们指出,众源公司成立以来,至今只召开了一次股东大会,无一份经全体股东一致认可的公司章程,亦未形成任何具有法律效力的决议;经营行为极度混乱,没有基本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他们更是直指董事长刘明玉涉嫌巨额职务侵占,“在这个暴利行业,我们三位股东两年来未获得任何股权分红和工资收入,公司已完全沦入刘明玉掌控”。

2011年1月24日起,云阳县审计局就开始对重庆众源开始2009―2010年度的经营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发现该公司账目繁乱,仅收集整理发票、手工录入电脑,10名审计人员就整整耗时3个多月,涉及收入支出资金5164万元,其中3700万流出资金中,李昌纯等人提出的争议资金就达2500万元。

审计还发现重庆众源存在大量账外运行资金。云阳县审计局的审计报告显示,2010年6月至2011年1月,刘明玉曾将众源公司资金共计219万余元转入个人账户,其中手段包括:在公司收入中少计天然气开户费私存;以发放工资、支付人工费等名义转出公司资金至个人账户;热水器销售款不纳入公司法定账目核算而转入私人账户等。

为此,李昌纯、晏清、王方卿三人去年10月就刘明玉侵占抽逃公司资金,向云阳县纪检、公安部门进行了举报,至今无果。“公安机关曾准备立案,但在县领导干预下放弃了。”李昌纯称。

云阳副县长罗书权确认此事称:“为什么不立案?我们的考虑是,众源公司在几个片区已供气,涉及几千户城镇居民的安全用气问题。”在他看来,天然气行业关乎民生和稳定,是民生、经济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

当地观察人士认为,这实际是对非法经营的众源公司的纵容,“这家公司‘绑架’了当地政府。”

让当地百姓担忧的是,重庆众源的“非法经营”掩藏着安全隐患。据时代周报调查,该公司的天然气高压管线,从云阳江口镇穿城而过,长达两公里,按规定这属于严重违规,是被禁止的。当地居民反映,这让全镇四五万居民像坐在火药桶上,整天提心吊胆。

篇4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国际收支;资本回流

文章编号:1003-4625(2009)12-0076-06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胡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为今后我国利用外资政策指明了方向,也对更好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提出了新的要求。这要求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合理地利用好外资。我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外资流入国,资金从短缺到充裕,从市场流动性不足到流动性相对过剩,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已经进入增速放慢的理性增长期。本文从外汇管理视角,以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为实证,客观审视和理性分析了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状况,提出了完善外商直接投资管理及外汇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性建议。

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发展

(一)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状况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取得了重大成就,外商投资企业日益增多,从1979年起步时的少数几家、实际利用外资83万美元,猛增到2008年底的659800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526亿美元。据联合国《2008年全球投资报告》称,中国连续17年保持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第一的位置。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了企业的科技水平,弥补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资金不足问题,增强了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发达国家加快“去杠杆化”进程,导致资本回流,使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增速明显放缓。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8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流入1609亿美元,同比增长8%,增幅较上年下降65%;直接投资净流入1478亿美元,同比增长7%,增幅较上年下降70%。可见,2008年以来发生的金融危机,虽然使我国利用外资受到一定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增幅有所下降,但是也没有改变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我国增长的总体趋势。

(二)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的扩大和外资企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资本形成、技术进步和促进竞争等方面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我们带来了资本、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与全新的商业模式,创造或放大了就业、税收、出口,成为推动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其正效应十分突出。具体表现在:

1 促进经济增长。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08年,外商直接投资占GDP的比例,从零增加到现在的5%形成飞跃式增长。如图1,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外商直接投资与GDP的运行轨迹基本一致的态势,充分证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积极贡献。

2 促进外贸进出口增长。外商直接投资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张和出口商品结构升级,促进了我国进出口总额(TEI)的快速增长。在外商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下,2008年我国TEI达到2.8万亿美元。如图2所示,外商直接投资与TEI的运行轨迹基本一致的态势,充分证明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积极贡献。

3 引进先进技术与经营管理理念,增加国家税收和就业机会。外商投资企业通过设备引进,技术转让带来了新技术,更大的贡献是使得全民竞争意识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据统计,外商投资企业发明专利拥有量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6.7%增长到2006年的17.1%,外资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优惠的税收政策,使外商得到较多实惠,实现了政企双赢。外商投资企业税收占我国工商税收的比重逐年上升,从1992年的4.25%上升到2007年的19.01%。外资企业吸收的劳动力数量也逐年增加,由1985年的6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1583万人。外资企业对同期全国城镇就业新增数的贡献率达到9.5%,缓解了城镇就业压力。

(三)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

1 经济增长理论分析

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可归结为劳动、资本的增长以及技术进步。目前较为主流的经济增长模型哈罗德一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丹尼森经济增长理论以及新古典经济增长等模型得出一个结论:资本的快速积累(外资流入)是一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资本对经济增长中的促进作用在我国也得到了印证。国家信息中心资料显示:1978-2007年中国经济平均年增长9.3%,其中资本积累贡献率为59%,劳动力总量扩张作用为9%,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为32%。也就是说,资本积累、劳动力总量扩张和全要素生产率分别推动经济增长5.5%、0.8%和3%。研究表明:存量每增加1%的外商投资,带来0.176%的GDP增长,流量每增加1%的外商投资,带来0.115%的GDP增长,而且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可见,资本的快速积累(外资流入)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之一。

2 两缺口模型分析

钱纳里等人提出的两缺口模型是目前经济学界用来分析利用外资的最典型的宏观模型。该模型结论是:当发展中国家出现国内资源供给不足以满足经济增长所需的资源数量时,利用外部资源是弥补资源供求缺口的主要途径(黄亚钧,2000)。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归纳出的基本恒等关系为:

总收入:Y=C+S+T+M

总支出:Y=C+I+G+X

(C-消费,S-储蓄,I-投资,G-政府购买,M-进口,X-出口,T-税收。)

假如政府收支相抵(T=G),那么:S+M=I+X

整理后:I-S=M-X

I-S为储蓄缺口,M-X为外汇缺口,只有当两缺口相等时,国民经济才能均衡发展。假如等式左端出现了I>S,即国内投资大于储蓄,就出现了缺口,为了维持均衡,就需通过增加进口,利用外汇收入来弥补。

该模型在理论上强调了利用外部资源对发展中国家的必要性。

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我国1986-2002年度的实际利用外资增长率和GDP增长率进行回归分析(倪加勋,1998),利用外资对GDP增长的贡献度平均为16.57%,即在9.14%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的速度中,有1.66%是实际利用外资增长的拉动效果。假如没有利用外资增长的拉动,1986年以来我国平均经济增长速度只能达到7.6%。

可以看出:无论从总量上还是从增长率的角度考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对经济整体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外汇管理与外商直接投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汇管理制度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在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外汇市场等方面对外商直接投资起着积极的影响,极大地促进了外商直接投资和我国涉外经济的发展。

(一)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政策的演变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政策是伴随着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进程而不断调整变化的,呈现出阶段性、循序性、审慎性特征,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 双轨制阶段:1978-1993年。

这一阶段,我国对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外汇管理有了突破性的进展。1980年《外汇管理暂行条例》出台,我国开始尝试外汇资源有计划配置,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政策体现为“宽进严出、奖出限入”,为外商直接投资的流人大开方便之门。这一阶段的特点:外资管理政策粗略,缺乏可操作性。对外资企业实行了“两免三减”政策、外贸进出口自营权、报关权等比国内企业多得多的“超国民待遇”优惠政策。

2 市场体制建立阶段:1994-2001年

这一阶段的标志是1993年《外汇管理条例》的实施,结汇、售汇、付汇等等一系列外汇管理政策的实行,把外商投资企业外汇买卖纳入银行结售汇体系,初步确立了市场配置外汇资源的基础地位。这一阶段对外资优惠政策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但逐步与国际惯例特别是WTO的规则接轨,单纯依靠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的倾向有所缓和。

3 市场体制进一步完善阶段:2002年至今

这一阶段以2008年国务院实施新修订的《外汇管理条例》外汇管理改革为里程碑。进入2I世纪,我国主动适应加入世贸组织这一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实施贸易投资便利化,外汇管理从“宽进严出”向均衡管理转变,使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政策体现“意愿”的特点,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日臻成熟和完善。

(二)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政策的绩效评价

实践证明,30年来,我国的外汇管理政策对外商直接投资管理卓有成效,极大地促进了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跨境资金流动显著增加,外汇储备突破2万亿美元,使我国根本摆脱了外汇短缺的局面;外汇管理由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调控为主,从事前审批为主向事后监督为主转变,实现了运用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实现管理目的。但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和金融市场的激烈动荡中,外汇管理也存在一些不足:

1 过度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政策,不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在长期“宽进严出”的外汇管理政策激励下,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流入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人民币币值稳定。同时,巨额的外商直接投资增添了“剪羊毛”的忧虑。自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我国实际利用外资连续四个月出现下降,外资撤离现象时有发生,“剪羊毛”的忧虑已不是杞人忧天。

2 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政策绩效并不完全取决于自身。从序次来看,外商直接投资业务经商务、工商等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才到外汇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因而,外汇管理部门属下游管理部门,主要是配合相关产业发展发挥作用,具有“从属性”特点。受后置性外汇管理和地方招商引资政绩考核体制等多重影响,外商直接投资业务对外汇管理具有倒逼机制,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政策绩效并不完全取决于自身。

总而言之,外汇管理政策积极配合我国整体战略需要,根据形势不断进行调整。在我国外汇资源相对短缺时代,外汇管理政策鼓励外资流入;随着形势的变化,外汇资源由短缺变为充裕,外汇管理政策在不断简化手续,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便利投资活动,有效提高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水平。

四、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资本的本性是追逐利润,外商投资也绝非免费的午餐。外商投资像一把“双刃剑”,外商资本的大量涌入,在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隐忧。

(一)外商投资形成新的垄断

外资通过并购控股等方式对我国的某些行业构成了事实上的垄断。在我国已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由外资控制: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外商企业凭借其资金实力和丰富的经营经验,实现对我国能源市场的有效控制,进而通过左右我国能源价格,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如河南省安阳市共有外商投资企业67家,涉及能源行业的企业有10家,这10家外资能源企业全部于2006年至2008年注册成立。在短短不到3年时间内,外资已经占据了河南省安阳市能源行业21%的经营规模。其中香港华润燃气有限公司以折合1.8亿元人民币的现汇并购原河南东方能源有限公司,没立安阳华润燃气有限公司。外商要求的条件之一就是获得全市管道燃气30年独家经营权。又如,近年来,外资积极介入以铝矾土、银铅矿为主的河南矿产资源开发,对这两类资源的占有开发已占据控制地位,有两家外商出资2亿美元的绝对市场控制和垄断占河南省储量五成以上的三门峡铝矾土基础性原矿资源;又有外商出资6200万美元绝对控股河南省洛阳储藏量丰富的银铅锌矿藏,并对高品位的地矿进行了大规模的整合圈占。

(二)外商并购国有企业使得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国有企业资产高值低估甚至不估:一是中方往往只按账面净值折算入股,或只评有形资产不评无形资产,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如河南省漯河市双汇集团国有股权在2006年以人民币20.1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外商时,远低于市场60亿元的转让预期。主要是在转让时,未将原国有企业拥有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劳动力价值以及商标、专利和商誉等无形资产价值记入企业总价值之中,其中仅双汇商标评估2006年度价格达106亿元人民币,从而导致这一部分国有资产流失。二是中方注入合资企业资产价值评估存在一定偏差,对资源的稀缺性带来的增值考虑不足。河南省鹤壁市A公司是拥有河南省重点国有煤矿矿井的煤矿,在出让股权时,固定资产、30年采矿权、延探区探矿权,年生产150万吨优质煤炭的矿井等仅作价4.7亿元人民币,这是对煤炭行业的发展趋势预测存在较大偏差,没考虑煤炭资源的稀缺、不可再生等增值因素所致。三是民族品牌逐渐丧失。外资并购我国一些民族品牌,通过“雪藏”等多种方式变相打击了民族品牌。如曾经的“美加净”、“活力28”等耳熟能详的国产优质品牌在外资并购中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三)外资企业利用关联公司获取丰厚的利润,转移利润偷漏税现象较为严重

一些外商投资企业利用企业关联关系,通过转移定价,转移利润进行避税造成企业虚亏实盈的局面。主要原因是现存的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一些优惠减免税、退税政策,促使外企充分利用这些政策进行避税,最大限度的享有超额利润。如鹤壁市A公司成立以来年年分红,已累计汇出1358万美元红利,

外资年平均利润率高达22%;如河南省鹤壁市B公司于2007年末成立,年平均利润率也达到13%。这两家合资公司成立以来每年均进行现金分红,分红年利润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又如河南省漯河联邦化学与漯河化工包装是同一股东下规模相当的关联公司,经营范围基本相同,但二者2008年度可供分配的利润前者为1.9亿元,后者为4000万元,相差悬殊。主要是漯河联邦化学享受减免政策,而漯河化工包装减免政策则已享受完毕,大股东采取移花接木、偷梁换柱的形式逃税转移利润。

(四)替代性外商资本的流入,没有真正显现利用外资直接投资的实际效果

从河南省个别地区利用外资的情况来看,外商直接投资的引进并没有带动科技创新质的飞跃。一是外资参股企业中方股东引资目的不明确,外资参股未明显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外方股东以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经营目标,对提升合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无直接动力。以河南省鹤壁市A公司为例,公司合资合同上标明引资目的为技术改造,但外资投入后该企业并未开展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外汇局在对其资本金结汇进行专项检查时发现其资本金结汇后用于支付职工工资、进行人民币理财等用途。二是如香港某企业与地方政府达成协议,通过注资1062万美元将河南省周口等四个县市的国有自来水公司并购或控股,造成中方失去对自来水供应的定价权和管理权,而外资企业并没有对企业投资改造,而是仍利用原有国有企业设备进行生产,没有真正显现利用外资直接投资的实际效果,对此当地居民和企业反映强烈。

(五)虚假外资和引资质量不高,重复引进现象严重

表现在:地方政府存在短期行为,缺乏长期总体规划,热衷于见效快的项目,片面追求数量,不计能源及环境成本招商,引资恶性竞争等。还存在着重复引进的现象,如多晶硅产业规模在几年之内扩张千倍的异常现象背后,外资也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巨大的政策差别造成假外资的泛滥和外商投资的效益短期化、投资的技术含量不高;资源配置的低效,带来的技术外溢作用不够突出,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在河南省引进的外资中,来自港澳台地区的资金占66.3%,中小资本居多,技术设备多为适用技术,技术含量高的国际大项目不多。“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战略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导致我国企业对国外技术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形成了“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河南省自实行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登记以来,辖内共登记注册9800家外商投资企业,现仍存在的仅有1802家,引资质量不容乐观。

(六)外商投资的过度开发有导致后续区域经济结构恶化的可能性

外商对资源型的开发,具有掠夺性,对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对当地的水源、植被的破坏是长期难以复原的,对地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社会危害巨大。河南省洛阳法恩德矿业有限公司在开采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考虑甚微,而该公司累计获得净利润近10亿元,而累计上缴所得税仅为4146万元,这对地方的贡献是微不足道的。这种借助国外资本对资源进行集中开发,虽可以一时拉动当地经济并获得短期利税,但没有考虑外资在大规模的开发过程中对当地经济的结构优化、地区的长远发展和社会效益的贡献度非常小的事实,更没有考虑对当地环境的破坏和过度开发完后,现有的资源对经济的布局如何安排等宏观问题。

(七)对外商投资的优惠待遇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运行机制

利益的驱动,使假外资、返程投资等非正常现象也成为必然。外商投资企业所享的超国民待遇,如税收优惠,价格优惠和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特殊优惠政策,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运行机制,使国内企业处于被动局面。外资企业依靠其本身强大的财力,并借助特殊优惠政策,迅速发展壮大,冲击了我国民族产业,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国内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形成不公平的市场竞争条件。现在,外资企业仍有自行举借外债、地方政府特殊政策等的优惠,事实上还享受着“超国民待遇”。例如河南省安阳辖内某外商与政府达成协议,按每亩低于国家标价1000元的土地出让金,购得土地200亩;在税收方面享受“两免三减”等优惠政策的同时,地方政府又给予了大量的税收返还。如果前几年企业经营效益不好,地方政府也常常会给予优惠政策的延长。内资企业同国外竞争对手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待遇差别”,这种差别使内资企业不可避免地在一个时期内处于不平等竞争的劣势地位。

五、从外汇管理角度完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的建议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在利用外商投资方面虽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是取得的成就也是举世瞩目的,利用外商投资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加深了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的联系。在新的形势下,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利用外商投资工作的全过程,实现外商直接投资产业总体结构和技术层次的宏观控制,促进利用外资与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和谐统一。

(一)建立政府职能部门协调监管机制,提高国家宏观调控能力

引进利用外资中出现的所有问题,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政府的监管调控力度薄弱。一是要建立统一高效的外资政策协调机构,加强对外商投资的产业导向和地区导向进行监控,增强利用外商投资项目的选择性和针对性,扭转外商直接投资中出现的结构性失调。把外商投资的重点引向发展生物、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转移,改变外资趁我转换机制而对我国经济实行“剪羊毛”式掠夺。二是加大对利用外资规模、内外资匹配、国际收支调节、市场规则和产业标准化管理,以及社会责任管理等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增强理论的前瞻性和指导实践的作用,把利用外资的目标调整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方面上来,提高国家宏观调控能力。

(二)在引资过程中应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把优惠政策向创造良好投资环境转变

我国利用外资的指导思想要及时转变为引进技术,限制替代性外资的流入,鼓励互补性外资流入的方针。一是要把吸引技术实力强的大型跨国公司,作为我国利用外资的重点,激励国外企业向中国转让技术。使海外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集团、财团来华进行高新技术投资,使我国引进外资得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二是加强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努力把技术进步主要立足点转移到自主创新上来,建立起面向市场、自主经营,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企业,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从而全面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总体水平。相信不久将会成为亚太地区一个最雄厚、最具吸引力的、为全球产业配套的基地,并且使中国利用外资的总体质量跨上一个新台阶。

(三)完善外商投资管理体系,实现对外资的全面监管

完善外商投资的法律体系,整合完善现有法规体系,提高利用外资效率,保持外商投资政策法律的

稳定性、连续性、可预期性和可操作性,努力为外商创造一个可以按照国际惯例投资、管理、经营的环境。一是加强对外商投资的全过程管理,制定完善透明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从单项的合资法律,成长为涵盖外商投资方向、外商投资产业指导、外资并购等各方面的外资法律法规体系,使外商投资法律由关注外资企业的经济作用,强化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实现企业、社会、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二是加强对外资经营阶段的检查监督,特别是要对关系到国计民生行业的外资企业要进行跟踪监督机制,督促其兑现所承诺的技术水平、外销比例、资金和设备的到位。三是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要对不同技术标准的行业实行差别待遇的政策,明确行业准入和高新技术标准的门槛,要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外资给予适当优惠,提高利用外资经济效益。

(四)加强对国有资产的评估与监管,切实保护国有资产及稀缺资源

进一步完善股权并购价格评估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外资并购股权核价机制,增强企业股权定价的真实性、合法性和严肃性,增加对并购价格的量化标准,明确并购价格与评估资产差额的浮动区间,防止股权转让过程中的异常定价问题,杜绝企业以较低价格将境内资产违规转移到境外的行为。要规范中介机构的管理,健全评估中介行业自律组织和自律措施,从源头上杜绝虚假评估现象的发生;对一些明显低于评估价格的并购项目,要加大政府的干预力度。

对矿产资源的准入政策的制定要站在“维护国家长远利益和矿产资源安全”的高度进行规范,对资源资产作价应更注重公允价值并有合理的前瞻性。我国资源税的征收一直是从量征收,各种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却翻了数番,但税率十多年没有大的提高。显然,在合资企业中,资源税过低等于给境外投资者巨大的隐性补偿。因此,上调资源税,同时实施从价征收,以此来引导外商投资流向,对于提高我国利用外资水平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