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处罚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31 17:59: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应商处罚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得到了很快的发展,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在我国的经济地位中也越来越重要,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进一步确立了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并将注入新的活力。但民营企业虽然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规模,但由于本身的局限性还普遍存在一些内部控制方面的缺陷,以下拟做简单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主要缺陷分析
(一)内部控制制度方面欠缺,制定制度简单、随意不完整。下面从企业各个流程简单分析主要缺陷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1、 采购环节
A未制定采购计划管理制度。该项内控设计的缺失,可能导致:
1) 采购责任部门预算编制依据不完善;
公司采购工作安排与销售计划不符,无法满足销售需求。
B未制定关于新供应商(如:地接社)准入标准及流程的管理制度,该项内控设计缺失,可能导致:
1) 所选新供应商资质、接待能力等方面不能满足公司需求,从而引发公司遭受客户投诉等不良后果;
新供应商准入未按适当的程序进行调查、审批等工作。
C未制定供应商评价管理制度,对供应商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工作做出规定。
该项内控设计的缺失,致使无法及时归纳
总结掌握供应商合同履行情况、是否能够满足公司业务需求等方面;同时,为供应商选择过程缺少参考依据。
D未制定相关制度对供应商信息收集及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更新工作进行规定。
该内控设计缺陷,可能产生以下影响:
1) 公司无法及时掌握供应商资质变动、运作不良等情况;
无法为供应商选择工作提供完善、准确的参考依据。
E合同管理机制不健全,无相关管理制度、无归口管理部门。
该内控设计缺陷可能导致公司合同原件或附件保存不完善,不利于合同的存档备查。
2、 实物资产管理环节
A帐实不符
B未建立定期盘点实物的制度
C业务部门实物流转票据严重滞后,导致财务数据失真。
3、 销售环节
A未制定销售计划管理制度。该项内控设计的缺失,可能产生以下影响:
1) 销售计划编制依据不完善,致使销售计划编制不合理;
销售计划未经有效审批,无法保证销售计划的有效性。
B关于客户开发与信用管理,公司未作出明确规定,导致公司出现以下情况:
1) 销售部门未对客户(如:商)资料进行收集、归档及更新;
2) 公司未对客户信用情况进行评价分析。
以上两种情况,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客户(如:商)的经营状况,同时无法为客户信用情况评价分析工作提供参考依据,致使销售款项不能收回或遭受欺诈,从而影响公司的资金流转和正常经营。
C未建立合同管理机制,导致实际工作中出现以下情况:
1) 未对合同谈判过程进行记录;
2) 合同审核过程未留痕;
3) 销售人员岗位说明书中未明确规定其合同签订权限,同时,法定代表人未与销售合同签订人员进行书面授权;
4) 合同变更未经适当审批;
5) 公司未对合同档案进行保管。
以上情况可能导致销售价格、收款期限等违背公司销售政策等,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无法确定对外订立销售合同的有效性。
D财务部发票开具工作未严格按照《发票管理制度》执行,存在开票金额大于实际交易金额、发票开具未经适当审批等情况。
该内控执行缺陷,可能导致公司触犯国家相关法律条文,遭受政府机关处罚。
E客户服务管理机制不健全,未及时分析客户反馈意见。
该内控设计缺陷,可能导致公司客户服务水平降低,影响公司品牌形象,造成客户流失。
F未制定网络营销管理制度,致使出现以下情况:网络营销价格未经有效审批,销售订单及销售收入的确认未经有效审批。
以上情况,可能导致网络销售价格不合理,出现账账不符的现象发生。
(二)财务部门记录与公司业务经营状况脱节,财务报表不能及时反映企业真实财务状况及经营情况。
1、有些单位的负责人,有时为了本身的利益需要,不仅不支持财务人员认真履行会计法规,甚至授意或要求财务会计人员为其不当要求提供服务,以达到掩饰不当目的、隐瞒不当利益等目的。由于民营企业在产权方面的特殊性,民营企业中没有国家的财产,财政部门对其监督比国有单位相对宽松,同时又无上级主管部门,民营企业负责人在企业内部拥有绝对的权力,缺少相应的约束。民营企业的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时要受到多方面的约束和牵制。民营企业的会计人员属于民营企业所有者的雇员,这就使会计人员并不具备监督者应有的独立地位,其切身利益受到民营企业所有者的制约,因此,很难有效地行使对所在企业的会计监督,使会计人员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会计监督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会计监督职责与其所处地位不相适应,实际业务中难于行使会计监督职权,这也成为会计资料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
2、业务部门实物资产对应票据不能及时传递到财务,票据不规范不合法,报账时间严重滞后,致使财务报表不能及时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帐实严重脱节,可能给决策者造成误导,可能影响企业的战略发展。
(三)人员岗位职责分工不清,不相容职务没分人管理
1、 会计人员及管理者本身的责任不明确
民营企业的会计人员属于民营企业所有者的雇员,这就使会计人员并不具备监督者应有的独立地位,其切身利益受到民营企业所有者的制约,因此,无法自主地行使对所在企业的会计监督,使会计人员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会计监督的作用难以发挥。
2、 民营企业有时为节约人工成本,对很多岗位职责的分工不明确。往往一个会计人员身兼数职,一人身兼数职,而这些职位之间可能是互斥的。这就增加了财务风险。即使是大型企业的会计职责分工明确,没有严格的内部控制和核算程序,也无法形成严格管理。
二、 针对民营企业内控制度主要缺陷的改进建议
(一) 增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权利及保护,增加对违法人员的处罚力度,净化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二)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置及执行
1、 采购环节,制订《采购管理制度》,明确采购计划编制、审核审批程序及采购计划分析与调整程序,并严格执行。制定《供应商管理制度》,对新供应商准入标准及流程做出明确规定,并严格执行。定期开展供应商评价工作。由公司法定代表人对采购人员签发书面授权书;或者在岗位职责说明中明确规定采购人员由对外签订合同的权限;建议公司制定合相关制度,规范合同签订流程。规范合同存档管理工作,制定相关制度对合同存档工作做明确规定。
2、 销售环节,制定《销售管理制度》,明确销售计划管理相关内容,并严格按照此制度执行。建立《销售管理制度》,明确客户档案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相关内容,并严格按照此制度执行。建立《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谈判、合同审核、合同签署、合同变更以及合同保管等相关内容,并严格按照此制度执行。严格按照《发票管理制度》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建立《销售管理制度》,明确客户服务投诉反馈与分析相关内容,并严格按照此制度执行。
3、 实物管理环节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监督实物资产的有效管理,保证实物资产日常管理工作规范、高效。该机构应至少能接触、了解实物管理购进、保管、领用或报废等各个环节的总体情况,来监督、评价制度的执行情况。
2)、加强定期帐实核对、账账核对的工作,制度明确其他部门如财务部门、实物资产监督部门参加定期盘点工作以起监督作用,对发现的帐实不符、账账不符的情况及时查出原因,不留欠账。
篇2
关键词 药品经营 质量风险 质量链
中图分类号:F715.1; F76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21-0035-03
药品质量风险存在于药品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的各个环节[1]。虽然药品生产环节是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核心,但在药品流通领域,同样会由于来自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因素而存在产品质量风险。本文试图结合我国药品经营企业的一些管理现象,在分析药品流通环节质量风险构成的基础上,提出控制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的建议。
1 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的形成
1.1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的经营质量风险
我国的《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对药品经营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药品流通购销诸环节的制度、文件管理等已经做了比较全面的规定。但是,有些企业一旦通过GSP认证之后,之前所制定的一整套质量管理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却执行不力,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也没有得到有效运转和持续改进,由此,可能产生的药品质量隐患导致了质量风险骤增。
1.2 企业内部主要经营环节的经营质量风险
从药品经营质量体系的过程性要素来看,药品购进、验收、入库储存和养护、药品出库、销售、运输等环节均存在一定的质量风险。
例如采购环节的不严谨,采购人员的行为不规范,药品购进时对供货企业的合法性、质量管理体系审查不严,对购进药品合法性审查不严,合同中的质量条款没有明确注明或不清晰等直接蕴含巨大的质量风险。如某药品经营公司的某个首营品种,虽然供应商提供了必需的一套资料,包括当地省级药监部门备案的包装、标签、说明书等材料,但实物说明书标注的用法用量与国家标准不同,该公司并未有合理解释,所以被当地的药监部门立案查处予以处罚[2]。
其他诸如药品验收时未按照规定抽样,验收程序不当,对质量有疑问的药品没有及时送检分析,导致后续质量风险;药品在库养护管理缺失,拼箱发货和拆零销售管理不严;药品冷藏车在运输途中的温度失控造成药品失效、变质风险等。
1.3 其他质量链环节传递的风险
药品生产企业、其经营者和用户都具有将质量风险传递给本企业的可能。这些风险可以沿着供应链传递,有时风险会出现叠加,即药品所携带的上游企业的风险因子与下游企业的风险因子重叠加大了原有的质量风险因素;有时风险会被抑制,即下游企业的风险控制得力,消除了药品所携带的上游企业的风险因子[3]。
现实中生产企业传递的风险导致的后果有时令经营企业甚至被动受罚。比如经营企业对购入的药品严格依照GSP的流程操作,向供货方索要了证照资质、核对销售人员身份证,审查药品生产厂家、批准文号、药品注册批件、药品质量标准等内容,并上国家药监局网核对,但产品是厂方使用了未经批准的原料药生产的,最后依然被定性为假药[2]。这种情况经营企业就较难防范,因为对药品的内在检验和法律属性的认定,超出了药品经营企业的技术能力和审核范畴。
作为下游客户的医疗机构,由于药品储存、管理不当或使用不当造成的问题也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经营方。据文献报道,在下游客户处抽检药品不合格引发经营企业被连带处罚的占到一定的比例,其实质量责任却并未区分明确。
2 形成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的原因分析
2.1 企业管理者质量风险管理意识缺失
如果经营企业没有真正健全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机构缺乏权威地位和有效的职权,企业的质量责任制、质量否决制、质量方面的教育、培训及考核、文件的制定和执行等诸多关键要素不完善或缺失,从而使组织内部权责不清晰,执行者无章可循,经营流程出现疏漏。这一层面的风险有时隐藏得很深,不易察觉,一旦发生药品质量事故,对企业的危害就很大。
2.2 人员素质与硬件配备不完善
导致这些质量风险的原因既有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欠缺、操作技能不足、操作方法有误等“人”为因素,也有仓储、验收检验的设施设备陈旧或不完善等“物”的因素[4]。此外,还有处置不当造成的风险,比如对质量查询、投诉、抽查中出现的问题没有认真查找原因或采取有效措施,在遇到异常状况时缺乏应急处理对策或处理不当等。
2.3 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交易中缺乏主动防御
供应链的风险传导主要发生在药品采购、入库验收、销售环节,如果药品经营企业在这些环节缺乏有力的管理措施,没有有效的质量责任约定,或未对供货企业和客户的资质及质量信誉严格审查把关,将无法有效抑制上下游质量风险的传导,甚至造成风险的叠加。
3 对防范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的建议
自从国际上提出“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概念以来,我国已将质量风险管理引入新版GMP中。作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延伸,药品经营领域也应当积极采用和实践质量风险管理,针对产生风险的原因进行有效防范。
3.1 企业可将质量风险管理纳入质量管理制度
GSP为药品经营企业的经营质量管理提供了需要遵照的工作质量标准,但企业只能以此为起点,还需要在实际中不断地提高和完善。建议药品经营企业可在现有的质量管理制度框架内纳入质量风险管理制度,或者基于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作为质量链的重要环节,药品经营企业应树立对质量风险的管理意识、承担相应的风险管理责任,这既是保证人体用药安全的根本需要,也有利于在政府和社会公众对药品安全愈加重视的大环境下提高药品经营行业的业务素质和树立市场信誉。
药品经营企业可建立一个包括法规事务、质量管理、采购销售等各方面专业人士在内的评估团队[5],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于本企业可能面临的质量风险分级分类、并对管理部门职责、相关岗位的风险责任、处置形式和方法、防范措施等加以说明,并且和其他质量管理制度如质量否决的规定、用户质量查询和投诉管理制度、首营品种质量审核制度等相互衔接。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和外审,提高企业内部全员的质量风险意识,通过采取适当和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保证药品质量安全。
3.2 用制度化保证各管理层次的质量风险责任
质量管理制度体系的不健全、各经营环节出现疏漏造成的质量风险,是企业内部不同管理层直接面临的问题,因此,从企业主要负责人开始,各管理层面应重视承担相应的质量风险管理责任,并有对应的制度保证。
管理层的质量风险管理责任包括要熟知国家的法律法规尤其是药品流通领域的各种规章对质量管理的要求,随时关注、掌握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变化,使本企业制定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措施与最新法律法规相适应,同时应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尤其应避免在质量管理的制度和措施上出现盲区。依据政策和法律法规变化及企业内审情况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措施,不断提高质量控制水平,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执行层的质量风险管理责任就是要对本部门所有活动分类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风险控制措施、应急预案,与活动相关的人员、设施设备、文件的管理要符合有关规定要求,确保流程顺畅、程序周密不漏项,尤其是对上级的工作安排和人员培训要及时传达落实,配合质量管理部门的质量监督检查,确保各项质量措施落实到位。
操作层的质量风险管理责任就是要对本岗位(如药品验收入库、保管养护、出库销售等)活动存在的各种质量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熟悉正确地运用风险控制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进行工作。
3.3 在流通质量链管理中主动抑制风险传递
药品流通的相应质量链包括:药品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质量链管理要求经营企业联合所有的相关方,围绕产品的质量特性进行管理和控制。药品经营企业应变被动为主动,在质量链管理中努力抑制风险传递,尤其应避免质量风险的叠加。如果是生产方直接供货,经营企业除对购货单位资质审核外,还可以与供货方签定质量保证协议,如果是有其它中间环节,可签订几方质量保证协议,目的是明确在流通过程中各自的质量责任。并在购销协议或合同中详细约定质量要求、验收方式、质量负责期限、违约责任、解决质量纠纷的方式等。
3.4 对采购和销售环节严格把关
采购环节,主要从内外两个方面着手。从外部而言,采购质量主要取决于药品供应者,因此,如何对供应商进行选择、审查和评估就成了质量防范风险的重要内容,对供应商的资料需要严审并妥善保存原始凭证,高风险品种购入前质量部门应组织实地考核。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供应商提供的药品质量背景差异是不同的,因此,即使不同的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都是合格的,但给企业带来的质量风险程度会有不同,有时相差还很大。所以,企业在考虑购入经济成本的同时不可忽视实际存在的药品质量差异。在企业内部,通过制度和监督来规范和约束与采购有关的人员行为,是防范质量风险的基本途径。
销售环节经营企业不能单纯追求利润,要重视对客户的买卖资质审查和对客户质量信息查询;建立药品质量查询制度,便于操作人员在遇到售后质量投诉、药品不良反应或其他问题时能及时处理。
3.5 建立质量风险信息预警体系
GSP规定企业必须建立质量信息管理制度,企业对于质量信息不仅是收集、汇总、整理,更应该善于利用,最好建立自己的质量风险信息预警体系。对提示质量风险的信息,比如外部的药品不良反应公告、药品质量公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行政执法案例,企业验收、内部评审和质量投诉等资料进行及时采集、分析、研究,找寻规律,提高识别能力。通过捕捉质量风险信息来警示本企业在药品购进、销售等环节需要防范之处和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 杨华, 金丹, 杨月明, 等. 我国实行药品风险管理制度基本策略研究[J]. 中国药物警戒, 2009, 6(3): 129-133.
[2] 曹新萍. 药品经营企业质量处罚风险的探讨及防范对策[J]. 齐鲁药事, 2008, 27(7): 432-434.
[3] 程国平, 张剑光. 基于产品基因理论的供应链产品质量风险传导研究[J]. 改革与战略, 2009, 25(7): 145-148.
[4] 雒继忠, 靳思贤, 杨勇. 质量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应用[J]. 石油化工应用, 2008, 27(3): 1-4, 13.
篇3
关键词:被装生产供应商;关系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8.017
被装生产供应商关系管理是指对被装生产供应商的产品、服务、信息交流、合作关系、合作项目以及相关业务的决策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支持,通俗的讲就是指被装采购方如何看待供商。对供应商关系管理的优化,能够增进被装采购方与供应商的信息沟通,降低采购总成本,提高被装产品质量,改善配套服务,实现双赢。
1 被装生产供应商关系管理演变历史
很长时间以来,被装生产是按照计划给被服军工厂分配生产任务,这使得被装采购部门在与生产厂家打交道时的心理长期处于优势的地位,双方的这种地位悬殊是典型的旧时期不平等的供应商关系管理。2005年被装全面面向市场采购以后,供应商关系管理也与市场接轨,但一开始被装采购部门的心态调整不及时,管理理念也没有跟上最新的时代要求。对待供应商仍然沿用老一套的管理理念,将供应商当成价格上的竞争对手,几乎不主动与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疏于与供应商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造成了供应商关系管理滞后的状况。近几年来,被装生产供应商管理部门逐渐认识到供应商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并与部分供应商开展了良性合作,为建立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2 被装生产供应商关系管理存在问题
2.1 供应商关系管理理念不先进
被装采购的相关部门在与供应商接触的时候,往往意识不到供应商的重要性,忽视了供应商的价值,观念停留在旧时简单的买家与卖家的关系。采购部门与供应商之间的买卖关系很少发展为合作关系,更难发展成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长远的看,没有与重要供应商建立稳定的战略性合作关系,对被装采购发展是不利的,尤其是不利于应急被装采购。科学的供应商关系管理理念,不应该只是追求单次采购的价格低廉,更要致力于长远的合作,从整体上降低采购总成本,提高采购效益。
2.2 供应商淘汰制度执行不坚决
淘汰是被装生产供应商关系管理的重要手段,目的是为了让供应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被装生产供应商实施科学的淘汰,有利于增强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提高供应商的服务水平。然而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供应商只有出现重大过错,产生重大不良影响时才会取消其资格,其它的过错或者是态度消极都不会被清除出供应商库。或是碍于情面,或是出于心软,遇到供应商出现问题时的一般处理方式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很少采取淘汰供应商的做法。供应商淘汰本就是鞭策供应商的重要手段,运用好了,可以促使供应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弱化淘汰手段的运用,不仅不能提升供应商服务质量,还会让一些供应商有恃无恐,消极怠工。
2.3 供应商损失得不到合理赔偿
完善供应商权利救济机制是近几年供应商呼声较高的事宜,之所以呼声高,是因为供应商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时候,往往得不到合理的解决。2007年12月18日,物资采购投诉处理办公室挂牌,专职处理供应商的投诉,供应商可以对采购文件、采购过程和采购结果提出质疑和投诉。应该说,办公室的成立解决了供应商投诉的相当一部分问题,不过总体而言仍然缺乏一个健全的权利救济机制来对供应商进行保护。比如采购方单方面变更合同给供应商带来的损失,理应适当对供应商给予经济补偿,但事实上是被装采购方与供应商地位不平等,供应商很难通过正规渠道获得补偿。赔偿制度的不完善,将极大的打击供应商参与被装生产的积极性,从而影响被装采购的大局。
3 被装生产供应商关系管理的优化办法
3.1 发展从竞争到合作共赢的供应商关系
要做到被装生产供应商关系从竞争模式到合作共赢模式的顺利转变,就必须要把握好“两个注意”和“两个转变”。
“两个注意”:一是由于合作共赢模式特有的优势,生产品种类似的供应商数量只需要保持少量即可,供应商规模的大大缩减,可以减少供应商关系管理的难度和成本,但同时也要注意到供应断货风险的增大。比如在紧急情况下急需采购大量被装物资,或者某个长期合作的供应商生产线被突发的重大自然灾害的摧毁,这些情况都容易造成供应商无法正常供货,严重影响被装保障。故在平时要注意制定预备方案,做好优质供应商的开发和储备,避免一些突况导致供应商无法正常供货的情况发生。二是由于与供应商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可能会因此导致供应商之间竞争的缺乏,要注意采取适当措施激励供应商之间保持竞争。对已经建立合作关系的供应商,要防止其产生一劳永逸的思想,应该结合动态的绩效考核,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
“两个转变”:一是供应商关系管理理念的转变。首先被装采购方的高层要重视供应商关系管理在被装采购中的作用,有了高层领导的重视,更容易调动人员、资金和信息等资源来保障合作共赢关系的建设。其次是提高被装采购宏观目标,不能单纯追求价格低廉,要从被装保障的大局出发,以实现最高效益的被装采购为指导思想,制定相应的供应商关系管理制度和政策。二是供应商关系管理方法的转变。首先是要增加与供应商的沟通频率,尤其是加强与供应商高级管理层的经常性沟通,寻求高层次管理人员的支持,减少维持关系的难度。定期沟通可以提高双方的信任度,防止合作关系的破裂。其次是充分利用网络渠道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减少供应商关系管理成本,避免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
3.2 严格且慎重的落实供应商淘汰
严格执行供应商淘汰制度,将不合格的供应商剔除出供应商库,督促和提醒其余供应商,可以有效提高供应商的整体质量。淘汰供应商不是最终目的,真正的目的是用淘汰的方式增加供应商的危机感,迫使供应商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在被装物资采购中,应该加强市场调查和研究,按照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法则淘汰供应商,提高供应商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鼓励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使被装采购在规范合理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对于不合格的供应商,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淘汰,绝不姑息养奸;对于发生重大过错的供应商,该处罚就处罚,决不心软;对于个别领导打招呼的行为,坚持原则,决不妥协。
严格落实供应商淘汰制度的同时,也要注意供应商淘汰要慎重,切忌盲目淘汰供应商,也不要为了淘汰而淘汰,要综合考察和评估,慎重决定是不是一定要对供应商执行最严厉的处罚。供应商淘汰应果断,一旦决定了对供应商执行淘汰处罚,就必须要雷厉风行、快刀斩乱麻,不果断、不彻底将会达不到处罚效果。供应商淘汰必须讲究方式方法,确保有序平稳的退出,尽量减少损失,将破坏降到最低。淘汰过程要讲究管理艺术和沟通艺术,用积极的态度、平和的语调、专业的理由应对供应商淘汰中的沟通问题,防止供应商“鱼死网破”,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尤其要注意一切行为要合法。为了顾全整个被装采购的大局,应做好淘汰后的善后安抚事宜,妥善解决供应商的合理诉求,照顾供应商的情绪。此外,供应商的淘汰并不是意味着退出被装供应商库永不录用,供应商淘汰以后,经过一定时间的整改可以允许其再次申请,待考察以后根据考察结果决定是否恢复资格。
3.3 建立平等的过错方赔偿制度
篇4
一、工作职责及处罚办法
1、物料采购合同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物料名称、规格、数量、质量、到货日期、付款方式其期限、违约责任等,(采购订单是合同的组成部分),其中每缺少一项,罚款5元;所有合同(订单)都要编号保存,按季整理归档,没如期归档的罚款10元。
2、对新供应商要进行资质材料的收集,包括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生产(经营)许可证、特殊行业资质证明、供应商基本情况调查表等,每缺少一项罚款5元,收集的材料交质保部确认、归档,没归档的每项罚款10元。
在业务往来中要建立供应商台帐,对供应商物料名称、数量、规格、单价、到货日期、资金往来等均有详细记录,其中每缺少一项,罚款5元,未建立台帐每月罚款10元。
3、凡质检部以书面通知的质量问题都要建立物料质量台帐,对其基本情况作好详细记录,包括物料名称、规格、数量、是什么问题,物料供应商,发生日期、处理意见等,其中每缺少一项,罚款5元;对处理的问题要以书面形式反馈给供应商,并限期回复,未反馈给供应商的,每项罚款10元。
4、所有合同(订单)发票都要正确输入ERP系统,合同(订单)在签订一周内要输入,逾期每项罚款5元。发票在作好收料单后一周内要输入,逾期每项罚款5元。
5、经查是因物料采购合同或计划未及时下达延误供货的,导致停产半天,每次罚款200元,一天罚款400元,以此类推。
6、因违反工作流程和工作疏忽导致物料出现异常情况而影响生产,停产半天,每次罚款200元,一天罚款400元,以此类推。 7、物料采购是公司对外的一个窗口,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和职业道德,严禁利用工作之便向供应商索取钱物,一经发现除追缴所得钱物外,并视情况按公司规定严肃处理。
二、考核的内容主要是个人德、勤、能、绩四个方面。其中:
“德”主要是指敬业精神、事业心和责任感及行为规范。
“勤”主要是指工作态度,是主动型还是被动型等等。
“能”主要是指工作能力,完成任务的效率,完成任务的质量、出差错率的高低等。
“绩”主要是指工作成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量的多少,能否开展创造性的工作等等。
三、考核的目的:
篇5
[关键词]重复使用手术器械 医院感染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8)8-0014-03
医院重复使用手术器械,经常会受到病原微生物和分泌物、血液、脓液等有机物的严重污染,是引发院内感染与疾病传播的重要因素〔1〕,处理不当引起的院内感染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有些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如轰动全国的深圳某医院由于戊二醛浓度末达到要求,器械灭菌不合格,导致严重的术后切口感染,给患者造成痛苦,医院损失惨重;安微省宿州市立医院的眼球事件,最后让很多人站上了被告席。因此加强重复使用手术器械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等过程的监督管理,制定行之有效可执行的重复使用手术器械管理细则十分必要。
1方法
1.1调查对象我院中心供应两年以来,可重使用手术器械的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包括租借物和院内重复使用手术器械。
1.2查阅资料检阅《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医院规章制度及操作常规》中有关可重复使用手术器械相关法律法规。
2结果
2.1没有查到关于医院租借物的管理要求,可重复使用手术器械的管理只有一些大的框架,管理的职能部门过多,有设备科、护理部、医院感染科、医务科等,责任不明确,出现一些漏洞,没有可执行的重复使用手术器械的管理细则。
2.2租借物管理混乱
2.2.1医院没有与供应商签定必要的供应合同。
2.2.2接受租借物的科室不明确,临床科室、手术室、供应室都在接受租借物。
2.2.3没有物品交接程序,器械遗失责任不清。
2.2.4供应商没有为供应室提供器械的拆卸、清洗、包装、灭菌方法以及足够的时间。有的供应商自述其器械是清洁的,可以直接灭菌处理,有时送来灭菌的是已经包装好的手术包,使用此手术包后,如果发生感染该谁来负责?
2.3医院内重复使用器械
2.3.1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草案要求,使用后的手术器械不在临床清点和浸泡消毒,由于条件限制,只使用了单缸超声洗涤机,解决了器械手工刷洗过程,但器械的漂洗、上油还是手工。在此过程中,发现特殊污染器械由于医务人员认识不足,没有经过特殊消毒处理,与普通器械混放,供应室工作人员与普通器械一同处理,极易引起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2.3.2供应室人员经常发生锐器伤,大部份是由缝合针和刀片造成,两年来发生多次锐器伤,易造成院内感染。
3讨论
3.1分级管理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医院必须明确可重复使用手术器械的管理部门,最好是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定期对医院感染管理科在重复使用手术器械的管理方面进行检查和考核;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不定期到临床、供应室检复使用手术器械的处理情况;科室护士长经常检复使用手术器械的处理情况,形成三级管理,做到责任明确。
3.2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管理
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可执行的重复使用手术器械的管理细则。制定可重复使用手术器械在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储存、发放过程的质量控制标准和监测方法,并对相关人员进行知识培训〔2〕。
3.2.1租借物的管理
3.2.1.1要求供应商必须提供合格的医疗器械,手术器械必须经过我院供应室清洗、包装、灭菌后方可使用;必须书面提供器械的拆御、清洗、包装、灭菌方法;提供物品时必须给供应室留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
3.2.1.2明确接收租借物的科室;接收科室要对租借物进行清点和检查,列出清单双方签字,避免器械遗失双方责任不清。
3.2.2院内重复使用手术器械的管理
3.2.2.1特殊污染的器械
3.2.2.1.1 要求使用者在使用后必须用密闭的器械回收盒单独盛装,贴上标签注明污染或疑似污染的细菌名称,所在科室,日期。交供应室处理,有交接记录。
3.2.2.1.2供应室要根据污染细菌的特点采用有效的处理方式,建立特殊污染物品处理登记本,内容包括污染物的名称,来自哪个科室,是什么污染,处理方式,责任人。
3.2.2.1.3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传染病报卡、病历记录、临床查看等方式了解情况进行检查,核对供应室的特殊污染物品处理登记本。没有达到要求的要进行有效的处罚,并记录。对反复出现问题的科室要总结原因,有改进措施。
3.2.2.2一般污染的器械管理
3.2.2.2.1使用后必须去掉大的污染,如血渍、残留组织等;必须取下缝针、刀片,避免刺伤供应室工作人员;使用后必须将手术器械装入密闭的器械回收盒内,方便供应室人员回收。要明确这些工作的责任人是医生、护士、还是供应室人员。
3.2.2.2.2按照《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草案的要求,供应室人员不在临床清点器械,减少和降低污染的扩散,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3.2.2.2.3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要定期对此项工作进行检查,没有达到要求的要进行有效的处罚,并记录。对反复出现问题的科室要总结原因,有改进措施。
3.2.2.2.4 不定期检查灭菌包的储存环境,必须保持清洁、干燥,定期进行空气和物表消毒;灭菌包必须达到清洁、干燥、包装完整,外标签符合《消毒技术规范》标准。
3.2.3加强供应室的管理
3.2.3.1有建全的管理制度
3.2.3.2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方能上岗,有相应的工作能力
3.2.3.3有质量控制小组,不定期召开会议,讨论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有记录。
3.2.3.4不定期检查供应室在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等工作流程中质量控制,未达到标准要求的要进行有效的处罚,对反复出现的问题总结原因,有改进措施。
3.3临床各科室
3.3.1指定专人负责重复使用手术器械的管理工作,有相应的专业知识,责任心强。
3.3.2科室护士长每日对本科室的重复使用手术器械的回收处理情况及灭菌包的使用和储存情况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及时纠正。
全院行动起来,共同参与,做好可重复使用手术器械的管理工作,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不要等到医院感染已经发生,站上被告席后,才知道该做的事情都还没有做。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材料采购计划;物资供应;重要性;炸药厂
采购计划是开展产品生产的开始,在炸药厂日常运营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科学合理的材料采购计划有助于保障炸药厂物资供应的充足,从而推进炸药厂健康可持续发展。材料采购计划对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企业可以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材料采购计划,降低采购过程中的风险,避免出现重大经济损失,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本文重点分析材料采购计划在炸药厂物资供应中的作用,以及探讨如何发挥采购计划对炸药厂物资供应作用的措施分析。
一、材料采购计划的编制分析
采购计划的编制工作所包含的内容较多,并且这也是整个采购工作开展的基础,因此炸药厂在制定采购计划时必须高度重视其可行性经济性,这样才能够保证后期采购活动的正常高效的开展。同时设计人员在编制采购计划时还需要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其中具体包括资金的周转、成本的降低、提升原料利用率等指标,这样可以为其编制采购计划提供依据。此外采购计划的编制工作还与企业的规划密切相关,这就需要工作人员详细解读企业本年的预算计划以及战略规划,以保证采购计划内容详细的记录采购物资的名称、数量、质量要求、金额等标准,这样可以为后期采购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指导。
1.编制采购资金计划
采购资金计划的编制工作在材料采购计划中占据重要地位,因为资金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如果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很容易导致企业的破产倒闭,因此在制定采购计划时工作人员必须将采购资金计划纳入到整体的考量标准之中,并且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资金计划来提高炸药厂资金的利用效率,提高资金的周转率,保证企业的日常运行,从而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编制采购物资计划
炸药厂应该根据物资供应的实际情况编制采购物资计划,其具体内容应该报告材料采购的数量、质量、技术规格等内容,必要时还应该考虑材料供应商。为了确保物资采购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炸药厂必须针对物资的使用和储存情况开展详细的调查,具体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调查往年炸药厂物资的使用情况和物资采购的数量,为编制采购计划提供一定的依据;其次工作人员还应该对物资的现有库存开展调查,并且保证安全库存标准的科学合理,如果物资出现库存不足的情况,这应该及时补充;最后在实际采购过程中必须要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作沟通,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的效率水平,从而避免出现重复采购的情况,这也是提高物资采购计划科学性的重要依据。
二、编制采购计划的具体内容
在编制采购计划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采购准备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从而熟悉市场,掌握有关项目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信息。炸药厂物资供应中采购计划的编制工作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并且各个内容还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编制人员应该对材料采购计划编制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这样才能保证工作人员编制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物资采购计划。材料采购计划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市场调查,材料的采购价格会随着市场供需情况出现波动,在制定采购计划时工作人员必须开展相应的市场调查,并且还应该对调查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这样可以为后期的采购计划的编制工作提供依据,能够准确的把握各种材料的价格走势,从而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第二,采购预算计划,在开展采购计划编制时必须对采购预算进行深入分析,采购预算主要内容为材料采购所需要花费的资金,为了确保整个物资采购工作的效率,保证采购资金的利用效率,炸药厂就必须编制科学合理的采购预算计划,同时在后期还应该对各项采购资金进行跟踪调查,以确保各项配置资金真正落实到实际的物资采购,进而保证炸药厂物资采购的效率和质量水平。第三,供应商选择,炸药厂在制定物资的采购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供应商的选择问题,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招标的方式进行,但是必须考虑到供应商的社会信誉,以及供应商材料的质量和技术规格是否满足炸药厂日常运行的需要,防治出现材料质量不合格的问题。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材料运输和储存的管理,进而为企业日常运行提供质量可靠的物资供应。
三、建立供应商档案管理,确定准入标准
为了提高炸药厂物资供应的质量和提高材料采购计划编制的科学性,炸药厂应该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具体可以建立供应商诚信档案管理,并且严格落实准入管理制度,对于诚信缺失的供应商应该剔除,这样可以保证供应商提供材料的质量水平。炸药厂在对供应商开展诚信档案管理工作时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评价,这样可以确保其产品质量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其次还应该对材料进行定期抽样检测,一旦发现质量不合格的问题应该及时向上级反映,并且记录到档案之中;再次炸药厂应该安排专人对供应商进行实时的追踪评价,这样可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实时性和科学性;最后炸药厂需要保证三家以上的稳定供应商,这样可以保证物资供应渠道,避免出现物资供应紧张的情况,同时还可以防治供应商过度提高价格现象的发生,从而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探究炸药厂发展现状,推动炸药厂材料采购成本控制的对策
1.我国炸药厂的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炸药厂在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炸药厂生产工艺滞后就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炸药厂生产工艺智能化、机械化、自动化等方面水平很低。炸药厂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忽视了技术层面上的创新,导致炸药厂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无法做到与时俱进,炸药厂缺乏高新科技产品的支持,所以很难打造出全国都知名的品牌,这不仅使得炸药厂服务质量被降低,还使得炸药厂逐渐向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炸药厂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炸药厂的发展潜力,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炸药厂的不断发展,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愈发突显,这就使得国家也相继出台了关于技术创新方面的进步指导意见,所以,炸药厂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发展观念,重视技术的创新,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加大新技术、新工业的推广和应用力度。与此同时,为了促使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提高产品的使用性和安全性,还应不断提高民爆产品质量,这样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环保作用,进一步提高炸药厂效益。此外,炸药厂还应具有前瞻性,成立企业内部研发机构并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同行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重视技术层面的创新,以此促使企业科研水平与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引进先进技术,进一步完善企业自身。
2.炸药厂物资供应中企业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措施
(1)加强原材料储存与分类管理加强原材料存储与分类管理能够避免不必要的原材料损耗。特别是炸药厂的原材料,属于特殊性质的化学材料,价格昂贵且危险性很高。在原材料入库存储之前,应按照相关规定对原材料进行合理分类,对于接触后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原材料应分开进行存储,对于易燃易爆的原材料必须严格按照相关安全规范进行合理安置。不同原材料,所具有的特性也不同,所以在选择存储方式和区域时应根据原材料特性来选择。具体应该是,在入库储存前要根据相关规定对其进行基本的分类,易发生化学反应的原材料应分别存储,避免原材料在存储过程中在一些特殊条件下如光照、高温等条件下相互接触发生化学反应造成损耗。易燃易爆的原材料还应按相关安全要求的规定进行安置。其次,根据不同原材料的特性选择合理存储地点和方式。(2)加强材料采购控制加强材料采购控制是降低材料成本的重要途径。采购人员在选择材料供应商时做到货比三家,优中选优,选择资质实力雄厚、市场信誉高、能够长期供货的材料供应商。确定材料供应商后,应与其多加沟通,争取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而后就材料价格方面进行商议,尽量降低采购材料价格,即便不能低于市场材料均价,也必须与市场材料均价保持一致。原材料的采购资金量较大,在结算时宜采用承兑汇票的结算方式,这有利于节约材料成本。在编制原材料采购计划时,编制工作人员必须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有充分了解,例如企业实际生产能力、原材料使用量等情况。编制好材料采购计划后应进行验证,确保材料采购计划内容符合企业需求。在材料采购时,要求采购人员必须严格按照采购计划进行采购工作。材料采购计划与企业生产计划有着密切关联,若是企业生产计划发生变化,则应根据变化后的生产计划和材料库存情况,重新制定材料采购计划。材料库存量与生产进度有密切关联,为了保证生产进度,应定期对材料库存进行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予以通报。材料管理人员应做好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工作职能,避免出现材料浪费或丢失现象。一旦发现有上述情况必须及时进行制止,并上报上级领导。依据情节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与力度。另外,还应实时监控市场原材料价格,若是市场原材料价格呈上涨趋势,则应减少采购量,以此控制好采购成本,若市场原材料价格呈下降趋势,则应根据企业生产计划和材料库存量情况,尽量加大采购量。(3)制定科学的材料成本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材料成本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提高企业材料成本管理水平,对材料预算、采购到入库、使用等环节进行规范,促使企业各部门做到有规章制度可依循。在制定材料成本管理制度时应对企业各部门实际情况进行充分全面的考虑,以此确保制定的管理制度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同时,还应建立监督考核机制,从而正确评价工作成果。建立专职部门,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材料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建立指标考核体系,通过考核实行奖优罚劣,以此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4)重视预算管理,实行统一招标管理一是通过预算能够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方向指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企业必须重视预算管理。企业应结合去年企业的实际经营发展情况在年初就合理制定出可行性高的年度计划,对企业生产计划与规模以及工作人数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考虑,从而科学制定出企业业务收入和成本预算计划,同时充分考虑企业成本变化因素,结合预算可操作性,从而有效分解企业的全年预算。企业各部门以企业制定的总年度计划为基础依据,合理制定部门自身年度计划,然后将企业全年预算分解融入到企业各部门制定的年度计划中,与此同时,企业各部门再将年度计划分解到月计划中。二是在预算监督控制中融入过程检验。企业通过年度考核、季度分析、月计划等方式来控制成本,促使企业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迅速采取有效方法进行解决。三是在年初除了制定年度计划外,还应确定统一招标项目,实行统一招标管理。通常情况下最少宜选择两到三家中标单位,然后对供应商情况进行评估,从而选择最佳的供应商。(5)重视内部管理,落实年度经营目标责任制一是实施分级控制。企业必须重视内部管理,促使管理部门对自身的职能有充分明确,这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管理工作的真正效用,从而促使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均根据其性质有效分解,并落实到各部门及各个工作人员中,做到分级控制。二是加强费用审批控制。企业所有成本费用在支出前都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批,只有通过审批后才能支付费用,以此保证成本费用的合理性。三是加强库存成本控制,加强库存管理,实现库存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确保库存量始终处于合理范围内,避免库存量过大而占用资金,从而保证库存工作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炸药厂物资供应中对材料采购计划的依赖性较强,因此必须确保材料采购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其中在制定采购计划时工作人员必须确保提高采购资金的利用效率,不仅仅要采购炸药厂日常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资,而且还应该确保资金的周转率,提高采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水平,这都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因此炸药厂物资供应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专业人员制定材料采购计划,以保证炸药厂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桂玲.关于节约民爆企业生产成本的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5,(12):112-113.
[2]刘丹.企业材料采购计划在物资供应中的重要性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5,(20):42-43.
[3]曾艳.民爆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模式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5,(20):187.
[4]楼毓.民爆企业的材料成本管理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20):142.
[5]潘美春.浅析民爆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模式[J].经济研究导刊,2013,(19):151-152.
篇7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部门积极推进政府采购工作,采购范围不断拓宽,采购规模不断扩大,在规范政府行为,节约财政资金、防治腐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深入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进一步做好政府采购各项工作,依照相关规定,现就有关事项规范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强采购单位政府采购计划的编制和审核工作
各部门单位要根据年度内事业发展的需要编制项目采购计划,采购计划应附有采购项目、数量、规格、性能、供货时间等资料,同时还必须说明采购资金的来源渠道。财政部门对采购单位提出计划的资金来源、采购物品的合理性等,进行认真审核,严格把关,严控高档奢侈消费。对小汽车的购置,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对计算机的购置,防止配置要求过高,产生资源浪费;对一般现代化办公设备的购置,优先考虑国产品牌,扶持民族工业发展。强化采购预算的约束力,采购计划一经确立,不得随意更改,确需变更或追加项目,必须按程序报批。
二、坚持以公开招标为主的采购方式
凡单项或批次采购额30万元以上的货物、服务项目,5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一律实行公开招标。对部分项目按照政府采购计划实行定期招标。采购人不得将应当以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货物或服务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方式规避公开招标采购。建立对采购单位、评审专家、供应商和社会机构的考核评价制度和不良行为公告制度,引入公开评议和社会监督机制,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三、切实做好工程项目的政府采购工作
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要求,工程项目属于集中采购范围。凡属于全额财政拨款的工程项目或部分财政拨款、补助的拼盘工程项目,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新建、改建、扩建、装修、拆除、修缮等,均需实行集中采购。对列入部门预算中安排的工程项目实行责任制,由建设单位与财政部门签订责任书,严格实行政府采购。
四、强化采购资金的专户管理制度
凡列入集中采购范围的项目,采购资金都要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对集中采购项目的政府采购资金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制度,财政部门根据审核的政府采购中标合约,将资金直接支付给中标供应商;一般财政性采购,要求资金严格进采购专户,采购单位凭财政部门批准的采购计划,将采购资金汇集至政府采购专户,采购完成,验收合格后,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程序,将资金拨付给供应商,有效监督资金的运行方向。
五、完善采购项目的验收管理机制
根据政府采购程序规定,各采购单位对供应商提供的货物要进行认真仔细验收。验收主要内容:一是供应商提供的合同清单实物价格与发票开列的货物品名、规格、价格是否一致;二是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说明书、质保书、“三包凭证”等相关资料是否齐全;三是供应商提供的技术服务是否到位。基建工程类项目和信息化建设项目,要由各单位按有关规定组织中期验收和竣工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作为项目建设资金支付的必备依据。
六、加强对竞标主体的监督
政府采购部门积极配合检察机关建立供应商资格审查制度。所有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的供应商,必须先经检察机关“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合格后,方能进入政府采购市场。对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有违规行为的,可视情节轻重采取通报违规情况、限定在一定的年限不得进入政府采购市场、终生不得进入政府采购市场等处罚措施。
七、依法处理违法违规行为
采购单位应严格按照政府采购预算进行采购,对故意逃避或化整为零规避政府采购的,财政部门不予拨付资金。对采购项目单位不执行政府采购规定、不履行政府采购程序的,由区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政府采购法》第七十四条规定,责令改正;不改正的,停止按预算拨付资金,并由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纪检监察机关依法给予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分。从事政府采购和招标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采购程序办事,严肃采购纪律和保密制度,对违反采购纪律、、的,依法追究责任。
篇8
摘要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预付账款的管理会对其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产生直接影响,可以说预付账款的管理涉及到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因此保证其应用的正确性与管理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针对该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预付账款应用管理
一、预付账款与其它类型应收款项的区别与联系
企业的应收款项包括各类应收及暂付款项,比如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以及长期应收款等等。在具体的会计处理时要根据业务的实际情况做出准确判断:比如企业根据合同规定预付的购货款、租金、工程款等,就要计入“预付账款”的科目中;而应收客户的产品货款、材料货款则记入“应收账款”的科目中;如果应收款项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则记入“长期应收款”的科目中,其它一些诸如竞标押金、员工差旅费等则计入“其它应收款”科目中。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企业的预付账款已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应收账款,并按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要求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二、预付账款科目错用的形式与原因
(一)购置设备或修建厂房的预付款误记入预付账款
很多会计人员存在一种错误认识,认为凡是预付的各种款项均可列入“预付账款”的科目下,比如企业采购设备、修建厂房的预付款项等,或者无法准确识别要将这些项目列入“预付账款”或“工程物资”科目中,这种认识正是由于未正确理解预付账款的性质而导致的。在相关会计制度中对预付账款科目做出明确规定,即预付账款属于流动资产类科目,其主要作用是核算企业购入存货时形成的预付款。由此可知,采购设备、修建厂房等项目属于固定资产类核算的项目,所以核算时要列入“工程物资” 、“在建工程”等科目,而不得列入“预付账款”科目。
(二)借支的预付材料款记入“其它应收款”科目
很多企业在采购材料时,通常会由采购人员借支后预先付款,财务部门无法在当期收到材料发票和企业的供货收据,只有采购人员的借条。此时在实际的会计核算中,会计人员就会将该项预付材料款计入“其它应收款”科目下进行核算。通常其它应收款项核算的对象为与主营无关的业务,预付账款的核算对象与主营业务相关,因此采购人员预先借支的材料款项要记入预付账款中。
(三)资产负债表中关于预付账款项目的填列存在失误
会计期末,财务管理人员在编制资产负债表过程中,可能存在把应付账款与预付账款合并计算的失误,比如在资产负债表的“预付账款”项目中直接填列“预付账款”总分类账户的期末余额,这种计算方法就可能存在偏差,这是由于在资产负债表中各个明细分类账户余额的和为总分类账户。出现这种失误是由于相关会计人员未将预付账款总分类账中包含应付账款的明细数额考虑在内。其实预付账款与应付账款是互相对应的关系,并且只有在期末编制资产负债表时,预付账款项目的年末数,会等于应付账款的某笔明细账户借方余额与预付账款的借方余额之和,而账薄的相关记录则不作变动。
(四)预付账款长期挂账对损益及税收产生影响
如果企业根据采购合同向供应商预付了货物款项,但是供应商无法开具发票,或者供应商可能破产、两年以上无法开具发票等等,会计人员就不会针对对应的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导致该笔预付账款长期挂账,会对当期损益及税收产生直接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如果预付账款估计无法收回,则通过规定的程序审批后将该笔预付账款计入“营业外支出”,同时冲减预付款项。
三、提高预付账款管理有效性的措施
(一)建立预付账款审批控制制度
企业要结合实际的经营计划与生产计划制定出科学的采购计划及资金应用计划,根据相应的管理权限制定审批级次与标准,对应的人员要参照资金预算计划、审批规定等做好预付账款审批核查工作。具体而言,预付账款审批控制制度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供应商信用等级评价系统,采购员要对供应商的资信状况及财务经营状况进行科学的调查、评估,然后对其基本信用条件进行初步评价;参照公司对应付账款周转速度的要求,结合供应商的基本信用情况做出信用风险程度的评估,再与财务部门一起协商采用预付账款方式的必要性,并制定出预付账款的具体金额及期限。另一方面,要建立严格的预付账款审批流程,以某个小型企业为例,其10000元以下的预付账款审批流程为:采购员申请,经采购部门主管签字核准,再交由财务部门主管签字确认,然后再由分管采购业务的最高层主管予以审核。
(二)明确预付账款管理的相关责任者
要进一步明确预付账款管理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同样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预付账款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根据供货合同中的相关协议,委派专人进行结算及催收,根据预付账款的期限进行定额回收,将坏账率降至最低;供应部门经办人员要根据采购合同中约定的时间安排交货并验货入库,在七日内完成报销。如果超出约定报销时间,则可以按照预付金额的一定比例收取经办人员一定的资金占用费。另一方面,要明确每一笔预付账款的管理责任人,支付预付款前要填写详细的申请单,单据上要能看出具体的责任人与相关主管责任人,并将款项用途、交货时间等显示出来。比如针对超过期限的预付账款,要由财务部门知会对应的业务部门进行清理,定下两个月期限,如果超期清理未完成,则要对相关责任人处以相应的罚款,比如可以按同期的银行贷款利率计算利息进行处罚;如果财务部门未尽到责任向对应部门发出超期预付账款处理通知,最终形成三个月以上的超期预付账款,则要处罚财务部门的相关责任人;如形成坏账损失,处罚要加倍。
(三)建立完善的核对制度
由于预付账款明细相对较比复杂,很难将问题直观的筛选出来,因此可以采用账龄分析法,将企业预付款项中的异常情况直接对比出来,及时发现问题,促进账款的抵销,减少坏账率所以要坚持不懈的做好账龄分析工作,尤其是账龄大于一年的款项,要作为分析重点。企业要与供应商建立往来核对制度,每月上旬将超出期限的预付账款明细表列出,表中必须包含账款的发生时间、往来单位的名称、经办人及相关部门等,对应的业务部门再对预付账款明细表进行核对与催收。如果货款已付、货物已经验收入库但是未收到预付账款的相关凭证,则要督促采购人员及时向供应商索要相关票据与凭证。
(四)建立预付账款台账管理制度
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要与供应商加强沟通与协商,要求其建立起相应的预付账款台账,台账要能够将企业预付账款的实时情况详细的反映出来,包括预付账款的增减、变动、余额、供应商的经营状况、预付账款的清理状况、预付账款清收相关负责人等等,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及详尽性。各类预付账款均要根据采购合同中约定的内容,根据单位类别设置明细账,做好详细的记录,并与对应的采购合同、签证单据、预付账款台账等一起保管,建立起完整的预付账款台账体系。
参考文献:
[1]张蕊.浅议加强预付账款的管理.财经界.2010(03):147.
[2]于清敏.对企业预付账款管理的几点思考.现代商业.2010(03):142.
[3]汤川.基于预付账款的贸易融资模式、优势及风险分析――以徽商银行A支行为例.价值工程.2010(29):37-38.
篇9
1.1网络层面。在SaaS模式下云服务供应商大都通过因特网向用户提供应用软件服务。而在因特网环境下,蠕虫、恶意代码、黑客攻击等安全问题无处不在,攻击者利用病毒、攻击脚本等各类手段截获网络传输过程中的重要用户数据,甚至进一步入侵服务器获取权限或破坏数据。
1.2应用层面。在SaaS模式下,对于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政府多是只进行投资建设,而搭建架构及运维均外包给服务供应商。如果没有建立完善的身份鉴别和访问控制措施,恶意的,有时候甚至是善意的云服务供应商行为可能会越权或滥用权限获取客户的数据及应用。
1.3数据层面。在SaaS模式下,系统的数据安全可靠性完全依赖于软件服务供应商,而自身对数据的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如果安全措施不完善,服务器管理员或数据库管理员极有可能直接对数据库中存储的用户敏感数据进行查询、复制等操作,从而导致信息丢失或泄露。VerizonBusiness最新的数据泄漏调查报告显示,在所有信息泄露事件中,48%事件是由于内部员工滥用权限所致。
1.4管理层面。“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可见管理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服务供应商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可能会造成员工安全意识薄弱,人员分配上没有明确的制度和规则从而导致,人员管理混乱,责任不明确,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无法及时补救,事后追溯时,又无法找到主要责任人。
2基于SaaS的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策略
2.1网络层面。为了防止在因特网环境下的蠕虫、恶意代码及攻击行为对客户端计算机和服务端计算机的入侵,客户端和服务端都应采取有效的防恶意代码及入侵防护等安全措施,并提供必要的网络审计类措施进行安全事件回溯,服务端除了常使用的网络防火墙、IDS、IPS设备外,还可通过部署虚拟蜜罐系统加强对重要业务系统的防护。
2.2应用层面。应用层面包括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方面。身份鉴别是安全防御体系中的最基本组成部分,也是防止非授权访问的最主要手段。换而言之,身份鉴别是访问控制和安全审计的前提。为了加强鉴别措施,SaaS云服务提供商除了采用传统的“用户名+口令”的鉴别方式之外,还应该添加两种以上组合鉴别方式,例如动态口令、智能卡的令牌认证、指纹、虹膜等的用户身份鉴别方式。访问控制方面,SaaS服务供应商应严格限制不同访问者的访问权限,对敏感数据进行隔离。同时SaaS服务供应商应该对安全日志作定期的分析并生成报表,确保在发生安全事件时,有据可查。
2.3数据层面。在SaaS模式下服务端存放用户数据隶属于多个租户,而传统的信息系统中,用户数据往往存储在各自服务器数据库中。因此SaaS云服务提供商应当在采用有效的隔离措施及访问控制措施来确保同一系统不同租户间的数据保密性,防止由于应用程序的漏洞造成用户数据泄漏或破坏。同时,云服务供应商应具有完善的灾备措施和系统恢复能力,以便在发生数据泄漏或破坏时,进行及时恢复。对于SaaS模式的电子政务系统,由于其对因特网的依赖性较大,所有数据的传输大都通过互联网,极有可能被恶意用户监听截获。因此一旦涉及到核心数据、敏感数据的传输与存储,就应当采用加密方式,如通过SSL通道或VPN隧道等途径。同时在存储过程中也应采取加密技术,可大大降低云服务提供商窃取用户重要信息的可能性。
2.4管理层面。信息安全的核心实际上是管理,安全技术只是实现管理的一种手段[4]。管理层面上,应确保能够接触客户信息或业务数据的各类人员具备履行其信息安全责任的素质和能力,还应在授予相关人员访问权限之前对其进行审查并定期复查,在人员调动或离职时履行安全程序,对于违反信息安全规定的人员进行处罚。此外,应制定应急响应计划及事件处理计划,并定期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重要信息资源的可用性。加强对安全事件的预防、检测、分析、控制,并对已发生的事件进行跟踪、记录并向相关人员报告。并应定期或在威胁环境发生变化时,对云计算平台进行风险评估,确保云计算平台的安全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3结束语
篇10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为了完善内部管理而从财务监督来制定的管理规则和手段的一种总称。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完善内部管理机制的重要条件,对企业的健康和平稳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主要有五个方面,常规性财务制度、综合性管理制度、财务部门与人员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和成本管理制度。而这五个方面又可以分为三个级别的内容。
1.常规性财务制度,可以分为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两个二级科目,会计核算制度主要分为会计科目、会计编码和会计报表格式等三级内容,财务管理制度包括企业资金管理、应收付结算管理和成本管理等三级内容,常规性财务制度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和基础。
2.综合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预算管理、财务核算制度、财务分析和会计电算化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综合性管理制度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内容,关乎内控体系的健全和稳定。
3.财务部门和人员管理制度内容主要有岗位责任制、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分级责任制和违法违规处罚制度等,这一制度内容是财务内控工作实行的主要组织结构,财务部门和人员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对内控系统的执行效力也有重要影响作用。
4.财务审批制度主要有收支审核管理办法、超额费用审批制度、授权审批机制和财务重大事项报告机制等内容,财务审批制度是财务内控工作的主要内容,该制度的好坏直接可以从根本上影响企业财务经济状况,对企业的财务工作有很大的控制力。
5.成本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成本核算办法、成本控制措施、费用管理办法和成本计划管理办法等等,成本管理是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拟上市公司要重视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
二、拟上市公司在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措施
1.建立健全现金流管理机制。拟上市公司的现金流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拟上市公司要规范货币资金管理,要推行集中管理机制,要对各个部门资金的使用和分配进行适当的安排,要根据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资金的优化配置,要根据凭证和有效合同来支付相关的资金款项。资金的使用和催收要进行有效的统一监督和控制。其次,企业要对资金收付进行预算,拟上市公司要注意严格控制资金的预算,要将到期债务和经营性现金流量进行监督,要及时管理拟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和应付款项,做好应收款项的清欠清收工作,要科学的预测和控制资金支付风险。再者,企业要优化资金结构,要科学控制拟上市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结构比例,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2.完善企业的采购管理流程。拟上市公司的物资和采购管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收益,从而将会进一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拟上市企业要建立采购价格委员会,要由企业的采购部门、财务部门和生产管理部门共同监督采购工作,可以采用招投标的方式来确定采购价格,也可以通过集中采购等方式简化采购流程。其次,其要注意跟进采购产品的市场价格,要根据市场信号来及时调整采购价格。同时,拟上市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供应商评价机制,要对采购的商品质量、价格和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严格审核采购合同,保证取得凭证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再者,拟上市企业要建立存货预警机制,要全面了解资金占用情况,可以运用科学的管理办法来降低存货成本,确定存货储备的最优数量。
3.完善合同管理和审核机制。拟上市企业在开展业务和签订合同时要注意进行谨慎的核查,要检查合同的条款,要全面了解合同条款的执行情况,对合同开展进程进行跟踪。拟上市公司可以派驻专门的稽查工作人员来跟进合同,要对验收不合格的合同和未按照合同条款执行的合同给予意见和警示。对于大型合同,拟上市企业要进行综合评审,对合同中的财务和资金条款要进行重点审查,保证合同的合法性和可行性。同时,一旦合同内容发生了变更,拟上市公司人员要及时了解,做好系统处理,分清责任,以便为后期的索赔和纠纷争议的解决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