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就业率范文
时间:2023-10-31 17:59: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就业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专业;方向;创新;实践;示范
计算机应用专业是我校的一个长线专业,自1994年建立以来一直开设至今,从2004年开始,在本专业开设了五年一贯制班级,每年招收两个班,一直延续至今,从而形成了该专业三年、五年以及中专、大专两个层次并存的局面,尤其是从2006年开始,引入了软件工程师培训课程项目以后,更是形成了两个层次多个方向的局面,在其中的2007、2008年,更是形成了两个层次(中专、大专)四个方向(计算机应用中专、动漫制作中专、平面设计方向大专、软件工程师方向大专)的复杂局面。目前,该专业仍旧是两个层次三个方向:中专和大专学历层次,动漫制作、平面设计、软件工程三个方向。形成这一局面的宗旨是为了努力让学生更好地实现对口就业,作为一个三线城市,我市的工业企业多以传统的制造业为主,信息技术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IT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企业中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层次偏低,再加上计算机课程目前形成的工具课程特点,从而造成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率普遍不高,如果我们不加区分地对中专、大专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方向、选择相应课程的话,那么我们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就更加低了,尤其是在我市这样一个IT产业并不发达的情势下,对口就业情况就更加不容乐观了。为此,我们在深入企业进行用工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对该专业的教学计划作出了比较大的调整,尤其是对课程设置,特别在专业课程的开设及衔接方面,我们更是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具体而言,我们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首先考虑了以下几点:1.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的文化基础比校弱,尤其是中专生相对比五年一贯制的学生要更弱一点,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都要更差一点。2.就业的定位方向:中专生的定位为动漫制作员、计算机操作员、多媒体作品绘制员;而对大专生的定位为:平面设计员、程序录入员,并为他们成为高级平面设计员、平面设计师、软件工程师打下基础,也为他们中间的部分同学进入本科深造打下基础。3.企业的具体需求:为了让我们的教学计划更具可操作性,我们还充分发挥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听取了企业对中专生和大专生的需求,充分把企业的需求结合、反映进我们的教学计划,比如在最近修订的中专(动漫)教学计划中,我们就把有关企业认为他们的员工应该掌握的三门基础课程(动画原理、原画原理、动画软件应用)结合进了我们最后的完成稿中。
而在课程的设置上,我们还在充分考虑了以上几点因素的基础上,结合了这几个方面的考虑:1.夯实专业基础不管是中专班还是五年一贯制班,我们开设了一些相同的专业基础课程:《信息技术》《PS》《FLASH动画》《造型》《网页制作》等,而且对这些课程都要求熟练掌握,在二年级时安排参加中级工考工,只有通过的学生才能拿到毕业证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学生打下一个坚实的专业基础。2.提升专业能力在前两年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我们从三年级开始,针对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结合我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在三年级要成为高级工,所以我们在课程上选择了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实际又确实有较大需求的课程:《C程序设计》《Sqlserver数据库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组装及维修》《3Dmax室内、室外环境艺术》等课程,在第二学期完成高级工考工。3.培养综合能力在课程的设置上,我们在四年级的课程中开设了《典型企业网站设计》《office高级应用》《影视后期制作》这样综合性的实际应用性的课程,并通过结合毕业设计,帮助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注重校企合作在第五、期,也就是在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学期,我们结合张家港经济的特点以及我市IT企业的现状,分别提供多个专门化方向供学生选择:软件开发、网络营销、动漫制作(高级技术人员)、平面设计等,由相应的企业提供知识培训、工业案例、顶岗实习岗位,为学生顺利踏上社会就业创造最佳途径。也许专业人士一下就看出来了,在我校计算机应用开设的课程中,比如物联网、移动互联的相关课程好像涉及得不多,这倒不是我们不想引入新课程,而是我们基于学校的实训条件以及当地对相应人才的需求作出的一个取舍,也就是说只在计划中开出了网络方面的专业基础课程,让学生对相关课程及内容有个了解,为以后进一步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以求能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篇2
一、工学结合理念
在2005年,国家教育部提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院校推进工学结合理念,就是要遵循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促进学生的就业,帮助有困难家庭的学生完成学业,实现中国的特色职业教育。其中,所说的工学结合理念,就是要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行业的社会实践有机统一,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学生的“工学相长”,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工学结合理念既具有一般职业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又具有中国社会主义职业教育的特色。
二、Photoshop课程的特点
Photoshop是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在Photoshop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于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平面设计水平和动画制作方向,Photoshop课程可以分为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其中,在前导课程中,主要学习色彩构成、图形创意、版式设计等方面内容;在后续课程中,主要学习Flash、3Dmax、平面综合实训、动画综合实训等方面内容。Photoshop课程是将平面设计和商业活动有机融合的一门课程,既实现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将工学结合理念与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相融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养,实现职业教育适应时展的需求。
三、基于工学结合的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
在Photoshop课程设计中,要遵循“就业为导向,实践为动力,工学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建立校企合作模式,给学生创造真实的工作实践环境,提供各种岗位供学生选择,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并拓展学生的专业技能,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中职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针对学生在就业岗位上的各种情景设计,设置的情景内容,一般都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程内容设计的情景如下表所示:
通过设计这些教学情景,让学生进行自由选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能让学生在实际的岗位情景中,体会职员的心理,在各种项目的安排上,最好穿行,合理安排时间,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
在Photoshop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在每个项目的学习中,要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课程内容和技能要求,实现学生知识、技能一体化和学、做一体化,让学生在“做中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篇3
汽车维修发展空间大、利润高、就业率好。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汽修知识、通过实训,学到真的本领。可以去4S店当技师,积累经验以后,还可以自己创业当老板。
2、厨师
厨师不仅仅有中式餐饮还有西点厨师,近几年西式餐饮都比较受欢迎。这个行业有些是包吃包住,现在这物价,这两样一个月都要省几千块,是比较不错的高薪职业。特别是西点厨师,对于男孩女孩来说都比较合适。
3、电脑IT
学计算机技术,有设计方向和信息技术方向,设计方向如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动漫游戏设计,室内家装,家具设计,园林设计,ui界面设计,建筑设计等等,信息技术方向如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编程,网站开发建设,网络运营,vR、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4、化妆
化妆是一件简单易上手的事情,学习多以实操为主,相信也是很多女孩的兴趣爱好。前期门槛低,简单易学,但是后期需要善于积累经验。
5、会计
篇4
信息时代下,我国对于初级计算机人才有巨大的需求,因此中职计算机教育有着良好的前景。中职院校需要把握好时代的机遇,深入改革当前的计算机教学方式,进而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批计算机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广泛需求,完成和企业需求的对接。
[关键词]
就业;中职;计算机教育
计算机技术十分火热,计算机专业在中职教育中的比例从几年前的百分之五飙升到百分之七十五,可见我国对计算机人才的巨大需求。面对当前的行业就业难问题,中职学校需要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改革,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和就业率。
一、当前的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一)教师教学思想落后
部分教师不适应当前的信息社会,并且很少有行业接触和培训的机会,所以无法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导致教学质量低。在教学中往往过分重视理论的讲解,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更重要的是没有实践性,这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际操作能力。进而导致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学生根本就不懂企业所要求的技能,中职计算机教学的专业特点得不到体现。另外,教师没有根据课程内容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习惯了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练习的教学模式,长期如此,学生开始厌倦教学内容,并且提不起学习的精神,不知道怎么运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
(二)考核方法落后
在计算机考核中,一般都使用笔试加上机考试的方式,这种考试方式其实并不符合当前的行业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许多考试内容仍然偏重于考查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积累,对应的是教材中的内容,并且考试方法单一。这样看来,培养出成绩优秀但是没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学生是预料之中的。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策略
(一)明确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目标所在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担负着为我国培养计算机实用人才的任务。目前,中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一般都是采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直接向学生灌输计算机理论知识,并没有突出中职计算机学科的特殊性。在当前的行业背景下,我国仍然缺乏符合社会和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这导致人才供应和人才需求间仍然存在较大的缺口。在我国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一共分成四个部分,计算机网络知识、电脑软件编程、多媒体信息知识和计算机理论基础。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该侧重对网络信息知识和多媒体知识的讲解。进而让学生能够胜任平面设计、多媒体制作、网络维护、文秘等相关工作。中职学校可以采用选修课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来选择计算机课程。
(二)积极开发中职计算机教材
中职计算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会发现,根本找不到哪一本教材可以满足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实际需求。如果根据当前的教材来讲课,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得计算机教学的开展举步维艰,所以需要关注对计算机教材的开发。但是开发教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如何通过教材来影响当前的计算机教学,如何让学生掌握真正的就业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对此,中职院校可以把计算机教研组分为几个独立的备课组,并且独立开发不同计算机课程的教材。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在教授的指导下共同讨论计算机课程,分工完成各个部分的教材开发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到用人企业调查实际行业情况,从而确保教材内容符合行业现状,使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更快地适应工作节奏。最后,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和反思教学过程,并且在后续的教学中持续改进和完善。
(三)革新课程考核方式
想要确保计算机教学符合就业导向,就需要走出课堂、走出机房、走出校园,通过多种新颖的考核手段和方式,进而培养出动手能力突出、创造性强、个性突出的实用性计算机人才,确保就业率。比如可以采取企业岗位考核的方式,这种测试方式指的是学生到企业中而不是考场里进行真正的岗位考核。这个过程在实习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和学校教师的监督下进行,重点考核学生是否达到教学所要求的职业能力水平,是不是掌握了在企业工作的职业技能。
我国具有较大的计算机人才需求缺口。因此,中职院校需要顺应当前各行各业信息化的趋势,积极改进教学模式,重新安排设计当前不合理的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其符合相应的就业要求,提升自身竞争力。
作者:周正震 单位:江苏睢宁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校 计算机专业 学生 就业问题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9-0055-02
市场经济的发展,计算机应用的家庭化、普及化,信息产业的规模化,推动了计算机技术人才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计算机应用人才供不应求。高校为社会培养了许多计算机专业人才,但近几年计算机专业在中国似乎并不太走俏,据有关统计,计算机专业的低就业率排在所有专业首位,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这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一 计算机专业就业率低的原因
1.结构性矛盾,供求偏差
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偏差。我国三年、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决定着专业人才的产出量,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是职业、职位、岗位的变化,三年、四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几年后可能变成了滞销专业,供给与需求偏差在一定程度上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在人才分布上,我国东部与西部、沿海地区与偏远山区、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每万人中大学生占有量差距也很大,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2.知识老化,转化率低
有调查反映,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对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我国大学生一般适应周期在1~1.5年才能独立完成工作,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到岗适应期仅需要2~3个月。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率已逐步替代了劳动生产率,生产知识的经济与用知识生产的经济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就业方式。知识的时效性在快速缩短,50年代的大学生知识能用30年,90年代的大学生知识能用10年,进入21世纪大学生所学知识能应用的时间更短。我国“入世”后,这种趋势愈加明显。
3.准备不足,生涯模糊
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大三、大四才开始准备,而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准备。有调查发现,美国的学生为了能从大学毕业,上了大学才开始认真学习,在读大学时也在研究市场,把知识放在实践中学习感悟。中国学生为了能考上大学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就不再认真学习了,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较低,注意力和精力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多数学生的职业目标相对模糊,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地结合。有些大学生对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哪些职位能成功,自己潜能有多大一概不知,到了大学毕业才“临时报佛脚”,一大批学生有就业恐慌表现。生涯模糊与准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市场配置成功率。
4.市场配置,手段粗放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人才市场运营分析证明,大学生进入市场的总量每年都在递增,而人才市场的服务手段、服务方式以及社会各中介服务部门为大学生就业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与日趋增长的总量配置需求和个性化服务需要还有差距,具体表现为定位初级、管理粗放、产品粗糙。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告诉我们,以人为服务主体派生出的职业很火爆。但从社会供需双方看,每年度280万大学生的服务,从业人员和专业性公司都很少。合理配置、有效开发大学生资源是我国人才战略中的重要工作。
二 如何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1.适时调整计算机专业方向设置
衡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指标之一就是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学会并转化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能力是什么。要紧紧围绕综合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来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强化能力和技能的培养。计算机应用技能有办公软件应用、网页制作、初级软件编程、平面设计、小型网络安装与维护、计算机组装、多媒体制作、动画制作、计算机销售和技术支持服务等。专业设置方向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软件、网络技术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动画制作等。把知识和才能物化为真正的行为才是真正的人才。大学生就业问题应以市场化视角来认识,并鼓励支持多元化就业。
2.以提高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着力点
优化课程体系,强化能力和技能的培养,从教材、教学、教师入手。教育要以宏观经济走势、中观经济变化、微观经济需求为着眼点和落脚点,高校要研究所在区域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变化,着眼整合教师资源,提升高校专业设置的科学预测和规划能力,调整教材,创新教学方法,用就业率、学生综合适应能力两把尺子衡量高校的运行质量。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课程教学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使每个任课老师尽职尽责。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协调发展,教学技术由传统技术向现代技术转变,学生由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技能的主动探求者转变。
3.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计算机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体系,明确要求,抓住关键,落实保障措施。要建立一个由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实验和课程设计、跟岗实训和毕业设计、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组成的、较完整的梯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要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改革教学环节,对实验较多的课程单独设置实验课。学生要尽量结合实用系统,掌握分析、操作和应用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协调工作的能力,培养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
4.加强就业信息研究
第一,大力培育发展专业化公司,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指导性、技能性、专业化的服务。
第二,规范就业市场,提升中介机构服务能力,要在逐步规范中设定人才中介机构的服务产品标准化、规范化、个性化、多样化,以满足大学生就业市场的需求。
第三,整合就业信息资源,形成全国统一的就业信息渠道,在全国真正形成就业代码规范,就业信息统一开放,就业指导科学合理,区域性就业信息与全国就业信息互动,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定期由专门机构大学生就业资源和相关政策,在公益性和公共化服务中把大学生就业工作做细、做深、做好。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特别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研究出现的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计算机;实训教学;操作技能
随着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中职学校的数量也急速增加,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提高,中职学生应在具备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的专业技能。但是,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中不会组装电脑、不会安装系统,甚至连基础的Office办公软件也不能应用自如的却大有人在。究其原因主要是“教”与“学”相脱节,显而易见,突出专业技能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中职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自身问题。
由于高校扩招,导致中职学校生源参差不齐,生源的层次问题日益严重突出。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差,底子薄,学不进。同时专业选择上存在跟风现象,一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认为学习计算机可以更便捷地上网玩游戏,而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技能几乎为零,不能胜任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出现与社会需要脱节的情况。
(二)学校忽视了职业教育的终极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过于笼统。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必须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以实现“高薪就业率”为目标。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学和职场工作环境相脱轨,没有根据当前的行业需求情况恰当地设置岗位课程,更没有渗透相关行业知识和技能测试,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体现不出中职教育的实用性。
(三)学校教学设施不足,设备陈旧,师资情况复杂。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而部分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更新缓慢,实训设备东拼西凑,精确度低,操作的规范化、科学性差,导致学生亲自操作的机会减少。有的课程,如主板故障维修、网络服务器安装实训,鉴于设备有限,只能由教师示教,学生观看,有时甚至示教也做不成,这就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出现“教”与“练”相脱节的现状。同时,中职教师的组成复杂,有些是其他专业改行的教师;有些教师就职时间较短,教学经验较为欠缺;有些教师则通过自学上岗,没有受到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教学水平较低。 长久于此,不利于培养中职学生成为计算机操作技能性强的专业人才。
二、开展实训教学的建议及做法
(一)注重技能考核,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在实训教学中要通过考核来验证学生的技能。中职学校要根据专业技能标准制订考核大纲,分组进行考核来检验学生的学习,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劳动技能考核,只有通过考核才能真正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才能为社会培养真正的技能操作人员。
(二)完善实训设备与教师队伍
实训室是开展实训教学的场所,因此要加强建设和完善,及时更新与调整,以满足实训教学之需。在实训环节中,与公司企业接轨,这样对学生今后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基础。针对师资队伍建设,要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中职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计算机专业技术水平,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授实际操作等方面的知识。
(三)在职场环境中测试实训教学。
中职计算机课程要给学生提供更多走出教室的机会,在岗位中学习,如有可能,每学期让学生外出实习一周,进行自我定位和考核,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得到认可的满足心理。比如,平面设计专业,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到广告公司去参与设计和后期制作等;学习Photoshop时,让学生到婚纱影楼去学习婚纱照的处理与制作等;学习局域网组成实践时,可以让学生参与机房的组建和如何维护等日常工作;学习微机组成时,让学生去电脑城了解硬件当前发展现现状及价格等。这样既达到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又锻炼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日后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结束语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发展很快的学科, 它以实训教学为中心,鼓励学生把计算机这门工具应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总之,实训教学的质量是中职学校的生命线,任何操作技能都要通过实训来检验,重视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训应用能力,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胜任将来的工作,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
(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魏英.计算机基础实训指导与习题[M].北京:中国铁道工业出版社出版社,2004.
篇7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23.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鉴于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中心,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体系,开展有效的计算机教学。
1目前职教计算机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学校不重视、体系不健全
随着社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严峻。 生源下降、无序竞争、筹资渠道不畅,这些都使得学校疲于招生而忽视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内在管理等方面,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也很慢,这就从根本上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1.2生源素质不高
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其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另外,中职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因当地中学计算机教学设施的不完备,许多学生在初中学习时还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更谈不上操作和运用了。 总的来说,中职生源文化素质不高,学习热情较低,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也很低。
1.3 师资匮乏
许多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师不是计算机专业教师,或专业毕业的不多;有的是其它科的教师改行,有的是外聘。笔者曾了解到某一个老师在三所职业学校同时任教的情况,学生在课余时间根本找不到这位老师,有问题也不知道找谁提。 计算机知识更新的速度相当快,如果不加强学习,很容易造成知识老化,而像上述那位在三所学校任教的老师根本就没有精力和时间自己加强学习,这样就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1.4课程与就业脱节
很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过于简单和笼统,有些课程开设不合理,许多实用性强、专业性强的课程和应用软件没有学到,同时由于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缺乏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对计算机知识的更新和应用能力,致使计算机教学与就业需要相脱节。
2 中等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改革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领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长期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延续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时展的需求,各种新局势新情况的出现,不断地促使着中等职业教学中的计算机教学要大胆的做出调整和改革,以此来符合整个时代进步的潮流。更重要的是,对计算机教学的改革,能够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掌握的知识更加有用,更加符合当前劳动力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基本要求,扩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保证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就业率,这是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结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中等职业学校中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既是这门课程更加科学规范进步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率促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对中等职业学校中的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是必要的时代选择。
3建立以培养技能为中心的计算机课程体系
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相结合,坚持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培养技能为中心的计算机课程体系。计算机课程体系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模块:一是“基础技能模块”,主要是一些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等;二是“专业技能模块”,即根据专业分类、岗位就业目标确定的各类具体学习模块。学校可以从计算机这个大专业中再细分出多个具体的小专业,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可以选择不同的小专业,也可以组合多个模块进行学习。两个模块的具体的内容和分类如下:
3.1基础技能模块
该模块面向各类专业学生开设,可以安排在第一学年内完成。主要分为两个小模块:(1)计算机基础模块:中心课程为《计算机原理》、《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等。(2)办公自动化模块:中心课程为 Office 办公软件、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
3.2专业技能模块
在第二、三学年可以根据学生爱好及市场需求,开设多个小专业模块。主要可以分为:(1)电脑组装和维护模块:中心课程为计算机组装和维修、计算机的销售与服务;(2)网络技术模块:中心课程为局域网组建与管理、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3)广告设计模块:中心课程为平面设计 Photoshop;(4)动画设计制作模块:中心课程为 FLASH、3DMAX;(5)影视制作模块:中心课程为Adobe Premiere、Maya;(6)程序设计模块:中心课程为VB 程序设计、C 语言等。这样对计算机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老师精通各类软件的应用。
4精选适用教材,优化教学模式
计算机教材的选用,直接决定学生的兴趣和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在选用计算机教材时,要尽量选用注重实践、有较多实例的教材,老师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编写符合本校学生的校本教材。计算机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因此老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几年的计算机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模式:
4.1演示过程,讲练结合
这是计算机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教学方法。多数学校机房都配置了多媒体网络教室,这样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可以锁定学生机,演示操作过程,学生练习时可以开放学生机,同时,教师进行巡回检查和指导。
4.2案例引导,任务分解
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实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 WORD图文混排时,以简报为实例安排教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将每节课的内容设置成多个任务,循序渐进的学习,适合步骤较多、较复杂的内容。我在讲解 FLASH 遮罩动画时,以制作“旋转的地球”动画为案例,把该动画分解成制作背景、制作地球、制作移动的地图、制作地球的旋转效果、添加音乐这五个任务,让学生逐个完成,使得原本对学生来说很复杂不知道从何下手的问题,变得简单,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设疑自学,设错分析
直接经验的学习,其经历往往是不可以代替的。计算机学习中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常需要让学生先进行自学摸索,待出现问题后,再引导解决,获得真知
。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能力差,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敢于放手,设置疑问,让学生自学。老师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使用程序中的帮助、利用网络自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有些内容,教师可以先不讲,让学生在原先的基础上练习,待练习中学生出现问题,发生错误,提出疑问时,老师才引导他们找到解决的办法或学习新的内容。例如在学习 C 语言程序设计时,老师要鼓励学生自己编写程序,且上机测试程序,发现问题再进行修改,这样要比老师直接修改学生的程序效果要好,学生更能加深印象。
5建立完善考评系统
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学评价,对学生能否做出正确、客观、科学的评价,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目前计算机考核评价主要是笔试和上机测试两种方式,这种评价方式的缺点就是学生会为了应付考试而学,并且会学完就忘、考完就忘,没有真正的形成技能,所以在进行考核评价时,要采取多种方法,每节课对学生的学习及时测评,多组织技能比赛、实践操作展示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成绩汇报活动,提高学生的技能运用能力,不仅激励学生学习技能,同时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6 结束语
时代的发展对具有自主性、创造性的人才需要日显急迫。在中等职业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关注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才能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邓合群.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J].科技资讯,2009,(01) .
[2]郑志群.信息化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33) .
篇8
[关键词]软件工程;无缝培养模式;IT培训机构
一、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与困惑
从近几年软件类各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流向来看,到机关、科研和部队等事业单位就业的越来越少,今后大多数软件类本科生将到各类IT企业就业。而现状是:一方面大量的这类本科毕业生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着急,另一方面,众多IT企业又在为招不到所需要的人才而发愁,这种就业难和选才难并存的怪现象困惑着各高校的IT教育工作者,也困扰和影响着我国IT产业的发展。
问题出在那里?显然是目前高校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一方面大多数普通高校还在沿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工程技术能力差;另一方面校企实质性的合作未能开展(因为现在的企业不愿接收学生实习),即便录用后,往往要花上一年以上的时间培训,才能独立承担技术工作,也就是说,学校和企业之间存在一个很大的缝隙,无法直接对接,学生需要相当长的适应期(企业再培训期)才能上岗。近几年,针对我院的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我们开展了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一些教学研究和实践,摸索出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软件类专业本科生无缝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与传统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不同,它不是直接与用人企业开展合作,而是与IT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合作,通过集中实习实训、课程嵌入、弹性学习、建立就业基地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零适应期的软件类本科毕业生,实现学校与IT软件企业的无缝对接。这样拓宽了高校软件类本科生的就业渠道,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最终实现零距离就业。
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目前国外在这方面开展的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所谓合作教育(Co-OpEducation)模式,这种模式在世界43个国家的1500所大学中实施,包括美国1000所的20万本科学生,其中不乏世界一流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乔治亚理工学院等。合作教育是一种非常严谨和严格的产学合作办教育的模式,学生在校期间轮流在学校学习和在产业实践;在产业实践期间顶岗工作、有报酬,学生毕业前已积累较丰富的产业工作经验,受到产业界的欢迎。这种模式实际上是一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但是由于受经费、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制约,当今的中国企业不愿接受学生实习,普通高校教学体制也不允许与企业合作办学。这就导致了传统的培养模式难以达到培养的目的。然而以就业为导向,与IT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培养零适应期软件类本科生的无缝培养模式正好可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
三、国内高端软件人才的需求状况
我们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到IT软件企业发放问卷、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对目前国内高端软件人才需求状况、岗位设置、岗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历时二个多月的调查。
1.高端软件人才的需求势头不减。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未来3年内,每年至少存在20万高端软件人才的缺口。IT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3类人才。第一类是既懂技术创新又懂管理的IT高级人才;第二类是系统分析及设计人员白;第三类是熟练程序员。其中,一高一低两头的人才较缺。
另据国家教育部有关信息提供:中国软件还缺人才1000万人,如果以目前全国高校每年培训培养30万毕业生的规模计算,也需用30多年。
2.软件人才的岗位设置和对素质和能力要求发生了变化。近年来,随着IT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岗位,如:多媒体设计工程师、网络系统管理员、网络构建工程师、中大型数据库管理员、软件测试工程师、WEB应用程序员、平面设计师等,这些岗位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如:中大型数据库管理员要求能应用关系范式进行数据库设计,精通SQL语言,胜任数据库服务器管理与应用工作。获取Oracle数据库管理或SQLServer数据库应用或WindowsXP应用认证。而网络系统管理员要求掌握网络系统管理的基本知识与应用技能,能进行网络系统的安全设置。获取Window2000Server或TurboLinuxTLCE或Cisco路由配置专家认证。因此,我们可以将计算机人才岗位划分为以下几个就业岗位群:软件开发与应用(含可视化编程、WEB应用程序设计、软件测试、计算机办公应用),网络系统管理与构建(含网络构建、网络系统管理),多媒体设计与应用(含多媒体制作、图形图像制作、平面设计)。
调查发现,几年高端软件人才的需求仍是持续上升的,虽然08年爆发了金融危机,但高端软件人才的需求势头不减,对岗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
四、无缝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特点和运行机制
所谓无缝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开展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实施与IT教育培训机构的企业化项目实训合作,而不是校企合作或工学结合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实现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达到零距离就业。IT教育培训机构与校方的合作方式简单、切实可行,实训项目和教师由培训机构提供,学生既可以在校内利用学校机房进行培训,也可以外出到培训机构所在地去进行培训;另外,实训项目都是面向企业实际的企业化实战项目,教师也都具有项目开发的实际经验,所以无缝培养模式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强、企业化环境、便于操作、费用少、学生易于接受等特点。
这几年我们与中国软件国际有限公司(中软国际)、上海杰普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全美教育技术有限公司(ATA)、广州达内教育科技公司等多家IT培训机构进行了有效合作,做了一些有益尝试,也积累了在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方面的经验。在合作方式和运行机制方面,我们采取:一是让机构开展校内培训、生产实习企业化的试点,即请进来。
二是走出去,我们派出青年教师到上海和广州进行企业化项目师资的培训,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三是与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既重视准企业环境中的实训,更重视实训后的就业。
五、以就业为导向的软件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实施方案面向省属普通高校本科学生,适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
1.方案实施的原则(1)基于无缝培养模式的计算机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强调的不是与用人企业的合作,而是与IT培训机构的合作,通过实习实训、课程嵌入、弹性学习、建立就业基地等多种形式,在企业环境中通过项目实战,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采取企业化项目实习的培养途径,培养零适应期的计算机高端应用人才。
(3)充分利用IT培训机构与众多企业广泛的联系,以及这些企业对这些IT培训机构所培训学生能力的认可,搭建校企之间的桥梁,填补校企之间的缝隙。
(4)学生自愿参加培训,由IT培训机构负责将其培训后的学生直接推荐到相关企业就业。
2.方案的组成和内容。实施方案由学习学期和实习实训学期两部分组成。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学期课程嵌入、弹性学习在教务及时间上的安排,实习实训学期实训内容、合作方式、学生组织及保障机制的安排,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体制等。在制定方案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采取企业化项目实习的培养途径。
3.方案实施的保障与管理。要使方案能得到真正实施,就必须要有稳定、可靠并且切实可行地保障与管理措施。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学院各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如:教务、实验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经费、就业统计等方面的支持,这些支持在实际运作中都是缺一不可的,否则方案的实施无法得到保障。同时方案在具体实施中的监督和管理也很重要,如:实习实训的内容和方式有无变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无困难?能否接受?教师教学的质量如何?学院对在外地实习学生的安全管理、方案实施后毕业生的就业统计及跟踪等。
就政府层面来讲,应从政策和财力上大力支持和鼓励IT教育培训机构开展面向本科毕业生的实习期和实训,提高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之成为社会需求的人才。这方面上海市政府、广州市政府和深圳特区做得较好,相继出台了一些鼓励政策。如:广州市政府规定凡是经培训后在广州市内IT企业就业,且签定一年以上合同的本科以上的毕业生,将减免培训费40%-60%,这一政策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实习积极性。
就IT培训机构来讲,要保障方案的实施就应更加注重后期就业的问题。上一届毕业生经培训后就业率越高,对后一届毕业生的影响就越大,等于为后一届学生做了一个活广告,那么后续参加实训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多,形成良性循环。
培训机构本身也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五、开展无缝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近些年来,一方面我们与上海杰普科技有限公司、中信软件教育公司等机构开展了校内培训、生产实习企业化的试点,即把两周的教学生产实习交给IT教育机构,由他们派来师资,带来设备和项目,使用我们学院的机房让学生实习,学生通过初步尝试带项目的实习,往往会对这种实际项目的操作开发产生强烈的兴趣,自愿做出进一步到对方公司培训3-4个月的决定,从而在毕业前已具有相当地实际项目开发经验,大大提高了就业竞争力。二是我们派出了4位青年教师到培训机构进行企业化项目师资的培训,培养双师型
师资,为以后实习节约资源,也降低了学生实习成本。三是与培训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既重视准企业环境中的实训,更重视实训后的就业,我们与其中5家机构签订了就业实习基地协议,由对方每年定量保证我院经项目实训后的毕业生就业。今年还开展了校外集中培训、3+2模式(校内3个月,到公司2个月)实习及后期就业等方面的合作。到目前为止,前后已有400多名本科生参加了实习实训。目前已有372人就业,其中有不少就职于IBM、中软国际、中兴通讯、广东电信等大型IT企业,月薪平均达到3000元,就业率达到93%。9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动手能力、团队精神和职业素质有很大的提高。
六、几点思考
目前,各高校明显加大了对就业工作的指导力度和就业教育力度。为此,我们一直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对定位于教学研究型的大学(如:我校),能否将部分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确定为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本科教育的专业?修订原有的泛而不精、万金油式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专业应用型(无缝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
2.目前我们与IT教育培训机构的合作,在模式、机制和信用等方面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有许多事情需要不断完善。
如:培训机构本身的发展和政府政策的稳定和延续性等问题。
几年来的实践和研究表明:在现行高校管理体制和就业形势下,同IT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培养高端计算机人才,这种无缝人才培养模式是可行的、成效是显着的。通过项目实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它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目前高校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普遍动手能力不强,缺少实际工作经验等问题,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使学校可共享IT培训机构的就业资源;也降低了学校指导学生就业、学生寻找就业职位的成本,减轻了学校的就业负担和就业压力,因而得到学校和社会的普遍认可。
当然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如:贫困学生难以负担实训经费、学生就业后所欠培训费分期还款是否守信用等问题。
参考文献:
[1]胡津民,管银枝.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中国大学生就业[J].2009,(36)[2]李月,赵为.开拓思路为大学生充分就业做好保障[OL].新华网,2008.
[3]肖淑珍.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要有市场意识[N].中国教育报,2009-03-07.
篇9
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正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任务,且当今社会计算机操作与实际运用是基本职业技能,这也直接影响到毕业生就业与个人发展。而中职各个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也就显得相当得重要。笔者就自己多年来计算机基础教学和计算机管理工作,研究了现职高各专业计算机课程设置和存在的现状,同时针对这些现状提出了几点见解和思考。
一、现状分析
(一)通用性教材不适合不同专业的需要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职业中学所有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具有使用计算机工具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获取三种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为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它是一本适用于职业高中各专业的通用性、入门性公共文化课教材,但忽视不同专业对于计算机技术需求的差异,是职业学校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无论什么专业的学生,他们所接受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都是一样的。
这种“通用性”的模式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对于计算机技术的不同需求,严重缺乏针对性。不同专业学生所需的计算机知识侧重点不同。学校的专业有几大类,特别是商贸类、艺术类和机械类的,今后毕业生走入社会对计算机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异。
(二)职高学生存在较大差异
职高学生在入校之前,都是初中学习积极性较差的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对计算机认知程度也较低。再加上这些生源来自不同的学校,由于当地条件、家庭条件以及个人爱好的不同,学生间计算机应用水平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一般来说,来自城市的学生要比来自农村及边远地区的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起点要高一点。而目前的教学体制,对所有的学生统一采取“零起点”模式进行教学,这在相当程度上压抑了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师资的缺乏
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很多不是真正计算机毕业的老师,很多是半路出家转行过来的,有些还是岁数很大的老教师,但计算机是更新很快的一门技术,特别是一些软件经常在更新和升级,如果不及时给自己充电,不及时了解信息,不及时和企业接轨,那么自己的水平就会跟不上,教师所教的内容就会脱离了社会的需求,也就无法给与学生新的知识。
(四)软件与设备没及时更新
教材计算机知识作为当今知识体系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更新速度非常快。如果教材不及时更新,会使学校培养的人才知识陈旧,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如果教材更新太快,而设备和软件没跟上去,造成教材与教学的脱节,同样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学校在专业教学期间,没有及时引进与所学各专业相关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使学生未能及时了解在本行业中计算机的应用和管理,熟悉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
面对社会需求的变化,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其方向为:按照合作企业的用人“订单”对学生进行培养、培训;力求产学合作“零距离”培养人才。
二、适应社会需求,提出探究方案
(一)针对不同专业开设计算机课程
学校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色和需求开设不同的计算机课程。例如,培养计算机应用方向可以开设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Photoshop基础及应用、Corel DRAW基础及应用、AutoCAD基础及应用、Office高级应用、Adobe InDesign专业排版和设计基础及应用等课程。
传媒及多媒体应用方向可以开设平面设计、音视频非线性编辑、3ds Max与AE基础、影视包装、单机类多媒体作品合成、网络类多媒体作品合成等课程。
动画方向可以开设动画原稿创作、美术基础、运动规律与动画技法、Photoshop平面处理、3D建模与材质处理、Flas设计与制作、视频剪辑技术、Maya展示设计等课程。
还可以专门针对学生计算机课程开设内容的不足,安排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包括计算机高新技术、Office软件的应用、对等网局域网与Windows NT、Internet与Email在办公自动化与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等内容,效果非常好。
财会专业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主要讲授会计电算化原理及应用的基础知识,掌握帐务处理系统等常用核算软件的功能结构、数据处理流程以及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等。因此,学生应该学习几种常用软件的使用,如金蝶、新中大、用友、安易等,并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增强学习的适应能力
还有服装设计专业根据近几年来企业设计部门的需要,学校还需开设Corel DRAW、PHOTOSHOP、PAINTER、服装CAD等计算机基础课程,为学生学习服装设计辅助软件时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掌握了这几个软件也为今后就业提供了捷径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针对不同程度不同专业的学生编制教材
校本教材的建设,对体现职业学校自身特色、积极实施灵活性职业教育,进一步增强专业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建设是对传统教材的有力补充,有利于学生了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校本教材可增强传统教材的针对性、适应性、实施性;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编写也有利于学生对新生事物、新的信息有进一步的学习和深入。
中职学校现在使用的计算机专业教材大多是全国统一的规划教材(初衷当然也考虑到学生今后的各种社会技能考证),这与本地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也不适应。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和教材做到“全国统一”,那是绝对不科学的。因为中职学生就业地区绝大部分是本地区,从事的职业绝大部分是操作型工种。
以本校所具备的硬件设备条件和师资力量为基础,与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学要求相衔接,以学生为主体,并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为主旨。力争使教材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有利于发挥学校现有教学设备的作用。
(三)适合社会需求,实现校企接轨
在这个“人才饱和”就业困难的情况下,仍出现了“技工荒”,月薪3000难寻一个“数控技师”局面;打字速度相当快、办公自动化考证获得“优秀”等级,却不能胜任一个机关打字员的工作,因为不会使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不知道公文规定格式。以上问题说明,教学脱离了职场工作环境,没能很好地与行业接轨,不利于学生就业。
学校可以采取校企订单式培养模式,
企业与学校共同“量身定做”自己所需要的人才,这种方式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明确学习的目的与方向;而且可以使学校随时掌握市场动态,根据用人需求调整计算机专业的培训方向;还能使用人单位能够选择到符合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计算机人才,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合理化。校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两者优势,整合了企业与学校的资源,是企业人才培养有益探索和最佳途径。
(四)提高师资力量
计算机专业涉及的专业方向很广,为了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学水平,针对教师专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引导,让教师在计算机专业不同方面中选择一二个方向作为主攻方向,成为该方向的名师和骨干老师,在专业方向上将充分考虑到计算机老师的毕业专业方向以及本人的兴趣和特长。
我们还可以聘请有实际岗位经验的校外师傅(技术人员)兼课。同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让更多的教师成长为既有较高的水平操作技能、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实际岗位工作经验。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教师“请进来,送出去”以及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总之,计算机教学必须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制定出改革的计划、方案。加大投入,主要加大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校本教材开发时间和人力的投入、加大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实现校企接轨。培养目标要紧跟市场走,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和手段,培养个性化、有创造精神的实用型人才,从而实现高薪就业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管理工作.中国教育报,2007-1-21.
\[2\]戴振华,王建新.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实践与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2).
篇10
学院有音乐、美术两个系,有音乐学(师范)、美术学(师范)、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4个本科专业。有学生998人,32个班级,教职工7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8人,讲师48人,博士2人,硕士33人。已出版专著12部,编著16部,、作品两百余篇(幅),获国家、省、市多项嘉奖30余人次,获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一项,省、市立项课题40余项。
学院具有良好的教学条件。艺术楼建筑面积5468平方米,设有音乐、舞蹈、美术、设计、数码钢琴、电脑音乐教室,有中小琴房130余间,并有排练厅、演奏厅、欣赏厅、美术展览厅、实习工场等,功能齐全。有数量充足的图书资料和音乐、美术教学设备,如钢琴、数码钢琴等各类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录像机、数码投影仪、实物投影仪、激光彩印机、各类写生道具等,保证了现代化教学和学生的发展需要。目前台州学院椒江校区艺术楼新址的筹建工作也在紧锣密鼓中,按照图纸规划,实际占地面积16000多平米。
学院坚持“以学生成才为本”,大力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艺术人才。积极探索地方高校艺术学院人才培养特色,狠抓教风学风,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建立了稳固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经常举办音乐会、画展等艺术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200多名学生先后在全国、省、市各级音乐、美术比赛中获奖。毕业生就业率居全省同类学校前列,在全省各县市教育系统举行的招聘考试中,我院近5届师范类毕业生每年均有30%左右学生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他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二、专业介绍
美术学(师范) —— 本科 ——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掌握美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在中等学校进行美术教学和教学研究能力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社会需要的美术工作者。
主干课程:素描、色彩、国画、油画、艺术设计基础、版画、雕塑、透视解剖学、电脑美术、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与批评、艺术概论、美术教学法等。
就业去向:适合于在中等学校从事美术教学及研究工作,以及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艺术设计、教学、文化宣传等相关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 —— 本科 ——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为系统的视觉传播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富有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具有较宽厚的艺术文化素养,掌握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技术,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事业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和研究、管理及设计教学的应用型创意人才。
主干课程:艺术概论、中外设计艺术史、大众传播学、广告学、设计心理学、公共关系学、装饰与图案、图形创意、文字与版式、印刷设计与制作、展示与陈设、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标志与企业形象、品牌形象策划、构成、透视解剖学、造型基础等。
就业去向:适合在装潢包装设计企业,专业广告设计工作室,大型广告策划设计企业,广告策划设计企业,企事业单位企划部门从事平面视觉传播创意策划设计工作,以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中小学美术教学等相关工作。
产品设计 —— 本科 ——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宽广的文化视野和市场经济视角,具备产品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有敏锐的设计感悟力,能在产品设计等创意产业领域从事设计、开发和研究的人才。
主要课程:产品设计方法学、产品设计效果图表现技法、人机工程学、工程制图、模型制作与工艺、工业设计史、产品调研方法与报告书制作、数字化产品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开发设计、中外工艺美术史、设计概论、透视解剖学、构成、造型基础等。
就业去向:适合在产品造型设计公司、平面设计公司、模型制作公司、工程、制造型企业的设计部门等相关单位,从事产品外观造型设计、广告设计、电脑绘图、模型制作、产品展示设计等工作,以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中小学美术教学等相关工作。
三、2015年美术类招生专业、计划及省份
专业名称
学历
招生科类
学制
招生计划
学费
校考招生省份
统考招生省份
美术学(师范)
本科
艺术(文、理)
四年
60
10000
甘肃、福建、广西
浙江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
艺术(文、理)
四年
60
10000
甘肃、福建、广西
浙江
产品设计
本科
艺术(文、理)
四年
60
10000
甘肃、福建、广西
浙江
四、美术类考试科目及录取办法
1.美术学(师范)、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专业考试科目为《素描》、《色彩》两门,总成绩为750分。两门考试科目所占总成绩的比例为:素描占50%,色彩占50%。
2.美术类校考按高考综合分从高到低录取,高考综合分=专业*80%+文化*20%。
3.浙江省美术类文理兼招,浙江省外美术类仅招艺术文。
五、成绩公布
我校将在台州学院招生信息网公布考生专业成绩。(考生可上网查询,不受理电话查询,查询网址:zsjy.tzc.edu.cn/)
六、联系方式
学校地址:浙江省临海市东方大道605号
邮编:317000
联系电话:0576-8513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