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宣传途径范文

时间:2023-10-31 17:59: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宣传途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宣传途径

篇1

关键词 信息网络时代 企业 新闻宣传工作 创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3-000-01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信息网络发展迅速,并逐渐在全国内得到普及。不但促进了人们的生活、生产,同时使企业新闻宣传工作也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有新的发展空间。在这一环境下,企业在新闻宣传中,可以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采用多种方式、多范围的宣传,以提升新闻宣传效果,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是,信息网络时代下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具体应如何实施呢,以下,笔者对其分析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信息网络的特点

(一)内容丰富且数量庞大

互联网的特点在于:其可以将各种信息资源集为一体,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形式各异且范围广泛。而企业在新闻宣传工作之前,可以借助互联网搜索各种信息资源,如:文本、视频、图片、声音、软件;各种领域、各个地区以及不同语言的新闻信息。然后,将信息进行整合、重新编辑、设计,并借助互联网。

(二)共享度高且成本较低

与此同时,其还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共享度高且成本较低。具体体现在:互联网信息储存方便,数据通用性高且具有开放性与标准化的特点。因此,在信息网络时代,企业可以跨越空间与时间,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工作延伸。

(三)信息的质量参差不齐

正因为信息网络内容丰富、数量庞大;共享度高且成本较低,而网络信息缺少相关的管理机制,导致了网络信息的质量参差不齐。具体表现在:某些信息还未经审核就被发表,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网络信息庞杂且混乱,导致很多用户在信息的选择中会遇到一些困难。

二、信息网络对企业宣传工作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提升企业员工专业素质。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与共享性,且容量较大、内容较多。因此,企业新闻工作者在进行宣传工作时。可以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查阅自己感兴趣的各国的科技、政治、文化与艺术等方面的信息,借助网络及时的了解全国甚至全球的最新发展动态,可以开阔自身的视野、拓展自身的知识储备,以促进企业员工专业素质的提升。

2.丰富企业员工业余生活。众所周知,网络具有很强的休闲娱乐性,且功能众多。因此,企业员工在业余时间里,可以借助先进信息网络查阅自己喜欢的资料,观看影视剧、听音乐、玩游戏等。通过这样的休闲方式,可以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使其在轻松、放松的状态下度过自己的下班时间。

(二)消极影响

1.影响企业员工思想观念。但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共享性,因此,企业员工在长期面对全球性的、多元化的信息时,其思想^念、人生价值观可能会受到影响。如:在长期面对西方的政治观、价值观、生活观与文化理念等观念时,一旦该观念与本国、本土的产生冲突,员工自身的观念极有可能受到影响。

2.影响企业员工人际交往。此外,信息网路时代,部分员工受自身原因、心理因素的影响,经常不愿向亲人、朋友敞开心扉吐露自己的心声。而通常会借助网络虚拟化向网络上的陌生人倾诉、宣泄。长此以往,极其容易影响员工的人际关系,使其行为变得冷漠。

三、信息网络时代下企业新闻宣传的策略

(一)加强认识,更新观念

首先,企业新闻宣传工作者应加强对信息网络的认识,明确网络的优势与消极影响。可以跟随时代的发展,更新观念,适应形势,探索信息网络时代下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特点,找出其规律。积极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的策略。

(二)丰富内容,实现创新

其次,企业新闻宣传工作者在新闻宣传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借助网络的优势,丰富新闻宣传内容。如:可以从人们与以往不同的价值观、思想认知等角度出发,引出相关的问题。然后,借助网络查阅、搜索资料,将原本重活动的新闻向思想认知、企业发展等有深度的方向转移,以实现新闻宣传的创新。

(三)多种渠道,提升效率

此外,企业可以在传统媒体宣传的基础上,借助一些新媒体进行新闻的宣传。如:“微博、微信、企业网站”等,企业可以在这些新媒体设立版块,添加评论、回复等功能。以实现与群众的互动,有利于根据需要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进而促进新闻宣传工作效率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网络对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促进意义。因此,相关企业在信息网络时代下,应借助网络优势,拓宽宣传思路,以提升新闻宣传效果,进而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利敏.浅谈创新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方法和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2):124-125.

[2] 石璐.新媒体时代电力企业对外新闻宣传工作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03):260.

[3] 郝华.新形势下做好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思考[J].煤炭经济研究,2015(08):72-75.

篇2

实践表明,动员全民力量,开展群测群防科普宣传,无疑是防灾减灾的最有效“法宝”之一。2008年12月27日通过的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群测群防活动,对地震进行监测和预防。地震灾害群测群防是集群众动员、宣传科普为一体的综合性预防与互动举措。群测群防工作的基础是群测群防的宣传工作。宣传工作的质量影响整个群测群防工作成效。目前,群测群防防灾减灾教育宣传内容设置不全面,主要偏重于灾前预测,灾害防范的内容相对缺失。建立一种群测与群防双效合一的体系,成为新形势下的地震灾害群测群防宣传体系建设思路与模式。这种模式应是一种广义上的多元化公众参与,包括参与主体和功能的双重多元化。将多元主体融入群测群防宣传体系的同时,完成了自身灾害防范知识的学习、巩固和传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参与人员层次结构与参与渠道交叉的网络式宣传管理系统,对七八十年代群测群防体系的体系结构和管理方法提出了挑战和突破性改变。它要求我们通过地震灾害群测群防宣传路径的建设,使群众在接受群测群防知识时,自觉地将对灾害预测、预防、自救和协助救援的理解融入到日常的工作、生活和与人交流中。这样不仅自身能发挥群测群防员的职能,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人群加入群测群防队伍,真正依靠群众力量。这样“扎根深、普及广、出成效”,能显著提升群众防灾救灾意识、技能和灾害心理承受能力的地震灾害群测群防宣传架构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以治理理论为框架,从群测群防的困难与变革出发,探索性地提出多元主体参与下的网络化治理结构及其实现途径。

一、建立网络化治理的群测群防宣传体系的必然性

(一)当前群测群防宣传体系的问题与困难

群测群防是通过确定灾害监测站点,发动区域内群众直接参与灾害宏观监测,及时捕捉异常信息,预警自救。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专群结合灾害预防方式。目前各省市县地质部门均建立了多个地震灾害监测点,发展群众监测员,并逐渐与水利、畜牧等部门合作,借助相关部门的监测资源,汇总信息,综合判断预警。这种宏观、微观监测相结合的防灾手段充分整合了各种资源,兼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地震灾害群测群防手段,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地震预警的准确性。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和对地震灾害应对要求的提高,现有的地震灾害群测群防宣传体系存在不可忽视的操作困难,也是目前群测群防体系面临的难题。首先,群测群防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预设的宣传和防范目标不能完全实现。一方面,新媒体时代信息沟通方式革新,人口流动性强,如何利用即时信息平台、摒除谣言、准确信息、解决观测点分布及观测员队伍不稳定的问题,成为现存群测群防宣传和防范工作必须面对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如何保证群测群防人员为灾害防范作出的贡献与收入匹配,以稳定并不断扩大人员队伍,进而提升宣传和预防效果。其次,从地震灾害的应对要求来看,群测群防不应仅限于对遴选出的群测群防人员进行预防知识教育,而是应当以全体民众为对象,包括震前预防、震中自救、震后心理恢复等全方位的知识普及。这样才能实现全民防灾减灾,灾害损失最小化的公共价值追求。由于目前的群测群防体系通过自身的动态调整以应对上述因素的制约,地震灾害群测群防效果大打折扣,对震后救助和人民生活恢复都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因此,在信息化飞速发展、公民社会逐渐崛起和地震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建设一个覆盖全面、参与多元化、机动性强的地震灾害群测群防宣传网络,对改善现有宣传体系、转变公众防灾减灾思想、协助解决群测群防体系存在的问题,具有必然性、紧迫性、现实性。

(二)网络化治理:一种合作治理的创新模式

1.概念解析与治理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网络化治理由于具有促进社会组织融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优势,被迅速应用到公共治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并逐渐演化为主流的公共事务合作治理模式。

网络化治理的标志是依赖伙伴关系、协议和同盟完成公共事业,平衡各种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并提升公共价值。虽然已经过20年的研究,但学者们对于网络化治理的定义莫衷一是,认为尚未形成一个网络化治理的一般性定义。学者Keith G. Provan 与 Amy Fish将网络化治理定义为拥有特殊资源的自然组织形成的、能够使特殊资源作用最大化的结构关系,是一种治理机制和途径。学者Scharpf与O’Toole强调了网络化治理的多元性,认为网络化治理是重新构建网络关系,动员和组织行动,达成横向的多边协调。Agranoff和McGuire的定义突出了网络化治理在管理中的优势,提出网络化治理的治理者必须具备不同于单一组织治理的能力、技术和知识。综合上述定义可知,学者们强调了网络化治理当中的必备因素:多元利益主体、网络横向和纵向的层次结构、资源利用和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篇3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好

我们对网络使用的需求日渐增多,而目前的网络质量还未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程度。此次研究旨在促进网络运营商提升网络质量,提高消费者网络使用满意度,利于网络长足发展,实现网络运营商与用户间的双赢。

一、文献综述

国外网络一般处于竞争与合作共存的状态,这由于各运营商所处的外部环境、自身特点和发展目标存在差异,他们的战略计划也各具特色。比如,法国电信致力于将多种业务融合至单个终端,英国电信重点关注家庭用户享受无线家庭生活的需求,意大利电信侧重于在固网用户与移动用户间提供多种业务的互通。而就国内状况而言,国内对于网络选择与使用方面的研究还在初级阶段,我们还可以从更深层次去分析挖掘。尽管国家工信部曾下发文件《关于规范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校园电信业务市场经营行为的意见》,但是网络营销的市场仍然很混乱,相关的市场机制没有很好地建立,尤其大学校园市场也占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网络公司更需关注这个市场。

二、校园网络使用现状

本调查涉及312名对象,占比44.81%为大三学生,28.90%为大二学生,23.38%为大一学生,剩余2.92%为大四学生。除大四学生占比较低外,其余三个年级的调查人数分布都较平均,且大三的同学所占比例最高。其中占比70.78%是女生,29.22%是男生。该比例很大程度上符合本校的基本情况。从上网地点来看,67.8%的同学的选择是宿舍,20.4%的同学的选择是教室,5.8%的同学的选择是学校机房,5.8%的同学则是其他地点。从网络类型分析,46.10%的同学选择电信宽带,30.84%的同学选择校园无线网,16.23%的同学选择移动CMCC,6.82%的同学选择网卡。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校学生中使用最广泛的网络类型为电信宽带,其次分别为校园无线网NAU、移动CMCC,最低的是网卡。此次被调查的客群大多数为大三学生,在学校生活时间较长,对于学校网络使用体验更为深刻,这对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及真实性有很大保障。

三、校园网络选择的偏好及影响因素

用户偏好是用户在考量商品和服务时做出的理性且具有倾向性的选择,是用户认知、心理感受及理性的经济学权衡的综合结果。在本研究中,大学生对于网络的选择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上文可知,大学生更加偏向选择电信宽带与校园无线,移动CMCC与网卡的选择人数相对较少,究其原因,我们将从以下几点分析:

(一)性别因素。调查显示,电信宽带的使用率最高。63.7%的男生使用电信宽带,远高于女生的38.5%。女生对于网络的选择比较均匀,校园无线网的使用率为33%,移动CMCC则为20.2%。因此,电信宽带应了解自身的独到优势,进一步分析男生消费群体的用户需求,可以针对男生群体制定一份套餐,稳定老客源的同时吸引更多新的男生客源。

(二)消费水平因素。对于不同消费水准层次消费者的网络花销比例,55.3%生活费低于1000元/月的消费者的网络花销低于50元;53.8%生活费为1000~2000元/月的消费者的网络花销为50~100;54.5%高于2000元/月的消费人群的网络花销在100以上。整体来看,学生的网络花销与消费水准成正比。

(三)宣传手段因素。关于不同网络消费者了解、选择网络的途径,整体而言,所有网络的大部分客源(约40%)来自于自己的选择,其次20%客源来自于同学介绍,业务员推销及广告宣传的方式作用不明显;从各个网络而言,网卡客源群同学介绍和广告宣传较明显,电信宽带客源群业务员推销和广告宣传方式较突出。由此可见,网卡的用户体验较为优秀,网卡和电信宽带的广告宣传较为成功,电信宽带业务员工作较为成功。各运营商应当从中得出经验总结,及时调整自身的宣传营销方式。

(四)售后服务因素。关于网络售后服务满意度,整体来分析,无人上门维修和维修不及时均占比40%,其中校园无线网整体满意度较高,其次为电信宽带和网卡,移动CMCC最低。由此可见,网络运营商都没有重视自身售后服务业务,运营商应当提升售后服务团队的整体服务质量,改善用户体验。

四、建议与对策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可以清晰的看到有较多因素影响大学生对网络的选择,从这些方面出发,我们为网络运营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制定多种套餐,选择多样化。通过调查看出,男女生网络需求有一定差异,对于网速的需求不同;不同消费层次的同学的网络花销也具有较大差异,因而可以分别制定适合各种需求的套餐,多元化选择空间。

(二)提高宣传力度。调查显示,许多学生选择网络的途径较单一,从宣传途径得知的人占比并不大,因而运营商应在开学伊始,加大宣传力度,凸显自身优势,吸引客源。

(三)提升网络稳定性。从调查看出,电信宽带、移动CMCC的不满意人群较多,主要集中在网络稳定性上,因而运营商应制定各自的网络硬件质量改善方案,提高网络质量,为品牌长期发展打下基础。

(四)注重售后服务,注重口碑。由以上分析看出,许多同学集中反映“没人维修”、“维修不及时”两点,网络运营商应当及早了解到用户感受,积极解决用户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改善服务质量。

篇4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高校形象;提升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代的特点加剧了高校间的竞争,尤其是招生与就业的竞争影响着高校的发展,这就迫切要求高校树立、维护与提升自己的形象。过去公众评价一所高校的好与坏,多数是从内涵发展、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而且是通过传统媒介如报纸、电视等途径得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进入每个家庭,我们需要拓宽高校形象传播的渠道,因此以多媒体技术提升高校形象就显得非常重要。

1、多媒体技术概述

多媒体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多媒体技术是把文字、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信息通过计算机技术加工处理使之成为一种具有一定逻辑关系且具有交互性系统的技术。随着21世纪的到来,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家家户户,使新时代成为一种具有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于是迎来了新一轮的知识革命。本文主要讨论了如何集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应用平面设计、影视设计、多媒体信息设计、网络信息设计等多种手段来提升高校形象。

2、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2.1传播速度快。传统媒体的传播速度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已经有些滞后,而手机、计算机等前沿设备作为多媒体技术的主要传播介质,为信息传播带来了很大的便利,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2虚拟立体形式。多媒体作为一个虚拟的空间,能够将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整合到一起,并能够使其具有交互性,使得以多媒体技术体现的作品常常以立体三维的虚拟形式展现。

3、多媒体技术对高校形象提升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高校形象塑造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高校形象塑造提供了机遇。如何充分挖掘社会媒体资源,为高校提升公众形象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

3.1平面视觉识别设计对高校形象提升的展示作用。目前,以平面视觉识别设计提升高校形象的形式主要是高校视觉识别系统,包括标志、海报、包装、书籍、宣传册等内容。是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特色创意设计的形象作品,已成为展示高校内涵与外延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作为平面设计作品的传播媒介与方式主要有网络、电视、手机以及实地展示等。随着时代的进步,平面设计形象作品将深入到学校各个部门、各个工作领域,比如细到教学文件的页眉,广到学生、教师形象的塑造。

3.2影视宣传作品对高校形象提升的宣传作用。随着数码剪辑、视频录制技术的发展,创意的形象宣传片将不断涌现。高校形象宣传片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整体形象宣传片,包含学校文化宣传片、教师节宣传片、校歌等;另一方面是教学宣传片,包含教学录像、教学项目记录片、教学比赛录像等。高校形象宣传片制作主要有两种工艺,一种是直接录制,适合制作教学宣传片使用;一种是通过拍摄照片、拍摄镜头后剪辑成宣传片,再加入主题词进行配音,主要用于制作整体形象宣传片。可见,作为多媒体技术之一的影视技术将不断推进高校形象的宣传。

3.3多媒体教学资源对高校形象提升的促进作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以动画技术为主的多媒体课件和以网络技术为主的精品资源课程。多媒体课件主要制作工具有Authware课件制作软件、Flash二维动画软件和3ds Max三维动画软件等;精品资源课程的主要制作工具有Dearmware网页制作软件、Flash二维动画软件和Firework软件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可借助网络、电视等多种媒介进行传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不断萌生新的制作软件以完成更具创意、更为立体的多媒体作品,必将对高校的内涵建设起到重要的宣传作用。

3.4网络背景下高校形象提升的途径。网络背景下衍生了网络论坛、微博、微信、QQ空间等多种宣传方式,网络作为传输速度最快的媒介之一,对于高校形象传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建立高校网络论坛、微博等,需要有专职管理人员进行信息的、修改与删减。这就对专职管理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熟知学校文化、内涵及外延建设,能够把握信息的表达限度,工作纪律性强、工作态度认真,具备能够及时信息、答复相关信息的能力。

4、多媒体背景下高校形象提升的原则

4.1准确定位自身形象。在信息飞涨的时代,高校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在信息海洋中,让公众能够快速识别、迅速记忆,同时给公众以良好的形象将是高校形象塑造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塑造形象的前提就是要有准确的形象定位,之后才能谈到形象,提升的问题。学校应该深入分析自己的现状和社会需求,清醒地认识自己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自身形象塑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与学校文化发展相一致,要突出优势、彰显特色。在形象提升过程中一定要基于自身形象进行分析,尤其要站在公众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发现影响因素后迅速纠偏。学校形象正如产品商标一样,一旦正向知名便成为很宝贵的财富。

4.2合理配置传播媒体。校园媒体是传播高校形象的重要载体之一。合理配置传播媒体,使多媒体宣传作品能够顺畅传播是保障高校形象传播的重要条件。比如校园视觉识别设计就要有相应的展示空间,让形象识别设计无处不在;校园形象宣传片就要有校园电视台进行及时传播;多媒体教学资源要有实时互动的传播平台,如电视、网络等;网络背景下的信息传播要靠流畅的网络平台作为保障。传播媒体的科学配置必将使得高校形象传播收到良好的效果,为高校形象更增正能量。

参考文献:

[1] 程多佳.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音乐中的运用[J].艺海,2012(04) .

[2] 侯丽娜.浅谈多媒体在医学院校教师教学中的应用[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02).

[3] 孙波,曹玉洁,杨延生.新媒体与高校形象塑造的创新[J]. 中国成人教育,2013(13).

篇5

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让信息进入大爆炸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网络信息,使网络成为信息快速传播的平台,网络媒体如雨后竹笋蓬勃发展。互联网是在纸媒之后而崛起的一种新的媒体介质,这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而存在的媒体,不同于纸媒的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纸媒是传统媒体的代表,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进程中,纸媒虽有其自身的优势,但在时间的洪流中逐渐的终将被网络的广播电视所取代。在网络时代电视广播越媒体来越不受关注,在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各种软件的开发更加有利于信息的传递这也就迫使广播与电视越来越淡出人们的视线。数字信号通过网络传输,将数据传送至任何想要到达的有网络的地方,与传统媒体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媒体在如此巨大的挑战下,如果不能实施新的有效措施,其发展必将要收到限制,甚至被网络信息而取代。广播电视与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虽然不及网络传输的迅速,但也比纸媒传输快速,有一定的可发挥其功能的发展空间。

2广播电视的现状

2.1旧时代广播电视的发展。广播电视在20世纪是人们关心国家大事,了解世界形势以及知晓新奇事物的主要来源途径,曾一度被称为媒体传播的新生代,但是,在最近些年网络迅速席卷全球,信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直接将广播电视击垮。虽然,目前广播电视仍然存在,除了出行车辆对广播的需求还未衰减以外,电视也逐渐被网络数字电视所取代,在人生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更多的使用率。传统的广播电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曾有其巅峰时期,在巅峰过后,必将是跌宕起伏的路程,在逐步发展成为弱势媒体的过程中,也相应的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传统的信息新闻传播媒介,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它是一个高强度新闻的信息企业,它承载着很多年新闻的灵魂,而在多年运营的过程中,人们从来没有把广播电视当做是一种企业经营需要的宣传手段其实,真正的传播媒介都是一种宣传手段,而新闻的信息也是正是产业需要宣传的内容。而广播电视之所以能够在新闻行列站稳脚跟,必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存在,新闻文化宣传既是它的基础,又是它的前提。电视与广播又有很大的视觉上不同,直观上给人们生动形象的画面,这种激烈的角逐也激发了广播传媒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广播传媒在发生听众减少的前期就开始转变,现在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宣扬新闻信息,还涵盖了市政、汽车、交通等行业,给广播赋予了新的生命。2.2网络时代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加速了广播电视衰落的进程,因为广播电视已经不再拥有广大的听众与观众,人们逐渐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网络信息化上来,网络传媒在短时间内收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而传统的主流媒体的广播电视,作为其主要功能的宣传、教育与监督工作也已经逐渐的失去其价值,这是否意味着在网络信息的攻击下,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受到了限制,传统媒体需要做出让步呢?那么,我国是否还会重视广播电视,大力主推电视广播的必行性呢?这些问题都关系到电视广播的发展前途,党和政府需要广播电视为其宣传教育,它是我国社会主义产业的基准。

3网络时代广播电视的挑战

在电子信息时代,一切物质都在网络化,而电视广播如果不能跟随潮流,可能就会在新的新闻媒介产生的同时逐渐走向没落。因此,广播电视必须要找出一条改革之路,走出泥潭,寻找新的发展途径。网络传媒与传统媒体不同,之所以能有那么高的访问量和点击量,首先说,投资的金额是有很大的差距的,高投入,高收益,这也不足为奇;然后,技术就一项不可或缺的功能,网络传媒通过高新技术开发的软件,再加上高效的宣传,高级设备,这些都给网络传媒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网络传媒的网站并不是以此投资,终生受益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软件和硬件设备也需要不断的走在科技前沿。所以说,网站建设是与资金投入息息相关的,而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没有股市做强大的资金后盾,发展受到了局限,在网络化的现代,电视广播必须将网络融入进来,通过改革,重新登上传媒的舞台。而资金与技术是在摆在发展面前的巨大的两大难题,如何在挑战面前站稳脚跟呢?

4网络时代广播电视的发展

网络时代,广播电视应该依靠自身的优势,主要包括丰富的内容品牌、大量的听众观众支持者以及专业工作人员等,如果能够再将网络媒介强大的技术支持以及强大的资金链融合进入传统媒体中来,将双向的优势合二为一,这种理智的必然选择必将能够为广播电视带来巨大的收视效益和价值效益。因为传统媒体的新闻资源来源广泛,又有工作人员明确的现场调查,通过在实际现场的拍照、录像和录音等真实记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人民群众最真实的现场还原,这是网络媒体所欠缺的最重要的功能。网络媒体在不能完全自己采编、制作新闻的情况下,还需依靠传统媒体的内容、人力资源等成长。网络媒体现在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还将继续依托传统媒体而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走上了合作之路。各种门户网站建设的基本思路似乎正在形成,即内容与经营并重。在“内容”与“经营”这对概念的关系中,内容是基础,经营是手段,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但不同的传播方式使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这是不能完全与技术手段相等同的。网络媒体虽然兼备报纸、广播和电视的诸多特长,却并不能将传统媒体的所有功能取而代之。从传统媒体的有限信息到网络媒体的海量存储,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输到网络媒体的双向交流,从传统媒体的定时出版到网络媒体的随时更新,网络新闻传播与传统的新闻传播活动有着许多质的差别。互联网自身拥有的巨大功能决定了其将在信息传播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对新闻传媒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5结论

总之,要把握好机遇,提高媒体的竞争能力,完善媒体网站的建设,寻求媒体之间各种方式的互动与合作,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双赢之路是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图谋更大发展的必然之路。可以预测,将有愈来愈多的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相约携手,而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如果能搭上网络发展的这趟快车,将会重新焕发出灿烂的青春,依然熠熠生辉!

作者:徐纯 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参考文献

[1]马赫.媒介融合背景下突发事件网络新闻专题的编辑策划研究———新浪网关于云南鲁甸地震的新闻专题为例[J].品牌,2014(4).

[2]叶彤,栾慧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意义与途径[J].新闻传播,2014(6).

[3]戴世富.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发展策略[J].新闻界,2012(4).

篇6

比对传统范畴内的营销途径,社会化特性的网络,促动了消费动机的递增,也协同企业去发觉多样的消费喜好。细分出来的营销阶段,包含着本源的形象创设、应当接纳的受众确认、拟定最优目标、互通及接续的参与、模式更替及成效的拓展。具体而言,社会化网络协同之下的营销路径,凸显了如下特性:

(一)便利了互通及对接

社会化架构之下的网络,便利了直接互通,实现惯常的信息对接。经由社会化特有的互通平台,企业能够助推品牌的拓展,变更了被动接纳的状态。网络的协同之下,企业建构了应有的实力水准,经由影响力的延展,来吸纳更广范畴以内的用户。不用等待这一范畴的客户,主动发觉新颖的品牌。社会网络促动之下,企业经由建构起来的影响力,来指引惯常的消费行为。

(二)提快了传递速率

社会网络框架以内的营销,不仅提升原初的影响价值,同时传递过来的消费信息,也会影响区域以内的其他客户。用户传递过来的反馈,能够快速延展至周边范畴,影响这一范畴的主体购买。例如:网络框架之内的消费页面,可以嵌入关联的代码;在这以后,把原初的购买信息更替成细化以后的消费指引。用户经由互通的网络,发送至亲友。这就化解掉了指引消费的疑难。社会网络特有的引荐性能,提快了传递的速率,优于既有的其他途径。

(三)缩减了耗费量

网络供应过来的信息,为各个时段的购买,提供了可用的参照。用户若拟定去购买特有的产品,就会耗费掉某些时间,去调研产品固有的特性、关联着的耐久性能。而网络的协同,缩减了耗费掉的这些解析。只要经由搜索,就能获取齐备的、最新更替的产品信息。与此同时,网络也限缩了企业调研耗费掉的时间、数值搜集耗费掉的解析时间,让企业着力去创设市场。

二、细化的应用路径

(一)明辨定位及目的

只有辨识了客户要求,才能创设最佳情形下的目的定位,选出最优平台。这是因为,平日以内的营销细节,被看成营销的本源基础。脱离了预设的目的定位,就没能明辨营销走向。经由前期时段的调研及考量,拟定适宜特性的这种目标,以便促动营销成效的层级提升。明辨了这样的定位,还要依凭最佳平台,以便执行接续的各类细节。应被注重的是,社会化架构之下的网络,并不带有全能性。网络营销特有的新颖路径,是可选出来的最佳路径。但除此以外,还应经由灵活的考量,选出配套架构下的多样路径。实际上,惯用的营销方式,仍能拓展既有的受众;这些路径配有的体系,也凸显出完备的倾向。企业建构起来的品牌,应把网络协同的这种营销,看成辅助的路径;经由平日实践,查验它的真正成效。

(二)信息互通及传送

网络营销惯常用到的信息,包含了带有宣传特性的商品信息。企业拟定好的宣传内容,应凸显出新颖的特性,才能在不停更替着的信息之中,被快速发觉。平台出来的多样信息,应当凸显出可靠的特性及真实特性。不要为拓展既有的销量,而捏造没能创设出来的产品性能,或添加不相契合的宣传。微博表征着网络营销的总倾向,然而信息互通的这种路径,也潜藏着弊病。例如:微博侧重去凸显的,是单向架构下的信息传递,以及建构的本体形象。这样的态势下,微博忽视掉了信息互通中的根本需求,毁损了双向互通依托的桥梁。若没能明辨多层级的需求,会造成整体态势下的宣传失误。

(三)营销实现依凭的方式

社会化态势的网络促销,创设了差异特性的展现平台。这样的宣传,只有创设了很贴近真实的、深层级的体悟意境,才会激发潜藏着的受众热情。营销依托的实现路径,包含初始时段的认知体会、接续的商品体验、心理范畴内的认同。如上的流程,表征着渐进的倾向。经由心理的指引,消费者逐渐接纳这一产品,并促动它的宣传。各个时段的营销实现,都要创设接续的对话。为此,选出来的互通话题,应当带有适宜的优势。拟定出来的营销主旨,应与平日以内的兴趣点契合;同时,不断调和既有的主旨倾向,以便适应更替着的用户心态。带有开放特性的这种话题,应当便利互通及参与,在尊重的根基上,开展交互态势的和谐对话。

(四)选出来的软件搭配

社会性范畴以内的软件,被看成独立架构下的软件。安设了应用依托的服务集,供应着网路协同的多样服务。交互特性的互动服务,便利了惯常的分享。例如:豆瓣网及惯用的天涯社区,都被划归进这一新颖圈子。用户经由软件,发表关涉的内容,影响了原初的品牌认知。现今时段内,社会性特性的多样软件,可以分出显式架构下的这种软件、协同通信依托的软件、聚合特性的出版软件。在这之中,显式架构的软件,经由拟定好的平台,建构了某范畴之内的互动关联。建构在软件根基上的营销互通,深化了原有的宣传,也拓展了视野。

(五)考量多样维度

品牌细分出来的维度,包含了本源的感情归属。消费者对创设出来的新颖品牌,会侧重去考量潜藏着的感情诉求。为此,带有拟人特性的新定位,供应了互通的更多时机,能够确认带有人性化特性的企业形象。情感的根基,被设定成品牌推荐依托的核心;品牌推广特有的新颖点,就涵盖着这一视点。网络营销表征出来的独有魅力,就是创设了情感互通。例如:企业经由调研,模拟了新近时段的热播人物,创设了情感衔接特性的广告。在微博的协同下,广告快速拓展,吸引了潜藏着的更多用户,这就表征着情感线索特有的维度效应。

三、结束语

篇7

(一)网络虚假宣传行为的定义

网络是一种信息传播的媒介,借用网络媒介传播、宣传虚假信息就是网络虚假宣传行为。工商部门查处的网络虚假宣传行为限于经营者为介绍及推销相关商品(服务),对商品(服务)的相关信息进行宣传,除此之外的借用网络媒介传播虚假信息行为,不属于工商部门的监管职权范围。

工商部门查处网络虚假宣传行为的法律依据主要有《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及《广告法》第四条等相关法律规定。

(二)网络虚假宣传行为的特点

1.网络虚假宣传的手段多样

例如,利用视频插播虚假广告,利用自设或他人网站虚假信息,通过电子邮箱、微博、微信、论坛留言等虚假广告,利用网上关键字搜索、超链接技术虚假广告等。

2.网络虚假宣传的方式具有强迫性

很多网络信息者运用技术手段将虚假信息主动推送至目标群体,如电子邮件、垃圾短信等。这些信息往往不以接收者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强迫性。

3.网络虚假宣传的可识别性差

实践中,很多网络虚假宣传采用隐性广告宣传形式,如论坛讨论、留言和网站新闻等。这些虚假宣传比传统广告更具有隐蔽性和不可识别性,增加了有效监管的难度。

4.网络虚假宣传的受众范围广

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网络上传播的虚假信息速度快、范围广、影响更直接。

二、网络虚假宣传的类型及其途径

(一)网络虚假宣传的类型

根据宣传内容是否有事实根据,网络虚假宣传方式可分为3类。

1.欺诈性的虚假宣传

宣传的内容完全无事实依据,带有明显的欺诈性质,如有关商品(服务)根本就不存在,有关商品(服务)的质量信息纯属捏造。

2.夸张性的虚假宣传

滥用不切实际的夸张之词,高估商品(服务)的质量、功效等,从而达到促销目的。执法实践中,行为人经常会提出所谓“艺术夸张”的辩解。判定行为人的宣传是否属于正常的“艺术夸张”,要看宣传中使用的夸张能否被公众接受和识别,是否使人产生误解。

3.误导性的虚假宣传

采用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用语进行宣传,宣传内容貌似真实,其实并无事实或科学依据,极易对消费者产生误导。

(二)网络虚假宣传的途径

1.利用第三方网络平台虚假信息

实践中,越来越多的经营者在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上虚假信息,主要方式是与平台建立友情链接,在平台中植入横幅式广告。

2.利用非交易性网络平台虚假信息

非交易性网络平台(如BBS、网络社区)是人们依托网络构筑的活动区域。网络虚假广告等信息在上述网站中多以论坛主题帖、新闻组、网上调查等形式,迷惑性大,操作性强,难以识别与规范。

3.利用自身开设的网站虚假信息

经营者将自行设计制作的信息通过自己的网站对外。

4.利用手机移动通信、电子邮件等新媒介虚假信息

使用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微信等方式,将虚假信息直接发送至目标群体,速度快、针对性强、成本低且受众面广。

5.利用视频插播广告

在等待网页下载或打开新网页的空档期间,有时会出现另一个以浏览视窗的形式出现的全屏或半屏、可退出或不可退出的网络广告,打断正常节目的播放,强迫用户观看。

三、网络虚假宣传案件查办难点分析

(一)案源发现难

网络市场区别于有形市场,信息不受时间、空间等客观条件的束缚,仅仅运用传统的工作方法与手段排查虚假的网络宣传违法行为耗时多、工作强度大、精确查处难。

(二)管辖权确定难

工商行政管理行政处罚案件一般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工商机关管辖。具体到网络虚假宣传行为,若认定为虚假广告行为,根据相关规定应由广告者所在地的工商机关管辖,广告者所在地工商机关管辖有困难的,可以将广告者的违法情况移交广告主、广告经营者所在地工商机关管辖。实践中,网络虚假宣传行为案件的管辖权难以确定。

(三)证据固定难

网页数据以数字化信息编码为原形,具有易复制、易篡改、易清除等特点,难以按照法律规定提取并固定保存原件。在取证过程中,如果当事人拒绝对其从事网络虚假宣传的制作情况和数据证据作确认,工商机关只能通过公证或其他方式加以辅证,而公证等手段只能确认数字证据取得过程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无法鉴别其内容的真实性。此时,需要向网络服务提供商收集当事人计算机数据信息记录备份,获取当事人发出该数据的原始信息,无形中增加了工商机关执法检查的成本和难度。

(四)责任追究难

网络虚假宣传案件责任追究难首先体现在违法主体难以查找及认定。当前,互联网市场准入机制还未完全实现实名认证,网下违法责任主体难以寻找。有的违法者远在外地不配合调查,有的是皮包公司根本没有承担责任的能力,行政执法成本高,责任难以追究。

四、网络虚假宣传案件的查办策略及方法

(一)查办策略

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网络经营模式不断更新,工商机关必须加强对网络经营及服务行为的研究,及时更新网络知识,深刻了解网络虚假宣传行为的违法特点及表现形式。由于网络虚假宣传行为涉及的违法主体多,对主体认定、管辖确定、证据固定、责任追究等造成困难,查办网络虚假宣传案件时应将重点放在网络虚假宣传行为的首要实施者,即网络广告中的广告主,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达到执法目的。

(二)查办方法

1.采取多种渠道和方法发现案源

根据上海市对互联网广告经营单位的统计调查,90%左右的经营额集中在少数几十家互联网广告企业。抓住龙头广告企业,关注有影响的重点网站,定期开展网上巡查,是发现案源的有效方法。广告联盟是网络广告商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广告经营模式,关注广告联盟也是发现案源的一个重要方法。此外,还可以通过网上搜索相关违法关键字的方法找到自设网站,进一步比对核查经营信息,挖掘违法线索。

2.合理确定网络虚假宣传案件的管辖权

根据网络交易的特点,确定网络虚假宣传案件的管辖权时应以网络交易违法行为人所在地(网络交易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地、实际经营地)为首选,以网络交易违法行为实施地(为网络交易市场主体违法行为提供服务器的所在地、实施违法行为的计算机终端所在地)为辅;以违法行为人为首选,其他参与人(互联网服务器提供商、网络交易平台开办商和其他中介服务商)为辅。

3.充分挖掘现有的取证手段提高取证能力

要充分发挥现场检查和现场笔录的作用。执法人员在进行现场检查时,除了做好现场笔录外,还应使用拍照、摄像等手段记录现场信息,第一时间固定证据。要充分利用网络交易平台的现有资源和功能,查询、调取相关交易记录。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和复合型人才,充实电子证据设备,如取证勘查箱、高速硬盘复制机、光盘取证系统等;加强基层执法一线人员网络技能的培训,提高电子取证能力。

篇8

状的调查、分析,探讨提升和培养大学生在线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在线信息素养 高校图书馆

1 大学生在线信息素养现状调查

1.1 上网浏览的网站类型 在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新闻类网站都是浏览最多的一类网站,紧随其后的是搜索类网站、音乐类网站和视频类网站。而学习招聘类网站浏览最少,较频繁地浏览这类网站的学生只占总调查人数的2%。

原因分析:①大学生普遍对新闻类网站感兴趣。②当前对大学生有更大影响的并非图书馆网站,并非网络学习资源和研究类信息,而是综合性网站和各种娱乐性、生活性信息。

1.2 浏览这些网站的目的 调查结果显示,在对7种上网目的进行多项选择时,“休闲娱乐”、“远程交流”都占了很高的比重,分别是18.5%和17.9%;而“获取各种免费资源”与“学习和促进个人发展”也占了较大的比重,分别为13.5%和16.1%。

由此可见:①大学生们热爱社交聊天、消遣娱乐,同时也会利用网络资源来充实学习。②相对于学习而言,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上网娱乐的时间占据了上网的大部

分时间,倘若排除特殊需求外,这样的趋势是不容乐观的。

1.3 哪些网络信息资源更可靠 调查结果显示,门户网站、数据库因其建站机构的权威性与知名度而分别取得34%和31%大学生的信任。尤其是政府机构、权威研究机构或重点院校的文献信息,在大学生用户中取得了较高的可信度。

1.4 查找网络信息的主要途径 虽然大多数大学生坚信门户网站、数据库的信息资源相对于搜索引擎而言更为可靠,但是出于最省力原则,他们更为喜欢通过搜索引擎来便捷地获取网络信息资源。搜索引擎以其强大的搜索功能、集成娱乐、休闲、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更能够广泛地满足不同用户的信息需要。

1.5 提高网络信息检索能力的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68%大学生表现出了对图书馆关于信息素养提升所应提供服务的需求,其中包括信息检索课程的合理设置、图书馆培训的合理安排等。

1.6 信息的利用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利用信息时,大都采取阅读理解、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所占的比例是34.4%,不加修改的截取拼凑和有选择有修改地截取也占了很高的比例,但值得注意的是结合实践检验推新的只占到4.8%,比例非常低。

1.7 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考虑过并尽量避免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的学生仅占20.5%,而没有考虑过该问题的学生占有51.6%。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还是相当低的。

1.8 查找特定需求的信息时对于所检索结果满意

度 调查结果显示:①对特定信息检索结果与信息用户期望值的匹配程度调查中,一半以上的大学生信息用户表示,在信息检索过程中,认为检索结果与其期望值匹配达70%-89%之间。②大学生在检索信息资源的满意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原因在于一部分大学生信息获取能力较低、信息检索技巧比较单一,查准率不高。

2 大学生在线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2.1 信息意识方面 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不是特别重视自身检索技巧的提高,主动提高在线信息素养的意识不强,几乎处于一个被动面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状况。

在线咨询利用不足。大学生的信息咨询需求主要包括:学术咨询、求学就业咨询、购物咨询、心理咨询等。

信息安全意识不足。一方面,缺乏自觉屏蔽不良信息的习惯和鉴别信息真实性的能力。另一方面,受网络虚拟信息的不良影响,浏览、不健康信息。

2.2 信息需求方面 ①大学生网络信息需求的全方位与综合化。在信息时代,网上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促使大学生的信息需求不断扩大,并呈现出全方位与综合化的特点。从信息需求的内容上说,大学生除了需要本学科、本专业或相关学科领域内的信息外,还需要各种用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和生活品位的涉猎多方面学科的综合性信息。②知识信息需求的电子化与网络化。网络环境的形成,使大学生获得网络信息资源更加方便、快捷,极大地满足了他们对信息的时效性要求,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青睐电子化与网络化的信息产品。③知识信息需求的集成化与高效化。面对庞杂、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大学生常常感到束手无策。在大学生在线信息素养普遍不高的情况下,面对网上各种“无效信息”、“垃圾信息”的包围,当代大学生对网络信息需求的集成化与高效化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和热切的希望,他们希望能够通过网络更加迅速、方便、快捷地得到更多有序有用的信息资源。④知识信息需求的个性化。通过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尤其是“90后”一代大学生,由于个体的认知特征和性格差异及所学的学科和专业不同,造成了知识储备的不平衡及知识结构的之间差异。

2.3 信息能力方面 ①大学生除了自身所掌握的信息源外,还应适当扩充吸收一些其他方面的权威的信息源知识和检索途径,以帮助在繁冗的网络信息源中进行检索,从而较快的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②大学生的信息能力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在通过搜索引擎搜索信息时,检索词的设置以及对于检索结果的选择与评价,它对大学生在科学选择与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③大学生还应该网络信息检索的过程积极主动地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所谓熟能生巧,只有经常运用才能更好的掌握和驾驭这些检索技巧,做到融会贯通。

2.4 信息道德方面 信息道德,信息道德指的是个体在获取、利用、加工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定的伦理规范,不得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调查结果显示:考虑过并尽量避免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的学生仅占20.5%,而没有考虑过该问题的学生占有51.6%。

3 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具体措施

3.1 重视信息意识的培养 通过有关信息知识的传授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关注度和敏感度,增强他们捕捉、分析、判断和利用信息的自觉程度。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信息,最重要最首先,高校图书馆应该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让在校大学生重新正确认识网络信息资源,也就是对此培养一种正确的态度和在线信息素养意识。

3.2 增加专业信息源搜集、评价、分析、利用方面的知

识 通过信息源知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不同信息源的特点,初步具备针对不同的信息需求选择合适信息源的能力,从而提高信息检索效率;通过信息质量评价知识的讲授,使学生明白查到的信息特别是网络免费信息不都是真实和高质量的,要注意鉴别和判断,要有初步的评价信息真实性和质量的能力;我们知道,许多网络搜索引擎检索起来其实很有技巧。

3.3 加大宣传力度 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活动的传播者,首先应该做好网络信息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比如图书馆主页、校报、宣传栏,增强学生信息观念,培养在线信息素养意识,即时了解网络信息资源的动态。但是一方面,我们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宣传的影响力去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针对不同信息心理、不同程度的信息素养的大学生展开针对式、多样化的传播。

3.4 加大培训力度 深入开展对大学生的信息导向教育,使他们了解和认识计算机网络文献信息的类型、特点、功能和作用,掌握更多网络信息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网络文献信息检索方法和提高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图书馆在对大学生检索信息需要的途径进行培训教育时,要偏向于搜索引擎的一些使用技巧;与之结合再根据学科来渗透相应数据库的使用知识和使用宣传。

3.5 加强技术资源 图书馆在技术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多的对一些利用价值高的网络信息进行数字存储,以便于读者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更多的网络信息资源。其次,在数据库列表的页面,可以同时提示使用者还有免费并且同样质量优越的“开放存取数据库”。

4 小结

虽然提升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网上信息获取行为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问题,需要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所以我们要经常研究了解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研究其发展现状,从而制定正确科学的策略去引导大学生群体向积极方向发展,对于调查结果中显示大部分大学生都较为被动的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笔者深感遗憾和焦急。网络不应该牵着我们的鼻子走,应该主动为我们服务,这种服务是靠双方的进步和努力的。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得到完善,大学生使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技巧知识等也应该得到增加。

参考文献:

[1]傅伟宣,魏杏典,王晓书,杨平欣.信息时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对我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5).

篇9

关键词:多元化;传播媒介;少数民族艺术;传播途径

从人类艺术发展的过程来看,无论哪种艺术要想得到传承,就必须要借助一定的传播媒介。只有用一定的传播媒介当作艺术传播的载体,艺术才能够得以传承下去。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艺术作为人类艺术文化的一部分也同样需要一定的传播媒介作为传播载体来不断传承下去。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播媒介技术也不断更新,各种传播媒介形式层出不穷,这大大丰富了少数民族艺术的传播途径。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智能手机技术的日益完善和普及,传播媒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手机上网来接受任何信息,突破了过去传播媒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大大丰富了信息的传播途径,打开了信息传播的方便之门,使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更加快捷。除了网络和智能手机的传播媒介,传统传播媒介例如电视、广播、杂志等也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过去的手段更丰富、更立体、也更有感染力。也就是说,当前传播媒介的发展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形式多种多样,艺术感染力强,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气质,要使其传承和可持续的发展,这也就需要对其进行传播。多元化的传播媒介为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艺术的传播和继承提供了很好的传播途径,提高了少数民族艺术传播的水平。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多元化传播媒介背景下,我国在少数民族艺术传播中仍存在一定的困境和局限,这极大的限制了少数民族艺术的传播和传承。因此,在当前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多元化传播媒介实现我国少数民族艺术的有效传播和可持续发展非常值得深思。

一、多元化传播媒介背景下少数民族艺术的传播困境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走向经济全球化,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和文化混合在了一起,经济借助文化来发展,文化要依靠经济来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多元化传播媒介虽然促进了少数民族艺术的传播,但是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和功利化思想的蔓延,使得少数民族艺术在多元化传播媒介传播过程中被渐渐地遗忘和疏远,被当成了赚钱的工具,使人们忘记了少数民族艺术的精神内涵,少数民族艺术在多元化传播媒介背景下的传播遇到了很大的困境,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元化传播媒介传播削弱了少数民族艺术的特色

当前,在多元化传播媒介中,新媒体占据了主要的传播地位。新媒体由于本身具有同步性和复制性,使得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只是截取了少数民族艺术的一部分,甚至是一些简单的少数民族艺术符号,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艺术的整体性和精神内涵的传播。最近几年,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造成了多元化传播媒介的瞬间化、平面化和碎片化,使得这些媒介在传播少数民族艺术的过程中,将少数民族艺术的形式和内容都进行了简单化、分解化、同质化,没有把民族艺术进行整体的传播,使得少数民族艺术离现代的多元化传媒媒介特别是手机、网络等新媒体越来越远,很少能在新媒体中见到少数民族艺术,少数民族艺术特色已经被肢解成简单的文化艺术符号。

(二)多元化传播媒介淡化了少数民族艺术的精神内涵

当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仍以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为主要目的。因此,在当前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产业发展中,流行着文化艺术搭台、经济唱戏的所谓的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方式。虽然这种发展模式是以多元化的传播媒介作为主要的传播手段和途径,但这种发展方式的最终目的是发展经济,并不是传承与发展少数民族艺术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也许能在这样的发展方式中得到一点发展,但是发展的只是一些数量,少数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并没有得到发展,甚至还被逐渐淡化了。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中,艺术的标准处在次要的地位,只要市场需要,再正确的艺术标准都不会被采纳。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消费经济。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实际上就是在消费文化。消费文化就意味着把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不符合市场需要的东西不断丢弃、不断否定,使得民族文化中宝贵的精神内涵逐渐被忽视和弱化。虽然有很多地方都在讲传统文化特色,但大都只是把传统文化特色当作了宣传的噱头,并没有实质涉及到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实际上,很多的少数民族艺术都已经面临着文化消费的问题。

(三)多元化传播媒介的娱乐性损害了少数民族艺术传承的严肃性

现在的时代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娱乐性到处可见。当前的传播媒介虽然多元,但绝大部分都是把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作为发展的目标和基本动力。大众的娱乐需求有的是健康的、严肃的,但也有的大众的娱乐需求是庸俗的、搞笑的。现在的传播媒介有很多都是在满足大众这种庸俗的、甚至是低级的娱乐需求,传播了一些不健康的娱乐信息。少数民族艺术在被多元化传播媒介的传播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娱乐化的影响,一些严肃的艺术因大众娱乐需求而被扭曲、被搞笑,完全丢失了艺术的严肃性。例如,在一些电影和电视剧中,对历史人物、民族英雄进行了娱乐化、无厘头式地重新塑造,完全丢失了历史人物、民族英雄的精神意义,失去了艺术的严肃性。一部分少数民族艺术因形势的发展已经逐渐被娱乐化,丧失了艺术的很多宝贵的东西。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艺术在多元化传播媒介背景下出现的这些传播困境,究其原因,一是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通过多元化传播媒介对少数民族艺术传承的影响;二是新的传播媒介技术的不断出现对少数民族艺术的传承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少数民族艺术的传承并没有相应地作出改变。

二、多元化传播媒介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艺术的传播途径

当前的多元化传播媒介的主要力量来自新媒体,也就是网络和智能手机。据中国互联网络数据中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6.49亿,网络普及率已经达到了47.9%,手机网民更是达到了5.57亿,电视这一传统传播媒介也已经成为互联网新的接入设备,增加了新的传播功能,我国已经成为了全世界新媒体用户第一大国。新媒体的出现大大丰富了传播媒介,极大拓宽了少数民族艺术的传播途径。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艺术在多元化传播媒介特别是网络和手机日益发达的背景下的传承,要与时俱进,自觉适应传播媒介的不断变化,主动寻求在多元化传播媒介背景下新的传承发展。首先,要转变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艺术的传播理念。通过运用多元化传播媒介来转变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艺术在传播上的观念和思想。观念和思想上转变的标志就是要把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艺术通过多元化传播媒介带出少数民族居住地,实现少数民族艺术高效、高速发展。观念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一是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艺术的传播和发展,不仅仅是发展我国传统文化,更是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软实力;二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艺术的传播和发展,是对全世界艺术文化的丰富,保持了全世界艺术文化的多样性;三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艺术的传播和发展一定要顺应时展要求,一定要紧紧依靠传播媒介技术,充分利用新的传播媒介技术来促进自身的传播和发展。其次,积极寻求多元化传播媒介特别是新传播媒介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艺术新的传播途径。与传统的传播媒介相比,新的传播媒介不仅越来越多元化,而且也越来越先进,传播手段也越来越多样,传播效果也越来越好,为少数民族艺术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传播途径,民族艺术的传播有了一个重要的技术支持。因此,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艺术的传播和发展一定要紧紧依靠多元化传播媒介特别是新的传播媒介,不断寻求新的传播途径,促进少数民族艺术的传播和发展。

(一)继续充分利用好电视、广播等传统传播媒介

在新的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促进下,电视、广播等传统传播媒介的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传播手段比过去更加丰富,传播效果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电视、广播已经可以在网络上实现同步直播,宣传途径得到了很大地拓展。电视已经作为网络接入设备,功能有了很大地拓展,已经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电视观看功能。因此,少数民族艺术在充分利用新的传播媒介的同时,也还要充分利用好电视、广播等传统传播媒介,在这些传播媒介上多制作一些专题片、纪录片来大力宣传介绍少数民族艺术,也可以制作一些以少数民族艺术为主题的电视剧、电影等来宣扬这些艺术的感染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上少数民族艺术,使少数民族艺术通过电视、广播等传统传播媒介得到更好地传播。

(二)成立动态的、生态的少数民族艺术博物馆

我国少数民族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聚集地。要想使各个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艺术得到有效传承,就应该把这些民族艺术集中起来,成立一个少数民族艺术博物馆,使这些民族艺术能够集中保存起来。成立少数民族艺术博物馆,并不是简单地把各种少数民族艺术集中在一起,而是要紧紧依托多元化的传播媒介,建立一个以新的传播媒介技术为展示、保存手段的网络化、动态化的现代的少数民族艺术博物馆。少数民族艺术博物馆要能够体现以下特点:一是展示内容要具有民族性。博物馆的传播媒介所展示的内容要能够使参观者感受到各种各样的少数民族艺术,要能够使参观者看到和听到少数民族优秀的艺术作品。二是展示的内容要具有扩充性。博物馆的传播媒介所记载的内容要能够不受时空的限制,能够不断地扩充。三是民族艺术传播的双边性。在过去,艺术的传播都是发达城市向少数民族地区传播的,是单边性的。少数民族艺术博物馆要通过新的传播媒介把少数民族艺术向发达城市传播,变单边传播为双向传播,使少数民族艺术走出去,扩大影响力。三是要能够实施市场化运营。少数民族艺术博物馆要想获得长期的发展,光靠政府投资是不够的,要吸引更多投资者来投资,实行市场化运营,运用市场运行规则来获取适度的经济利益。当然,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还要获得一定的社会效益。

(三)开办少数民族艺术网上书店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和普及,人们已经开始越来越喜欢在网上购物,在网上阅读。在网上买书和网上阅读都占到了网民的一半以上。与此同时,网上少数民族艺术书店也逐渐开办了起来。国内第一家以宣传和售卖有关清真文化产品的网上书店———清真书局也已经在网上开办起来。这家网上书店开办的主要目的是收集和整理有关伊斯兰研究知识的资料,传播伊斯兰知识的,售卖的图书也都是有关宗教、哲学等人文书籍为主,同时还售卖有关穆斯林文化和艺术的物品。少数民族艺术如果能够被制作成视频、期刊等后上传到网络上,能够被广大网民通过计算机网络、手机网络进行下载,再采用一些广告宣传方式,并和旅游、艺术研究交流等活动结合起来,就有可能在获得一定经济收入的同时,更好地对少数民族艺术进行传播,提高少数民族艺术的传播效果和质量。这是因为网络具有巨大的方便性,可以使网民随时随地下载、观看有关少数民族艺术的资料,而且在网络上可以借用多种网络宣传工具进行少数民族艺术的宣传,传播范围广,传播形式也多样化,可以最大限度地传播少数民族艺术,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了解到更多的少数民族艺术。

(四)努力拓展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艺术传播

篇10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考和招生制度改革不断深入,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招生形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招生工作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将使高校面临更加激烈的生源竞争,招生宣传大战已进入白热化得状态。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2013年招生1257,目前在校生6300人。本次调查采用全面调查法,对象为2013年新生,主要从学生对学校的认可度、选择专业动机、就业优势等方面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问卷1006份,回收率96.4%,有效问卷1006份,有效率100%。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的办学性质与区域优势是考生选择院校的首要因素

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公办地方性高职院校,又是六盘水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对考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通过调查发现,考生选择报考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的首要理由以学院品牌(学院影响力)为主。当前高职生就业一般集中在就读院校所在地,使高校的区域优势对考生院校志愿填报的影响作用逐渐显现。

(二)考生选择专业的主要目的是就业,但考生对专业认识比较片面

考生在选择专业时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以就业前景(占41.5%)与自身的兴趣爱好(占36.8%)为主,显然,在目前就业压力如此巨大的大环境下,考生在选择专业专业时优先从就业前景好喝自身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但在选择专业时考生凭专业名称了解专业的占28.4%,通过各种途径全面了解专业的仅占71.6%。表明仍有一部分考生在填报专业时未进行全面了解,而将近一半以上的考生对所填报的专业了解相当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无暇顾及个人的职业目标,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更是无从谈起,造成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仅凭专业名称或者以家长、亲戚的建议为参考,缺少对自身情况和个人特点的分析,盲目“跟风”或“追热”,缺乏以职业规划为前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造成考生对所选择的专业满意度普遍不高。

(三)网络是考生了解高校信息的主要途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与应用,特别是高考志愿通过网络填报后,网络是考生了解高校招生信息的主要载体。同时作为官方唯一指导性手册的《贵州省志愿填报招生计划手册》也是考生了解高校招生计划和信息的主要途径。在了解高校信息途径的调查中,被调查的1006学生中有130人(占11%)是通过《贵州省志愿填报招生计划手册》了解学校情况,有270人(25.5占%)是通过学校网站了解学校情况,有230人(占22%)是通过招生简章了解学校情况。有250人(占23.5%)是通过朋友、同学、家长推荐了解学校的。调查结果主要表现在:考生了解信息主要以网络途径了解学校和专业为主,而招生宣传和朋友、同学、家长推荐占较大比重,

通过对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新生的调查发现,考生对填报专业了解薄弱,仅根据自身片面的理解盲目选择专业,且对自身的职业方向缺乏准确的认识和定位,未对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

三、招生宣传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突出特色

通过调查发现,考生填报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比较集中考虑办学性质和地理位置等区域优势,对于学校办学条件和专业的优势师资力量及教学质量等相关方面认可度不高。因此,学院应在招生工作中注重转变观念,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招生工作,统筹协调,系统运作,内涵发展。一方面把招生工作贯穿于教学、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全过程中,全面提高学院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另一方面,把招生工作作为教学内涵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明确办学的指导思想,走出一条“内涵发展”的招生办学路子,以学院的综合实力获得考生更高的认可度。

同时发现,考生对填报专业了解度不高,盲目填报专业的考生所占比例仍然较高,对专业的认知度不够,造成部分考生对本专业满意度不高,萌生转专业甚至退学的念头,导致学院的招生比例失调和计划资源的浪费。针对这一情况,学校要分阶段做好各专业的宣传。第一阶段,考生填报志愿期间的专业宣传,学院可以提供专业培养目标、专业优势与特色、主要课程、就业方向、近两年就业率及部分学生就业创业的实例信息,让考生直观全面地了解专业的相关信息,避免考生凭猜测盲目填报专业志愿:第二阶段,学生入学报到期间,可通过各系组织的新生入学认知教育,使重新认识所读专业的基本情况和前景,提高学生在本专业就读的兴趣。

(二)明确招生宣传载体,加强学院网络建设,突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