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的办法范文

时间:2023-10-31 17:59: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防灾减灾的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防灾减灾的办法

篇1

1、找到平板电脑中的应用下载商城,点击进入这个软件。

2、进入到商城的主页面后,浏览商店里面的内容,找到并点击页面的最上方找到的搜索框。

3、随后出现搜索页面,在页面的最上方搜索表格制作软件,进行软件的搜索。

4、搜索完成后将会出现很多的软件,选择需要用来制作表格的软件,点击进行下载。

5、在手机上的主屏幕上,找到刚刚通过应用商场下载好的软件的图标,并且点击进入。

6、进入到软件的主页面后,浏览整个主页面,找到主页面上“+”的选项,并且点击进入。

7、进入到“+”的页面后,同样出现“新建文件”“新建演示”“新建表格”“新建PDF”“新建TXT”等很多选项。

8、选择需要的“新建表格”选项并进入。

9、进入到此页面后,浏览页面中的内容,根据自己的要求选取自己所需要的选项,进入到表格的制作主页。

篇2

[关键词]检修;误碰;压板防护罩;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243-01

1 引言

针对目前500kV变电站无人值班和少人值班的现状,如何在管理和技术上有所突破,提高运维人员工作的效率和安全系数,成为了基层管理者绕不开的课题。于是在变电站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应运而生。如采用搭载高清摄像头和红外线测温仪的机器人巡视、倒闸操作的全程摄像记录、微信工作汇报平台等等,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确保电力设备、电网的正常稳定运行。

2 问题的提出

说到安全运行,在变电站里安全系数低事故多发的时候应该算是检修和倒闸操作了。在这里我们重点谈谈设备检修,对检修的一次设备现场采取专设安全遮拦和悬挂"在此工作"标示牌的方法拉防止误入带电间隔。对检修的继电保护现场采取悬挂"在此工作"标示牌,对相邻运行的保护屏悬挂"运行设备"红布的方法来做出明显标识。那么同一块保护屏上也许分布着几个单元的设备保护,其单元检修也不会同时进行,这种情况就造成了同一保护屏中既有检修设备的继电保护,又有运行设备的继电保护.如何来防止检修工作中误碰运行压板情况的出现,一旦保护误动将会使运行设备被迫停电,轻则甩负荷,重则造成系统振荡。整个电力系统中,误碰和误投退运行中的继电保护压板,而造成其误动作的事情屡见不鲜。如何才能杜绝在检修工作中误动运行压板的情况出现,就成了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

3 采取措施

3.1 通常设备停电之后运行人员都采用贴红胶带的方法,将仍然在运行的继电保护及其对应进行隔离。

3.1.1 运行中的压板用红胶带粘贴,正在检修的工作人员则不那么容易接触到它们,从而大大降低误碰压板的机律。在检修的过程中该方法的确起到了一定的提示作用。

3.1.2 但是我们发现该方法缺乏持久性。由于现场避免不了灰尘的存在,这样粘贴的胶布遇上灰尘之后粘性会减弱,及易脱落。在检修周期较长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胶布脱落的情况,一旦胶布脱落就起不到应有的提示和隔离作用,反而容易使检修人员放松警惕,误碰的危险性增大问题随之更加突出。

3.1.3 这种方法缺乏规范性。负责布置安全措施的运行值班员需要根据运行压板的多少裁剪出合适的胶带,然后进行现场粘贴,还使得原本简单的工作变得繁琐起来同时剪切出来的胶带长短不一缺乏规范性。

3.1.4 该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将运行的继电保护压板与检修的继电保护压板完全隔离。红胶带粘贴之后仍然可以用手触及到被隔离的压板,其只能起到一个提示的作用,不能达到完全解决误动运行压板的目的。

3.2 下面介绍一种简单实用持久性强,隔离功能良好规范美观的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继电保护压板保护卡罩。具体做法如下:

3.2.1 按照现场压板的尺寸设计出大小为2*3*1.5CM的防护卡罩,起到遮挡保护压板的作用是本装置的核心部分。在选材上既要醒目便于定型,还必须要有一定柔韧度方便取用。红色塑料正好符合要求,为了起到更好的提示作用,在保护卡罩的表面写上“运行设备,严禁误碰”的字样(如图所示)。另外需要安装上下两根U型卡条(长度可根据保护屏面实际长度而定),其主要是起固定作用。

3.2.2 按照保护罩的高度用玻璃胶将特制的U型卡条固定在保护屏保护压板的上下空隙中,U型的开口互相对应,以便夹住专用的防护卡罩。然后将保护压板防护卡罩一一卡在U型卡条的U槽中,卡罩还可以左右移动方便调节如下图(见图1)

3.2.3 正常运行时,是不使用该保护卡罩的。当同一保护屏中既有检修设备保护压板,又有运行的保护压板时。运行人员就可以将这种小小的防护卡罩运用到安全措施的布置中了DDDDD把仍然在运行中的保护压板用保护卡罩一一罩起来,并在现场向检修人员指出工作地点交待带电设备的情况。压板防护卡罩就像一个忠实的卫士,即使工作许可人不在工作现场,它也会忠于职守牢牢守住运行的保护压板了。

3.2.4 这种用防护罩对检修和运行的保护压板进行隔离的方法,成本低廉设计上简单方便易于实现,即标记明显又隔离到位规范美观。通过我们在变电检修工作中的应用,隔离防护的效果非常明显,大大提高了办理工作票的速度。

3.3 试验取得成功之后我们同时还发现了新的问题,红色的塑料保护压板防护卡罩不具有透视性,不便于运行人员进行日常巡视时看清卡罩内保护压板的功能说明,不能做到一目了然。所以对保护压板防护卡罩我们做了新的改进,将表面的红色塑料保护卡罩换成透明的塑料保护卡罩。同样能起到隔离运行和检修设备的保护压板,还能对卡罩内的保护压板功能说明看的清清楚楚。

篇3

1 Office办公软件的含义

在实际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过程中,Office办公软件是一种特殊的设计形式。计算机设计存在着很多的形式,在计算机设计中其主要作用的就是Office办公软件。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Office办公软件可以实现办公自动化,它在企业生产工作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是实现办公自动化的主要工具。据调查表明,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实现自动化的不仅仅只有Office办公软件,但是在所有的计算机设计软件中排名第五,这就说明Office办公软件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2 Office办公软件在计算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进入具体的计算机办公化软件课堂,对计算机办公化软件课堂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发现了实际的计算机办公化软件课堂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在整个教学课堂中,根本没有感受到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没有体会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很多学校已经开设了Office办公软件的课程,通常情况下都是Office办公软件基础知识的教授,而且在专业知识的讲授方面没有出现问题,但是在整个课堂中只是教师在讲授,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讲,这样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

2.2 课堂教学内容多且氛围死板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改革开放之前的经济发展较慢,而且是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这样的历史状况严重的影响了计算机在我国的应用,计算机在我国应用较晚且较慢,我国的计算机技术还不够发达,计算机方面需要学习和借鉴的东西还很多。这样的情况也导致了当代学生需要学习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比较多。因此,在各大高校要不断的加大学习Office办公软件的力度。

2.3 理论与实践没有得到结合

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和实际参观课堂,了解到在Office办公软件的课堂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有的学校只是单纯的讲授Office办公软件的理论知识,而没有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给学生实践动手的机会特别的少,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严重的降低了Office办公软件的教学质量。

3 OFFICE办公软件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教学方法

3.1 分组教学法

分组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将OFFICE办公软件课堂中的所有学生进行分组。将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组,让每一位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已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为每一个小组准备学习任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各种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提高学生对OFFICE办公软件知识学习的兴趣。在整个分组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OFFICE办公软件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

3.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教师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为学生准备契合教学目的的案例。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分析案例,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OFFICE办公软件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思考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在实际的OFFICE办公软件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被应用的较为广泛。并且这种方法也得到了很多老师和学生的青睐。

就毕业论文排版案例为例,其主要包含Word软件的所有常用功能,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不是非常容易,并把此案例分解为三个案例:文档格式编排:主要包括字体、段落格式的设置;边框、底纹等;这一案例主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文档格式。文档图文混排:使学生掌握图像、表格等高级排版。毕业论文排版:主要是结合前两个案例的内容,最终完成毕业论文的整体排版。在对此案例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使学生明确本次教学的教学任务,并通过动力驱动和感官的刺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案例的教学,并不是逐一演示操作的具体步骤,而是通过分析案例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完成该作品的操作需要学习所用软件的主要功能,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3 任务驱动学习教学法

从学习理论角度出发,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首先设计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学习任务,并以任务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在主动和相互协作中不断的学习,这也是将学生作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方法。

例如:在实际的OFFICE办公软件课堂中,Word软件是办公软件主要教学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此软件的学习,并掌握了窗口菜单操作的规律。因此,在课堂中可以为Excel和Powerpoint分别设计了学生成绩表和北京简介的学习任务,并对这两个软件中与Word不同的部分进行分别的讲解,对于Excel而言,可讲授其中函数的使用和数据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对于Powerpoint而言,可以讲授其中幻灯片切换、动画等,至于其它的内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掌握。

篇4

变频器是交流电动机主要调速方式的变频调速技术设备,它以其优异的控制性能在成型工序中得到大量地使用,再加上与PLC 或DCS 控制相结合,使成型机的调速平滑、动作平稳、效率高、启动电流小、节能效果明显,同时对电气维护人员的技术要求也更高;作为一名维修技术人员,在工作中时常会遇到一些变频器的故障,其实许多问题都是由于使用方法不正确或设置的不合理,才造成变频器误动作及故障报警,因此,对故障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解决办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个人遇到的一些常见故障及预防措施和解决办法,结合实例进行浅显的分析:

一、电源故障

变频器供电电源故障主要有三种形式:缺相、低电压、停电。有时它们甚至混合出现,出现时,除电压波动外,还会出现频率波动,有时在短时间内重复出现,为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首先应对供电电源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 对于供电电源瞬时停电后,仍要求能继续运行的场合,除选择合适规格的变频器外,还应预先考虑负载电机的降速比,变频器和外部控制回路采用瞬停补偿方式,当电压恢复后,通过速度追踪和测速电机的检测来防止再加速中的过电流;

(2) 对于要求必须连续运行的设备,对变频器加装自动切换UPS不间段电源装置;

(3) 如果附近有直接起动电动机和大功率大电流的设备,为防止这些设备投入运行时造成电压降低,应使变频器供电系统与其分离,减少相互影响;

例:3#巨胎成型机在X轴、Y轴、Z轴改造成用变频器调速时,扩布器工作时X轴不能工作故障,检查发现X轴变频器电源与液压电机电源并接于同一空开下端(同一个电源供电),当扩布器工作时液压电机负荷增加,从而使变频器电源供电不足引起,另取一个电源单独供电给变频器,变频器工作正常,故障排除。

二、谐波干扰故障及预防措施

凡是在变频器电源侧有整流回路,都将产生非线性引起的谐波,变频器产生谐波时,由于功率较大,就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干扰源了,这种谐波干扰:首先是辐射干扰,其谐波电流按各自的阻抗大小分流到电网系统并联的负载和电源,对设备产生不良影响,如对补偿电容产生并联谐振,使补偿电容发生故障;第二是传导干扰,使直接驱动的电动机产生电磁噪声,铁损和铜损增加;第三是传导电源对电源输入端所连接的电子传感器产生影响;第四是对变频器平行敷设的其他线路产生磁耦合。为了防止干扰,变频器本身用铁壳屏蔽为好,输出线用钢管屏蔽(或采用屏蔽线),并与其他弱电信号分别配线,电源线采用隔离变压器或滤波器以避免传导干扰。为了减少电磁噪声,可配置输出滤波器,为减少对电源污染,可配置输入滤波器或零序电抗器,以减少对电源的污染。另外, 在变频器输出侧设置滤波器以减少电磁噪声和损耗,需要指出的是:滤波器的输出侧接电动机,输入接变频器,决不能接错,否则会烧毁变频器。

例:3#巨胎成型机由原来的电路板控制改造为变频器控制后,频繁出现Y轴电机误动作下滑,引起后压辊底座箱体爆裂故障。检查发现几点问题:首先改造时没有使用带屏蔽的电缆(RVVP),而是用普通的电缆(RVV)进行安装;其次接地点选择不对,接在了动力电源的接地点上;第三线路铺设与主电源线路在一起;第四变频器输入端没有安装滤波器。处理方法:首先将普通电缆(RVV)改为带屏蔽的电缆(RVVP);其次重新布线时远离主电源线路;第三改换接地点;第四加装滤波器避免由电源进线引入干扰;经过以上四点改动后故障排除。

三、变频器控制电机发热故障

(1) 高次谐波引起电机的效率和功率因数变差电机损耗增加,变频器大多用交- 直- 交控制,输出的电压,电流均有高次谐波。由于普通电机是按正弦波电源制造的,当有高次谐波流过电机绕组时,铜损增大,并引起附加损耗,从而引起绕组发热;

(2) 电机低转,散热能力变差,使用变颇器调速后,电机往往处于低于额定转速的运行状态,标准电机的冷却风扇装在转子轴上,因电机转速降低而使冷却效果大幅度下降;

篇5

一、防灾减灾工作指导原则

1、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

2、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相互协作,协调行动,不得相互推诿。各个人员全力做好责任范围内防灾减灾所需的一切工作。

3、防汛减灾工作实行负责制,加油站站长为防灾减灾工作负总责。

二、组织指挥系统和主要职责

成立由站长为组长,领班为主要成员的防灾减灾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负责加油站防灾减灾工作,传达贯彻上级领导对防灾减灾工作的指示,负责上报灾情,提出防灾减灾对策。

西湖加油站防灾减灾分三组

一、总值班

组长:余超俊

成员:柯亮、余彩珍

主要职责:安排值班人员,负责记录上级有关防灾减灾指示和有关灾情的汇报,保证各项指令畅通,负责起草各项防灾减灾文稿,调度各种紧急救助物资,协调各小组工作。

二、抗灾救灾突击队

组织:余超俊

成员:舒鹏、卢巨波

主要职责:负责加油站抗洪抢险和物资、人员转移安置工作,负责指导因洪水中断交通、滞留服务区加油站内员工的安置,疏导工作,根据灾情发展,到一线抢险。

三、后勤保障组

组长:余超俊

成员:王秀、陈静

主要职责:负责抗灾救灾用品的采购工作,负责加油站灾情期间的生活安排和保障,负责对外来人员的接待工作。

四、灾前的准备工作

召开全员会议,全面排查加油站内外的安全隐患,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五、灾情信息和灾情检查统计上报

领导小组成员必须24小时开机,确保信息上传下达畅通无阻,要组织力量,实行责任到人的办法,及时统计手机灾情,掌握灾情信息,加油站实行4小时一次上报灾情情况,重要情况要随时上报。

篇6

   一、活动目的

   通过防灾减灾宣传和应急演练活动,营造突发公共事件宣传舆论氛围,增强公众危机意识和防灾避灾意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提升各医疗卫生单位的应对处置危机的水平,预防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和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活动安排

   (一)应急抢险医疗救援技能竞赛

   5月7日,由县人民医院组队代表县参加了全市首届应急抢险医疗救援技能竞赛,取得团体第三名的优秀成绩。

   (二)县zf组织的宣传活动

   1、活动时间:20xx年5月12日上午9时一一下午3时。

   2、活动地点:广场。

   4、活动要求。以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省突发事件应对办法》、《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施办法》为主线,结合工作实际,大力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剖析各种典型事故案例,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升自救互救能力。要求参加宣传活动的单位必须设一个宣传点,结合各自部门职能职责开展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的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活动。

   5.活动方式。宣传活动当天,在广场指定区域设置宣传站点1个,悬挂鲜明宣传标语1幅(横幅由县应急办统一制发,费用由相关单位承担),结合部门职能职责印制防灾减灾宣传手册、传单、音像制品等资料,大力宣传法律、法规、政策、预案及灾害防范知识,并配备专门人员讲解与发放宣传资料。

   6.强化督查。县应急办、县目标绩效督查室和县行政效能建设办公室将组织人员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严格督查考核。

   7.加强宣传。活动期间,县电台、县电视台、《日报·专刊》负责采取专栏、专题、公益短片、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宣传报道应急管理知识和活动开展情况,负责全程录制整个活、动,并制作成光盘,送各牵头单位留存。

   8、20xx年5月12日上午9时一一下午3时,由县疾控中心在广场指定区域设置卫生局宣传站点开展宣传活动。

   (三)卫生系统的宣传活动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参照县上宣传活动的要求,结合当地和单位实际组织宣传活动。

   (四)应急演练活动

   1、活动时间:20xx年5月20日前(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2、活动地点:中心卫生院

   3、活动方式:医院紧急疏散演练

   4、活动要求

   由中心卫生院制定医院紧急疏散演练方案,包括紧急情景设置、疏散安置点、病人转移、相应的医疗救援、观摩解说、观摩接待等。于5月12日前将演练方案报县卫生局应急办。

   其它各医疗卫生单位派1名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到中心卫生院现场观摩应急处置演练活动。

   5.县应急办、县目标绩效督查室和县行政效能建设办公室将组织人员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严格督查考核。

   三、组织领导

   本次活动由县卫生局副局长文斌任领导小组组长,县卫生局应急办主任周文钊负责整个活动的综合协调工作。

   四、其它工作

   县疾控中心、中心卫生院于5月25日前将宣传和演练活动情况报县卫生局应急办(电子文件即可)。

   2021年防灾减灾活动方案范文

   一、活动时间

   5月1日—5月31日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正面引导的原则,紧紧围绕提升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这个主题,创新宣传手段,拓宽宣传渠道,着力宣传防灾减灾法律法规,普及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提高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组织领导

   本次“防灾减灾宣传月”活动,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减灾办(民政局)总牵头负责,各乡镇办、市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参加组织实施。各有关单位要加强领导,指定一名分管领导负责本次活动,并组织专门力量,落实宣传经费;要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共同组织好此次宣传月活动。市减灾办(民政局)负责宣传月活动日常协调工作。

   四、有关活动安排及职责分工

   1、“5?12国家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由市减灾办(民政局)牵头,各乡镇办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在城市人口密集场所和农村人口密集场所设置宣传点,集中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市民政、安监、卫生、公安、农业、林业、住建、城管、煤炭局、工信、教育、国土资源、交通、水务、电力、环保、商务、质监、药监、畜牧、文体新广、旅游、科技(地震)、气象等部门在太行街(市政府路段)设置宣传点,进行自然灾害、生产事故、卫生防疫、社会治安案件、交通事故、环境污染、森林火灾等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避险知识宣教。各乡镇办要在辖区内主要街道开展集中宣传活动。

   2、播放防灾避险应急知识系列动漫宣传片。各乡镇办和有关部门要结合防灾减灾宣传月活动,做好防灾避险应急知识系列动漫宣传片《应急30秒》第三集播放和发放工作。市电视台负责在电视台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并组织好宣传片播出工作,每天累计不少于1个小时播出时间。市城管局负责在市区街头电子屏幕播放宣传片工作,每天累计不少于2个小时播出时间。市交通局负责在市公交汽车移动电视播放宣传片工作,每天累计不少于4个小时播出时间。市联通公司负责在互联网媒体播放宣传片工作,有关网站要将宣传片制作成flash视频插件,设置在网站主页,全天滚动播放。市安监局负责在全市所有非煤矿山、尾矿库、危化企业的宣传片播发工作。市教育局负责在全市所有学校的宣传片播发工作。市卫生局负责在全市所有医院、卫生院的宣传片播发工作。各乡镇办负责辖区内所有行政村、社区以及除矿山企业、尾矿库、危化企业之外的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宣传片播发工作。各单位除在本系统内复制发放外,还要利用“5?12国家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等活动向广大民众发放。

   3、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四进”活动。5月1日至31日,在全市广泛开展防灾减灾知识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活动。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印发宣传资料、制作标语板报、举行讲座、进村入户宣教等形式,广泛普及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知识。

   (1)进校园活动。由市教育局牵头,公安、消防、地震、卫生等有关部门参加。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与年龄特点,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应急疏散演练、知识竞赛、观看录像、制作宣传板、组织主题班(队)会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防火、防爆炸、防传染病、防溺水、防自然灾害、防交通事故、防绑架、防拥挤踩踏等方面的专题教育;加强对初高中学生、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学生、家庭贫困学生等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帮助他们克服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心理障碍,做到防患于未然。

   (2)进企业活动。由市安监局牵头、各有关部门负责,以安全生产为重点,推进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督促企业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组织矿山、尾矿库、危化品、民爆器材、建筑、交通等高危行业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要认真开展隐患排查,全面分析可能造成的灾害及衍生灾害,对查出的隐患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采取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强职工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素养。

   (3)进社区活动。由民政局牵头,市政府有关部门和乡镇办负责,开展创建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发放应急知识手册、举办减灾主题文艺演出、设置宣传栏、悬挂宣传标语等活动。民政、气象、公安、消防、卫生、地震等部门要加强社区自然灾害、防火、防盗、食品卫生、传染病预防、家庭急救、地震等应急知识宣教,城管、电力等部门要加强安全用气、用电等知识入户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4)进农村活动。由各乡镇办牵头,公安、消防、卫生、林业、水务、农业、国土、安监、电力等部门参加,组织人员开展农村防灾减灾大巡查和防范知识宣教活动。国土部门要深入滑坡、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乡镇,开展地质灾害排查和防范知识宣教;水务部门要深入洪灾易发区、群众受危区开展防汛抗灾知识宣传教育;林业部门要对林区、林缘群众进行森林山火防范、扑救知识宣传教育;农业部门要组织农技专家深入农村开展农业防灾减灾技术指导;安监部门要深入尾矿库下游乡镇、村庄进行尾矿库溃坝灾害防范知识宣教,组织开展尾矿库溃败应急疏散演练;卫生、公安、消防、电力等部门要加强卫生防疫、社会安全、交通安全、火灾防范、安全用电等方面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

  2021年防灾减灾活动方案范文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一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为做好今年的防灾减灾日各项工作,切实提高全校广大师生防范各类自然灾害的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特制定本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保障学生生命安全为根本,以提高学校预防和应对突发灾害的减灾能力为重点,全面增强师生的防灾减灾观念,切实提高师生的避灾自救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创建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二、活动主题

   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

   三、活动时间

   2019年5月6日至12日(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

   四、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马金龙副组长:何常青 刘海邦

   成员:全校教师及各班班主任。

   五、活动内容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要高度重视安全教育主题活动的开展,牢固树立“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本着对学校安全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把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摆在学校议事日程上,作为学校安全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2.大力营造防灾减灾活动的浓厚氛围。

   制定学校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措施、方法等。

   3.开展防灾减灾系列教育活动。

   (1)国旗下讲话。

   (2)以班级为单位举办一次“防灾减灾教育”主题教育班会。

   (3)各班班主任通过班级微信群发放《业土小学全国防灾减灾日倡议书》。

   (4)围绕“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为主题,办一次安全手抄报,深入浅出地宣传防灾减灾有关知识。

   (5)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

   由校领导组织相关人员对学校的教室、宿舍以及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防患于未然。

   (6)开展一次防地震疏散演练活动。提高师生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活动要求

篇7

班会伊始,李宇轩同学为大家播放汶川大地震四周年祭短片《四川依然美丽》。片中那一幕幕惨痛的画面,那一声声凄厉的哭喊,让全班同学默然悲叹,孩子们天使般的脸庞和笑容让不少同学感动落泪。历史是那样的清晰,现实是那样的残酷。在同学的提议下,全班同学起立为在汶川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一分钟。悲痛的历史告诫我们更要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学会珍爱生命,守护健康。随后,李宇轩同学向大家介绍到,20xx年3月2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xx年起,每年5月xx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希望大家牢记并学习相关知识。

接着,李宇轩同学重点介绍校园安全问题。在饮食安全方面,他告诫大家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如杀虫剂、蟑螂药等) 要放在安全的地方;不要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油反复使用,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在财产安全方面,他建议个人要做到随手关门;寝室的人互相帮助照顾;贵重物品最好随身携带等。学校应做好防盗设备的安装,如监控器;宣传

防盗知识;增加物管的责任感;物管严加防范等。他还教授大家几招宿舍用电以及火灾的预防和逃生办法,如不要用湿手,湿布触摸、擦拭电器外壳,更不不能在电线上晾衣服或悬挂物体,或将电线直接挂在铁钩上;发现绝层损坏的电线、灯头、开头、插座要及时报告,请物业人员检修,切勿乱动;不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的电器,不在宿舍乱拉乱接电线;注意经常检查电器设备的安装使用情况,用完后要切断电源;尽量不要再宿舍内使用明火,不要在宿舍吸烟,即使有也不要乱丢烟头;发生火灾要迅速打电话“119”向消防队报警等。实际有用的办法让同学们获益匪浅。

随后,一组真实直观的图片展示丰富同学们的见识。其中含有禁止烟火、禁止靠近等安全标志图以及台风、海啸、旱灾水灾、鼠灾虫害等自然灾害图。视觉的冲击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宝贵。李宇轩同学还详细介绍关于地震的室外、室内躲避窍门,让同学们真正学到避灾知识。

当然有视觉的冲击,也不忘听觉的感受。在接下来的活动环节,应心一班的卢灵犀和喻志强同学联袂演绎一首动人的诗歌《大爱无边》。铿锵有力的朗诵感染在场的每一位同学,正如诗中所说:“啊,把情捐献!啊,把爱捐献!沧海会变情不变,太阳也感动咱人类大爱无边!”只要人人献出一颗爱心,再大的灾难也打不垮我们。为让同学们更有效地学习防灾减灾知识,班委们精心准备一场防灾减灾知识竞答,包括必答题、抢答题和判断题。同学们在一片笑声中激烈比赛,感受乐趣的同时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随后,在“你我畅

谈”环节,各寝室长纷纷发言,讲述在寝室里是如何做好防灾减灾的,他们从水电使用、大功率电器禁用等多个生活细节谈论寝室的安全问题。整个活动环节掀起班会的。

篇8

关键词:电气设计 防灾减灾 雷电灾害 电气火灾 建筑环保节能

Abstract: briefly summarized in the general civil building, and electrical related natural disaster or man-made disaster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ain influence, and analysis of the electrical desig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and common problem. Put forward the electrical design should be gradually improv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design.

Keywords: electrical design lightning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electrical fire build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中图分类号: TU20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经济化建设的发展迅速,电气新技术,新产品逐渐增加,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提高,建筑电气呈现出系统多,产品类别多,技术参数多,设计复杂化等现象。因此,建筑物一旦施工投入使用,就会面临一系列的考验,其中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所以,建筑物应具备一定的抵御和减少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能力,以保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减少各种灾害是建筑设计中必须要充分重视的方面。

1,电气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防灾减灾问题。

建筑物的防灾减灾问题首先要从设计抓起,有效的防灾减灾设计为建筑物的安全化运作提供了可能。现阶段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在防灾减灾方面,存在的问题是设计意识问题,在设计中没有深入全面的考虑减灾防灾的重要性。有时候,设计过程中只满足规范的基本要求,而没有考虑业主的舒适、使用安全等方面,使建筑物不能有效的防灾和减灾。为此,结合我国自身灾害特点,和以往的经验教训,民用建筑中常见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大致有以下几种。如雷电灾害,供电故障灾害,人为操作不当,火灾,盗窃破坏等。

对一些与电气有关的灾害的现象分析及解决办法:

接地故障灾害,指导体与大地的意外连接所造成的对人身及财产的损害。用电设备的接地,一般可区分为功能性接地和保护性接地。功能性接地又分为工作接地和重复接地;保护性接地又可分为防雷接地、静电接地、保护接地。为了保障人员的用电安全,用电设备和配电系统的保护功能器件大都依赖于有效的接地系统,因此,有效的接地系统设计是减灾设计的保障。在面对不同的建筑,根据建筑的功能和业主使用目的,来采用合理的接地方式,以提高建筑电气使用的安全性。

用电灾害,包括:漏电灾害,漏电会引起人身触电危害,同时通过对周围可燃物的放电还会引起火灾。用电设备使用不当造成的灾害。所以,在供配电设计中应给用户提供安全、可靠、方便的用电方案。科学的供配电设计,要满足建筑防灾减灾管理的要求,以保障建筑电气装置的安全使用,还要尽量避免系统过于复杂繁琐,以减少投资。

雷电灾害,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雷电分直击雷、电磁脉冲、球形雷、云闪四种。其中直击雷和球形雷都会对人和建筑造成危害,而电磁脉冲主要影响电子设备,主要是受感应作用所致;云闪由于是在两块云之间或一块云的两边发生,所以对人类危害最小。雷击的发生取决于多种条件,不能简单的认为在建筑物上采取了防雷的措施就安全了,如果不恰当的采用防雷措施,结果必将事与愿违。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1024-1把建筑物防雷装置分为外部和内部两类。外部防雷主要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内部防雷装置用来减少楼内雷电流和所产生的电磁效应。主要有等电位联结、加装相关避雷器等措施。

人为安全灾害,建筑物安全防范工程建设,建筑物落成后,就会出现入侵、盗窃、抢劫、破坏、爆炸等违法犯罪灾害。安全防范技术常分为三大类:物理防护技术、电子防护技术、生物统计学防护技术。就电气防灾减灾方面来说,要做好安检技术、入侵报警技术、出入口控制技术、电视监控技术及其相应的工程设计和施工等。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范围,防灾减灾设计大致分为:防爆安检系统设计(炸药探测、金属武器探测、X射线安全检查);入侵报警系统设计(周界入侵报警、建筑物内入侵报警、有线报警、无线报警等);电视监控系统设计(银行、文博、超市、珠宝店、旅馆、档案馆、医院等);出入口控制系统设计(门禁、巡更、可视对讲、磁卡、IC卡、指纹、掌纹及其识别装置等);关键场所的紧急报警联网系统设计(金融网点等)。

火灾灾害,目前建筑物规模日趋庞大,也呈现各种式样。所以在对建筑物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将火灾隐患消灭到萌芽状态。关于在电气设计的火灾减灾方面,主要考虑以下两方面问题:一,减少和预防由于电气原因引起的电气火灾,如乱接线,长期过负荷运行,用电设备绝缘老化,漏电等。二,对发生火灾初期能够及时自动探测报警并采取积极有效的灭火措施,并根据建筑物类别和重要程度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和联动控制系统。

2,其他电气防灾减灾的分析及解决措施

此外在建筑物装修装饰过程中,应能按业主后期使用的需求和相关规范得规定,做好防灾减灾的措施。如,做好疏散组织设计,以减少灾害发生后人员伤亡。另外智能建筑应充分发挥智能作用,对用电设备的监控,当用电设备遭到破坏或不能工作时,应能采取积极有效的减灾措施。对火灾的智能监控和灭火设施的控制;对盗窃、破坏等人为灾害的预警。如,一些自然灾害(暴风雪,雷电,地震等)给建筑物带来的衍生灾害。以上等方面,智能建筑都应及时作出反应,并做到以人为本。做好建筑智能化设计,应以建筑物为基准,将各功能子系统进行规范的整合,建立应急处理措施和管理模型,实现自动控制,重要建筑和大型建筑应能与城市灾害应急指挥中心联网,作为城市救灾体系的一部分。

另外,用电设备和电力电缆(线)选用国家3C认证的环保节能产品也是防灾减灾的措施之一。环保和节能是现代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且是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体现。环保产品在建筑物发生火灾事故时,能够减少有毒气体和烟尘的排放,从而大大降低了二次灾害的发生,并且对人员的疏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例举事例说明防灾减灾重要性。

某公共活动中心为市区内一个重点项目,主要功能为接待市民平时健身活动,也承揽一些小型的组织活动,该建筑物的特点是,人员流动性大;不确定因素多;用电设备集中;智能化高;管理复杂等。在整个建筑的规划设计到装修使用过程中,设计人员根据以往相似建筑的经验,在防灾减灾方面积极与建设方进行沟通和探讨,由于前期充分考虑到了防灾减灾方面中存在的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逐一的进行了分析和采取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使该项目在后期的投入使用中有效的避免了多起灾害,并且一些已发灾害在萌芽状态中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从而得到了业主的一致好评。

篇9

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暴雨(雪)、雷电、干旱、大风、冰雹、大雾、霾、沙尘暴、高温热浪、低温冻害等灾害时有发生,由气象灾害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山洪以及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也相当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近年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各类极端天气事件更加频繁,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不断加重,为进一步做好气象灾害防范应对工作,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总体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群众,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制订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加快国家与地方各级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强化防灾减灾基础,切实增强对各类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综合防御、应急处置和救助能力,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大力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水平

(一)加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系统建设。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完善国家与地方综合气象监测网络,加快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气象卫星工程和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工程建设,建立完善雷电、酸雨、臭氧、大气成分、土壤墒情等专业观测网,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网站,形成地面、高空、空间相结合的监测体系,提高对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综合监测能力。气象部门要组织跨地区、跨部门联合监测,特别要做好农村、沿海、重要江河流域、森林草原、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气象灾害监测工作。

(二)加强气象灾害预测预报。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气象灾害预测预报体系,建设分灾种气象灾害预报业务系统,完善新一代可视化、人机交互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平台,提高重大气象灾害预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加强对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会商分析,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和趋势预测,重点加强台风、暴雨(雪)、大雾等灾害及其影响的中短期精细化预报和雷电、龙卷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实现对各种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实时动态诊断分析、风险分析和预警预测。

(三)及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抓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系统的建设,拓展气象预报信息系统功能,增加信息内容,建设针对不同群体的接收子系统。完善和扩充气象频道、气象手机短信预警系统、数字卫星广播系统和专业信息网站功能,与社会公共媒体、有关部门和行业内部信息渠道相结合,及时台风、暴雨(雪)、大雾等各类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号及简明的防灾避灾办法。在学校、医院、车站、码头、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立或利用现有电子显示屏、公众广播、警报器等设施接收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加强对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行业和领域的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快农村乡镇自动气象站和气象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完善海洋气象广播系统,进一步畅通农村、牧区、山区、海上等预警信息渠道。

三、切实增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一)制订和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制订和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各灾种的应对措施和处置程序,并针对气象灾害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进一步完善相关应急预案。要加强预案的动态管理,经常性地开展预案演练,特别要加强大中型城市、人口密集地区、重点保护部位和边远山区的气象灾害预案演练,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

(二)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各级气象部门要在干旱缺水地区积极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努力缓解城乡生活、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用水紧张状况;在做好传统农业防雹工作的同时,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防雹作业布局,加强人工防雹工作,减轻雹灾对农作物和农业设施的损害。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条件,对森林草原火灾、污染物扩散、环境污染事件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应急作业。

(三)加强气象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人工增雨、防雹、防雷、防汛抗旱、灾害救助等各类气象灾害防范应对专业队伍和专家队伍建设,改善技术装备,提高队伍素质,不断增强应对各类气象灾害的能力。学校、医院、车站、码头、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要明确气象灾害应急联系人,定期开展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确保能够及时准确地接收和传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组织采取应急处置措施。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设立乡村气象灾害义务信息员,及时传递预警信息,帮助群众做好防灾避灾工作。要研究制订动员和鼓励志愿者参与气象灾害应急救援的办法,进一步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

(四)切实增强气象灾害抗灾救灾能力。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后,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分析对本地区、本领域的影响,并根据具体情况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要高度重视气象灾害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衍生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加强查险排险,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避险。要认真落实减灾救灾各项措施,全力做好气象灾害救助、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工作,确保灾区生产生活秩序稳定。加快灾害保险和再保险等相关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充分发挥金融保险行业在灾害救助和恢复重建工作中的作用。

四、全面做好气象灾害防范工作

(一)积极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和隐患排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家防灾减灾有关规划和要求,统筹考虑当地自然灾害特点,组织有关部门认真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全面调查收集本行政区域历史上发生气象灾害的种类、频次、强度、造成的损失以及可能引发气象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的因素等,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加强灾害分析评估,根据灾害分布情况、易发区域、主要致灾因子等逐步建立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有针对性地制订和完善防灾减灾措施。同时,要认真组织开展气象灾害隐患排查,深入查找抗灾减灾工程设施、技术装备、物资储备、组织体系、抢险队伍等方面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特别要加强对学校、医院、敬老院、监狱及其他公共场所、人群密集场所的隐患排查,制订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责任和措施。

(二)不断强化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基础。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积极开展海堤、水库、防风林、城市排水设施、避风港口、紧急避难场所等应急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及时疏通河道,抓紧进行病险水库、堤防和海塘等重要险段的除险加固,保证工程设施防灾抗灾作用的有效发挥。要按照国家规定的防雷标准和设计、施工规范,在各类建筑物、设施和场所安装防雷装置,并加强定期检测。针对台风、风暴潮、沙尘暴等灾害强度增加、损失加重的实际情况,科学制订防风、防浪、防沙工程建设标准,切实提高气象灾害的综合防御能力。

(三)积极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要依法开展对城市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工程建设、重点领域或区域发展建设规划的气候可行性论证。有关部门在规划编制和项目立项中要统筹考虑气候可行性和气象灾害的风险性,避免和减少气象灾害、气候变化对重要设施和工程项目的影响。

(四)抓紧制订和实施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结合当地气象灾害特点,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明确气象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优化、整合各类资源,统筹规划防范气象灾害的应急基础工程建设。

五、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保障体系

(一)加强气象灾害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加快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切实加强气象灾害发生机理、预报和防御等科学技术研究,大力发展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和气候系统模式,着力提升气象灾害监测和预报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要深入开展气候变暖及其引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水资源、粮食生产、生态环境等的影响评估和应对措施研究。要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世界各国防灾减灾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不断增强我国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二)加强气象灾害相关法规和标准建设。要加快完善与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相关的法规以及实施细则和制度,健全国家、行业、地方气象灾害以及防御技术标准和规范,促进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三)加大气象防灾减灾资金投入力度。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积极性,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对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应急指挥、灾害救助及防灾减灾工程等重大项目、基础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投入。

六、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宣传教育

(一)全面落实气象灾害防灾减灾责任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有关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组织研究解决防灾减灾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工作协调机制,形成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协作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防范应对气象灾害的格局。

(二)进一步加强各有关部门的协调联动。气象部门要根据天气气候变化情况及防灾减灾工作需要,及时向各有关地区和部门提供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各有关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和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单位,要按规定及时向气象部门提供监测预报气象灾害所需要的气象探测信息和有关水情、风暴潮、灾情等监测信息。各级减灾协调机构要认真履行气象灾害防御的综合协调职责,进一步完善气象、公安、民政、国土资源、建设、铁道、交通、信息产业、水利、农业、卫生、环保、民航、安全监管、林业、旅游、海洋等各有关部门互联互通的灾害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灾害应对工作的协调联动,形成防灾减灾工作合力。

(三)努力提高全社会对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要加大气象科普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力度,深入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利用气象、教育、新闻等资源,建设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加强全社会尤其是对农民、中小学生的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公众自救互救能力。要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及时开展气象灾害分析评估,做好相关科学解释和说明工作,增强公众抗御各类气象灾害的信心。

国务院办公厅

篇10

防灾减灾是灾害管理的首要环节,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是避免或降低灾害破坏性的首要原则。本文基于社会工作理念和工作技巧,对灾害发生周期中防灾和减灾备灾环节中社会工作者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加以探讨,提出社会工作理念和社会工作者在防灾减灾过程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社会工作引入灾害管理的必要性

在2010年初,发生在南美洲的海地和智利的特大地震中,前者人员伤亡与后者相比呈现出较大差别。据海地政府估计,地震致死大约30万人,另有超过30万人受伤,至少100万人无家可归。然而时隔一个月后的智利地震,死亡人数却不到1 000人。据《中国日报》报道,“智利发生了8.8级强烈地震,释放的能量是海地大地震的800倍”[1],专家随即指出,智利的这场地震属于超级地震中的“顶尖级别”,与2004年那场引发致命海啸、吞噬23万条人命的印度尼西亚9.1级地震同属一类。截然不同的损失与伤亡数字与智利的事先防范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智利对地震做好了准备,而海地却没有。首先,智利的建筑具有全球最好的防震功能。其次,政府对灾难反应极为迅速,而且智利的地震学家最多。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智利的居民基本都受过相应的训练[2]。从这个例子中不难看出,强化灾害预防应当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民众高度关注的问题。

在中国,灾害管理始终是以政府宏观调控为主的行政区管理模式,防灾减灾工作主要表现为政府主导下的基础设施建设、应急预案制定、各部门分工配合。而广大居民尚未有效地参与到灾害应对中来。从灾害影响看,社区是承担灾害风险的主体,因此,提高社区防灾减灾的能力,是最大程度降低灾害影响的核心,也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3]。

“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4]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的本土实践表明,对灾难的回应和介入已经是社会工作实践和专业的一部分。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价值体现在灾害管理的全过程,是防灾减灾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软驱”力量[5]。社会工作在灾害管理中尤其是社区防灾减灾方面,其功能是显著的。“灾害社会工作”也在大地震后成为中国社会工作理论探讨与实务中的新领域,受到从业者和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不过,鉴于“灾害社会工作”伴随灾害发生、发展,从已有经验来看,其既往的工作焦点和研究重心大多集中在“灾后”,对于“灾前”关注甚少。比如,在后来的“芦山地震”“鲁甸地震”中,针对灾后救援、心理康复、儿童管护等方面,已有较多国际、国内的社会工作团体、组织或个人介入到实务工作中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社会影响。

民政部《关于加快推进灾害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2013)中指出:近年来,我国灾害社会工作服务在应对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芦山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过程中得到了快速发展,灾害社会工作服务队伍逐步壮大,灾害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初具规模,灾害社会工作研究日益深入,灾害社会工作实践不断探索,社会工作在满足受灾群众需求、创新灾区社会管理、加强灾区社会建设、促进灾区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得到初步显现。因此,如何将灾害社会工作纳入国家和地方灾害管理之中,使其作为政府相关工作的重要助手亟待深入研究和探讨。

二、社会工作理念在防灾减灾中的积极作用

社会工作基于相关社会科学形成了“尊重生命、促进人类发展的理论体系,并在这种理论的支持下探索专业服务的科学方法,体现了预防、治疗和发展的学科特质”[6]。社会工作服务机制表现为预防、治疗和发展的脉络,二者的运行机理具有高度的统一性,这提供了社会工作介入灾害危机管理的适用性。社会工作在解决社会问题过程中追求社会性、系统性、实务性、生态性、能动性、独特性和以人为本,这些专业特质能够有效指导和介入灾害管理体系,进而提高灾害管理的效能。

第一,社会工作具有社会性。社会工作专注人的健康发展与社会公平、正义,在社会工作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有效的方法解救危难、缓解困难和促进人的发展,进而化解因这些危难而造成的社会危机或问题。灾害管理虽然是针对灾害的控制与治理,但自然灾害不可避免地会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造成影响,并衍生成为社会危机,因此,灾害同样具有社会属性,社会工作天然地契合了参与灾害管理的使命。

第二,社会工作讲究系统性。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活动,其基本要素包括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价值观念、工作方法和助人互动,且在整个助人过程中这些要素缺一不可。灾害管理过程要以政府职能部门为主导,充分利用、医疗卫生、救援等相关专业保障队伍,充分调动社会志愿力量等在救灾工作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灾害管理过程也是一个系统性地设置预防、处置灾害和灾后恢复发展的过程,该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取决于各阶段的综合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否体现维护民生与社会公正的价值观。

第三,社会工作具有实务性。社会工作者经过系统的社会工作理论教育,秉承一整套价值观、专业伦理和职业守则,接受过严格的助人技巧训练并具备一定社会工作直接服务的实务经验,尤其是应对社会弱势群体可能面临的各种困难并尽力使遭遇困难者回归生活常态。这种实务性特点决定了社会工作者能迅速融入灾害应对中去,在灾害发生的前、中、后的不同阶段都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和实务经验,提升灾害管理的服务品质。

第四,社会工作重视生态性。社会工作强调以促进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目标,以生态学角度研究和优化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促进人类的健康发展。自然灾害的发生会破坏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因而灾害管理的重要任务就是预防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和削减灾害产生的社会影响。在此方面,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与灾害管理相一致,为社会工作介入防灾减灾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五,社会工作强调能动性。“人在情境中”是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的重要基础,社会工作价值观中对人的价值偏好包括“相信人的价值和尊严是与生俱来的;人具有能力和动机去追求更满意的生活;人要对自身与他人负责,除了自己之外还要想到其他人。”[7]灾害管理工作需要应对复杂的灾情,需要充分调动所有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发挥人的能动性,在此方面,社会工作大有可为。依据社会工作理念,不能把处于灾难中的人仅仅当作被救援者或者是完全的弱势群体,要动员和挖掘处于灾难中或有可能处于灾难中的民众开展自救和互助,依靠自己的力量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

第六,社会工作主张独特性。社会工作在助人与解决社会问题或危机过程中以人们的需求出发,寻求与个体相适应的、有效的、容易接受的自助方法脱离危机。社会提供机会让每个人成长和发展并实现其潜能。每场灾难的发生对于受灾者都是史无前例的痛苦回忆,而且每个受灾者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经历和感受。面对受灾者们各不相同的处境和困难,救援与恢复重建都应该因时、因地和因人而异,因此,灾害管理工作是面对差异性的问题,不可能完全复制和照搬历史和其他人的经验。

第七,社会工作践行以人为本。社会工作理论、方法、价值伦理与维护人的尊严与生命的意义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以人?楸镜睦砟钣朐趾?管理的本质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灾害管理的首要目标就是有效地管理灾害,保障受灾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社会工作者在防灾减灾中的积极作用

以日本为例,在日常社区防灾方面,日本推行“防灾福利社区事业计划”,希望可以通过市民、计划推动者(NPO等)与市政府的合作推动,“发挥社区既有的社会福利组织以及人际网络,开展灾害防救的宣传、教育与训练,进行防救灾计划的拟定等工作,并结合地区的福利活动与防灾活动,以提升组织运作效率,提升社区的自主防灾能力。”[8]这套防灾社区建设理念,今天正被世界各国推崇和借鉴。

“在我国,从2007年民政部减灾委下发《‘减灾示范社区’标准》开始,各地就掀起了一股‘减灾社区’建设之风,2008年至今的7年时间,全国共有6 800多个社区被评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9]。民政部减灾委针对防灾减灾工作陆续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如《国家减灾委员会关于加强城乡社区综合减灾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减发〔2011〕3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管理暂行办法》(民函〔2012〕191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国减办发〔2013〕2号)等,极大地带动了社区层面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目前来看,6 800多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仅仅是抛砖引玉的示范,要让防灾减灾意识深入每个民众心里、让国民都具备防灾减灾能力,还需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笔者认为,在这个“养兵千日”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发挥以下积极作用。

(一)通过社区教育提升居民防灾减灾意识

防灾意识教育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服务,具有防灾减灾意识的民众能够通过自己拥有的知识和技术降低灾害风险与影响,可以较大程度上减轻国家和社会的负担。社会工作者在社区中可以运用专业的工作方法(如小组、社区行动等)开展社区宣传教育,以此增加群众的知识储备。比如,在洪灾多发区域,社会工作者可以协调资源,编制宣传资料,在社区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并组织开展培训活动,“引导社区居民学习减少洪水灾害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10];又如,在民族地区,善于开展社区工作的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少数民族群众发现民族传统文化中有关灾害应对的内容,并整理汇编成册,实现防灾减灾宣传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双赢的目标。

(二)通过社区参与培育社区防灾减灾文化

在社区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可以组织并协助居民绘制“社区灾害分布图”“灾害易发评价表”以及面向家庭的“应急疏散避难图”等。在此基础上,引导社区居民对所在社区进行脆弱性分析,找到引发灾害的潜在风险和脆弱环节,并进一步制定社区防灾减灾规划。秉承多方参与的理念,社会工作者在制定社区防灾减灾规划的过程中将会考虑不同经济、社会背景和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参与,使社区居民对社区脆弱地带有一定的了解。当灾难再次来临,人们可以清楚地知道社区相对安全的地带以及逃生路线以及自己的分工。此外,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协助制定家庭防灾计划,并充分考虑到家庭老人、妇女与儿童的实际状况与差异需求。在社区居民参与制定防灾减灾规划的过程中,社区的防灾减灾文化也将有效形成,并在代际互动中形成知识的生产与传承。

(三)通过互动交流分享社区防灾减灾经验

社会工作者可以聚集社区中的各类人群,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特点组建不同的小组。在小组活动中,发扬互助互惠、民主参与和决策、高度的个别化和赋权的原则;并利用小组的资源,挖掘组员潜力、集结力量,治理社区脆弱性,提升社区能力,促成小组成员的成长从而维护社区整体的利益。比如,社会工作者可以在小组中鼓励居民广发言论,“讲述自己或身边人遇到的灾害故事,开展经验交流,也可讨论、阅读防灾减灾科普读物学到的知识,或者通过集体观看灾害录像与防灾知识讲座,然后共同讨论交流,更好地分享经验,增强自身避险能力”[11]。此外,社会工作者也可以介绍各国的防灾减灾个案及其经验,国内其他防灾社区建设的经验等,引导观众围绕案例进行讨论,形成经验的分享。

(四)通过模拟演习增强居民防灾减灾能力

社会工作者能够帮助社区组建灾害管理小组、救灾志愿者联盟等,链接相关资源对志愿者进行培训,为社区储备一支具备救灾技巧的骨干和志愿者队伍,在灾难来临时开展自救与互救行动。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能够发挥专业特长,开发针对不同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培训教材。同时,组织开展培训活动,对社区居民进行逃生和紧急救援模拟,提高人们应对困难与灾害的能力。针对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社会工作者还能特别考虑儿童、妇女和老人等弱势人群,专门组织他们进行自救互救与避灾逃生等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