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传播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0-31 17:59: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时代传播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时代传播的特点

篇1

摘 要:网络传播的发展异常迅猛,这种超常发展表现在网络传播的传受两方面。与网络传播实践的高速发展形成反差的是,网络传播的理

>> 网络时代受众的角色逆转 网络时代科学传播受众的“使用与满足” 网络时代对“主动”受众的认识 网络时代重大主题宣传的受众参与 米勒的网络时代文学观 浅谈网络时代的网络阅读 浅谈网络时代下90后大学生的恋爱观 浅谈网络时代的编辑素养 浅谈网络时代的学校建设 浅谈网络时代的信息安全 浅谈网络时代审计的变化 浅谈网络时代的作文训练 浅谈网络时代的营销变革 网络时代会计的时空观 网络时代青少年价值观的重构 邹韬奋新闻职业观在网络时代的意义 网络时代受众主动性探讨 网络时代的地震 网络时代的文学 网络时代的坚持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浅谈网络时代的受众观 浅谈网络时代的受众观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王靖东")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网络传播的发展异常迅猛,这种超常发展表现在网络传播的传受两方面。与网络传播实践的高速发展形成反差的是,网络传播的理论,尤其是怎样对待网络时代受众的问题并没有引起网络传播者的重视。本文回顾了受众观的发展,分析了网络受众的特点,及受众对网络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影响。关键词:网络传播;受众观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8-0190-01网络传播自20世纪90年代方兴未艾。网络传播是目前最先进的媒介,它不仅集中报纸、广播、电影、电视等各种形式的媒体,而且包括了人类的各种交流方式。这不是传统意义上新老媒体交替,而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在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下,各国、各民族多元文化的碰撞愈演愈烈。所以,大众传媒更应注意到对网络媒体下受众观的调查,从而更好的研究网络媒介。一、受众观的发展传统认为,受众是信息的接受者,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受众研究从早期的“子弹论”和“皮下注射论”到后来的议程设置,不断完善着自身系统的完善。早期认为受众在传播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随着传播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受众所处位置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传播者和受众的关系渐渐地发生着质的变化。现阶段,“受众”是大众传播效果研究中的主导,处于传播研究发展演绎的各个阶段,任何传播研究都最终归结为受众分析这个核心要点上。二、受众观在网络时代的更新在网络媒体日新月异的同时,报纸、电视、广播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为了能在网络媒体面前不处于下风,传统媒体也在不断寻求自身在网络世界的发展。但在传统媒介接触网络的,还有一部分传统媒体从业者认为,只要把原来的刊物、影像完全复制到网络上就可以吸引受众“眼球”,利用自身采集优势在网络媒体面前仍然可以抢的先机。这种完全的复制,是纸质版的内容变成了电子版,在信息的海量上的到了发展,但与日益新颖,有着高互动性的网络媒体在吸引受众的角度上还有差距。传统媒介采编力量非常强大,对电子版也是倾力制作,无论是从信息量还是及时性上都是霸主地位,为什么与现代网络媒体在“争夺眼球”的竞争中还是处于劣势呢?这有很多的原因,其中关键是如何调整传播者传播方法,改变传播形式。要扭转传统媒体在网络时代的劣势,其实就是要促进传统受众观转变。基于这种原因,传统新闻学往往将研究重点放在传播者及传播内客上,对受众的感受考虑不多;而在网络传播中,受众的主动地位得到空前提高,面对各种接收方式,传统的新闻传播意识显得非常局限、老套。三、以网络论坛为例的受众观分析论坛之所以发展到当今如火如荼的程度是与其自身特点所分不开的,越来越多的网民参与到了论坛的发帖跟帖当中,大家畅所欲言,在论坛当中没有绝对的传者,但对于某种观点、意见和看法,参与进来的的人都不同程度上的充当了受众角色。一是知识性。论坛当中网友的帖子当中不乏有知识价值很高的内容,使得广大网民得到有益教诲和启发。特别是专门的学术性、专业性论坛,在这样的论坛当中,每位网友都搜寻着自己感兴趣的资源。大家谈论学习心得、发表学术观点、互相借鉴启发。二是公益性。论坛当中对国家、社会、民生有益的观点,能被有关部门所采纳,起到积极向上的效果,并非仅仅是网友大发感慨而没有后文。一些网友论点能够顾全大局,均衡利益得失就很具有参考价值,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当众人共同探讨时必然会有一些论点是公平、公正、有益的。三是自由性。没有学历、年龄、性别、职业的限制,只需注册一个ID号就可以在论坛中发表、评论、浏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发表不同的观点、意见,或是支持原帖,亦或是保持沉默。正是由于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性,使得论坛的人气越积越多,网友可以随时随地的加入到思想和感情交流当中。四是趣味性。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当一种爱好成为大家共同的兴趣时,其所迸发出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正是由于这种共同的追求,使得网友参与到各种帖子的讨论当中,根据自己的爱好,寻求大家共同的兴趣,并在共同的兴趣当中寻求共鸣。

从本质上讲,网络媒介不仅是一个信息传播的工具,而且是一个具有广泛服务功能的超级信息服务网络。网络不仅是人类一种新的信息交流的方式,而且是人类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适应受众的这种多元化的需求,网络媒介也从向受众单纯传播新闻信息转向到为受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随着网络传播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受众对网络的需求将进一步得到满足,这必将极大地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而由网络特性所引发的研究风潮并不止于传播学领域本身,网络的虚拟社群概念、网络沉迷、真实与虚拟社会结构认知、个人角色行为等,诸多由网络媒介所引发的延伸效果,也在社会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领域,产生许多新的研究方向。

篇2

1.1给企业员工的思想意思带来很大的影响

在当前经济的发展形势下,企业党员的流动性变得更为频繁,不利于整体的凝聚力提高。然而,网络时代背景下,它所具有的两面性会对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以及道德理念方面形成很大的冲击,这种冲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式的,网络新技术的应用在提高了信息传播速度和范围的同时也造成了很多低俗信息的蔓延,这对于企业的党建工作建设是极为不利的。

1.2给具体的党建工作方式带来不利影响

从当前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党建工作开展的方式来看,对于各种所需的文件资料还是靠纸质打印为主,对于信心公告的发放还是以人工为主,这会造成很大的人力资源浪费,并且效率也不是很高,在网络化的影响下,可以使资料的查阅、信息的传达以及会议的召开等以自动、远程的方式进行,极大的节省了时间投入,因而需要企业予以重视。另外,网络时代的到来也在侧面要求企业对传统的、单一的、枯燥的党建方式开展进行全面的创新优化,这样才是和时代的发展规律和潮流特点相一致的。

1.3对企业党建工作的理念产生变化

网络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党建工作理念会有很大的变化,从过去一教育者为主导的模式转变为党建双方同为主体的新的模式。传统的党建工作特点是党的组织和领导者处于一种主动的地位,对于党建活动的开展是由上级领导来决定的,对于普通的非党员性质的企业员工来说是处于被动的地位,仅仅只是接受者,很少有主动的发言权,更不用说是决定权了。但是,在网络化的背景下,借助于新的传播媒体,网络自身的优势特点可以充分的发挥,这也就决定了网络参与主体是平等的、互动的,对于企业的党建工作来讲就要根据这一规律和趋势,改变旧的模式,充分的尊重普通员工的主体,两者形成“双主体”的模式,确保双方平等的地位,对员工进行人文性关怀,让员工切实感受到自身的主体地位。

2网络时代背景下对企业党建工作开展带来的新的机遇

2.1极大的丰富了企业党建工作的资源和内容构成

从传统党建工作所呈现出的特点来看,也就是单一性、枯燥性、滞后性等,究其产生原因,就是党建管理者在开展工作时所掌握的资料信息并不充足,很多的信息了解较为滞后,这就使得党建工作不能满足基层党员的现实发展需求,也就不能进行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在网络时代背景下,企业可以借助多种新媒体设备及时的、全面的获取大量的网络资源,并借鉴其他企业的优秀方式,来不断的丰富自身的工作形式,而且对于企业员工来说,还可以在网络技术的应用下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能够在交流中发现自身不足及时修正,从而可以为企业的党建工作开展的顺利进行做好事前准备。

2.2为党建工作的交流搭建新的平台

从网络化下的党建工作开展来看,在传统的企业党建工作中,党建工作的管理者在实质上是处于一种优势的地位,有一定的权威性,而企业员工则是被动弱势的地位,这对党建工作的实效性提高是不利的,新的党建工作的开展在改变了旧的工作方式和理念基础上,改变了双方的地位,使企业上下形成一种积极和谐的氛围。企业党建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建立具有时代特点的、符合员工实际的工作交流平台,可以以一种平等亲和的身份与员工进行更为人性化的交流沟通,了解员工的实际状况,把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像网络论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样可以充分把握员工的心声,使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得到加强,同时也可以起到很好的监督监管作用。

2.3为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阵地

网络时代化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逐渐成为了实际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它的资源丰富性的特点在为企业党建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其他消极的腐朽思想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不利于党建工作的顺利稳定进行,因此,企业党建管理者需要把企业最先进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及时的进行传播,把它网络化作为新的工作阵地,引导企业员工积极树立正确科学的意识,形成正确的“三观”,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3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企业党建工作

3.1重视对企业基层党建工作队伍的塑造

企业要在网络时代下取得更好的党建效果,首要的前提就是有一支专门的党建队伍,这个队伍要具有素质高、管理经验丰富且熟练网络技术的特点,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网络优势。在此基础上,对网络所带来的挑战和基于机遇予以正视,并把握特点,然后深化对马列主义、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不断的塑造自己,提高政治素质。

3.2创新党建工作的方式

首先,要建立全面系统的党建知识信息库。这是进一步拓展党建工作方式的重要前提,不仅需要包括最先进的党建理论,还要有以往丰富的工作经验的结语信息。其次,建立新的信息交流传播工具。网络时代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信息传播的速度十分快速,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建立新的交流工作和方式,像微信群、博客论坛等新的网络交流平台,企业员工可以在这一平台下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对于党建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高是非常有用的。

3.3建立健全党建工作的运行体制

网络时代背景下,对于企业的党建工作开展以及管理监督有了新的要求和标准,需要企业党建工作管理者不断的进行工作体制的创新,以适应发展要求。一方面,要对党建工作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强化,提高执行效果,重视监督的作用,对存在的不良现象进行及时的改正;另一方面,作为企业党建工作网络化开展的主体的员工角度来说,需要企业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其自身的网络素质进行规范,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必要时还需要组建一支专门的监督监管队伍,形成一个多层次的信息反馈体制,保证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4结语

篇3

关键词 新闻编辑;素养;网络时代;矛盾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4-0039-02

在网络时代的发展形势下,为了促进新闻编辑质量与水平的有效提高,开展高效的新闻编辑活动,为社会与人民大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以及在快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时代占据一席之地,一定要努力提高新闻编辑人员的素养,这样才可以促进新闻编辑活动的全面展开,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网络时代中,新闻编辑素养还有所欠缺,一定要进行深入的分析,确保新闻编辑人员具备相应的素养,实现新闻编辑活动的高效性。

1.1 真实性与客观性

在开展新闻编辑活动的时候,需要编辑人员具备的首要素养就是真实性。当新闻编辑工作具备了真实性之后,就可以进行实事求是的新闻报道,保证事件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同时可以有据可查。并且通过新闻报道真实性的体现,可以充分体现新闻报道事件的本质与发生原因,进而体现新闻报道的作用。除此之外,在报道事件的时候,也要求编辑人员可以全面准确的理解生活中的事物,进而可以对事件的正面效果与负面效果进行准确的报道。

1.2 判读能力与缜密思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新闻事件频繁发生,但是,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不可能将所有事件都进行报道,需要进行一定的选择,为了保证报道质量,新闻编辑人员一定要具备相应的判读能力与缜密思维,这样才可以在众多新闻中选择一些有价值的予以报道,及时掌握新闻导向,促进了新闻报道质量的提高。

1.3 人文关怀理念

新闻编辑人员在对新闻主题进行筛选的时候,一定要重视人文情怀的体现,强调新闻的正面导向。同时,在选择新闻事件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弱势群体努力生活的情况进行体现,让人们可以学习奋斗精神,进而促进群众精神素养的提高。除此之外,在进行新闻标题拟题的时候,一定要准确、简练,可以充分体现事件的本质,让群众可以准确、全面的了解新闻内容。在对新闻画面进行处理的时候,一定要制造一种冲击视觉,同时也要体现一定的人文关怀。

1.4 审美能力

新闻报道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从美学角度而言,编辑完成的作品情况,主要就是由新闻编辑人员的审美水平决定的。新闻编辑人员就好像是一个“检验师”在进行新闻编辑的时候,进行素材挑选、素材加工、素材美化,进而形成新闻模式,予以相应的报道。因此,新闻编辑人员一定要在摄影、音乐、喜剧、美术等艺术中吸取一些营养,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与能力,促进新闻编辑工作的有效完成。

1.5 操作能力

作为一名新闻编辑人员,一定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与水平,并且对各种新闻器械进行熟练的掌握,进而更好的完成新闻编辑工作。比如,一名新闻编辑人员,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判读能力、审美能力等,但是无法使用一些设备进行画面处理,或者无法将新闻报道和有关画面和音乐进行配合,也会导致新闻编辑工作的失败。所以,新闻编辑人员一定要具备相应的操作能力,这样才可以保证新闻编辑工作的全面落实,发挥新闻的作用。

2 新闻编辑在网络时代下面临的矛盾

在网络时展的形势下,新闻编辑人员面临的新闻信息量越来越大,传统新闻编辑方式已经无法再满足现代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表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面对网络时代全球性、即时性、互动性、多样性等特点,新闻编辑素养和网络之间出现了一定的矛盾,一定要进行深入的分析,明确具体事项,这样才可以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实现新闻编辑素养的有效提高,促进新闻编辑工作的全面展开。

2.1 新闻地域性与网络时代全球性

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范围越来越广,逐渐具备了全球性,面对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受众群体,使得新闻编辑素养也需要面临更加全面、复杂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合理调节新闻编辑素养和网络时代的矛盾,确保新闻传播效果的高效,实现新闻编辑的目标。

2.2 网络时代下新闻的大量性与丰富性,新闻报道的即时性、快捷性、有效性。

在网络时代中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可以连接各地域,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区域快速的获取新闻信息。并且在网络时代中,可以对新闻报道进行全程跟踪,不断更新报道内容,也就保证了新闻报道的即时性。网络新闻不会受到传统新闻模式的限制,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的构建,可以扩大新闻范围,摆脱传统新闻结构,获得更多的新闻信息,保证新闻报道的大量与快捷性。在此形势下,传统新闻编辑素养已经无法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需要进行一定的改进,保证其不会限制新闻事业的发展。

2.3 网络时代下的个性表达与舆论导向,制约了新闻传播

在进行新闻编辑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对人民群众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充分的考虑,予以相应的满足。但是,作为一名新闻编辑工作者,假如只是根据人民群众的个性化需求开展工作,那么也就无法全面体现新闻报道的社会服务性,导致新闻编辑素养与网络时代的个性化需求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在网络时展的形势下,新闻编辑人员一定要对新闻编辑基础知识与相关技术进行熟练的掌握,充分展现新闻编辑工作中的共性特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突出新闻编辑的个性化,摆脱传统新闻编辑编写模式,实现新闻编辑工作的全面落实。同时,也可以扩展人民群众的视野,展开相应的创新,采取独特的方式进行新闻编辑工作,促进新闻作用的充分发挥。

3 结论

总而言之,在网络时展形势下,传统新闻编辑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信息需求。面对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并且网络新闻编辑的即时性也得到了全面的体现。在网络新闻中,为了突出一定的个性化,经常拟定一些刺激感官的新闻标题,或者寻找一些刺激性的新闻,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已经背离了新闻编辑素养的要求,一定要进行相应的改善,提高新闻编辑素养,有效调节新闻编辑素养与网络的矛盾,促进新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滨楠.新闻编辑所需素养及网络时代面临的矛盾[J].价值工程,2011(3).

篇4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

引言

“信息化”已成为21世纪的时代潮流,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种基础设施已得到全面的建设,我国各个领域都深入进行了信息化、网络化。高校作为教育领域的主要场所,网络已经给高校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如何做好网络时代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已成为高校高度重视、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1. 网络时代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心

1.1大学生的“三观”教育

传统的媒体如电视、广播以及报纸等的传播是需要经过一个严格的审查流程的,因此,传统媒体传播的内容具有较强的道德规范与法律约束。然而进入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之后,WEB给人们带来了信息自和个性化,使得信息传播的约束力遭到严重的削减,“黄”“赌”“赌”等通过网络渠道入侵到大学校园之中,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有害信息以及负面情绪,西方国家占据着网络技术的绝对优势,在网络上大肆宣扬其价值观、道德观。身处“象牙塔”中的大学生,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流时,难以去粗取精,辨别真伪,极易导致学生意识形态的扭曲。大学是学生确定自身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三观”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未来成长道路[1]。有鉴于此, 网络时代下高校辅导员应将大学生的“三观”教育作为工作的重心,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宣扬正能量,求真去疑,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1.2大学生的心理教育

统计表明:80%的大学校园有自身的校园网,90%的男生和63.5%的女生在大学校园中接触过网络游戏,在接触过网络有效的男生中有4%的学生沉迷网络不能自拔[2]。可见大学生是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网络以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必需品,上网以成为他们的习惯,一天不上网学生就容易产生失落感,断网后精神萎靡、头昏脑胀、烦躁不安。网络成瘾造成了学生自我迷失、角色错位等一些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生活,对其身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网络时代下,高校辅导员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关注学生的网络状态,当出现沉迷网络的学生时,应该及时地与他们进行沟通,帮助他们走出游戏的阴影,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2. 网络时代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的机遇

网络技术使得师生能够异地进行沟通交流,突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推陈出新,网络已经渗透到了校园的各个角落。在以前辅导员开展工作的形式主要开会、会谈以及授课等,而在网络时代之下,辅导员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利用WEB、E-mail以及各种聊天交友工具来开展工作。例如,辅导员可以通过博客发表言论引导舆论,可以通过学生网站公示、告示,可以向班级群上传学习资料等等。总之,网络拓宽了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渠道,使得辅导员的工作形式变得多样化。虽然网络环境下有些人肆无忌惮的发表一些错误言论,但是事情具有两面性,网络同样营造了一个让人们吐露心声的空间,更容易反应人们生活中遭遇的困惑[3]。因此,网络时代下,辅导员可以通过浏览学生博客、空间动态、聊天群信息等,及时的了解学生在生活学习以及思想上遭遇的难题,进而加以解决。

3.网络时代下创新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策略

3.1搭建权威网站平台,以点带面,传播正能量

当前,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思想观点,一些错误危险言论甚嚣尘上。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一个人的学识有限难以一眼就分辨出真假伪劣,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之下助其传播,另一方面则是缺乏相应的权威网站进行辟谣、辨伪存真。因此,学校建立权威网络平台,传播正能量,有利于建立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4]。另外,建立的网站平台应该一扫“大而空”、“说教浓”的现象,要根据青年人的喜好、学习需要进行内容的丰富,内容应该囊括学习知识、生活信息、时事新闻、不文明现象曝光、任务访谈秀以及辟谣专栏等,而且内容的展现形式应该根据年轻人的口味而定,积极使用视频剪辑技术以及FLASH动画进行内容的表达。

3.2建立预警反馈机制

网络具有传播迅速而广泛额特点,因此,网络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场所。听八卦、骂学校、攻击人身等在许多学校的网站上屡见不鲜,导致许多学生在潜意识层对许多积极乐观的言论存在抵触心理。为净化校园网络环境,辅导员一方面要对已发生的事情进行及时的处理,另一方面学校要建立起一套可行的预警反馈机制。通过设立专门人员从事网络舆论的管理工作,设定“收集信息―识别危机―发展预测―决策―处理”的工作流程,努力做到及时发现处理校园网络中的危险言论。

3.3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时俱进

思想观念的高度决定了个人的成就高低。在网络时代的大潮下,辅导员要有效地开展工作,一方面需要借助外界工具,另一方面需要提升自身能力。辅导员不应固守经验,以经验为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系统,提高自身能力。在网络背景之下,辅导员的网络应用技能成为关键,辅导员要善于将新兴、时髦的网络应用于教学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网络终究是外在的工具,工具产生的效果最终由使用者决定。因此,辅导员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对网络环境下德育、心理学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努力使自己能够应对一切网络危机。

4.结语

总之,网络给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机遇。高校辅导员要在网络时代下做好自身的工作,不仅需要利用网络渠道来解决网络问题,积极利用各种网络应用传播社会正能量,还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只有通过“两手抓”,辅导员才能得心用手的处理网络环境下层出不穷的问题。(作者单位:1.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2.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曾学毛.浅谈网络时代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广州大学学报,2011,4(09):30-31

[2]何龙江.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辅导的实践[J].南方论刊.2012,7(03):59-60

篇5

关键词:网络时代 政府公信力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4-0090-01

政府公信力简单来说是公众对于政府能力的评价和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这一概念在2006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中。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传播方式,以其平台的广泛性、参与的自发性以及传播的高渗透性使得公民政治参与度提高,信息的透明度更高,从而导致各种社会问题频发,这些因素都使得政府公信力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压力。如何在网络时代这一大背景下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成为我国政府当今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一、网络时代政府公信力所面临的问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8月在京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的数量已经达到7亿多,较去年增长4000多万。互联网普及率为532%,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跟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大概7000万。人民网舆情O测室2016年的全国热点事件的初步统计来看,网络成为热点事件的主要策源地。2016年上半年由网络率先披露的热点事件占到一半以上,较去年提高了8%。各种新媒体例如微博、微信、网络直播的发展,都成了社会舆情发展的新策源地。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网民数量人口众多,网络生活已经逐步渗透的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有着影响作用,政务舆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我国为了顺应网络时代也作出了很多努力,加强政务公开、做好政务舆情回应,不难看出各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新的舆情环境下作出了一系列改变。但是还有热点事件发生时,信息透明度低、回应速度慢等问题。这说明我国政府离适应互联网时代下人民群众对政府公信力的期待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二、网络时代背景下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途径

(一)切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议

人民群众只有充分行使监督权和知情权,才能提升对政府的信任感。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是网络时代下提升我国政府公信力的必然要求。我国政府可以合理利用、整合各种网络平台,发表民众所关心、需要的政务信息。倾听民情、了解民意、加强与民众网络沟通渠道的畅通,让信息公开落到实处。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让权力得到监督。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各官方网络平台加快建设。其二,政府的网络平台要真正做到信息公开,解决疑问,接收诉求。使民众诉求可以第一时间得到反馈,从政府官方角度第一时间粉碎谣言,安抚群众,加强政府与民众之间沟通的双向互动。

(二)提高危机处理能力

首先,在处理突发的公共危机事件时,政府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应急反应机制、危机处理机制和善后处理机制,第一时间作出准确的迅速的合理预判,确保平稳地化解危机。其次,加强问责制、塑造政府的责任形象。将责任切实落到每一个负责人头上,增强责任感,来提高危机事件的处理能力。

(三)加强网络监管

首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网络问政有法可依。目前,我国在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政府必须加强网络环境的监管,加强立法,严格执法,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促进网络环境健康发展,同时也要引导公民合理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正确客观地看待公共事件,发表言论要理性公正,对于谣言也要依法打击公正处理。

三、结语

网络时代的到来,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打破传统的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一方面,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给政府公信力带来了机遇,而另一方面,也使其面临巨大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政府应该加快服务型政府转变,切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网络监管,充分认识到网络舆论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升政府公信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6.

篇6

网络媒体以其信息的双向交互性、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公众参与的广泛性而改写着大众传媒的历史。互联网超链接技术、刺激互动、超媒体化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新的传媒神话。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媒体时代是一个以传者为中心的单向传播时代,受众处于主体缺失和传播被动地位。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受众在一定程度上从大众传媒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他们既是传播活动的参与者,又是传播符号的译码者;既是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又是传播效果的反馈者。网络时代,互联网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了传者和受者的界限,编辑的权威被解构,“把关人”不再是议程设置者,受众的信息控制权得到了极大的增加。

随着时代的发展、受众的文化水平与鉴别能力的提高,受众成为社会生活中更加主动的一方。网络时代,受众不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且还可以自由而隐匿地想的任何信息。编辑主体应根据受众的兴趣、爱好、文化与价值观、心理需求与利益关系等,选择受众需要的传播内容、传播渠道。网络时代的编辑应充分尊重受众个体性、创新性,适时更新观念,调整战略,以一种客观、公正、平等的评判准则与评判精神选择、建构信息。编辑主体要善于观察生活、解析生活,了解受众心理,尊重受众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加强受众本位意识,建立具有科学形态的现代编辑理念。

传统时代的舆论把关人、导向者在网络时代被消解为既是传者又是受者的角色,在文化选择过程中,编辑在限制与自由这一矛盾的对立统一中“戴着脚镣跳舞。”互联网就像一个大型信息超市,编辑就如同购物的顾客,必须快速、便捷的搜索出有价值的信息。因此,网络时代,编辑在文化传播中更要有针对性地对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剔除不健康的部分,传播真正有文化价值的精品。惟有如此,中华民族的文化才能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当传统媒介传播信息量不足时,人们对网络传播的大量信息抱以希望,而当网络传播的信息量大大超过需求时,人们又渴望用最经济的方式获得最有价值的少量信息。这是一个由少到多,又由多到少的过程⑴。正如在文化转型期,中国面临着更为激烈的文化冲突,编辑主体就要有效地在繁杂的信息库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选优劣汰,遴选出最具时代要求,符合社会需要,传播最恒久、最迅捷的文化精髓;提高评判各种文化的能力,坚守文化本位意识,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通过编辑成果在社会上流通传播精神文化。出版活动的本质是进行文化传播,通过文化选择、把关活动,编辑主体须营造代表文化主导方向的舆论氛围。

网络本身就是一个集聚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特点的全新而独特的整合性媒体,这就决定了网络时代的编辑也相应具备采编、汇总、过滤信息的多元角色的整合性特征。一般来讲,进入特定媒体编辑系统的文字、图像、声音、数据稿,其信息和知识的新颖度、质量状态、内在结构、存在形式、语言逻辑、文、图、声像、数据稿要素、规范程度等都或多或少存在无序性和组织程度不高的状况(或称熵或无序度)。只有在特定媒体编辑过程中,才能使信息、知识的无序度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其有序度达到最高程度。⑵网络信息的泛滥,需要“把关人”足够的整合能力、选择能力。编辑主体须以前瞻性思维,动态化的分析和多层次、多角度、个性化的方式过滤整合信息资源,从而为受众提供更专业、更系统的信息服务。

古往今来,编辑主体的编辑活动,无不具有鲜明的社会文化特征――整理社会文化、构建社会文化、传承社会文化,尤其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编辑主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发挥着“总串联、总合成、总把关”的主体作用。⑶面对一个没有疆域的巨大的信息海洋,网络时代的编辑主体必须对信息进行整合、建构,为各层次的受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开拓信息传播的绿色空间,实现信息的有机平衡,达到质与量的和谐统一。编辑主体担负着审稿、加工、选择和重构传播信息的角色,从而满足受众的阅读诉求。借助于网络技术,编辑要引导受众接受新的阅读和消费方式,这对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们不同类型的文化需要提供了有力支撑,并为进行文化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互联网体现的是对传统的反思与创新,它本身就是创新思维的产物。作为数字时代的编辑人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是编辑的“天性”,是编辑活动的命根子,没有任何创新的编辑活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鲁迅曾把文化发展比做“如长江大河之水流淌,无法遏止。假使能遏止,那就成为死水,纵不干涸,也会腐败”。编辑工作同样不能维持现状,必须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始终奔腾向前。

互联网时代,在信息爆炸程度以几何级数增长的情况下,更要求编辑人员以创新意识为“纲”,密切关注各种相关信息,充分发挥“滤波”职能,不断对所吸纳的信息有效的“智化”,敏锐地透过纷繁复杂的信息表面把握时代的脉搏,抓住核心且本质的东西,并以此为基础广泛分析所拥有的相关信息,不断推出自己的创意和选题⑷。编辑主体根据受众需要,依据传播原则,对信息进行一定的建构、整合、加工,对精神产品进行整合和优化,从而给文化传播带来生机,实现对原有文化信息的审美超越和发展创新。编辑在选择加工文化信息时要注重创新:一是内容上要突出特色,主旨鲜明;二是形式上要新颖独特,推陈出新,从而使信息优化。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创新相辅相成,相互依托。此外,还要对文化产品结构整体优化,使社会文化产品保持合理的结构和比例,构建出具有创新性的精品,获取最佳传播效果。编辑主体是文化尊严的捍卫者,是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是出版物质量的把关人,应加强自身创新能力,抓住机遇,传播真理的火种,弘扬真理的价值,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佳品以飨受众需求。

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带来了一个新的媒体时代,一种新的传播观点,同时也给“把关人”角色带来了新的警示,他们不仅是技术平台的运用者,更是信息人文价值的开掘者。编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不可低估,这既是时代赋予的重任,也是编辑不断传承文明薪火、传播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客观需要。网络时代,编辑面对的文本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符号,而是整个文化信息环境。因此,作为文化传播的把关人,编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以人为本,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新型编辑理念。

数字时代传播内容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由编辑主体的素质决定。编辑作为“把关人”,必须提高自身素养,使编辑与受众和谐统一。网络时代的编辑主体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高自己的气魄、视野、眼光、能力等综合素质,秉承邹韬奋先生所言“凭理想为南针,以正义为灯塔”的精神,在文化产品进入市场前为受者当好把关人。编辑出版主体要走向现代化,必须具备强烈的开放意识、宽容的精神、强烈的批判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拓意识,勇于奋斗、进取,敢于走前人未曾走过的路⑸。编辑主体必须具备马列主义理论水平,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备政治敏感和全局意识,同时,应该具备新闻传播理论修养。此外,编辑主体应具备良好的业务素养,具有辨别、过滤信息的能力,能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最终履行把关、导向的职责。网络时代,编辑主体应由传统的信息提供者转变为“信息管家”、“思想者”等智慧型的新型编辑,这样才能最终赢得受众,服务受众。

参考文献:

⑴彭兰:《试论网络传播中专业新闻机构的舆论功能》[J],《当代传播》,2000,1:44-47

⑵任定华:《关于编辑规律的探讨》[J],《中国编辑》,2003,4

⑶叶春华、连金禾:《新闻采写编评》[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⑷王栾生:《也谈编辑的网络意识》[J],《编辑学刊》,2003,(5):24-27

篇7

关键词:网络环境;英语教师素质;培养

一、前言

    网络时代在形式,内容,甚至性质上改变了我们的传统英语教学,我们所操执的不再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和一间几十平米教室的教学模式,而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纵览天下面向世界的教学模式;我们所传授的知识不再仅限于课本上那些内容,而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接触到了比课本知识多几十倍,几百倍,甚至几千几万倍的不再称为知识,而是称为信息和数据的信息海洋;在这个网络环境下,我们与学生的关系也正在改变,由于学生有机会接触了一个广袤的信息海洋,我们不再拥有知识的权威地位,而变成了信息海洋的引导者和管理者。为了适应这个历史性变化,网络时代环境下英语教师的素质需要重新定义, 英语教师素质的提高成为英语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的英语教学,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师素质的提高不再是几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网络意识,价值观和网络技术能力。最近几年的论文也探讨了不少素质培养问题。这些论文主要涉及网络时代对现代教学的影响,培养教师网络素质的迫切性以及培养设想,但还没有从专业的角度探讨网络时代环境下英语教师应该学习和掌握哪些具体的网络知识和技术,笔者在这沿用阐述网络时代对英语教学的影响的同时,将更具体更实用地探讨教师如何改变观念,如何自觉地通过学习网络知识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来培养笔者新定义的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师素质。

二、网络时代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1. 网络信息时代的特征

   网络时代带来的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信息革命,世界每天的信息流量可以装下一个图书馆。有关资料统计显示, 1984 年全球数据库总量为 10 亿条, 1995 年达到 81.6 亿条, 2000 年为 100 亿条, 目前已经达到 200 亿条以上, 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 广泛而丰富。国际互联网,电子邮件、网站、电子新闻、聊天室、实时信息,……所有这一切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信息的广泛性。全世界是一个网络整体,国际互联网延伸到哪里,信息就传播到哪里,一些公开的信息瞬间传遍世界每个角落,有了互联网,世界变得近在咫尺。信息的广泛性表现在信息量的丰富,信息范围的广大,应有尽有,无所不及。

第二、信息形式的多样性。文字,电影,声音,动漫,图片等等,呈现多媒体化,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

第三、信息的共享性。互联网上的公共信息是没有国界的,我们可以超越物理空间的限制,达到“信息共享”,任何人都可以接触和分享这些信息。

第四、信息的可选择性。信息就在指尖,用鼠标点击就能自由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一切。

第五、信息交流的实时性。网络信息交流处于现在进行时状态,我们可以面对面交流,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实时性可以达到此时此刻的效果。

第六、信息的交互性。互联网浏览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和者。正因为有了交互性功能,电子邮件,聊天室等信息传播形式十分红火。

第七、作为接收和信息工具和作为制作创造信息(电子文档,软件,多媒体课件等等)工具的电脑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2. 网络时代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高校是互联网时代最大的受益者之一,2001年1月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中国未来最有希望的网上事业中,网上学校名列第三。在高校各学科和各专业教学当中,网络时代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应该是最深刻的,因为:第一、英语作为语言课程,需要大量的,实时的语言信息;第二、英语是外语,需要跨国界的网络信息传播;第三、作为语言课程,英语教学需要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信息时代的特征更能实现和满足以上的要求。可以说网络时代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是立体式的,全方位的,它改变了教学的功能,从传统教学的知识传授转化成信息交流与传播,更加切合语言教学的本质:英语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它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模式,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和一间教室的教学模式将渐渐淡出成为历史,网络时代让我们从封闭的教学环境走向开放的世界,与世界融为一体;它也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如今远程教育,虚拟大学,网络学院, 以及英语课堂上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比比皆是, 网络时代的影响就像大浪淘沙一样,我们不能消极对待,更不能回避,很难想像一个英语教师在网络时代如果不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而不被边缘化。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英语教师素质的提高

1. 网络环境下高校英语教师素质现状

   网络时代环境下高校英语教师的素质认定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网络英语教学意识和价值观;2)网络环境下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操作能力;3)网络环境下资源的利用,开发,制作和创造能力和水平。在这里笔者把能力和水平划分为三个等级,基础级:能进行基本的电脑操作,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查找和利用网络资源,懂得简单的课件设计制作(如ppt等)

网络环境下教师素质的培养,除了改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意识,还要踏踏实实地学习一些计算机编程和多媒体开发技术。下面将介绍网络素质培养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2. 网络环境下高校英语教师素质的培养

1)改变观念,树立开拓创新思维

改变观念是培养新素质的前提和条件,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促使我们不断去追求和探索如何利用网络和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来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现代英语教师不能仅仅是网络的使用者,而且还应该是网络资源的开发者,建设者和创造者。下面将介绍英语教师应该了解和学习的编程技术和多媒体开发软件,俱备了一定的电脑知识和技术,英语教师就能在网络平台上践行自己的教学理念。

2) 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师应该接触,学习和掌握的计算机和软件技术。

网页编程技术需要过硬的计算机编程能力,有了这个能力,人们几乎可以根据自己的想像力,创造无限的东西,当然这方面的学习也是最艰难的,甚至需要一定的天赋。多媒体制作软件,除了Flash和3D Max需要一定的编程技能以外,其 他都只是操作技术,相对比较容易,有得软件十天半个月就能学会操作和使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很多,以上只是一些主流软件,更加个性化的多媒体制作,还需要更加适合自己的其他软件,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由于人们精力有限,专业有分工,不可能什么都会,但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以上的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将拓宽英语教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以上的知识和技能,将对你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产生飞跃性的影响。

四、结束语

    网络时代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是全方位立体化的,它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模式,也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网络时代下英语教师要改变观念,加强网络意识,自觉地了解,学习和掌握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网络时代环境下英语教师的素质包括网络意识,思想观念和创新精神,同时还包括相应的网络知识和计算机多媒体制作能力。所以,教师新素质的培养不是简单的说说,而是要踏踏实实地学习以上谈到的计算机和软件技术。

参考文献:

[1] 董满在,王建明, 论信息时代的教师素质[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2).

篇8

【关键词】网络时代 价值观 影响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21-01

当前,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是最受人欢迎的通信、娱乐、消遣的方式。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管理局公布的数据称,截至到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39.9%。网络正以急速扩张之势对我国社会文化产生影响,网络衍生出的网络文化也正在高校里传播,对大学生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产生深刻影响。研究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所产生的影响,及时趋利避害,有效引导,意义重大。

一、网络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

大学生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网络世界瞬息万变的信息海洋既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却也让大部分大学生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在此情境下,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

1.价值取向转向多元化。

2.价值核心向个体本位转移。

3.价值目标向功利化变迁。

二、网络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影响因素

网络时代各种媒体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较大变化。信息传播方式的急剧转变、良莠不齐、鱼目混杂的传播内容、网络的虚拟性是大学生价值观转变的三大因素。

1.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

网络媒体是融合报纸、广播、电视、电脑等传统媒体于一身的“全媒体”,“鼠标一点知窗外事,足不出户听世界音”,新媒体的传播使大学生与外界交流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以网络虚拟空间和匿名方式就可以交流思想。网络内容涵盖面广,信息和观点都在不断变化之中,也使他们在理解事物时更需要多维和主动,这一过程无疑影响了其价值观。

2.传播内容的混杂。

网络的共享性、开放性,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界限,借助网络这一平台,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向世界传播,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经常利用其娴熟的传播技巧,有计划地对我国大学生进行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渗透。而在同时,为了吸引人们眼球,网络把世俗性事件作为关注的焦点,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误导。

3.网络的虚拟性。

网络最显著的形式是“虚拟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隔断了大学生与现实世界的交流。长期生活在虚拟世界的大学生,往往把由网络所构建的虚拟环境当作客观现实,对网络的依赖日益增加。当在现实世界里受挫,他们便退回虚拟的网络世界,发泄不满情绪,缓解精神上的压力甚至逃避现实,久而久之性格孤僻,情绪越来越消沉。

三、网络时代大学生价值观重塑对策研究

网络新媒体时代,高校要改进教育方式,转变教育模式,以人为本,从大学生身心特点出发,激发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主动性。

1.高校应完善校园网建设,利用网络加强大学生价值观塑造。

通过创建各类主题网站,比如网上团校、网上党校、理论学习等网站,培养大学生政治民主思想和平等参与意识。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各自的德育网站,如清华大学的“红色网站”其宗旨就是:宗马列之说,承毛邓之学,怀寰宇之心,励报国之志,一年之内接受了28000多人次的访问,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欢迎。

通过设立校园BBS栏目,收集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以正确的舆论影响学生,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有目的性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近年来,许多高校在校园网上建立了BBS站点。BBS因贴近学生的生活与思想实际,深深吸引了青年大学生的关注,成为校园文化一道抢眼的风景线。BBS上可以开设各种光荣榜、先进人物事迹、院士博导访谈、校长信箱、校园文化等专题栏目,为大学生创设了一种健康向上、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弘扬了主旋律,在无形中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了积极塑造。

2.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

网络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起前网络时代任务更为艰巨。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的今天,如何把握价值一元化与价值多元化之间的力度是个难题。因此,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对大学生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倡导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取向,在平等、公平的基础上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以身边生动感人的事实教育学生,以真理的光辉温暖学生,使大学生增强自律意识,自觉抵制身边的错误言行。

3.改进德育方法,重视个性理想教育。

个性理想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培养独立人格,激发创造潜能。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改变以往大学生道德观教育按统一标准、形式、方法塑造理想的教育模式,在重视大学生社会理想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个性理想教育。在校园网络文化语境中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偏重于“引导选择”,推动大学生的个性往良性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期刊作为传播媒介之一,编辑工作的网络化是其发展方向和趋势。在网络背景下,期刊编辑也具有自身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播媒介正向网络转化,而网络使传统媒介中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界限不复存在,作者可以直接在网页上粘贴自己的作品,网民可以直接从网上阅读(或下载)作品,这就对期刊编辑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在网络时代,编辑工作面对的受众群体发生了变化,编辑在媒介转化过程中的工作方式、手段也随之发生变化。传统传播媒介要适应这种变化,同时利用网络扩展自己的活动空间。而且,网络丰富了编辑工作手段和方式,使编辑活动在融合网络技术和即时交流平台的同时,得到升华和提高,从而使编辑工作异彩纷呈,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2.网络时代编辑活动具有交融性的新特征

在不同传播媒介之间,一种媒介会交叉利用另一种媒介的优势功能,扩展自己的活动空间和存在价值,并协同发挥1+1>2的作用。这种现象就是交融性。网络时代的交融性是全方位的,网络不仅渗透到所有的传播媒介,而且已经参与并改变人们的文化生活。一方面传统媒介正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提高原有产品的质量和效率。如期刊编辑可以利用因特网的各种信息资源库,可以网上征稿,网上组稿,网上寻找作者,可以组织读者的信息网,还可以利用网络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优势,组织有关会议,加快开发过程和提高期刊质量。另一方面,传统媒介正纷纷借助网络,增添“网络版”。网络版不是原产品的原始上网,而是与原产品并行的,融合网络技术打造出来的,能满足受众多方面需求的新产品。例如,期刊社和网络公司合作建立专业网络,打造出快速、互动的新型网络版刊物,可以把纸介质刊物不能表现的或不方便表现的功能,借助网络技术充分呈现出来。这种交融是“双赢” 的,双方都极大地扩展了自己的活动空间,拥有更多的受众,并发挥出1+1>2的强大作用。

3.网络技术将取代部分传统工艺

网络技术的出现和普及,使传统期刊编辑的工作过程由单向的封闭流程,转变成一种带有显著的交互性特征的双向或多向的信息流通方式。编辑、作者乃至读者之间可以直接进行信息交流,它用最直接、最形象、最逼真、最快捷的特色使期刊编辑流程成为极具开放性的人际传播。网络社会和网络文明的到来,宣告高度而枯燥的技术文明将被充分共享的信息文明所取代。激光照排系统使我们在出版过程中告别了铅与火,自动办公系统让我们告别了纸与笔。在将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编辑工作将会发生更大的变化,将会有更多的传统工艺被新的工作方式所取代。

随着网络技术在应用领域的扩展,其在期刊编辑中的应用也日益普遍,给期刊编辑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期刊编辑可以利用网络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把握学术文化动态,有针对性地补充新知识。同时,电脑和网络是编辑的高效工具和得力助手,电脑和网络的运用使编辑工作变得更方便、更快捷。这一特点适应了期刊出版的高时效要求。对于期刊编辑而言,除了必须具有传统编辑必备的素质之外,还对编辑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新的需求。

1.期刊编辑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相关操作技能

在网络时代,期刊编辑工作数字化、网络化成为一种趋势,网络沟通、网上征稿、网络制版和无纸化办公已经成为常态。期刊编辑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才能开展最起码的编辑工作。编辑运用网络可以与作者建立便捷的联系;可以在计算机中修改和校对稿件。我们生存在一个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信息传播手段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期刊编辑在实际工作中,QQ、MSN等即时交流工具和电子邮件已经取代了纸笔和面对面的交流,速度更快、更变捷、效率更高,如果编辑不会使用计算机,便弱化了与作者的联系,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期刊编辑要顺应知识时代信息化发展这一历史潮流,学习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操作技能,熟练地利用网络搜寻、查找资料,实现编辑工作的信息化。

2.期刊编辑必须具有“原创性质”的整合能力

网络在对编辑工作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为编辑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在网络时代,资源全球化的便捷使编辑收到的稿件和信息是海量的,如果期刊编辑只满足于提供稿件和信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充分开展稿件和信息的加工服务:不仅是对单一稿件、信息的深度加工,还包括对相关稿件和信息的汇编、整理等。由于期刊编辑行为注入了编辑人的智力创作,运用了独特的选取和编排材料的方法,并赋予这些材料以新的组织结构和表现形式,所以,编辑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编辑作品质量的高低,期刊编辑工作就显得更为至关重要。在传统编辑工作中,编辑能够发现优秀来稿、编辑修改稿件就能够保证编辑工作的正常开展,编辑所做的工作,就是把优秀的稿件按本刊的要求挑选出来编辑成书。但是,在网络时代,读者面临选择,先进的网络技术使编辑和读者面对同一平台,编辑和读者面临共同的信息选择。在这种情况下,编辑仅仅具有基本技能是远远不够的,编辑需要在搜集整理海量信息的同时,整合创作具有“原创性质”的稿件,才能博得读者的青睐。2009年的期刊市场“黑马”――《看天下》杂志,就是凭其编辑人员的强大整合能力,在新闻期刊中以独特视角一枝独秀,占据了半边天下。

3.期刊编辑必须具有驾驭网络交互性的能力

在网络时代,编辑工作即时化、简单化的同时,也对编辑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在书写时代靠信件、电话与读者、作者的交流,在网络的影响下已经变成了QQ、MSN等即时流工具的交流,读者掌握的信息,有时比编辑更为快速和全面。因而要求期刊编辑必须具有熟练驾驭网络交互性沟通的能力。

交互性是网络的最大优点之一。在网络传播中,受众与信息传播者或者受众与受众之间可以进行直接的双向交流。许多期刊在开设网站的同时,也同时开设与读者、作者交流的网络论坛。在这些网络交流中,编辑的能力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参与论坛网民的心态、目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编辑具备较好的把握、引导、判别能力,使网络的交互性能够发挥正面作用,成为引导、服务、沟通的一种有效手段。网络交流目前已经是期刊与读者之间实现沟通了解,进行互动的主要渠道,期刊编辑掌握了网络的交互沟通,就等于打开了期刊与读者、作者之间的一扇窗户,对于期刊的经营和品牌宣传均有重要作用。

篇10

在现代社会中,网络传媒被视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传媒,它是一种开放式跨文化的传播,具有多媒体、互动式和同时性等特征,在各种媒体中独树一帜,受到人们更广泛的关注。当前网络传媒的发展日新月异,其影响日益扩大,并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和国际舆论斗争的新领域。网络传媒带来的积极因素是革命性的,但的确也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应对网络传媒的挑战,这是当前青年政治社会化研究值得关注的课题。

一、网络时代青年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网络传媒的发展,不仅给青年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带来冲击,更重要的是对青年的认知、情感、思想和心理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使网络时代的青年政治社会化出现了以下特点。

(一)网络传媒信息内容的多样性与传统青年政治社会化内容的一元性之间的冲突

当今网络的最大优势是为信息社会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自由,任何组织、任何个人,只要拥有一部电话、一台电脑、一个调制调解器便可以成为网上一员,可以在网络世界中自由自在地冲浪、翱翔,张扬个性,展现自我。伴随着网络世界的这种自由空间而产生的是信息内容的多样性,因为社会经济成分多样性、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和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的社会环境,必然会带来多元化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情感评价,并以各种面目在网络中出现。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一元性的青年政治社会化必然受到多元性网络信息的冲击,原有的青年政治社会化主体的主导性地位受到挑战,这是青年政治社会化的一个突出问题。

(二)网络信息沟通的互动性与传统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单向性之间的冲突

在网络媒体中,网络信息的传播者与传播对象是不确定的,所有的上网媒体和其他上网者都可以汇集和传输各种信息,由网民们自由收看、下载。每个上网者既接受信息又制造信息,既相互沟通又相互感染,从而构成社会公众中的每一个成员既可广泛参与和积极投入,又可使每一个参与者在双方沟通中处于平等地位。这种由信息提供者、信息服务者、信息接收者共同作用而构成的无限循环互动,必然会对每个信息接收者的主体意识造成极大地调动和刺激,并将使其认知方式与情感评价产生交互式的影响。而传统的青年政治社会化是一种单向性的教育方法,思想教育者根据自己的工作意图去采集、制作和传播信息,受教育者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与如今的网络信息沟通是格格不入的。

(三)网络信息传播和接收的随机性与传统青年政治社会化的选择性之间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