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传播趋势范文

时间:2023-10-31 17:59: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传播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互联网传播趋势

篇1

一、研究文创传播的价值

文创,顾名思义就是文化创意产品,它是指利用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利用现代技术对文化资源和商品进行创新和升级,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从而形成高价值的产品。文创是诠释博物馆馆藏文物历史价值的有效载体,是彰显博物馆深厚底蕴、使中华文化“活”起来的有效载体。文创产品可以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通俗、清晰、简单、快速传播到世界各地;也可化身文创商品,让游客在兴趣盎然之中快乐购买,带回分散在各地的家,分享给家人以及亲朋好友。

(一)可以增加博物馆的资金来源

博物馆在为大众提供文化服务、满足大众的心理和文化需要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本质上还是公益性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由于制度原因,博物馆经费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支出,这种单一的资金来源很难满足博物馆在日常经营中的资金需求。通过促进文化产业长效发展,获取相应经济效益,从而为其发展与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使其保持可持续发展,实现博物馆文创产业的蓬勃有序地发展。

(二)提升博物馆知名度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物质以外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多,文化消费观念在不断变化。目前,公众参观博物馆不仅是为了看展,更是为了体验相关的文创产品。优质的文创产品能够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播,促进博物馆形象和知名度的提升。

(三)让博物馆涵盖的历史以更多形式传播出去

中华有五千年的历史,每个博物馆都蕴含了自己独特而又丰富的文化。而博物馆原先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就是“高冷”和有距离感的,甚至会被认为有些枯燥。而互联网提供了一个沉浸式、互动式、通俗化的平台,使得博物馆文化传播得以以更大众化和普及化,缩小了博物馆和大众之间的距离。这使得博物馆优秀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从而进行更好地传播。

二、博物馆文创受众分析

(一)线下平台

根据猎豹用户研究中心调查数据可知,线下博物馆的参观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在18—40岁,占比接近九成。主要职业类别为大学生(包括研究生)和普通职工,占比分别为20.37%和18.51%。

(二)线上平台

据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和天猫共同的《2019博物馆文创产品市场数据报告》显示,该年仅淘宝天猫逛博物馆旗舰店的累计访问量就达到16亿人次,是全国博物馆接待人次的1.5倍,其中“90后”用户占了1亿。根据阿里电商平台的统计,购买力水平较高的都市年轻女性是消费的主要力量。众所周知,00后已然崛起,90后早在前几年就成为社会顶梁柱。他们日益成为文博机构参观的主力军,并在不久的将来承担着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因此,抓住这一代的年轻人,就意味着抓住了博物馆文创的未来。

三、科举博物馆文创传播现状分析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虽然建馆四年就在文创传播各方面都有所涉及,如文创产品设计、文创传播等,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文创设计方面

科举博物馆的线上售卖文创大致由三部分组成,其中大部分都还是1.0版本的文创产品,即马克杯、书签、钥匙扣、笔记本、背包等小件生活日用品或文具,这类产品通常都是将文物的形象、Logo等元素直接印制到产品上面,更多的是具有观赏价值而缺乏实用价值,并且定价偏高。比如“状元及第”T恤、“金榜题名”书签、金榜题名青瓷对杯、科博定制复古线装本等。另外,这个版本的文创产品因为数量较为有限,就造成产品同质化严重。第二部分是属于2.0版本产品,开始注意从文物中提取元素进行产品设计。比如状元服吊坠是采用科举时期的状元的服装元素、“状元及第”足金吊坠则取材于“状元游街”瓷塑,运用状元帽的元素进行设计。第三部分则是由极少数融合部分科举文化的3.0版本产品,这类创意作品是从文物自身中剥离出来,发掘出其内在的意义,目的是突破次元壁垒,玩转流行文化。比如“千字文”扑克牌。由此看出,现阶段科举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还停留在2.0版本,且占据大多数的还是1.0版本的产品。博物馆没有优秀的文创产品,其经济效益降低,从而逐渐会形成恶性循环,无法维持良性发展,博物馆的职能就难以深入。[1]

(二)线下传播平台

科博2017年开馆至今有10个销售窗口(一层文创小屋、文创精品店、金陵佳话、负四花车、负四照相、鸿儒驿站、MM艺术馆、南苑照相、南苑茶社、糕点房)。负一层主要是商铺,与负一层的布局相融合,打造书香型休闲茶吧,在重要的时候,会举办一些开设互动体验式的活动;文创精品店主要经营科博的文创产品;金陵佳话结合街区的复古风格,引入与店铺贴近的商家,比如:陶艺拉胚、汉服体验、香道体验等;负四花车则以商家入驻为主,商家自主进行产品销售;南苑结合祈福主题及沿路风光,打造休闲清吧。其中只有文创精品店售卖相关文创产品。

(三)线上传播平台

科博线上自有传播渠道包括淘宝天猫旗舰店、微店等销售平台,也有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知乎等媒体平台。科博的官方网站内容类型较为齐全,但存在信息滞后或是不齐全的问题,很多信息在官网上不能及时找到。例如文创产品这方面,“五子登科小状元”摆件可以在淘宝旗舰店看到,在官网“文创产品”类别里却查无此物。第二,科博的网站设计只适用于PC移动端,当用户拿手机或者其他设备打开官网时,存在使用不方便的问题。在销售平台方面,淘宝天猫旗舰店开创不久,存在文创产品不够齐全,且店铺页面布局简陋的问题。相比之下,微店的文创产品最为齐全,且有一些符合微店经营机制的活动。但微店附属于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属于私域流量,在其他公开平台也很难找到相关链接索引到微店,所以微店的受众也不多。最后是社交平台方面,科博开通了微信、微博、抖音、知乎、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但起到的实际作用都微乎其微。微信公众号、微博有在持续更新,但微博更新的内容很多和科博没有关系,其次也没有互动性;知乎、小红书最近更新也是半年以前了。由此可以看出,科博的社交平台首先运营内容存在很大问题,其次各个平台之间比较孤立,关联性不强,同时,没有起到社交平台互动的作用。

四、“互联网+”时代科举博物馆文创传播趋势研究

(一)IP化传播

IP不是简单地对文物进行复制,而是在文物外观和内涵的基础上提炼,使其成为集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为一体的文化载体,它代表的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态度。[2]在文化消费的大环境下,文创IP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生态圈中的一种潮流。好的IP不仅能使博物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背景产生更大的价值,而且在互联网+时代可以引起受众的兴趣和追捧,从而转化为消费力,促进博物馆的经济发展。因此,科博的文创产品创作应深入挖掘科博的文化内涵,把其中富有故事性、有趣的或是特别的传统元素进行创新性再创作,最大程度保留其内涵的基础上与现代社会进行融合,使其更具有IP化传染力。它可以在文学、影视、游戏等各个文化消费领域中得到广泛地运用,从而引起更多人的情感共鸣并吸引受众。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妞IP就是将唐朝的“丰满美”与现代的“萌”相结合的唐代仕女艺术,从其身影中可以看到唐朝仕女的落落大方和仪态万千,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大唐盛世文化的热爱。陕西历史博物馆更是用了各种移动宣传和推广平台为唐妞IP进行宣传造势,同时通过春晚、国内外重要赛事、交流会等展示唐妞的形象,使其在短时间内曝光量大大增加,对围绕唐妞IP开发的文创产品的宣传起到了带动作用。很多原本普通的文创产品因有了优质的IP而变得有价值,受众也愿意为此买单。针对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现状,具体来说有两种对策,第一种是将“五子登科”文创产品中小状元的形象进行再次精加工,使其形象精确并固定下来,并赋予它恰当的人格进行传播;第二种对策是重新在博物馆的馆藏或历史文化中寻找新的元素进行IP形象设计,而后对其进行宣传。第二种方法因其工作量大且需要创新性,可以利用赛事实现,举办文创产品设计比赛不仅可以为自己打造一个文创宣传平台、资源整合平台和品牌塑造平台,而且比赛通过奖励、宣传等机制可以吸引一群有梦想、有活力、有能力和热情的选手进行智慧创意的碰撞,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策略。

(二)场景化传播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使得AR、VR、魔墙系统等技术更加普及,它为博物馆丰富陈列形式提供了新的思路。技术人员利用这两项技术,可以还原文创的内部结构、来源背景,同时利用动画、音频、视频等媒介,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场景互动化方面做得好的博物馆要数史密森设计博物馆了,其馆内含有五大互动体验,分别是数字笔、互动桌、壁纸房、姿势匹配和加工实验室。第一个数字笔,从2015年开始,史密森会给每一位参观者发一只数字笔,这个笔是不可以书写的,但是可以给你提供信息。你可以用它点击展品的标签,展品的信息就会存储在馆里的在线账号上(门票后有账号信息)。第二个互动桌,博物馆里有7张互动桌,配备了高分辨率的触摸屏,用户可以在上面浏览馆内的展品信息。这个桌子最有趣的地方在于你可以随便在上面作画,然后系统会根据匹配程度找到展品。壁纸房是在互动桌的基础上,你可以在壁纸房内的互动桌选择想了解的壁纸,它们就会充满整个墙壁,体验艺术作品的宏伟与壮观,你也可以在桌上画出自己的设计作品,然后显示在墙上。[3]姿势匹配则是让参观者了解人体与设计的关系,受众可以在屏幕前摆个姿势,动作传感器会捕捉动作,然后系统会找到与姿势相匹配的设计图案,展现在屏幕上。最后加工实验室也是受众参与度最高的一个项目,受众可以用这里准备好的材料进行设计。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之前采用了AR自助语音导览系统,后又在此基础上推出了MR智能讲解服务。但该项服务在实际体验中只是将屏幕上的东西放进了AR眼镜,没有将MR技术很好地与文物结合起来,只是流于表面。因此,科博下一步需要做的是思考如何将现代技术与文物陈列进行更好地融合,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更好地反哺文创产品的传播。同时,也可以尝试将这些新技术直接地应用于文创产品的展示,利用3D、VR等方式将文创相关的内涵、故事或是来源背景以三维的形式展现给受众,可以使文创产品真正地“活”起来。另外,因线下博物馆的受众主要是大学生和公司职员,所以可以举办一系列兼具文化、互动、体验同时符合当代年轻人的文化传播活动,让年轻群体感受到博物馆的魅力与活力。

(三)互动化传播

博物馆的文创发展既需要靠博物馆自身进行,也要靠观众与文物之间的互动达成。正是基于互联网背景,我们可以借助很多平台与受众进行互动,如博物馆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平台,腾讯视频、爱奇艺等视频网站以及其他移动端应用。博物馆官网是就相当于博物馆在互联网上的大门,现在的人要想知道一个博物馆的信息,首先就会登录其官方网站,所以博物馆官网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有鲜明的主题,才能让观众有读下去的欲望。同时,由于移动端用户数量庞大,因此为提高用户的浏览体验,网站应针对不同的移动设备开发针对的主页。现阶段,科博需要做的就是改进官网的设计;同时,官网的信息更新要及时、全面,确保受众能第一时间在官网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微博的影响力在2009年开通之后,短短几年时间便经历了爆炸式的发展,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在现代快餐文化中,它的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是其他途径无法比拟的。在此方面,科博微博的运作首先需要改进的是日常运营的内容,将转发或者自编辑的社会热点问题微博替换成博物馆的相关信息,如每天介绍一个科举名人,说说他和科举的故事;也可以将一些现行的、受到热议的教育制度和科举联系起来,给受众科普科举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引起受众的兴趣,促使受众进行互动。如故宫博物院的微博每晚会有一个“晚安微博”,微博图片会放一张文物图,配文“今夜的晚安来自XXX”。微信以快速、即时、灵活的特点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与官网不同的是,微信是信息交流平台,用户几乎可以24小时接收到信息,且属于熟人网络,因此它的用户黏性更强、交流体验感更好、有效性更佳。[4]因此,科博首先确保各个社交平台的稳定运营且从博物馆自身出发改进运营内容;其次,要提高各个平台的关联度,可以建立网站——微博——微信的宣传体系,使受众可以全方位了解到博物馆的信息。博物馆还可以开发自己的移动APP和移动端H5界面应用。如今移动APP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如故宫就以文物藏品和历史文化为基础,先后开创了《紫禁城祥瑞》《每日故宫》《皇帝的一天》《韩熙载夜宴图》《清代皇帝服饰》等多款APP。其中《紫禁城祥瑞》采用了卷轴的浏览方式,为用户揭开藏在紫禁城内的祥瑞符号和知识。这种融合美学、趣味和学术性为一体,利用形式丰富的多媒体交互手段,受众不仅乐于接受而且愿意分享出去。H5技术则可以利用在一些阶段性活动上,主要方面就在于要满足测试者对自我展示与外界认同的需求。网易云音乐在这方面早就掌握了流量密码。2021年5月26日,很多人的朋友圈里都出现了一张长图,那就是网易云音乐的性格主导色测试,在微博上也出现了#今天刷朋友圈的我##网易云人格主导色##网易云人格主导色遭微信屏蔽#3个词条,成为现象级刷屏案例。

(四)联合化传播

博物馆可以和其他的品牌进行跨界合作。跨界联名在这几年可谓是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的新趋势。在2021年9月,橘朵就携手敦煌开创了“橘朵敦煌瑞兽系列”联名彩妆。12月份,南京博物院联合南京大排档推出年货礼盒,镇馆之宝西汉金兽变身为守岁烛;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则联合生鲜超市推出“鲜生博物展”,让你在购物中沉浸式打卡吴地文化。各种联名款层出不穷,但究其根本,那些受到大众欢迎的联名都是基于博物馆和联合品牌的特色进行设计的文创产品,因此科博要跳脱出传统手办、明信片、冰箱贴等文创套路上,发掘出更有特色的“科举之风”,积极与其他行业合作,为文创发展带来更多的灵感和机遇。博物馆还可以和其他平台合作扩大传播范围。例如2017年年底,中央电视台和故宫联合,携手国家级博物馆(院)打造的大型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一经播出就引发强烈反响。5万名豆瓣网友给出9.2的高分,节目一举荣登豆瓣年度综艺榜榜首。

五、总结

综上所述,博物馆被视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如今的博物馆也不能故步自封,继续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而是要利用好互联网这个平台突破时空的界限和受众形成友好的陪伴关系。目前科博还处于博物馆与互联网融合的初步阶段,科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陈静.浅析中国当下博物馆文创的设计要点[J].大众文艺,2021,(09):62-63.

[2]马琳,侯力丹,赵雨晴.“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与推广研究[J].大众文艺,2019,(14):56-57.

[3]潘靖.交互设计在博物馆导览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

篇2

关键词 互联网迷因 SIR模型传播 SIInR模型

分类号 G250.7

DOI 10.16810/ki.1672-514X.2017.03.012

The Construction and Simulation of Internet Meme Model:A Case Study of “Friendship Boat”

Zhang Di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dividuals’ innovation behavior of Internet meme, this paper builds Internet memes propagation model SIInR by extending the classical SIR model with innovative populations. It finds that Internet memes with high rates of infection and contact, low rates of recovery, innovation and immunization will be more stable and lasting.

Keywords Internet memes. SIR model. SIInR model.

迷因(Meme),是Dawkins1976年在《自私的基因》一中创造,定义为文化基因,它通过大脑复制、进化和传播,影响人类思想的传承和发展。Web2.0环境促进了迷因的发展,它是一种具有传染力的网络文化片段,通过个体的模仿和创新行为,在短时间内病毒式传播并获得影响力[1-4]。互联网迷因常见的表现形式有词组、语句、图像及视频。

目前,国内学者对Meme一词有多种译法,直译的有谜米、幂姆、觅母、敏母、迷因等,译意的有文化因子、拟子、理念因子等。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译法为语言学家何自然提出的“模因”,模仿符合Meme的基本特征[5]。对于互联网迷因的研究内容,国内研究者多集中于语言学的语用、翻译、语言教学等基础研究[6-9]。本文为了区别于语言学,采用“迷因”的译法,讨论互联网迷因在计算机科学、传播学中,对互联网文化的促进或抑制作用。

1 互联网迷因的研究方式

互联网迷因因具有高速复制、快速渗透、传播变异的特点,大量个体的模仿、创新行为促进了互联网迷因的不断发展。国外研究者将互联网迷因与计算机科学、社会心理学、传播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提供了多种建模案例,如时间序列模型[10-13]、复杂网络传播模型[14-16]、竞争模型[17-19]等。自Brodie提出互联网迷因是一种类似于病毒的事物后[20],研究者开始采用传染病及其拓展模型分析互联网迷因的传播模式,研究方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采用传统传染病模型研究互联网迷因的传播过程。Wang采用SIR模型建模,提出互联网迷因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实体,传播初期出现尖峰特点,中后期呈现出逐渐下降的状态[21];Towers采用对比实验方式研究视频型互联网迷因的传播率,发现SIR模型能良好检测迷因在传播过程中的促进或抑制作用[22];Freitag从新闻网站、公众论坛中获取4.6亿字的在线语料库,讨论语句型互联网迷因的结构形成过程,发现标准SIR模型能良好模拟互联网迷因的历史发展状态,可用于预测新互联网迷因的发展趋势[23]。第二种,改进传统传染病模型。Bauckhage从Youtube中收集了800个视频型互联网迷因,在SIR模型基础上引入Markov随机游走过程,讨论个体通过社交关系分享视频后的动态观注率[24];Weng结合个体在社群中的结构位置,研究互联网迷因在传播过程中的扩散阻碍关系,从早期的传播格局预测未来的传播路径[25];Wei研究互联网迷因在不同网络结构中的竞争差异性,采用SIS模型确定互联网迷因传播的关键位置,并以SI2S模型拟合竞争迷因的传染过程,反映真实复合网络中互联网迷因的相互作用关系[26,27]。第三种,根据现实情形构建新传染病模型。Zhao研究群体的遗忘机制、记忆机制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在传统SIR模型中加入冬眠者(Hibernators),构建SIHR模型[28];Rocha从神经生物学角度研究互联网迷因的传播过程,在SIR模型基础上提出社会认知模型,用于解释互联网迷因的动态传播现象[29]。综上所述,传染病及其拓展模型能有效阐释信息的传播机理、预测未来的流行趋势,为政府监管部门的防控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然而,当以互联网迷因作为研究对象时,上述模型仅从信息传播角度研究互联网迷因的传播模式,缺少了对互联网迷因本质特性的考量。因而,本文基于个体创新行为,在传统SIR模型基础上引入创新者群体,构建SIInR(Susceptible、Infected、Innovative、Recovered)互联网迷因传播模型,讨论模型的无病平衡点DFE,分析感染率、恢复率、创新率、接触率及免疫率对互联网迷因的发展趋势的影响,并以语句型互联网迷因“友谊的小船”实例仿真。

2 互联网迷因传播模型SIInR的构建

2.1 SIInR模型的构建

在传统无生命动力学SIR模型中,假设系统群体的总人口数不受出生率、死亡率的影响,恒定为一个常数,并将群体划分为易感者(Susceptible)、感染者(Infected)及免疫者(Recovered)三类互不交叉人群,讨论在病毒刺激下系统群体的状态转变。本文将互联网迷因看作系统中的病毒,考虑到现实世界中个体对互联网迷因的创新行为,在无生命动力学SIR模型基础上,加入创新者人群(Innovative),构建SIInR互联网迷因传播模型。

假设SIInR模型中群体人口总数恒定为一个常数,将群体划分为易感者(Susceptible)、感染者(Infected)、创新者(Innovative)及免疫者(Recovered)四类互不交叉的人群,对应到现实世界,则分别为:未接收到互联网迷因的易感者S、收到并对互联网迷因产生兴趣的感染者I、创新互联网迷因的创新者In以及对互联网迷因不感兴趣的免疫者R。当互联网迷因刺激系统时,群体的状态会发生转变,如图1所示。

图1 SIInR模型中群体状态的转移过程

群体状态的具体转移过程为:

①SI:当互联网迷因刺激系统后,易感者以β概率成为对互联网迷因感兴趣的感染者,β代表感染率;

②IR:感染者经过一段时间后,以?酌概率对互联网迷因失去兴趣成为免疫者,?酌表示恢复率;

③IIn:感染者在对互联网迷因感兴趣的同时,以?浊概率模仿及创新互联网迷因成为创新者,?浊表示创新率;

④InS:创新者以?兹概率将创新后的互联网迷因传播给易感者,?兹表示接触率;

⑤InR:创新者不传播创新后的互联网迷因,经过一段时间后,以?琢概率变成免疫者,?琢表示免疫率。

本文使用S(t)、I(t)、In(t)及R(t)分别代表在t时刻不同群体在系统中所占的比例,则SIInR模型的微分方程可用公式(1)表示:

■=-βSI+θIn

■=βSI-(?酌+?浊)I

■=?浊I-(?琢+?兹)In

■=?酌I+?琢In(1)

其中,感染率β、恢复率?酌、创新率?浊、接触率及免疫率?琢的取值范围均为[0,1],且满足S(t)+I(t)+In(t)+R(t)=1。

2.2 SIInR模型的无病平衡点DFE

研究者指出传染病及其拓展模型均存在无病平衡点DFE(Disease Free Equilibrium),DFE是模型系统的传播阈值,包括零传播平衡点及内部平衡点两种类型,通常用R0表示[30-32]。当R01时,DFE的不稳定性使病毒可以侵入模型系统中,导致群体状态发生变化。

对于本文提出的SIInR模型,由于零传播平衡点是一种理想状态,在现实世界中无明显意义,因此本文重点讨论SIInR模型的内部平衡点。根据传播动力学理论计算模型系统的无病平衡点[33],公式(1)中前3个方程不含量R,因此先将微分方程转化为公式(2):

■=-βSI+θIn

■=βSI-(?酌+?浊)I

■=?浊I-(?琢+?兹)In(2)

令x=(I,In,S)T,则公式(2)可表示为■=F(x)-V(x),其中:

F(x)=βSI 0 0 V(x)=(?酌+?浊)I-?浊I+(?兹+?琢)In βSI-?兹In(3)

根据R0=ρ(FV-1)公式,其中ρ表示矩阵谱半径,计算出R0=■。图2展示了R0的取值差异对群体状态变化的影响。

从图2可以看出,当互联网迷因刺激系统中的群体时, R01系统中的群体状态发生转变,如(c)所示。

3 SIInR模型参数影响力分析

为了检验SIInR模型中5个参数的具体作用,本文采用python3.4.4编程,对比参数的取值差异对系统群体状态的影响。

3.1 感染率β

感染率β指在互联网迷因的刺激下,易感者转变为感染者的概率,当感染率越高时,互联网迷因的感染能力越强,易感者越快对互联网迷因产生兴趣。在SIR模型中,设置?酌=0.2;在SIInR模型中,设置?酌=0.2,?浊=0.2,?兹=0.1,?琢=0.1,图3展示了感染率β分别为0.4、0.6、0.8时,传统SIR模型及SIInR模型对系统群体状态的影响。

从图3整体观察,当感染率逐渐增大时,感染者及创新者在两个模型中的所占比例都逐渐增多,且均在交互50次时感染停止。具体对比(d)(e)两个图,当感染率β从0.4增加到0.8时,在SIR模型中,感染者的数量从0.25上升到0.45;在SIInR模型中,感染者的数量仅从0.2上升到0.255,创新者的数量从0.09上升到0.16,表明了在相同感染条件下,SIR模型的感染能力高于SIInR模型,原因是当系统感染发生时,互联网迷因不仅使感染者产生兴趣,还激发了创新者对互联网迷因的创新意识,使感染者逐渐向创新者转变,促进了个体对互联网迷因的创新行为。

3.2 恢复率?酌

恢复率?酌指感染者转变为免疫者的概率,当恢复率越高时,感染者对互联网迷因越快失去兴趣。在SIR模型中,设置β=0.8;在SIInR模型中,设置β=0.8,?浊=0.2,?兹=0.2,?琢=0.2,图4展示了恢复率?酌分别为0.1、0.3、0.5时,传统SIR模型及SIInR模型对系统群体状态的影响。

从图4整体观察,当恢复率?酌逐渐增大时,感染者及创新者在两个模型系统中所占比例都逐渐减小,且均在交互50次时感染停止。具体对比(f)(g)两个图,当恢复率?酌从0.1变化为0.5时,在SIR模型中,感染者的数量从0.65下降到0.2;在SIInR模型中,感染者的数量从0.35下降到0.2,创新者的数量从0.23下降到0.07,说明了恢复率?酌能有效控制感染人数及创新人数的增长,因而,在互联网迷因传播过程中,减缓感染者或创新者失去兴趣的速度能促进互联网迷因持续性的发展。

3.3 新率?浊

创新率?浊是感染者成为创新者的概率,当创新率越高时,原始互联网迷因激发越多创新者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参与互联网迷因的模仿、创新,创造出大量的新互联网迷因。在SIInR模型中,设置β=0.8,?酌=0.2,?兹=0.1,?琢=0.1,图5展示了创新率?浊分别为0.1、0.3、0.6时,SIInR模型对感染者I、创新者In群体状态的影响。

从图5中可以看出,当创新率?浊从0.1到0.6不断增大时,创新者的数量从0.1上升到0.2,感染者的数量从0.35降低到0.2。当互联网迷因刺激系统时,虽然创新者群体在不断增多,但感染者群体却逐渐减少,其原因是,当大量群体参与到互联网迷因的模仿与创新时,可能改变了原始互联网迷因的核心部分,使未接触的群体不理解互联网迷因表达的初始含义,从而对互联网迷因不感兴趣。因此,在创新过程中,创新者应多保留原始互联网迷因的核心部分,小幅度的改造创新更有利于互联网迷因的持续发展。

3.4 接触率?兹

接触率?兹指创新者将自己创新的互联网迷因传播给易感者的概率,当接触率越高时,创新者具有越高的分享欲望。在SIInR模型中,将参数设置为β=0.8,?酌=0.1,?浊=0.4,?琢=0.1,图6展示了接触率?兹分别为0.1、0.3、0.5时,SIInR模型对易感者S、感染者I及创新者In群体状态的影响。

观察图6中(h)(i)两个图,当接触率?兹从0.1到0.5不断增大时,感染者的最大数量均保持在0.2,但呈现出缓慢的下降趋势;创新者的数量从0.25下降到0.13,呈现出逐渐减小的状态;易感者的数量从0.37上升到0.5,呈现出逐渐增大的状态,说明在新互联网迷因的传播过程中,接触率?兹仅能有效影响易感者及创新者的数量变化,不直接影响感染者在系统中的所占比例,但会减缓感染者的下降趋势,表明了新互联网迷因的出现会降低群体对原始互联网迷因的热情,当新互联迷因逐渐被易感群体接受时,原始互联网迷因的感染者才开始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

3.5 免疫率?琢

免疫率?琢指创新者逐渐对自己创新的互联网迷因失去兴趣,变成免疫者R的概率。在SIInR模型中,设置β=0.8,?酌=0.1,?浊=0.4,?兹=0.1,图7展示了免疫率?琢分别为0.1、0.3、0.5时,SIInR模型对感染者I、创新者In及免疫者R群体状态的影响。

观察图7中(j)(k)两个图,当免疫率?琢从0.1增加到0.5时,创新者的数量从0.25下降到0.1,免疫者的数量从0.5上升到0.7,而感染者的数量以及减缓趋势基本无变化,说明了个体免疫能力越强,创新者对自己创造的新互联网迷因越快失去兴趣,免疫者群体的数量逐渐增大。当个体不传播新互联网迷因时,增强个体的免疫能力不影响原始互联网迷因的趋势发展。

4 实例仿真分析

根据互联网迷因高速复制、快速渗透、传播变异的特征,选取语句型互联网迷因“友谊的小船”作为仿真对象,从百度指数中获取2016年4月5日到2016年6月8日的日搜索趋势,如图8所示,图中A-H点是个体创新行为引发多次病毒式传播的集聚点,如将原始语句“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创新为“爱情的巨轮说沉就沉”等。

图8 百度指数中“友谊的小船”日搜索趋势

从历史趋势中可以看出,网络个体在64天中的日最高搜索量为14 000次。在SIInR模型中,设置β=0.5,?酌=0.01,?浊=0.1,?兹=0.01,当群体交互200次后,感染群体的仿真结果能较好拟合“友谊的小船”的日传播趋势,并可以推断其他群体的发展趋势。

根据图9的传播状态,可计算出参与传播的总人口数约为25 000人,到目前为止大约还有5000个易感者未接触到“友谊的小船”互联网迷因,且2500个创新者的小幅度创新行为使互联网迷因持续发展。仿真实验说明了高感染率β、接触率?兹,低恢复率?酌、创新率?浊、免疫率?琢能持续促进互联网迷因的发展。

5 结语

在Web2.0的环境中,互联网迷因的病毒式传播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日益受到国内外多个领域研究者的关注。为了充分考量个体的创新行为对互联网迷因的影响,本文在传统SIR模型基础上引入创新者人群(Innovative),构建SIInR互联网迷因传播模型,研究表明高感染率β、接触率?兹,低恢复率?酌、创新率?浊、免疫率?琢能促进互联网迷因的持续发展。本文构建的SIInR模型忽略了网络环境对互联网迷因的影响。在进一步研究中,将结合个体在社群中的结构位置,讨论个体的创新行为对互联网迷因在网络环境中传播发展的影响。

参考文献:

[ 1 ] CHEN C C, CHANG C Y. Contents the creation and

meaning of internet memes in 4chan:popular internet culture in the age of online digital reproduction[J].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2008,31(203):14-30.

[ 2 ] SHIFMAN L. Memes in digital culture[M].Cambridge:The MIT Press,2014.

[ 3 ] DAVISON P. The language of internet memes[J].The

Social Media Reader,2012:120-134.

[ 4 ] CASTANO, D., C. M. Defining and characterizing the

concept of Internet Meme[J].Ces Psicol,2013(6):82-104.

[ 5 ] 何自然.Z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4(6):54-64.

[ 6 ] 李捷,何自然.语言模因的主体性与语境化[J].外语学刊,2014(2):59-64.

[ 7 ] 徐昊晟.基于模因论的语际语用课堂教学实验研究[J].

外语教学,2015,36(3):55-59.

[ 8 ] 张靖晨.中国媒体语言模因词汇翻译策略研究:以2007―2013年中国媒体新词为例[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4.

[ 9 ] 刘吉林,莫爱屏.网络环境下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4(10).

[10] BAUCKHAGE C. Insights into Internet memes[C].In-

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logs & Social Media, 2011.

[11] BAUCKHAGE C, KERSTING K, HADIJI F. Mathem-

atical models of fads explain the temporal dynamics of internet memes[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logs & Social Media,2013.

[12] PREOCTIUC-PIETRO D, COHN T. A temporal model of text periodicities using gaussian processes[C]//Conference on Empirical Methods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2013.

[13] SEGEV E, NISSENBAUM A, STOLERO N, et al.

Families and networks of internet meme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hesiveness, uniqueness, and qui-

ddity concreteness[J].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2015,20(4):417-433.

[14] SHAMMA D A, KENNEDY L, CHURCHILL E F. Peaks and persistence:modeling the shape of microblog conversations[C]//Hangzhou:ACM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CSCW,2011.

[15] KAMATH K Y, CAVERLEE J, LEE K,et al.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online memes:a study of geo-tagged tweets[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orld Wide Web.International World Wide Web Conferences Steering Committee,2013.

[16] KOTSAKOS D, SAKKOS P, KATAKIS I, et al. Lan-

guage agnostic meme-filtering for hashtag-base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J].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nd Mining,2015,5(1):1-14.

[17] COSCIA M. Competition and Success in the Meme Pool:a Case Study on [EB/OL].[2016-02-20].http:///s?wd=paperuri%3A%2881dd

616f237774d55c9e79437448690.f%29&filter=sc_long

_sign&tn=SE_xueshusource_2kduw22v&sc_vurl=http

%3A%2F%%2Fabs%2F1304.1712%3Fcontext%3Dcs.SI&ie=utf-8&sc_us=5919594280267

186174.

[18] COSCIA M. Average is boring: how similarity kills a meme's success[J].Scientific Reports,2014(4):6477-6477.

[19] WENG L, FLAMMINI A, VESPIGNANI A, et al. Com-

petition among memes in a world with limited attention[J].Scientific Reports,2012,2(7391):1-8.

[20] BRODIE R. Virus of the mind:the new science of the meme[M].Seattle,Wash.:Integral Press,1996.

[21] WANG L, WOOD B C. An epidemiological approach to model the viral propagation of memes[J].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2011,3(11):5442-5447.

[22] TOWERS S, PERSON A, CASTILLO-CHAVEZ C. Modeling social media memes as a contagious process[EB/OL].[2016-02-20].http:///latex_example.pdf.

[23] FREITAG D, CHOW E, KALMAR P, et al. A corpus of online discussions for research into linguistic memes[C]//Web as Corpus Workshop(WAC7),2012.

[24] BAUCKHAGE C, HADIJI F, KERSTING K. How viral are viral videos?[EB/OL].[2016-02-20].http:///ocs/index.php/ICWSM/ICWSM15/paper/download/10505/10485.

[25] WENG L, MENCZER F, AHN Y Y. Virality prediction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in social networks[J].Scientific Reports,2012,3(8):618-618.

[26] WEI X, VALLER N, PRAKASH B A, et al. Competing memes propagation on networks:a case study of composite networks[J].Acm Sigcomm Computer Communi-

cation Review,2012,42(5):5-12.

[27] WEI X, VALLER N C, PRAKASH B A, et al. Competing memes propagation on networks:A network science perspective[J].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IEEE Journal on,2013,31(6):1049-1060.

[28] ZHAO L, WANG J, CHEN Y, et al. SIHR rumor spreading model in social networks[J].Physica A: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2012,391(7):2444-2453.

[29] ROCHA A F D, MASSAD E, SANTOS P C C D, et al.

A neurobiologically inspired model of social cognition:memes spreading in the Internet[J].Biologically Inspired

Cognitive Architectures,2015(14):86-96.

[30] DIEKMANN O, HEESTERBEEK J A P, METZ J A J. On the definition and the computation of the basic reproduction ratio R, 0, in models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in heterogeneous populations[J].Journal of Math-

ematical Biology,1990,28(4):365-382.

[31] VAN DEN DRIESSCHE P, WATMOUGH J.Reprod-

uction numbers and sub-threshold endemic equilibria for compartmental models of disease transmission[J].Mathematical biosciences,2002,180(1):29-48.

[32] HETHCOTE H W. The mathematics of infectious dis-

eases[J].SIAM Review,2000,42(4):599-653.

[33] 廖躁.动力系统的稳定性理论和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篇3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广告媒体;广告营销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5-1234-02

1 互联网技术及互联网广告媒体回顾

互联网技术[1]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信息技术。它由三个部分组成:①传感技术(人的感觉器官延伸与拓展)。②通信技术(人的神经系统延伸与拓展并承担传递信息的功能)。③计算机技术(人的大脑功能延伸与拓展,承担对信息的处理功能)。

互联网的商业化运用[2],经历了Web1.0(提供海量信息和信息搜索)、Web2.0(开创社区网站、博客、电子商务等互动传播模式)和 Web3.0(移动互动模式)三个发展阶段。互联网广告媒体与传统媒体(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相比,具有时效性高、交互性强、不受时间地域限制、覆盖面宽广、信息量大而且便于更新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企业在实施现代营销媒体战略中,互联网广告媒体已占据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2 近期互联网广告市场现状

在刚过去的2012、2011年里,互联网广告市场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3]。2012年4月Google将其Doubleclick Ad Exchange(实时竞价的广告交易平台)在中国正式公开;2011年10月淘宝其TANX(Taobao Ad Network &eXchange);腾讯ADX、盛大等企业大力布局Ad Exchange产业链……。更多的网络广告交易平台已经逐步发展起来。

对于DSP(需求方平台)、Ad Exchange(广告交易平台)和SSP(供应方平台),它们通过准确定位、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来解决网络广告的系列问题;RTB(RealTime Bidding实时竞价)在更加开放透明的产业链下得以大力发展。媒体不再成为中心,取而代之的“人群识别和实时竞价”成为关键,互联网广告市场真正开始了面向用户的精准营销方式。

2012年,我国互联网媒体广告市场规模已突破750亿元[4]。其中,百度及淘宝广告营收遥遥领先。谷歌中国、腾讯、搜狐、新浪、优酷土豆、搜房等企业,处于第二集团。2011年我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就已跨过了500亿量级,超过报纸广告规模。据权威咨询机构预测:2013年我国网络广告市场将达到千亿,规模将进一步接近电视广告。这将促使互联网广告的营销价值大幅的提升。

3 互联网广告媒体的发展趋势

纵观各大研究机构的调查报告[3-5] ,笔者认为互联网广告媒体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

3.1 移动互联网造就新的广告传播方式

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携带方便,人们可以在任何完整或零碎的时间里使用它。然而移动互联网并非就是用手机上网,它的本质是互联网以自然的方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比如:移动转账业务、定位业务、移动搜索、移动浏览、移动健康监控、移动音乐、手机游戏、视频等。CNNIC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已达4.2亿,占网民比例由上年的69.3%上升至74.5%。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应用水平、终端普及、市场规模等均呈现迅猛增长的态势。因此我们可以预期:随着手机上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将会有新的广告传播方式不断涌现。

3.2 网民上网起点和终点的选择仍维持日常生活中的高效率原则

大多数网民仍然以“门户、搜索、网站导航、微博”为上网起点。因为在这些网站上,浏览的内容已作了分类而且可供选择的范围很宽、搜索也很方便,人们还可以很快进入到新鲜刺激的新闻消息页面,满足了人对消息的好奇心和即时性的要求。不过对于一些年轻的网民,他们上网的起点往往是直奔目标网站,或者同时打开若干个页面进行活动。比如,他们上网购物时常常一边聊QQ,一边买东西,有时还看着电影视频或者听着音乐。对于一般网民,上网的终点常常是“腾讯、百度、淘宝”。可见,网民上网起点和终点的选择不会有太大的变动,因为这些都非常符合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追求高效的原则。

3.3 电商营销将继续白热化

2013年一季度,聚美优品和乐蜂网这两家国内美妆行业最大的垂直电商,为了争夺行业老大的宝座,进行着立体式的作战——从营销战打到价格战,火药味越来越浓。为了阻击乐蜂网自2月27日开始的为期一个月的“桃花节大促销”,聚美优品刻意将“店庆日”提前到3月1日,并砸下千万广告费,店庆当天更是全场五折促销。乐蜂网也不甘示弱,扬言在3月1日乐蜂网的商品价格都会低于聚美优品。至此,双方火力全开,燃起了2013年电商行业的第一把战火。其实对于电商营销的白热化,我们已不陌生。去年(2012年),从京东商城与苏宁易购及国美上演815“三国杀”、天猫和淘宝掀起的“双11”总销售额达到191亿元,到1.1亿用户的“双12”零点扫货。这几件电商促销大战,就足以彰显电子商务营销的白热化。可以预见,这种白热化还将继续。

3.4 视频营销关注度将稳中有升

热门电视剧和电视节目在互联网上既可以选择观看,也可以反复观看,因此大多数人只要有闲暇时间,一般都会光顾此类网站。目前网络视频的营销模式主要有贴片广告、创新的视频广告(如暂停、悬浮等)、视频短片定制或植入、品牌专区及主题活动等。2012年视频广告增幅最大,已成为网络广告市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我们相信视频营销的关注度还将稳中有升。

3.5 技术创新和与网民的情感培养同等重要

互联网及其相关应用技术一直在日新月异的发展。比如,互联网公司、三大运营商等,纷纷推出云计算应用解决方案,形成中国云计算服务的几大阵营。云计算促进了基于大数据时代网络精准营销的快速发展,很多企业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云计算”的优势,让互联网营销的效率进一步提高。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在技术创新的同时,与网民情感的培养是同等重要的,通过QQ、微博、微信等与真正的目标消费者建立联系,培养感情将会实现互联网广告传播更好的效果。

4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得到如下结论:1)互联网广告媒体已经成为与电视媒体、平面媒体、户外媒体并列的重要营销渠道,并逐步向传统企业蔓延。2)网络视频与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将成为互联网广告媒体新的增长点。3)微博、微信、QQ等互联网社交平台正在形成新的营销形式。4)新技术对广告资源的整合作用进一步加深,网络精准平台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总之,互联网广告媒体的优势将随着科技的创新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地彰显出来,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互联网技术[EB/OL]. http:///view/1444237.htm.

[2] 周艳.解析互联网媒体的内容运营和广告营销新模式[J].现代传播,2011,12:105-109.

[3] 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11-2012年中国网络广告行业年度监测报告[R].上海:2012.

篇4

“互联网”之“互”

互联网第一个字是“互”,这指的是互联网与受众的交互性,互动性,这是互联网最独特和富有价值的传播特点,离开这个特点,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及效果将面临传统媒介的强烈冲击,其效果将大打折扣。互联网构建者及互联网媒体使用者必须注意到这个问题。

广告主需优先考虑网络与受众互动性效果的好坏。互联网的使用者既是被传播者,也是传播者。他们的角色可以方便地、频繁地交替互换。此时此地是传播者,彼时彼地又是被传播者。在浩若烟海的互联网群体里,如果失去了网络本身与受众的互动性,而单纯从信息接收载体的角度讲,单纯期望受众的被动性信息接收来达成传播效果,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毫无效果。

因此,互联网的构建者必须充分考虑网站的互动性,设计相应的版块和受众进行互动性的接触与沟通;互联网传播的使用者必须将网络传播的互动性作为传播的灵魂。广告主更需充分审视投放方案与互联网互动性的优先和紧密结合的可能性,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整合,这样才能做出对互联网的优先选择。否则相比于传统媒体,互联网并不一定是最佳的传播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站的互动性收入必将远远超过单纯的广告收入,同时网站互动性内容的加强与丰富将带动网站广告传播收入的上升。比如腾讯网,就是将互动性发挥得很好的网站,其QQ会员群体服务和一些其他互动的推出使得网站的盈利模式和收入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许代表着网站构建的发展趋势。企业传播者更需要深度的介入到这些互动性内容中,去挖掘和利用机会,扩大互联网的传播效果。

互联网之“联”

互联网的“联”是指网络平台与受众的联系、连接,是网络与受众的沟通渠道和交流方式。在网络的构建中,其内容板块需要深入到受众的工作和生活习惯中去,不管是活动设置还是话题设计,都要能来源于生活、紧扣消费者的生活习惯,这样方能引起消费者共鸣。与此同时,网站更需要建立广泛的、便于和受众沟通的渠道和方式,方便受众快捷、简单的参与,实现对网络的关注,并产生较大的传播效果。如果在网络传播中,网络与受众联接方式单一,其传播价值就会下降,甚至丧失互联网固有的传播优势。

互联网之“网”

篇5

【关键词】考新型互联网;通信应用;趋势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和网络技术。信息时代今天,互联网在各行业中应用愈加广泛。通信行业重点是以互联网为核心,因此属于互联网应用的重要部分。新型的互联网通信手段越来越多,与传统的通信模式相比,新型互联网通信内容更丰富,其实现了通信与应用的一体化。未来谁将互联网通信做得更人性化,谁就会赢得更加广阔的商机。

1新型的互联网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具体应用

国家的新型互联网通信技术正在高速发展着,根据发展形势来看,目前型互联网通信应用分为以下几种应用:

1.1社会性网络服务(SNS)的应用

1.1.1SNS应用的三层技术架构社会性网络服务中涵盖了三个基本的要素,用户属性、关系链和内容与应用。(1)用户属性的相关概述。用户属性中同样包含着相关的内容,涉及到用户的基本信息,例如用户的姓名、年龄和具体的职业等,所有的信息资料构成了SNS的基础数据。用户的属性也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用户的基本信息,这些信息的填写都是依靠用户自己,比如姓名、年龄等。其次是用户的社区属性,这个社区属性包括用户在社区中获得的称号等。最后是用户的扩展属性,重点是指用户们在社区参与的具体活动,通过相关的统计整合成的资料。了解的用户信息有多少,就象征着商业网站的成功几率。(2)用户关系链。关系链主要是指人在社会中的所处的关系,其中涵盖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属于社交网络的核心,当关系链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能够彰显出足够的扩展价值。若是客户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可以通过口碑的传播来保证用户量的稳定增长,而不需要过多的推广宣传。比如,现代生活中的人多是依靠着聊天工具展开人际交往,如QQ和微信是应用较为频繁的软件,通过这些软件的使用,可以发挥出积极的网络效应。(3)内容和应用。在内容中,重点包含着网站管理人员提供的相关信息,同时也有图片和音乐等形式;另外,用户们通过自主创作的内容,可以利用博客、日志等进行发表。通过不一样的表现形式,充分迎合了不同用户的实际需要。在应用方面,重点体现出独立性的特征,其中也涵盖着用户属性信息和关系链的信息。1.1.2SNS的应用形式通常情况下,社会性网络服务主要是从其中一个用户或者是某些特定的人群开始,适当的增加用户的使用效率。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的公司和企业都是在网站上开展相关的业务,然后利用某一个特定的用户发展,用一个特定用户连接下一个用户,在发展网站的过程中,需要用户或者管理者在不同的阶段制定不同的目标,从而不断扩大用户规模,提高用户数量,最终稳定网络的用户群。

1.2微博的应用

1.2.1微博的传播特点微博是一种新的通信方式,一出现就吸引了大量客户使用。互动性强、实时性高、信息快,实用性强等都是微博的突出特点,这些优点吸引了大量客户。同时,不同的微博用户还可以互动交流。比如,不同的用户之间可以相互关注、转发点赞、点评等。微博的内容简短,的内容一般在140个汉字。由于字数的限制,者发送信息时,不用经过大脑思考,而直接将信息以短消息的形式同步生产出来。平台很多,包括Web网页、客户端、手机短信、手机上网等。的渠道也多样化、便捷化、同步化。微博信息渠道多样化同时,微博用户也可以用多样化的渠道接受信息,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多样化的信息接收渠道可以让用户以最短的时间收到消息,缩短了信息传播的路径和时间,实现了信息的零时间传播。还有微博的转发功能,可以使信息接收者在接收信息和再转发信息的过程可同时完成,这样又完成了信息的零时间再传播。微博客还可以单向的跟随关系简化了社交关系。1.2.2微博的应用形态微博的应用形态重点有两种定位,也就是媒体和沟通工具。不管是哪一种定位,都显现出信息的交流和传播渠道。微博主要是通过大众和个人之间的沟通,定位的沟通工具也只是在于少数人和个人。微博体现出个人化与及时性等特征,因此成为了新媒体的代表,在未来的发展中也将体现出更多元化的应用形态。

1.3KIK的应用

KIK属于手机通讯录的社交软件,主要是用户在运用手机的过程中,通过通讯录的信息实现交流和沟通。手机用户可以利用这个软件直接和通讯录上的联系人实时交流。由于这个软件主要是适用于手机通讯录上的联系人,所以会直接影响到人们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与邮箱相比,KIK的联系更加方便。下面介绍一些KIK类软件应用的好友建立机制。一般是通过手机通信录的电话号码、邮箱等方面添加好友,适当的建立起好友联络的平台,及时降低用户的门槛,从而稳步提升用户们使用的便利度和整体的使用数量。

2新型互联网通信应用的发展趋势

通过上面的了解,我们知道,新兴互联网通信应用在沟通方面具有即时性、高效性等特点,这样的通信方式可以实现双方情感上的交流,相较于传统的通信方式来说,这种通信优势更加明显。为此,所有特点都彰显出新型互联网通信应用发展的主流趋势。SNS主要是通过用户的属性和关系链拓展了具体的通信能力,微博则是利用转发和评论实现高效的信息传播,KIK类应用就是通过通信录和特有的信息传播功能,提升沟通的效率。无论是哪一种形式,都体现出传播的高效性、沟通的及时性等特点,相对比传统的通讯方式,彰显出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新型互联网核心通信应用的根基,同时也是通信应用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型互联网通信应用的发展趋势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SNS应用平台也在逐渐的发生着变化,通过将这个应用平台延伸到桌面,使越来越多的操作系统诞生,并且承载着应用和内容的重要基础。例如:Facebook平台正在逐渐的转变为第三方应用平台,在Facebook开放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运用这一平台,让各种应用平台逐渐的融为一体。(2)伴宿着微博用户的逐渐细化,使得微博应用平台开始从大众化走向小众化,微博也开始从自媒体发展为一种沟通交流的工具,但是和QQ、微信相比,这种微博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主要是一种将Web和KIK不断融合后的产品,同时又结合了手机通讯录与互联网的优势,彰显出好友之间的关系,更好的提供必要的沟通服务。(3)手机平台主要是微博和SNS共同关注的平台,同时也能反映出电子商务的基础服务。手机平台和电子商务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新型互联网通信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重视这样的两个方面。

3结语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人们开始关注互联网通信的应用。新型互联网通信技术体现出明显的优势和特点,因此会成为未来通信的主流。目前,国家已经在这个领域取得了较长足的进步,但是还有一些问题存在着进步的空间。通过对新型互联网通信应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能够不断的推进互联网通信应用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卢燕青.新型互联网通信应用及趋势分析[J].广东通信技术,2011,31(5):2~5.

[2]巫克纯.新型互联网通信应用及趋势分析[J].电子制作,2014(21):137.

[3]张磊.基于新型互联网通信应用技术以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4(20):91.

[4]杨子林.新型互联网通信应用及趋势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3(7):49.

篇6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互联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新媒体的应用也随之有所增加。在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过程当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其具有一定的影响,它不仅可以改变消费的方式,同时还可以获取客户的一些信息,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产生的有利影响,促进互联网媒体健康发展成为了当前重要解决问题[1]。所以本文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互联网媒体发展的影响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1 互联网媒体的概述

1.1 互联网媒体的内涵

互联网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络,可以利用多台计算机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网络连接,从而组建了全球的互联网络。其自身不仅具有超媒体连接特征,同时还具有超文本连接特征,互联网的出现可以使得用户可以对系统进行远程登录操作,不仅如此,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达到信息资源检索的目的。除此之外,互联网还可以具有视频聊天、收发电子邮件等功能。网络是互联网媒体的核心,利用网络就可以实现信息的传播,通过将互联网与一些移动设备进行有效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2]。目前,互联网技术正面临着进一步的改革,在改革的过程当中将新媒体与信息技术融合于一身,从而加快了改革的脚步。

1.2 互联网媒体的特征

(1)大众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为大众带来了许多便利,目前互联网技术已经备受人们的关注。随着网络媒体的应用范围的拓宽,加快了互联网媒体技术的发展,从而使得大众的信息需求得以有效满足。其发展趋势充分体现了大众化自身具有的特征。目前,相关产业技术得以完善,这就使得网络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吸引群众,他们开启了对部分产品进行价格调整的促销模式,使得互联网媒体技术的应用范围有所拓宽,与此同时,互联网媒体将朝向大众化的趋势继续发展[3]。

(2)多样化。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网络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输媒介,并为大众所使用。为了满足大众的相关需求,研发人员不断地对网络技术进行完善,使得其应用性有所提高,并且丰富其自身具有的功能。目前,网络技术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其与人们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网络技术可以得到普及应用的原因在于其自身的信息传播方式种类繁多。除此之外,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完善,增添传播新闻以及搜索所需资料的功能,可以使得网络技术显得更加专业化[4]。随着网络技术的升级与更新,增加了网络媒体技术的种类,使其具有多样化。

(3)融合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网络媒体与宽带等其他媒介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融合趋势。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人们的追求不再停留在物质层面,而是由物质层面上升到了精神层面。一些网络用户或者手机用户开始利用网络媒体进行一些思想以及言论的发表,据相关调查统计,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越来越多,其增长速率非常大,4G网络的出现,加快了网络的运行速度,吸引了更多用户,从而使得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率有所提高。

2 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互联网媒体发展的相关影响

2.1 互联网媒体信息传播的相关影响

(1)传播空间与传播时间的相关影响。传统媒体不管是在空间上的传播,还是在时间上的传播都具有一定的不平衡性,对于这个问题在互联网媒体当中就不存在,它可以弥补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打破了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现状。通过将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可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使其不再受到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使得信息的传播范围随之拓宽,不仅使得信息的传输效率有所提高,还使得信息的传输速率有所提高,创造了一个特定的传输平台,从而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

(2)大众互动性的影响。目前,网络媒体对信息资源进行了相关整合,并且将整合后的内容传播出去,该项内容可以满足大部分大众的相关信息需求,使得不同年龄段的大众都对网络媒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众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对一些网络信息进行关注,同时还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传播出去,网络媒体的出现不仅提高了信息浏览量,同时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

(3)信息存储的影响。传统媒体在信息存储方面存在不足之处,而计算机网络技术自身具有独特的信息存储优势。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媒体可以很容易对信息进行存储,该项操作不仅不会受到空间的限制,同时也不会受到时间的限制,可以支持反复阅读以及搜索操作。

(4)信息传播成本的影响。网络媒体信息传播的成本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有所降低,其传播方式非常简便,利用相关的传输平台即可。传统媒体的信息搜集与传播消耗了大量的物力和人力,因此其成本相对来说要高一些,无法满足大众对信息传播的相关需求。所以网络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必将占据主要发展空间。

2.2 互联网媒体传播载体的影响

随着4G网络的研发成功,为通讯网络与互联网之间结合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对传播载体进行升级与更新,拓宽了网络媒体的覆盖范围,不仅如此,还增添了一种新信息的传输方式,那就是无线设备信息传输方式。据相关调查统计,智能手机已经得到了普及应用,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传统的手机已经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消失。在传统手机的功能基础上对其进行功能优化与升级处理,使得智能手机不仅具有无线连接互网功能,同时还可以利用自身独立的操作系统对信息的传播进行有效处理。目前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甚至可以与电脑的功能相提并论,大部分研究人员仍然对其终端进行创新,使得其传播载体功能更加完善。

2.3 互联网媒体产业的影响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互联网媒体产业也越来越壮大。多数商家媒体将互联网信息的传播作为主要的营销途径,加大了网络媒体广告的投资。除此之外,电子商务的发展也较为迅速,其主要利用加密技术保证电子商务在交易的过程中不遭受不法分子的侵害。目前,人们对电子商务的喜爱程度有所增加,从而加快了互联网媒体产业的发展。因此,研究人员应该继续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完善,使其可以更好地为互联网媒体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关平台。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首先从互联网媒体的内涵以及互联网媒体的特征两个方面对互联网媒体进行了先关概述,其中互联网主要有三个特征,分别是大众化、多样化以及融合化。在其基础上分析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互联网媒体发展的相关影响,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其不仅受到互联网媒体信息传播的影响,同时还受到互联网媒体传播载体的影响以及互联网媒体产业的影响,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冯同寒,艾中良.基于GIS的网络拓扑构建与展示技术方法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4(9):20-24.

[2]贾崇敏,沈苏彬.一种基于IPv6的流媒体传送方案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3(11):194-198.

篇7

很多新兴的企业如雨后春笋一样突然冒起,传统企业在爆发、无序、混乱的环境中被颠覆,互联网的发展令很多企业在彷徨中感到震慑,然而也必须身披革履艰难跋涉。企业的产品/品牌创新的步履也被互联网这个快时代提起了鼻子拉动起来,企业的品牌在创新的舞台上是蓬勃发展,还是在看热闹或者被看热闹?新环境下维护以及提升品牌的价值的最好方法?

新的品牌生态诞生

托尼金(Tony Kim)曾用一组词语的首写字母——PESTE——来描述在政治(Political)、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技术(Technological)和经济(Economic)因素变化而形成的发展趋势。新媒体异常发达时代,海量信息的无序展现进行眼球争夺,导致社会注意力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买方市场的形成也带来了新的商业关系。而品牌必须跟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价值观联系起来,品牌的创新体现在更好的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无论是任何产品,创新常常是创造价值的方法。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碎片化、扁平化、爆发、无序、混乱,去中心化,颠覆成为了这个时代新的代名词。新的沟通方式、新的媒体环境、新的营销渠道、新的接收方式、新的产品类型、新的商业模式的形成让品牌的变化慢慢的由单一的品牌关系发展成一个品牌化的组织--新的品牌生态。新的品牌生态不仅仅包括括品牌所有者、品牌经营者、品牌消费者以及产业链上的合作者,品牌的媒体延伸也成为了这个新的品牌生态下重要的一部分。   传播过程的缩短更体现品牌的创新思维

奥美360度的品牌阐述更具体的反映了品牌的原始本质,基于品牌的原始品质,互联网改变是品牌传播介质。互联网的品牌传播不仅仅考验着品牌经营者的原始品牌素养,更考验他们的新媒体素养,传播过程的缩短更体现品牌的创新思维。注意力争夺有四大关键因素,简称为4S: Synergy 、 Story 、Scale 、 Speed,这也是影响传播的四大重要因素。传播过程的缩短更体现品牌的创新思维,在进行持续的消费者消费引导的过程中,新的市场切入点、品牌切入点是品牌传播中要考虑的基础因素。

互联网的传播有两大关键影响因素,一是内容二是传播支点。如何巧妙的结合这两样东西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是企业需要不断的品牌革新中体现的创新思维结果。东西不需要太复杂,概念做的很好,故事讲的很好,这往往就是互联网品牌成功的核心因素。   老企业,新玩法

篇8

如果要研究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的关系,手机行业是最合适的。手机具有变化迅速,技术较为密集,产品推陈出新快速,产品、渠道各种因素错综复杂,传统广告、互联网炒作相互交织的特点。过去几年戏剧性的变化,多方位地展示了传统企业和互联网的关系。

从OPPO等的传统销售模式主导,到小米式的互联网主导,再回归到OPPO等的传统模式主导,手机业走完这个循环只用了5年。这个轮回极其充分地展示了互联网对传统企业经营模式的冲击和互联网本身的局限性。

传统行业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如何与互联网相处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从风云变幻的手机行业以及和互联网联系紧密的行业,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些规律:

首先,要理解互联网的边界

vivo CEO沈炜认为:互联网只是商业世界中重要的工具之一,并非全部。无论是电商还是社交,都是为了让品牌和用户的沟通变得更直接和高效,商业的本质没有变。“一致的体验和服务”是与消费者建立长期关系的关键。

在互联网上,任何人都可以上传各种内容,如果善于操作,极有可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和议论,而且是爆发性非常强的病毒式传播。2013年前的小米以没有投入一分钱广告获得巨量传播为自豪。“会――引爆传播――免费广告”成了互联网时代的标配。在传统营销时代,会打广告是取胜的关键;在互联网时代,引爆炒作是最重要的本事。

传统传播模式花钱,互联网免费;传统广告模式是灌输,互联网免费传播模式源于自发。似乎高下立断,胜负已定。

手机商战的实践说明上述推理过于简单,互联网炒作、免费传播确实有其特别的优势。而传统广告做得好,仍然有巨大的威力。我们不妨深入地比较一下传统广告模式和互联网免费传播模式的特点:

在流通环节,如果产品便于运输和存储,直观上互联网省略了中间渠道的费用具有很大的优势。互联网乐观派一直认为渠道成本和昂贵的店面租金会被互联网消灭,传统渠道都会死翘翘。手机具有体积小、价格高、运输成本低廉、网络上可以比较充分地传递信息的特点,是一种非常适合网络销售的产品,小米也确实抓住了互联网销售手机的风口,证实了互联网直销的威力。然而,OPPO、vivo用传统高成本的渠道模式还是逆袭,说明渠道并非仅仅是成本。若能配合很好的策略,渠道创造的价值也可能大于它的成本。

现在,服装行业是电商渗透率最高的一个行业。中国1.4万亿元的市场空间有一半被电商瓜分,大部分服装企业都受到了互联网的冲击。但优衣库、ZARA等用传统店面方式销售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次,要看清所处行业的本质

世间千行万业的交易无不与信息有关,无论是零售业还是服务业,不管对公业务还是个人消费品行业。所有的交易必然以信息为基础,有时是显性的信息,有时靠商品陈列和服务传播隐形信息。

而互联网是最广泛、最具有多样性的信息工具。

所以,互联网有可能和许许多多的行业有关联,但互联网对不同行业的影响是很不均匀的,有的行业受到互联网的巨大冲击,有的行业互联网只有微弱的影响。人们很难用简洁的原理概括互联网和千万行业的关系。在过去的20多年中,人们在互联网和传统商业的连接中做了巨量的探索和投资。始于5年前人们对移动互联网乐观的预期,互联网对每个行业的渗透都有许多人尝试,有许多人投资,了解这些探索的故事是非常有参考意义的。

抓住行业的本质是最重要的。华为CEO任正非是比较冷静和清醒的一位,他说,豆腐的本质永远是豆腐,汽车的本质永远是汽车。

物流行业是一个传统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典型行业,最传统的部分是汽车、火车、飞机等各种运输工具。同时物流行业为了提升效率,也引进开发了许多先进的工具接单、调度、管理庞大的生产工具和数量众多的员工。干这个行业,首先得有核心资源――运输工具。也有公司尝试抛弃这些重资产,专攻调度和后台管理系统,用其他物流公司的运输工具即可。这种做法其实很难成功,各个公司自己也在不断地优化这些辅助运营系统,资源利用率本来也挺高,只有少量的空余才有可能给第三方使用。这种情况下,光凭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怎么能颠覆传统行业呢?

服装行业一直都要追求时尚和多样性,ZARA、优衣库、H&M等较大的服装快消企业都围绕着行业本质运营。而中国较为知名的网上品牌凡客诚品在尝试许多经营策略不奏效的情况下,小米的CEO、凡客诚品的投资人雷军却指导它们玩单款极品策略。凡客诚品更是为一件衬衣开了一个会。很显然,服装不是手机,一件衣服再好,也不能销售上千万件。

很显然,无论何时,互联网都只能在商品和服务的流通环节发挥作用。那么,如果传统行业本身就是流通环节,很可能会收到巨大的冲击,尤其是传统流通环节销售的品类特别适合互联网销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是商家还又可能转型成电商。如果是靠租售店铺为生的商业地产,一定会受到巨大的挑战。现在大型的购物中心商品销售普遍都比较困难,只有互联网无法转移的餐饮比较火爆。

最后,要练就能快速掉头的执行力

就像手机行业激烈的变化一样,没有人能完全预测商业的趋势和走向。OPPO、vivo前几年在互联网冲击下也很困惑。现在,在传统店面销售重新掌控局面的情况下,也没有人能够预言过几年互联网销售模式不会重拾增长。

手机行业从运营商补贴渠道主导的“中华酷联”时代到电商爆发的小米,再回归传统店面主导时期的OPPO、vivo。我们发现在这三个时代,每个厂商所具备的自然禀赋和竞争优势,一旦顺应了潮流,就迅速崛起;当潮流改变,也随之衰落。

相对而言,华为的适应性非常强大。在运营商补贴手机是主渠道的时代,华为是“中华酷联”四大品牌之一。到了互联网营销时代,华为虽然起步比小米晚了近两年,还是把荣耀做的比较大,2015年出货量高达60亿美元。当互联网大潮退却之后,华为在它非常不擅长的地面渠道搞的也不错。华为是传统企业如何顺应潮流的样本。

从华为手机近年的历程看,并非他们有高人一等的战略远见。华为和其他厂商的区别在于能够执行,说干就干。对于一个公司而言,这就是学习能力和适应性,在迅速变化的时代,这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

篇9

互联网本身具备媒介性质、渠道性质和产品性质。目前,作为媒介的互联网已经形成寡头垄断,作为渠道的互联网(电子商务)正蓬勃发展,而作为产品的互联网将会是新的利润增长点。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07年12月,中国网民总数达到2.1亿,从数量上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网民大国指日可待,但中国网民的普及率只有约16%,和欧美日韩发达国家近70%的互联网普及率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中国,互联网究竟该向何处走,成了大众关注的焦点。

要弄清楚这些问题,首先要明确互联网有三种性质,在互联网的不同发展阶段,三种性质重要程度不同,互联网企业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互联网的第一种性质是媒介性质,其作用是通过网站来宣传产品,是除了电视、广播、杂志等传统传播方式之外的新型传播渠道。这种性质的典型代表是搜狐、新浪等前门户网站。其基本规则是:提供免费的海量新闻资讯,把眼球拉过来的同时,造就了广告存在的价值。这就是注意力经济。但遗憾的是,随着寡头垄断的形成,规模经济的效果凸显,创业型网站靠这种模式来盈利日趋困难。

互联网第二种性质是渠道性质,其作用是通过网站来卖产品。渠道是营销要素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在商品流通领域,甚至有“渠道为王”的说法。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可以足不出户地把产品卖向全球,相当于延长了传统产业的手和脚,使企业能在传统的店面销售之外开辟新的战场。由于电子商务驱动传统产业利润倍增,在第一代互联网泡沫破灭后,它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救命稻草,因此,电子商务成为中国互联网当前最大的热点。

互联网的第三种性质是产品性质或者叫工具性质,即互联网本身就是产品(含服务)。比如腾讯QQ是一个用来聊天的产品,Google是一个用来搜索的产品。还有网络游戏、交友网站、威客网站等等,使用这个网站的过程就是网站提供服务的过程;和这些网站发生交互的过程,就是价值和利润产生的过程。

作为产品的互联网是其本身发展到高阶后出现的,尤其很多web2.0的网站更是如此。通过“用户产生内容”,互联网的“去中心化”的趋势逐渐明显,互联网产生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模式和形态,这也是互联网的必然趋势。

篇10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模式

一、移动互联网概述

互联网大发展造就全新的网络信息时代,当互联网解脱“有线”的束缚,插上“移动”的翅膀,将构筑起更具创新潜能的新世界。互联网与移动技术的融合、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催生了新兴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目前,业界对移动互联网的认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使用手机、PDA 或其他手持终端通过通信网络接入网络;广义的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使用手机、PDA 或其他手持终端以无线的方式通过各种网络(如WLAN、WiMAX、GPRS、CDMA)接入互联网。移动环境下的网页浏览、视频浏览、在线游戏、文件下载、位置服务、订购商品和服务等是移动互联网的主流应用。

移动互联技术是带来更广泛信息革命的临界点技术,将在多个层面产生非线性的影响。随着IP 技术的革命性发展,传统上相对独立的计算机、通信、半导体等专业领域正走向一体化的移动互联网,行业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世界加速前行,不确定、不稳定和快速变革成为常态,颠覆式创新此起彼伏,移动互联网正改变着世界。

移动互联技术使得B2B商务模式、B2C商业模式的传统界面将被打破,推动围绕最终用户的个性需求和消费偏好进行重构。最终用户(消费者)可随时随地可以查询和购买自己见到/想到的商品和服务,网页、商品/店铺展示、视频、信息推送等均成为商家与最终用户沟通的工具,C2B、C2C模式正在兴起。未来,碎片化时间利用、场景触发购买需求、需求在产生时即得到满足、去中心化等四个特点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商务活动发展的重要趋势,将随着产业领域、生态系统的变迁与重构逐渐演变为商务电子化。

移动浪潮冲涮着传统产业的面孔,淹没的不仅是没落的商业形态,更有狭隘的认知和陈腐的观念。传统产业过去依靠假设和经验推论未来、用控制降低不确定性的管理思维和模式正受到挑战,转型升级之路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今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兴起,也将为我国传统产业未来变革与发展提供创新动能,成为传统产业进化的推动力,加速推动本土企业硬件制造、软件服务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传统行业要完成进化,需要结合现代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找准转型升级模式。

转型是对传统的挑战与改善,更是对系统的升级和格式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依靠技术和管理进步,实现产业结构改善、产业素质与效率提高,而移动互联网技术进步则成为产业模式创新的强力支撑。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其产业催生的后工业化时代,虽不会改变传统产业的本质,但通过缩短流程、提高效率、开创极致的用户体验,引发商业形态、竞争战略、组织系统等变革,正改变着传统产业的商业逻辑和业务模式,改变着所熟悉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改变着最终用户、企业乃至产业的外延。本文以传统农业、制造业、电信业、零售业为例,浅析及探索我国传统产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转型升级模式。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模式

1.传统农业传播模式转型

农业传播模式是农业系统内部各主体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农业系统与社会其他系统的外在联系的简约化表达方式。在现实农业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农民、信息内容、传播媒介及反馈等要素紧密联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可重新组合和整体把握传播的各环节,形成一个符合特定需求、动态的农业传播系统,加速农业信息的传播和要素组合,推动向“创意农业”传播模式转变,提升农业生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外延能力。

单向传播模式下,政府可以建立区域性移动网点,把新品种、新技术、农产品市场分析等信息通过点对点的方式,将信息从创新源发送到农民手中,辐射整个区域;具有地域性差异的各个移动网点及其辐射范围形成网络体系,政府可从宏观上掌控农业经济信息、新品种推广情况、农业产出情况等。其次,通过开发关于健康农业主题软件(如介绍健康果蔬的挑选、食用、搭配等与用户饮食健康息息相关的信息),吸引用户下载和使用软件。主题软件中可添加其他服务功能(如创意礼品、假日农场等选项,收录最新的时尚和创意农产品、农业旅游信息等),用户进入后能看到各城市的农家乐、休闲农庄、创意农场等信息,从而建立信息传播渠道。借鉴“水果忍者”游戏的业务模式,可将创意农业理念、种植、产品、健康等知识融入,促进创意农业产业的发展。

单向农业信息传播通常是在政府组织下以行政命令执行,农民被动接受农业信息,信息可能因延时到达而失效。移动互联网时代,创意农业信息传播可以双向甚至是多向互动传播,信息传递及时高效。创意农业系统各主体通过移动终端软件平台,实现农业技术、政策资讯、市场需求、供给匹配、跨界合作等,在农业生产者与政府主管部门、农业科研部门、农产品销售组织之间进行即时动态上传、下载、共享、交流,并可为迭代优化进行持续跟踪。

2.传统制造业模式转型

工业化时代传统制造业企业通常需要跨越“规模化”与“多样化”两个关键拐点。“规模化”拐点以大规模制造为核心,经营核心要素在于产量规模、成本控制、生产效率与周转周期;“多样化”拐点以客户细分与产品增值为核心,经营核心要素在于市场细分、新价值主张、产品扩充、渠道扩张、兼容大规模生产与多样化柔性制造能力等。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普及应用,生产设备自主控制显著增强,网络把分散自助的智能化设备紧密连接起来,大规模制造的高效率和手工作坊的个性化相融合,功能参数与客户需求相融合,跨行业、跨地域的技术能力相结合,最终形成从产品开发到生产制造一体化的更柔性、更人性化、更智能化的制造技术系统,以满足最终用户对产品的性能要求和情感需求。移动互联网时代基于信息化的材料、机械、技能、管理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不仅可实现产品质量大幅提升、生产成本大幅下降、新产品开发周期显著缩短,而且有能力实现产品的个性化、多样化、多变化,规模生产和个性定制有机融合;由此引致的制造技术革命,反过来将极大支持以移动互联网为加速器的消费应用与变革,进而推动生产与消费、科技与生活、教育与商业深度融合。

移动互联网正引发社会权利向最终用户(个体)转移,物联网技术及网络支付推动供需界面的融合,选择权从供给端向消费端倾斜,作为个体的消费者深度介入产品的创新过程,进而从商业价值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合作者、创造者甚至是反向掌控者。工业企业逻辑函数中的稀缺条件已演变成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传统工业企业必须完成从经营产品到经营用户的转变,面向客户端体验黏性价值与应用内容端整合提供价值,努力打造以硬件产品为入口、云计算及大数据为纽带、向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闭环系统。

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特征表现为情感体验超越功能体验(具人格化特征),产品体验从复杂到简单、从不方便到方便、从简单到简洁,衡量产品成功与否要看用户是否为新产品尖叫、用户是否愿意推荐给朋友(圈层)。在此背景下,传统制造业的垂直式价值链模式被弯曲成以消费者为核心的价值平台或网络模式,产品研发不仅要考虑最终用户的意见,更吸纳用户直接参与,从需求收集、产品构思到研发、设计、测试、生产、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用户全程参与、全程互动、快速迭代,产品创新、品牌塑造、用户体验实现精准对接及逐步融合。

3.传统电信行业模式转型

(1)以传输为核心的收入来源模式。电信运营商基于网络为用户提供服务,网络流量是其利润命脉,因此以传输为核心的传统收入来源模式一直受到传统电信运营商的青睐。尽管移动互联网、语音业务有本质不同,但移动互联网业务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传统语音和数据业务的收入模式,电信运营商可采用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收入模式为:移动互联网业务收入=通信费+内容信息费或移动互联网业务收入=月租费(功能费)+流量费十内容信息费。月租费和流量费的总和为通信费,是用户为使用运营商的网络、业务而付出的费用,完全归电信运营商所有;而内容信息费者收入则是以某种比例与内容提供商进行分成。

(2)以内容为核心的收入来源模式。A、基于业务类型的收入模式,即根据业务类型和特性采取不同的定价方式和资费策略,属初级阶段。按业务类型进行区别收费,运营商根据对用户理解和感知的把握,对铃声、游戏等娱乐性业务的收费采取与短信相同的收费模式,按每次或每种业务收费,不收取流量费。B、基于服务/内容价值的收入模式,即不只从传输中获益、而根据业务类型和客户需求匹配作为定价模式,将成为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收入模式的大趋势。与以传输为核心的收入理念不同,以服务/内容价值的收入方式重在用户体验,不同内容具有不同市场价值并提供不同的体验;基于内容价值的计费在使定价方式简单易懂、有利于用户感知的同时,还具有提升利润的功效。比如,一首4M大小的歌曲下载运营商可安排三种收费方式:一种是0.5元/M,一种是收取基本费0.5元后按0.4元/M收费,一种是收取固定费用2.5。大多数人会选择简单易懂且直观的第三种方式购买,但这恰恰是最贵的模式,将为运营商和音乐提供商带来更高的利润。

4.传统零售业模式转型

传统零售业务之所以存在,通常是建立在某种市场特权的垄断,或利用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传统方式下消费者被隔离在价值链的另一端,实体店铺等渠道是供需双方交换信息、实现交易的重要场景,传统营销手段紧紧围绕渠道铺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开始急剧地填平这种不对称的信息鸿沟,供需双方多点接触,彼此信息基本对等,实体店铺等渠道的主场景效应大为弱化,商业主导权越来越多赋予给消费者,使得那些在传统商业模式下似乎面目模糊、千人一面的消费者,突然变为个性鲜活,影响巨大。网络零售商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充分利用“长尾效应”,基于移动搜索、移动社交、移动购物、移动团购、移动支付等各类应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移动互联网,并利用消费者对消费点评、质疑、传播进行价值的深度挖掘。

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消费者购物行为已呈现短暂性、碎片化和高频化的新趋势,消费者能够在多个屏幕(手机、电脑、平板、电视等)和实体门店间游走转化,电子商务入口不再仅限于PC 端,而是呈现多元化趋势。便捷、高效、个性、本地化已成为现代零售业的发展趋势。传统零售商不得不面对更为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经营环境,从动机到界面、从流程交互到资源配置,重心重新回到消费者、回归到真正的价值创造,并围绕价值主张、盈利模式、经营系统这三个最重要的构成要素重构商业模式。

(1)以O2O整合形成具有协同效应的价值网络和盈利模式。移动互联网时代,要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链接,以SNS社会化营销为传播核心,以LBS定位与跟踪技术为基础,以移动互联网无所不在为场景,以IP技术系统为依托,以O2O线上线下融合为商业模式,精准化个性化的客户体验为商业价值。为此,传统零售企业要及时准确了解顾客需求,分析线下零售业务与线上电子商务、移动商务之间的潜在关系,结合自身原有的资金、人员、技术、市场、管理等资源和优势,梳理商业链条、打通商业通道、整合商业价值、平衡商业利益,实现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抓住线上线下交融后带来的业务机会和盈利空间,并为消费者带来的全新体验,实现商业闭环协同增效。如传统零售企业通过兼并、合作等方式,与专业服务提供商构建战略联盟,整合营销形成共同为目标顾客群体提供价值的差异化网络,并深挖新构建的产业价值链某一优势环节的盈利空间。

(2)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高绩效经营系统。移动终端数量、功能不断增加丰富,逐渐向搜索、购物、支付、社交、娱乐等综合化平台发展,消费者能够随时随地获得各种所需的个性化服务,用户黏性不断加大。传统零售企业运营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数字化、网络化再造,不仅要实现客户界面的线上展示推送,更要以面向消费者的线上展示推送牵引重构内部运作的所有流程和环节,建立起线上线下融合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运营系统。重点打通 “流通”(营销、品牌、市场、价格体系等)、“钱通”(支付环节、无线支付场景、支付流程设计、硬件软件设置等)、“人通”(会员、会员体系、会员权益打通、会员数据等)、“货通”(生产商、商户、商品电子化、库存物流、二维码布点等)四个环节;同时,组织必须扁平化,可以弹性伸缩,可以更加灵巧,可以随时跨领域、跨部门、跨企业重新组合,从静态固化的结构演化到动态适应的创新组织,以显著改善顾客的购物体验和服务质量,与顾客保持更为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三、结语

科技是酸性的,可以溶解掉产业链中多余的环节,缩短环节、减少时间、降低成本,只留下能够承载产业的核心和精髓。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时空两个维度的距离被消融,而时空的消失在产业发展上意味生态圈改变,以及利益相关者的链接方式也发生着改变。传统产业企业转型升级之路并不平坦,注定会痛苦于工业化时代的规模化商业思想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经济商业思想的“兼收并蓄”、痛苦于完全不同商业模式的平衡协调、痛苦于新老业务的资源争夺、痛苦于两条不同商业轨道带来的文化冲突、痛苦于现代对传统的告别与承袭。因应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其产业迅猛发展,传统产业毋庸置疑需要开启再成长之旅,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新业务模式,而且始终有新的参与者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来创新和活力,并正向激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经济发展潜能。

参考文献:

[1] 廖军,王蓓蓓,高一维.移动互联网终端发展研究[J].移动通信.2012(Z1)

[2] 刘松坡.我国移动互联网企业品牌营销策略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3] 张薇,朱磊.基于用户行为的移动互联网服务运营商业务营销模式研究[J]. 江苏商论. 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