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外阅读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31 17:59: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课外阅读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说过:“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古今中外的许多著名作家、科学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往往也与他们的读书分不开的。
为了使我校的新教育实验学生读书这一活动落到实处,为了使我校的市级结题课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成果得以巩固,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分解到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其次课标还要求小学阶段背诵背诵优秀诗文总计160篇(段)。并在后面附上了小学阶段必背的古诗70首。我们制定这一方案就是要使学生的阅读、背诵量达到这一要求的底线。
另外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热爱读书,学会读书并在读书的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在班级甚至是学校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2、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通过读书活动,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的知识更新,活跃学生的思维。
4、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使学生的读书落到实处,使阅读成为我校的特色,逐步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
5、能熟练背诵新课标要求背诵的70首古诗。
三、活动构想:
1、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各班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制定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班级读书计划,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低年级的阅读量为5万字,分解到各
个学期每学期应达到1250字;中年级不少于40万字,分解到每个学期应达到10万字,也就是相当于两本语文书的字数。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
少于100万字,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各班级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个读书计划,班主任要认
真督促检查,确保计划得到落实。
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1)各班级要充分利用好班级的黑板报(不能一两个月都不变一次)、墙壁等,营造书香氛围。
(2)征集读书名言,可以把从各方面征集一来的名言抄在黑板报上,或是做成书签与同学交换。
(3)在黑板报的一角开辟读书方法介绍,向学生介绍科学的读书方法。(《小学生阅读报》等报刊杂志上都有介绍。)
(4)在班级里开展好书推荐的活动,可以利用阅读课让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以书面的形式在班级里进行交流,还可以发挥板报、墙报的作用
。
(5)各班级要建立班级图书角,每个学生至少有两本图书,定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换。
(6)各班级要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以读书为内容的班队活动,以不断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3、认真上好“阅读课”。
要充分发挥阅读课的作用,学生的大部分课外阅读时间应在平时,学校安排的这节阅读课主要可以做如下几件事:
(1)让学生进行读书交流,让每个学生上台说说自己最近读过的书,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尽量安排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一节课如果说
不完,下次的阅读接着进行。
(2)班主任也可以利用这节课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可以给学生阅读优秀读物精彩的片断(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来读),以激发学生的阅
读兴趣。
(3)这节课还可以用来检查学生背诵“每周一诗”的情况。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周所背诵的古诗。
4、各班级每周要指定一些必读文章或书目(如是长篇可让学生读一些片断),并把这些要求落实到位,发挥小组长的作用,教师也要适当进行
抽查,以督促学生完成。每隔一定的时间要进行考核,了解学生是否真正完成任务。
5、设立课外书阅读的“段位”评比,基本的要求如达到(即上面第一条所提到的各年级每学期所要达到的阅读量),即可以达到五段,如果学
生超过此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予以段位升级,并发给证书。学生的阅读量要在学生的读书记载上予以记录。各班级也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
情况制定读书评价的方法,评价班级的“读书大王”、“读书小名星”等。学生将发给每班《读书成长册》,以随时记录学生的读书情况。
版权所有
6、“每周一诗”活动要切实落实到位,每节课的课任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背诵古诗,对不认真背诵的学生要要求其重背。争取到六年级每个学生
都能达到背诵的底线——70首。
7、2——6年级每班每两周要出一期《读书报》,内容可以由下面几部分组成:好书推荐(主要介绍一些自己最近读过的书的内容简介),读后
感(学生优秀的读书笔记),读书名言(可以是学生收集来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创作的),读书方法介绍(向其他同学介绍科学的读书方法)
篇2
动;氛围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0―0028―01
课外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语文能力。在农村小学如何发展学生的课外阅读,为探求有效课外阅读课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笔者所在学校创造性地开展了读书活动,通过读书节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文化底蕴,有力地促进了和谐班集体的建设,营造了书香校园,达到了活动的目的,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就学校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做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精心准备、深入宣传,积极营造读书学习的良好氛围
召开家长会、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召开主题班会等,创造条件建立班级图书角,积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通过召开家长会,将课外阅读书目及具体要求印发给各位家长,提醒家长为孩子购买图书,建立家庭书橱,督促孩子读书,检查读书情况,鼓励他们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智力投资,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厚实的人文基础。各班级在读书活动中,充分利用黑板报展示同学们的读书成果,营造班级文化氛围。通过强势宣传提高师生的思想认识,也为有效落实读书节方案中的各项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明确职责、重抓落实,确保读书节活动的顺利开展
为确保“读书节”活动有效、规范、深入、有序地开展,根据活动方案,我校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分解任务。语文教师已把引领学生走进课外阅读当成本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繁重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根据各自的教学需要制订了任务明确、措施有力,便于操作的班级读书活动计划,形成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的班级读书活动机制,确保了学校读书节活动的顺利实施。
三、注重指导、创新活动,为每位学生的成长导航
1.认真上好“阅读指导课”。各班级语文教师每周指定一些必读文章或书目进行指导,充分发挥阅读课的作用,不断把读书活动推向深入。通过班级读书心得交流会以及低年级的故事会,学生们交流各自阅读的收获、采蜜酿蜜,并向大家推荐怎样选择好书、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好书;怎样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有序读书。通过交流,同学们互取所长,学到了更多的读书知识和方法,加深了爱书、用书的思想认识,同时又促进了同学间读书竞赛活动的自觉形成。
2.按学段分层次开展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活动。各班级语文教师通过精心组织班级读书活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读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师着重对学校读书节方案中所指定的精读篇目进行指导,并引导学生采取不同方式查阅资料,进行收集、加工,最后层层遴选。
3.建立长效的课外阅读机制。建立班级读书专项档案。各班从捐赠图书、撰写读书笔记、学生制作书签、读书手抄报等活动均有资料记载,学年末学校将根据《课外阅读活动考核细则》进行考核量分,以此评选出本届读书节优秀组织奖和优秀辅导教师奖。并将其考核成绩与语文教师的工作考核挂钩。
篇3
关键词:家校社会视野;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指导
目前,国家对九年义务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中小学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中小学生应试成绩已经不再作为考量中小学教学水平的主要指标,九年义务教育正在逐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而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与宽广的课外阅读知识已然成为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基石。课外阅读越来越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在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空间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亟待得到实效性指导,以更好地明确小学生课外阅读读什么、怎么读、怎么有效地读。
1 家校社会视野下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1)校内课外阅读。随着专家的呼吁以及语文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被广泛地接受,课外阅读已经逐步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更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全面立体化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校内的课外阅读氛围比较良好,教师与学校对课外阅读的指导比较到位,对课外阅读要求比较明确。很多中小学校已经普遍认识到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在这种状况下,学校语文教学扎实地开展组织系列课外阅读活动。
(2)家庭课外阅读。学校课外阅读能够在学校、教师以及相关的规定下有条不紊地开展进行,但是家庭课外阅读的情况却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呈现良莠不齐的现状。通过调研走访以及与家长沟通,能够发现家庭课外阅读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家庭课外阅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在学校有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回归家庭,学生的惰性开始滋生,在没有良好阅读习惯形成之前,家庭课外阅读很难有效的实施。另一方面,学生家庭课外阅读受到家长的影响,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速,家长面临方方面面的问题,很多家长自身已经没有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并且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会不断放松,在学校要求的情况下,家长会为学生购置阅读设备与书目,在具体阅读过程中,家长很难有效地融入学生的阅读环境。
(3)社会课外阅读。学生课外阅读不仅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学生自身素质提升的需要,同时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阅读是教育中最本质的一个活动,而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所在,纵观那些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毫无例外地都十分推崇阅读。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教育成就,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一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整体阅读水平。因此,社会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也很有必要。
2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指导策略
古语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空间主要在学校和家庭,但是在没有相关规定出台之前,学校教师忙于俗务不读书,家长忙于工作不读书,却要求学生读书,这种情况很难有效地推进学生课外阅读。
(1)家校社会的有效对接。纵观整个社会,我们不难发现,书香门第的学生自然散发一股书香气,这不一定是遗传,但一定是学生耳濡目染,家长润物细无声的结果。因此,从阅读氛围和环境上来看,要想实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构筑良好的阅读环境。要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必须进行明确的阅读对接,让学校阅读、家庭阅读和社会阅读相互影响、相辅相成,让教师和家长在学校和社会的支持下双管齐下、共同作用,让学生在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大环境中快乐阅读、兴趣阅读、有效阅读。
(2)家校社会的实效指导。教师在课外阅读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容忽视,是保证课外阅读有效进行的基石,因此教师要做到实效指导,必须讲究方法重视策略。如表1所示是教师在实效指导课外阅读的阶段性实施方案。
家长在实效指导过程中,更多的是全力执行,能够在自况下对学生课外阅读产生影响,要警钟长鸣,做到持之以恒、有始有终。社会的实效指导更多的处于宏观层面,如对课外阅读书目付梓的支持等等。
(3)多维度阅读沟通。在阅读过程当中,沟通也是极其重要的,怎样做到有效地阅读沟通,是衡量阅读是否有效的一个关键因素,以往的阅读沟通主要集中的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在大阅读环境下,这种层面沟通相对比较片面。在构筑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课外阅读空间中,阅读沟通也有必要进行升级和调整,应该将之前的生生、师生沟通上升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家长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多维度沟通。这种多维度沟通能够将之前的沟通从平面转向立体,形成一个循环体,更好地执行和改进课外阅读现状。
3 结论
在构筑家校社会的大阅读空间的基础上,教师分步骤按策略实效指导学生,并辅以家长和社会的支持保证,在实施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的阅读沟通,能够有效地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进行,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提升小学生整体阅读能力,丰富其课外知识,提升其审美能力,陶冶其审美情操。
参考文献:
[1] 邵晓娟.对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思考[J].今日中国论坛,2014(B5):2426.
篇4
内容;标准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3―0065―01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开放的小学语文课堂需要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档案袋评价法是一种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的评价方法,其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技能进步与知识累积下来详尽地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下面,笔者就档案袋评价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谈些自己的看法。
一、设定小学语文档案袋评价的目标
档案袋评价法与其他评价方法的最大差异就是其拥有十分灵活的评价类型。不同类型的评价方式,档案袋中内容的组成部分也是不同的。实施档案袋评价法最为基础的就是要设定评价目标。根据小学语文的特点,教师可以为档案袋评价设定下列目标:1)档案袋中累积的资料要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在哪些方面持续地改善,从而提升学习自信心。2)档案袋评价要与学生的语文学习相联系,直接展示学生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以便让学生可以自我反思。3)在固定阶段后开展综合性评价,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以检验教学效果,给教学计划的完善与优化提供准确的依据。帮助学生更加准确认识自己。例如,在识字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档案袋来进行“每天多认识三个字”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档案袋来将自己从广告牌子、包装袋、故事书等上面认识的新字通过摘抄后集中存放到档案袋中。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一同进行交流,评选,看看谁识的字又多又准。这样一来就可以满足建立档案袋的目标,让学生看到自己在识字写字方面的进步与成长,并且还可以给教师提供教学计划依据,以便教师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案。
二、选择小学语文档案袋的内容
小学语文档案袋的内容可以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阅读能力是影响学生语文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可以将目标设定为提升课外阅读能力档案袋。档案袋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大家统一的资料以及符合自身学习情况的资料。大家统一的资料是每一位学生都会累积的内容,通常来说都是教师统一设定的,这些内容引导着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原则。而符合自己学习情况的资料则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的,其目的是为了展现每一位学生的自我个性,让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状态不断调整课外阅读方案。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填写“阅读推荐卡”,充分发挥学生与学生之间带动与影响的作用。让学生将自己阅读过的精彩的书籍与大家一起分享,并且由学生们选择自己最期待阅读的书籍。这样一来不单单可以激发制作“好书推荐卡”同学的信心,还能够让学生关注到更多更好的书籍。2)与语文成绩记录和反思相关的内容。为了展现学生在语文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成长情况,教师可以搜集记录学生作业表现,选择每次考试试卷以及订正正确答案的记录纸、语文错题集等作为语文成绩记录与反思的资料。
三、制定小学语文档案袋评价标准
篇5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人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虽然从整体上来看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不能尽如人意,但每个学校、班级总有少数语文尖子生,问他们经验,大多回答得益于课外阅读。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也谈到了这种情况:“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其实,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无论是中学生中的语文学习尖子,还是一些知名的学者作家,大多在青少年时代有过大量自由阅读的经历,大量课外阅读是他们通向成功之门的必由之路。例如刘绍棠、丛维熙、叶文玲等一批作家就是通过大量阅读走上写作道路等。大量阅读还使曾一度被认为是低能儿的学生奇迹般地改变了命运,进入了优等生的行列,作家权延赤、特级教师钱梦龙等都谈到了自己少年时代的这种经历。显然,大量的课外阅读对学生阅读水平、语文能力乃至认知思维水平的提高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什么课外阅读会有这种作用呢?这是因为它是一种真实的阅读。在课外阅读中,阅读者是为了了解内容而去阅读的,通过阅读,他获得了新的信息,而阅读者语言能力在这种大量的持续的阅读实践中自然得到了提高。换句话说,就是阅读者和阅读材料之间存在"信息落差",阅读者为了获取未知信息,启动自己的语言习得机制,与阅读材料进行了信息交流,从而自然习得了母语书面语能力。正如儿童习得自己的母语口语,并没有什么人给他系统的讲解词语涵义、句子结构,他通过和周围环境的语言交际,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自然习得了母语的口语能力。此外,课外阅读对学生往往有极大的吸引力。我们发现,虽然学生对语文课和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但对课外阅读却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国外阅读学研究中有一个"杰克现象"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一个叫做杰克的学生在学校被老师们认为缺乏阅读兴趣,他常常到原课文太没有味道,不精彩,然而在家里父母却埋怨他过分迷恋阅读,以致于一份杂志、一张旧报纸,甚至一页广告他都百看不厌。看来这种现象的确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即使是同一作者的同一作品,放在课本以外,学生津津乐道,爱不释手,一旦入选课文,一到课堂上就精彩非昔了。一位叫做卡罗尔的阅读学家形象地把它概括为“课内海明威没有课外的海明威精彩”。其实,并不在于是课内还是课外,只要我们进行的是“真实的阅读”,“课内海明威”是可以和“课外海明威”一样“精彩”的。
与课内精读和语言学习相比,真实的阅读(包括课内和课外)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它近似于生活中的自然阅读,是一种大量、真实的阅读实践活动。真实的阅读既不需要像语言学习那样在阅读后对阅读材料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分析讲解,也不需要像一般阅读能力训练那样在读后完成各种阅读检测题。真实的阅读首先是真实的,阅读者为需要而阅读,为获取信息而阅读,为实用而阅读,为兴趣而阅读,它关注的是文章的内容而不是文章的形式,阅读者通过阅读获得了未知信息。因此,真实的阅读要求把说明文当说明文来读,把议论文当议论文来读,把文学作品当文学作品来读。读说明文能获得新知,读议论文能了解新的观点,读文学作品能受到感染熏陶,只要读懂了文章的内容,阅读的过程便是语言能力习得的过程。其次真实的阅读时实践的,语言习得论认为,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自然习得的,而不是仅仅通过老师对阅读材料的分析讲解和对阅读方法的介绍提高的。而且这种阅读实践是真实的、负载信息量的,不同于阅读训练中针对阅读技能的阅读实践。第三,真实的阅读是大量的,只有大量、持续的真实的阅读,才能使学习者语文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由于真实的阅读减少了课文分析和阅读训练,也使大量阅读成为可能。事实证明,许多老一辈的专家学者,无论是文学工作者还是自然科学工作者,他们杰出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就主要是通过这种真实的阅读获得的。
从教学理论上看,真实的阅读很容易在现存的语言学习理论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个体母语水平发展系统中,它与儿童母语习得一起反映了从口语习得到书面语习得的母语水平发展到全过程;在语文教学系统中真实的阅读与语言学习和语言训练共同构成了科学的语文教学体系;在语言教学系统中,真实的阅读和真实的交际分别在语文教学和外语教学中发挥主要作用。目前,通过大量自由阅读来提高学生书面语能力的观点已经得到了国内外语言教学专家和广大于语言教师的普遍认同。美国著名语言教学理论家克拉申在谈到如何提高美国人母语识字读写能力时,特别推荐一种阅读方法──随意自愿阅读(freevoluntaryreading简称FVR)。“FVR是自愿进行的一种阅读。读自己爱读的书,不用写读书报告,要求在每章阅读后回答问题,也不要求查阅生词,碰到不爱读的书就放下,去另找一本”,他认为,如果能坚持这样做,“阅读和写作水平就会得到提高”(《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一期)。显然,FVR就是一种真实的阅读,不过,真实的阅读包括的内容比FVR更广一些。
从教学实践上看,几乎所有成功的语文教学者和语文学习者都注重发挥了真实的阅读在提高语文能力方面的主导作用。一些大型的语文教改实验方案也是如此。上海市有一个"扩大阅读,课时分段式"教改实验方案,这个方案从高中的5课时,初中的6课时中分别划出2课时来让学生自由阅读各种书籍,学生们对这种自由阅读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通过大量阅读,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全面、大幅度的提高。(详见《语文学习》1989年第七期)目前,湖北宜昌市正在实施的初中语文“课内外衔接”语文能力训练教改实验,也将大量课外阅读放到了语文教学中的突出地位,将它作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手段。无独有偶,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有两个成功的语文教改方案也是以大量课外阅读为主要特征的,一个是由国家教委发文推广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改实验;一个是山东烟台市小学语文“大量读写,双轨运行”教改实验。前者突破了小学低年级不能进行阅读和作文的模式,在儿童入学不久,尚不认识汉字和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利用汉语拼音使识字和阅读、写作同时起步,交叉进行,寓识汉字于阅读之中,发挥了阅读对识字、说话和写作的促进作用。后者把小学阶段的阅读和写作总量分别提高了5倍和4倍,把语文教学时间一分为二,一部分用于课堂教学,一部分用于课外自由阅读。在三~五年级每周开设三节课外自由阅读课,建立了课内阅读教学和课外大量阅读相结合的阅读教学“双轨运行”新机制。这两个实验都取得了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显著效果。不仅如此,实验对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等也起了积极的作用。(详见《人民教育》1992年第10期和《小学语文教师》1995年第10期)
那么如何将真实的阅读和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呢?首先,我们必须坚持“大大语文”的语文教改方向,坚持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结合,坚持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人文传播民族文化。因为从语言习得论的观点看,语言能力只有在联系信息和心理信息同时传递同时加工的真实的语言活动中形成,不负载信息量的语言活动不是真实的语言活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使真实的阅读占据主导地位,使阅读活动紧扣时代脉搏,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突出语言的民族文化特色,这些也是语文作为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
其次,我们要坚持在大量真实的阅读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这一点和目前具有广泛影响的语感教学论是基本一致的。按照语言习得论的观点,学生的语言能力主要是习得的,而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更应大幅度增加阅读实践在教学中的比重,减少对课文的讲析,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这种阅读实践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而是主要关注内容的真实的阅读,所以我们还要减少作业量,使学生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主动的生动活泼的真实的阅读。
第三,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大幅度增加课内的真实阅读量。实践证明,大量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关键环节。虽然课外阅读就是真实的阅读,但二者并不能划等号,要使课内阅读更加科学,更有效率,就必须以真实的阅读为基础,从语言学习理论方面加强对课外阅读的研究,揭示课外阅读的本质属性。同时,我们也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内精读转化为真实的阅读,并大幅度增加课内真实阅读量,这样课内外相互配合相互补充,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就有了的希望。
篇6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扬州“亲近母语”课题的广泛开展,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创造、是自学的能力,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阅读。所谓的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综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2)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大相径庭:家长受过比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通常会比所受教育比较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阅读习惯、更长久的阅读时间、更大的阅读量;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们的习惯养成。(3)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学生变得不愿独立思考,特别依赖其他人。(4)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5)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智力功能萎缩,导致学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强调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教材的改革,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进入一个新纪元。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成为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本课题虽有人在研究,但是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是很理想,尤其并未解决小学生爱读、想读这两个基本而关键的问题。
二、研究目标
因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为总的出发点和归宿,创设“小学生主动阅读”的系列活动,建构课外阅读教学的网络化沟通的理想模式,激活学生潜在的语言表达因素,使学生爱读、想读,探索有利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积累主动发展的有效途径。结合开展“让好书引领学生成长”活动,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写学生,播下最好的种子,撒下最好的养料,让小学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精神,让学生一步步浸润在书籍的海洋里,丰厚文化底蕴,培养健全人格。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真情阅读,在基础上,努力培养“书香少年”。
三、研究意义
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怎样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我们选择本课题研究的初衷。我们认为,开展对本课题研究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1.“终身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2.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相反,那些将自己束缚在题海里,连报纸也不翻一翻的学生,其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希望,孩子们健康的成长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健康的发展。
3.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博览群书的人,比孤陋寡闻的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自学更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4.学校人文化教育的需要。
我们认为学校不应只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一个育人的摇篮。许多经典名著,虽然时间已久远,但是著作中闪烁着的人性的温暖,却依然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文化的校园需要有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人文化的教育环境需要培育思想修养较高、文化底蕴浓厚的学生。这正是我们为实现办学目标而开展的一项重要的教改实践。
四、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
五、研究内容:
1、营造书香文化,彻底改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观。
很多有识之士在提到如何改变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时都提高了“书香校园”这个词,但我们认为,“校园”在这里只是环境的一个别称,是一种形式上的东西,很多学校都高举“营造书香校园”的旗帜,但只是在标语、名人名言上下功夫,在图书室里课外书籍的数量上下功夫,在学生读书的量上下功夫,这些当然都是需要的。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意义没有真正的理解,他们还是将课外阅读的目的“锁定”在考试和作文上,这样的“书香校园”对学生是很不利的。我们认为,要营造书香校园,首先要营造一种书香文化,让农村小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读书,如何去读书,让他们知道书在他们人生历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课外阅读的内驱力,真正自觉自愿地去读书,让读书就像吃饭一样变成一种习惯,一种需要,以彻底改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观。
2、打造书香学生,积极探索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
综观诸多有关课外阅读的论文,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有:推荐阅读书目、扩大阅读范围、开展阅读活动、写好阅读笔记等等,这些都是好方法。但仔细研究这些论文,我们便可发现,这些都是初步的表层的做法,那么,推荐阅读书目以后怎么做的?扩大阅读范围之后怎么跟踪学生的?开展阅读活动效果的持续性做法是什么?如何对待学生的阅读笔记的?对于农村小学生,我们还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如何保证?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如何消除留守状态带来的影响?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如何实现家校结合?如何利用农村的大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在农村,打造书香学生的难度虽然大,但我们想,只要我们,只要我们攻克了以上难关,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蓝天必定是必定会更加明澈!
3、构建书香人生,着力研究课外阅读效果的可持续性
“是的,读书是为了人生,而不是为了在这物欲横流的尘世赢得一席耀武扬威之地;更不是为了在这世态炎凉的社会争得多少功名利禄。读书,这种质朴的过程只不过是想把自己简陋却不失尊严的人生变得五彩斑斓,变的充实,变的天真淳朴,让属于一个灵魂的本质放射出光芒,折射出生命的美丽……”这段话真正道出了读书的真谛之所在!我们认为,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了将来能考上重点大学,为了使自己将来能够飞黄腾达。我们能不能通过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达到一种考试、“书中自有黄金屋”以外的东西?我们能不能通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对农村孩子的人生观产生影响?我们能不能让农村学生懂得:“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朱永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们认为,这就是通过我们的指导而达成的课外阅读效果的可持续性的问题了!
六、研究途径
(1)构建学生课外阅读的网络,创造条件,主动阅读
(2)改革评价方法,将课外阅读的评定纳入学期语文学习评价中去,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欣赏习作的时空。建立读者意识,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欣赏的时空,提供发表见解的机会。将学生课外阅读的主体愿望变为一种习惯。
(3)教师定期推荐阅读书目,推荐订阅少儿期刊、报纸;教师坚持为学生诵读经典;教师利用阅读教学时间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指导中高年级学生写读书笔记。
(4)每个教学班级设立图书角,在每个年级建立学生个人图书交流中心;定期举行学生好书推荐活动。每个班每学期出两期有关“课外阅读”的墙报或者黑板报,同时由语文教研组牵头,每学期出一到两期橱窗墙报,并设计一些小的栏目:如“好书大家读”“读书感悟”“读书心语”等。
(5)背诵《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生必背古诗;同时与我校承担的《亲近母语的研究》这一课题相结合,阅读《亲近母语》教材中所要求的学生必读文章,及时写好读书笔记,提高读书的效果;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评比竞赛等活动;定期评选“读书大王”、“诵读大王”、“读书小明星”、“小小藏书家”等。
(6)课内外及时衔接,教师辅导学生链接课内延伸至课外的相关书籍文章,拓宽视野;教师撰写教育日志,建立学生的阅读档案,积累好一系列过程性资料。
(7)与名著对话是我校的课外阅读的传统,在研究过程中,将把这一活动进一步落实、深化、以使得我校的学生在毕业只前实现与中国的四大名著对话。同时,结合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实现有关其他国内外有关名著的对话。
七、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学习教育理论,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通过广泛吸收和借鉴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为课题研究寻找一条捷径。
(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与观察法相结合,对实验班学生采取实验前问卷调查,阅读情感测试;实验中阅读表现观察;实验后再次调查、测试,前后对比。
(3)群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结合法:在群体主动性研究的同时,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4)经验总结法:及时从课题实验中总结得失,撰写研究报告,实验论文,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
八、成果显示
1、负责人撰写《研究方案》、《开题报告》,《结题报告》。
2、其他的研究人员完成《论文集》。
3、案例集
4、教育日志
5、学生作品
让学生有每日读书的好习惯,有充满智慧的大脑,有优雅的举止和谈吐;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着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书香门第。为学生辟出个体自主活动的时空,发挥阅读课堂教学的辐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真情阅读,在基础上,努力培养“书香少年”。
八、组织机构
顾问:潘湘云何治平
组长:尤兴胜
成员:王艳朱彩萍潘文琴谢小花
沈红梅王军戴萍严肃
篇7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课外阅读;阅读兴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9-0054-03
兴趣不仅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驱动力,阅读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学习与生活方式。课外阅读对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至关重要,它是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不仅有助于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利于小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其应当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小学生自觉、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前提与基础,为使小学生自愿阅读、自主阅读,甚至乐于阅读,将课外阅读看作自己生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素质,则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笔者认为,相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平时讲再多的大道理也是毫无用处的,而须借助于各种方式、方法、手段引导他们正确阅读,继而激发其课外阅读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笔者认为,教师在从事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孩子们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与动画片的主要特点,声情并茂地给他们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他们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教师停下来,不继续往下讲,而是告诉学生们:“欲知后续结局如何,请同学们课下找到该本课外读物,书中详细讲述了故事的结局,大家认真、仔细阅读,定会知道故事情节的具体发展趋势,同时也会知道许多更有趣的东西。”
比如,笔者在讲过小学二年级语文(苏教版)上册第十课《狼和小羊》以后,就向学生生动地讲述了《聪明的小绵羊》的故事,在讲到故事时,笔者巧设悬念,让学生课后自己去寻找课外读物,了解故事的结局及小绵羊聪明在何处。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小学生的阅读质量,且大大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过程、一段时间的训练,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他们阅读兴趣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他们的兴趣来去匆匆,持久性不强,可塑性较大。因此,教师在认识到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重要性的前提下,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培养方案,充分调动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继而使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多向学生推荐富含“真、善、美”的课外读物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与趣味性十足的寓言、童话与神话故事非常感兴趣。诸如《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木偶奇遇记》、《绿野仙踪》的名著、童话,不仅有绘图版,也有注音版,至于选择哪一版本则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定,一学期读完一部名著也就不错了。为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鼓励学生读《西游记》(少儿版),有学生反映,起初阅读,遇到许多不懂的字,想着自己会放弃了,不往下读了,但在读完一个故事以后,就迷上了,十分喜欢,觉得非常有意思。此外,笔者还推荐学生阅读《拇指姑娘》,有学生在周记中写到:“虽然拇指姑娘身材不大,但是她非常善良、坚强,我很想把这个故事告诉我的同伴们。”看到学生们细细品味阅读经典名著的喜悦时,我们可以体会到:经典名著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呵护着孩子们的心灵。实际上,我们并不奢望经典名著可以教学生们学会语文,但会使学生倍感温暖,是学生心中温柔、善良的诱导力量。
当然,学生应扩大其阅读的范围。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深受优秀读物的影响。因此,应引导学生多关心时事政治,了解科技的发展趋势与取得的成就,拓宽知识面;模范英雄人物给学生树立了榜样;丰富多彩的少儿读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也有助于激发其探索自然的兴趣;诗词歌赋不但可以陶冶情操,也有助于爱美情趣的培养。
三、师生共读,激发阅读兴趣
不论是调皮捣蛋的小男孩儿,还是文文静静的乖女孩都非常喜欢听故事,一旦听到老师要讲故事,就立刻坐端正,目光变得炯炯有神,双眼直冒火光。因此,笔者“对症下药”,对准学生的“胃口”,经常有选择地给学生讲故事。有一次笔者在讲《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时,对学生提出以下几点要求:①听故事的同时要发挥想象力,要置身故事之中,和故事中的人物共命运、同呼吸,达成共识,产生共鸣。②听过故事以后,认真思考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啥?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故事的主要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③讲讲自己的感受,有多少说多少,即使是只谈论其中的某一场景或者一句话也是可以的,主要是为了交流,让学生逐渐学会阅读,培养优良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假如是一个较长的故事或是一本书,可以从中选取一些片段讲给学生听,有些时候,讲到之处突然停下来,让学生独自找到这样的故事,继续往下读,读完以后全体进行交流,刺激学生的阅读欲,促使其亲近作品,由一故事扩展至一部作品,继而走向这些类似的作品,如此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四、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
好表现、爱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为此,笔者每个月都上一节课外阅读课,开一个“读书会”。让学生都带上自己所读的书,均走上讲台向同学们介绍本月自己的阅读情况(书名、主要内容、心得体会),并选出讲得最好的一位,让他当选下个月的“读书会”会长,主持下一月的工作,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的交流,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与口才。笔者认为,应将学习园地、黑板报当成“活页”读书园地,开设专栏,比如“诗歌王国”、“知识百草园”、“句段大观园”与“创作展示台”,等等,让小学生轮班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从而激发其课外阅读兴趣。
除此以外,家长陪读也利于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开家长会时,笔者经常给家长们讲“阅读兴趣是能够培养的,阅读能力是能够提升的。”但由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环境则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为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家长的陪读很关键。很多时候不是小学生不愿意读名著,主要是没有名著可读或者读不懂,无人帮助。为此,为实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则家长应帮助学生阅读名著,时刻督导孩子们认真阅读课外读物,这样才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他的阅读兴趣。为此,笔者经常建议家长不仅要多读经典名著,而且应时刻督促小学生,继而激发其课外阅读兴趣。
总之,作为人类生活新领域的阅读是人类健康发展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资源,这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至关重要。激发小学生低年级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是指导他们课外阅读的首要步骤,有助于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至此,为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应注重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在此不但要强调方式、方法与手段的科学性,还要关注阅读实效,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继而促使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美玲.议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方式[J].科技资讯,2009,(25).
[2]刘丽英.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40).
篇8
关键词:目标;原则;措施;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7-0145-0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课外阅读就是最经常的、直接的语文实践,是学生形成良好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新课程改革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还明确规定课外阅读量:小学阶段应背诵优秀诗文1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我们要达到以上的要求和目标,必须把课堂内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重阅读、重积累”的语文学习规律,努力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为此,我结合平时工作经验,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制定了本班的阅读指导方案。
一、活动目标
1.感受阅读的快乐:阅读可以使人抛开许多烦恼,当人完全深浸在书中时,宛如进入一个文学宫殿,驰骋古今跨越地域。在书中辨是非、明善恶,由、书中获得智慧与快乐体验。转贴
2.培养终生阅读的习惯: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终生学习的基础和最大的本钱。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阅读将伴随我们不断成长。好的文学作品需要我们用一生去阅读。活动开展,就是要在师生、家长在感受阅读快乐形成阅读需求的基础上,培养阅读习惯,为终生阅读奠定基础。转贴于 51论 文网
3.建立学习型班级:读书课程的深入进行也会对学校文化环境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人人谈读书、人人爱读书、人人去读书的氛围下,学习型班级、文化型学校的建设也在同时进行。转贴于 51论 文网 省略
二、选材原则
教者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科学合理的帮学生及家长选择和推荐相应的课外书籍。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内容健康有益;2 .学生喜爱;3.贴近学生生活;4.符合儿童心理特征。除此以外,还要组织学生交流购书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多获取图书的渠道,提倡优秀图书资源共享。
三、具体措施
(一)保证课外阅读时间
1.课外阅读课指导读:每周一次的课外阅读课,教者应科学合理的安排:要有自由阅读时间,要指导学生读书方法或组织好课外阅读交流会。
2.晨间早读课指导读:每周用一节语文早读课开展读书活动,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要形式有集体阅读、阅读指导、阅读交流等。倡导学生在晨间相互自由地交流读书体会,畅谈读书感受。
3.午间休息指导读:每周四、五中午十分钟时间,向学生开放相关的读书阵地,语文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让读书成为孩子们午间的休闲方式。
4.每晚睡前放松读;为了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建议每个孩子都在家中的床头放一本自己喜爱的书,每晚睡觉之前打开书本阅读,让书香伴着孩子入眠。
(二)加强班级图书角建设与管理
1.班级图书角:图书角保证一定数量的书籍,总数不少于100本。图书质量要有保证,陈列书籍须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有益于成长,书籍类别要丰富。要选出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角的管理,要有健全的制度,严格管理,对学生加强爱书教育。提倡班级与班级之间建立“好书交换站”,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活动。
2.家庭藏书架: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压岁钱和节约零用钱,为自己添置一本好书的活动,也建议家长在节日、生日中以书为孩子的礼物,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阅读活动。
(三)强化阅读指导交流
1.每月开展好书推荐活动,或学生之间利用阅读课进行推荐,不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定期进行读书方法交流,向学生介绍科学的读书方法,保证阅读的实效性。
3.上好每周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同年级老师要加强集体备课,课后加强交流与反思。
4.开展“亲子共读”活动,使家长与子女互动,学校与家长互动,子女间互动,家长间互动。转贴于 51论 文网 www
(四)充分展示阅读成果
1.每学期组织一次课外阅读知识竞赛。
2.每年举行一次“读书节”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包括:演讲比赛、名著阅读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征文比赛、朗诵比赛等。因为阅读是一种信息输入,说写是一种信息输出,没有输入,哪来输出?
篇9
我国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是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条件,其中小学语文阅读学习也是影响其他学科学习的关键。在小学生语文教学课堂上,阅读教学是一项基础教学,小学语文阅读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运用能力,更能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学习的重要性,并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遇到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正确理解小学语文阅读学习的重要性
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需要认清小学语文阅读学习的重要性,在新课改下,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更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经常需要通过阅读去获取信息,比如,通过阅读书籍、报纸、杂志等文字信息,去进行学习、工作等活动。因此,在社会生活工作中,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使学生提高文字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进而顺利开展其他学科的学习,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虽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方法,但在课堂教学上却难以实施。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只是讲授书本内容,学生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没有阅读实践的运用机会,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很难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使小学生形成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观下,小学生也没有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阅读训练仅限于课堂,然而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小学生的阅读训练只占据了一部分模块,没有充足的阅读训练时间。另外,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材料较少,大多数的语文阅读材料都来源于课本内容,而课本的内容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于小学生的阅读需求,所以很难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无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质量。
三、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应改革语文阅读的传统教学模式,将语文阅读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设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组织开展适当的阅读训练活动,调动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并且课本的阅读材料也是有限的,而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需要有充足的阅读训练时间。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增加课外阅读时间来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语言积累,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最后,构建小学语文阅读的综合性评价体系,正确利用教学评价的作用,建多元化的语文阅读评价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培养语文阅读习惯,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多采用激励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多关心学生、鼓舞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篇10
小学课外阅读成效原因解决办法课外阅读,能巩固孩子课内所学的读写知识,拓宽孩子的知识面,陶冶情操,促进其健康成长,提高孩子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阅读教学效果并不乐观。是什么造成小学课外阅读成效不佳,有什么办法去解决这个难题呢?
一、分析课外阅读成效不佳的原因
(一)内因
1.缺乏对课外阅读正确的认识
语言大师吕叔湘在《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一文中指出:“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经验,一口同声地说得益于看课外书。”让学生认识这一点,显然纠正学生的态度比读某一部著作还要重要。
2.对课外阅读存在恐惧和担心
学生在回答和理解阅读中的问题时会有偏差。这种偏差若长久得不到纠正,得不到老师的鼓励和安慰,相反得到的是忽视或打击。学生无法适应产生的心理挫败感,因而惧怕独立完成文章的阅读分析。而畏惧的心理又会让他们将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无限放大,一旦阅读就感到紧张,导致无法正常思维,阅读效率低下。
(二)外因
1.缺乏阅读的时间和精力
学生除了学校的重负,还有课后各种辅导,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阅读。偶尔从劳累中再挤出的时间,学生已经身心疲惫,对阅读的文章也会产生抵触心理,哪能快乐的起来,又何谈高效。
2.缺乏读物选择的权利和自由
每个学期,教育者都会从自身的角度帮助学生选取阅读的资料,基本上没有人问一问学生到底喜欢阅读什么类型的文字,更不用说具体的书目了。另外,社会上来有一种截然相反的观念,觉得课外阅读会耽误学生的功课。无论如何孩子很少有话语权。
二、课外阅读成效不佳的解决办法初探
针对以上的种种归纳是分析的问题,我们又如何应对,让我们的孩子提高课外阅读的成效?我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
(一)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
以学校的名义组织活动,对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的学生给予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课外知识的奇妙与有趣,从而爱上课外阅读。对于家长们的担心以及对课外阅读的误解,教师可采取多种手段与之沟通和引导。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深远,家长要为孩子创造浓郁的阅读氛围。家长们在家多读书,给孩子以良好的熏陶和感染,甚至和孩子共读同一本书,读后共同交流读后的感受和体会。
(二)让阅读成为一个美的享受过程
课外阅读本是一件随性而为的人生快事,在荡涤心灵,陶冶情操的同时增长了知识,不要急于求成,不要硬性的规定。“抄写美文美句,背诵好段落,分析鉴赏好文字”,本来是一件轻松的事,让学生倍感疲惫也就厌倦了阅读。其实,课外阅读学生本应该能体会到快乐,从而增加阅历,提高品位。
(三)生活中营造宽松氛围
1.在班级学习中营造氛围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环境对于一个人成长是很重要的。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的有效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到图书室借阅;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找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杂志书籍,为学生设立良好的读书氛围;开展相关活动,举行书籍交流会,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推荐给同学,相互增加认识。
2.在家庭中营造读书氛围
在激励学生阅读欲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还要千方百计地营造客观的阅读环境。要借助同班教师和家长之力,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家长也同样承担着教育孩子的责任,由于身份的不同,家长和学生更亲密,影响力和教育方式方法大不相同,如何家长就热爱读书,或者家长做出表率全力支持,效果更佳。
(四)合理调整教学形式、方式、内容,较少课外阅读给学生增加的负担
1.从课程设置入手,合理调整
课程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保障。新课程改革以来,不仅教师的教学行为上有变化,课程理念也有变化。教育实施者可以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合理编排适合校情的课程。
2.在学科间合理安排和调整,丰富阅读空间
我们要敏锐地捕捉课程资源,结合教学需求,融合课内外、校内外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多种阅读实践活动,增强小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面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另外,阅读并非只存在于语文教学中,在阅读课程的实施中,我们还要努力打通学科的壁垒,例如与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进行无痕对接。这样,丰富的课程资源就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广阔的利用空间。
3.合理解读和利用教材,在教材中做到减负
现在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都比较活,教师在教学时有更大的自我解读和利用,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合理的安排单元教学内容,按教师的思想科学的加入阅读资源会使阅读在语文学习中更被重视,更有效,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五)让阅读成为个性解读的过程,并以此交流体验
1.允许存在阅读体验的差异性
阅读的过程是读者结合自己个性、阅历、知识、环境等因素体会文本的过程,属于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经历、个性特征、认识结构不同,理解能力也不同。孩子们对读物的解读也必然是会有一定的差异性。在《哈利・波特》中,有的孩子读到的是智慧,有的孩子读到的是魔法,有的孩子读到的是勇敢,有的孩子读到的是正义……这种阅读的差异性包含了他们真正的情感和思考。只有我们真正的尊重学生的感受,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地达到阅读的实际效果。
2.允许存在阅读后表现的差异
每一部著作,无论好坏,读完之后对孩子的身心影想总是潜移默化的,这就是阅读的“收获”。例如,在读了同一本书之后,有的孩子喜欢低头沉思,有的孩子喜欢聚在一起热烈讨论,有的孩子喜欢模仿书中人物比比划划……各种不同的表现正是孩子阅读之后的兴奋溢于言表,一种真情的流露,我们要多引导,多宽容,不应一味加以指责,打击孩子的阅读热情。
课外阅读在小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造成小学生惧怕而且效果不佳的原因很复杂,怎么才能让学生变惧怕为喜爱,使其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参与教育的各方和受教育者一同努力。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如何培养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赵红梅(双辽市茂林镇桂花九年制学校韩家小学)
面对现实问题,学生能主动从数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探索解决方案,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根本所在。笔者试图从以下五个方面培养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生活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活中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生活中操作,带着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生活小学生数学知识实际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初步学会从理解问题、提出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简单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旧教材中的应用题被解决问题代替解决问题的概念更加广泛了,解决问题的教学也成为是小学数学教学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数学老师对解决问题的教学还是运用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方法,学生经常套用公式就能解决许多基本问题,不经意间加深了学生机械式的模仿以及不深入性的考虑分析文题的思维习惯。其实知识是从生活中来,就该运用到生活中去。
一、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发展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数字化的家电系列,宇航工程、临床医学、市场的调查与预测、气象……无处不体现数学的广泛的应用。让学生搜集这些信息,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与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搜集了自家几个月消费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得出了消费要合理,既教育了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又使学生在实践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认识到统计的作用,强化了统计在学生脑中印象,还能让学生去实际调查,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知识就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
二、在生活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知规律总是从头脑中现有的去探索未知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结合起来,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垂线”的概念时,可结合实际提出这样的问题:瓦匠在砌墙的时候为什么挂一条有坠物的线,这线与地面什么位置关系?田径赛冲刺者碰到线计时结束,要碰终点线的哪个位置,所跑路线与重点线什么位置关系最省时?这些都是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具体应用的例子,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认识,而且能直观地理解垂线的意义,并意识到此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因为有认知经验,所以爱思考。
三、在生活中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
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它的许多概念、定理和方法都来源于现实。但它有更多结论去为生产和社会各行各业服务。小学生经过课堂学习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教材中的问题经过筛选,各种条件与问题都比较明显,而现实生活中往往复杂,因此,要多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遇到的疑惑、矛盾入手,引出新知识的实际问题或情境。帮助学生剔除各种陷阱障碍,找到关键因素和数学方法,从而解决问题。长期引导学生就能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实际情况解决问题,逐步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四、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罗杰斯认为:“倘若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那就必须让学生面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但我们的教育正在力图把学生与生活所有的现实隔绝开来,这种隔绝对有意义学习构成一种障碍。然而我们希望让学生成为一个自由的和负责的个体的话,就得让他们直接面对各种现实问题。”
每一项科学进步都是人类的思考推动的,人类具备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而小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往往更加强大,所以,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具体事物矛盾的思考中提炼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
旅游出行被现代人热爱,也激发学生很多思考,比如:甲乙两地有三条公路相通,通常情况下,由甲地去乙地我们选择最短的一条路(省时、省路);特殊情况下,如果最短的那条路太拥挤,在一定时间内由甲地赶到乙地我们就选择另外的一条路,宁肯多走路,加快步伐(速度),来保证时间(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从数学角度给学生分析这个问题用于“行程应用题”是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关系的实际应用。
五、在生活中操作,带着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育从来都不该是学校自己的事,包括社会和家庭。在学生的生活中,绝大部分在家庭中,教师要和家长沟通,促使学生尽可能参与家庭生活的问题解决中,在家长的启发、引导、帮助下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帮助父母测算装修住房平铺地板砖的费用。首先让学生测量、计算房间的面积,了解各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实际中的运用,再了解市面上地板砖的种类。比如有正方形、正六边形等。还可以一起探讨什么类型的地板砖可以无空隙镶嵌,如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可以平铺,那么正五边形、正八边形能平铺吗?至于地板砖的花色品种选择后拼成的图案又得出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等。然后通过了解地板砖的单价、地板砖的数量、安装地板砖的工钱等最后测算出需要的总费用。通过让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测算平铺地板砖所需费用,使学生切实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使其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当然,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和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绝非讲几节数学应用专题课所能解决的,需要较长的时间,教师在适当的时机有意识的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经历渗透、反复、交叉、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的过程。总之,要通过各种载体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效的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积极性,加大学生体验成功的频率,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提高他们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