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的客体范文

时间:2023-10-31 17:58: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管理的客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管理的客体

篇1

【关键词】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

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这三门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之间在内容和方法体系方面存在着交叉和重复,理论界对此一直颇有争议。这不仅导致了研究资源的浪费,而且给会计教学带来了困难。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三门课程的性质及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对三门课程进行整合的基本框架。

一、管理会计课程的留舍

目前,高校采用的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这三门课程的教材在内容上的交叉、重复率非常高,写作毕业论文主要表现为管理会计的很多内容与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相关内容重复。有学者主张将管理会计课程取消。笔者认为,仍应保留管理会计课程,不能简单地将其取消。理由如下:

1.社会的发展需要管理会计。1952 年世界会计师大会上正式提出了“管理会计”一词,这标志着管理会计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正式形成并得到公认,促使了现代会计被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管理会计在西方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世界上许多会计组织也都成立了研究管理会计的专门委员会。

2.一个完整的会计学科体系不能没有管理会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及时、正确地做出决策和有效地进行管理控制就需要具有实时性、前瞻性的会计信息,而传统会计已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WWw.133229.Com管理会计是在传统会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是向内部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有效使用和经营管理责任履行所需的信息。完整的现代会计体系应包括两个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系统:一个是为外部管理服务的财务会计,另一个则是为内部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

二、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三门课程的层次关系与定位

笔者认为,财务管理与会计学应属于同一学科层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会计学的两大分支,二者关系密切,均属于第二层次。成本会计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写作硕士论文既为财务会计提供资料,又为管理会计提供资料,属于第三层次。

财务管理与会计相互区别,各成体系。财务管理是指对企业的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进行管理,是一种资本运作活动;会计是对以资金运动为主的经济活动进行信息管理,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从资金运动角度来看,财务管理直接对资金运动进行实体管理;会计是对以资金运动为主的经济活动进行信息管理。这应是区分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客观依据。从学科体系角度来看,财务管理研究的是资金直接管理规律,具体研究如何对资金运动进行组织、调节以及监督,以引导和调节资金的流向与流量;会计研究的则是企业资金间接管理规律,即研究如何对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分析和预测,以准确、及时地提供资金运动的历史信息和未来信息。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运动,属于物质流,财务管理进行有关资金的预测、计划、控制、分析、检查等实体活动,属于职能性管理;会计的对象是综合的信息运动,主要包括能以货币计量的信息运动,属于以资金运动信息为主的信息流。会计对经济信息运动进行直接管理,而对资金运动则进行间接管理,它通过对经济信息的采集、交换、输出和反馈等观念总结活动,参与经济决策,进行经济控制,属于基础性管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着明显区别,但二者在内容、标准、功能以及信息流程上都以成本会计为基础,根据各自的标准和要求对成本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和利用。管理会计侧重于为管理的决策功能提供相关信息,着眼于企业利润最大化;成本会计侧重于为管理的控制功能提供相关信息,着眼于成本最小化。

三、对三门课程进行整合的思路

1.整合的基本原则。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并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是我们讨论问题的出发点。但从教育目标角度来看,为体现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可以允许必要的内容重复,写作医学论文既要解决好课程内容的协调问题,又要注意教学时间的衔接,力求既保持各门学科体系的完整,又尽量避免交叉和重复。

笔者认为,当前对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三门课程进行整合的目的在于理顺各门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从教学角度强调三门课程之间的互补性与整合效应,而不是要创造一个新系统。如何针对三门学科未来发展的特性进行“个性化”改造,特别是针对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与文化特征对三门学科进行全方位的系统重构,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在考虑三者之间的关系时,不能总以静态的眼光看待问题,还应从动态的角度加以考虑。各门学科都处于不断发展之中,教学内容也应不断更新,将三门课程简单合并无法使学科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财务管理课程应以资金运动为主线,以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和资金成本为主要考虑因素,以财务决策为核心,以资金的筹集、投放、运用、回收和分配为主要内容,构建其教材体系。管理会计课程应以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划和控制为主线,以本量利分析为基本手段,以经营决策为核心,以经营活动的预测、决策和控制为主要内容,构建其教材体系。

2.三门课程内容的设计。财务管理课程应包括财务分析、筹资与资本结构、有价证券投资、营运资金管理、财务预算、收益分配、企业并购等内容;管理会计课程应包括成本习性分析、本量利分析、变动成本法、经营决策、项目投资决策、全面预算、责任会计、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等内容;成本会计课程应包括成本核算、成本报表、成本分析等内容。

上述课程内容整合的基本思想是:①成本会计作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基础课程(也是财务管理的基础课程),写作职称论文应以成本核算、成本报表、成本分析为主,其中成本核算应重点讲述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并兼顾其他行业企业的成本核算,而有关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考核的内容应纳入管理会计课程。②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课程的一个重复点,这种重复是必要的。财务管理课程应侧重于讲述财务预算的编制与考评,这也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管理会计课程应从全面预算角度出发,围绕全面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调控、考评来展开。③投资管理是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课程的重复点。笔者认为,财务管理课程应以证券投资为主,管理会计课程应以项目投资为主,这能够与全面预算中的资本预算内容实现有效衔接。由于二者的内容均以时间价值为基础,出于对教材体系完整性的考虑,二者都应保留时间价值内容,可通过教学计划,根据授课时间先后调整各自的教学内容。④传统管理会计课程中存货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存货资金的安排与占用,应将其列入财务管理课程,作为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归属于管理会计。⑤责任会计应属于管理会计的特定内容,不必在财务管理课程中进行专门叙述。⑥标准成本制度作为成本控制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预算管理的必要手段,应归属于管理会计课程,不再纳入财务管理课程。⑦资金需要量的预测属于财务管理筹资的范畴,经营杠杆已在资本结构内容中加以讲述,不必再在管理会计中予以阐释。

主要参考文献

篇2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教学成为广大老师崇尚的教学手段。针对目前大学工科教育呈现出学生专业兴趣不浓厚的现象,老师在水利工程管理课件使用中应力求充分发挥其优势,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水利工程管理优势

水利工程管理是水利水电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水工建筑物和水利工程施工的后续课程,实践性较强。主要目的是培养从事已建水利水电工程运行、调度、维护和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对教师来讲,要教好水利工程管理更是有难度。组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包括文字、图片、照片、声音、动画和影片。可以激发学生对水利工程管理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化静为动,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一直担任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利用多媒体是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教学质量的一个必要的手段,有其独特的优势。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一)培养学生专业精神。

从2001年至2005年的郑州大学环境与水利学院本科生就业情况来看:考研人数逐年上升最高达47.61%,而从事本专业的最低达到21.00%。水利水电工程大都建在偏远地区,条件艰苦。许多学生特别是高考扩招后对自己专业的认识十分模糊,原因是报考这个专业一般是参考父母的意愿,甚至有很多可能是因为分数而被迫选择。老师若想成功培养学生坚定的专业探索精神,必须使他们对祖国水利事业的朴实感情转化为良好的学习动机。例如1975年,河南省遭受特大洪水,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垮坝失事,使下游地区遭受毁灭性的灾难。受灾人口1100万人,淹没耕地1700万亩,倒塌房屋560万间,京广铁路被毁102km,中断行车18天。造成严重灾害的主要原因,固然是由于遭受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但是,如果水利工作能够尊重科学,按客观规律办事,把工程修好,加强管理,是能够大大减少洪灾损失的。由于河南省是人口和水利大省,80%以上的学生又都来自河南,从情感和理智上他们的都被深深触动,进而激发出强烈的责任感。使水利工程管理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有效应对教学难点。

利用多媒体作教学用途,除了可以增加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更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直观而形象。例如土石坝裂缝是最常见的病害现象,巡查主要凭肉眼观察。为了大坝的安全,必须对大坝实施安全监测。由于大坝的观测项目较多,并且随着观测年限的增加,将积累大量的观测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的工作量巨大,一般要委托有关单位用1-2年的时间来完成,从而不能将分析成果及时用于监控大坝的安全运行,也就不能及时发现隐患,以致延误时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应依靠现代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对大坝的观测资料进行科学管理,并加以定性、定量分析,以实现对大坝性态的实时监测。

(三)增大教学容量。

水利工程管理课是专业基础课及其它课程如认识实习的综合应用,所以要想学好基础必须扎实。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不再具有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支持大学办学的传统义务,由于单位转制等种种原因,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普遍面临联系实习单位困难的问题。一般来说,认识实习要深入电站厂房、枢纽控制等生产和管理的重要部位,出于安全生产及管理方面的考虑,实习单位不愿意接受实习学生。因此,水利工程管理课中许多相当重要的,如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教学内容不能在课堂上详细讲解,这时可运用多媒体,以讲座形式展示给学生,可以增加知识密度和容量,力求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已初现成效。一方面,水资源、水生态环境保护得越好,水利工程功能正常发挥,市场经济就越有活力,就越能加快发展,增加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市场繁荣,经济收入快速增长,使得水管单位能够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水利工程功能的安全运行之中,使水资源生态环境得以休养生息。这种成效让更多的地区和单位看到水利风景区建设的多重效益,积极的投身于水利风景区的建设。 二、个性设计与精心掌控课件

传统的教学主要有几种形式:讲授时教师的即兴提问;批改习题作业;习题讨论课;专门设置的个别答疑;学生间对疑难问题的相互切磋。这种延续了几千年的教学,教师是主要知识和重要信息源的传授者,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随着国际互联网络的建立和发展,计算机网络迅速走进了教育,网络不仅作为一种技术文化因素作用于教育过程,同时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着教育思想,由此引发了迅猛发展的世界性的教育信息化革命。网上的教学资源不仅有本校专业教师编写的电子课件,而且有各兄弟院校的教学资源,当然可以把各种资源引进来。但是,水利工程管理中很多教学内容,如公式、难点、关键概念,还是需要教师

编辑整理本文。

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慢慢展现,才能达到效果。要看一看、学一学,通过比较借鉴,博采众家之长,再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自己风格的课件。对于设计好的课件可以反复进行使用,发现不足,从而修改完善。有每一节课的特点。每一堂课有1个中心,不同的教学内容,其教学重点难点不一,有些内容只需1张图片就可表达,有些则需3-5min的短片才可达到教学目的。

三、结语

水利管理单位普遍存在技术人员偏少,学历层次偏低,技术力量薄弱,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难以适应工程管理现代化的需要。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利工程管理队伍结构跟管理问题更为突出。迫切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适应工程管理现代化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队伍。水利工程管理课件使用中应力求发挥其优势,一定要结合每一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灵活应用。另外,还要注意多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的优化组合,互相取长补短,紧密结合当今水利工程实际,讲究实效,为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课题组,国家现代化与水利现代化[j].中国水利,2004

篇3

    一、物流成本的涵义

    物流成本是指伴随着企业的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其由三部分构成:① 伴随着物资的物理性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设施的费用 ② 物流信息的传送和处理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和设施的费用 ③ 对上述活动进行综合管理的费用。

    物流成本的内涵是比较明确的,关键是在实践中,如何正确划分物流成本的范围,如何将物流成本准确的计算出来,在这方面,我们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操作经验。

    由于缺乏对物流成本的准确把握,给企业的物流管理带来许多障碍,不利于发现企业物流运作中存在的非效率活动,也难以对物流成本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因此,把握物流成本概念,不能只停留在概念本身的理解上,还必须对物流成本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以及物流成本分析方法等有一个全面的掌握。

    二、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

    物流成本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物流是经济的黑暗大陆”,“物流是第三利润源”以及“物流成本冰山说”等观点都说明了物流成本问题是物流管理初期人们关心的主要问题。所谓“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是指通过物流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继降低劳动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另一种观点是:降低制造成本和扩大销售)消耗之后企业获取利润的第三种途径。正是由于在物流领域存在着广阔的降低成本的空间,物流问题才引起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重视,企业物流管理可以说是从对物流成本的关心开始的。

    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降低物流成本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构成企业物流管理最基本的课题。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动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降低物流成本与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

    (一)从企业微观的角度看

    从企业微观的角度看,降低物流成本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由于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总成本,从而扩大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提高了利润水平。在销售收入和其他成本及费用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因此会得到增加。

    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可以知道,企业产品的市场价格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但价格背后体现的还是产品的价值量,即产品中所凝聚的人类抽象劳动的数量。商品价值并不取决于个别企业的劳动时间,而是由行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当某个企业的物流活动效率高于所属行业的平均物流活动效率,物流费用低于所属行业平均的物流费用水平的时候,该企业就有可能因此获得超额利润,物流成本的降低部分就转化为企业的“第三利润”;反之,企业的利润空间就会下降。正是这种与降低物流成本相关的超额利润的存在,而且具有较大的空间,导致企业积极关注物流领域的成本管理,致力于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

    2、降低物流成本后,企业具备了产品在价格方面的优势,可以利用相对低的价格销售自己的产品,从而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从宏观的角度观察

    从宏观的角度观察,降低物流成本的经济效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如果全行业的物流效率普遍提高,物流费用平均水平降低到一个新的水平,那么,该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将会得到增强。

    2、全行业物流成本的普遍下降,将会对产品的价格产生影响,导致物价相对下降,这有利于保持消费物价的稳定,提高国民的购买力水平。

    3、物流成本的下降,对于全社会而言,意味着创造同等数量的财富,在物流领域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得到节约,资源得到节省。

    四、物流成本水平的衡量指标

    1、 企业物流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物流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是用来衡量微观物流成本水平高低的基本指标,不同的行业,物流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是有差距的。一般说来,制造业的物流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要高于非制造业,运输费用所占的比重居于所有物流费用的首位,其次是保管费用。

    企业微观物流成本从物流活动的领域角度可以划分为,采购物流费、工厂内物流费、销售物流费、返品物流费和废弃物回收物流费等。

    按照商业习惯,采购商品(制造企业的原材料、零部件,商业企业的采购商品)一般由供应商支付运输费用,并不计算在采购物流费用中。但是,这部分费用最终也会在产品的价格中反映出来,从而影响到物流费用的水平,对于这部分物流费用应加以特别关注。

    要准确反应企业物流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并且使不同企业之间该项指标具有可比性,首先必须明确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范围,制定出统一的计算标准;其次,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物流成本计算方法。

    2、社会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社会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是用来衡量社会物流成本水平高低的基本指标。社会物流成本的统计范围包括三大部分,一是运输费用、二是库存维持费用、三是物流管理费用。

    运输费用包括企业使用专业运输服务,支付给各种专业运输业者(包括物流子公司)的运输费用和企业使用自己的运输工具和运输设施开展运输活动所支出的费用。

    库存持有费用包括用于存货的保管费用(人工费、设施折旧、材料费、水电费等)和存货所占用资金的成本。前者包括支付给仓库企业的费用和企业自己从事货物保管所发生的费用;后者参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和资本投资回报率确定一个固定比例,乘以存货金额。

    管理费用包括用于物流管理,物流信息系统及其运营方面支出的费用。管理费用的计算可以根据历史经验确定一个固定比例,乘以运输费用和库存持有费用的总和;或确定一个固定比例,乘以制造业和流通业的GDP贡献值。

    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产业发展水平和物流活动效率等方面存在着差距,因此,反映在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上也有所不同。社会物流成本的统计,离不开企业物流成本的统计,只有在企业物流成本的统计趋于科学合理,并且有了一套完整的统计体系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从宏观上准确把握物流成本的水平。

    现行的社会物流成本的统计方法,是站在货主企业,也就是物流需求方的角度去计算汇总物流费用的支出。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从国际范围来看,呈现下降的趋势。这种现象首先说明,随着企业物流活动的合理化和效率化水平的提高,在创造同等规模社会财富的情况下,在物流活动领域耗费的资源得到降低,资源配置的合理化程度得到提高。导致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降低的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正如前面所讲的那样,企业物流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是物流管理要实现的重要目标。尽管从物流管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已经进入了物流战略管理的阶段,但是,对于物流成本管理的任务并没有完结。从某种意义上讲,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永恒课题,只是在不同的时期,对于不同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方式、手段以及范围有所不同而已。在PD(Physical Distribution)阶段,物流成本管理局限在销售物流领域,进入Logistics阶段,物流成本管理扩展到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领域,物流总成本的意识得到增强。而到了供应链物流阶段(Supply Chain Logistics Management),对物流成本最小化的追求,已经超过个别企业的边界,追求的是整个供应链,整个流通过程的物流成本最小化。因此,可以说,物流管理到了高级阶段,同样离不开成本这个主题。只要价格还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物流成本就仍然是企业物流管理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正是企业物流管理不断向纵深发展,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降低物流成本的潜力被陆续发掘出来,企业物流成本水平的降低直接导致社会物流成本的降低。

    (2)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物流业作为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经营的新兴产业,它的出现是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的结果,是企业物流合理化的要求。现代物流业凭借其专业化的运作方式,在整合物流资源,实现物流活动规模化方面表现出强大的优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为企业采用外包方式推动物流合理化和效率化,继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提供了条件。

    (3)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产品对于物流服务的需求内容和需求数量是不一样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特别是经济水平发展较高的国家,总体的趋势是,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降低,以服务业为主要标志的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提高。同一产业内部的结构同样也在发生变化,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第二产业中,电子产业、生物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加大。这种变化,导致物流量与GDP之间的关系,由过去的那种同步、同力度增长,转向物流量的增长幅度相对放缓,甚至出现与GDP增长相乖离的趋势。换言之,由于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社会经济增长对物流量的拉动作用在减小。

    体现在物流成本方面,同样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即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随着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因此,我们在对不同国家的社会物流成本水平,即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进行比较的时候,不能够忽略产业结构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注意来自不同主体的指标的可比性问题,避免简单地比较和轻易地下各种结论。

    除了以上因素导至社会物流成本水平下降之外,物流服务本身的质量也会影响到社会物流成本水平的高低。

    物流服务水平与物流成本二者之间不能割裂开来,物流成本是指在一定的物流服务水准之下的物流费用支出。物流服务水准越高,支出的物流费用自然也就越高。物流成本管理的任务是在保证所规定的对客户的物流服务标准的前提下,使物流成本最小化。

    高度化的物流需求,需要高水准的物流服务做基础才可以得到满足。随着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和高度化,以及由此导致的企业生产运作方式的变化,对于物流服务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订货周期在缩短,物流的批量在减小、物流作业频率上升,物流成本也会随之加大。此外,消费者对于物流服务本身的需求量也在增多,这也会导致物流成本的上升。

    根据资料显示,美、日两国的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大约在10%左右,在近一、二十年中,呈现出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企业库存规模下降带来存货持有费用的节约。

    我国由于在物流成本计算和统计方面缺乏科学的方法和完整的体系,因此,目前很难准确说出社会物流成本的规模。自己还搞不清的事情,由别人推断出来,显然缺乏可信度。当务之急,是规范物流成本的计算方法,健全物流成本统计指标体系。

    五、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1)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健全企业物流管理体制

    企业降低物流成本首先要从健全物流管理体制入手,从企业组织上保证物流管理的有效进行,要有专司物流管理的部门,实现物流管理的专门化。树立现代物流理念,重新审视企业的物流系统和物流运作方式,吸收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寻找改善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的最佳途径。

    (2)树立物流总成本观念,增强全员的物流成本意识

    现代物流的一个显着特征,是追求物流总成本的最小化,这一点对于企业构筑和优化物流系统,寻找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和途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和来自降低成本的压力,不少企业开始把降低成本的眼光转向物流领域,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实践中发现,不少企业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只是停留某一项功能活动上,而忽视了对物流活动的整合。其结果,一是由于忽视了物流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的效益背反关系,虽然在某一项物流活动上支付的费用降低了,但总体物流成本并没有因此下降,甚至反而出现增加;二是将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变成只是利用市场的供求关系,向物流服务提供商提出降低某项服务收费标准的要求。如果物流服务供应商无法承受、而又可以拒绝的话,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便无功而返。

    (3)加强物流成本的核算,建立成本考核制度

    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是物流成本的计算,物流成本计算的难点在于缺乏充分反映物流成本的数据,物流成本数据很难从财务会计的数据中剥离出来。因此,要准确计算物流成本,首先要做好基础数据的整理工作。

    同时,为了保证企业物流成本的可比性,需要确定一个物流成本计算的统一标准(例如,日本原运输省在1977年制定了《物流成本计算统一标准》),用以统一企业物流成本计算的口径。

    传统的物流成本计算按照运输费、保管费、包装费、装卸费等功能类别统计,并没有与物流服务水准联系起来,也没有按顾客类别和销售业务人员类别计算物流成本,以至于物流成本上升的责任不明确。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是采用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的物流作业成本法(物流ABC——Activity-Based Costing)。

    传统的物流成本计算方法,虽然通过展示成本的大小来说明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在强化物流管理意识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这些成本数据在物流管理上所发挥的作用有限。尽管不少企业已经把握了物流成本,但如何在物流管理中灵活应用这些数据却遇到了难题。这说明,按照传统的计算方法得到的成本数据在解决物流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上,在促进物流管理水平提高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例如,在推进物流管理方面十分有效的数据,按不同的服务水平区分的物流成本,按照原先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无法得到的,而利用ABC则可以掌握这个数据。通过不同作业环节的作业成本的计算获得的成本数据,可以清晰地说明物流成本增加的具体原因,从而为降低物流成本提供思路,明确降低物流成本的责任部门。

    例如,导致企业物流成本上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物流服务水准的上升,而物流服务水准提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来自于销售部门的要求。销售部门出于获得用户的需要,会在物流服务上作出高承诺或者满足用户提出的苛刻要求(如提高配送频率等),从而导致物流成本上升。物流部门担负着降低物流成本的使命,但是,对于自身以外原因造成的物流成本上升无法控制是物流管理上的一个大问题。在物流部门更多的时候只是物流服务的执行者的情况下,物流部门在物流管理上要做的工作是,提供不同服务水准下的成本数据,说明成本上升的原因,分清部门责任,而最终的决策由销售部门作出。

    按照物流理论,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关系,物流管理部门的任务是寻找二者的平衡点。但是,现实中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大可能的。物流部门的任务是满足销售部门提出的物流需求,物流服务水准的决策权掌握在对方手里。这里的问题不是费用的大小,而是上升的这部分物流费用是由于什么原因、哪个部门的责任导致的。物流部门具有降低物流成本的责任,但是,引起物流成本上升的原因简单的讲来自于单价和数量两个方面。物流部门只能对单价,即单位作业成本负责,而数量责任则应归咎于物流的需求部门。物流部门虽然无权干涉销售部门的决定,但是可以通过向销售部门提供详实的成本数据来促使销售部门考虑物流成本对于利润的影响,而能够影响销售部门的就是成本数据。销售部门根据物流部门提供的成本资料,会重新考虑物流服务水准的设定,或是从战略的角度考虑维持现在服务水准,或是出于盈利的考虑降低物流服务水准。

    (4)优化企业物流系统,寻找降低成本的切入点

    对企业的物流系统进行优化,就是要结合企业的经营现状寻找一个恰当的物流运作方式。物流系统优化是关系到企业的竞争能力、影响到企业盈利水平的重大问题,应该得到企业上层领导的高度重视,从战略的高度规划企业的物流系统。同时,要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各个部门在优化物流系统的过程中相互配合。

篇4

关键词:管理会计;高职;课程体系;校办实体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重在面向未来,履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的职能,通过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全面预算、财务分析、绩效评估、风险防范、组织管理及商业策略,提升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然而,当前职业教育和中小企业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本文通过高职管理会计课程特色分析,依托校办会计咨询服务公司,探索搭建适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致力培养学生管理会计技能与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高职管理会计课程体系架构。

一、高职管理会计课程特色分析

职业教育的特征包括:“以市场为导向”的目标特征;重点培养学生的生产、经营和服务社会的技术技能的内容特征;学校教育途径和手段与社会实践、行业发展密切联系,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设计和安排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特征;“知识(技能)本位-能力本位-素质本位”的理念特征。因此,高职管理会计课程也必须考虑自身的特色。

(一)课程内容的“适用性”与“实用性”

管理会计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高职管理会计课程内容不是全盘照搬,泛泛而学,而是要紧扣高职会计类人才培养目标,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在适用性方面,主要考虑教学内容与高职教育的层次相匹配,教学难度与高职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契合,内容的选择与中小企业的业务、财务相关联;在实用性方面,强调教与学的管理会计理论、工具方法等,能够实际运用于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实践性”与“灵活性”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根据中外管理会计概念,它是管理与会计的融合,也必然是一种实践。因此,在教学模式方法上,进行知行合一的实践教学与训练,通过典型案例的讨论与剖析、实际业务的承接与完成,不间断的往复训练,从而培养学生与知识积极互动的思维,能够提高学生管理会计能力与技能。这种实践性要求教学的灵活性,不拘泥于课堂,课堂教学与会计公司实践穿行,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相辅相成,学习无时无处不在,日常生活、影视剧、小说都可以引发讨论和思考。实践应用使师生获得成就感,进一步激发教与学的兴趣,更主动地去思考和寻找新业务,实现良性循环。

二、高职管理会计课程体系架构

(一)“两翼三层”的课程体系架构

根据上述职业教育的特征和管理会计的课程特征,架构高职管理会计“两翼三层”课程体系。1.相关概念。两翼:是指“课堂教学”与“公司实践”。以专业和学生为主体,将课堂和校办会计咨询服务公司作为学习与实践的阵地。三层:包括知识层、能力层和价值观层。知识层:管理会计基础理论。能力层:广义概念,既包括管理会计技能、工具方法,也包括超越具体领域的通用能力,如思维、沟通等。价值观层:整体的心智模型和价值体系,即对事物的判断,在此是指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问题判断与解决实践。2.课程架构分析。“两翼三层”的管理会计课程体系架构,以培养深度学习与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核心,避免学生的低效学习。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将管理会计知识与能力割裂,更难以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欠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管理会计的教学目标是学以致用,培养高素质的具有管理会计技能的人才。“两翼三层”,一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即知道为什么学习管理会计,将来在哪个领域如何应用,这个领域跟现有的其他知识的关系;二是在管理会计知识的学习、典型案例中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应用剖析的基础上,通过真实业务承接和完成,对学生进行知识内化为能力的持续训练,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整体的心智模型和价值体系。三是将校办会计咨询服务公司承接业务实践中所获取的中小企业案例,结合管理会计理论,进行总结提炼,反馈回课堂,用于本届学生工作反思、复盘和以后各届案例教学。同时,能够进一步充实丰富中小企业管理会计案例库,完善教学资源建设,更好的服务于高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

综上,高职管理会计的课程内容,现阶段可以根据财政部印发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及各项应用指引,编写兼具实用性和适用性的校本教材进行呈现。几点说明:(1)一些假设条件严苛、使用成本较高、明显不适用于中小企业的工具方法,如标准成本法等,简要介绍或直接舍弃。(2)部分与财务管理课程重合的内容,如本量利分析等,在开课前明确主讲课程,以避免重复。(3)具有“灵活性”。由于公司业务发生时间的不确定性,需根据实际发生穿插于全学期教学进程。

(三)课程实施关键点

1.校办实体的业务资源是前提。如何使高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落地,解决的方法是:学生在学校多学习管理会计相关理论,多分析讨论各种案例,多见识各种情境,多做真实的业务,基本了解一般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多思考。学生经过这些培养训练,进入企业后,才能结合企业业务与实际情况,提出思路和解决方案。一条可行的途径是:依托校办的会计咨询服务公司,开发或承接中小企业管理会计相关业务,通过项目式运作,高质量完成咨询服务业务。基于前述现状分析,中小企业主动上门的业务不会太多,有为才能有位,这就需要校办公司通过各种方法寻找、开发业务,如与校企合作的事务所协商,分流其旺季的部分业务,或先免费为其代账的中小企业提供管理会计方面的服务;或通过毕业生库,寻找对口就业的在岗毕业生,就其岗位合作管理会计项目等等。珍视初创期的业务资源,打造品牌,切实为中小企业解决问题或价值创造。2.相关能力培养是核心。采用“两边都向对方靠”的培养方法。教师将知识之间、知识与问题之间进行关联,不断训练学生“两边都向对方靠近”的能力,即知识向问题靠:每学习一个管理会计知识时,就去思考这个知识可以用来解决客户企业什么问题;问题向知识靠:遇到客户企业任何问题时,结合已有的知识体系,思考哪个知识能解决此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起问题和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培养途径是:将课堂、第二课堂与公司实践相结合。一是案例教学。在收集、预习、讨论案例等各环节,布置学生自主学习并提交相应报告,培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二是开设第二课堂或兴趣小组。组织各类内容与管理会计相关的活动,如经典阅读、影视剧观赏、编排情境剧等,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领导力。三是学生进入公司开发或承接的业务项目组。一般由项目经理(专攻该方向的双师型教师)带领、指导学生完成客户企业咨询服务工作,必要时邀请校企合作的事务所资深专业人士支持工作。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职业判断、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练型的师资队伍是保障。高职管理会计教学,就是教师带领学生不断打破行业边界的探索之旅。具有鲜明职教特点、教练型的师资队伍是高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落地的保障。优秀的管理会计教师,应该是既能胜任有效的课堂教学,又能高质量完成对客户企业的咨询服务的双师型教师。而这样的师资队伍,依托校办公司进行校本培养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校办实体与会计师事务所深度合作,签订产学研业务合作协议,承接业务后直接按专门研究方向归类,每一业务方向的项目经理由教师和事务所人员共同担任,以教师为主,带领、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工作。教师在正常的业务处理、对学生的系统指导之外,还要承担案例的撰写、提炼与归档工作。通过实践工作,教师能够快速提升业务、发现自我价值,实现全方位的自我成长。

三、结论

篇5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水利工程管理优势

水利工程管理是水利水电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水工建筑物和水利工程施工的后续课程,实践性较强。主要目的是培养从事已建水利水电工程运行、调度、维护和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对教师来讲,要教好水利工程管理更是有难度。组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包括文字、图片、照片、声音、动画和影片。可以激发学生对水利工程管理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化静为动,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一直担任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利用多媒体是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教学质量的一个必要的手段,有其独特的优势。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一)培养学生专业精神。

从2001年至2005年的郑州大学环境与水利学院本科生就业情况来看:考研人数逐年上升最高达47.61%,而从事本专业的最低达到21.00%。水利水电工程大都建在偏远地区,条件艰苦。许多学生特别是高考扩招后对自己专业的认识十分模糊,原因是报考这个专业一般是参考父母的意愿,甚至有很多可能是因为分数而被迫选择。老师若想成功培养学生坚定的专业探索精神,必须使他们对祖国水利事业的朴实感情转化为良好的学习动机。例如1975年,河南省遭受特大洪水,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垮坝失事,使下游地区遭受毁灭性的灾难。受灾人口1100万人,淹没耕地1700万亩,倒塌房屋560万间,京广铁路被毁102km,中断行车18天。造成严重灾害的主要原因,固然是由于遭受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但是,如果水利工作能够尊重科学,按客观规律办事,把工程修好,加强管理,是能够大大减少洪灾损失的。由于河南省是人口和水利大省,80%以上的学生又都来自河南,从情感和理智上他们的都被深深触动,进而激发出强烈的责任感。使水利工程管理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有效应对教学难点。

利用多媒体作教学用途,除了可以增加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更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直观而形象。例如土石坝裂缝是最常见的病害现象,巡查主要凭肉眼观察。为了大坝的安全,必须对大坝实施安全监测。由于大坝的观测项目较多,并且随着观测年限的增加,将积累大量的观测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的工作量巨大,一般要委托有关单位用1-2年的时间来完成,从而不能将分析成果及时用于监控大坝的安全运行,也就不能及时发现隐患,以致延误时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应依靠现代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对大坝的观测资料进行科学管理,并加以定性、定量分析,以实现对大坝性态的实时监测。

(三)增大教学容量。

水利工程管理课是专业基础课及其它课程如认识实习的综合应用,所以要想学好基础必须扎实。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不再具有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支持大学办学的传统义务,由于单位转制等种种原因,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普遍面临联系实习单位困难的问题。一般来说,认识实习要深入电站厂房、枢纽控制等生产和管理的重要部位,出于安全生产及管理方面的考虑,实习单位不愿意接受实习学生。因此,水利工程管理课中许多相当重要的,如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教学内容不能在课堂上详细讲解,这时可运用多媒体,以讲座形式展示给学生,可以增加知识密度和容量,力求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已初现成效。一方面,水资源、水生态环境保护得越好,水利工程功能正常发挥,市场经济就越有活力,就越能加快发展,增加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市场繁荣,经济收入快速增长,使得水管单位能够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水利工程功能的安全运行之中,使水资源生态环境得以休养生息。这种成效让更多的地区和单位看到水利风景区建设的多重效益,积极的投身于水利风景区的建设。

二、个性设计与精心掌控课件

传统的教学主要有几种形式:讲授时教师的即兴提问;批改习题作业;习题讨论课;专门设置的个别答疑;学生间对疑难问题的相互切磋。这种延续了几千年的教学,教师是主要知识和重要信息源的传授者,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随着国际互联网络的建立和发展,计算机网络迅速走进了教育,网络不仅作为一种技术文化因素作用于教育过程,同时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着教育思想,由此引发了迅猛发展的世界性的教育信息化革命。网上的教学资源不仅有本校专业教师编写的电子课件,而且有各兄弟院校的教学资源,当然可以把各种资源引进来。但是,水利工程管理中很多教学内容,如公式、难点、关键概念,还是需要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慢慢展现,才能达到效果。要看一看、学一学,通过比较借鉴,博采众家之长,再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自己风格的课件。对于设计好的课件可以反复进行使用,发现不足,从而修改完善。有每一节课的特点。每一堂课有1个中心,不同的教学内容,其教学重点难点不一,有些内容只需1张图片就可表达,有些则需3-5min的短片才可达到教学目的。

三、结语

水利管理单位普遍存在技术人员偏少,学历层次偏低,技术力量薄弱,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难以适应工程管理现代化的需要。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利工程管理队伍结构跟管理问题更为突出。迫切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适应工程管理现代化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队伍。水利工程管理课件使用中应力求发挥其优势,一定要结合每一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灵活应用。另外,还要注意多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的优化组合,互相取长补短,紧密结合当今水利工程实际,讲究实效,为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课题组,国家现代化与水利现代化[J].中国水利,2004

篇6

关键词: 工程造价管理 课程实验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 考核方式

一、引言

工程造价管理课程实验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主要实践环节,课程实验是在学生具备专业课工程造价管理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工程招标控制价和投标报价的编制,以及对工程造价管理软件的熟悉和运用,使学生掌握编制招标控制价和投标报价的依据、原则和流程,了解应用广联达工程量清单整体解决方案处理工程计价问题,增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运用工程造价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程造价管理课程实验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包括四个方面:掌握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控制价的编制方法;掌握建设工程施工投标报价的编制方法;运用造价软件进行工程量定额计价和运用造价软件进行工程量清单计价。为了进一步利用学校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我校对工程造价管理课程实验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得到了师生的认可,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工程造价管理课程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工程造价管理课程实验教学意在培养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投标阶段、建设实施阶段、竣工验收等工程建设项目各个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全面、有效控制的实践技能。目前,工程造价管理课程实验教学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

1.实验教学内容覆盖面不全

我校工程造价管理课程实验教学是集中性实训教学,历时1周。由于实验教学集中且学时少,实验教学内容仅涉及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的招标投标阶段,也就是招标控制价和投标报价的编制,同时,运用广联达GBQ4.0造价软件进行工程量定额计价和工程量清单计价。然而,工程造价管理课程实验教学应该覆盖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包括从项目投资决策阶段一直到项目竣工决算阶段所有涉及造价控制内容。具体实验教学基本内容应该包括五部分:建设项目投资总额的计算,即固定资产投资估算编制;工程设计技术经济分析,即价值工程法的运用;概预算编制与审查,即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即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投标报价;施工索赔与工程价款结算,即竣工结算的编制。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只抽取招投标阶段进行实验教学的局限性很明显,学生不能对全过程造价管理有全面认识,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运用工程造价管理理论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工程造价管理课程实验教学更像是一种片断教学、形式教学,与具体实际问题脱节。

2.实验软件及资源落后

工程造价管理课程实验教学主要在工程管理软件实验室开展,主要运用广联达图形算量软件GCL8.0和广联达计价软件GBQ4.0。工程造价相关依据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完善的过程,2013年建设部推出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2013版规范对2008版规范有了较大修改和完善,对清单编制和计价有了更为详细和深化的指导,并对2008版规范一些含糊不清的地方做了详细阐述,新规范的出台为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然而,学生在工程管理软件实验室中应用的GCL8.0还在使用2008版规范的计量规则,GBQ4.0还在使用2008版的清单库,软件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升级,现实状态是用2008版规范实践2013版规范的内容,效果可想而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受到严重限制。

3.实验教学模式单一

工程造价管理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设计实验内容、下达实验任务、规定实验步骤,学生只要按照教师要求一步步完成即可,这是一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在目前实验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这种教学模式是比较合理的,能最大限度利用实验教学资源。然而,这种教学模式限制学生创造能力发展,学生被机械式地灌输实验技能,没有融会贯通真正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不适合目前学生学情。

4.实验教学考核方式不合理

一般来说,工程造价管理课程实验的最终成绩由平时表现成绩和上交的实验报告成绩组成,平时表现成绩从学生实验态度和出勤率考量;实验报告成绩则通过实验报告内容的质量给分。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对学生的真实动手能力给出全面考量,甚至引导学生只要出勤率高、实验报告做得漂亮就能得到高分的错误想法,而忽略实验过程中自身能力培养。

三、结语

为了更好地通过工程造价管理课程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工程造价管理能力,培养能独立解决工程造价实际问题和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对工程造价管理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针对以上实验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革思路:增加课程学时争取独立开课,教学学时设置为32学时为宜,优化实验内容覆盖工程造价全过程;加大实验室投入,丰富教学资源,更新造价软件;采用多种实验教学模式,如案例教学、开放式教学、微课、慕课等教学模式;重视对学生实验教学中的过程考核,可针对手算工程量、小组讨论、预算书等内容单独考核。

参考文献:

[1]张其亮,韩斌.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析[J].计算机教育,2010.

[2]吕恒林,周淑春,吴元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6.

[3]黄艳琼,梁俊.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9.

[4]向鹏成,任宏.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中国工程咨询,2003.

篇7

关键词:餐饮服务与管理;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7-0102-02

高职《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分离,很难实现两个学习场所的一体化教学,学生很难将在理论学习中学到的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化的职业行动能力。笔者借鉴德国先进教学理念,围绕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为核心目标,打破传统教材的模式,有效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具有较强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基层管理人员。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高职《餐饮服务与管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高职《餐饮服务与管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现行的教学模式重技能、轻素质,任务驱动教学恰恰就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教学活动。通常上课以任务的形式来完成,这项任务是综合性的,涉及多种多样的学科知识,通过一个个工作任务的完成,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对学习者来说,学习目的是十分明确的,即现在的学习是为今后的职业服务。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使学生在今后就业过程中能够和企业“零距离”对接。

高职《餐饮服务与管理》教学改革的可行性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进行教学活动就是运用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掌握技能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把课程内容包含在几个综合项目中,再把大项目分成若干个任务分步进行,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统一,学生参照任务书,在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中完成学习过程。一个过程完成以后教师立即对学生给予肯定或鼓励,克服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

《餐饮服务与管理》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

课程教学模块设置 为实现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我校在现有师资、实训设备等条件下,根据行业调研、学生反馈,从服务岗位相应的职业行动领域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以行为能力为导向,设定学习模块,内容充分体现学习与工作的深度融合,体现高职教育所学即所用的教学理念。根据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选取教学内容。下面笔者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将该课程教学内容分成三个模块(具体安排如表1所示)。

教学内容安排 把与任务有关的知识、技能组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按学习领域的要求编制好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要求,安排好教学过程;通过其中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完成这一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体现出“做中学”的学习理念。下面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得出该课程学习领域的相应内容(如下页表2所示)。

教学过程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而且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加速知识内化,实现知识的简约化处理,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同时合理安排上课时间,适时控制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时间,确保质量。

为说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运用,现以“中餐宴会”模块中的《餐巾花的确定与摆放》为例予以说明,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培养岗位:餐厅服务员。

学习领域:中餐值台服务。

学习情境:餐巾花的确定与摆放(2课时)。

教学目标:确定宴会餐桌上的10朵花型分解目分解目标:掌握宴会餐巾花的确定与摆放要点,并能根据宴会需要确定餐巾花型。

工作任务:宴会策划主要涉及菜肴和酒水的设计、宴会厅的布置、台面设计等工作。本次课程的任务是确定宴会花型,属于宴会台面设计的一部分,学生可在前面所学的花型基础上自行确定台面的10朵花型,完成一个搭配和谐的台面。

相关知识:根据宴会主题确定宴会花型,学生可以利用教师所教花型,也可根据主题找一些新的花型。

课程教学安排:(1)课前准备:安排学生搜集网络或者资料中未学花型,为新课做准备。(2)情境导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进行中餐宴会台面餐巾花的确定,并做出必要的提示。(3)分组布置任务:在教师的组织下将学生分组;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学生领取工作任务单及相应的学习材料;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答疑;学生阅读教材并完成工作任务;学习成果展示,以教师评价为主,结合小组自评、小组互评的形式。(4)课堂总结反馈:加强对各学习环节的考核,注重过程考核。(5)巩固复习:将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理论知识的固化。

《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改革的关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将“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变为“学生、现场、任务”为中心,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既能掌握专业技能,同时又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力、与人协作共事的社会能力。

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创新 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而是双向传递和互动。同时,在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时,不能将传统教学法全盘抛弃,而要继承发扬传统教学方法的精华,更新教学理念,合理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行动导向教学法。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同时利用师资优势,积极推行双语教学,多角度、多层次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课程教学模式要创新 教师要采取合适的学习组织形式与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拟酒店运行,接受并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是学生的专业对话伙伴。因此,可根据餐厅实际的工作过程,引领工作任务单元,以真实和仿真的餐饮工作场景展开职业知识与技能训练。实现学生课程学习内容与餐饮岗位实际工作内容相对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对现有教材进行整合,编写校本讲义 任务驱动教学在我国处于探索阶段。目前,五年制酒店专业课程划分较细,知识框架不完整,教材间缺乏渗透与整合。这样,不仅使教师的教有问题,学生的学也同样存在着问题,导致学生对学科整体认识不足。因此,需对现有教材进行重新整合,打破原有教材体系,重新设计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编写校本讲义,保证学生所获取的知识与时俱进,融会贯通,真正做到能动手、会动手,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应按模块化组织建设,以岗位能力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为主线。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按职业活动要求组织好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从中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表达的能力,知识分析整合能力,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

[3]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4]吴全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问题研究——基于跨界视域的诠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5]田哩.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开发[J].职教通讯,2010(8).

[6]许莲.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初步探索[J].广西轻工业,2010,12(145).

[7]赵莹雪,等.餐饮服务与管理项目化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篇8

摘要:财务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极其庞杂,是一门并没有得到广泛重视的学科。其重点研究的方向是在资产评估和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领域。科学合理地进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是目前众多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方面的重点改革,对于未来该专业人才的输出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本文将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进行简要地论述。

关键词 :财务管理;资源配置;培养目标

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财务管理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依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所需,从经济的不同应用领域,市场对于经济型人才不同层次的需求,做出的一项重大教育措施。财务管理涉及的领域包括工商、税务、行政、金融等不同行业,主要的发展方向都是与我国经济的态势相关,这对我国经济行业的人才来源提供了切实保障。由于金融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各种不确定的因素随时威胁着社会经济的整体稳定。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上,应该以学生专业能力突出,综合素质良好为重点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强化。

经济的发展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需要高校更多地培养满足社会经济要求的人才。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需要学生们做到理论知识扎实,逻辑思维严密,对当前的经济信息有着极强的敏感力。在面对各种复杂的专业问题时,可以冷静地思考,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财务管理专业与金融贸易相关的内容是密不可分的,研究财务管理学有助于金融行业更好的发展。因此,明确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目标培养计划,对于金融行业未来的整体发展格局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的滞后

财务管理专业与金融会计等多个专业都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它的存在对于经济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当今世界的经济形势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竞争与合作的模式充满了无限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教材的选择上,一定要依据当下经济的形势,以最新的最有代表性的教材培养人才。但在实际的情况中,某些高校的教材明显落后于当今时展的总体格局,致使学生们学到的相关理论在实际的应用中出现了明显的冲突,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专业方面的工作。虽然过去一些教材的知识中,有些事例方法是财务管理专业的经典,对任何时代经济的发展学习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从财务管理专业整体长期的教学规划中,与时俱进才是最重要的。高校在挑选教材时,应该注意时效性的问题。

(二)教学方式的单一性

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一般都是很枯燥的,涉及的相关学科也比较多。无论是在统筹学还是管理学等方面,都对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要求比较高。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应该得到必要的改革。在大部分专业学科的教学方式上,多媒体教学已经慢慢地得到普及,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财务管理专业那些晦涩难懂的文字图表,仅仅依靠老师的讲解,只会适得其反,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

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上,应该大胆创新,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给老师进行各种科学的教学方式培训,使老师们真正地可以以全新的教学风格引导学生高效地学习各种财务管理专业课程。

(三)师资力量的薄弱性

财务管理专业能否更好地得到重视,培养出更多有益于社会的专业人才,师资力量的强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的一些高校中,由于资金成本投入的有限性,以及教师个人各方面的薪资待遇,导致一些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方面的教师水平相当落后,整体的师资力量得不到长期有效地加强,造成了各种尴尬不利的局面,严重影响高校未来整体的生存规划。如果这种局面在一定的时间内得不到有效地改善,在原有的教师人才队伍中,仍会有一些优秀的人才离开,造成大量优秀老师流失的不可控现象。这对财务专业人才培养整体的质量方面,是无法提供任何保障的。

三、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构建与实施的建议

(一)先进的教学理念

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先进的教学理念有助于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虽然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记忆的内容颇多,理论性较强,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也是非常关键的。面对庞杂的知识板块,学生们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体会到理论的重要性,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内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是现代教育重点强调的,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生们通过实践活动的锻炼,将会在财务管理专业方面掌握更多实用的东西。

(二)和谐浓郁的培养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们高效学习的外在条件保障。一种轻松的,欢快的培养环境,可以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学生们集中更多地注意力,这样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学习效果。同时,在这种培养环境的感染下,学生的思维模式也会慢慢地发生转变,开放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发挥自己更多地潜力。这也有利于学校制度上的改革创新,对于教师的发展,也是有很多积极地影响。在这种宽松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专心地研究自己的学术,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这对高校长期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三)积极开展各种教育创新活动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衡量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准。在高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方面,也有现实的参考意义。积极地开展各种教育创新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主动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创新活动,可以为教师未来的教学提供更多地教学思路,有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

结束语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需要社会各界更多的建议,只有这样,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在未来的设置上才更加科学合理。只有真正地找到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思路,未来高校的改革之路才会越走越好,才能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的繁荣昌盛。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财务管理专业的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广泛,高校在其课程的设置上,一定要遵循客观的市场规律,真正地使课程的合理性得到加强。在未来经济态势不可预测的现状下,高校应该突出自己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方面的特色,保障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宋晓.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相关问题研究[J].北方经贸,2013,(3):176-177.

[2]王惠慧.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问题分析[J].消费电子,2013,(16):189-189.

篇9

[关键词]旅游管理;能力本位;课程评价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142

[中图分类号]G712.0;F2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2

“能力本位教育”是一个新鲜的词汇,全称是“Come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为CBE,这一词汇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代表国家为美国和加拿大。既然称作是“能力本位教育”,那必然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在字面上人们可以理解为“能力本位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以及专业掌握程度为本质与核心,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培养。

1 向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进行能力本位教育

1.1 国旅游行业的具体现状

人民的生活水平条件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精神追求也在不断增加,这时,旅游才开始成为一种行业,也可以称其为经济水平增长的新型产物。

这时的中产阶层开始兴起,旅游成为了消费的第一选择。中产阶级的消费途径、消费方式都会引领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方向与时代趋势,其中出境游的签证要求旅游者提供的财产证明,便是中产阶层经济实力最好的佐证。中国旅游研究院的院长戴斌表示:“出境游正成为普通中产阶层常态化的生活方式”。

旅游方式多样化的出现,使价格愈加透明、旅游建设愈加规范合理、旅游的自主性增强、旅游路线设计更为自由和个性化。

1.2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的岗位职责

由于旅游行业逐步的规范化,旅游公司职员的分工也愈加的科学与明确(这里暂时不包括在线旅游公司的团队经营模式)除了团队的核心高层、主管外,具体的部门岗位包括。①公关宣传员。负责旅游产品的与旅游资料的收集,旅游公司的外界宣传。②销售经理。负责为游客提供旅游的相关咨询、办理相应的参团手续,是与客户接触最多的职位。③业务经理。办理团队运行的各项事宜。例如酒店和机票的成本核算,利润所占百分比等。④客户接待员。安排团期的导游、组织导游进行定期的集体培训、处理由于导游而产生的投诉或旅游产品的质量问题。⑤旅游计划员。安排导游接团、与相应的导游交接旅游过程中的相关事宜、处理旅游计划表、导游证件、导游标志红旗、导游路线图、结算清单、团队交接手续等。⑥中文导游。负责旅游行程中的一切事宜,深度了解旅行目的地的历史文化,口才流利,具体事宜例如与当地的车队、酒店交接等。

⑦外文导游。职责与中文导游一致,但要求外文水平较高。⑧行李专员。规模较大的旅游团队会安排行李专员,保障客户的行李安全。⑨地接车队。公司内部的车队要保障团队的日常用车,外地的车队需要预先交接与安排,保障客户在旅游目的地可以顺利出行游玩。⑩车辆调度员、安检员。负责车辆的安排、安全与维修。?客服代表。作为公司与客户第一时间接触的门面担当,客服代表的好坏直接影响客户是否选择该公司的旅游产品,进而直接关系到旅游公司的整体经济效益。因此客服代表要在深度了解旅游行业和本公司特色后方可上岗,前期需要较为复杂的业务知识培训。

部分的大型旅游公司还在各旅游目的地的当地设置餐厅、购物商店,或与当地的购物商店合作,因此也有员工到当地商店去做服务人员。

1.3 针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进行能力本位教育的意义

在上文的部分中,人们已经介绍了旅游公司中明确的职位分工与具体岗位职责,那么在进行“能力本位教育”的具体意义在于以下几方面。

1.3.1 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心中树立四种能力观

(1)任务本位或行为主义导向的能力观,这种能力观主张用具体、孤立的行为来界定能力,将工作进行一项一项的细致分解。

(2)整体主义或一般素质导向的能力观,这种观念指的是掌握具体的任务技能,促进个体能力迁移。

(3)将一般素质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的整合能力观,这种观念认为:个体在现实的职业工作表现中体现出来的才智、知识、技能、态度的整合。

(4)针对个人特质选择未来职业规划的能力观,“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一个与你特质相符的工作一定会让你做起来十分轻松与开心,数据研究表明,没有职业规划的人在未来十年的工作几乎没有什么突破,反而还在不停地换工作。一份与你兴趣喜好一致的工作做起来一定会比你做一份毫无兴趣的工作来的开心。

1.3.2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了解自身所具备的各项“能力”

“能力”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关键能力等。①专业能力。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技能和相应的岗位知识储备。②方法能力。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③社会能力。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行为能力,以及日常的人与人的交际内容、交际方法。④关键能力。超出了本身所从事的职业的职业技能、知识范畴、需求范围的能力。

因此,在能力本位教育中,“能力”的具体概念并不是指传统的“职业技能”或者所谓的“个性心理特征,而是要进行具有真正意义的“能力本位教育”的培训,拓展和拉伸高校旅游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观,将高校旅游专业人才的愿景由普通的旅游领域就业延展到注重自身知识、技能、心态、行为的各项领域职业中。

2 搭建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评价体系

针对“旅游”这一现代衍生而出的新行业领域,相关的高校课程还不够完备,急需进行专业课程的改革,这也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由于在线旅游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也给予传统的旅游行业不小的冲击,逼迫传统旅游公司纷纷开始改革转型。因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要确定自身的职业规划,因为在线旅游公司与传统旅游公司的岗位分配是有较大区别的。

在这里,人们暂以传统旅游公司为理论基础,探讨如何搭建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评价体系。而课程评价体系的搭建需要根据高校该专业的人数而定,人数少于30人的班级可以选择以周为期限,30人~50人的班级可以选择以月为期限,50人以上的班级可以选择以学期为期限。在高校的官方网站应为匿名评价,理由要规范、合理,不得出现人身攻击的字眼,也不得过度夸赞。该课程的设置或该教师的课程风格的优势与劣势均为必填项。在最下方可以设置一个“个人意见”的输入栏,了解学生最真实的想法与态度。课程评价体系搭建的原因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专业课程目标要由知识客体转向学生主体

课程评价体系建立的意义在这里体现在主张将学习目标转向学生个体,了解学生的内部心理和外部行为的具体变化,通过能力指标测试了解学生从思维、性格到行为的个人特质。

2.2 课程导向由“教育专家导向”转向至“企业专家导向”

由“教育专家导向”转向至“企业专家导向”是指课程的编排与开发要由产业界的权威来决定和策划,并且还要有一定的教育专家参与其中,加深学生对该专业课程的理解。这一课程的实施需要设定实行期限,因为现代行业领域的更迭速度加快,既定的课程无法满足时代变化的需要。而课程评价体系的搭建,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与意见,还可以了解旅游领域的最新趋势与发展方向。

2.3 教育程式由传统的“教程”逐步向“学程”转化

“教程”逐步向“学程”转化是指高校的旅游专业教师也成为了学生可以利用的一部分学习资源,而且也是学生在旅游管理专业课中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在旅游专业课的教育过程中,可以去适应学生不同的个体性差异,针对性设置不同的课程。

3 结 语

在关于建立旅游管理专业能力本位项目教学模式中,课程评价体系是现今较具有优势的一种新型教育方法。以“反客为主”的方式,将学生的需求列为教育的重点,通过学生的个人特质来设置课程的内容与编排,通过学生的个人态度与观点来进行教师的配置,通过学生的个人意见和时代的发展趋势来改善专业课程中知识点设置与传授。这样的课程会让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发现并挖掘出自身的潜能,在学习时获得乐趣,在工作中发挥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课程;质量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0-0062-02

随着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的深入推进,其优势突显。质量管理体系不仅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高职院校,特别是在实训课中。这需要我们用质量管理体系来衡量,并促进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

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行

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事业单位内部建立的为保证产品质量或质量目标所必需的、系统的质量活动。它包括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八项原则。它从顾客的关注焦点到与供方互利的关系形成了一个闭环。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程序及评价体系 针对企业情况制定质量管理手册(包括公司程序、部门规章制度、设备操作规程、质量纠正单等),规范质量管理评价内容,做到有法可依。

明确部门责任 任何程序的执行都必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岗位或个人。这样,在此岗位的人就必须按照相应的规章、程序执行,就会有一种责任感。

建立审核机制 任何一种规定如果没有人去审核就会流于形式。建立审核机制,是对现有程序、规章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核,看看是否各部门、各岗位都在按章办事。对没有按章办事的部门或岗位提出整改通知,限期改正或提出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的跟踪及实施到位 提出整改通知后,就必须跟踪到底,如果不跟踪,同样会流于形式。因此,对提出的整改通知一定要跟踪到底,一直到该问题的改正或纠正工作完成。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在质量手册的执行过程中,如发现有与实际管理与国家或行业规定不一致的情况,应该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完善。

高职院校实训课程管理现状

对基本要求没有严格执行 如工具“三清点”(借工具时清点、工作转移时清点、还工具时清点),这是企业工作最基本的要求。这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是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试举一例:某维修公司一螺丝刀掉进发动机,由于员工未及时清点工具而未能发现,导致该螺丝刀留在发动机里面,发动机启动时涡轮片被打坏,最终导致发动机报废。这种行为看似小事,却能导致很大的事故。如工作时东西随便乱放,没有按照一定的规定摆放;工作时没有按工卡单操作;教师讲后就直接开始做;工卡单不是一步一步签名,而是一次性签完。这些都是人为导致的差错,后果将难以想象。

课程内容脱离实际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几年前干某项工作使用的是某种工具,而现在这种工具已经很少使用了,但高职院校还在使用。如航空领域现在的机型已经是波音787、空客380,而实训的机型还是MD82、Y7。学校所教的知识和技能远远落后于时代的步伐。

以上原因导致学生在学校的实训没有真正达到实训目的。等学生到企业实习时,没有人敢把任务真正派给学生去做。实际上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名义上是到单位实习,但其实多数实习生是“旁观者”;机械工被用作清洁工,钣金工连帮忙管理工具都会被怀疑;学生们连学徒的资格都没有,更不用说跟着师傅学习、动手操作。学生不但不能为企业出一份力,学到应学到的东西,反而企业由于怕出问题不敢真正放手让学生去做。但学生到企业,各种行政管理又不得不实行,因此,实习生成为了企业的一种管理负担。另一方面,学校培养的学生不能立即上岗,到了企业,除了基本的程序、安全、规章的学习外,还得脱产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对学校相关学习内容进行“重温”。所谓“重温”,就是由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培训教师对员工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培训。大部分学生在校实习的时间是半年至一年。这么长的时间,没有好好利用。

如何将质量管理体系应用到实训课程中

对以上问题,我觉得很有必要参考一下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

首先,必须对于实训课程建立一个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各种程序及规范,成立质量管理委员会(包括质量经理、质量小组成员),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邀请相关企业单位员工作为顾问。建立质量管理手册,手册应包括实训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实训过程中要操作设备及使用工具的操作程序及使用注意事项,实训内容与实际相符性,质量审核程序(审核的启动、整改单的发放、整改单的纠正、整改措施跟踪、审核过程关闭),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等。

其次,落实责任。在规范了各部门的程序、规章后,我们必须把相应的责任落实。例如,如果学生没有养成工具三清点的习惯,这个整改单应该给谁?最终谁来反馈整改情况?

再次,应建立奖惩制度。对于每个学期得到的整改单少甚至无的情况进行奖励;对于整改单多、对整改情况不能进行及时反馈甚至不反馈的情况,应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在高职院校质量管理体系中,我们应郑重地将高职院校实训课是否脱离实际的问题提出来,无论是教师自发的还是学校组织的再培训绝对不能少,这是保证教师知识时时更新而不落伍的途径。

质量管理体系在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147培训学校实训课程中的应用成果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147培训学校自成立以来,在管理体系建立方面不断探索,在实训课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个闭环式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成立质量管理委员会,全体任课教师参与,编写质量管理手册、培训大纲,进行技能培训评估和学员实训产品评价等一系列质量管理措施,提高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定期对实训课程内容进行与时俱进的更改,定期对教员进行培训,定期组织与企业单位进行信息交流、探讨等。这些质量管理措施的执行,对实训课程质量的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机挑选几位教师近三年的评估情况,见表1。

每年对各航空公司、维修公司的回访结果表明,学员的实训效果越来越好,培训质量得到各单位的好评。

结语

在高职院校实训课中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这项工作很有必要。因为这关系到学校“产品”的质量,关系到学生在企业里受欢迎的程度,也关系到“面向企业需求”为目标的高职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ISO质量管理体系在高校实名制认证管理中的应用[J].科园月刊,2010(7):91-92.

[2]孟德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学校后勤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教育,2006(6):108-109.

[3]林曼芬.浅析5S管理在高职化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以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化学类实验室管理为例[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111-113.

[4]王春来.高职院校实训中心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应用[D].天津:天津大学,2008.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