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办法范文

时间:2023-10-31 17:58: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行政处罚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行政处罚办法

篇1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各级行政机关(含经依法授权的行政执法组织,下同)对当事人依法作出下列行政处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一)责令停产停业;

(二)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

(三)对公民处以500元以上罚款,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20000元以上罚款。

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对举行听证的罚款数额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听证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保障当事人陈述、申辩和质证的权利。

第四条听证由作出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组织,具体组织工作由其法制机构或者承担法制工作任务的机构负责。

第五条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并应当有专人记录。

听证主持人应当由在行政机关法制机构工作2年以上或者从事行政执法工作5年以上的人员担任。听证主持人实行资格认证制度,由省政府法制局统一负责,并颁发资格证书。

第六条行政机关在案件调查终结后,经行政机关负责人审查,拟作出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行政处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并送达听证告知书。听证告知书应当载明认定当事人违法的基本事实和拟作出的行政处罚。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告知书的送达回证上签署意见,也可以在3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向行政机关提出听证要求。当事人逾期未提出要求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记录在案,行政机关即可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第七条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后,行政机关应当在15日内组织听证,并在听证的7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主持人等有关事项,由当事人在通知书送达回证上签字。

当事人应当按期参加听证。当事人有正当理由要求延期的,准许延期;当事人未按期参加听证并且事先未说明理由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由听证主持人和记录人载入听证笔录。

第八条听证参加人包括行政处罚案件的当事人及其委托人,以及该案调查人员。

当事人可以委托1至2名人参加听证;当事人委托人参加听证的,应当在举行听证前向行政机关提交授权委托书。

第九条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听证举行前,行政机关应当将听证的内容、时间、地点以及有关事项,予以公告。

第十条听证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当事人认为听证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权向行政机关提出回避申请,是否回避,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审核决定。

第十一条当事人在听证中有权对调查人员提出的事实、证据、理由及依据进行陈述、申辩和质证;有权提出新的事实、理由和证据。

当事人在听证中应当如实陈述案件事实。

第十二条听证参加人和旁听人员,应当遵守以下听证纪律:

(一)听证参加人未经听证主持人允许不得发言、提问;

(二)未经听证主持人允许,不得录音、录像或摄影;

(三)当事人未经听证主持人允许不得提前退席;

(四)旁听人员要保持肃静,不得发言、提问和议论。

当事人未经听证主持人允许提前退席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对违反听证纪律的旁听人员,听证主持人有权责令其退席,情节严重妨害听证正常进行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三条听证应当按下列顺序进行:

(一)听证记录人宣布听证纪律、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听证主持人介绍主持人和记录人,询问核实听证参加人的身份,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宣布听证开始。

(二)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行政处罚依据以及处罚建议。

(三)当事人就案件的事实、理由进行陈述和申辩,对调查人员提出的证据进行质证,并可提出有利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事实、理由和证据。

(四)听证参加人就案件的性质、情节及处罚建议进行辩论。

(五)当事人作最后陈述。

(六)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结束。听证笔录交当事人审核无误或者补正后签字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字或盖章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

听证主持人在听证中有权对参加人不当的辩论予以制止。

第十四条听证结束后,听证主持人应当依据听证情况,写出听证报告,连同听证笔录报行政机关负责人。听证报告应当载明听证的时间、地点、参加人、记录人、主持人;当事人与调查人员对违法的事实、证据的认定和对处罚建议的主要分歧;主持人的意见和建议。对当事人在听证听证程序中提出的新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听证主持人应限期由调查人员进行复核,一并报行政机关负责人。

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认真审阅听证笔录,充分考虑听证主持人的意见,根据当事人的违法事实、证据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依照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作出决定。

第十五条当事人对举行听证后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六条当事人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有异议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行政处罚无效:

(一)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没有告知的;

(二)应当组织听证,没有组织听证的;

(三)违反听证程序的。

篇2

1、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是为保证《劳动法》的贯彻实施,依法对违反《劳动法》行为进行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有关法律责任的规定而制定的。

2、本办法已于2010年11月12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7号废止。废止理由: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代替。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浙江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全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处罚,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拟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机关)以及与听证相关的单位和个人。

前款所指较大数额罚款由省人民政府各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必要和适度的原则拟定,报省人民政府法制局审核确定并公布。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已依法作了规定的,可从其规定。

第三条 听证程序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应当以公开的方式举行。

听证实行告知、回避制度,依法保障当事人的陈述权和申辩权。

第二章 听证机关、听证人员和听证参加人

第四条 听证由拟作出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举行,行政机关不得委托其他机关或者组织举行听证。

行政机关应当提供听证所必需的设施和条件。

第五条 行政机关的听证人员包括听证主持人、听证员和书记员。

听证主持人由行政机关负责人指定本机关法制工作机构人员、专职法制人员或者其他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

行政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可以由听证主持人组织听证,也可以指定本机关1至2名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听证员,协助听证主持人工作。

听证设书记员1名,负责听证笔录的制作和其他事务。

第六条 听证主持人、听证员、书记员系下列人员之一的,应当回避,当事人有权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其回避:

(一)本案的调查人员;

(二)当事人或者本案调查人员的近亲属;

(三)与本案的处理结果有其他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员。

听证员、书记员的回避由听证主持人决定,听证主持人的回避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决定。

第七条 听证主持人行使下列职权:

(一)决定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二)决定中止、延期听证或者停止听证;

(三)决定证人当场作证。

第八条 听证主持人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将听证通知按时送达听证参加人;

(二)对将要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进行询问;

(三)要求有关听证参加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

(四)制止违反听证纪律的行为,维持听证场所秩序;

(五)审阅听证笔录,提出审核意见和处理建议。

第九条 听证参加人包括当事人、第三人、人、案件调查人员、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

当事人是指被告知将受到行政处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三人是指与案件的处理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组织。

第十条 当事人在听证中的权利和义务:

(一)有权对案件涉及的事实、适用法律及有关情况进行陈述和申辩;

(二)有权对案件调查人员提出的证据进行质证并提出新的证据;

(三)如实陈述案件事实和回答听证主持人的提问;

(四)遵守听证会场纪律,服从听证主持人指挥。

第十一条 当事人、第三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1至2名人参加听证。

人可以是律师、当事人的近亲属、第三人的近亲属、有关的社会团体或者所在单位推荐的人,以及经行政机关许可的其他公民。

委托人参加听证的,应当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明确人权限。

第三章 听证的告知、提出和受理

第十二条 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听证的权利。告知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

(二)当事人的违法事实、将要作出的行政处罚、处罚理由和依据;

(三)当事人的听证权利、提出听证要求的期限和听证组织机关。

听证告知书必须盖有行政机关的印章。听证告知书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送达方式送达。

情况特殊的,可以口头告知,但应当由当事人签名予以确认。

第十三条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3日内提出。当事人以邮寄方式提出听证要求的,以寄出的邮戳日期为准。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前款规定期限的,当事人在障碍消除后3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对当事人的申请,经核实后,行政机关应当准许。

第十四条 当事人依法提出听证要求的,行政机关应当予以受理。

行政机关对当事人提出的听证要求不予受理的,应当及时作出答复,并说明理由。

第十五条 行政机关必须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当事人可以放弃提出听证要求的权利。

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听证告知义务,或者不依法组织听证而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当事人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提出撤销该行政处罚决定的申请,上级行政机关审查属实后应当及时予以撤销。

第四章 听证的举行

第十六条 行政机关决定予以听证的,应当及时确定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并在听证举行7日前书面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等有关事项,由当事人在送达回证上签字。

当事人应当按时参加听证。当事人有正当理由要求延期的,行政机关应当准许延期一次;当事人未按时参加听证并且事先未说明理由的,或者未经听证主持人许可中途退出听证会场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

第十七条 听证应当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书记员宣布听证会场纪律、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二)听证主持人介绍主持人、听证员、书记员,询问是否有回避申请,询问核对听证参加人的身份,宣布听证开始;

(三)案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行政处罚建议及处罚依据;

(四)当事人就案件的事实进行陈述和辩解,提出有关证据,对调查人员提出的证据进行质证;

(五)听取当事人的最后陈述;

(六)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结束。

当事人申请主持人回避的,听证暂停。

第十八条 听证结束后,听证笔录应当交调查人员、当事人、第三人和证人审核无误后签名或者盖章。调查人员、当事人、第三人和证人拒绝签名的,由书记员在听证笔录上记明。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中止听证:

(一)当事人死亡或者解散,需要等待权利义务继承人的;

(二)当事人或者案件调查人员因不可抗力事件,不能参加听证的;

(三)其他需要中止听证的情形。

中止听证的情形消除后,听证主持人应当恢复听证。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结听证:

(一)当事人死亡或者解散满3个月后,未确定权利义务继承人的;

(二)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听证的;

(三)其他需要终结听证的情形。

终结听证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决定。

第二十一条 听证结束后,行政机关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38条规定及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听证的举行,不影响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以及请求国家赔偿权利的行使。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行政机关举行听证,不得向当事人收取费用。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制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1997年7月1日起施行。

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研究听证会的威力何在?就在于它的公开性。在参议院所举行的听证会上,任何一个了解情况的公司都有权向参议院报告候选人的品行、操守,乃至是否存在违法情形等。

篇4

一、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处理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案,在形成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履行审批程序。

二、审批之彰,应由局领导集体审议。审议应当制作笔录,由参加审议的成员签名。审议中的不同意见,应当记入笔录,并将笔录归入案卷。

三、案件的审批由主管领导审批。

四、我局查处的重大土地违法案件,处罚决定报县人民政府和市国土局备案;上级交办的案件还需报上级人民政府或国土部门备案。

国土资源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职责

根据县政府与我局签订的《行政执法责任书》规定的工作职责,结合“三定”方案规定的各科室职责,各职能科室履行下列工作职责:

一、负责执行本局分解的法律、法规、规章条文,并分解到岗位,建立岗位责任制。

二、结合本职工作,搞好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

三、负责执行各项制度。

四、行政执法合法、适当。

五、发现错案和不当的行政行为能及时纠正,并报告领导小组。

六、自觉接受群众和有关部门的监督。

公章使用管理规定

为加强我局公章的使用管理,严格审批制度,明确使用程序,特制定本规定。

一、局级公章管理

1、局级行政公章印文为"芜湖县国土资源局",牛角质章一枚。

2、局级行政公章使用权在局领导。凡涉及全局工作或涉及人、财、物重大问题需使用局级公章的,必须由局长签字批准;一般的业务性工作需使用局级公章的,可由局分管领导批准。未经局领导签字批准,一律不准使用局级公章。

3、局级行政公章由保密员负责保管,并根据局领导的批示代行使用权。

4、局级行政公章存放和使用地点均在办公室内。

5、局级行政公章不使用时,必须锁于保险柜内。局级行政公章出现事故,直接追究公章管理人和办公室主任的责任。

二、各科室公章管理各科室的业务公章应严格加强管理,由科室负责人或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和用印,并规范用印审批程序,不得超越权限和范围擅自署印。各科室公章使用和管理出现事故,直接追究公章管理人和所在科室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篇5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对本省行政执法部门(合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其他组织,下同)行政执法中没收物品的处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没收物品,是指本省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在行政执法中依法没收的物品和追缴的赃物。

第四条各级财政部门是没收物品处理的管理监督机关,负责管理监督本地区行政执法部门没收物品的拍卖、销毁、没收物品处理收入的入库等有关工作,并签署相关的记录和报告。

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全责没收物品的价格鉴定管理工作。各行政执法部门应积极配合财政部门按规定做好没收物品管理。

省以下垂直管理的行政执法部门其没收物品处理,由省财政厅委托当地市、县(市)财政部门监管。

第五条各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没收物品的处理可采取以下形式:一是建立政府公物仓,没收物品处理全过程由财政部门负责;二是没收物品由行政执法部门保管,财政部门

参与没收物品的拍卖、销毁等处理。

第六条各行政执法部门对依法没收的物品,应设立专项帐册登记和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建立和健全单位内部没收物品交接、验收、登记、保管、定期结算、清仓等制度。必要时应

拍照或录像存档。任何人不得隐瞒、私分、挪用、调换或擅自处理没收物品。

第七条各行政执法部门依法没收的物品,应在作出没收物品的决定生效后10天内,将没收物品造册并提出处理方案,填写《没收物品清单及处理意见表》(格式见附件一)报告同级(监管)财政部门审核同意或者备案方能处理(易腐烂物品和鲜活品,可先口头报批并处理,后补办书面手续)。财政部门必须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超期视作同意。省垂直管理的单位应同时抄报省主管部门。属专卖、专营的物品,应同时抄送有关主管部门。

行政执法部门依法暂扣尚未结案的物品,应填写《暂时扣留(或冻结)物品清单》(格式见附表二),报同级(监管)财政部门备案。结案时,属依法没收的,按前款规定办理(附原《暂时扣留(或冻结)物品清单》复印件);属返回当事人的,函告财政部门销案。

公安部门对依法暂扣尚未能确定是属于刑事案件还是行政案件的物品,待明确案件性质后按前款要求处理。

实行政府公物仓管理没收物品的市、县、区,行政执法部门应在作出没收物品的决定生效后10天内填写《没收物品移交表》(格式见附件三),并附该批物品的没收清单、行政处罚决定书(复印件)及其他必要的证明文件、材料,经财政部门清点核查后,交接双方签名盖章,连同没收物品移交公物仓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八条行政执法部门依法没收物品,根据不同性质和用途,按以下原则处理:

(一)依法没收、追缴的文物、枪支、弹药及其他禁止流通的易燃、易爆危险品,由行政执法部门按国家规定及时交由专管机关处理(参照使用《没收物品移交表}},文物移交清单须标明质地、级别等),同时抄送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二)和吸毒用具,以及书刊、盗版光碟、磁带、录象带等物品,经有关部门鉴定确认后,由有关行政执法部门按国家规定予以销毁。

(三)易腐烂物品和鲜活品,经卫生检疫部门检疫合格且不适宜拍卖的,由行政执法部门直接送有关经营(使用)单位收购;检疫不合格的,由行政执法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销毁。

对于以销毁的物品,由行政执法部门负责组织销毁,当地财政部门视情况派员监销。销毁物品时要做好现场监督和销毁执行记录,填写《没收物品销毁情况表)}(格式见附件四)并拍照存档。《没收物品销毁情况表》经监销的有关部门签署后,由执法部门、财政部门各留一份存档。

(四)除以上三类物品外,其余没收物品必须委托具有罚没物品拍卖资质的拍卖行通过公开拍卖的方式进行拍卖,不得交由其他商业渠道作价收购,不允许行政执法部门在本系统内部作价处理。

没有专设拍卖行的地区,应由当地政府指定单位,在财政等有关部门的监督下,接拍卖程序承办没收物品处理的公开拍卖业务。

对冒牌产品或质量达不到标识要求的物品,不得完整出售,其中可拆件或仍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可去除非法标识,经拆卸、分解等技术处理后,通过定向拍卖的方式,会同拍卖行按质议价,交特定的接收单位回收。

对国家规定需有特许使用、生产、经营权的物品,通过有关部门质量认证,价格评估后,按国家有关规定调拨。财政部门应加强监督,严防国家收入的流失。对评估价格严重不合理

的,应组织重新评估。

第九条没收物品的拍卖,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的有关规定办理。没收物品属国家所有,拍卖标的经具有法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后,由财政部门根据评估结果确

定拍卖标的的保留价。

第十条各批没收物品处理完成一周内,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应根据没收物品流向、数量、单价、收入总额、处理费用等,填写附收物品处理情况却(格式见附件五)连同拍卖(调拨)

证明、合同(副本或复印件)等报同级(监管)财政部门。

第十一条罚没收入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没收物品处理、拍卖所得款项,应由收购单位或拍卖行(按规定扣除佣金)直接上缴同级国库;省垂直管理的单位,款项直

接上缴省国库。

第十二条对由行政执法部门依法暂扣的尚未结案的款项,由行政执法部门每月向同级财政清缴一次。结案时,若需要退款的,由同级财政部门办理退库。

对人民法院在诉讼中撤销行政执法部门有关没收物品的行政处罚决定的,没收物品尚未处理的,由物品保管部门办理退付,报财政部门备案;没收物品已处理,所得款项已上缴国库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执法部门提出申请,报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由财政部门开具《收入退还书》从同级国库给予退付。

第十三条行政执法部门在处理没收物品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合评估费用),由行政执法部门向同级财政部门编报预算,由同级财政部门核拨,列为办案费用支出。

省垂直管理的行政执法部门发生的前款费用,由该省级行政执法部门统一向省财政厅编报“办案费用补助”专项支出预算。

篇6

各社区居委会、各有关单位:

2006年办事处司法行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区委七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市、区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大局,全面推进“法治新浦”、“平安新浦”建设,加大基层基础工作力度,着力提高推进民主政治的能力,构建和协社会的能力,改造特殊群体的能力和队伍履行职责的能力,为构建和协社会、服务跨越发展贡献力量。2006年工作目标是:1、全面实施“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2、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健全,责任到位。无违法违纪现象发生,无越级上访事件;3、落实学法制度,抓好重点对象学法,领导干,部学法列入党委中心组学法计划;4、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创建工作,达到市级规范化要求;5、进一步完善“大调解”各项制度,继续探索“大调解”平台作用以及功能的发挥。

一、全面提高司法行政队伍的综合素质

司法行政工作直接面对基层,面对群众。司法行政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因此,2006年,我处司法行政工作一个至关重要的工作就是全面提升队伍的综合素质。一是继续加强与工作业务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的业务培训,以务实和求实为工作目标,做到通识与通才培训兼顾。二是进一步要求工作人员和基层调解员进行与业务相关的其他学科的自学,进一步提高法律文书制作的水平。三是注重工作经验的积累和运用。特别是相似案件处理方法比较分析,有助于提高业务技能。

二、继续发挥“大调解”平台作用及其功能

首先,要进一步将工作力量、工作重心前移,把摸排和预防工作放在工作的重点来抓,做到宜散不宜聚,宜疏不宜堵,宜钝不宜激,宜小不宜大,把钝化控制矛盾的形成和激化作为前移工作重点,进一步减小大调解平台的压力。其次,抓人民调解的潜能挖掘。人民调解是我们一项重要的传统业务,要充分彰显人民调解在“大调解”机制中的主力军地位,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着力提高调解人员整体素质。要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年内有计划地组织开展4次纠纷排查活动,集中调处和化解带有规律性、季节性的矛盾纠纷,调解率达到100%,调处成功率达到98%以上。

三、全面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量,继续落实安置帮教措施

我处社区矫正工作重点,是要在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上下功夫v,。要按照“重在矫正”的要求,进一步创新方法,不断提高矫正程序的严密性和矫正手段的科学性,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增强矫正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合力,努力提高矫正质量。要按照“抓住重点、培育亮点、形成特色”的要求,着力完善规章制度、质量评估、安全保证等体系建设,加强调查研究,强化实践总结。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来关心支持社区矫正工作,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要加强对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完善矫正工作程序,健全志愿者队伍,加大督查指导力度,提高矫正质量,确保矫正对象不脱漏管和无重新犯罪现象。

篇7

行政许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行政审批,是行政机关依法对社会、经济事务实行事前管 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具体而言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申请,经依 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认可其资格资质或者确立其特定主体资格、特定身份的行为 。可见,行政许可作为行政机关的一项重要行政权力,能否正当行使关系到公民、法人及其 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关系到行政机关自身的廉洁与效率。

行政许可法的出台将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一是行 政许可法通过对行政许可设定权的从严规定,将扭转由于设定权主体不明确、设定事项不规 范而造成的乡、县政府都可以随意设定许可的混乱局面;二是行政许可法通过对许可程序的 科学设计,可以达到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减少环节,防止“暗箱操作”和滥用权力,保证正 确行使权力的目的;三是行政许可法通过对行政许可行为的监督与监管,将改变行政机关重 许可轻监管或只许可不监管的现象,将改变只有权力没有责任,缺乏公开有效监督机制的现 状。

加入世贸织以后,按照世贸组织规定和我国的对外承诺,行政许可应当以透明和规范的 方式实施,行政许可条件和程序对贸易的限制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世贸中国工作组报告书 并对服务贸易的行政许可程序提出了9条明确要求。行政许可法的出台,对于履行我国对外 承诺,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具有重要意义。

篇8

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街道办事处是基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加快街道办事处依法行政的进程,关系到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依法治国整体推进战略的实施,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区街道办事处依法行政水平在整体上有明显提高,但街道办事处依法行政工作仍然是依法行政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也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执法不规范、不公正、不文明的现象时有发生;依法行政的观念还比较淡薄,街道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充分认识加强街道办事处依法行政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把加强街道办事处依法行政工作作为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环节。

二、全面落实街道办事处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加强街道办事处依法行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和省、市政府有关意见,构建街道办事处依法行政的制度体系,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不断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加大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和责任追究力度,推动街道办事处依法行政的进程,为法治政府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加强街道办事处依法行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

㈠加强街道办事处依法行政制度建设

1.健全街道办事处依法行政组织领导。各街道办事处应成立本街道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协调街道辖区内依法行政各项事务,并与区建设法治政府工作领导小组保持联系和沟通。领导小组应由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并明确分管领导。

2.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各街道办事处应建立健全居民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和政府决定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保障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3.加强街道办事处依法行政队伍建设。各街道办事处应建立依法行政法制员制度,明确1到2名专兼职法制员,负责依法行政具体事务的联络和沟通,兼具基层法制宣传职能。法制员应具有与工作适应的法律知识和实践能力。

㈡依法规范街道办事处的行政行为

1.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街道办事处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执法权限与执法程序以及具体事项、范围、标准等要求,履行好行政执法职责,保证法律、法规、规章在本地区得到全面、正确实施。

2.全面履行协助执法义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或区委、区政府明确街道办事处应当履行协助区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义务的,街道办事处应严格按照协助执法事项和要求,切实履行好行政执法协助义务,不得推诿拒绝,杜绝消极对待。

3.充分发挥行政指导的作用。各街道办事处应积极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行行政指导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区行政指导工作规则(试行)》,特别要注重整合社区、社会组织和关企业的工作力量,全面、系统地在辖区内推开行政指导工作,使行政指导向纵深、向基层推进。

4.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全面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事项外,各街道办事处应当公开政府信息。街道办事处应当为公众查阅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条件。

㈢加强对街道办事处依法行政工作的监督检查

1.开展依法行政评查工作。区建设法治政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街道办事处纳入年度依法行政评议考核范围,每年组织定期评查,通报情况,着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2.强化依法行政评议考核和问责工作。针对街道办事处的职能和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公开、公平、公正的依法行政评议考核机制,确保考评工作全面、公正、准确,并有效运用考核成果,根据有关规定,对行政执法过错和行政执法违法行为按照职责权限追究责任。

3.定期报告依法行政工作情况。街道办事处应当定期向区政府报告依法行政的情况。区建设法治政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做好推进依法行政的综合协调、督促指导、政策研究和情况交流工作。

三、加强街道办事处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保障

㈠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各街道办事处要高度重视依法行政工作,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推进依法行政的目标和计划,落实好上级推进依法行政的工作任务。要认真做好街道法制员网络建设,定期组织街道法制员业务培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篇9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政府资产处置行为,维护政府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政府资产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财资〔2015〕90号)、《厦门市市级政府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厦财资〔2016〕12号)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区各类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与区财政有经费缴拨关系的社会团体(以下统称“单位”)。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政府资产处置,是指为保证履行职能和事业发展需要,对单位占有、使用、代区政府管理(以下简称“代管”)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类政府资产,如: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与区财政有经费缴拨关系的社会团体占有、使用的资产;召开重大会议、举办大型活动、设置应急机构等临时配置的资产;单位代管的各类政策性房产和土地、市政公用设施设备、基础设施以及其他财政性投融资建设形成的公益性资产等(不包括国家以各种形式对企业出资形成,企业拥有合法产权的国有资产),进行权属转移或注销的行为。拟处置的政府资产权属应当清晰,政府资产的权属认定按照《思明区政府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厦思财〔2016〕163号)第五条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区财政局负责政府资产处置的综合管理。具体负责按照有关规定制定政府资产处置的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政府资产处置事项的审批;政府资产处置收益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及所属单位占有、使用或代管政府资产处置的组织管理。具体负责制定本部门及所属单位政府资产处置的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按规定权限审核或审批本部门所属单位政府资产处置事项;督促本部门及所属单位按规定缴纳政府资产处置收益;接受财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并按要求报告本部门及所属单位政府资产处置工作。

第六条各单位负责本单位政府资产的具体处置管理。具体负责制定本单位政府资产处置的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办理本单位政府资产处置事项的报批手续;接受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监督、指导并按要求报告有关政府资产处置的管理情况。

第三章处置方式与范围

第七条政府资产处置的主要方式包括:

(一)无偿调拨。指以无偿转移的方式变更政府资产权属人的行为。以下情况可以实施无偿调拨:

1、政府资产在单位之间的调拨;

2、政府资产因隶属关系改变而发生的上划或下划;

3、政府资产因单位撤销、合并、分立、改制而发生的移交;

4、经批准召开重要会议、举办大型活动及组建临时机构等形成的政府资产,在活动、会议结束或机构解散后闲置的;

5、经批准的其他无偿调拨。

(二)对外捐赠。指单位自愿无偿将其占有、使用的合法财产赠予合法受赠人的行为。除闲置政府资产、已达使用年限仍可使用的政府资产外,原则上不对外捐赠,因特殊需要确实需要捐赠闲置、已达使用年限之外其他政府资产的,应经区委、区政府同意。对外捐赠只限于公益性捐赠和救济性捐赠。

(三)出售、出让、转让。指以有偿转让的方式变更政府资产权属人,并取得相应收益的行为。

(四)置换。指以非货币性资产为主进行交换的行为,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五)报废。指对达到政府资产使用年限,或经技术鉴定等,已不能继续使用的政府资产进行注销权属的行为。政府资产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报废标准或达到规定的使用年限且不能使用,达到使用年限尚能继续使用的,应继续使用。

(六)报损。指对已发生的政府资产呆账及其他非正常损失,按有关规定进行权属注销的行为。

第八条需处置的政府资产范围主要包括:

(一)闲置政府资产;

(二)已超过使用年限且已无法再继续使用的政府资产;

(三)因技术原因并经科学鉴定确需淘汰的政府资产;

(四)因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职能调整等原因发生权属转移的政府资产;

(五)非正常损失的政府资产;

(六)经批准需要进行处置的政府资产。

第三章处置方式与范围

第四章处置程序及要求

第九条政府资产处置应当由单位内部政府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或有关专业人员审核提出意见,经单位内部会议集体研究(达到使用年限正常报废的除外)同意后,逐级报送审批。

第十条政府资产处置审批权限具体如下:

(一)以无偿调拨、对外捐赠、出售、出让、转让、置换等方式处置土地、房屋及构筑物的,由单位报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区财政局审批。但无偿调拨中经批准召开的重要会议、举办的大型活动、组建的临时机构以及突发应急等配置的资产,主办单位应在会议、活动结束或机构解散后,将政府资产调入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中心“公物仓”,可直接向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中心办理。以上述方式处置除土地、房屋及构筑物以外政府资产的,由单位报主管部门审批。

(二)以报废、报损方式处置政府资产的,由单位报主管部门审批。

(三)因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原因发生的整体资产处置,以及投资(股权)、股份的处置,由单位报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区财政局审批。

第十一条政府资产处置程序及操作办法如下:

(一)申报。单位提交处置申请,并提供有关材料。

(二)审核或审批。主管部门审批,或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区财政局审批。

(三)评估。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政府资产需要按照财政部门有关资产评估的管理规定进行评估,并进行备案或核准。经备案或核准后,单位以评估价作为该政府资产按照《厦门经济特区公共资源市场配置监管条例》规定通过公共资源市场配置平台进行出售、出让等市场配置的底价。

(四)处置。无偿调拨、对外捐赠政府资产的,调入(接收捐赠)单位、调出(捐赠)单位应当办理资产交接手续,调入单位、接受捐赠单位为本办法所称单位以外单位的,对方应出具正式政府资产接收函;属于出售、出让的,单位应按照《厦门经济特区公共资源市场配置监管条例》等规定,通过公共资源市场配置平台进行市场配置;属于转让、置换的,单位应办理交接手续,并及时取得相关收益;报废、报损政府资产的,单位根据审批意见将政府资产按《常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及处理方式目录》,直接交由市财政局或市资产管理中心统一招标确定的处置机构进行无害化、残值回收等方式处理,或者由单位采取自行处理、交由专管机构销毁等方式处理。

(五)账务处理。政府资产处置结束后,单位应依据政府资产处置事项批准文件或审批表、回收证明、收入证明及其他合法有效凭证,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相关规定进行账务处理。无偿调拨、对外捐赠政府资产的,调出(捐赠单位)应当敦促调入单位及时将调拨(捐赠)资产入卡入账。

以上政府资产处置程序能够通过“思明区政府资产综合管理平台”(以下简称“资产系统”)完成网上审批的,均不需另行报送纸质材料;不能通过或不能全程通过资产系统完成网上审批及处理的,网上审批及处理以外的事项以纸质材料报送,账务处理后还需在资产系统中进行“资产卡片”变更。

区政府对代管政府资产处置另有规定的,代管单位应按照区政府规定进行处置,并在资产处置完成后的30日内将处置结果报区财政局备案。

第十二条单位申报政府资产处置,应附单位集体研究的决议或会议纪要(达到使用年限正常报废的除外)、正式申请文件(达到使用年限正常报废的除外),申请文件内容主要包括:处置理由、资产名称、数量、规格、性能、用途、目前使用情况等,以及价值凭证(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财务决算副本或复印件、财政性投融资项目资产移交手续复印件)、权属证明等。除此之外对各类处置事项,申请文件还应包括的内容,以及还需另行提供的相关材料如下:

(一)无偿调拨

1、资产调入单位出具的需求情况说明,以及调入单位存量同类政府资产情况及调入后是否超标准等情况的说明;

2、调拨资产为机动车辆的,应提供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出具的《机关事业单位车辆调整通知书》;

3、因隶属关系改变而上划或下划政府资产的,应提供改变隶属关系的批文;

4、因撤销、合并、分立、改制而移交政府资产的,应提供撤销、合并、分立、改制的批文;

5、经国家、省、市,以及区委、区政府批准而无偿调拨资产的,应提供相关批准文件、公文抄告单等。

(二)对外捐赠

1、对外捐赠正式申请文件中还应说明捐赠事由、途径、方式、责任人、交接程序情况,拟捐赠政府资产属于闲置政府资产的,还应说明单位存量政府资产情况;

2、经区委、区政府批准而对外捐赠资产的,应提供相关批准文件、公文抄告单等。

(三)出售、出让、转让

1、资产评估报告;

2、经区委、区政府批准而出售、出让、转让资产的,应提供相关批准文件、公文抄告单等。

(四)置换

1、正式申请文件置换理由中还应说明对方拟用于置换政府资产的基本情况、是否已被设置为担保物等;

2、对方法人证书或营业执照的复印件;

3、需对方支付对价的,应提供对方近期财务报告;

4、资产评估报告;

5、经区委、区政府批准而置换资产的,应提供相关批准文件、公文抄告单等。

(五)报废

1、房屋建筑物报废,须附工程决算书和产权证复印件(无产权证者应提供相关主管部门有关批文及房屋的红线图),以及房屋安全鉴定部门或拆迁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附属配套建筑物由于主体建筑物拆迁、重建、倒塌等原因,无法继续使用的,须提交与主体建筑物相应的证明文件;

2、机动车辆报废,应提供经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审核同意的《车辆报废申请表》(警用车辆除外),以及行驶证复印件;

3、载体报废,应提供按照《厦门市磁(电、光)介质载体销毁管理办法》(厦国保〔2011〕1号)规定进行销毁的凭证。

4、未达到规定的使用年限申请提前报废的,除应按上述第2、3项要求提供有关材料外,还应附以下相关材料:

(1)交通运输类设备、电梯设备、锅炉设备等。应根据具体情况提供公安车辆管理部门和机动车辆定点维修单位、消防管理部门、船舶检验部门、技术质量鉴定机构等相应专门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报告等有关材料。

(2)办公自动设备、电器设备、医疗设备等。单项固定资产账面价值20万元以上(含20万元)的,应提供由主管部门委托专业机构或组织专家鉴定小组出具的鉴定报告,或国家主管部门的有关资产淘汰的相关文件等材料;单项固定资产账面价值20万元以下的,应提供资产照片、维修记录,并在正式申请文件中说明提前报废的详细原因。

(六)报损

1、损失价值清单;

2、造成损失的有效证明;

3、对非正常损失责任者的处理文件;

4、经区委、区政府批准而报损资产的,应提供相关批准文件、公文抄告单等。

第十三条除经区财政局另行批准可作为企业收入外,单位政府资产处置收入,扣除相关税费后,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五章监督管理与责任追究

第十四条区财政局要进一步加强单位政府资产处置的监督管理,细化工作流程,减少自由裁量权,对主管部门在授权范围内审批的政府资产处置情况进行指导和事中、事后监督,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

第十五条主管部门要完善审批事项的内部审批监督制约机制,由本部门审批的政府资产管理事项,需由部门内部两个以上涉及资产、财务、下属单位管理的相关部门审核把关,除达到使用年限正常报废以外的事项,还应经部门相关会议集体研究通过,同时应加强对下属单位监督管理,积极督促并指导下属单位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第十六条各单位应加强本单位政府资产处置管理,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岗位责任人、岗位职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十七条各单位未经批准擅自处置资产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有关规定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有权机关处理。

第六章附则

第十八条实行企业化管理并执行企业财务和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按照企业国有资产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的规定,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本部门所属单位政府资产处置管理办法,并报区财政局备案。

第二十条对涉及国家安全的政府资产处置,应按照国家有关保密制度的规定,做好保密工作,防止失密和泄密。

篇10

在上班途中遇到车祸,能不能算公伤呢?河南省巩义市法院近日审结了一起因为上班途中被汽车撞伤身亡,当事人家属要求按因工死亡处理与劳动部门出现争议而引发的行政诉讼。    

2001年9月8日晚,巩义市节能耐火材料厂工人马某(成林),因为要上零点的大夜班,晚上8点多骑自行车上班途中遇车祸身亡。马某的妻子董勉要求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按照工伤,对此事进行处理。但巩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其不在上班前规定时间内为由,不予认定马某为工伤,并于2003年4月作出了裁定:马某不宜按因工死亡处理。随后双方开始诉至法院。 

双方在此事的争议焦点在于:晚上8点多是不是上班时间。巩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认为,马某当晚8点多在路上遇到车祸,但其从家到工作单位正常骑自行车不应超过一个小时,根据当地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证明,当晚巩义市是阴天,风速正常,而马某上的是零点的大夜班,所以不能认定其死亡是工伤。 

但董勉认为,因家里和工厂距离11里远,马某经常在这个时间上班,所以要求其重新作出对马某系因工死亡的行政认定。 

巩义市法院审理认为:马某出事地点为其上班必经之路,而且厂方为工人安排食宿,马某经常在这个时间赶往工厂上班,所以合情合理,同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没有证据表明马某当时并非在上班途中,所以以不在规定时间段为由作出的马某不按因工死亡的处理决定,法院不予支持。巩义市法院于近日撤销了巩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裁定,并要求其在2个月内重新对马某妻子的请求作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