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能源管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31 17:58: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厂能源管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厂能源管理方案

篇1

1.分析能源绩效现状水平,确定能源绩效提升方向

众所周知,地处陕北黄土高原的延安卷烟厂,由于地理因素气温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极端天气的影响,对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带来很大的困扰。2009年延安卷烟厂异地技改实现达产达效后,当年卷烟单箱综合能耗就由2008年的35千克标煤左右降至28.6千克标煤,2010年实施能源管理专项课题后降为23.5千克标煤。能源消耗就一直徘徊在这个数字左右,时高时低,离创建一流卷烟厂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如何突破能源管理的瓶颈从这个时刻开始就一直萦绕在决策者脑海中。大家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必须下大力气寻找破解之道,克服不利条件进一步完成公司单箱综合能耗考核指标。为此,厂领导指出:节能降耗是衡量一个工业企业发展水平和管控能力的重要指标,必须按照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建立能源管理长效机制,在全厂综合体系管理员的大背景下,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全面启动。由此,全厂上下一条心,誓言突破能耗进一步降低的瓶颈。

2.注重统筹策划,全面推进能源体系建设

2.1精心策划

2011年开始,延安卷烟厂提出能源管理三年规划,要求建立和完善工厂能源管理体系,实现“能源管理有章可循、节能项目实施有序、内部沟通快速有效、体系运行稳中有新”,建立起工厂能源消耗管控的长效机制。随后,本文由收集整理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从机构、职责、人员和管理要求等方面做了全面部署。制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方案,编制了《能源管理体系手册》,确定了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组建了管理机构,明确了管理职能,开展了能源初始评估工作,为能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同时分层开展了标准知识和能源技术等多项培训活动,建立了较为专业的内审员队伍。/

2.2严密实施

进入2013年后,能源管理体系建步入快车道,一切都如水到渠成,召开了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启动大会。厂部明确要求:各部门要确保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的贯彻落实,不断夯实部门责任,建立激励机制,加强目标管控能力提升能源管理绩效,将节能意识上升到自觉行为。体系推进过程重点确定能源管理基准,比照基准年数据,详细落实整改措施。确定能源绩效参数,识别绩效改进机会,严密实施能源管理方案。对87项优控能源绩效改进机会,按照设备种类、控制方法等因素进行了分类、分析和总结,与各主控部门进行沟通协商,最终确定用标准规范管理的49项,由部门日常管理控制的16项,控制难度较大或需要资金投入的优控能源绩效改进机会22项。

2.3持续改进

首先根据体系建设要求和《能源管理手册》的基本框架制定了《能源基准管理办法》、《能源使用管理办法》、《能源统计管理办法》、《照明管理办法》等七项管理标准,修订了50多项技术标准,同时对与能源转换和能源使用岗位的岗位标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订和完善补充,确保了体系文件的完整性和适宜性。重点通过内审和管理评审主动对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成效进行监督和评价,持续提出体系运行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使能源管理体系得到不断的改进。同时结合审核结果对体系标准进行再修订、再完善,通过不断的pdca循环,实现持续改进的目标。由厂能源管理领导小组对能源管理体系进行了一次管理评审,就能源管理体系的现状、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及方针和目标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正式的评价,总结体系的业绩,从当前业绩上考虑找出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同时考虑可能改进的机会,从根本上保证了工厂卷烟综合能耗指标逐步得到改善,能源绩效水平明显上升。//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2.4严格考核

夯实岗位责任制,通过绩效杠杆加大激励机制,建立起能源目标管控,对应岗位落实到人,使人人对当班能源消耗数据熟记在心,体现在操作的过程中。同时建立起分类分层考核机制,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巡查相结合,严格检查考核,督导各部门提升节能意识,充分调动一线职工主动参与节能降耗的积极性,为降低生产成本出谋划策,使节能成为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

篇2

关键词:智能化;绿色化;自动控制技术

某矿山企业的冶炼厂原料以铜、镍为主成分,伴生有金、银、铂、钴等贵金属和硒、硫等非金属,品质波动大,冶炼工艺极为复杂。为解决小批量冶炼与大规模工业生产的矛盾[1],该企业需要以现有自动化、信息化建设为基础,全面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冶炼生产中的应用,从而实现冶炼装备、生产物料、风水电火能源等的智能化管控,最终将冶炼厂建成自动化生产线扁平化管理、生产设备集成化控制、能源精细化管控的智能化工厂。

1智能冶炼厂架构

在智能冶炼厂建设过程中,该矿山企业采用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核心架构,建立“平台协同运营、工厂智能生产”的业务管理控制系统。一是对冶炼厂现有生产线进行自动化与智能化升级改造,使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生产线的改造升级,最终实现生产及配套设施的智能化控制与全生命周期管理;二是将冶炼厂已建信息化系统和新建信息化系统的数据融汇统一,实现数据格式的标准化与统一化,进而为冶炼厂边缘侧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化决策提供强力支撑;三是对冶炼厂信息化系统数据应用、开发、服务等功能进行企业云化处理,实现异构数据汇聚与分析、工业生产经验系统化等功能[2]。

2智能冶炼厂资源数字化体系

智能冶炼厂建设期间,可采用三维环境感知系统和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构建资源数字化体系。

2.1三维环境感知系统

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和同步定位与建图技术(SLAM)非接触、高密度、高精度、数字化、自动化、实时化等特点,全方位扫描破碎筛分设备、精矿库、熔炼炉、空压机房、高压风机房、锅炉房、化水站、制酸站、成品库、供配电设备等生产及配套设施,形成三维点云数据,进而支撑冶炼厂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与数字孪生系统建设。

2.2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

依托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将冶炼厂原始数据转换成动态的三维模型,进而实现冶炼厂资源的可视化管理、生产作业的扁平化管理、生产技能等的虚拟培训。空压机房三维模型如图1所示。图1空压机房三维模型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具有3个主要功能。一是生产的精细化建模与动态更新功能。生产及配套设施的精细化建模与动态更新是智能冶炼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环节,是智能冶炼厂实现生产作业智能组织与生产任务智能分配的前提。二是生产任务智能分配与计划编制功能。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采用自顶向下(由生产任务至生产排产)的方式实现生产计划的编制与生产任务的分配,包括年度、季度和月度计划,并可根据资源市场条件实现生产任务的快速调整与优化。三是虚拟仿真培训功能。针对冶炼厂实际业务场景,开发面向冶炼厂的虚拟仿真系统,对建设范围的厂区场景进行三维建模,使用者能够便捷地对冶炼厂进行三维浏览、漫游等操作,同时借助虚拟现实(VR)设备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

3智能冶炼厂管理体系

3.1三维生产管控平台

三维生产管控平台业务模块如图2所示。通过三维生产管控平台对冶炼厂已经建设的信息化系统进行有机集成,根据冶炼厂的整体生产工艺流程特点,结合冶炼厂实际管理需求,形成整体生产经营的数字化管控体系,实现在平台上协调一致作业,达到数据共享、全流程协作、规范化精细运营管理的目标。系统建成以后,横向打通生产管理(块料破碎筛分、配料、熔炼、电炉贫化、吹炼、高冰镍水碎)、生产计划、安防管理、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质量管理、能源管理、培训考试等环节的数据流,进而实现冶炼厂生产作业全流程的闭环管理;纵向实现各管理层级实时、按需、动态调用各类数据,协同办公,高效支撑经营管理。

3.2安全管理系统

安全管理系统以三维管控平台为基础,对冶炼厂破碎筛选、熔炼、吹炼等生产环节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对数据信息反映的安全状态进行整理和归集,对安全隐患、违章的处理流程及结果信息进行实时管理。安全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如图3所示。

3.3智能安防系统

如图4所示,冶炼厂的智能安防系统由5G网络、综合管理分析、智能监控等模块构成。该系统具有架构稳定、安全分级管控、实时报警等特性,能够实现视频监控信息实时查看、回溯等功能,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AI)平台实现危重区域侵入监测、车辆管理、人员行为监测和人员防疫管理等功能。

3.4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如图5所示,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是以整个设备生命周期管理为主线,结合多平台应用体系,以落实化执行、预见化修护、可控化流程、高效化办公为重点,以提升企业综合效益为根本原则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在生产及配套设施中易损的关键设备(破碎机、筛分器、熔炼炉、空压机、高压风机、锅炉、变配电设备等)上安装振动、温度、转速、电流、电压等传感检测设备,对这些设备产生的振动、温度、转速、电流、电压等重要参数进行全天候监测,并将采集的数据信息、历史趋势以及安全阈值集中展示在三维生产管控平台上。同时,将采集的数据融入企业数据库,利用神经网络等技术,深入挖掘数据信息,对生产及配套设施的状态、故障诊断、预维护等进行深入管理,进而实现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该系统可以实现生产及配套设施的台账、备品备件、报废等的超前管理,进而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简化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程序[3]。

3.5能源管理系统

能源管理系统具有数据采集(用能量、能源价格、用能形式等)、数据分析、能源监控和数据(利用图表形式将分析结果转化为各种报表和预测报告等,提供给管理层,以便做出决策)等能力,以实现能源数据系统化、透明化、格网化[4]。同时,建立能源三级管控体系,即按照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配置水、电、油、气等能源,实现能源设备在线过程全天候监控、能源调度、高能耗设备报警等功能,从而辅助冶炼厂实现降本增效,完成双碳指标任务。能源管理业务流程如图6所示。

3.6质量管理系统

质量管理系统以三维生产管控平台为基础,结合冶炼厂各生产工艺实际情况,实现破碎筛选、熔炼、吹炼等工艺过程中质量数据的整理和归集,实现进出场原料或产成品的规范化化验管理,实现质量检验、生产技术、信息中心等环节的数据流转,实现质检数据的高效共享[5]。质量管理系统具有4项功能。一是接样制样。质检部门接收样品后,根据不同的制样规则及化验规程进行制样,然后在系统内建立化验任务,任务通过系统流转给化验人员并通过消息待办的方式提醒化验人员。二是化验任务。不同的化验人员根据化验任务领取样品,根据任务要求开始化验并向系统提交化验单据。三是允差预警。关键环节的化验结果可以设置允差阈值,对于超出允差的录入值,系统给予提示,防止录入过程中出现错误。四是资源管理。根据管理需求,建立实验室相关用品的台账和领用制度及配套管理流程,实现对相关资源的全面管理。

4结论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绿色智能矿山生产体系的智能冶炼厂建设方案,利用大数据分析、AI识别、5G网络等先进技术实现冶炼厂的智能化管理。该方案以三维生产管控平台为核心,充分挖掘数据资源,形成了一套高可靠性、高及时性、高度扁平化的冶炼厂管理体系,对冶炼厂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峰.冶金自动化系统中多网络协同控制技术应用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5(3):306.

2赵奕,朱玲.数字化工厂:会泽冶炼厂自动化应用[C]//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3年会暨全国第十八届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2013.

3刘俊峰.矿山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的探讨[J].数码设计,2019(11):330-331.

4佘建煌.基于WinCCOA的矿山能源管理系统[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14(8):80-84.

篇3

“十二五”以来,面对更加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和任务,煤气化公司通过从管理、技术、结构调整等多方面入手,积极寻求节能减排新途径,建立新机制,倡导全员参与,促进了公司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现把近两年来企业积累的一些经验、取得的一些成绩和几点体会总结下来以供分享。

1 创新管理手段、强化精细管理,向管理要节能

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管理措施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影响日益显现,要求企业不断创新思想,将管理方式由原先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煤气化公司通过不断摸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

1.1 借力专业市场,促进节能减排

煤气化公司在内部市场化机制运作过程中建立了多个专业市场,如污水市场、连运市场、工艺指标市场、修旧利废市场等,并制定了详细的项目方案和考核细则,对量、效、能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每月进行考核兑现;同时借力专业市场,在车间、班组之间开展竞赛活动,实现了人人为节能做贡献,人人为减排献良策的良好局面,有效地促进了节能减排。

1.2 坚持深化“零泄漏工厂创建”,持续提升基础管理

从2011年开始,煤气化公司开始了持续创建“零泄漏工厂”工作,并不断提升管理手段,先后实施了漏点分级动态管理、六好设备评级管理和漏点公示牌管理等措施,以漏点消除和设备消缺为基础,动态掌握设备管理和漏点消除情况。仅半年时间就累计消除设备缺陷3065项,消除漏点1830个,完成检修项目160项。通过该创建活动,不但使现场环境得到了改善,能源的浪费也得到了遏制,降成本、增效益的效果也日益凸显,获得了集团公司的认可和推广。

1.3 狠抓煤场规范化管理,严把“量、质配比关”

煤场管理一直是公司的老大难问题,由于煤炭在煤场存放时间过长,会产生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造成原料煤的损耗,同时原来的粗放式管理,严重影响了装置的稳定运行,导致净煤气单耗居高不下。针对上述情况,煤气化公司于今年初研究下发了《煤气化公司煤场规范化项目实施方案》,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做到“五化”,即采购标准化、进煤有序化、存煤定制化、配煤食谱化、分析日常化,最终实现了煤炭的科学存放和精确掺配,大幅降低存煤损耗和煤场管理费用,达到了气化炉最优的配煤指标。通过煤场管理的提升,每年可节约标煤2400吨,节约转运费等管理费用200万元。

1.4 推行乘车券制度,严格控制公务车管理

为加强车辆管理,降低车辆油品消耗和费用,煤气化公司对公务用车实行了乘车券控制。按照年初各部室经济责任制车辆费用考核标准每月发放一次公务车乘车券。乘车人使用完毕后,按实际行驶里程向驾驶员支付相应数额乘车券并进行登记,乘车券用完后,原则上不再派车。该制度的实行,养成了员工拼车和计划用车的习惯,遏制了公务用车的浪费,仅上半年就比去年同期节约用车费用约十万元。

1.5 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合同能源管理力度

合同能源管理是以节约的能源计费来支付节能项目资金投入的节能业务方式,可以降低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是政府近年来大力推广的一种节能技改资金投入方式,并将根据项目的节能量给予奖励。为此,公司加大了对合同能源管理的宣传和培训,并配套出台一系列制度和措施,要求在节能减排项目论证、招标和实施中尽量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形式。

2 依靠科技创新、狠抓重点工程,向技术要节能

企业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与减少废弃物排放为目标,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科技创新对节能减排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将最新的节能技术予以应用。

2.1 锅炉系统节能改造项目

煤气化公司是较早完成锅炉氨法脱硫的企业之一,近两年更是投资2200余万元对锅炉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将原水膜除尘改为电袋一体化除尘,更新脱硫塔,采用高效省煤器,通过改变省煤器结构,提高换热效率,使锅炉给水温度提高了约25度,从而降低了蒸汽单耗,改造完成后每年每台锅炉可节约标煤约2600吨,并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工程验收结果显示,烟气中粉尘含量及脱硫后二氧化硫含量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由于该项目开展较好,效果显著,申报了国家节能奖励资金300万元并已获得通过。

2.2 废气回收综合利用项目

改造前净化闪蒸汽、甲醇精馏闪蒸汽等大部分送入锅炉锅炉燃烧,多余部分通过管道送入火炬燃烧,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公司经过论证,通过新增压缩机,将所有可回收气体全部压缩回送入净化系统,不但减少了污染物排放,而且提高了经济效益。完成后,年可节约标煤16500吨,由于效果突出,申请了国家节能奖励资金400多万元并已获得通过。

2.3 废水治理改造项目

煤气化公司采用较先进的污水生化处理方法,运行较稳定,并通过逐步调高水解池入口PH值的探索,实现了降低污水处理酸碱消耗和达标排放的目标。与此同时,企业积极开展对生产污水生化处理后回用至循环水系统的研究,截至目前,每日可节约循环补充水2630方,预计全年可回用污水96万方,节约成本百万元,实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深化结构调整、拉长产业链条,向结构要节能

随着西气东输和“气化河南”战略的出台,煤气化公司调整思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优化调整现有产品结构:采用深冷分离技术从净煤气提纯CH4,从而为义马―郑州沿线城市供应优质高效的CNG或LNG天然气产品,同时为现有醋酸装置提供合格的原料气CO;其富余部分氢气则用于新建合成氨装置生产,并配套氨合成生产硝酸、硝铵。延长了产品链条,最大程度的提高了碳转化率,达到了产品的优化升级和废气的资源化再利用,走出一条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之路。

篇4

关键词:能源智控系统;印刷行业;电力安全监测

中图分类号:X7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7)19-0168-02

1 概述

能源智控系统的应用不仅能够相应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号召,随着能源价格不断上涨,能源的精细化管理还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能源成本,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通过实地调研,能源成本作为东莞市XXX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X印刷”)的主要成本之一,在生产成本中占比较高。应用能源智控系统技术可以有效实现对印刷厂主要生产设备、空调系统、压缩空气系统、办公系统等能耗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测,便于管理者及时掌握企业的能耗数据,做出相应的决策以提升企业的能源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 企业用能现状分析

东莞市XXX印刷有限公司的用能情况种类为天然气和外购电力。天然气主要是供给1台热压生产线及工厂食堂使用,外购电力是用于企业生产和企业发电站启动时使用。另外,企业用水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自来水和工业用水。自来水是从市政管网通过一根管道输送至企业使用;工业用水通过水泵从旁边河流抽取送至生产使用。

从甲方能源相关负责人及生产车间能源相关负责人了解到,XXX印刷转换外购电力的变压器有5台,其中容量为2000kVA的2台,400kVA的1台,250kVA的2台。由于本次是做到企业能源利用的一级、二级、三级,但由于涉及内容较多,故在此不深入分析车间的使用能源情况。

根据现场调查与甲方提供的数据:企业的印刷车间对温湿度有严格要求,当温湿度不达标时,会导致产品的不良率提高,因此要求加装温湿度监测点。

压缩空气使用较为重要,且用能占甲方企业用能达15%,对空压系统的监测尤为重要,对压缩空气的用电量、产气量、各区域用气量、压力、露点等全面进行监测。

甲方的印刷车间为恒温恒湿车间,中央空调系统的制冷和制热的用能量较大,占甲方企业用能达32%,对中央空调的用电量、冷量、温度等进行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3 总体方案设计

根据企业用能现状分析,按照国家标准和东莞市地方验收标准确定本能源智控方案(针对一级、二级和三级)包含:(1)能源智控中心1个,设于发电站监控机房;(2)一级用电(外购电)监测点5个,配备率100%;(3)二级用电监测点37个,配备率100%;(4)二级用电监测点102个,配备率100%;(5)一级用水监测点2个,配备率100%;(6)一级用天然气监测点1个,配备率100%;(7)二级用天然气监测点2个,配备率100%;(8)车间温湿度监测点41个;(9)压缩空气的产气量、各区域用气量、压力、露点等监测点共22个;(10)中央空调的冷量、压差、温度等监测点18个。

具体的整个系统总体监测点部署图的设计如图1所示。

4 具体方案设计

4.1 计量方案

由于1级监测点与2级监测点所用计量方案类似,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仅对1级监测点的计量方案进行阐述。

(1)用电计量情况

东莞市XXX印刷有限公司共有5台变压器。容量分别为2000kVA的2台、400kVA的1台、250kVA的2台。具体情况是:

供电给1#车间的变压器为:变压器2000kVA的2台;该2台变压器是并联运行,并有统一开关。

供电给2#车间的变压器为:变压器400kVA的1台和250kVA的2台。

故企业转换外购电的5台变压器计量情况为: 5台变压器分别设置电力监测,共5个一级计量点。

(2)用水计量情况

XXX印刷公司的用水主要是由刹糠肿槌桑分别是自来水和工业用水。应企业的需求,需要对自来水和工业用水情况进行计量监测。故企业需要设置一级用水计量点2个。

(3)用天然气计量情况

根据企业介绍该天然气计量表是天然气公司提供并具有智能通讯接口,该接口可开放用于智能监测。企业另在1台热压生产线及工厂食堂各增加一个天然气智能计量仪表,故企业用天然气的一、二级计量共设置3个计量点。

设置一个能源智控系统管理中心,包括能源智控系统软件、网络服务器、显示系统、智能电表和互感器、智能水表、智能天然气表、温湿度传感器、UPS不间断电源、无线发射系统、无线接收系统及其他相关附属设备。

4.2 传输方案设计

(1)组网方式

系统网络架构采用综合布线和无线结合的方式,施工简单方便、工期短。围绕服务器及现场计量点位置进行展开,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定位布置,通过在现场设立不同类型的节点进行数据的采集与传输,将分布在各个节点位置的数据有效地传输到数据库服务器终端。同时,为企业提供覆盖厂区范围的计算机无线网络。具体的组网方式拓扑结构的设计如图2所示。

通常来讲,采用有线的布线方式会使系统更具稳定性和可靠性,但布置方式不具灵活性,布线施工难度相对较大,成本也相对较高;无线虽然不需要布置通讯线,施工难度相对较小,但是相对有线来说稳定性较弱。根据现场情况以及对数据稳定性的要求,我司将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进行工程网络传输质量测试,确保通讯质量。本次能源智控系统的实施范围为东莞市XXX印刷有限公司的一分厂和二分厂的一级计量和二级计量。

(2)传输方式

系统采用的是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相结合。有线网络布置方式采用RS485通讯,通过串联的方式,把多个仪表集中到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上行采用以太网,通过网线连接到最近的无线传输模块;无线传输模块通过自组网接力,把数据传输到服务器中。

5 能源智控系统实现功能

5.1 能耗数据统计分析功能

能源管理中心系统应能对用能单位的能耗数据实现按时间、能源类型等多维度进行统计、对比、趋势分析。

5.2 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自动上报功能

系统实现自动生成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并按要求实现自动上报到相关政府能源主管部门系统平台。

5.3 重点设备能耗定额设定及分析功能

能源管理中心系统实现重点用能设备的能耗数据采集、分析功能,并以此为基础制定重点耗能设备的定~,帮助企业对该设备进行管理与优化使用。

5.4 产品定额设定及分析功能

能源管理中心系统应能够根据企业实际能耗数据和产品产量数据自动地计算主要产品单耗,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合理的产品能耗定额,帮助企业进行能源消耗的分析考核等。

5.5 能耗数据备份功能

企业内部应有相应的设备或者外置存储器保存备份各种能源的数据,以达到数据安全的目的。

5.6 异常报警功能

系统中应能够以基础能耗数据为基础,定制化的制定合理用能基准线,当超过该基准线或者发生能源消耗重大波动时,应能及时警报提醒管理人员进行处理,查找原因。

5.7 定制能耗指标功能

系统中应能够自动的或者手动的定制化设定企业内部的能耗指标,帮助企业实现节能目标分解考核,进行能效对标等工作。

6 结束语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的今天,能源智控系统技术不仅是为满足节能政策需求,还能帮助企业进行能源精细化管理,为降低能源成本、设备维护成本提供依据。通过将能源智控系统引入某印刷企业中,能够有效提高该企业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系统运行能耗。

参考文献:

[1]陈建华.能源智能管控系统在钢铁企业的应用前景分析[J].现代冶金,2014(8):10-12.

篇5

【关键词】GEProficy软件;卷烟厂;动力能源管控

能源是企业正常生产的有效保障,而动力能源系统的管理和运营对企业产品和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今,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正在加大企业运营成本。而在国家大力提倡节能环保的前提下,企业对能源系统和设备运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能源管理要求使得传统能源管理模式受到挑战。文中该卷烟厂对生产线动力能源控制系统做出有效响应,利用先进设备和丰富的工作经验,采用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等模式,通过设置能源管控中心,从而对公司的锅炉、配电等子系统进行监控;另外,通过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数据采集等综合管理,从而提高了该卷烟厂的能源系统管理水平和自动化管理水平,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收益。

一、设计目标

(一)创造优质工艺环境。水电气及空调等能源系统,是烟草企业工艺流程的基础,也就是说能源系统能够提供给烟草企业一种优质的生产环境。随着烟草行业管理力度的加大,对烟草企业生产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能源系统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实际生产当中,能源管理控制系统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创造优质工艺环境。

(二)建立能源数据基础平台。能源管控系统需要对软硬件进行适当结合,建立厂级动力能源监控和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对底层数据的收集和评估,同时对上级开放数据连接功能,上级的MES和ERP通过开放通信协议或者数据接口进行数据交换,两者按照各自需要,本地监管中心向上一级传输MES的各组数据,同时可以接受不同的生产操作命令。

二、方案架构

能源管控系统按内容上划分为三大块:能源信息管理、动力监控及能源计量,其网络架构主要分为三层:生产信息管理、集中监控、设备控制。在方案架构的过程中,主要从网络架构入手,对其三个层次进行分析:

(一)生产信息管理。生产信息管理层主要由web服务器、管理工作站及网络设备等构成。生产信息管理层使用1000M通讯网络,数据的收集分析以及后期处理都在这一层次进行,而且保证可以稳定支撑烟草企业的信息管控系统及MES可靠接口。

(二)集中监控。集中监控层主要由独立子系统的PLC、单机设备PLC及网络设备等组成。该层主要完成集中控制、状态监视及子系统数据采集等功能。集中监控层作为管控系统的接口,多数情况下只有通讯故障时,运行人员才会去现场手动调节设备,向下通过以太网和过程控制连接,从而实现数据采集和控制。

(三)设备控制。设备控制层由PLC控制柜、分布式I/O从站及变频器等组成,由Profibus-DP总线连接控制站、现场I/O站等,现场仪表采用Profibus-DP/PA现场总线技术。PLC主控器和现场设备间用Profibus-DP现场总线,连接系统用现场触摸屏、变频器等,数据通讯速率在500kbps以上,从而保证系统数据的精确。

三、监控中心软件配置

(一)监控软件。监控软件为动力能源系统提供了强有力的工作平台,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程序对系统资料进行提取和监控,这能够有效连接用户和现场控制器。利用iwebserver通过Web,客户端可以用Web看到SCADAserver上的实时动态数据。

监控中心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如安全管理功能、数据管理功能及能源数据处理等功能模块。各功能模块可以按照操作员站、管理站等对功能进行组合,从而构成功能强大的统一管理系统。

(二)系统软件。PLC或数据采集网从不同采集点收集数据,并上传到管控系统;管控系统对数据进行整理,并将不同数据传到SQLserver的数据库中;SQLserver对数据进行再一次处理,并依据数据库模型以表格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在每一台PC上,用户都可以通过IE浏览器查询到所需数据(生成报告、图形趋势等),管控系统可以根据不同业务进行数据处理。

四、系统管控方式

(一)自动监控。自动监控是指监控层上位机按照事先设定好的命令及逻辑,自动对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二)远程手动监控。远程手动监控是指运行人员在监控上位机对设备进行手动控制。不论自动还是远程手动,管控系统都能够准确完成设备的启动(或停止)及执行机构动作;并在自动和远程手动状态下测量各监测点数据和设备的运行状态。

(三)现场手动监控。现场手动监控是指在设备控制柜上能单独完成设备操作。这里涉及到两点:第一,处于现场手动状态时,能够完成单机设备手动操作,从而满足设备运行维修需要。如果远程通讯存在故障,需要现场手动维持设备运行,保障稳定动力;第二,设备一般配备监控触摸屏,通过对触摸屏进行操作就能够实现远程监控的所有功能。如果远程监控失效,完成本地设备的参数显示和启停控制,从而替代远程操控,仍然可以保证(远程控制失效下的)动力设备正常运转。

五、系统接口设计

信息管理和监控两个网络层次分属于不同控制网,两网间需要进行安全隔离。能源管控系统考虑与该卷烟厂的信息管理系统接口的交互功能,对于完工的或者在建的厂级和烟草公司信息管理系统,能源管控系统对上述系统信息进行交互。对于尚未建立的烟草公司,需要与之进行信息交互的系统,能源信息管理控制系统预留数据接口,并保证信息交互功能。但是,要保证数据接口符合国际开发需求,并符合该卷烟厂规范。

结语

综上所述,该卷烟厂对生产线动力能源控制系统做出有效响应,利用先进设备和丰富的工作经验,采用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等模式,通过设置能源管控中心,从而对公司的锅炉、配电等子系统进行监控;其动力能源控制实现了对给水、空调等能源系统的数据采集和调度管理,将各个子路系统组成了有效的整体。此外,该卷烟厂还通过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数据采集等综合管理,从而提高了该卷烟厂的能源系统管理水平和自动化管理水平,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收益。

参考文献

[1]王仲斌,曹宇,杨彪.运用网络信息化技术打造平安卷烟工厂[J].中国科技信息,2015(02).

[2]王维松,倪辉,袁根洪.TranSys智能配电监控系统在杭州卷烟厂的应用[J].电世界,2012(10).

[3]侯爱武,李长鲲,刘金龙,冯强.卷烟工厂安全信息化系统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S1).

[4]王桂梅,张振兴,张令.基于STM32的智能烤烟房温湿度控制仪的设计[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5(02).

[5]李远进,郭兆春,黄宏,王永全,从琳.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在烟叶醇化仓库的应用[J].安全,2015(02).

篇6

一、现状和问题

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黄金、稀土等原材料工业是典型的流程工业。近年来,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对原材料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执行系统(MES)等两化融合技术在原材料工业已得到广泛使用,大中型原材料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分别达到70%和60%,两化融合开始由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提升、整合创新阶段迈进。宝钢、中石化、中石油等特大型企业正逐步向智能化转型。

但也要看到,我国原材料工业两化融合深度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企业重视程度不够、信息化投资不足、关键核心软件装备受制于人、复合型人才缺乏、公共服务平台缺失、政策标准建设滞后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当前,发达国家纷纷启动“再工业化”战略,正在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关键所在。加快推进原材料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必须下大力气、坚持不懈抓紧抓好。

二、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尊重规律、分类施策,完善标准和制度建设,着力解决原材料工业的突出问题和两化深度融合的薄弱环节。以公共平台建设、智能工厂示范、技术推广普及为着力点,努力实现集研发设计、物流采购、生产控制、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为一体的流程工业全链条全系统智能化。大力推动企业向服务型和智能型转变,不断提升原材料工业综合竞争力。

三、主要目标

到2018年底,标准引导、平台服务、示范引领、推广普及的原材料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推进机制初步形成。生产过程控制优化、计算机模拟仿真、电子商务、商业智能等应用基本普及。研发设计、数据分析、质量控制、环境管理、集成应用、协同创新等薄弱环节得到明显加强。两化融合深刻植入企业,成为企业战略决策、行业创新发展的新常态。

――行业引导工作明显加强。列入试点单位的122家原材料企业全部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认证,制定300项关键技术标准,研究推广10套以上行业两化融合解决方案。

――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建设6-8个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8-10个第三方电子商务和物流平台,4-6个工业云服务平台,3-4个大数据平台,以及稀土、农资、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管理平台。

――示范普及工作稳步推进。培育打造15-20家标杆智能工厂,大中型原材料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85%,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超过80%,先进过程控制投用率超过60%,关键岗位机器人推广5000个。

四、主要任务

(一)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

发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机构作用,加快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试点及评定工作,总结试点经验,组织宣传培训与推广交流。制定完善钢铁、石化、有色、稀土、建材等分行业的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和等级评定办法,开展年度测评工作。建立企业贯标工作、年度测评工作推广和跟踪反馈机制,通过企业贯标和等级评定,推动原材料工业两化融合不断向更高阶段跃升。

(二)建立完善两化深度融合技术标准体系

在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等主要行业组建两化融合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做好标准体系研究及技术归口工作。将原材料工业信息化标准列入行业标准制修订重点,围绕材料性能和质量控制、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物料管理和产品流通、数字化研发和服务等,加快制修订一批数据采集、传输、交换及接口标准,信息安全标准,智能监测监管标准,电子标签编码及应用标准,以及稀土、危险化学品、农资化学品识别、定位、追溯通用规范,实现物料、产品、设备编码和各种接口标准的统一。

(三)研究推广重点行业两化融合解决方案

研究选择成熟自主的行业解决方案,定期组织召开交流会,加大推广使用力度。重点推广基于钢铁冶炼、轧制及深加工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设备集成与模拟优化、设备故障在线诊断与预测维护、能源管理的钢铁生产全流程信息化改造方案;针对乙烯及其衍生物、芳烃等炼化主装置的模拟仿真、优化控制、调度计划、故障诊断和维护、资源与能源管理等技术方案;基于石化化工生产过程的HSE(健康、安全、环保)解决方案;基于装置侧线、反应罐釜、进出厂点等关键节点的数据计量及实时采集,实现物料跟踪及物料平衡、能源监测及精细管理的石化化工生产制造一体化解决方案;基于建材生产物料消耗、质量检测、设备运行、能源管理、环保监测等全生命周期的在线监测与管控集成解决方案;提升化工园区安全管理、应急救援、公共服务能力的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方案;具备灾害预警、安全管理、智能采选功能的数字矿山解决方案。

(四)加快建设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

依托原材料工业龙头企业、行业自动化研究院所、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工业软件开发企业、高等院校等,针对原材料工业生产流程化、基础产品大宗化、高端产品个性化、资源能源消耗高等特点,搭建开发及实验平台,开展产品研发设计、过程控制与优化、智能化操作与无人值守、生产运行管理、工业机器人、计算机仿真、智能仪器仪表、能源管控系统、移动应用等信息系统与专用装备的开发,突破一批高效安全、自主可控的关键共性技术,有效缓解目前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成熟适用系统缺乏、行业应用价格昂贵等问题。

(五)稳步推进重点领域工业云服务平台建设

依托重点生产企业、信息化服务商、科研单位成立原材料工业云产业联盟,建设安全可靠的原材料工业公共云服务平台,推进工业软件、数据管理、工程服务等资源的开放共享。围绕原材料工业企业产品研发、生产控制与优化、经营管理、节能减排等关键环节,提供专业定制、购买租赁、咨询服务等多层次的云应用信息化服务,解决企业投入不足、数据资源利用水平不高、高端人力资源匮乏、个满足度低等行业共性问题。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建设云服务平台,服务周边地区和中小型企业。

(六)着力培育电子商务和物流业发展

支持第三方大型电子商务行业平台发展壮大,创新商务模式。支持大型企业自有电子商务平台向行业公共平台转化。鼓励行业协会、电商公司、农资生产企业联合建立农资电子商务平台。推动原材料工业大宗商品物流信息化发展,壮大钢铁、石化、有色、稀土、建材、危化品等专业物流和供应链服务业,增强原材料工业供应链协同管理能力。

(七)大力推动行业大数据应用

支持原材料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促进信息共享和数据开放,加强行业经济运行监测,推动大数据在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等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实现产品、市场和效益的动态监控、预测预警,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和企业决策科学水平。鼓励骨干企业在工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应用商业智能系统(BI)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提升生产制造、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营销及服务环节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智能决策水平。

(八)建立健全行业监管及产品追溯系统

建立稀土矿山开采监管系统,实现对稀土矿区非法开采、水体污染、植被破坏等情况的长期动态监控。建立覆盖全国的履约监控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重点监控化学品生产、经营和使用情况的在线监测和管理。依托重点单位,建立稀土、化肥、农药、危险化学品等产品追溯系统,采用物联网、射频识别、物品编码等信息技术,建立产品追溯数据库,追溯产品来源,杜绝假冒伪劣、来源不明产品进入市场流通环节,提升企业品牌效益。

五、重大工程

(一)数字化设计工具开发应用工程

开发符合原材料工业特点的产品配方建模、产品性能分析、虚拟生产制造、工艺流程设计等数字化设计工具。发挥行业协会、第三方信息化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大推广力度。到2018年,大中型石化、钢铁、有色、建材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90%、95%、85%和80%。

钢铁行业重点发展用于产品研发和客户服务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技术,针对炼钢、连铸、热轧等工序的工艺参数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CAPP),冷连轧机轧制过程动态仿真及控制优化技术等,实现在线、全自动、多工艺路径的智能化设计。

石化行业重点发展炼化关键主装置及工厂的三维数字化技术与模拟仿真、优化控制和调度计划技术等,对工厂生产全流程实现安全可视化管理和控制。在工程建设方面,重点发展协同一体化技术,建立工程数字化交付标准体系,实现工程数字化设计和交付的标准化管理。

有色行业重点发展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和离散单元法(DEM)技术的碎磨、选别、分离、冶炼设备的建模研究,实现三维可视化的过程和装置模拟设计及工艺参数优化。开发球磨机、浮选机、冶炼炉、电解槽等选冶关键工艺设备的虚拟样机,形成选冶主体工艺及调度的数值模拟设计能力。建立有色金属加工机床、部件、原料、环境等数字模型,对工件切削、锻压等微观、宏观过程进行参数化表达,实现加工效果、刀具磨损情况等快速评估。

建材行业重点发展关键生产装备的研发设计与制造工艺综合集成,加快普及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设计模式,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协同研发设计和集成应用。加快推广水泥回转窑控制系统在线仿真技术,在玻璃深加工制品、建筑卫生陶瓷、石材、新型房屋等领域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CAPP)、产品数据管理(PDM)等应用系统,开展创意设计和产品定制生产。

矿山行业重点发展地质采掘优化设计系统,动态指导采掘过程和设备应用。采用动态闭环集成控制技术,将产品质量、产量、成本和利润等综合生产指标与底层设备控制动作相联系,实现选矿过程全流程控制和动态全局优化。

(二)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工程

普及推广可编程逻辑控制(PL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等基础自动化技术和系统,改造提升原材料工业生产装置及生产线,基本实现生产工艺自动化的全面覆盖。开发应用先进过程控制技术,进一步突出实时控制、运行优化和综合集成,大幅提升原材料工业重点行业的生产装备智能化水平。到2018年,石化化工和钢铁行业先进过程控制(APC)投用率达到60%,主要有色金属选冶、加工环节的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超过75%,水泥行业应用优化控制系统生产线达到50%。

石化化工行业重点在炼化、化肥、农药、氟化工、氯碱等领域,针对原料属性不确定、物质转化机理复杂、过程多重循环等特点,积极开展全流程建模、先进过程控制(APC)、实时优化和调度、以及故障诊断与预警系统的实施和建设,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轮胎行业重点推广芯片集成技术,实现轮胎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钢铁行业重点推广选矿全流程智能控制系统、烧结机智能闭环控制系统、高炉专家系统、全程自动化转炉炼钢、智能精炼控制系统、加热炉燃烧过程优化技术、核心轧制控制系统、基于图像检测的表面质量控制技术等。

有色金属行业重点推广振动磨机负荷检测系统、矿浆粒度分析仪、矿物加工专用图像分析仪等选冶工业在线智能检测分析装备,氧化铝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技术、铜富氧熔炼控制系统、粗铅富氧强化熔炼控制系统、铝电解高效节能控制系统.湿法炼锌优化控制技术、高性能铜(铝)板材轧制数字化控制成型技术等。

建材行业重点推广水泥生产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技术、窑头和筒体温度检测控制系统、窑尾加料控制技术,平板玻璃原料配料控制系统、三大热工(熔窑、锡槽、退火窑)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在线缺陷检测与智能化自动切割分片系统,陶瓷原料制备、窑炉控制、压机控制等系统,玻纤池窑计算机控制技术等。

稀土行业重点建设冶炼分离智能化生产系统,通过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生产视频监控系统、企业网络及数字管理系统,加快物料、生产、质量控制等业务整合。

(三)智能工厂示范工程

针对石化、钢铁、有色、稀土、建材等行业生产工厂的不同特点,分行业制定智能工厂标准。加强专业智能工厂软件的研发和设计,围绕生产管控、设备管理、安全环保、能源管理、供应链管理、辅助决策等6个方面开展智能化应用,建设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实现企业生产运营的自动化、数字化、模型化、可视化、集成化,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安全运行能力、应急响应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建成一批生产装备智能、生产过程智能、生产经营智能的智能化工厂。

石化智能工厂。选择4家先进石化化工企业,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突破一批石化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全面提升石化企业感知、预测、协同、分析、控制和优化能力。通过建立新型的生产和营运管理模式,实现基于价值链的供应链优化,提高资源配置和物流管理水平;通过生产过程智能化的优化控制,提升操作自动化和实时在线优化水平;通过能源生产和消耗的在线优化,提高节能减排水平;通过对可燃气体、有毒有害物质存储、运输以及废气、废水等污染物排放的自动监控、自动报警,提升安全环保水平;通过关键设备的到期预警与预防性维修,提高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关联性分析与预测分析,显著提高生产管理精细化、智能决策科学化水平。

钢铁智能工厂。选择4-5家先进钢铁企业,建设基于网络平台的实时生产信息管理系统,重点开发针对产品质量、能耗和设备状态进行软测量的模型技术,以及通过工序互动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能耗的智能决策技术。推广示范铁钢轧工艺过程信息横向贯通、全流程高级计划排产和质量一贯制闭环控制技术,物质流和能量流综合协同优化技术,在线设备诊断、预测与维护技术,过程控制、生产管理、企业营销规划信息纵向融合技术等,强化数据资源的挖掘利用,实现钢铁生产全流程闭环的自动化控制与智能化管理。

有色智能工厂。选取铝、铜行业3-4家先进企业,以大数据和工业网络为基础,建立生产信息服务云架构,形成信息、知识、智能决策的数据和计算支持能力,通过物料关联与跟踪的智能物联网,实现对重要物料的标识、追溯和成份配置,开发基于先进生产工艺条件的高效节能控制技术,建立生产过程的三维可视化仿真系统,最终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操控、决策、管理和服务,建立全过程能效优化的智能化生产和管理决策体系。

建材智能工厂。在水泥行业选取2-3家先进企业,建设基于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专家控制等先进技术的智能水泥生产线,实现原料配备、窑炉控制和熟料粉磨的全系统智能优化,并在工业窑炉、投料装车等危险、重复作业环节应用机器人智能操作。开展具有采购、生产、仓储、销售、运输、质量管理、能源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功能的商业智能系统应用(BI)。

轮胎智能工厂。依托生产装备的高度信息互联和数据系统的实时采集,融合物联网、自动化仓储物流、数据挖掘、机器人及自动化装备等先进技术,建设轮胎生产仓储物流、关键岗位机器人和生产信息管理三大系统,全面覆盖轮胎制造生产流程,实现生产设备、生产信息、过程管理、企业决策的纵向交互和生产过程各工艺流程的横向交互,打造纵横贯通的综合集成优化的现代化轮胎制造工厂。

(四)数字矿山示范工程

金属数字矿山。以铁矿、铜矿、金矿为代表,建设3-4个智能矿业示范工程。加快信息通信技术(ICT)与矿业的融合,将井下无轨车辆、大型采选设备与先进物联网、模式识别、预测维护、机器学习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结合,推动矿业关键工艺过程控制数字化。继续推广监测监控、井下人员定位、井下紧急避险、矿井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立混合型智能生产物联网,应用数据协调、数值模拟和二维码识别等技术,搭建具备人员、设备、工艺、物料、能源等要素的自动识别、信息共享、自发协作、集约调度的网络系统,实现采选过程动态可调可控,增强企业对矿石性质变化及外部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满足精细化生产管理的要求。针对矿山分布较为分散与偏僻的特点,建设综合物流信息系统,利用上下游供需信息的高效协同,实现经济库存。

稀土数字矿山。依托大型稀土集团,在赣州、福建等稀土重点矿区建设2-3家稀土数字化矿山示范工程。利用数据库技术、储量动态计算技术和矿山三维数字建模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稀土矿山储量和生产过程三维可视化模型,实现稀土储量动态管理、生产智能化控制及地质灾害监控等,提高稀土资源利用率和企业智能化管理水平。

数字服务平台。依托国内大型矿冶科研院所,建立矿山云系统通讯技术标准、数据标准、信息安全标准和服务标准,搭建云服务平台的数据中心、计算中心、业务中心和网络前台。集成黄金、铜、铅锌、镍等典型矿业集团的海量生产数据,开发矿冶生产智能运营决策系统,形成生产装备远程在线维护、工艺过程故障智能诊断、分析仪器自动标定维护等远程工业服务能力,到2018年在国内3-5家大型矿业集团推广应用。

(五)供应链协同管理促进工程

推动原材料龙头生产企业,与原料供应商,装备、汽车、建筑、家电等主要下游用户建设上下游协作管理系统,按照供应商提前介入(EVI)、准时生产技术(JIT)等模式,统一企业资源计划(ERP)等企业业务系统间信息交换接口、标准和规范,通过信息共享和实时交互,实现物料协同、储运协同、订货业务协同以及财务结算协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网络化制造系统,实现包括产品设计、制造、销售在内的全部产业链条的集成协同,形成网络化企业集群,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网络众包、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 钢铁行业。选择3-4家先进企业开展供应链协同管理示范,建立和完善客户个性化订单条件下的基于产品使用特征的钢产品标准规范体系,推广以订单为核心、多品种、小批量、快速灵活的柔性生产组织模式,实现钢铁产品的大规模定制生产,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的订单需求。推进生产管理系统升级,推行日计划生产模式,实现以销定产和产销高度衔接,进行客户订单的全程追踪,推动钢铁企业由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变。建立连接钢铁生产企业和用户的数据系统,推广先期研发介入,后期推广应用和持续跟踪改进的研发设计模式。针对钢铁行业原料大宗特点,建立生产企业与上游铁矿石、煤炭企业的供应链协同管理体系,通过大数据预报模型提高库存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石化行业。选择2-3家企业开展面向客户需求驱动的供应链协同管理示范。通过物流的智能感知、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等建立行业的敏捷供应链,促进生产企业上、下游的快速决策和协同优化,提高资源和能源的配置效率,实现企业柔性生产制造,减少消耗和降低成本。初步建立石化工程协同设计与制造一体化平台,完善石化生产企业客户管理系统,实现面向石化生产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和运营,减少新产品开发和生产的成本。

有色行业。选择2-3家铜、铝、锌大型企业集团建设上下游协同生产和协作管理系统,应用数据协调、数值模拟和二维码识别等技术,建立自动识别、信息共享、集约调度的网络系统平台,实现有色金属全产业链各个环节中人员、设备、工艺、物料、能源、财务的协同,消除任务等待与积压、信息传递延时与失真等管理瓶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管理。

(六)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工程

鼓励机器人研发单位和原材料企业共同合作,开发应用一批专用工业机器人,到2018年累计新增机器人应用5000台。在工业窑炉、投料装车、化工企业等危害健康和危险作业环境,基本实现机器人替代人工作业。在陶瓷行业施釉、制砖行业码垛、铝锭浇注搬运、锌锭码垛包装、剥锌机组等重复繁重劳动岗位,推广普及机器人作业。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维护成本为重点,研发并推广自动测温取样机器人、连铸自动推渣机器人、板坯自动清理机器人、铸锭扒渣机器人、阳极操作机器人、铜铝板材表面处理和抛光机器人、原料分拣机器人、切割机器人、喷漆(油)机器人等。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工艺精确性为重点,推广应用表面缺陷判定、产品自动标识、图像自动识别等机器人。以提高采矿机器人的机构可靠性、避障设计、通讯能力以及防爆设计等为技术开发重点,在复杂矿床开采等环节,研发推广地下金属采矿、应急救援等智能机器人。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原材料工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两化融合工作,建立健全推进机制,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鼓励重点行业协会成立推进两化融合的专门机构,组织开展标准制定、技术推广、平台建设、企业评估、示范推广、咨询服务等。企业应建立健全两化融合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制定两化融合专项规划,明确两化深度融合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保障资金投入。推动信息技术提供商和行业应用方组建原材料工业两化融合推进联盟,加强联合互动,开展共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提高针对原材料工业的信息化服务水平。

(二)加大政策支持。充分利用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强基工程、物联网等专项资金,支持智能工厂、公共平台、技术推广等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鼓励各地设立原材料工业两化融合专项资金,加大对两化融合工作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两化融合示范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项目和产业园区的发展。探索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结果的市场化采信机制。鼓励建立专业化产业投资基金,集聚社会资本,主要投向原材料工业两化融合领域。鼓励企业通过金融租赁方式租用智能装备或软件系统。

篇7

2.一间值得尊敬的中国公司

3.中小企业如何通过信息化实现增效?席丹,黄培,胥军

4.国务院敲定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石油和化工行业两化融合推进大会举行/中国企业500强,中石化蝉联榜首

5.有色金属行业信息化年会成功举办罗华,谢世诚

6.冶金企业信息化建设感悟中国信息界-e制造 王政

7.制造业IT服务需求旺盛梁半秋

8.第六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召开自主创新,成败关键在于CAE李卫忠

9.虚拟计算给企业带来实效《e制造》沙龙上海站成功举行《中国信息界-e制造》编辑部

10.联想:成就商业用户"简约IT"之道张岩

11.广东红海湾电厂资产管理系统实施侧记李卫忠

12.天威新能源:追求精益创新的领跑者谢世诚

13.川仪十一厂经营管理集成化应用面向订单的敏捷制造张岩

14.四款云安全软件比比看CHIP《新电脑》评测实验室

15.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CIO黄敏访谈IT技术塑造柳工核心竞争能力孙楠楠,谢世诚

16.信息动态

17.制造企业CIO到底是谁?梁半秋

18.易管理:化繁为简的管理张晓东

1.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之路《e制造》编辑部

2.无法回避的升级转型之路张岩

3.制造企业该智慧转型孙雁飞

4.GDP、制造业:又大又强才好梁半秋

5.造船工业系列观察(之五)造船业结构调整不简单!张长涛

6.制造业信息化技术趋势前瞻黄培

7.信息动态

8.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系统建设迫在眉睫张岩

9.《e制造》沙龙南京站成功举行《中国信息界-e制造》编辑部

10.新能源车,中国汽车崛起的机遇?李卫忠

11.报表展现:李宁公司的眼睛李卫忠

12.华录:信息化帮助控制大集团谢世诚

13.惠普工作站助力北石厂产品创新

14.访中国科学院院士钟万勰面向实用,自主开发CAE李卫忠

15.联想服务瞄准IT管理外包市场张岩

16.IBMPower联合ISV完成智慧系统三级跳谢世诚

17.虚拟计算实实在在走进企业谢世诚

18.中国信息界-e制造 行业手持终端方案标准化是大势所趋郭畅

19.多项技术举措支持产品和服务创新李卫忠

20.PDM项目实施手札之十八:离开汪伟

2.制造企业应重视B2C电子商务梁半秋

3.造船工业系列观察(之四)造船热的十大遗憾张长涛

4.绩效指标,关键在流程王磊

5.信息动态

6.破解造船信息化的难点与症结张岩

7.措施提振轻工业谢世诚

8.重视能源管理企业有望"拨云见日"英国标准协会

9.新兴信息产业将迎来更长远发展机遇周冰

10.EVA:央企信息化新挑战周冰

11.信息化对企业战略管理及组织架构的影响信息化的印迹李卫忠

12.RS10/SRM全面提升长江车辆采购战略

13.保隆汽车科技信息化建设纪实小投资也能见大效益谢世诚

14.2010中国自主汽车技术与产品成果展侧记有梦想才会有未来梁半秋

15.IBM软件的转型之路李卫忠

16.企业可以运作得更智慧李卫忠

17.绿色数据中心渐行渐近谢世诚

18.消费偏好推动可持续性设计周冰

19.内存技术引发实时计算的下一波浪潮数据分析加速度李卫忠

20.全球化时代汽车企业的供应链策略韩潭清

21.联想R680G7服务器构筑世博IT基石

22.信息化项目风险管理系列观察(三)三方面控制操作层风险王政

23.PDM项目实施手札之十七:超级项目(三)汪伟

1.工业的信息化给软件繁荣带来机遇《e制造》编辑部

2.机床行业:离e制造还很远《e制造》编辑部

3.从汉普加盟中软谈起谢世诚

4.信息化再规划始于现状评估李翔hHTTp://

5.北京市部署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卡特彼勒挖掘机产能将扩大四倍/河北推介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项目

6.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制造企业IT管理优化与转型"沙龙研讨会大连举行谢世诚

7.第八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胜利闭幕精英齐聚成果卓著

8.专访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ERP首席专家蒋明炜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的难点和对策张岩

9.上海市:工业软件的"中国制造"之路张岩

10.独家专访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振兴工业软件打造现代制造新高地张岩

11.一个偶然的事故促成的信息化项目谢世诚

12.MES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李仁

13.MicrosoftDynamicsAX为小家电制造企业勾画最佳发展蓝图德豪润达实施信息化成效凸显陈丹

14.信息动态

15.RS10/ERP打造典型应用案例南车二七信息化渐入佳境

16.联想:三重角色科技护航世博张岩

17.3款经济适用喷墨商务一体机推荐

18.ERP不再是"ERP"中国信息界-e制造 谢世诚

19.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李卫忠

20.超越商业智能李卫忠

21.成长型企业塔式服务器的理想之选联想推出万全T260G3双路塔式服务器

22.欧特克展现创新和可持续"设计"愿景周冰

23.达科携手思科参展世博会谢世诚

24.学企合作推动制造业革新周冰

25.普贴趣新品速度与精度再上台阶周冰

26.西门子:十年内实现"数字工厂""数字工厂"是一个梦吗?周冰

27.惠普推介集成归档平台谢世诚

28.达索系统完善PLM2.0战略周冰

29.着重四大行业,和佳软件新战略谢世诚

30.惠普服务器:两个月收回成本/看得见的美好看不见的GIS/信息网络创新年会举行

31.PDM项目实施手札之十六:超级项目(二)汪伟

1.转型?从传统制造业到新兴产业《e制造》编辑部

2.物联网RFID应用的探索与实践张琪

3.造船工业系列观察(之三)"八面镜子"看中日韩造船业张长涛

4.工程机械行业亟待优化物流管理吕谋笃,李骞,常博宇

5.信息动态

6.浙江省"两甩"工程实现技术突破浙江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专家组

7.信息化累积效应显现:机械工业高开高走张岩

8.重庆:做大做强支柱产业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9.化工行业生产管理信息化会议召开李卫忠

10.钢铁产销一体化管理的信息化实践路国祥

11.未来汽车中的高科技

12.转型和信息化使邢钢成为业界翘楚逆市增长的背后谢世诚

13.八问回顾八年:走过荆棘是坦途《e制造》编辑部

14.用FIC系统加强集团管控力谭松柏

15.三友联众的信息化诀窍谢世诚

16.九洲光电:信息化助力LED点亮未来李卫忠

17.AutodeskInventor助帕卡萨打造跨国研发平台三维平台托起面向未来的房屋

18.南车眉山车辆厂基于ERP系统的联机运营陈俊义

19.中平能化集团:兼并潮头"云"起时周云

20.RS10/MRO在检修生产管理中的应用文志永

21.SAP收购Sybase,意欲何为?《e制造》编辑部

22.惠普打响第一枪英特尔鼎力支持基于安腾9300的服务器陆续上市谢世诚

23.签下近400亿大单比上届增长47.8%第十三届科博会隆重举行《e制造》编辑部

24.3款中高端商用笔记本电脑推荐

25.安全方案:五厂商各有侧重谢世诚

26.联想昭阳K46助力企业打造高效团队

27.中国信息界-e制造 数据中心的网络争夺李卫忠

28.联想昭阳K26商用笔记本新品

篇8

威盛电子高调亮相高交会

已经连续参展多届高交会的全球嵌入式平台及系统解决方案厂商威盛电子,紧扣高新技术领域发展趋势,并以“工业控制、智慧城市、虚拟现实(VR)”等为中心,以动态的方式,重点展示了在工业大数据、能源管理、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制造以及智能显示方面新近推出的系列解决方案。相关合作伙伴的解决方案和产品亦在展示之列。

对此,出席展会的威盛集团中国区总裁陈主望先生表示,“非常期待威盛能在全国最受瞩目的科技交流展示平台,全面地将威盛最新的科技发展和创新成果同业界和大众一起探讨和交流。”

工业大数据平台展区,据介绍,该平台可与各类数据生态系统无缝整合,直接实时从SCADA、DCS系统获取数据,并可通过预置的二十余种工业领域经典算法库,帮助企业建设专业而便捷的大数据分析挖掘与可视化展现平台,实现数据驱动制造。

智能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则是威盛面向有能源管理和节能减排需求的工厂和楼宇用户推出,可谓一套“绿色环保”的系统。用户可将该系统配置在楼层、生产线、车间或设备等需要进行能源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地方,帮助用户创建更好的智能能源管理生态系统。

打出解决“物流最后100米”的智能货柜展区,展示了威盛面向“网络购物一送货一收货”环节中对于取货服务的便利需求而推出的智能快递柜解决方案.该方案可实现快递包裹的自动收发和远程查询及控制,能够覆盖各大社区及企业。

VR作为近两年始终处于风口的那只“猪”,自然也是本次威盛展示的重点。威盛在展位专门部署了VR体验区,在这里既可以“打怪升级”,也可以“装修房子”,吸引了众多观众前往体验。

以嵌入式开道,抓住物联网发展契机

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在近日举办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全体大会的发言中说:两年前我们还在谈论移动互联网,今天我要说,移动互联网时代结束了,未来的机会在人工智能上。另外,物联网真正起来的时候已经为时不远。我们每个人都会因为人工智能的到来而发生改变。

诚然如此,受到移动互联网企业的持续大量进入和受众增长停滞的双重因素影响,移动互联网红利时代面临终结。另一方面,物物互联的需求与日俱增,向我们展开了一个超过万亿美元级的庞大市场。

揭开这个万亿级市场的冰山一角,嵌入式系统显然是圈地的利器。而作为一家以芯片研发为基础,同r作为嵌入式平台的全球领先企业之一,威盛在物联网的布局早已展开。

据威盛嵌入式总经理吴亿盼女士介绍,威盛所面向的物联网用户更多的是企业客户。她指出,“跟普通消费者客户物联网市场相比,企业客户需要一个集成诸多不同硬件、软件、无线技术以及云端技术的长久耐用并且能够完美运行的解决方案。而威盛正是凭借其全球丰富经验,为如此苛刻的企业客户物联网的应用、安装、投入运营,提供专业技术水平服务以及技术支持,最大限度上满足客户需求。”

对此,吴亿盼女士举例说,物联网未来将在交通运输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会改善现有业务效率,如物流业,而且还会在新增值业务发展领域改善乘客体验,衍生新生收入来源。有鉴于此,威盛已经为不同的市场领域研发了一系列特定解决方案,包括为公交车体系制定的威盛BLISS平台、为火车制定的Wi-Fi服务系统、为物流公司制定的车队管理系统、为出租车公司制定的智能物联网出租车系统、为物流最后100米制定的智能速递柜方案等。

显而易见,随着物联网领域发展的不断膨胀,纵观未来行业发展,人机界面系统的需求将不容小觑。它能够使工厂的员工和管理层监测生产状况和其他关键数据,未来在环境监测以及能源消耗监测中也会大有裨益。凭借先进的图形技术,威盛已经将此强大系统投放到美国、欧洲市场,这无疑在世界先进的人机界面发展领域占有领先地位。

由物联网而智慧城市,威盛在下很大一盘棋

智慧城市的发展与物联网不可分割,可以说,智慧城市是物联网应用的宏观层面,而物联网则是智慧城市的脉络节点和基础。

陈主望先生认为,物联网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这样的互联互通就会对我们的生活、工作、生产带来巨大的变革。比如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能消防等的发展,将大大改善人们的生活体验和便捷度:而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工业监测等公共领域和生产领域的物联应用,则将极大的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藉由威盛在嵌入式系统领域的卓越表现,向智慧城市的深入布局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吴亿盼女士进一步介绍:威盛在国内外许多地区早已展开并布局参与智慧城市的发展项目,也陆续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欣慰的成果。例如目前在意大利的上万家邮局安装的威盛队列管理系统,在包括台湾高铁车站、电影院、购物中心等全岛中心区域已投入安装的威盛视频墙和数字标牌系统等。而在大陆,威盛也已经实施开展了一些大型智能城市项目,比如重庆周边的高速公路智能收费亭项目,智能速递柜方案以及社区物联网解决方案等。

创新+本土化服务,威盛双管齐下开拓大陆市场

创新是所有科技研发行业最关键的DNA,威盛从PC时代就非常注重创新和创造。据陈主望先生介绍,从PC时代一直到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威盛始终致力于走在科技的最前沿,从最开始研发芯片走绿色低功耗之路、到后来推出业界最小的Mini-ITX标准,到SmartPhone,再到现在的VR,威盛对科技发展方向的敏锐判断和快速感知,使其能够始终保持创造性,占据行业发展的有利地位。

作为一家总部位于台湾的科技企业,威盛已经在大陆深耕15年。对于大家所关心的威盛在大陆的发展情况,陈主望先生做出了解答。

他表示,威盛从很早开始就已经在大陆进行布局发展,大陆可以说是目前科技行业全球最大的市场,威盛在大陆的团队人数要远远超过台湾总部,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杭州、贵州等地设有多个分支机构。通过在大陆多年布局和发展,威盛已经具备非常好的本土底蕴和基础。

篇9

1组织措施方面

1.1强化组织统筹协调

建立健全了以工程运营管理部总经理为组长的节能减排管理领导小组,明确了各相关方的工作职责与节能减排的目标。通过精心组织和协调,确保各项节能减排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1.2完善制度、规范程序

自工程运营管理部成立以来,根据集团公司相关制度、规范等要求,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积极创新工作思路,编写完成并了《能源资源管理及考核制度》、《关于加强X工程节能工作的通知》、《关于下达节能管理方针目标及考核意见的通知》、《关于规范X工程设备能源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管理文件,包括各系统设备操作维护规程共计150余项,从制度方面规定了本工程运营管理部各级部门,在设备能源管理方面的职责、工作程序,以及管理、操作维护的内容与要求,切实提高能源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3加强宣传积极动员

大力宣传有关节能低碳和生态文明的理念和生产生活知识,强化全员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加强节能低碳文化建设,落实节能责任。每年凭借低碳节能宣传活动形式,在全运营管理部范围内广泛开展节能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节能氛围。在控制室大厅前的LED屏上滚动播放“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等影像资料,并悬挂“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美丽家园”等主题标语,向各单位发放《节能减排知识读本》、《节约用电三字经》、《能源管理基础知识》等资料,张贴宣传画及节能减排标识牌等进行节能减排宣传。宣讲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的节能知识,教导员工科学使用各类电器,尽量降低能源资源消耗。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布置节能减排主要工作措施,来强化工程建设、调试、试运行、运行期间的用能过程监督和控制。

2管理措施

2.1技术方案措施

(1)在工程调试前,由调试组技术人员编制调试大纲、施工组织设计、调试方案和调试规程。绘制各系统平面布置图,全面掌握各系统资源能源消耗情况,定期统计工程用水、用电、用氮情况。管理人员密切和各专业技术人员的沟通与协调,不断优化系统运行方案。根据工艺要求合理整定空调温度、湿度、管网压力等。通过技术方案的编制和实施,有效确保了主工艺系统的安全、稳定、连续、优质与高效运行。(2)各项工作开工前,对作业活动中涉及节能降耗影响较大的关键工序、特殊工序、重点部位、重要材料等,都要进行技术交底。对节能降耗措施、节能减排方法、规范操作等,也都进行了详细规定。

2.2人员能力保证措施

(1)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要求。电工、起重工、电瓶车司机、液氮充装作业人员等,必须按照国家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有关规定定期地进行体检和培训,并取得相应工种的专业资格证后,方能上岗。避免因操作人员资格不符或能力不强造成的质量、安全与环境事故,以及产生损失或形成浪费。(2)加强全员培训。对全员进行节能降耗、安全、质量、操作技能、设备能源管理、环境知识培训等,快速提高其节能降耗意识和操作技能,避免违章操作、维护保养不当等现象,以及设备带“病”或过负荷运行而处于的高耗能状态。(3)在新上岗、转岗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时,特别是工程运营管理部成立之初,要对相关人员岗位进行有针对性培训并经考核合格。目的是使其尽快掌握新岗位和新设备、新工艺的节能降耗要领,以及其他方面工作要求,防止因不会操作或者操作不当造成质量、安全、环境事故或者事件,而产生损失或形成浪费。

2.3节材措施

(1)工程管理部积极响应电子化、无纸化等绿色办公理念,除打印需归档和上报的必要资料用新纸外,其他需传阅的资料、文件、方案打印时,尽可能采取双面打印或利用废旧纸张反面打印。(2)液氮充装完毕后,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岗位操作人员利用液氮反蒸发技术,充分减小连接管道中的压力。不仅能有效确保充装作业安全,还减少了液氮消耗量,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生产成本。(3)针对主工艺系统电伴加热带在调试、运行期间存在损耗率较高的情况,工程运营管理部组织相关人员展开了质量改进与技术攻关,应用替代技术原理,改为国产电伴加热带,将电伴加热带损耗率由以前32.6%,降到18.4%,共节省资金10万余元。

2.4节电措施

(1)制定用电管理制度,工作现场用电设备不使用时要及时关闭,防止长明灯,设备无负荷空转,以及长时间待机现象发生。夏季空调设置温度不得低于26℃,冬季不得高于20℃,以减小电能消耗。(2)将空调和照明灯采用分时集中控制的方式,例如,生活及办公区使用的空调等电器设备,均改为节能型环保型设备;环厂区道路路灯均采用节能灯,并采用经纬度时间控制器控制方式适时开启或关闭。(3)严禁各运行岗位使用大功率取暖器或烧水器等,企业不定期地进行安全、消防等综合大检查,发现有违章使用电器的情况,就要严格查处。(4)工程中的供配电系统采用集中无功补偿用电,在各变电所及工艺系统也采取了集中或者就地自动补偿等方式。根据当地供电局用电管理规定(用户的功率因数不能低于0.9,否则将进行罚款处理,用户功率因数超过0.92,供电局将进行奖励),采用了集中或就地无功补偿用电,减少了无功功率,不仅增强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还得到了当地供电局奖励。自工程建设完工以来,已获得当地供电局的功率因数奖励105万余元,大大降低了工程建设中的施工与运行成本。(5)大功率水泵电机、空调机组风机,以及空压机电机等均采用了变频控制,电源运行频率一般调整为30~35Hz。在满足工艺需要的前提下,既大幅度减小了运行电流,也极大降低了功耗。与额定频率工况运行比较,其能耗可降低约15%。

2.5节水措施

(1)水辅助系统岗位运行人员每班每隔2h就要对供水管网进行巡查,按照操作维护检修规程定期维护和修理。对于检查发现的故障,项目部及时安排有关人员进行处理,彻底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2)在水池、厕所、浴室等主要用水点的醒目位置张贴节约用水标语,以增强员工的节水意识。

2.6环境保护措施

(1)沾污和生活垃圾要分类存放和处理,生活垃圾每天有专人负责清理和清扫,沾污垃圾由专门的压缩减容装置进行处理和存放,以减少废弃物所占用的空间,最大程度地降低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2)压空站、空调机房、水处理系统值班室,均采用隔音、隔噪房间,既为减少噪声污染,改善值班环境,也为强化员工的职业健康管理。(3)厂区道路全部采取沥青硬化处理,厂房周围种植景观树木及花草,不仅美化了厂区环境,形成园林式新型现代化工厂,也减少了工程施工车辆过路产生的扬尘现象。(4)工程建设之初,项目部就购置10余台不同吨位的电瓶车,分别用于物料运输、应急处理及巡视检查,有效减少了内燃机车产生的碳排放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

3技术措施

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安装与调试进度,缩短工程建设周期,尽快使各系统投入使用等,这是最有效的利用和节约资本。本工程因企业发展需要,工程质量要求高,工期紧,为使工程尽早投产和达产,在集团公司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项目部采取了一系列优化方案,如改进工作流程措施等,极大地加快了安装与调试进度。(1)工程中采用的工艺技术,较传统工艺技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工程建设、调试与运行期间,设计并优化了各批次机器启动方案、各产品运行方案29项,科研项目8项,论文交流25篇。在方案实施前展开了方案论证、研讨、评审、技术交底、设备状态检查等准备工作,在新方案实施及产品在线控制期间密切监测和控制主、辅工艺系统参数,以有效保障工程启动节点和投运后各系统的安全、稳定与连续运行。各批次产品合格率均为100%,单位产品耗电量较设计值下降了17%,刷新了国内同行业记录。(2)广泛采用系统控制理论,实行统筹协调。①取消了员工淋浴用的热水锅炉,改用预热回收技术。采用螺杆式小功率热泵,工艺冷冻水回水经过蒸发器放热后变为较低温度的冷却水,冷凝器吸收这部分回水释放的热量,将自来水加热至50~55℃的热水,以满足员工的洗澡需要。②将空压机后冷却器出水引入冷冻水补水给水系统,动态控制吸水井补水阀门,每月可节水约500t。③主工艺系统拆装工作需要开启局排系统,通过统筹协调各岗位操作时间,评估作业情况等,在必要时才开启局排装置。不仅降低了电耗,减少了局排装置过滤器的更换频次和局排系统的排风量,还有效控制了气载流出物的排放量,从而达到更加环保的目的。④厂房屋顶采用自动循环通风机,既减少了离心排风机在通、排风系统的数量,也大大降低了电耗。类似上述的例子还有很多,自工程运营管理部成立以来,申报合理化建议103项,开展劳动竞赛57项,QC改进课题研究22项。在确保工程如期投产、达产,产品生产、分装过程受控,产品质量100%合格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技术优势挖掘工程节能减排潜能,利用价值工程原理,为建设工程起到了保值增值的作用。

4结语

篇10

节能减排的核心实质为科学用能――科学使用能源和科学利用能量,通过科学用能实现节能减排,从而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和谐共生。

一、科学使用能源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能源需求、供应压力也在急剧增加,预测到2020年按GDP增长4%计需52亿吨标准煤、按8%计需75亿吨标准煤; 而我国的能源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储量不足,对外依存度也在逐年增加;此外,根据京都议定书,在应对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中我国亦要承担相应责任,同时随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等因素,我国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不论是从内在――经济发展、环境、能源安全战略的需要,还在外在的政治、经济压力,在能源资源现状条件下,科学使用能源、实现能源结构调整都是我们首要实现节能减排的途径。

1、能源资源合理利用

为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能源来有效降低资源的耗散速度,人们开始积极利用各种可再生能源和废弃资源,并对各种资源实现综合利用,如利用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厂的沼气,采油、炼油中的伴生气,矿井瓦斯和煤层气,化工厂和钢厂废气,以及工厂废热、多余的压差等等;还有太阳能,地热能,小型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等。

区域要实现能源资源的合理利用,首先要加强当地能源资源条件的调查和监测;在区域能源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从而实现能源的清洁化利用,并逐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度。

2、先进技术和理念应用

通过应用先进的各类技术和理念,来有效使用我们现有的能源,发掘一切可能利用的能源,从能源生产、储运、应用、再生四个环节,实现技术、设备、能源系统等合理集成应用,以尽可能提高能源的终端使用效率。

譬如能源生产环节:采用分布式能源系统――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实现区域冷热电的集中供应;采用燃料电池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兴技术,充分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实现技术合理配置、集成优化应用;

能源储运环节:采用小型水压蓄电、气压蓄能、飞轮蓄电、电池蓄电、相变蓄热、水蓄热、冰蓄冷、水蓄冷及其他蓄能技术,实现蓄能及能源跨时域利用;

能源应用环节:采用智能能效服务系统,实现能源利用全过程的智能监控、优化和调配;

能源再生环节:采用烟气吸收制冷机组、蒸汽和热水制冷机组、余热锅炉和吸附式制冷专业设备等及地源、水源、空气源热泵技术等,将废热交换成为热能或冷能。

二、科学配置能源

1980年,世界著名的能源科学家已故的吴仲华院士,就为合理配置能源总结为:“分配得当、各得所需、温度对口、梯级利用”,这也是我们有效利用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代价的根本途径和原则。

其实,目前正在积极推广的能源“需求侧管理”,便是一种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式,是通过合理配置以达到节约和优化能源的利用;但“科学配置”更是改变目前在单一行业中配置资源的方式,打破行业壁垒,实现跨越行业、领域的能源系统整合及优化。

1、分配得当、各得所需

在资源分配上应该实现“分配得当、各得所需”,根据不同用户,在不同时段,对于不同能源的不同需求,进行合理妥当的资源配置,可以实现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设备利用效能的最优化。

2、温度对口、梯级利用

在能源利用上,根据能源的品位,依照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原则实现“温度对口、梯级利用”,尽力扩大对于温度的利用范围,将高品位的能源满足高端的需求,将低品位的能源满足低端的需求;同时做到“能够使用一次能源解决的,尽量不要使用二次能源;能够利用废弃能源的,就不要使用优质能源”。。只有如此,才能确实有效利用资源,控制熵增的速率。

3、开展区域能源整体规划

根据国际上最新的观念,对于能源需求,应该进行“综合资源规划(IRP)”,树立大能源观念;区域应当开展能源整体规划工作,即对所在区域的能源需求和供应在建设或开发时设计计划,对能源需求的种类、品位、数量、使用特点、时间、价格以及排放等有一个预期,对能源供应的可能进行展望,包括能源资源的情况、可利用的情况、利用的成本分析,同时对区域采用的能源技术有进行技术、经济、环境分析对比,以构建区域安全、高效、清洁、可行的整体能源。从而规避传统以专项能源规划为基点的诸多弊病,统一规划、整体布局、分步实施,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资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提升系统能效,减低排放,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在开展能源规划过程中,还应同时兼顾土地资源与能源资源的整合,从而实现区域土地、能源资源的集约化发展,避免传统以“一厂、一地、一供能系统”、“建设-改造-再建设-再改造”的老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科学管理能源

科学管理能源首要解决的就是建立一个能够支持科学用能的法律政策体系;其次是建立一个符合于市场经济运作机制的科学营销体制;再就是以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一个智能能效优化管理的能源综合管理模式。

1、加强落实法律政策体系

当前最重要的是对现有法律、法规、政策,以及行业规章和行业规范,与时俱进地进行修正,让法律环境能够有效地推动先进生产力,有利于先进技术的发展和推广。

严格遵循《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权威法律法规,并依此制定一系列强制性要求及硬性指标,从而促进节能减排、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观念落到实处。

同时行业规章和行业规范也应与时俱进,如目前电力规范、建筑规范、消防规范和燃气规范等等,与国际水平严重脱节,对于新型技术的应用非常不利,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急待进行更新完善。

再就是加强落实能源基本工作的开展。譬如如果企业没有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能源管理部门就难以获得准确可靠的能源计量数据,对企业的节能监测、能源审计、能源统计、能源利用状况也就难以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统计,也就无法为企业的能源管理和节能工作提供可靠、准确的指导方向,可能造成企业能源严重浪费,增加生产成本,随之也会带来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因此需严格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加强企业计量等基本工作。

2、建立市场经济运作机制

建立符合于市场经济运作机制的科学营销体制也是实现科学用能的主要组成,世界银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执行机构EMCA主任沈龙海先生指出,实际上,“能源需求侧管理(DSM)”、“合同能源管理(EMC)”、“综合资源规划(IRP)”、“资源环境交易机制”、“能源服务公司(ESCo)体系”等新的节能管理经营理念和运作机制都应该被“科学用能”所涵盖。这些新事物是能源市场化的直接产物,互相关联,互相支持,互相融合,互相促进。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中,需要创建一种机制,能够自发的,自觉自愿地实现自组织,在政府搭建的政策平台下,将节能环保作为市场,以盈利为目的,以新技术为手段,以服务为方式,以能源服务公司为组织形式,通过能源需求侧管理和合同能源管理等各种“交易”方法实现有效控制能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