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31 17:58: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

篇1

关键词:房建工程;质量控制;现状问题;加强措施

引言

房建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属于工程管理实践的重要内容,从项目建设之初到最终项目交付投产使用时涉及到的管理要素复杂与系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就能得以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因此,对于工程施工管理单位应能按照工程图纸及设计组织要求做好必要的工序规范施工,同时也要落实各级单位对物资采购、人员组织安排、安全管理生产等方面的控制任务,进而才能促进总体进度控制目标顺利实现,尽可能促进项目工程和谐调节质量、成本、进度、安全四要素,提高工程施工价值最大化。

一、房建工程的特点

房建工程一般来说是项目比较大的工程。首先,大项目的工程所需投资比较大,包括材料、人力和资金等方面的投资。房建工程需要大量材料,需要与材料供应商更好的发展关系,打交道的过程中其实也是一种投资。至于在人力方面的投资,房建工程需要大量的建筑工人,同时也需要很多的房建设计师和相关规划管理人员,设计人数多而且支付工薪也是一笔比较大的投资。其次,房建工程建设时期长,耗时多。在许多大型的房建工程中,常见的建设项目一般也是需要两三年的施工时间,还有许多的建设工程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工期更加漫长。此外房建工程的盈利模式是需要较长周期的。在建房工程中的大量投资是无法立马就能收获利润的,甚至资金的回笼都是带有风险性的。一般在房建工程竣工后真正投入市场运行才能预见未来时间内的利益,这一段期间就是获取利润的周期时段。

二、房建工程施工的现状问题

1、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制度不健全

房建管理制度可以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行为做出规范,对房建工程的施工质量起到十分明显的积极作用。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的房建管理制度不健全并且缺乏相关的组织机构。导致在项目施工前规划不具备科学性与合理性、施工过程中没有管理与控制的标准、施工完成后竣工验收的过程流于表面形式。最后,法律规范的不健全导致许多建筑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不重视房建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工作。

2、施工过程不规范

由于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在房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施工工序不合理等现象。管理人员不能落实管理工作、施工人员的执行情况较差。某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在施工材料和工序上做手脚,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

3、人员的技能水平较低

毫不夸张地说,人是影响房建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最关键的要素。工程项目的管理者、施工人员和服务人员,对工程项目的质量产生着不同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最大程度上降低人这一要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必须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用制度来限制人,使其严格按照制度和相关标准来规范施工,从而施工和控制施工管理的随意性。

三、加强房建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措施

在房建工程中,影响施工质量的要素主要有人、机、材料、方法和环境,这五大要素又被称之为4M1E。想要有效提高房建施工质量,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这五大要素进行管理和控制。下面本文就此展开详细论述。

1、房建施工中人的管理与控制

按照房建施工的特点,并遵循合理分工、密切合作的原则,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的管理和施工队伍。为了进一步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应当加强安全和质量方面培训及考核。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同时,应当指派专业的质检人员负责施工质量检查工作,并建立完善的质量自检体系,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施工现场各道工序进行质检,将检查过程和结果录入到工程日志当中。此外,要严格执行“五不施工”的规定,以此来避免重大质量问题的发生。

2、房建施工中机械设备的管理与控制

根据房建施工的技术要求和工艺特征,合理选用施工机械设备,使机械设备的性能满足施工的实际需求。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建立健全人机固定制度、机械设备保养制度、机械设备运转记录制度、机械设备安全使用制度等,定期检查机械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机械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不会因机械故障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3、房建施工中原材料的管理与控制

加强材料质量控制是保证房建施工质量的重要基础,具体做法如下:在材料采购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采购计划,按照施工合同的要求优选信誉好的材料供应商,确保材料供应及时、质量可靠。小批量材料采购可由采购部门进行采购,大批量材料采购应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进行采购。在材料验收环节,应由现场质量人员严把验收关,认真检查材料的质量报告,确保材料三证俱全。对混凝土进行坍落度试验,并制作试块进行抗压试验,只有在确保试验合格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混凝土施工,从而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

4、房建施工中施工方法的管理与控制

在房建施工过程中所采用技术方案、施工组织措施、施工工艺流程、质量检测手段等被统称为施工方法。若是其中某个环节发生问题,都可能对房建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影响。所以,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施工方法进行管理和控制。施工企业要充分结合房建工程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编制质控体系,并明确项目管理机构的指责和施工管理要点;在编制施工组织计划的过程中,必须协调好质量、进度、成本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质控措施,以此来保证工程质量、进度、成本目标的实现。房建施工组织设计应当重点针对各种施工质量通病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并对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技术的使用进行严格规定,除了要符合国家现行规范标准的要求之外,还要满足设计要求;在施工正式开始前,应当针对工程中的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会同现场监理工程对方案进行审查,这有助于施工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5、房建施工中环境的管理与控制

自然环境、作业环境、管理环境和周边环境是影响房建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应当加强环境的管理与控制,针对不同的环境因素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具体如下:在自然环境管控方面,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加强工程技术环境控制;在作业环境管控方面,要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施工材料,统一管理机械设备,采取有效的照明、通风等措施,保证主要路线畅通;在管理环境管控方面,要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工程管理规章制度,确保房建工程顺利完工;在周边环境管控方面,要拟定季节性施工质量保证措施,避免房建施工受雨水冲刷、低温冻害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要全力打造文明施工环境,保持施工现场清洁。

结束语

房建施工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作,由于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较多,所以必须针对各个因素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房建施工按质、按量、按时完成,这对于促进我国建筑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吴洲.谈房建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思路[J].山西建筑.2012(33).

篇2

中图分类号:R56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8-0055-02

Impact of the home returning visiting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short term re-hospitalization of the community patients with chronic bronchitis

DONG Mingjuan, XU Aihong, GU Hongzhen, ZHU Jine, DONG Xiaoming, NI Peizhen

(Jinz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Qi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171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the home returning visiting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short-term re-hospitaliza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bronchitis. Method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ith 39 cases was provided with the home returning visiting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39 cases was conducted with the routine telephone follow-up. Results: The related knowledge of the diseases, the health behavior and medical complianc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short-term re-hospitalization rat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home returning visiting; re-hospitalization; health education; chronic bronchitis; elderly people

金泽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为15%,入院率达60%,据统计短期(2个月内)再入院率达到70%以上。我们采用上门回访式健康教育进行干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结果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患者一般资料

为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中心出院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共78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78.9±1.7)岁,病程10~30年不等。均有不同程度咳嗽、咳痰,气喘、胸闷,口唇及指端发绀等。生活能自理,无严重并发症。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

在阅读文献、专家咨询、论证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生活环境、生活方式、遵医行为等。

上门回访式健康教育

78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病程、经济状况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每月电话随访一次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组例患者实施上门到家的健康教育,每月2次(每月的10、20日),每次1小时,持续6个月,共12次。每次检查并监督措施的落实,并强化慢性支气管炎的相关知识。

干预措施:①基线调查 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以及遵医行为等。②上门一对一讲解慢性支气管炎的相关知识(如疾病的病因和诱因、临床症状、并发症等,教会自我护理),指导患者按时服药及时就医等。③纠正不良生活方式。④指导有效的呼吸和排痰技术、呼吸功能锻炼(腹式、缩唇呼吸)、有效排痰(拍背、有效咳嗽)等[2]。

评价指标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以及短期再入院率。

统计学处理

SPSS17.0软件包统计分析,均数、百分率描述,卡方检验,α=0.05。

结果

患者健康知识知晓、行为调查

干预后干预组健康知识、个人和家庭的健康行为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

两组患者再入院率比较

上门回访式健康教育后,干预组短期(2个月内)再入院率为41.03%(16/39),对照组为76.92%(30/39),较对照组下降了35个百分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到了82%,37例(94.87%)的患者不同程度地改变了不良生活方式,遵医行为明显提高,26例(66.67%)患者学会了一种呼吸训练,38例(97.43%)患者掌握了排痰的方法。短期内干预组患者再入院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篇3

关于防震减灾活动总结社区2021

一年以来,我社区防震减灾工作,在区委、*的指导下,按照年初制定《***社区防震减灾工作计划》认真贯彻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基层作用

成立了领导小组,将我社区防震减灾工作纳入了本年度社区工作目标考核,并加强防震减灾工作,做到人员落实到位。

二、创新宣传方式,大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一是按照上级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4月1日组织社区干部、工作人员、居民参加了***社区组织的防震减灾知识讲座,并结合本社区实际,认真组织开展学习相关文件及相关法律法规,在社区醒目区域悬挂宣传标语横幅,积极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二是传达上级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安排部署了今年的工作任务,传达学习了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对防震减灾工作进行强调,要求:一是要有意识。要有预防各种灾害的意识;二是要有措施。要加强各方面的措施和准备;三是要有责任。要认清防灾减灾形势,加强责任心,相关工作人员要增强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责任意识,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和侥幸心理。防灾减灾是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关系*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是大家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调动了全民参与的积极*,强化了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了民众的防灾能力,防震减灾知识得到了大力普及,为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我社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三、充分发挥基层作用,努力推进防灾应急工作

为全面贯彻上级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加强社区防震减灾工作,一是制定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立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二是制定社区《防震减灾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防震减灾应急机构。三是抓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基本筹建起一支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了志愿者队伍的地震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四是制定了防震减灾紧急疏散应急预案并开展了应急疏散演练,通过演练不断完善了预案。

四、切实加强防震减灾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业务培训,搞好自身建设,不断适应防震减灾工作需要

在社区的组织下,进一步加强了相关人员的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学习。一是组织各类相关法律法规的专题学习和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防震减灾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二是加强防震减灾工作业务指导,搞好震害防御、应急管理业务培训。通过不断学习,不断适应防震减灾工作需要,促进我社区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

在5.12特大地震和青海玉树7.1级地震,使许多鲜活的生命瞬间被无情地吞噬了,灾难给我们敲响了*钟。普及防震自救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市、区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的安排意见》文件精神,以增强师生防震减灾安全意识、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为目标,我校于5月份在全校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一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开展地震应急模拟演练等活动。增强了学生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进一步探索了学校防震减灾教育工作的新思路。现将此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组织领导,成立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广泛宣传动员,提高了学校师生对防震减灾教育意义的认识,激发了师生积极参与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的积极*,有力提高了师生对防震减灾的认识,深刻认识到防震减灾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常抓不懈。

二、多渠道广泛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以加强师生公共安全教育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根据《中华*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充分整合学校科普教育的资源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科普知识,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增强学生安全意识。防震减灾教育重视活动体验原则,开展了以防震减灾为主题,以灾害防御科普知识教育为主线的系列科普教育活动,增强师生的防灾抗灾意识和自觉*,提高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首先,把震减灾科普知识教育作为学校安全教

育的重要内容,并列入教学计划,重视学科渗透,将防震减灾知识引入课堂教学,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在每周校本课程时间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其次,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宣传:利用黑板报、手抄报、横幅、展板、标语、主题班队会等形式,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并组织学生观看了《唐山大地震》、《蟾蜍》、《地震揭秘》、《直面地震》等防震减灾录像,使学生一方面了解了地震小知识、防震自救互救的小常识,拓宽了知识面,另一方面看到了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第三,组织防震减灾专题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使学生对防震减灾和自救互救知识有了较系统全面的了解。

三、开展地震应急模拟演练。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地震应急模拟演练实施方案,成立演练指挥部,确定了科学详实的活动流程、疏散路线及人员分工。于5月12日下午3时分别在罗坊中学、罗坊希望小学、下山桥小学三校进行了地震应急模拟演练,校长亲自指挥,班主任及课任教师协同配合,顺利有序地完成了撤离疏散、安全保障、医疗救助等过程,结束后校长对演练过程进行了总结。进一步增强了师生防震意识,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了抵御和应对地震事件的能力,整个演练过程井然有序,历时三十多分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此次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全校师生防震减灾安全意识,我校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以保障师生安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为目标,把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继续开展下去,创建*校园。

关于防震减灾活动总结社区2021

打造社区减灾平台,构建和谐美好社区。在“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根据区委、街道办事处的要求,结合我社区工作实际,从防灾抢险演练活动、开展社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建立防灾减灾长效机制三方面进行入手,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火灾现场抢险演练

为引起社区全体居民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进一步增强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广泛普及灾害自救互救知识,结合本地防灾减灾工作实际和我社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火灾现场抢险实施方案,细致安排部署活动的实施步骤和操作办法;假定演练背景,根据活动总体要求,明确指导思想、社区及驻街单位在活动中的具体职责。

我社区高度重视此次演练活动,预设一居民楼发生险情,演练开始:报警器响起、社区的扩音喇叭播放、敲锣报警,紧急通知居民进行疏散转移,通知消防队进行救援,派出所实施交通管制,开展应急抢险工作。演练总体情况良好,群众顺利转移、疏散,但是也体现出一些具体问题,如群众和抢险队伍配合默契差影响转移速度等。

二、开展社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周活动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我社区通过展板、宣传栏等形式面向辖边居民进行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

面向不同人群进行了宣传,司机朋友应如何面对浓雾天气;家中老人和少年儿童面对火灾应如何自救。针对辖区居民开展关于地震等灾难的相关知识。

通过宣传,使居民不断增强防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动员广大居民相信科学,不听信谣传,当好联络员,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形成全社区广泛参与的群防体系。

三、建立防灾减灾长效机制

防灾减灾工作是关系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民生工作,必须在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把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制度化、经常化,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及其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我社区通过此次活动加强了对居民的防火知识宣传,增强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避灾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形成全体居民共同关心和参与防汛减灾工作的良好局面。另外我社区通过加强责任制建设,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建设,为防灾减灾工作做好了准备。

四、存在问题

这次“防灾减灾日”活动是比较成功的,但同时通过活动也体现出来一些问题。

1、居民防灾减灾意识不强。通过调查、宣传,我们发现一般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都有待大幅度提升。

2、防灾减灾活动不勤,训练时间明显不足。

关于防震减灾活动总结社区2021

今年5月12日,是国家第x个“防灾减灾日”。为进一步深入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我社区于5月x日至x日向居民大力宣传防灾减灾基本知识,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社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周活动

通过展板、宣传栏等形式面向辖边居民进行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面向不同人群进行了宣传,司机朋友应如何面对浓雾天气;家中老人和少年儿童面对火灾应如何自救。针对辖区居民开展关于地震的一些相关知识。通过宣传,使居民不断增强防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动员广大居民相信科学,不听信谣传,当好联络员,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形成全社区广泛参与的群防体系。

二、建立防灾减灾长效机制

防灾减灾工作是关系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民生工作,必须在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把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制度化、经常化,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及其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

我社区通过此次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避灾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形成全体居民共同关心和参与防汛减灾工作的良好局面。另外我社区通过加强责任制建设,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建设,为防灾减灾工作做好了准备。

三、存在问题

这次“防灾减灾日”活动是比较成功的,但同时通过活动也体现出来一些问题。

1、居民防灾减灾意识不强。通过调查、宣传,我们发现一般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都有待大幅度提升。

篇4

关于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小结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防灾减灾日”各项活动顺利开展。

州委州府高度重视,成立了成立了以州防灾减灾局牵头,州民政局、州国土资源局、州公安局、州教育局、州科技局、州司法局、州住建局、州交通运输局、州公路管理局、州安监局、州食药监局、州水务局、州农业畜牧局、州环境保护局、州林业局、州卫计委、州人防办、州气象局、州消防支队、州森警支队、州交警支队、州红十字会等30多个成员单位组成的宣传领导小组。

并专门召集州级机关有关部门和直属有关单位召开宣传活动协调会,要求各相关部门充分认识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的重大意义,密切协调、积极配合,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全州“5.12”防灾减灾日各项宣传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州应急办在充分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联合拟制印发了《州开展“5.12”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方案》(甘应急委办〔2020〕11号)的通知。

要求各部门认真按照活动方案,结合本部门宣传活动重点,精心筹划宣传载体、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确保集中宣传取得实效。紧紧围绕国家减灾委“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活动主题,并按照安全有序的活动原则,周密组织、严格要求,为全州“5.12”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扎实开展“防灾减灾日”各项宣传活动,并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根据《州开展“5.12”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方案》,全州有关部门紧密围绕“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活动主题,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面向社区、学校、企业,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1、组织开展主题集中宣传活动。5月12日上午,防灾减灾、民政等30多个成员单位在康定情歌广场设置集中宣传点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广场宣传活动紧紧结合民生主题,不仅发放了数千份防灾减灾宣传资料,还有民防应急指挥车、交通应急救援车、消防宣传车进行现场展示。特别是现场互动环节受到市民的追捧。

印有防灾减灾知识问答题十分抢手,市民们有的认真细致观看现场展示的各类防灾知识图片展示、有的翻阅防灾知识资料手册,并互相切磋,不停地请教咨询现场的宣传人员,整个广场上洋溢着浓厚的“关注生命安全,加强防灾减灾”的互动式活动氛围。此次活动共设立咨询台30多个,悬挂“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5月12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防灾减灾日”等横幅30多条,摆放宣传展板35个,咨询人数达2000余人次,宣传活动覆盖群众近万人。

发放《x州常见自然灾害种类及术语解释》、《防震避灾小知识》、《应急自救与互救小知识》、防灾减灾宣传挂图、宣传手册、宣传品等各类涉灾宣传资料8000余份。

2、组织社区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从5月6日到12日为期一个星期宣传,主要在城镇主要路口、广场、大型商场等公共场所以及社区悬挂防灾减灾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海报,让5.12活动走进社区、走进机关、走进校园、走进企业、走进农村、走进家庭、走进寺庙等,让防灾减灾知识宣传走进千家万户,播放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片和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干部群众进一步了如何较合理的避震、如何科学地自救和互救等知识。

3、组织学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全州学校开展了防灾减灾主题活动、技能竞赛和疏散演练,在校园内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海报,布置了以“学防灾知识、讲公共安全”为主题内容的知识墙报。“5.12”前后,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严格按照“校不漏班、班不漏生”的要求坚持“每周一跑”,狠抓应急演练现场管理,精心组织了校园防震避险演练活动。

4、组织媒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微信等媒体,开设专栏专题,播放防灾减灾宣传片。向全州广大读者和群众介绍防灾减灾日相关知识,并充分结合今年5月12日试鸣防灾减灾警报这一举措,让广大众群了解对防灾减灾警报与防空警报信号的识别方法。

在认真开展“防灾减灾日”各项宣传活动的同时,全州进一步做好当前防灾备灾的各项工作,深入查找灾害风险隐患和防灾减灾薄弱环节,制订落实整改方案,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救灾物资储备,推动防灾备灾工作的深入开展。

关于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小结

学校是城乡较大的人员密集场所,学生是在地震灾害中可能受到严重伤害的较大群体。如何加强对学生的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和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防御地震灾害和自救互救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校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学校地震应急演练工作,在演练中检验并不断完善学校地震应急预案,提高学校地震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演练逐步增强学生自觉识别地震谣传和积极防震避震意识,掌握防震避震技能和自救互救能力,使学生在遭遇地震等突发灾害事件时能够镇定应对,积极进行自救互救,尽量减少伤亡。综合我们学校组织的数次疏散演练,得出如下几点体会。

一、疏散演练目的要明确

疏散演练并不是让学生产生恐慌,认为灾难即将来临,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真正的地震来临时减少恐慌,避免更多损失。经常性地演练,学生才能在承受巨大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按照曾经演练的程序迅速、有序撤离,避免在地震时真正发生出现恐慌、慌乱。

演练和不演练绝对不一样。通过地震应急疏散演练,使师生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紧急疏散的程序和路线,确保在地震来临时,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师生的生命安全,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同时通过演练活动培养学生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提高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能力。

二、疏散演练人员责任要明确

平时疏散演练,急时疏散疏导人员,必须责任到位,培训到位;必须保持一贯的警惕性,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在第一时间履职到位。

班主任是本班的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的指挥员,不但要听清楚学校下达的警报,而且要组织好本班学生按应急预案进行实施。

疏导员即任课教师,在演练开始前要到达所负责的岗位。在疏散路线的每个拐弯处,都要有专人负责,而且要切实履行职责,严防学生踩踏和串线,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学校应急疏散演练领导小组成员要及时掌握和观察各个班级疏散情况以及各个楼梯口的情况,做好应急指挥调整。

关于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小结

为广泛普及灾害自救互救知识,深入推进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增强全社会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根据山西省减灾委员会关于做好20xx年防灾减灾日通知精神,我市及时安排部署,认真扎实地开展了防灾减灾宣传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各县区和市民政局、科技局、地震局、水利局、科协、气象局、农业局、林业局、教育局、安监局、公安局、红十字会等有关单位自5月9日起开展为期一周的“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围绕“防灾减灾从我做起”的活动主题,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着重做好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普及、应急演练、隐患排查等工作。

各县区和市直各相关单位按照通知精神,均制定了各自的活动方案,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全市各级各类机关、企业、团体、学校共组织1000余人进行宣传,累计投入30余万元制作了版面、条幅、挂图、宣传单、扑克、纸杯等宣传资料,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广泛宣传,深入开展。

自5月9日起,我市各县区和相关部门结合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

——“四个一活动”。全市各级各类机关、企业、团体、学校共组织20000余人分别观看了《唐山大地震》、《惊涛骇浪》灾害影视片,学校师生还撰写了心得和观后感并进行了交流,进一步提高了公民的忧患意识和对防灾减灾重要性的认识;其次以社区为重点,协同专业人员动员居民开展家庭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线路、煤气等问题及时进行了处理,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防灾减灾知识普及活动。5月12日当天,我市各地各部门结合各自职责,集中人力物力面对民众广泛开展了宣传活动,共悬挂200余条幅,展出各类版面150余块,散发各种宣传资料5万余份;同时市科技局、地震局、科协、水利局、学校和县区部分职能部门组织专家和专业工作者开展各类灾害知识讲座;市电视台、广播局、报社等新闻单位也集中进行了报道并滚动播报“5.12防灾减灾日”各类信息和知识。有效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在防汛抗旱、洪涝灾害防范、地质灾害防治、防震减灾、森林草原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沙尘暴防治等方面防灾减灾的知识和避险自救的技能。

——防灾减灾应急演练活动。“5.12”宣传周期间,我市各地和部分职能部门结合本地本部门应急预案,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一次乡村居民转移避险演练、地震灾害演练、医疗救助演练、防洪演练活动,各级机关干部、学校师生、企业员工共2000余人参加了演练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检验了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了群众防范意识和避险自救互救技能,进一步增强了本地、本部门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灾害风险排查治理活动。我市各级安监、水利、林业、卫生、教育等职能部门结合市防汛抗旱和森林防火指挥部的工作部署,着重对校舍、厂房、重要仪器设备、有毒有害物品保藏设施、排洪管网、防雷、防火设施进行了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各类风险隐患20余处,有效维护了公民利益、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篇5

关键词:防灾与减灾;土木工程;教学改革

0引言

近年来,灾害事件频繁发生,不但造成巨额的社会经济损失,而且造成惨痛的人员伤亡事故。上至国家层面,下至村镇个人,这一切无不深深触动着每个人的心。高校担负着传承文明的责任和义务,是培养防灾减灾综合素质强硬的人才的理想场所。而土木工程是防灾减灾应用最直接最广泛的学科和行业,该专业大学生防灾减灾知识体系的储备和防灾减灾意识的培养直接影响其在未来工作中的思想和行为。在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中开设防灾减灾课程具有其它专业和学科都不具备的主动性、必要性和不可代替性。因此,在学校提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之际,为了更好的服务社会和地方,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防灾减灾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积极主动思考和探索防灾减灾课程教学改革问题,力求今后能抛砖引玉。

1课程开设概况

《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是我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基于土木工程地质灾害、地震灾害、风灾害、洪水灾害、火灾害和爆炸灾害等基本知识之上,研究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灾害的防灾与减灾的一门学科。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内容,《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课程通常在《工程地质》、《建筑结构抗震》、《桥梁结构抗风与抗震》等课程之后开设。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让学生系统了解各类灾害的类型、特点、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及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熟悉工程上防灾减灾对策与措施,培养学生初步识别、分析及解决灾害的能力,使之能与工作中遇见的常见问题紧密结合,以保证工程建筑物的安全、经济和稳定。

2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2014年起,我院针对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开设了《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课程。实施三年来,对学生防灾减灾知识的积累和意识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2.1课时安排较少,但内容多,信息量大

该课程共安排16个学时,1个学分,考核方式为考试。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与土木工程相关的六大类常见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风灾害、洪水灾害、火灾害、爆炸灾害)以及相应的防灾减灾工程措施,另外包括灾害风险分析与应急管理。每一种灾害都有大量的信息和案例可供分析,在如此有限的课时内涵盖常见地震、火灾、爆炸、风灾、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等,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选择与本专业以及未来任务相关的几种灾害重点分析介绍。这样在内容安排上就容易出现厚此薄彼,有所偏倚。

2.2授课浮于单纯的内容和形式,应用深度讲授不足

多数教师的授课内容较为丰富,也加入一些案例分析,但是案例分析和讲述紧紧局限于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发生的原因、造成的损失和伤亡等客观事实方面,对于相关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防灾减灾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分析讲解较少,且相同情况下的防治措施和建议论述不充分。这种情况下,会使学生对于灾害的基本认识具备了,但是对于防治灾害的具体措施掌握上还远远不足。另外,好多授课老师的讲授案例内容老旧,仍然是几十年前发生的一些灾害事件,这些事件中的土木工程结构在当前形势下可能早就被淘汰使用了,也可能早已更新换代好几次了。这种情况就脱离了现代土木工程的实际施工实例,即使讲授清楚了,也不具有广泛和较好的现代应用意义。

2.3实践教学开展少,实践平台尚未搭建好

由于该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强,平时仅依靠课堂教学远远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目标,还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强化防灾减灾的意识。但由于课程总课时较少,实践课时难以有效安排,实践环节中的安全问题以及时间和地点的安排协调困难,导致实践平台尚未有效搭建,实践教学没有有效开展起来。

3教学改革措施初探

结合本校土木工程专业防灾减灾开课实情和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本文从以下方面初步探索改革的措施,希望今后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1以应用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增加课时安排

《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是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土木工程领域常遇到的灾害的种类、成灾机理、防治措施及减灾技术。要培养土木工程专业的高级工程人才,掌握相关的防灾减灾知识在具体开展工作时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课时安排上可以适当增加学时。课程面临课时安排少的实际问题时,教课教师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将课程的重点内容突出,并与特定的应用场景相联系,设想未来工作岗位最可能遇到的应用问题,学与用相互结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3.2关注本领域前沿,滚动更新授课内容,深挖致灾原因和防治措施

防灾减灾学科的交叉性强,常常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和多门课程,这就使得该课程的教材更新速度跟不上研究内容的更新速度。再加上土木工程领域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许多原本可能致灾的因素得以减弱或克服。因此,一些老旧的内容和案例在现在的土木工程中并不适用了。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及时关注本领域的前沿,尤其是相关的时事事件和专业领域期刊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滚动更新课堂的教学内容,深挖事件的灾害类型、特点、致灾原因以及防治措施,使学生第一时间接触最新的应用领域实例和防灾减灾新举措。

3.3搭建合作示范性实践平台,强化工程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增加防灾减灾的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学校现实教学中存在“案例来源”与“真实土木工程环境”相脱离的矛盾,为解决这一客观问题,学院应主动与一些防灾减灾单位(如地震局台站、火灾大队、地质灾害研究所、重大灾害防治区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和联合培养学生的模式,尝试建立校内、校外两类教学示范实践平台。例如:校内平台方面,学院可以与火警中心合作建立校内实验大楼火灾与防火防灾师范基地,不仅从土木建筑结构选址、防火等级设计、防火设备设计等方面实地演示讲解火灾的防治措施;还可以定期组织各个班级的学生参加防火演练,使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实践平台,真实参与防火工程实践,零距离与土木工程防火设计结构接触,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强化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4结语

防灾减灾通过综合应用工程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提高土木工程结构、土木工程系统抵御人为及自然灾害的能力,研究和防治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的工程灾害,是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知识体系和基础能力,进行教学改革对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谭清华,孔位学,张硕云.军事土木工程专业防灾减灾概论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5(22):67-69.

[2]申永江,李耀庄,冷伍明.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实验班《防灾减灾概论》教学改革初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80-81.

[3]陈海霞,陈陵康,等.浅析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15):94-96.

[4]许福友,陈红梅,等.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工程防灾减灾意识强化[J].科技创新导报,2009(14):222-224.

[5]周振海,秦琴.基于产学研合作的防灾减灾特色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3,15(sup):25-29.

篇6

(一)加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市综合气象监测网络。气象、农业、水利、林业、国土、环保、旅游、电力、交通运输等部门要加强合作。构建地面、高空、空间相结合的气象灾害立体监测体系,着力提高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

(二)加强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进一步完善市县两级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体系。完善新一代可视化、人机交互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平台。大力推广运用先进的预报预警技术,重点加雨、大雾、雷电、大风、冰雹等气象灾害的短时临近预报,全面提高预报的精细化水平。加强对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会商分析,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的预报和趋势预测,实现对各种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实时动态诊断分析、风险分析和预警预测。

二、全面落实各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措施

(三)切实抓好气象灾害普查和隐患排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防灾减灾有关规划和要求。认真做好气象灾害普查和隐患排查工作,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加强气象灾害分析评估,根据灾害分布情况、主要致灾因子等,逐步建立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深入查找在抗灾减灾工程设施、技术装备、物资储备、组织体系、抢险队伍等方面存在隐患和薄弱环节,并及时整改到位。

(四)依法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气象部门要依法开展城市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工程建设、重点领域或区域发展规划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发展改革、水利、农业、林业、国土、建设、交通运输、能源等部门在规划编制和项目立项中要统筹考虑气候可行性和气象灾害的风险性。

(五)抓紧制订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各县市区要组织有关部门结合实际抓紧编制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优化、整合各类资源,统筹规划防范气象灾害应急基础工程建设。

(六)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江河堤防、水库、城市排水设施、紧急避难场所等防灾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工程设施的防灾抗灾作用。气象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新建、扩建、改建的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的竣工验收,并加强检测、监督和管理。暴雨、山洪、滑坡等灾害易发地区,要科学制订防洪、防渍涝、防滑坡等工程建设标准,提高综合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七)加强气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农业、林业、生态旅游、地质灾害、电力、交通、城镇环境、重点工程建设、人工影响天气等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建设。

三、努力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八)制订和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各县市区要按照《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要求。明确各灾种的应对措施和处置程序。加强预案的动态管理,针对气象灾害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不断完善相关应急预案。经常开展预案演练,特别要加强城市、人口密集地区、重点保护部位和边远山区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演练,切实提高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

(九)及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完善多部门相互配合、资源互补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与传播体系。及时各类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号。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和电信部门要及时播发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并根据需要及时增播、插播重要灾害性天气警报。人员密集场所、关键街区、主要建筑物、公交设施上布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电子显示屏、公众广播,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建立村级气象灾害预警传播网,组建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及时传递预警信息,帮助群众做好防灾避灾工作。

(十)加强气象灾害防范应对专业队伍建设。加强人工增雨、防雹、防雷、防汛抗旱、灾害救助等各类气象灾害防范应对专业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不断增强应对各类气象灾害的能力。学校、医院、车站、码头、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要明确气象灾害应急联系人,定期开展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确保能够及时准确地接收和传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动员和鼓励志愿者参与气象灾害应急救援工作。

(十一)增强气象灾害抗灾救灾能力。灾害性天气警报后。根据需要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积极主动予以应对。高度重视气象灾害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加强查险排险,科学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避险,并及时上报灾情。认真落实减灾救灾措施,全力做好气象灾害救助、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工作,确保灾区生产生活秩序稳定。充分发挥金融保险行业在灾害救助和恢复重建工作中的作用。

(十二)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重点抓好烟叶、高山蔬菜、柑橘等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增雨防雹作业点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础设施建设。

四、切实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保障体系建设

(十三)全面落实气象灾害防灾减灾责任制。各地各部门要建立完善“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制。明确各灾种的应对措施和处置程序,灾害易发地区要延伸到村、社区、学校和企业。进一步完善气象、公安、民政、国土、建设、铁道、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卫生、环保、民航、安全监管、林业、旅游等部门灾害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真正形成防灾减灾的工作合力。

篇7

日本国殇,震惊全球。灾害发生后,我们从电视画面看到了大部分日本国人面对灾难、应对灾难的那份从容、镇定、有序,同样令我们震惊、动容。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日本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深入持久的防灾教育。

纳入学校正式教育计划

日本中小学一般都把防灾教育列入学校正式教育计划中,所有的小学、初中、高中和特殊学校都有常设的防灾教育委员会,负责防灾指南手册的编制、教职员分工、规划和实施防灾教育等工作。开展定期的有关防灾对策、指导学生防灾方法、学生心理辅导为主要内容的教师防灾进修或研讨会。编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防灾教育课程。如在理科、社会等课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地震发生的原理、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过去所遭受的自然灾害的特征等;在道德课、综合学习课、课外活动等时间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讲解日常生活中防灾的注意事项、灾害发生时应采取什么行动,以提高学生防灾的实际技能。防灾演习是把学生平时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的一项综合活动,日本各校分别针对地震发生在课上、课间、放学回家途中等不同情形进行各种实战训练,几乎所有学校每年都要实施一两次防灾演练,近30%的小学每年举行防灾演练四次以上,并请防灾教育专家或当地消防员来校指导,总结每次训练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以便下次演练时改进。由于日本各地学校防灾教育都能做到持之以恒,所以当地震来临时,教师和学生大多能迅速作出正确的避难行动,避免了无谓伤亡。

内容广泛,形式喜闻乐见

目前日本的防灾教育覆盖了地震、火山、海啸等日本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每项灾害预防和救助教育在具体内容上包含了灾前预警、灾中以及灾后自救、互救指导、家庭防灾救灾预案制作、社区互助、灾害管理、常备救灾物品等多个领域。内容设计上关注细节,强调实效,尤其注重对生活中真实事件的分析运用。如在有关海啸灾害的防护救助问题上,充分运用了2004年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事件的相关资料,很多海啸救护场景的设计都依据于印度洋海啸中发生的真实事件。由此增加了教育内容的可信度和可读性。阪神大地震的确给日本和日本政府敲响了警钟,在日本诸多的防灾救灾资料中,阪神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及所带来的警示被大量地提及,发生在阪神大地震期间的成功自救、互救的案例故事被广泛引用,用以教育国民注重日常防灾知识和物资的储备,并能在灾害到来之时有效开展救助,减少伤亡。

在防灾教育形式上,日本政府尽可能地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使复杂的灾害知识变得易于接受,人们喜闻乐见,从而增强了教育的效果,更好地达到了防灾救灾教育的目的。其防灾救灾教育形式多样,仅书面的防灾救灾宣传普及材料一项,就开发出了各种载体,包括从最简单的海报、展板、招贴画,到学校里使用的补充阅读材料、教材、发放到家庭的指导手册,还有各式日历、故事书、图文集、小插页,可以说是充分利用了生活中人们经常接触到的各类平面载体,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再加上广播、电视、各类实际演习等各种形式,使得日本国民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轻松地获取有关灾害救助的知识和信息。

从幼儿到成人实现全民覆盖

日本的防灾教育实现全民覆盖,尤其注重对儿童的教育,从小培养其防范灾害、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日本的防灾教育面向不同年龄群体开发了不同的教育内容,在年龄层次上则实现了从幼儿园学童直至成年人的全覆盖。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和小学低年级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故事,防灾救灾教育强调灾害的危险性、不可预测性以及做好防灾准备和灾害救助的重要性,使孩子从小就对自然灾害有清醒全面的认识,即自然灾害虽然是不可预测的、后果十分严重的,但却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降低损失的,因此需要在平时就做好相关准备,学会相关知识和技能。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则应进一步通过教材、补充阅读材料等,从科学的角度对他们阐明各类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并且教授他们各种实用的防护技巧,使学生不仅对自然灾害有科学理性的认识,而且懂得如何自如地应对灾害的发生,保护自己的生命。对于成年人,防灾救灾教育的重点则从个体防护转向家庭防护和社区互助,通过各种指导手册、插页、海报、展板、招贴画等形式,指导人们如何做好家庭防灾救灾的预案,如何在灾害发生时在做好自救的同时,尽可能地开展社区互救工作。

注重预警知识普及,强调互助互救技能培训

从2004年印度洋海啸,英国10岁小女孩缇丽凭借自己的知识成功挽救了海滩上几百名游客的性命这一事例中受到启示,日本的防灾救灾教育十分关注对于灾害的预警知识的普及。在其教育内容中,如何识别各类自然灾害的征兆,做出准确判断占据了很大部分。另一方面,它也很重视对于家庭、社区的救灾预案的制定。其针对家庭和社区的防灾救灾预案指导手册中,详细罗列了预案制定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帮助家庭和社区建立起完备的救灾应急预案。

日本防灾救灾教育中十分强调家人间、邻里间、社区间的互救开展。因为当灾害发生后,外部救援力量很有可能因某种客观原因无法及时到达救援地开展救灾工作,或因不熟悉灾区环境、情况而延缓救灾工作进展,因而,灾区人们相互之间的救援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其编制的大量教育资料中,体现出了一种人们相互扶持、共同度过困难时期、抚慰创伤、共同展望未来的精神。与此相配套的是大量社区互助互救技能的培训,以及相关成功案例的传播。由此使日本灾区的救灾工作形成自救——互救——外部救援体系。

我们学什么

我国也是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与日本的防灾教育相比,我国的相关教育还显得比较薄弱。我们应从日本的防灾教育中得到启示,改进自身的不足,从而建立并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防灾教育体系。

一是要教育国民增强防灾意识。日本国民对自然灾害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调查显示,高达75%的小学生认为“不远的将来身边可能发生大地震”,有90%的人表示“最担心的灾害是地震”。为此,有60%的家庭购置了便携式收音机、手电筒和药品,有20%的家庭储存了应急食品,有86%的民众确认去过附近避难所的路线。借鉴日本经验,国家应在电视、广播、网络设立专门的国家防灾减灾公益频道;各级新闻媒体应加大对防灾减灾知识的传播力度,制作和拍摄一批经典的、群众喜闻乐见、入脑入心的防灾减灾影视作品;各类报刊也应定期设立公民防灾减灾教育栏目,多媒介、多渠道积极营造全民参与的防灾减灾教育氛围,向公众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避险技能。

篇8

近年来,世界各地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包括地震、海啸、滑坡、泥石流等。我们国家也在频繁遭受地震、泥石流、台风、干旱等灾害的袭击,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1989年,联合国决定开展“国际减灾十年”(1990―2000)活动,并在“国际减灾十年”报告别指出:教育是减轻灾害计划的中心,知识是减轻灾害成败的关键[1]。充分体现了学校灾害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加上学校作为人员密集区,成为灾害中人员伤亡最严重的区域之一。然而,幼儿作为灾害面前的弱势群体,更应该接受灾害教育,因此在幼儿园开展灾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目标领域提出,“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目标,在教育建议中指出:“教给幼儿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如:幼儿园应定期进行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逃生演习。”①这也充分说明了在幼儿园开展灾害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开展幼儿灾害教育的价值

(一)本体价值

首先,开展幼儿灾害教育有利于增强幼儿的灾害意识。通过在幼儿园中开展幼儿灾害教育,有利于增加幼儿对各种灾害的了解,正确认识灾害,提高幼儿的灾害意识,从而幼儿对灾害防治做好心理准备。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自救能力和防灾能力。幼儿园开展灾害教育活动,使幼儿掌握基本的躲避灾害和防范灾害的技巧,即当灾害来临时,应当如何应对以及灾害发生后应该如何自救。有利于生命教育的开展。从某种意义上说,灾害教育也应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幼儿灾害教育,使幼儿感受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的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从而能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在灾难来临时,能够想方设法保护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

(二)社会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幼儿是国家的希望,幼儿的生命安全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开展幼儿灾害教育,提高幼儿的灾害素养,掌握相应的防范灾害的知识,提高躲避灾害的能力,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也就是保障了国家的未来。

从世界范围来看,幼儿灾害教育顺应了世界灾害教育的主流趋势。我国灾害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当今时代我们国家应认识到灾害教育的重要性,应该向欧美发达国家学习灾害教育的成功经验,向幼儿灌输灾害知识、防灾知识,了解火山爆发、地震、海啸、龙卷风、火灾等灾害的相关知识,学习防灾减灾的知识和技能,让幼儿在幼儿园中接受灾害训练,对该地区频发性灾害进行模拟演练,让孩子更好地掌握基本的逃生技能。

二、幼儿灾害教育的实施策略

自2008年汶川地震后,灾害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国家要求把防灾减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学前教育阶段灾害教育的开展不尽如人意。很多地区很多学校仍然认识不到灾害教育的重要性,灾害教育流于形式,学校把安全教育或者灾害教育安排于课程计划表中,却没有付诸实施,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基于此,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幼儿灾害教育的有效开展和落实。

(一)编写教材,设置专门的幼儿灾害教育课程,将其纳入幼儿园课程体系中

由于幼儿园课程设置不同于中小学,没有设置有关灾害教育的课程,所以国家及地方教育部门应该编写专门针对学前教育阶段的灾害教育的教材,将其纳入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中。

首先,灾害教育课程应该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能够更好地掌握有关灾害的知识,以及防灾减灾的方法和技能。

其次,课程实施要具有多样性。开展幼儿灾害教育主题活动,或者将灾害教育融入其他主题活动中,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灾害教育;以游戏的方式开展灾害教育,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他们的重要生活方式,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有利于增强灾害教育的效果。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将灾害教育的元素融入歌谣或者拍手歌中去,通过朗朗上口的形式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灾害知识。教师要学会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施灾害教育课程,通过播放灾害图片、视频、灾害纪录片等形式,提供具体的真实的灾害案例,让幼儿了解灾害的相关知识和应对灾害的方法和技能。

此外,教师可以运用绘本阅读进行幼儿灾害教育。在中小学阶段,教师经常运用课堂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传授防灾知识,然而单纯的知识讲解对于幼儿来说更加难以接受,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幼儿灾害教育,应当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和需要,教师应该使用灾害防治的相关绘本,将灾害教育的内容以绘本的方式呈现,即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开展灾害教育。绘本作为适宜于幼儿的阅读材料,以其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直观图画,可以增强幼儿的阅读兴趣,通过阅读有关灾害教育的主题绘本,能够加深幼儿对灾害教育的认识,使幼儿能够牢牢掌握应对灾害的方法和技能。

(二)定期开展灾害模拟演练

在幼儿阶段,灾害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灾害意识,掌握防灾避险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实时模拟演练,有助于幼儿形成对灾害的心理防御机制,提高幼儿的灾害应变能力。对于幼儿,相对于知识的传授来说,技能的掌握更为重要。实践性和应用性应该是灾害教育的核心目标。例如,美国的灾害防范教育非常强调实用性以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能力。因此,美国学校经常组织诸如防范地震的演习、消防演习。美国的所有学校都会组织地震教育的“户外教学”。

灾害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教育体系,灾害教育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持。以实用性为主的灾害教育应该定期开展,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效仿美国,定期开展灾害模拟演练。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灾害教育模拟演练举办的频率应该高于中小学。美国许多学校防范火灾疏散演练基本上一年一次,如位于美国地震高发地带的加州地震局规定所有幼儿园至12年级的学生都需接受地震教育与地震演习,教导他们必须实施“趴下、掩护、原地等待”的步骤。不仅如此,美国的私立学校学生人数超过五十人,必须提供在紧急情况下疏散的教育,至少一个月举行一次疏散演习,应急门必须能不用钥匙从里面打开如此等等[3]。

(三)加强教师灾害教育培训

灾害教育课程能否很好地落实,关键在于幼儿教师。已有研究表明,教师缺乏灾害教育的意识、缺乏防灾减灾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要更好地开展灾害教育的前提是教师要有良好的防灾素养,那么就需要加强对幼儿教师的灾害教育培训,增加教师的灾害教育理论知识,提高教师的应对灾害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灾害意识和防灾避险的能力。

幼儿园开展灾害教育,必须加强对教师的灾害教育培训,才能保障幼儿灾害教育的成效。因此,国家及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提供幼儿教师参加灾害教育培训的机会,幼儿园也应尽力为教师创造培训机会,比如邀请当地消防支队的消防员向幼儿教师及幼儿讲解火灾发生时的正确应对措施,并现场进行示范和指导。有一点应当注意,由于我国灾害的种类繁多,每个幼儿园在灾害教育中不可能涉及所有的灾害,因此国家及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设相应的培训课程。

(四)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相互配合,形成灾害教育的合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①

篇9

关键词 灾难教育 大学生灾难意识 防灾技巧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0.093

College Students' Disaster Cognitive Level Situation Analysis

――Survey Data Based on College Students in Su Xiang Wan Three Provinces

MIAO Kejia

(School of Design,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Jiangsu 214122)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ake Jiangsu, Hunan, Anhui college students for the survey, the use of questionnaires methods were investigated disaster awareness and skills,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the content disaster, disaster response action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saster education and so on. On this basis, we propose a contemporary disaster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roblems and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targeted disaster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disaster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disaster awareness; enhance disaster prevention tips

面对不断升级的自然灾难和社会灾难,我国防灾减灾的形势日趋严峻,随着大学生群体逐渐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这部分群体的灾难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灾难素质的高低。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以及各省市的防灾减灾规划中,都明确了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灾难教育,各学校、社区、家庭、媒体甚至很多社会组织,也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灾难教育活动。这其中,学校在灾难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日趋为各界接受和认同。为了吸取教训并有效地应对灾难,使灾难管理成为一种文化素养,对大学生进行灾难教育被认为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因素。

尽管学者对学校对大学生灾难教育应成为主体作用已达成共识,但是大学生的灾难意识还很薄弱,灾难教育内容缺失,宣传教育渠道较少,教育资源匮乏,灾难教育体系呈整体性缺失状态。而对于高校灾难教育现状的分析,很少有高校建立系统的灾难教育体系,高校灾难教育现状堪忧。因此,本文基于三省市的调研数据,客观评估学校教育对大学生的作用,为学校进行灾难教育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和评价方法。

1调查问卷构成及研究对象

(1)问卷构成。研究用数据来源于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大学生灾难教育及PTSD恢复研究》课题的“当代大学生灾难教育现状调查问卷”的调查数据。问卷覆盖了湖南、安徽和江苏三省的高校,数据提供对象来源于全国各地二十余省的大学生,共发放问卷1150份,回收1022份,无效问卷12份,有效问卷1010份,有效回收率为90.75%。调查内容覆盖了个人基本信息、灾难知识和技能、灾难心理、应灾行为、灾难教育实施情况等内容。

(2)研究对象一般属性数据。本次调查随机抽取了重点本科、一般本科学生共1010名,其中男生520名,占51.49%,女生490名,占48.51%。城市来源比例为55.45%,农村为44.55%;本科生84.16%,研究生15.84%;理工科72.28%,人文科学20.79%,艺术类6.93%;独生子女55.45%,非独生子女44.55%;来自大城市的16.83%,中小城市47.52%,农村35.64%。

2大学生灾难认知水平分析

2.1数据说明

灾难认知水平包括灾难意识、灾难知识、灾难技能和灾难心理四方面的认知,本文综合考察了自然灾难、社会灾难以及应急救援等方面,对于我国大学生群体来讲,自然灾害主要为地震、海啸、台风、水灾、滑坡泥石流、雷电、雪灾冻灾这七方面,社会灾难主要为传染病、食物中毒、交通灾难、煤气泄漏、公共踩踏、火灾这六方面;典型的紧急救援情况包括呼吸困难、情况等方面皮肤污染、冻伤、烧烫伤、化学伤害、骨折、失血过多、溺水、昏迷和中毒十项。各项紧急情况取值均为1~5分,代表大学生对各项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从“不了解”到“很扎实”,从“不会”到“很熟练”。因此自然灾害知识和技能的满分为35分,社会灾难知识和技能的满分为30分,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的满分为50分。

2.2性别与认知水平差异和认知行为分析

调查显示,男生与女生在认知水平和认知行为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男生主要在灾难心理反应、灾难知识获得、防灾减灾方面有优势,而女生在灾难意识的形成方面强于男生。由此可以预测,男生对于灾难的接受程度较为理性,对灾难的参与度和关注度高,对于灾难的发生有较为充分的准备;而女生由于自身生理条件的原因,更多地表现为焦虑了解和获取灾难的知识较少,且更为感性,灾难恢复能力也比男生弱。

2.3生源差异和籍贯差异对认知行为的影响

在在难意识和灾难心理反应方面,城市生源的学生比农村来源的学生对应急救援的认识程度略高,灾区生源地的学生对常见自然灾害的反应较为敏感,认知接受度也较高。这应当是由于来自灾区或偏远地区的学生对多发灾难的感受较为深重和敏感,也愿意接受灾难的相关学习,然而对于一些社会性灾难(例如火灾、中毒、交通事故等)的认识较为薄弱;而发达地区教育程度较高,对应急救援的相关知识掌握较多,对灾难的心理反应、意识、行为等方面有所涉及,但是由于很少经历自然灾害,对于这方面知识的掌握仅仅来源于媒体或书本,这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

3存在的问题分析

3.1对灾难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令人堪忧

根据调查结果,学生对于地震和火灾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最高,回答“很扎实”和“较扎实”的学生达到了26%和25%,而对于海啸的掌握程度最低,回答“不了解”和“了解不多”的学生占到了49%,对于这几项灾难的应灾技巧掌握也呈现了相同的结果。而在灾难应急救援的知识和技能方面,学生们的掌握情况令人堪忧,回答“较扎实”和“很扎实”的,各项都没有没有超过15%,也就是说,85%的学生对这10项灾难的掌握情况都在“一般”及以下。35%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基本不具备”灾难自救和施救能力,88%的学生只“了解一点”或“不了解”搜救与营救的常识,80%的学生只“知道一点”或“不知道”消火栓和灭火器的使用方法,84%的学生只“了解一点”或“不了解”我国目前的防灾减灾法规政策,81%的学生只“了解一点”或不了解“灾后防病工作。这说明,大学生对灾难的认知程度很低,大多数只是初步了解,真正掌握防灾减灾知识的很少,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之大令人担忧。

3.2对于灾难发生时的心理反应太不成熟

调查显示,31%的学生对于灾难的发生”没有任何准备”,分别有48%和26%的学生在得知汶川、玉树、舟曲发生特大灾难时,表现为“焦虑”和“恐惧”,更加让人担忧的是,有31%的学生在回答“灾难发生对您的人生规划有影响吗?”这道题时选择了“有,我要及时行乐,享受生活”,这样的统计结果让我们可以看出,当今大学生在突发灾难面前鲜有抵抗力,对于灾难后反应,也表现为异常不成熟。

3.3教育主体的发挥不力导致学生应灾技能掌握不够

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学生认为,学校和家庭应当是青少年灾难教育的主体,而选择“公众人物”的学生最少;然而,在回答“您所在的学校开展灾难教育的方式和实施效果怎样”这个问题时,19%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防灾演习的效果很好,而“开设灾难教育专门课程”的问题上,11%的学生所在的学校未开展,平均有46%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灾难教育的举措“效果一般”;在“是否开展防灾演习等相关活动时”,58%的学生表示偶尔开展,20%的学生表示“经常开展”,综合前面一个选项,我们不难发现现如今学校开展灾难教育,基本上都局限于防灾演练的方式。对于社会主体,高达68%的学生“没有”参观过灾难教育基地(包括博物馆和纪念馆),32%的学生所在社区“从未开展”灾难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于家庭主体,21%的学生所在家庭“从来没有”进行过防灾应灾知识和技能教育。

4提高大学生灾难认知能力的对策

4.1提高对大学生灾难教育的认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21世纪的教育提出的口号是“学会生存”,这表明生存能力教育史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当人们在紧急情况面前,其应对能力如何,有无应急知识和技能,直接关系到其生存能力的高低。灾难教育是增强个体生存能力的教育,而目前我国的生存教育现状,我国大学生的生存能力之低下,让我们无法对他们的未来感到担忧,大学生尚且如此,广大中小学生或者是普通市民,其灾难认知能力的高低,我们可想而知,所以,灾难教育应当被教育者所重视。

4.2将灾难教育融入思政课日常教育教学

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中,将生存教育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进行开设还有待论证,这会涉及到教学资源和教师配备等一系列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存教育在教育理念的本质上是一致的,他们都是以人为本,培养与塑造人、发展人,使人趋于完善。思想政治的理论中,也包含有对生命的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作为现实关怀,它关心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能否合理与健康的发展;作为终极关怀,它也引导着大学生对生命的价值,社会的价值的一系列思考。①因此,在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将灾难教育融入到新生转型教育、思政系列课程、团学活动、日常班会中,开展形式多样、参与度高的活动。

4.3建立多主体联动灾难教育体系

针对调查中所反映出的灾难教育的主体,其作用发挥不力的问题,我们提倡家庭、学校、社会这三方面要共同努力,形成以学校主导,家庭重视,社会支持的三位联动体系,发挥这三个主体的综合效应。在家庭层面,家长应该提高对灾难教育的重视,注重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教导;在学校层面,我们要明确教育责任,完善规章制度,健全教育体系,提高教师质量,注重师资培训,并且将灾难演习活动放入学校重点教学计划中;在社会层面,社会主流媒体应当发挥其宣传的优势,并不断结合新出现的情况适时更新宣传内容,营造良好的灾难教育氛围。

篇10

活动内容及任务分工

(一)开展“气象台站开放日”活动

活动内容:向社会公众开放气象台、气象站、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宣传气象科普知识及气象服务等工作;提高气象部门、气象科技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引导公众关心、理解和应用气象,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气象学会负责联络,气象台、气象站、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负责接待,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负责在网络和电视媒体对外公告。

活动时间:3月20-25日

活动地点:市气象台、气象站、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各县局

牵头单位:市气象学会

参与单位:市气象台、气象站、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办公室、业务科、各县局

责任分工:市气象学会负责开放活动的组织协调,负责联系学校和学生参观,安排讲解员讲解;办公室、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负责活动宣传,各县局自行组织。

(二)开展“市县联动,气象科技下乡助春耕”活动

活动内容:围绕我市春耕生产,组织气象专家赴农村开展气象科技下乡工作,现场发放各类宣传材料,并为农民朋友答疑解惑,帮助农民利用气象知识科学防灾减灾、科学开展农业生产。

活动时间:3月中旬

活动地点:市县乡镇

牵头单位: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参与单位:市局、各县局

责任分工: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负责活动协调安排;办公室负责活动具体安排(宣传台、标语、用车、午餐等);市气象台、 灾防中心、业务科负责各安排1名气象专家参加及有关宣传材料准备,市局青年志愿者参加活动;办公室负责活动宣传。各县局自行组织。

(三)气象科普知识直播视频大赛

活动内容:由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在办公网面向全体气象职工发起气象科普知识直播视频的比赛,邀请广大气象职工通过“一直播”、“映客”等直播平台直播和气象相关知识,优秀视频可在“xx气象”官方微博、门户网站上播出,并推荐参加全省气象科普知识直播视频大赛。

活动时间:3月上旬开始

牵头单位: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责任分工:市公服中心负责具体活动事宜

(四)开展气象微博互动活动

活动内容:通过市局气象微博微信围绕今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主题,与网民开展实时互动零距离交流,组织气象专家对于各项提问均给予详细解答,并组织县级气象部门微博参与转发相关内容。

活动时间:3月中旬

牵头单位:市气象台

参与单位:业务科、办公室、法规科、市气象学会、气象站、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灾防中心

责任分工:市气象台负责本次活动的组织;业务科、办公室负责协调全市气象部门微博参与活动;气象学会负责联系法规科、气象台、气象站、灾防中心等科室技术人员回答微博互动的问题;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负责在门户网站建立“世界气象日”专栏并设立微博活动的提示。

(五)举办“气象科普进社区”街头宣传活动

活动内容:在街头集中向公众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和气象专家科技咨询活动,发放《中国气象报》、《气象知识》、气象法规、气象科普、防灾减灾等宣传材料,展出气象防灾科普展版,并设立彩虹门以烘托宣传气氛。

活动时间:3月23日上午

活动地点:市县主要街道

牵头单位:办公室、气象学会

参与单位:市局相关单位、各县局

责任分工:市气象学会牵头,办公室和法规科协助,各业务单位派出一人参加。各县局自行组织。

(六)气象科普作品创作大赛和气象科普知识竞赛

1.开展气象科普作品创作大赛

活动内容:为推动气象科普工作常态化发展,积极推荐优秀作品参加2017年xx省气象科普作品创作大赛,鼓励气象干部职工和广大气象爱好者、高等院校和中小学生积极参与气象科普作品创作, 本次创作分四类作品(平面科普作品类、视频科普作品类、数字化科普作品类和新媒体作品类),优秀作品可在“xx气象”官方微博、门户网站上播出,并推荐参加全省气象科普作品创作大赛。

活动时间:3月至6月

牵头单位:市局办公室

参与单位:市局各单位、各县局

责任分工: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制作科普短片;各县气象局、市气象台报送作品不少于2个,类别不重复;其他各单位至少报送1个作品。通过气象部门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渠道,充分宣传发动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

2.开展气象科普知识竞赛

活动内容:为提高青少年学生气象科学素质,了解并掌握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积极推荐优秀学生参加2017年xx省中学生气象科普知识竞赛。县区气象局必须进行科普知识宣讲和测试并尽可能扩大学校和学生参与面,安排学生至少参与一项气象科学实践活动。

活动时间:3月至6月

牵头单位:市气象学会

参与单位:各县区气象局

责任分工:市气象学会负责活动的统筹协调和督导落实;各县区气象局负责本地初中学校的选定、辅导老师的指定、气象科技人员的招募,以及宣讲、选拔和培训等活动的组织与落实。

(七)利用现有媒体资源做好宣传活动

活动内容:为扩大气象宣传覆盖面,世界气象日期间,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平台,以及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气象微博、气象短信、96121咨询电话、彩虹门等载体,大力宣传世界气象日主题、气象科技知识、气象防灾减灾、气象现代化、气象法规等。宣传气象科普作品创作大赛和气象科普知识竞赛。

活动时间:3月17日至5月底

牵头单位: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