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务劳动的活动过程范文
时间:2023-10-31 17:58: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务劳动的活动过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现代生活条件下更需要参加劳动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多种多样的家用电器涌进了千家万户,许多种耗费体力较大的家务劳动己逐渐被机器代替,人们参加家务劳动的时间和工作量都显著减少。相反,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时间却大为增加。饮食质量的提高和活动量的减少,换来的则是肥胖者显著增加,这在中年人和儿童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国外已经成为一大社会弊病,甚至被称为“社会公害”。在国内,这个问题也日益趋于严重,已引起有关专家的重视和忧虑。
解决这个难题的有效方法是增加人们的活动量,最好的措施是坚持体育运动。不过,由于时间、条件和旧习惯的限制或影响,当前我国的城镇居民,能坚持体育锻炼的,只占一小部分,有些城市还不到总人口的7~10%。因此,经常参加家务劳动就显得更为必要了。有人把家务劳动称为防治现代病的一剂有效良方。
家务劳动为什么有益于健康
首先,一般家务劳动,工作量不太大,如洗衣服、烹饪、买菜、编织等,大多属于轻度或中等度体力劳动,有些甚至是以脑力劳动为主(如辅导孩子学习)。这种劳动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温和的体育锻炼。在劳动过程中,人们不自觉地进行了各种活动,使身体的各系统、各器官都得到锻炼。不可小瞧家务劳动,认为它量太小。有人对一些家庭主妇一天的家务劈动量进行过专门的调查和计算,每人每天平均做家务活儿达3个小时,相当于散步1个小时的活动量。无疑,这对身体是十分有益的。
其次,大多数的家务劳动是一些有规律和有节奏的活动。表面上看,家务活几十分琐碎,包罗万象。仔细观察一下,不难发现,每天早,中、晚,干些什么和怎样干,是颇有规律的。比如,清晨起床,一般都是先升火烧水、清扫庭院,然后提篮上市场买早点和蔬菜,中午做饭,饭后洗碗筷,晚饭后,收拾杂物,辅导孩子,洗衣服等等。这种有规律,有节奏,间断的劳作,对健康尤为有益。
再次,家务劳动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与其它劳动截然不同,它是一种带有感情的活动。换句话说,在自己家里所干的一切,都是在为自己的亲人服务,一般都是高高兴兴地为亲人忙碌着。这种感情支配下的劳动,就使得劳动者在劳动的时候,心情愉快,即使活计累些,也不觉得累。天下的母亲,在为自己子女操劳时,都毫无怨言。这或许是家务劳动一个最突出的长处吧。
家务劳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家务劳动虽然有益于健康,但要注意几个问题,不然,也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第一、劳动量不宜过大,持续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要一次超过2小时。特别是不要平时不做,都积到星期天去做,搞突击,或搞夜战,干到十一,二点钟,影响睡眠。
篇2
关键词:创造力;家务劳动;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7-0023-02
一、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创造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这种形势下,一个国家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想要在国际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就需要在教育中应用各种教育手段,从小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对个体而言,也只有不断开动脑筋,坚持创造性劳动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有人说:创造力是少数天才的私有物。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说:“迄今为止获得的最有意义的认识之一是创造力再也不仅限于少数天才,它潜在分布于整个人口中间,即每个人身上都蕴含创造力。”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凡是孩子原先不会的,现在会了,就是创造;凡是别人没有想到的而孩子想到了,就是创造;凡是在自己和别人的基础上做得更好的,就是创造。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说:“儿童本性中潜藏着强烈的创造欲望,只要我们在教育中,注意诱导,并放手让儿童实践探索,就会培养出创造能力,使儿童最终成为出类拔萃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科学实验已经证明:任何一个儿童都有创造力,只是需要去发掘它并使它得到发展。小学生那稀奇古怪的念头中就有不少创造成分,教师、家长要培养得法,使小学生的创造力得以挖掘、表现、提高。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及以后进入社会发挥创造力有很重要的影响。
培养创造力的途径有很多,本文仅就家务劳动来谈谈创造力的培养。
二、家务劳动在培养创造力中的重要性
在我国,家务劳动素来被认为是绝对的家庭琐事――婆婆妈妈、琐琐碎碎,在所有的劳动中,可以说是最不上“档次”的。同时,因为家务劳动的受益者是劳动者自己及家属,所以被认为与社会无关。当中国人谈到家庭妇女甚至家庭“妇男”时,多少带有一些不屑的神情。所以,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家长们普遍把重点放在孩子的学习上,而其他方面的教育则成为微不足道的陪衬,家务劳动教育更是被许多家长所忽略,从而导致了孩子劳动意识淡薄、动手操作能力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其结果是,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其实让孩子从小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还可以促进孩子的智力和体力的共同发展。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些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曾对波士顿地区的450名少年儿童进行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爱做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前者平均收入要比后者高出20%左右,离婚率与心理患病率也有显著差别。可见家务劳动对孩子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具体到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增强孩子的智力方面,家务劳动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增强孩子的智力
小学生的大脑正在发育中,家务劳动能调动孩子的多种器官,促进大脑产生丰富的神经联系,激活大脑的活动水平与能力。为了快速有效地完成家务劳动,孩子还需要动脑筋,所以,家务劳动还有助于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且,由于家务劳动主要是一些体力活动和家庭琐事,孩子还可以在劳动中改善呼吸和血液循环,促进生理的新陈代谢过程,调节大脑疲劳,从而有利于大脑的发育。
(二)激发孩子的创新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首先解放他们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并且给予充分的营养。儿童时期,人的右脑发展得比较快,这一时期让孩子及时参与家务劳动,活动他们的左右手,对右脑进行及时的开发,可以促进创造力的发展,因为脑科学家研究证明,右脑与创造功能密切相关。同时,孩子在家务劳动的实践操作中还会得到一些启发,发现问题并引起思考和探索,从而激发孩子的创造思维能力。8岁的女孩吴超是我国年纪最小的专利申请人,她发明的“方便蚊香灰盘”与“共热分隔锅”就是在家务劳动中碰到问题后,为寻求适当的解决办法,而创造出来的。
(三)发展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丰富想象
儿童时期,人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也是想象力形成的时期。 “想象是创造力”,想象发展得越好,创造性思维也会发展得越好。在家务劳动中,小学生常常发挥想象,展开联想。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力去编织这个世界,在假装游戏中想象或编造出他们听过、见过或做过的情节。于是收拾整理洋娃娃的时候,他们就会展开想象,让大的洋娃娃当妈妈,四周放着小的洋娃娃当孩子,甚至还有睡觉的床,吃饭的用具等等,都围绕着这个“娃娃之家”摆放。
(四)家务劳动对孩子的其他方面作用
小学生需要做的家务劳动,主要是收拾玩具、叠被子、洗自己的袜子、扫地、拖地、擦拭家具、饭前摆放碗筷、洗碗等等,都需要手、眼、脑、身体共同参与、协调一致,才能有效完成,所以家务劳动锻炼了小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孩子在参与操作洗衣机、参与择菜、摆弄碗筷等家务劳动的过程中懂得一些日常生活知识以及相应的科学知识,开拓了孩子的知识面;家务劳动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比如洗碗时,边洗边玩边观察,发现筷子漂浮,勺子下沉,于是就发现了沉浮现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还可以让孩子外出买东西,比如买点葱、蒜、盐、烟等等,买东西不仅使孩子能够更好地认识事物,还可以增长孩子的社会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提高运算能力。
综上所述,很显然,家务劳动对小学生来说,是增知识长见识、开发智力与创造力潜能的最简便易行的途径。
三、在家务劳动中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途径
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具有潜在的创造力,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发挥出其创造力。环境对创造力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良好的教育有助于创造力的发展,学校、社会的力量不可忽视,家庭的作用也不能低估。因为人一生下来,就开始受到家庭这一环境的影响,家长的教养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各方面的成长。对于家务劳动,家长一定要明白,不是家务劳动需要孩子,而是孩子个性发展需要家务劳动。
在家务劳动中,家长如何创设条件来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培养小学生对劳务劳动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取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只有让孩子对家务劳动产生兴趣,他才会主动、积极地参与,才会在劳动中不断开动脑筋,最终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培养孩子对家务劳动的兴趣,需要家长做好以下几点:
1.为孩子创造动手的机会
家长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家务劳动对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改变单纯追求学习成绩的错误观念,在不影响孩子正常学习的情况下,让孩子参与、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务劳动,给孩子动手的机会。只有让孩子参与劳动,才能在劳动中体会到快乐、满足,继而才能产生劳动的兴趣。对于孩子在劳动中遇到的困难,家长不要急于帮助解决,更不能代劳,剥夺其动手的机会,应当有意识地启发孩子多动脑子、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孩子自己思考并探索出新的解决办法。
2.父母的榜样作用
常言说“言传不如身教”,家长的榜样作用在孩子的心目中是非常重要的。家长是小学生最亲近、最直接的模仿对象,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要孩子对劳动感兴趣,首先家长自己要热爱劳动,在劳动中充满快乐,因为家长的喜怒哀乐对于孩子来说感染力极强。而且模仿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当孩子能模仿大人扫地抹桌时,他也同样会模仿大人其它的行为方式,如语言、生活习惯和待人接物处理问题的方法。由于孩子的能力有限,他们的模仿是没有选择性的,父母的一些坏习惯、不文明语言,甚至不良行为都可能被孩子效仿。如果家长一边干家务活一边发牢骚,孩子就无法体会到家务劳动的快乐,相反,还会让他们觉得,家务劳动是一种连父母都不愿承担的负担。即使父母有时讨厌做家务,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发牢骚。做家务时可以放点音乐、哼哼歌。总之,父母要注意自身的榜样作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以身作则。
3.及时鼓励、表扬
有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说:不会做时抢着做,能帮忙时不肯做。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家长引导不当,当孩子有效完成家务劳动时,没有及时予以肯定、鼓励,而家长对孩子完成工作的评价和反应,会直接影响孩子对待家务劳动的态度。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认识到努力劳动的价值,希望他们能从中获得成就感。所以,只要他们付出努力,不管结果如何,家长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许,给他们一个微笑,一个拥抱或一声“谢谢”,让孩子产生劳动后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4.不要用劳动作为惩罚手段
在学校,学生犯了错误,老师们普遍喜欢将打扫教室作为惩罚的手段,并视错误程度,决定惩罚的期限,有的一天,有的一周,有的甚至一个月;在家里,孩子犯错误后,有的家长也喜欢用劳动来惩罚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强化下,孩子不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会对劳动充满了厌恶感。
(二)营造良好的环境
首先,做个宽容的家长。孩子的生活经验有限,动手能力也有限,所以,有时孩子的劳动会给父母带来一些麻烦,甚至“帮倒忙”,父母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不能把眼光放着劳动的效益上,而应该看到劳动对孩子个性全面发展的作用上。
其次,做个聪明的家长,给孩子提供有利于创造活动的家庭氛围。买玩具时,可以买成套的医生用具、厨房用具、娃娃家系列用具等等,最适合过家家,而且孩子在玩耍及收拾这些玩具时,有利于展开丰富的联想。在孩子做家务的过程中,家长还应该做个聪明的合作者、指导者,给孩子讲讲有关这些家务活的常识,如择菜时介绍各种蔬菜的营养,收拾房间时讲讲分类的好处和方法等等,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孩子的知识面,还可以减少劳动的乏味感。
最后,做并欣赏着。刚开始参与家务劳动时,孩子往往是把家务劳动与游戏混为一谈,他们感兴趣的是劳动过程而不是劳动结果。他们愿意洗手绢是因为可以玩水,愿意择菜是为了揪菜叶,他们满足于操作工具或摆弄物品。家长要接纳孩子对劳动的这种态度,并努力做一个欣赏着。比如孩子常常拿家庭用品做道具,常常在劳动的过程中“花样百出”,比如洗碗时,把大小不同,高矮不等的碗、盘子排队放好;饭前摆放碗筷盘子时,一时摆成圆形,一时摆成长条形,一时又摆成个三角形;洗袜子时,泡泡也在他们手中千变万化。小学生没有过多的思想束缚,敢想、敢做,他们在做家务时,往往不按大人的习惯,新招迭出。全家人要善于鼓励小学生表现出来的的新异性,并一起欣赏孩子的劳动成果,使他产生自豪感。
总之,创造力的发展对小学生以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应该重视小学这一时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家长应该注意发现孩子的创造力萌芽,保护孩子最原始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使他们的创造性得以持续和发展。如果不善引导,甚至过多限制、束缚,让孩子失去创造的机会、条件和信心,那么,他们这种可贵的创新精神萌芽,就会被扼杀在摇篮中,他们就只能在模仿顺从中长大,最终很可能成为一个平庸的、缺乏独立见解的人。
参考文献
[1]董翠艳.家务劳动教育切不可忽视[J].教育研究,2006,7.
[2]黄永兴.小学生家务劳动调查报告[J].教学与管理,2004,8.
[3]马文会.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J].家长,2006,2―3.
[4]于瑞.参加家务劳动有益孩子成长[J].新农村,2004,3.
[5]嘉心良.从家务劳动中培养孩子的幸福感[J].家教指南,2005,10.
篇3
摘要:由于现代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多,独生子女问题才成为社会的普遍性问题。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生活环境和地位的特殊,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心理偏异”的情况,这些年来,独生子女的教育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消除这些障碍, 使独生子女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我在不断教育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独生子女 心理健康教育 分析 对策
近几年,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生活过于优越,以及父母的过分溺爱,相当一部分孩子在性格的塑造上走进了误区。加之又受—些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以及一些媒体不健康的宣传,很多孩子在心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障碍,如畏难、孤僻、嫉妒、自赏、自私等等,严重危害了同学们的身心健康。由于家长过分宠爱孩子,导致孩子自私、孤独、协调能力差。如一位独生子女出身,就读于某名牌大学的出身品学兼优的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因为在一次晚会上唱歌跑了调,引起同学的哄笑,便觉得无地自容而自杀。可见,一些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
1、父母和祖辈的溺爱娇宠,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从不知为别人着想。
2、对“独苗苗”百般袒护,长者不愿约束孩子,孩子在家庭这个最早加入的社会结构中,未能养成尊重长辈、遵守纪律的自觉性,而是任性骄横,家庭成员关系颠倒,走向外部社会也不懂得尊重别人。
3、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为伴,幼时缺少与小伙伴一起游戏的集体活动,既不易养成与人协同合作精神,又缺少竞争性,所以社会适应能力差,可能形成孤僻、缺少热情的个性倾向。
4、在家里,父母代劳独生子女的许多本应自理的事情,使其易于形成依赖性,自主精神和自立能力都差,也缺少劳动自觉性。
5、物质条件好,孩子所要有求必应,忽视应有的思想教育,容易养成大手大脚、不爱惜财物的不良习惯。
独生子女产生“心理偏异”的现象也是复杂、多面的。该如何消除这些障碍呢? 在不断教育实践中,通过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我认为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一、自信心教育
独生子女因心理较脆弱,经过一次挫折和困难就被吓怕了,再也站不起来了,经受不起打击,由此可能走向堕落。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多安慰、多鼓励、多谈心,帮助其分析失败的原因:肯定其能力,并对其身上的闪光点和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适时表扬,使其体悟到老师没有歧视他,放弃他,从而重新鼓起自信的风帆。
教师教育中要信任、理解尊重学生。对学生评价时要多鼓励、少批评多说溢美之词,对学生的赞扬体现在具体细微中,一点点的进步,都会被他们非常郑重地夸奖一番。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教育中绝不能挖苦、讽刺他们,应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他们,让这些孩子能不断地从中得到鼓励。
二、教孩子学会宽容
做人应当有一点“雅量”,即容人之德。要力争做到“待人宽,责己严”,不要动辄就指责和怪罪别人。我们应当认识到:谁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况且,过错的原因未必就是动机不端正,它常和水平高低、能力强弱、方法是否得当等有关。再说,你认为别人错了,未必就是别人错了,也许是你自己的认识有偏颇呢!即使别人犯了原则性的错误,而心平气和地开导和豁达大度的宽容,往往却能使别人自责反省并改正错误,这也是生活中的常事。经常这样推心置腹地与孩子交谈,便可逐步地开导他们,使他们慢慢学会宽容。
1、树立榜样。孩子的宽容之心最主要的来源是父母。也就是说父母的榜样会给孩子一个努力的目标,让他沿着这个榜样的方向塑造自己,更多地得到欣赏和夸奖,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孩子接触父母的机会很多,会从父母那里学习到待人接物的方法。因此,父母宽容、大度、遇事不斤斤计较,与邻里、同事之间融洽相处的态度就会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通过长期的影响,孩子也会变得宽容、好善、乐与人处。
2、会理解他人。首先,要让孩子知道,人人都有缺点,有缺点和不足乃是人性的必然,和同伴相处,没有必要要求全责备,只要不是损人利己的品质方面的,应给他人一次宽容和理解。当然,宽容不是盲从,这一点是必须向孩子讲清楚的,让孩子知道宽容是明辨是非之后对同伴的退让。
宽容能使人性情和蔼,能使心灵有回旋的余地,能使人消除许多无谓的矛盾,化干戈为玉帛,就让孩子们拥有这种美德吧!
三、树立热爱劳动的意识的教育
尔基曾说: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双手创造出来的。其实我们生来就是一群劳动者,是劳动让我们创造出了这个七彩世界。
1、要认清对孩子进行家务劳动教育的必要性,端正他们对劳动的态度。不论是经济优厚或经济困难的家庭,不管有无保姆,都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即从小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养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依赖别人劳动的良好习惯。但目前不少家庭非常忽视对儿女的家务劳动教育,对孩子过于溺爱,因而轻视家务劳动的现象十分普遍,这是必须引起重视的。父母应适时对子女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提高他们对劳动的认识,端正他们对劳动的态度。
2、有意识地安排子女进行家务劳动,使孩子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如自我服务性的劳动和为集体的劳动。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家务劳动是“生活的小百科全书”,对于儿女的智力增长,体质增强、品德健全都有积极意义。再次在家务劳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道德品质。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需要从学会做家务劳动开始,从家务劳动中培养他们爱劳动的品质。如在布置劳动任务时,不仅满足于体力,还要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巧干和创新精神。打扫房间时,不仅要求清洁整齐,而且要求他动脑美化房间。又如,给儿童分配劳动任务时,除一些相对稳定的劳动外,还增加些临时性的劳动,可以增加对劳动的适应性和兴趣的多样性,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总之,通过家务劳动的锻炼,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四、集体感教育
独生子女因唯我独尊惯了,难免会因自私或缺乏集体观念,而与大家不能和睦相处,慢慢地被排除于集体之外,至使性格变得孤癖;这时要多方动员,大家齐行动,做通同学们的工作,让他们伸出温暖的手,把他拉回到集体中,重新感悟集体的温暖,逐渐培养对集体的热爱,树立起集体观念。春游,运动会,或是一些活动等,都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绝好机会。为了集体的荣誉,同学们能自发的组织起来,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切都以大局为重。如运动会上接力赛跑,不要老师叫,同学们能自己根据个人的实际状况、各自的实力水平安排好谁跑第一棒,谁跑最后一棒。他们其实懂得怎样安排、怎样合作才能发挥最高的水平、达到最佳状态,取得最好成绩的。
同时,从另一方面,教育学生善于从他人的角度看自己,从自己的角度感受他人。这样一来才有可能让每一个人都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奉献给集体或集体中的成员,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就教育了自己——尝到帮助别人后的快乐,才有学会如何理解人、尊敬人、善于为他人的幸福和快乐献出自己的力量,从而丰富了自己的精神生活。
五、鼓励孩子间的交流与合作
过分宠爱呵护的独生子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这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塑造,更不利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孩子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习惯于被别人关心,不太会为别人着想,习惯于别人顺从他,不懂得退让。当走向社会后,他不再是众人关注的中心了,别人不顺从他了,他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如果不能正确调整自己,会很难融入一个集体。这时孩子会有很深的挫折感,严重的会出现心理问题。因此,鼓励孩子间的交流与合作非常重要。合作不仅是一种交流、交往和学习方式,更扩展为一种生活方式,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同学们在一起学习,在一起交流,在一起玩耍,你帮我拿个东西,我借你一只铅笔、你帮我弄懂一道题目,我和你一起玩游戏。这些看似不经意的接触、如果引导得好的话,就能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使同学们沉浸在愉快的互助、合作、交流的氛围中。
鼓励孩子间的群体活动,努力创造各种条件为孩子建立群体活动环境,如春游,运动会等一些活动,都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绝好机会。各种各样的群体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帮助孩子学会用他人的眼光看问题,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鼓励、引导他们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他们学会如何把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逐渐建立友情,培养合作能力。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利用节日游园、郊游踏青、参观游览、走亲访友、演出比赛等机会,有意识地安排孩子与集体频繁接触,增进孩子对集体活动的认识与了解,提高孩子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六、开阔胸怀教育
篇4
关键词: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家庭劳动
一、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1.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在生理需要方面的自我服务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中、大班的孩子在以上几个方面基本能独立完成。如,自己吃饭,中、大班分别有66%、75%的幼儿能独立完成;自己喝水,中、大班分别有65%、79%的幼儿能独立完成;独立上床睡觉方面,中、大班分别有41%、52%的幼儿能独立完成。而幼儿在生活方面处于低级水平,如收拾餐具方面,中、大班分别有37%、38%的幼儿能独立完成,大多数幼儿都不能独立完成。从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在生活方面的自我服务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地提高。
2.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途径
(1)父母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榜样。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带动并教育孩子。教育孩子本身就是件复杂的事情,家长应该抽出更多的时间来与孩子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对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细节方面教育孩子,如自己穿衣、自己吃饭等。
(2)教师要学会增强幼儿自信心 。教师要组织幼儿开展多种形式的自我服务竞赛活动,可以让会做的孩子去教不会做的孩子,孩子教孩子效果会更好,这样也会把不会做的孩子带动起来。幼儿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自我服务能力得到了培养,学会了一些简单的事情,继而他们的自信心会得到增强。
(3)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家长和老师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影响源,家长和老师的言行举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幼儿的行为举止,家长要促使幼儿巩固和发展在幼儿园获得的学习经验;同时,老师也要使幼儿在家庭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及时有效地应用。家长要和老师定期沟通,及时进行教育培养方面的计划调整。
二、幼儿参与家庭劳动
1.幼儿参与家庭劳动的现状
(1)幼儿方面。调查结果表明, 29%的幼儿会主动参与家庭劳动。例如,一些幼儿可以自己穿鞋,穿衣服,自己主动做一些简单的家务。60%的幼儿会在家长的协同下参与家庭劳动。例如, 一些幼儿跟随爸爸妈妈一起扫地、擦桌子及收拾餐具等。
(2)家长方面。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2%的家长会对幼儿进行家庭劳动教育,会主动教幼儿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语言传授、亲身示范等手段对幼儿进行家庭劳动教育。有73.5%的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在他们看来,幼儿参与家庭劳动不仅会给自己添麻烦,还具有危险性,甚至还有家长认为幼儿参与家庭劳动会弄脏衣服。
2.培养幼儿参与家庭劳动习惯的建议
(1)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庭劳动教育观念。调查结果显示,有的家长很少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甚至从不让孩子参与劳动。动手操作是孩子认识世界非常重要的手段,所以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孩子在劳动过程中获得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体验愉快与成就感,从而逐步建立自信。
(2)家长要正确地运用教育方式方法。第一,家长要对幼儿的劳动行为进行及时的表扬。幼儿劳动的目的性不强,有时难免会对家务劳动产生厌烦情绪,不愿意参与家庭劳动。在这个时候,家长就要想尽一切可行且有效的办法来激发孩子参与家庭劳动的积极性。
第二,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幼儿经常有意无意地模仿成人的生活,通过模仿成人行为的方式来探索未知的世界。家长应该利用幼儿善于并喜欢模仿的本能,抓住示范的机会,当好幼儿的第一位老师。
家长应该充分重视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吸引幼儿参与其中,并乐在其中。
参考文献:
[1]蒋东云.培养中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策略[J].广西教育,2014(5).
篇5
【论文关键词】高校女教师 学术职业 瓶颈 突破
【论文摘要】高校女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高校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的竞争日趋激烈,使许多女教师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冲突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她们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严重影响了她们学术职业的发展,因此深刻剖析高校女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瓶颈,从而提出改进措施,对于促进高校的学术进步,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
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人力资源,高校女教师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她们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教育体系的深化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推陈出新,高校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的竞争日趋激烈,使许多女教师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冲突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她们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严重影响了她们学术职业的发展,因此深刻剖析高校女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瓶颈,从而提出改进措施,对于促进高校的学术进步,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高校女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瓶颈分析
(一)角色冲突使女教师陷入两难境地
传统定型化的角色教育模式要求女性以家庭生活为生命的中心和重心,在文明发展和文化进步的当今社会中仍主导着社会对女性的角色价值定位。“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高校女教师群体身上表现仍然突出,多数高校女教师还是家务劳动的主要力量。据中国妇女网报道,在上海市教育系统妇女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工会女教职工委员会所作的“上海高校女性人才的研究与对策”的调查中,家庭中主要由妻子做家务的占了被调查者的66.1%,主要由丈夫做家务的仅占11.4%。有54%的高校女教师认为“家庭与事业难以两全”是阻碍她们事业成功的最大障碍。一方面,操持家务和抚养子女等家庭责任占用了她们较多的时间,耗费了她们较多的精力,另一方面,她们在承担繁重的家庭责任的同时还要努力追求自己事业,并有所成就,加之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学术领域日新月异,女教师必须要时刻了解学术前沿动态,紧跟学术发展脚步,这使得女教师在此过程中感受到了明显的矛盾冲突和力不从心,从而陷入困惑之中。
(二)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价值取向使女教师在科研和晋升中处于明显的劣势
一方面,高校女教师大多担任学校的教学工作,受其工作自身结果表征难的影响,教学成就往往是抽象的且周期较长。很难在短时间内显现出教学的成效,因此,对教学成就的评价具有滞后性,这就导致了高校评价中对教学工作的忽视。另一方面,高校的发展是要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科研成果易于量化,能直接服务于社会并在短期内取得经济效益,受此影响,对高校教师的评价即呈现出“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价值取向。”这就使得大多担任教学工作的高校女教师在晋升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影响了其个人的职业发展。
(三)女教师的自我意识和发展定位普遍较低
受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高校女教师从自我意识和发展定位上普遍较低。作为社会女性,她们习惯用社会的普遍观点和行为规范来塑造自己,受男权思想影响,大多数女教师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家庭中,更多的在意她们家庭角色的扮演,心甘情愿的做丈夫的贤内助和孩子的良母,把他们的成功当做自己最大的目标。而对于她们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则没有太多的期望和要求。当事业与家庭发生矛盾时,她们往往更倾向于顾家庭。樊秀娣曾在同济大学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发现部分高校女教师据惧怕事业上的成功,及成功后带来的孤独和非难,害怕来自家庭、社会和同事的不理解。这是因为与男性成功后获得的赞扬和满足感相反,女性成功带来的则是不理解,冷言冷语,更有甚者,女性在成功路上可能由于偏于事业而冷落了家庭从而导致家庭破裂。
二、促进高校女教师学术职业良好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社会外部大环境的支持
1.将社会性别纳入决策主流
政策制定者们必须认识到,没有女性的平等参与,任何社会发展都不是可持续的,将性别意识纳入政治、经济决策的主流。男女共享政治和经济活动空间,使女性改变权利的性质而不是权力改变女性的性质,只有这样,女性才可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与男性同等的机遇和发展空问。将社会性别纳入决策主流,首先应关注于社会性别理论公共管理实践领域,提高决策者、实践者和普通民众对社会性别问题的敏感性,启发人们在社会性别问题上的自觉意识,从而推动社会性别的政策实践进程。其次是创建新型社会性别的观念氛围,建立新型的社会性别行为规范,提高社会对性别问题的认知、表达和规范能力,构建和谐的社会性别关系,并在实践中将社会性别理论作为公共管理的基本意识和基本知识加以倡导和运用。
2.倡导社会媒体积极塑造优秀女性形象,构建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
在现代社会中,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及网络等传媒既是社会舆论形成的渠道,又是社会舆论不可缺少的载体,对人们社会性别观念的建构有着重大的影响和意义。大众媒体在传播与塑造女性形象的过程中,应该尽量改变以往对女性以家庭形象为主的宣传,而更多塑造女性作为与男性平等的性别群体的新形象,注意体现和宣传女性的社会价值,积极构建有利于女性作为职业形象自由发展的外部环境。
3.改变家务劳动的传统分工模式
首先,均衡男女承担家务的义务。家庭是夫妻共同组成的,男女应平等地分担家庭责任,我们要弱化男人供养家人的角色认同感,鼓励男性承担家务劳动。承认家务劳动的社会价值,从而平缓两性角色冲突与压力,促进女性职业生涯发展。其次,促进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大力推进家务劳动的社会化服务,即大力发展家政等直接为家庭服务的第三产业,把家务劳动逐步从家庭转移到社会,成为社会性劳动,将女性从家务劳动的繁琐中解放出来,缓解女性角色冲突的压力。
(二)高校管理中加强对女性群体的关注,积极引导其学术职业发展
1.优化评价机制
目前,国内外的教师职称晋升评价机制均是重视科研,而忽视教学。而这对于主要担任教学工作的高校女教师来说,无疑是缺乏公平的,因此,优化现有的教师绩效评估机制势在必行。高校管理者需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充分考虑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制定教师绩效评估的各岗位的考评指标体系,对教学人员应实施劳动过程与劳动结果兼重的考核,即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并重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评价、评估和晋升。
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提高女教师对学术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科研质量和高校整体办学水平。高校管理者要建立有效合理的激励机制,从女教师的学术职业发展阶段人手,
分析女教师在此阶段生理心理的需求,运用激励理论,有计划地对女教师予以有效的刺激、引导与鼓励,从而提高女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她们学术职业的健康自由发展。
(三)高较女教师自身要更新观念,自信、自强、自立
1.正确定位,合理规划自己的学术职业生涯
作为高校女教师,要使自己的学术职业获得持久健康的发展,除了外部环境的支持外,更重要的自身角色观念应改变,需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把事业和家庭摆到同等重要的地位,认识到事业成功对家庭和谐的助推作用,克服其消极思想的影响。合理规划自己的学术职业生涯,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才智,注意自身人力成本的投资和积累,从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促进事业的稳定发展。
2.实现角色与能力的和谐统一
高校女教师应在双重角色的冲突中勇于承担不同的责任,担当不同的角色,以实现家庭角色与职业能力的和谐统一,摆正自己在家庭、婚姻与事业中的位置,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价值所在,从自己的个性特长出发,不断地对自己提出阶段性的目标,设计出自己的人生目标,用理性和睿智理顺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角色所需的各种能力,为自己谋求充分的发展,减少社会角色对自己的压力,确立自身在家庭和社会的地位,从而超越小我,追求自我人格的健康发展,最终完成女性的人生追求和实现女性的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系统妇女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工会女教职工委员会.上海高校女性人才的研究与对策[z],中国妇女网
[2]刘华钢,高校女教师的事业心理分析[J],广西高教研究,2002,(1):2-5.
[3]王极盛.现代妇女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篇6
提起糖尿病,有的人十分紧张,有的人满不在乎,以至于临床上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糖尿病病人,出现了严重并发症后才前来就医;还有一些糖尿病病人,不控制饮食、不坚持治疗,导致发生了无法医治的并发症,甚至残疾或死亡。
以下是糖尿病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的十大误区——
1、不吃主食、不吃糖,多吃肉类、豆类
最多见的现象是病人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类的主食,而不控制肉类“辅食”;更有甚者,早餐油饼、炒肝;只在正餐时,桌上的食物尊重医生的建议;零嘴、小吃不离口。这种现象说明对饮食治疗的意义不明确,或根本未掌握控制热量的原则。
糖尿病人应认识到,饮食治疗的原则是控制膳食总热量,而不仅仅是控制糖和主食。因为,糖尿病病人是胰岛素绝对缺乏或相对缺乏,而胰岛素不仅参与糖的代谢,也参与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所以,糖尿病膳食治疗是控制总热量,限制范围不仅包括主食和糖类,还包括肉类、蛋类、奶类、油脂类等。
2、生病或不舒服时,吃不下饭,可以不用降糖药
有的病人今天不舒服或感冒发热,不愿意吃饭,就不服降糖药或不注射胰岛素。很多糖尿病人将降糖药和胰岛素看成是帮助消化食物的药物,与进食食物密切等同起来看待。这一观点当然是错误的。
胰岛素促泌剂类降糖药和胰岛素需要在餐前服用或注射,因此,省略服用降糖药或不注射胰岛素,会使得1型糖尿病病人很快出现导致威胁生命的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病人可能导致血糖进一步升高,甚至同样会发生酮症酸中毒。
3、体型不胖或消瘦者不需限制饮食
人不胖也需要控制饮食,甚至消瘦的糖尿病病人也不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这是因为饮食控制不只是为了减肥,而且是为了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和血液粘稠度。不注意控制饮食,我们对这所谓“四高”就束手无策。另外,胖与不胖只是相对的,今天虽然不胖,但如果不控制饮食,将来就有变胖的机会。当然如果不胖,特别是消瘦的人,在总热量控制的严格程度上比超重或肥胖者可以适当放宽,特别是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在治疗过程中必须经常测量体重,一旦体重达到超重水平,就需较严格地限制热量的摄入。
4、少喝水,可以降体重
有的糖尿病人认为,他们多饮、多尿的糖尿病症状,是因多喝水造成的体液反复循环的结果,即多尿,所以为控制好糖尿病,在控制饮食的同时,就严格控制饮水。人如果几天不进食可以勉强生存,但要几天不喝水,将导致体内因缺水而死亡。
糖尿病病人口渴的原因,是机体为了维持内环境稳定而产生的保护性的生理调节。糖尿病病人在血糖过高时,刺激下丘脑的渴感中枢而致口渴,饮水后可使下降渗透压下降或恢复正常,此时口渴消失。此外,病人因血糖过高,必须增加尿量使糖份从尿中排出,造成病人尿量多,即身体内水分丢失多。因此病人多饮、多尿是由于血糖过高引起的症状,是机体自我保护的反应。
如糖尿病病人有意少喝水,其结果会形成血液浓缩,血糖高、血粘度高,血液中其他含氮废物无法排除,就会使病情加重,并可引发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糖尿病病人应该做到:水要喝够,汗要出透,便要排清,保持体重。水要喝够指经常注意补充水分,未渴先饮水,感觉口渴时体内已缺水5%以上,饮水有利于体内的废物充分排除。一般人一天的饮水量为2200~2800毫升左右,每次应控制在250~300毫升左右,分2~3次饮。饮水以白开水为好,饮水的时机在每天清晨、临睡前、劳动或活动后、饭前后半小时内;吃饭中不宜大量饮水,并可根据病人的体重、身高情况增减。对于心、肾脏功能不全,伴有水肿的病人,应适当限制饮水量,必要时咨询医护人员,制定适合个体的每日饮水计划。
5、胰岛素像鸦片,会产生依赖
目前1型糖尿病病人为生存需要,对胰岛素的接受程度已较为普遍。当前问题是,说服2型糖尿病接受胰岛素治疗,是让许多医务人员头疼的事。其原因是病人对胰岛素药物有错误认识和旧观念。
由于胰岛素是体内的正常激素,因为需要,正常人每天要产生并分泌大量的胰岛素。1型糖尿病自身不能产生胰岛素,而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需要终身使用外来胰岛素治疗以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体内胰岛素是相对不足,因此开始可用口服药物促使胰岛B细胞分泌体胰岛素,以达到降血糖的作用;但终因长期药物刺激使人体胰岛功能衰竭,需用外来的胰岛素治疗。因此胰岛素治疗完全是因病情的需要,且胰岛素是正常人体激素,不能以“鸦片”来形容。
2型糖尿病使用胰岛素后,仍能再次撤掉胰岛素。长期在口服药物刺激下的人体胰岛,使用外来胰岛素后,可得到很好的休息,胰岛功能恢复一段时间后,部分病人仍可能继续接受药物刺激,发挥分泌胰岛素的作用。
6、饮酒可减少降糖药量、还可少吃饭
有的糖尿病人认为酒要少喝,但酒可减低降糖药和胰岛素用量,并且还可以少吃饭,这样就能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少量酒虽有舒筋活血的作用,对延缓大血管病变有所帮助,但总的分析饮酒对糖尿病病人是弊大于利。酒内几乎不含任何营养素,酒中含有乙醇,乙醇对肝脏代谢可产生一系列影响。
研究证实:酒精可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饮酒对甘油三脂(TG)的影响主要是增加TG的合成。所以限制饮酒是控制高TG血症,尤其是高VLDL-C?血症病人的首要治疗措施。糖尿病病人饮酒导致高血脂,其高血脂血症持续时间长。原因是酒在肝脏内氧化时常伴有脂肪酸氧化的抑制及四肢末端组织脂肪分解,促使游离脂肪酸增加,使肝内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胆固醇升高。糖尿病饮酒允许量为,一般每周1~2次,每次应控制在30度,白酒40ml;啤酒200ml;葡萄酒100 ml。实际饮酒宜减半或更少。
7、吸烟与糖尿病无关
其实,吸烟对人体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对于糖尿病病人则害处更大。
首先,烟碱刺激肾上腺素分泌,肾上腺素是升高血糖的激素,可造成心动过速、血压升高、血糖波动,对病人十分不利。
其次,糖尿病病人最大的威胁就是血管病变,特别是阻塞性血管病变。糖尿病病人血管内壁常不光滑,血液粘稠度大,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极易发生血管栓塞;吸烟会造成血管进一步收缩,易造成血栓阻塞血管。阻塞心脏血管就会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塞,阻塞下肢血管就会发生下肢缺血甚至坏死,阻塞了肾脏或眼底血管,就会加重糖尿病肾病或严重影响视力,后果严重。
此外,吸烟会影响机体对营养吸收,吸1支烟可以破坏25~100毫克的维生素C。研究表明,吸烟抑制胰岛素注射后皮下的吸收,影响疗效;同时吸烟者需要补充很多的营养素,如维生素A、C、E硒等抗氧化营养素的补充。因此,糖尿病病人不能吸烟,有吸烟习惯的糖尿病病人必须尽快戒烟。
8、中医中药可根治(治愈)糖尿病
目前世界各地的医学界尚未找到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中医同样如此。目前比较共同的认识是:中医、中药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有一定作用。但糖尿病病人也不可盲目相信那些自称能根治糖尿病的“中医”,而停止正常治疗,否则其结果往往是人财两空。
9、为降血糖不吃早餐
新的研究显示,每天吃早饭的人患肥胖症和糖尿病的危险会降低。一项研究对2681名25~37岁的年轻人追踪随访八年,期间他们出现过各种健康问题,包括胰岛素耐药、肥胖症、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结果显示,每天都吃早饭的人患肥胖症和胰岛素耐药性症状危险降低35~50%。结果还显示,除早饭频率外,其质量也很重要,尤其以谷类为主的早饭能降低患病的危险。原因是进早餐后能够更好地控制食欲,减少白天过度进食的可能。研究人员总结认为:该研究结果可使人们很好地认识饮食结构与肥胖症及糖尿病等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篇7
小宝应当家
以前,生活艰难,父母忙活生计,孩子们理所应当地承担了家中大小家务活,减轻家庭的负担;如今,生活条件改善了不少,长辈们不忍心折磨孩子、年轻一代爸妈重视智能发展、独生子女分外娇贵,宝贝们顺理成章成为了家中的“小王子”、“小公主”。能自己烧饭煮菜可被称作“神童”、能帮爸妈洗一次碗便可成为“孝子”。而待父母老去、子女成才之时,子女忙于工作、懒于生活,父母便气愤之极:
“是家庭重要、还是工作重要呢?……
每个孩子都有一颗爱劳动的心,只有在他第一次拿起扫帚、第一次洗碗时给予肯定与支持,他才会懂得:他是生活的主人。
――甜芯
劳动,启蒙期的自信来源
2~3岁时,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建立,有了“自己来”的欲望。这时,他需要通过一些事情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以获得满足感。在他的眼里,爸爸妈妈特别厉害,可以开动比自己还高大的机器,他们也希望自己可以和妈妈爸爸一样能干。起初,他会模仿着家长干活,把家务活当成游戏,但渐渐地,他们可以在劳动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能力,会感觉自己长大了,对自己有了一份很实在的认同感,从中获得自信。
这个年龄段是培养儿童劳动意识的最佳时候。妈妈需要做的是放手让宝贝尝试!刚开始,可以让他成为你的小帮手,帮你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到了4~5岁,身体逐渐结实起来,我们可以根据宝宝的能力,把家里的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分派给宝宝,如倒垃圾、给小玩具洗澡、收拾自己的小书架……
在这过程中,妈妈爸爸也要明确告诉宝宝,他也是家庭生的一员,家里的重务他也要承担一部分!在宝宝眼中,“任务”是跟“光荣”等同的。他会认为妈妈派任务给自己,是自己的光荣,自己是特别棒,就像卡通片的主人翁总是有任务在身,是非常值得骄傲的。在使命感的驱动下,他会很认真地完成任务。
想法红绿灯
红灯想法
×劳动很辛苦,化学品又伤手,会让孩子受折磨的。
×儿子洗碗洗得又不干净,自己还得重洗,倒不如自己做更省事。
绿灯想法
√劳动是早期教育当中的一环,我们应该看重的是孩子劳动的过程而非成果,这是为了培养孩子的主人翁意识。
√劳动是为了让孩子明白自己虽然是弱势人群,但是也能为这个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用家务活提升潜能,省钱省心
现在养娃比上大学还贵,早教班、幼儿园、学位房……宝宝成长的每一步都要花钱。但我们是否忽略了最廉价的教材――日常生活呢?
要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手眼协调以及表达能力,家务劳动通通可以实现。在劳动的过程当中,双手要不停地活动,在双手舞动的时候左右脑的同时运作,从而促进平衡力、协调能力的发展。劳动过程中,我们需要眼看、手动,甚至耳听、鼻子嗅,这都能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促进大脑产生丰富的神经联系,激活大脑的活动水平与能力,具有潜能开发的意义。
从“收拾玩具”看锻炼效果
收拾玩具是孩子们最常见的劳动之一。在孩子收拾玩具的时候,不少家长会抱怨自己的孩子动作慢,最后看不过眼出手相救。其实,孩子收拾玩具的过程,也正是思维能力的锻炼过程。
宝宝心中的“劳动”概念
在不同阶段的儿童心中,劳动的概念是不同的,因此,家长的培养重点也应该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有适当的调整。
2~3岁 劳动=游戏
此时,他们还不能把劳动和游戏区分开来,经常以游戏的方式完成劳动的任务,妈妈委托宝宝去取雨伞的时候,他们会把雨伞当作枪扛在肩上,或者当作马骑在胯下。到达目的地时,宝宝会欢天喜地把雨伞拿给妈妈,在他们脸上会看到胜利的笑容,在他看来,完成妈妈的任务就是很了不起的孩子。他只满足于劳动过程本身,而不注意劳动的结果。劳动的独立性很差,很多地方需要成人的帮助。他们不大理解劳动的实质意义,只关心看护人对自己的看法。
妈咪看点:这时候,妈妈要鼓励独立完成任务,并且及时给予肯定,孩子会利用你的评价给自己打分。
4~5岁 开始明白劳动不是游戏
他们开始能适当地把劳动和游戏区别开来。在劳动中,如果儿童做游戏,当别人提醒“这不是游戏”的时候,他就能好好地进行劳动。这时,也开始能制订自己劳动的计划,预见最近的劳动结果。当然他们还不能制订和执行一个较长时间的计划。儿童劳动的独立性大大增加,能力也大大增强。开始能理解一些劳动的意义,如“人要是不劳动就没有吃的”。他们也开始明白爸爸妈妈的“上班”是一种劳动,我们需要用劳动换取食物。
妈咪看点:这时候,妈妈可以给宝宝分配一些小任务,让宝宝感受到自己也是家庭的主人。
5~7岁 明白劳动就是劳动
这时,孩子准备上小学,他们能明确地把劳动和游戏分开,劳动的目的性更加清晰。而且,在劳动中,更关心的不是劳动的过程,而是劳动的结果。他们会留意自己是否把工作做好了,还开始关注劳动过后是否得到报酬。劳动的独立性也提高了,已经能掌握某些劳动的技能和技巧,能评价自己的劳动质量。对于劳动的社会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如说,“不劳动什么也没有”、“没有劳动,我们就没有吃的、穿的”。
同时,他们已经有一定的共情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已经能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辛劳,有了最初步的感恩之心,还对“责任”有了具体的感知。
妈咪看点:这时候,妈妈需要强化宝宝的责任感和感恩之心。可以多留意宝宝的工作质量,对工作进行点评。
劳动中不可忽视的财商教育
在一些家庭里,妈妈会把家务活变成有偿工作,希望宝宝在工作中得到一点金钱,从而培养他的理财能力。虽说,对于这种做法,社会上有着不同的声音,但面对市场化的今天,这种方法在给宝宝树立良好的金钱观也起到一定的启蒙阶段。
妈咪这样做,宝贝乐当家
如果不希望宝宝养成“不付钱就不劳动”的心态,我们可以把“额外劳动”有偿化,也就是说,妈妈可以告诉宝宝,如果宝宝在完成常规任务后,再帮妈妈完成额外任务,就能得到小小的“奖金”。这既可以让宝宝感受报酬来之不易,也能让宝宝获得一份额外的小收入,以后幼儿园要捐款、要买自己心仪小玩具,都可以用自己的零用钱。
域外之音
Germany德国为劳动立法
德国法律条文中有一项规定:孩子在6岁之前可以玩耍,不必做家务;其中6~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餐具,给全家人擦皮鞋:14~16岁要负责擦汽车和菜园翻地;16~18岁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间大扫除。
Japan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小朋友进厨房,在多数家长眼中是危险、麻烦的事。但是,在日本儿童最热门的游戏场所是“厨房”:书店热销的书籍是“儿童料理食谱”:百货公司家电部门当红的是“儿童专用厨具”。
日本之所以会兴起“一岁厨师”“在厨房里长大的孩子”热潮,是因为社会各界,包括幼教界、媒体、社会学家、烹饪学校及儿童产品厂商,都在大力鼓吹做家务事对小朋友和家庭的好处。寓教于乐
当家预学习
除了在家做家务活,我们是否想过在城市的某个角落,宝贝可以有属于自己的小城市,可以在自己的城市里打工、赚钱,拥有自己的财富、职业,还能完成自己的梦想?
小编探路:模拟城市也疯狂
这里和妈妈爸爸的世界不同的是,所有的街道、商店、车辆都被缩小了1/3,他们做医生、消防员、押运员、警察、赛车手、飞行员、蛋糕师或记者,还有建筑工地,建造房子、发明古乓马俑、研究新的科学配方……
可以当最威武的消防员,还真的参加火灾救援呢!
和我们的世界一样,这里有招聘,劳动了就会有工钱!更难得的是谢绝妈妈爸爸代劳,完全靠自己。
如果当育婴师,还要学学护理,看来“妈妈”还是一个不简单的职业啊!
母婴玩具架
在小编推荐的众多玩具中,给宝宝体验家务乐趣的多不胜数,重新回顾吧!
冲上云霄也能在这儿实现,这是真正的飞机,不是模拟驾驶哦。
没想到这里会有变电站,还真有抢修工程喔!
还能穿越时空,到古人的世界参观。历史知识不仅仅是课本上说的,还能亲眼目睹,赞一个!
小城市的金融系统由中国银行赞助,这里的流通货币叫“E币”,小朋友有自己的账户、支票、护照,这里实行按劳取酬,鼓励储蓄,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和经济意识。
游后小记:
这个模拟城市小乐园讲求锻炼宝宝的独立性,宝宝需要独自去求职、去工作、去探险,刚开始可能有点害怕,不敢面对陌生人,妈妈不能在这干着急。这儿是乐园不是学校,我们可以先带宝宝游园一周,等宝宝看到其他小朋友都玩得特开心,自然忘记害怕投入到游戏中了。
篇8
一、合理制定学习计划,在假期中不忘学习。
(1)查漏补缺,认真自学
暑假期间,学校要求同学们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见校园网自学指导空间),并有效利用这段时间,认真复习、预习各门学科。尤其是针对薄弱环节,要多花力气,查漏补缺,争取迎头赶上。
(2)课外阅读,丰富假期
假期是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良好时机,学校要求每位同学在假期中读一本有益成长的好书,并认真撰写读后感或者书评(1000字),并参加江苏省第五届中小学网络读书征文活动,开学后各班选两篇优秀读后感上交年级组。(网络读书征文具体要求详见校园网站学生—团队工作—团队活动,学校图书馆在假期中也将分别于每周五上午8:30~11:30对学生开放,同学们届时可以借阅。)
二、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利用假期走进社会。
学校要求每位学生都利用假期深入社会、参与实践,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布置以下两项活动,学生可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活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下(1)(2)项活动选做一项。在以下活动中,请大家注意活动时的安全,并认真记录活动过程,8月20日前将活动的简单过程和图片发送至腾讯微博后@苏州市达立中学团委。开学后,各班推荐1~2组活动小组或个人进行展示评比。
(1)走访一位身边的道德模范
利用假期,走访一名身边的道德模范。利用媒体,或者到社区了解身边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和孝老爱亲等道德模范。走近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感人事迹,用文字、相片、影像等记录下令人感动的内容,用他们的事迹指引我校学生成长的方向。
(2)参加一次“志愿服务闪耀苏城”学雷锋实践活动
在暑期开展“志愿服务闪耀苏城”学雷锋实践活动,将我校的“学雷锋基地”活动延伸到假期。各班组织学生志愿者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入全市社区、公园、广场、博物馆、文化馆、汽车站等校外学雷锋基地,开展关爱、慰问、帮扶、城市文明礼仪倡议等志愿服务活动。倡导先进文化、弘扬文明新风,为“建设宜居新苏州,打造创业新天堂,共筑幸福新家园”的宏伟目标贡献青春力量。
三、承担适量家务劳动,开展“日行一善,感恩知孝”主题活动
学校要求同学们在假期中主动为父母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自理、自立能力。通过活动更好地理解父母、感谢父母,培养孝心,学会感恩。
四、利用假期锻炼身体。
学校要求同学们在假期中仍能坚持体育锻炼,完成学校布置的假期体育作业,具体要求详见校园网自学空间。
五、参与学校其他活动
假期中,学校还将组织部分同学参加以下活动,有兴趣的同学可选择参加:
(1)走访一位杰出校友:走进本校40周岁以下杰出青年校友工作单位或家庭,以采访、录音、书信、网络视频交流等形式,学习校友的求学之路、创业之路,以榜样的力量教育团员学生坚定信念、树立理想,不懈奋斗。对校友的基本情况(毕业时间、个人特点、个人成就、成长过程等)进行详细叙述,每位校友事迹材料1000字左右。
(2)参加“家在苏州,文明小使者”征文、摄影比赛。
(3)参加江苏省“校园心理剧”征集评选活动。
篇9
一、健全领导班子、加强统一管理健全的领导班子为有效地开展寒假活动提供有力的保证.统一管理是扎实落实各项活动的基石,学校成立以滕校长为组长的暑假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各年级组长
二、加强教师业务学习,提升教师素质,深化素质教育为了抓好落实.我校按照上级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具体内容如下:1.2010年暑假35岁(含35岁)以下教师制定出长期(3-5年)的读书计划,利用暑假期间读两本书籍,其中《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估》必读,另一本自选,写不少于3000字的心得体会。2.以年级为单位组织构思编排“经典诵读”节目,开学后,各年级教师进行展示。
三、加强体验教育,深化生活教育,促进养成教育,落实素质教育假期是开展体验教育和生活教育的大好时机.学校将拓展体验教育层面,开展生活教育,注重良好的生活、学习、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的动手动脑、团结协作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1、社区实践要成立自主社区实践小队: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的居住区域,成立社区实践小队,安排队长组织开展活动,就近参加社区居委会组织的各种公益劳动和公益活动,向社会奉献自己的爱心,用自己的劳动美化社区环境、净化社区文明、体验社区实践,并在实践活动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开学后,1——2年级各中队收齐社区实践活动表,装订后以年级组为单位交政教处(班级填写开学后的);3年级各少先队员在家庭作业单上总结社区实践活动情况,班主任统一装订叫政教处(各班推选5名队员用A4纸打印社区实践活动总结,同时附过程性照片材料)。
2、家务承包假期,各少先队员进行家务承包,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德。各队员在家务劳动中承包自己的一块“责任田”,坚持每天做。开学后一周内,每班评选出5名“班级家务承包之星”并把名单电子稿发送ftp“政教处文件夹”内“成长记录文件夹”。4年级全体少先队员在稿纸上誊写自己的感受,开学后,班主任收齐后以年级组为单位交政教处(各班推选5名队员用A4纸打印家务承包感悟,同时附过程性照片材料)。
3、动手操作(1)手抄报制作
4年级每位少先队员用A4纸制作一份“普法”为主题的手抄报;5年级每位少先队员用A4纸制作一份“科学知识”为主题的手抄报。要求书写认真,配图精美。开学第一周,以班级为单位收齐,装订成册,交政教处。(2)手工制作与科技制作1——3年级每位少先队员,利用假期制作一件手工作品;4年级每位少先队员,利用假期进行科技发明小创造,制作一件科技作品。开学后,每班评选出2份优秀作品,注明班级姓名上交政教处。〖作品要注明班级和姓名(班级为开学后的)〗(3)科技论文与科学实践5年级全体少先队员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展示和竞赛活动,开学后每班交5篇科技论文,5份科学实践活动材料。要求用A4纸打印,同时上交电子稿,电子稿命名方式为:班级、姓名、题目。
4、学生读书活动
(1)活动主题阅读促进文明;阅读——享受智慧的生活。
(2)活动内容(一)举办中小学生征文比赛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展以“阅读享受智慧的生活”为主题,写读后感和从身边的人与事中挖掘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征文活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继承与创新。(二)开展“创建书香校园”活动通过“书香校园”建设、“朝阳读书计划”、争创“图书使用示范学校”、农村小学“爱心书屋”建设、“中华诵”等活动,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引导中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读书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充分享受读书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请语文教师根据学校经典诵读篇目和潍城区经典诵读篇目布置学生诵读。为了更好地开展读书活动,省第二届中小学生读书系列活动组委会组织专家遴选了一些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书籍(见附件见ftp:教导处:暑假读书活动计划文件夹中),推荐给中小学生阅读。除省组委会推荐的阅读书目外,各中小学校要结合“朝阳读书计划”推荐书目指导学生阅读更多的思想性强、具有阅读价值的图书。
(3)工作程序与时间安排
(一)工作程序。此次中小学生读书系列活动,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各县市区教育局、市属各开发区文教局(教管中心)和有关市直学校逐级组织初选、初赛,市教育局组织复赛,并择优报省,参加全省决赛。
(二)时间安排。7至8月份,全市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利用暑假,广泛开展阅读活动,积极撰写征文。9月3日前,以学校为单位遴选优秀征文电子版报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区教育局组织评选表彰优秀征文,并择优报市。9月1日语文教师收征文包括电子稿,并按要求填写推荐表,9月2日上交教导处。
(三)报送要求。
(1)参赛作品内容要紧扣主题,题目自定,体裁不限,字数不超过3000字;
(2)征文中不能出现作者信息,作者信息以各学校上报的《推荐表》(见附件)为准;
(3)征文必须是原创,严禁抄袭,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评资格,并对所在学校通报批评;
(4)征文电子稿保存为.doc格式,以征文题目作为文件名。
(5)排版要求:题目居中,二号黑体;正文四号宋体,单倍行距;A4纸张;页边距上、下、左、右:3厘米;页眉,页脚:1.5厘米;页码位于页脚居中排列。
(6)报送数量:各城区中学每校5篇,乡镇初中、城区小学每校4篇,乡镇小学每校3篇,以学校为单位连同《推荐表》(电子稿),一并于9月3日前发至@。各学校要全员发动学生参与,并在校内评选出等次,根据数量择优上报区教育局普教科。
(7)表彰奖励经典诵读、演讲与征文比赛将分别评选出区级
一、
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名,同时评出优秀指导教师若干名,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市级评选。班主任鼓励学生利用暑假,积极参加以上布置的各种综合实践,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作品的自创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假期注意事项
1、班主任在放假前要做好假期安全教育,与学生签定《安全公约》,教育学生要有计划地完成寒假作业,不搞突击。要遵守社会公德,遵守交通规则,假期不自己到河里、水库、游泳池游泳,不进网吧、游戏厅,做到防火、防电、防坏人、防雷电,遵纪守法。假期内注意饮食卫生,注意传染病的发生,确保身体健康。新晨:
篇10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恰当运用赏识激励教育,能有效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在和谐的氛围中将社会的道德规范、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个人的道德需要和道德行为。
一、激励,把学习兴趣调动得最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知识产生的起点、萌发创新欲望的基础。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内化的重要途径就是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 小学生具有好强好胜的心理年龄特点,若能正确引导则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如教学第七册思想品德《做家长的小帮手》一课,我开展了“巧手大比拼”家务劳动模拟表演赛,让学生比赛整理桌面、叠衣服、钉扣子等。比一比谁干得快、干得巧,最后评出“星级家务小能手”,学生在活动中兴趣盎然。每个学生内心都渴望向他人展示自己,课堂上多提供让孩子表现的机会,通过学生自身表演,从中悟出道理,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激励少批评学生,尽可能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欢乐,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
二、赏识,把道德行为根植于心灵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信任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会赏识每一个学生。赏识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通道,即使学生表现不尽如人意时,也不要感到失望。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学生,做教师的也应欣赏他、拥抱他,用赏识调动他的自信心,捍卫学生心灵的彩虹。学生会在教师的赏识中变得自爱、自信和自强。
如学习第九册思想品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我让几位学生戴上各种头饰表演司机、交通信号指示灯、交通警察,再让几位学生代表行人,通过模拟体验,让学生对交通信号灯、交通规则有了更生动的了解,并付诸现实行动中去。活动过程中,不要觉得谁表演得不逼真,其实,学生已经在表演过程中获得了教育,赏识学生的表演,就尊重了学生对社会道德意识的理解;赏识学生的理解,就等于把道德行为根植于学生心灵深处。
思想品德课中的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善于捕捉机会,把握相应的教育素材和教育时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的优点和缺点,有了素材依托,那么就要准确、适时地把握教育时机。如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抓住时机,及时赏识所产生的影响会大得多。显而易见,赏识教育要把握教育时机,突出适时渗透,巧妙结合,不牵强附会,不生搬硬套,才能找准教育的切入点,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实效。
思想品德教学活动鼓励儿童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赏识学生的创造性,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教师要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达到把道德行为根植于儿童心灵的目的。
三、信任,把课堂的灵动还给学生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主张: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相信学生,才能激活学生,激活学生是激活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在课堂上多一些微笑,会让学生觉得轻松,没有压抑感。学生觉得教师和蔼可亲,学习效果也会更好,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相信学生就能激活课堂。激活课堂就要求教师备好课,充分挖掘教材中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使学生易于接受,易于理解,学生能产生兴奋和亲切感。
如教第七册《购物有学问》,设置“巧花十元钱”的活动:请同学们帮妈妈去买水果蔬菜,看谁能用十元钱买到更多价廉物美的新鲜的水果蔬菜。有的同学表演购买一斤生菜和一斤雪梨;有的同学购买柑橘和萝卜;有的同学购买香蕉和芹菜;有的购买了菠萝,就无钱再买蔬菜了……评选出一位任务完成得最出色的同学,当选“妈妈的好帮手”。相信同学们自己能总结出“同种商品的价格会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产生变化”。引导学生利用商品价格变化的规律明白“货比三家不吃亏”的道理,在保证商品质量的前提下把钱花得更巧、更妙。这样,静止的画面活动起来,变成了一个个小节目。这样做,学生看得见、听得见、学得来,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强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