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扶持政策范文
时间:2023-10-31 17:58: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营经济扶持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发挥财政职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增强经济活力和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区十一五规划(草案)从政策支持、做大做强、资金投向等方面明确了今后5年全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十分切合我区实际。下面我结合财政近几年对民营经济的探索谈一下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从全区民营经济总的情况来看,我区民营经济正呈现稳步上升趋势,20__年、20__年民营经济实现的区级税收情况如下:
年度
实现的区级税收(万元)
占全部区级税收的比重
20__
××××*
××*
20__
××*
××*
增减
××
××
从全区重点的民营企业来看,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也步入生产经营的活跃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全区经济的增长:
企业名称
20__年区级税收
20__年区级税收
增减
××*责任公司
××*
××*
××*
××*有限公司
××××
××*
××
××*有限公司
××××
××*
××*
××有限公司
××*
××
××
二、我区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区民营企业特别是街道企业从事传统产业多,从事深加工、高科技、高附加值以及外向型的企业少,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结构不合理、规模小、档次低。
二是部分民营企业尤其是本土民营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落后。一方面是文化素质不高、有大专学历以上的专业人才很少,具有高学历的高技术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另一方面是经营管理水平落后,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和进行资本运作的能力。另外众多素质不高的失地农民的纷纷涌入也使管理水平很难提高。
三是集约化程度低,形不成规模效益。目前我区民营经济集聚度低,配套度低,多数处于“小、散、乱”状况。例如目前我区各街道办事处都有建筑公司,但没有一个企业具有一级资质,从企业规模、资质等级等方面均无法与外地的建筑公司相比。因此,虽然我区目前开工项目众多,投资额极大,但由于受门槛限制,区内的民营建筑公司都不能参与承建。
四是企业扶持政策分散,形不成合力。近几年我区陆续出台了多项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如企业发展资金、科技三项费用、高技术专项等,各项财政资金的投入位列全市前列,但由于政策资金涉及面广且散,造成扶持重点不突出、投入产出比例不合理,难以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
三、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想法
(一)完善政策配套,为民营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首先要放宽政策,即对各部门、各行业的有关民营经济发展的规定进行认真清理,取消限制性规定,减少办事程序。其次,要充实完善扶持政策,放宽民营经济的准入条件,降低市场门槛。除国家有特别规定和明令禁止的,要允许民营企业与公有制企业平等地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平等地参与各项社会竞争。另外尽快出台细化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等的配套措施,从政策上对民营经济进行鼓励、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二)以点带面,鼓励重点骨干企业做大作强
在现有民营企业中有重点地选取几个企业从政策、资金、用地、人才、法律、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开通绿色通道,落实领导联系企业制度,鼓励这些企业做强做大,每年从生物制药、农业、机械制造、建筑业等行业中分别扶持1-2户企业重点企业,争取在5年内新打造出3-5个新的民营品牌企业。
(三)统筹政策,整合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
整合规范财政专项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将企业发展资金、科技三项费、高技术产业化等各项财政资金有效地捆绑利用,重点支持骨干企业,在财政专项资金的安排中,对××、××制药、××等具有发展潜力、符合我区产业导向的重点民营经济企业进行重点的资金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
(四)提供职业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提升民营企业层次
建立民营企业人才引进、培训绿色通道,使失业人员、失地农民获得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使更多的具有一定技能的人员充实到民营企业中,促使民营企业整体素质得以提升。
篇2
关键词:税收政策;民营经济;税收优惠;税收激励
一、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一)管理理念相对落后
内蒙古许多民营企业由家族企业演变而来,一般实行集权化领导,缺乏民主,容易导致决策失误。不少民营企业的营销方式、产权结构、管理模式、激励机制相对落后,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决策机制。大多中小民营企业家现代企业管理知识贫乏,社会责任感不强,依法经营意识薄弱,自主创新意识不强,缺少现代企业家的魄力与理念,传统思维惯性导致适应环境变化能力弱,制约了民营经济的现代化水平建设。
(二)融资难融资贵
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即使融到资也存在融资成本高的问题。金融体系建设滞后,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融资渠道不畅通,民营企业经济实力相对弱,金融机构为规避风险,经常不敢贷、不愿贷。得不到资金扶持的民营企业生存面临挑战。金融服务单一,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依然突出,制约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
(三)财税扶持效果不明显
各种税收政策及各种收费项目增加了企业税费负担,增加了成本费用。现行税收制度对民营经济导向性作用不强,税收总体数额比较高。对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民营企业财税扶持政策少。内蒙古地区属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地方政府为增加财政收入通常会采用严格的税收政策,给发展民营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地方财政收入不足,对民营经济的投入相对少,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局面。
二、我国现行税收制度
我国现行税收制度是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其它税类为辅助税种的复税制体系。经过多年的税制改革,尤其2016年5月1日起,全面推行营业税改增值税,使增值税的课税范围涉及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劳务等诸多生产经营领域,税基极为广阔,已经成为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中第一大税种。对于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发挥资源配置有决定性作用。企业所得税是政府主要税种之一,通过设置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减免税收及其他优惠方式等政策,扶持和鼓励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或项目,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调节功能。
三、税收政策对民营经济影响机制
(一)税收与经济发展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税收在一定幅度内增加,可以促使GDP增加,当税收增长超过一定限度增长范围时,会反作用于经济的增长。税率过高,税收收入会因无人愿意工作与投资而逐渐下降,进而也会对社会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征税范围就比较广泛,民营经济会贡献大量税收,政府财政收入就会增多,此时政府会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和相对宽松的税收政策来促进地方民营经济发展。在现行GDP的考核机制下,地区间各政府财力不同,财政支出水平不同,地区间政府会通过各种手段加重对各经济主体的税收负担,削弱经济发展,阻碍民营经济的发展。
(二)税制结构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税制结构是一国税收制度中不同税系之间、税种之间,以及各自内部的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关系的构成方式。良好的税制结构体现财政功能,经济调节功能,社会政策功能。我国实行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其他税种辅助配合、多税种、多层次、多环节调节的复合税制体系。为了优化税制,减少重复征税,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促进产业融合,2016年“营改增”全面推行,增值税成为最大税种。增值税的征收范围扩大,直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增值税相比,所得税的征税基数比较小,没有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增值税与所得税之间结构失衡,其它税种存在设计不合理及调节功能差的现象,税制结构影响政府收入,从而抑制了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税收优惠政策对经济的激励与调节作用
在内蒙古处于调整产业结构及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有必要对某些特定领域、特定行业的企业实施税费减免或优惠政策,减少这些企业的经济负担,增加企业盈利水平。地方政府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中应该改变只看短期利益的思维方式,要从政策、资金、税收优惠政策上给予民营经济支持,促进其扩大经营的规模,提升经济效益。政府可以通过对某些商品、某些行业、某些领域实施减税或免税政策,或者通过财政扶持政策,改变消费者购买行为,进而影响企业生产决策和供给结构,以实现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新形势下,对民营经济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尤其对劳动力成本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民营企业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税收优惠政策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扶持作用。税收优惠政策是短期行为,主要表现为激励及调节作用,民营经济的发展长大,还需自身不断创新发展。
四、执行民营企业税收政策应注意的问题
(一)以长远规划为出发点
税收优惠方式要多样化,尤其间接的税收优惠方式更具有激励作用,比如对民营企业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投资抵免等税收政策,鼓励其扩大再生产,增强企业发展动力。享受直接优惠政策的行业或企业容易形成一定的政策依赖,不思进取。在税收优惠方式上,要以长远规划为出发点,现在的优惠扶持政策是为了帮助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内生动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才能有能力贡献更大的税收,促进税收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二)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
我国的许多税种征收依据是自行申报或查账征收,现阶段,许多企业通过“账外账”等非法手段逃避税收监管,民营企业的财务核算体系相对较弱,纳税申报失实现象严重。为创造规范的经济秩序,一方面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全方位的信用体系,包括银行信用、企业信用、财务人员信用、税收信用、中介机构信用等。另一方面,加大检查与惩戒力度,各部门相互配合,保证税收政策执行。诚信机制的建立是民营企业税收优惠做到实处的重要保证。
(三)加强税收优惠政策执行监管力度
篇3
一、全区民营经济基本现状
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民营经济整体实力不断增强。随着资本投入的不断加大,民营企业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到今年6月末,形成了私营企业集团5户(*、*、*、*、*,同比增加1户),私营企业注册资本*万元以上*户(同比增加*户),注册资本*万元以上*户(同比增加13户),注册资本*万元以上65户(同比增加16户)的骨干企业群体。目前,我区私营企业中居前四位的行业是:批发、零售业占*%;制造业占*%;科研、技术服务业占*%;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
(二)民营经济载体不断扩展。占地*平方公里的光荣道科技产业园已完成规划,其中*亩起步区已完成土地整理*亩。*综合大厦6万平方米已经开工建设。意库创意产业园,在第三届中国创意产业年度大奖评选中荣获“最佳创意产业园区奖”。已有*户创意型企业入驻园区,实现留区税收*余万元。调整大胡同地区商贸业态,估衣街提升改造已全部完成,7月12日举行开街大典。*大街易买得超市(*平方米)预计8月27日开业、泛洋大厦快捷酒店和量贩式ktv(*平方米)、*大厦领先医药旗舰店(*平方米)和新春花苑超市(*平方米)等项目,正在陆续洽谈和筹备开业中。结合*公园改造,建设民俗食品街。利用大丰路*万平方米公建带打造民族风情街。利用津酒集团酒文化资源,规划酒文化一条街。*站前商贸商务设施列入规划建设等。
(三)科技型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使更多的民营企业认识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纷纷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或发挥船小好掉头的体制机制优势,积极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通过努力促进技术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科技创新的实施力度,4家民营科技企业申报了*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6个项目申报了创新基金;4家民营科技企业申报了*首批*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重大项目。预计到今年6月末,在册民营科技企业共计*户,缴纳税金*万元。
(四)民营经济成为安置社会就业的重要途径。截止到6月末,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近3万人,同比增长7.1%。民营经济成为吸纳社会各界人员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
(五)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显着改善。为进一步消除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文件精神,加大民营经济工作力度,并在放开领域、放宽条件、放手发展等方面,积极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探索与实践。
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实施全天候开门服务,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服务质量,驻“中心”各审批部门进一步清理、取消、调整合并行政审批事项并做好对市下放审批权限的承接工作,经过清理,共减少行政审批事项6项;推出12项可以在审批大厅当场办结的“立等可取”件。为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
1、不断完善四位一体的机制建设。制定并贯彻落实《民营经济联动机制实施意见》,明确各部门目标责任和职能任务,加大联动与协调力度。每年通过召开民营经济领导小组会议研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通过季度召开民营办工作会议,月度召开民营办常务单位会议,确定各阶段民营经济工作要点、分析民营经济运行状态、沟通各项工作落实情况,推动全区服务民营经济工作的有效开展。
2、强化三个平台建设。构筑信息平台。经过积极协调、精心策划,创建了中小企业*网,开辟了政策法规、融资担保、招商引资、民企创新等栏目,增加了政企沟通渠道。加强培训平台建设。着力于提高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组织了政策培训、管理素质培训、信息化培训*人次。民营办各成员单位为企业提供专业培训二十余期,*人次。拓宽融资平台。充分发挥虹融担保、*创投集团、中小企业信用促进会等投融资平台作用,今年上半年累计担保贷款*万元,多次召开银企对话会,为民营企业更快发展提供融资服务保障。
3、服务税源建设。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产业发展、税收政策、园区优惠等5个配套政策,为引进企业提供宽松发展环境。
区国税、地税及大胡同管委办积极服务企业的同时,规范税收征管工作,做到服务高质量、办事高效率,多项工作相互结合、互为促进,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加大税收监管力度,实现留区税收稳步提升。
4、以讲政治的态度对待“保渡上”活动。为贯彻落实市、区委关于开展“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活动的决定,民营办成员单位组建了由百名干部组成的服务企业队伍,确定20家重点帮扶企业和150家服务企业,积极帮扶。为企业解决问题173件(次),解决率为*%。
5、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组织了5个项目申报*市无偿资金支持130万元,其中3个项目在得到*市的无偿资金支持后,又获得国家无偿资金支持。认定区级科技计划项目2项。共为区工业重点企业争取市中小企业扶持资金近*万元。
三、存在问题
1.民营经济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面对民营企业需求多样,民营经济工作多部门,协调工作多层次的现状,需要从实际出发,深入调研,进一步完善的工作体系。
2.载体不足限制企业成长。随着我区拆迁面积的逐年扩大,一大批工业厂房、商业网点被拆除,而一些新的载体仍在建设中,企业发展需求与现状不适应的矛盾突出,现阶段一些有潜力的企业在发展壮大后不得不外迁。区工业企业重点50户中,有35户涉及外区税收的控制问题,面临着税源存量的减少。
3.企业规模小,成长的后劲不足。主导产业缺乏,企业集聚效应差。综合竞争优势不明显。*多户企业中拥有商标和品牌的企业不足60户,企业规模和竞争能力远远落后于其他区县。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进一步落实市、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围绕“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经济工作总体部署,着眼于我区“一心、双核、五区、八带”区域经济布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紧紧把握“*地区、大胡同、光荣道科技产业园”等重点地区的发展带来的机遇,继续解放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对民营经济工作的领导,发挥政府各部门对民营经济的引导、支持和扶持的作用,发挥民营经济办公室的综合协调作用,促进我区民营经济的工作体制创新,思路创新,服务创新。
(一)不断优化环境加大重点帮扶力度
1.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办事效率。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创建服务型部门,优化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外环境,简化登记程序,推进“现场办公”,“一条龙”服务和“一次讲清”等服务措施的落实,确保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质量“零差错”。充分发挥企业投资联合审批和企业设立综合审批窗口作用,实现“首问负责、锁定流程、锁定时限、按时办结”,以“高效、快捷、周到”的效率吸引更多的投资商落户*。
2.积极争取市级部门各项扶持政策支持。用足用好市科委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资金;积极争取市经委支持优势企业开拓市场、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扶持潜力企业尽快成长的扶持资金;充分利用市商务委支持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
(二)开展梯队服务助推企业成长
以帮扶民营企业梯队建设为核心,按照“抓住大的、不丢小的、开发新的、扶持老的”整体推进思路,保证成熟型企业加快发展、促进成长型企业健康发展、推进衰退企业调整发展。
1、服务成熟企业。重点强化对*纳税重点企业的对口服务力度。
加强领导服务重点企业制度,通过走访调研、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企业需求,努力在市场开拓、扩大生产、投资融资等方面提高扶持水平。
完善我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和虹融投资担保公司运作流程,健全融资担保程序,千方百计引进适于中小企业便捷融资的金融产品,为企业贷款融资提供支持。
发挥培训平台的作用,关注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的成长,推广先进管理模式,有针对性的开展经营管理人员素质培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2、扶持成长企业。重点引导、扶持30户规模以上企业、20户知名品牌企业做优、做强。
组织企业参加市鼓励型小企业认定、小企业创业专项资金申请、技改技创项目申报等工作,积极争取各类专项资金支持,努力培育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
组织建立科技型企业技术难题招标中心。通过设立接收、征集中小企业技术难题的服务窗口,使高校、科研机构的研发方向与企业、市场和产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
3、帮扶老字号企业。对老字号企业进行企业经营管理指导,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扩大老字号的知名度,聘请具有经营管理资质的专家,实行企业文化、市场营销等指导服务。
4、引导创业经营。积极落实*市关于创业带动就业的各项政策,对有创业要求人员提供相关政策指导和培训服务;全年为300人提供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服务,提供11场大型公益性免费招聘会。
(三)招商引资促区域经济升级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中小企业网,积极推介我区经济发展优势,设立民营经济信箱,开展我区各项扶持服务政策宣传解读,帮助企业及时了解*、熟悉政策;进一步加强对企业需求的了解;通过多种形式的招商会、展示会,展示*地域特色,吸引投资。
落实优惠政策吸引投资。以“商贸*”建设为契机,积极兑现区扶持服务企业优惠政策,落实区政府对20家成长性企业给予的一次性引导资金扶持。区政府设立民营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并匹配市级各种项目扶持奖励;落实税收奖励政策,对新引进企业和在我区纳税符合奖励条件的企业,主动为他们兑现奖励,激发发展动力,为区域经济多做贡献。
促进园区产业集聚。逐步完善园区产业定位,形成园区产业特色,促进光荣道科技产业园项目启动建设,积极引进科技型、总部型、现代服务型企业,引进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民营企业,促进区域产业经济的形成。
(四)强化联动机制保障工作落实
篇4
关键词:民营 软环境 政策选择
一、政策选择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正确理解民营经济的内涵
关于民营经济的内涵,理论界有很多观点和文献表述,争论不一,但就民营经济得本质来说,所强调的是经营主体,不是所有权主体或产权主体,即它强调的经营主体是“民”而不是“官”。这里的“民”应该是“民间”,而不是“国民”,因为如果理解为“国民”的话,就必须将外资经济排除在民营经济之外,显然,这是不合理的。因此,我们应该将“民”理解为“民间”,凡属民间经营而非国家直接经营的经济都属于民营经济范围。民营经济相对的范畴应该是国营经济。
(二)政策选择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关系
政策是政府为推动和协调经济发展、调控经济运行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经济布局、发展和调控等,禁止、价格、费率、信息和产权等政策工具的组合,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成为既定的政策方案,政策选择实际上就是要找到最恰当的政策方案来调节宏观经济目标。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方案是被抽象和提炼了的政府对民营经济以及市场理念、态度、行为方式与方法的总和。政府对待民营企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决定了其能否顺利地获取各种生产要素、如资金、土地、原材料、高素质人才等。政府作为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者、供给者、维护者和监督者,及时有效地做好政策安排是非常必要的。
二、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融资难,金融服务业欠发达
目前,民营企业存在资金短缺问题。民营企业筹资渠道主要是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自筹资金非常有限,很难保证民营企业高速度发展。银行贷款对民营企业来说,融资机会少、规模小、成本高,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得到银行贷款更加不易。融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从融资难的原因来看,融资成本高昂、缺乏融资渠道、银行创新服务不足、选择比例较高,担保机制不完善和难以直接融资也是重要原因,在优惠政策最薄弱的环节方面,融资政策位列第一。
(二)民营企业专心难,公共服务滞后
民营企业的社会公共资源缺乏,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政府公共服务覆盖面小,行业协会改革滞后,服务行为不规范等现象依然存在,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为民营企业发展规划提供专业市场调研、技术、信息及管理、咨询和顾问等服务的营销机构和中介组织的针对性较差,民营企业普遍反映他们难以找到有效的社会服务平台,难以获取所需要的有效信息,尤其是乡镇小型微型企业,很难及时获得各类市场信息,很难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接。公共资源获得的有限性,可享受公共服务的不公平性,加大了民营企业运营经济成本,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民营经济发展与环境的政策选择
(一)加大政策创新力度,营造优越政策环境
当前,国家新一轮宏观调控政策给民营经济发展在用地、信贷等方面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朝阳市应在出台政策上求突破,制定出台更加优惠,力度更大的扶持政策,营造优越的政策环境。
1、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政策。要制定地方市场准入政策,编制“鼓励、允许、限制、禁止”民营经济市场准入的产业目录,对民营经济投资进行引导。通过放宽市场准入领域、降低准入条件、畅通民间投资进入途径等,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电力、石化、铁路等垄断行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进一步宽松税费政策。尽管国家税收政策是统一的,但各地在执行过程中都有让利于企业的做法,如天津出台了9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烟台市国税局取消了16项民营经济减免税审批项目,对6个减免税项目由审批改为事后备案,在税收政策上,要给予民营外贸企业真正的“国民待遇”,并尽可能简化出口退税等相关审批手续。
3、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政策。各级政府应积极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和归国留学生等各类人才到民营外贸企业就业和创业并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对企业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审、国外智力引进及各类优秀专家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选拔等方面逐步与国有企事业单位享受同等待遇;定期举办民营外贸企业人才招聘会,有计划选送优秀民营外贸企业主到有关院校进行培训,或组织民营外贸企业家出国考察和开展国际交流。
(二)强化政策落实到位,确保经济发展实效
1、完善部门配套政策。切实做到放开领域、放宽条件、放手发展,工商、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要集中人力,在大量调研与协调工作的基础上,从放开经营领域、实现市场公平准入、加大财税和融资支持力度方面制定配套文件,公安、物价、金融、商务、农业、劳动保障等部门都应进一步完善“全程、限时办结”制度,真正将措施落到实处。
2、完善一视同仁的政策待遇。明确政策共享的原则,规定在国家法律法规许可之下,凡是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的优惠政策同等适用于民营企业,同样适用于本土企业。建议推行优惠政策共享,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将已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园区采取同样的政策进行扶持,进而实现主导产业突出、集聚效应明显,形成区域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
篇5
一、推动民营经济新一轮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充分认识推动全区民营经济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意义。2007年以来,我区把民营经济提升到“强区、富民、兴业、固本”的高度,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层面大发动、政策层面大推动和落实层面大行动,全区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实现了突破性发展,在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推动改革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区民营经济发展已经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既面临严峻挑战,也面临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推动民营经济新一轮发展,既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保障,也是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是强区之路、富民之源、兴业之基、固本之策。各部门和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推动民营经济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抓住历史机遇,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在新起点上推动全区民营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膨胀总量规模、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以落实政策、强化服务、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深入实施中小企业四项计划,积极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拓宽投资领域,强化融资服务,推进创业创新,把民营经济打造成转方式、调结构的主体,实施重大战略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主力,推动全民创业的主角,在新起点上实现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突破发展。
(三)目标任务。年内,民营经济增加值和上缴税金分别增长13%以上,新登记注册个体私营企业3800户,中小企业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
(四)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激励和扶持作用,大力支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整合财政相关专项资金,完善扶持机制和使用方式,重点支持微小企业创业,中小企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管理进步,以及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设立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和中小企业信贷周转金,为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帮助民营及中小企业按时还贷、续贷提供资金支持。
(五)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加强税收政策宣传和纳税辅导,加大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在民营及中小企业的落实力度,为其及时足额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创造条件。积极落实对新创办民营企业、微小企业的税费扶持政策,及时办理相关减免手续。
(六)强化人才保障。深入实施人才战略,加快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加大科技和产业人才引进力度。对民营及中小企业在技术资格认定和职称评定等人才管理配套政策方面要一视同仁、同等对待,促进人才在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自由流动。
(七)加大用地支持力度。在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时,统筹考虑民营及中小企业投资项目用地需求,合理安排用地指标,对特色产业基地、产业集群(聚集区、园区)、小企业创业基地以及高成长性中小企业投资项目的标准厂房建设要保障用地。
三、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
(八)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严肃查处各类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切实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和作为市场主体的合法地位。深化“行风监督民企行”活动,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维权投诉中心的作用,畅通民营企业反映诉求的渠道。
(九)提高对民营企业的法律服务水平。继续深入开展政法干警与法律工作者牵手民营企业活动,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法律支持服务力度,引导民营企业自觉依法经营,防范法律风险。搭建民营企业法律援助平台,鼓励法律服务机构对民营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投资环境
(十)完善公平竞争的体制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优化民间投资的审批登记程序,分层次、分区域、分类型规范设置民间资本在金融、通信、电力、石油天然气、自来水、医疗、教育、文化等行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投资准入门槛。市场准入标准要公开透明,对各类主体同等对待,不得单独对民间资本设置附加条件。
(十一)鼓励民间资本开展兼并重组。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方式,参与企、事业单位的改制重组,促进民间资本与其它所有制资本融合,以新型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实现优势互补,增强发展后劲。
(十二)积极引导民间投资方向。制定切实措施引导广大民营及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全区实施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聚集区等战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参与发展民生社会事业,开拓现代物流、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
五、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融资环境
(十三)加强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整合银行、税务、工商、质监及司法等部门的信息资源,加快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信息征集、评级、及奖惩机制,引导中小企业强化信用意识。大力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信用评级工作,推动担保行业信用建设。鼓励支持银行征信机构和有资质的社会信用评价机构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服务。
(十四)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鼓励民间投资加快进入金融领域,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开展中小企业集合贷款业务,多渠道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支持民营及中小企业引进外资,开展合资合作。
(十五)加强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建设。扶持和规范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融资担保机构,推动建立以银海投资信用担保公司和中恒信投资担保公司为龙头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网络体系建设。综合运用资本金补充、保费补贴和风险补偿等多种形式,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担保能力。发挥中小企业融资合作联盟和融资服务平台的作用,深入推进银行、企业、担保公司合作。
(十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鼓励行政区域内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单独设立面向中小企业的信贷机构,并在民营经济活跃、民间资金雄厚、金融需求旺盛的区域增设机构网点。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贷款增长和风险补偿激励机制,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中小企业授信管理制度,实施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监管,逐步提高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的规模和比重。
(十七)推动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完善中小企业上市育成机制,大力培育中小企业后备上市资源,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境内外市场上市筹集资金,重点推动一批成长型、自主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
六、提升民营经济的产业发展水平
(十八)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按照“创业、培育、成长、创新”四位一体的工作思路,深入实施企业升级、小企业成长和微小企业培育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培育3000家初创型小企业,使100家微小企业成长为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10家规模以上小企业成长为重点骨干企业,年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集团达到10家以上,形成民营及中小企业梯次发展的格局。
(十九)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民营及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研发设计、品牌提升、渠道拓展和产业链整合等手段提升产业价值,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发展方式从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产业结构从低附加值的一般加工为主向高附加值的研发、营销为主转变,产业组织形态从传统集聚为主向现代产业集群和总部经济为主转变,企业经营方式从粗放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转变,增强传统产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二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引导民营及中小企业积极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设与发展,高起点进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研发、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业领域,走高端高质高效发展道路,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十一)提高产业配套协作水平。搭建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交流合作平台,扶持一批与大企业分工协作的关联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围绕上下游产业链和价值链开展配套协作,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鼓励和支持大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和引资设厂等方式,优先与市内中小企业开展配套协作,提高配套协作水平和配套率。
七、提升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水平
(二十二)支持民营企业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深入实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计划,引导企业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集聚创新资源,增加技术储备,提高企业持续创新发展能力。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
(二十三)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鼓励支持民营及中小企业多渠道筹集科技创新资金,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新技术嫁接改造力度,推动企业向内生增长和创新驱动发展转变。重点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加大对投资过5000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过1000万元的技术改造项目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项目的资金投入,争取各级相关政策支持,促进一批中小企业转变为活力强、发展快的科技型小巨人企业。
(二十四)支持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推进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间的产学研合作,探索组建中小企业校企合作联盟。以产业链为纽带,依托国家和地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技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创新平台构成多层次产业创新支撑体系,推动建立产业集群创新联盟,引导技术、人才和资金等资源向创新平台集聚,大力推进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科技链与产业链的有效对接,推动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加速转化。
(二十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建设。大力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加大对民营及中小企业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提高民营及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鼓励民营及中小企业建立和实施标准体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通过科技创新与开发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提高产品质量。
八、提升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二十六)加强管理创新。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创新和履行社会责任“3·10”示范企业创建活动,用3年时间在全区培育和树立10个示范中小企业,以点带面,引导企业加强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机制和管理文化创新,切实搞好企业战略管理、精细化管理、节能降耗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和文化建设、品牌建设,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二十七)提高经营管理者队伍素质。深入实施企业经营者素质提升工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小企业培训机构的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广泛开展政策法规、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客户服务等培训,完成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专项培训、成长型中小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培训和骨干企业经营者的高端培训。
(二十八)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深入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提升活动和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创建活动,促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与信息化紧密融合,引导中小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业务流程,提高研发、管理、制造、营销和服务水平。鼓励信息技术企业开发和搭建行业应用平台,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软硬件工具、项目外包、工业设计等社会化服务。
(二十九)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市场。大力发展行业性电子商务平台,引导和推动民营及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采取财政补助、降低展费标准等方式,支持民营及中小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展览展销活动,支持举办依托重点产业集群的专业性品牌展会,支持建立各类民营及中小企业产品技术展示中心。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民营及中小企业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发资源,收购技术和品牌,带动产品和服务出口,抢占国际市场。积极帮助民营及中小企业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和反倾销诉讼,鼓励支持民营及中小企业“抱团”应对国际贸易纠纷。
九、提升对民营企业的服务水平
(三十)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按照“提质增效、提速增量”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机关行政行为,全面清理并进一步减少、合并行政审批事项,加快推进政务公开,改进审批方式和服务态度,推行“一站式”审批、限时办理,加快实现集中审批和并联审批,为民营及中小企业设立、生产经营等提供便捷服务。
(三十一)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统筹规划,完善服务网络和设施,积极发展各级中小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加快培育专家志愿服务队伍和专业化服务队伍,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融资担保、信息咨询、技术创新、创业辅导五大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财政补助机制,支持服务机构开展信息咨询、质量检测、创业辅导、融资担保、人员培训等服务。
(三十二)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非营利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相结合、促进产业升级与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相结合、社会服务资源开放共享与统筹规划重点推动相结合,加快建立面向广大民营及中小企业的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参与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认定活动,积极争创省级、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三十三)强化行业协会(商会)服务职能。鼓励、支持民营及中小企业建立自律自治的行业协会(商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反映企业诉求、维护企业权益、应对贸易纠纷、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等方面的作用。
十、加强对民营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
(三十四)加强组织领导。把推动民营经济新一轮发展作为全区经济工作重点,不断完善区委统一领导、政府规划调控、部门全力支持、社会积极参与、企业自主发展的工作体制和推进机制。区推进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继续发挥好统筹规划、组织领导、政策协调、考核调度职能,认真研究制定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时协调解决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民营及中小企业进行指导和服务,既要注重全面落实已有的各项政策措施,又要注重从实际出发,抓紧制订完善更加积极有效的扶持政策措施,形成发展合力。各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工作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综合协调和指导服务,督促发展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三十五)加强运行监测。统计部门和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工作部门要加强对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统计工作,进一步改进统计方法,完善统计指标,强化基层基础工作,逐步建立协调有序的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统计核算体系和市场监测、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合理引导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
篇6
一、当前民营经济面临的发展机遇
从大环境来看,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环境对我国发展总体有利,新一轮世界产业分工调整重组,特别是国际资本和产业仍在加速向长三角等地转移,这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难得的机遇。
从科学发展的要求来看,国家对农业、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这些政策我们无一例外地都能享受到,这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好的契机。 从资源优势来看,我市地处沿海湿地,生态环境良好,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优势;我市是全省土地面积大市,拥有不断向大海延伸的滩涂,劳动力资源、水资源、农产品等资源丰富,民营经济发展的空间优势将进一步凸现。
从经济发展的特定规律看,只要是资本,总要积极寻找投入的方向。浙江、苏南等发达地区的民资由于受土地、资源、电力、环境等各种要素的制约,正纷纷寻找新的出路;上海等大城市由于产业升级的需要,一大批企业需要向周边地区实施产业转移。
从国家产业政策看,农业及产业化龙头企业、服务业、旅游业、环保产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另外,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领域中的大中型民企正苦练内功,度过当前难关后也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二、当前民营经济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是土地审批控紧。当前用地紧张前所未有,是民营企业新上项目的头等难题。许多签约项目因土地无法取得合法手续而停建。就拿射阳县来说,在这次全国性开发区(乡镇工业园区)清理工作中,乡镇工业园无一幸免,全被摘牌,各镇在招商引资中明显地感受到了客商对园区撤销的疑虑,导致有些可望成功的项目处于“搁浅”状态,据统计全县有32个项目因供地问题无法开工,涉及总投资5.6亿元。
(二)是民企融资困难。近年来由于银行和金融机构加强了风险防范,贷款授权上收,信贷发放从严,加之民营企业大多数信用程度低,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很难满足银行需要的担保等贷款条件,使很多民营企业难以再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
(三)是产业限制明显。针对国家最近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导向政策,有一部分民资项目由于在环评、安评、用地等方面存在着严重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低水平重复建设,违规审批等问题,即将面临被淘汰的噩运。如一些新上的棉纺企业就属于这种类型,正处于欲上不能、欲下不行的境地。
(四)是企业成本增加。能源、电力及纺织、化工原料等价格全都大幅度上涨,造成利润增幅明显低于销售增幅,部分棉纺企业呈现微亏状态。例如盐城大宏公司10月份产棉纱604.9吨,(去年同期401.67吨),累计产棉纱4314.43吨(去年同期3130.03吨),1-10月份实现产值9190.36万元,(去年同期6985.07万元),利润51万元,出现了产量增加,利润反而降低喜忧参半的现象。江苏永大、侨谊等众多纺织企业今年以来也出现了类似情况。
(五)是产业升级困难。当前民营企业中的一些佼佼者已发展到较高水平,但大多数仍处于小规模粗放发展阶段。企业仍停留在劳动密集型的一般工业产品加工领域,目前有过度竞争的倾向,倒闭和新建的频率加快。受筹资能力、经营者素质、技术开发能力等限制,产业升级进展缓慢。
(六)是发展环境受阻。首先是法制不健全,民营经济的合法权益保护存在问题。其次是管理执法部门作风急需改善,有的执法部门为了某种利益将“执法”变成“执罚”,以各种名目收费。有的则对民营企业吃、拿、卡、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再次是硬性环境有待改善。近几年由于经济增长较快,各地方普遍出现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现象,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增长的瓶颈。
三、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放开搞活,放手发展,在拓宽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上求突破。首先,在经营领域上应进一步放开。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允许私营个体经济经营;凡是允许外资经营的,都对民营经济放开;凡是国有、集体资本退出的领域,都积极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大胆进入,坚决取消歧视『生的市场准入障碍。其次,在注册条件上应进一步放宽。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前置审批一律取消;对确需前置审批的,也应采取并联审批的方式,按照“工商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期反馈”的程序进行审批登记;对生产或营业面积小的,可以取消安全、环保等前置审批。对注册资本一次性注入有困难的,可分期注入、分步到位,最长期限可以延长至3年。只要工商部门发了营业执照,其他部门的手续即使不齐全的,也可以先干起来,然后再补手续。对申请设立非公司制企业,但目前条件尚有欠缺的,可以实行预备期管理。第三,在政策措施上应进一步放活。坚持放水养鱼,在地方权限内,税费该减免的减免,可收可不收的一律不收,必须收的一律按下限收。对中小纳税人采取定期定额征收办法,对纳税大户按年初定额,不查不补;对个体工商户新转成的私营企业,在2年过渡期内,可继续实行税收定额征收办法;对新办中介服务的民营企业,承包、租赁、兼并亏损企业的民营企业,免征所得税2年、减半征收所得税3年。
(二)突出重点,择优扶持,在提高民营经济的运行质量上求突破。发展一是以技术创新为方向,重点在培育民营经济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上下功夫。二是以外向化发展为方向,重点在鼓励发展出口加工企业和跨国经营上下功夫。三是以提升竞争力为方向,重点在培植大规模、集团型“小巨人”企业上下功夫。四是以提高产品知名度为方向,重点在实施品牌战略上下功夫。
(三)因势利导,建好载体,在增强民营经济的集聚效应上求突破。一方面,着力抓好园区建设,加快发展“板块经济”。加强规划,整合资源,合理调整工业园区布局,优先满足民营用地需求,重点建设一批产品档次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特色鲜明的专业园区。同时,继续鼓励广大农民在没有完成原始积累的情况下,充分利用300m的优惠政策,创办家庭小作坊;鼓励有条件的镇或村兴建一批标准化厂房,可租、可售、可股,减少创业者的初期投入;鼓励私营业主利用区划调整后的学校、倒闭的厂房、并村后的村部等有价值的闲置资产,走短、平、快创业之路。另一方面,着力抓好市场建设,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力量,搞好专业市场和规模市场的建设,形成多层次、相配套的市场体系。
篇7
关键词:民营经济;转型升级;金融支持
产业转型升级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不断淘汰落后产业,扶持引导新兴产业,加强传统产业的高技术改造,提高产业结构效能和效益的过程。产业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永恒的主题,而快速高效的金融资本流动机制是产业升级得以实现的前提。金融在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中的作用,是经济学中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问题。
1南通民营经济的现状
在南通全民经济腾飞进程中,民营经济扮演了非同一般的角色。根据南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数据统计,到2010年底,南通市个体工商户达37.43万户、私营企业达14.14万家、私营企业注册资本3642.8亿元,三项指标均位居全省第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板块经济彰显活力,为南通民营经济加快转型升级构建了坚实的平台。2009年,全市34个重点产业板块汇聚各类企业6752家,从业人数49万人,实现销售收入4025.62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销售收入的68.37%。其中南通家纺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94.49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11.5%,占据全国家纺市场的三分之一以上,在全国家纺品牌前10强中占有3席,南通家纺指数成为行业“风向标”。
实际上当前南通民营经济运行的问题和矛盾也很多,特别是要素配置优化度亟待加强。融资难是当前南通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瓶颈。大量研究发现,金融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对于产业结构调整而言,无论是改善产业间的比例,还是提高产业结构的质量,都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注入。金融是保证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转换的直接动力。
2南通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路径
纵观目前南通经济形势,如何更好地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实现南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迫在眉睫的。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者迈克尔•波特概括了产业升级的四种转型升级路径:工艺流程升级(ProcessUpgrading),产品升级(ProductUpgrading),功能升级(FunctionalUpgrading)和链条升级(Inter-sectoralUpgrading)。借鉴价值链观点,同时结合南通民营经济的特性,本人提出构建民营经济升级路径来推进民营经济升级。即:民营工艺流程升级、民营产品升级、民营产业功能升级和民营链条升级。(见表1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升级路径及特点)
如果我们把南通民营经济看作是全球价值链下产业区域分布与南通特有资源相结合的产物,那么其升级必然也遵循产业转型升级的一般规律与路径。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个不断演进的动态过程,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和任务。微笑曲线两端朝上,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研发设计和销售,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如图1微笑曲线)。从微笑曲线趋势来看,南通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是必然的。从低附加值段来看,集中表现为南通民营经济大都处在全球价值链的被治理者地位,受制于全球价值链上的主导企业。从高附加值段来看,南通民营经济基本上处于生产环节,只有少部分向研发和销售环节延伸。南通民营经济在价值创造上大都处于从加工制造等低附加值环节向研发销售等高附加值环节攀升阶段。
3金融支持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不足
南通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南通整体经济的发展,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对金融支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金融业内部现状看,仍存在着一些影响支持南通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
(1)银行业缺少支持南通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总体战略规划。目前南通市虽然出台了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等政策,但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相关实施细则和配套的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银行业也未根据相关政府经济政策合理制定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具体实施方案。
(2)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不配套,金融支持缺少“底气”。南通金融机构在执行相关信贷政策时,往往不能与各个乡镇产业转型特点、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对民营经济升级进程中需要大力发展的产业资金倾斜度不足,支持力度有待提升。南通市民营经济在扩大生产规模和资产规模时,首先选择银行贷款,企业融资大都来自银行的间接融资。
(3)信贷的地域分布不均衡,一些乡镇的转型升级受阻。南通有4区,3市和2县。从对象上看,对南通4区大型企业、集团企业和优势企业,各商业银行竞相放贷,而支持县级中小企业普遍较为谨慎。企业融资难问题,既与缺乏有效的信用担保体系有关,也与社会信誉体系不够健全、难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制约的问题有关。
(4)金融配套服务不足,金融创新产品不多。当前南通大多数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主要还是以担保、有形资产抵押等传统信贷方式,但产业中的小企业因资信等级低,担保无法落实,缺乏抵押资产,融资成本高等原因,难以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加上商业银行内部营销机制不配套,束缚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拓展。
要解决上述问题,根本办法在于积极推进金融创新步伐,并主要应从金融政策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投资平台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等多方面共同推动对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服务。
4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对策
4.1提高认识,出台政策,破解南通中小企业融资“瓶颈”问题
(1)完善政府投资决策,引导机制。政府在转型升级融资中起管理和协调作用,在明确南通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后,引导各金融机构将资金运用到符合产业转型升级的项目上,以项目换资金,以效率换资金,以开放换资金的产业扶持政策。
(2)在吸引资金的同时,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势和政府的宏观主导与调控作用,指导行为主体规避投资经营过程中的行为风险。
4.2搭建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满足不同层面中小企业的转型融资要求
(1)采取多种形式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探索信贷方式,在加强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和为银企双方提供信贷信息方面发挥工商部门的职能优势,为银企合作创建平台。
(2)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和经济组织成立担保公司,扩大担保总量。大力扶持主要面向民营企业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性质企业的设立和发展。
(3)加快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的步伐,培养中小企业上市,要求每年对企业的筛选一批、改制一批、培育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做好企业的上市规范。拓展国内资本融资市场,利用上市融资、创业板块融资、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等,使民营企业获得更多的支持。
(4)整合优化融资服务政策,协调银行加快金融新产品开发、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对银行以非抵押、担保形式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如以设备、存货(仓库)、债权(应收款)、知识产权、商标、股权等为质押的货款,政府可以考虑提供风险补偿支持。
4.3建立以专业投资机构为基本构架的转型升级投融资平台
(1)进一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和社区、乡镇银行。通过规范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或社区、乡镇银行对中小企业给予资金支持,从而改变南通板块经济小而散的状况。
(2)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南通的家纺、建筑和电子业都是资金密集型产业,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更多的资金,通过金融租赁方式有偿融通各种设施设备的使用权利,解决转型升级中设备购置的问题。
(3)积极尝试资产证券化融资。通过与各种专业金融机构的大力合作,探索南通民营经济资产证券化的创新模式。
4.4不断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形式,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1)鼓励和促进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业务,商业银行必须始终坚持按照银监会提出的“六项机制”的根本要求,不断改进和完善专业化的服务模式。
篇8
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2004年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以来,我省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推进富民强省、实现“两个率先”的重大举措,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最佳发展环境,激发全民创业热情,促进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水平。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竣挑战中,民营经济经受了考验,实现了新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发展速度持续加快,占据全省经济“半壁江山”。到2009年底,全省私营企业已达91万家,个体工商户261万户,分别是2005年的1.8倍和1.5倍。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累计注册资本达21718亿元,是2005年的2.77倍。近4年全省民营经济年均增长15%以上,去年在国有经济增速放缓、外资经济大幅下滑的形势下,仍然增长13.4%,实现增加值17923亿元,占全省经济比重上升到52.6%。
规模企业加速成长,建成一批特色产业集群。一大批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迅速壮大,全省共有111家企业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其中36家企业进入前百强,沙钢集团、苏宁电器集团营销收入超过千亿元,分列全国第一位和第三位,沙钢成为中国内地唯一入围世界企业500强的民营企业。全省年利税总额超过10亿元的民营企业达到15家。依托骨干企业以及产业、市场等优势,民营企业集聚发展态势明显,催生和壮大了一批特色产业集群。目前全省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的产业集聚区达161个,超百亿元的75个,超400亿元的8个,吴江纺织、海门家纺、戴南不锈钢等产业集群,规模和特色优势日益明显,在全国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服务业比重稳步提升,民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从产业看,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年均提高1.1个百分点,去年已占民营经济总量的40.6%;超过半数的私营企业从事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6%。民营企业加快进入新兴产业领城,特别是科技创业势头强劲,近三年全省共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792人,创新团队891个,成为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生力军。从区域看,苏中苏北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民营企业向城镇集聚步伐加快,去年苏北私营企业数占全省23%,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取得进展,产品竞争力明显增强。民营科技型企业数量增多。去年达到24431家,数量居全国第一,在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77%;全省已建成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200多家,在孵企业11000多家。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意识增强。特别是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注重自主创新,去年全省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省企业的62%,专利授权数占全省企业的7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约占全省的40%。民营企业品牌建设力度加大。在全省200多个中国名牌中,民营企业占90%以上;1731个江苏名牌中,民营企业占92%;“江苏阳光”、“波司登”荣获世界名牌称号。
社会贡献日益突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上缴税收、吸纳就业、投资拉动和外贸出口等方面,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明显增强。全省民间投资突破万亿元,去年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62.6%;民营企业上缴税收2500亿元,占税务部门直接征收总额的49.3%;从业人员1770多万人,新增就业人员的70%在民营企业就业;私营企业出口总额320亿美元,近4年平均增长30%以上,新批民营企业境外投资项目占全省的60%。此外,民营企业还积极投身社会建设,共有1643家企业与1882个经济薄弱村实施结对帮扶,累计兴办光彩项目1800多个,实际到位资金450多亿元。
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当前,我省民营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既有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民营企业总体上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突出表现为“三多”:一是中小企业多。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对市场需求、成本变化等导致的风险抵抗能力不强;二是从事传统行业多。许多民营企业由乡镇企业改制而来,产业提升步子不快,虽然部分企业进入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领域,但尚未形成整体竞争优势;三是处于加工制造环节多。多数民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资源依赖型和能源消耗型,主要为外资和国内大企业加工配套,赢利空间比较小。
二是多数民营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中小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动力普遍不强,生存发展主要靠物质要素投入和投资拉动。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民营企业较少,主要原因是,科技创新投入大、见效慢、风险高,企业不愿冒风险;企业科技人才、专业人才缺乏,创新心有余力不足;政府扶持主要集中在创新的后半段,“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
三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问题。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存在“惜贷”、“惧贷”现象,集中表现为“四多四少”:政府项目贷款多,民营企业贷款少;大企业贷款多,中小企业贷款少;短期贷款多,长期贷款少;担保贷款多,信用贷款少。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不多,新办企业、科技型企业融资更难。
四是民营企业原有体制优势在弱化。过去民营企业以自主经营、机制灵活著称,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和规模后,原有优势逐渐变成劣势。一是产权结构单一。多数中小民营企业为家族所有,家庭成员间产权模糊,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二为一,热衷于封闭运行,缺乏整合利用资源的能力和做大做强的愿望。二是管理比较粗放。普遍以家长式、家庭式管理为主,与现代经营的要求不相适应,质量管理、品牌建设、营销理念跟不上。三是企业家新老交接出现困难。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老一辈创业者面临退休,但第二代又难以顺利接班。
五是土地、人才、资源、环境等要素约束越来越强。企业普遍反映,用地政策越来越紧,项目多,落地难;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不断上涨,最低工资、保险等一系列制度和政策实施,导致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对劳动密集型、传统加工型企业影响尤其明显;企业出现“招工难”。还有的地方反映,中小企业税费负担较重。据江阴抽样调查,中小企业税费约占企业销售收入的1.6%,是大企业的2倍多。
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的基本思路
现在,江苏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作为全省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民营经济必须加快转型升级,这也是解决其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出路所在。基本思路是“四个坚持”:
第一,坚持科技创业。就是以科技创业为重点,推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以增量扩张带动存量调整,提升产业层次。要坚持人才引进与创业载体建设相结合,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重点支持领军人才和创
新创业团队,同时积极推进各类科技创业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助推科技企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坚持科技与资本相结合,探索建立科技金融结合的有效机制,大力发展各类风险投资,鼓励支持企业上市,促进科技企业加快发展、迅速壮大,真正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民营经济上水平的强大推动力。
第二,坚持培大育强。就是提高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拓展中小企业发展空间,增强全省民营经济整体实力。在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的同时,排出一批主业突出、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从项目审批、资源保障、财税政策、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促其加快发展。引导优势民营企业利用“后危机时代”产业振兴重组的有利时机,积极实施收购、兼并、联合,实现低成本规模扩张。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加快“走出去”,在更大范围整合利用资源,增强竞争优势,不断做大做强。
第三,坚持创新驱动。就是加大技术、体制、管理等方面创新,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新动力。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引导民营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构建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工程,加快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打造更多的知名品牌。大力推进体制创新,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吸收新的资本、技术、管理等来改善企业的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增强民营企业的体制机制活力。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加大民营企业家培训力度,推广先进的管理方法,促进民营企业质量、经营、人力资源等管理走上规范化和现代化。
第四,坚持集约发展。就是以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载体,推动企业集聚、产业集群,提高民营经济竞争力和产出效率。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资源集约的原则,推动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整合。依托优势产业、重点企业,高起点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和特色产业基地。推动各类园区转型升级,促进企业加快向园区集中,拉长产业链,以集中促进集约,以集群带动规模扩张,以特色强化产业竞争力。
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加大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支持和落实力度。根据新形势下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制定和完善相关扶持政策,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切实把政策的着力点转到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上来。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重点扶持科技型、服务型、就业型、资源综合利用型等民营企业,对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污染环境等企业给予限制,引导民营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细化配套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服务力度和推进力度,帮助企业做好政策对接,使政策真正落实到企业,发挥出最大效用。
进一步拓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梁道。加快建立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和信贷担保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更优、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创新和深化银政银企合作,通过举办金融超市、推行金融顾问制度、中小企业金融专项服务等措施,向银行推荐成长企业、创新项目、重点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扩大中小企业贷款比例。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选择一批有技术、有市场、有潜力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指导和政策鼓励,积极探索发行中小企业联合债券。进一步完善融资担保体系,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促进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合作,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门槛、简化流程、优惠利率。重点加强科技创新创业的投融资服务,通过设立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创投引导资金和推行科技保险、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促进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向科技型企业集聚。
缓解民营经济发展要素瓶颈制约。解决“用地难”问题,重点要在盘活存量用地上下功夫、做文章。要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鼓励建设标准厂房和多层厂房,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实施“腾笼换凤”,有序转移传统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为鼓励发展的产业项目腾出用地空间。解决“人才紧缺”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努力。政府要搭建人才招引平台,加大对高层次人才激励,帮助解决在社会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发挥社会培训机构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规范和推广技能考证,为企业培养更多的高技能工人;企业要加大人才方面投入,以待遇、感情、股权等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企业家队伍。要把民营企业家培养作为一项战略措施来抓,分类指导,因人施策,提高实效。完善企业家培育机制,在培养对象上,重点加强“二代”接班人、科技创业者、中青年企业家的培训;在培训方式上,可实行政府资助和企业出资相结合,开展高校合作、高端讲座、境外培训等多种方式;在培训内容上,突出企业战略、资本运营、品牌建设、走出去、企业文化塑造等方面内容,努力打造一支熟悉国内外市场、具有战略眼光、管理水平先进的优秀民营企业家队伍。
篇9
“我们送来了60只白天鹅,给小天鹅过生,因为小天鹅正像白天鹅一般在高飞。”山东省临沂市工商联主席徐明亮说。
这一天,小天鹅三家分店在临沂开张营业。
“三张桌子起家的小天鹅能成为中国餐饮百强企业,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小天鹅集团总裁何永智感叹。
扩张危机
1994年某夜,四川省绵阳市。
“服务员,再给我加盘毛肚。”小天鹅火锅店内客人满堂。
“好!好!”客人边吃边欣赏歌舞表演,爆出阵阵喝彩。
路过店外的天津商人景文汉,被食客的叫好声吸引了。
“为何不把这种模式复制到天津呢?”景文汉脑际灵光一闪。
而此时,何永智夫妇已拥有上千万元资产,正琢磨着如何进行低成本扩张。
“我们合作吧。”景文汉找到何永智要求加盟。
双方一拍即合――小天鹅出品牌、出技术、出人员,景文汉出资金,利润按三七比例分成。
天津加盟店开业后,一炮走红,半年收回全部投资。
从此,小天鹅平均每月都会新开一家店面。
何永智说:“克隆天津模式后,小天鹅飞速发展。当时为了开设新店,最忙时,我一周跑了八个城市。”
故事进行到1998年时,情节出现转折。
加盟店陷入“猴子掰玉米”的尴尬境地,开得多,关得也多。
制度缺陷,文化差异,人员素质……散布全国的50多家加盟店全部陷入困境。
“那几个月我的手机费都成了天文数字,多数时间是在飞机上度过的。”何永智说。
“怎么办?怎么办?”何永智每天都这样问自己。
危急关头,市商委站了出来。
“如果不解决连锁加盟带来的致命症结,小天鹅将会折翅。”市商委领导说。
“是啊,我正伤神呢,可我不知道怎么办啊。”何永智说。
“要聘请专业机构帮你重建加盟体系。”
在市商委牵线搭桥下,何永智请来了国际特许经营发展组织的专家。
“每一个岗位、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动作,都要进行标准化改造。”专家说。
半年后,小天鹅终于完成了从菜品、服务到营销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化改造。
这场改造,一举奠定了小天鹅300家加盟店的规模。
“多亏了政府雪中送炭。”何永智说。
原料之围
“今天客人来得不多啊。”
“今天客人还是那么少。”
2005年初,小天鹅各店的生意一下淡了下来。
“你们为什么都不来吃了啊?”店长打电话询问老客户。
“你们要收10元锅底费。”老客户回答。
为什么要收取锅底费呢?“因为辣椒等原料价格飞涨。”何永智说。
原材料涨价的背后,是这样一个事实:小天鹅火锅原料八成来自河北、湖南、四川等地。
“小天鹅每年需要500多吨辣椒、100多吨花椒,我们最怕的就是原材料跟不上或断了货。”小天鹅原材料负责人何永福说。
一年前,小天鹅就遭遇了一次原料困局。
“每公斤辣椒价格从6元涨到了21元。”何永智说。
涨幅太大了,何永智真不想掏钱:“最后还是买了,没办法,我不可能不营业啊。”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走上扩张之路的小天鹅来说,这话可谓是至理名言。
餐饮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是在餐桌上,还体现在餐桌下:谁拥有了原料基地,谁就拥有了餐饮业的未来;谁在“军备竞赛”中掌握了主要原料,谁的话语权就更大。于是,何永智便打算在重庆建立原料基地。
但要建立基地,没政府支持是不可能的。
何永智找到市商委、市农委,两个部门的领导奔走起来。
2005年,市商委领导带着何永智来到石柱县。
一番商谈后,石柱县政府愿从土地、税收、行政性收费等多方面给予支持。
于是,2006年初,小天鹅投资800万元,在石柱建起了自己的辣椒基地。
随后,通过同样的方式,小天鹅投资两亿元,在涪陵建起了自己的胭脂萝卜基地。
“就这样,在政府帮助下,我们破解了原料困局。”何永智说。
品牌扩张
2001年,小天鹅获得渝中区洪崖洞传统民俗风貌区项目开发权。
“我想打造一个流芳百世的休闲旅游美食城。”何永智踌躇满志。
但在随后的开发中,何永智的信心遭遇打击:“由于地形太特殊,原规划设计方案不时需要调整,但政府部门一些人员不愿配合。”
2006年7月19日,时任市委书记带领市四大班子领导及市级19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来到洪崖洞。直言不讳:“我今天是为了打‘鬼’,借助钟馗。”
钟馗就是“洪崖洞”,“鬼”就是“落后的观念”。说,当前的发展环境,尤其是行政管理环节,严重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把民营企业当成“二等公民”,只讲管理不讲服务。
第二天,财政、工商、消防、电力等部门,全部出动。“几个月没办下来的手续,皆在一周内就办好了。”何永智说。
2006年9月,洪崖洞如期开市。
“万万没想到,招商情况会如此糟糕。”何永智一下慌了神,不知如何是好。
困难时刻,渝中区政府专门召开新闻会,宣布:进驻洪崖洞的客商可享受以下优惠:按区财政实得税收的50%用于扶持企业发展;企业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可享受区级财政分成收入70%的扶持政策;购买洪崖洞景区房产30万元以上的,购房契税可全免……
政策一出,客商纷至沓来。
“我经常在外面出席一些会议,提起小天鹅,很多人不知道,但提起洪崖洞,大家都知道。洪崖洞五年的品牌效益,远远超过了小天鹅30年的积累。”何永智说。
2012年4月,兰州市政府邀请小天鹅到兰州打造另一个“洪崖洞”。
“没有政府的支持,我们怎能获得如此品牌影响力。”何永智说。
助推上市
2010年5月底,美国纽约。
何永智站在街头,四处张望。
在市商委组织下,小天鹅、德庄等餐饮老板赴美考察。
“快看,那不是苏大姐火锅吗?”何永智突然大叫起来。
她小跑过去,一头扎进店里:“虽然是中午,但苏大姐700平方米的火锅店,生意十分红火。”
“火锅已经突破在华人圈、唐人街打转。在美国,吃麻辣越来越时尚。”当地华人餐饮协会会长说。
“我也要把小天鹅开到美国去。”何永智来了兴趣。
激发餐饮老板进军海外的兴趣,正是市商委带队考察的目的。
说起容易做起难――最大的难题,就是资金。为了帮助企业上市融资,2009年5月,重庆成立了民营企业上市服务中心――上市服务中心与海通、大成、广发、平安等四家金融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助推我市民企上市。
一回到重庆,何永智就接到了上市服务中心的电话。
在上市服务中心引导下,小天鹅利用红杉资本等风司,开始了一系列运作。
花200万元购买管理软件,提升规范化管理。
通过自己开办和收购,扩大直营店规模和数量。
从台湾等地引进数位高管,打造最高执行团队。
…………
经过三年升级改造,小天鹅上市准备基本就绪。“等国际经济形势的低迷期一过,我们就会寻机上市。”何永智说。
在政府的推动下,小天鹅就这样越飞越高。
【声音】
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下大力气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一要真正降低准入门槛。坚决摒弃对民营经济的偏见、歧视,加快建立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的市场准入制度,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都要向民营经济开放。要下决心破除阻碍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放宽初始经营条件限制。二要优化政策环境。落实公平待遇,做到一视同仁,就是对民营经济的最大支持。根据党的十精神和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坚决改变一切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做法,坚决革除一切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弊端,真正使广大民营企业放开手脚加快发展。三要优化政务环境。坚持多关心、多扶持、多服务,少干预、少检查、少添乱,真正做到放开、放手、放活。四要优化市场环境。加强市场秩序、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坚决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五要优化法治环境。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财产不受侵犯、合法经营不受干扰。六要优化舆论环境。鼓励创业、宽容失败,使致富光荣理念深入人心,努力营造尊重和爱护企业家的浓厚社会氛围。
――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2012年12月27日在民营经济发展论坛上提出六条要求
资金紧缺、融资难是民企发展的瓶颈,做大做强民企必须优化融资环境。一是设立扶持民企发展专项资金,对民企的技术创新、发展品牌等进行支持。二是健全完善政银企联系制度,发挥政府服务、协调作用,加强金融部门与企业的沟通联络工作。三是积极向银行推介有发展前途和信誉好的企业,以获得金融部门的支持,缓解民企融资难的矛盾。
――重庆兴红得聪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乡村基)总经理田茂丰
法治环境是民企做大做强的保障。如何维护民企合法权益?一是坚持公开执法,坚决清除执法中的腐败现象,严禁“吃拿卡要”。二是规范执法行为,正确处理好执法、管理、服务三者的关系,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三是深入治理“三乱”问题,对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处理、限时整改。四是强化社会治安环境整治工作,为企业发展营造安全的社会环境。
――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徐世伟
希望政府增加专项经费投入,建立民营经济投资项目库,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创业项目,对征集上来的项目进行评审,评审合格的项目要及时纳入项目库;还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向社会项目,并对项目库中的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更新补充项目。
――重庆玉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苏玉木
市委、市政府为民企发展制订了一系列很好的政策,但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在执行过程中走了样。所以建议政府每年组织民营企业评价职能部门,将那些走样行为清除掉。
――民生教育集团重庆公司董事长李学春
民企为什么难以转型做大?第一,受制于融资难。第二,受制于获得财税扶持难。第三,受制于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第四,受制于公共服务的不足。所以政府部门要在这几方面下大功夫。
――重庆十分利商行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政纲
重庆可以借鉴东部沿海地区大力扶持民营经济的经验,创办各种各样的民营经济产业园,帮助民企做大做强。
――中富电梯有限公司董事长蔡锡田
浙江经验一大特点,就是“无为而治”。也就是说,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所有企业都可以进来一试身手。如果发现有问题再调整、治理。这一点,可能是我们要虚心学习的。
――酉阳三花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冬英
篇10
一、研究政策,策应国家宏观导向
科学谋划主导产业。坚持高端、高质、高效和特色化产业发展方向,研究出台加快“4+2”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各主导产业分别制订3~5年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路径,实行“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个政策、一套班子”。围绕各产业发展年度目标,重点扶持存量企业做大做强,推进井神盐化盐碱一体化、淮钢大锻件、旺旺食品工业园区等百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把产业增量落实到每一个企业、每一个项目;瞄准主导产业的核心环节、薄弱环节和缺失环节,全力开展产业链招商。确保通过3~5年努力,四大主导产业销售过千亿,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超500亿元。
全面加强企业帮扶。建立列统工业信息平台,完善工业经济运行监测系统和基础数据库,加强主要行业、重点企业深度分析,及时预警预测、提出政策建议。重抓开票销售、工业用电、入库税金、固定资产进项税、报装接电业扩完成容量等五大刚性指标,按月组织工业运行联席分析和问题会办,按季考核打分,强化督查通报,确保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建立“大企业市长服务直通车”制度,优化“一企一策”服务帮扶,引导市直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拓展发展空间。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靠大、靠外、靠强,加快扩产增效,推进兼并重组,实现“借梯登高”。深入开展全民创业淮商崛起行动,实施乡镇工业集中区百户“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提升中小企业发展质量。到“十二五”末,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00户以上,销售超亿元企业达850户。
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创业是发展之基,富民之本,强市之源。为促进全面创业,推进淮商崛起,淮安市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十八条意见》,实行“先照后证”和注册资本“零首付”。我们将在市场准入、行政审批、税费优惠、要素保障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支持,确保各项优惠政策不缩水、不走样,切实把全民创业的热情保护好。按照“非禁即入”原则给创业者以最大的自由度,凡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都要向各类创业主体和民间资本开放,放手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简化规范办事程序,推动行政审批提速增效,减轻民营企业税费负担。到2015年,全市新增私营企业4万家,民营经济增加值超1800亿元、税收超300亿元,打造一批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品牌企业和明星企业家。
二、出台对策,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发展
化解企业瓶颈。建立淮安市中小微企业低息贷款统贷平台,组织中小企业BCG融资市场县(区)行专场对接活动,力争每年为企业担保贷款150亿元以上。实施“助企融资百亿工程”,充分运用动产抵押、股权质押和商标权质押等,帮助企业盘活存量资产。着力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难题,超前谋划用电、用工、资金、运输等生产要素供应,切实做到100%满意服务。对企业提出的需求,只要有利于发展,要敢于担当、勇于拍板,科学决策,及时落实。
加强企业创新。一是推进千企升级。强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作用,推动政策聚焦、要素聚焦、服务聚焦,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推进现有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年度升级目标。二是加快技术改造。每年实施百项重点技改工程,力争每年50%以上的列统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不断提升存量企业的质效。研究出台加快技术改造促进存量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意见,提升企业竞争力。三是加大管理创新。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和扶持企业加快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建设,加速新产品产业化,力争苏北领先。做好省、市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园区和项目培育工作,探索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载体服务能力。
推进园区建设。园区是各类项目建设的主要载体,也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核心板块,必须做到政策聚焦、服务聚焦,营造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发展“特区”。力争到2015年全市开发园区经济总量在2012年基础上实现翻番,在全省综合排名全面进位,省级开发区全部进入全省中等以上行列。其中,市本级重点重抓盐化工产业,深挖省专项扶持政策利好,完善“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招商”的“四统一”管理体制,集全市之智招商,举全市之力建设,着力招引高附加值的盐化工大项目、好项目,利用3~5年时间,将盐化工园区打造成为年产值超千亿元、国内一流的盐化工产业基地。同时,积极推进盐河产业带、医药产业园、船舶工业园等规划建设,着力打造富有区域竞争力的特色专业园区。
三、狠抓落实,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实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调整招商机制,在加强专业招商的同时,围绕重点片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加大全员招商力度。对“4+2”优势特色产业逐一出台招商指南,有效开展产业链招商。建立健全招商项目跟踪考核机制,采取信息化手段,对历次签约项目进行全面梳理,抓实进展情况,加强跟踪考核,促进项目落地,确保投产达效。同时,全面梳理以往招商引资项目优惠政策,力促兑现承诺,切实打造投资高地、成本洼地。
扎实推进项目落实。深化工业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完善招商项目跟踪考核机制,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动态档案,倒逼项目加快建设。采取信息化手段,对签约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建立动态数据库,月底跟踪,季度观摩,抓实项目进展情况,力争规模以上工业投资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增强发展后劲。
- 上一篇:学生家务劳动体会
- 下一篇:文艺复兴时期古典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