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营销时代范文
时间:2023-10-31 17:58: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能营销时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产生于1956年,由McCarthy在Dartmouth学会上正式提出。它通过计算机来对人的意识、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进行模拟。人工智能主要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智能的计算机,使计算机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作为一门综合型技术学科,人工智能涉及心理学、博弈论、信息科学、生物科学和思维科学等多重学科。随着计算机的出现,人们开始利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思维。可以看到,在众多领域,计算机都代替了人类,并利用其高速和精准的特点来工作。人工智能始终是计算机科学的前沿学科,计算机编程语言和计算机软件都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而得以存在并进步。人工智能得以流行并迅速发展的原因,除了硬件技术进步和机器人的发展之外,还在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带来的海量的数据。
除了我们熟知的智能搜索、智能控制、人脸识别、自动程序设计等领域,人工智能还应用于生产、管理、营销等领域,使得经济形态也变得更加智能化。智能经济是以控制论和现代智能理论为基础,以智能技术、机器人技术、高速通讯网络等为主要技术,根据知识社会的经济规律进行运作的经济形势。它是控制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和现代管理经济的更高层次的发展形势。整体性、系统性和开放性是智能经济的三大特征。在智能经济时代,人脑智慧与电脑网络和物理设备相结合,形成三位一体的总体结构。从智能家庭到智能企业再到智能城市,智能社会的层面越来越多;从智能环保到智能交通再到智能医疗,智能经济领域越来越广。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下,人工智能也为营销界带来了多重改变,使得企业的营销活动变得更加智能化。作为智能经济的一部分,智能营销是一种智能运作的形式。但不同于虚拟营销或者电子营销的是,智能营销建立在更高科技水平上的运作模式。营销活动的智能化体现在多个方面:
人工智能优化营销数据搜集和处理方式。以Google Street View为例,这一应用在谷歌地图(Google Maps)和谷歌地球(Google Earth)的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街道全景图。在这项技术运用之前,谷歌员工必须亲自去检查矫正街景上地址。而在“谷歌大脑(Google Brain)”诞生之后,这项耗时耗力的繁琐工作就交给了机器,员工再也不用日复一日的审查一张张街景图片。谷歌工程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了图像识别的困难。如今谷歌可以在短短一小时内识别出德国街景地图上的所有地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优化了用户使用效果。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谷歌公司不再只是一家搜索公司,也是一家机器学习的公司。除了应用于谷歌地图和谷歌地球之外,Google Brain还能够应用于Android的语音识别和Google+的图像搜索。人工智能为谷歌产品相关的原始数据收集处理提供了新的方案,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准确性。
人工智能提供个性化的营销策略。人智能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可以为企业提供先发制人的营销策略。以Nike体验店为例,商家可以利用类似于iBeacon技术向周边消费者实时推送销售及活动信息,吸引顾客到实体店试用。同时,商家可以在实体店的样品中放入传感器,记录消费者试用的次数和感受,并将体验信息发送至后方企业进行数据分析。数据量足够的情况下,用户行为数据分析就产生了。依据真实可靠的数据,在对数据快速分析下,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后方企业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营销人员提供策略建议,并将信息发送至体验店中,及时调整营销策略。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根据客户个人资料和偏好,经过数据分析,把具有相似特征和购买偏好的客户归类,并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广告推送。此应用可以保证企业在第一时间内获得前方客户端信息,缩短了市场信息传送到管理层的时间差,使得企业获得了制定先发制人的营销策略的能力。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师 教学效能感 应对方式 职业倦怠
[作者简介]张婷(1980- ),女,浙江东阳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应用心理学研究。(浙江 杭州 310053)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9-0081-02
目前高职师资队伍中也出现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如教师的职业倦怠。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教师教学效能感、应对方式和职业倦怠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我们能更好地了解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以及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为有效缓解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提供实证材料,为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自身是否有能力有效完成教学行为、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认识,包括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因子。职业倦怠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综合症状,指个体在工作中体会到压力和紧张情绪,又不能妥善地应对或有效地缓解,却又必须面对,个体感到厌烦,导致其体力、精力和能力等方面都无法应付工作要求,最终产生身心疲惫和耗竭的状态,个体自身潜能难以发挥,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下降。
一、研究方法与设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高职教师基本情况问卷,其余分别是《高职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高职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随机抽取300名浙江省滨江高教园区高职院校教师为被试,回收问卷289份,筛选出有效问卷274份,有效回收率为94.8%。
二、研究结果
统计结果发现,在教学效能感的两个因子中,个人教学效能感因子,41岁以上的高职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40岁及以下的教师;而一般教学效能感因子,教龄5~10年的高职教师的得分显著低于5年以下和11年以上的高职教师。高职院校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平均值为3.583,一般教学效能感平均值为3.336,都处在中等偏上水平。应对方式的两个因子中,积极应对的得分高,消极应对的得分相对低。这就说明高职教师采用的应对方式还是以积极的应对为主,以消除压力作为维护身心平衡的手段,遇到压力时,他们会主动地调整、改善、解决压力并寻求别人有效的帮助。统计还发现不同性别、婚姻状况的高职教师在积极应对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女性教师更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未婚教师得分高于已婚教师。职业倦怠三个因子中,不同教龄的高职教师在去个性化因子上得分差异显著,教龄在5~10年的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教龄在5年以下和11年以上的教师。学历为本科及以下和学历为研究生的高职教师在情绪衰竭和低成就感两个因子上得分有显著差异,且低学历的高职教师在这两个因子上的得分高于高学历的教师。三个因子中得分最高的是情绪衰竭因子平均值为2.513,其次是低成就感平均值为2.430,得分最低的是去个性化平均值为2.073。根据三个因子的得分,表明职业倦怠处在中等水平。
三、分析讨论
(一)高职教师教学效能感、应对方式和职业倦怠的相关分析
对本研究涉及的主要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如表所示。由相关分析表可以看出:教学效能感的个人效能感因子与应对方式的积极应对因子呈显著正相关。教学效能感的两个因子与消极应对因子以及职业倦怠的三个因子都存在显著负相关;表明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更多地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职业倦怠感相对就轻;而教学效能感低的教师,更多地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职业倦怠感相对就重。
由相关分析还可以看出:积极应对与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存在显著负相关,而与情绪衰竭相关不显著,即积极应对方式,可以减轻职业倦怠情况;消极应对与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都存在显著正相关,即消极应对方式,将加剧职业倦怠。
(二)高职教师教学效能感、应对方式和职业倦怠关系的模型分析
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建模分析技术对模型进行检验,根据修正指数和路径系数的显著性,对模型逐步加以修正。我们发现:(1)教学效能感对情绪衰竭的影响既有直接作用,也可通过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产生间接影响;应对方式两个因子中消极应对与情绪衰竭有显著正效应。(2)教学效能感对去个性化的影响既有直接作用,也可通过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产生间接影响;应对方式的两个因子对去个性化都有直接效应。(3)教学效能感对低成就感的影响有两条路径:直接作用和通过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产生间接影响;应对方式的两个因子对低成就感有直接效应。
(三)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效能感、应对方式和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
第一,教学效能感、应对方式和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总分及三个维度均与教师教学效能感及两个维度存在极显著负相关,这表明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其承受的职业压力感较小,所体验到的职业倦怠感也就轻。这与袁贵勇、Chwalisz、Altsaiwer、Russell、Brissie、Glickman和Tamashiro、刘晓明、徐富明和朱丛书等人的研究基本一致。教学效能感较高的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比较自信,能够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和方式解决职业生活中面临的困境,职业倦怠感较轻。相反,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没有信心、比较悲观,即教学效能感低的教师在面对职业压力时倾向于自责、逃避、责备他人或合理化等,工作中体验不到成就感,职业倦怠感也会随之加剧。
第二,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积极应对与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存在显著负相关,而与情绪衰竭相关不显著,即积极应对方式,可以减轻职业倦怠情况;消极应对与职业倦怠的三个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即消极应对方式,会加剧职业倦怠。可见应对方式对职业倦怠有一定的预测力,即高职教师采用什么样的应对方式直接影响到职业倦怠程度。
第三,教学效能感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个人教学效能感因子与积极应对因子之间正相关关系显著;一般教学效能感因子与消极应对因子之间负相关关系显著。说明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在面临职业困境时以积极的应对为主。而教学效能感越低的教师越可能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如果一个教师对教育教学的作用充满悲观的想法,这种消极态度也许会成为其人格的一个部分,使其在遭遇挫折时采用逃避、幻想等消极的方式。
第四,高职教师应对方式在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本文中假设教学效能感各因子对应对方式各因子和职业倦怠各因子都有直接影响,同时教学效能感还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职业倦怠,即应对方式发挥中介变量的作用。具体地说,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更多地采取成熟的应对方式,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通过求助等积极应对也能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帮助其更好地调节自身认知和情绪,从而有效地缓解压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不易受职业倦怠困扰;教学效能感低的高职教师更多地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如自责、逃避、责备他人、合理化等,这些方式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而且使他们必须付出更多的资源和努力来保证正常的工作效率,因此其职业倦怠感不断增强。
四、建议与对策
(一)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第一,国家层面。出台各种政策,采取各种措施提高高职教师的经济社会待遇。
第二,学校层面。首先,应当坚持“以教师为本”的原则,着力营造民主宽松的“情感校园”,使教师对学校有一种亲近感、安全感,为预防教师的职业倦怠的产生提供环境保障。其次,着力营造氛围浓厚的“书香校园”,如开展职工读书活动,加强图书馆、阅览室建设,购买教学需要的图书期刊报纸,倡导积极的网络文化等,充实教师的精神生活。最后,精心设计、合理布置校园的自然景观,让整个校园都充溢着温馨和关爱,使教师感到精神愉悦舒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创设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第一,学校管理者要改变管理思路,理性地对待教师产生的职业倦怠,通过改革学校管理、减轻日常工作负担等方式帮助教师缓解职业倦怠。稳步推进高职院校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在薪酬分配中充分体现教师的岗位职责、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有利于减轻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还可组织在职培训进修、教师技术比武、传帮带等活动,以及加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等帮助教师提高组织教学、驾驭课堂的能力,使其有胜任工作的感受,而这种成功体验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进而转化为其心理资源,帮助教师维护心理健康。
第二,学校可以根据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构建教师心理保健体系: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普及相关知识;建立教师心理咨询中心,设立教师心理咨询热线和心理咨询信箱等,为教师提供心理援助。
第三,教师周围的家人、朋友、同事等能给予他们信任、关爱和支持。当教师感觉职业压力比较大时,能向他们倾诉,取得他们的精神支持,从而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减轻职业倦怠感。
(三)个体学会调节认知
第一,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学会劳逸结合,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寒暑假外出旅行散心等,这些都有助于缓解教师的职业压力,提高教学效能感。
第二,教师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合理的抱负,激发工作积极性,主动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势,从而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
第三,教师要加强归因训练,在成功或失败时做积极的归因分析,将原因归结为个体可以控制的因素,从而提高其自我意识和胜任感;要有乐观精神,积极、理智地对待工作中的困难和压力,做一名阳光健康的教师。
[参考文献]
篇3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操作的普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的辅助作用,成为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一部分,成为我们必备的基本技能,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计算机技术在工作中的重大作用,要求我们能有效的去灵活运用和操作,熟练的掌握基本的知识而后应用技术,为以后的熟练工作打下基础。
当今社会,计算机应用涉及到了数据处理、家庭和办公自动化、远程信息控制和信息系统构建等多中领域,分别需要不同的技术支撑和技术应用范围。而如何有效的掌握知识,促进能力,拓展创新,是推广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必由之路。
从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看,也是知识和技术应用不断推陈出新和过程,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技术的出现使用,计算机的功能更大的被发掘出来,甚至在某些方面取代了人工,成为重要的角色。
一、全面掌握应用知识,提高应用技术能力
所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以掌握相关的知识为前提的,这种知识可以使理论的,也可以是操作的,可以集中学习,也可以边学边做。在当前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关乎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有很多,像计算机教学、平面设计、软件开发与应用、信息工程师和系统管理等,除了要求掌握基本通用的知识外,专业方面的知识也甚为关键。
每个计算机工作的技术应用人员,需全面系统的掌握计算机知识应用的理论体系,以完整夯实的基础带动应用能力的发展,遵照社会需求,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复巩固基本的应用知识,反复操练应用技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会面临到很多新的情况,这就需要能融会贯通,随机应变,通过知识的变式和创新,能力的在发展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计算机知识和能力的变通性和替代性很强,没有单一的要求,需要计算机应用操作人员触类旁通。
二、以重点为核心,以多元化发展为方向
计算机的应用技术的分工日渐细密,而且各个工种是相互配合和合作的形势展开,每个人只需重点掌握一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就可大有作为,成为自己的关键,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当确立重点,在不同的工作领域确定不同的自我应用技术。
以重点为核心,以多元化发展为方向,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重点性和全面性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因为计算机技术本身都存在有本质的和密切的联系,不存在单一技术领域,都是知识某一部分的合成,像在平面设计方面,同时运用到了“办公自动化、网页制作和PS”等基本知识,您只懂得平面的创意或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相关的技术支持,这样才能达到目的。
应用型和技术型是互相统一的,要理论知识和技术并重,重点突出和全面发展兼具,这样才会有效的发挥出个人应用技术的效能。
三、有效拓展能力,推动应用创新
在当前计算机教育中,应用人才的培养与学术研究和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矛盾,从某种程度上说,只重视理论而忽视技术能力和创新实践的培养,这样的应用仅仅停留在知识应用的表层,无法深入到技术能力深处,无法推动应用创新。
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实践操作和技术应用的问题,往往不能有效迅速的解决,这就是确乏经验的表现,经验是学不到的,是在实际应用工作中感悟到的,是个人的自我思考和体会。
在知识学习和运用的同时,必须辅之以计算机的实践操作,感受能力的体现,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应用技术的熟练度,方能化繁为简,形成真正的能力,这是从现实中磨砺出来的。在能力提高的同时,通过完善理论体系和能力体系,完全会有自己独特的创新和感悟,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而知识和能力应用的嵌入式和混合式发展,要求计算机从业者有着全面的知识底子和互通的理论融合。针对某一问题的解决,做到多样化和多重性,以求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措施,而且能起到熟练技能和选择优化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的应用和技术操作过程当中,首先要夯实基础,以此培养能力,提高技能,达到知识和能力的融会贯通和综合应用,从而提高素质,然后以计算机主干核心知识构造自己的应用体系,确定目标,将计算机的多功能化融会到日常生活当中,有效解决各种为题,打造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孙晓风.网络改变生活——突飞猛进的计算机网络[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7
[2]李辉.信息处理技术与工具[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
[3]计算机专业知识教材编写组.计算机专业知识核心[M].人民出版社,2011,1
篇4
关静
360商业市场策划部高级总监
关o,360商业市场策划部高级总监,带领商业化市场以及策划团队打造360商业化品牌,提高行业影响力,助力广大品牌企业主、中小企业广告主的发展。
截至2016年底,360推广已经为电商、旅游、汽车等数十个领域的30余万品牌提供营销服务,与包括阿里、腾讯、京东、雅诗兰黛、卡地亚等在内的众多品牌取得了深入合作。互联网在变,市场在变,营销也在变,面对更加多元的市场需求、更富想象力的营销技术、更年轻化的消费者群体,360坚守安全核心的同时不断的加强内容建设,采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实现全场景的智能营销。
在公司层面上,全面布局PC、无线、智能硬件端,加强移动产品的建设。一方面,大力发展无线搜索、应用市场、花椒、北京时间、360影视等移动端内容产品,帮助品牌在占据移动端大流量入口的同时,能够通过精耕细作的内容挖掘用户的感情共鸣点,增强用户黏度;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影响潜在用户的未来决策。
具体到营销上,我们也会根据品牌主的不同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制营销解决方案,满足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者的个性需求。除了通过360搜索、导航、手机助手、手机卫士等优质流量产品进行全资源品牌曝光,还通过直播、视频等平台全面覆盖新兴的2亿中产阶级及80后、90后主力消费军,同时推出了“欺诈推广全赔计划”确保他们的网购安全。我们通过营销资源的全面布局,覆盖消费者的全方位生活场景,为广告主焕新品牌体验,让消费者安心购买。
以上也是我们360商业化团队在2017年的工作重点,即提供的全场景的营销方式,使线上营销不仅局限于一个创意或平台,而是通过PC、无线、智能硬件等多维度的行为链大数据的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分析,来预测用户的潜在需求,让广告呈现千人千面,从而提高广告投放效果。
关键词
“全场景”+“智能化”
根据我的体验,我总结了2017年的两个营销关键词,“全场景”和“智能化”。
全场景 营销的第一步是了解消费者,在这方面,我们利用独有的行为链大数据,打通消费者的多个用户行为场景,例如:生活服务场景、搜索场景、浏览场景、安全场景、直播场景等等,进而更加了解消费者的衣食住行习惯、信息获取方式、消费意愿、购买习惯等需求,并对个体需求做立体化分析,让信息推送变得越来越智能化、越来越个性化。
智能化 在数字时代,每时每刻数字都在刷新我们的认知,真实用户数据的获取与识别变得越发便捷,人工智能的发展让营销变得智能化,庞大数字、海量数据与人工智能驱动下的超级营销,将深刻洞察消费者的潜在需求,甚至影响未来消费者的决策。
2016营销感悟
好的创意内容才是传播的关键 内容营销是提升用户粘性的核心,互联网用户不仅仅是用户,更是观众。想要吸引用户进一步行为,则要在创意内容上做足了功夫。以原生广告为例,虽然在展现时已经很贴近用户的使用场景,但仍然需要创意优化才能发挥最大价值。
篇5
“移动化”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数据显示,到2012年底中国手机网民数已将近4.2亿,与此同时,中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已首次超过使用PC上网的比例,中国网民上网的主流行为已偏向移动化。2013年,随着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的进一步普及,关于移动化的未来被行业一致看好。
移动化媒体的三个新特征
刘胜义认为,移动化媒体应具备三个特征。第一,媒体从实时的媒体在向全天候媒体转变。来自美国的数据统计显示,用户每天花在PC和移动端的时间在4.25小时,占据了空闲时间的很大部分,智能终端的在线离线开始变得模糊。我们正进入一个“Always on”的世界,用户期待能得到全天候的响应,这就要求移动化的媒体也必须全天候在线。
第二,大众媒体开始发展到智能媒体阶段。智能设备是天生的个人终端,它实现了媒体个人化的不断增强,而这种交互显然是双向的,基于智能媒体对用户数据的可积累和衡量,注定了智媒体将成为未来的重要趋势。简单说来,智能媒体在为用户提供信息的同时也从用户身上吸取信息,而这种情况也进一步增强了信息的个人化。
第三,资讯媒体让位于生活类型的媒体。随着用户上网场景的扩展,媒体资讯开始真正地跟我们的生活结合起来,在APP当中已有很大量的生活服务类应用在中国广泛流行,这进一步加强了媒体的服务功能,移动化媒体将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在移动化时代,数字媒体、消费行为、数字营销都需要重新定义。
消费者驱动移动端投放变化
作为媒体的从业者,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任何时代的最重要决策依据都来自消费者,刘胜义指出,移动互联网时代,仅仅从人口属性及消费能力来为用户做定制媒体的年代已经一去不返了。用户的细腻需求及个性化观念成为行业竞争的最大关键,消费形态被描绘出了另一种新曲线。
在消费者决策阶段,智能手机及网络信息成为重要的决策来源和依据,90%的消费者会在商店购物前使用智能设备,1/3的消费者更喜欢用手机查找信息而不是向店员咨询。随时随地联网让消费者决策更依赖网络信息,而智能手机上的第三方工具进一步加强了消费者的分析能力。
即时信息的随时介入让消费者的行为变得非线性,消费者的非常规行为已经相当普遍,这也让移动营销时代的关键时刻捕捉变得更加困难,并因此影响了整个行业结构性的优化,改变了消费者行为模式。移动时代消费者形态曲线特征成为各方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与此同时,非线性的消费行为颠覆了整体的购买模式,移动互联改变了传统的购买场景。随着虚拟电子支付基础设施的发展,我们发现,消费者的需求从产生到完成购买甚至到后续的品牌忠诚度,整个过程都能够在手机上完成。虚拟支付的发展让消费场景更加分散和碎片化,消费者开始选择先去实体店体验然后再去线上购物,线上支付改变了实体店的现实功用。
移动化点亮智能营销
“移动端在未来将成为广告主的主要投入载体之一。”腾讯智慧峰会上,实力传播全球首席执行官Steve King分享了2012年美国广告行业在不同媒介上的投放支出和消费者在不同媒介上的消费时间百分比。其中有一个数据显示,消费者投入在移动端设备上的时间占比为11.7%,但移动广告方面的投放支出仅占0.8%。Steve King表示,目前广告主的投入不大,主要原因是还没找到通过移动端接触消费者的合适方式。
“在中国,目前整体广告费用中只有不超过1%是投向移动化营销方面。广告主对移动化营销有非常高的期望,但是不知道怎样更好地利用。”互动通控股集团总裁、智慧营销研究院专家邓广梼也表达出类似的看法。
对此,刘胜义表示,移动互联网的来临强烈动摇了原有大家熟悉的营销体系,全新理解移动化的概念,才能进一步理解消费者,做出更适合的营销决策。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一起重视Content、Context及Channel的重要性。
首先,营销信息需要向“服务型的内容”升级。Content营销及原生广告是很好的范例。它们更加强调品牌活动与高质量内容的深度整合,弱化广告的粗暴式接触。为消费者提供支持决策的高质量内容,才能加强营销的效果。
其次,营销节奏向“消费者为中心”升级。当用户的购买行为不再遵从传统的营销路径,我们很难再设置出一个统一的营销路径,传统营销时代以活动为中心的计划型模式,将被以用户购物环节为中心的响应型模式取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品牌应更注重建设“实时反馈”的营销系统。
篇6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智能化产品逐渐融入到生活当中。智能电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营销模式。从网络营销着手,分析了智能电网下电力网络营销模式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的相互关联,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网络营销模式满足时代的需求。
关键词:
智能电网;电力网络;营销模式
信息网络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捷,提高了人们生活的质量和效率,其中网络营销就是一个典型的方便人们购物的例子。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本质上大有不同,不管是管理方式、经营策略还是市场控制,网络营销都是对传统营销的一种突破和创新,同时这也给运营商带来了挑战和发展机遇,要求运营商抓住市场的发展,调整自己的网络营销模式。因此,智能电网下电力网络的营销模式研究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1网络营销的基本概念
互联网因为其传播方式快、涉及范围广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较大的地位,网络营销正是利用了互联网的优点,通过互联网实现营销的一种营销手段。网络营销是信息时代的产物,通过网上销售商家能够更加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能够解决消费者关于电力使用方面的问题。传统的营销模式容易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的约束,而网络营销打破这种约束,达到具有个性化、成本低且主动性高的营销策略。企业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调整、优化营销策略,在满足客户需求的条件下提高营销的质量,进而提高企业的收益。网络营销能够结合客户信息与企业资源统一管理电力资源,电力网络营销允许客户通过网络平台了解用电情况,网络可自动对客户的消费情况进行结算,并且通知用户及时缴纳电费,用户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向企业反映电力情况以及提供维修建议等。
2电力网络营销的优势和劣势
2.1优势
(1)降低电力企业成本。利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这一特点,电力企业通过网络直销能够最大效率地提升的供应商数量,这对企业的获益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之所以选择网络营销,是因为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宣传产品进而最大程度降低了广告宣传费用,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支出。网络宣传不仅可以使得直销渠道更加简单宽广,还能够加强电力企业与用户的沟通,用户通过网络宣传对电力企业的产品进行初步了解之后,通过询问网上客服可以深入了解企业产品,强大的信息交流平台和沟通能力能够大幅度减少企业的通讯成本,同时也避免了业务人员的差旅费用,从用户选择产品的心理特征出发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2)提升用户的满意度。网络营销允许电力企业与用户进行无限制沟通与交流,用户在购买产品或是使用产品上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向企业反映,从而得到有效的解决。传统的营销模式在沟通上面有一定的阻碍,用户无法向企业反映用电情况,企业无法了解用户使用情况,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只能电网下电力网络营销模式实现了客户与企业无阻碍交流,提高了双方沟通的效率,客服与用户一对一沟通模式促进双方的信息交流,进而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牢牢掌握市场的发展趋势,促进企业的发展。
(3)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电力企业通过网络营销渠道向用户展示业务的办理流程,用户有充足的时间考虑是否进行业务的办理,同时办理业务后用户通过网上平台直接查询相关的业务使用信息,还可以查询、维修等多种业务同时进行,解决了传统电力营销服务局限的问题。此外,网上沟通渠道方便用户更详细地了解电力企业,客服详细、耐心对用户的疑问进行解答,有效提升企业的形象,赢得市场。
2.2劣势
互联网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其中充满了大量不可靠、虚假的信息。由于网络信息比较杂乱,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完全对互联网进行法制管理,许多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渠道营造虚假的信息欺骗消费者,这对消费者的隐私具有极大的威胁。此外,电力网络营销企业遭受网络病毒的恶性攻击,增加了运营的风险,消费者也因此降低了购物的积极性,这是电力网络营销缺点,也是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3电力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之间的关系
3.1传统营销是网络营销的基础
网络营销尽管利用了互联网发展快等特点在市场上占据着较大的优势,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传统营销仍然是网络营销的基础。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本着以更好满足用户需求的态度、以提高企业利益为目的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尽管网络营销的手段与传统营销大有不同,但是营销的实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此外,网络营销结合传统营销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赢得市场,促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3.2传统营销具有不可替代性
即使现代网络技术十分发达,网络营销占据比较大的优势,但是这也掩盖不了传统营销不可替代的性质。网络营销对应的消费者主要是中青年市场,老年人的市场仍然倾向于传统营销,这是网络营销无法达到的。此外,随着不断增加的聚会活动、说走就走的旅行等活动,很多消费者比较倾向于传统营销方式,消费者在实体店购物的感觉是网络营销所不能满足的。因此,传统营销具有不可替代的性质,仍然具有很大的存在价值。
4结论
两种营销方式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只有相互结合对方的优势,取长补短,才能达到最好的营销模式,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启平,徐丹凤,牟雪云,等.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电力设备监测和维护技术[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0(6).
[2]王延婷,祝瑞金,王培红.浅析智能电网对我国电源结构优化的支撑作用[J].华东电力,2010(12).
[3]李维,吴晓飞,李颖.智能化楼宇能效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C]//供用电,2011(3).
[4]李天阳,刘琼.供电营业厅智能运维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C]//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2013.
篇7
就电力营销的基本概念而言,其核心就要求供电企业必须面对市场,面向用户,利用技术与营销策略的提升来适应不断提高的技术与市场需求,以及作出真确的反应而提供供电用户满意的服务,即实现营销过程中费用最低、速度最快、质量最优、性价比最佳的服务目标。在电力营销改革中需要注意的是供电企业的特殊地位,其具有较强的政策性、社会性、服务性、技术性、经营统一性等,是生产经营于一体的产业模式。
2电力营销的基本内容与改革意义
电力营销的基本工作内容包括:在服务中办理业务扩充,解决新老用户的增容与新装问题;负责对因为变更进行办理,方便客户做好电力营销的日常管理工作;在营销中做好电价与电费的管理,认真落实和执行电价策略,及时准确的抄表、核算,做好电费的准确回收与管理;做好电能计量的管理,以可靠的技术措施来保证电能计量的准确;针对电力网络进行用电检查,对用电安全、节约、计划等进行全面控制,做好电力调度工作;全面提升管理能力拓展电能的销售量;做好各项统计工作,做好基础资料的采集、整理、分析,以备管理决策。电力营销改革的意义:在电力发展的影响下,智能电网的发展对电力营销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电力生产与营销管理因为技术支持从内部已经呈现出高效率生产与管理的态势,而针对客户的营销模式也应根据这个需要进行改变,利用先进的管理与营销体制替代传统的营销模式,以此适应时代的需求,这就是营销改革的重要意义。
3现有电力网络的营销状况
我国供电网络中,电力营销管理多数承担的是电力市场培育与电能销售、服务的工作,这也是电力企业最为基本的营销体制。从业务划分上,逻辑属性可以将供电营销业务分为客服、业务、质量管理、营销决策等层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引入,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电力营销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其已经得到了多功能系统支持,如营销信息管理、客服技术支持、自动抄表、银行账务、电力负荷自动调控等。虽然有了技术上的改进,但是从本质看,营销思路与人员的基本素质的改变不能适应当前技术上的提高,因此必须能进入数字化营销的理念,这样才能适应供电智能化的发展。
4智能电网对供电营销的影响
以往的电力营销是抄表、核算、收费,主要的措施与手段相对被动,电力营销仅仅集中在对客户的被动式管理上,缺乏主动提供服务的能力。而智能化电网将电力从业人员从繁重的基础数据调查中解放出来,使之可以将精力放在营销业务环节上,即如何为客户提供安全与稳定的供电服务,并帮客户会解决问题等方面。所以智能技术解放了营销中资源的浪费而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因此营销必须适应此种变化。例如:智能化的用户负荷管理系统的出现,就可以帮助负荷管理与控制可以理想地完成自动计量、电力制定、分布式上网监控等实时应用功能,为客户知识的交互提供技术支持。系统利用现有的通信通道实现双向通信,完成自动采集与分析功能,挖掘分析用电模式,预测市场发展,同时制定多元化的服务方案,并将信息传递给客户,使其可以自由选择,最终平衡电网供求。而用户可以对配置方案进行优化选择,整合自身的资源调整用电模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传统的负荷控制模式相比,智能化的管理方式具备了以下四方方面的优势:1)智能化用电量与方式监测;2)智能化数据通信与安全保障;3)智能化数据处理与信息挖掘;4)智能化负荷控制与营销。
5改革后的智能营销模式分析
从发展方向上看未来的电力系统将进入到智能营销模式,即完全借助数字技术将电网运行与业务需要、社会效益等关联起来,实现市场参与者实时化互动和能源供需平衡的调度,达到最优化控制能源配置,最安全、最经济、最环保的服务和销售模式。智能营销体系可以分为经营、销售、营销等系统的全面自动化。智能化营销的着眼点应在智能化服务上,电力商品的销售与使用将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实时性、环保性,所以智能化营销必须借助智能网络技术,并围绕这三个需要而展开深化与创新,具体表现是:高电能质量和高可靠性;在高级配电网络和高级配电自动化的自愈功能,使之具有网络重构和故障监控、定位、隔离、恢复等功能;网络通信技术将保证系统地域攻击;高级配网SCADA可以进行海量的数据处理并进行数据挖掘,以此为营销提供数据支持;分布式的电能购销、调度、频率波动处理等,可以帮助开的清洁能源市场,实现分布式的网络化销售;营销中系统可以结合动态化电价政策对电力负荷与测算进行差异化分析,以此慢优化销售的需求,既满足用户需求也保证销售效益。
6结语
篇8
关键词:大数据;云计算;生产管理;智能工厂
“人类正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在各种场合都不遗余力地推销自己的观点,信息社会已经进入了大数据(Big Data)时代。大数据的涌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也改变着制造业企业的运作模式。
1 制造业也处于一个数据爆炸的时代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量的暴涨成了许多行业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和宝贵机遇。随着制造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化管理理念的普及,制造业企业的运营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如今,制造业整个价值链、制造业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涉及到诸多的数据。同时,制造业企业的数据也呈现出爆炸性增长趋势。
制造业企业需要管理的数据种类繁多,涉及到大量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
(1)产品数据:设计、建模、工艺、加工、测试、维护数据、产品结构、零部件配置关系、变更记录等。
(2)运营数据:组织结构、业务管理、生产设备、市场营销、质量控制、生产、采购、库存、目标计划、电子商务等。
(3)价值链数据: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等。
(4)外部数据:经济运行数据、行业数据、市场数据、竞争对手数据等。
随着大规模定制和网络协同的发展,制造业企业还需要实时从网上接受众多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数据,并通过网络协同配置各方资源,组织生产,管理更多各类有关数据。
2 大数据是工业互联网的命脉
大数据可能带来的巨大价值正在被传统产业认可,它通过技术创新与发展,以及数据的全面感知、收集、分析、共享,为企业管理者和参与者呈现出看待制造业价值链的全新视角。
2.1 实现智能生产
在德国“工业4.0”中,通过信息物理系统(CPS)实现工厂/车间的设备传感和控制层的数据与企业信息系统融合,使得生产大数据传到云计算数据中心进行存储、分析,形成决策并反过来指导生产。
具体而言,生产线、生产设备都将配备传感器,抓取数据,然后经过无线通信连接互联网,传输数据,对生产本身进行实时监控。而生产所产生的数据同样经过快速处理、传递,反馈至生产过程中,将工厂升级成为可以被管理和被自适应调整的智能网络,使得工业控制和管理最优化,对有限资源进行最大限度使用,从而降低工业和资源的配置成本,使得生产过程能够高效地进行。
过去,设备运行过程中,其自然磨损本身会使产品的品质发生一定的变化。而由于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在可以通过传感技术,实时感知数据,知道产品出了什么故障,哪里需要配件,使得生产过程中的这些因素能够被精确控制,真正实现生产智能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工厂/车间的传感器所产生的大数据直接决定了“工业4.0”所要求的智能化设备的智能水平。
此外,从生产能耗角度看,设备生产过程中利用传感器集中监控所有的生产流程,能够发现能耗的异常或峰值情况,由此能够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实时优化能源消耗。同时,对所有流程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也将会整体上大幅降低生产能耗。
2..2 实现大规模定制
大数据是制造业智能化的基础,其在制造业大规模定制中的应用包括数据采集、数据管理、订单管理、智能化制造、定制平台等,核心是定制平台。定制数据达到一定的数量级,就可以实现大数据应用。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实现流行预测、精准匹配、时尚管理、社交应用、营销推送等更多的应用。同时,大数据能够帮助制造业企业提升营销的针对性,降低物流和库存的成本,减少生产资源投入的风险。
利用这些大数据进行分析,将带来仓储、配送、销售效率的大幅提升和成本的大幅下降,并将极大地减少库存,优化供应链。同时,利用销售数据、产品的传感器数据和供应商数据库的数据等大数据,制造业企业可以准确地预测全球不同市场区域的商品需求。由于可以跟踪库存和销售价格,所以制造业企业便可节约大量的成本。
“工业4.0”本质是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实现“智能工厂”,使智能设备根据处理后的信息,进行判断、分析、自我调整、自动驱动生产加工,直至最后的产品完成等步骤。可以说,智能工厂已经为最终制造业大规模定制生产做好了准备。
实现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一方面需要制造业企业能够生产提供符合消费者个性偏好的产品或服务,一方面需要互联网提供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需求。由于消费者人数众多,每个人需求不同,导致需求的具体信息也不同,加上需求不断变化,就构成了产品需求的大数据。
消费者与制造业企业之间的交互和交易行为也将产生大量数据,挖掘和分析这些消费者动态数据,能够帮助消费者参与到产品的需求分析和产品设计等创新活动中,为产品创新作出贡献。制造业企业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进而传递给智能设备,进行数据挖掘,设备调整,原材料准备等步骤,才能生产出符合个性化需求的定制产品。
3 大数据构成新一代智能工厂
消费需求的个性化,要求传统制造业突破现有生产方式与制造模式,对消费需求所产生的海量数据与信息进行大数据处理与挖掘。同时,在进行这些非标准化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信息与数据也是大量的,需要及时收集、处理和分析,以反过来指导生产。
篇9
第二步,完善强化。接着做的第二步就是把第一步的内容做深入,在把EDW、会员视图与标签和DMS继续完善的基础上,把非结构化数据通过BDP(非结构化分析探索平台)纳入进来做整合,实现标签的丰富化。
第三步,智能时代。便利餐饮连锁事业全面实现智能时代。“未来,我们希望能够达到智能时代,有丰富的数据,很多预测模型建立起来以后,能达到很多的智能要求。”张起华说。
便利餐饮连锁事业与Teradata已有三年多的合作,未来在更多的业务数据挖掘方面将有更多合作。通过基础数据整合,建立企业动态数据仓库,可以掌控企业实时的运营数据。“我们可以实时看到远至、近至上海的每一家门店的交易情况。根据这些数据情况,我们可以对比与预算的差距,分析会员所占的比例,会员做了什么,会员和非会员的差别是什么,哪些营销和服务部分我们做得不够好。未来,我们希望可以一边看着这些实时的数据,一边与业务人员开会,制定在某区下午某个时间点应该进行什么样的促销,然后看着通过促销改善业务,最终数字在面前的大屏幕上如期展现。”在张起华看来,“数据只有跟业务结合在一起才有意义,否则,脱节的数据,滞后的处理是没有价值的。”
在互联网时代,重要的是实时的交易、实时的数据,在这个基础之上,再把商品的关联性分析、推展分析逐步建立起来。便利餐饮连锁事业在走第一步的时候,提供了三个愿望和四个需求,即个性化洞察、数字精准营销、智能化中心,以及数的采集要多渠道,客户视图要一致性,客户分析多维度,专题建模个性营销。从实时业务数据发现业务问题,尽快做出决策拉动消费者再一波消费,形成循环,不断累积,不断调优。
在这些基础之上,便利餐饮连锁事业希望把客户画像统一在一起,从基础的会员标签,到行为价值标签,再到需求场景标签,希望把它建立完整,从而把客户的外在特征、行为特点和内心需求完整地刻画出来。“目前我们的基础标签和行为标签的统一整合正在进行中,需求场景标签相对复杂,需要建立一些模型再来做,这部分我们仍然在努力当中。”张起华介绍。
篇10
E100超短焦投影光引擎是投影产品的核心部件,终端厂家可在家庭影院、影音游戏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商务会所、KTV包房、商场广告等专业应用市场进行布局和拓展。超短焦投影产品不需要安装,不改变原来家庭装修结构,放置在电视柜位置,就能实现100寸的巨大屏幕,给用户带来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影院级视觉冲击的体验效果,极大地解决了用户的痛点。
双方透露,E100光引擎产品售价在400美元以下,整机价格预计在是通常大屏激光投影电视价格的1/10,是100寸电视的1/25。E100预计2015年11月量产开售。
真彩时代王者归来 康佳掀起彩电真彩革命
8月18日,康佳在深圳召开了主题为“彩电王者归来,开创真彩时代”的智能家居战略暨2015年十一新品会。康佳总裁刘丹首次提出涵盖了彩电、手机、冰箱、洗衣机、空调、电饭煲、空净水净在内的智能家居战略。
真彩是康佳的产品主张,产品理念,2015年是康佳的“真彩”年,康佳的真彩引擎技术已获得权威的视像行业协会的技术创新大奖,在性能上更是节能环保,且拥有高色域的画质。会上,康佳了一系列主打“真彩”为亮点的系列新品。
会上另一个亮点是,康佳智能家居产品正式亮相,现场的参会者用手机便捷地体验了一把与康佳旗下包括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饭煲在内的十余种品类产品的互联。“康佳的情怀之一就是‘造智能家居,赢全球解放’,更突出体现了未来康佳精致产品对美妙生活的追求。”刘丹表示,“康佳的目标就是要做行业最好的产品,树行业最好的品牌,做行业领导企业。通过整合完整的产业链和技术优势,做真彩时代的王者,全面融入全新的互联网+基因,向智能电视、智能家电及互联网+转型。”
TCL携手《碟中谍5》 破解电影营销3.0密码
9月8日,好莱坞大片《碟中谍5-神秘国度》在中国正式上映。这是TCL今年继与《速度与激情7》、《侏罗纪世界》合作之后,作为全球家电类唯一官方合作伙伴,再一次与好莱坞携手推广。如果说,传统的品牌产品植入是娱乐营销1.0;品牌与片方进行联合推广,进行画面素材授权使用是娱乐营销2.0。那么,TCL已经妥妥地跨入娱乐营销3.0的大门。
解码1:有效的影片合作是成功的开始。调研显示,TCL在《碟中谍5》的品牌曝光度排在第二位。另外,TCL是阿汤哥从影以来,除“苹果”以外唯一授权合作的电子消费品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