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弘扬礼仪文化范文

时间:2023-10-31 17:58: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弘扬礼仪文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弘扬礼仪文化

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丑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建设”里蕴含着中国传统美德,而传统美德是中国礼仪文化的核心内容,新形势下,礼仪教育被赋予了重要的历史使命。随着中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将成为社会公民的主力军。高职院校普及礼仪教育是提升大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

一、普及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

礼仪的核心是尊敬,礼仪教育的目的是弘扬真善美,维护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构建诚信友爱的价值观。新形势下普及礼仪教育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1、有利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礼仪教育作为大众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起效快、传播速度快、学生运用得快。礼仪教育可以有效地将“文明、和谐、公正、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播种在学生心中。大学生思想活跃,易受各种思潮影响。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大学生思想中是大学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而普及礼仪教育是实现这一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2、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道德素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但公民道德却出现了滑坡现象,譬如诚信缺失,廉耻观念淡薄等;“拜金主义”和“自私自利”思想泛滥;公共设施遭到破坏,公共秩序被扰乱的现象屡见不鲜;国民言谈举止缺乏修养、国际形象不佳等。礼仪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德育教育,礼仪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公民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通过礼仪教育,在小事中培养高职院校学生高尚的情操,养成文明习惯,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和思想修养。3、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而礼仪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一些学生热衷西方文化,忽视中国传统文化。他们对西方节日礼仪耳熟能详,却不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礼仪文化。大学生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主要群体,普及礼仪教育十分重要。普及礼仪教育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既然普及礼仪教育有着如此重要的历史意义,如何普及成为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普及礼仪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实施策略

目前高职院校普及礼仪教育任重而道远。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开设礼仪课程,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礼仪课程。新形势下礼仪教育有如此重大的历史意义,那么如何在高职院校普及礼仪教育成为当下德育教育探索的重要问题之一。

1、构建礼仪课程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教育普遍存在重技能、轻修养的弊端。部分高职院校未开设礼仪教育课程。少数开设礼仪课的院校只作为选修课,未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当务之急是扩大开设礼仪课程的范围,建礼仪课程教学体系,并将其作为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对学生的礼仪修养进行量化考核,制定相应考核制度,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来考核学生的礼仪修养,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大学生的礼仪教育。

2、礼仪教育形式多样化

传统礼仪教育普遍局限于课堂,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吸引高职学生。因此,礼仪教育应该是理实结合,注重实践。除了课堂教学,学校还应通过讲座、校园文化宣传来创造一个礼仪文化氛围。例如,聘请专家定期开展礼仪专题讲座,能让学生吸收大家的思想精华,而且能弥补课堂教学局限;不同阶段的大型仪式,如“开学典礼”、“成人礼”、“毕业典礼”、“庆典仪式”、“颁奖仪式”、“捐赠仪式”等,能让学生在仪式中学习礼仪文化;丰富的社团活动中传播礼仪规范,如职场礼仪大赛、礼仪文化沙龙等,能活跃礼仪学习氛围,达到礼仪教育的效果;一系列礼仪素养测评,如“乘车礼仪”、“服饰礼仪”、“行进礼仪”、“拜访礼仪”、“接待礼仪”、“西餐礼仪”等,能强化学生礼仪修养;用墙体标语、橱窗、校园网来宣传礼仪文化,能营造浓郁的礼仪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知礼、重礼的理念。

3、将礼仪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管理制度

篇2

教育是一个民族文化能够世代相传并不断提高民族素养的根本大计,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小学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通过礼仪教育,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收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吸取其中的精华,对于我们下一代健康成长对于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礼仪教育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礼仪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和重要载体。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文化也常常被人称之为“隆礼重义”的伦理型文化。因此,“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理论层面上,如果不了解礼,就不能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实践层面上,如果不能继承传统礼仪中的合理内核,弘扬中华文明实际上是一句空话。”

礼仪教育是肩负着选择、传递、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崇高使命的重要载体,一方面它把优秀的中华传统礼仪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道德结构;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形成崭新的时代精神风貌。现在小学生道德教育很多停留在简单说教、灌输,缺少有效载体,礼仪教育正好可以填补这一缺点,礼仪教育可以让小学生更好的成为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者和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因此,加强小学生礼仪修养,就是继承我国优秀的礼仪文明,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取得道德教育具有良好的实效性基础。

二、礼仪教育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强大动力

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总是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的礼仪修养表现出来,正所谓,“德诚于中,礼行于外”。礼仪本身既是一种内在的道德要求,又是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其理论核心主要是围绕如何严于修身律己、尊重他人、承担社会责任而形成的伦理道德的一整套体系,没有对礼仪的正确认识,没有对礼仪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道德情感和道德的判断能力。对小学生的礼仪教育有利于引导小学生逐步把社会的道德规范, 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 树立起内心的道德信念和礼仪修养准则,真正做到“德辉动于内,礼发诸外”。

礼仪可以从内部塑造一个学生的道德养成和优良素质的造就。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基本礼仪的养成和强化,比如见到老师同学要鞠躬问好,这是礼貌待人,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升国旗要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要行队礼这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这都是自身良好素质的优良体现和个体道德养成的有效途径。

三、礼仪教育是塑造形象气质的有效手段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礼发诸外”的结果就是塑造人外在的良好形象,礼可以起到修饰作用。“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礼记・冠义》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意思是说,礼是从端正容貌和服饰开始的。一个有良好修养的人,一定是体态端正、服饰整洁、表情庄敬、言辞得体。

学习礼仪有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优雅的举止、整洁的仪容、得体的着装、礼貌的谈吐构成了一个人外在美的形象。清新可人的外表形象会让人赏心悦目,端庄大方、谈吐不俗的举止也能让人平添好感。我们应该重视对于小学生站姿坐姿走姿、用餐礼仪、开会纪律的培养,因为学习礼仪能更充分的展示小学生良好的教养与优雅的风度,对于成长道路上个人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四、礼之用,和为贵――礼仪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催化剂

首先,礼仪教育有利于同学之间关系的和谐。礼仪本身具有人际协和功能,《礼记・礼运》说:“讲信修睦,谓之人利。争夺相杀,谓之人患。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此外,中华礼仪还特别强调人格的平等。对小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让他们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举止得体、言行适度、平等友爱的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接近,使他们觉得你是熟悉他们,就能很快与同学之间安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篇3

虽然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尊老爱幼、文明守礼、团结同学、积极进取,但在校园里不乏一些缺乏礼仪规范的现象。例如,有些学生上课迟到、交头接耳、玩手机、睡觉、早退、遇见老师不问好等。其实造成高职学生缺乏礼仪修养的原因很多。比如,学生在中、小学成长时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通常不重视对学生的礼仪教育。进人大学后,学校虽开设了礼仪课程,但由于受到专业设置、课时限制、学生就业方向的影响,高职院校的礼仪教学更加注重实用性,很少将礼仪学习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教师只考虑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的礼仪教学基本都停留在实用的表层,缺少了应有的传统文化根基。除此之外,目前市场上的礼仪教材也很少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大多数都是国际商务礼仪的教材翻版,例如教人如何穿衣打扮、如何站坐行蹲、如何使用刀叉等,很少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内容。如此造成礼仪教育的形式化、教条化,忽视了学生的内在道德培养。义教育应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如果在礼仪教学中融人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将学生言行举止的修养升华为人格和民族精神的教育。第三,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促使学校应在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当前的高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认知,却很容易接纳和认同夕卜来文化。很多学生追求个性,崇尚西方节曰却忘记了中国传统节日,对本民族的文化不了解,也不愿去探知,尤其是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一些外来的文化意识形态迅速地影响了中国青少年,使他们对本民族文化越来越不感兴趣,取而代之的是向往和追求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道德观及价值观等。这种趋势若继续持续下去,我们将会丢掉中华民族的精神根本和民族特色。如果不坚守本民族千年以来传承的传统文化,又何谈面向世界、走向世界、实现中国梦呢?又如何能得到全世界的尊重呢?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这种情况也促使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建设和宣传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体系。

我国自古以来有着清晰的以礼仪教育为主的德育理念,还有着严密的礼仪教育实施体系待我们继承与弘扬。对于传统礼仪文化,礼仪教师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忽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礼仪,而应该恰当地与国际通用礼仪相结合。那么,如何在礼仪授课中融人传统礼仪文化之精华呢?礼仪教育其实就是一种素质教育。2013年8月18日凤凰卫视的〈濱宇大战略》中的解说员解说道:“在100多年来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打破了传统的政治社会体系,抛弃了主要由儒家塑造出来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努力学习西方,建立现代文明秩序,但时至今日,现代文明秩序还没有完全确立,而传统文明秩序已经荡然无存,使中国人失去可以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规则,无所适从,种种社会乱象由此而生。从“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一批思想家,对中国人的精神素质做了深刻的剖析,致力改造和提高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可惜他们付出的心血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效。如今,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民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然而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却出现了基本礼仪缺失、行为失去规范甚至道德沦落、价值观混乱等种种严重的问题”。那么,中国要成为世界第一流强国,需要什么样的国民素质呢?《寰宇大战略》提醒了礼仪老师——中国亟须一场国民素质改造运动。如果再不抓紧进行素质教育,中国梦就是一句空话,而礼仪老师的责任就是当好素质教育老师。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信、利、敬、义”这4个字的重要性。“信”乃礼仪之本,体现在人的行为准则;“利”乃礼仪之道,体现为人的胸怀;“敬”乃礼仪之魂,体现为人的境界;“义”乃礼仪之德,体现为人的责任。比如,在学校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以下情况:开始上课后有的学生才大摇大摆地走进教室;有的学生时不时地刷屏手机或者玩手机游戏;有的学生穿着拖鞋上课等,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学生心中没有对自己、对他人、对学业的恭敬之心。《礼记?曲卒L±>中说:“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意思是说礼的实质在于对自己谦卑,对别人尊重,即使是挑着担子做买卖的小贩,也一定有令人尊敬的地方,不要因为贫富和地位等因素而歧视别人。学校虽然在行为上对学生作了硬性规定,规定学生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但很少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树立恭敬之心。如果让学生懂得礼的核心是“敬”,那么就可以让他凡事用这个“敬”字去衡量,教学效果就会好很多。只有“恭敬”的心在学生心中犹然升起时,礼仪操作规范、仪态仪礼等才会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再比如,我国古圣先贤将“明德"作为治国之根本,我们在课堂上也应该让学生明白高尚的思想品德是其立足于社会的根本,是做人的根本。礼与德互融为一体,两者相互印证。现在简说人伦大道,人道者"~?五伦八德。五伦指的是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人遵五伦,天降吉祥也。八德者,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人应当具备的基本道德。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礼仪老师不能只摆花架子而忽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之精髓,应该在授课过程中融人中国传统文化,将礼仪教育升华为素质教育。

篇4

【关键词】中职学校 礼仪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24-02

前言

我国从古到今一直被称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礼仪文化在我国的历史是由来已久的,社会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们更加重视自身修养和形象的提升,各级教育部门对礼仪教学都表现出了及大的重视与关注。作为一名从教二十余年的一线礼仪教师更是体会到礼仪教学的重要性,和礼仪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初探中职院校强化礼仪教学必要性

1.必要性之和谐社会构建

中职院校强化礼仪教学必要性体现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构建方面,人和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应建立在规范礼仪行为基础上,通过获取他人对自身行为的尊重,构建形成个体和谐关系。在中职院校中强化对礼仪教学必要性的认识也是同样道理,中职学生具备必要礼节的同时做到懂礼,行礼,使其进入到社会之后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进而为和谐社会有效构建奠定基础[2]。

2.必要性之优秀文化弘扬

中职院校强化礼仪教学的必要性还体现在优秀文化有效弘扬方面,我国作为文明古国,礼仪文化方面很早就有孔子和荀子分别提出的“不学礼无以立”和“无礼,事不成,国不宁”等名言,现阶段更需要教育部门对我国已有的优秀文化予以大力巩固和弘扬[3],需要关注礼仪教学改革,通过改革,一方面提升国民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在国民素质提高基础上真正的将传统优秀文化发扬光大。

二、探析改革中职院校礼仪教学改革途径

1.教学内容的整合

改革中职院校礼仪教学途径体现在教学内容良好整合方面,具体来讲,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工作生活,礼仪素养对于个体发展影响深远,而中职院校礼仪课程教师就需要针对当前所教学生实际素质状况和学习特点以及本校课程开展等方面状况对教学内容予以调整和有效整合,差异化的开展日常性礼仪教学,如教师可以将众多的礼仪方面教学内容依据其内容进行归类整合,可以整合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仪容,仪表,仪态等方面的形象礼仪部分,在社会交往中,一个人的外在形象是一个感官因素,站,坐,行,体现着你的良好修养,较好的面容修饰,得体的服饰仪表,处处彰显出你的气场和气质,第二部分为交谈礼仪,电话接打,祝词贺词,求职应聘等有声语言礼仪。语言是社交中重要的沟通方式,俗话说,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如何恰当的表达你的思想,是一个人语言交际能力高低与否的表现,对交际效果起到重要影响。第三部分,是具体的礼仪内容,比如乘车礼仪,宴会礼仪,服务礼仪,商务礼仪,政务礼仪等,依据不同的环境,需要掌握不同的具体礼仪细节。三大部分层层递进[4],促使学生学习起来较为便捷有效。此外还可以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在基础教学内容上将教学案例整合其中,如针对文秘专业整合添加领导接见以及坐车顺序等方面具体案例,针对会计专业则整合添加银行存储以及财会接待等方面具体案例等等。通过教学内容优化整合促使礼仪教学更加有效。

2.教学方法多元利用

以往中职院校开设的礼仪教学改革仅仅是建立在灌输教学法基础上,由于教师以及学校对于礼仪教学的不够重视,因此教师往往是在课堂中将礼仪方面相关知识通过单纯讲授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在此过程中教师占有主体性以及权威性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性接受状态,学生自然无法对礼仪课程提升兴趣。对于礼仪教学的改革则需要将以往滞后的灌输法进行大力调整,增加多元化的不同教学方式,这需要教师首先对礼仪教学改革重视,将礼仪课程当作重点课程予以开展[5]。多元教学方法可以将训练教学以及讨论教学和相应的情境教学手段融入课堂,如教师可以针对涉外礼仪教学内容利用讨论教学方式予以展开,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不同小组安排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师最后结合课本和小组讨论内容再进行最后的归纳。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参与度,同时还能锻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一举两得。另外教师还可以针对酒店方面的服务礼仪设置教学情境,即情境教学方法,或者通过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礼仪服务视频,然后再让学生学习并在课堂练习中进行模仿[6]。情境教学法能够起到感同身受的直观作用,课堂效果非常直观。运用此法的同时,最好在课堂上能够架设一台录像机,把学生们课堂表现真实记录,在教师总结时,老师结合录像内容,适时点评,学生印象也会非常深刻。

3.实践活动强化开展

改革中职院校礼仪教学途径除了体现在上述两方面之外,还体现在实践活动的强化开展方面。礼仪方面的课程从其本质上讲具备较强应用性,一方面需要中职学生能够将礼仪相关知识予以充分掌握,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强化所学的礼仪知识,从被动刻板的礼仪学习逐渐转变为自觉主动的礼仪习惯。这就要求中职礼仪教师在日常礼仪教学中重点宣传礼仪实践的重要性,换句话讲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强化学习知识对于提升礼仪素质的有效性[7]。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增加礼仪课程方面实践活动,如安排学生参加学校各种会务活动,无论是会前准备还是会中具体服务,又或者是会后相关工作落实均让学生主动去有效完成。再比如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校外贵宾来访等相关活动,通过具体的活动实践来促使中职学生不仅仅是学习礼仪方面理论知识,更将知识体现在生活实践中,这对于学生快速具备礼仪素养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4.礼仪考评体制的健全

任何课程在完成教学之后都需要一定的考评来予以检测,检测核心并不是集中在学生成绩高低,而是关注学生实际学习掌握了多少技能,并在考评之后对现有教学进行调整反思,促使后续教学更加有效。中职院校在实际开展礼仪课程之后更加需要构建健全礼仪方面相关考评体制,通过考评体制提升中职学生实际技能水平。如中职院校实施一月一考评或者是一个季度一考评,又或者是半年一考评,考评时间要设置合理,规律性的考评时间能够强化学生礼仪知识的良好巩固,当然教师也可以在日常教学完毕之后进行简单的抽查等。无论是开展怎样的考评均需要将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充分的融合在一起。简单来讲就是考评不能仅仅是建立在试卷考试基础上,更加需要对学生礼仪掌握设置模拟情境或者是扮演角色等方面的实践考试,通过试卷与实践综合考核真正的让学生对礼仪教学引起重视,并将该方面考评成绩计入学生总成绩之中[8]。

5.教师素质整体拔高

改革中职院校礼仪教学途径除了体现在上述四方面之外,还体现在教师素质的整体拔高方面。能否实现教学目标除了和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有着紧密内在联系之外,还和教师实际专业素质息息相关,而从两者与礼仪教学相关性程度来讲,教师实际专业素质影响作用更大。具体来讲,需要教师做到身体力行以及以身作则,能够最大化为学生起到模范示范的良好作用,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之余对自身礼仪方面进行拔高,可以是进修学习,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该课程教师之间也需要做强化教学方面的良好沟通,将教学经验予以分享,或者是向高校礼仪方面的教授,专家予以请教学习。总之通过日常专业知识技能拔高,促使中职学校礼仪课程教师实现素质优化,推进礼仪教学改革的进程。

三、结论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而这些技能型人才为社会所用,仅仅依托于他们的技术手段还不够,提升他们的自身素质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使其能够长远支撑他们为社会贡献价值的中坚力量,所以重视礼仪教育,重视礼仪教育改革应该成为教育者们深入探究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李俭,莫丽平,戚林. 基于职业能力的中职护理礼仪课程建设实践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16,02:97-99.

[2]黄芬. 中职学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引发教学改革思考――以《酒店服务礼仪》为例[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4:3.

[3]娄丹. 论中职礼仪课程教育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J]. 西部素质教育,2016,09:83-84.

[4]苏婷. 谈如何加强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学生文明礼仪教育[J]. 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07:294-295.

[5]谢雨辰. 探索中职学校旅游服务专业礼仪课程的改革之路[J]. 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12:269.

[6]罗丽静. 新时期加强与改进中职学生礼仪教育的思考[J]. 职教通讯,2015,08:16-18.

篇5

■ 愿遵传统礼仪者居八成

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插艾草,是具有鲜明节日特色的端午习俗。调查中,八成多被访者明确表示会在今年的传统节日里按传统礼仪过。其中,“包粽子、吃粽子”有98.7%的被访者提及,成为最受老百姓欢迎的传统礼仪活动;有21%的被访者将会“在门前插艾草,并用艾草煮水洗澡”; 提及“在门口贴和端午相关的传统剪纸或图画”的有16.1%;“给女孩子带花线缠的香囊和百索”赢得了14.7%的支持率;“吃五毒饼”和“喝雄黄酒,给男

孩子脸上画雄黄图案”也分别得到了7.7%和3.2%的选票。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现代化生活的日益繁忙也影响了部分市民庆祝传统节日的方式。在不按照传统礼仪过节的人群(18.2%)中,25.1%的被访者表示因为“节日加班,顾不上”庆祝节日;44.1%的被访者则表示“不知道传统礼仪”。

■ 超半数家长给孩子讲过传统节日的由来

调查结果显示,81.6%的被访者表示让孩子养成过中国传统节日的习惯很重要;16.1%的被访者表示一般;仅占1.8%的被访者对此表示不重要。在认为重要的人群中,95.4% 和94.6%的被访者分别提及“社会影响,全社会都重视”和“家庭内部重视”是让孩子养成过传统节日习惯的有效方式;75.5%的被访者认为“媒体宣传推广”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受访的1310户有子女家庭中,58.6%的家长曾经给孩子讲过传统节日的由来。青少年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情况也呈现可喜态势:能够认知五至六个传统节日的占32.6%;认知七个以上节日的孩子达到了17.8%(见图1)。

■ 食品类成为节日消费首选

调查中,当问及“是否会在传统节日购买传统商品过节”时,40.3%的被访者明确表示一定会;31.1%的被访者表示很可能会;21.8%的人表示视经济情况而定;仅6.8%的被访者对此持有否定态度。调查显示,86.4%的被访者认为市场上提供的传统节日民俗产品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

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传统节日民俗产品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当调查问及“您还希望进一步增加哪种类型的传统节日民俗消费”时,32.6% 的被访者表示希望增加关于民俗民风类的旅游项目以满足需要;选择商品类消费和食品类消费的分别占25.3%和23.8%。旅游消费的胜出说明在小长假中,市民渴望通过民俗民风旅游感受文化,传承民俗,享受亲情的要求,也从侧面展现出了民俗民风旅游市场的挖掘空间。

而市民对非传统节日商品的消费态度则旗鼓相当,49.8%的被访者表示会在端午节假期中进行非传统节日商品消费,与不消费人群(48.8%)仅相差一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消费获得了97.1%的提及率,名列榜首;其他依次为:服装服饰类64.5%,家具家电类为18.3%,首饰类15.4%。

■ 春节百姓最为看重

篇6

关键词:孝文化;孝道;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进校园,潜移默化悟“孝道”

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对人能产生暗示,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作用十分深刻,表现在幼儿的身上更为突出。为此,我们利用环境的创设和布置,拉近师幼之间、家园之间的距离,彰显孝文化。在园内,我们进行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建设,无论是墙面还是走廊或户外操场墙面,都图文并茂地进行展示,同时通过经典诵读、孝行活动、教育课程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向孩子、家长、老师诠释“孝”的丰富内涵和其具有的现实意义。

1.“传诵经典”了解“孝”

园内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对小班、中班、大班三个年级段的孩子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孝文化传播教育活动:每天的幼儿餐前活动,我们针对各年龄幼儿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优美诗词》《三字经》《弟子规》,让孩子通过诵读,了解古诗词的魅力和含义;在幼儿园“六一”汇演中,孩子们还进行了“诵经典”的歌舞表演,表演中不仅让孩子深入了解中国舞蹈的肢体美,也让幼儿更多地了解中国诗词的美;庆元旦活动中,大班孩子们朗诵了《弟子规》,并以舞蹈编唱的形式展示给家长们看,从中感受到“关爱与孝敬”的重要性;我们还将中国优美诗词《悯农》《静夜思》编到课间操中,师幼边唱边跳,共同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2.“快乐成长”践行“孝”

为大力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结合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关于组织开展第30个“国际志愿者日”活动,在2015年11月和2016年3月“学雷锋”活动中,幼儿园青年团员志愿者以及小朋友和家长委员会成员来到西湖街道开展了以“走进社区・关爱老人”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全体青年团员志愿者及孩子和家长用行动践行了孝道,孩子们在活动中体会和感受到如何尊敬老人、孝敬长辈。

3.“礼仪教育”学习“孝”

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学习孝、懂得“孝”、践行“孝”,幼儿园开设了专门的礼仪教育课程。全书共有六册,幼儿园大班、中班、小班各两册,每册22个教育主题,全书共132个教育主题,结合幼儿园礼仪主题教育,按基本礼仪、幼儿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节日礼仪5个部分,包括了6岁以内幼儿遇到的大部分礼仪场景及内容,每一个活动充分展现了礼仪的重要性,让幼儿学会知礼懂礼,学做孝顺、礼貌、懂事的孩子。

4.“校园环境”传承“孝”

良好的校园环境、室内的主题墙饰都可以成为孩子们教育的契机,所以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幼儿教育集团第三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随处可见传统文化的环境教育,园内创设了孝文化主题墙,让孩子们在欣赏、学习中传承“孝”。幼儿园每层楼都有不同的传统主题特色:一楼用伞、灯笼和中国结进行装饰,灯笼和中国结的结合更是一种孝文化的传递;二楼以扇子为主题,在扇子上用毛笔书写了许多成语,让孩子了解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三楼以“团团圆圆”为主题的吊饰,有家长、孩子、老师们共同制作的绣球;结合教学活动,张贴幼儿自主收集的少数民族的图片及资料,供孩子们了解、学习。

二、教师队伍重建设,身体力行推“孝道”

1.传统节目,寓教于乐

孝文化的传播应该从教育幼儿的教师们做起。教师要身体力行,在与幼儿、家长、同事的沟通言行中,践行孝文化,更要善于发挥教育机智,捕捉教育时机,创造性地在教育实践中渗透孝文化。2015年11月底我国开展传统文化节目大比拼,看得出老师们排练节目的高效率。老师们排练了《茶艺》、古代宫廷话剧《守时》、情景剧《学堂之上》、舞蹈《俏江南之夕阳红》等,小班、中班、大班不同年级优秀节目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2.演讲比赛,展露风采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展现青年教师的蓬勃风采,引导和激励青年教师不断提高师德素养与自身修养,提升青年教师团队合作能力,进一步加强各校之间的交流学习,我园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开展了“弘扬传统文化‘四有’好老师”的主题演讲比赛,老师们用平凡、朴实的语言,讲述着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诠释。

3.自主阅读,提升修养

书可以给我们传递新的知识,书可以给予我们正能量,书可以让我们结识更多的朋友,书可以让我们不断进步,书还可以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老师们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自主阅读,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水平。每位老师都阅读了一本经典书籍,并撰写了读书笔记,共同交流分享,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提升个人修养。

三、家园共育同携手,合力互动兴“孝道”

我们积极利用家长会、亲子活动、家园共育栏等途径,搭建家园共育桥梁,向家长宣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家长携手,培养幼儿的孝心,共同推进幼儿园的孝文化教育。

1.体验活动促孝行

“应该这样做”和“我要这样做”是不同的教育结果。我们追求的目标是让孩子们在真切情感体验中,懂得为什么要“孝”,怎样“孝”,从而让“孝”成为孩子们的一种自觉行为。因此,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亲子体验活动,如重阳节活动,孩子们亲手制作了手工贺卡,携带了苹果,送给爷爷奶奶,祝他们平平安安,爷爷奶奶脸上都露出喜悦的笑容;“三八”妇女节活动,给妈妈送上自己用真诚制作的贺卡礼物,让她们感受温暖和爱;母亲节、父亲节时,鼓励孩子回家主动为父母端上一盆洗脚水,给父母洗脚,并将自己对父母的爱大胆表达出来,体验亲情的温暖。在这一次次的活动中让孩子感受到了“孝”的意义,有助于他们从小就践行孝文化。

2.成长足迹展孝行

篇7

一、加强理论学习,从根本上改变观念

现在的中职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过多的呵护甚至溺爱,不少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一种与人谦让、合作的思想,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别人,有时显得智力有余而教养不足,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因此,对他们进行礼仪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让他们掌握系统的礼仪方面的知识,那就必须从课堂教学抓起,学校要把礼仪课当作一门必修课,聘请专业的教师,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系统学习礼仪知识,让学生知道礼仪、懂得礼仪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改变他们重技能轻礼仪的观念。

二、营造充满礼仪气息的环境氛围

在培养礼仪修养的过程中,环境的影响非常显著,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在干净整洁而优美的环境中,人们的不文明行为有很大的改变,因此,形成良好的礼仪文化氛围,对于引导学生克服不良行为习惯,逐步提高文明礼仪修养是十分必要的。个人良好的礼仪习惯的形成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共同努力。

1、校园环境

在校园内,应大力提倡文明言行,如通过墙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络等传播礼仪知识,反对一切不文明礼貌现象,对学生关注的礼仪问题,对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失礼言行,对社会的一些不文明现象,组织召开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等,让学生多样化,多角度地接受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加强礼仪修养,形成良好的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2、家庭环境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教育进行的最早,时间也最长,孩子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家庭中,受父母的教育。因此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孩子,令其终生受益或受害。《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指出:“家庭是人们接受教育最早的地方,高尚的道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 礼仪作为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应从小抓起,为此,家庭教育要彻底转变重智轻德的观念,家长要树立良好的礼仪形象,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文明礼仪的家庭文化氛围。

3、社会环境

当今社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我们身边有许多很好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加以整理和运用。利用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进行礼仪教育,会让学生感到礼仪教育并不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和说教上,而是真真切切存在于我们身边。社会作为礼仪教育的大课堂,要大力宣传必要的礼仪知识,把礼仪作为有关文化活动的重要主题,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礼仪气息的社会文化氛围。

三、学习《弟子规》,注重学生自身的践行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对中职生进行礼仪教育除了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还需要亲身实践,在实践中磨炼和提高自身修养。为此我们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1、开展《弟子规》学习教育活动,学校在高一年级礼仪课开展《弟子规》教学,教师讲解《弟子规》,学生从背《弟子规》开始,深入到学生日常行为之中。

2、开展“争做文明人”活动。鼓励学生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

3、发动全校师生寻找校园内不文明

现象,以辩论、演讲、小品表演等形式弘扬文明礼貌之风。

篇8

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

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

所以,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加强个人素质`还能够和改善人际关系。

作为具有50XX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我们身在社会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变化之中。我们这一刻讨厌别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别人讨厌的对象。这些无非都是“不拘小节”的行为所致。

当我们身为游客的时候,总是依着自己的兴致,随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乱写乱涂;当我们是市民的时候,又是对随地吐痰、乱写乱画的现象深恶痛绝。

当我们和同学相处的时候,总会埋怨同学的“不拘小节”,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的说话、借东西;而我们自己又往往懒得去理那些“小节”。

当我们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总是为能抢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挤到、踩到别人的时候从不屑于说对不起;当我们被人挤到或踩到的时候,总是对对方不说声抱歉的话而耿耿于怀甚至拳脚相加;当站在老人的 观点的时候,站在晃晃悠悠的车上,总是渴望能有人为站立不住的自己让个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和自我认知价值的越来越高,就越来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毫无疑问,在当前的形势下,礼仪已不是个别行业、个别社会层次的需求,而是全民所需。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开始,带头讲文明懂礼仪,那么,我们的文明礼仪推广和普及工作,就会更加容易。那么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和物质文明建设一样,取得飞速发展。我们十三亿人民的精神面貌,必然会焕然一新,人们都会生活在友好、宽容、关爱、温馨的社会氛围中!

文明礼仪,强调的是“尊重为本”。

想让别人尊敬你,首先就得尊敬人。

那些陋习,图的是一时之快,丢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一个连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别人还会尊重你吗?

我想大家对文明礼仪都已经有所了解。

另外,夏天到了,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犯溺水事故

篇9

一、重宣传积极发出倡议

大队部利用升旗仪式,向全校一千二百多名师生发出倡议:学习英雄少年,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同时向全体师生宣布了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及活动的口号。布置学生了解“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事迹和回顾北京奥运会盛况,学习英雄少年和奥运健儿“坚强勇敢、团结互助、乐观向上、勇敢拼搏”的精神,激励自己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与此同时,邀请了汤校长以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为主题,发表了题为“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的国旗下讲话。全校少先队员强烈地感受到了祖国强大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二、多渠道广泛开展活动

1.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我们学校充分发挥了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以校园广播站、板报、墙报等宣传媒体,组织少先队员学习了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先进事迹。各个年级以学生为中心,以班队活动为主渠道,结合学校的计划部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讲小英雄的故事、向灾区小朋友说说心里话、向灾区小朋友献爱心、我的规范我来学、我的规范我来画……通过具体的活动,指导少先队员向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学生先进典型学习,学习他们敢于面对危险和挫折的勇气、在逆境中镇静沉着、自救互救的智慧和团结帮助他人的集体主义精神。

2.推进奥林匹克精神教育

开学初,学校利用各种新闻媒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过宣传橱窗、教室展板、校园网、校园广播站等,向全体少先队员宣传、教育广大运动员展现出来的努力拼搏、勇争一流、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目标前进的奥林匹克精神,教育学生要用辩证思维看待问题,既要尊崇体育运动场上成功的英雄,又要重视虽经拼搏却榜上无名的失败的英雄。通过活动,同学们明白了真正的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广与参与才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最佳弘扬方式。三——六年级开展了“我看北京奥运会”的手抄报评比活动,同学们认真记录下了北京奥运会留给他们的感受与思考。通过活动的开展,同学们懂得了:通过北京奥运会,我们成功展示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中国人民乐观向上、改革进取的精神风貌,包容开放的大国风范,博大精深的中华魅力,学习和借鉴世界上一切文明的优秀成果,不断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步潮流。

3.深入探讨“中秋”主题文化

结合学校的九月一事——阅读,以“阅读·中秋”为主题,各班利用班会课,师生一起了解了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故事和中秋节的习俗……与此同时,学校大队部开展了与“中秋”有关的经典诵读比赛亲情书信评比,在活动之中,学生充分感受了中秋文化的魅力。

4.深入推进“感恩”教育活动

结合学校的十月一事——感恩教育,以“感恩教育”为主题,学校积极营造“感恩”文化,孩子们在“知恩、感恩、报恩”的系列活动中养成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们、热爱学校、回报社会的崇高道德风尚。通过活动,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了亲情的可贵,生活的美好,心中都培植了一种感恩的情感——向身边的人发出真诚的问候和微笑,共同构建和谐融洽的文明校园。

4.开展实践主题教育活动

在学校,开展了“和谐校园”活动。引导少先队员尊敬师长,见面行礼、主动问好,推行校园文明礼貌用语,做到知礼仪、重礼节;倡导同学之间结对互助,通过交流谈心、补习功课等形式,互帮互助、互学互爱,养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德;要求每个少先队员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爱护公物,关心集体,强化集体观念,增强合作意识。开展以“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篇10

下面,笔者结合《三字经》来谈谈优秀传统文化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所起的巨大作用。

《三字经》是在我国广泛流传的优秀启蒙教材,由于版本很多,作者已无从考证,一般都采用民国版本。究其内容看,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人知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如果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就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从“为人子,方少时”到“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貌,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要尊敬师长,并列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四时、四方、五行、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分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诸子的著作,强调了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读书原则。

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伏羲神农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尽在其中。

从“口而颂,心而惟”到“戒之哉,宜勉励”,强调了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有所作为,替国家效力,为人民谋福利。

从以上可以看出,一部小小的《三字经》,涵盖的内容是深广的,教育意义是深刻的:它既强调了后天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的重要,又强调了学习要循序渐进;既强调了学习要讲究方法,要“口而颂,心而惟”,又强调了学习要刻苦:“朝于斯,夕于斯”、“头悬梁,锥刺股”、“如囊萤,如映雪”、“如负薪,如挂角”;特别是强调了如何做人,即懂得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懂得各种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