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船使用税缴纳方式范文
时间:2023-10-31 17:58: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车船使用税缴纳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十六字方针,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公平税负,加强征管,增加公民依法纳税意识,确保车船用税税收政策位。
二、征收对象
凡镇辖区内注册的载货汽车,载货拖拉机,载人汽车,三轮摩托车及船只,均应缴纳车船使用税。
三、征收标准
载货汽车:每吨每年40元
载货拖拉机:每吨每车20元
载人汽车:(1)10座以下120元/年;(2)11座—40座160元/年;(3)40座以上200元/年。
三轮摩托车:40元/年
二轮摩托车:20元/年
四、征收和检查时间
2015年5月20日蛭12月31日是,征收税款。按照市人民政府[2015]12号文件规定,本次征收2005年度和2015年度税款。由公安与地税部门联合成立检查组,检查组抽调交警和地税工作人员各两名,在乡村设置流动检查点,对我镇车辆缴纳车船使用税情况进行检查。对未按规定缴纳车船使用税的,由交警依法处理,税务人员向车主出具《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和《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强制补缴全部税款,并处以应缴款3倍罚款。
五、征收办法及奖惩措施
车船使用税由各行政村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税款标准和税务机关提供车辆信息进行征收。税款征收后由各村负责汇总统一到地税所开据完税证,交纳税人随车携带备查。各村在征收税款时一并复印行车证一份交地税所。包村领导、包村干部要切实负责做好督促指导工作,对在工作中措施得力,清查效果明显,征缴税额较大的行政村,有进行通报表彰的同时,按所交金额的5%奖励。对工作不力的村给予通报批评和相应处罚。
六、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车船使用税的征收是增加财政收入,解决我镇新农村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资金紧缺的重要措施,各行政村两委班子要工切实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此项工作当做重要歌功颂德来抓,确保国家税收政策的落实。
2、健全机构,明确职责
为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镇成立了车船使用税征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制度,明确职责,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篇2
车船税是地方一般预算的重要收入来源,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农用运输车、摩托车数量急剧增加,车船税成为地税收入计划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去年以来,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县税收呈现下滑态势,为确保税款应征尽征,圆满完成首季开门红任务。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在我县开展一次车船使用税专项清理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组织领导
县政府成立车船使用税清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这项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组长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宋存汉同志担任,成员单位由财政局、地税局、农机局、交警大队和11个乡镇组成。清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地税局,办公室主任由谷文朝同志兼任。
征收方式、范围及标准
在这次活动中,采取由地税局委托各乡镇人民政府及所属的村委会、公安交警部门、农机管理局代征代缴的方式进行。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征收本区域内摩托车的车船税征收;公安交警部门负责城内居民摩托车车船税的征缴及全县摩托车车船税的查补工作,并在年检中对未缴纳车船税的车辆做好查补工作;农机管理局负责征收用于经营的三轮车、四轮低速货车车船税的征缴工作;纳税人在购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时,办理交强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负责依法代收代缴车船税。
征收过程及时间安排
这次清理征收时间各乡镇为3月6日-3月31日,从3月6日开始,各受委托的乡镇要开始征收本范围内所属车辆的车船使用税,各乡镇要进行拉网式检查摸底工作,对本辖区的所有车辆登记造册,上墙公布,确保依法征收;农机管理部门的清收时间为3月6日-6月30日,3月31日前要完成任务的60%,6月30日前全部完成;公安交警部门的清收时间为3月6日-12月31日,3月31日前要完成任务的40%,12月31日前全部完成。对完税的车辆,代征单位要开具完税证明,并发放完税标志。
工作要求
(一)加强督导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成立专门的督导小组,积极对征缴工作的开展情况跟踪问效,每周一调度一汇报。同时要进一步强化业务指导,确保征缴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宣传报道工作。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农村广播等各种宣传媒体进行跟踪报道,大张旗鼓的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努力营造依法纳税光荣、偷税抗税可耻的强大社会舆论氛围。
(三)坚持依法征缴。各受委托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税收标准,依法开展车船税的征缴工作,严禁私自减免税,杜绝收人情税、关系税,确保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征收入库。
(四)加强协调配合。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协调联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依法征缴的强大合力,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篇3
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税收征管秩序,堵塞税收征管漏洞,维护国家税收征管秩序,有效保障税收收入,震慑涉税违法犯罪行为,根据市局统一部署,稽查局对全市范围内部分餐饮、交通运输和旅游企业组织开展了一次普通发票大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票领、用、保管总体良好。检查各单位发票都有专人保管,领、用、存的情况比较清楚,发票的开具基本规范,按规定建立了发票登记制度,并向税务机关报告发票使用情况。
二、发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非法购买、使用假发票。
**市正和饭店、正和川菜馆,两纳税人均系个体工商户,由同一业主张和经营,税务机关采取核定征收方式。为隐瞒经营收入,业主张和非法购买假50元版“安徽省**市服务业有奖定额发票”22本,将其中两本在正和川菜馆使用,实际使用85份,隐瞒营业额4250元。
李世虎,个体运输业主,挂靠市交通运输服务公司(现并入长运恒大公司)经营。2004年6月至2005年7月,共为铁道战备舟桥处**机运公司提供运输劳务223800元。2005年4月与机运公司结算时提供两份假《安徽省公路货运运输统一发票》,发票号:0016887、0191912,发票金额分别为28500元、23000元,隐瞒运输营业额51500元,少缴地方各税3399元。
(二)不按规定开具发票,隐瞒收入。
一些核定征收纳税人通过不开发票不人为减少核定营业额,少缴税款。如:**市正和饭店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2004年1-8月月营业额12600元,9-12月月营业额20000元;2005年1-6月月营业额20000元,7-12月月营业额25000元。经查实,2004年7至12月实际营业额为365111元,2005年6至8月实际营业额115865元。所查实的9个月中,税务机关核定的营业额为175200元,实际营业额为480976元,实际营业额是核定额的2.7倍。少缴地方税费17577.53元。
(三)房屋租金收入不开发票偷税。
房租收入不是纳税人的主营业务收入,一些纳税人长期出租房产不开具发票,不计入收入总额。如:**市富甸园饭店,该纳税人是一个人独资企业,主要经营为住宿、餐饮服务、零售。经查,该户出租门面房取得收入165400元,未按规定开具发票,少缴营业税、房产税、个人所得税等地方税54658元。
**市兴荣贸易公司招待所出租门面房采取同样手段少缴营业税、房产税等地方税41468元。
还有些餐饮企业承租房屋后以出租方的消费与租赁费对抵,双方均不开发票,承租方少缴服务业营业税,出租方不缴租赁业营业税、房产税,造成双方偷税。
(四)发票填写不规范的情况较普遍。
大多数纳税人发票填写不规范。如付款单位填写不全或不填,发票项目填写错误,不按规定时限、顺序填开,少量发票大写未填,开票人只写姓不填名等等痼疾依然存在。
(五)接受的发票不规范。
有些纳税人自身开具的发票比较规范,但对取得的发票审核不来,一些不规范的入账现象普遍。如某旅行公司费用支出中有白条停车费、收据矿泉水、收据导游费;营业成本中列支的住宿费发票是销售货物统一发票,购买的帽子款为送货单据等。
三、发票突击检查情况:
2005年10月10日,由市局征管科牵头,稽查局组织20个检查组对全市(含当涂县)100多户纳税人发票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突击检查,查处各类违章纳税人25户,除2户交当涂县处理外,对其他23户纳税人予以罚款36572元。
四、其他涉税问题:
此次发票专项检查虽然是以查处发票违章为主,但在检查中发现,大多数纳税人在地方税申报缴纳上也存在申报不足现象。主要表现在:
1、印花税申报不足。很多企业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未按规定申报缴纳印花税,共查补印花税3万多元。
2、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不足。一是少数企业对个人所得税扣缴认识不足,认为全年平均每月达不到标准就不扣;二是大多数企业对工资以外的收入部分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不计入,如用现金发放的防暑降温费、值班补助费、加班费等,显然造成代扣不足;三是少数财务人员对个人所得税政策理解不透,造成少代扣。
3、车船使用税申报缴纳不足。一些运输企业在车辆“大吨小标”重新核定吨位后,未按照新吨位申报缴纳车船使用税。
4、水利基金,特别是职工个人水利基金缴纳不足,很多企业的财务人员都能把收入部分的水利基金如实申报缴纳,但对职工个人水利基金往往未代扣代缴。
五、几点建议:
经过近几年的多次发票专项检查,纳税人规范使用发票的意识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针对此次发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继续加大规范使用发票的宣传辅导。
二要加大发票违章行为的打击力度,特别是对那些非法购买使用假发票的行为要予以严厉处罚。
篇4
[关键词]生态税收;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税;生态税收优惠
生态税收又称绿色税收、环境税收,是指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各种税收的总称,包括一切对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有作用的税种和税收条款,甚至可以包括各种法定征收的费用。在国外的文献中,虽然生态税收的名称不少,但研究的内容是一致的,即如何通过税收手段来实现对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可见生态税收的含义是十分广泛的,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单个税种,而是由多个税种和多项税收措施组成的科学、完整的税收法律体系。它是与流转税、所得税并列的一个大类。生态税收体系具体有以下内容:一是税收限制。即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资源的特定行为和产品征税,如二氧化硫税、二氧化碳税、垃圾税、水污染税、噪音税、开采税等。二是税收引导。即利用税收优惠与鼓励措施引导投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国际上采用的生态税收优惠措施主要有减税、免税、投资抵免、加速折旧、提取公积金等。税收限制是一种事后的惩罚,带有消极性与被动性;税收优惠则是事前的鼓励,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由于征税所得款项都必须依法用于治理相应的环境污染,使得征税的消极性和被动性相对减弱。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制止了污染物的排放,同时也为环保事业提供了专项资金。鉴于此,在生态税收体系中征税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税收优惠则只能作为配套措施来运用。
一、我国生态税费政策的现实考察
(一)生态税费政策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绩,但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瓶颈之一。虽然目前我国并不存在纯粹意义上的生态税收,但近年来采取的一系列具有生态价值的税费政策,与政府的其他政策措施相配合,在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加强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环境污染行为实行排污收费制度。二是当初并非为了生态目的,而实际上却具有生态效果的税种,如资源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船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三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行为而采取的分散在其他税种中的税收优惠措施,如增值税对综合利用“三废”生产的产品适用低税率或者给予免税优惠;企业所得税对环保企业给予的税收优惠;农业税对改良土壤、提高地力、增加肥力、植树造林等有助于环境保护的农业生产活动给予税收优惠,等等。上述税费政策通过采取税收限制与税收优惠相结合的办法,形成了限制污染、鼓励保护环境与资源的政策导向。但是,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相对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税收在环保方面应有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有效发挥,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二)生态税费政策问题分析
1 主体税种缺位,环保资金难保证。随着环境污染程度的加剧和污染范围的扩大,治理与改善环境状况的任务日益艰巨,要求财政提供的资金不断增加。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在保护环境的各项措施中,税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征收环境保护税则是筹集环保资金的最有效方法。然而,我国现行税法中却没有以保护环境为目的针对污染行为和产品课税的专门性税种,即环境保护税(以下简称环保税),环保资金主要通过征收排污费筹集。环保税在整个生态税收体系中应处于主体地位,该税种的缺位既限制了税收对污染、破坏环境行为的调控力度,也难以形成专门用于环境保护的税收收入来源,而单纯依靠收费筹集的环保资金已经很难满足日趋严峻的环境形势的需求,开征环保税已势在必行。
2 排污收费制度立法层次低,征管不到位。我国的排污收费工作始于1982年,虽然2003年对1982年的《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重新颁布了《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行政法规的形式确立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排污收费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排污费的征收、使用、管理,使新的排污收费制度出现了一些新的重大变化,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立法层次低,征收不规范。作为辅助行政手段运用的排污收费属于政府行为,立法层次低,权威性差。在大量的乱收费和乱摊派使企业负担能力很低的情况下,排污费难免会使污染者认为是在承担政府的某种“摊派”,因而产生抵触心理。再加之征收工作缺乏刚性,随意性强,征管不到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普遍存在。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议价收费”、“感情收费”等不正常的现象,大大降低了其应有的调节作用。(2)对拒缴和挪用排污费者的处罚力度不够。《条例》规定对逾期拒不缴纳排污费的,处以应缴纳排污费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这样规定罚款的额度明显过轻。对于追求利润的企业来说,缴纳排污费比起对环保的投资依然少得多,所以他们宁可缴纳排污费或罚款来代替对环保的投资。同时该罚款数额与《税收征管法》的不缴或少缴税款的处以50%以上5倍以下罚款的规定也不一致。此外,《条例》对环保专项资金使用者不按批准用途使用的行为,仅仅规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剥夺其10年申请专项资金的权利,并处以挪用资金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这也是极其微弱的处罚。因为作为挪用者怀着侥幸心理,如果挤占、挪用资金能够产生更大经济效益的话,那么剥夺其申请权利就无足轻重了。
3 相关税种设计时环保因素考虑不够,生态功能难以有效发挥。(1)资源税。首先,性质定位不合理。按照征收目的的不同资源税可分为一般资源税和级差资源税两种。一般资源税是对占用开发国有自然资源者普遍征收的一种税,目的是通过对国有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达到政府保护资源和限制资源开采的意图。级差资源税是对占用开发国有自然资源者因资源条件差异获得的级差收入而征收的一种税,目的是通过调节资源级差收入为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外部条件。由于大多数自然资源属于公共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往往因不需要或很少需要支付费用而过度使用,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其他国家的资源税多采用普遍征收为主、级差调节为辅的原则。我国现行资源税的指导思想为“调节级差与普遍征收相结合”,但实际上却以调节级差收入为主,属于级差性质的资源税。这种性质定位不仅与世界潮流相悖,而且由于其没有给出资源价格,不能将资源开采的社会成本内部化,因而极大地限制了资源税作用的有效发挥。其次,征税范围过窄。我国现行资源税只对矿产品开采和盐的生产征税,使大量具有生态价值的水、森林、草原、滩涂等资源长期处于税收监控之外。这不仅与公平税负原则不符,同时也使利用资源生产的后续产品的比价极不合理,从而导致了非税资源的过度消耗和严重浪费。第三,税额设置不合理。由于历史的原因,资源税单位税额设置偏低,而且纳税人具体适用的税额主要取决于资源的开采条件,而与该资源开采造成的环境影响无关,弱化了税收对资源的保护作用。第四,计税依据有待调整。现行资源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开采和生产应税资源的销售数量或使用数量。这意味着对企业已经开采而未销售或使用的应税资源不征税,直接鼓励了企业和个人对资源的无序开采,造成了资源的积压和浪费。(2)消费税。消费税设立之初并没有考虑消费应税产品的行为所产生的外部环境成本,但在统一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再叠加征收一道消费税,以及对含铅与不含铅汽油实行差别税率和对生产、销售达到低污染排放值的小轿车、越野车和小客车实行税额减征等,确实体现了限制污染的税收意图。但是,消费税征税对象限于5大类、11种消费品,其中与环境有关的仅有8种,课税范围过窄,一些容易给环境带来污染的消费品没有列入征税范围,如电池、氟利昂、化肥、一次性产品(相机、剃刀、饮料容器、塑料袋)以及煤炭等,这对环境的保护也是极其不利的。(3)城市维护建设税和车船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是以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的实缴税额为计税依据,专门为城市维护建设(包括环境治理)而征收的一种地方税。税款具有专款专用的特点。但此税主要依赖于上述三税,税基不稳定。若三税减免,必然会减少城市维护建设税,从而影响环境保护的资金来源。在车船使用税中则规定机动车船主要按辆或载重吨位征收,而对车辆由于性能、油耗和尾气排放量的不同对环境损害程度的差异等因素则不予考虑,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与车辆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没有关系。此外,由于车船使用税征收额度较轻,实际操作中很难起到缓解交通拥挤和减轻大气污染的作用,而需要更多地使用交通管制手段。
4 生态税收优惠形式单一,整体协调性差。我国现行税制在流转税、所得税和其他税种中直接或间接地含有环保性质的税收优惠,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也存在以下弊端:(1)税收优惠在形式上过于单一,仅限于减税与免税,受益面较窄,且缺乏明显的针对性与灵活性,影响了税收优惠措施的实施效果。(2)分散在某些税种中的生态税收优惠措施过于零星、分散,大多为临时性、阶段性的保护政策,缺乏系统性与前瞻性。有些税收优惠措施在扶持或保护一些产业或部门利益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却起了负面作用。如增值税中为支持农业发展,规定对农膜、农药尤其是剧毒农药实行低税率等。
二、构建我国生态税制的模式取向
(一)对排污收费实行费改税,开征专门的环境保护税
根据中央“清费立税”的精神,对现行排污收费制度进行税收化改造,提升其立法层次,开征专门的环保税。在实行费改税的过程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1)征税范围要合理。鉴于我国当前首要的生态环保目标应是扭转水污染、大气污染及工业固体废物污染不断加剧的趋势,因此,应首先选择工业污水、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工业固体垃圾以及超过国家环保标准的噪声作为课税对象,待条件成熟后,再进一步扩大征税范围。(2)税基确定要准确。可借鉴国外的通行做法,以污染物的排放量及浓度作为税基,即按照纳税人某种活动所产生污染物的实际数值或估计值来计税。这样做一方面可直接刺激企业改进治污技术,减少其废物排放;另一方面这种以排污量为税基的做法使企业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污方式,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3)税率制定要适中。税率不宜订得过高,以免抑制生产活动,导致社会为“过分”清洁而付出太高的代价;也不能过低,否则其调控功能将难以有效发挥。因此,最优税率应使企业的边际控制成本与边际社会损失成本相等。可采用弹性定额税率从量计征,以便使防治污染的总成本在每一时期都能趋于最小化。(4)税收征管选择要科学。可作为地方税,由地方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各级政府应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严禁挤占挪用,确保环保资金的使用效益,真正做到“取之于环保,用之于环保,造福于社会。”同时,应加强环保部门与税务部门之间的联系,明确各自职责。环保部门负责定期对污染源进行监测,及时向税务部门提供计税信息,而税务部门则负责税款的征缴。(5)惩罚力度要加大。对违法者惩处一定要严厉,使拒缴税款和挪用环保专项资金的风险远远大于其收益。建议对上述违法行为统一适用《税收征管法》,实现与征管法的有效衔接。
(二)改革相关税种,增强其环保功能
1 改革资源税。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确立普遍征收为主的征收机制。建立一般性质的资源税,弱化其原有的调节级差收益的功能,向所有自然资源开采、生产单位和个人普遍征收,并合理确定资源的价格,最终实现政府通过征税调节自然资源的供给和需求,进而影响自然资源配置的目的。(2)扩大征收范围。首先应将水资源、森林资源和草场资源纳入征税范围,以解决我国日益突出的缺水问题和森林、草场资源的生态破坏问题。待条件成熟后,再将其他资源(如土地、海洋、地热、动植物等)纳入征收范围。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对土地课征的税种属于资源性质,为了使资源税制更加规范、完善,建议将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统一并入资源税中,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只要是采伐、垦荒、兴建工程以及生活设施建设用地等,都应根据土地的地理位置、开发用途、使用期限等情况征收资源税。这将有利于缓解我国人口多与耕地不足之间的矛盾,促进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3)调整税率。首先,对铁、煤、石油等非再生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品实行定额税率与比例税率相结合的复合计税办法,即先在开采或生产环节实行定额税率从量计征,之后在销售环节根据销售价格再实行比例税率从价计征,力争使资源税在节约非再生资源、稀缺资源方面切实发挥作用。对其他资源则仍采用定额税率,统一在开采或生产环节从量计征。其次,对所有应税资源普遍调高单位税额或税率,并适当拉大税档之间的级距。通过提高税负和运用差别税率强化国家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理,防止资源的乱采滥用。(4)完善计税依据。对从量定额征收的应税资源的计税数量由销售或使用数量改为实际开采或生产数量,而对是否已经销售或使用则不予考虑。上述做法不仅可以使纳税人能够从自身利益或市场需求出发合理开采资源,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率,杜绝损失浪费的现象。同时也便于源头控制,防止税款流失。
2 完善消费税。(1)扩大征税范围。将那些用难以降解的材料制造、在使用中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各类包装物品、一次性使用的电池以及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的氟利昂等产品列入消费税的课征范围。(2)在继续对不同排气量的小汽车实行差别税率的基础上,对排气量相同的小汽车视其是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而实行区别对待,以体现对具有环保功能的汽车在税收上的优惠,从而促使消费者做出有利于降低污染的消费选择,提高消费税的环境保护效果。(3)提高税率。应对既危害健康又污染环境的香烟、鞭炮、焰火等消费品以及用引起公害的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加工的汽油、柴油等消费品课以重税。
3 改革其他相关税种。改革城市维护建设税,首先将其由附加税改为独立税,使其拥有独立的税基,成为独立的税种;其次,把征税范围扩大到乡镇,税名改为城乡维护建设税。改革车船使用税,首先应统一现行的车船使用税和车船牌照使用税为车船税,使之成为一个真正的财产税税种;其次,根据车船污染程度确定不同的差别税率,按污染程度分档征收,并对生产、销售以及购买环保节能型车船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第三,适当提高征收标准,使其缓解交通拥挤和减轻大气污染的生态效用得以充分发挥。
(三)完善税收优惠措施,优化生态税收体系
首先,增加生态税收优惠形式。除继续保留必要的减免税优惠形式外,还应增加投资抵免、加速折旧、提取公积金,充分运用税收优惠手段,合理有效地引导资金流向,激励企业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其次,尽可能取消或调整不利于环保的优惠政策。如取消对能源的不合理补贴;在适当时机取消对农膜、农药特别是剧毒农药的优惠增值税税率的待遇。此外,还应根据我国的环保目标,严禁或严格限制有毒、有害化学品及可能对我国环境造成重大危害产品的进口,大幅提高上述有毒、有害产品的进口关税。
[参考文献]
[1]李兰英 对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态税收体系的思考[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8):39-42
篇5
*市地方税务局*新技术开发区分局成立于*年,地处美丽的*湖畔,系*市地方税务局直属分局。全局担负着*新技术开发区5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3600余户内资企业、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的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资源税、印花税、教育费附加、堤防费、平抑副食品价格基金、地方教育发展费、文化事业建设费、社会保险规费以及外资企业城市房地产税、车辆使用牌照税的征收管理和稽查工作。分局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普及计算机联网办公,推行电子申报纳税等多种纳税方式,以更好地服务企业,方便纳税人。
8月5日,到达实习单位的第一天。在税务局相关人员详细地介绍了工作内容之后,我就投入了工作之中。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检查*新技术开发区内重点户的纳税申报情况,办理企业纳税申报,办理企业税务登记和税务注销以及下达企业检查进行税务稽查。
纳税重点户一般指年税收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对于地税局来说,所负责的只是地方性税收的征收,国税征收由国税局办理。我负责检查的三家重点户分别是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凡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图像分公司20*年的纳税申报情况。检查顺序一般是: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车船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及其他针对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基金的税收项目。营业税税率因行业不同而不同,针对纳税人营业额征收。纳税人的营业额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向对方收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城市维护建设税,以纳税人应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为计税依据,分别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同时缴纳。车船使用税和房产税针对车船和房屋等固定资产企业占有和使用行为征收。所得税针对个人所得和企业利润征收。企业一般应在一月终了后下月上旬报送财务报表,申报纳税。通过对企业每月报送的财务会计报表信息,以销售收入为起点,逐项核对营业税及其他税收项目。通过检查20*年12月份华工科技财务报表发现,平抑副食品价格基金和地方教育发展费的计税基础与销售收入相差300万元,这似乎意味着这两项漏缴税收合计6000元。另外其利润表列示:管理费用-1320675.42,财务费用-10*455.96,两者皆为负数直接导致本来营业利润为负的结果被改写,反而有了巨额的利润。管理费用的巨额负数可以直接归属于坏帐准备的冲回,财务费用的巨额负数可能是因为资金外拆、汇兑收益大或存款大于借款,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企业的收账政策改进,外币收支收支较多,且资金富余。
从企业报送的财务报表可以看出:企业的资本资产结构没我们想象的那般稳定,企业的资本机构变化非常频繁而且幅度较大。一定程度上显示投资者出入频繁,也表明资本的活跃。不过较概括的情况是:这种变化是建立在结构稳定之上的,如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虽然资产总额变动频繁,但资本结构却比较稳定,资产负债率变动幅度极小税务登记和注销是法人企业设立和解散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当然,也不仅限于此。据有关规定,凡批准设立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三十日内,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地方税务登记。不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单位和个人,自领取有关证照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后,因改变名称、住所、经营场所、法定代表人、登记注册类型、企业经营形式、核算方式、经营范围、注册资金、经营期限、营业执照号码和增设、撤销分支机构以及改变税务登记其他内容的,应当申请办理变更税务登记。纳税人发生解散、破产、撤销以及其他情形,依法终止纳税义务的,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前,持有关证件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按照规定不需要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册登记的,应当自有关机关批准或者宣告终止之日起十五日内,持有关证件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和变更税务登记均需要提供相关材料。纳税人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时,应相应提供注销税务登记申请书、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批的“申请注销税务登记审批表”、原税务登记证正本、副本原件。
从工作中接触的情况看,每天都有纳税人来办理税务登记和税务注销,也就意味着每天都有新的投资者进入该开发区,同时也有一部分投资者退出。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看到企业提交的填满了零的利润表是我不愿意接受的,那些企业大多数根本就没有开始生产就走到了解散的地步,我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投资目标不明确,盲目介入。*新技术开发区属高新技术开发区,平均每10天净增加一个企业,现有3000多家企业,实践证明企业孵化模式较为先进。很多企业甚至不明白企业成立之后经营什么,迟迟开不了工。(二)资金严重不足,资金筹措不力。很多新设企业直接将目标定位在为园区内其他企业提品,但由于资金不足,生产受阻,并不能及时提品,违约之事也经常发生,其他企业购买相关产品也只有将目标转向园区外。(三)经营管理不善,导致连年亏损。在*新技术开发区内,国家对新设高新技术企业均给予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所得税一般为15%甚至更低。但企业经营管理者经验缺乏和管理不力往往使生产成本较高,企业实现的能力低下,没有持续经营的能力,其设立到解散的过程就是把资本投入后一点点亏损完的过程。当然,法律、文化环境可能都是其影响因素之一。对于类似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我想国家在鼓励投资者进入的同时应起一定的导向作用,对于接近饱和的市场要采取限制性的措施;投资者也应先调查市场情况,减小投资风险。
实习工作中最具挑战性的工作就是作为税务局工作人员到企业进行纳税稽查了,稽查主要涉及企业的房产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对房产税的清查主要查看企业固定资产与房屋相关的记录,没有入账、企业实际占有的房屋也要征收房产税,计税基础不是减去折旧后的净值,而是取得时的入账原价。在湖北利益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我们发现该公司存在实际占用但未入账的房屋,该房产系不久前受让,手续未办完整,指导老师提出了让其在近期补办相关手续并完善账簿的要求。车船使用税的清查较为简单,一般只须核实企业实际拥有的车船交通工具与账面是否一致即可。对于印花税,主要检查其账簿数量以及合同数量。对于企业所得税,则主要通过查阅收入帐和成本费用帐来确定,据此确定的数额与报表的差额,一般会调整应交所得税额。对于企业缴纳的所得税,一般实行多退少补的原则。个人所得税则主要通过了解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发放情况来进行清查处理。为了确保账簿的可靠性,我们也随机抽取相关的记录,对与之配对的原始凭证进行检查,可喜的是并没有发现错误。
通过对多家企业会计工作组织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已实行会计电算化,大大减少了错误发生的机率,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税务机关而言,由于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其税务稽查工作也更简单和省事,对已发生的错误也可以直接归责于企业和相关人员,增加了企业纳税的透明度;会计人员和会计岗位配备较为合理,没有发现违反法律的岗位兼任现象。当然也有一些非法行为的存在,如存在帐外不动产,帐外债权和大额现金交易的现象;另外也有一部分企业经常性拖欠税款,漠视纳税义务。
通过实习,我对税务机关工作和企业会计工作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税务机关和企业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决定了纳税环境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企业作为纳税人其义务是纳税,税务机关除了依法履行指责之外,应该严厉打击各种形式的舞弊行为,努力创造一个全社会都能体现公平的纳税环境。企业应依法组织会计工作,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和法律意识,充分发挥会计工作的监督功能,为企业的发展和决策提供信息基础。两者只有实现有效的协调,国家才有稳定的税收来源,企业才有稳定的发展环境。
在*市地方税务局*分局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既是对我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的检验,也是对我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的检验,我很高兴通过了检验。不过我想使我收获更多的是实习使我终结了一些只有在学校里才有的观点,对社会、对工作、对竞争、对合作都有了全新的看法和认识。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是有限的,其中往往有一部分因操作困难而没有实际的应用或普及面狭窄,一部分已经被新的理论所替代,还有一部分甚至被错误的运用,真正能在工作中运用的只有一小部分。知识水平是处理工作的基础,这以为着我应该不断地努力学习,以提高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为将来做好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名会计人员,首先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积累经验,虚心向他人求教,提高业务水平;同时需要密切关注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积累判断是非的经验,遵纪守法,诚信做人,做好本职工作;再则需要社会正义感,明确社会赋予会计工作的责任,拒绝轻浮、肤浅、敷衍和舞弊,对国家负责,对企业负责,对投资者负责。
篇6
1.兴税抑费,巩固和维护税收在收入分配中的主导地位。当前种类繁多的收费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具备下述特征:一是有专门的征管机关,收费具有较大的强制性、不直接受益性,或者说,具备了“准税收”特征;二是征收范围广泛,收费规模较大,具有较多的缴纳单位和个人,也就是说,其征收基础宽泛;三是收费项目的收入来源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或者说收入来源可靠。
对这一类收费和基金可实行“费改税”,适时开征新的税种取而代之,实现收费改革与完善税制同步推进,从而达到兴税抑费、规范分配的目的。首批改税工作应选择那些收入规模大、来源稳定的项目,而且只改革征收管理方式,不宜改变最终用途,以减少改革的阻力。
改革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开征新税种,以税收形式取得相应的发展资金。目前,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三大事业在取得政府财政拨款的同时,其收费种类最多,规模较大,管理较乱,是企业和公民税外负担的主体,且都明显具有税收的特征。第二,税费归并,尽可能避免税费并举的筹资形式。当前,无论是在同一征收对象还是在筹资内容上,都存在税费同征现象。如,一方面对农业征收农业税,另一方面又征收“三提五统”费,这种税费并存的现象不仅加大了税费征管量,还容易加重农民负担。因此,对这类收费可实行税费归并,统一征管。
以下三类收费可首先归并:一是将养路费、运输管理费、航道养护费、船舶养护费、船舶监理费、客运附加费、车辆购置附加费、车辆通行费等并入营业税和车船使用税,增加相应税目,并将交通运输营业税税率提高到5%。同时,提高车船使用税税额,由地税机关统一征收。二是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城建管理费、城市维护建设费、挖掘费、供水供电方面的收费、机动车增容费和港口建设费等为筹集城市市政建设资金而开征的各类收费并入城镇建设税。城建税计税依据由现行的按流转税额附加征收改为以销售收入计征,税率设计为市区3%、县城2%、其他1%。三是将水资源费、渔业资源费、矿产资源补偿费、育林基金、更新改造基金、林政保护费等收费和基金并入资源税,实行定额定率征收。
1.改革上述三类收费理由有四:(1)这些收费原来就已构成广大纳税人的负担,具有“准税收”性质,费改税后不会出现加重负担的问题,而且费改税后随着征管的规范,特别是不合理收费的废止,纳税人负担会有所减轻,因而容易被接受。(2)这几类收费规模较大,改税后可使税收收入和财政收入规模明显扩大。(3)费改税后由税务部门征收,不仅可以降低征收成本,而且便于资金进入财政预算进行管理和使用,减少资金流失和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4)这方面的改革和相关税种的出台已进行了长期研究,形成了较为广泛的共识,时机已经成熟。
2.规范管理,适当保留部分规费项目,作为税收分配和财政调节的必要补充。对尚不宜以税代费、并费入税的收费和基金进行认真清理,严格批准程序,加强管理。对部分有特殊用途和意义的收费项目予以保留,予以保留的收费项目必须同时具备如下特点:一是由国家政府部门直接征收;二是以提供特定服务和特别设施或筹集特殊资金等为前提;三是明显具有特定对象和范围,并非公共需要、联合受益。
依照上述特征,可保留的规费类别主要以事业性收费为主,大致如下:一是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政府行政许可权收费。二是对自然人和法人特定行为的惩罚性收费。三是审判机关收取的诉讼费。四是按法律、法规进行登记、注册时收取的具有价格补偿特征的登记、注册、证照费。五是具有直接利益交换关系的非义务教育、医疗、殡葬等公益收费和评估、鉴定、、公证、律师等中介服务收费,但是这些收费要退出国家行政机关收费序列,按市场原则定价,并对其切实加强监督管理,收费不得超出范围和标准。
3.正本清源,废止不合理收费项目。按照合理负担的原则,对现行收费进行清理甄别,对以下四类收费应予以取消:一是国家机关依照职能进行正常公共管理和提供普遍性公共服务时,为弥补机关经费不足而收取的管理费和服务费,如治安管理费、市场产品质量检验费、企业管理费等。二是地方政府为筹集建设资金越权出台的各种建设费、附加费、基金等。三是附加在价格上的各种收费、基金,如电话初装费、邮电附加费、电网建设基金等。四是政府部门将职能商业化,借机收取的各类收费,以及只收费不提供服务的项目。五是各种搭车收费、乱收费、乱集资等。
规范政府收入分配机制,一致的认识就是要进行费税改革、清费立税,进而确立税收在政府收入中的主体地位。有关部门认为,推行费税改革主要途径有三:一是以税代费,适时开征新税种;二是规范管理,适度保留部分收费项目;三是正本清源,坚决废止不合理收费项目。
1.兴税抑费,巩固和维护税收在收入分配中的主导地位。当前种类繁多的收费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具备下述特征:一是有专门的征管机关,收费具有较大的强制性、不直接受益性,或者说,具备了“准税收”特征;二是征收范围广泛,收费规模较大,具有较多的缴纳单位和个人,也就是说,其征收基础宽泛;三是收费项目的收入来源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或者说收入来源可靠。
对这一类收费和基金可实行“费改税”,适时开征新的税种取而代之,实现收费改革与完善税制同步推进,从而达到兴税抑费、规范分配的目的。首批改税工作应选择那些收入规模大、来源稳定的项目,而且只改革征收管理方式,不宜改变最终用途,以减少改革的阻力。
改革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开征新税种,以税收形式取得相应
的发展资金。目前,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三大事业在取得政府财政拨款的同时,其收费种类最多,规模较大,管理较乱,是企业和公民税外负担的主体,且都明显具有税收的特征。第二,税费归并,尽可能避免税费并举的筹资形式。当前,无论是在同一征收对象还是在筹资内容上,都存在税费同征现象。如,一方面对农业征收农业税,另一方面又征收“三提五统”费,这种税费并存的现象不仅加大了税费征管量,还容易加重农民负担。因此,对这类收费可实行税费归并,统一征管。
以下三类收费可首先归并:一是将养路费、运输管理费、航道养护费、船舶养护费、船舶监理费、客运附加费、车辆购置附加费、车辆通行费等并入营业税和车船使用税,增加相应税目,并将交通运输营业税税率提高到5%。同时,提高车船使用税税额,由地税机关统一征收。二是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城建管理费、城市维护建设费、挖掘费、供水供电方面的收费、机动车增容费和港口建设费等为筹集城市市政建设资金而开征的各类收费并入城镇建设税。城建税计税依据由现行的按流转税额附加征收改为以销售收入计征,税率设计为市区3%、县城2%、其他1%。三是将水资源费、渔业资源费、矿产资源补偿费、育林基金、更新改造基金、林政保护费等收费和基金并入资源税,实行定额定率征收。
1.改革上述三类收费理由有四:(1)这些收费原来就已构成广大纳税人的负担,具有“准税收”性质,费改税后不会出现加重负担的问题,而且费改税后随着征管的规范,特别是不合理收费的废止,纳税人负担会有所减轻,因而容易被接受。(2)这几类收费规模较大,改税后可使税收收入和财政收入规模明显扩大。(3)费改税后由税务部门征收,不仅可以降低征收成本,而且便于资金进入财政预算进行管理和使用,减少资金流失和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4)这方面的改革和相关税种的出台已进行了长期研究,形成了较为广泛的共识,时机已经成熟。
2.规范管理,适当保留部分规费项目,作为税收分配和财政调节的必要补充。对尚不宜以税代费、并费入税的收费和基金进行认真清理,严格批准程序,加强管理。对部分有特殊用途和意义的收费项目予以保留,予以保留的收费项目必须同时具备如下特点:一是由国家政府部门直接征收;二是以提供特定服务和特别设施或筹集特殊资金等为前提;三是明显具有特定对象和范围,并非公共需要、联合受益。
篇7
【资料】D公司正面临印刷设备的选择决策。它可以购买10台甲型印刷机,每台价格8000元,且预计每台设备每年末支付的修理费为2000元。甲型设备将于第4年末更换,预计无残值收入。另一个选择是购买11台乙型设备来完成同样的工作,每台价格5000元,每台每年末支付的修理费用分别为2000元、2500元、3000元。乙型设备需于3年后更换,在第3年末预计有500元/台的残值变现收入。
该公司此项投资的机会成本为10%;所得税率为50%(假设该公司将一直盈利),税法规定的该类设备折旧年限为3年,残值率为10%;预计选定设备型号后,公司将长期使用该种设备,更新时不会随意改变设备型号,以便与其他作业环节协调。
要求:分别计算采用甲、乙设备的平均年成本,并据此判断应购买哪一种设备。
答案:甲设备:
每年购置费摊销额(4年)=8000/(P/A,10%,4)=8000/3.1699=2523.74(元)
每年税后修理费(4年)=2000×(1-0.3)=1400(元)
每年折旧抵税(前3年)=[8000×(1-0.1)/3]×0.5=720(元)
折旧抵税现值=720×(P/F,10%,1)+720×(P/F,10%,2)+720×(P/F,10%,3)
=720×0.9091+720×0.8264+720×0.7513
=1790.5(元)
折旧抵税摊销=1790.5/(P/A,10%,4)=1790.5/5.1699
=564.84(元)
残值损失减税摊销:[800×30%×(P/F,10%,4)]/(P/A,10%,4)
=(800×50%×0.683)/5.1699=51.71(元)
平均年成本=2523.74+1400―564.84-51.71=3307.19(元)
10台设备的年成本=3307.19×10=33071.9(元)
乙设备:
每年购置费摊销额:5000/(P/A,10%,3)=5000/2.4869=201O.54(元)
每年税后修理费摊销
=[2000×10.7×(P/F,10%,1)+2500×0.7×(P/F,10%,2)+3000×0.7×(P/F,10%,3)]/(P/A,10%,3)
=f2000×0.7×0.9091+2500×0.7×0.8264+3000×0.7×0.7513)/2.4869
=1727.72(元)
每年折旧抵税=[5000×(1-0.1)/3]×50%=450(元)
残值流入摊销=[500×(P/F,10%,5)]/(P/A,10%,3)
=(500×0.7515)/2.4869=151.05(元)
残值损益对所得税的影响=0
平均年成本=2010.54+1727.72―450―151.05=5137.21(元)
11台设备的平均年成本=3137.21×11=34509.31(元)
甲设备的平均年成本较低,应当购置甲设备。
“假设该公司将一直盈利”这个条件有什么作用?按照税法的规定,亏损企业当年不需要交所得税。如果当年不需要交所得税,则投资项目的各项收入、成本和费用不会对所得税产生影响。所以,“假设该公司将一直盈利”这个条件是说明:“投资项目的各项收入、成本和费用都会对所得税产生影响”,目的是为了简化计算。
甲方案的“每年税后修理费”以及乙方案的“每年折旧抵税”为什么可以直接计入“平均年成本”而不摊销?
(1)所谓的摊销,指的是对于现值的摊销;
(2)原题答案中并不是没有对它们摊销,而是因为对它们摊销的结果等于它们的数据本身,所以,省略了摊销的过程,直接把它们计入“平均年成本”。
验证如下:
甲方案的“每年税后修理费”的现值=1400×(P/A,10%,4)
甲方案的“每年税后修理费”的现值摊销
=1400×(P/A,10%,4)/(P/A,10%,4)
=1400(元)
乙方案的“每年折旧抵税”现值:450×(P/A,10%,5)
乙方案的“每年折旧抵税”现值摊销
=450×(P/A,10%,5)/(P/A,10%,3)
=450(元)
会计
在计算现金流量表项目时,给出的应收账款项目在收回坏账时不用考虑。收回坏账时,借记“应收账款”,贷记“坏账准备”,同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账款”,为什么说第一笔分录不影响报表中应收账款数字,第二笔分录使应收账款减少?
报表中应收账款项目是扣除坏账准备后的净额,即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而账户余额是没有扣除坏账准备的科目余额。两者的差别在坏账准备上。
发生的坏账又收回不影响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但影响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举例说明如下:
比如企业原应收账款余额是100万元,坏账准备余额是10万元,此时账面价值是90万元,本期收回以前确认的坏账50万元,第一笔分录:
借:应收账款 50
贷:坏账准备 50
做完第一笔分录后,我们现在计算一下:
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100+50=150(万元)
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100+50-(10+50)=90(万元)
账面价值并没有发生变化,而账面余额增加了。
第二笔分录:
借:银行存款 50
贷:应收账款 50
单独看这个分录,贷记应收账款使应收账款减少了。
做完第二笔分录后,我们再计算一下:
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100+50-50=100(万元)
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100+50-50-(10+50)=40(万元)
账面价值减少了,而账面余额没变。
所以收回坏账时,第一笔分录不影响报表中应收账款的数额,第二笔分录使报表中的应收账款减少。
如何掌握关联方之间委托及受托经营的会计处理?
(1)上市公司接受关联方委托,为关联方经营资产和企业。
对于委托及受托经营,应当确认受托方是否为受托经营资产或受托经营企业提供经营管理服务,如果受托方实质上并未对受托经营资产或受托经营企业提供经营管理服务,则委托方或受托方取得的委托经营收益,全部计入“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如果受托方实质上对受托经营资产或受托经营企业提供了经营管理服务,则取得的受托经营收益在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前提下,按以下规定处理:
①受托经营资产
受托方接受委托,对关联方提供的资产进行经营并收取固定费用,或按合同规定视具体情况收取受托经营费用的,受托方应于取得受托经营收益时,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如果取得的受托经营收益超过按受托资产账面价值总额与1年期银行存款利
率110%的乘积计算的金额,则应按受托资产账面价值总额与1年期银行存款利率110%的乘积计算的金额(即受托资产账面价值总额×1年期银行存款利率×110%),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超过确认为收入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如果受托经营资产所发生的相关费用由受托方承担的,受托方应于相关费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其他业务支出”。
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
②受托经营企业
受托方接受委托,对关联方委托经营的企业进行经营,并按照受托经营企业实现利润的一定比例收取受托经营费,或者受托经营企业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均由受托方享有或承担,或者以其他方式收取受托经营收益的,受托方应按以下三者孰低的金额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取得的受托经营收益超过确认为收入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受托经营协议确定的收益;受托经营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受托经营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0%的,按净资产的10%计算的金额。
受托经营企业发生的净亏损,应由受托方承担的部分,直接计入当期管理费用(承担托管损失);如果按照受托协议规定,受托经营企业发生净亏损,仍能获得委托方支付的托管经营费用的,受托方应于取得委托经营收益时,按扣除由其承担的净亏损后的余额,计入“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委托方支付的委托经营费用,计入当期管理费用(托管费用)。
(2)上市公司将部分资产或被投资单位委托其关联方经营,按委托协议规定收取固定收益,或按实现净利润的一定比例等收取委托经营收益,按上述同一原则处理。
审计
请问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是什么样的审计模式?
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导向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分别属于三个阶段的审计模式。
(1)账项基础审计,也称详细审计,是指审计人员根据对账项和交易进行全面审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现在实际中运用极少。
(2)制度基础审计,也称制度导向审计,是指审计人员根据对客户内部控制的研究和评价,确定实质性测试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
(3)风险导向审计,也称风险基础审计,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对审计风险的评估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
风险导向审计以对审计风险的评价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并将审计风险的研究和评价贯穿于审计全过程,根本目的在于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
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的最主要区别在于__二者的审计测试技术,制度基础审计需要对内部控制进行研究和评价,从而确定实质性测试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风险导向审计则主要通过对审计风险进行研究和评价,确定分析性测试、内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等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目前,由于会计体制和会计规范等原因,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主要采用制度基础审计,教材所介绍的审计理论属于制度导向审计理论,而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则普遍采用风险导向审计。
了解内部控制和进行控制测试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和评价有什么区别?
按照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的要求,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应当研究和评价内部控制。具体包括了解内部控制、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之后对内部控制的最终评价。
(1)了解内部控制是在计划阶段完成的工作,因为计划阶段只是对被审计单位的各方面进行初步了解,并不是对具体业务进行审计,因此了解内部控制主要是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合理性进行研究和评价,以便充分合理地规划整个审计工作。但了解内部控制除了研究和评价内部控制如何设计,还需要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初步了解,只是这一阶段主要是针对内部控制的设计进行了解。了解内部控制之后需要对控制风险进行初步评价,以便制定审计计划。需要说明的是,了解内部控制程序是每次审计业务都必须执行的程序。
例题:在执行小规模企业会计报表审计业务时,根据独立审计实务公告《小规模企业审计的特殊考虑》的要求,注册会计师无需对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
答案:错误
解析:了解内部控制程序是每次审计业务都必须执行的程序。
(2)控制测试是在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评价内部控制,控制风险的初步评价水平决定了注册会计师是否执行以及执行多大范围的控制测试程序。控制测试主要是针对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同时需要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
因此这两个阶段的主要区别在于研究和评价的重点不同,前者主要针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合理性,而后者主要针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3)实质性测试之后对内部控制的最终评价则是为了评价所实施的审计程序是否可以实现所有重要项目的相应审计目标,是否需要追加和扩大审计程序。
请问,如何理解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是注册会计师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审计对象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向变动关系。
(1)属性抽样包括以下两种抽样风险:
①信赖不足风险,是指抽样结果使注册会计师没有充分信赖实际上应予信赖的内部控制的可能性;
②信赖过度风险,是指抽样结果使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的信赖超过了其实际上可予信赖的可能性。
(2)变量抽样包括以下两种抽样风险:
①误拒风险,是指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存在重大错误而实际上并不存在重大错误的可能性;
②误受风险,是指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不存在重大错误而实际上存在重大错误的可能性。
信赖不足风险与误拒风险一般会导致注册会计师执行额外的审计程序,降低审计效率;信赖过度风险与误受风险很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形成不正确的审计结论,降低审计效果。
非抽样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因采用不恰当的审计程序或方法,误解审计证据等而未能发现重大误差的可能性。引起非抽样风险的因素包括:人为错误,如未能找出样本文件中的错误等;运用了不切合审计目标的程序;错误理解和解释样本结果。
非抽样风险既会降低审计效率,也会降低审计效果。虽然非抽样风险无法量化,但注册会计师应当通过适当的计划、指导和监督,有效地降低非抽样风险。
可信赖程度与抽样风险相加等于17
这句话是不正确的。应该是可信赖程度与风险之和等于1。可信赖程度用置信概率反映,“1-置信概率”就是抽样结果推断总体特征不可信赖的程度,也就是风险,包括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税法
请举例说明不含税劳务报酬所得、不含税工资薪金所得在换算为含税所得时,是以扣除费用扣除标准后的余额找税率,还是以不含税收入全额找税率?
对于不含税劳务报酬所得,应该是按不含税收入总额来找税率;对于不含税的工资薪金所得,应该按扣除费用后的余额找税
率。
例题1:某人取得不含税的工资薪金所得4500元,如果按扣除费用1600元后找税率为15%,速算扣除数为125元。
应纳税所得额=(4500-1600-125)÷(1-15%)=3264.71(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3264.71×15%-125:364.71(元)
下面是验算的过程:
含税的工资收入为:4500+364.71=4864.71(元)
应纳税额=(4864.71-1600)×15%-125=364.71(元)(与上面计算的结果相同)
例题2:假设某人不含税劳务报酬为22000元,直接找税率,适用30%,速算扣除数为2000元。
应纳税所得额=(22000-2000)×(1-20%)÷76%=21052.63(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21052.63×30%-2000=4315.79(元)
下面是验算过程:
取得的含税收入=22000+4315.79=26315.79(元)
应纳税所得额=26315.79×(1-20%)×30%-2000=4315.79(元)(与上面计算的结果相同)
纳税人如果丢失应税车辆,那么已纳车船使用税是否可以申请退税?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机动车辆丢失后准予办理车船使用税退税的批复》(国税函[2004]1394号)的规定,此时是可以退税的,具体规定如下: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机动车辆丢失后准予办理车船使用税退税的批复
国税函[2004]1394号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
你局《关于机动车辆丢失是否退税问题的请示》(京地税地[2004]362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鉴于机动车辆丢失后,纳税人不再拥有和使用该车辆,对于已经按年缴纳了车船使用税的机动车辆出现丢失的情况,应当予以退税。
纳税人可在车辆丢失后,凭车船使用税完税凭证和公安部门出具的车辆丢失证明,向车辆纳税所在地的地方税务机关提出退税申请,地方税务机关经审核后应依据有关规定办理退税。
车船使用税退税额应按月计算。退税的起止时间为:从机动车辆丢失的次月起至纳税年度终了的当月止。丢失车辆办理退税后车辆又找回物归原主的,纳税人应从公安机关出具的丢失车辆发还证明的次月起计算缴纳车船使用税。
请解释一下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四税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这些税种都是针对房产或者土地来征收的,可以从征税范围上予以把握:
(1)土地增值税是针对境内转移土地及其地上的建筑物,并取得增值额的行为征收的。
(2)房产税是针对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的房屋征收的,有两种征税方式,一种是从价计征、一种是从租计征。注意房产税是按年计征、分期缴纳,也就是说纳税人每年都要缴纳房产税。
(3)城镇土地使用税与房产税类似,是按年计征、分期缴纳,并且每年都要缴纳。其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
(4)契税与上述几个税种比较,最大的特点就是属于买方税,由承受土地和房屋权属的单位缴纳,也就是由买房人或者买地人来缴纳,其计税依据是土地或者房屋的成交价。另外,契税是在购进环节一次缴纳,以后年度不用缴纳。
请问计算业务招待费、广告费、业务宣传费、总机构管理费、捐赠支出扣除标准的收入分别依据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第几行?
计算业务招待费扣除标准的基数是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第4行“销售(营业)收入净额”;计算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扣除标准的基数是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第1行“销售(营业)收入”;计算总机构管理费扣除标准的基数是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第14行“收入总额合计”;计算捐赠支出的扣除标准的基数是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第43行“纳税调整前所得”。
需要注意一点的是,以上涉及的收入项目与会计上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项目是不同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第1行的数据来自纳税申报表(附表一)各项收入的合计金额。
经济法
合伙企业必须经全体合伙人的一致同意才可以通过的事项包括哪些?
(1)根据《合伙企业法》规定,合伙企业委托一名或数名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时,下列事项必须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
①处分合伙企业的不动产;
②改变合伙企业的名称;
③转让或者处分合伙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其他财产权利;
④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⑤以合伙企业名义为他人提供担保;
⑥聘任合伙人以外的人担任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
(2)其他事项
①合伙人以劳务出资;
②合伙人向合伙人以外的人转计其任合伙企业中的全部或者部分财产份额;
③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出资;
④合伙人同本合伙企业进行交易(或者合伙协议另有约定,或者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
⑤合伙人死亡或者被依法宣告死亡,对该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享有合伙继承权的继承人,取得合伙人资格。
请问如何理解《公司法》规定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未经登记或者变更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根据规定,公司应当将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其出资额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股东名册记载的事项,应当与公司登记的事项保持一致,但是,在出现股东转让出资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出现股东名册记载与公司登记记载之间不一致的情况,对此,公司应当及时办理变更登记,保持股东名册与公司登记之间的一致性。但如果没有经过登记或者没有及时办理变更登记的,也不得对抗第三人,即第三人通过受让出资等方式成为公司股东并记载于股东名册后,即使没有在公司登记机关办理相关登记的,仍然不能主张该第三人的股东资格无效。
公司为何不得接受本公司的股票作为质押权的标的?
法律做出这一规定主要考虑的是:质押的意义在于当公司债权得不到清偿时,公司有权行使质押权,但是,当公司以本公司的股票作为自己的质押权标的时,一旦债务人不能履行自己的债务,作为债权人的公司行使质押权的标的却是本公司的股票,造成了法律关系的混乱,并且起不到质押的作用,不利于维持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因此,我国法律规定,公司不得接受本公司的股票作为质押权的标的。
请问保证期间是如何确定的?
保证期间是指当事人约定的或法律规定的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时间期限。按照《合同法》的规定:
(1)根本未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
(2)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2年;
(3)主合同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4)最高额保证合同对保证期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
①如果最高额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清偿债务期限的,保证期间为清偿期限届满之日起6个月;
②没有约定保证人清偿债务期限的,保证期间为自最高额保证终止之日起6个月。
票据行为中的无权与《合同法》中规定的无权行为有什么区别?
票据行为中的无权是指行为人没有权,而以被人的名义在票据上进行签章的行为。为了保护票据的严格的文义性,确保票据的流通能力,我国《票据法》的规定,没有权而以人名义在票据上签章的,应当由签章人承担票据责任。根据该规定,票据中,对于无权的被人来说,该无权行为是不发生效力的。
而《合同法》中规定,行为人没有权、超越权或者权终止后以被人名义订立的合同,如果经被人追认,对被人发生效力;如果未经被人追认,则对被人不发生效力,而由行为人承担责任。所以在票据法上的无权行为和《合同法》中规定的无权是不同的。
借记卡、贷记卡和准贷记卡有什么区别?
我国的银行卡分为借记卡和信用卡,其中信用卡又分为贷记卡和准贷记卡。
篇8
论文摘要:绿色税收是政府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手段。面对我国目前日趋严峻的环境状况,建立和完善我色税收体系势在必行。本文就我国已有的环境税收政策进析,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探讨如何改革和完善现行环境税关税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税收体系,进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税收(Green Tax)又称环境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宏观调控自然环境保护职能凭借税收法律规定,对单位和个人无偿地、强制性地征收财政收入所发生的一种特殊调控手段。充分体现了国家以自然环境保护为目的的宏观税收调控职能。绿色税收是税收体系中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有关的各种税种和税目的总称,它不仅包括污染排放税、自然资源税的生态税费而且凡与自然生态环境有关的税收调节手段也都应包括在内。
一、我国现行绿色税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我国现行绿色税收的现状。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完善,我国环境税收体系在调控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仅环境排污收费一项,国家就规定了污水、废气、废渣、噪声四大类100多项排污收费标准。1994年税制改革后,23个税种里消费税、资源税、车船使用税、城市建设维护税等税种都与生态环境有关,现行的税制中采取了保护环境多种措施,主要包括:(1)增值税对专门从事废旧物资经营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收购废旧物资,且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根据主管税务机关批准使用的收购凭证上注明的收购金额,依10%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准予抵扣销项税额。(2)消费税将污染环境的烟、鞭炮焰火、不可再生的成品油类和高能耗的摩托车、小汽车列入征收范围,并根据污染的轻重设计了不同的税率。(3)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向中国绿化基金会的捐赠,可按税收法规规定的比例在所得税税前扣除。企业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可在5年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4)资源税将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列入了征税范围。
2我国现行绿色税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1)缺少环境保护的独立税种。与国外相对完善的环境税收制度相比,我国缺少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课征的专门税种。现行税制中虽然有些税种涉及到环境保护方面,但其调控的力度往往不够,难以达到保护环境的最佳要求。
(2)排污费的征收存在不足。我国现行的排污费征收标准偏低,收费标准低于污染防治费用,使得环境污染单位宁愿缴纳排污费也不愿花钱防治污染。相对于税收制度,排污费制度的立法层次较低,致使其征收方式不规范,征收范围比较狭窄,强制力较弱,征收乏力,拖欠现象严重。而且收缴上来的排污费,缺乏预算约束,监督考评制度也没有到位,致使该部分资金的使用效果也不太理想。挪用、挤占、拖欠、积压排污费资金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到污染治理资金的使用效益。另外,我国的排污收费归地方政府所有,中央财政不参与分配,费用征收和使用地方差异较大。在经济发展的中心目标指导下,地方政府也往往利用此项收费作为吸引企业入驻的一项优惠政策而使得这一收费制度形同虚设。
(3)我国的资源税的征税范围过窄。长期以来,我国的资源税只是针对开采的煤、石油、天然气、矿产品等自然资源所获得的收益征收,一直都被作为一种调节级差收入的手段,没有考虑对于水、土地、森林、海洋等目前污染严重或稀缺的资源要素进行征税。在政策制定执行过程中,其环境保护功能往往被忽略,过低的资源价格驱使着企业不重视资源开采使用的效率,过度开发、资源浪费现象受到利益驱逐的地方政府的默许,反而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征收的范围过于狭窄,资源税率很低,只能补偿资源占用的级差收入,与节约资源的宗旨相去甚远。
(4)环保税收优惠政策形式单一。现行税制中为贯彻环境保护政策而采取的税收优惠措施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限于减税和免税。而且多从国家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进行考虑,勉强和环保结合,受益面比较窄,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对于不同企业采取“一刀切”的办法,根本不能有效的鼓励人们增加使用低污染的产品,也不能激励企业最大程度的减少污染。
(5)与环保相关的税种环保力度不够。虽然从2006年4月1日起,我国对从1994年开始实行的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了调整,但是消费税的环保作用并不明显。对电池、口香胶、一次性塑料袋、食品包装用具、化肥等这些容易给环境带来污染的消费品没有列入征税范围,征税范围仍然太窄;汽油、柴油、鞭炮、焰火、一次性木制卫生筷、实木地板等一部分应税消费品适用的税率偏低,没有发挥消费税的环保功能。另外,现行车船使用税制度对车辆分类按辆或按净吨位定额征收,税制的设计基本上没有考虑环保因素。由于同一类型机动车的性能、油耗、尾气排放量不同,对环境的损害程度也不同,所以对该类型的机动车采用相同税率、按辆或按净吨位征收的方法显然有失公平,更不利于污染的防治。此外,由于车船使用税征收额度较轻,实际操作中很难起到缓解交通拥挤和减轻大气污染的作用。
二、构建中国特色的绿色税收体系的建议
国外绿色税收研究和实践表明,环境税不仅可以改变污染者的行为,而且其税收收入还可以用来保护环境和改善税收结构,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三赢”。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同时又是资源消耗大国、环境污染大国,生态问题一直十分严峻。未来的几十年里,我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资源消耗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摆在眼前迫切需要解决,建立并完善绿色税收体系已成为我国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1.改革排污收费制,开征专门的环保税种。
我国的绿色税收具体应包括以下几个税种:能源污染税、水污染税、固体废物税、大气污染税、噪音污染税等。另外,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应合理分配所征收的环保税收。建议环保税划作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由地方政府征收,环保税款要建立环保专项基金,严格实行专款专用制度。环保专项基金一是用于污染源的治理,由政府建设环保设施或以有偿的方式提供给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费用;二是为环保科研部门提供科研经费研发有利于节约资源和降低污染的新技术、新工艺,实现生产的低成本、高效率。
2.完善现行资源税制度
资源税的开征不仅是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也能起到全面保护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税收作用,故应对现行的资源税进行完善,主要办法有:(1)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将征税对象扩大到矿产、水、森林、草场、土地等矿藏资源和非矿藏资源。可增加水资源税,开征森林资源税和草场资源税,待条件成熟后,再对其他资源课征资源税,并逐步提高税率。(2)完善计税方法。将现行资源税的计税依据由按应税资源产品的销售数量或自用数量计征改为按生产数量计征,对资源税的征收应采用累进制的方式,将资源的使用量划分档次,拉大税档之间差距,税率逐级跳跃式增加。(3)将有关土地课征的税种并入资源税。可考虑将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并入资源税中,同时扩大对土地征税的范围,适当提高税率,严格减免措施,统一内外税制,加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耕地意识,共同调控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4)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资源的回收利用和开发利用替代资源。
3.开征燃油税
在我国,燃油税的实施方案早就被政府列入规划,但由于种种原因到目前为止没能实行。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开征燃油税,是解决我国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一项有力措施。一方面可以从经济利益上制约对石油资源的消耗,另一方面又可以鼓励人们使用环保交通工具,或使用洁净的替代能源,从而减少燃油对大气的污染。目前国际油价不断攀升,而人们对于燃油的消费则缺乏理性。在国际油价持续走高的环境下,及时推出燃油税是提高民众节约能源意识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有利于汽车行业的产品结构调整,促进节能型及能源替代型车辆的生产,降低汽车行业的能源消耗水平。
4.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为了支持企业和单位治理污染,在税收政策上要给予倾斜。除了以“三废”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可以享受免税之外,对利用“三废”生产产品的销售收入,不仅免征环境保护税,还应在一定时期内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治理污染设备、环境检测和研究仪器,应免征或减征进口关税;对投资于环境治理与保护项目的企业实行投资抵免和再投资退税政策进行鼓励;鼓励企业购置治理污染的设备,购置款可以按一定比例在税前抵扣,企业环保性固定资产允许加速折旧;对环保产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给予环保产品生产企业以适当的税收减免补偿;鼓励科研单位和企业研制防止污染的技术和设备,对开发的新技术转让收入,在一定时期给予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照顾。
5.调整完善其他相关税种
对污染环境的消费品,可通过征收消费税,提高其生产成本,通过价格信号限制破坏生态环境的消费,鼓励健康性的消费和保护资源环境的绿色消费。将那些用难以降解和无法再回收利用的材料制造的、在使用中预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又有相关的“绿色产品”可以替代的各类包装物、一次性使用的电池、塑料袋、餐饮用品以及氟利昂等产品列入征税范围,可增设煤炭消费税税目,加大消费税的环境保护功能;对于资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产品,应征收较高的消费税,鼓励广大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清洁消费。对不同排气量的小汽车继续采用差别税率的基础上,应对排气量相同的小汽车视其是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而实行区别对待,并应明确规定对使用“绿色”燃料的小汽车免税,以促使消费者和制造商作出有利于降低污染的选择。另外,考虑到燃油税的调节作用,在改革车船使用税时,应与燃油税相互配套,以更好地发挥其环保功能。
除了以上几项主要建议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减轻绿色税收纳税人的排斥情绪。公民自觉的环保纳税意识是绿色税收政策顺利有效实施的基础,政府应通过印发宣传材料、举办宣传活动、利用新闻媒体等方式,加强对环境保护观念的宣传,增强公民的环保和纳税意识,以保障绿色税收政策的实施。
第二,绿色税收必须坚持税收中性原则,不能加重公民及企业的纳税负担,不能对社会经济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在开征环保税种的同时,可利用所得税进行改革的契机,降低相关税率,解决企业和居民的税收负担问题,使其承担的总税负基本保持不变。
篇9
1.对已完税车辆完税资料审核不认真。个别保险机构认为被保险人只要提供完税凭证号码就认为其已在地税机关缴税,而没有将完税凭证复印件附在保险单后面。有的后面粘贴了营业税缴款书,更有甚者,检查中居然发现有一张保险单后面粘贴了车购税的完税凭证。还有一些纳税人为逃避税款,提供大量定额完税证复印件作为已纳税款凭证,有的连续的几份保单后面所附的定额完税证竟然是一个“版本”。
2.对免税车辆认定存在问题。个别保险机构错误地认为只要是公安、法院、检察院的车辆就不征车船税。没有认真核对是否是警用牌照,行驶证上注明的是否是以上单位车辆。如有的公安局的车辆没有号牌号码,保单上只登记了车架号,保险机构对作免税车辆对待。
3.对政府机关、财政等行政事业单位的车辆,2007年前征收车船使用税时属免税车辆。实行新的车船税制度后被纳入了征税范围,属于应税车辆需要照章缴纳车船税。对这些车辆即使是地税机关自己征收也会阻力重重,保险公司代收起来非常困难。
4.个别保险机构仍然存在为招揽业务对个别车辆不代收缴车船税的问题。
二、税务机关征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新的车船税条例实行以来,国家有关车船税管理的政策文件出台的不多,已有的一些规定也不够详尽,可操作性较差,影响了车船税管理质量。另外,目前为止,扣缴工作还没有一套明确的代收代缴工作流程,影响了扣缴工作开展。
1.城市、农村公共交通车船不好界定。《河北省车船税实施办法》第五条规定:“在城市中按照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线路、站点和时间营运,供公众乘坐的客运车辆;在县(市)及毗邻县(市)中村与村、村与镇、村与县城、镇与镇、镇与县城之间按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规定的线路、站点和时间营运,供公众乘坐的客运车辆”免税,那么一些客运公司的车辆(如县城到城市的车辆)是否按农村公共交通对待需要明确,有的县对这种车辆开具了免税证明,有的县不予开具,需要对这一政策做出详细的解释。
2.定额完税证使用中存在问题。有的征收单位使用定额完税证征收车船税,完税证上无任何车辆标识,区别不出到底是哪辆车的完税凭证;有的车辆税款不足,有的高于应缴税款,如有的本应该缴纳300元或480元的车船税,而保单后面所附的定额完税证金额达到600元,与应纳税款出入较大;有的复印的定额完税证上无字轨号;有的附的是加盖税讫的标识牌复印件。给代收和检查工作带来困难。
3.代收车船税工作运行机制还不畅通。对纳税人拒绝缴纳税款的没有明确的一套工作流程。如保险公司几日内向税务机关报告,报告的手续、资料、税务机关追缴等没有规定。
4.征收单位不能及时为投保人打印完税凭证。有的投保人在保险公司缴纳车船税后,到征收单位打印完税凭证时遇到困难,不能及时取得完税凭证,影响了正常扣缴工作开展。
5.退保时不能及时退还车船税款。按照保险法的规定,车辆过户、有问题退还厂家等情形时,需要退还交强险保费,而保户要求同时退还车船税,保险公司当场不能办理。特别是个别投保人认为税已缴纳到保险公司,退保时也应由保险公司退还税款。
三、加强车船税管理的几点建议
1.加强对负有代收代缴义务保险机构的辅导、培训,提高保险机构代收代缴税款的责任意识。“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的保险机构为机动车车船税的扣缴义务人,应当依法代收代缴车船税。”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482号令的明确规定。各级地方税务机关要运用不同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做好对扣缴义务人的政策宣传、解释工作,使扣缴义务人熟悉条例及其细则和本地区实施办法的政策规定,知晓不依法履行扣缴义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使其清楚地认识到代收代缴车船税是其法定义务,而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税务机关要协助各保险机构做好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使他们熟练掌握车船税的有关政策以及相关征管规定,掌握扣缴税款的操作程序和应纳税额的计算办法,以便准确高质量地完成机动车车船税代收代缴工作。
2.制定一套可操作性强的代收代缴管理办法,明确保险机构和税务机关的责任。总局曾明确要各省地方税务机关要在征求当地保险监管机构和在当地从事交强险业务的保险机构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代收代缴管理办法。为此,河北省出台了《河北省车船税实施办法》。但办法对代收代缴工作的规定并不多,没有规定税款的解缴方式和具体期限、保险机构申报的内容、方式和期限、代收代缴手续费的支付办法,以及税务机关和保险机构各自的责任。如检查中我们对未扣缴税款的保险机构进行了处罚,但保险机构并不服,他们认为自己既受累还受罚很“冤枉”。所以如果全省不制定统一的代收代缴管理办法,建议各市自行制定相关办法,明确办理交强险时对拒绝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如何向税务机关报告、报告方式、报告时限等内容,规范代收代缴车船税的工作流程。
篇10
地址:
承租方(乙方):
地址:
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就车辆出租事宜订立本协议,以资共同遵守。
一、车辆出租:
甲方自愿将其拥有的 牌汽车(牌照号码: )出租给乙方使用。甲方应当于本协议订立之日起2日内向乙方交付车辆,同时还应交付行驶证、购置税缴纳证、已付保险凭证、随车工具。
二、租赁期限:
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共 个月。
三、租金及支付方式:
1、租金数额为每月 元,共 元。 乙方应于接车时向甲方支付第一年(或月、或季度)租金 元,以后租金采用先交后使用的方式向甲方支付,即应在上年度合同到期前1个月付清下年(或月或季度)的租金。
2、支付租金同时乙方还应支付 元租车押金,该押金在租期到期时,如乙方无违约及车辆损坏情况下予以退还。
四、甲方乙方的其他权利义务:
1、甲方应保证车辆手续齐全,包括行驶证、购置税缴纳证、交强险等各种行车手续;如因甲方办理手续不全导致使用车辆过程中被有关部门查处,相关责任由甲方承担,如因此耽误乙方使用车辆,应根据实际向乙方赔偿损失。
2、乙方应按照本协议约定用途使用车辆,。在乙方不按约定用途使用车辆时,甲方有权解除协议,并要求承担违约责任……
3、乙方应按照本协议约定时间和数额足额支付租金。在乙方不按约定时间足额支付租金时,应按照迟延履行部分租金的每日10%向甲方支付违约金,迟延支付超过30日,甲方有权解除协议。
4、车辆交付乙方后,出租车辆的、车船使用税、保险费、年审等一切因使用车辆有关的税费等均由甲方向有关部门缴纳,燃油由乙方自行负担。如因缴纳不及时或未缴纳而造成的相关责任由各责任方负担。
5、甲方应缴纳的保险费应当包括:第三者责任险、车损险、盗抢险、交通强制险等险种,具体投保数额按照保险公司核定数额计算。
6、在出租期限内,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或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非甲方责任产生的其他风险,保险公司不予理赔部分,由乙方承担所有责任,并均由乙方自行处理,如需甲方出具手续,甲方予以协助。在车辆发生损坏时,如保险赔偿金不足以将车辆修复至可使用状态,乙方应承担补足责任并承当车辆实际维修费30%的折旧费。
7、出租期间,乙方不得将出租车辆予以转让、转租、抵押、质押、或者以其他方式设定担保。如有,甲方有权解除协议,要求乙方承当损失,并要求乙方支付租金数额20%的违约金,。
8、乙方应当妥善保护车辆,定期保养,相关费用由乙方负担。在租赁期满或按照本协议约定解除协议向甲方交还车辆时,应当使车辆符合使用后的状态,玻璃、随车工具等应完整有效。
9、出租期间,车辆正常使用造成的损坏,由乙方负责修理。
10、如甲方在租赁期内出卖车辆,甲方应当向购买人声明本协议的,本协议对购买方继续有效。乙方不主张优先购买权,但甲方应向乙方告知出卖事宜。
11、甲方应保证出租车辆不存在抵押、查封等影响乙方正常使用的情形,如有以上情形或甲方对车辆的权利存在瑕疵的情形,并影响乙方使用时,甲方应向乙方支付租金数额10%的违约金,乙方有权解除协议。
五、租赁期满:
1、租赁期届满时,本协议终止,如乙方不再租赁,应在租赁期届满时按本协议约定的条件向甲方交还车辆。如乙方继续租赁,双方应协商重新订立协议。
2、租赁期届满,双方没有对继续租赁达成协议,乙方不向甲方交还车辆时,除按照本协议约定租金标准的2倍赔偿甲方损失,如需诉讼解决时,乙方还应承担按规定标准计算的律师费。
六、协议解除:
1、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可以解除本协议。
2、如车辆在出租期限内达到报废年限或报废里程被强制报废时,本协议解除,乙方按照实际使用期限支付租金,双方互不承担违约责任。
在依据本协议单方解除协议时,解除协议方向另一方发出解除协议通知到达对方联系地址之日视为协议解除生效日。协议解除时,乙方不向甲方交还车辆时,除按照本协议约定租金标准的2倍赔偿甲方损失,如需诉讼解决时,乙方还应承担按规定标准计算的律师费。甲方不接收车辆时,乙方可以向公证机关提存,提存时的车辆状况视为符合协议约定的交车状况,并有甲方承担相关费用。
七、争议解决方式:因本协议发生的一切争议,双方协商解决,也可到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法院提讼。
八、生效及其他约定:
1、未尽事宜,双方协商确定。
2、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或盖章生效。
3、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二份。
甲方:
法定代表人(签字):
联系人: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乙方():
法定代表人(签字):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20**年 月 日
精品范文
10车船税的减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