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教育网络培训范文

时间:2023-10-30 17:59: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治教育网络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法治教育网络培训

篇1

一、《大纲》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大纲》是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出台的。党的十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并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要求“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长期以来,各有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广大青少年法律素质明显提高。但从总体上看,青少年法治教育仍存在着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整体规划、方式方法有待创新、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评价体系不完善、保障机制不健全及学校、社会、家庭多元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还没有形成等问题。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客观要求。《大纲》深刻阐述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确立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确定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拓展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途径,健全了青少年法治教育保障机制,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动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系统化、科学化水平的纲领性文件。《大纲》的出台,对于深入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深远意义。

二、《大纲》的主要内容

(一)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

《大纲》确定了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总体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遵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大纲》还针对义务教育(小学、初中)、高中教育、高等教育阶段明确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阶段目标。

(二)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

《大纲》确定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总体内容:以法律常识、法治理念、法治原则、法律制度为核心,围绕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结合青少年与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的关系,分阶段、系统安排公民基本权利义务、家庭关系、社会活动、公共生活、行政管理、司法制度、国家机构等领域的主要法律法规以及我国签署加入的重要国际公约的核心内容;按不同的层次和深度,将自由、平等、公正、民主、法治等理念,宪法法律至上、权利保障、权力制约、程序正义等法治原则,立法、执法、司法以及权利救济等法律制度,与法律常识教育相结合,在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中统筹安排、层次递进。《大纲》还针对义务教育(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阶段)、高中教育、高等教育阶段确定了各学段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具体教学内容。

(三)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实施途径

《大纲》要求,青少年法治教育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拓宽教育途径,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立体教育网络,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1. 学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均要开设法治教育专门课程,完成《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丰富法治教育教学方式,综合运用故事教学、情境模拟(如法庭模拟)、角色扮演、案例研讨、法治辩论、价值辨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法治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多学科协同,在各学科课程中挖掘法治教育因素。充分利用国家宪法日、国家安全教育日、全国消防日等主题教育活动,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法治教育氛围,实现环境育人。在法治教育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规则意识,培养法治观念。

2. 社会教育。广泛组织动员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支持、参与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形成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社会合力和良好氛围。积极建设综合性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法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3. 家庭教育。推动家庭与学校形成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合力。积极引导家长成为子女学法、守法、用法的榜样。办好家长学校,完善家校合作机制,编写家长法治教育手册,提高家长对孩子进行法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指导家长及时督促改正青少年的不良行为,预防产生违法行为。发挥学生法治教育对家长的作用,拓展学校法治教育的影响。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与制度保障

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司法部门、共青团和有关部门、组织等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机制。各级教育部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整合资源,完善保障机制,健全青少年法治教育效果评价机制。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将学校法治教育实施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范围,帮助学校推进法治教育工作。各级各类学校将法治教育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二)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中小学法治教育骨干教师培养机制,保证每所中小学要至少有1名受过专业培养或者经过专门培训,可以胜任法治教育任务的教师。创新机制吸引法律专业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培养专业化的中小学法治教育师资。提高全体教师的法治素养和法治教育能力,充分挖掘各学科教学内容的法治内涵。完善法治副校长(辅导员)制度,建设稳定的兼职法治教育师资队伍,为中小学法治教育提供支持。完善法治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三)健全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科学的青少年法治教育评价机制。评价要全面考察青少年法治教育效果,基于《大纲》确定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要求,将必要的法律常识纳入不同阶段学生学业评价范畴,在中、高考中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内容,将法治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精神文明创建等机制,探索建立综合性的青少年法治素养评价机制。教育部门可以联合司法部门组织或者委托第三方对学校、区域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价。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科研组织可以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四)教育教学资源保障

整合网络教育资源,加强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等专业网站建设,提供形式生动多样,内容鲜活丰富的网络优秀法治教育资源。积极推进综合性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把基地建设纳入各地校外教育机构建设的整体规划。 鼓励和支持各种社会组织开发青少年法治教育读本及相关产品。鼓励各地将法治教育教材、读本纳入免费教科书范围。深入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理论研究,加大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扶持力度,设立专项科研课题。引导大众传媒切实承担起法治教育的社会责任,开展适合青少年学生特点的公益法治宣传活动。

篇2

一、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法治学校”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学校负责人、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增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学校法治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真正做到学校依法办学、教师依法执教、学生自觉守法,为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进程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内容

深入宣传《宪法》、《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劳动法》、《消防法》和《课程标准》规定的法律知识学习内容以及学校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年内法制教育的学习时间,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不少于40学时,在校学生应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时间。深入开展学校依法治理,实施依法治校、依法施教,建立健全包括学校管理、教师职业道德、责任追究、奖惩等内容的学校依法治理工作体系和“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工作不断线”的法制教育领导体制,使依法治校从单纯的法制教育向依法治理教学秩序、规范各种收费、提高教职工依法办事能力、建设文明校园环境转变,切实提高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水平。

三、工作措施

(一)抓好课堂法制教育。发挥课堂教学在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基础性、主渠道作用,建立全面系统的学校法制教育课程体系,制定学校法制教育计划,明确课时安排,充实教学力量,将课堂法制教育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之中,与道德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日常行为规范和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紧密结合,与交通安全、禁毒、国防、环境等专题教育有机整合,适应青少年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不断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法制教育活动。利用班(校)会、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通过举办法制专题讲座、模拟法庭、开展普法大奖赛等多种形式,用好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等媒体资源,不断丰富学校法制教育的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和手段,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互动性、趣味性和感染力。

(三)建立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认真做好学校聘请兼职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工作,全区中小学校都要聘请兼职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通过开办“家长学校”、设立家校联系卡、举办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法律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积极联系驻地部队、政法机关等单位开展共建活动,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示范基地”。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学校周边环境清理整治力度,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四)建立学校法制宣传教育责任制。把法制教育纳入校长任期培训和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实行法制宣传教育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列入对学校的考核,将法制学习培训作为教师考核评议的重要内容。举办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骨干培训班,为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培训师资队伍。

(五)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通过在各学校设立法律图书室或法律书橱、开辟法制宣传栏、张贴法制挂图、播放法制教育影片等形式定期宣传基本法律常识。开辟校园网“法制教育专栏”,利用学校网络对学生进行网络法制教育,提高学生对网络犯罪的认识和抵抗能力,发挥网络在法制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六)深入开展“法治学校”创建活动。制定《*区创建“法治学校”评定标准》,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法治学校”创建活动。各学校要按照“法治学校”的评选要求和标准,将开展“法治学校”创建活动与素质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推进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工作。年内在全区开展首批市级“法治学校”评选活动,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将开展“法治学校”创建活动作为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由区教育局牵头,具体负责“法治学校”创建活动的组织实施。各学校也要成立活动组织机构,制定活动方案和工作推进表,明确工作重点,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经费、人员等保障措施,确保活动质量。

(二)加强宣传,树立典型。加大对“法治学校”创建活动的宣传力度。区教育局将在《*教育》报和教育信息网开设专栏,并通过有关媒体及时对“法治学校”创建活动情况进行宣传报道。十一月中旬,推选部分活动开展较好的学校,召开“法治学校”创建活动现场经验交流会。

篇3

(1)提高安全法制意识,不断完善依法治校治教管理机制。我校身处边远山区,四处环山,校前有一煤矿,大多数学生要走一两小时来上学,又是少数民族混居的地方,由于这些客观原因,导致我们的学生各方面的意识滞后。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校领导对依法治教治校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提高。学校把依法治教治校、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纳入学校的总体工作规划,从组织、制度、评估、激励等多个方面入手,全方位地构建了学校依法治校的管理机制。与派出所、村委、家长等定期召开交流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法制教育网络。全校师生对照:《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教育部的《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从严自律、注重实践、评估反馈、奖优罚劣,使我校的依法治校、法制教育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和谐化的道路。

(2)加强教师安全意识的培训,提高依法执教治校的水平。乡村学校的班级人数比较多,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的教育,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要保障中小学生的安全,必须加强我们老师的安全培训。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肩负起保护学生的职责,并且教师自身的言行也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因此,在校园安全工作方面,教师必须首先树立起安全意识,重视安全教育,并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制度,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学生安全工作的开展建立良好的基础。孔子曰:“不正其身,如正如何?”,教师是学生安全的责任人,要努力增强安全责任感。首先,要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增强依法施教的意识,自觉杜绝体罚学生、辱骂学生等侵权行为。其次,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安全制度的学习,认识学校事故出现的类型,结合案例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掌握突发事故的防范对策和应急措施,保证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且全方位地实施安全保护。第三,明确教师的安全职责,对发现的不安全因素或者安全事故,要及时处理或及时上报。

(3)让家长参与到安全管理和法制教育中来,提高家长们的法律意识。农村学校安全教育跟城市相比,学校教育的意义尤为重要;农村子女的父母与城市的父母相比较来说,安全责任意识淡薄,存在片面性的认识,子女到校以后交给学校,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是学校的责任。我们学校向家长进行法制宣传,开展普法讲座、法律知识竞赛、与家长签订《安全协议书》等活动,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家长的法制观念和教子方法从而有了明显提高。

篇4

一、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活动

公务员及行政执法人员重点学习《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行政诉讼法》、《民办教育促进法》以及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聘有法制副校长或法律顾问的学校,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在中层以上干部中进行教育法规的学习。书记校长学习日及各单位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习《宪法修正案》、《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每年组织进行学习情况记录检查,并提供相关练习卷进行练习巩固,提高学习实效。

二、扎实做好教师法制教育

各单位、学校利用政治学习、业务学习时间安排学法内容,每月集中学习2小时以上。做好了新教师“五法一规范”培训考核工作和暑期师德培训法制教育工作。教师法制教育重点学习《宪法修正案》及与教师利益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在教师节期间组织党团员教师,青年志愿者开展教育政策咨询活动,向社区居民、社会各界宣传教育有关招生、收费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以年级组为单位举行法制宣传黑板报评比活动,加强了教师法制教育实效。建立校内教师申诉渠道,依法公正、公平解决教师与学校的争议,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三、认真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

我局与区依法治区办、司法局联合组织开展以中学生为主的“与法同行”主题教育活动。重点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强化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开展“五个一”法制教育活动,以课堂教育和专题活动相结合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思路,即组织一次法制教育的参观或观看一次VCD,举办一次法制知识演讲会,上好一堂法制知识教育课,举办一次法制知识征文比赛,组织一次大型法制宣传活动。各单位、学校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舆论工具的作用,大力宣传法律法规,下功夫办好了法制专题讲座、法制宣传橱窗、专栏、板报、墙报、图展,搞好法律进学校的活动。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采取多种形式,把理论性与实践性,课堂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了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提高青少年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各校法制副校长协助校长,加强与当地综治委的联系,积极参与开展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治理工作,结合学生特点开展法制教育。积极配合社区进行课外法制教育,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机制。

四、大力加强行业依法治理

近年来,我局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进一步规范了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一费制”管理,严格执行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要求凡出台新的收费政策或具体的收费政策,要通过校园内部媒体、公示栏、校内公开栏等及时向外界公布,让学校清清楚楚收费,学生家长明明白白交费;加强了对学校收费收入的监管,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努力杜绝平调、截留、挪用收费收入的行为,以确保学校收费收入全部用于教育事业;完善以“教育资助券”为主要形式的减、免、缓等扶贫帮困制度,通过政府拨款、设立爱心基金、结对帮扶等多种渠道,资助和扶持贫困家庭学生,做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上不了学或辍学,不让学校因规定的合理收费不足而乱收费。

五、牢牢坚持依法行政

我局严格按照第三个依法治区规划部署,全面推进依法行政,2004年中,配合区《行政许可法》贯彻、实施工作,组织了系统的学习活动,切实了提高机关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做到了行使职权实体合法,程序规范。

六、建立健全预防和保障工作机制

篇5

学校始终把依法治校工作作为学校主要工作来抓,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育人”的办学理念,确立“稳定、安全、提高”的工作目标,贯彻执行党和政府在新时期的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全面提高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水平,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努力创设文明、有序、安全、稳定的育人环境,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各方面工作呈现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现将总结如下:

一、依法健全学校内部治理机构

1、学校高度重视教职工、学生的法制教育。为提高学校依法治校決策,民主管理水平和高效监督水平,维护校园稳定,维护师生合法权益,保证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实施,建立了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赵智广校长任组长,李庆祝副校长、郭秀棉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有学校中层领导和各班班主任,亲自抓法制教育,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形成了校内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体的法制教育网络体系。

2、学校制定了法制教育宣传与依法治校工作长远规划,做到年年有计划、有总结、检查落实到位。

3、机构完善,有明确的议事、办事制度,制度齐全。

二、拓宽渠道,加强教育,打好依法治校的基础

依法治校的基础就是法制教育的普及程度,为提高我校领导、教师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能力和水平,我们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对全校教职工普遍进行了全员法制学习培训。学习《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法》等教育法规,极大地强化了全校教职工的法律意识,提高了他们的法律素养,广大教师也以良好师德教育、熏陶和感染学生,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自觉将依法办事理念贯穿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中,真正实现依法治校。

为了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我们多管齐下,务求实效,针对各年级学生的特点,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开展法制、安全等方面知识教育。

1、设立各种宣传栏,在学校走廊墙壁及班级宣传栏开辟校园安全法制教育园地,通过典型事例及图片展览教育学生,警钟长鸣。

2、利用学校校园广播、班级微信群和钉钉群,长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3、结合全国“法制教育宣传日”,中小学安全教育月、世界禁毒日、升旗仪式等机会,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宣传的危害性,号召大家学法,知法,遵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4、聘请派出所指导员为法制副校长,定期举行法制讲座,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

5、抓交通安全教育。通过演讲、手抄报、班级微信群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

6、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注重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来陶沿学生,把法制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形成浓郁的法制宣传氛围,增强学生的守法意识。走进校园,校务公开栏、法制教育宣传橱窗、名人名言、班级文化墙特别引人注目。

三、强化管理,推进依法治校的进程。

依法管理是依法治校的主体工作,如何使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我校以人为本,把工作做细做实,努力做到“无情法律,有情操作”,最终进入到教师主动、自觉地自我管理境界。

1、坚持教代会、推进校务公开,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学校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监督与保证作用,使广大教职工有效参与学校管理。一是坚持每学年一次教代会制度,我校的重大決策,改革方案,学校财务等都在教代会上公开、讨论。二是校务公开规范化,经常化,扩大化。利用周例会,公示栏对学校近期工作安排,教职工关心的热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重大決策的落实及结果,进行公开或说明。三是做到管理民主化,如教师的年度考核,都经过家长评议,学生评议、教师互评,考核小组测评而产生。另外,学校基建项目,校园美化等都是在全体教师的主动参与下进行。四是多方收集教职工意见和建议,激发大家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学校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和谐的氛围中持续发展,蒸蒸日上的。

2、保障教师合法权益

学校建立了教师申诉制度及操作办法,保证教职工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或对学校处理决定不服时,有权利通过适当的途径进行申诉。学校按规定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条件,依法保障教师实施教育、教学活动,让教师充分享有开展教学、科研、参加进修培训等权利。保障教师应得的福利待遇、工资及时足额发放,保证教职工的婚假、产假等。校内管理机制健全,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充分发挥教职工的聪明オ智,真正做学校的主人。正是由于我校坚持以人为本,对教职工关心照顾,至今无例教职工有申诉行为,更多的是以主人翁的姿态提出对学校发展的合理化的建议。

3、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学校维护学生受教育权,尊重学生人格权,尊重学生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严禁体罚学生、严禁使用不文明语言,不准讽刺、挖苦、污蔑学生等。学校保证每个学生有学习和参加活动的权利,保证任何教师不准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侮辱、歧视学生,不准以任何借口把学生赶出教室,不能剥夺学生学习和活动的权利。按国家规定向学生收费,实行“一费制”,对收费情况向学生及家长进行宣传、公示、反馈,所以,我校无乱收费问题。

4、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

我校始终认为安全是学校一切教育工作的前提,是学校和谐发展的基本保证,是学校管理的底线要求,是学校文化的基础共识,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学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坚持“以防为主,教育为本”的原则,始终把构建平安和谐校园作为安全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平安校园领导组,制定各项学校安全工作预案,消除了学校安全隐患,完善了安全保障体系,落实了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由于学校领导、全校师生长期重视“安全第一”的思想,多年来,学校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学校领导和教职工无刑事犯罪行为;无教师侵犯学生人身权的违法犯罪行为;校园秩序良好,在平安校园建设中受到领导们的一致好评。

篇6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学观念;探究式学习;个性化学习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教育信息化与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和依法治教被作为四大保障措施,并被列入十个重大工程。教育部首位明确分管信息化的副部长杜占元指出,“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鲜明时代特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许多关键问题,诸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新人才培养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全面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以及教育管理决策与服务水平的提升等问题,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推动。[1]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教育信息化正以迅猛的发展速度向前推进着,与此同时,教师的自我提升与发展、如何理解教育信息化、怎样转换好自我的角色成为关键的课题。本文主要以首都北京高校为例,探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教师如何肩负起新时代的教育职责。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历史与现状

1、教育形式的发展历史

历史上教育的形式一直依附于其所处的社会发展形态。奴隶制社会,生产力低下,有限的教育资源仅对贵族开放,以一对一式的家庭教育为主;封建社会,有着明确的等级阶层划分制度,教育是专属于皇权贵族的奢侈活动,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家庭才能消费得起私塾教育,教育的内容也主要由背诵古籍文典为主;工业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升,对掌握知识与技术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多,学校和班级的概念应运而生,主要以学生听课的“接受性学习”形式为主。而我们现在步入了信息化时代,教育面临着又一波改革浪潮,有专家提出,教育应由“接受性学习”向“探究式学习”、“个性化学习”转变。每次教育的革新,对授课者的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信息化教育同样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职责要求。

2、教育信息化现状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关于教育信息化的界定,学者们还未形成共识。祝智庭教授在《现代教育技术》一书中把教育信息化界定为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2]

在我国高校课堂中,从多媒体技术的起步到网络通讯技术的成熟已有近20年的积累,这些都成为我们可以进一步加以深化利用的资源。在高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教师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授课技术,而是开始探索研究信息化技术能为教育带来哪些更为宏观的应用模式和颠覆常规的教学构架。在探索中不断积累经验,优化教学模型。以下我们主要以首都北京为例探讨信息化教育相关问题。

《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数字北京’建设的优先领建支撑终身教育和个性化学习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全面提升首都教育信息化水平”。纲要提出三项重要任务,其中之一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

二、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前景

在全球范围内,信息化正形成一股浪潮推动着未来教育的发展,同时不断刷新着人们对教育概念的理解。“智慧教育”被提出,很多专家认为,这很可能是未来信息化教育的突破口和转折点。智慧教育体现着资源共享、平台开放、无缝嵌入、技术智能化的特点,更让人期待的是,智慧教育突破了空间、实践、制度、形式上的束缚,呈现了教育大同,“人人为师,人人为学”的新型形态。发达国家纷纷把信息化和课程改革作为增强国力的战略措施,以此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国际选手。

在国内,我们紧跟着这次教育改革的浪潮,丝毫没有松懈。作为高校教育的主体,教师们也逐步意识到,信息化并不是单纯的技术手段,而是伴随教育发展的航向标和目的地。目前,混合式教学、微课程、个性化学习、泛在学习等教育概念逐步支撑起一片未来的庞大教育体系蓝图。

“人”是存在个性化、差异化的单独个体,从学习能力上讲,每个人接受知识的能力、记忆存储能力都不尽相同;从关注点上看,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擅长领域不同。所以个性化学习方案是未来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方面。以教师为主体传授的知识不能限制或妨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信息化提供了无主体限制、无时间限制、无空间限制的公平信息技术平台,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选择世界各地名校同类课程学习,获得更为优质的学习体验同时,提高自身获得知识的质量,并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三、信息化教育环境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1、教师观念的偏差亟需纠正

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基本素质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将自我提升到规划者、统筹者、管理者的高度。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逻辑性和合作能力,同一专业的教师能够相互配合,以学科为基本组织结构建设统一的学科教学资源库系统。考虑如何解决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资源等问题。通过教学资源管理应用来获取、组织、利用和传播已有的传统教学经验留下来的知识,并能构建符合新时代特色的创新教育应用。

教育的改革中,教师是必须率先领悟和理解“改革”核心的群体,如果教师不能尽快将观念中的偏差及时纠正,那么改革的步伐将变得缓慢,甚至变成形式化的改革,但面临世界范围内的技术革新,不能跟上改革的脚步,就会被时代淘汰。很多人也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应当从单纯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行为的规划者、知识体系的管理者和教学结构的规划师。

2、基础设施的浪费与教学资源的不合理规划

首都北京各高校硬件建设基本得到保证,并且每年有规划进行维护更新,但软件的建设相对缓慢,造成软硬件投入比例失调,很多硬件资源并不能完全发挥作用与优势,某种程度上来说造成了隐形浪费。网络虽然得到普及,但带宽及网络设备并没有与时俱进,无线网络也不能全面普及,这也成为教育信息化的绊脚石。

过去几年中,很多学校在信息化的浪潮中并没有认清发展方向,盲目的随波逐流,比如,录制了大量的精品课程视频,但这些视频并没有充分的用于课堂教学,导致这部分教学资源闲置浪费。学生可以参与实践互动的资源没有跟随教学方式的更新而更新,很多教学手法陈旧老套,并不适合信息化课堂。以上两方面暴露了一个弊端,学资源数量上的极大丰富和应用上的极度短缺局面并存。

另外,沟通环境的建设也应相应的得到提高加强,避免传统教学中以学校为单位相对独立的教研方式,增加高校间丰富信息交流的手段和形式,提高校际间科研交流的现代化水平,真正做到提高效率,资源共享。在教育云上,资源的使用可以是开放的,同时资源建设过程也可以是协作和开放的,资源的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角色定位并不一定要界限分明――资源的使用者有时又能成为资源的提供者,通过协作平台教师和学习者都可以参与教育资源的建设,取长补短,不断补充更新优质资源库并保持其可持续发展。[3]

四、信息化背景下教师的职责转换

在这场时代变革中,教师应该尽早清楚认识到自己的角色转变。首先,这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每年知识更新的速度超过了以往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规模,我们强调学生应该“终身学习”,那么这条准则同样适用于老师,不断学习仅仅可以保证与迅猛发展的社会同步,而高校教师队伍一直应该站在科学研究的前沿,所以仅仅与社会保持同步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通过学习长远的展望到未来的动态,时刻把控好教学方向。未来教育中,教师的培训也是不能忽视的部分,高校应完善建设社区教育网等应用系统,建立丰富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体系,在网络上开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课程以及其它的信息技术培训课程,利用网络的“规模效应”,让教师能够在远程接受个性化的培训。其次,教师的角色不可能单纯为知识的传播者,我们要通过提高个人自身素质,运用掌握的信息化技术为学生建立个性化学习方案与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教师要做到提供学习资源、制定高效学习方法、传授获取知识的经验、推动学生学习过程顺利进行、监控学生学习质量、进行学习效果评估、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辅助完善本阶段学习行为之后继续学习计划等工作。

参考文献

[1]杜占元.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为契机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1,(9):5-7.

[2]陈伟,雷欣欣.国外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对我国的启示.贵阳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3]任友群,沈富可,卢蓓蓉,赵春.大学的开源何以可能[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09,(13):4-8.

作者简介:

黄鹤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3年7月 籍贯:哈尔滨 学历:硕士 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多媒体设计

篇7

一、构建网络,健全管理体制

1.构建环境教育网络。

我校在环境教育工作中,逐步建立起一个由一名副校长分管、政教处主抓、年级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分工协作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环境教育网络,并成立由校长室、政教处成员组成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负责领导、规划、组织实施环境教育工作。做到管理到位,职责明确,年级组长、学科组长、班主任分管一线,发挥一线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把环境教育落到实处,使全体师生都具有环境保护的自主意识。

2.健全制度,提高师生对环境教育的认识。

为了确保环境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依据《教师法》、《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结合我校实际研究、制订环境教育规划,健全管理制度。①定期召开环境教育工作会议的例会制度;②领导、教师定期参加环保培训制度;③定期办环境教育宣传栏,班班有宣传墙报制度;④图书室定期向学生开放制度,确保图书室、阅览室有供师生阅读的环保;图书在10种以上。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使环境教育与学校整体工作有机的融为一体,提高了广大师生对环境教育的认识。

二、拓宽渠道,强化环保意识

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不能一味口头说教,而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断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活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各学科之中

环境教育紧紧联系课堂,以思品课为主阵地,辐射各个学科,学校要求任课老师自觉完成教材和大纲要求的环境教育教学内容,并通过搜集资料,自编教材,以生动事例、铁的事实教育学生、震撼学生,渗透的内容要达到正确、自然、贴切,学校每学期定期举办相关学科环境教育研讨课一到二次。

2.开展环境教育系列活动

开展环境教育系列活动,把爱祖国、爱家乡有机地联系起来。①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学校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向学生宣传环保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参与绿化、净化、美化校园劳动。并自行搜集环保信息,整理环保资料。②利用植树节、地球日、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等环保纪念日,开展一定规模主题宣传活动。本学期,学校开展以“我们共有一个家园”、“给鸟儿一片蓝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和以“环境知识”、“家乡巨变”等为主题的知识竞赛,并聘请有关人员为学生开办环保知识讲座,还要求学生谈感想、写体会,通过听、讲、写等活动,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热情,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不乱丢、乱吐、乱写、乱画,个个都具有自觉维护清洁环境的意识,使整个校园环境整洁卫生。

3.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环境教育走出学校,走上社会,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是我校环境教育的重要特色。我校经常利用星期日组织学生走上街头,管理街心花园、绿草,擦洗护栏,打扫卫生死角,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服务意识。组织学生参加“万人看沭阳”活动,游览五大出口和沭阳风光带,去感受沭阳的巨大变化,增强学生爱我家乡的情怀。带领学生去敬老院、孤儿院看望老人和孤儿,为他们送去一片爱心,使小学生从活动中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通过活动,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

4.重视校园规划,强化环境育人

我校能借助沭阳迅速发展的优势,在县委、县政府、县教委的正确指导下,在原校园与城北公园的基础上,扩充校基,科学规划校园,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领导深知:良好的环境陶治人,良好的环境塑造人。因此,学校把“校中园、园中校”作为硬件建设的目标之一。在制定学校远景发展规划中,更予环境以突出的地位,绿化面积达400000平方米,占学校总面积的80%以上。届时,我校将成为苏北第一家园林式学校。现在的校园设有环境教育宣传栏,醒目处有环保宣传标语,多层次地营造环境教育氛围。全体师生全面提高素质,努力将自身的良好形象融进新校园美丽的蓝图。

5.加强习惯养成教育

习惯养成教育是育人之根本。我校严格按照《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以及环保方面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养成教育。学校利用电视台定期组织学生收看环保教育录像,并联系实际进行讨论,利用红领巾广播台,对学生在环保方面的先进事迹及时报道、宣传,鼓励先进,弘扬美德,各个班级都备有环境教育记载簿,有宣传墙报,班主任能通过晨会,班会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从而激励每一名学生能争当环保的义务宣传员和战斗员。

6.抓好环境教育工作和社区教育相结合

篇8

【关键词】德国;公民教育;民主;多元

一、德国公民教育的理论渊源

现代公民教育的思想,首先是法国人提出来的,但是在德国人这里成为理论,并系统化了。

如德国教育家康德、黑格尔、费希特等都强调推行公民教育。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国教育家凯兴斯坦纳的主张:一切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忠于国家的公民。他认为,不管公民的政治、如何,都要从“意志力、判断力、精细性和奋斗性”四个方面陶冶其性格,培养其精神,使他们为国家服务。他还将公民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以使每个公民具有为国家服务的技能。教学内容可包括本国的国体、政治、法律常识,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道德观念等公民学的内容。凯兴斯坦纳的理论,以后成为德国学校进行公民教育依据的基本理论。

二、德国公民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今天德国的公民教育,从教育形式上看是全方位的,广泛存在于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到大学教育的学校教育之中,也存在于从企业培训到政府组织的社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之中。从教育内容上看也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人文教育、环保教育、公民修养、公民性格养成教育等各个方面,涉及政治、经济、社会、道德、文化和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德国各类学校都很重视公民教育。德国学校教育政策的准则之一,就是将年轻人教育培养成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有责任感并有能力承担个人权利和义务的成年公民。

在大学,德国人很注意通过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德国大学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的,每个专业都有很好的就业前景。德国大学进行专业教育,首先进行培养学生对所选专业的责任感的教育。教育学生端正专业态度,明确自己今后的岗位目标,进而明确对社会的责任。通过责任感教育,学生从热爱专业到热爱职业,从以学好专业为自豪,到以在专业领域为社会作出贡献为自豪,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在中学、小学,德国人很注意通过课程设置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培养教育。德国的中学、小学教育并不刻意追求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兴趣、能力,特别强调在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好的基础。例如,德国的小学,70年代制定的联邦教育结构计划已经要求在教学内容上既注重自然科学入门知识讲解,也注重社会科学入门知识讲解;还要重视音乐、艺术、手工课的教学,并新增外语课,注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小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为将来的学习传授基础内容,照顾到儿童的特点和生活状况,唤起儿童多方面的兴趣,培养儿童学习乐趣。其中促进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是核心任务。在德国的完全中学,课程设置也很全面,强调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传统的核心课程是历史、外语、德文、数学、自然科学、文化音乐、艺术,70-80年代进行改革,在有关课程中增加了信息学、经济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的内容。其中的信息学内容,根据联邦政府“将新的信息与交往技术引入教育事业”的要求,从1984年起设立为一门专业课,是完全中学的毕业会考课程之一。其他如实科中学、主要学校,也开设了信息课,作为选修课。在增加体现时代内容的课程的同时,德国中学也不忽视加强如劳动课、家政课、编制与手工课、体育课、伦理课、地理课等传统课程。很多学校甚至始终开设宗教课,以帮助学生了解掌握正确的宗教知识。中学教育注意和强调课程设置的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各州都进行了新一轮中学教育改革,以加强责任感的培养为主要内容,重新调整了中学的培养目标。巴伐利亚州强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行”,规定州内所有中小学都要承担下述领域的综合教育任务:职业指导、世界和平、人权、信息技术、媒体技术、政治、家庭和性教育、卫生知识、环境知识、交通安全和健康教育学。北莱茵一威斯特法伦州定位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成熟的对社会负责的个性。萨克森州则要求完全中学开设更深入的通识课程,“培养学生全面的人性,包括参与社会活动,谅解他人”。概括各州培养目标的内容特点,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1.帮助学生发展成熟和对社会负责的人格;2.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3.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天赋;4.培养学生认识自己的天赋、发展倾向和对未来发展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5.培养学生独立做出判断和行动的能力;6.促进学生对世界的理解和批判的能力;7.发展学生参与社会民主建设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其中第一、七条是主要目标,各条都是围绕这个主要目标即培养责任感展开的。

德国的家庭、政府组织、社会各界都很重视公民教育,形成了家长、政府、社会一起努力,相互配合的,从孩子抓起、公民教育过程贯穿从儿童到成年人生成长各个阶段全过程的教育网络。家庭和社会进行的公民教育,重点放在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上。德国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的道德文明修养,注意培养孩子养成有礼貌、诚实、守信、准时等优秀品质。德国人认为,孩子在行为上遵守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有助于他们具备高雅的情趣、高尚的品格,为以后的人生成功奠定修养基础,也能为全社会创造一种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德国各州政府非常关注孩子的道德文明修养,甚至把一些行为规范写进了法律条文。例如,一些州的法律明文规定,孩子必须帮助家长做家务活。6-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碗,打扫收拾房间,去商店购物。10-14岁的孩子必须在家里的花园里劳动,做洗餐具、擦皮鞋等家务活。14-16岁的孩子要为家里擦洗汽车、在花园翻土和拔草。16-18岁的孩子要每周为家里进行一次大扫除,等等。规定孩子做这些家务劳动,既增长了孩子的才干和智慧,磨炼了意志,也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品德,成长为有道德修养的人。

各州政府制定的《教育法》和《教学大纲》里面,也都有关于培养学生公民意识、责任感、教育学生守法、讲公德的条款,要求学校“要让学生了解自己作为国家公民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有责任感”,“降低自己的需求以利于社会”,学会“与社会和谐相处”,等等。这实际上是贯彻凯兴斯坦纳以来的公民教育主张,要求学校把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责任感、为国家尽义务意识、守法意识和公德意识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有关公民意识、责任感的培养,1997年巴伐利亚州文化教育部编制的《完全中学、实科中学和主要中学教学大纲》要求放在伦理课教学中进行。根据规定,巴伐利亚州三类中学的伦理课主要讲述下述内容:社会责任,对生活意义的认识,人与财富的利用,决定和行动,世界宗教,伦理标准,与人相处,追求幸福的愿望,工作、成绩和业余时间,权威和自主,对集体的责任心,责任与良心,进步与代价,集体生活,解决冲突的意义,通向自我负责的道路,生活在国家和社会中的人,政治生活中的共同责任心,人类生活共同准则,性别在历史上和当今社会中的作用,合乎道德的行为方式,当今社会的伦理问题,正义和权利,等等。

政府和社会组织进行的公民教育,重点是政治教育。在政府组织进行的政治教育中,最重要的是民主政治教育。德国教育专家认为,人的生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受政治的影响。懂政治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懂得自己的生活空间。民主政治教育的任务,在于使公民通过学习了解自由的民主制度的价值和法律标准,掌握政治学和社会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学会就一些政治和社会现象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定,调动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公民有能力承担国家和社会的权利和义务,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二战期间的纳粹法西斯,摧残民主制度,给德国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他们认识到,民主自由的制度不仅需要有成文的宪法及其相应的法治体系,更重要的是需要进行民主自由的公民训练。只有让人民从心底里抛弃法西斯专制思想和种族主义偏见,即非希特勒化,才能保住国家永远不偏离民主的方向。以这样的想法为基础,德国人成立了联邦政治教育中心(始建于1952年,原名联邦乡土服务中心,1963年改现名),作为内政部的公民教育促进单位,以召开会议和举办讲座、利用报刊和广播宣传等形式,推动政府的民主政治教育工作。他们出版了许多关于纳粹历史的教材、书刊。里面的照片和描述都非常真实,没有规避,坦然承认反人性的罪行。教育中心主动为各级学校提供免费的服务和寄赠书刊。反对歧视外国人的教育也同时进行。一位学者比较德国和日本的情况指出,德国战败以后,几乎没有发生过官方人士否认历史罪行的事件,跟日本朝野的表现大相径庭,这与德国长期以来坚持正确的民主政治教育是分不开的。

三、德国公民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首先,完备公民教育体系,营造全面社会环境。公民教育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实施公民教育是社会各种单元、各种组织、各种机构的共同责任,也只有将整个公民教育活动置于全面的社会环境之中才能培养出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明达公民。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一,所有直接担负公民教育责任的单元、组织和机构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保持相互之间的横向沟通和整体协调,使公民教育落到实处;二,呼吁全社会共同行动、携手关注公民教育,在积极、正面价值观的导向下,创造出一种有利于促进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社会氛围。

其次,公民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教学方法应多元化。公民教育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单一的学校课程是难以实现其目标的。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应整合公民教育的目标,将不同学科视野的公民教育观及相关教育内容以适当的方式纳入学校课程之中,形成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的公民教育体系。与此同时,课程设计要形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统一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选择的思维习惯,提升学生参与公共事务和自治组织的能力。构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并济的课程体系。另外,还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立体式的公民教育网络,让全社会共同参与公民教育。学校教育的课程教学使学生获得关于公民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良好的家庭教育进一步拓展学生公民教育方面的知识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社会教育机构以及网络公民教育的介入使得公民教育渠道更加多样化,内容更加富有活力。

最后,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公民教育不应是一个简单的课程文本的呈现过程,而应是一个注重交流、对话和实践活动的开放系统。从德国公民教育的实施过程来看,实践能力的提升直接影响到公民教育的效果。因为公民教育不仅要让年轻一代认同自己和民族和国家,更重要的是要为改革和发展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奉献自己的才干。所以说,公民教育必须在民主的氛围和情境中进行。要创设环境让学生把民主的准则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民主的实践训练学生的民主思维和提升学生的民主参与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晓宏.公民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5.

[2]陈啸.德国现代高等教育理念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3(4).

篇9

一、指导思想

在新的一学年里,政教处的工作将在学校领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通力协作下,在班主任的辛勤劳动下,以“拼搏奉献,争创‘示范’”为主题,进一步落实“两日活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全面育人”为宗旨、以“五爱”教育为基本内容,以“创市级示范校”为工作重点,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抓早、抓细、抓实、抓薄弱、抓反复”,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实效性,力争使我校德育工作上新台阶。巩固“养成教育示范学校”成果,为“创市级义务教育示范校”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政教处工作将以“一个目标(学会做人)”、“两个服务(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为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三个重点(创示、素质教育、安全)”、“四个突破(环境卫生、寝室管理、两操质量、文明礼仪)”、“五个场所(教室办公室、寝室、操场、食堂、休闲区)”、“六个渠道(课堂教育、班会、读报、课余活动、板报、广播)”、“七种方法(说理疏导、榜样示范、实践教育、情境熏陶、心理咨询、规范约束、集体会诊)”、“八步程序(稳定情绪、了解情况、思考对策、发现优点、寻找缺点、沟通落实、跟踪反馈、调整策略)”作为本年度的工作目标,扎实细致开展德育工作,实现德育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自治化、有效化、特色化。

三、落实措施

(一)强化德育网络、队伍建设。

1、强化德育教育网络建设。

学校—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科任教师—班干部;教务处—教科组—教研组—教师(科研课题);寝室管理员—楼长—室长;卫生管理员—劳动委员—自愿者;学生会、团支部——班干部—自愿者;家庭—学校—社区;教室—寝室—食堂—操场—绿化场地等,点上着眼,线上延伸,面上拓展,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会管的德育网络和德育队伍。以各类德育活动为载体,全面、全程、全员、全方位展开德育工作。

2、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①、班主任队伍,首先培养一支能力强、讲奉献、有爱心、师德好的班主任队伍,其次培养一批有上进心的班主任后备队伍。为新老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学习的机会、锻炼的机会、提高的机会;改革班主任考核办法,班主任的考核力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各类政策、评优、先进、晋级等对班主任做尽可能的优惠和倾斜。最大限度调动班主任和后备班主任的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教职工特别是班主任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熟悉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规律,认真总结他人教育的方法措施、程序,并善于创造灵活多变的工作方法,强化一岗双责意识,全体科任教师参与到德育工作中来。

②、学生干部。努力培养学生干部,多渠道开展德育工作。创设各类岗位,开展各类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干部,在活动中开展德育工作。班干部、团干部、学生会干部、楼长、室长、自愿者,通过推荐、竞选、自荐等多渠道安排到各类岗位,加大培训力度,提供锻炼机会,提高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和管理能力。

③、门岗保卫。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严格管理,耐心解释,热情服务,定时不定时对校园进行巡逻,细致认真做好出入校门人员的登记工作,使门岗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使学校成为社会治安的一片净土,保证教师安心教书育人,学生放心读书学习。

④、寝室管理员、值班教师。要增强责任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严格检查,周到服务,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确保寝室文明、清洁、安全、温馨。

⑤、卫生管理员严格认真执行学校的卫生管理办法,创造干净舒适的校园环境;食堂工作员,严格认真执行学校的食堂管理办法,按有关规程做好工作,确保学生吃得放心、舒心。食堂工作员也应当加强培训,以理待人

(二)实施法纪、安全、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利用学校德育网络和德育队伍全面实施法纪、安全、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学校的有关管理制度。教师学习提高依法治教的自觉性;学生学习增强抗干扰能力。

班主任、教师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有关法规,不进营业性网吧、电子游戏室等不适合青少年学生进入的场所;加强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远离”为主题的禁毒教育;提高学生的自防、自护、自救能力,确保未成年人在校内外健康成长,用好班主任工作手册,加强学校防火、防盗、防意外事故的安全工作,禁止下河塘洗澡,注意交通、楼道、运动、女生等安全知识培训,每周一个主题常抓不懈;加强对学生进行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加强晚自习后学生的管理工作;加强住校生的教育管理,严禁翻越围墙,严肃纪律,发挥值周老师、保卫的职能,保障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正常稳定,把一切不安全、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加强校园巡逻,认真做好半封闭管理,严格执行校门出入管理制度,保证校园安全,做到警钟长鸣,堵疏结合,排除一切不安全的隐患。

加强学生各种安全防范意识,加强法纪教育,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努力做到学生在违法犯罪为零,学校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贯彻执行有关文件,写好八节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并做好上课记录。

(三)、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心理品质。

1、七年级要进一步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一切规章制度,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八年级要继续重点抓好班集体建设,使全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班级风貌,结合八年级是初中阶段的转折点,班主任应真心关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切实做好防差转差工作,以防两极分化。九年级要重视“三观、四有”教育,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时事、国情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必须因人而异,要有正确的人才观。

2、各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在上课中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国防教育,特别是政治、历史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明理践行,逐步规范学生生活、学习、卫生、与人交往、遵纪守法、爱心永远、承担社会责任、远离违法犯罪等行为。

3、坚持升降国旗制度,及时宣传介绍校园先进事迹,组织师生参加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重大节日的升旗仪式,有计划、有主题地安排好国旗下的讲话,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4、组织学生写观看爱教片读后感,开展班会、演讲会、读书活动、知识竞赛等,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养成良好习惯。

5、利用教师节、国庆、12.9、元旦等重要节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实施各类教育。

通过课内外、多渠道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心理品质。

(四)、加强思想教育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1、注重学习宣传,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八荣八耻”等,扩大宣传力度,加强常规管理,落实各项管理制度,表彰好人好事,繁荣校园文化,每学月评选出“学习之星、文明直星、环保之星、纪律之星、优秀楼长、室长”,每周评选“优秀寝室”,做到先进及时表扬,后进及时曝光,用评选促进成长,推动学生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2、严格执行卫生管理和寝室管理办法抓正反典型,努力净化、美化校园环境,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推动学校的环境卫生、寝室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层次,为争创市级校风示范校和市义务教育示范校打下基础。

3、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健康活跃的气氛感染人。办好黑板报、宣传栏、校园之声广播,利用好食堂里的闭路电视播放爱国主义电教片,繁荣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

4、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禁止学生穿拖鞋、染发、留长发(男生)、穿奇装异服、通校生要求佩带通校生证,禁止携带管制刀具。

5、班主任要精心设计,并按《班主任考核评比办法》及政教处、年级组的安排开好“诚信”主题班会,认真组织班级各项活动,每项活动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五)、多角度评价学生,培养特长学生,创造特色班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多角度培养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从而使学生有较高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努力避免学生思想和学习成绩的滑坡现象,做好后进生及其转化工作。

2、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抓好。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互相理解;尊重、关怀、互相信任;彼此严格要求,彼此宽容体谅”的关系;在教师与教师之间建立“相互理解、默契配合”的关系,有共同的责任感,在教育学生时经常研究,互通情况,做到管教又管人,教书又育人;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其身心特点需要的,具有强烈感彩的值得每个学生信赖和留念的环境,从而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3、举办体育竞赛(田径运动会),进行教室、寝室美化布置比赛,开设艺术特长培训班等,通过全面合理地安排好学生的各项课余体育活动,使学生每天能生活在积极、丰富、有规律的学习活动节奏中,促使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同时在这些活动中培养特长学生和特色班级。

4、开展养成教育月活动,狠抓两操质量,改变懒散、缓慢的面貌。开展文明礼仪活动,努力提升学生修养,展示我校良好形象。

(六)、优化教育环境,形成教育合力。

1、建立家长委员会,提高家长的素质和能力,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2、定期开好家长会,并通过家访、、电话联系等方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与家长共商教育其子女的内容、方式和方法(特别是留守学生)。收集整理学生详细资料,便于对学生实施灵活的,有针对性的教育。

3、与社区加强沟通联系,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做好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坚强后盾,让教师敢管、愿意管、放心管、大胆管、依法管。

四、工作行事历

九月份:

1、开学典礼、教师节(尊师重教)活动2、校园环境卫生整治3、初一新生学前教育4、行为规范分段教育5、法纪、安全、心理健康教育6、各类学生之星的评选7、校园之声广播、学生会、团委工作启动。8、教室、寝室美化布置(为创示范作准备)9、环保志愿队组建并开展工作10、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

十月份:

1、庆“国庆”活动2、班主任经验交流(待定)3、班干部培训(团委组织)4、学生会干部竞选(团委组织)5、学生会干部培训

6、办问题学生培训班7、各类学生之星的评选8、法纪、安全、心理健康教育

十一月份:

1、学生田径运动会2、半期常规工作总结3、问题学生培训4、法制教育讲座5、召开家长会6、各类学生之星的评选7、法纪、安全、心理健康教育8、分年级召开家长会(待定)

十二月份:

1、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后期管理)2、开展“12.·9”纪念活动3、各类学生之星的评选4、法纪、安全、心理健康教育5、学生会、团委、自愿队工作总结。

篇10

(一)教育质量有新提升教育基础不断夯实

1、幼儿教育规范发展。幼儿教育全面发展,全区每一街道(镇)均建成一所中心幼儿园,在园幼儿17314人,入园率96%,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9%。开展试办幼儿园的全面检查,审批了51所“试办幼儿园”。召开幼教会议,逐步理顺街道中心幼儿园与村级幼儿园的管理体制,使全街道幼儿园做到了“四统一”(即统一招生、统一收费、统一管理、统一考核)。召开幼儿教育集团化管理现场会,推进了我区幼儿教育集团化管理步伐。组织召开幼儿园课程培训会,编制幼儿园情况一览表,推动我区幼儿教育质量再上台阶。组织参加*市庆“六一”幼儿绘画比赛和教师主题环境创设评比活动,我区成绩名列前茅。积极开展示范性幼儿园的争创活动,省示范性幼儿园达到6所,市示范性幼儿园达到6所。

2、义务教育全面发展。继续实施“放两头、保中间、活全局”的发展战略,巩固了“两基”成果,基本达到高标准。强化学籍管理,促进了全区学籍管理规范化建设。狠抓了“五项工程”建设,全面开展“校舍隐患”排查工作。全年投入资金1250万元,如期完成省农村学校食宿改造工程5个项目,建筑面积达11910平方米。投入2694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田径场、改厨改厕、硬化绿化及校舍维修改造等项目62个,面积42175平方米。“爱心营养餐工程”和“贫困生扩面工程”落实到位,投入资金270万元,发放营养餐券4746张,义务教育券13946张,资助面达到13.99%。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到99.81%,巩固率达到99.98%。盲、聋哑、弱智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为98.02%。“三残”适龄儿童少年、低保线以下贫困家庭子女均享受全免费的十五年基础教育,由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贫困家庭子女亦享受全免费的义务教育,投入2万元对20名特困生给予生活补助。

3、高中教育均衡发展。实施高中入学成绩准入制度,设定普通高中、综合高中最低录取分数线。积极推进高中新课改,开展“学科培训——学科调研——成果展示”为模式的新课改活动,组织了12次学科培训,开设了13个学科专题讲座。组织校长、教师外出考察学习,提高高中师资质量。出版了四期《课改动态》。加强课题研究,积极撰写教学科研论文。高中教育全面普及,初升高比例达到99.87%,比2000年提高31.2个百分点。普职教比继续保持1:1。

4、职业教育稳步发展。进一步落实省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发挥职业教育集团作用,与62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投入134万元,加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的校舍建设和教学设施改造。开展百名教师下企业,百名技师进校园的“双百”活动,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实施*区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爱心营养餐工程,748名贫困生受惠,总金额15万元,占在校生比例11.1%。开展中等职业学校贫困生资助工程,全年投入180万元资助1397人次,占在校生总数的10.5%,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

5、成人、民办教育持续发展。5个街道成立了社区学校,城乡成人继续教育网络全面建成;加强农村劳动力技术培训,600名农村预备劳动力参加了技能培训,277人毕业;*职业中专成为全区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为全区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3053人参加自学考试,实考2726课次,合格1410课次,毕业?人。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对全区130所民办教育机构进行了年度审查并公布结果。承办了在书生中学召开的全国民办学校品牌建设研讨会暨*省民办普通高中联谊会。加强民办学校调研,努力解决民办学校教师的后顾之忧。

(二)教育创新有新突破,教育均衡全面推进

1、教育精细化管理全面开展。召开了“开展教育精细化管理”为主题的暑期校长读书会,大力推进学校教育精细化管理。通过聆听专家报告、专家和校长对话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学习和交流,加强了校长的精细化管理理念,促进了学校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举办了第二届校长论坛,有18位校长走上讲坛,就“教育精细化管理”作了演讲,并聘请了*大学、省教科院3位专家作点评,有力地提升了学校教育精细化管理水平。编辑刊发了学校精细化管理工作总结专题,进一步加强了教育精细化管理经验的交流和推广。

2、农村完小建设卓有成效。切实加大完小教育投入力度,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协助区政府举行了*区农村完小建设现场会,进一步加快了村完小建设。加大完小教育调研力度,组织开展联系学校及“完小”蹲点调研活动。分6个小组赴全区各联系学校及最基层的村级小学---“完小”,组织召开恳谈会,参与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思路,了解新课程的实施情况,了解师生的思想、生活、工作状况,摸实情,办实事,走访慰问完小家庭贫困学生。加强完小教研活动,开展了全区性的“中心校与完小科研互动式行动研究”活动,召开了完小教科研现场会。加强完小教师队伍建设,开展面向全区农村学校的第十三届星级教师评比活动,提高了完小教师队伍素质。基础设施建设卓有成效,举行了百万体育器材进校园的赠送仪式,加强了完小体育设施建设;全区共投入560万元加强完小场地硬化和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补助80万元,完成了11所完小的场地硬化,专门补助170万元,维修改造了18所完小校舍。加快了完小的现代化建设,共投入了113万元购买了79台电脑,81套多媒体设备,3200套图书,提高了完小的教育信息化水平。

3、心理健康教育深入推进。加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建立了*教育心理健康咨询站,举行了*区教育心理咨询站启动仪式暨现场咨询活动。选送心理教师外出培训,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咨询工作。全区学校建立了相应的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网站和心理邮箱,开播校园心理咨询电台,特聘咨询师为师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成立了心理健康讲师团,开展全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大讲堂活动,培养了学生健康心理。制定了*区教育心理咨询站年度工作思路,深入开展全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4、校网调整工作有序开展。按照校网调整规划,加大了小学校网调整力度,教育资源得到了优化整合。一是撤并光明小学,将31位在职教师和35位退休教师分流安置到区实验小学、实验二小、云健小学和中山小学等4所学校。光明小学校舍现由实验小学使用,筹建“阳光教育基地”。二是顺利撤并*街道闻裕顺小学和章安街道就岭小学。两校教师得到了妥善安排,学校资产得到了合理利用。三是顺利置换原三中土地,置换所得资金3000万元用于*五中还债,减轻了五中的债务负担。

5、高考组织管理成效显著。加强对三考(高考、会考、中考)工作的研究、管理和指导。组织举行了二次全区模拟高考,首次组织了与杭州市的联考,创新了模拟考试思路。召开了区20*年高考总结、表彰暨质量分析会,下发了20*年高中教学质量奖,明确了20*年区高考目标。组织了区高考研究小组成员、普通高中部分业务校长、教学骨干到上虞、舟山等地学习高考经验,形成调研报告,在全区学校进行交流学习。今年高考再创佳绩,我区文理科上线万人比68.68,居全市第一;文理科上重点线万人比5.13,全市第三,三区第一;市理科状元由*一中学生获得,全市文理科前10名中我区占4名,继续保持三区第一。

6、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一是开展中小学校长助理公开选聘活动,制定了公开选聘校长助理实施办法,连续4天在7所学校的22名候选人中公开选聘7名校长助理,学校掌握65-70%的评定权力,其中全体普通教师拥有50%的决定权,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当家作主的权利,彰显教育人事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得到了全区师生的好评。二是全面贯彻《*区教育系统毕业生录用和教职工调聘工作的实施意见》,从严掌握新教师录用条件,规范新教师录用程序,做到四公开(政策公开、条件公开、指标公开、结果公开),新教师招聘工作规范、合理、公正、有序,今年共录用新教师75人,社会反响良好。

(三)队伍建设有新加强,德育水平不断提升

1、深入开展名师工程。认真做好市名师名校长的推荐评选工作,经过严格考核,4位教师被评为*市名师,2名校长成为了*市名校长。目前,我区拥有*省功勋教师1人,*省特级教师11人,*市名教师27人,*市名校长9人,按专任教师比例居全市首位。创新星级教师评比模式,在农村学校开展了第十三届星级教师评选。共评选出26名教师为*区第十三届星级教师,至此,全区共有星级教师592名。加大了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创造优秀人才工作、生活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完善了区特聘教师制度,狠抓名师下乡支教工作,扎实做好省特级教师、市名师和区星级教师下乡支教及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工作,充分发挥了优秀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

2、强化师资队伍培训提高。建立教师业务素质考试制度,组织全区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教师业务素质和“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和考试;开展网上“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员培训大讲堂”,扩展了培训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加强了教师年度考核工作,规范教师档案管理;加强新教师见习期培训,141名已毕业转正。组织开展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对初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开展小班化、多批次培训,提高了中小学班主任整体素质和能力。支持鼓励中小学教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全区中小学教师合格学历大幅提升,目前,全区中小学教师合格学历,小学、初中、普高、职高分别达到100%、99.59%、97.51%、90.84%;高一层次学历,小学、初中分别达到81.72%、80.84%,居全市前列。

3、提升校长队伍素质。开展了学校德育副校长全封闭培训。8月,37个学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在教师进修学校进行了为期7天的全封闭培训,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将军事化训练和众多专家的德育报告有机结合,有力地提升了德育副校长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开展全区小学校长提高培训,121位小学班子成员参训。组织35名校长助理和后备干部进行为期3个月的岗位培训,严格校长后备干部考核,取消了12名后备干部资格;加大了对校长班子考核调整力度,共调整充实了23位中小学校长班子成员。提高校长岗位职级津贴,调动了校长工作积极性。

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热心爱教、文明执教、优质施教、廉洁从教”承诺活动和“群体师德创优”活动,把师德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首要内容和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制。树立典型,大力弘扬先进教师事迹。举办了第23个教师节庆祝大会,表彰了各级各类先进102人。其中全国模范教师1名,省级先进11名,市级先进11名,区级各类先进80名,大力弘扬了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高尚精神。开展了*区首届“十佳班主任”评选活动,产生了我区首批“十佳班主任”。举办第二届教职工运动会,加强了教职工的团结协作精神。严肃整治教师有偿补课、违规带生行为,开展了为期2天的暑期中小学师德专题培训,全区3600多名教师参加培训,促进了全区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积极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建设,召开了全区教代会现场会,进一步规范教代会全程工作,充分落实了教代会的审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评议监督权等“四权”。

5、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多措并举开展德育工作。承办了*市德育工作现场推进会,生态德育工作初见成效,《*区中小学“生态德育”的实践与研究》被列为省重点课题,受到了专家的广泛关注;加强绿色学校建设,开展区级绿色学校评比活动,10所学校被评为区级绿色学校;全面检查全区学校日常行为规范落实情况,加强了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了国防教育,开展了军训、主题班会、模拟防空演练等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积极开展民族精神教育,进行纪念建军八十周年和建党86周年的歌咏比赛、书画比赛、演讲赛等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举办*区未成年人读书节,开展民族精神大讲堂、“好书我推荐”、“读后感征文”等活动,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举办了第一届校园社团文化节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办精办好《自主教育》和《*家教》刊物,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四)素质教育有新成效教育投入持续增加

1、素质教育成效显著。一是加强青少年科技文化艺术教育工作,成功举办区第十六届中小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组织参加了*省第二十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5个项目获奖;加强中学学科竞赛的管理和指导,7人获*省初中科学竞赛一等奖,占全市的一半,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二是全面推进学校体育工作。举办*区第二届中小学生体育节;开展学校阳光体育工作,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积极开展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和学校体育人才基地建设,2所学校被评为省级体育特色学校,2所学校被确定为省级学校体育人才基地;编制了*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制定了*区百万体育器材进校园实施方案,举行了*区百万体育器材进校园活动,与体育局共同出资105万元,对全区农村学校体育设施进行添置、改造,促进了城乡体育教育均衡发展。

2、积极建设平安校园。继续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全区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都达到了*省“平安校园”创建标准;召开全区性教育系统安全工作会议和安全紧急会议3次,周密部署学校安全工作;举办“全国第六个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000多份;开展“警校共建”活动,实行学校交通协管员制度;实施“家校通”工程,为学校、家长联系搭建信息平台;开展了二次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和学生接送车专项整治;积极配合各学校办理投保手续,全区38所学校6万多名中小学生和53所幼儿园近1万名幼儿参加校(园)方责任保险。加强学校卫生工作,5所学校成为*省食堂卫生等级量化管理A级单位,37所学校被确定为各级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加强学生食品安全管理,出台了*区学生食品配送实施方案,开展校园食品安全配送工作;

3、加大教育投入力度。20*年,预计教育事业总支出5.6亿元,其中区财政对教育事业拨款达到25267万元,比上年增长18.7%。教育附加收入达到3653万元,比上年增长8.4%。人民教育基金收入达到3428万元。继续开展义务教育免杂费,97066名义务教育学生被免除学杂费,金额1059万元,极大减轻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重视教育装备投入,促进教育装备现代化。投入477万元,新增学生课桌椅5215套,新增多媒体设备191套(其中简易49套),新增计算机454台。目前,全区中小学拥有多媒体设备1324套,拥有计算机7040台。多媒体设备基本普及到每一个新课程教学班;学生数与计算机数比达到10:1,各校基本拥有满足教学用的计算机教室,实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加强督政和督导,指导大陈镇顺利通过*市教育明星乡镇评估,目前,全区所有镇、街道成为*市教育明星乡镇。10所学校被评为“*市教育基本现代化学校”。

4、关心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开展弱势群体结对帮扶工作。教育局机关60名干部与全区贫困户、低保户一对一结对,开展送温暖活动。局班子成员与10名贫困学生结对,开展资助活动。教育局机关与下陈街道明星村、海门街道建设社区开展结对活动,给明星村4户困难家庭送去了慰问金,切实帮助该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关注弱势群体子女受教育权利,联合开展了2次对民工子女免杂费款和营养餐券现场发放活动,近6000人次受惠,金额达40万元,使民工子女享有了公平的受教育权利。

(五)依法治教有新拓展,教育形象全面改善

1、学校招生人事工作规范有序。一是严格规范了学校招生考试工作,开展“招生政策进万家”活动,加大招生工作的宣传力度;召开全区招生考试干部培训会,加强招生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各类招生考试过程监督,严肃考试纪律,确保了录取工作规范、有序;严格控制学校招生规模,派出招生督查组,现场监管学校招生工作,并定期开展招生检查,进一步强化了招生监督。严格执行招生收费政策,建立了监督收费的长效机制,实行全程监控,在事前、事中和事后检查,有效地规范了教育收费,基本消除了教育乱收费现象。二是严格规范了教师调聘工作,顺利完成了20*年全区中小学人事核编;坚持“统一管理、计划进人、考试择优、定编设岗”的原则,严格控制编制,严肃进人计划,严格控制区外教师调入和区外毕业生聘用,从严控制民办学校教师调入;全区学校教师正常调动共79人,其中区内33人;录用新教师75人。进一步规范了教师年度考核工作。

2、“恳谈日”活动积极开展。制定了“恳谈日”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先后在*一中、*五中、*中学、*中学、大陈实验学校和黄礁中心校等学校举行“恳谈日”活动,面对面听取意见和建议,并认真落实整改,有效地缓解了教育矛盾,加强了局机关、学校与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交流和沟通,促进了我区教育的和谐发展。健全局领导接待日接访活动。局领导接待日每月安排一次,全年共安排了7次,接待了14批次者,积极化解教育矛盾,促进了依法行政、依法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