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保护与利用范文
时间:2023-10-30 17:59: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矿产资源保护与利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矿产资源 开发利用 生态保护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县有限的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中为我县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在开发利用中引发了不少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等不良现象,为此,我们作为矿产资源管理工作者,充分认识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各项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和严格管理好我县矿产资源,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我县矿产资源的基本情况
1.我县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我县境内矿产资源已发现的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非金属、燃料、矿泉水等矿种14种,产地有60多处,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6种,列入《青海省矿产储量表》的矿产6种,其中非金属矿有4种,水气矿产2种。截止目前,我县开采的矿种7种,分别是石英岩、大理岩、石膏、白云岩、建筑用石料、砖瓦用粘土、矿泉水,我县的优势矿产是:溶剂用石英岩、水泥用大理岩、石膏;潜在优势矿产是:石油、矿泉水、炼镁用白云岩;短缺矿产是:铝土矿、煤、地下水。我县优势矿产中,溶剂用石英岩含sio2最高达99,主要用于我县冶炼硅铁,该矿点分布面积较大,出露在北山都兰至傲沟一带,其中都兰一带曾进行过地质普查,探明资源储量136.5万吨,对其他地区经简测,提交资源量187.41万吨,其次优势矿产之二的水泥用大理岩,主要分布在北山娄子沟一带,是全县水泥厂生产的矿石原料供给基地,累计探明资源储量533万吨,以上两种矿产是我县支柱产业所依托的重要矿产,其他矿种的储量尚不清,需进一步调查。
2.我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我县的矿产开发已形成了以个体开发为主、集体、股份制共同开发的局面。目前开发利用的矿产有8种,分别是石英岩(开采矿点有16处)、大理岩(矿点有2处)、石膏(矿点1处)、白云岩(矿点3处)、建筑用石料(矿点3处)、粘土矿(矿点17处)、矿泉水(矿点1处)、砂石(矿点8处)。全县共有各类开采矿山51家,形成规模的企业有2家,即民和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和浙江蒲峰水泥有限公司。近年来,我县矿产资源的开发,推动了地方工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本县支柱企业硅铁厂、水泥厂的稳步发展都离不开本县矿产的保障供应,为全县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民和县矿产资源开发发展不平衡,这是由于市场经济、地方经济等客观因素以及一些主观因素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存在不少问题。
1.矿业结构不合理
矿山数量多、分布散、规模小,小型矿点开采企业及个人开采占全县矿山数的约80以上,石英矿的开采以前管理混乱,企业互相压价、互相竞争,浪费了不少资源,没有很好的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价值,自2008年元月成立矿业协会以来,石英的开采利用逐步走向规模化、价格合理化、效益化,有效防止了对资源的浪费。
2.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开采矿产资源肯定会对周围的矿山生态环境遭到影响破坏。我县采矿权人对保护环境法律意识淡薄,采富齐贫,废石废渣随意堆放,易造成河道行洪阻塞,最终易造成水土流失或泥石流等灾害发生,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直接影响主要是破坏土地、损毁植被、土层剥落、局部地面塌陷、山系裂缝、水质污染等,有的矿山企业已停采,但没有遵照“谁开采、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对废弃矿山没有进行恢复治理,影响了整个山脉的外观形象。
3.矿产资源管理措施水平不高
由于人员、技术设备等限制,对矿业活动动态监控力度不够,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依法行政力度不强,从而造成违法违规现象的时有发生,影响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矿产资源规划不够完善
民和县第一轮矿产资源规划于2003年完成实施,但我县矿产资源的勘查程度很低,资源的开发没有形成规模,资源回收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矿产资源整合力度不大,整合目标不太明确。现在进行的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均应在规划中加以解决。
2.矿山采矿权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资源保护意识淡薄
我县矿山开采主要以个体为主,进行小规模开采,对矿山的投入不高,开采技术落后,多数矿山企业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顾经济效益,忽视社会责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眼前的经济效益,对矿产资源如何在开发中实现有效利用、在开发利用中如何保护等,认识不清,意识淡薄,缺乏可持续发展理念。
3.监督管理不到位
由于管理人员少,技术设备落后,对探矿权、采矿权中出现的非法转让、越界开采、非法采挖砂石等现象监管不到位,日常巡查工作抓得不紧,致使出现当场抓住停产,撤销设备,过后偷着采、偷着挖,措施不力,不能对非法采挖砂石的业主给予强有力的打击。
三、意见与建议
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一城两区建设为载体,再塑青海东部门户新形象为目标,对我县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促进矿业经济健康发展,提出以下意见与建议。
1.加快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探和详查工作,彻底摸清家底,积极争取国家、省、地的各种勘探资金,加大商业性勘查力度,同时吸纳社会各方资金进行勘查,摸清我县矿产资源的潜在力,增强后备资源,努力找矿,找优势矿。
2.加强矿政管理,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1)进一步加大矿业秩序整治力度,把开采中没有按一定的开采方式、开发方案进行的,列入重点整治;存在矿山安全隐患、不及时清理危岩、浮石、掌子面倾斜角度大、开采中私存雷管、炸药等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查处一项,严格进行停产整顿,防止发生恶性事故;对已发放的采矿许可证进行清理,手续不完善的及时补交、完善,对矿业权进行非法转包、转让的行为,依法查处,建议发证机关核销,对停而不采,乱采乱挖、随意堆放废石废渣、影响行洪的矿山企业,进行限期警告整顿。
(2)加强矿山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严格市场准入,限制开采技术落后、资金条件差的企业,控制高能耗项目上市,大力推广节能降耗生产技术新工艺,坚决淘汰浪费资源的落后工艺、设备。
3.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及恢复整治
(1)保护矿山生态环境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预防为主、惩治结合,严格进行矿山环境评价制度,禁止在重要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内探矿、采矿,控制在生态保护区内开采矿产资源,禁止新建对生态环境生产不可恢复利用的破坏性的矿产开采项目,禁止在湟水河河道、黄河两侧的可视范围内进行采砂,确保河道畅通。
(2)加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对已开采、新开采的矿山企业严格按照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省环保总局要求的对矿山企业进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的要求,促使矿山企业积极缴纳保证金,明确“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责任与义务,提高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篇2
【关键词】矿产资源法矿业权法律体系
我国矿产资源法律体系现状
矿产资源法律体系是国土资源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领域及管辖海域内矿产资源管理、勘查、开发利用、保护等方面法律规范的总称。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宪法》为基础,以《矿产资源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为基本内容的矿产资源法律体系。1986年,《矿产资源法》的颁布施行标志着中国矿产资源管理步入了有法可依的轨道。自此,围绕这部法律制定的矿产资源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构成了我国矿产资源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1996年,《矿产资源法》修正案颁布实施,这是我国矿法的第一次重要修改。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三部重要的行政法规,即《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和《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这三部重要法规对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和矿业权流转制度的建立产生了积极影响。
我国矿产资源法律体系的主要内容
我国矿产资源法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制度:
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与大多数国家一致,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1996年修订的《矿产资源法》强化了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明确规定国家为所有权的行使主体。
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中国政府自1994年起对采矿权人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结束了无偿开采矿产资源的历史。自1998年起,中国开始对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收取探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国家出资勘查的则收取相应的探矿权价款、采矿权价款。
矿产资源登记管理制度。分为勘查区块登记和开采登记,主要包含在《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和《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之中。同时,1998年的《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和2003年的《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试行)》也有部分内容涉及登记制度。
矿业权及其流转制度。根据现行矿法和相关法规的规定,我国实行以勘查许可证为代表的探矿权制度和以采矿许可证为代表的采矿权制度。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拥有财产权属性的矿业权必然反映出商品性特征,需要通过流通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我国矿法对探矿权和采矿权的转让有具体规定,“除规定情形外,探矿权、采矿权不允许进行转让,不得倒卖牟利”①。
我国矿产资源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行矿法体系和制度自实施以来,有力地维护了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规范了矿产勘查开发活动,促进了我国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但现行矿法具有较多的计划行政管理色彩和历史局限性,无论在法律体系、法律实施还是法律效力方面都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亟待完善。目前,我国矿业资源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矿业权取得和流转的局限。尽管在修改之后,《矿产资源法》允许矿业权流转,但矿业权的取得与流转存在的种种限制依然导致矿业权流转市场的交易萎缩,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生活。首先在矿业权上,我国人为地将矿业权分割为探矿权和采矿权,并且规定勘探企业在取得探矿权后,找到可供开采的矿产,并不能当然地取得采矿权,仅仅是给予探矿权人以优先采矿权。此外,《矿产资源法》明确禁止以盈利为目的的矿业权转让,这一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规定在实践中无益于矿产资源的有效配置,使得整个矿业权市场一直处于“有场无市”的境地。
行政监督管理职权冲突。《矿产资源法》的立法宗旨在于保障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良好的矿区生态环境,同时对矿业企业的日常生产生活进行监督管理。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监督管理制度仍是粗线型的。首先,矿产资源管理政出多门,不分主次,各部门之间在权力配置上互相纠缠。法律缺陷导致部门职权不清,进而导致管理上的混乱。其次,许多矿产资源管理内容遗漏、职责空缺。例如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防治与恢复问题上,地矿部门与环保部门各争其主管权,但至今仍无相关法律规定出台。
矿产资源保护法律亟待完善。现有的《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和《土地复垦规定》中,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保护和治理问题均提出了要求。但其中有关矿产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内容原则性强,缺乏操作性,属于“软法性”规范;各种环保要求多为号召性规定,对不履行义务者并无有效的制裁手段,往往是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难以有效制止对环境的破坏。现行的《环境保护法》以污染控制为重点,依然是末端控制为主,不注重源头控制,对我国自然资源保护极为不利。
推动矿产资源法律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我国现行的矿产资源法律制度,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完善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相比于矿产资源管理的客观要求和国外先进的法律经验,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完善矿产资源法律体系,增强矿产资源法律依据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以保障国家矿产资源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为目标,以保护和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为主线,加快矿产资源战略立法,加强相关法律依据的建设,从法制方面提高矿产资源战略的可操作性和保障程度。
明确《矿产资源法》在矿产资源方面的综合性法律地位。发挥《矿产资源法》在资源管理方面的作用,做好《矿产资源法》、《能源法》、《煤炭法》等相关资源类法律的同步研究,探索建立与矿产资源法和单项资源法相衔接、普适性与操作性并重的综合性自然资源法律体系。
推进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修改。建立权属明晰的矿产资源权属法律制度,兼顾行政管理和民事法律责任,强调对矿业权的司法保护,为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健全矿业权流转的法律制度,从法律层面明确增加矿业权转让的情形,简化矿业权取得手续,从多方面促进矿业权市场高效运转,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的作用。注重制度创新和理论借鉴,加强经济手段的运用,加强资源立法和执法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统筹考虑《矿产资源法》与相关法律的合理衔接。做好《矿产资源法》与《土地管理法》、《水法》、《森林法》、《农场土地承包法》、《行政许可法》等在矿业用地、行政审批、水资源有偿使用等方面的衔接,确保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高效协调管理。按照权责统一和管理高效的原则,统筹考虑《煤炭法》与《矿产资源法》的修改工作,协调处理各类矿业法律关系。建立煤炭行业准入制度,制定煤炭行业标准准入体系。遵循《循环经济促进法》相关规定,通过规划提高资源回采率和综合利用率,发展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加快资源利用方式转变。
立法以明确各主体职责,建立各部门协调机制。要改革目前探矿权、采矿权审批过分集中,国务院和省级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方式。国务院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将管理重心转移到政策研究、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方面,具体的审批发证登记工作应由基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办理。同时,明确基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中实施监督管理的法律地位,明确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实施监督检查的主体资格、管辖范围和权利职责。
依据各部门不同特性,按照权、责、利相一致的原则,建立分工明确、协作配合的部门协调机制。借鉴国外较成功的管理模式和经验,以地质科学为基础,依据《矿产资源法》、《水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科学配置矿泉水、地热、河道砂矿等资源的管理,做好部门协调,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化配置。
加强矿产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的立法,促进绿色矿业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可持续发展为要求,健全矿产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的法律法规,制定有利于促进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的资源政策。
全面推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它是建立资源开发良性经济体制的最有效途径。应以矿业权有偿取得和合理的开发成本为核心,停止采矿权的无偿出让、转让、延续、变更,充分发挥市场对矿产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深化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进一步培育和规范矿业权市场,研究并制定相关措施以解决采矿权无偿和有偿取得的“双轨制”问题,确保矿业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促进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不断提高资源回采率②。
完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和法律,构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体系,考虑制定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条例。由于矿山环境的治理成本随着市场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应以矿山治理费用为基础,以保证金的金额高于治理成本为原则,参考国内外经验,制定合理的保证金收缴标准和收取方式③。(作者单位均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
注释
①李庆保,孙豁然:“中国矿业法律体系现状及分析”, 《经济管理》,2008年第4期,第105~108页。
篇3
一、矿产资源的供需形势
1、矿产资源状况
中国的矿产资源总量占世界12%居第三位,但铬、铂族、钴、钾盐奇缺,铁、锰、铜的富矿很少,金、银、铜、铅、锌、石油、铀、硫铁矿等探明的储量不足,一些支柱矿种如铁、锰、铝、铜、铅、锌、硫、磷等贫矿多。探明储量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矿种有煤炭、铁矿、石油、天然气、铜、铅、锌、硫、滑石、磷、高岭土、锰、金、银、镍、铝土矿、钾盐、金刚石等。中国是人口大国,其矿产资源人均拥有量为世界人均拥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也属于矿产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
2、矿产资源的需求
进入21世纪,我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拉动了矿产资源消耗的迅速增长。特别是13亿人口的大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之巨大是举世瞩目的。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矿产资源不足的矛盾也将日益明显。单就石油来说,2010年我国的石油进口2.39亿吨,占总需求的55%,预计到2020年所需的石油75%将要进口。这就唤醒我们对矿产资源的安全供应问题做出新的定位与思考。
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为拉动矿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在此背景下,全国各省都在利用新的机遇,为发展本省经济都在进行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等一系列改革,并制定经济“跨越式”发展目标。而且都将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储量、质量和相关矿种的配套组合以及开发利用条件等列入重要的基点上。
二、资源开发中的问题与解决的对策
1、资源供给方面
经过多年来的经济发展,由于很多自然原因出现了地区间的差别。经济较发达省区经过多年开发,当前正面临资源枯竭,将后考虑的是资源供给或短缺矿种解决方向问题;而经济较不发达省区,其矿产资源还比较丰富,社会责任要求把经济搞上去,考虑的是如何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对经济较发达省区来说,在进一步作好地质勘查、资源挖潜的同时,要树立矿产资源全球战略思想,抓住全球矿产资源重新配置、分配、调整的有利时机,采取措施,走出省区、走出国门,充分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充分考虑双方资源互补性,建立起跨省、跨国的矿产资源供应体系,保障矿产资源的安全供应、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
2、环境保护方面
由于长期以来重开发、轻治理,矿山环境破坏严重,除矿区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污染严重外,矿山植被、土地等生态破坏问题相当突出,不但造成了某些矿业城市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且直接危及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因此,在将后的资源开发中必须深入贯彻执行矿产资源“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政策,促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改善矿山生态环境。针对所开发的矿产资源品种、分布、开采时间、破坏程度等的实际情况,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治理、综合开发、注重实效的原则,并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治理办法。
3、法制建设方面
新时期对矿产资源开发的要求应有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和监督管理。加强矿产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监督,也是实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重要手段。
为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双重保护。在考虑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立法的同时,必须考虑矿山环境保护的立法,将矿山开采的废弃物二次资源再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达到保护原生的矿产资源和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另外目前的税收制度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某些小型矿山为了逃避多交资源税款找有资质的单位编假;某些有矿权的部门在转让中为得到更多的利益也出现编假。这些不单会造成矿业秩序的混乱,更为严重的是对假地质资料的使用其危害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国家应从发展战略的高度严肃对待,及时制定相关法规给予制止必要时给予严厉追究。
4、矿业结构调整方面
我国共有各类非油气中小型和小矿山企业约11万个,其矿产量占有相当的比例,虽然使一些不适合大规模开采的矿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许多矿山由于技术比较原始、追啄高额利润,其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依然严重。采大弃小、采富弃贫、采厚弃薄、采易弃难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分散、生产秩序难以控制,经常发生一些安全事故,影响社会稳定令人“头痛”。因此,加大矿业结构调整力度,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势在必行。鼓励联合与兼并,实行资产重组,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5、依靠科技进步方面
矿业要大力发展必然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应用地质学新理论开展成矿规律特别是短缺矿产成矿规律的研究与预测,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展区域性的地质找矿,提高找矿准确性及综合评价水平,为扩大资源储量特别是短缺矿种的资源储量创造条件。
2) 加强矿产资源转化的科学研究。对共生矿床和综合矿床选冶技术及回收技术开展科学研究;加强进出口矿产品精细加工技术的研究,搞好矿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品级档次,提高技术含量;加强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使废弃的各种尾矿、矸石、废渣、废液、废气等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和转化,提高整体矿产品的利用率。
篇4
关键词:矿产资源 开发利用 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c)-0049-02
从目前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有效的做法,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取得了积极效果。但是考虑到矿产资源的特殊性以及矿产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原则,应当在具体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制定完善的计划,注意资源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使矿产资源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能够取得积极效果,使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能够在开发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能够取得实效。
1 矿产资源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制定完善的开发和利用计划
1.1 根矿产资源种类,制定科学的开发和利用计划
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矿产资源种类较多,每一种矿产资源所对应的开发和利用方法都不一样,因此,我们应当根据矿产资源的种类制定科学合理利用计划,保证每一种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都能够取得积极效果,提高利用计划的针对性,保证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提高整体开发利用效果。所以按照矿产资源的种类制定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计划是十分重要的。
1.2 对矿产资源进行合理分类,采取差异化的开发和利用措施
由于矿产资源种类不同,矿产资源的属性差异较大,在具体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当根据每一种矿产资源的实际特点采取差异化的开发和利用措施,根据矿产资源的自身属性以及矿产资源的利用价值进行有效开发,并在矿产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使矿产资源的优势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采取差异化的开发和利用措施,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1.3 对于稀有矿产,要提高开发和利用效率
在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对于稀有矿产应当提高开发和利用效率并且减少矿产资源的损失,最大程度实现稀有矿产资源的保护,利用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措施,使稀有矿产能够在整体数量上得以有效保留,并且提高稀有矿产的开发和利用效果,让稀有矿产的作用和优势能够得到全面发挥,保证稀有矿产开发利用能够取得积极效果。
2 矿产资源在开发和利用中,应注意对资源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2.1 根据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制定有效的资源保护措施
在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由于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经过开采之后就不可能再生。基于矿产资源的这一特点,矿产资源总体发展属于数量逐渐减少的趋势,为了有效提高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果,应当制定有效的资源保护措施,对于所有的矿产资源都制定合理的开采计划,注重对矿产资源的保护。避免滥采滥挖的现象发生。因此,实施矿产资源保护是十分必要的。
2.2 把握正确的矿产开发和利用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
基于矿产资源的特殊性,我们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当把握正确的矿产开发和利用原则,主要应当遵循资源有效利用、资源合理保护以及资源科学开发利用这些原则,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保证矿产资源在逐渐减少的趋势下,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其积极作用,实现对工业生产和国家发展的有效支持。所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的重要方式。
2.3 提高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益,实现综合利用
在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当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使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在整体效益上得到有效提升,并且实现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使矿产资源的所有成分都能够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做到挖潜增效,让现有的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能够转变传统的发展思路,通过采取新技术的方式来提高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益。所以,对矿产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是提高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4 矿产资源在开发和利用中,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开发和利用实效
4.1 根据环保要求,规范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行为
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如果不注重对环境的保护,那么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从目前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来看,对环境的污染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为了有效遏制这一不良现象,应当根据环保要求规范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行为,使矿产资源在开发和利用中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按照环保要求实现科学的开发和利用。保证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果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4.2 做好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的环保指标控制
为了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行为,应当根据环保要求制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环保指标,在环保指标的规范下,应当对现有的利用手段进行有效优化,使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在科学性、合理性和环保性方面都能够达到规定要求。使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取得实效,特别是在环保属性上能够达标,以此达到减少对环境污染的目的。因此,做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保指标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4.3 顺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大趋势,提高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效
从国家层面的政策来看,节能减排是国家发展的大趋势,在这一背景之下,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当注重开发和利用的实效,而不是只注重于开发和利用的数量。因此,我们应当根据国家的能源方针和能源战略及时地调整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式,让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在满足工业生产的前提下实现综合利用。
5 结语
通过该文的分析可知,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制定完善的开发利用计划,注意对资源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实效,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原则,也是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果的重要措施。因此,我们应当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做到根据矿产资源的特点制定有效的开发利用措施,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取得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 邵长龙.我国矿产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0.
篇5
关键词:莒县;矿产资源法;调查报告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1.186
1 基本情况
莒县地处沂沭断裂带,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现已发现和探明的矿产有36种,正在开发利用的有石灰石、页岩粘土、花岗岩、白云岩、钛铁矿、河砂等10多种。近年来,莒县认真贯彻落实《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强化监督管理,积极搞好服务,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矿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全县共有各类矿山企业81家,矿产品加工企业274家,累计从业人员5万余人;年产各类花岗石荒料2.1万立方米,生产砖瓦7.3亿块(片),水泥产量达800万吨,以矿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成为莒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2 主要措施
(1)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升全民矿产资源保护利用意识。一是利用宣传月进行集中宣传。每年3月份集中开展“矿法宣传月”活动,近年来,先后印发各种宣传材料4.6万份;在城区、集市设置咨询台19台次,在全县形成了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二是利用各种阵地进行广泛宣传。采取以会代训、以案讲法的形式,先后组织召开有关乡镇、村庄及矿山企业负责人会议18次;在党校开设了矿法辅导课,将《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的有关条款和矿业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摘编成册,印发给各级领导干部和矿山企业学习。三是结合部门日常业务工作深入宣传。在办证、服务、执法等工作中深入浅出地开展了法律宣传,进一步提高了干部群众依法办矿的法制观念。
(2)强化专项整治,矿产资源开采加工秩序逐步得到规范。一是领导重视,加强监督管理。县国土资源局同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和各乡镇公安派出所联动,设立了矿产资源管理举报热线。国土资源、水利、公安、环保、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执法检查队伍,组织人员实行24小时昼夜动态巡回检查。二是不断加大采砂整治力度,建立良好的采砂管理新机制。2012年以来,县里先后召开了4次常务会、5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河道、水库采矿专项整治工作,并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县国土资源、公安、水利等十个部门,联合了《关于整顿规范河道和水库黄砂开采销售秩序的通告》,对全县采砂问题开展了集中整治活动。整治期间,依法查扣撤离抽沙船只94条,没收非法采砂30处、8万立方米,刑事立案4起,有效地震慑并遏制了盗采黄砂资源现象。县政府对新设立采砂点实行了10个部门联合会签和摄像监控开采制度,全县采砂管理问题得到全面规范,收到了显著成效。三是实行综合治矿新模式,全面开展矿山开采企业和矿产品加工企业整顿规范工作。县里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发改、财政、国土资源、环保、安监、林业、水利、交通、工商、地税、交警、电力等13个部门为成员的全县矿产资源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全面开展了矿产资源综合整治工作。对无任何手续的矿山开采企业由相关职能部门依法查处,一律进行了关停;对采矿企业及矿产品加工企业手续不齐全的,由相关职能部门提出整改要求和时限,由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汇总,制定出具体整治方案,对全县所有矿山企业进行了一次拉网式检查。全县6处非法采矿点,已全部关闭,其中,立案查处违法6起,暂扣开采机械7台,全县非法采矿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3)加强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切实助力“美丽莒县”建设。一是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县国土资源部门对全县范围内的地质遗迹和名山景点区进行了科学规划。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莒县辖区内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区规划方案的通知》,做到该开的开好,该封的坚决封停。
二是加大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全面启动了《莒县矿山复绿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外业调查已经结束,内业整理也已基本结束,规划已获上级批复,莒县浮来山破损山体区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已完成。同时,从2006年起,严格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对全县新办8处矿山企业组织编制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明确规定采矿权人在开采矿产资源的同时,必须承担矿山环境治理的责任。三是强化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县政府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莒县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全面完成了1:5万地质灾害调查,加强了对21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共设立警示标志牌30块,发放汛期地质灾害预警信息2800多条次。积极争取省国土资源厅支持,全面完成了峤山镇南涧村等二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避让工作,共搬迁88户,311人,现已全部完成,共投入资金471万元。
3 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部分干部群众法制意识和资源国有意识淡薄,乱采滥挖、无证采矿行为时有发生;
二是有些矿产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开采和利用资源的方式粗放;
三是矿山企业点多面广,对矿产开发的监督管理难以全面到位;
对此,下步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议要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全社会的矿产资源法制意识。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进行广泛、深入、持久的法制宣传,使矿产资源法律法规进矿区、进企业、进家庭,营造人人关心矿业秩序社会氛围。
(2)建议要不断完善监管举措,维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良好秩序。要注重从源头上规范矿业秩序,完善矿产资源开采加工许可审批流程,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准入门槛。要整合涉矿部门执法力量,对非法开采,林地破坏,粉尘、水和噪音等污染,超载超限、运输及无证运输,偷税漏税等重点问题,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持续加大执法力度。
篇6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例如,我国80%的原材料和95%的一次性能源都是由矿产资源供给的。毋庸置疑,人类从矿产资源的开发中得到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与此同时,人类在不合理的开发过程中,破坏了地质环境,由此诱发了很多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所以,我们只有采取高效、合理和守法的一系列矿产资源开发措施,才能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才能尽最大可能的保护地质环境,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
1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存在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矿产资源开发的现状和总体特征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现状是:一是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任务重,但人均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1999年以来我国用于公益性矿产资源的调查调拨资金较少,国家财政也不再拨款商业性的矿产开发[2];二是我国的矿产资源发展相对不平衡,虽然矿产资源开发的程度提高较快。具体表现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差,矿产资源开发调查工作程度低。矿产资源开发的总体特征:总量很大,丰富的种类,人均占有量不足。例如,钨、稀土等矿种虽然在中国占优势,但是像铁、锰、铜、锌、铝、等这类矿产,贫矿、难选矿较多,所以影响了其开发。另外,中国的矿产储量占到全球的14.64%[3],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但是我国的人均占有量世界排名五十三位,仅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8%。
1.2 我国矿产资源面临供需矛盾紧张,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资源的有限性矛盾突出,尤其表现在生活中对矿产的需求。中国主要矿产资源的静态储产比都大多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例如,相对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静态保障程度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等矿产资源的消费也都大量的依赖于进口,现有的储量对消费的保障程度更低。针对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可采储量的保证程度分析,23种矿产资源是可以保证出口创汇的;有7种矿产资源基本上保证但是储量是不足的;10余种矿产资源是不能够保证的;5种矿产资源短缺,主要依赖于进口[4].
1.3 我国矿业市场不能很好有序的运行
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具有国家主权的性质,这种主权属性表明了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具有惟一性和统一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务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内一切矿产资源的所有权主体,在可以享受所有权的矿产资源种类和范围上不收任何限制。矿产资源生长在哪里就属于哪里所有的想法甚至一些地方政府也认为国务院又各级人民政府组成,国务院可以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我们也可以行使的错误观点,都是与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权性质相违背的,也是没有任何法律依据的。
我国矿业部门改革存在滞后性,制约着矿业市场的改革。政府部门是矿业权市场上的主题因素,是裁判员与运动员的角色。矿业权方面是客体要素,在我国目前存在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或因各种原因收归国有的矿业权情况不清问题,表现在有些矿权人通过私下非法转让、暗地交易来规避缴纳矿业权价款。我国把矿业权分成探矿权和采矿权,限定勘探单位拥有探矿权之后,如果发现矿产可以开采,只能够给予探矿权人以优先采矿权。而事实上,这种措施保证了国家对矿产的控制,从另一方面考虑,阻碍了外商的投资[5]。
1.4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较为粗放,导致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
在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中,目前还处于中期阶段,经济的发展是靠资源的大量消耗来维持的,是一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中国矿产平均总回收率比发达国家低10%~20%,仅为30%~50%,2/3 以上矿山综合利用指数低于25%;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率仅29%,成为相当严重的二次污染来源。铜矿平均回收率仅50%,煤炭总回收率仅32%,钨矿平均回收率仅28%[6]。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最终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遭受污染,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性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与安全,也会制约经济的发展。这里提醒人们值得注意的是,粗放式的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导致的森林减少、灾害频发、土地沙化是区域性的;而导致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则是世界性的,跟我们每个地球人息息相关。
2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中对地质环境影响
2.1 矿产资源的开发引发地质灾害
人类从矿产资源的开发中获取能源和原材料,其中也隐藏着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地表植被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甚至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从中可以看出,每年由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巨大的。其中诱发的一个地质灾害便是地面塌陷。矿产资源在大规模开采的情况下,不仅伴随着地表水、浅层地下水的漏失现象,而且造成了大面积的采矿地面塌陷。最主要的是严重危害和影响了农业生态环境系统。另外,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形成的采空区引起的地面塌陷范围大小,是与多种因素有关的,比如说风化程度、围岩的岩性、软弱结构面的发育程度、顶底板处理方法、地下水条件、力学强度和矿体的产状等因素。
2.2 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大量固体废渣
众所周知,开发矿产资源,大量的废石会产生。这些废石不仅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而且还会占用大量的宝贵耕地。例如,我国在2008年仅是选矿尾矿就产生0.6Gt,在年工业固体废物总量中,占比32%[7]。也破坏了自然景观和植被,有些矿产固体废渣的淋溶水一般含有有毒物质,进入到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会造成水体的污染,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都受到影响,这些有毒物质最终经过食物链进入到人体体内,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矿产资源的开发,特别是露天矿山的开采,尾矿堆积和采矿废石占用了大量耕地,土地资源被大面积破坏,由此土壤污染侵蚀,牲畜、农作物也受到毒害、相关的农产品质量下降。
3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体系
3.1 我国保护资源的立法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进一步加大矿产资源的立法力度,颁发和修改了《中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缴纳矿区使用费暂行规定》(1990年)、《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1994年)、《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1994)等行政法规。另外,我国在1997年还对《矿产资源法》进行了修改,同时颁布了《煤炭法》,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对矿产资源保护的立法颇为重视[8]。
3.2 关于对采矿权以及探矿权的转让
“矿业权合理勘查投资+矿业权合理勘查投资的平均收益+矿业权人应分享的矿产开发超额利润余额”才是矿产权评估价值的经济内涵。可比销售法可用于对预查、普查探矿权的评估[9]。
只有具备了以下条件时,才能转让采矿权。第一,采矿没有争议存在;第二,已按国家规定缴纳了采矿权价款、矿产资源补偿费、资源税和采矿权使用费等费用;第三,矿山的企业投入采矿生存一年以上。转让探矿权的条件是:第一,完成规定的最低勘察投入;第二,自颁发勘察许可证之日起满2年;第三,探矿权无争议存在;第四,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4 结论及建议
(1)统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让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得以提升。 保障现代科技下的地质找矿工作,例如,自2008年以来,进行大调查摸清矿产资源家底,并逐步跟进地质找矿发展的大讨论,最终形成了“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地质找矿新机制[10]。此外,应当进一步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盒安全管理。比如说,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的省份已有30多个省份。在此基础上同步进行绿色矿山建设,有利于减少矿山安全事故。
(2)大力实施节约优先战略,充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节约优先战略与资源的综合利用时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时期,对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的需求势必持续增长,而我国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将会长期存在,这也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特征。另外,我国大中型矿山建设时间较早,之前技术落后,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综合利用水平较低。总体上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资源综合利用率低20个百分点[11],所以增长空间很大。
篇7
【关键词】云南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问题
1.云南省矿产资源基本情况
云南地质构造复杂,金属矿和非金属矿均甚丰富。非金属矿以煤分布最广,其中古生代煤田以石炭二叠纪最为重要;中生代煤田主要产于三叠纪;新生代煤田产于第三纪地层中,以褐煤为主。磷矿形成于寒武系初期的梅树村组内。岩盐、钾盐、石膏等非金属矿则形成于中生代。金属矿以有色金属矿为主,种类多,储量大,尤以个旧锡矿、东川铜矿以及储量名列全国前茅的钛矿著名于世,有“有色金属王国”之称,其形在以燕山运动影响较大。铁矿有形成于早期变质岩中的,也要形成于泥盆系砂岩中的浅海相沉积铁矿。
冶金工业以有色金属的开采和冶炼为主,是中国有色金属重要生产基地。其中,个旧锡矿驰名世界,产量居全国第1位,享有“锡都”称誉;东川、易门、永胜为主要铜产地。东川铜矿所产的铜色泽如银,称“云铜”。兰坪铅锌矿储量大而集中,品位高而易开采,冶炼规模也较大,其次为会译等地。钢铁工业中,以钢、生铁、钢材产量增长最快。其中优质和小型型材基本自给有余。安宁附近的昆明钢铁厂已发展成为包括采矿、炼铁、炼钢、轧钢等部门的中型钢铁联合企业。
2.云南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勘查投入少,地质找矿工作得不到突破
近几年来,受矿产品价格高价运行的影响,我省地质勘查市场日趋活跃,但探矿权数量和取得的成果并没有成正比,最近几年虽然在锰矿、金矿探明了几个储量在中型以上的矿山,但地质勘查工作与我省矿产资源潜力相比还相当滞后,地质找矿得不到重大突破,主要原因:一是随着地勘体制的改革,国家资本大量退出了矿产资源的勘查领域,我省除铝土矿外,其他矿产基本没有国家的地勘资金用于矿产资源的勘查,新发现矿产地也相应地呈现减少趋势。二是商业性投资不足。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投资大,风险高,我省登记的探矿权数量多,但除了少数有资金实力的探矿权人每年投入较多资金用于其勘查项目进行勘探外,大多数探矿权人特别是少数拥有多个勘查项目的探矿权人,由于资金跟不上,地质工作主要局限于浅部, 勘查进展缓慢,矿产勘查中坑探、钻探工作大幅减少,勘查工作程度低,探矿权登记多年,矿产资源储量尚未查明,无实质成果。三是一些已建矿山受资金和政策的制约,对矿区的深部和周边地质控制程度不够,矿体规模和潜在远景无法查明,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不高。如何鼓励、促进适当规模资金投入新的矿产地的勘查,实现我省地质找矿工作取得突破,是关系到我省矿业是否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
2.2矿产开发集约化程度不高,结构单一,资源利用方式粗放
造成这一问题主要原因:一是采矿权数量多,但规模小,全省小型矿山及小矿约占90%,小矿山由于开采技术装备落后,缺乏资金投入,造成矿产品结构单一,主要以原矿和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较少,集约化程度低, 生产规模长期达不到设计要求,管理水平低、存在全隐患、环境问题突出。二是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滞后。规划对开采矿产资源的准入条件、总量探制、矿山最低开采规模等方面的规定均存在不足,规划职能不到位,矿产资源规划在矿产资源管理中的龙头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导致采矿权设置不合理。三是大局观念不强。部分县级发证过多,采矿权设置属县级发证的建筑石料石灰岩矿过多,占采矿权总数的60.76%;只看到开采矿产资源给当地带来的经济增长,没有考虑生态承受力、资源承受力,只顾局部利益,不顾全局利益,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不顾由于破坏浪费资源给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带来的危害,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数量与质量和整个全省的关系。
2.3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环境破坏较严重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我省矿山大多数是小型以下企业,大多数为露天开采,由于剥离山体植被和土层,破坏了矿区的生态环境和土层,对矿区生态环境影响较大,金、锰、钛铁砂矿等的开采容易导致严重的安全、环保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二是有些矿山企业缺乏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意识,重开采轻治理,采富弃贫、滥采乱挖,对采出的低品位矿和暂不能利用的矿石乱堆乱放,废水、废渣未按环保要求先处理后排放,既造成资源浪费,又造成环境污染。由此造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益凸现。三是部分矿山企业唯利是图,根本不进行矿山环境恢复的投入,加上有些矿山开采行业处在盈亏平衡的边缘,企业无心进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2.4打击非法采矿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打击非法采矿还是比较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些热点地区和热点矿种(如金矿、锰矿、煤矿)一度陷入“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局部开发秩序还比较混乱。这些非法开采得不到有效的整治,主要原因:一是矿产埋藏浅,品位好,易开采,开采成本低,在利益驱动下,非法采矿活动时有发生。二是非法开采一般都地处偏僻的山区,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非法采矿者作案的手段发生了变化,如原来只用肩挑手拉,手工采掘,现在有的非法采矿者动用挖掘机露天开采,只需一两天就带来很大的破坏性。而我们的地方政府受人力、物力、财力限制,监管难于到位。三是联合执法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不少地方矿山执法仅为国土部门独自作战,无法达到震慑不法分子、巩固成果、最终根治的目的。四是一些非法采矿者社会关系其背景相当复杂,加大了打击非法开采的难度。五是对非法开采、盗采矿产资源、以采代探等违法行为处罚过轻,追究刑事责任时执法主体不明、程序复杂、取证困难,可操作性不强,管理方式和手段不适应发展的需要。
3.对策及建议
3.1加强地质勘查工作,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探矿是增加资源的过程,探矿的对象是不确定的,探矿活动周期长,一般平均要晚于开采15年,风险大,探矿权非经转让或转入开采,无法获利,正常的探矿活动作为有利于国家和经济发展的风险投资,应该是鼓励、支持、扶持。如不能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则我省矿产资源开采量大于探明资源储量的趋势仍将持续,未来资源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不利于我省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把我省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对地质勘查工作要多管齐下:一是加强探矿权的监督管理,让“圈而不探”的探矿权退出我省的探矿权市场。二是鼓励、支持、扶持有资金的企业和个人进入我省进行风险勘查。三是积极向国家争取资金政策支持,努力提高我省地质勘查程度。四是加强探矿权的整合工作,实现整装勘查,大投入,出大成果。五是矿业企业加强生产勘探,提高储量级别,提高矿产资源的保障程度。
3.2注重资源利用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治理保护协调发展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加强矿山采后环境的治理。我省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土资源厅等三部门下发的这一管理办法,把年检和采矿权延续变更登记和收取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相结合,对采矿权人按规定收取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保证金,通过建立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环,强化矿山企业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意识,监督矿山企业增加环保投入,完善环保设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二是对于历史原因造成严重污染的矿山,组织各方面力量有计划分步进行治理。
3.3抓好矿产资源整合,促进结构调整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是矿业领域的结构调整,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和规范的实践证明,小矿布点过多、过密的矿区,往往违法勘查开采行为、破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发生率高,由一个有实力的主体统一规划、开发和管理,能有效防止非法采矿、越界采矿、乱采滥挖、争抢和破坏浪费资源等行为的发生,是改变“多、小、散、乱”的局面,提升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建立良好矿产资源弄好秩序的治本之策。
3.4加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行为
良好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是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近几年来,我省进一步加强了对非法勘查开发秩序的整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取得了很大的好转,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矿产资源矿资源埋藏较浅,容易盗采,很难发现和查处。同时,由于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多年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矿产品供需矛盾紧张的状况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存在,受利益驱动,只要管理上稍有放松,非法采矿就会反复回潮,无证勘查开采、越界开采、以采代探等违法违规行为还会不断发生,巩固整顿与规范工作成果、维护正常的锰矿资源开发秩序还是一项比较长期的工作。
4.结语
现在云南省的矿产资源保护和有序利用的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要依靠科学的管理理念,科学勘查开采,永续利用,使云南省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及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张意翔.浅析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储备的管理[J].中国矿业,2011,(2).
篇8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规划目标
[中图分类号] TD16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2-220-2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绿色矿山,打造生态通辽市,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因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及诱发的地质灾害,逐步治理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从而保护和改善矿山地质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矿山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实现资源、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强化矿产资源管理,维护勘查、开采秩序,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1概况
通辽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是自治区东部乃至东北地区的重要能源基地之一。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工业已初步形成带动通辽市工业加快发展的龙头企业,并有力支撑通辽市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在矿产资源开发的同时引发了大量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资源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影响了通辽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为了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必须做好通辽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
2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通辽市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开发历史悠久,尤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在“大矿大开、小矿放开、有水快流”思想影响下,矿业开发一拥而上,在当时,虽然为通辽市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矿山地质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种只注重矿业开发,忽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思想意识,致使通辽地区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具体表现在:(1)矿业开发占用破坏土地资源,破坏地貌景观;(2)矿业开发引发地质灾害;(3)矿业开发对水资源的影响与破坏;(4)矿山废水、废液及固体废弃物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污染。
2.1矿业开发占用破坏土地资源及地貌景观
矿业活动对土地(植被)占用和破坏,包括改变土地利用现状、地貌景观破坏,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露天开采矿山主要是占用土地资源,如办公生活区、工业广场、废石场等;地下开采矿山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固体废弃物堆放占用或破坏土地;废水废液排放造成土壤污染;滑坡、崩塌、泥石流对土地(植被)的破坏。
全市矿山破坏土地主要是露天采场以及塌陷破坏土地植被,占用土地主要为固体废料堆积占地及工业场地占地等。根据采矿权数据库及野外实地调查,截止2009年底,全市矿山用地面积784.18km2,因矿业开发占用破坏土地面积约326.73km2,占矿山用地面积的41.7%。
2.2矿业开发引发地质灾害
通辽市矿业开发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并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2.3矿业开发对水资源的影响与破坏
矿业开发造成的水资源的影响与破坏主要表现在对含水层结构的破坏,疏干地下水、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水流量减少、地下水水质变化、地下含水层对生产生活用水水源的影响等。尤其是地下开采对水资源影响最大。矿山在建矿、采矿过程中的强制性抽排地下水以及采空区上部塌陷开裂使地下水、地表水渗漏,严重破坏了水资源的均衡和补径排条件,导致矿区及周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流量减少或断流。矿业开发对含水层的破坏在全市各类矿区不同程度存在,尤其是煤矿区破坏更为突出。据霍林郭勒市统计分析表明,霍林郭勒市矿山矿坑水年产出量可达800万m3。除少部分综合利用外大部分就地排放,造成水资源大量流失;集中采煤区的地面塌陷还引起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漏失,使原本缺水的环境变得更加恶劣,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2.4矿山废水、废液及固体废弃物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污染
矿山的水土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地表水体污染、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矿业废水、废液直接或间接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和周围土壤。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淋滤污染、扬尘与土壤污染等。
3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趋势预测
矿产资源开发是我市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产业之一,客观地说,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矿产资源开发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各种环境问题,如果无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无序开发和采用落后的技术工艺,势必会造成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趋势预测是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的基础上,依据矿山地质环境发展影响因素(矿区环境问题量变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保护与治理工作)分析,结合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的预测,对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趋势做出的分析和判断。
4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现状
4.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现状
近年来,通辽市政府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把矿山地质环境与防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贯彻实施《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的同时,2008年组织编制了《通辽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规划体现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体原则,切实加强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目前,通辽市及所属旗、县、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正在深入贯彻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组织矿山企业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工作正在有序进行。2009年5月1日实行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更加推进了全市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4.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现状
随着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政府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管理力度逐渐加大。从2004年至2009年年底,由中央财政、自治区财政、企业配套资金共投资6331.23万元(其中自治区财政5550万元、企业配套资金891.23万元)对7处闭坑、无主、计划经济老矿山展开了治理工作,治理工程共13项。
5规划目标
确保地方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管理贯穿于矿山整个开发过程,约束矿山企业依法合理规范地进行开采活动。保护和改善矿山地质环境,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施“绿色矿山”建设,为构建生态城市,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全面贯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实施方案》,进一步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管理与动态监测网络体系,开展重点区域内重点矿山(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基本解决计划经济时期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预防在新建及在建重要交通工程而引发新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其可视范围内禁止一切露天采矿活动。
6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部署
(1)根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按轻重缓急逐步治理,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区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危害严重的矿山(区)部署治理工程;
(2)对城镇周边及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严重占用破坏土地、破坏地貌景观的闭坑矿山(区)安排治理工程;
(3)对闭坑无主矿山及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老矿山部署治理工程。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确定原则,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区内的无主闭坑矿山;自然保护区、城镇周边和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的闭坑矿山;对人居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大、危害重、治理效益显著的老矿山;生产但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矿山在规划期内安排治理工程。考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及治理后效益明显程度,治理工程又分为:近期治理工程和远期治理工程。
近期(2010―2012年)开展完成治理面积32.96km2。在规划期近期内32个闭坑矿山(煤矿8家、采石矿5家、砂矿4家、粘土矿15家)应得到全部治理,霍林郭勒市浑迪音煤矿区、露天煤矿区及砂矿区等历史遗留矿山得到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控制。主要治理内容是煤矿井工区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露天采场(固体废弃物的清理、清除废弃掌子面危岩体)、排土场、土地复垦、生态修复和污染等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
远期(2013―2015年)开展完成治理面积32.70km2。主要进行扎鲁特旗煤矿区、石墨矿区及城镇周边采石场等治理(固体废弃物的清理、清除废弃掌子面危岩体)、植被恢复、地质灾害等内容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废弃排土场基本复垦完毕,生产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改善,初步形成边开采边治理的矿业开发秩序,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区内的矿区环境得到全面保护和有效的治理。
7资金筹措方式与渠道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所需经费应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多方筹集,并逐步建立起以矿山企业为主体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投资体制。目前,通辽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投资渠道有:政府投入、企业投入和社会融资,按照矿山建立的时间、生产状况和企业所有权的差异,实行不同的筹措方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2]《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2003]).
[3]《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
[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2009]).
篇9
[关键词]矿产资源;违法;案件;查处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043
[中图分类号]D92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2-00-02
1 夷陵区矿产资源违法案件查处现状
1.1 面积大,资源丰富,管辖难度大
夷陵区总面积3 424平方千米,涉及12个乡镇,2个开发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近百余家大小非煤矿山企业,大多分布在偏远山区,布局点多面广且分散,给执法人员监管巡查带来了一定难度,人迹罕见区域无法监管到位。
1.2 历史违法行为较多,核定难
由于部分地方聘请的村级国土资源协管员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在履职尽责方面做得还不到位,致使部分违法案件在初期没有得到制止,仅凭国土执法监察部门10余人的薄弱力量难以完成大量的日常巡查工作。部分企业法人变更频繁,导致很多违法行为既成事实后追溯难度大,无形中增加了案件查处的工作量,例如:有些非法开采点实属多个违法主体在同一地点实施同一违法行为,但在查处过程中对违法主体的认定只能以现场发现并调查指认的为准。对非法开采点进行实地测量得出的矢量化数据方量较大,但具体开挖过程中存在大量废弃渣土,加上违法主体为减轻处罚避重就轻瞒报、少报实际开采数量,对其开采量的认定无法完全依靠测量数据,对案件查处的开采量核定等工作造成很大难度。违法开采方量在转换为吨位的过程中没有明确标准,由于全区各地石料资源分布不同,各种石料的比重也随着分布情况有所变化,导致案件查处过程中在方量转换吨位时难以准确界定。
1.3 现行法律制度滞后,定性难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制定于1986年,3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巨变,使既有的法律法规已远远不能满足如今国土资源管理利用工作的需要,地方政策与相关法律法规时常冲突矛盾,给执法人员在具体执法监察工作时带来困惑。在查处矿产资源违法案件中,需要对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价值进行鉴定的,必须由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出具鉴定结论,且申请鉴定程序复杂,导致许多矿产违法事实难定性。
1.4 以项目等其他名义采石,查处难
在执法过程中有些地方党委政府,为了地方经济发展等其他因素,还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例如:在查处某乡镇境内多处非法开采青石案件过程中,该乡镇人民政府出具同意违法当事人开采青石荒料的批复,辖区内村委会也相继开出证明,包庇违法当事人,称其违法行为是民生工程。还有一部分违法主体以批准临时用地平整场地为由非法开采矿产资源,加之批准临时用地时未对用地条件、用地面积、用地范围、是否符合规划等情况进行实地勘查,本着节约用地和保护耕地原则,所以批准范围大多都属荒山,致使违法主体在平整场地的过程中存在带采矿产资源行为,在利益的驱使下对其带采矿产资源逐一销售的违法行为。临时用地的批后监管工作未形成长效机制,对各种改变临时用地用途及从事非法采石行为后知后觉,从而对案件查处造成巨大阻力。
1.5 开采成本不扣除,执行难
全区经济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市场对各类砂、石资源需求旺盛,在国土资源管理过程中,因各种因素导致区域内“疏”“堵”矛盾加剧,越来越多的无证开采、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不断出现。在履责到位和查处到位的焦点上也出现大量外界力量进行干预,对国土资源管理自身也是一项巨大挑战。为有力查处矿产资源违法行为,保障全区矿产资源合法开采秩序,夷陵区国土资源局对2014年查处的各类矿产资源违法案件均不再减免开采成本,导致案件查处过程中仅没收违法所得的数目巨大,导致案件执行难。
1.6 相关部门联动配合不力,执法难
各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一,相关部门配合不够。夷陵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局在参加全区采石采砂专项整治活动中多次发现违法单位(个人)在未取得合法手续的情况下,能够通电通水正常生产。在多次各部门联合对某非法开采点执法后,夷陵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局建议相关部门建立联合机制,严格审批,今后对未经批准,没有办理相关手续的违法开采当事人不予供电供水,公安部门不予发放炸药。在开展案件查出时,成立联合执法小组,形成执法合力,在工商、林业、公安、交通等多个方面形成环环相扣的制约,从而彻底制止违法行为的死灰复燃。
2 加大夷陵区矿产资源违法案件查处力度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2.1 提高信息化管理手段
当前,夷陵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主要采用传统的实地巡查方法,国土资源信息化整体水平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的要求,应进一步推进新形势下信息平台的建设。在电子政务平台基础上,充分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将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系统)“3S”技术结合起来,利用“3S”技术发现和定位每一例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力求尽快构建“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执法监察新型三维动态立体网络,确保高效、快速、准确地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实现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系统的信息化、立体化、网络化与动态化。这样能破解夷陵区矿山企业点多面广、分散的布局。
2.2 建立快速移送矿产资源违法案件工作机制
国土资源部门发现无证采矿行为后,涉及盗采设备和工具需要查扣的,在依据相关法律进行查处同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立即配合国土资源部门依法联合实施查扣;当事人涉嫌触犯刑律的,公安机关应快速作出是否立案侦查的决定,从而缩短查处周期。同时,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办理的涉嫌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重大犯罪案件,应提前派员介入。
2.3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矿产资源保护和资源环境治理整顿工作,不仅是国土资源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更是当地政府的一项主要工作,作为乡镇基层政府组织,必须对本辖区内的盗采矿产资源行为和破坏环境行为负责。对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地区,建议纪检监察机关追究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的责任。
2.4 疏堵结合,保障合法开采秩序
地方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需要完善制度设计,积极主动服务,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确保合法开采需求,加强引导,减少制度和政策因素导致的非法开采。
篇10
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这次全市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研究部署和强势推进全市的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努力实现全市矿业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刚才,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同志对前一阶段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的进展情况作了通报,对下一步工作作了安排,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就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的重大意义
(一)整合矿产资源是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我市矿产资源丰富,共发现矿产40种,占国家已发现矿产171种的23.4%,其中,能源矿产5种,金属矿产15种,非金属矿产18种,水汽矿产2种。共发现矿产地350多处。在国家所列34种重要矿产中,我市发现了20种,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开发前景较好。开发整合矿产资源,有利于解决矿权分散、布局不合理问题;有利于治理滥采乱挖、无序开采现象;有利于资源统筹规划,有序开发,优质优用,实现资源合理利用;有利于建立资源开发与保护并举的新机制,推动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推动矿业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二)整合矿产资源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目前,全市大型矿床有大寨锗铀矿、芦子园铅锌矿、博尚高岭土矿3处,中型矿床有镇康小河边铁矿、耿马河底岗灰岩矿等8处。今年,通过重大地质找矿行动,镇康县芦子园铁铅锌铜多金属矿勘查区取得重大突破,新增铅锌金属资源量70万吨,总量达90万吨,是全省“3年地质找矿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提交的第一个大型矿床。我市拥有的这些矿产资源长期以来处于无序开采、低水平开采的状态,致使宝贵的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资源严重浪费。通过开发整合,可以充分发挥矿产资源的最大效益,把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整合矿产资源是实现与大企业、大集团合作,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市已开展了市、县两级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和过期矿业权清理工作。制定了《市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实施方案》,明确了全市设立11个整合矿区,其中:3个省级整装勘查整合区,8个市级整合矿区。但就全市的情况来看,矿产资源勘查集中度低,开局仍不够合理。矿山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工艺链短,开发整合的质量不高。通过开发整合,吸引有实力的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投资合作,充分利用他们的技术、装备、资金和人才,与我市的产业和企业进行对接,提升矿业竞争力,实现产业和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四)整合矿产资源是促进生态屏障建设,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企业项目的不断增加,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将更加突出。整合矿产资源,有利于淘汰落后的开采方式,提高资源开发集约化、现代化、洁净化程度。改变矿业企业消耗高、污染大的状况;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排除事故隐患、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两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二、把握重点,扎实有效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
实施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就是要通过资源整合,使全市矿产资源深度勘查明显加快、资源储量明显增加、精深加工水平不断提升、矿业经济总量明显增大、矿业对财政的贡献明显增长、矿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矿山安全事故明显减少、矿区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彻底改变矿山“多、小、散、弱”的局面,达到生态开采、打造绿色矿业的目标。
(一)加快矿产资源开发合理布局和结构优化。矿产资源整合要统一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勘查区块和开采矿山,实现全市“一盘棋”,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一个矿区原则上只设一个矿业权主体,一个重要矿种原则上只设一户精深加工企业,对于同一个矿区有多个探矿权的,探矿权转采矿权时,要整合成一个开采主体。要以资源为基础,以矿业权为纽带,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在资产评估、明晰产权股权的基础上,各矿山企业平等互利协商,通过联合、收购、参股、兼并、拍卖等开发经营方式,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精深加工的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合理布局和结构优化。要加快三江矿业公司组建步伐,搭建矿产资源整合平台,发挥矿权储备经营主体的作用。
(二)鼓励优势企业参与整合。认真总结推广上一轮矿产资源整合成功经验,根据全市资源分布的区域和优势矿种的特点,重点整合锗、铅、锌、铜、铁、锡、金等影响大矿统一规划的矿区和对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的重要矿种、优势矿产。统筹考虑矿产资源及矿山企业生产要素,进一步推进多要素整合。实施联合出资、整装勘查、勘查开发一体化,积极探索多元投入,风险共担、成果共享、互利共赢的新模式。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突破地区、所有制的限制,以多种方式对矿业企业进行重组,实现规模化开发,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增强产业竞争力。实施适度优惠政策,调动整合积极性。要加强对资源整合和关闭淘汰矿山合理补偿机制的研究,制定必要的优惠政策,对退出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矿业权人,要引导和支持他们发展矿产品深加工业以及非矿产业。被整合矿业权周边的零星边角资源、不宜新设矿业权的深部资源,可按计划以协议方式出让给整合主体。
(三)合理确定整合主体。在符合整合主体条件的前提下,优先从整合矿区内产生整合主体。整合主体与被整合方要按整合方案,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协商,在规定时限内达成协议的,补偿后被整合方退出;规定时限内达不成协议的,应由矿业权人在规定时限内选定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并在规定时限内完成评估工作,由整合主体按评估结果进行补偿后,被整合方退出;规定时限内被整合方既达不成协议,又不进行评估的,其矿业权由政府收回,按协议方式出让给整合主体。整合主体未在规定时限内履行整合义务的,取消其整合主体资格。对矿区内参与整合的矿业企业均达不到整合主体资格条件,或者参与整合的矿业企业在规定整合期限内未达成整合协议的,当地政府可以优先选择符合产业政策和布局规划的下游优势企业作为整合主体,或者以招标方式规范引入优势企业,公开、公平、公正地确定整合主体,或者将矿区内的矿业权依法收回,统一规划后按规定权限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重新向符合整合主体标准要求的企业出让矿业权。
(四)着力推进整装勘查。根据省3年地质找矿行动计划方案,省政府安排了我市3个整装勘查区:镇康县芦子园铁、铅、锌、铜多金属矿勘查区,耿马县大兴地区铁矿勘查区,县高井槽地区铁矿勘查区。涉及的镇康县、耿马县、县、翔区、永德县、双江县,要按照整装勘查要求,对列入整装勘查的探矿权,必须按照统一的技术要求和规范签订整装勘查协议,开展地质勘查工作。整装勘查区内已有的探矿权人愿意按总体勘查设计要求独立勘查或与整装勘查主体合资合作勘查的,应当与整装勘查主体签订整装勘查协议,按照规定的时间进度和质量标准进行分体勘查。不愿意按总体勘查设计要求独立勘查或与整装勘查主体合资合作勘查的,按整合有关政策给予合理补偿后退出。
(五)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要认真分析整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妥善处理好国家、集体、投资者和群众的利益关系,既要保证国家资源性资产不浪费、不流失,又要充分考虑投资者的权益,同时也要确保群众利益不受侵害。要继续保持对非法采矿的高压态势,保障整合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加大对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对在整合中无理取闹、聚众闹事或采取其他非法手段干扰阻挠整合工作的,要严肃处理。要防止以资源整合为借口将非法小矿纳入资源整合范围,使非法矿井合法化。
三、强化措施,确保矿产资源开发整合任务圆满完成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管。目前,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已到了攻坚阶段,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同志为组长,副市长为副组长,市国土资源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任务。各县(区)政府也要及时成立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政府统一领导、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确保整合任务落到实处。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具体的职责分工,指定专人负责,进一步细化任务、量化指标,强化措施,积极配合国土部门做好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的各项工作,确保今年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二)加强督导,健全制度。要把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列入重点督办事项,及时进行跟踪督查。对确定各级整合的重点矿区,分级制定挂牌督办方案,实行挂牌督办,限时完成整合工作任务。市级挂牌督办的重点矿区,数量原则上不能少于本行政区域内确定整合矿区的30%。各县(区)要继续严格落实联合执法、动态巡查、违法行为举报、重点案件督办、信息通报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县(区)、乡、村“三级”监控体系,及时将非法采矿活动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加强政策研究,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矿产资源规划、矿业权市场准入、矿业权市场配置、矿产资源有偿使用费征收与使用、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补偿等配套制度,切实加强对整合后矿山企业的监管,巩固整合成果,提高矿产资源管理水平,促进矿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严格要求,限时办结。今年,省政府把矿产资源整合工作作为全省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列入对政府和部门的考核目标,要求2010年11月底全面完成,但目前我市整合工作的进度与省上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要严格按照《市进一步推进整合实施方案》的要求,务必于今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开发整合工作任务,12月15日前报请省整规办对我市资源整合工作进行验收。从明年起,整合工作转入常态化管理。对推进不力、未按规定时限完成整合目标任务的,要对有关领导进行行政责任。从明年1月1日起,不得新设矿业权。对、的,要依纪依法严肃查处;对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整合工作成效明显的县(区),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矿业权投放数量可给予倾斜,可优先申报安排地勘基金项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及矿产资源保护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