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锻炼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30 17:59: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康复锻炼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康复锻炼方法

篇1

1.早期:中风早期的康复治疗要以不影响临床抢救、不使病情恶化为前提。只要患者清醒,没有病情进展的表现,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又基本得到控制,康复治疗即可开始,目的主要是预防继发性损害的发生。在预防褥疮、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及心、肺、泌尿道、胃肠道并发症的基础上,还要为即将开始的主动训练做准备。为了防止关节活动度受限,康复师会为中风患者进行被动的关节活动,教患者如何正确摆放患肢,以防止形成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典型痉挛模式。

2.软瘫期:发病数周内(平均2~3周),此时患者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已稳定,四肢肌力和肌张力仍很低。本期康复治疗的主要原则是利用躯干肌的主动性活动,通过共同运动、姿势反射等手段,诱发和促使肩胛带和骨盆带的功能部分恢复。通过翻身训练、桥式运动、坐位平衡训练、肩及下肢控制能力训练及斜板床站立等锻炼,使中风患者能够自己在床上翻身,变换卧位的姿势,坐位时基本保持平衡。

3.痉挛期:一般持续3个月左右,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轻和抑制痉挛。在康复训练中,中风患者要尽可能多地进行拮抗异常运动模式的训练。与此同时,辅以传统治疗方法,如矫形支具、药物等,可使患者的运动功能最大程度、最快地沿着正常运动的方向恢复。此外,在痉挛期,患者还要注意对自己负重能力的训练,并进行坐站转换,站立平衡及步行的训练。在临床上,有15%~20%的中风患者不能在6个月内很好地解除痉挛。出现这种情况,根据病情进行充气夹板训练、电刺激等治疗会有很大的帮助。

痉挛期的治疗是中风偏瘫康复治疗的关键期,通过本期的正确处理,约60%的患者可恢复独立步行,20%左右的患者能恢复持杖步行,而大约有30%的患者偏瘫的手可基本恢复正常功能。

4.相对恢复期:发病后的3至6个月,此阶段康复治疗的目标是明显改善步行能力和步态,基本恢复患手功能。至于患手不大可能恢复的中风患者,则应及早进行利手转换或单手实施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相对恢复期应强调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的训练,尤其是精细运动的训练,如加强手的灵活性训练及改善步态等。

篇2

目的探讨康复锻炼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247例骨科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康复锻炼组127例和常规护理组120例。常规护理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康复锻炼组在临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康复锻炼护理干预。测量记录两组在手术护理后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康复锻炼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锻炼组总体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锻炼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恢复的效果更好,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骨科;护理;康复锻炼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临床骨外科采用手术方法治疗骨折患者越来越普遍,伴随着全国老龄化趋势,老年人骨折发病率也是逐年增长,对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治疗是恢复健康的关键,故如何加强术后患者康复锻炼尤为重要,能起到加快疾病恢复速度、增强患者身体功能、促进患者康复以及减少不必要并发症和痛苦的作用[1]。本研究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47例骨科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康复锻炼组127例和常规护理组12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期间247例骨科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康复锻炼组127例和常规护理组120例。康复锻炼组中,年龄26~77岁,平均(45.8±5.9)岁;男67例,女60例;上肢骨折30例,胫腓骨骨折25例,股骨骨折16例,股骨颈骨折16例,骨盆骨折14例,脊柱骨折14例,多发性骨折12例。常规护理组中,年龄24~78岁,平均(46.0±5.5)岁;男63例,女57例;上肢骨折31例,胫腓骨骨折24例,股骨骨折16例,股骨颈骨折15例,骨盆骨折12例,脊柱骨折12例,多发性骨折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康复锻炼组在临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有效的康复锻炼护理干预。具体的康复锻炼方法与注意事项如下:进行康复锻炼的时间必需于患者骨折复位固定之后开始,一定不能在未复位固定前就开始锻炼。骨折患者的康复锻炼,是一个持续性锻炼过程,锻炼强度由轻度慢慢向中、重度过度,切不可锻炼过度。在恢复过程中,需要保持耐心,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锻炼直到骨折处彻底愈合,身体功能恢复到最好的状态为最佳,并且康复锻炼要始终贯穿于骨折患者的整个康复治疗恢复过程中。持续性的康复锻炼是比较单调、枯燥,需要患者能够保持耐心,放松心情,在恢复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同程度的疼痛感,需要患者具有能够忍受疼痛的心态和能力[2-3]。患者进行主动性的训练属于康复锻炼的重点,而且必须要对其辅以适当的辅锻炼,这样有效的持续锻炼,才能够逐渐显著提升患者关节的灵活度。但是,如果还想增加患者关节的灵活度,恢复肌肉张力,并且全面降低肢体的肌肉萎缩,就必须要强化主动性康复锻炼。故在康复锻炼过程中,要求患者的运动量以及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等都需要适度的控制,必须坚决杜绝患者在康复锻炼中的高强度、被动性关节活动,以避免过度的康复锻炼,从而导致关节周围发生骨化。

1.3临床观察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康复锻炼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康复锻炼组非常满意85例、比较满意37例、一般5例、不满意0例,满意度为96.1%;常规护理组非常满意58例、比较满意40例、一般15例、不满意7例,总体满意度为81.7%。康复锻炼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折治疗后患者的早期康复锻炼,能有效地促进患者患肢的血液循环,加快肌肉关节恢复,防止下肢静脉腔血液凝结等。骨折患者的新陈代谢、血液循环、肌肉关节恢复因为进行系统的康复锻炼而明显改善,并且持续性系统进行康复锻炼会有效地避免骨折处软组织粘连和肌肉萎缩现象,减轻疾病病理与创伤后果。骨折治疗后持续性系统进行康复锻炼,一般都是通过对功能障碍的预防锻炼,恢复自身由于骨折造成的运动系统方面的功能损伤。有效的术后康复锻炼尤其重要,能起到加快疾病恢复速度、增强患者身体功能、促进患者康复以及减少不必要并发症和痛苦的作用[4-5]。康复锻炼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锻炼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结果上看,康复锻炼组恢复时间比较快,不但能促进患者骨折愈合,从而减少患者冗长的锻炼过程,降低患者痛苦,说所以患者满意度也随之提高[6]。综上所述,康复锻炼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恢复的效果更好,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夏玉斌.骨科护理中康复锻炼的应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4):59-61.

[2]顾琴娣,顾芳.骨创伤的术后康复锻炼及护理措施[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2):150-151.

[3]刘琼芳.骨科护理中康复锻炼的应用研究[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3):340.

[4]包浩月.骨科护理中康复锻炼的应用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3):217-218.

[5]高会昭.骨科护理中的康复锻炼[J].母婴世界,2015(17):69.

篇3

【关键词】康复锻炼;骨科护理;应用研究;心理护理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康复医学的认知程度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1]。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在对骨科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2]。为了对康复训练在骨科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全面了解,本研究将对我院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所收治的40例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所收治的4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12例女性,38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龄为23―76岁,平均年龄为49.5岁。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18例患者为上肢骨折,22例患者为下肢骨折,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1―9周的康复锻炼。

1.2 方法

1.2.1被动训练:此类康复训练方法对严重瘫痪的患者较为适用,它主要是依靠健侧肢体或他人来进行被动运动。被动运动过程中,其主要的运动方法有推拿、针灸、理疗、按摩、被动活动以及借助机械进行活动等。

1.2.2主动锻炼:在对骨科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主动锻炼是其主要的锻炼方法之一,此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有活动能力的患者。在对患者进行主动锻炼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患者多鼓励、多指导,让患者进行适当的有利于骨折康复的运动,对患者在康复锻炼过程中的进步给予适当的鼓励。

1.2.3助力运动:在对自身力量较弱的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时,通常需要协助外力,特别是在起床时,必须要有旁人协助。在对此类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时,外力既可以是他人的力量,而且也可以是运动器或健侧肢体。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对患者给予适当的协助、鼓励以及指导,在使用运动器前,一定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检查,以此来为患者的安全提供保障。

1.2.4肌肉锻炼的方式:①等张收缩:此类功能锻炼主要是指肌肉收缩时,保持其张力不变,长度可以适当改变;②等动收缩:此类肌肉锻炼的方式主要是指让患者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以稳定的速度尽最大努力来进行收缩。③等长收缩:在确保患者关节不动的前提下,对其肌肉进行舒缩锻炼,这也是肌肉锻炼的最初阶段,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指导,确保其训练方法的正确性。

1.2.5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在患者出院后一定要确保其情绪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叮嘱患者注意保持大小便通畅,对患者的日常饮食给予相应的指导。告知患者在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当患者出现不适的情况时,就必须及时就诊,对其在家中训练的时间以及训练量进行合理的制定,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引起高度重视。此外,还必须让患者在出院后定期到医院来进行复查。

2 结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后,有38例患者的肢体功能完全恢复,2例患者的肢体功能存在轻度障碍,其康复率达到了95%。在术后1―2年的随访过程中患者的康复状况相对较好,且未出现患肢恶化的情况。

3 讨论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在对骨科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康复训练的质量参差不齐,绝大部分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骨科疾病的典型病症以及病理了若指掌,而对于许多轻微症状则未引起高度重视[3]。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对康复训练的相关流程生搬硬套,对于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配合度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情况的出现使得骨科患者在术后的康复情况受到严重的影响。

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在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的过程中,医生以及责任护士一定要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4]。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渐增加训练的难度,且在护理过程中动作一定要轻柔,以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在对患者进行骨科康复训练时,护理人员一定要对和蔼可亲,对患者的病痛给予最大程度的关心,以此来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在康复训练过程中,一定要告知患者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重要性、方法以及原则,让患者积极主动地来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以及护理工作,采取正确的方法来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为患者的预后奠定良好的基础。

医院以及骨科管理人员一定要对康复护理进行准确定位,树立良好的医风、医德,让医护人员严格落实“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理念,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责任感[5]。利用典型医疗案例来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护理的重视程度,使骨科康复锻炼的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对骨折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一定要掌握好动静结合的护理原则,同时还必须注意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清除不良因素,指导患者进行关节以及肌肉康复的功能锻炼。由此可见,在对骨科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康复锻炼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在骨科护理过程中可以对其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夏玉斌.骨科护理中康复锻炼的应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7(24):59-61.

[2] 刘琼芳.骨科护理中康复锻炼的应用研究[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3):340.

[3] 刘琼芳.康复锻炼在骨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5):396-397.

篇4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21~52岁,平均(37.55±5.94)岁;其中单部位骨折30例,多发性骨折15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0~53岁,平均(38.51±6.12)岁;其中单部位骨折33例,多发性骨折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环境卫生、饮食干预及生活指导,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做好环境卫生监督检查工作。观察组患者采用功能训练结合骨折康复护理,具体步骤如下:1.2.1功能锻炼:①时间:骨折部位经治疗固定后,进行功能锻炼,医护人员根据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制定功能锻炼运动量,确保患者功能锻炼连续不间断;②方法:主动练习和被动练习结合,患者主动练习为主,医护人员辅助进行被动练习;③部位:重点部位为患者骨折关节处,为提升功能锻炼效果,需对患者骨折部位临近的关节进行功能锻炼。1.2.2康复护理:①运动干预: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运动。定期进行患肢按摩;②饮食干预:制定营养膳食方案,鼓励患者补充营养物质;③出院护理:指导家属出院后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提醒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

1.3观察指标:干预2个月后,采用本院满意度调查问卷(克伦巴赫系数0.828)评估满意度,采用百分制,≥90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采用本院护理效果调查表(克伦巴赫系数0.824)评估护理效果,包括功能训练、生活质量和康复程度,每项计10分,分值越高,护理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4.0处理数据,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固位加上功能锻炼、康复护理,固位只是初步的治疗工作,为了促进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患者需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因此,医护人员需制定合理的功能锻炼和康复计划,给予骨折患者有效的锻炼指导及康复护理干预。功能锻炼结合骨折康复护理是一种综合型的护理方法,近年来已在诸多骨折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所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3]。功能锻炼是指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功能锻炼方案,在骨折患者恢复过程中给予指导、监督和帮助,以促进关节功能尽快恢复,提升患者康复信心。骨折康复护理是指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康复护理方案,包括心理干预、运动干预、饮食干预以及出院后护理等,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度及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说明应用功能锻炼结合骨折康复护理效果显著,能够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提升康复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分析其原因在于给予患者功能锻炼结合骨折康复护理的过程,能够缓解患者治疗中的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康复锻炼的主动性,增强患者治疗自信心,促进骨折早期愈合以及关节功能恢复。综上所述,骨折患者应用功能锻炼结合骨折康复护理效果显著,能够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提升康复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4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骨创伤;康复功能锻炼;护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1(b)-0133-02

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骨创伤患者的预后恢复也越来越好。康复护理可以最大限度的恢复骨创伤患者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笔者对本院治疗的55例骨创伤患者进行综合性的康复功能锻炼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0例病例均为本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骨科接收手术治疗的骨创伤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5例。康复组:男性38例,女性17例;年龄16~58岁,平均(37.35±13.81)岁;其中,锁骨骨折10例、肩关节脱位9例、肱骨髁上骨折10例、前臂骨折8例、股骨颈骨折5例、膝部骨折7例、腰椎骨折6例。对照组:男性37例,女性18例;年龄17~59岁,平均(36.75±13.63)岁;其中,锁骨骨折9例、肩关节脱位8例、肱骨髁上骨折10例、前臂骨折9例、股骨颈骨折6例、膝部骨折6例、腰椎骨折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创伤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骨外科的常规护理;康复组患者术后由专门的护士给予有针对性的综合康复功能锻炼及护理,康复功能锻炼分为被动和主动两种。被动康复功能锻炼是指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术后尽早帮助患者进行关节的功能锻炼,锻炼强度以不引起患者的疼痛为宜,并注意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1]。在患者出现自主肌肉收缩后给予主动康复功能锻炼。主动康复功能锻炼是指在患者的肌肉能够自主收缩后,让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功能锻炼,主要的锻炼目的是缓解患者患肢的疼痛、加快瘀肿的消退、促进骨折的愈合、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以及后遗症的发生[2]。具体的主动康复功能锻炼如下:

1.2.1 锁骨骨折

在患者术后局部固定的过程中,让患者进行握拳、肩肘关节的外展和后伸运动、挺胸运动以及双手叉腰等动作。但禁止进行肩关节的前屈和内收的动作。在使用夹板固定时要注意不要过度的压迫皮肤,在夹板拆除后可以让患者进行肩关节前屈以及双臂划船的动作。

1.2.2 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脱位的患者术后需要进行外固定2~3周,在固定过程中,以腕关节的锻炼为主,包括抓空增加练习、上翘下钩练习等,固定一周后可以进行肩肘关节的屈伸锻炼,2~3周后可以进行肩关节的多方位运动,包括手指爬墙以及双手托天等动作。

1.2.3 肱骨髁上骨折

患者常常伴有上肢血管和神经的损伤,从而遗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因此,在康复锻炼过程中要注意患者是否伴有血管痉挛以及供血不足的情况。固定早期,患者无法活动肩肘关节,因此以上臂的静力性活动为主,同时进行手指的锻炼和腕关节的锻炼,包括抓空增力练习、五指起落练习等。中期加大患者的运动量,适当增加患者肘关节的练习以及前臂的旋转练习。

1.2.4 前臂骨折

前臂骨折以桡尺骨干骨折最为常见,患者多伴有局部肿胀、畸形和功能障碍,因此,在康复锻炼时要密切注意患者的患肢情况。早期的锻炼以手指关节和肩关节的运动为主,同时进行前臂肌肉的静力锻炼,禁止进行旋转等活动,当患者的外固定拆除之后,再进行肘关节的锻炼,包括伸直、屈曲、旋前旋后等动作。

1.2.5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患者,主要的手术方法为髋关节转换术。患者术后需要长期卧床,因此术后的并发症较多。必须密切的观察患者的情况,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早期在外固定的情况下,进行患肢肌肉的锻炼,同时可以使用CPM机进行锻炼,上肢以肩肘腕关节的活动为主,下肢以踝关节屈曲活动为主,不能进行膝关节的内弯运动。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于术后1~2周开始进行下床行走,但患肢不能负重。同时增加各关节的活动度,但要注意避免发生关节拉伤。

1.2.6 膝部骨折

膝部骨折主要影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术后患者膝关节内的粘连一般比较严重,因此,早期以髋、踝、趾关节的动作为主,增加下肢的血液循环,促进肌肉关节功能的恢复。在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膝关节的功能锻炼,以最大限度地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1.2.7 腰椎骨折

患者腰椎骨折后,导致腰背部肌肉的痉挛,易发生二次损伤,因此,患者早期的功能锻炼以腰背部肌肉的锻炼为主,主要目的是恢复患者腰背部肌肉的肌力,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保持患者脊柱的平衡。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直腿抬高练习,然后逐渐过度到多点支撑法练习。

1.4 疗效判定标准

6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将治疗效果分为优、良、可、差四级评定。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数据资料用t检验,组间对比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康复组患者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 0.05)。见表1。

3 讨论

关节是人体运动功能的重要结构,骨创伤常常造成患者关节功能的障碍,对患者预后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3]。而术后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康复功能锻炼和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预后的肢体运动功能[4-6]。康复护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骨创伤患者的功能,能够有效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增加患肢的肌力,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7-8]。本组研究显示,康复组患者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术后给予骨创伤患者有效的康复功能锻炼及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淑霞,李力佳. 下肢关节置换术后院外康复功能锻炼指导方法[J]. 光明中医,2010,27(1):62-64.

[2] 刘伟,吴宇黎,丛锐军,等. 全膝置换后早期持续主动功能锻炼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35):6509-6513.

[3] 涂春兰.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应用床上操队效果观察[J]. 护理学报,2008, 15(11):1-3.

[4] 杜晶晶,赵万秋,林月秋,等. 骨科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影响与对策[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3):151-152.

[5] 黎华珍. 骨折支架外固定术后实施自我护理的体会[J]. 现代医院,2012, 12,(3):84-86.

[6] 付霞丽.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治疗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2,9(6):166-168.

[7] 张蓉. 骨创伤病人术后康复功能锻炼及护理[J]. 健康必读,2010,11(2):26-27.

篇6

当然,在住院期间由于病情重,康复锻炼必须在医护人员的监督指导下进行。那么,出院后是否需要继续康复锻炼呢?回答是肯定的。

心肌梗塞患者的康复锻炼不同于正常人的体育锻炼,既要让心脏受到一定的锻炼,又不能让它负担过重。如何正确掌握这个尺度呢?最简便最常用的方法是测量心率。康复锻炼心率值的计算方法是:出院时先在医生的监测下做一次低水平的运动试验,或登1~2层楼,测出最大耐受量的心率值(称峰值心率)。康复锻炼心率值=(峰值心率-休息心率)×(60%~70%)+休息心率。例如,峰值心率为160次/分,休息心率为60次/分,那么,康复锻炼心率值=(160-60)×(60%~70%)+60=120~130次/分。这位患者在康复锻炼中应尽量达到这一心率值。

康复锻炼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一般开始时先采用运动量小的活动,如自理生活、养花种草、家务杂活、站桩等,逐步进展到散步、打太极拳、骑自行车、游泳、打网球、慢跑、轻体力劳动等。活动项目的选择可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体力及环境条件自行决定,只要能达到康复锻炼心率值即可。

在锻炼过程中还应注意:

篇7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 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0)04_032 2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0.04.36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我国脑卒中后存活者中有70%~80%留有不同 程度的功能障碍[1]。有资料表明,国内脑卒中病人的家庭康复护理带有盲目性和 隐意性,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工作尚未系统开展[2],很多脑卒中患者,由于缺乏基 本的康复知识或经济条件限制,往往错过最有利的康复时机,进入后遗症期[3], 这些患者大多被“废用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所困扰。本文意在应用六西格玛DMAIC(定 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五步法[4]管理理论,对脑卒中后功能障碍 患者进行了功能锻炼健康促进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1月至12月在本院确诊并已出院的脑卒中患者共63例,年龄45 ~85(72±22)岁,男42例,女21例,文化程度:文盲21例、小学37例、初中5例,均为 脑卒中后意识清楚,有言语表达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评定:2级31例,3级22例,4级10例, 无严重器质性疾病,无痴呆及精神性疾病。

1.2 方法:

1.2.1 定义阶段:组建社区康复小组,由专业康复师、全科医生、社区护士、患者及家 属代表组成,以专业康复师、全科医生为中心,社区护士为执行者,家属为具体监督帮助负 责。其定义内容: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锻炼,平均每周脑卒中后功能锻炼时间小于7小时为缺 陷,并确定导致功能锻炼缺失的各种原因为质量关键点。

1.2.2 测量阶段:此阶段由社区康复小组对入选的63例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锻炼情况进 行个别调查,调查内容:患者的一般情况、健康知识知晓率、家庭支持情况、经济状况、日 常生活能力,功能锻炼情况。调查结果发现,年龄在70岁以上男性、文化程度在文盲60%以 上,首先是患者本人功能锻炼知识和技术缺乏,其次,家庭支持系统缺乏(家属认为活到了7 0多岁,已经很不错),从而造成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锻炼缺失。

1.2.3 分析阶段:由社区康复小组召集患者及家属,利用“头脑风暴法”[5]详 细分析造成患者功能锻炼缺失的4个核心因素,通过因果关系绘制鱼骨图,分析出几个主要 关键点。具体分析如下:见图1。

1.2.4 改进阶段:由社区康复小组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意见,制定相应措施, 以便更好地实施策略。(1)发挥家庭支持功能:社区康复中家庭成员的积极态度对患者心理 的支持起很重要作用,患者主动参与意识和家庭支持与否直接影响康复效果。在康复过程中 ,家属积极性高,主动参与,协助治疗,尽量鼓励患者,其康复治疗效果,功能恢复程 度明显高与没有家庭积极支持的患者[6]。(2)加强社区康复功能,减轻经济负担: 社区通过邀请专家和专业康复医生举办康复知识培训,定期上门进行康复指导及检查随访, 并制定相应功能锻炼计划,提高社区康复功能。社区康复小组对部份功能障碍者正确引导, 与其他患者共同交流经验,增强其恢复肢体功能信心。社区在提高病人功能锻炼同时,定期 对专业康复师和社区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通过专业实践、远程、网络等教育手段,不断提 高其康复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为脑卒中患者服务。(3)加强对患者保健知识宣传,提高全民 保健意识: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脑卒中患者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 改善社区脑卒中患者不良生活习惯。组织各种各样形式的趣味活动,让农民朋友在轻松环境 中既掌握知识,又获得了乐趣。应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告知患者及家属功能锻炼方法和要点 ,应长期坚持锻炼,养成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

1.2.5 控制阶段:此阶段在实施过程,制定控制措施,监测改进效果,巩固成绩,确保 流程不会回复到初始状态[7]。每月定期由专业康复师、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进行 上门随访和电话咨询,每周进行一次功能锻炼检查,并记录于功能锻炼记录本,了解锻炼情 况,积极评估患者肢体功能。首先,评估患者的肌力、肌张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功 能锻炼的掌握程度等,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作出针对性指导,指导内容应具体,操作性强, 易掌握,符合个体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置;②肢体被动运动, 活动幅度以患者关节能耐受程度,幅度应从小到大,由健侧到患侧,由小关节到大关节,循 序渐进;③肢体功能的主动运动,肌力三级以上,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如床上桥式运动 ,负重训练等;④家庭推拿按摩,理疗等;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如更衣、进食、个人 卫生、移动等。总之,肢体功能锻炼遵循“坐、站、走”原则,在锻炼过程中,部分患 者因其运动功能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往往会出现停滞不前状况,专业康复师、社区护士应及时 了解情况,联合家属鼓励患者,消除患者消极情绪,促进患者坚持锻炼和恢复健康的信心。

1.3 评价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问卷内容包括:①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 文化程度、病程等;②功能锻炼依从性,通过以下5个问题来评定:a.您是否有忘记功能锻 炼经历?b.您是否有不想锻炼念头;c.当您觉得自觉症状好转时,是否曾停止锻炼?d.当您觉 得自觉症状更坏时,是否停止锻炼?e.您每周锻炼时间是否大于等于7小时?以上问题均回答 否时即为依从性佳,否则为依从性不佳。调查者与被调查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对于问卷内容 逐一询问,并代为填写,问卷回收率100%。

2 结果

对入选的63例卒中后患者进行6个月的功能锻炼指导后,其依从性得到显著提高,与干预前 比较P

本文结果显示,通过六西格玛管理理论在入选的63例农村脑卒中患者6个月功能锻炼的实施 后,均未出现“废用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FIM评定量 表评定[8],干预前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P

3 讨论

目前,我国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出院回到社区后仍然需要继续进行康复治疗。调查显示,社区 康复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肢体运动有一定改善,同时,也可以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特 别是,通过积极应用六西格玛管理理论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锻炼进行正确评估、分析、改进 、控制等一系列措施,规范了脑卒中患者日常功能锻炼,提高患者功能锻炼的积极性,化被 动为主动,进一步挖掘康复潜能。

在调查中发现,家庭成员的积极态度对患者心理支持作用很大,患者主动参与意识和家庭支 持与否直接影响康复效果,六西格玛理论应用过程中,充分调动家庭内外资源的积极性,使 脑卒中患者得到社区、家庭心理支持鼓励,更好地增强了康复信心。在实施过程中,部分患 者因疗效不明显,对治疗缺乏信心和恒心,不能持之以恒坚持;康复人员通过控制阶段积极 家访,单独指导,使脑卒中患者明白功能锻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长期坚持,才能防止 废用性萎缩的发生,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有效增强脑卒中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谢德利.现代康复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68.

[2]Yu WD, Fan HJ, Zhang WJ. Rehabilit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hemiplegia[ J]. Xiandai Kangfu, 2001,5(4):9-13.

[3]黄如训,郭玉璞.脑卒中的分型分期治疗建议草案(全国脑血2病专题研讨会-2000年广 州)[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1,14(1):60-62.

[4](美)格雷特.布鲁(Greg Brue)著,柴金萍译.6西格玛经理人[M].北京:机械工业出 版社,2003,17-18.

[5]余黎明,陈羽中,许苹,等.医院运用6西格玛进行质量管理的探讨[J].中国卫生质 量管理,2005,2(12):13-16.

[6]Anderson C, MSocSc SR, Mhurchu CN, et al. Home or hospital for stroke rehab ilitation?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 health outcomes at 6 mon ths[J]. Stroke, 2003,31:1024-1031.

篇8

骨科疾病对于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不同程度影响,对骨科患者及时开展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强患者机能,使患者早日康复,也是骨科患者恢复功能的关键。康复训练作为组成创伤与疾病治疗的重要部分,能够延续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是骨科患者恢复功能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骨科康复训练采取预防功能障碍、功能代偿或代替、促进功能恢复等内容实现运动系统功能恢复的目的。骨科康复训炼中的护理活动是由护理人员为骨科患者开展康复锻炼包括康复锻炼评估、指导、有关知识宣教等具体内容,护理人员在医生治疗后负责指导患者的恢复阶段,对患者康复锻炼情况最了解,对患者康复锻炼程度进行评估,并根据医嘱执行康复锻炼活动,参考临床经验采取适宜的康复锻炼措施,使患者早日恢复骨骼机能。所以,适宜的康复锻炼能使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降低病人致残率。不适宜的康复锻炼会对患者康复效果造成严重影响,引发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使患者产生巨大精神压力,对日后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2康复锻炼在骨科护理中的发展

具有关研究结果显示,骨科护理中的康复锻炼的不均衡发展,不同等级医院具有明显差距,三级医院发展较好,医院及科室定期组织讲座,每年选派护理人员进修,加强对护理人员康复锻炼技能的培训。但三级以下医院在骨科护理上就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表现。

2.1思想认识

骨科护理人员由于比较了解骨科疾病病理、病症,对一些轻症不够重视,尤其是有些骨科疾病经过自然锻炼后使机能逐渐恢复,因此不重视恢复期康复锻炼。康复锻炼比较耗费时间,治疗效果比较缓慢,很多医院指导患者康复锻炼的人力与精力不够,使很多医院的骨科护理在康复锻炼方面没有开展,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2.2医护配合

医护配合是保障骨科患者早日康复的前提,医生按照护理人员的反馈病情信息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护理人员按照医生指导对护理方法进行调整,医护之间通过配合,使患者在调整治疗方案及护理方法中尽快康复。但在护理实践中,诸如医生不信任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护理人员不理解医生指导方式等医护配合不协调问题造成骨科患者在恢复阶段难以得到良好治疗。

2.3技能培训

护理人员技能培训分为护理业务评价与宣教质量评价,当前,医院护理业务培训具有较高的质量,但宣教质量相对较差,护理人员只善于做不善于说的现象比较明显,这与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具有重要关系。

2.4进修学习

医院护理具有较少的进修机会,名额比较有限,一般多倾向于心、脑等科室,因此骨科护理进修机会更少,对于外界先进技术、护理技巧等不能及时全面了解,导致医院学科发展不均衡,影响了骨科护理水平的提高。

3提高康复锻炼效果的有效措施

主要可采取以下四个措施,一是提高认识。正确定位骨科康复护理,培养良好医德,树立以人为本的从医理念,提高医护人员责任感。建立良好教育机制与绩效激励机制,引导骨科护理人员重视护理康复锻炼,提高康复锻炼质量。二是医护配合。护理人员要积极学习骨科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方法,术后患者康复时,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加强与医生配合,做好患者康复锻炼工作。三是严密组织,系统培训。骨科护理的专业性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业务功底,医院在组织有关康复训练培训、讲座或学术交流活动等内容中,为护理人员多创造学习机会,改善护理人员知识不足的现状,转变护理人员观念,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加强培训骨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四是双向引入,提高素质。我国护理人员较为年轻,工作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因此,骨科医疗护理要从引入和留住人才,为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提供更多进修机会,不断提高素质,对于提高康复护理专业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结语

篇9

【关键词】呼吸肌功能锻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临床价值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和可以治疗的常见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慢性炎症反应的增加。急性加重和合并症影响患者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它会对患者的呼吸功能造成削弱作用,使患有慢阻肺的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医护措施使其得到缓解会越发严重。所以,加大对慢阻肺患者病情的康复及缓解格外重要。另外此病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4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为8.2%,患病率之高十分惊人。可见对此的疾病的治疗也十分重要,为了提高临床康复治疗的效果,探讨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给予呼吸肌功能锻炼后对临床康复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我院特作此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5年1月至12月,90例慢阻病康复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女患者的比例为29:11,患者的年龄分布为55~63岁,患者年龄均值为(56.51±3.47)岁。

1.2方法

使用个体前后对照的方法,我科2015年1月至12月,90例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的患者进行指导,通过慢阻肺康复宣传片的方式,让患者学会收唇呼吸、腹式深呼吸、呼吸操等改善呼吸肌功能的方法,通过电话回访的方式,得知五至十个月后的结论。对患者肺活动功能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定。进行呼吸锻炼的同时要注意口鼻同时呼吸。这样机体就容易从外界摄取更多的氧气,又能减少呼吸肌的负担,保证呼吸运动的完成。以下为具体细节。

腹式呼吸法:患者采取站立位,病情严重者也可使用坐位或仰卧位,上身采取放松做深呼吸,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前,吸气采取尽力挺腹的房啊,或者用手用力压腹部,呼气时腹部会内陷,此时呼气。一般吸气1秒,呼气2~6秒,每分钟呼吸速度保持在8~10次左右,开始每天3次,每次15~20分钟,熟练后可加大运动量,把它培养成自然的呼吸习惯。

缩唇呼吸法:用鼻子吸气,缩唇做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在不感到使劲的情况下,自然调节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缩唇程度。每天5次,每次40分钟。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前后肺活动功能和生活质量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用率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使用(x-±s)表示,检验水准α=0.05,P

2结果

对比呼吸肌功能锻炼前后,肺功能指标有了明显的提高。(P〈0.05),生存质量评分与锻炼前比较,也有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如果发展到严重程度,还可以引起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产生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呼吸肌的力量和灵活程度是呼吸得以控制并达到“自动化”运动的物质条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呼吸困难,与呼吸肌功能减退有密切关系。人体的呼吸运动是一种随意运动。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控制呼吸的节奏,调节呼吸的深度和改变呼吸的方式,从而使机体保持良好的运动状态。同时进行呼吸肌锻炼,可以提高肌肉细胞的有氧和无氧代谢, 增加训练肌肉的毛细血管密度、改善心肺系统协调工作的能力、显著提高COPD患者的最大摄氧量, 从而改善呼吸困难和缺氧的状况, 提高运动耐力。

本次我院进行的实验,通过加强呼吸肌的功能锻炼后,肺功能检查观察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对比呼吸肌功能锻炼前后,肺功能指标有了明显的提高。(P〈0.05),生存质量评分与锻炼前比较,也有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是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呼吸肌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肺功能和生存质量,提高肺功能和肺活量,改善肺疾病的呼吸困难等状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有明显的帮助,此种康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少英.呼吸肌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年20期

[2]华静,张燕,欧阳涛.呼吸肌功能锻炼对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篇10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9-0095-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9.050

在骨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功能锻炼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但在临床上,患者由于身体疼痛、行动不便等拒绝参加功能锻炼的情况时有发生,不仅影响治疗效果,也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所在医院在临床工作中重视对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并取得良好效果。为进一步讨论护理干预措施对骨科患者功能锻炼积极性的影响,本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接受骨科手术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接受骨科手术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中男52例,女23例,年龄20~58岁,平均(35.6±1.8)岁;对照组中男49例,女26例,年龄25~61岁,平均(37.2±1.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1)饮食指导。针对患者医嘱,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饮食计划方案,合理控制三餐进食量,适当提高蔬菜水果所占比重,保证营养均衡。若发现患者存在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要指导患者改正;(2)为患者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包括不同时间段的运动内容、运动量等,并做好患者家属工作,要求患者家属能监督患者康复锻炼。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其主要措施包括:(1)认知干预。目前在骨科工作中,部分患者认识不到康复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认为只要骨创伤愈合就代表疾病治愈,也有部分患者认为康复功能锻炼会导致骨骼出现再次移位现象。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加强对患者的知识指导,使患者对骨科疾病治疗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认知干预中,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列举医院的实际案例,或邀请痊愈的患者讲述自身经历,保证患者能认识到康复功能锻炼的重要性,避免出现负面情绪,使患者充分认识到骨科康复功能运动的重要性,即可以加快骨折部位愈合、保证血液循环、保证肌肉活力等;(2)心理干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由于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容易产生愤怒、焦躁、痛苦等多种不良情绪,拒绝参与功能康复锻炼。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要重视身份的转变,鼓励患者坚定信念,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对其进行妥善地引导,使患者能正确对待自己病情,进而保证依从性。同时,护理人员介绍几种常见的心理状态调节方法,包括听音乐、深呼吸等,保证患者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参与功能锻炼,提高功能锻炼效果;(3)重视针对性指导。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做到针对性指导,能通过因材施教,提高功能锻炼效果。例如在上肢功能锻炼中,以手指运动为主,通过抓、握、捏等方法调动上肢功能,并重视腕关节、肩部、肘部的活动。在下肢功能训练中,围绕站立、负重两点展开锻炼,协调患者行走锻炼,保证关节弯曲度。在运动前,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掌握科学的锻炼要点;若患者无法达到,需要在健侧肢体示范使其理解掌握要领后,再进行患侧练习,如股四头肌等收缩锻炼。在整个针对性指导过程中,护理人员每天观察患者康复功能锻炼情况,并纠正患者存在的不规范动作;对于患者取得的成绩与进步,护理人员要及时地鼓励与表扬,增加患者信心,保证康复功能锻炼的积极性;(4)积极发挥患者家属的作用。在康复功能锻炼过程中,患者家属的作用十分明显,在功能锻炼前,护理人员要与家属进行详细的交流,通过讲解骨科疾病治疗的基本原理,使家属充分认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进而能监督、鼓励患者参加功能锻炼,有助于保证患者功能锻炼的积极性。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的功能运动依从性情况,并于患者出院后2个月对其进行随访,应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价患者生活质量[1]。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率对比

观察组功能锻炼的依从率为98.67%,对照组为7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出院2个月后的FIM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行动能力、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对功能锻炼的研究

骨科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当患者由于多种原因而接受骨科疾病治疗后,功能锻炼是保证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2]。而由于骨科疾病多为不稳定性骨折,临床治疗上需采用多种方法固定患者患处,患者需要在用药治疗的同时长期卧床休养。此时患者关节活动受到限制,局部血液阻滞,长期作用下会出现肌肉废用性萎缩,影响关节牢固性[3]。在传统治疗中,医生主张在骨折急性期后开展康复锻炼,同时现代医学发现由于急性期损伤部位存在不同的花丝细胞脱落现象,一旦发生粘连,将会严重影响后期功能恢复[4]。因此针对骨科患者,要对其进行积极的康复功能运动干预,为改善预后奠定基础。也有学者明确指出,任何方法都不能代替功能锻炼的效果[5]。由此可见,骨科疾病治疗中重视对患者的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预后。

3.2 对骨科患者功能锻炼的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