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旅游规划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30 17:59: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休闲农业旅游规划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休闲农业旅游规划设计

篇1

【关键词】:低山丘陵 ;农业生态园 ; 生态园规划设计

【引言】:现阶段农业旅游已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生态休闲体验旅游发展,使得探索农业生态园规划的相关理论迫在眉睫。本研究通过对低山丘陵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进行理论探索,主要通^利用低山山丘陵地区特有的地形地貌开展现代农业生产和休闲农业项目,对促进丘陵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建立完善协调的农业生产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1.发展现状研究

1.1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休闲农业是城市化进程、科学技术进步以及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外休闲农业的发展源于世纪上半叶,开始建设于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都市农业的形式出现,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和文化的一部分。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市民农园法制化的国家,经过不断地发展,市民农园由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转为注重体验的休闲度假为主,生产、生态和生活三位一体的经营方式,是德国休闲农业的代表之一。日本土地资源虽然十分有限,但其休闲农业相当发达且类型多样。农业特区是日本开发山地农业的特色模式,能让城市市民租用土地亲身体验农耕的乐趣,并且注重其对学生的教育示范作用。国外发展休闲农业对我国的启示有三个主要方面:特色鲜明、政府扶持作用较强、行业协会和非政府组织的指导作用必不可少。

1.2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相比起国外对休闲农业应用性的广泛研究,国内学者则注重对休闲农业的理论研究。有关休闲农业的性质,大致分为三种主要观点,台湾学者多数认为其属于农业范畴,是一种农业经营方式。有些学者认为休闲农业属于旅游业范畴,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最主流的第三种观点认为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的交叉型产业。我国内地休闲业兴起于改革开发以后,第一阶段以单纯的农业观光为主;第二阶段是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主要兴建了具有采摘、垂钓、野餐等各种旅游活动的休闲园区;第三阶段是休闲农业项目多将“体验旅游”、“生态旅游”的概念融入其中,创设很多既新颖又具有生态性的体验项目,极大丰富了农业旅游产品的内容。

2.低山丘陵地区农业生态园特征

2.1地形

地形构成了山地丘陵地区农业生态园的骨架,也可作为重要的造景元素,利用地形的起伏和高低变化可以营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植被也相应的随着地形变化而高低错落,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视觉空间。

2.2水文

山地丘陵地区通常降水量较大,形成的地下和地表径流若处理不当会对山体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尽量减少这种不利影响,应合理规划设计丘陵山地型农业生态园的排水路径和排水方式,也可巧妙利用地表沟壑营造独特的景观环境。

2.3植被

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山地丘陵地区原生植被种类丰富、类型多样并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布,景观上表现出丰富的植物群落特色。经过后期规划,在原自然植被景观的基底上种植规划果树或茶树等品种,使人工植被镶嵌在自然之中,韵味知足。

3.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设计原则

3.1结合地形优势明确规划目标、达到最优规划

低山丘陵地区农业生态园的基地现状分析首先应了解其高差变化,明确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高差,最重要的是局部高差变化,为园区各分区的布局和各项设施的建设位置提供重要依据。结合丘陵走向考虑汇水方向和方式,从而得出水系规划。

3.2明确农业生态园规划目标

低山丘陵地区农业生态园规划的目标是结合特殊的丘陵地形,开发休闲体验、文化等方面的活动以满足人们的休闲活动为目的,并增长农业产业链,把农事体验作为园区的核心内容布置安排,并且结合地域文化打造以休闲体验为灵魂的综合性农业休闲观光园。

3.3内外交通联动、特色突出

休闲农业园一般位于市郊,交通不是太便利,并且与周边环境相近,出入口不明显。所以,合理解决外部和内部的交通显得尤为重要。外部道路引导线规划应以便捷为主,主入口要选位得当,易于发现,设计应体现地域文化特征,具有标志性的景观效果,同时给游客留下深刻且向往的印象。内部道路规划设计应主要考虑人流量,根据接待能力的估算值来确定道路承载能力,确定道路宽度、景观设置等内容,主要分类包括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及游步道。

5.总结

随着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农业生态园园是休闲观光农业的载体,在全球发展迅速,不仅有效利用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而且能够协调两大产业与环境间的矛盾。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将生态农业和循环理念融入到农业生态园中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吕明伟,孙雪,张媛.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与开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何斌,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研[D]河南农业大学,2010,1-40

[3]程红波,农业观光园规划理论探索[D]南京林业大学,2001,5-6

[4]林文雄,吴志强.农业生态设计与评价[J]福建农业科技,1990,42-52

[5]刘小龙,中国农业发展的新天地――生态旅游农业[J]生态经济,2001(8):30-33

[6]杨金娥,张建林.以山地景观为特征的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探[J]究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56-10557

[7]刘黎山.地型观光农业园规划研究[D]西南大学,2012,49-56

篇2

[关键词]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策略;发展前景

休闲农业旅游是指将农村田园风景、自然生态资源等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和开发利用,并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当地特色文化和乡间生生活,提供给人们一个体验休闲生活状态的农业发展形式。由于我国的休闲农业旅游起步晚,相关的旅游业经营模式不够成熟完善,这很大程度限制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和进步。但休闲农业旅游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趋势,规划设计生态化的旅游产业不仅可以提高当地人们的经济水平,还能带动了农业的新一轮改革,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发展休闲农业旅游面临的问题

1.1休闲农业旅游经营模式比较分散

我国许多大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主要的经营模式为小农经济。目前乡村的休闲农业旅游以自发、分散的小农、个体、私营等经营为主,这种原生态的经营模式对客户有较大的吸引力;但由于分散的个体经营模式,缺乏科学管理和整体营销的理念,很难形成品牌性的产业。这很大程度限制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1.2休闲农业旅游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

在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是一个很严重的现象。由于国内农业旅游产品个性化不明显,经营模式单一,缺乏整体规划和全局发展观念。这导致农业旅游产业现有的环境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不但不能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的稳健发展,还会使当地的经济水平倒退。应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对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加大对农业旅游的管理力度,引导农业旅游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1.3休闲农业旅游行业经营管理水平低

在休闲农业旅游的经营过程中,传统的经营理念显得十分的陈旧和落后,无法给城市旅游者带来更好的乡村生活体验;且从事休闲农业旅游的管理工作的基本都是当地的百姓,不会通过研究把握旅游者的消费心理进行产业规划。许多农户对当地旅游行业的宣传力度也十分有限,没有形成系统规模化的营销手段,限制了休闲农业旅游更好更快的发展。

2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发展策略

2.1发展特色的休闲农业旅游产业

将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进行特色化,提升本地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首先需要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能根据当地特色的文化对休闲农业旅游进行规划设计,开展一系列的创意性旅游活动,提高当地农业旅游的文化内涵;其次,当地特有的文化遗产是开展特色休闲农业旅游的重要前提,要把握当地的文化积累对旅游产业进行创新,将文化底蕴和旅游产业业进行完美的融合;为了确保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应加大对当地产业人力、物力相关的投入力度,对乡村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的调整翻新,改善旅游区的生活环境。

2.2推动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的生态化

休闲农业旅游是以乡村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型产业,生态环境是农业旅游的生存之本,如何保护乡村生态系统是个引人思考的问题。应将休闲农业旅游领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保护好当地丰富的原生态资源为前提下去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同时要规范休闲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提高城市旅游者的消费体验,将农业旅游进行品牌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旅游系统,推动当地农业更迅速的发展。

2.3改善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的体验感

对于休闲农业旅游产业来说,当地旅游业不仅仅是提品的地方,它更多是提供了一个给旅游者行进消费的平台。城市旅游者可以根据自己对特色文化的喜好去进行消费购物,这需要我们将旅游产业特色和旅游者的心理特性进行结合设计,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休闲农业旅游体验。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设计应该实现人与自然、文化科学的完美融合,实行生态化旅游产业,具体的设计方向应使旅游者在城市和农村两种文化差异中获取美好的乡村风情体验。让旅游者全面享受乡间生活带来的惬意体验,获得难以忘怀的经历和回忆内容。同时当地老百姓也能从可持续发展的休闲农业旅游产业中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推动农业的良性发展。

3总结

在当代,人们渴求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休闲农业旅游迎合了人类亲近绿色环保生活的高品质心理特征。绿色旅游是一种时尚的消费模式,这是现代人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水平的产物,它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潮流模式。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业,可以在扩展旅游者休闲度假空间选择的同时,将乡村特有的农业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收益。发展农业旅游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使农业的总体经济效益达到最大,走向多元化发展模式;同时现代的农业科技知识也得到了广泛科普,实现了互赢互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青,单福彬.乡村旅游目的的地方品牌价值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4(23).

[2]杨伊侬.休闲农业旅游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以广东为例[J].中国商贸,2014(07).

篇3

现代农业庄园是集农业生产、农产品消费和度假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场所。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村土地政策的放开,一些商业资本开始转向农村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同时中产阶级的崛起提升了对农业休闲旅游品质的要求。经多年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也从原来的自发低水平重复开发、农民自主经营、服务设施落后、休闲旅游产品单一,向标准化引导、市场规范、规模提升、生态升级发展转变,现代农业庄园经济应运而生。

庄园具有其特定的功能。农业庄园的发展缓解了农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资金的供求矛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了良性互动。庄园也有其特有的品质,现代农业庄园已向专业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已比较完美地把农休游结合在一起,且有了产业经济的特征,其特点表现为:庄园的发展趋向集约规模与综合化,庄园品质趋向精致化与特色化,庄园规划设计表现为创意化、庄园项目设置的休闲化、庄园经营的专属化等。而依据现代庄园开发时的要素、方向和市场类型,可将现代庄园分成休闲餐饮类、休闲运动类、休闲体验类、休闲养生类和商务类五大类型。

庄园经济模式发展过程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一是农业庄园自身是慢弱产业。二是农业庄园经营方式落后。三是农业庄园内部运营机制不成熟。四是政府疏于审批和监管。五是没有制定长远的规划,庄园项目只是表面复制一些国外的例子,或变相复制,没有很好地融入本地元素。

新常态下庄园的发展已进入良性状态中,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及中高端人士热捧,还在不断升温中。在我国近期利好的三农发展政策及休闲时代的双重驱使下,不同类型的庄园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会不断地被打造出来,其规模、投资、建造风格、经营模式、经营内容、受众等诸多方面会越来越得到提升,也必将走向现代休闲生活。同时,未来庄园的发展也对庄园的规划设计、庄园的服务、庄园的经营与管理、庄园的投融资等方面提出更高更新的时代要求,如规划设计的专业性要求会越来越高;庄园服务的人性化要求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庄园的经营管理会越来越精准化;庄园的投融资渠道会更加开放。

篇4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农业观光园

中图分类号:TU731.7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6.011

1 项目地理位置

六合,地处长江下游北岸,位于十朝古都南京之北,人们俗称六合是南京的南大门[1]。北接安徽省天长市,东邻江苏省扬州市,南临长江“黄金水道”,属长江下游“金三角”经济区,是“天赐国宝、中华一绝”雨花石的故乡,中国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古老文明的六合,2 000多年前就见诸史端,历史悠久,经济繁荣,民风淳朴。

该项目地处南京六合区雄州街道钱仓村,占地200余hm2,其中水域面积近40 hm2。规划范围内环境优美,场地平整水域众多,适合进行高效农业生产。场地新篁河、峨眉河蜿蜒流过,地带环境条件良好,可规划形成天然湿地(图1,图2)。

2 自然及社会条件

2.1 地貌气候特征

全区地貌大部分属宁镇扬山区,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丘陵岗地区,中部为河谷平原、岗地区,南部为沿江平原圩区。

该区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无霜期长,降水量较多,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全区年平均气温为16 ℃,极端最高气温36.4 ℃,最低气温-8.2 ℃[2]。

2.2 土壤水文条件

项目所在地点的土壤以灰潮土、黄棕壤土为主,地质良好,肥力中等。据调查所在区域的土壤pH值为6.5~7.8,适宜林木、花草等生长。

项目的场地新篁河、峨眉河蜿蜒流过,选址内现有较大面积水域,灌溉供水条件优势明显。

2.3 交通运输条件

六合素有“京畿之屏障、冀鲁之通道、军事之要地、江北之巨镇”之称[3]。区域地处苏皖两省、宁(南京)扬(扬州)滁(安徽滁州)三市交汇地,历来是沟通苏南、苏北、皖北的窗口,区位优势独特,交通十分便捷。宁通、宁连高速,江北大道,金江公路,南京长江大桥和二桥高速,雍六高速,宁淮高速,宁蚌高速,沿江高速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江六高速、南京绕越高速东北段在区内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2.4 社会环境现状

本项目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生态自然条件优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交通便利,通讯条件良好,具备给水、供电等条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是建设农业创业园区的绝佳位置[4],但场地内还有些许欠缺,需要进一步规划完善。

3 规划设计理念

六合区雄州街道大学生村官农业创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在基本现状调查后,首先讨论了该规划项目的基本定位以及设计的主题思想并将雄州街道大学生村官农业创业园初步定位,设计主题从大学生村官创业入手,考虑到大学生村官的意愿以及创业的艰辛,提出“鸿鹄展翅――创事业之志”的设计主题,即园区规划设计总体理念(图3)。

在落实到具体规划细节方面,遵循“新、高、特”三大设计理念:新,即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创意等农业成果的创新运用,用以适应国内外市场不断变化的具体需求(如园艺新品种等);高,即高质量、高效益、高水平,产品能够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激烈的市场竞争(如现代温室大棚等);特,即项目、服务有特色,园区内环境景观有特点(具有当地自然与民俗风光特点的农家乐休闲观光等)。

4 规划设计原则

4.1 生态优先,以人为本

保护当地的生态文明,把保护自然放在首位,结合当地人文历史将园区规划成有一定历史文化内涵的游赏区域,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5]。

4.2 创业主导,开发并重

园区是为大学生村官农业创业之用,把创业作为主要导向,结合观光游览以及农业科技创新,将园区打造为具有多功能农业发展的区域。

4.3 科技优先,高效农业

创业离不开科技,现代农业离不开科技,以科技创新来实现农业的高效发展,达到“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6],将六合区雄州街道打造成高效农业的示范区。

4.4 生产旅游,综合开发

六合区雄州街道大学生村官农业创业园区,其功能定位是以大学生村官创业为主,兼顾休闲观光旅游、科学研究示范等多种功能相结合的示范园区。

4.5 因地制宜,体现特色

在总体布局上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凸显个性,体现动静相宜的原则,做到静态空间与动态空间序列的紧密结合[7],使整个园区成为富有特色的多功能示范基地。

4.6 市场导向,效益为重

以六合区总体规划为指导,满足城市规划的各项控制指标,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对场地进行规划设计,并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8]。

5 规划目标

依托园区良好的自然环境,以高效农业生产为核心,以水域、田园活动体验为趣味点,以观光、休闲、求知、体验为载体,集农业生产、产品研发、餐饮住宿、娱乐休闲、科普教育、农俗农事活动展示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乡野风情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区。立足南京,辐射周边,稳步建设,高效发展,打造成为南京市创新创业、生态农业与旅游农业相结合的典型示范园区。

6 功能定位

6.1 特色和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功能

充分发挥园区科技优势,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生产,建立标准化的示范生产基地;按照先进的农业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进行现代农业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带动本地区及周边优势产业的持续高效发展[9]。

6.2 农业科技示范培训功能

按照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的技术扩散途径,进行农业科技的梯度示范和辐射[10]。利用园区作为基础,加强农业技术的传播,通过产品区来示范现代农业科技成果;通过不同形式与内容的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的科技素质及对新技术、新成果的吸收与应用能力[11],并同时成为本地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6.3 观光旅游和休闲示范功能

充分展示现代农业中高效生产、生态服务及传统农业文化继承的多功能性,并与本地区特有的乡土文化相结合[12],既服务于本地区城市居民农业观光和休闲度假,也服务于外地游客旅游观光。将园区的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与乡土文化形成互补[13],通过旅游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园区的发展。

6.4 农业体制改革与创业创新示范功能

园区作为实验和示范基地,积极探索技术创新,农业产业发展及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14]。在园区内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适应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社会服务支撑体系。

7 功能分区

根据规划原则,结合场地现有地形、水域条件,将所要设计的六合区雄州街道大学生村官农业创业园区进行了具体的功能分区: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科普教育区、农家乐休闲娱乐区、蔬果苗木栽培区、沿湖观光带(图4)。

7.1 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区

创业园就是为了特殊目的,培养特殊群体创业能力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国家通过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和创业相关的软硬件服务,营造有利的创业环境。而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就是国家为了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而专门打造的基地,从而成为催生大学生创业成果和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创业人才摇篮。在我们的规划中,我们将创建出以农业为主导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区,在该园区内,大学生创业的项目均与农业有关,同时为他们提供办公区域以及实验和展示的平台。

7.2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该区域将展示大学生们创业项目的成果和实验,同时划出新品种新技术生产示范的区域,将其围绕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区展开,部分区域与设施可向游客开放,将展示与观光相结合,区域内设施主要有温室、试验圃以及仓库。

7.3 科普教育区

在该区域中,我们将建设一个玻璃大楼,楼内展示农业的发展历程、农业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农业的运作。同时,展示农业科研项目和技术,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工具设备等。另外,还将展示农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方向,普及农业教育的重要性。

7.4 农家乐休闲娱乐区

在此区域内,我们将原有的居民楼合理利用,发展农家休闲体验区,让游客体验农家的生活气息。在该区域内,我们欲设计垂钓、人体探险、烧烤、高老庄等休闲体验区域。

7.5 蔬果苗木栽培区

主要开展农业生产,发展蔬果大棚,大学生可以将他们的实验投入生产,获得经济回报。

7.6 沿湖观光带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景观园林的灵魂,该区域以观光为主,配置优美的景观以及主要的停留节点,以供游客活动游憩。沿水面设立水岸亲水平台或钓台,在岸边广植荷花、睡莲,营造荷池观鱼的景象,以荷花、鱼群为媒介,通过嗅觉、视觉产生联想,令人陶醉。

8 结 语

全园以“鸿鹄展翅,创事业之志”为设计理念。主园路以鸿鹄展翅为意象,象征着大学生们都有各自的志向,不同的追求往往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方向,因此,我们青年应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本次规划对于功能区域的划分比较合理,充分体现了大学生村官农业创业园的特点,合理利用了当地环境和资源,规划出大学生农业创业所需环境,同时将创业的主产品与旅游、经济挂钩,达到经济的动态平衡。但同时也发现在民居旅游方面没有统一的规划,比较分散。另外,基地内地势比较低且平坦,不利于环境的遮挡,需要塑造地形,在竖向设计上花费较大的功夫,对植物的配置要求较高。

参考文献:

[1] 朱振堂.读解六合[J].江苏地方志,2002(6):56.

[2] 曾小凡,翟建青,苏布达,等. 长江流域年平均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5):427-431.

[3] 吴福林.读《六合县志》[J].江苏地方志,1994(2):31.

[4] 王允双.都市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0.

[5] 左卫尹.“生态园”园林设计及审美的研究[D].株洲:湖南工业大学,2009.

[6] 张小兰.发展高效农业必须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J].江苏农村经济,2010(1):37-38.

[7] 陈望.开阖有度 动静适宜――谈苏州网师园空间艺术[J].饰,2000(2):16-18.

[8] 朱才斌,冀光恒.从规划体系看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J].规划师,2000(3):10-13.

[9] 钟阳,丁一兵,赵宣凯.农业现代化发展区位分布的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J].南京社会科学,2012(4):53-57.

[10] 蒋和平,崔凯.农业科技园区:成效、模式与示范重点[J].农业经济问题,2009(1):9-14.

[11] 王理金,易启洪.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农民科技素质问题探析[J].菏泽学院学报,2010(4):6-8.

[12]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株洲: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

篇5

关键词 杏子采摘观光示范园;建设内容;效益;保障措施;宁夏彭阳

中图分类号 F590.7;F3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147-01

为了进一步提高彭阳县长城塬杏子采摘观光示范园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力地带动当地观光业的发展,让果林经济与观光旅游相结合,充分体现生态、休闲、科普三大功能,并以其巨大的辐射能量拉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加快地方经济建设的步伐、提高果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1 杏子采摘观光示范园概况

长城塬杏子采摘观光示范园位于彭阳县城阳乡长城村,2004年由彭阳县林业局负责建成,彭阳县先锋设施果树生产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示范园建设总规模66.67 hm2,其中全钢架塑料果棚8栋,面积0.67 hm2,露地经济林66 hm2。栽培品种为红梅杏、金太阳杏、凯特杏。目前,树木长势良好,成效明显,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较强。

2 建设原则及目标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观光农业为途径,以提升彭阳县观光旅游品牌效应为重点,突出经济林果、生态观光项目开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力争做彭阳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典范。

2.1 建设原则

一是生态性原则。旅游势必带来大量的污染,在规划设计中采取必要的措施。采摘园应处于是一个恬静、适宜、自然的生产生活环境,为来此旅游观光的游客消除、缓解工作生活中的压力。二是经济性原则。开办采摘园是为了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在规划设计中把经济生产融合进来。规划设计中能使采摘地更好地进行,同时在非采摘季节吸引游人,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三是突出特色的原则。特色是旅游发展的生命所在,在规划设计中采摘园与实际相结合,明确了资源特色,选准了突破口,使整个果园的特色更加鲜明,使园林规划更直接地为旅游服务。

2.2 建设目标

力争通过1年的努力,建设采摘观光示范园66.67 hm2,果品平均产量提高到15 t/hm2,优果率提高到60%以上,果品总产量达到1 000 t,年接待游客5 000人次,实现产值650万元。

3 建设内容

建设地点为长城塬杏子采摘观光示范园位于彭阳县城阳乡长城村。采摘观光示范园建设总规模66.67 hm2。建设年限为1年,即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

建设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基础设施,新建办公及游客休息房3间,面积50 m2;新建1个厕所,面积15 m2;园区道路铺沙2 km;信息化建设,购置电视机及接收器2台;购置电脑2台,并配置无线网卡;品种改良,对适应性不强、产量不高、效益低下的树种进行嫁接改良,引进优质、丰产、口感好的红梅杏2 000株;施肥管理,坚持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及微量元素配方施肥为辅的原则。每年施有机肥30 t/hm2,并根据结果量和生长季节的不同,适当补施化肥600 kg/hm2,同时做到根际施肥与叶面施肥相结合,促进果实增大,增加含糖量,改善品质,提高商品果率;病虫害综合防治,主要是做好杏疔病、食心虫、蚜虫等病虫的预防和治疗。实行统防统治,加大生物防治力度,安全用药,选用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实现无公害生产。

4 投资预算

采摘观光示范园建设总投资17万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8.6万元,信息化建设投资2万元,引进红梅杏新品种2万元,肥料、农药等4.4万元。

5 效益分析

5.1 经济效益

采摘观光示范园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科学的土、肥、水管理和树体管理,果品平均产量可提高到15 t/hm2,果品总产量达到1 000 t,年接待游客5 000人次,实现产值650万元,纯收入400万元。

5.2 生态及社会效益

一是提升了生态彭阳旅游价值。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开发,游客的接待量有效提高,同时还可带动相关服务产业。二是与长城村旅游产业形成了有机结合。游客来到长城村旅游,将白马庙、乔家渠宿营地、农家乐休闲观光采摘园连成一条旅游线路,能有效促进长城村整体的旅游产业的发展。三是有利于带动长城村农民的就业,既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又可以保护自然环境,提高了长城村旅游品牌。四是提高了先锋设施果树生产专业合作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更多的果农加入合作社,实现共同富裕。

6 保障措施

6.1 加强组织领导

休闲采摘观光示范园因属旅游业项目,不确定因素较多,有非常广阔的利润空间,是一个长效项目[1-3]。其对彭阳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事关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的成败,务必要加强组织领导。彭阳县先锋设施果树生

产专业合作社成立采摘观光示范园建设实施小组,由理事长任组长,各部门精通业务、工作踏实、责任心强的技术干部组成项目实施队伍,确保建设任务按期完成。

6.2 加强质量管理

工程建设中,严格按照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的要求,坚持项目建设法人制、招投标制、质量责任制、合同制原则,将建设材料纳入政府集中招标采购范围。按照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的要求,坚持规划一次到位,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验收,按验收结果严格兑现资金,为全县采摘观光示范园建设树立样板。

6.3 严格资金管理

项目建设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严格按国家批复的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进行建设。加强项目资金的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做到项目资金运行到哪里,监督工作就延伸到哪里,严禁项目资金挤占、截留、挪用,确保资金运行的安全有效,实现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的目标[4]。

7 参考文献

[1] 高旺,陈东田,董小静,等.生态规划在休闲农业观光园项目策划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0(2):280-282.

[2] 张春蕾.休闲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研究——以成都红砂农业观光园为例[J].科技致富向导,2010(33):66.

篇6

一、农村休闲景观设计的重点

1.突出自身地域主题文化特点我国农村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物种种类丰富,民族文化特点突出,地方性民俗文化差异较大,特别是南北方、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差异、南北方季节差异突出,这为农村自身地域主题文化的应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然而目前农村休闲景观普遍定位单一,缺乏自身地域特色,不能突出地域的主题文化。所以,切实发掘农村休闲景观的地域主题文化是长期规划的重点。2.把握设计的品质现今,农村休闲景观规划过于追求城市景观的表面形式,景区的发展过多追求城市化、通俗化、美观化等表面的视觉效果。这种浅层次的规划设计,不利于景观长久发展。应注重基础建设的功能性、自身地域文化的实用性等,要把握住规划景区的文化特色,细心规划,才能被民众所接受,真正成为观者认可的公共空间。3.顺应使用者导向,开展特色性活动根据使用者的导向,不断变化主题形式,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这样才能使景区可持续发展,这些特色性活动甚至会扩大农村休闲旅游的市场。通过传统节日、节气等开展具有主题性的休闲娱乐体验活动,比如以农业生产为特色的播种节、采摘节、农村绿色美食节、丰收节、农业技能大赛、农村运动会等,以传统、法定节日为特色的国庆秋收节、春节大联欢等。4.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不破坏农村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农村景观规划发展的关键,在尊重自身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景观规划设计,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始风貌不被破坏。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规划设计,避免对自然生态环境改变过大,尽可能地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在管理上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宣传,提升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5.开发农业科技教育基地农村农业体验区在设计上,要让游客了解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的发展进程,对人们进行农业科技的普及教育,搭建农业科学教育的平台,这对农业文明的发扬与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农村景观设计的指导思想

篇7

[关键词] 休闲农业 生态园 园林景观

[中图分类号] S-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4-0019-01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农村、农民为背景,以农林牧副渔生产和农村文化生活为依托,增进人们对农业及农村体验为目的的具有生活、生产、生态“三生一体”和一二三产业功能特性的新型产业形态[1]。十报告指出把“城乡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而生态园的发展作为搭建城乡发展之间的桥梁,为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将生态园定义为: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针对城乡发展过程中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运用生态学和园林景观设计等知识建立的绿色走廊,并按照区域统筹、城乡一体的要求,构建市域城乡规划全覆盖的空间格局,集自然、人文、娱乐休闲、观光度假、停车住宿、采摘垂钓、餐饮服务于一体的园林地带。

白云生态园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聪明山脚下,占地80余亩,是邯郸市著名的集养殖、种植、休闲、住宿、餐饮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园。该园划分为蔬菜种植、家畜养殖、果品采摘、休闲垂钓等主要功能区,重点建设项目还有智能日光温室、生态餐厅、休闲亭台、旅游度假村及相应的配套设施,是一个集游览、居住、学习、观光、科研、生产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

虽然白云生态园建设模式取得较好的成效,但是华北地区很多城市发展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受人为或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城市绿化面积有限,植物观赏期较集中,无法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以绿色自然为基础的生态系统,因此,建设有多种功能的生态园绿色走廊,创造多样化的绿色空间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农村的发展。旨在绿化美化和改善环境功能并提高农业高效功能[2]的生态园发展势头很好,在农业发展和城乡旅游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赋予了显著的中国特色[3]。但总体来讲,我国华北大部分地区生态园发展规模很小,未能形成一个有效的以自然修复为原则并为人们提供游憩环境的生态系统;生态园内产业规模单一,未能系统地对生态园进行专项配套规划,无法与当地文化融合形成文化特色;未与市政、交通、水利、电力等部门高效衔接,导致生态园后期产业升级时问题重重。现从园林景观方面就生态园规划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配套设施不到位 规划设计破碎化

发展休闲农业,创建生态园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农民品味,改善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因此涉及到生态园建设的相关问题,各部门之间应积极配合;在规划设计中要有总体规划思路,对生态园功能分区和主要建设内容做到心中有数,采取“政府指导、各部门配合、市场化运作、商业化管理”的发展模式,以生态农业、文明旅游、绿色餐饮、文化旅馆、科普教育为实体,根据当地的自然景观条件进行地势、水体设计和空间上功能分区,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绿色能源,突出资源综合利用,使产、学、研、游、居相结合,建立具有当代特色的现代农业多功能生态园。

二、对各年龄段使用人群定位模糊

由于人们厌倦了城市之中的快节奏生活,很多人利用节假日观光旅游,体验美丽大自然赋予生命的价值。在这里他们可以采摘体会丰收的乐趣;可以垂钓品味悠闲的生活;可以踏青寻找大自然的空灵……生态园的建设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如为儿童建立科普教育,提高儿童对大自然的认知能力;年轻人可以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针对其独有的乡野情怀,建立户外休闲、果品采摘等特定区域,缓解压力,由感官初级体验上升到高级体验,再到浑然融合的终极体验[4],层层递进,流连忘返;老年人由于长期在“水泥立方体”中生活,加上城市污染雾霾天气的影响,久而久之,导致心理和生理出现问题。生态园在规划建设中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如为其设计步行、坐息空间、交流空间和养生保健疗养空间,在植物造景和色彩搭配上要满足安全性、可识别性等原则,改善在长期居住封闭城市中造成的情绪失落、焦虑恐惧。总之,针对不同的人群,设立适宜的活动空间或建立几个园中之园是很有必要的。

三、缺乏地方特色 文化承载力弱

近几年来,很多地区都在努力发展文化产业。十报告也明确指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白云生态园依托广府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特有的赵国文化,凝炼成“志成通天”的企业文化;邯郸市邯山区在建的“第一高科技生态休闲园区”,以赵国廉颇蔺相如“将相和”文化为依托,修建主题公园、廉颇祠和雕像等,在体现其主题文化的同时,弘扬古城邯郸悠久的历史文化,实现了生态园多功能兼顾。生态园有了文化承载力和创意特色,表现的主题也就显得鲜活了。

生态园作为陶冶情操、拥抱自然、保健疗养、消除疲劳的景观长廊,兼具多种功能。在其规划设计中应注意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功能模式多样化、管理维护明确化、选址建设科学化、产品服务人性化”的宗旨实现生态园绿色健康发展。

四、结语

邯、石等城市PM2.5已使其空气环境质量处于“微笑曲线”低端,生态园的建设对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营造多样化绿色空间,增强了人们保护自然、文化资源的意识,同时对缓解节假日旅游景点游客压力和交通压力有重要意义。生态园会成为人们旅游、度假、娱乐休闲的理想之地。

参考文献

[1]范水生,朱朝枝.休闲农业的概念与内涵原探[M].东南学术,2001(2):72-78.

[2]平,俞文正.休闲农业的功能及发展前景[M].青海农林科技,2001(4):19-21.

篇8

关键词:新农村,规划,方案,设计

Abstract:

The new rural planning, to new rural planning backer tuen design as an example, combining ecology and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ries to explore a way to the natural resources and culture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he country and to be able to reflect the uniqu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planning road

Key words: the new countryside, planning, project,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项目概况

靠山屯村隶属沈阳市辽中县杨士岗镇管辖,位于沈阳近郊的大型村庄,距沈阳南站直线仅36公里。位于新民县与沈阳市于红区之间;西临102国道,南侧靠近京沈高速公路;并与高花新区相邻。地处于辽河流域下流,地址平坦,起伏甚微,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属于南温带亚湿润区,属大陆性气候。春季多风,夏季频雨。

二、现状分析

1、交通

靠山屯村与周围城市县城相距较近,并且西临102国道,南侧直达潘乌线,虽然周围交通发达但仅有一条通往村内的道路,对外交通很不便利,每天仅有两班客车至辽中县城;且村庄内部路况较差。现状交通影响村庄的对外联系,直接制约的村庄的发展,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2、土地利用现状

村域内地势平坦,居住用地集中分布在村入口一侧,村内路况较差,现有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村庄的西南侧。土地未经过整体规划,现状中土地浪费现象严重。

3、资源现状

靠山屯村耕地面积5220亩,鱼池精养面积600亩,粮食生产以水田为主其中水田3950亩,旱田1270亩,并有养殖业,冷棚种植,水果种植。靠山屯村有优良的自然景观资源,自然水域面积44.1公顷,是良好的旅游景观资源。大面积农田种植区是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的基础。

三、规划理念及总体构思

1、规划立意:

构想霍华德的城乡结合的田园城市:“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有洁净的水与空气、良好的排水、光亮的住房、幽静的庭园;无烟尘骚扰,无棚户之困境;有自由之气氛,具合作之氛围,兼具城乡之美,而无城市之通病、乡村之缺憾”。在设计中我们力求创造一个区别于城镇,能够保持乡村风貌特点并与其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的新型农村。摒弃大多数新农村规划中使用的集约土地,让农户搬迁上楼的规划手法,保持村庄院落式的住宅形式,因地制宜的进行规划

2、设计理念

以“生态”为主要的设计理念,规划建设一个现代化生态示范村。首先,以靠山屯村的农业优势产业为依托发展以绿色农业、观光农业、有机工业为主的生态产业;其次,在其原有的良好生态环境基础上,发展生态景观;建设生态社区,为村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建设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绿色村庄。

2、基本构想:

靠山屯村有良好的水域资源,然而现状中村落的位置并没有与这大片水域面积相联系。在规划中,我们希望把人居环境与这大片水域的良好的自然环境相结合,但并不是单纯的让村民迁移到水域附近,而是通过整体的空间规划,创造一个适于靠山屯村居住和发展的环境。并且在形成一个有特色的能有体现生态村落特点的空间形态。用设计的语言表达出村庄的特色与内涵。

在规划中我们基本构想是主要以水域南侧为规划重点部分,南侧除村庄的主体部分外,农田根据使用的性质结合村庄的发展,在整体形态上希望形成逐步向外发散状的形态。而村庄建设部分,依水势而走,空间形态顺应整体村域规划形态。

四、具体规划设计

1、 规划结构

由以上的分析,在规划的过程中,我们主要的设计思路是“两轴三区多组团”

(1) 两轴:生态景观轴、村庄发展轴

(2)三区:三个生态旅游区――体验农业区、人工湿地区、假日垂钓区

(3)三组团――居住组团、工业组团、公共开放片区

2、规划设计手法

结合靠山屯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当地的社会发展情况,靠山屯村的规划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特色,突出当地的自然及资源优势,创造出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乡村生活和旅游休憩空间。在整体空间规划和构想中运用以下手法:

(1) 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与自然融为一体,并且满足村庄发展趋势要求。采用象征的手法,村庄的建设部分由生态景观轴与经济发展轴围合而成一片绿叶的形状,并且顺应着水域的走向,象征着村庄的无限生机与蓬勃发展。

(2) 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设计手法。由点成线,线为合成面,最后形成村庄的完整规划形态。点即村庄中重要的道路交汇点也就是两处广场。线则是形成村庄主要形态的主要道路;面则是不同的功能片区。

3、村域规划设计

在整体村域范围内,水域以南的部分的农田以垂钓休闲广场为中心,发散状环环相扣布置。中心为体验式农业区(农家乐及采摘园为主);其次,为观光农业区;最外一圈为生态农业示范区(有机农业)。在规划过程中,不但考虑村域的整体空间形态并且考虑村庄的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为村庄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这也是规划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只有保证村庄的未来发展要求,才达到了规划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终目的。

4、建设用地规划设计

(1)广场绿地规划:村庄现状缺少公共活动广场。规划中主要设计两处广场,一是面向村民使用的内部活动广场;另一个是面向观光旅游的垂钓广场。村内的体育休闲广场建在村内历史遗址附近以绿带相隔开,起到一定的屏障作用。垂钓广场设计,以螺旋型为主体,成为村域整体规划的构图中心,并在水面上发散状形成几个独立的小岛,作为休闲垂钓岛。

(2)建筑:在设计中,改变村庄现状的行列式布局,并且保持传统的院落式住宅,建筑风格总体统一,局部又加以少量的变化,与水域农田相结合,体现出别有特色的乡村文化特点。

(3)道路规划:道路的规划主要结合村子的空间形态,形成叶脉的形状,主要道路也是两个轴线所对应的部分,两条主要道路的交汇点形成村子的两个重要节点。

五、结语:突出乡村文化特色的新农村建设

现下,许多新农村建设中,为了体现“新”字而大拆大建,把新农村单纯理解为向城市生活靠拢,柏油马路,多层住宅,中心广场等,形成了许多前村一面的情况。自然生态和乡土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在规划中应多加考虑地方的建设方向、方式和该地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的加以规划建设。通过的现状及村庄特色的实地调研,结合村庄的实际特点而设计出的,有地域性特征的,符合村庄发展的规划。在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的今天,我们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避免新农村的规划照抄城市样本,应保持乡村特有的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洪荣光.基于特色理念的农村布局形态塑造研究―以湖北孝感新农村规划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09

2.王建忠.唐俊.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的探索与思考―以衡阳县英南―天星片区新农村规划建设为例.四川建材.2009(2)

篇9

一、前言

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当加快投资、财政等管理体制改革,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小城镇和工业园区建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平台,我镇应当抓住时机,顺势而为,出台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加快新镇人口集聚和工业园区建设。

二、背景

凤林镇总面积94.3平方公里,4.2万人口,下辖48个行政村,耕地23569亩,林地87754亩。现有工业基础较差,是一个典型的人口大镇,经济弱镇。下一步的出路在哪里?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凤林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基本定位

一方面以食品、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建设为抓手,搭建工业平台,发展环保型生态工业经济;另一方面要以沿江两带开发为抓手,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建设集农业、工业、旅游、居住于一体的新型生态区域新镇。

四、选址

205国道以东规划建设成江山市食品、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沿江两带以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为主,建设大型观光农业园区和生态旅游、居住区。

五、主导产品

1、食品按原材料分为:蜂产品、绿牡丹茶叶、鹅产品、山茶油等绿色产品精深加工。

2、农业按类另可分为:以花卉苗木、生鲜蔬菜供应为主的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

3、旅游可以分为:水上乐园、垂钓、农家乐等几类

六、可行性分析

1、展生态经济和生态旅游的整体思路与我市十一五规划产业空间布局思路相衔接。目前,我市还没有一个市级食品加工工业园区,我镇可以结合林地开发,包装该项目,争取市级和省级相关配套政策支持,实现工业发展,工业立镇的思路。

2、交通极为便利。北接江山城区仅半小时路程,南临福建浦城,西边可考虑打通205国道至江西的大通道,该工程可作为浙江省扶持欠发达地区交通项目上报,可争取省级资金的支持,打通之后,我镇的交通将大大改善,将非常有利于发展工业、旅游业。

3、源丰富。我镇土地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可供开发利用的林地资源较多,可以缓解我市工业用地不足的的矛盾。同时江山江上游白水坑水库和峡口水库水资源丰富可供利用。

4、工业经济相对不发达,环境保护较好,为发展生态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目前比较注重环境保护,发展生态经济比较受欢迎,上级扶持政策比较多,可以通过包装项目,争取支持,赢得发展机遇。

5、集镇建设一同规划设计。我镇区域调整之后,新镇的规划设计工作刚刚开始,可以一同做好规划设计,这将决定我镇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出路。

七、意义

有利于提升农产品品质、附加值及土地价值;有利于形成以蜂产品、茶叶等绿色产品为核心的食品产业集群;

篇10

[关键词]低碳农业;生态农庄;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F30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2-0235-01

引言

远离着城市的喧嚣,人们慢慢地选择在郊外与家人和朋友聚餐、游玩,为此有经商头脑和远见的人发现了农家乐这一发财的好路子。生态农庄(农家乐)是当前发展最快、贴近田园生活的新兴旅游休闲形式,是农民向现代都市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一般来说,农家乐的业主在农家乐附近营造出美丽自然的田园风光,利用当地饮食和地方特色,给客人提供成本较低的餐饮消费和娱乐设施,从而缓解现代都市人的紧张生活节奏,舒缓精神。

1.各地生态农庄(农家乐)发展的兴起

从严格意义来说,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期且发展阶段。由于现代人都提倡低碳环保,向往有民俗风情且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环保生活,所以生态农庄应运而生。它是将郊外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场所、餐饮文化集于一体的综合型生态农庄,随着中国现代都市人的参加率和重游率的升高,农家乐的活动项目也在不断变化:农家乐从最开始的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乡村旅游逐渐转型为以收获各种农产品、民间传统节庆活动、家庭或单位自拟主题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

从上述可见,农家乐旅游是乡村旅游的一种形式,它是将传统农业与旅游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另外一个化学反应,即:新兴的旅游项目。我国农家乐最初发源于四川成都,具置有都江堰市的青城山,郫县、温江等说。后来发展到整个成都平原,四川盆地,直至全国。真正以“农家乐”命名的乡村旅游始于1987年在休闲之都――成都郊区龙泉驿书房村举办的桃花节。这次桃花节把农事活动、乡村田园风光、乡土民俗文化、乡村民居和聚落文化与现代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

2.生态农庄规划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2.1 个性鲜明、定位准确

生态农庄规划设计要有鲜明的主题,给游客们带来强烈的体验感受。通过利用生态农庄的地理位置、原有的自然资源,创造出与周边旅游风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自然景观和游赏胜地。在农庄主题设计的基础上,还要对生态农庄进行功能区规划,既要有初层次的感官体验,又要有深层次的文化体验,比如浅层的温泉疗养、深层的归田园居。

2.2 注意生态性原则的运用

目前,人们对旅游的认识大改从前,比起以前的黄金周出游,现在的人们更多的是在周末安排周边旅游热捧路线,选择自驾游游览城市周边的山山水水,生态农庄的开发充分满足着人们新的需求。生态农庄是集农业观光、农务采摘活动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服务产业,它是以绿色生态为理念,提倡环境友好、低碳环保,坚持保护、开发、利用并重的原则,注重保护景观区的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的良性循环,生态农庄的规划不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是通过旅游活动来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2.3 农庄的规划设计应与当地乡土文化相结合

生态农庄在规划过程中,要注重按地域不同和季度规律推出适合本地风土人情的主题旅游,依靠农村独特的田园风光、农事劳作及农村特有的风土人情等,让游客共同参与体验,有很多农庄一看名字,就知道农庄的特色,如以奶牛为主的“飞牛牧场”、以香草为主的“薰之园”等。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与当地特色有机结合,这样既避免了旅游景点千遍一律,又可以提升生态农庄的重游率。

2.4 尽量运用生态环保材料,材质的运用与整体氛围一致

生态农庄强调的是以绿色、生态、环保为目标,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实行有机农业生产、注重生态崇尚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尽可能地采用可再生的景观消耗能源、低碳生态的景观建筑材料,像农庄建筑、景观广场、道路建设等尽量采用木、竹、地膜布等生态环保材料,地面铺装选用层面透水性能高的材料,这样才能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目前广泛使用的还有生态土、生态布等,既可以保护泥土原有的样貌,又不会破坏泥土中的有机质,这些无疑是处处体现着生态材料与生态农庄的完美结合。

3.低碳理念在生态农庄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3.1 低碳概念

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低碳城市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很多国际大都市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荣,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代价最小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性的舒缓包容。

3.2 低碳能源

广义的说是一种既节能又减排的能源。属于一种清洁能源,突出的是减少CO2对地球性的排放污染,同时也对社会性污染排放的减少。在生态农庄规划中为了体现低碳环保,必须要改善能源供应方式,根据生态农庄当地的经济、环境和资源条件,降低煤炭使用量,加大太阳能、沼气等新型能源的使用比例,结合生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变废弃物为循环利用资源,实现农庄的环境清新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如:生态庄园可以根据当地区域太阳的日照时间、辐射强度等来给太阳能热水器提供能源、应用太阳能进行日常生活炊事、庄园内的灯具小品、夜间照明等。另外,沼气利用所产生的沼渣,经过特殊处理以后,还可以转化为有机肥料,为农庄内的有机果蔬提供足量的有机肥料。有机果蔬可以满足人们对纯天然绿色食品的需求,从而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最终实现多重生物链循环发展。

3.3 低碳应用

(1)材料和建造方面:使用透水材料路面铺装,这样可以使雨水直接渗入地下,补充土壤水分,达到地下水位回升的目的,即使人工浇灌不及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态庄园里树木根系缺水的状况。

(2)低碳教育:家长们带领孩子在生态庄园中体验低碳生活,利用生活中随手丢弃的塑料材质的东西,亲自动手制作一些学习、生活用品,如笔筒、桌物摆件等;还可以通过农务种植、采摘体验乡村生活乐趣。

(3)低碳交通:提倡入园的旅客乘坐环保电瓶车观光,大力鼓励零碳交通在生态庄园中的使用。

4.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每逢节假日,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在家单纯的休息,更愿意携家人出去走一走,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因此,城郊游不断升温,借此,生态农庄也悄然兴起。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就是保护生产力、生命力。生态庄园提倡低碳环保生活,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活方式,出于社会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目的,我们可以通过生态农庄的生态低碳主题,对青少年进行环保意识教育,把生态庄园作为“生态低碳环保”教育的实验地、宣传地和主阵地,除此之外,我们要充分利用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循环能源体系,以实现农村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建设资源节约、环境清新型的低碳生态型村庄。

参考文献

[1] 吕家发,刘敏.对生态农庄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8.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