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范文
时间:2023-10-30 17:59: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设施农业;机械化;分析
2012年全国设施农业面积已占世界总面积85%以上,而山西省设施农业面积仅占当年全国总面积的4%左右。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山西省引进、推广了先进适用的设施农业设备,在绿色生产及机艺融合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设施农业及机械化取得了较大发展。
1.1山西省设施农业装备发展情况
近年来,山西省以四大特色蔬菜产业优势区为重点,围绕高效农作物、无公害蔬菜、中药材等优势农作物的关键环节、加工环节[1],引进了温湿度自动控制(放风)系统、空间电场套、土壤电灭虫机、农用补光灯、太阳能杀虫灯、二氧化碳发生器、臭氧水气一体机,大力推广了卷帘机、大棚电动微耕机、大棚电动运输车等设施农业装备,截至2018年底,山西省设施农业装备拥有量达到35×104台(套)。
1.2山西省设施农业覆盖情况
截至2018年,山西省设施农业总面积50869.24hm2[2],其中:日光温室面积达到27855.47hm2,占设施农业总面积的54.76%;塑料大棚面积达到22741.08hm2,占设施总面积的44.7%。全省设施农业仍以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为主,由于日光温室具有采光充分、保温性能好、造价低、适于北方农业生产等优势,逐渐成为山西省设施农业发展的主要支撑部分,日光温室面积与温室面积的占比由2011年的46.1%发展到2018年的54.8%。
2山西省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
2.1主要环节农业机械的适用性
2.1.1卷帘机。传统草帘在雨雪天气潮湿沉重,人工卷帘作业强度大,卷帘时间长;遭遇大风易被掀起,棚内作物会因温度骤降而减产。卷帘机相对人工卷帘稳定性好,收放便捷,拉长光照时长,可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2.1.2微耕机。微耕机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结构简单、操作灵活等特点,普遍适用于温室中的耕作、开沟、中耕培土等作业,可大幅度降低作业劳动强度[3]。
2.1.3灌溉设施。滴灌、喷灌等灌溉设施在温室的运用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调节温室内温度和湿度,减少各种病虫害发生概率,避免漫灌带来的土壤养分流失、板结等问题,为作物提供较好的生长环境。
2.1.4杀菌驱虫设备。杀虫灯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无毒害、无污染、效果显著等特点,是替代农药的首选,如柳林县购买大批杀虫灯,为提高无公害蔬菜和绿色食品生产创造了条件。
2.1.5补光设备。北方冬季遭遇雨雪、大风、连阴等天气会导致温室大量减产,安装补光设备能在恶劣气候条件下为作物提供充足光照,能够有效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农作物品质。
2.2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
近年来,山西省在提高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集约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设施耕整地、设施灌溉施肥、设施环境调控等主要环节机械化取得了较快发展。截至2018年,全省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50869.24hm2,设施农业机械化率为34.85%,较2014年提高了5.12个百分点。其中设施耕整地机械化率、设施种植机械化率、设施灌溉施肥机械化率、设施环境调控机械化率、设施采运机械化率分别达到77.64%、22.56%、49.16%、32.6%、0.59%,为持续推动全省设施农业高效、优质、绿色、生态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山西省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整体偏低
设施农业机械化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农业整体发展要求仍有较大差距,除设施耕整地、设施灌溉、机械卷帘等方面机械化发展较好外,设施种植、设施环境调控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设施采运、植保施肥环节是全省设施农业发展中的瓶颈,基本上完全靠人工作业完成,劳动强度大,作业成本高。应在农机农艺融合的基础上,在温室种植的主要环节开展农机具技术攻关,适度提高先进、适用农机具的推广、补贴力度,强力提升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
3.2设施农业生产效益低下
以蔬菜种植合作社为例,生产作业人员以50~60岁为主,人工费80元/d左右(城郊区域工费相对偏高),年用工成本约为1.5×104~2×104元,年生产资料投入成本约0.5×104~1×104元,总收入约4×104~5×104元,剔除各种生产成本,年纯收入在1×104~2×104元左右。综合市场行情、病虫害等因素,设施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应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培育设施农业种养加专业队伍,并将设施农业纳入农险范围,降低种养风险,从整体上提高设施农业经济效益。
篇2
1)玉米、小麦等粮食种植机械多,果园、大棚、畜牧、养殖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少。农机设备科技含量少,“傻大黑粗”等印象较重。
2)农民的观念陈旧及经济收入低决定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有一定的阻力。农民对科技含量高的新机具、新技术的接受还处于观望状态,一些农户购机只为“面子光”,与今天的市场经济格格不入;农业机械往往一次性投资较大,油料价格上扬等因素,使农户使用机械化农机设备的积极性降低。
3)农机化服务体系薄弱社会整体的服务程度不高,服务体系不完善,县、乡机构改革后,多数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撤并,农机推广网络出现断层,使其职能难以正常发挥。县、乡、村三级农机服务站缺乏服务力度,在农机作业过程中,服务水平与农机现代化水平不相适应,严重阻碍农业机械化发展。
2推广农业机械化的措施
农业机械化水平能否获得提高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农业经济能否取得发展,我国国际竞争力能否提高等重大问题,因此,加大对农业机械的投入力度,提高我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2.1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为进一步推广农业机械化,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要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力度,进一步完善法制化管理机制,真正使农机化发展纳入法制化管理。同时,政府部门应积极进行宏观调控,实行区域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为机械化连片作业创造条件,使机械化的使用效率达到最佳。加大国家财政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业机械化。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阶段,国家财政应加大对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力度。
2.2提高农机设备的科技含量“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应用靠农机。”深耕深松、精量播种、精准栽培、均衡施肥、地膜覆盖、保护性耕作、统防统治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都是用科技含量较高的农技设备来完成的,所以,全面推进农机装备结构调整,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全面提高大型农机具的发展速度,科技含量,使多种机型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同时,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机械,努力实现农机从低性能向高性能,单一作业向复式作业转变,从单纯发展大宗作物农机具向兼顾经济作物农机具转变。
2.3建立和完善农机服务体系首先国家要加大农机龙头企业、农机专业户的培植力度,使其设备在行业领先,在国际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加大我国农机设备的话语权。同时,加强组织协调和引导服务,帮助其优化机具配置,拓宽服务项目,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其在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中的各级作用;二是要鼓励和引导各类农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纽带作用,提高农机利用率和农机经营效益;三是要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信息搜集、整理和制度,为农民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四是要加强农机设备技术服务力度,使农机设备在使用中能够及时得到维修服务。
2.4加大对农机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设备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技术人员对机械设备的认识,并能熟练操作机械设备进行农机作业,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3结语
篇3
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础工程。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目的在于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能够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
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促进全面实现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趋势,同时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机械化,既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又能延长产业链,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推进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运用,有利于提高农业效益。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能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农业要增效,农民要增收,就是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创收。农业机械化不仅可以保证主导产品增值。机械化的发展可提高农产品质量。农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涉及到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强弱,倡导绿色农业、无污染农业。
二、走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机械化道路
推进农业机械化,既要遵循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又要从国情出发,选择符合实际的发展模式,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
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方式实现农业机械化,是由其客观的资源条件和历史背景决定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人均耕地多,走的是大规模机械化的路子;欧洲土地规模适中,走的是中等规模集约机械化的路子;日本、韩国走的是小规模精细机械化的路子。我国推进农业机械化,必须处理好农业机械大规模生产与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农机跨区作业开辟了一条小规模农业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的现实道路。在总结农民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利用农作物收货的时间差,组织开展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作业,及时农机作业供求信息,并出台了跨区作业的车辆、机具免征过桥过路费等政策,受到农民欢迎和机手拥护,获得了巨大成功。这一举措,不仅大幅度提高了联合收割机利用率,降低了作业成本,提高了购机者收益,而且满足了农民对机械化收割的需求,大幅度提高了机械化收割水平。目前,跨区作业已从小麦机收扩大到小麦机播和机耕、水稻机收和机插、玉米机收等环节。可见,我国农业机械化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推进以跨区作业为代表的农机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扶持、发展、壮大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促进农机共同使用,有效配置农机资源,提高农机利用率和效益。
三、把握好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原则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已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机作业合作社、农机股份公司、农机协会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不断涌现。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业机械化,应把握好以下原则:
坚持服务“三农”的根本宗旨。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必须把农民作为主体,同时发挥政府的扶持、引导作用,想方设法解决农民“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的问题。将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把握粮食生产这条主线,组织好农业机械化生产,搞好农机跨区作业服务,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
坚持“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发展原则。找准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薄弱环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重点地区、重点作物、重点环节的机械化发展上进行突破,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东部地区、大中城市郊区和有条件的农垦区,应在继续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的基础上,将农业机械化生产范围拓展到外向型农业、城郊型农业和观光农业,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中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应重点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做大做强粮食产业提供农业机械化支持;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产品机械化、草原建设和草场改良机械化,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
坚持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普及应用。采取技术攻关、试验、示范等措施,促进基础性、关键性、公益性农业机械的科学研究和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通过政策引导,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产学研结合,鼓励根据不同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需求,研究开发先进适用、安全高效的农业机械。
篇4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DF413.1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如何通过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来提高农业种植的现代水平是当下研究的重点课题。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已经不适合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推广农业机械化种植成为了必由之路。
二、农业机械化发展之路
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之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开始,到合作化时期,农机化开始起步,推广新式农具。
第二阶段,时期,一直到改革开放前,农机化得到一定的发展,建立了大批国有和集体所有的机耕队、代耕队,大型国有农场的机械化水平也有较大提高,大中型农机具发展较快。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初始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比较特殊,大中型农机具发展几乎是停滞的,而适合农家小户使用的小型农机具则大量发展。由于适应了分包到户的一家一户生产模式,这种小型农机具,使得田间作业的机械化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是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时期,农机装备和农机服务都出现了令人瞩目的进步,数量急剧增加,马力逐渐提高,尤其是大马力农业机械,增长极快。
第五阶段,以2004年为界,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更新换代频率加快,大马力农机具大量增加,农业生产机械化率也有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农垦系统,一些农场、管理区机械化作业率几乎达到了100%。
三、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及作用
1.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
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它突破了人力畜力所不能承担的生产规模、生产效率限制,实现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农艺要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能够推动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
2.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
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大面积地推广应用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农业节本增效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开展抢收抢种、抗旱排涝、以及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农业生产活动,增强农业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单位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离开机械化都是不可能完成的。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3.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
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和农民收人水平,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为发达的国家,由于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力仅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8%左右,而我国农业劳动力占到全国劳动力的比重的46.9%。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水平愈高,农民收入也就愈高,社会经济相对繁荣。
4.农业机械化为培养现代农民搭建了重要平台
发展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化教育资源,结合各类培训项目,加大对农民机手的教育和培训;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农机化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农机化科研领军人才;坚持在实践中锻炼人才,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建设一支素质全面、业务精通、理论功底扎实、技能娴熟、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开拓创新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和管理人才队伍。
四、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应用存在的问题
1.农业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服务水平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机制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在组织管理散乱,没有秩序,缺乏现代化经营发展意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管理体制模型。大型的农业联合户组织相对较少。
2.农用机械装备水平较低,自我创新能力不够强,研制开发能力不足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压力
由于我国大多耕地面积都采用小户型的经营方式,大量的小块土地生产作业极大地降低了大型农用机械装备的使用率和工作效率。大型的农用机械配备供给不足,无法组合成一个较大的完整规模。有一小部分的农用机械技术含量较低,有着质量上和性能上的严重不足,时常发生技术性故障。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因为我国农民文化素质水平较低,缺乏一定的经营生产知识。小型农户对大型农业机械购买力不足,从而制约了农业产品和农用机械的革新,延误了农用机械化的推广进程,从而阻碍了大型农业机械有效使用率的提升。
(二)由于农机科研.开发、制造等的能力较为薄弱,满足不了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
(三)由于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国家对农业机械化经济投入较少,没有相关的带动推广政策,农民购买大型农机缺乏信心、缺少资金支持、政府扶持,从而使得大型农用机械工具更新缓慢,反而是经济适用的小型农用机械器具更加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五、因地制宜推进农业机械化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实现农业机械化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要使农业机械化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通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与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对于农业大县来说,要因地制宜,适当发展适合本地的农业机械,从而促使农业的全面发展,在发挥本地农机作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县内一切农业技术学校和农业科技服务部门,不断满足农业的现实需要和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增加农民现金收入。
2.大力开展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的产业水平
在当今时代要巩固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的科技成果,创新工作机制,创新手段,完善农村农业机械服务中心的运行机制,提高为农户的服务水平,协助国家开展好农业机械的各种补贴工作。
3.着力推进小型适用农机具的推广,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农业机械化的大力发展,可以通过机械来代替传统的人力手工劳动,促使农民从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中解放出来,从而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面貌,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4.广泛开展农业机械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而当今社会,农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对于农民使用农业机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广泛开展农机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
5.着力推进购机补贴制度,提高惠民政策透明度
近年来,中央和省对于农村机械的补贴力度不断加大,这无疑为我们发展农业机械带来了新的机遇,对此,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会议精神,积极争取和启动地方购机补贴配套。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经过了五个阶段的发展,现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规模,但是,总体上来看,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还有待于提高。所以,进一步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是今后的重点工作。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1-0166-1
1 加快建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机社会化服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传统农业向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农业转化的必然结果。建立农机化发展的长效机制,核心问题就是两个:一个是农民买得起,第二个就是用得好、有效益。随着购买农业机械的农民越来越多,农机装备总量增加,应当逐步关注农业机械的使用情况以及组织形式,着力解决用得好、有效益的问题,不断培育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加快建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2 完善农机法规保障和政策扶持体系
构建完善的农机法规保障和政策扶持体系,是推进农机化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今后一个时期,各地政府要修订完善现有农机地方法规,出台一批实施办法。要按照“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要求,建设农机行政执法队伍,加大对农机安全监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及市场监管的行政执法力度。要按照“全额购机,定额补贴,打卡直补”的方式,落实好购机补贴政策。要进一步完善补贴资金及补贴机具监管办法,确保用好补贴政策,管好补贴资金。同时,要积极争取出台一系列农机化扶持政策,逐步建立农机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健全“增加财政投入、引导农民投入、吸引金融投入、带动社会投入”的农机投入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农机法规保障和政策扶持体系。
3 完善农机技术支撑和装备保障体系
推进农机事业发展,离不开农机技术支撑和农机装备保障。一是要加大力度引进、开发适合地区农业生产需要的农机产品系列。二是要加强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试验、鉴定、选型和示范,不断提高农机科技应用转化水平。三是要充分依托农机企业、农机鉴定站、农机推广站以及农机科研院所等机构,整合资源,构建产、学、研、推一体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攻克关键技术,加快引进技术的消化与吸收,形成一批适用于农业生产实际的农机装备和技术。同时,农机鉴定站,要切实履行好职责,继续开展质量跟踪调查,要将处理用户投诉、解决质量纠纷、打击假冒伪劣,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四是要加强地方标准制定。制(修)订耕整地、育插秧、田间管理、收获等重点环节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和作业质量评价标准,加快技术转化和技术普及。五是要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作物布局和种植制度的差异,搞好农业机械化发展区域规划。结合各地的自然资源条件、作物种类、种植制度以及栽培方法,联系农业机械化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提出区域性因地制宜的,有理论数据的,可以进行定量指导的机械化作业体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4 稳步推进农机安全生产
一是要及时转变工作重心。在抓好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安全监管的同时,对插秧机、微耕机等农业机械逐步实行登记管理,工作重心由道路安全向田间作业安全转变。二是要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安全监管。要依法加强对农业机械安全使用的宣传、教育和管理,认真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广泛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扎实推进“十百千万”工程建设,进一步巩固“农机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联动机制,为建设新农村作贡献;要完善农机安全监督机构,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建设,改善农机安全监管装备条件,完善农机安全监理的技术手段;要强化与公安、安监等部门协作,打牢农机安全工作基础;要本着便民、利民和为民的原则,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各地农机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决不允许委而不管、托而不问和管而不严的现象发生。
5 积极扶持农机工业
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机工业的发展。同时,农机工业的发展壮大,又为农机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装备支撑。目前,我国已有上万家农机生产企业、农机销售企业和农机维修企业。产品涉及动力、运输、排灌、耕作、收割、播种、植保、农产品烘干及产后加工成套设备、农业设施等多个大类,上百种产品。有的甚至已经走出国门,出口创汇。但同时也存在行业整体水平不高,管理粗放,观念落后,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能力弱,规模小,效益低,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农机部门要按照中央“发展新型农用工业……加快农机行业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的要求,加大支持和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扶持企业引进、开发适合地区的农机产品。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农机工业的装备保障能力,以不断满足全市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努力把农机工业打造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这方面农业科研院校、农机推广部门大有文章可做。农民贺成祖曾经发明新式农耕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微耕机耕作轮”专利证书,政府要鼓励创新、奖励创新,鼓励社会各阶层积极开发生产一批新型适用、质优价廉的农机具,供广大农民群众选择。
总之,农业机械化在统筹城乡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作用日益突出,如何加快农机化的发展步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农业机械化发展在新的历史阶段,必须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正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 白人朴.新农村建设与农业机械化[J].农机推广与安全, 2006,9.
[2] 黎海波.德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及持征[J].福建农机,2005,4.
篇6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推广;应用
在我国,农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农业发展对我国的社会稳定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政府和人民对农业的发展非常重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并且农业机械化是现当代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那么,该怎样让农业机械化更好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应用和推广成为目前先点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基于此,本文对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的推广和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1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1.1提高农民收入
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的推广和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民的收入;农业机械化可以应用在农业的耕作、耕收以及养护过程中,这样可以节约时间、精力,还可以节约农业耕作成本,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另外,相较于人工作业,机械化耕作在翻土、播种等方面都更加方便快捷,所以,农业机械化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1.2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农业机械化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同时,还可以解放农民的双手,实施机械化的生产,这种方式可以更加有利于农业结构的发展,并且让农业耕作更加的精细化、准确化,更加方便科学管理,这种方式更有利于当前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还会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1.3节省农业劳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和推广可以有效地节省农民劳作的时间,并且提高工作效率。农业机械化主要依托的现代化的农业大型机械,可以在耕地、播种、灌溉、施肥、丰收等各个环节中实施机械化,这样就大大地节约了人工成本,并且节省了劳作的时间,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此外,在农作物加工的过程中,机械化的加工还可以节约产品加工的时间,解放劳动力,提高农业劳作效率。
2农业机械化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2.1相关政策不完善
在我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政府以及老百姓都比较关心的问题,国家也出台了非常多的政策来解决三农问题,保障农民的利益,并且保障农民收入,问题还被列入了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议题中,即便如此,在实际的政策中,农业机械化的鼓励政策也不够完善,并且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漏洞和不足。如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配套设施和制度不够优化,相关的宣传和服务不到位,农业机械化推广仍然比较缓慢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还是国家针对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化农业中应用和推广的相关政策还不够完善,所以,才造成了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应用和推广的缓慢发展。
2.2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的发展,每年国家财政都会向农业发展投入大量的资金当作有效的运转基金,但是,真的对工业技术改革的投入资金并不充足,并且投入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资金更是不尽人意,根本无法满足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3相关技术有所不足
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技术是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推广和应用的重要保障,并且对机械化在现代农业推广和应用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在现在农业发展中的推广和应用情况来看,技术方面也存在着两方面的不足,一方面,农业机械化方面的科学技术不够发达,这样就造成了农业机械化工作效率低,失误发生频率相对较高,也就大大地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另一方面是相关的农业技术人员不足,人员不足直接导致很多科学的、合理的农业机械化方法不能有效地实施,并且不能对现代化农业进行科学的指导工作,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的推广和应用,并且不利于我国农业化机械化的发展,制约了我国农业向着机械化发展的步伐。
2.4农业机械化组织制度不健全
要想农业机械化可以有效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就需要把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工业中的推广工作做好,做到位。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很多相应的服务政策和优化政策,但是,在实际的推广和执行过程中,很多基层并没有把这些服务工作和推广工作做到位,农业机械化的基层组织制度仍然还不够完善,农业机械技术应用管理仍然还处在比较薄弱的环节中,无论是在制度方面、管理机制方面,还是在农业活动组织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管控不科学、不合理、组织活动不到位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地影响着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推广和应用,并且也将制约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3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推广及应用策略
3.1完善农业机械化推广的政策扶持
在现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农业机械化要想得到有效的推广,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而这个推广过程是相对比较烦琐的,只有保障农业机械化推广的政策支持,才可以有效地保障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推广和应用。这就需要政府部门针对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的推广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并把这种政策贯彻执行到基层中,自上而下地对农业机械化进行推广。此外,基层政府还应该严格地按照国家政府推出的相关扶持政策对各个乡镇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推广进行扶持,如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进行一定的资金优惠,或者是政府对这部分费用进行资金补贴,由地方财政来提供一定的资金扶持。另外,政府部门还可以开展一些有关农业机械化的培训和宣传服务工作,加大农业机械化在农民之间的传播,培养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和重视。让农民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农业机械化发展对自身农作物的重要作用,这样可以从根本上促进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的推广和应用。
3.2设立专项的资金,加大财政支持
这就需要中央政府在资金扶持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并建立专门的资金项目,实现专款专用,在进行财政资金的扶持方面有意向农业机械化方面进行一定的倾斜,同时,还要保障专项资金可以全部落实,这就要建立完善的资金流管理链,实现每笔资金去向的透明化;并且,还要和农业机械化管理部门以及基层政府部门加强协作沟通,一方面可以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吸收其他方面的资金支持。另外,国家政府和地方政府也要实现协同合作,并根据地方基层的地域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资金扶持,真正实现专款专用和针对性的资金扶持,帮助农民解决问题,实现农民的农业增收,为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3.3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扶持
首先,需要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这就需要相关的政府部门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并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培训学习和考核,政府部门可以出资对相关的推广人员进行农业机械知识的培训;完善相关人员学习环境,促进相关的技术人员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其次,要加快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不断创新;政府部门可以拟定相关的政策加强对农业机械化先进技术的学习和创新,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的能力。如在针对水稻种植、收割等方面,要加强机械化科学技术的研发,以科学技术为基础,进行技术的创新。同时,还要以技术科研为公关,逐渐加快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推广范围。
3.4加强组织制度管理建设
这就需要在真正的执行过程中,政府部门要逐渐完善农业机械化考核和管理制度,尤其是地方和基层方面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在基层的管理中设立专门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并建立起专门的管理机构,设定专门的管理人员,并对这些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考核,明确他们的工作职责和权限,以此保障基层组织管理制度的完善。另外,政府部门还应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渠道对农业机械化进行推广,鼓励农民重视机械化生产,还要鼓励当地相关的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为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的推广和应用做出重要的贡献。
篇7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农业机械设备 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 S23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218-01
引言
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进入到攻坚阶段,宁夏海原要能够更好享受新农村建设的政策红利,就要加大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力度,以实现农业机械化为主要途径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而且还有助于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
1 充分认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问题所在
其一,从山区的农业环境角度出发,在农业机械设备的选择上以小型的设备为主。受到传统农业观念的影响,当地的多数农民对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机械设备没有足够的认识,就使得这些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无法有效应用,从而导致农业机械化发展受到了制约。
其二,农业机械设备的配套效率比较低。由于宁夏海原地区的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农业机械设备以小型设备为主,几乎不会使用中型或者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这就导致农业机械设备的配套效率比较低,严重影响农业机械设备的作业范围,相应地,农业的产量和农民所创造的农业收益也会受到影响。
其三,农业机械设备所投入的成本相对较多而收益较少。虽然在近年来的油料价格有所回落,但是,由于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时间长,而且在农忙时节会持续作业,就会导致农业机械设备所消耗的油量增多而且机械设备会过早地老化,由此而缩短了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这就必然导致农业成本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就会降低,导致农民对农业机械设备失去热情。
2 充分认识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现代化农业中所发挥的作用
2.1 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基础
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到重要的发展阶段,要建设现代农业,就要完善农业装备,为现代农业创造物质条件。早在2006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就已经明确当前和未来的一段时期,建设现代农业都是首要的任务,并提出现代农业是建立在现代物质条件基础上的,主要的物质基础就是现代的科学技术,这些科技成果逐渐地渗入到农业技术中,加大了农业技术改造力度,对农业产业而言也是一种技术层面的提升。现代农业要以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为引导而展开,重在基于现行的农业发展目标而培养新型农民。这些农民可以使用农业机械化设备进行农业生产,这也是现代的农业发展的物质条件。
从目前的宁夏农业海原现代化农业发展情况来看,由于当地以山区为主,农业发展要提高机械化水平,就是要适应当地的农业发展实际,具有针对性地引进机械化设备,以使得农工业机械化切实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状况,切实地在当地发展现代化农业。
2.2 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内容
农业要现代化方向发展,就需要实现农业机械化,可见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内容。由于不同地区的农业基础不同,农业资源配置不同,就意味着农业现代化实现的方法和途径也会有所不同,相应地,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模式也会有所不同。但是,任何的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农业机械化。宁夏海原地区即是如此。这里是山区,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要在选择农业机械设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农业环境和农业特点,以使得农业机械化符合当地的农业发展需求,以对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2.3 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科技推动力
农业机械化发展,就意味着农业走上了科技发展的道路。与传统农业相比,农业机械化是跨越式的农业变革。农业机械化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科学技术渗入到农业领域中,就是将知识转向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知识以农业产业为途径创造经济效益,从而对建设农业现代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农业机械设备是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科技推动力。
3 注重农业机械设备的技术创新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
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提高,才能够推动现代农业大幅度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除了要注重科学元素的渗入,还要提高技术创新力度,这就需要国家加大科研投资,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农业机械设备进行研发,以使得机械设备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区域农业发展需求。当地的有关部门则要注重农民的机械设备技术水平培训,特别要注重农业机械管理工作,以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设备的认知而在使用机械设备的同时,还能力对机械设备做好维修和维护工作。针对农民在使用农业机械设备时的反馈信息进行农业机械设备的技术创新,以使得农业机械设备更为完善。
篇8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对农业及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作用及影响
民以食为天。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极大地解决了农业生产中重点作物和关键环节的农业工程技术,解决了困扰农民几千年来的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如机械耕作取代人畜犁耙;机械插秧解决人工插秧问题;联合收割机解决人工收割水稻、拖拉机代替肩挑人扛运输等问题。由此可见,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和牢固支撑。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开始辐射社会化生产的方方面面,并逐步应用于农业生产,农业机械化、农机设备自动化,最终达到农机设备控制人工智能化,这一发展趋势不可逆转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识。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重要!应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农业机械设备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劳动效率,还使困扰农业生产中的农民“耕、种、收三弯腰”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世界已经进入了“地球村”时代,我国加入WTO之后,贸易与关税壁垒逐渐失去作用,大量国外质优价廉的农产品蜂涌而至,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极大压力,我国农业想要生存和发展,只能修炼“内功”,即节省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对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想要得到上述目的,农业向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是必然的选择!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的优势
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英语称为Mechatronics,它是由英文机械学Mechanics的前半部分与电子学Electronics的后半部分组合而成。它最早出现在1971年日本杂志《机械设计》的副刊上,随着相关技术的蓬勃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概念逐渐被国人所接受,并得到了普遍应用。机电一体化是在以机械、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为主的多门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技术科学。是在机械产品中的机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并将机械装置和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软件等有机结合起来构成的系统总称。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产品有逐步取代传统机械电子产品的趋势,而这一切将对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传统的机械电子产品相比,优势明显:
1.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机械故障率降低
应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农业机械设备通常具有电子监控、电子报警、机械故障自动诊断、出现意外时自动防护功等功能。在操作过程中,突发各种电力故障时,能根据具体情况自动采取防护机制,规避人身和机械安全风险,使操作人员人身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因为在生产工艺中广泛采用电子元件,使其产品设备中传统的传动机构和易磨损部件大大减少,实现了机身各部位模块化,从而使设备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得到极大提升,机械使用寿命得以延长,机械故障率得以降低。
2.工作效率和产能得以提高
应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农业机械设备基本上都具有电子信息自动采集处理、系统自动控制等功能。这就使其控制机械作业、检测电子信息的灵敏度、明确作业精度、规划作业范围等能力有了较大提高。通过机械本身的自控系统,可精准指挥机械的工作部完成预定的作业动作,这也使操作人员的主观因素影响降到最低,实现最佳作业操作,继而获得最高工作效率。由于农机设备实现了作业的自动化,其产能也得以大幅提高。
3.操作性能得以改善
应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农业机械设备由于采用了数字技术和程控技术,其操作部件得以减化,更符合人体学设计要求,作业操作变得更加便捷。其作业过程依据使用前预定的程序逐步由机械自身的自控系统指挥实现,可重复所有预设作业动作。更高级的设备还能通过预先存储的作业对象数学模型和作业环境参数变化随机处理,通过自控系统获得最适合的工作程序,从而实现自动最佳作业。
4.设备功能多样且适应性强
与传统机电产品技术、功能单一不同,应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农业机械设备功能强大,技术多样,基本都具有系统自动控制、作业自动补偿、电子信息自动校检、设备自动调节、系统和操作员自动防护和控制终端人工智能化等多重功能,适应各种作业场合和工作领域,可按用户需求随时随地进行调整。
5.设备便于安装调试和维护
应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农业机械设备在安装调试时可通过改变系统控制程序来实现作业方式的转变,以应对不同用户的需求及作业现场参数的变化。这些程序由于可以用多种方式手动输入到设备控制系统中,从而不必改变原设备的任何作业零部件;而具备信息存储功能的设备,由于预先存储了多种可供参考的预定作业程序,只需根据作业对象的不同而输入不同的信息代码,便可使设备按预设作业程序操作执行,完成作业。设备的电子信息自动校检和电子监控功能可对作业过程中出现的故障采取自动纠错措施,从而使作业正常进行。
三、国内外农机自动化领域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实际情况
时至今日, 国外农业机械化技术已相当普及, 农业机械设计开始向提高作业速度、加大作业宽幅、加大农机功率、让农机驾驶员操作时更加舒适的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也翻开了新的篇章: 一些著名农机厂商将信息数据自动采集控制、数据信息批量处理、GPS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信息遥感等现代尖端技术、装备应用于农业机械上。如农用激光平地机就是利用激光调平传感微机处理技术, 经一次地面平整作业, 即可成形, 且能达到寸水不露泥的精度。美国的约翰·迪尔公司所生产的水稻联合收割机就安装了专用的精密作业系统。该系统能提量或收获量信息、湿度、待收获作物总质量等读数,能精确测量粮食升运器顶部的谷物流量及实时的产量数据, 能分别对分离装置、滚筒转速、割台升降、割台倾斜和停车制动安全等装置进行快捷实时监测与控制。该机还装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示差定位信号,可快速确定出机器所处位置。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农机化发展状况与国外相比有较大差距,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国内农业机械自动化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社会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机械生产领域的作用大放异彩。通过将微型计算机技术、电子微处理技术、电子传感与检测技术、电子信息处理技术有机整合,在传统农业机械生产中进行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农机设备的性能。农业主管部门通过总结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机自动化经验,吸取国外先进技术,因地制宜地发展出一系列适应我国农业生产特点的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在拖拉机、施肥播种机、谷物干燥机等农业机械应用上均获得了成功,此外还在提高已有农业机械及装置的作业性能和操作性能上取得可喜进展:辽宁省本溪市农机推广站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在农业整地作业机械上,成功研制出1DY-1型多功能遥控整地机,它使用密码编程式多路遥控组件,机电一体,人车分离,远程控制机组的动作,在整地作业过程中实现离合、油门大小、变速、前进或后退、转向及机具升降。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整地作业机械领域的成功应用。
四、当代农业工程技术发展趋势及应对措施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电子信息时代,电子信息技术和微型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农业机械生产逐步向机械自动化方向前进。由于计算机智能化技术的逐步完善, 农业机械人工智能化将成为未来农业工程技术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不久的将来,农业机械化控制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将陆续涌现出各种农业机器人和相应的智能化控制系统, 如何促进和实现农业机械控制自动化并进一步向农业机械人工智能化技术方向衍进?是所有中国农业工程技术人员所面临的长远课题和挑战。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及时更新知识结构,紧跟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在农业机械设计生产过程中,正确处理好质量与成本、市场需求和技术可能性、长期发展和短期利益之间的矛盾关系,在满足市场需要的前提下,使产品既具有足够的竞争力,又符合当前实际情况和技术可实现性,以保证产品获得最大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美国约翰.迪尔CTII型水稻联合收割机》 农业机械 .
[2]《计算机在农机化管理中的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
[3]《现代化农业自动化》 中国农机化 2001.
[4]《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现状与推进模式》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0.
[5]《机电一体化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赵志强(1981年-),男,工程师,从事农机研究和农机推广工作。
篇9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47-1
虽然我国已经走上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但是未来农业的发展也必然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反而农业机械化水平将直接影响着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因此,作为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者要时刻解放思想,转变思维方式积极寻求科学的方法来发展农业机械化化,使农业机械化事业再上新台阶。
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阐述如何科学有效地做好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为我国农机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1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农机化科技创新
当今是信息化时代,做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宣传工作,对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顺利展开,可以起到积极有效地促进作用。农业机械化推广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平台等媒介将新技术、新知识及时有效地传播下去。同时各级地方政府都要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支持、开发、引进具有市场需求的农业机械产品,力争在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机械化生产关键环节、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提升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作为农业机械化推广部门,要不断地培养新型人才,争取在农机具研发上培养典型人才。
2建立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要树立典型,运用榜样的作用去带动一批人,培植农机龙头企业、农机专业户,充分发挥其在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中的积极作用;还要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信息搜集、整理和制度,为农民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新时期在信息搜集、整理和上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平台,认真负责地抓好信息服务建设。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传播是十分关键的,因此各部门不可忽视网络平台的建设工作,各单位要培养网络平台人才,确保农业机械化工作更加顺利地展开。
3加强队伍建设,为农机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农业机械化推广部门有责任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技能、善学习的人才队伍,以便于顺利、高效地开展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做一名合格的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者,首先要具备爱岗敬业、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精神,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要懂得学习。不学习就会落后,一名合格的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者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更新观念,转变思维方式,紧跟时代步伐;农机部门要运用一切宣传手段和相关执法部门密切配合,农业机械化推广部门要经常与农机监理部门多沟通,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确保人们购买到放心可靠的农机具,确保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稳步发展。
4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推进农机装备结构调整
伴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势头迅猛,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也有所提高,因此新时期协调发展是关键。要全面推进农机装备结构调整,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全面推进大型农机具的发展速度,使多种机型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农机从低性能向高性能,从单一作业向复式作业方向转变,从单纯发展大宗作物农机具向兼顾经济作物农机具转变,全角度、全方位推进农机装备结构调整。
5结语
发展农业机械化,对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发展农业机械化,对于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培文,郝丽娟,底丽萍,梁耀斌.包头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现状及对策[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0,(1).
[2]庞玉霞.秦安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10).
[3]齐宏,马俊涛,尹秀珍.曲阜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7,(6).
[4]梁立文.关于柳江县农机推广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探讨与对策[J].广西农业机械化,2008,(3).
[5]刘喜强,杨春枝.乌拉特前旗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村牧区机械化,2008,(4).
[6]陈鹏飞.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南方农机, 2011,(1).
[7]张志星,袁晓霞.我国农机推广体系现状与发展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1,(6).
篇10
关键词:四川省,农业机械化,制约因素,对策
一.引言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农业先进科技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载体,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10年,我国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52%,总体上进入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中级阶段。然而,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丘陵山区面积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3,人口占全国的1/2左右。但是长期以来,丘陵山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近80%的人口属低收入群体,人均GDP不及平原地区的50% 。丘陵山区地区由于地形的限制依然是以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主,造成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较缓慢,相对于平原地区,仍然处于农业机械化的初级阶段。因此,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重点在丘陵山区。
二.四川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概述
(一)四川省地形地势介绍
四川省以龙门山―大凉山一线为界,东部为四川盆地及盆缘山地,西部为川西高山高原及川西南山地。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分别占全省面积的74.2%、10.3%、8.2%、7.3%。因此,四川省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研究四川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全国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广大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四川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
1.1978年―1989年低水平发展期:农村实行为基础。
2.1990年―1995年复苏发展期: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活力进一步释放,农民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热情高涨。
3. 1996年―2003年稳步发展扎实推进期:《四川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四川省农业机械安全和事故处理条例》及《四川省农村机电提灌管理条例》陆续颁布实施。
4. 2004年至今快速发展期:从2004年到2008年,中央就解决“三农”问题连续出台了5个1号文件;2007年,四川省政府出台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见》,进一步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农机装备结构逐步改善,农机化水平快速提高。
如表1,截止到2012年,四川省机耕面积达到330.28万公顷,是2004年的98.8公顷3.3倍。2011年农业机播面积19.82万公顷,机收面积84.13万公顷,农村用电141.66亿千瓦时,化肥施用量248万吨 。
表一:2004年―2012年全省机耕面积
数据来源:《四川统计年鉴》整理
三.四川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制约因素
(一)自然条件
四川省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大,山地和丘陵占了四川省80%以上的面积。这些地区道路狭窄,坡陡弯多。耕地分散,地理环境复杂多样,限制了机械化作业的开展,直接影响了机械化作业的效率。
(二)劳动力的转移
“配第―克拉克定理”指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收入水平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过剩劳动力丰富,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突出。工业化进程必然伴随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
农村劳动力素质包括年龄和文化程度两方面。男劳动力年龄幅度21~82岁,其中50岁以下仅占43.1%,50岁以上占56.9%。女劳动力年龄幅度21~73岁,其中50岁以下占54.5%,50岁以上占45.5% 。如表二,四川省劳动力年龄和文化素质分析表明,一是四川省从事农业生产主要50岁以上和部分40-50岁的男女劳动力操作,劳动力老龄化。二是文化程度较低,严重制约了四川省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和发展。
表二:2010年全国与四川省劳动力文化对比
数据来源:《中国农业年鉴》
(四)农民的购买力
尽管从宏观计量经济分析的角度,农民收入水平对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影响在统计学上不如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和政府财政支持显著 ,但从微观来看,农民收入水平及其决定的购买力将决定农民对农用机械的购买和使用程度。
(五)政府的政策支持
如表三,2004年之前,四川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一直处于缓慢的发展,2004年 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正式颁布实施,首次明确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法律地位,制定了从各方面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措施。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与修订,实际上是完成了由政府对农机化发展进行鼓励、支持到推动、促进的策略转变。
表三:四川以及全国农机总动力统计表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四川年鉴》
四.四川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
(一)由于四川省的自然条件限制,农业生产是以户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经营且农业生产立体分布明显,农田面积不规则,而且道路的限制使大型的农业机械不能使用。根据以上特征,四川省应该引进和研发一些小型的农机械,才能符合四川省的生产实际,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增加农民的收益。
(二)农业是弱势产业,应该通过农业机械化和适当的规模生产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让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能够投入农业的生产,促进自身收入的提高,提高农业的质量和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三)由于农民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对农业机械购买力较低。针对这一情况,为进一步提升该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建议政府出台对四川省山地丘陵地区农机补贴特殊优惠政策,将现有农机补贴30%标准提高到50%或70%,以激发农民自主购买农业机械积极性,实现政府与农民共同推进四川省农业生产机械化,不断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
(四)政府应该出台政策,加大对农业机械的补贴力度,加大对基础建设的投入:对教育的投入,对水利工程的投入,对道路建设的投入等,促进四川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建国. 关于山区发展农业机械化问题的探讨[J]. 农业技术装备,2008(10):58-59
[2] 刁学锋 杨仁斌. 发展农机化 建设新农村――四川农业机械化事业改革发展30年综述. 四川农机,2009(1)
[3] 张林,徐富贤,郭晓艺,等.西南稻区杂交稻技术现状及对策[J]. 世界农业,2009,5:82-84.
- 上一篇:呼吸系统疾病病案分析
- 下一篇:口腔保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