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统计和经济学范文

时间:2023-10-30 17:59: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统计和经济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统计和经济学

篇1

从专业设置和课程衔接来看,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是计量经济学的基础和先导课程。目前,统计学的数学基础主要包括线性代数、概率论和高等数学等内容,统计学中的很多理论和知识点都是通过数学演绎推理而来的,而且统计学课程对于其他课程来说是一门重要的方法性和工具性极强的课程。这些数学基础是统计学课程形成的基础,也是学生掌握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的前提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计量经济学中有很多是涉及和使用统计学中的理论和方法。因此,数学是统计学的基础,统计学又是计量经济学的先导课程,这两门课程共同成为计量经济学的基础课程。简单地说,如果学生没有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学好计量经济学是相当困难的。

二、学生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差异下新疆高校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新疆高校特别是综合性高校的教学实践看,经管类专业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课程(主要指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难度因专业不同而不同,更多表现在经济学专业和管理类专业的侧重点不同,经济类专业的要求高于管理类专业。同时,受教学设施、师资队伍等因素影响,新疆部分高校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较多采用合班授课形式。再者,教材甄选与学生专业要求有一定差距,这就导致学生数学基础存在差异,致使学生的统计学基础存在严重的分化现象,这种情形在新疆高校的民汉合班教学中更为明显。这些都给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增加了难度。

(一)合班教学内容不当

受教学设施、师资队伍等因素影响,新疆部分高校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较多采用合班授课形式。由于民族和汉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差异显著,这就使合班教学中的学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分化现象。最重要的问题是,合班教学时需要兼顾教学内容设计和编排、课时数量和学生实际情况等因素,这势必增加教学内容设计的难度。一是民汉合班导致设计教学内容存在一定难度。与新疆高校各专业中的民考汉学生相比,汉族学生的数学和统计学功底和理解能力要明显好于民族学生,这就使民汉合班的学生出现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功底两极分化的现象,这种合班授课形式导致教师出现教学内容偏多或偏少、难度偏深或偏浅的问题。这就需要对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调整。二是教学过程中偏重于计量软件实践操作的讲解,忽视了计量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教学内容。在这种验证式的教学过程中,侧重于要求学生掌握软件的用法,但是从理论层面上看,学生并不理解案例操作背后的原理,从理论上不能阐述操作步骤中暗含的相关计量经济学原理,更有甚者根本不会结合实证结果对所研究的问题给予专业的解释。三是教学内容不能反映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由于目前的计量经济学教材选用国内权威教材,教学案例大多是摘录国内经济发展的数据,缺少反映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数据,无法让学生了解新疆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二)教材及软件甄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不协调

目前,在新疆高校的此类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教材及软件甄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之间的不协调性问题,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受师资力量的影响,同一高校的计量经济学教材由于教师所教授计量软件的类别不同,再加上教材的多样化,一般很难统一成一种教材。二是对于新疆高校学生来说,根据主编的学术声望和出版社级别所甄选的教材有的内容过多且难度较大,增加了授课难度,降低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三是在新疆高校经管类专业中,有的学院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为教材甄选的主要依据,有的高校则注重某种计量软件操作的实践指导性为教材甄选原则。

(三)数学和统计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自我效能感较低

新疆高校特别是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生源是民考汉的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相比,其本身语言理解能力相对较差,而且他们本身对数学和需要数学基础的统计学课程缺乏兴趣,学习的自我效能感非常低。这与计量经济学的连贯性要求有差距,因为学习计量经济学必须有良好的数学和统计学基础,而且其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主要表现在:有些学生在一些前期内容上“卡壳”后,如得不到及时解决,会明显影响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有的学生听不懂的内容累积到一定程度,往往会产生放弃本课程学习的念头;有的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对数学、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这样的课程自我效能感特别低,有的学生从开始就彻底放弃了学习此类课程。所以,在民汉学生合班的计量经济学授课过程中,民族学生自我效能感较低,学习状态和掌握程度呈现两级分化的状态。

(四)新疆高校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师资力量薄弱

教授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师应该有深厚的数学背景、经济学和统计学基础,还要具备计量经济学软件操作的应用能力。目前,新疆高校从事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教师具备这样要求的明显偏少。这就导致新疆高校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教学与经济模型脱离、与实际案例脱节、与相关计量软件分离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有的高校讲授计量经济学的教师是非经管类专业的学科背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虽然能够讲授计量经济学,但由于学科功底不够深厚,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计量软件分析经济现象数量关系的能力较弱。第二,有的高校理论教学与软件教学完全由两个学院的教师承担,理论教学由经济类专业的学院负责,而计量软件由数学或计算机学院的教师负责。从学科融合角度看,导致计量经济学中的经济模型与实际操作之间的讲授产生脱节,影响教学效果。第三,有的高校仅注重某种软件的操作应用能力,学生根本不了解经济计量学的基本理论,使学生缺少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导致学生学完该门课程后,不能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五)验证式实验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目前,新疆高校的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讲授、验证式实验教学模式为主,通常采用先讲授后实验与边讲授边实验两种教学方法,但在教学实践中,该方法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填鸭式”地向学生展示软件操作、验证书本内容,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相应内容,亦步亦趋地模仿教师所展示的内容。第二,此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很少考虑学生统计思维和解释数据能力及其运用计量模型解释经济社会现象的统计素养的培养。

三、学生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差异下新疆高校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改进

(一)根据学生差异调整教学内容

1.加强统计学内容与计量经济学内容的衔接。统计学原有基本内容应该保留,保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同时也要注重概率论与数量统计、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内容的衔接。

2.针对民汉合班教学形式,建立概率论与数量统计、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课程授课教师之间教学沟通机制。注意三门课程教学的前后顺序,避免内容重复讲授,而且授课教师应根据学生基础,对于涉及的数学基础与概率论及数量统计部分,如有必要可适当多分配一些课时。对一些重要但难度较大或因课时受限的内容,应予以简单介绍,以满足“吃不饱”的学生,同时要注意提高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设计中应多引用有关新疆经济发展的案例,这样既可以了解新疆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也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编制《计量经济学案例库和习题库》,使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其中,案例库由教师负责编制,习题库由优秀学生的实践调查报告和国内最新习题组成。

(二)教材和软件甄选应体现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1.在计量经济学教材管理方面,学校应建立教材质量及其使用价值的评价机制。教材应树立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理念,不仅要注重理论和统计方法,注重数学推导,同时还要增加计量经济学软件的教学课时数。

2.教材甄选应突出“理论+实际案例+软件”的特色。同时,根据长期的实践积累,整合本校计量经济学师资队伍,发挥教师的优势和特长,综合各类软件优势,编写实验教学手册,提纲挈领地向学生介绍各类软件,给出相应的参考资料和网站,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弥补教学软件单一的弊端。

(三)调动自我效能感较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计量经济学章节体系内容一般是按照“概念———前提假定———理论推导———统计检验推导———案例”的顺序安排的。针对基础较差且理解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设计教学环节可以从实际例题出发,调整该顺序,即采取“案例———统计检验推导及验证———理论推导———再举例———前提假定———概念”的方式展开,结合案例来讲解相应的理论推导及概念内涵,然后再通过举例进行巩固,最后使学生系统掌握章节的核心内容。

2.针对民汉学生基础差异分化的实际情况,加之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方法性较强的课程,可设计PBL型的案例题,将学生置身于实际问题情境中,通过“讲解+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软件操作和实证分析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应减少对概念、理论推导等内容论证的时间,侧重对计量分析方法的应用步骤和背后暗含的理论讲授,使学生掌握针对不同计量分析数据进行相应处理的方法及实证结果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能力。

3.教师应与学生多沟通,掌握学生基本情况,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学习活动。根据授课内容教师可安排专题性讲座,及时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设计案例习题,由学带领组内学生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和计量分析,同时组织小组对实证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并由组内选派一名学生讲解案例分析过程及相应的结论。

(四)提升计量经济学课程师资的专业能力

1.注意各学科教师之间的衔接。师资队伍中应包括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专业的教师、统计学教师和计量经济学教师,并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以保证在教学实践中,各专业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专业性及学生特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设计符合相关专业的教学大纲,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2.提高计量经济学专业教师的经济理论水平。教师只有较深的理论功底,才能带领学生借助经济理论对所研究的经济现象和问题进行经济模型的构建,运用经济理论知识处理数据和模型检验,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和经济理论解释经济现象。这是计量经济学教学的灵魂所在。

3.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整合本校计量经济学师资队伍,根据本校经管类专业特点,选派教师参加主要计量经济学软件与专业培训提高教师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水平。

(五)革新教学方法

1.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结对子组建实验小组”、“好帮差”等形式,引入PBL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开展基于问题情境的教学,为学生设计基于现实经济世界的真实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通过分工协作、分析讨论并最终解决问题的方式,逐渐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基于学生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差异的情形,计量经济学应采取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且以板书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两种教学手段的优点,弥补其不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

篇2

关键词:北部的森林 退化 损耗 生态经济学 密歇根

一、介绍

自然资源专业人员经常会对经济学和生态学做出两种不同的反应。处理稀缺的人造资源和自然资源分配的经济学被那些关心社会对环境与自然资源影响的人们看作是没有帮助的。生态学(关于稀缺资源的自然分配)则被逐步认为是一种更有用的分析社会对环境与自然资源影响的方法学。在某些方面经济学常常被误解为金融的同义词,例如:金融决策(利润、“底线”等),但如果按照资产净值和效率这些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从更广的范围去考虑,它会使人们感到迷惑。多年来,资源经济学家已经在理论与实践中强调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并且这些早期成就的最新部分正在演变成一个新分支---生态经济学(Prugh 1995)。

根据 Costanza 等人的观点,生态经济学的概念:它是一个跨越多学科的领域,在这一领域集中了三个相关的目标,即可持续性、分配的公平性和配置的功效性。因此生态经济学家对远景的认知和如何建立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更感。生态经济学家的认知包括下列四个方面:(1)我们的星球是一个闭合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类社会只是一个子系统;(2)一个可持续的将来是对地球这个生物圈内所有物种而言的;(3)因为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我们必须谦虚谨慎地看待所面对的问题;(4)随着我们对地球上各个子系统间关系的深入了解,我们的政策应当变的更加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Costanza 和Daly (1987) 指出单凭经济学家或生态学家不可能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新的综合方法——生态经济学是非常必要的。

上述认知可能在一些方面较难实现,例如:物种间量的分布和两代间的平衡分布。但是,我们能够在其他方面向前发展。明确的讲,对于自然资产和其与可持续能力关系的认识,是更需要的(Prugh 1995)。根据‘北部森林’的例子,森林资源的储量和流量能够被用来评价可持续发展的前景。这能够并且正在通过自然资源核算来体现。

为了提供自然资源核算如何能应用,本文回顾了自然资源核算的起因与目的,概括了几个关于自然资源核算被应用的例子并且给出了一个关于密歇根北部森林资源的储量和流动量的实例。

二、自然资源核算

自然资源核算正在被许多国家所采纳,在美国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仍存在着国会巨大的抵制(美国商业部经济分析局1994, Rylander 1996)。人们逐步认识到自然体系具有吸收废物的作用并提供非消耗的自然资源和可消费的自然资源。然而,前面两项在合计国家财产(如:国内生产总值 GDP)上并没有得到重视。在最近一些年,人们已经增加了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的监测,并且正在开始将监测引入到我们的核算体系中并使之制度化。

(一)自然资源核算的起因与目的

国民生产和收入核算体系 (SNA), 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建立的目的是提供经济性能指标、是一个分析经济增长趋势的系统方法并对政策分析提供相关数据。国民生产和收入核算体系(SNA)并不包含所有的对人类富裕有益的经济活动或者所有商品和服务,它起初的设计目的是提供经济生产信息。然而,人们已经证实了过去50年快速的经济增长是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而进行的。这些已经导致了人们对社会福利和可持续发展的注意。特别是,在增加产品时没有考虑自然资源和环境的能力(the capacity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例如:能够用于生产的自然资本, 排污池等) 将导致将来生产能力的降低甚至造成恶化。这种考虑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系统地考虑自然资产已经对提高国民生产和收入核算体系(SNA)产生了很大效用。在考虑到自然资源和环境时,国民生产和收入核算框架——传统的GDP就会出现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国民生产和收入核算典型地记录着人造资产在一定形式上的贬值,如设施和设备等,但却忽略了各种形式的自然资产如空气、土壤及不可恢复的森林资源等等,并且废物吸收和生命支持的重要角色也被忽略。

2) 自然和环境资源根本不包含在国家资产负债表内,并且很少单独用环境质量指标来评价。

3) 用于处理的投资(Cleanup costs )(例如:恢复环境资产的投资)经常不考虑累计(在恢复的过程中造成的)的环境损失。对于私人公司,为保护环境而支出(如采取措施去抗击或控制产品和消费品的负面作用)就意味着获得更少的收入。相反,当这样的投资是由国家公共部门来完成的话,国家的支出将会增加。

4) 许多商品和服务是通过自然环境来提供的,他们并不在市场上交易,因此,这些也不可能在SNA系统中反映 (Abaza 1992)。

因此,这些缺点突出了GDP和类似的措施不能反映自然资源和环境对经济繁荣的作用。如果不认识清楚,这些疏漏会对现在和将来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作用。

传统的核算体系集中采用GDP而不是净的国内生产总值,部分原因是由于在评价贬值方面还存在困难。同样地,自然环境资源损耗和退化的度量标准也在引起人们的注意。可持续发展的度量标准应该反映贬值、损耗和退化。通过以上认识便产生了按照环境因素调整的净国民产值(EDP)和净收入(ENI)的发展。按照预想,这些修订的度量标准将更好地反映真正的收入、提高环境服务意识、考虑人造和自然资产的对冲、扣除保护环境支出的种类、考虑经济活动造成的损害。环境资源核算(ERA) 或者自然资源核算 (NRA) 是从这些早期的尝试中衍生出来的。Abaza (1992)指出在开发自然资源和环境核算体系进展中存在几个里程碑。他指出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各种工业化国家开始执行环境资源核算(ERA),而其他国家还在考虑什么样的工业化过程会在他们国家发生。在1983年,联合国环境开发署召集了一个咨询会议去探究环境资源核算(ERA)的发展。后来,在1984,1985,1986和1988年联合国与世界银行相继合作召开了相关的工作会议。

考虑到自然资源的损耗和退化(Bartelmus 1993, Markandya 和Perrings 1993, Prudham 和Lonergan 1993),为了使社会福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度量标准相统一,进行环境和自然资源核算的主要目的是修订国民生产和收入核算体系(SNA)。为了加快解决自然资源核算问题,世界资源学会将出版物“消耗的资产”(Wasting Assets ,Repetto et al. 1989)发送到由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发起的一系列环境资源核算会议当中。Bartelmus 指出自然资源和环境核算的可靠性是在由联合国环境计划开发署和世界银行联合组织的会议中第一次进行探究的。因此,一致认为环境核算能够与联合国的国民生产和收入核算体系(SNA)相结合 (Bartelmus 1993)。这便产生了结合生态与环境核算体系(SEEA)来修订的国民生产与收入核算体系(SNA)(联合国 1993年)。在最新的国民生产和收入核算体系(SNA)中, GDP被调整为考虑环境的国民生产总值 (EDP)和考虑环境的国民收入 (ENI)。修订后的国民生产和收入核算体系(SNA)能够帮助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

这些调整的措施,如同它们的前身,是按照现在条件考虑人口、技术、政策、支出、消费和参数来计算的。即:它们提供一个静态的可持续发展。这其中也包含着准确的自然环境资源核算价格如何反映它们对人类安宁的贡献。那些修订的措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改良的方法。根据修订后的国民生产和收入核算体系(SNA), Prudham 和 Lonergan (1993年) 认为在了解人类、社会、经济体系和自然体系关系的需求中自然资源核算(NRA)已经形成。后者的功能是提供消费市场资源的来源和非消费的资源(很大程度上是非消费的非市场资源,例如人类的娱乐场所和同性质的服务)。目前,在许多的院士中间达成了一种共识:保持国家自然体系的价值—作为国家总资产的一部分,是使一个国家的人口在将来如同现在一样富裕的一个必要条件。

许多关于国民生产和收入核算体系(SNA)的争论在于如何处理系统目标间的冲突,也就是要反映社会福利与经济输出两个方面。如果社会福利和经济输出被看成是相互独尊的个体,那么整体经济核算体系将不能使总输出和社会福利核算体系的支持者感到满意。目前许多研究已经指出了1968年联合国制定的国民核算体系的问题。

(二)实例研究

几个国家关于自然资源核算的研究在过去的10年间已经完成。一份由哈佛大学国际部修订的最新报告‘考虑森林资源的好处:概念和经验’对自然资源核算(NRA)的概念和方案给出了一个全面的阐述。早期由Peskin 和Lutz (1990), Abaza (1992), 以及 Prudham 和 Lonergan (1993)撰写的论文也回顾了几个国家在这方面的详细研究。在这里给出了最常用的几个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的实例研究。四个发展中国家(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巴布亚新几内亚和菲律宾)的自然资源核算框架被首先描述,而后是6个工业化国家(日本、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美国和芬兰)的框架 (摘自Lutz 1993 ).

印度尼西亚

Repetto等人 (1989年)是检验自然资源衰减对国民收入估算影响的发起者。他们的方法包括汇编一定时期内资源的储量和流量登记表。对于研究每一种资源在核算期内开始的储量(例如1年)是按照资源的总价值、单价和由它们增加的产品来记录的。从储量中增加或减少的要注明,如核算期内单价的变化。在每个核算期的结束,计算出最终的储量和最终的总价值 。因此,物质的账目是:期末存货=初创的储备+增加量-减少量。单价主要用于储量与价值的转换。这就为检测物质与经济衰减提供了基础。

墨西哥

在1990年和1991年由van Tongeren 等人进行的实例研究中则完全采用的是生态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分析框架。重要的是,它验证了在分析过程中使环境资料与经济学一体化的可行性。石油的开采与损耗、森林减少、土地利用和资源退化是研究的重点。在这份研究之前,石油的供给被认为是随意的,其衰减一直被忽略。研究中将石油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单独拿出来做了说明。调查还包括那些经常连贯的活动如森林的破坏、土地利用变化造成森林面积的减少等。研究中的主要步骤是:关于自然资产量和退化情况(如:侵蚀、污染、固态废物等等)数据的编辑,两种方法的评价(将来收入的折现量/防止损耗或退化的投资)和不同经济方案的综合比较。巴布亚新几内亚Bartelmus 等人 (1992、1993年) 承担这项研究是为了检验一个国家进行综合核算的可行性,这项研究要求这个国家是在开发相对较早的阶段并且实际环境问题仍然是有限的条件下进行的。这项研究是在有限的资源和有限的时间框架内完成的。作者能够利用他们的框架突出一些出现的环境热点。农业、林业、采矿和能源部门作为了研究的对象,并且计算出按照环境调整后的净国民生产总值,两种不同的计算损耗的投资方法(净价值/用户的投资)也得到了验证。这项研究也突出了在自然资源核算中拥有自然资源数据库的重要性。

菲律宾群岛

菲律宾的环境与自然资源核算工程(计划) (ENRAP) 是其他国家众多方法的综合并且在一些方面和印度尼西亚的经验类似。菲律宾的环境与自然资源核算工程(ENRAP)现在已经在菲律宾群岛形成了一种制度。ENRAP工程的第一阶段集中于森林产业。随后的阶段将集中于生态系统类型和资源范围(如流域watersheds)。这项工程将是其他国家效仿的典型例子。

日本

日本由TNordhaus 和 Tobin (Abaza 1992)开发的一个环境资源核算(ERA)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经济安全度量标准”的概念。这种方法强调了计算GNP时要扣除用于消除污染的花费和造成污染的成本。然而,Abaza (1992)指出这种方法从来没有被日本国家统计局采纳。

加拿大

一个名叫STRESS 的大型信息系统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被开发,其主要是便于对不同类型的环境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和操作。STRESS是建立在人类对环境引起的压力及隐含的人口与环境关系基础之上的。按照这个基础开发出三个不同的数据库程序:(1) 自然资源的存储量与流量及它们与经济的联系; (2)环境状况数据库; (3) 自然生产力数据库。Prudham 和Lonergan (1993年) 指出在加拿大有两个适用的国家级资源核算程序。第一个程序是用生物学的、不可恢复的和循环系统资源账目将收益账目和财产账目连接起来。第二个是利用统计学并且比第一个的使用条件更受限制,它是对国民生产和收入核算体系(SNA)的补充。这一系统将提供自然资源的卫星统计资料并且对包含在国民经济平衡表中的自然资产进行评估。Vincent 和 Hartwick在1997年指出近些年来的前端研究主要集中在加拿大的森林资源。

法国

法国核算体系是一个设计最复杂的系统。它是为了在三个基本维:经济、社会和生态上分析和描述自然环境而设计的。起初的意图是针对自然资源减少,提供一个能实时修正国民生产和收入核算体系(SNA)合计的数据库。然而随着计划的进展,认识到国民生产和收入核算体系(SNA)过于强调经济目标,所以法国将其演变为用公共环境数据库按照质量和数量的形式为各种目标提供各种原则的体系。因此,法国体系是为弥补经济与生态资源核算的不足而设计的。Peskin 和 Lutz (1993)报道:按照投资的适度水平这些核算的开发已经在一些有选择的部门当中进行了。

澳大利亚

在澳大利亚将环境和经济结合起来统计核算已经引起了疑问(Young 1993)。和澳大利亚经济中最终的商品和服务价值相比,国家内的环境退化和可恢复资源的损耗已经显得非常次要。因为各种产业和服务组成了经济的主要部分,只有6%的劳动力受雇于可恢复的资源业。同时,研究人员已经提议建立以部门和区域为单元的核算账目。一项研究表明由于价格的波动和储藏资源的新发现,如果将国民收入和生产核算账户内的储存矿物价值的变化合并起来考虑将会比可恢复资源的开发和退化对经济的影响更大。被提议的资源核算方法是建立较好的环境质量和个人福利指标体系。

美国

在美国历史上,能够收集用于减轻污染的消费数据是很有限的(Peskin 和 Lutz 1993)。 后来,一项切萨皮克市的专项研究采用了由Peskin (1989)开发的核算体系,在这个体系当中‘自然’部分被加到了工业、政府和家庭等传统的部门当中。核算账目中的信息对深入了解环境与经济目标的联系提供了帮助。作者指出在实例研究账目中将环境与经济完全地结合在一起考虑,目前还有困难。整体考虑的主要障碍是在经济与环境间缺少因果关系的信息,反之亦然。然而,由于政治的压力现在关于自然资源核算的成就已经被严重的缩减了 (Rylander 1996)。但是几个对矿物、建筑用材和旅游业方面的国家级实例研究已经完成。 (美国商业部,经济分析局1994)。

芬兰

Hoffren等人 (1997年) 为后来政府官方自然资源核算(NRA)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并给出了芬兰森林的物理变化、生态索引和最近的货币价值趋势。这项研究是根据现存的数据库而开展的。物理账户包括森林面积、生物多样性数据、树木材料、碳的粘合物、大气污染物质和酸的沉积作用。开发出了用于生态系统、物种和娱乐的森林质量指标体系。另外,整体系统的指标体系也被开发出来。货币核算账目包含树木和其他的森林产品、森林成长、碳的固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娱乐的价值、对酸的沉积作用的投资和持续性的收入。

通过上述几个国家事例的分析,Abaza (1992)将这些对环境和自然资源核算的方法概括为下列几种: (1) 环境指标的鉴定和重新分类; (2) 自然资源核算(法国); (3)在市场上交易的自然资源的贬值(印度尼西亚); (4) 全部的环境和自然资源量的评估 (联合国 1993, Hoffren 1997)。 联合国的生态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是目前所开发的各种方法的集成。

(三)生态环境和经济的综合核算

生态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是在环境核算方面各种经验的集合(详细内容参见United Nations 1993)。它包含了自然资源核算、货币的卫星核算和福利核算。主要的目标是(1) 编辑与货币账目和资产负债表相结合的物质账目; (2) 将传统的总储量与输出量分开以利于阐明一定的环境关系,主要是治理费用的支出; (3)完成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对自然资源损耗和退化的货币账目核算; (4)资产概念的延伸包括自然资产;(5) 账目核算一致性的调整(Bartelmus 1993)。对于那些北部森林的极地资源,生态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将提供一个评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框架。特别是,这一体系能检验物理储量和流量及它们对货币量的影响。

这种核算的过程包括物理核算(例如能源物质平衡、环境分析和经济活动中物质的流量;环境统计开发的构架、 测量经济活动和他们对环境媒体影响的残留效应;用于补充能源物质平衡方法的NRA体系), 货币账目核算(市场值和供应品成本)和自然资产评价 (用市场和非市场的评价方法)。在许多实际例子当中,账目核算的第一部分(物理核算)也常常是较难实现的。在下面的这一章中,我们将结合密歇根北部的森林解释物理核算。

(四)物理核算的一个例子:密歇根的北部森林

密歇根州位于美国的中北部并且和具有广袤北部森林的加拿大接壤。在密歇根,那里有771000公顷北部低地的针叶森林(云杉、北部的雪松、金钟柏和落叶松)。随着对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我们已经开始注意森林资源的流量,然而我们没有通过森林的类型和所有者去评价其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自然资源核算(NRA)框架能进一步监测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在物理核算方面,开始用一个开放的储量并且加入净变化 (增长与种植园的开发减去减少,例如收获、浪费、死亡率和土地转换等) 来得到一个期末存货量。流动和储存的物质价值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评定(并没有在这个例子中应用)。物理储量和流量提供了对森林条件的认识,然而货币账目核算只告诉政策制定者森林资源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 (Hoffren 1997)。

利用恰当的数据和模型,我们也能够检测出未来森林隐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Leefers et al. 1997)。 尽管自然资源核算(NRA)通常被认为是依据过去经济发展情形进行的分析,但是它也有意识分析的效用。在密歇根,这些北部的森林资源并没有被木材加工业过度利用。估计现在的木材开采量是1.7 x 105 m3 /年(1995年测),而森林的总的资源量超过了34.7 x 106 m3 (J. M. Vasievich, 美国农业部),开采的木材量低于总量的0.5%。如果开采率提高一倍,缓慢增长的森林资源总量仍然可以维持25年。按照现在的开采率到2020年时,木材的储量将会增加39.8 x 106 m3 。传统上,我们的分析集中在持续的资源供给量而不是持续的资源储量。自然资源核算(NRA )使我们从上述两方面,按照物理的和货币的条件思考问题。

如果按照现在的采伐速度,尽管密歇根北部森林、低地的松类森林资源可能不出现消减,但是还存在许多关于怎样计算和计算什么的问题。在美国许多种植园主都从事了森林业,其中可能一个种植园主的森林资源量减少,而另一个种植园主的森林量是增加的。正的净值可能掩盖了潜在的问题。另外,评估的问题依然存在,当供应超过了市场的需求时,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就会降低。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种物理核算、货币核算和自然资产评估等系统方法却为检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框架。 三、结论

在我们这个社会中,完美的生态经济关系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建立,其最终目标是保护地球这个生态大系统。如果我们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借助经济这一杠杆来保护生态使我们这个大的生态系统达到可持续发展。

现在的国民生产和收入核算体系(SNA)没有充分反映出自然资源与环境的衰退。例如,由工业引起的保护性支出只作为中间性的支出,相反只有那些由家庭和政府承担的支出才作为最终的支出。在这篇文章的后半部分,用于保护性的消费被当作经济增长来处理。尽管人造资产的贬值从国民生产总值(GNP)中被扣除变成了净国民生产总值,但是自然资源和环境的衰减仍然未被考虑(El Serafy 和 Lutz 1989)。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被概念性的认为是自然资产的贬值。事实上,许多由环境和自然资源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并没有在市场上流通,因此,不能通过国民生产和收入核算体系(SNA)来反映。

按照我们的分析,自然资源核算(NRA)框架具备了依据过去经济发展情形分析(Ex post analysis)和有意识分析(ex ante analyses)的潜能。而且,自然资源核算(NRA)调整了传统体系分析(SNA)并将我们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储量与自然资本上。因此,自然资源核算(NRA)在经济学与生态学间架起了桥梁。

对于那些关注可持续发展的机构(例如瑞典的Beijer国际生态经济学学院),其下一步工作可以让研究人员汇编那些来自加拿大、芬兰、挪威和其他国家自然资源核算(NRA)的工作成果。通过汇编这些信息,国家之间的相关性便能明确并且能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改进。

参考文献

Abaza, H., editor. 1992. The present state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accounting and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UN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Series Number 1. United Nations, New York, New York, USA.

Bartelmus, P. 1993. Environmental statistics and accounting. Chapter II in A. Markandya and C. Costanza, editors.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debat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s Unit (EEU),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Series Paper Number 8. Harvard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Cambridge, MA, USA.

Bartelmus, P., E. Lutz, and S. Schweinfest. 1992.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 a case study for Papua New Guinea. Environment Working Paper Number 54. The World Bank, Washington, D.C., USA.

Bartelmus, P., E. Lutz, and S. Schweinfest. 1993.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 a case study for Papua New Guinea. Pages 108-143 in E. Lutz, editor. Toward improved accounting for the environment. A UN Stat-World Bank Symposium, IBRD-World Bank, New York, New York, USA.

Costanza, R., J. Cumberland, H. Daly, R. Goodland, and R. Norgaard. 1997. An introduction to ecological economics. St. Lucie Press, Boca Raton, Florida, USA.

Costanza, R., and H. E. Daly. 1987. Toward an ecological economics. Ecological Modelling 38(September):1-7.

El Serafy, S., and E. Lutz. 1989.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accounting: an overview. Pages 1-7 in Y. J. Ahmad, S. El Serafy, and E. Lutz, editors.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World Bank, Washington, D.C., USA.

Grambsch, A. E., R. G. Michaels, and H. M. Peskin. 1993. Taking stock of nature: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for Chesapeake Bay. Pages 184-197 in E. Lutz, editor. Toward improved accounting for the environment. A UN Stat-World Bank Symposium, IBRD-World Bank, New York, New York, USA.

Hoffren, J. 1997. Finnish forest resource accounting and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Tutkimuksia Forskningsrapporter Research Report 224, Helsinki, Finland.

IRG/Edgevale/REECS. 1996. ENRAP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s Accounting Project) III main report. Report prepared for the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United State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Resources Group, Washington, D.C.; Edgevale Associates, Virginia, USA; and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s Center for Studies, Quezon City, Philippines.

Leefers, L. A., K. Potter-Witter, and J. M. Vasievich. 1997. Modeling the multiple-owner timber supply problem in the Lake States. Pages 356-361 in Proceedings of the 1996 Society of American Foresters Convention, Albuquerque, New Mexico, November 9-13, Bethesda, Maryland, USA.

Lutz, E. 1993. Toward improved accounting for environment: an overview. Pages 1-14 in E. Lutz, editor. Toward improved accounting for the environment. A UN Stat-World Bank Symposium, IBRD-World Bank, New York, New York, USA.

Markandya , A., and C. Perrings. 1993. Accounting for an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summary. Chapter I in A. Markandya and C. Costanza, editors.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debat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s Unit (EEU),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Series Paper Number 8. Harvard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USA.

Okubo, S., and M. A. Planting. 1998. U.S. travel and tourism satellite accounts for 1992. Survey of Current Business 78(7):8-22.

Peskin, H. 1989. Environmental and non-market account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Pages 59-64 in Y. J. Ahmad, S. El Serafy, and E. Lutz, editors.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World Bank, Washington, D.C., USA.

Peskin, H. M., and E. Lutz. 1990. A survey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Environment Working Paper Number 37. The World Bank, Washington, D.C., USA.

Peskin, H. M., and E. Lutz. 1993. A survey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approaches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Pages 144-176 in E. Lutz, editor. Toward improved accounting for the environment. A UN Stat-World Bank Symposium, IBRD-World Bank, New York, New York, USA.

Prudham, W. S., and S. Lonergan. 1993. Natural resource accounting (I): a review of existing frameworks. Canadian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16(3):363-386.

Prugh, T. 1995. Natural capital and human survival.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Ecological Economics Press, Solomons, New York, USA.

Repetto, R., W. Magrath, M. Well, C. Beer, and F. Rossini. 1989. Wasting assets: natural resources in the national income accounts.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Washington, D.C., USA.

Rylander, J. C. 1996. Accounting for nature: a look at attempts to fashion a "green GDP." Renewable Resources Journal 14(2):8-13.

Statistics Canada. 1990. A framework for environmental statistics. (Draft).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 Section, Statistics Canada, Ottawa, ON, Canada.

United Nations. 1993.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 interim version. Studies in Methods, Handbook of National Accounting, Series F, Number 61. 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 New York, New York, USA.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1994. Integrated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satellite accounts. Survey of Current Business 74(4):33-49.

篇3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高校大学生 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近些年来,我省的大学毕业生人数持续走高,近两年来的毕业生人数一直保持在30-40万人数左右,就业竞争压力凸显。而如何借助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良好契机,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优势,把我省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提升与之相结合,提升毕业生的就业水平和就业率,就要从机制层面入手加以思考和解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施,已经成为国家经济、政治、文化重要的战略部署工作,并且已经按计划和时间逐步的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层面。无论是从经济、民生、资源重组、还是交通、住房等方面都在慢慢的影响着我们的实际生活。其发展的进程速度会直接影响到河北省以及各地、市区域的诸多层面,会给我省及周边地、市区域带来深远的影响。

我市作为省内高校分布相对集中的城市之一,每年驻保高校包括省属、部属及其他市属高校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在不断的增长递增中。而他们的就业问题也就成为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重点关注的焦点问题。而通过何种方式方法、制定合理的就业创业机制,通过社会、学校、个人等多方面的协调统一,拓展就业创业的渠道,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其实践能力、制定好就业创业计划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事情。关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从我省及相关机构一直以来就制定合理的方法进行疏导,着力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水平和能力。河北省从2011年开始,每年组织相关专家评选省内十所左右的示范高校,作为省级创业帮扶工程的定点培训机构,提供各项项目的扶持;省内各地区结合当地高校的实际情况,创办大学生科技产业园、文化创新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服务工作;同时结合一些省级比赛活动,比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业之星评选活动,积极鼓励和扶持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活动。在教学方面,省内高校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课件评比、举办、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大赛、微课比赛等活动, 促进高校教学对于创新创业活动的理论教学,加快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创业教育教师教学和指导学生创业实践水平。

如何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助推力量、如何利用好我市高校的丰富资源配置,从而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和水平,成为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所以,本论文准备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大背景,结合我市驻保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情况,通过实地考察、调研相关高校进行数据分析,制定并归纳出真正适合我市驻保高校及相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构建卓有成效的就业创业体系,提高就业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从而推动我市经济和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2目前需要解决问题的重点问题和途径

2.1借鉴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新方法和新观点,鼓励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对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和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方面,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一般是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在项目、管理、资金、服务和教学等方面对高校的创业教育给予支持和帮助。在国外高校中,除了为大学生开设相关就业、创业课程外,还通过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的创业平台,积极鼓励大学生和优良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提供给青年大量创业实践的机会。同时,在学校财政支出方面,通过建立学校扶持基金、企业合作基金、开展创新创业培训等方式方法,满足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学生为社会创造财富和实现人生价值,实现校企双方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规划,促进新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形成,提升了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水平的提高。

2.2继续结合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就业创业政策,真正提供就业创业发展良好的平台

一项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情况都需要因人、因地结合,结合具体问题而制定,同样,落实政策的实施和开展有效的工作,需要政策的制定和扶持提供前期保障。大学毕业生要想在创新创业新的领域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能力,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优势,制定相关的职业规划,制定合理的创新创业发展目标,从而实现自身投身社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这与创业机制的合理制定、以及创新创业的具体实施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省要紧密结合目前发展的态势,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我省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水平出发,继续完善并制定出台切实符合大学毕业生现状的相关的就业创业政策,在创业基金、创业政策法规等方面给予大学生相关的优惠并予以倾斜。尤其是要着力加强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反馈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并在资金支持、服务支持、场地支持等方面切实加强保障。

2.3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的开展

现阶段,我省各个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以及相关的教研室和相关就业机构,一些高校还通过校企合创办大学生创业基地和孵化园,通过聘请校外就业创业导师、企业走进校园、定期开展就业创业发展论坛等相关措施,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做好服务工作。省内高校的教学和就业指导服务部门在今后的就业创业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继续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工作,尤其是实践教学方面的工作。在创新创业课程上,应当继续加大相关课程主讲教师的科研教学水平和创新创业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成立高校教师就业创业教育科研团队,在教学、科研、理论、实践等方面,学习汲取相关的就业创业知识尤其是前沿知识;同时,应继续加强和校企合作的沟通与联系,把企业用人的市场需求、市场发展的定位、创新创业的发展目标与大学毕业生所学的相关专业相结合,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模式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让大学毕业生在实际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提出合理可行的创新计划和创新观点,为自身实践水平的提高增加筹码。

2.4大学生自身创新创业水平的提升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离不开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联系,客观条件的发展和运行还需要主观实际的行动。在当前,政府、社会和学校创新创业的良好机制的出台和运行,作为一种重要的、外在的客观条件,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搭建了一个广阔而自由的发展平台,而如何找到创新创业的着眼点、如何提升自身就业创业能力,其内在素质和主观意识的提高,重点就取决于大学生自身了。因此,广大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要重点培养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重点加强: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基础理论学习,牢牢扎实自身专业理论课程的W习。因为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需要技术的支撑作为后盾;其次,要找准自身的就业创业定位,制定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创新创业的模式、方法上重点加强和提升;再次,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要有百折不挠、勇于尝试失败的勇气和胆量。任何事情的成功不会一蹴而就,也许会经过若干次的失败尝试,才能获得收获。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也许会布满荆棘,也许会道路坎坷,所以需要广大毕业生要有接受失败的勇气和胆量,以及勇往直前、永不服输的决心和信念。

大学毕业生的创新创业工作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以及广大毕业生的共同协作。如何结合我省的具体实际情况、如何从就业创业机制的发展与完善、如何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如何建立校地协同机制、如何建设良好的创业环境、如何健全的法律保障、畅通的融资渠道,如何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这些情况都成为了现阶段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和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和正常发展,就需要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积极研究和探索,建言献策。

基金项目:本课题系2016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课题编号:JRS-2016-1001)的成果;本课题系2016年度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驻保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协同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16002)的成果。

参考文献

篇4

“经济学是一门关于我们世界的理性选择的科学(the science of rational choice)”。②笔者在此对可预见性规则的经济学分析就是试图探求这一古老契约的法则中隐含的理性因素:

一、可预见性规则是对合同当事人的预防措施和信赖的有效激励。违约赔偿责任范围的规定影响合同当事人A与B的理性选择,进而控制交易风险损失的大小:违约赔偿责任过大,则A将积极采取措施减少违约的“意外事件”的发生,尽管预防措施的实施也意味A的履约成本的增加,同时由于预期更多的损害赔偿费用,B的大部分甚至全部风险转移给A,于是B对A会形成过度信赖,夸大了B的预期,一旦A发生违约,则交易风险损失被放大;相反,违约责任过小,则B对A产生有效信赖,并将根据A的履约情况做出对应决策,但是由于预防违约风险的利益在双方间分配,A采取必要预防措施的激励削弱,他总是采取最小的预防手段,违约风险发生机率增加,则交易风险仍被放大。避免上述有效预防和有效信赖不相容的方法,令违约赔偿额为一个合理的不变量,即等于违约人在订约时预见到或应当预见到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在此平衡点,双方当事人的预防和信赖趋于合理,从而充分实现合同价值。

二、可预见性规则提供有效违约运作的空间。有效违约是指某种意外事件的发生致使履约成本超过各方所获得的利益时,违约比履约更有效。③对待有效违约存在截然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差异的根源是对合同法目标的不同认识,认为合同法是对承诺的法律约束的学者大都持否定观点,而法律经济学者认为合同法的目标是通过自愿交换而促使资源转移到最有价值的用途中。有效违约实际上是实现帕累托最优态的理性选择,即合同双方在1、幸运的意外事件或意外收获可能使不履行比履行更有利可图;2、不幸的意外事件或意外事故可能使履约比不履约损失更大的情况下,选择不履约是资源优化配置的明智之举。可预见性规则的价值是为违约方确立衡量违约成本的标准,违约方通过违约的预期收益与该项成本的比较,选择有效违约而追求更大收益或避免更大损失,同时另一方的利益也可获得必要的保障,否则规定违约成本过低,会引致机会主义泛滥;规定违约成本过高,会抑制有效违约,合同在负价值态强制维持,社会财富受损。

三、可预见性规则对交易费用的节约。交易费用范畴的产生是经济学的革命,借助该理论工具进行合同法研究,便可发现可预见性规则实际为一个设计精巧节约交易费用的机制。合同成本包括但不限于寻找和信息成本、讨价还价和决定成本、履约和实施成本等。一方面违约事件发生后,相对方可以获得确定合理的财产赔偿的保证,减少其在选择更安全的交易对象、监督合同实施以及采用诸如保险等规避风险方式的交易费用支出;另一方面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交易活动频繁,形成有机联系的网络,其中任意环节中断,可能影响一系列合同的履行。在某些情况下,对于从事具体交易的当事人,因为合同本身不具有“社会公开性”,使之不可能了解违约行为给第三人造成地各种损害,施之过重责任会限制当事人从事广泛的交易活动,相应地交易成本增加。可预见性规则的确立使合同风险在交易双方当事人间合理分配,有助于合同双方对交易费用的理性决策。

以上是笔者对违约责任中可预见性规则经济学分析的尝试性探讨,在法律领域中诸如财产、合同、侵权等问题上无不打有经济理性的烙印,对其经济分析的研究即有利于我们更深入的理解法律制度背后的理性因子,也将有助于我们在新经济时代的制度改革与完善。

    参考文献;

①王利明。违约责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410页。

篇5

【关键词】大学生劳动合同 陷阱防范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C-0167-03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常常遭遇一些劳动合同陷阱,致使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在就业过程中如何签订劳动合同,防止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成为大学毕业生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一、协议陷阱

(一)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只有口头承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劳动用工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是许多用人单位出于对用人成本等因素的考虑,在聘用大学生时并不与大学生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仅仅作出一些口头承诺,而大学生为了就业,往往也不在意单位是否与其签订书面合同。在没有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双方协议的内容没有在合同中用文字加以明确,一旦用人单位不兑现承诺,或者发生违法解雇、工伤等劳动争议,大学生往往由于拿不出有利证据而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要预防这一陷阱,大学生应严格遵循先签订劳动合同再工作的原则,主动向用人单位提出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明确要求。如果用人单位不与大学生签订劳动合同,而又与大学生作出了各种口头承诺,那么大学生应当努力保存用人单位作出这些口头承诺的证据。例如,用人单位的书面宣传材料如果作出了某些实质性的承诺,就应当保存好这些宣传资料,如果可能的话,还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招聘人员作出一些书面的说明,将劳动合同的主要条件记录下来。

为了防止用人单位采取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方式逃避法定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即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双倍的工资。因此大学生在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时,如果用人单位不与自己签订劳动合同,则可以向用人单位要求支付双倍工资。不过由于没有签订有书面的劳动合同,大学生在遇到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如果用人单位不承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大学生要支持自己的主张必须要提供能够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充分证据。这就需要大学生注意收集和保留相关证据,例如工资领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有关凭证、用人单位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身份证件、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能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关系的凭据等。只要这些证据能够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用人单位就会因为其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二)“霸王条款”陷阱。“霸王条款”是指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对劳动者的权利作出限制或者剥夺的条款。现实当中订立劳动合同时通常是由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合同文本,有对候合同文本中会出现一些不平等的条款。例如,有些大学生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发现合同中有这样的条款:“劳动者违反操作规程造成工伤一切后果自负”,特别是一些高风险企业容易在劳动合同中设置类似的条款。有的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制定限制或禁止女大学生结婚、生育的条款,一旦她们结婚、生育,用人单位就会终止双方的劳动合同。有些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规定的员工工资低于本地最低工资标准。还有些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规定辞职必须要经过单位同意,或者规定单位有权根据情况变更大学生的工作岗位和工资待遇,大学生必须服从用人单位安排等内容。上述种种条款有些排除了用人单位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有些违反了我国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有些虽不违法但违背了大学生的真实意愿。

面对此类陷阱,大学生应增强自己的识别能力,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看清合同的内容,注意看合同中有没有违背自己意愿的不平等协议存在。如果发现合同文本中存在类似的“霸王条款”,应据理力争,要求用人单位对这样的条款进行修改或者删除。如果用人单位不同意更改,而某些条款又过于苛刻,大学生应明确拒绝签订该合同,去寻找新的用人单位。但如果某些条款明显违反法律的,大学生也可以签约,因为即使签订了类似的条款,它也不会对大学生产生法律约束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或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内容无效,因此这些条款均属于无效条款。如果给大学生造成损害的,还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例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其差额部分;还可以要求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加付赔偿金。

(三)合同必备条款约定不明确。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是指法律规定的劳动合同必须具备的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应当具备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事项。有些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对这些必备条款约定得并不齐全,有些事项约定得也模糊不清,例如有些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对工作的内容和地点、工作时间和工资报酬等约定得并不明确,在具体履行合同过程中用人单位会作出一些对自己有利的解释。

针对这类陷阱,大学生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必须认真阅读劳动合同中的每一项条款,注意检查合同的必备条款是否齐全,内容是否明确具体,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否对等,如果发现内容不齐全、不明确的,应及时向用人单位提出,要求补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一条,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大学生遇到这样的情形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进行举报,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改正,如果造成损失还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赔偿。

二、试用期陷阱

篇6

1 创设问题情景,突出教学课题

情景:某学校校园的总体规划图(单位:m) 试计算这个学校的占地面积

引导学生看图、读题,然后求出学校的占地面积

分析:“学校校园总体规划图”(单位:米)是一个长方形,学生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能求出校园的占地面积

解答思路:①小丽的解答是:学校的占地面积可以表示为100a+200a+240b+60b ②小明的解答是:学校的占地面积可以表示为(100+200)a +(240+60)b或300a+300b

问题:这两种表达形式,结果相同吗?两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新课一开始,从现实情境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初步感悟“同类项是可以合并”的这个课题

2 经历数学活动,获得直接经验

数学活动一:

由于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形象或表像的支撑,因此要充分借助几何图形的作用。带着情景创设中的三个解答思路和两个问题,利用“规划图”是个长方形的特征,学生很容易理解小丽的表达形式是四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和;小明的表达形式是上下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和,这二个结果是相同的。那如何把形式统一呢?观察式子,根据乘法分配律:

(100+200)a=100a+200a暨可以把100a+200a写成(100+200)a

(240+60)b=240b+60b暨可以把240b+60b写成(240+60)b

通过图形的直观形象和已有的数学知识(乘法分配律),再加上自己的数学活动,由此可知计算100a+200a,可以先把它们的系数相加再乘以a,计算240b+60b可以先把它们的系数相加再乘以b,进一步感悟“同类项是可以合并”的这个课题

数学活动二:

通过比一比,引导学生发现一些单项式的共同特征,再揭示其本质的方式给出“同类项”的定义: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同类项的概念,还可以这样设计活动:(1)让学生自己写出一些同类项(2)老师写一个单项式,学生跟着写一个同类项(3)出示几对单项式判断是否是同类项(4)让学生修改,不是同类项的变成同类项。

数学活动三: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通过三个数学活动(做―感受―明晰法则),目的是引导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使合并同类项法则成为学生有根有据探索活动的结果,以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的习惯和应用意识。

3 小组全班交流,寻找升华途径

情景一:原来有2只鸡,又来了3只鸡,一共有几只鸡?

解:2只鸡+3只鸡=(2+3)只鸡=5只鸡

情景二:原来有2只鸡,又来了3只鸭,能算总数吗?

解: 2只鸡+3只鸭=?

情景三:原来有7万元,用了3万元,还剩多少元?

解: 7万-3万=(7-3)万=4万

提问:(1)情景一和情景三为什么可以计算,情景二为什么不能计算?(2)是否所有符合“同类项”特征的式子进行加减运算时,都可以运用合并同类项法则,用什么运算律做验证?

然后通过小组内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这一阶段的教学,老师一定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举例,阐述自己的猜想,验证,采用不完全归纳法,通过大量举例的方式来进行验证,这是七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方式,也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的体现,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不同的学生的思想和方法相互碰撞或融合,使学生直接经验会更清晰,更系统,更丰富,从而把感性知识转化为理性的知识。

4 深化巩固知识,完善知识结构

学生概括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后,引导学生“常数项是同类项”“怎样找同类项”“整体思想的运用”等,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更清晰更系统化。

篇7

正视发展差距,实现三个转变

近年来,在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__老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上还有不小的差距,发展思路创新不够,缺乏应对重大经济变化的能力,工业经济结构单一,经营粗放,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推进步伐缓慢,第三产业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低下等等。为此,我们必须正视发展中的差距,在思想认识上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发展目的向“以人为本”转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过去,我们过分强调了经济发展指标,虽然经济获得了高速增长,但是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环境资源成为发展的瓶颈。因此,发展经济必须以人为本,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做事决策过程中以群众满意为唯一衡量标尺,把人民群众作为发展的主体,把人民群众作为发展的主要动力,把经济社会发展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机结合起来,让人民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二是发展速度向重质量效益转变。科学发展应该是质量和速度的有机统一,只有保持两者的协调统一,才能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过去我们只片面强调发展的速度,而忽视了发展的质量,导致诸多矛盾和问题的产生。因此,经济增长只有从重速度向重质量效益转变,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重视发展的质量就是要走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的新路子,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道路。三是从单一经济发展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转变。要确实转变把发展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增长的观念。片面的经济增长非但不能给人们带来普遍幸福,反而会使人饱尝“有增长无发展”苦果。要立足于全面发展,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大力进行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

着眼发展实践,实现三个转化

首先,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真正转化为谋划老区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在我们老区__,就是要努力做好“转型发展”文章,正确面对经济危机冲击,紧紧抓住扩大内需机遇,强一产、精二产、扩三产,实现转型发展,促进协调发展,走好特色农业产业化、工业经济循环化和第三产业规模化三条路。一是强一产,走好富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之路。就是要切实加强“三农”工作,以新农村建设为统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抓手,扩基地、强龙头、出产品、创品牌,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无公害培育”的思路,继续推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大力培育“千亩种植园”、“万头养猪场”等特色园区,强势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和现代农业,做大做强产业龙头项目,真正形成“公司加农户,龙头带基地,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格局。二是精二产,走好依托资源优势的工业经济循环化之路。就是要坚持“工业强县,循环发展”的方针,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引进新兴产业、全力推进园区建设,坚持以园区为依托,以大集团、好项目为统领,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延伸循环产业链为目标,不断巩固壮大基础产业,加速推进园区建设,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升管理水平。要按照“企业向园区延伸、产业向多元延伸、‘三废’要综合利用”的思路,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切实抓好循环工业园区建设,全面开创循环工业经济发展新局面。三是扩三产,走好后进十足的第三产业规模化之路。就是要以红色旅游为龙头,坚持“文化带动、旅游拉动、三产富民”的方针,大力发展旅游、信息、中介、文化、房地产、金融保险、社区服务、物流发展等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老区丰富的资源优势,使县城建设上品位,“五园”培育上品牌,“三色”旅游连成片,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靠文化树形象、靠文化引项目、靠文化提效益、靠文化促发展“四大目标,努力提升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和可持续性。

其次,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真正转化为促进老区科学发展的具体举措。一是在改革创新中落实新举措,在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动荡的今天,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没有项目就没有摆脱困境的希望,没有新项目就难有新发展,没有大项目就难有大发展,没有好项目就难有高水平高效益发展,必须一心一意、千方百计地上大项目、上新项目、上好项目,必须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立项争资、创业融资力度,招商引资必须着眼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不能只重数量不讲质量;立项争资要充分利用国家应对金融危机大量投放资金的有利时机,着眼于改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申报项目,争取国家资金投入,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

生活条件。二是在推进实施中落实新举措,要紧密结合我县实际,把资金投入向特色农业和第三产业倾斜,促进一、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快速增加,,农业生产要创新发展思路,找准发展项目,培育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旅游产业要增强开放引进意识,善借外力,创优服务,培育精品,通过强有力的举措推进我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三是在推进民生改善上落实新举措,要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加大财政投入,坚持不懈解决全县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生活问题,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我县加快发展带来的实惠。要把实现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在推进“五大惠民工程”上实施新举措,筑牢科学发展的社会基础。要围绕学有所教,全面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困难学生救助等各项工作,努力让孩子们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要围绕病有所医,切实加快乡村医疗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医疗设备、选聘医务人员、加强药品管理、扩大城乡合作医疗覆盖范围,让群众都能看的起病;围绕老有所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的方针,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建立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围绕劳有所得,积极构建顺应市场的就业创业体系,推进创业就业事业健康发展;围绕住有所居,切实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低价商品房等住宅小区建设步伐,努力实现“居者有其屋”。

再次,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真正转化为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一是要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大力发扬民主决策的作风,遵循科学决策的程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决策。二是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要以学习掌握科学发展理论为基础,注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着眼发展大局,寻找工作差距,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要提高统筹协调的能力,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做到统筹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全面做好各项工作,努力解决各类矛盾,不断提高统筹兼顾,协调各方的能力。

注重发展环节,抓住三个关键

一是要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没有好的规划就没有好的发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立足本地自身优势,合理调整产业布局。使各项工作都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开展。

篇8

[关键词] 研究型教学模式; 国际经济合作课程; 小组汇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7. 044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7- 0084- 03

国际经济合作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本科生的重要专业课程,它联系着经济贸易领域的许多学科,如:管理学、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等。国际经济合作的内容覆盖面广、跨度大、发展快,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广泛,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主线不清晰、体系不严密、层次不分明、内容多而杂、学生理不清记不牢等问题。

针对国际经济合作课程的特点和自身研究的经验积累,笔者一直尝试将研究型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教学中,也试图从沟通的角度来理解研究型教学的含义。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但教学也不是一般意义下的沟通。教学是集约化、高密度的多元结构的沟通活动,需要高度的有效性。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沟通,就是可靠性和准确性高的信息或思想的传递或交换的过程。它反映了课堂这个组织对内外噪声的抵抗能力,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型教学要通过有效的沟通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是研究型教学的精髓。

1 基于沟通视角理解研究型教学模式

笔者对于研究型教学的理解,就是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沟通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顺畅,研究型教学的本质就是一系列的沟通。要使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创新性和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研究型教学也强调合作学习,教师应该重视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尊重、培养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既可以独立思考,又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从沟通的角度来看,研究型教学是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为基础,没有沟通,就不能体现课堂中的多主体性。沟通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形式,因此,教学中的沟通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性现象。关于教育的本质,叶澜教授认为:“如果从形态的角度看,我们认为教育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教学――这是交往的特殊变体”。由此可见沟通在研究型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1.1 研究型教学定的沟通模型

沟通是指沟通者为了获取沟通对象的反应和反馈而向对方传递信息的全部过程。研究型教学特定的沟通模型如图1所示。

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沟通模型中,教师作为信息的发送者,学生作为信息的接收者。教师将信息,即教学内容经过编码,用某种沟通渠道发送出去;学生在接收到信息后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进行解码或译码。应该注意的是,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是有许多干扰因素的,包括文化背景的不同、语言的障碍、座位的影响等。为了确保信息的沟通顺畅,就需要发送者和接收者要有反馈,在课堂上我们称之为互动。当学生作为接收者反馈其想法、意见时,他又转变为信息的发送者,最初起点上的发送者教师就成为了信息的接收者。课堂中的沟通就是这样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

研究型教学的目的就是要由过去传统单一的“讲授式”变成为“讲授―案例或问题讨论”的多元结构模式,教师由主体地位变成主导地位,而学生不是被动接受信息,也主动参与信息的发送,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精神。

研究型教学模式的采用,还需要教师就本学科前沿性的有研究价值的题目进行引导,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探讨。

1.2 从沟通视角看研究型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分工

研究型教学就是要实现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沟通环境下教师和学生之间和谐顺畅的沟通,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改变,而且有角色的转换――从传授者、管理者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同时教师还应该是合作者、具有反思能力的实践者和终身学习者。这就需要教师要有个性的自我完善――需要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风、宽容的态度、真挚的爱心和接纳学生的情怀。

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内涵是指导、促进、帮助学生学习。教师不能代替或强制学生学习;同样,学生不能把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让位于教师。教师必须在使学生理解这一道理的前提下,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担负起学习的责任。

作为课堂的主导者,也是研究型教学的“导演”,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知识水平,因为其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沟通的成败。教师应该是一个激情飞扬的演讲者,倾注全部的热情来讲课,这种热情将会感染每一个学生;同时,教师更应该具有控制课堂的能力,在教学时间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尽可能多地与学生互动和交流,让同学们发言和讨论,使课堂热烈而不混乱。

所以,在课堂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主角,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尊重,教师应以参与者、促进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而要实现这一切,是离不开课堂中的全方位沟通的。

2 国际经济合作课程研究型教学的主要做法

笔者基于沟通的角度,根据课程的特点,在国际经济合作课程中笔者主要进行了如下研究型教学的尝试。

2.1 教学内容的刷新

作为沟通的主体,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能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国际经济合作的教学内容,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牢固扎实的“知识网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考虑讲授的内容和质量。同时,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反馈,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也可以让课堂充满吸引力、实现有效沟通。

笔者经常关注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的最新动态,并及时把这些动态的背景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学内容中反映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索发现新知识的热情和动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研究型教学还要求教师要将最新的科研成果纳入教学内容中。在教学中,把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教师自身科研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教材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收集资料、查阅文献、参加学术讨论、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也引导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在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中拓展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2.2 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优化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而研究型教学的精髓是希望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需要调整课堂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笔者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采取讲授、提问、讨论、布置思考题、查找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精心进行研究型教学。如在部分内容的课堂教学中,先用2/3时间讲授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然后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推荐一名代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再做一个小结。

(2) 指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针对国际经济合作的研究热点,给学生提供一些信息,指导他们走进图书馆与上网,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在此过程中学会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相互讨论、查找资料等方式获得对相关知识的进一步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亲身体验,并将其研究结果或成果写成研究论文。这种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知识教育为能力培养的学习模式,能培养学生研究型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学生参与知识建构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个课题的研究。针对国际性大企业的发展和遇到的问题,选择相关的企业进行挖掘和分析,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学会沟通、合作与分享,培养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培养与他人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学会利用网络收集资料、筛选分析、归纳信息资料,培养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激活各种学习中的知识储备,共同完成一个案例的分析,并精诚合作在课堂上汇报其研究的成果。事实证明,学生们都很欢迎这种教学模式,对这样的教学活动表示认可,认为可以自由发挥和拓展能力,能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会如何查找资料和整理文献,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增强学习课程的兴趣。

在整个教学改革中,最受学生欢迎和最有效果的部分是小组汇报。学生们非常踊跃,搜集肯德基、宝洁等大公司的资料,包括到企业去调查得来的第一手材料,然后在课堂上每个小组进行汇报发言,教师在小组汇报后进行点评和总结。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被学生们认可,认为可以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还可以结合其他课程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自由发挥和拓展能力,能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能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90%以上的学生认为这种方式很好,收获很大,自己在小组活动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目的。

2.3 全面建立课程成绩综合考核体系

国外对于研究型教学的尝试最早见于哈佛大学商学院采取的“案例式”教学。哈佛不但重视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主动性,为了能够考试及格并顺利毕业,要求学生必须在学习中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案例教学中50%的成绩来自课堂表现,在课堂上乖乖听讲、没有见地的学生无法获得好成绩。而那些充满自信、提出独到见解甚至对教师意见持反对态度并加以反驳的学生能够获得好的成绩。这种方式能够强烈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动力,实现了有效的沟通,这才是研究型教学的最终目的。

借鉴这种良好的经验,结合我国教学的国情和课程的特点,笔者采用了综合成绩考核体系。

第一,改革考试命题方法。试题的内容既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又涉及主观发挥题和部分经济热点开放式答案的试题。试题结构合理,知识覆盖面大,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和减少考试作弊起到重要作用。

第二,改革考核形式。课程考核贯穿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既包括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也包括学生回答问题和课堂讨论部分。具体来说,课程最终成绩包括考试成绩(60%)、小组汇报成绩(20%)、平时成绩(20%)。平时成绩包括上课考勤、预习、提问、作业、课程论文等情况。

3 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几点启示和建议

开展研究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和学习,学会概括、总结,能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也就是能把知识学活。实践证明,笔者在国际经济合作课程教学的最初阶段不断向学生解释教学互动的好处,课堂提问让学生慢慢体会到可以对概念和问题有更深的理解和交流,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通过几年的探索,笔者有以下几点启示和建议:

(1) 首先,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知识水平,只有教师的水平提高了,深刻地理解了所授内容及其相关知识,才能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看待问题,才能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其次,教师要认真准备,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抓住重点、难点,才能把握所授知识的精髓。

(2) 课堂教学中应该贯穿一种研究型思维模式,注重引导、启发学生去思考,鼓励学生提问,在向学生介绍前人在研究相关问题时的思想和方法的同时,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一个互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立精神,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3) 沟通不是单向的过程,而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研究型教学这个沟通过程中要注意:发出一条信息未必会被他人收到;收到一条信息未必会充分理解它;一条被理解的信息未必按照你希望的方式被理解;一条被正确理解的信息未必会被遵守。

良好的沟通不仅传达了你如何理解一个主题(信息),而且还表达出你对它的感觉(情绪和态度)。因此,能够与学生亦师亦友,创造和谐轻松的沟通环境,是实现研究型教学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 余菊,邱冬阳. 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国际金融》教学中的运用[J]. 考试周刊,2011(33):212-214.

[2] 喻国华. 研究式教学模式探究[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2):74-75.

[3] 马京林. 关于研究型教学模式几个问题的探讨[J].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33-35.

[4] 白福臣,尹萌. 研究型教学模式及其推广研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6):66-68.

[5] 徐国盛. 构建研究型教学模式 提升学生创新能力[J]. 潍坊学院学报,2010,10(4):154-155.

[6] 叶国荣,陈达强,吴碧艳. 高校本科生教育中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J]. 中国高教研究,2009(3):90-91.

篇9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公路交通专业;大学生就业

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新常态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近年来随着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突出,“就业难”已经成为困扰政府、高校和学生的社会问题。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都处在转型期,需要大学生及时调整以适应新特征和新形势,同时政府和高校也要制定新对策促进大学生就业。

1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经济新常态体现在一个“新”字,我国目前由过去的一种经济状态向新的经济常态转型,这个过程是处于由调整转型到持续稳定的时期,而这种状态的转变也是我国经济不断优化、转型和调整的过程。经济新常态主要特征体现在:首先,经济发展的增速方面,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过去超过10%的高速增长转为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总量以每年超过10%的增长速度,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我国也付出环境污染的代价。其次,经济发展的方式方面,从追求规模和速度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率,经济增长是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优化的动态调整过程。一方面,我国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教育和医疗等民生行业投入不足。再次,经济发展的结构方面,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结构的主体,消费逐步成为需求结构的主体,从增量扩能转为调存优增,调整生产资源的产业配置。最后,经济发展的动力方面,从过去的驱动向新引擎转变,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2经济新常态下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结合经济新常态的几个特征,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动力转变,分析经济新常态对就业市场产生的影响。

2.1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用人单位人才需求降低,就业岗位数量会缩减。当经济增长速度高速发展,企业会采用扩能增产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GDP的高速发展带动了企业规模和效益的扩大,同时使得企业用人需求增加,新增岗位数量也会相应增加,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会使得人才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生变化。

2.2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动力转变,带来大学生就业结构的调整。过去第二产业占支柱,产业结构优化会带来传统行业的调整,使得该行业学生预期就业岗位不足,结构性失业。公路交通专业属于土木工程,毕业生主要是进入工程建设企业,例如中交、中建、中铁等国企施工单位,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公路交通属于第二产业,同时很大程度上依靠国家的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学生的就业。

2.3经济新常态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新的机遇。经济新常态下加速了企业的优胜略汰,也对大学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业生要懂得经济新常态的影响趋势,更好地选择发展前景好的行业领域或就业单位。

3经济新常态下促进公路交通专业学生就业的对策

3.1政府要强化主体责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发展经济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一方面,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落实好毕业生落户等政策,支持和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到基层、中西部地区建功立业。另一方面,对于大学生毕业生开展创新创业,要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和资金的支持,鼓励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

3.2高校办学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根据国家战略发展和建设的需要,了解社会需求,确定合适的专业设置和优化的教学内容等,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例如长安大学根据“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施工企业“走出去”的需求,成立了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国际班)和交通工程(国际班)两个专业,以传统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为基础,开设一些国际化特色课程,教学上通过英语强化和双语教学,让学生具备双语环境下的交流能力,并配备有国际化师资建设等创新教育方式,为中国大型企业培养既懂专业又懂英语,掌握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熟悉国际工程项目所必须的专业素养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3.3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经济新常态下,公路交通专业的大学生们要认清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方面要在大学期间要扎实学习好专业知识和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去用人单位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主动适应新环境和新要求。

参考文献:

[1]蔺思涛.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就业形势的变化与就业创新[J].中州学刊,2015.2.

篇10

教学是培养人才的根本目标,教学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方法及技术对教学过程及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以提供信息改进教学和对被评价对象作出某种资格证明。在制定教学目标的同时制定教学细目标,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目标进行教学;在考核学生过程中,对照目标进行考核。

传统的评教方式:问卷调查法和座谈法是传统的学生评教方式,这两种传统评教模式的科学性、准确性、时效性已经不能再满足教学质量评估的需求,并且评价数据处理工作量大、耗时、费力、操作成本高。

网络环境: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个多媒体计算机物理上互联,依据某种协议互相通信,实现软、硬件及其网络文化共享的系统;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网络环境更多的是指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的组合。通过把做好的系统放在网络上,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做出快速评价,并能迅速的对结果进行分析、汇总。

1 系统主要功能概述

本系统主要具有如下功能:

1.实现不同用户登陆:(1)学生登陆:在下拉菜单中选择角色为学生,输入对应的账号和密码,单击登陆,在帐号和密码正确一致的情况下进入系统,实现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评价(2)教师登陆:教师通过身份验证之后,进入系统,进行自评打分,这样能够更好的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3)考评组登录:考评组登录之后可以对任课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考评总结,以此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反馈给教师,让其再以后的教学中加以保持和改进。

2.实现超级管理员功能:(1)主要是针对教师、学生考评组进行添加和管理 (2)进行教学任务的分配。(3)实现对教师进行打分统计和评价意见的汇总统计。

2 总体设计

该系统由考评组、学生评教、教师自评、管理员四大模块组成一个对教师进行综合教学评价的体系。根据分析系统的需要,可以将用户分成二类:一类是普通用户,如学生、教师、考评组等,要求具备用户名和密码进入系统进行评价活动,但是不能看到最终的评价结果;另一类是超级管理员,可以直接看到评价结果,并可对数据进行管理分析。考评组评价就是让学校的考评组通过系统设立的多项考评项目对教师进行评价,并可以对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样就实现了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多角度的教学评价及分析。大大丰富了学校的教学评价分析工作,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评价分析的效率。教师自评则可以让老师对照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表现,进步和努力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价和分析,不仅是一次自我反省,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和促进成长的过程,同时还有助于学校全面的了解信息,客观分析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对教师做出公正的评价。教师的评价不仅要有学生和老师,学校的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建立了考评组模块。

系统总体流程图如下:

3 详细设计

由于这部分涉及到的内容较多,限于篇幅,仅就主要模块予以如下介绍。

3.1 建立数据库连接

程序通过ADO.NET技术来连接数据库,在web.config配置文件中进行如下配置:

3.2安全策略

系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安全性。

(1)对系统用户进行分类,如分为学生、教师、考评组和管理员等,登陆系统后进入不同的操作界面,从而防止越权操作。

(2)使用Session,限制登陆以及访问的时间。当用户注册过以后,从登陆界面登陆,ASP.NET程序进行账号和密码的检查后,如果数据符合则成功登陆到相应的界面进行操作,此时将用户的ID值写入Session对象,对以后的页面都会先检查Session对象保存的数据,从而判断用户是否在浏览操作页面,以达到安全控制的目的。如果检查失败或会话超时系统则会自动退出或提示您重新登陆。

(3)使用随机验证码对用户登陆进行验证。所谓验证码,就是将一串随机产生的数字或符号,生成一幅图片, 图片里加上一些干扰,例如随机画数条直线,画一些点(防止OCR),由用户肉眼识别其中的验证码信息,输入表单提交网站验证,验证成功后才能登陆成功。

3.3 添加学生

实现新添学生信息的功能,在导航栏中点击添加学生,进入相应的界面,对学生姓名、登录账号、登录密码、班级和专业等填写,然后单击保存,实现添加学生的功能。在此模块功能中,密码如不填写,系统就会默认为1,班级和专业只能从系统设定好的内容中选定。

3.4教师考评结果统计

在该模块功能中,主要实现对教师的打分情况统计和意见情况的汇总。为了能更好的查看教师的得分情况,特意设计了一个能够对得分成绩排序的功能;另外,在意见汇总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意见内容、被评教师、评论人已经评论的时间,这样可以实现对不同种类评论人的汇总和分析。

3.5学生登陆的功能实现

#region 学生登录

strSql.Append("select top 1 ");

strSql.Append(" XSID,XSXM,DLZH,DLMM,BJ,ZY ");

strSql.Append(" from XSINFO ");

strSql.Append(" where dlzh = '" + strUser + "' ");

DataTable dt = DbHelperSQL.Query(strSql.ToString()).Tables[0];

if ( dt.Rows.Count

{ResponseMessage(this,"学生账户不存在!");

return}

if (strPwd != dt.Rows[0]["DLMM"].ToString())

{ResponseMessage(this,"密码错误,请查证后重新输入!");

return;}

dlUser.JSID = 1;

dlUser.JSNAME = this.ddlJS.SelectedValue;

dlUser.Password = strPwd;

dlUser.ZH = strUser;

dlUser.ID =Convert.ToInt32(dt.Rows[0]["xsid"]);

dlUser.RealName = dt.Rows[0]["XSXM"].ToString();

#endre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