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呼吸道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30 17:59: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开放呼吸道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开放呼吸道的方法

篇1

【关键词】公路隧道;开挖与支护;方法

前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公路、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对其建设施工行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作为公路与铁路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与一直以来都是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对隧道工程竣工使用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有效加强对公路隧道的开挖与支护方法的探究,并且综合环境因素制定合乎实际的隧道的开挖与支护方法,保障道路隧道的安全、平稳运营。

一、公路隧道的开挖分析

隧道是处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建筑工程,它受天然形成的地质状态如地应力、地质物理参数、地下水、地质断层等因素和人工开挖操作如开挖方式、支护方式、支护时间等因素影响很大。由于隧道所处的地质环境不同,其围岩稳定特性也不同,因此应采用的支护方式和开挖方式也就不一样。目前隧道的开挖方式主要有全断面开挖方法、台阶法、台阶分部开挖法、导坑法、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等。全断面开挖方法适用于一级围岩,台阶法适用于工级围岩,上下台阶之间的距离,能满足机具正常作业,并减少翻渣工作量台阶分部开挖法适用于一级围岩,一般环形井挖进尺以为宜导坑法适用于级围岩,各工序安排紧凑,能保证施工安全单双侧壁导坑法适用于围岩较差、沉降需要控制的隧道。而支护方式通常采用锚喷、锚网喷、锚喷网架、锚喷网架注浆、钢架支护、钢筋混凝土支护、注浆加固和预应力锚索支护等,实际应用中常常采用多次支护、联合支护等形式。以下,笔者从隧道的开挖与支护技术角度着重分析。

(一)隧道施工方法概述

凡采用一般开挖地下坑道方法修筑隧道的都称为矿山法。矿山法施工的基本原则是: 少扰动、早支撑、恒撤换、快衬砌。其基本施工方法有漏斗棚架法、反台阶法、正台阶法、全断面开挖法、上下导坑先拱后墙法、下导坑先导后墙法、品字形导坑先拱后墙法、侧壁导坑法。

新奥法,即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方法的简称, 新奥法概念是奥地利学者拉布西维兹教授于20 世纪50年代提出的, 它是以隧道工程经验和岩体力学的理论为基础, 将锚杆和喷射混凝土组合在一起作为主要支护手段的一种施工方法, 经过一些国家的许多实践和理论研究, 于60 年代取得专利权并正式命名。新奥法施工的基本原则是: 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

盾构法,是以盾构这种施工机械在地面以下开挖隧道的施工方法,盾构是一个既可以承受地层的压力,又可以在地层中推进的活动钢筒。它能够一次成型,减少对围岩体的重复扰动, 全过程可实现机械化。

(二)隧道开挖

隧道开挖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围岩稳定或减少对围岩的扰动的前提条件下,选择恰当的开挖方法和掘进方式,并应尽量提高掘进速度。即在选择开挖方法和掘进方式时,一方面应考虑隧道围岩地质条件及其变化情况,选择能很好地适应地质条件及其变化,并能保持围岩稳定的方法和方式另一方面应考虑隧道范围内岩体的坚硬程度,选择能快速掘进,并能减少对围岩的扰动的方法和方式。隧道开挖方法实际上是指开挖成形方法。按开挖隧道的横断面分部情形来分,开挖方法可分为全断面开挖法、台阶开挖法、留核心土台阶开挖法、分部开挖法等。台阶开挖法,一般是将设计断面分上半断面和下半断面两次开挖成型,也有采用台阶上部弧形导坑超前开挖的。台阶法适用于III,IV级围岩且含软弱夹层带或节理发育地段。根据围岩的破碎程度,台阶法又可分为长台阶法、短台阶法、超短台阶法。由台阶法变化而来,上台阶超前倍洞跨,主要应用在采用短台阶法开挖遇到土质、涌水、掌子面坍塌等段落。特点是施工调整不大,在遇到短距离围岩变化时可优先采用,能较快提高施工的安全性,但工序增多,进尺较短(一般不超过1m)。分部开挖法是将隧道断面分部开挖逐步成型,且一般将某部超前开挖,故可称为导坑超前开挖法。常用的有上下导坑超前开挖法、上导坑超前开挖法、单(双)侧壁导坑超前开挖法等。

二、公路隧道的支护方法分析

(一)喷射混凝土

向洞室内表面围岩喷射混凝土,能使被裂隙分割的岩块体粘接起来,保持岩块体的咬合和镶嵌作用,通过提高岩块体的粘接力和摩擦力来有效的防止围岩松动,并避免或缓和了应力集中现象的发生,而且给围岩表面以抗力和剪力,使围岩处于有利于稳定的三轴应力状态,并通过喷混凝土层自身的结构刚度,来阻止不稳定体的坍塌。喷射混凝土自身有一定的刚度,能够抵抗岩土体的坍塌,并且往往和其它支护方法共同作用,承受支护结构的受压变形,因此喷射混凝土支护方法是现代隧道施工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二)锚杆支护

在岩土体中打入锚杆,能约束岩土体的变形,并通过向围岩施加压力,使原来处于二轴应力状态的洞室内表面的围岩保持三轴应力状态,从而阻止了围岩体刚度的恶化,尤其是松动区内围岩的刚度。通过在岩土体中的系统锚杆的作用,在岩土体中形成了被约束变形的岩土体加固圈,形成了能够承受外部荷载的岩土体承载拱,与岩土体共同承受外部荷载,增强了岩土体的稳定性。

(三)注浆导管超前支护

超前注浆导管在超前支护方法上其作用类似于超前锚杆,纵向支撑松散的岩体,在隧道开挖的开挖轮廓线施做,由后部的钢支撑和前方未开挖部分岩土体支撑起中间部分的岩土体,起纵向梁作用。同时由于通过对导管内注浆和砂浆锚杆注浆,浆液将进入岩土体的裂隙中,形成刚度较大的土层加固圈,提高了岩土体的稳定性。这种方法对于裂隙发育的块状岩体效果为佳,超前注浆导管的对岩土体的注浆加固作用较超前锚杆效果要突出。由于向岩土体内注入了浆液,填补了岩土体中裂隙,不但提高了岩上体的力学性能指标,同时起到了防水的作用,地下水往往会降低围岩等级,不易使岩体失稳,发生坍塌,因此,这种方法对于含水地层的支护加固效果尤其显著。

(四)管棚超前支护

管棚施工方法主要用于岩土体的成拱效果极差的岩土体地层,这种地层由于地层自重,产生较大的岩土体侧向压力,隧道内会发生纵向的坍塌,引起前于地层自重,产生较大的岩土体侧向压力,隧道内会发生纵向的坍塌,引起前方地层的陷落。为确保进洞的安全,首先在洞口部位施工管棚,采用直径较大的钢管超前布置在开挖的外轮廓线,超前的距离较大,形成纵向钢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减小由于岩土体自重产生的侧向压力,稳定前方地层。

结语

公路隧道的应用对于我国经济不发达地区以及山岭丘陵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公路隧道的施工必须根据不同的施工地域、水文等一系列环境因素的影响,综合各种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当地区域实际情况的隧道开挖与支护方案。笔者衷心希望,以上关于公路隧道的开挖与支护方法的探究能够被相关负责人本着对公路隧道质量负责的态度,合理的吸收采用其中有益的方面,并通过对先进科技手段的引用,借鉴西方国家对隧道开挖与支护方法采用的成功经验,进而更好的提高我国公路隧道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谢立炳.浅析公路隧道的开挖与支护方法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4:127-128.

篇2

【关键词】 呼吸功能衰竭;机械通气;气管内吸痰;肺顺应性

对于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 吸痰是有效维持人工气道通畅的关键措施。开放式吸痰由于需要断开呼吸机连接, 不能够维持有效通气和氧合, 增加了交叉感染机会。近年来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 提高了吸痰效率, 减少了吸痰引起的并发症, 其优越性已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我们选取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24 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 依据实验要求分别进行开放式吸痰和密闭式吸痰, 观察两种吸痰方法对患者呼吸系统顺应性(Cst)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本科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急诊科及 ICU 住院, 因急性呼吸衰竭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24例, 其中男17例, 女 7例;年龄16~83岁, 平均(65.65±6.71)岁。原发病:呼吸系统疾病16例, 神经系统疾病3例, 消化系统疾病2例, 妇产科疾病2例, 其他1例。将24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12例,A组进行密闭式吸痰, B组进行开放式吸痰。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种、病程及通气状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吸痰方法 开放式吸痰时按常规操作,气管插管与呼吸机脱离,吸痰管插入深度为前端超出气管插管前端≤1cm, 连续给15 s 负压吸引, 边吸引边旋转撤出吸痰管, 然后停止吸痰, 脱离吸痰管, 连接呼吸机。密闭式吸痰系统三通分别与患者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呼吸机Y型管、负压吸引装置相连, 形成密闭吸引系统。气道湿化接头接空针推注湿化液或用输液法滴入湿化液。吸痰时左手持吸痰管与负压吸引连接处, 拇指或食指控制吸引阀, 右手持吸痰管沿气管插管插入至所需深度, 一般前端超出气管插管前端≤1cm。此时吸痰管薄膜保护套随吸痰管的插入自行皱缩, 按下吸引阀开关, 连续给15 s 负压吸痰, 边吸引边旋转撤出吸痰管, 停止吸痰后将吸痰管回抽至可看见导管上的刻度线, 按下吸引阀, 注入冲洗液冲洗管腔内痰液,冲净管腔内痰液后备下次使用。

1.2.2 观察指标 测量两种方法吸痰后患者呼吸力学参数的变化,包括潮气量(Vt ) 、气道峰压( Ppeak) 、气道平台压( Pplat) 、呼吸末正压(PeeP)。于吸痰前、吸痰后2 min 记录患者 Vt、Ppeak 、Pplat及 PeeP参数的改变。

1.2.3 气道压力测量条件 患者镇静状态, 无自主呼吸, 依靠 Servo 300A 型和7200型呼吸机进行容量控制(CMV)通气, 潮气量:8mL/kg 体质量, PeeP:5~11 cm H2O, FiO2:50%~100%;呼吸机可准确测量Vt、Ppeak 、Pplat及PeeP。

1.2.4 计算方法[1] 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Cst)=容积变化(V)/压力变化(P), Cst=Vt/ PplatPeeP。

1.2.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 表示, 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则确切概率法。

2 结果

密闭式吸痰前后患者的Cst、Ppeak、Pplat水平无明显变化(均P>0.05) ,见表1。表1 A组患者各项参数在密闭式吸痰前后的变化开放式吸痰前后患者 Cst、Ppeak 无明显变化(P>0.05),Pplat则明显升高(P

3 讨 论

Cst是指每单位压力变化而产生的容积变化, 正常值为100 mL/cmH2O,机械通气患者可降至50~100 mL/cmH2O[2] 。正常情况下,黏液纤毛转运系统可从气道中清除污染物和分泌物, 保持通气功能。对于急性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来说, 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的防御功能, 机械通气抑制了机体的咳嗽反射功能, 吸痰是排出呼吸系统分泌物的唯一手段。

本研究患者在机械通气中均应用 PeeP(5~13 cmH2O), 开放式吸痰前后 C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开放式气管内吸痰时需脱开呼吸机, 解除PEEP, 进行负压吸引的同时也将肺内部分气体吸走,导致肺容积下降, 肺泡内压下降, 使已复张的肺泡又迅速塌陷, 氧合面积急剧减少, 造成短时通气/ 血流比例失调, 产生了右向左的血液分流[3], 此时流经这部分肺的静脉血得不到气体交换, 直接混入动脉血, 引起PaO2 显著下降。同时因肺泡氧分压正常, 导致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明显增大, 导致或加重低氧血症。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如反复采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 反复脱机,造成肺泡反复的塌陷和复张, 可引起肺泡的牵拉损伤, 以及促使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排出和灭活, 加重肺损伤, 进一步加重低氧血症[4] 。

临床上通过小潮气量(5 cmH2O)、反比通气等机械通气策略, 促进肺泡缓慢复张、增加肺泡气血交换时间, 以期纠正顽固性的低氧血症,改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因肺泡萎陷、肺泡集聚大量炎性渗出液致使氧合指数(PaO2/ SpO2 )降低的情况。而密闭式吸痰不仅能有效吸出呼吸道内积聚的大量炎性渗出液, 而且能保持较高的气道压力, 避免了因吸痰负压操作造成业已复张的肺泡发生“二次”萎陷的可能。本研究结果显示, 患者Cst在密闭式吸痰前后无明显变化, 分析原因可能为:(1) 密闭式吸痰过程是在较短的时间内(10 s)抽吸痰液, 对潮气量的损耗较小, 容量控制通气(CMV)模式的最小允许漏气量是设定潮气量的20%, 因此呼吸机能继续送气; (2) 气道压力虽会受到吸痰负压影响而降低, 但对于容积变化(V)/压力变化(P)的结果来说会保持稳定的数值不变。提示对于Cst 降低的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是安全可行的。

密闭式吸痰是指不需脱开呼吸机或停止机械通气的吸痰操作, 吸痰管外套有透明薄膜, 整个吸痰过程都是在密闭情况下完成,操作者不需戴无菌手套即可操作。吸痰无论对于患者还是医务人员都是感染源,患者呼吸道的病菌能以120 km/ h 的速度被咳出[5],并且在稀释痰液时稀释液直接注入呼吸道内, 很容易引起患者呛咳, 甚至痰液喷射到医务人员身上和脸上, 对医务人员产生职业伤害。由于痰液内含有各种致病菌, 吸痰时痰液喷出, 极易传染其他患者。密闭式吸痰不需脱开呼吸机或停止机械通气的吸痰操作, 此时通过吸痰及时排除分泌物, 从而防止细菌滋生。由于开放式吸痰操作必须断开呼吸机, 许多患者在吸痰时感到恐惧, 因而产生抵触情绪, 而烦躁不安, 加上患者对呼吸机的依赖, 限制了活动, 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而密闭式吸痰不需脱机,给患者一种安全感。表3示, 两组清醒者吸痰恐惧感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开放式吸痰可改变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参数, 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封闭式吸痰则能较好地维持患者机体氧合状态, 保持血流动力学和气道压力的相对稳定, 操作安全性强, 无创伤性, 还可减少呼吸道黏膜损伤。因此, 采用密闭式吸痰的呼吸道管理措施更为科学、合理, 安全,能有效防范医院感染的发生, 从而保障患者及医护工作者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刘又宁.机械通气与临床[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4447.

[2]王俊科, 郑斯聚(译). 危重症监测治疗手册[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9.

[3]Choong K,Chatrkaw P,Frndova H ,et al. Comparison of loss in lung volume with open versus inline catheter endotracheal suctioning[J]. Pediatr Crit Care Med, 2003 , 4(1) : 69 73.

篇3

关键词: 肺部感染 开胸手术 护理

        开胸手术后肺部感染(PTPI)是胸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肺部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20%-75%,死亡率可高达30%-50%[1]。开胸手术后患者呼吸道吞噬功能及净化机制术后受损而减弱,使各种病原菌容易进入并且存留于下呼吸道。同时,开胸手术后使原有的腹式呼吸转为胸式呼吸,下肺动度减小,通气方式呈持续低潮气量,缺乏自发性叹息样深吸气,有效咳嗽排痰能力降低,呼吸道内大量痰液阻塞,易发生肺部感染。我科2008年3月-2010年10月共收治开胸手术后患者1216例,其中PTPI患者52例,对52例PTPI患者进行合理的治疗与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现将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52例,其中男44例,女 8例,年龄 53-84岁,平均年龄62岁。食管贲门癌术后23例,肺癌根治术后19例,纵隔肿瘤术后10例。

        1.2方法 对52例PTPI患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地咳嗽、排痰,加强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护理。

         1.3结果 本组49例患者经合理的治疗、精心的护理后病情稳定,转出ICU。另3例患者因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治疗无效死亡。

        2  护理

        2.1呼吸状态的监测 呼吸频率和深度是最基本的指标,在呼吸功能发生异常时通常最早发生改变。患者表现为呼吸短促,鼻翼扇动,面色、口唇发绀,听诊肺部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并伴有干湿啰音,病员感胸闷、气紧,严重者发生昏迷、甚至心跳、呼吸骤停。应严密观察患者呼吸动态、面色、意识。SaO2应在95%以上,但它不能反映体内CO2代谢状况,应结合血气分析。 

篇4

摘 要 目的:探讨喉罩在危重患者紧急气道开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盲插喉罩通气紧急开放气道20例,与气管插管开放气道22例作为对照。结果:插管所需时间:观察组27±4.5秒;对照组120±70秒,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成功率:观察组抢救成功17例,成功率85%;对照组抢救成功9例,成功率4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抢救危重患者紧急气道开放时,盲插喉罩通气具有操作简便、迅速、复苏成功率高的优点。

关键词 喉罩 危重患者 通气

关键词 喉罩 危重患者 通气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06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066

在院前院内急救中,患者常因创伤、电击、溺水、中毒、心脑血管疾病等引起呼吸困难,呼吸抑制或停止,需要迅速建立人工气道、保持气道通畅、恢复通气是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喉罩作为一种新兴的人工气管开放技术,已在各大医,院麻醉科普遍应用,也有应用于院前院内急救中,开展此技术紧急气道开放20例,取得了满意的通气效果,现分析总结如下。

在院前院内急救中,患者常因创伤、电击、溺水、中毒、心脑血管疾病等引起呼吸困难,呼吸抑制或停止,需要迅速建立人工气道、保持气道通畅、恢复通气是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喉罩作为一种新兴的人工气管开放技术,已在各大医,院麻醉科普遍应用,也有应用于院前院内急救中,开展此技术紧急气道开放20例,取得了满意的通气效果,现分析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

2010年4月~2011年5月院前急救或院内急诊的危重患者20例,其中院前实施9例,院内实施11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6~69岁,平均38岁。脑血管意外4例、颅脑损伤3例、心脏骤停3例、呼吸衰竭2例、中毒2例、胸腹部闭合伤1例、电击伤1例、溺水1例、其他3例。另选2009年6月~2011年5月院前急救或院内急诊危重患者22例为对照组,其中院前实施9例,院内实施13例,男14例,女8例,年龄15~70岁,平均36岁。颅脑损伤5例、脑血管意外4例、心脏骤停4例、中毒3例、慢阻肺急性发作肺心病1例、重症胰腺炎1例、其他4例。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010年4月~2011年5月院前急救或院内急诊的危重患者20例,其中院前实施9例,院内实施11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6~69岁,平均38岁。脑血管意外4例、颅脑损伤3例、心脏骤停3例、呼吸衰竭2例、中毒2例、胸腹部闭合伤1例、电击伤1例、溺水1例、其他3例。另选2009年6月~2011年5月院前急救或院内急诊危重患者22例为对照组,其中院前实施9例,院内实施13例,男14例,女8例,年龄15~70岁,平均36岁。颅脑损伤5例、脑血管意外4例、心脏骤停4例、中毒3例、慢阻肺急性发作肺心病1例、重症胰腺炎1例、其他4例。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通气方法:喉罩准备:戴手套,面罩通气,选择适宜的喉罩类型及型号、检查喉罩的气囊是否漏、液体石蜡油、20ml注射器、牙垫、胶布。喉罩置入:将喉罩的气囊抽气至完全扁平,通气罩的前端后面涂抹石蜡油或生理盐水(紧急时可不抹),患者的头后仰,用左手将患者的下颌向下推开,使其张口度最大,用右手拇指和食指夹住通气管道和通气罩的交界处,面罩开口向下颌,将喉罩尖端指向患者上腭并沿其生理弯曲,紧贴硬腭、软腭及咽喉壁向下顺序置入,直到不能送入为止,然后向套囊充气20~30ml,放置牙垫,胶布固定,以防脱出,呼吸球囊充气,观察胸廓起伏,听诊呼吸音判断喉罩置入是否成功。

通气方法:喉罩准备:戴手套,面罩通气,选择适宜的喉罩类型及型号、检查喉罩的气囊是否漏、液体石蜡油、20ml注射器、牙垫、胶布。喉罩置入:将喉罩的气囊抽气至完全扁平,通气罩的前端后面涂抹石蜡油或生理盐水(紧急时可不抹),患者的头后仰,用左手将患者的下颌向下推开,使其张口度最大,用右手拇指和食指夹住通气管道和通气罩的交界处,面罩开口向下颌,将喉罩尖端指向患者上腭并沿其生理弯曲,紧贴硬腭、软腭及咽喉壁向下顺序置入,直到不能送入为止,然后向套囊充气20~30ml,放置牙垫,胶布固定,以防脱出,呼吸球囊充气,观察胸廓起伏,听诊呼吸音判断喉罩置入是否成功。

统计学处理: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四格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统计学处理: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四格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结 果

观察组20例,其中喉罩盲插入1次成功19例,成功率95%,2次成功1例(困难气道),完成喉罩置入时间10~50秒,平均27±4.5秒,抢救成功17例,成功率85%;对照组22例,均借助喉镜明视下经口行气管插管,1次成功10例,成功率45%,2次以上成功12例,完成气管插管时间60~210秒,平均120±70秒,且困难气道请麻醉科医生到达急诊科需5~10分钟,抢救成功9例,成功率40.9%。两组插管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次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20例,其中喉罩盲插入1次成功19例,成功率95%,2次成功1例(困难气道),完成喉罩置入时间10~50秒,平均27±4.5秒,抢救成功17例,成功率85%;对照组22例,均借助喉镜明视下经口行气管插管,1次成功10例,成功率45%,2次以上成功12例,完成气管插管时间60~210秒,平均120±70秒,且困难气道请麻醉科医生到达急诊科需5~10分钟,抢救成功9例,成功率40.9%。两组插管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次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讨 论

喉罩是介于面罩和气管插管之间的特殊维持呼吸道的通气装置。目前广泛应用于急危重患者抢救中,改变了气道管理的理念,在时间紧迫、较差状况下,不用喉镜和肌松药即可在数秒钟内迅速获得有效通气,特别是在气管插管失败和困难气道的开放中不失为一种快捷有效的通气方法。

喉罩是介于面罩和气管插管之间的特殊维持呼吸道的通气装置。目前广泛应用于急危重患者抢救中,改变了气道管理的理念,在时间紧迫、较差状况下,不用喉镜和肌松药即可在数秒钟内迅速获得有效通气,特别是在气管插管失败和困难气道的开放中不失为一种快捷有效的通气方法。

本组20例中1例患者于首次置入喉罩后加压通气有阻力,考虑为会厌下垂部分遮挡声门或喉罩插入过浅扭曲所致呼吸道梗阻,经第2次插管改变喉罩位置后气道恢复通畅。喉罩与气管插管相比的优点:①操作简便、迅速、置入时不需喉镜及肌松剂,医护人员容易熟练掌握,因此提高了插管的成功率和速度;②避免了声门和气管黏膜损伤及心血管的刺激;③喉罩的位置即使很不理想,也大多能维持呼吸道通畅。喉罩的缺点有:①返流和误吸,尤其是胃过饱患者应注意返流和误吸可能;②呼吸道梗阻;③咽部损伤、疼痛或喉痉挛;④喉罩意外脱出、通气罩周围漏气、胃胀气;⑤口腔分泌物增加及罕见的唾液腺分泌不足。梁增兰等报道,1例子宫肌瘤患者在使用喉罩后32小时出现严重喉水肿,考虑由喉罩与咽喉部黏膜接触引起的橡胶过敏。

本组20例中1例患者于首次置入喉罩后加压通气有阻力,考虑为会厌下垂部分遮挡声门或喉罩插入过浅扭曲所致呼吸道梗阻,经第2次插管改变喉罩位置后气道恢复通畅。喉罩与气管插管相比的优点:①操作简便、迅速、置入时不需喉镜及肌松剂,医护人员容易熟练掌握,因此提高了插管的成功率和速度;②避免了声门和气管黏膜损伤及心血管的刺激;③喉罩的位置即使很不理想,也大多能维持呼吸道通畅。喉罩的缺点有:①返流和误吸,尤其是胃过饱患者应注意返流和误吸可能;②呼吸道梗阻;③咽部损伤、疼痛或喉痉挛;④喉罩意外脱出、通气罩周围漏气、胃胀气;⑤口腔分泌物增加及罕见的唾液腺分泌不足。梁增兰等报道,1例子宫肌瘤患者在使用喉罩后32小时出现严重喉水肿,考虑由喉罩与咽喉部黏膜接触引起的橡胶过敏。

总之,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时,使用喉罩盲插技术是快捷建立人工气道、恢复通气的有效方法,盲插喉罩通气具有操作简便、迅速复苏成功率高的优点,且不影响胸外心脏按压,不需要特殊,也不需要特殊设备,可代替气管插管,在院前院内急救中值得推广使用。

总之,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时,使用喉罩盲插技术是快捷建立人工气道、恢复通气的有效方法,盲插喉罩通气具有操作简便、迅速复苏成功率高的优点,且不影响胸外心脏按压,不需要特殊,也不需要特殊设备,可代替气管插管,在院前院内急救中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徐启明,主编.临床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8-60.

1 徐启明,主编.临床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8-60.

2 李士通.喉罩临床应用相关问题[J].继续医学教育,2006,20(15):69-78.

2 李士通.喉罩临床应用相关问题[J].继续医学教育,2006,20(15):69-78.

3 马长青,邓乃封.喉罩临床应用的进展[J].医学综述,2006,12(19):1175-1176.

3 马长青,邓乃封.喉罩临床应用的进展[J].医学综述,2006,12(19):1175-1176.

4 梁增兰,沈永倩.拔出喉罩后迟发型严重喉水肿1例[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19(3):172.

篇5

【关键词】机械通气;人工气道;吸痰;吸氧;低氧血症

当机体出现严重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时,需人工辅助通气装置(呼吸机)来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因建立人工气道,破坏上呼吸道正常防御机制,使会厌功能丧失,破坏咳嗽反射,从而导致气道分泌物不易咳出,因此,有效引流气道分泌物将影响疾病的发展[1]。气道内吸痰是排出人工气道患者气道分泌物的有效方法。但吸痰是一种侵入性损伤,存在诸多并发症[2],其中低氧血症是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吸痰可降低肺泡气体氧浓度、改变肺泡的压力和容积,从而导致低氧血症[3]。临床上吸痰方式分为两种,开放式吸痰和封闭式吸痰。本研究旨在探讨预充氧联合封闭式吸痰预防吸痰后低氧血症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以2011年8月至2013年5月入住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ICU并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62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7例,女性25例,年龄19岁至71岁,平均年龄45.5±13.8岁,基础疾病包括:重症急性胰腺炎12例、重症肺炎15例、创伤9例、重型颅脑损伤18例、腹腔感染8例;机械通气模式选择容量辅助/控制通气模式,潮气量6-10ml/kg,气道压上限40cmH2O,呼吸频率15-20次/分,供氧浓度40%,吸呼时比1:2,吸痰前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均在正常范围。

1.2研究方法

1.2.1分组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3例,采用封闭式吸痰,吸痰前予以吸入纯氧1分钟;对照组29例,采用开放式吸痰,吸痰前不予纯氧。吸痰压力-200mmHg,每次吸痰持续10-15秒。

1.2.2实验器材两组患者使用哈美顿公司伽利略金型呼吸机,吸痰管为苏州市亚新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吸痰管,型号14F,血气分析仪为雅培i-SATA300便携式血气分析仪,测试片为雅培公司EG7+血气生化多项测试卡片。

1.2.3实验组操作方式如下:①戴一次性无菌手套,撕开吸痰管外包装后连接负压吸引器并调节负压值;②吸痰前给纯氧1min,无菌操作,将气管导管与呼吸机管路连接处的三通接头上的小帽打开,吸痰管从三通处进入呼吸道至所需深度,按压负压器开关吸痰;③吸痰结束后将三通小帽盖上。

1.2.4对照组操作方法如下:①戴一次性无菌手套,撕开吸痰管外包装后连接负压吸引器并调节负压值;②无菌操作,脱开呼吸机,将吸痰管轻轻插入呼吸道至所需深度,按压负压器开关吸痰;③吸痰结束后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

1.2.5观察指标吸痰前、吸痰后5min观察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

1.3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首先采用F检验以判断两样本方差是否齐同,根据F检验结果选择双样本等方差t检验或双样本异方差t检验;组内吸痰前后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成对双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所有概率值均为双侧检验,P

2结果

2.1一般情况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痰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PaO2、S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PaO2变化吸痰后:实验组患者PaO2较吸痰前无明显下降,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PaO2较吸痰前有明显下降,P

2.3SaO2变化吸痰后:实验组患者SaO2较吸痰前无明显下降,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SaO2较吸痰前有明显下降,P

3讨论

ICU机械通气患者因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会厌失去作用,咳嗽反射减弱,不能及时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易引发肺部感染,加重病情,严重者可堵塞呼吸道危及患者生命[1],因此,人工气道患者需及时吸痰排出呼吸道分泌物。但吸痰在排出气道分泌物的同时可导致低氧血症[3],其机制为吸痰管刺激气道粘膜使患者剧烈咳嗽、迷走神经兴奋,致气道痉挛,增加气体进入肺内阻力[5];吸痰时断开呼吸机管路,气道压力下降,同时负压吸引,进一步降低气道压力,致肺泡萎陷,肺容积下降,氧合面积减少[6];负压吸引时将肺内富含氧的气体吸出,使肺泡内氧浓度下降;吸痰时胸内负压增加,心回血流量、肺血流量增加,但肺泡容积减少,从而使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以上各种因素综合作用致低氧血症[7]。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采用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低氧血症发生率。2010年美国呼吸治疗学会(AARC)的人工气道内吸痰临床指南建议,如果吸痰时患者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则在吸痰前提高吸氧浓度[8]。吸痰前提高机械通气供氧浓度,可增加机体的氧储备,以补偿吸痰时引起的缺氧,从而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预充氧因应用方便,也是临床上最常用的预防措施[9]。开放式吸痰需断开呼吸机管路,同时负压吸引,将导致气道压力下降,肺容积明显下降,气体交换面积减少,从而导致低氧血症的发生,因此,吸痰时应尽可能避免呼吸机管路断开,封闭式吸痰时,吸痰管由Y型连接管进入气道,呼吸管路完整,可维持气道内压力和供氧浓度,对肺通气、换气功能和肺容积影响小,因此,可预防吸痰时低氧血症的发生,ARRC亦建议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就避免断开呼吸机管路[8]。

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吸痰后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均较吸痰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吸痰后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均较吸痰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吸痰是机械通气患者清理患者气道分泌物的重要措施,但开放式吸痰在清除气道分泌物的同时可导致低氧血症的发生,其发生机制复杂,封闭式吸痰联合预充氧,增加机体氧储备,在吸痰的同时对肺容积、气道压力、肺通气、换气功能影响小,可有效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且简便易行,不增加患者痛苦和医疗费用,可作为临床上常用的预防措施。更完善的预防措施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辰.呼吸治疗教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2010:87-91,104.

[2]Stone KS,Bell SD.Preusser BS.The effect of repeated end tracheal Suctioning o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J].Appp Nurs Res,1991,4:l52-158.

[3]Jongerden IP,Rovers MM,Grypdonck MH,et a1.Open and closed endotracheal suction systems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a meta analysis[J].Crit Care Med,2007,35(1):260-270.

[4]Demir F,Dramali A.Requirement for 100% oxygen before and after closed suction[J].J Adv Nurs,2005,51(3):245-251.

[5]尹利华,张利岩,王建荣,等.不同密闭式吸痰方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小猪呼吸力学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0):952-956.

[6]刘晓伟,刘志.吸痰导致机械通气患者肺泡萎陷的原因和对策[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7,3(4):1791-1794.

[7]严振球.贺端清.有关ICU机械通气病人吸痰导致低氧血症的问题[J].临床军医杂志,2006,12(34):743-745.

篇6

论文提要:目的 探讨危重胸外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了68例危重胸外伤患者的伤情并发症与救治的关系。结果 本组68例患者救治成功60例(88.2%),死亡8例(11.8%)。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合理运用抢救措施,并注意合并伤的及时处理,危重胸外伤患者的救治效果良好。

胸外伤是较常见的外伤,在所有外伤中占第2位.胸外伤易导致严重不良后果,故其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是否正确、及时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在危重胸外伤的救治工作中,要求的专业水平很高.我院自2001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胸外伤360例,其中危重胸外伤68例,占同期胸外伤患者总数的18.9%.本文对危重胸外伤68例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49例,女19例,年龄8~75岁,平均42.6岁,受伤原因:交通伤21例(30.9%),锐器伤9例(13.2%),高处坠落伤20例(29.4%),其他伤18例(24.5%)。

1.2 损伤的分类及合并伤情况 开放性损伤12例,闭合性损伤47例,胸腹联合伤9例.合并伤:颅脑损伤18例,脾破裂6例,肝破裂3例,肾挫裂伤4例,四肢骨折26例,胸椎骨折6例。

1.3治疗 胸腔闭式引流56例,颈胸部皮下穿刺排气5例,开胸手术28例,其中肺修补3例,肺叶切除5例,主支气管修补4例,膈肌修补3例,肋间血管及胸廓内乳动脉结扎2例,食管破裂修补2例。合并伤颅内血肿清除4例,脾切除6例,肝修补3例,肾切除1例,椎体减压1例,四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12例,气管切开16例,呼吸机辅助29例。

2 结果

治愈60例,死亡8例.死因:ARDS 3例,肺部感染2例,颅脑外伤2例,出血性休克1例。

3 讨论

3.1 开放伤的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抗休克,封闭开放的伤口,其中抗休克治疗是抢救成功的首要措施。

3.2 多发伤的处理 早诊断、早处理,对昏迷、意识不清或休克者,除对颅脑损伤的观察外,要排除隐蔽性腹腔内脏器伤的存在[1],同时要警惕有无泌尿系统及骨骼系统的损伤,位于胸壁“心脏损伤危险区”的穿透伤,应高度警惕心脏损伤的可能,边补充血容量,边快速气管插管后开胸探查,绝不要等待血压回升后再手术[2]。闭合性胸部创伤中心肌挫伤的处理首先要纠正心律紊乱、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3.2.1 胸腹多发伤救治 治疗要以拯救生命为原则,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首先处理致命伤。

3.2.2 合并颅脑伤的诊治 尽快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疏通呼吸道,恢复通气功能,避免窒息,抗休克同时行胸穿或胸腔闭式引流,发现有进行性出血时应剖胸探查,对张力性气胸应立即予以穿刺针排气减压后行胸腔闭式引流,对开放性胸部伤或广泛性胸壁软化,应立即行开放性胸部伤口包扎封闭,置胸腔闭式引流,对胸壁软化区应加压包扎或牵引,必要时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或行胸廓固定术,经初步复苏处理,血流动力学表现仍不稳定,又查不出内出血部位,应想到急性心脏压塞,明确诊断后予以心包切开探查术,因颅内出血或脑挫裂伤造成颅内压增高可导致脑疝,引起呼吸中枢麻痹,心跳停止"因此,一旦血压回升,应尽早使用脱水剂或开颅减压,彻底清除颅内血肿。

3.2.3 肺挫伤的处理 ①晶体液在复苏期间应限制在1000ml以内;②当中心静脉压低或血容量不足时,应用胶体;③速尿20mg,2次/日,静脉滴注,连用3~5天,以消除复苏期间晶体潴留;④激素;⑤鼻导管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2.4 浮动胸壁的处理:恢复胸腔容量,改善通气,减少并发症,达到良好的功能恢复及美观效果。

3.3 多器官脏器功能衰竭的诊治 ①保护胃肠粘膜;②恢复胃肠功能;③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肾功能衰竭在严重创伤后仍时有发生,在低血容量休克治疗中,要时刻注意保护肾功能[2],早期防治肾功能衰竭,对胸腔闭式引流或胸腔穿刺治疗后肺仍不张者,及时支气管镜吸痰或气管插管吸痰膨肺,预防肺部并发症,防止发生心、肺功能衰竭。

参考文献

篇7

【摘要】

目的:探讨开放性喉外伤的急诊救治、手术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开放性喉外伤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全部急诊手术治疗,1例患者在抢救中合并心肺功能衰竭死亡,其余27例患者临床治愈后随访6个月以上。27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术后发音恢复正常,其中有2例术后发生咽瘘,1例术后发生气管食管瘘,经进一步处理瘘道愈合,无声音嘶哑。另有2例患者术后发生喉狭窄,再次手术后喉狭窄治愈,但声音仍嘶哑。结论:在开放性喉外伤的急诊救治过程中,应尽量抢救生命,最大限度保留、恢复喉功能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开放性喉外伤;急诊;外科手术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emergency treatment for open laryngeal trauma and its surgical treatment.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28 open laryngeal trauma cases with emergency treatment was carried out. Results: All 28 cases had emergency surgery, and 1 case died of heart and lung failure. 25 cases had normal pronunciation after operation including 2 cases with postoperative pharyngeal fistula and 1 case with postoperative 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which was healed after further treatment without a hoarse voice. There were 2 cases had postoperative laryngeal stenosis, and were healed after surgery again but still with a hoarse voice. Conclusions: In emergency treatment for open laryngeal trauma, it is important to save lives. Complications prevention, retention and recovery of laryngeal function are also necessary.

[KEY WORDS] Open laryngeal trauma; Emergency treatment;Surgery

开放性喉外伤是耳鼻喉科的急重症,临床处理紧急复杂,专业性强,若贻误抢救或处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或后遗喉狭窄、咽瘘、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我院1989年~2009年共救治开放性喉外伤28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89年~2009年共救治开放性喉外伤28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6例,年龄24~80岁。致伤原因:车祸8例,斗殴伤5例,自杀刎颈伤15例。伤后就诊时间:0.5~6h。 临床表现:颈部皮肤、软组织、舌骨、喉软骨或气管、咽腔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引起出血、漏气、声嘶或失音、呛咳、呼吸困难等症状,其中10例合并失血性休克,13例伴有严重呼吸困难。具体外伤部位:甲状舌骨膜损伤12例,甲状软骨损伤10例,环状软骨损伤4例,环甲膜损伤2例。

1.2 方法

在急诊处置过程中,围绕危及患者生命的呼吸困难、大出血、休克等症状优先处理。对13例伴有严重呼吸困难者,立即清除喉、气管内血性分泌物,从伤口直接放置气管插管,到手术室后再作常规气管切开。其余病例在手术室充分吸氧及心电监护下行低位气管切开。10例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立即开通静脉通道,补液输血,进行抗休克治疗。对来院时仍有活动性出血者采用指压,找到出血点并用止血钳钳夹,若位置深不易找到出血点可填塞止血,待到手术室清创时进一步处理。清创过程中尽量保留断裂的黏膜和软骨,恢复喉、气管的软骨支架。伤口位于甲状舌骨膜及会厌蒂部断离者,先将会厌拉回原处缝合固定[1],关闭喉腔;裂开的甲状软骨钢丝固定或缝合外面的软骨膜;4例环状软骨损伤者采取骨折复位,放置扩张管,以避免喉、气管狭窄。术后常规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放置鼻饲给予足够营养,避免肺部感染。对刎颈者积极的进行心理干预,避免再次自杀。对合并他科表现者及时请相关科室医生配合治疗或转他科处理。

2 结果

28例中1例患者在抢救中合并心肺功能衰竭死亡,其余27例患者临床治愈后随访6个月以上。27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术后发音恢复正常,其中有2例术后发生咽瘘,1例术后发生气管、食管瘘,经进一步处理瘘道愈合,无声音嘶哑。另有2例患者术后发生喉狭窄,再次手术后喉狭窄治愈,但声音仍嘶哑。

3 讨论

开放性喉外伤根据外伤史、颈部伤口、局部出血、呼吸困难、发声障碍、气肿或吞咽困难等不难作出诊断。主要治疗原则是抢救生命,包括解除窒息、止血、抗休克,以及早期创伤处理,尽可能保留、恢复喉功能和防止并发症。

3.1 保持呼吸道通畅

开放性喉外伤多因血块、软组织移位而引起呼吸道阻塞[1]。本组1例患者因血块引起呼吸道阻塞窒息死亡,故应及时止血、尽快恢复喉和气管通气功能。建立有效的人工气道是抢救能否成功的关键。伤口较大且能明视喉腔或气管腔者,可用管径较细的气管导管,从断端直接气管插管。对于伤口较小者伴3度以上呼吸困难,应迅速找到伤口,并扩大致足够插入气管套管,吸净气管内的血凝块及分泌物。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人工气道,提高抢救成功率。本组13例伴有严重呼吸困难患者采用先从伤口气管插管,呼吸平稳后常规气管切开。

3.2 止血、抗休克

开放性喉外伤可伴有颈部动静脉损伤,发生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对来院时仍有活动性出血患者,填塞压迫止血最为有效。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止血措施:(1)颈外动脉、椎动动脉和颈外静脉损伤,只需简单结扎;(2)颈内静脉损伤暴露者,应修复再通,如无法修复可结扎;(3)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同时受损,此类多在现场死亡[2],患者很少能第一时间到达医院,如有手术机会应及时修复再通;(4)如出血位置较深,出血部位一时难以找到的,则应迅速采用填塞止血,以避免顾此失彼[3]。所有患者均应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及时补液输血,补充血容量,待纠正休克后再行手术。

3.3 气管食管漏及咽漏的处理

伤口若与咽腔、食管上端相通,吞咽时有唾液自伤口溢出,及时修复咽腔及食管创面,给予鼻饲,复查吞钡证实无咽漏及食管漏,方可取出胃管。本组2例患者术后发生咽漏,其中1例合并糖尿病;1例患者提前进食,术后控制血糖,局部加强换药,瘘道内碘仿沙条填塞,15d后愈合。1例气管、食管漏患者,术后滞留胃管2个月后痊愈。

3.4 清创缝合,重建呼吸道

开放性喉外伤治疗原则是最大可能地恢复并保持喉支架结构的完整性;(1)尽可能多地保留软组织,撕裂的黏膜尽量保留,对位缝合,对大面积组织缺损者,尽量1期转移皮瓣修复创面。(2)污染伤口用过氧化氢、生理盐水及碘伏稀释液反复冲洗,污染严重需置负压引流。(3)骨折的软骨尽量复位,将软骨膜对位缝合,以期重建喉的骨性支架[4]。粉碎性骨折复位较困难,术后行喉扩张管植入[2],以支撑喉腔,防止喉腔发生狭窄。但植入的T型管长短粗细要适宜,过粗则修复黏膜张力太大,术后压迫过紧,易引起黏膜、软骨缺血坏死;过细起不到支撑作用,达不到治疗目的。上端过长会引起会厌喉面黏膜损伤,肉芽形成,瘫痕生长。喉膜固定线上下松紧要合适,上端过紧造成会厌拉伤,下端过紧则易造成气管前壁损伤。术后1~3个月取出支撑器的同时,放入气管套管,如堵塞套管后7~10d无呼吸困难,可拔除套管,修复气管瘘口。骨折较轻的,采取骨折复位后放扩张子以避免喉、气管狭窄的发生。本组2例伴有环状软骨骨折者采用骨折复位后橡胶指套内填塞膨胀海绵制成的简易扩张子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避免用坚硬的扩张膜压迫损伤喉黏膜和软骨,可能导致疤痕形成而影响喉生理功能。

参考文献

1 王天铎.喉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7128.

2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91.

篇8

【关键词】颌面颈部外伤救治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8例中,男性31例,女性7例:年龄16~60岁;损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9例,爆炸伤3例,斗殴伤4例,摔跌伤5例,工伤事故5例,其他2例;损伤类型:单纯严重颌面部损伤5例,严重颌面多发伤33例,创伤合并颅脑损伤8例,上下颌骨多发骨折12例、颏部双侧骨折4例,颌颈部血肿6例,鼻骨骨折伴颌面部多发骨折软组织裂伤8例;38例患者均发生窒息,依据窒息分型(1)吸入性窒息(血液、呕吐物或其他异物误吸入气管、支气管)14例,脱位性窒息(下颌骨体两侧或颏部多发性粉碎性骨折、上颌骨开放性横断骨折,由于肌肉牵拉引起舌后坠或上颌骨及软腭压迫舌根而堵塞咽腔)18例,狭窄性窒息(口咽部、面颈部水肿和/或血肿等压迫上呼吸道)6例,并存2类及以上窒息3例。

1.2救治方法

在本组病38例救治过程中,对6例窒息患者进行床头紧急气管切开处理,其余22例均经气管插管后行气管切开处理。出现Ⅲ度呼吸困难的患者实行紧急气管切开,抗休克治疗24例,并发颅脑损伤5例由脑外科医生配合救治。该组病例经开放呼吸道,抗休克、止血、骨折复位、全身应用抗菌素配合治疗,除1例重症者死亡外,其余均愈合良好。

2 结果

38例患者经上述处理,37例存活,1例因颅脑损伤抢救无效死亡,1例短暂的声音嘶哑后恢复正常,6例伤口感染经换药后痊愈。

3 讨论

对于本组重度口腔颌面部外伤处理应以挽救生命为第一。首先在处理程序上迅速快捷地建立和维护呼吸道通畅,治疗和防止窒息的同时及时止血和抗休克治疗。接诊后迅速完成各项术前必要的检查,除初步了解口腔颌面部外伤的情况外,明确有无鼻咽部大出血,颅脑损伤、血气胸、肝脾破裂内脏出血等,如发现有其他情况应尽快请相关科室医生协同处理。关于窒息的处理:应放宽气管切开的指征,只要快速准确地切开气管,呼吸困难就能缓解。严重颌面部损伤的紧急气管插管,首选经鼻气管插管,经鼻插管既方便口腔内清创缝合,也便于气管导管的固定,还可避免反复口腔插管而延误抢救时机,对牙关紧闭、下颌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经气管插管后行气管切开处理,可以减少出血,拔管困难,气胸等并发症的出现。因损伤的部位不同,

气管切开的部位也相应改变,不必要都按常规切开,但不能伤及喉部,以免发生喉狭窄。并且鼻咽通气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某些颌面外科术后所导致的上呼吸道梗阻。广泛的口腔颌面部损伤除了注意气管通畅外还要注意有无口咽部有巨大的血肿,舌根部的损伤、喉损伤及舌骨损伤,以防止发生咽喉部梗阻。重度口腔颌面部外伤多为开放性损伤,较易诊断。在手术中探查骨折及重要器官的损伤外:伤口处有活动性出血;口咽内有活动性出血;频繁吞咽;低血压伴有伤口出血史;颈部增粗,皮下淤血;由于气管受压,气管移位;颞浅动脉、面动脉博动消失。急救时采用填塞压迫止血的方法最为有效。如静脉通道没建立,输血手续没备全和手术条件不具备时,不能轻易取出压迫伤口的纱布和清除伤口内血凝块,因为随时可引起再出血,故一定要在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在查找出血点时,往往因组织淤血严重,视野不清晰,或组织损伤严重,血断端缩入软组织而不易找到。对于大血管出血沿其行径仔细寻找,予以钳夹、结扎,对小动脉损伤局部加压填塞是最有效的。开放性颌面颈部外伤清创缝合时应注意:①彻底清创;②尽量保留软组织,不要修剪过多:⑧争取在早期建立面部支架,处理骨折的复位固定,尽量保持其形态和功能,④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者尽量用局部皮瓣转移修复;依层次缝合创口,破损的黏膜要尽量保留,对位严密缝合,防止内外相通;⑤要选择抗生素,给足量,插鼻饲管注意营养,促进早日愈合。

重度口腔颌面外伤发生窒息是危急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准确评估伤情及气道情况,根据窒息类型建立良好的呼吸通道,可及时解除窒息,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参 考 文 献

[1] 陈华,陈日亭.颌面颈部创伤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4:175.

[2] 郑中立.耳鼻咽喉科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1989:85—1982.

[3] 李祖兵.口腔颌面创伤治疗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96.

篇9

【关键词】 多发伤;院前急救;综合急救;院前评分;确定性救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经过院前综合急救248例多发伤患者为研究组(本院自2007年起对院前多发伤患者开展院前综合急救),其中,男146例,女102例;年龄11~63岁,平均(403±19)岁。 受伤时间为 13 min~21 h,平均(41±16)min;选取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以常规转运急救方式的多发伤患者209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28例,女81例;年龄9~65岁,平均(409±22)岁。受伤时间为18 min~34 h,平均(52±18)min;。两组均主要为交通事故伤、打架斗殴伤、高空坠落伤等患者。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救治方法 研究组采取综合急救措施救治;对照组采取常规转运的急救措施。研究组综合急救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 快速检伤分类急救 根据创伤的严重程度,按轻重缓急决定优先处理的顺序进行院前评分、现场分类、紧急生命评估(伤情判断、初期评价),严重程度以当前通用的ISS法评估凡ISS>16者为严重多发伤,采用“CRASHPLAN”顺序检伤,①迅速判断伤员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医务人员首先对伤员进行快速全面的检查,注意伤员的神志、面色、呼吸、血压、脉搏及出血情况,以及有无呼吸道梗阻、休克、大出血等致命征象。根据这些征象,可以立即发现危及生命的受伤部位,采取有效紧急抢救措施。②迅速进行全面检查,以防漏诊,为下一步救治做充分准备。

122 积极快速的现场综合急救处理 在现场按“VIPC”顺序做紧急救治处理:①立即除去正在威胁患者生命的因素如窒息、大咯血、心跳及呼吸骤停的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严重创伤患者常常伴有呼吸道梗阻,以至窒息[3],对气道梗阻的患者予以紧急气道开放,吸氧,心脏骤停患者行心肺复苏,颅脑外伤昏迷,应清除口腔异物,置侧卧位,必要时必要时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用车载呼吸机辅助呼吸。②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早期液体复苏,正确评估活动性出血,将血压控制在维持重要器官有效血供的水平,收缩压维持在80~90 mm Hg,平均动脉压50~60 mm Hg,心率小于120次/min。③封闭开放性气胸,处理活动性出血,进行包扎止血,骨折固定,保存好断离肢体,对多发伤伤员一律行颈部制动。研究组行心肺复苏7例,复苏成功1例。开放气道35例,气管插管6例,抢救失血性休克38例,骨折固定139例。

123 快速转运、严密监护及继续救治,转运途中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给予氧气吸人,对昏迷患者,放置口咽通气管,防止舌后坠预防舌咬伤;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包括“意识状态、呼吸、脉搏、血压、氧饱和度、尿量、出血量等”指标。随时与医院急诊科保持联系,请急诊科做好多发伤抢救准备。转运途中注意创伤应急障碍的干预,及时做好疏导工作,让伤者感觉“医疗时刻与伤员同在”,使其尽可能配合抢救与运送。

124 快速转运至医院后,及时送入急症外科,结合辅助检查进行进一步确定性救治,对重症患者送入急危重症监护(ICU)进行高级创伤生命支持,进行进一步的伤情评估及精确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 SPSS 130 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例数受伤至院前救治时间(min)治愈(例,%)死亡(例,%)研究组24841±16225(9073)23(927)对照组20952±18161(7703)48(2297)P值

组别住院时间(d)研究组118±75对照组136±69统计值t=265注:P值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愈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多发伤患者伤情严重,应急反应剧烈,伤情变化快,休克发生率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严重多发伤伤员的现场初期急救和及时迅速地转运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决定性治疗十分重要,尤其是灾害事故有大批伤员时有组织和有效地进行抢救和分送,是减少死亡的关键。有组织的创伤急救系统,可增加多发伤病员的抢救存活机会。

32 多发伤院前救治要及时迅速,重视多发伤抢救的“黄金时间”,院前急救最重要的是时间, 伤后最初60 min是决定伤员生死的关键时刻,有人称之为严重创伤急救的“黄金1 h”[4],多发伤患者初期的现场急救十分重要,应重视伤后1 h的黄金抢救及10 min的白金抢救时间[5],创伤的死亡具有3个高峰时间:伤后数分钟为第l死亡高峰,约占50%,多为严重的脑或脑干损伤、大出血等[6],伤后6~8 h内是死亡的第2高峰,约占30%,主要为颅内血肿、血气胸、肝脾破裂等;伤后数天至数周为第3死亡高峰,约占20%,主要为严重感染和多器官功能不全。因此第1死亡高峰受时间、现场条件、受伤部位等限制,第3死亡高峰受整体治疗水平和前期治疗的影响,第2死亡高峰受医院急诊科救治的影响,这一阶段的救治质量和速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存亡,故伤后1 h是挽救生命,减少致残的“黄金时间”。院前急救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把救治地点从医院急诊科前移到受伤现场,节约了时间,能提高救治成功率。我院遵循急救“黄金1 h”的原则,医务人员快速到现场,急救措施到位,争分夺秒,我科从2007~2011年期间,在对248例多发伤患者的救治中,使严重创伤得到有效的院前急救,为患者赢得了抢救的“黄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33 快速准确评估病情,救护人员对患者要及时进行伤情判断,迅速有效地处理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这是降低院前死亡率的关键[2]。采用CRASHPLAN 顺序检查法,即心脏、呼吸、腹部、脊柱、头颅、骨盆、四肢、动脉、神经等,首先了解有无致命性创伤,迅速掌握患者有无危及生命的情况,了解患者的全部伤情、主要受伤部位及伤情程度、有无多系统损伤。按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检伤分类,检伤分类灵活,手续简化,避免忙乱,保证对重危伤员的及时抢救。

34 综合救治措施要合理有效。多发伤的处理包括现场急救、生命支持与进一步的处理。由于人体遭受到严重的创伤,大出血、窒息、急性缺氧和脑干心血管中枢等关键部位受损,都可导致心脏跳动停止[7],多发伤早期低氧血症高达90%,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8],现场急救的关键是开放气道、心肺复苏、包扎止血、抗休克、骨折固定等,对重症患者及时开放气道,确保呼吸道通畅,给予面罩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用车载呼吸机辅助呼吸改善呼吸困难,纠正缺氧。尽快、尽早解除引起继发性损伤的因素,如失血性休克、呼吸道梗阻等,将提高患者生存率。

篇10

资料与方法

入选70例患者,均为RICU行机械通气患者,男41例,女29例;年龄24~84岁,平均614±617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6例,重度支气管哮喘12例,冠心病9例,脑血管意外9例。将70例患者随机分成为实验组(密闭式吸痰组)、对照组(开放式吸痰组)各35例。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种、病程及通气状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吸痰方法:⑴实验组:采用太平洋医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密闭式吸痰装置。①打开保护帽,把负压吸引控制阀连接到负压吸引器,根据需要调节吸引器的负压,将密闭吸痰装置接口与呼吸机回路和气管导管连接,需要时可使用连接延长管。②逆时针旋转患者通路阀至打开位置,用一手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至适当深度,另一只手固定吸引器与导管连接的部分。③按压负压吸引控制阀进行旋转吸引,边吸引边撤吸痰管,直至完全看到导管前端的黑色标记。④顺时针旋转患者通路阀至关闭位置,使吸痰管与患者的气道完全隔离,此时应完全可见黑色标记。⑤用灭菌治疗碗盛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清洁吸痰管时患者通路阀必须位于关闭位置,确保吸痰管与患者气道完全隔开。⑥更换吸痰管时患者通路阀同样必须位于关闭位置,保证呼吸机回路处于密闭,顺时针旋转取下吸痰管,如同一患者需要再次使用,可用盖帽封口。⑦进行纤支镜检查时,先取下吸痰管,用自动封帽盖住封口,旋转至打开位置,即可进行纤支镜检查,此时机械通气的压力不变。⑵对照组:采用苏州市亚新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的12~14号抗静电吸痰管,选择吸痰管大小以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或1/3为宜。①戴一次性无菌手套,打开吸痰管外包装后连接负压吸引器并调节压力一般为:-80~-120mmHg[1]。②吸痰前后给予纯氧2分钟,按无菌操作,脱开呼吸机,将吸痰管轻轻插入呼吸道,按负压器开关即可吸痰,呼吸机需断开。遇痰液黏稠不易吸出时,需气管内直接滴注加湿,可将稀释液直接注入气道内,每次2~3ml,间隔30~60分钟,注入气道时与入口成35°~45°角,缓慢注入,以免发生呛咳[2]。吸痰结束后将一次性手套及吸痰管一起做感染性废物处理。

细菌培养:两组痰液均使用一次性痰液收集瓶或经纤支镜吸取采样,由本院细菌室做细菌培养、菌落计数。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或百分率,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平均入住RICU时间:实验组在入住RICU的时间上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26,P<005)。见表1。

表1两组入住呼吸重症监护室的时间

组别例数平均入住时间实验组35968±172对照组351634±242t-12426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实验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26,P<005)。见表2。

表2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比较组别例数呼吸机相关性

肺炎[例(%)]实验组3510(2857)对照组3518(5143)t-14221实验组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共获得菌株68株,对照组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结果共获得菌株121株。两组均以革兰阴性菌多见,其中前三位均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假单胞菌。两组病菌分布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