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艺术概论范文

时间:2023-10-30 17:59: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设计艺术概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设计艺术概论

篇1

人们习惯于把审美的焦点集中于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上,所以生活美所体现的是与生命关联的各种生命共同体。从居室美化到工作环境,再到城市文化景观公共艺术化,给人们提供生活安定、社会和谐的秩序感、以及生机盎然的环境氛围和生命的意境。

关键词:

艺术;环境设计;解决

艺术概论这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理论课程。

对于艺术生而言,理论性强的课程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满堂灌的授课形式对于感情丰富的艺术生早已行不通,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时“提出问题、保留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思考后进行讨论和总结。

“把某物看作是艺术,需要某种眼睛无法看到的东西,一种艺术理论的氛围,一种艺术史知识,这就艺术界”。环境设计主要针对的是室内设计的学生,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处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会自觉不自觉的进行各种环境装饰。学生对环境设计艺术的提高首先要先增加理论知识,并且要增加对艺术作品的了解和理解;通过大量有代表性的作品等来影响学生在艺术上的认识;加大典型艺术作品案例的讲解熏陶来积累各种素材;运用模拟环境激发学生潜在的艺术情感。未来环境设计发展会呈现多种趋势;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注重文化内涵、地域差异化、不同设计领域的交融、艺术化等等。这些发展趋势都将系统的解决人类内心需求和现实之间矛盾的过程。

环境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于小到一个居室,大到整个城市,既有千百种不同的各具表现力的物象形态,又有内在的秩序和综合的整体精神。环境设计做为一种综合的多种形态的造型艺术,在形式上更追求多样统一与协调。例如;中式传统室内的装饰手法,是中国人含蓄气质的体现。常见的有“鱼”“鹿”“蝙蝠”等,原因是他们的谐音都有隐喻,代表着福气,情操和品行等等。这些自然物为中国人借物咏志提供了极为契合的形象。在室内装饰中,无论是商务、办公还是居住生活,有机的借助自然物、工艺品装饰,不仅可以获得无形的经济价值,同时还可获得美学的文化,美化了生活、也扮靓了心情。

我们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人们设计创造的室内环境,必然会直接关系到室内生活,生产的质量。室内环境的创造除了与冷暖、光照等方面有要求之外,还与建筑的类型、主人的性格相适应的室内环境氛围。从整体来说还和人类的经济活动、价值观念、哲学思想、民俗民风等密切相关。经济决定艺术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把世俗的经济要求用抽象的理论形式表达,把资产阶级的经济说成是一切时代、一切阶级、一切人的要求。好的设计价值观念的体现是设计师在空间作品构思过程中确立的主导思想,它赋予作品文化内涵和风格特点,令作品更具有个性化、专业化。设计所体现的哲学思想,丹纳在《艺术哲学》的书中解释到,“探求艺术发展的原因时说,艺术是由时代精神和风俗所决定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是由环境决定的,环境又是由种族决定的。”任何一个名族的的艺术都是由名族的境况和人们的心理以及生产关系决定的。这些倾向也会因为民俗民风的不同而不同,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存在着不同的天性。所以说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是有多种因素相互叠加和制约组合而成的。

当环境由众多的物体组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室内空间环境,室内装饰就是美化室内空间环境,掩饰室内空间环境的缺点,突出其优点,使室内空间环境变得舒适、美观。室内装饰工程就是对有使用价值的室内空间环境的美化过程,是对各种装饰材料进行技术和艺术加工,美学修饰和艺术组合的再创造过程。室内装饰的美观同样表现在“内在美”和“外观美”。

室内装饰的“内在美”是装饰的本质,是给人们提供精神享受的根本所在。从构成室内装饰的材料质感上及各种造型体的集合中表现出来。同样,室内装饰的“外观美也如实地衬托出室内装饰的“内在美”。

有句话不是说:“不了解人类的过去,就不能够认识人类的今天和未来。”对艺术来说:“不了解艺术实践的历史,就不能够真正理解艺术活动的规律”学习艺术概论应注意结合自身的艺术体验。当今社会生活中,几乎人人都离不开艺术。例如视觉文化,它不单单是一个视觉的欣赏更是一种艺术文化的传承,在这个全新的视觉文化领域里就要求我们对艺术的基本知识理论有一个全面的认知,通过作品的鉴赏和评价一方面可以结合自身的审美加深对艺术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也通过视觉艺术的优秀作品来提高自身的艺术鉴赏力。

结束语:艺术概论是艺术实践经验的总结。对于艺术的概念它不是永恒不变的,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不同,有感性的理解也有理性的认识。环境设计也正是在实践艺术的感性和理性的结合。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理解与掌握艺术概论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李萍.编著.《实用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

篇2

一、书法艺术和环境设计结合的基础

(一)书法艺术和环境设计结合的物质基础

1.汉字从根本上说是对自然与社会的反映在汉字创造的时候,就是描摹自然现象和各种事物的形象。如“为”,就是一只手牵着大象的形象,表示“做、干”的意思。“鸟、隹”都是描摹鸟的形象。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之中,都能够找到自然与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的影子,或者表现了事物之间的关系。因此,汉字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2.书法艺术的成品是对物质世界的真实反映书法艺术所需要的特殊材料,形成了特殊的艺术效果,但是种种效果都离不开对自然和现实生活的反映。如对笔画表现出来的“筋骨血脉”,“粗细轻重”,“浓淡枯湿”;章法表现出来的“对称、平衡、疏密、方圆”;风格表现出来的“笔势、气韵、性格”等等,都是物质的,是现实的,是可以触摸的。因此,可以说,书法艺术的成品是对物质世界的真实反映。汉字和书法艺术的物质基础,为书法和环境设计的结合提供了基本条件。

(二)书法艺术和环境设计结合的艺术理论基础

1.书法艺术与环境设计艺术有共同的美学理念书法艺术和环境设计都离不开创造性的“设计”,都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元素,创造出新的艺术作品。虽然书法艺术基于东方文化的深厚背景,环境设计基于西方美术的基础,但是,仍然有许多共同的美学原则,比如对比、对称、节奏、韵律、求变、求新等等都是一致的。现代环境设计还大量使用印刷字体进行设计,而中西方印刷字体首先都是从手写体演变而来的。书法艺术和环境设计的目的都是为了表达创作者和广大受众的情意和对美的追求。因此,书法艺术和环境设计艺术有共同的美学理念,符合美学的基本规律。

2.书法艺术为环境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书法艺术的时空观,可以与环境设计的时空观相互吸收。比如,书法的“密不透风、疏能走马”等结构原理,可以给环境设计提供很多启示。书法艺术千变万化的空间感,为环境设计提供了无限的创作思路,为环境设计增添了活力。书法艺术的丰富多彩的笔墨效果,为环境设计的颜色处理提供了广泛的想象空间。书法艺术的流动的变幻莫测的线条,为环境设计提供了动感的、无穷的素材或设计方案。而环境设计可以为书法艺术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拓宽书法艺术表现的平台,为传统书法艺术的现代化提供多方面的启发。

二、书法艺术和环境设计相结合的基本思路

(一)关于传统书法元素的选择与提炼

在讨论“书法与环境设计”的时候,必然会首先思考“书法”的定位和范围,环境设计的定位和范围等基本问题。现代意义上的“书法”,包括软笔书法、篆刻、硬笔书法、刻字等汉字制作艺术,包括美术字制作、各种汉字设计艺术等等。更准确的表述,用“汉字艺术”来概括,会有更大的包容性。在汉字艺术与环境设计艺术的框架之内,都可以成为汉字设计和环境设计的素材。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选取“汉字艺术”的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具体的研究,最终在汇总“汉字艺术”与“环境设计艺术”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初步的概括。这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需要很多感兴趣的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共同努力。环境设计的范围极为广泛。各种大环境和小环境,都可以成为汉字设计艺术表现的平台。《工业设计概论》对环境设计的表述是:“当人类在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过程中,通过设计行为赋予环境空间以新的内涵、形态并使之具有美感时,人类对环境的改造才上升到艺术的层面,称之为环境艺术,简称环境设计……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较早上升到艺术层面的建筑设计、园林设计以及发展相对较迟的室内设计、城市设计等专业行为均应划入环境设计之列。”[2]86提炼传统书法的元素并与环境设计结合,实施设计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那么,传统书法的元素怎样理解?怎样选择?怎样提炼?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人们去思考、探讨。首先,就要对汉字的性质、特点进行分析,才能分析和提炼相关的元素。其次,要对传统书法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析,才能分析和提炼相关的元素。其三,需要对传统书法与环境设计的关系进行探讨,才能明确提炼和选择传统书法元素的范围。第四,书法元素的创新,书法艺术的现代化,给环境设计提供了更丰富的素材。20世纪80年代,曾经有少数书法艺术家对传统书法艺术进行了比较大胆的探索,比如在字画之间力求找到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王绪远先生在多年的书法与中国绘画的研究和探索中已经以一种个性鲜明的格局图式,回应了传统和现代的关系,从他的汉书作品来看,图式和汉字的融合给阅读者多维的想象,这种结合广阔世界观的表现方式展示出中国文字的无穷魅力,并取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在此基础上,探索书法的多种表现方式,通过纤维艺术,陶瓷艺术,雕塑等与汉字进行结合,将汉书这门艺术赋予了新的内涵和生命力。图一“巢”有些艺术设计人员,在标志设计、刻字艺术等一些领域,对汉字、国画的元素进行加工利用,创作了一些人们非常喜欢的艺术作品。刻字艺术,介于纯艺术和工艺之间,在家具行业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刻字艺术用于室内装修的点缀,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图二“雪花飞舞”图三“守一”图四“三月白鱼香”笔者在书法和篆刻创作中也曾经进行相似的探索和实践。下面的篆刻作品,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书法篆刻的“意象”,创造了一定的“语境”:图五“明珍”构建了“日月、树木、房屋”的写意式的意境;图六“牧莹”构建了“山坡、树木、风”的意境;图七“清书”构建了“阳光普照、静写人生、动感世界、川流不息”的意境。这类篆刻作品,用于汽车、被面、服饰、窗帘、室内墙面、家具装饰等等,有品位、有个性。图八印章“清书”用于福特福克斯方向盘,与福特标志“Ford”结合在一起,形成中西合璧的效果。

(二)关于书法元素与环境的协调

首先,书法风格的多样化,为环境设计提供了更大的选择范围。图九是沃兴华先生的对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与建筑结构和室外环境的配合,显得非常协调,书法的空间感和飘逸的神采,与禅房庄严、静谧的氛围,互相衬托。图九书法对联与室内外环境的协调其次,书法的传统风格的局限性与环境的现代化,形成了一对矛盾,给环境设计提出了挑战。图十是把现代建筑、现代沙发与中国传统家具、书法艺术结合在一起,构成对比,也构成了和谐。但是,书法作品改成镜框或者简牍式会更好一些,现在的楼层都比较低矮,用挂轴显得勉强一些。图十一是通过给书法作品配置红色的边框,与红色沙发互相呼应,与黑色的电视、白色的墙壁,构成对比,在色彩上显得鲜艳、愉悦。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个性化、传统精神和时代感。图十书法与室内环境的矛盾图十一书法与室内环境的协调其三,主体的喜好对设计的影响,直接影响了设计效果。图十二是书法艺术和汽车装饰的结合,用大篆“车”进行装饰,体现了作者对书法艺术和汽车装饰的结合的尝试。遗憾的是作者用印刷体进行注释,还用括号、引号加以凸显(“[车,舆轮之总名也,夏后时奚仲所造”)],与传统书法的风格很不协调。因此,设计并不是把一些素材进行简单的相加,而是一种艺术创作,体现作者的艺术思想和艺术品位。

三、书法艺术和环境设计艺术相结合的意义

(一)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汉字来自对自然的描画,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当中还可以找到自然和社会的映像。例如象形字“州”,就是对水中小沙洲的形象的描摹。指事字“本”,指树木的根部。会意字“集”,是小鸟聚集在树上的意思。形声字“浅”,指水位低,跟水相关。书法艺术中的笔画、结构、章法之中,处处体现了对自然的间接的反映。比如“锥画沙”般的笔画,是中锋形成的有内含、有立体感、有弹性、有力度的笔画,恰似千年老松,表现了挺拔坚强、浑厚沧桑的风骨。结构、章法上的对称、平衡、变化等等,实际上也是对大自然的组织结构的一种间接的反映。这些元素,与环境设计相结合,创造新的环境设计作品,使环境艺术走向更加抽象和高雅的境界。同时,也能够更加巧妙地协调公园、广场等大环境和家居、汽车等小环境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体现人与社会的和谐

相当多的汉字,也来自对日常生活、对社会的描摹。比如会意字“舂”,就是两只手抓住杵,往石臼里捶打,是对粮食进行加工的日常生活中典型情节的描绘。“既”,是一个人坐在饭盒前,脸部朝向相反的方向,就是吃完饭准备离开的图像,表示“吃完了,完成了,结束了”。相反的,“即”是一个人坐在饭盒前,脸部朝向饭盒,就是即将开始吃饭的意思,所以有“即将开始、靠近”等意思。书法艺术中的笔画和章法之中,同样也体现了对社会的反映。比如书法与建筑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就是指它们在结构和章法等方面有相似性,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启发。李丛芹认为:“汉字由象形、象意到形声的创造演化、揭橥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注重以象喻意的特征,概括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直观性、整体性、暗示性和追求神似的意象性。这些思维倾向影响了民族文化发展方向,对文学、艺术形式和风格的生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28因此,汉字和书法是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特殊的、抽象的、间接的反映,通过环境设计艺术的再创造,与自然社会环境相互协调,是它们来自自然、社会而又回报自然、社会的一种善行,有无量的功德。

(三)书法艺术现代化的一种新的尝试

传统艺术现代化,就是在中西文化交流和交融日益扩大的现代社会,反思中国传统艺术在全球化语境中如何趋向现代精神与现代文明的走向和发展,并在传统艺术与现念之间寻找一个契合点的探索行为。[3]41提炼书法的笔画、块面、结构、章法、风格、气韵等传统的美学元素,与现代环境设计艺术相互结合,是书法艺术现代化的一种新的尝试。它的关键点有三个方面,一是提炼元素,二是加以创新,三是与环境设计结合。它的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高品位,二是个性化,三是现代化。这里所说的书法艺术的现代化,不是迎合某些受众的低级趣味的简单制作,被动地受到低级趣味的指挥,而是站在高起点上的引导,把书法艺术的现代化引向高品位。艺术家的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主动引领的精神,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撇开一些所谓的名利的诱惑和来自非艺术因素的打击,以明确、清晰、深刻的思想和坚定、执着、敢于担当的精神,艰苦探索,在不断的否定之否定中前行,书法艺术现代化的道路才有可能越走越宽广。

(四)环境设计艺术东方化的一种有效途径

环境设计,主要是来自西方的一种艺术形式。从已有的设计作品来看,更多的是采用了字母、汉字美术字、印刷体等素材进行创作,利用传统书法的元素进行设计的相对比较少。毛笔书法的笔画、墨色、章法等变化的无限性,其中所隐含的东方文化的因子(性格的内倾性,例如逆锋起笔,藏锋收笔,以含蓄为美;以恬淡、疏朗、自然的道家哲学思想为书法艺术品位标准等等),给环境设计艺术提供了东方化的重要条件和丰富的发展空间。中国传统书法是最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特点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对虚无、空灵、韵味、意象的追求与表现,其中所隐含的驱逐人性中的污浊和丑恶的艺术力量或人生哲理,与西方艺术哲学和具体表现手法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当代西方建筑、家具等体现工业化、现代化的产品已经布满九州大地,同时环境的西化也是非常迅速、普遍。吸收东方传统艺术的精华,结合西方环境设计的经验,创造高品位、个性化、现代化的艺术环境、文化环境,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篇3

淮海工学院是江苏省于1985年在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连云港直接创办的一所本科院校。世纪之交,根据全省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均具有40多年办学历史的江苏盐业学校、连云港水产学校和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并入淮海工学院。历经几十年建设、改革和发展,淮海工学院已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所初显海洋特色的多科性大学。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等多项荣誉。2010年2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3年1月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目前占地1956亩,可移动固定资产总值10.56亿元,校舍面积54万多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600多人,在校学生20000人。设有机械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海洋学院、食品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测绘工程学院、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国际学院、东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等18个二级学院和体育教研部,设有60个本科专业,覆盖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农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十个专业门类。

学校建有一支热爱高等教育事业、教学科研能力兼备、理论实践并重、德学双馨的教师队伍。882位专任教师中456人具有高级职称,706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其中正高126人,博士202人。100多位教师被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国内外高校聘为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近几年有多位教师分获“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和“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江苏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被列为江苏省“333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新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获得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资助,被评为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学校拥有“海岸带经济与陆桥物流管理”省级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江苏省“青蓝工程”创新团队。

艺术学院是淮海工学院富有特色的二级学院之一。设有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三个专业。学院遵循开放办学、兼收并蓄、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注重开拓创新,逐步形成了基础教学扎实、专业教学规范、学生素质好的办学特色。学院采用大类培养模式(设计学类:含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新生入学后按同一教学计划学习,完成此阶段任务后,在第四或第五学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就业方向等再选择具体专业,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设计艺术人才。学院拥有一支以博士、硕士为主体的中青年教师队伍,建有综合材料工作室、模型工作室、数字艺术工作室、动画工作室、摄影工作室、陶艺工作室等一批校内实践场所,与省内外多家企业建立了较为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产品设计专业主要课程:素描、色彩、设计构成、工业设计概论、工业设计史、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人机工程学、力学与机械设计基础、产品造型材料与工艺、产品设计原理和方法、产品系统设计、产品开发设计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艺术修养,具备一定机械工程基础,掌握产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以后可以进入制造企业或者设计公司从事产品设计、设计管理和其他与设计相关的工作,也可以进入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进行设计教育或与设计相关的研究工作。

环境设计专业主要课程:素描、色彩、设计基础、设计艺术学、建筑装饰材料、建筑装饰构造及施工、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制图、工程管理与预算、建筑设计、景观艺术设计、模型制作与空间设计、家具设计、室内陈设、室内设计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扎实掌握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从事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领域工作,以及满足本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主要课程:素描、色彩、设计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艺术学、互动媒体设计、版面设计、字体设计、图形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书籍设计等平面形态、系统、类型设计及数字媒体设计课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通过开创新型教学模式,运用互动媒体和美学理论进行设计学习,面向广告、包装、形象、品牌策划等设计部门一线岗位,培养既具有从事较高层次创意设计的能力,又具备从事整体设计策划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高级应用型的视觉设计专门人才。二、招生计划

省份

安徽省

河北省

山西省

江西省

陕西省

计划数

30

30

30

篇4

在办学目标中,长期瞄准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整合上海交通大学校内先进的办学理念与优势学科,建立动态对标国内外标杆学科。集聚设计学学科高端人才,建设设计学高水平创新团队,培养设计学卓越人才。使设计学学科成为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设计之都”的重要支撑力量。在最近QS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5)中,我校艺术与设计(Art & Design)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进入 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Top50。

一、专业介绍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下设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两个专业(方向)。其中视觉传达方向在数字化教学的平台上已形成了包括广告设计与策划、包装设计、CI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等特色培养体系。环境设计则包含环境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展示设计等特色培养体系。

学院拥有完备的设计艺术实验中心、3D打印、硅橡胶成型、数控三维雕刻、汽车油泥成型、喷绘等实验室,以及石膏成型、金工、木工、丝网印刷工作坊、眼动追踪和行为观察实验室。同时本学科设有设计艺术研究所、设计管理研究所、中英艺术设计教育科研中心、交互设计研究所、设计趋势研究所、珠宝设计研究所、数字媒体研究所,并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的设计院及许多公司建立了合作开发项目。本学科设有设计学硕士点、全日制工业设计工程硕士、全日制艺术硕士(MFA)、在职工业设计工程和设计科学与工程交叉博士点,给予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直升及考研学生继续深造的机会。

二、主要课程

视觉传达设计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设计概论、设计史论、字体设计、图形与编排设计、标志设计、CI设计、网页设计与网站规划、UI界面设计、信息导视设计、交互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与策划、时尚品牌设计等。

环境设计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建筑设计初步、环境景观设计、城市公共艺术、室内设计、展示设计、空间导向设计、摄影等。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设计专业理论和设计表达能力的高级人才。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与训练,掌握创新思维和科学的设计与研究方法,并了解中外艺术设计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向,熟练掌握各种设计手段与材料性能、表现方法,具有较强的设计实践能力、较高的专业修养和外语水平。

学生毕业后授予艺术学学位,主要在企事业的专业设计部门、学校、科研单位、专业设计公司、广告公司从事广告设计与策划、包装设计、企业和产品品牌系统形象设计、多媒体艺术设计、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室内设计、展示设计、城市公共艺术等方面的设计、教学、科研及设计管理工作。

四、招生对象、名额和学费

1、考生应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年度招生工作规定的报名要求,省级美术统考合格,身体健康,无色盲色弱。

2、招生地区为上海、江苏、浙江,招生总数初拟为30名,上海15名(无选考科目限制)、江苏5名、浙江10名(无选考科目限制)。具体名额以2017年当地省(市)级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我校招生计划为准。

3、学费为10,000元/学年。

五、考试

分为专业考试和文化考试两部分。

1、专业考试。按考生所在省(市)级教育考试院规定的美术与设计学类专业统一考试的报名办法、报名时间、专业考试科目等执行,我校无另外加试专业科目。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招生办法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招生具体情况,我校专业考试成绩采用省(市)级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的美术与设计学类专业统考成绩。

2、文化考试。参加所在地省(市)级普通高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

六、录取办法

考生专业考试成绩和文化考试成绩达到当地省(市)级教育考试院规定的美术类本科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后,在省(市)级教育考试院投档范围内,将专业考试成绩按40%和文化考试成绩按60%折算计入录取总分,按总分排序录取(江苏省按美术类实际投档分录取)。同时考生的数学、外语单科成绩须达到该学科满分的50%。有关省(市)级教育考试院应提供考生各科成绩的原始分数。本专业招生录取办法原则上均按照《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执行。

七、入学复查

被录取的考生,九月份进校后须通过各项复查,不符合招生规定或有作弊行为者,一律取消入学资格。

八、其他

本次招生工作,在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方案、实施办法和最终录取结果均须报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为确保此项工作的公平公正性,学校招生监察小组全程参与,同时接受社会监督,我校监察部门监督举报电话021-34206217。

九、联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新行政B楼333室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

邮编:200240

电话:021-34200000

传真:021-34207255

招生网站: admissions.sjtu.edu.cn

篇5

雕塑是什么?现代雕塑发展的出路在哪里?设计思维的注入对于雕塑艺术的本体语言的影响是好还是不好?《雕塑》杂志社提出“雕塑与设计”这个主题,我也常常思考,并使我再一次深切慎思雕塑创作的现实意义。

在人类的艺术史中,雕塑可能是最早出现的艺术,雕塑的出现源自人类对于空间的感知,进而用以表现现实生存状态。也就是说,视觉感知是第一位的,而后才去思考雕塑创作的精神领域。笔者以为,几千年来,中国的雕塑艺术发展一直处在“匠人”的状态,多表现当时的生活以及神话故事等内容,而西方则在其发展领域较早形成了相关精神领域的思维活动。直至1979年星星美展的出现,中国雕塑艺术才算是真正走向精神的表达。例如王克平的雕塑《沉默》作品,这件作品表现的是一个眼睛被遮盖、嘴巴被封住,视觉与语言都没有自由的形象,这件作品也是星星美展的代表性作品。中国现代雕塑很长一段是在向西方学习,直至有一批艺术家开始追求中国雕塑的本土语言才开始走向另一个结点,雕塑本体语言得到空前发展的同时,其本体语言也在这个阶段趋于完善。时过境迁,中国本土雕塑艺术发展至今已更加成熟,雕塑艺术的表现也更加形式多样。在这方面,中央美术学院隋建国以《时间的形状》著称的观念雕塑便很有代表性;他的作品尤其注重观念与精神状态的表达,又不失对空间、造型等雕塑本体语言的一大拓展。1

关于设计,王受之认为:“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2从这个概念上讲,雕塑属于人类内在情感与思想的视觉呈现范畴。设计史研究在中国相对较晚,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国艺术中存在设计理念的缺失。因此,将设计与雕塑在某种参照系予以关注无疑具有不容忽视的学理高度和现实意义。通常,根据设计的艺术、科技、经济等重要特征,3雕塑显然可以在此语境内展开深入阐述。

因此,作为雕塑工作者,思考雕塑与设计的关系问题,或是从设计的角度去拓展雕塑创作和雕塑研究的新路径,便显得很有必要。对此,笔者首要关注的是雕塑与设计如何实现和谐与统一,雕塑对设计的借鉴应该侧重点在哪儿,如何使雕塑艺术在其本体语言上达到更好地发展?基于这样的考量,笔者认为:

首先,雕塑艺术不能为了设计而雕塑。就城市环境雕塑为例,许多城市建设者、环境设计、空间等设计的参与者,经常说的是如何设计一件雕塑。这种现象表明,在许多人的观念中,雕塑艺术仅仅是属于设计的一部分。其实,作为一个雕塑艺术家,更多的应该去跟雕塑需求方说:“我们在创作一件环境雕塑作品,而不是设计一件雕塑”。虽然,环境雕塑作为环境设计的一部分,或如有的研究者所认为,是对环境的一种装饰,但是雕塑创作不能只是为了适合环境需求或是作为一种纯装饰作用而存在于空间中。雕塑艺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设计材料、价值观的介入,使雕塑艺术不断地“廉价化”,这里的“廉价化”,不仅仅是材料上的廉价,更是人们对于雕塑艺术的认识和价值观上的廉价。这种认识误区的根源正在于设计的介入。

在常规的视域中,设计多为一种产品生产,这些产品具有物理的属性,它反映着商品的价值规律以及科技水平、设计的市场趋势,为时代选择的必然结果,具有其他艺术没有的特质。4显然,雕塑艺术不能被划分入批量生产的产品。雕塑艺术在环境空间中更多的需要成为一个与环境设计、空间设计并列存在的独立体,它应该能承载起社会、环境以及历史进程发展的需求。

其次,守望雕塑本体语言的纯粹性。在谈到雕塑艺术创作时,不得不提到雕塑的本体语言。现在许多环境雕塑借鉴了设计语言,表现在材料、空间表现、装饰手法等诸多方面,这也促使在雕塑艺术出现了各种分类――架上雕塑、城市雕塑,有的学者还提出了纯艺术雕塑及装置雕塑的概念。那么,谈到雕塑艺术的本体语言,笔者强调雕塑语言的纯粹性。纯艺术论强调通过以“真、善、美”为表现核心的艺术本体语言的彰显,而进入相对独立的艺术状态为宗旨。纯艺术雕塑便为抛开雕塑的商品价值和利益而进行创作的艺术作品。雕塑艺术的本体语言首先应该是其造型、空间以及其所表现的精神性。而今,环境雕塑中产生的经济价值已经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雕塑艺术本体语言的表现,至少在精神性方面是这样的。现当代许多雕塑艺术的发展,促使了许多实验艺术的出现,许多雕塑艺术家开始运用设计的思维进行创作。这些雕塑的材料以及造型更加趋于美观,追求强烈的视觉冲击,内容更加倾向于所谓的“观念”,而多多少少摈弃了许多传统雕塑造型。这种发展趋势,确实给雕塑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不可否定的是,这同样也相对造成了雕塑本体语言的流失――它可能是雕塑艺术的发展,但也可能是雕塑走向消逝的转折点。怎样寻求一个支点,在雕塑本体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寻求雕塑艺术的发展,是作为一位雕塑家应关注的首要问题。

雕塑作为一门艺术,它应该是根据空间或者相关的历史、文化为背景进行的创作,旨在表现人类社会的精神,并关注现实中的人生百态。雕塑不应仅仅以物质化的表象存在于现实空间,而应成为一种独有的精神性存在,并影响到现实社会,进而以其特有的开创性影响未来;不应为了去做一件“雕塑”而去忙于设计,过多地追求视觉上的刺激和经济价值,却枉顾其中的现实、历史与人文精神。

另外,笔者认为雕塑艺术应为时间的艺术。雕塑虽然具有三维立体性特征,属于空间的艺术,但是笔者认为雕塑艺术更应属于时间的艺术,它的价值将经由时间的磨砺而愈发耀眼。在时间平台上,设计更多的存在于单一的时态中,具有时效性、服务性。而雕塑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不论在现在,还是在过去,乃至在未来的时态中,均是成立的,均可以产生其价值需求。因此,雕塑艺术应去承载更多的人文思想,贴近社会生活,并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例如,在环境雕塑中,我们既可以创作关于古人以及古人生活场景的雕塑作品,也可以旨在表现当下人的生活状态,还可以通过自己对社会的理解去创作一些不曾存在、未曾发生的或是想象中的事物。这些作品放在某个环境中都是可以成立的,并且同样发挥着其应有的审美价值。而设计则不同,虽然设计师可以设计出“概念”的作品,例如概念车、概念手机、概念空间等,但是这些设计作品无一例外均应服务于当下人某种功能需求,这一点与雕塑非常不同。

所以说,虽然两者存在诸多不同,但是作为一个雕塑艺术家应以发展的眼光去应对雕塑与设计的关系,即雕塑在很多地方可以向设计学习,在作品中渗入设计的元素,最终更好地去完善作品。正如王受之教授将设计定义为将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过程。雕塑与设计属于平行的两个艺术门类,不存在孰轻孰重的比较。所有的艺术都是美的艺术,任何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都不能凌驾于另外一方之上。作为一个空间独立体,雕塑有着自己的“气场”,一件好的雕塑艺术作品,应该能够提升某个环境的品位和层次。例如,米开朗基罗为圣彼得教堂建造的雕塑作品――《摩西》、《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在艺术史上这些雕塑作品甚至比圣彼得教堂被予以更多注目。同样,文化、社会大环境更是雕塑艺术表达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在教堂中创作一件弥勒佛肯定不合时宜。

纵观中国古代艺术,“雕塑”与“设计”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再现了中国古代人生活的拴马桩,便成为一个非常好的案例。从考察发现的拴马桩地理分布结构看,拴马桩所处方位均是马匹拥有量最多的区域。拴马桩柱头狮子、猴子等各种雕塑造型,在赋予拴马桩趣味与审美的同时,也使我们对于古代雕塑艺术和当时风俗民情的研究具有相当深远的意义。同时,在某些方面,它也可以归入设计的范畴,因为它被创造出来的另一个重要目的便是拴马。这些拴马桩虽然已经失去了当年用来拴马的实用性,但作为雕塑艺术来讲,它依然大放光彩,成为雕塑与设计完美结合的一个绝佳诠释。

前文曾提到,雕塑艺术越来越“廉价化”,这种“廉价化”可能基于运用廉价材料不易保存的缘由,但更多的应来自其在未来时态中,是否依然能够体现其价值的思考――许多作品在出现后的二三十年甚至更短时间便已遗忘在人们的脑海中。雕塑艺术的时间性应该充分地体现在摒弃现实的眼前的经济价值体系,而追求更加广阔的、宏观的时间状态,应该能充分体现一个时代或是一个社会的某种状态,乃至缩小到艺术家个人的审美感受中,从而能够让更多的观众接受并去思考艺术的本质意义。

当然,不得不说的是,设计艺术在其本体语言的发展上,也更多地向绘画艺术、雕塑艺术不断地借鉴,在其实用性的基础上向更加的具有艺术性、精神性的表达上转变。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毕业作品展中的不少作品,便十分强调实验性与学院性的表达。这些作品摒弃了传统设计艺术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通过强调作品的艺术性和精神性,赢得了众人的好评。

事实上,中国的现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十分短暂,可以说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门类。这决定雕塑艺术应在多个方面向其他艺术借鉴,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不过,笔者仍要坚持的一点就是,在借鉴其他艺术的同时,雕塑的本体语言仍为守望的要点,不能以发展的名义抛却自身的核心价值。这也是一门传统艺术得以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沉淀并保存下来的关键。时间终将使无数设计,在名利场逻辑中黯然隐退,却能给经典的雕塑作品冠以永恒的光辉。

注释:

1吕澎《塑造“时间的形状”――隋建国的艺术》[J].《荣宝斋》,2010(08)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第12页

3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40―67页

篇6

关键词:生态的生活方式;生态设计;生态技术;生态的生活方式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189-01

一、生态的生活方式

生态的生活方式体现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穿衣考虑采用非工业生产的布料,饮食注重营养的搭配和食品的绿色无害,居住环境追求安全舒适、亲近自然,交通工具考虑节能减排、主动选择公共交通或增加徒步旅行的机会。可见,生态的生活方式更强调的是一种理性、科学、务实的生活态度,表现出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非对抗性的关系。

回归自然不是要回到农业社会的落后状态,不是生活质量的倒退,而是生活品质的提升。工业社会之前的生态生活是被动的,是人在强大的自然面前的无奈选择,是为解决基本生活保障的被迫行为。现代社会的生态生活是人的主动选择,是在饱尝了工业化所造成的苦果后做出的明智之举,是为了人类群体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人在理性基础上的主动和自由。

二、基于生活方式的生态设计

(一)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又称绿色设计或生命周期设计或环境设计,是指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之中,从而帮助确定设计的决策方向。生态设计要求在产品开发的所有阶段均考虑环境因素,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最终引导产生一个更具有可持续性的生产和消费系统

(二)显露自然的设计

采用高科技创造的空间形式,往往是把自然的生态过程隐藏了,人们所看到的依然是冰冷的机械结构,人与自然的距离还是很遥远。生态设计应当运用生态的形式语言,创造一种视觉生态美,“显露自然”是生态语言的一种形式。

罗伯特·萨尔就“显露自然”的视觉生态美提出了四点内容:第一,能帮助我们看见和关注人类在大地上留下的痕迹;第二,能让复杂的自然过程可见并可理解;第三,能把被隐藏看不见的过程显露出来;第四,能强调人与自然尚未被认识的联系。这是针对景观和规划设计的,同时对于建筑和环境设计也有重要意义。

“显露自然”的设计要创造一个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生态的生活环境,把生态过程呈现在人的面前,亲身体验生态生活的意义。

(三)营造生活情景

现代城市中人们每天过着枯燥、乏味,机器般的忙碌生活,人们渴望拥有一段享受阳光、品味香茗,聆听天籁的时间,渴望能置身于一个充满温馨和浪漫的场所,享受一份由导演精心安排的自由和幸福的氛围。设计师可以发挥导演的作用,在居室设计中,为业主创造他们渴望的生活情景。

这种生活情景的创造可以从那些远离工业城市喧嚣的乡村生活中获得灵感,晨曦中的古井和木桶,晚霞中的石板路和嘻嘻的孩童,盛夏中午丽日下的寂静,初秋深夜小雨中的朦胧,一切都可以作为场景塑造的题材。不需要巨大的空间场地、昂贵的材料和复杂的工艺,只需要一段阳台、一把木质躺椅和一副浅色的窗帘,把时间设定在每日早餐的半小时,或是周末傍晚时分,一个特定的生活情景即可营造出来。

通过对特定生活情景的体验和享受,人的身心得到净化,有益于健康、朴素的生活理念的提升。

(四)人体机能延伸,以工业设计为例

现代设计精神深入生活细节,极大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几何所有的工具或商品,基本上都是为了扩张或延伸人类身体的某部分功能而产生的。

(五)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这个概念名称始建于1974年,是联合国组织提出的设计新主张。它的理想目标是“无障碍”。基于对人类行为、意识与动作反应的细致研究,致力于优化一切为人所用的物与环境的设计,在使用操作界面上清楚那些让使用者感到困惑、困难的“障碍”,为使用者提供最大可能的方便,这就是无障碍设计的基本思想。.

三、结语

如果以技术为核心的生态设计是硬设计,是生态设计的躯壳,那么以生活方式为核心的生态设计是软设计,是生态设计的灵魂。从以技术为核心的生态设计到以生活方式为核心的生态设计是一个认识上的飞跃。

如今基于生活方式的生态设计已经受到人们关注,生态设计已经由一般意义的生态设计向“深生态设计”发展,前者重视技术性和经济性,后者强调价值观导向和生活方式引导。只有用“深生态设计”的理念和方法来构建我们的家园,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篇7

一、透过视觉看设计语言

人类的设计艺术史一定程度上就是视觉设计的发展史,可以说它就是一部关于视觉设计方式的历史,也是人类为传达信息所采用的设计语言史。设计语言的不同表达形式是人类高度智慧的表现,设计语言的价值和影响力在当今社会更具有高层次的意义[1]。设计语言应该说是设计研究的核心,设计艺术如果没有内在的语言信息就会变得暗淡无光。设计语言无论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都与一般的言辞有相当程度的共性,人类语言的产生是缘于传达思想情感的需要,在语言的复杂发展中我们不难发现它始终保留了两个特征:情感表达和信息传达[2]。正因为如此,语言千万年来都蕴涵着思想和情感,由此信息传达才能够生动准确,才能更进一步地激活人脑的联想。更为重要的是不断完善的语言体系具备了复杂的文法和普遍认同的语汇,透过组织结构上的连接安排,语言已可以传达各种信息。那么在设计上这种特征正是实现视觉传达设计形式的语言构建依据,因此我们才能透过视觉看到设计师的思想语言的内涵。

如何设计完整有效的画面语言以便于观众解读其创作目的是设计师创作的核心。设计语言的追求目标不只是简单的视觉效果,它更关注如何透过图象传达其更深层的意义。我认为沟通是设计语言的终极目标,沟通就是传达,透过视觉我们应该理解到设计师创造画面的智慧。(图1) 五子十童图,画中有五个头,却可以数出十个孩子,表达生生不息之意。该图出自哪朝哪代哪位前辈之手我们暂不去考证,但画面处理的巧妙构思的确传达出了作者的思想和设计智慧。

二、透过视觉看设计的形态美感升华

透过绘画、雕塑,甚至包括建筑和园艺,只要是属于美术类的视觉艺术,最主要的一环我想就是形态的视觉美感设计,因为形态的美感设计能够给人带来愉快。在图形、色彩、文字等基本传达要素共同建立的形态世界里,形态在诸关系中是最重要因素[3]。可以说形态是设计中的关键,它直接影响设计作品的整体效果和内在感染力,自然也直接影响到设定信息的有效传达。透过形态符号的视觉设计表现,其图形的视觉冲击力无疑能直接影响到观众的感性判断力。

我认为人类的视觉传达方式基本上都是通过借助图形形态来实现的。视觉设计由以往形态美感上的平面化、静态化开始逐渐向动态化、综合化方向转变,甚至向更为纵深的现代科技视频领域寻求发展。21世纪的平面设计不仅是处理平面的问题,同时也追求处理好声、光、动画等形态效果。设计师在视觉形态设计的扩展和应用方面为人们提供了无止境的可能性,他们可以通过任何一种形式来表现形态设计概念,同时也对设计师的思维创造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形态图像上所寻求的视觉形态设计研究,它要求设计师既要能想到又要能确保做到。比如(图2 ),猫和老鼠到底是什么关系?英国艺术家彼得布鲁特斯设计了这幅迷人的图形。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形态都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感悟及所受的启示,设计师通过有象征性的形态设计来记录人类的思想和情感[4]。在人类认识世界的早期,形态符号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在这个快节奏生活的时代形态设计的视觉传达效果是最好的。现代社会迫切需要设计师用形态设计观念来服务于这个信息复杂的社会。人们企盼形态设计能异彩纷呈,更进一步地展现出其独有的神奇风貌,以便更好的传播人类生活的新需求,提升人类生活的艺术品位!

三、透过视觉看传达方式的改变

数字化媒体的出现使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视觉设计也渐渐地超越了其固有的范畴,走向愈来愈广阔的领域。网络技术、数码设计艺术、数字电影电视、多媒体广告等相继登上了设计大舞台,它们制造成千上万的、异彩纷呈的视觉信息,这无疑预示着视觉传达方式在迅速改变⑤。毋庸置疑,它们在不断地挑战着当代视觉设计的形式。视觉设计的对象已不再仅仅是报纸、杂志、包装、海报等传统的媒介,多元化的视觉观念暗示着新的传达方式就是要打破传统设计门类的界限,让视觉设计变为一种能够自如地融合多种学科的载体。人们正在不断地从创造学的视点追求新的信息传播形式,追求一种新的知识结构的整合。

今天,数码文化的影响日益深入到世界的每个角落,究竟如何处理新时期带来的新问题?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与新传达方式的关系?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肩负着既要继承传统又必须开发新的传达模式的使命,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新传达方式的体验机会,我们有必要时刻调整过于僵化的教育模式,尽快培养一些既有创造力又有制作表现能力的设计师来引领这个市场,以便更好地促进当今社会。作为新时期的视觉传达设计,它有着不同以往的时代特征及表现手段。我们已经不能再简单地学习传统,单纯模仿传统,设计师不能只活在昨天的阴影下,而应该放眼未来承前启后[6]。我认为对于当代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学习是不能被忽视的问题,我们在创造开发新的传达方式的过程中应该值得关注,透过视觉我们应该看到传达方式新面貌,使传达方式真正意义上获得市场的认可,我想这是当今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研究课题。

总之,一切设计都是以人为本的活动。设计是以改善人类生活为目的。人类生活的改善与促进又启迪了设计师创造视觉艺术的灵感,同时推动着视觉艺术的发展。我相信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都会直接带动视觉设计的进步。事实上许多艺术表达形式透过视觉无论是从形态美感上还是在传达方式上都不难发现其背后的文法内涵,这种内涵是人类思想的浓缩和提炼,透过视觉看设计应该说其最伟大之处就是看设计师的智慧!

注释:

[1] 《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李砚祖(主编);

[2] 《艺术与视知觉》,鲁道夫、阿恩海姆著,第359页。

[3] 《视觉美学》,J・J・.德卢西奥-迈耶著,第37页。

[4] 《现代绘画简史》,赫伯特・里德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出版,第5页;

[5] 《思想方式》,阿尔弗莱德・怀特海著,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36页;

篇8

关键词:物理环境;室内设计;应用

物理环境设计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其中主要包括太阳的自然光照、人工的灯光照明,室内的声学传播和设计时所使用的材质等。这些物理环境是构成室内环境的物质基础。我们的听觉、知觉、嗅觉和触觉都和这些物质条件紧密相连,并且这些因素也正是室内物理环境设计学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掌握好声学、光学和热力学的基础知识,对于我们在进行室内环境设计时正确使用装修材料、选择照明灯具、合理进行室内布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在尊重设计师创作主题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具体环境、具体功能,再结合业主的具体要求,进行下一步的设计和调整。大多数的设计项目都应遵守这一原则,倘若不大了解设计原则和设计知识,将难以胜任这一工作。

1 物理环境设计中光环境的应用

1.1 光环境在室内中的设计

在讲述光环境设计之前,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光将会是怎样一番场景。光对我们的生活极其重要,我们若想生存,就离不开光的照耀。在进行光环境设计时,我们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因为光是一种很复杂的东西。光线中包含有很多的色彩,不管是看得见的还是看不见的,都有一定的波长,这些波长照射到其他物品上,又会反射出来。在设计时,我们要将它给细分化,既要考虑不同的房间用不同的光源,又要考虑墙体所用的涂料对光的反射作用,同时还要考虑到光的亮度和色彩对人的心情所产生的效果。对于光的应用,我们要因地制宜,应结合室内的具体环境、具体要求,再调节出光色的使用比例和光色的深浅,然后再锁定室内的空间和大小,将光环境和室内环境融合到一起,最后设计出一个舒心的室内环境。若想增大室内空间的透明度,让室内环境看起来敞亮一点,我们在进行装饰材料的选取时,可以选取色调较浅的材料。此外,对色温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夏天天气炎热,为了给人营造一种清凉的感觉,可以选择色调偏冷的那种,而冬天天气寒冷,为了让室内环境在感觉上给人以温暖,可以选择比较温暖的色调。除了上面所讲之外,有时为了突出不同房间的作用外,也可以对光源的类型进行选择。比如厨房是做饭的地方,那就可以选用具有温暖色调的光,这不仅可以将食物的颜色给衬托出来,还能够增强人的食欲,让人的胃口大增。对于那些安放电视和储藏物品的柜橱来说,可以选用那种有特点的灯光,一方面可以将家具的色彩显现出来,另一方面还可以彰显主人的艺术修养。

1.2 绿色照明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在当今社会的人工照明中,绿色照明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并渐渐成为发展的主体,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人工照明的出现离不开电的支撑,而电的出现,则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电的应用也消耗了很多的自然资源,所以除了节约用电之外,还要意识到资源节约的重要性,并且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绿色照明提倡的是对人体无害,对周边环境无污染。有些光不仅辐射性很强,并且穿透力也很强大,在对周边造成破坏的同时,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时时刻刻构成威胁。在应用绿色照明时,我们要考虑到室内的空间方向感,注意照明光源的方向和角度,并且,要尽可能地选用有限空间均透性采光技术,尽量少使用传统的被动性天然透光技术,这是未来天然光照发展的方向,也是大势所趋。

2 物理环境设计中声环境的应用

在室内设计时,声环境的应用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声环境的设计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还能够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室内进行声环境的设计时,要严格遵守声环境设计的原则。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般可以将介质分为三种,即固态、液态和气态。声音是由介质的振动产生的,人的听觉神经中枢能对声音产生反馈,进而能使人们对声音有所辨别。物体间相互碰撞就能够产生声音,只是有的声音分贝很小,人几乎听不到。既然我们认识到了声音产生的机制,那么,我们在对室内进行设计时在选择材料方面就能够有一个标准,这对减少噪音尤为有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减少噪音的做法随处可见,所利用的设计方法也比较多样化。例如,在大型会议室中将会议室的地面铺上一层地毯,这样在开会的过程中,无论是人员来回走动,还是物品掉落到地面上,地毯都能够起到一个缓冲作用,进而减少噪音的产生,将噪音对会议所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有些场所比较注重听觉效果,如电影院,因此,在设计的时候,我们可以选取吸声效果比较好的材料,因为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像光线一样在遇到物理时会产生一种反射,如果所用材料吸声能力强,就可以减少声音反射,这样就能很好地减少不必要的噪音,使听觉效果达到最大化。甚至有的墙体在设计时会设计成凹凸不平的小坑,这样对减少声音的反射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声音的反射会在听觉上造成回响,给人以混乱的感觉,如果在设计时,我们所使用的材料达不到吸声的标准,那么我们就要另想对策,将声音的扩散程度降到最低。

3 物理环境设计中材质的选用

3.1 地板的选用

在室内设计时,装饰材料的正确选用是物理环境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对地板的正确选用则决定着装修的成败。应用到室内的地板有石板和木板,木板的弹性比较好,并且在清洗的时候也比较方便。木板一般在起居室和卧室的应用比较广泛。木板的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强化型的;二是实木型的;三是实木复合型的。这三种类型地板比较适合平房或者是楼房底层,因为平房和楼房底层和地面的接触面积比较大,一般地面都比较潮湿,而劣质木材在受到潮湿或者是遇到高温时很容易变形弯曲。上面所提到的三种类型的木材t不会发生此种现象。在室内应用木板有很多好处,人的脚踏上去比较舒服,木板不会像石板那样,踏上去会给人一种生硬的感觉,因为木板是柔软的,所以当脚踏上去的时候,会有一种稍微软绵绵的感觉。此外,木板的隔音效果较好。在购买木板时,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木板含水量的问题,木板多多少少都会含有一定的水分,水分含量的多少对木板的寿命长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理位置不同,有高山、平原也有低谷,因此各地方对木板含水率的标准不尽相同,各有各的指标。在选用木板时,应选取木板含水率与当地要求标准相符合的。此外,由于在对木板在加工时所掺杂物质较多,我们还要考虑使用的安全性。很多木板在加工时会进行色彩、图案的描摹,有的需要进行打蜡和抛光处理,有的还需要加入甲醛等物质。而甲醛是一种能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的物质,如果人长时间的呼吸进甲醛,后果将不堪设想。但是,甲醛也是一种很好的原料物质,很多物品加工和处理都离不开甲醛的应用。同时甲醛也是一种可挥发的物质,如果放置的时间比较久,就可以让甲醛充分的挥发,等甲醛的含量达到一定的安全值的时候就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在选用木板时还要考虑甲醛的施放量。按照我国对甲醛含量的标准,一般甲醛含量≤5mg/L时均符合国家标准,均是在安全范围之内。

3.2 吊顶材料的选用

在室内进行物理环境设计时,吊顶是经常(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用到的一种方法。常用到的吊顶材料有很多种,如木板、玻璃、金属、石膏、PVC等,吊顶是人的视线经常接触到的地方,因此,吊顶的设计对人的感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和室内空间的布局也紧密相关。在对室内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时,要合理地选取装饰材料,选取的材料对功能性要求较强,并且还要求美观一致。在吊顶时,选用的材料要求较轻,不能选取过重的材料做吊顶用,因为房顶的承载力有限。同时,还要考虑到突发事件,如选用的材料防火性能比较好,在发生火灾时能够起到很好的防火作用。也许很多人对此不太在意,觉得在设计时考虑此种情况有点多此一举,然而,每年都会有室内起火事件的发生,每年所引发的悲剧也接连不断。因此,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将选用材料的防火性能考虑进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石膏板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吊顶材料,它不仅起到装饰美观的作用,并且吸音效果也非常好,而且还具有良好的防火和阻燃作用。有些吊顶材料装饰起来比较麻烦,而石膏板的装饰工作则比较简单。另外,石膏板的材质也比较轻,在受到潮湿或遇到高温时不易变形。

3.3 卫生洁具的选用

卫生洁具有很多种,并且应用也比较广泛。卫生洁具最重要的两样就是坐便器和浴缸,这两样东西有的是用塑料制成,有的是用不锈钢材质制成,而最常见的材质就是用大理石。这些材质一般是由室主包给施工人员进行装修,因此,在进行材质的选择上,施工人员应该根据业主的喜好进行选择,需要对业主的生活习惯有一定的了解。以坐便器为例,坐便器分为好多种,有普通型坐便器和加长型坐便器,还有排水时是横向排水还是直接下排。直接下排时一定要计算好与墙体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是指地面(坐厕)和墙面之间的长度,在进行装饰时,一定要精确测量,才不会出错。一旦计算有偏差,或者是安放位置不准确,则在以后的使用中会逐渐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另外,很多人在选择坐便器时都会有一个观念上的误解,认为坐便器上的水箱越小,节水效果就会越好。事实上,水箱的大小并不能够决定坐便器是否节水。真正对节水起到决定作用的是坐便器的冲排水系统,以及应用在水箱中的配置,是否是节水型坐便器,应该以此为标准进行衡量。在对卫生洁具进行选择时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并且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经济状况进行合理选购。在选择洁具时,需要考虑洁具的光滑度如何,洁具的色泽怎样,是否存在光不均匀现象,以及是否有缺釉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人会发现自家的水龙头经常会出现问题,不是打滑就是破损,其实这是在进行材质选择时不注意材质的品质所造成的。品质好的水龙头所用的年限比较长。水龙头的核心部位是阀芯,阀芯质量好使用的时间就会越长。各种洗浴盆都和水龙头的应用紧密相关,因此在进行材质的选取时我们应该注重材质的品质。

4 结语

物理环境设计在室内设计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是否高效,另一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是否健康。物理环境设计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保持足够的创新精神和创作意识。设计师的理念必须以人为本,在向他人学习时要能够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物理环境。这不仅是这个时代的需求,更是优秀室内设计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唐家路,耿明松,张爱红.设计艺术学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篇9

[关键词] 数字媒体艺术 发展概况 前沿成果表现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23.027

数字媒体艺术是指以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技术为基础,将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新艺术形式,也是目前艺术设计领域中最具生命力和发展潜力的部分。数字媒体艺术的突出表现是“数字绘画艺术”或者“计算机美术”,其本质的表现形式包括借助数字技术或数字媒体来创作的感官艺术或设计作品,例如,利用数字技术设计制作的视频和电影、平面广告设计、工业品造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及建筑表现等;其延伸的表现形式涉及范围更加广泛,包括电子游戏、网络游戏、数码摄影等。数字媒体艺术和其它艺术表现形式相区分的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其创作过程或表现形式必须全部或者部分借助数字技术手段。

从学科角度来看,数字媒体艺术属于典型的交叉学科,既有计算机科学知识,也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作为应用技术学科的一种,数字媒体艺术和工业设计、信息设计的关系非常紧密。此外,数字媒体艺术的传播还依赖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因此,从本质和内涵上来说,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一门艺术表现形式,是视觉艺术、设计学、计算机图形图像学和媒体技术相互交叉的学科。

回顾20世纪艺术和技术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大致总结出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20世纪50至60年代,由于受到计算机设备本身的限制,早期的数字图形图像设计仍处在开发阶段,所以该时期是数字艺术的萌芽时期。对于计算机图像和三维计算机动画来说,70年代是很有意义的10年,因为该时期已经开始出现电脑绘画软件,表达图像设计和三维环境的技术也更加成熟。80至90年代,数字媒体艺术进入了普及和兴旺时期,该时期软件的主要进展是Photoshop开发成功,三维动画和虚拟环境设计能力的增强及数字化电影的出现。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数字媒体艺术进入了多元化的深入发展时期。互联网的出现和多媒体技术的成熟,使得该时期的数字媒体艺术不仅表现形式多样,其内容和表现力也更加成熟,形成了和传统艺术相融并存的局面。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初现繁荣。但是相对于国际数字媒体艺术水平来说,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仍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但现阶段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数字媒体艺术提供了最好的机会,首先随着经济社会和文化艺术的发展,我国大众对于数字艺术的理解和认识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并且参与其中的热情空前高涨。其次,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也对数字媒体艺术做了鼓励和支持,并且从民用和商用角度来说,数字媒体艺术已经开始渗入到影视、绘画、展览演示、广告包装等行业,并在网络广告、在线影音、电子出版、网络游戏等新媒体行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曾经在全球掀起一股3D视觉潮流的3D数字电影巨制《阿凡达》是数字媒体艺术在影视领域的前沿成果表现。这部全球电影票房历史排名第一达到27亿美元的科幻影片在创作和放映过程中无处不闪耀着数字媒体艺术美的光辉。当然,这部影片取得的巨大成功是以数字媒体技术的革新为基础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率领团队耗时14年开发了《阿凡达》的数字拍摄设备,为3D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突破。在这部影片中,虚拟捕捉和抠像合成技术被詹姆斯恰到好处地利用并加以完美升华。当动作演员穿上带有感应节点的特制服装后,电影制作人员通过多角度的摄像系统可以适时捕捉到动作演员逼真的动作画面,动作演员的一举一动在电脑上即可现场看到,如动作演员做出奋力奔跑的动作,在电脑屏幕上就可以看到蓝皮肤的纳美人在特技森林场景中奔跑的逼真画面,并且通过动作演员眼部等细微部分的感应节点可以完整捕捉到眨眼、皱眉等细小的动作,增加了电影中角色表演的真实性。这种实时观看3D数字媒体拍摄效果的技术是史无前例的。詹姆斯把他亲手打造的潘多拉星球的奇幻世界以体验的方式呈现在了全球观众身边:丰富多彩的草本植物似乎就在观众的鼻子底下,触手可及;阳光般伸展的针叶花瓣似乎就覆盖着前边观众的脑袋;那些漫天飞舞的雪花般的“灵魂树”的种子包围了银幕前的每一个人……全球观众在大银幕前享受了一场身临其境、亦真亦幻的数字媒体艺术视觉盛宴。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后,数字媒体艺术已经不仅仅是艺术家独有的思维创意表达方式,而是成为了社会经济利润的增长点。所以我们相信,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一定会迎来其发展过程中一个又一个的繁荣期。

参考文献

[1].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周安华,《电影艺术理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

篇10

当今时代,我们有很多所谓的“设计艺术”盲目追求着“现代”,“科技”,“时髦”等形式,却往往忽略了设计的本质意义。他们严重的破坏了景观的再生和自我更新能力,因此我们提倡要在尽量不破坏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前提下,进行设计,从而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景观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

(一)当代景观设计学的指向——可持续发展景观

中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度,几千年无数的灾难使我们这个民族在围绕着这个抗争。自然灾难随时都在发生,由于这样的灾难经验,我们学会了如何开辟土地,如何利用水资源,如何选择一个地方去建城市,也懂得如何在我们的城市里面规划各种自然系统等。换俞孔坚老师的话来说,这种设计是一种艺术,它叫做生存艺术,其来源即是因为生存的需要。而这种艺术在农业时代可以唤之为生存艺术,而用在今日即我们常说的尊重自然的设计。

回顾现今时代,诸多学科都进行了彻底的革命。我们不得不承认“可持续”这个最初的政治用语已迅速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景观设计学。现在的景观设计学不仅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艺术有关,也与地理学,美学等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代景观设计学的指向正是可持续发展的议题。

所以让我们回到“可持续”的意义上来说:在不影响下一代生存发展环境的前提下,充分满足现在人类的需求!这就意味着设计不仅仅只是形式,还要考虑内涵,即生态,环保等。但是说起这些,那可得长篇大论了!因此我们在这里就把它简化为:尊重自然。

(二)设计中自然的需要

有人认为乡土就是早期的东西,现在都已经是现代化年代了还要提什么乡土的,过时了。那你就错了!乡土不是传统,乡土是进化的,传统是过去的。乡土可以是当代人的、过去人的,当然也可以是未来人的。我们说设计要体现自然,这个自然是广义的自然。倘若这个地方的设计与当地的乡土风情完全不符,那么你的设计就失去了“灵魂” ,你的作品看上去也只能是种设计与环境的拼合体。一个不是很搭调的拼合体还怎么自然得起来?

国外设计中美国人推崇的景观是未经人工修饰的原始风景,像大面积的草原,茂密的森林,自由流淌的河水等,而建筑元素在风景中所占比重很小,即使在山坡地,一些踏步和两侧扶手,扶杆也都用没有油漆的木材修建,经一段时间的风雨洗礼,这些木材也变得与周围林木浑然一体了。步行或乘车在这种风景中行驶,扑面而来的是林木和青草散发的清香。我们的设计就要偏向如此的自然风格。去掉城市中设计的那种“花花”和繁琐的色彩和设计,我们所追求的也就是这样的一种自然:当人们在城市中感到疲倦了可以来这里换种口味,体验下轻松的“世外桃源”。

三、集散中心中滨水景观的可持续途径

(一)对设计材料的考虑

考虑了要保持土壤不受侵蚀,保留地表有机质,避免有害或有毒材料进入水,空气和土壤,还有根据当地的实际景区情况,我们认为在该景区中不适宜过多的设置硬质铺装。那样会使整个景区偏城市化,也会影响到景区的生态性和可持续性。因此,在设计中,我们尽量地减少了硬质铺装的含量。在必须进行铺装的地方优先选用当地可再生和可循环的材料。如石材、植物材料、木材等,尽量减少“生命周消耗费”。

在对滨水带餐饮点的设计中我们采取了以“农家乐”为主打形式的方案,选材为武夷红岩和当地天然木材,这样就使我们的设计符合了当地特色,更避开了城市设计中一些华丽,高大的餐饮大楼放在如此自然的景区中的那种突兀感。

此外,对横跨在河流之上的小桥,以及河流沿岸的码头和亲水平台的设计我们也采用最原始的木质结构。把设计与周围大环境溶为一体。设计中自然的体现由此而见。

(二)对河道的维持与保护

看那一弯曲线柔美的河流小溪,那体态,那风韵是多么的原汁原味,那是在其他地方所搜寻不到的。要是照搬照抄现今那“流行”的设计,其溪流也许会变的更城市化、鲜亮化,但同时它也失去了其原先的天然和质朴。我们以前写文章时常常会提到大自然中那自由流淌的河流。那什么才是自由流淌的河流?

所谓自由流淌的河流,其河流形式必定是天然的。我们应该维持这种“自然”而不是为了所谓的“设计”去破坏它,打乱其原有的生态规律,破坏其可持续性。

看那清澈河水及葱郁树木的结合是如此完美,不需人工太多的修饰,其实,它的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生态的风景。所以在对当地溪流的处理上,我们基本以维持原有面貌的方式做设计。不改变河流样式,使其曲线依旧,柔和依旧。并在其之上稍加点缀。如添加形式大方,简洁的亲水平台,码头及小桥等。使其在原就有的“野”字上多加一个“趣”字。

而在河流护岸的设计中我们选用生态护岸。河道的生态护岸具有滞洪补枯、调节水位,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及保护生物植被的功能,其作用之大不可小看。因此对于护岸的选择也显得尤其重要。在滨水带河岸线设计中,我们也采取了生态性,可持续性的设计原则。采取卵石护岸,仿木桩护岸等生态驳岸,维护了河岸线的自然形态。与城市设计中一些对河流采用的水泥护堤相对比,其既维持了原有天然河岸线曲美、柔和的线条,使河流看起来更生动又更贴近自然;同时它们在设计上也更显的“绿色”和生态。符合了我们设计要体现的可持续原则!

(三)维持物种多样性和保护乡土植物

在对生物过程的影响上,可持续景观有助于维持乡土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维持乡土栖息地生境的多样性,维护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多样性。使之构成一个健康完整的生物群落。

现今提倡“生物多样化”的口号,十分的响亮。外来物种也随之不断的引进,曾听过一则消息说桉树好生殖,繁殖迅速。因此某地引进了一片桉树林,谁知道桉树繁殖确实迅速,短短时间大片生长,同时也侵占了许多本土植物的领地,形成单一种群,导致本土植物死亡,减少,同时也破坏了该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链的循环。

因此我们在做滨水一带景观设计时考虑其间树种基本不做改动。即使要植树造景,也采用武夷山当地树种。而避免外来物种对本土物种的危害。在对生态驳岸的设计中,其中的混生植物驳岸,也满足了这种植物多样性 原则,避免了物种的单一性,使滨水沿岸形成形式丰富的生态小群落,促进了整个生态大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滨水景观长廊的设计

在对滨水带的景观设计中,我们并未加入过多的单体景观小点。俗话说简约就是美,在滨水区点缀一条红色曲线形的景观长廊,基本贯穿设计区块东南2面。该长廊没有太多的繁琐装饰,形式简洁。但该有的休憩、游玩、照明等等功能却都包含在内,显得即简约大方又实用、多用。

红色景观长廊,就像是河流的延伸趋向,并把沿河风景全部连串在内。绿林中穿插一条红色长廊也为色彩平添了亮点。由于我们所做的景观长廊是一条集嬉戏、休息、照明、路线指示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设计,因此可以说它用了最简单的技术和投入而获得了最大的收获。这条穿过绿林,位于滨水畔的红色景观长廊不用砍一棵树,没有大量的广场,更没有大量的其他装饰和设施,但是满足了人的最大需要,同时也可以使人眼前一亮。它能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使滨水带同时变的野趣和现代起来。它的设计保留了自然河流的绿色与蓝色基底,最少量的改变原有地形和植被,同时满足了城市人的休闲活动需要。可以说既有乡土味亦有现代感!我们所提倡的正是这种“可持续”的景观设计方案。

四、结束语

惠特尼教授(现任ID院长)一直致力于对设计本身加以改良和完善, 并且始终坚持“功效重于样式、实质大于形式”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作为新鲍豪斯的ID,正是凭借这一理念,在设计发达的西方仍然领全球设计学院之。

看看这些大师们的设计理念,想想他们的设计成功之处,其实也还在那句:坚持“功效重于样式、实质大于形式”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再想想我们通过各方面考虑而做出的设计成品,相信我们的滨水景观带是地域化的,是特色化的,是形式简单而内容丰富的,是投资极小而收益良多的,是满足现代而获益后代的!今后的设计之路,我亦会记住大师们的金玉良言,始终坚持“功效重于样式、实质大于形式”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坚持走可持续道路,创可持续景观!

 

致  谢

感谢这4年来学校,老师对我的培育和教育,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对我今后有用的东西。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也使我对设计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确定了今后的设计道路!再次感谢所有对我有帮助的老师们!

 参考文献

[1]俞孔坚. 城市环境设计[M]. 北京:城市环境设计杂志社,2007.

[2]周畅. 建筑学报五十年精选[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

[3]呙智强.景观设计概论[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4]梁雪. 三城记(一个建筑师眼中的美国城市)[M]. 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