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典型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30 17:59: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会计典型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管理会计典型案例

篇1

关键词:管理会计;全面预算管理

一、企业实施管理会计体系的背景

2016年之前,财政部推行管理会计改革出台了两个基本文件分别是2013年8月出台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财会[2013]17号)、2014年10月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这两份文件提出了大力推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紧迫性,明确了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指引体系、人才队伍、信息系统等四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到了2016年6月下旬,国家财政部又颁布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财会[2016]10号),更深刻的对基本指引的重要性进行了明确,其在管理会计体系当中发挥着引导的功能,是设定建设方案、以及运用指引的前提保障,这也预示着管理会计已由推进指导进入了实施落地的新阶段。

二、公司管理会计体系应用的现状分析

从外国来看,管理会计理论及运用已经相当的普遍,专业的会计管理人才也获得了全球五百强公司的广泛青睐。从美国劳动部公布的2006年调研数据可知:超过九成当地的财务工作者就业于管理会计岗位,其中,有超过七成的时间是在进行决策性工作。列如,管理会计师、财务总监和成本会计师等等,英美等发达国家在管理会计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究,并获得了很多有用的成就。而公司管理会计应用仍处于自发状态,在管理会计领域不乏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但总体发展仍相对滞后。即:尽管在现实当中对于管理会计这一工具和办法已经有所应用,然而并不清楚其真正的内涵,且缺少全面应用的强烈意识,作为管理会计的组成部分之一,全面预算管理是连接管理会计各个板块的桥梁,管理会计的目标需要依托预算管理和控制来实现。在公司应用全面预算时,在预算的指标设置、实施控制以及考评准则等一些方面依旧有着众多的不足之处,所以,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时期,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迫在眉睫。

三、案例——预算管理的应用分析

(一)公司概况

以公司为例,公司是以农业为主业的主板上市公司,是典型的资源性企业,伴随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变动,该企业也承受着众多的挑战,与此同时,亦得到了很多发展的机会。市场多样化的形势,给企业创造了许多发展与壮大的机遇;企业发展战略也给自身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政策方面的机遇。接下来,文章将重点针对该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实施深刻、详细的分析。

(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运行状况

1.全面预算的内容。该公司全面预算内容包括财务预算、经营预算、投资预算、筹资预算和业务预算五部分。2.预算编制的方法。该公司采取以收入为源头,以合理控制费用支出为原则,确定年度经营目标。编制预算时费用按形态划分为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变动费用采取弹性化,固定费用采取刚性化进行预算编制。3.预算编制的流程。该公司采取上下结合的编制流程,首先由下属分子公司制定预算年度经营目标,据此制定预算指标,报公司审批同意。审批同意后由分子公司基层单位和职能部门根据工作计划编制业务预算,下属分子公司审核业务并将审核后的业务预算转换经营预算,进而编制财务预算、投资预算和筹资预算,形成预算草案上报企业行业和职能管理部门审核,按审核结果调整预算草案,调整后预算草案上报公司会计部门汇总编制公司合并预算。合并预算草案报经公司预算管理机构和董事会审核,经股东大会审批后下达预算批复。4.预算的执行和控制。该公司预算一经下达将严格按预算指标执行,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岗位,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该公司建立了严格、高效的授权审批制度和层级管理体系,对一般事项权限适当下放,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对非常规、重大事项和超预算事项重点跟踪和监控,避免预算执行的随意性。同时预算管理部门定期检查预算执行情况,对重大预算项目实施实时监控。

(三)预算管理取得成效

1.完成公司经营目标。公司采取预算管理,将经营目标分解,严格按预算执行,保证完成公司年度经营目标。2.管理成本控制较好。公司管理性费用支出成本明显下降,生产维护性费用支出成效显著提高,保证企业利润总指标的成功实现。3.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公司采取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实时监督控制资金使用,加快资金运转的效率,激活闲置资金为公司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4.资债结构趋于合理。公司通过预算执行控制,资产总额逐年增加,资产负债率逐年下降。应收应付款项大幅下降,公司资债结构趋于合理。5.强化公司内部控制。通过预算执行控制,公司资金的使用管理工作的重心进入了控制过程,设法使经济活动按计划进行,公司外部的环境在不断的改变,必然会出现执行情况与预算有偏差,通过预算与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为公司经营者提供了有效的监控手段。同时全面预算控制把公司内部每个部门的工作成果转变为经济数字,直观体现部门对公司经营目标的贡献,通过运行及监控,暴露公司经营中存在的薄弱点及每个环节的差距,以便及时改进和提高。

四、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公司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内、外部环境及技术方法等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如:公司部分员工对于预算管理的意识不强;体制和自身结构方面存在缺陷,造成部分预算管理办法未能获得有效落实;在生产运营过程之中,信息化控制手段不足,具体表象为:

(一)预算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制约

在全面预算管理中,企业环境能够划分成两种类型,分别是外部及内部环境。其中,前者指的是所在的宏观经济和行业大环境,对公司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现代激烈的竞争市场中,来应对日新月异的市场风险,今后的农业可能仅作为公司发展的基础资源,而未必是现在的核心贡献,竞争环境无时无刻均在产生很大的改变,一定要清楚明白的设定好长期的战略,这样才可以满足长远发展的需求,防止因眼前利益而得不偿失。在发展进行时,假如无法准确的设定战略,极容易在一味发展的同时,跟不上环境变化的脚步,从而带来损失。就公司实际情况而言,当前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大部分仍然是基于过往一定时期内的生产能力、以及运营情况,来对收益和运营成本加以简易的升降调整,缺少可靠的根据。这种预算不但无法对公司将来一定时期的发展发挥战略目标指引功效,甚至会导致公司陷入困境。后者指的则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氛围。最关键的就是管理者应当以身作则,深入领会内部的运行模式,明确这项工作的重要作用,这样才可以全心引导员工努力践行。实施此项工作就是要帮助“领导者解决体制及观念上的问题”。实际工作中由于部分员工预算管理意识不强,将全面预算单纯理解成为财务预算,认为预算的编制和管理是会计部门的工作。编制业务预算时应付了事,造成公司预算不能如实反应经营计划,导致全面预算执行差异较大和频繁的预算调整,不利于公司运用预算管理手段进行生产经营控制。因为预算和现实实行不可避免的会有相应的偏差、和众多未能预期的状况产生,一些管理者因此便会对这项工作存在质疑、甚至是偏见,从而限制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尚未形成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

在预算实施的过程中,最前线的基层工作方面,预算及会计骨干团队在体系建设、预算制定、分析以及管控等环节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对于相关的研究和会计管理在现实中的运用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公司内部专职管理会计人员更加寥寥无几;管理信息化系统不够完善,有些管理人员对于运营指标及战略计划,自身心知肚明,然而并未将之全面的融入至预算这一沟通平台之中,内部部门相互间的总体性、全面性以及沟通协调较为欠缺,各种业务及职能模块之间的预算并不相互匹配,这种信息管理制度的欠缺能够对预算管理的制定和执行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

(三)缺少健全的全面预算控制和考评制度

企业预算控制以事后控制为主,缺乏有效的事前控制。预算控制以人为控制为主导,定期编制预算执行差异,信息化控制手段缺失。强化全面预算考评能够帮助到落实预算的奖惩特性,预算指标的顺利完成是测评的主要根据,可以给正确的考评结果带来基础保证。但是,当前公司在考核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比方说,缺少明确的主管部门、考核内容比较宽泛、标准规范性不强、员工对于考核机制存在怀疑和不满,从而导致预算的实施面临众多的阻碍。此外,不重视对于预算实施情况进行深刻的分析,亦未给出对应的解决方案,最后造成生产运营风险、以及成本大幅提升等众多问题,这和全面预算管理的初衷完全背离,从而使预算资料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很难为领导层进行科学准确的决策提供应有的帮助。因为预算的考评与控制制度的欠缺,不利于公司的持续性发展。

五、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构建有助于预算管理体系的内部环境

在预算编制和实施的过程之中,应以多种方式组织预算理念的宣讲、以及技术的培训,促进员工树立积极的责任意识,也就是,预算编制并非只是会计部门的工作,而应当是全员参与的工作;预算的编制并非是要约束员工,却是要激励员工,同时把员工和公司的利益密切的关联起来,设计每个部门预算分析报告模板,定期组织召开预算分析会议,组织每位中层干部在会议上对推进全面预算管理作专题发言,提出下一步的改进计划,使员工改变原有认识,由“让我做”提高到“我想做”,最大程度的发扬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全面预算管理,使公司蓬勃发展。

(二)制定科学的战略性预算目标

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司未来发展也是在逐步探索转型,以未来战略发展目标为基础确认预算总目标,并且把预算的实施同战略衔接起来,推行战略指引预算的管理理念,更为深刻和细致的评价将来一定时期之内,外部的政策和经济等环境变动能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并且编制出可以有效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弹性预算,从而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预期指导效果。

(三)全面整合预算管理体系

为了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公司应当由预算的初期准备、事中控制以及事后评价等众多方面,来对公司的内部机构、业务流程以及项目等综合实施细致化管理及全方面控制。其中,前者指的是,实施办法+工具,持续改进+信息化管理,以此综合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建立新型预算体系,一是采用辩证的原则,对历史担当(历史上超财力跨越式发展确实给公司造成了沉重负担,但是也提前享受建设的成果)对现实负责(有历史的经验教训,现在要量力而为,把有效的财力用在刀刃上),对未来规划(要了解现状和不足,分清轻重缓急,涉及安全、环保、农业基础设施的要做好中长期规划)。二是采用理性原则,开正门、关后门、堵偏门。三是提升效率原则,70%精力编制,20%精力控制,10%精力评价。

(四)完善预算考核评价体系

在预算考核评价工作方面,根据各职能部门的预算任务明确相对应的奖惩机制,科学完善的预算考核机制有助于突出预算的激励约束性能,该机制中必须确立具体的考核部门、细化考核内容、规范考核标准等,做到人人肩上有指标,项项指标有考核,注重奖罚分明,激发员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五)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培养管理人才

企业信息化平台目前正处于建设过程之中,因此导致财务和业务间无法获得顺利的对接。通过对土地承包费收缴系统、金蝶财务系统、OA办公系统、资金管理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的建设,使信息化渗透到公司生产和运营的方方面面,综合加以监控。并且,能够达成信息的集成化管理,经过把公司的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等等信息加以整合,以达成6流合1的目标,来加强公司的运营效率,给预算的制定、监管以及考评等带来可靠的数据支撑。借助引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及内部重点培育等方法,给公司积累优秀的管理人才资源,培养财务人员向四个全面转型,一是职能转型由“数据提供者”转变成为“经营分析和未来预报者”、二是角色转型由“理财管家”转变成为“管理策略和战略规划家”、三是工具转型就是流程再造和财务共享中心,财务转型始于共享服务,美国纽约时报作家弗里德曼说过:美国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有一群天才创设了一套可以由蠢材操作的制度,所以工具转型就是制度+流程+信息化,由人治变成法制成为习惯准则—文化。四是价值转型就是提升内部管理,在资本金融和标准化共享服务领域创造价值品牌,为公司未来发展保驾护航。

六、总结

管理会计和全面预算管理对公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公司在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应用的建设中充分发挥预算管理战略导向作用,合理的利用资源,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等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协调管控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推动会计工作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张继德.我国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原因和对策[J].会计之友,2014(11)

篇2

形考任务5

题目1

如果开发新产品需要增加专属固定成本,在决策时作为判断方案优劣的标准是各种产品的(

)。

选择一项:

A.

剩余贡献毛益总额

题目2

剩余贡献毛益等于(

)。

选择一项:

A.

贡献毛益总额-专属固定成本

题目3

在短期经营决策中,可以不考虑的因素有(

)。

选择一项:

C.

沉没成本

题目4

定价决策的基本目标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选择一项:

C.

贡献毛益总额最大

题目5

生产决策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即(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如何组织和实施生产

B.

各种产品的生产量是多少

C.

利用现有生产能力生产什么产品

题目6

影响短期经营决策的因素主要包括(

)。

选择一项或多项:

B.

相关成本

C.

相关收入

D.

相关业务量

题目7

定价决策的影响因素有(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供求关系

B.

产品的价值

D.

政策与法律的约束

E.

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

题目8

企业短期经营决策的特点有(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着眼于未来

D.

是多种方案的选择

E.

有明确的目标

题目9

在新产品开发决策中,如果不追加专属成本时,决策方法可为利润总额比对法。

选择一项:

题目10

差量收入是指与特定决策方案相联系、能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决策时必须予以充分考虑的收入。

选择一项:

题目11

以利益为导向的定价策略是根据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目标,采用不同的定价策略。

选择一项:

题目12

跨国公司为了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可以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税率、汇率、外汇管制等方面的差异而采取不同的转移定价政策。这种定价策略属于竞争导向的定价策略。

选择一项:

形考任务6

题目1

(

)是按复利计算的某一特定金额在若干期后的本利和。

选择一项:

A.

复利终值

题目2

下列项目中,不属于现金流出项目的是(

)。

选择一项:

C.

折旧费

题目3

某股票每年的股利为8元,若某人想长期持有,则其在股票价格为(

)时才愿意买?假设银行的存款利率为10%。

选择一项:

C.

80

题目4

在长期投资决策的评价指标中,哪个指标属于反指标(

)。

选择一项:

A.

投资回收期

题目5

年金需要同时满足以下哪三个条件(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等额性

B.

连续性

D.

同方向性

题目6

相比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具有(

)等特点。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投入多

B.

周期长

C.

风险高

题目7

投资项目现金流出量主要包括(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建设投资支出

B.

营运资本

C.

垫付流动资金

D.

各项税款

题目8

固定资产更新改造项目,涉及(

)投资。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固定资产

C.

开办费

D.

无形资产

题目9

在互斥方案的选优分析中,若差额内部收益率指标大于基准折现率或设定的折现率时,则原始投资额较小的方案为较优方案。

选择一项:

题目10

在更新改造投资项目决策中,如果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小于设定折现率,就应当进行更新改造。

选择一项:

题目11

净现值是指项目投产后各年报酬的现值合计与投资现值合计之间的差额。

选择一项:

题目12

运用内插法近似计算内部收益率时,为缩小误差,两个近似净现值所相对应的折现率之差通常不得大于5%。

篇3

关键词:管理会计  应用  问题  对策 

        0 引言

        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管理会计从西方引入已近三十年,但其实际应用状况却不很理想。总的看来,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大体上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 管理会计在我国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一套系统严密而又行之有效的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管理会计学进入我国企业的经济管理领域,相关的现代管理学、信息经济学等的研究成果相继引入管理会计,拓宽了管理会计领域,修正了管理会计某些不合理的假设。管理会计的理论并不全面系统,许多方面只是处于定性的分析阶段,缺乏实际应用价值。在实务中,决策者往往无法准确计量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从而无法进行信息的成本效益分析。不能发挥管理会计应有的作用,致使企业决策管理层不重视其发展和应用。 

        1.2 管理会计在实务中的运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由于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是依据特定的经济环境而建立起来的,它所确定的定量模型和假设在变化着的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并不能成立,人们很难运用这些理论和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投资决策分析中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问题,所有教材都是沿用西方国家的复利制计算利息,而我国则普遍应用单利制计算利息。这种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方法影响了它的实际应用,以至出现了“长期投资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敏感分析几乎没有企业在实际中予以应用”的情况。此外,追求高深莫测的理论与数学模型,有的将一些本来比较简单的方法加以复杂化,使其不易掌握,可操作性差。

        1.3 实务界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和系统应用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西方引进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我国及国外和港台的会计学者所做的各项调查结果表明,迄今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仍未得到广泛重视和系统应用。目前管理会计的应用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和外资企业,而西部、内地应用极少。这主要是因为管理会计的基层教育滞后,普及率低,很多企业领导根本不懂管理会计,对其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没有清楚认识。会计人员只强调经济业务核算,经济管理意识不强是制约管理会计推广应用的关键,而我国管理会计应用软件开发滞后是制约其推广的重要因素。 

        1.4 管理会计应用经验亟待系统总结和提高 管理会计学现已成为许多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我国学术界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也已具有一定的深度。从实践上看,我国部分企业已有了一些开展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如20世纪70年代大庆油田开展的内部结算、80年代吉林省开展的厂内银行、90年代邯郸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推行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邯钢经验等。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 

        1.5 缺乏职业化的管理会计师队伍 在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任务和职能基本上由财务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承担,没有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承担其任务和履行其职责,无管理会计师专业队伍,全国也无此类技术资格考试。由于企业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周而复始的循环的会计核算上,只考虑会计实务是否符合会计惯例,而不去考虑是否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致使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发展不平衡,从而制约了它的推广和运用。

   2 加强管理会计应用和发展的对策 

        2.1 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研究需进一步加强 加强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研究,为管理会计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是对管理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加强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要紧密结合国情,建立一套能适应我国企业管理特点的有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要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建立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对现有的理论体系进行重新评价,推翻其中不合理的假设,抛弃过时的技术方法,消化吸收其精髓,创建新的、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把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相结合,建立既能解释、指导实践又能为实践广泛接受的理论体系。

篇4

关键词:高职;《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作为一名管理会计课程的高校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加快高职《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以肩负起为我国企业培养合格的管理会计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一、高职《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滞后

众所周知,在20世纪50年代管理会计形成以后,管理会计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表现在战略管理热的出现、服务业的兴起、全球化的竞争、信息技术的进步、制造环境的发展、作业基础管理的产生等。由于环境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传统管理会计)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与企业管理的相关性。客观地讲,我国高职《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基本上仍仅涵盖传统管理会计的内容,并主要以工业企业为应用对象。因此,我国管理会计教学内容急需现代化。

(二)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目前,大多数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校的实践活动大多集中在基础会计课程和毕业前的会计综合模拟实习课程上,在《管理会计》课程中接触实际案例的机会很少,即使接触,也很少有比较完整的企业业务及来源于实际的案例供学生练习,致使学生没有见过真正的典型案例。教学中实践环节的缺乏,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及掌握,使学生缺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呆板、陈旧

由于受传统《管理会计》教材体系的限制,《管理会计》课程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体来开展教学活动的。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对管理会计理论或方法进行理论阐述,然后运用例题对所阐述的会计理论与方法进行论证,最后布置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这些虚拟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师利用教材、粉笔、黑板进行的单向知识灌输,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教师的教学是“填鸭式”的,这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现行高职《管理会计》课程是以学科为中心的学科课程模式,过分注重学科本身的系统性,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忽略了对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会计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必然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下降,不能适应人才市场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最终影响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上岗。

二、高职《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几点对策

(一)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

西方管理会计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基本内容体系未有改变。这些内容主要包括成本习性分析、传统成本计算(全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预测分析(含销售、成本、利润、资金预测)、决策分析(含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标准成本制度、责任会计等。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西方管理会计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新的发展,这些发展包括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战略管理会计以及目标成本法、改善成本法、全生命周期成本法等。另外,管理会计在服务业中的应用也受到高度重视。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的变化就是在继承传统管理会计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管理新的需求和管理会计的新发展,重新设计整合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使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跟上时展的步伐。

(二)教师的传统观念要及时更新

提高管理会计的教学水平和效果,高职教师是一个关键因素。如果教师没有很强的管理会计意识,他们就不会考虑学生在理解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中的作用,即使学生会计基础知识再扎实可能也难以学以致用。所以必须增强教师尤其是从事会计教学的高职教师的管理会计意识。具体讲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并重视管理会计在企业实际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CVP)分析和投资决策三个方面。

研究成本性态,主要出于两个方面的需要:一是成本控制需要,二是计划编制工作的需要。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有助于企业从数量上具体掌握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为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实现最优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本量利分析是管理会计中的一项重要分析法,通过对利润的敏感分析估量售价、销售量和成本水平的变动对目标的影响,并可据以进一步控制目标成本;可以应用于企业的全面预算、成本控制和责任会计等方面。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如: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企业投入生产活动的资金,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转,其数额会随着时间不断增长。企业将筹资的资金用于构建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者借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实现价值转移和价值创造,带来货币的增值。

(三)教学方法要全方位,多角度使用类比归纳法、案例教学法等

所谓类比,就是借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内容作为新知识的参照物,调动学生进行回忆、联想,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管理会计》学科的重点与关键,在于它是采用“变动成本计算法”,而学生过去所学的会计知识,一般都是采用“全部成本计算法”。因此,在讲课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二者的“成本划分标准”、“成本划分类别”、“成本包含内容”、“成本计算方法”、“成本对存货计价和利润的影响”等五个不同点进行对比,让学生的思维向新知识有效过渡。所谓归纳,是由个别导入一般的过程。当然,选择的个体要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例如,在讲授“两种不同成本计算法对存货计价与利润的影响”时,就可以通过二者对单一会计期间的影响来推导对连续会计期间的影响,并及时组织和指导学生将它归纳为三条规则,从而得出知识性、技能性的一般结论。与此同时,还揭示这一结论与其他知识的相互关系,把新知识归入到知识系统中,发挥知识的整体效应。类比归纳,便于学生理解运用,也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管理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管理会计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会计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在《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中也应尽可能地推行案例教学。管理会计能否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推广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及时地将实践中得到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整理、推广,形成示范效应。比如邯钢的“成本否决法”,从管理会计理论角度来看没有太多新意,但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大成功。其他还有一些由于较好运用了管理会计而大有成效的典型案例,所以需及时总结我国企业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并从中找出管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管理会计的学习中去。

(四)教学手段要实现现代化

教学手段就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最早的教学手段就是人自身的活动,如口耳相传、示范、模仿、练习,主要通过语言,也包括表情、动作、形体等进行。文字和书籍的出现、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教学手段的重大进步,使得教学活动能够摆脱个人直接经验的局限,学习以书本知识、理论知识为主的间接经验。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各种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手段逐渐发展起来。先后出现了用于教学的幻灯机、电影、唱片、录音机、闭路电视和语音教室、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出现和运用,不仅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而且使得教学活动本身产生了重要的变化,扩展了教学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界限,达到了过去所没有的广度和深度,将教学活动带进了一个新的阶段。

篇5

关键词:中国 管理会计 高等教育 改革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management accounting has been promoted, and applied and advanced in overseas. but china’s management accounting advanced education, as showed by some researches, has far trailed the demand of the management. the article, from the analysis of status quo about the management accounting advanced education in china, research how china’s management accounting advanced education reform,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

keywords: china management accounting advanced education reform

管理会计在中国的运用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兴起而展开的,其历史并不长。大部分企业对全面预算、风险分析、差量分析、长期投资决策方法、企业员工业绩评价等都知之甚少,企业会计人员仍缺乏管理会计的基本观念,更谈不上应用这些方法去参与经管理会计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多数企业的重视。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以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将使得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和管理各方面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然而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的管理会计落后于时代要求,为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需要,管理会计教育的创新与变革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一、中国管理会计教育落后之分析

(一)教育理念落后

美国的约翰逊和卡普兰两位教授,他们在1987年合写了一本轰动西方会计界的专著《相关性消失了——管理会计的兴衰》,对西方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这两位美国教授在该书中认为:近年来的西方管理会计实践一直没有多大的变化,目前的管理会计体系是几十年前研究成果的产物,甚至管理会计现在必须要从属于财务报告,从而对管理人员所进行的规划与控制的决策已不再具有相关性(孟焰 1999)。这种与决策不相关性的现象在我国仍十分突出,调查显示,我国管理会计教育主要侧重于对管理会计基本原理、方法等的理论传授上,忽视对管理会计实务的分析,普遍缺少对本国管理会计经典实务的分析,与我国管理会计实际联系较少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孟焰 1999)。

(二)教学内容陈旧

为了促进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卡普兰教授(1998)对西方高级管理会计内容进行了调整,在其《高级管理会计》(第三版)一书中,强调了作业成本法和作业管理的理论与实务方法的重要意义,并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标成本法、改善成本法作为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对传统的以净利润或投资报酬率为主的经营业绩衡量指标与方法进行了重大的变革,提出以经营业绩平衡表来考核企业经营业绩的四项综合指标:财务经营业绩指标、为顾客提供服务的业绩指标、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业绩指标、员工学习、产品创新与成长的业绩指标;同时为了便于理解与操作,将该书在第一版、第二版中所涉及的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量本利分析、线性规划模型、回归分析模型等全部删除,从而将数学方法的应用降至最低点,由此也可以看出增长数学方法的卡普兰教授在开展管理会计研究中的重大变化(孟焰 1999)。实践表明卡普兰教授的改革是对的,在他与他同事的倡导下,西方管理会计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体现在对原有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进行了改造,而且还产生了管理会计的一些分支学科,如作业成本管理会计、适时制生产系统、制造资源计划、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增值管理会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资本成本管理会计、国际管理会计等以及人理论、组织行为学、信息经济学等相关科学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我们曾经的调查研究表明,在我国管理会计教材中,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本量利分析法、预测分析、短期市郊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标准成本和责任会计等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约77.82%)(张海涛 张琳 李安琪 2003)。实际上根据历史资料编制预算或计划、标准成本控制、存货的经济批量模型、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的最优化决策等内容和方法都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了(黄晓波 赵红娥 1999)。

(三)教学方式亟待改革

我国传统会计教育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帮助学生掌握现有的会计规则以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上,故其狭窄的内容和僵化被动的形式远远落后于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这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是十分不利的。调查显示,“讲课+讨论”是中国管理会计教学的主要方式,这是一种相对 “传统”的教学方法,其最大的不足在于师生缺少互动,学生不仅不能主动发现和发掘问题,即使有问题,教师也未必知晓并做出回应。调查显示,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大约四分之三的课堂时间系“教师讲、学生听”,7.2%的课堂时间用于公开讨论课后作业中的习题与问题,有6.7%的课堂时间用于讨论课后作业中的案例,约4%的课堂时间用于考试(周齐武等 2005)。

二、管理会计高等教育之变革

在工业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一个相对稳态结构,产品生产表现为大批量、标准化,市场需求变化周期较长、个性化特征较少,竞争主要体现在市场占有率高低方面。在工业经济时代,生产方式经济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以资本和劳动力为核心生产要素,经济活动契约化、产品标准化、生产规模大型化和组织结构垂直化。与此相适应,传统管理会计把目光聚集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与动作上,注重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并以产品成本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较少关注风险管理,以制订标准成本和预算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利用经济批量原理进行采购决策(黄晓波 赵红娥 1999)。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是以核心要素是知识,产品的非标准化,生产规模的小型化等为基本特点。因此,企业管理会计必须更新观念,加强市场变化研究,具体包括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更新、培养目标更新和教学内容与方法更新:

(一)基本理论更新

管理会计视野的拓展和管理会计人员角色的转变,对管理会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管理会计主要研究企业内部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业绩评价,旨在提高企业内部效率,其立足点在企业内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管理科学的创新,管理会计有必要拓展其视野,关注和研究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机遇和威胁,为管理决策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相应地,管理会计人员的角色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现行管理会计理论一般地都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而市场的参与人是完全理性的,在这个市场中人们取得信息是没有成本,不存在交易费用,不存在市场障碍,市场价格由低要求决定等。上述假设与客观实际已经是越来越不相等了。例如管理会计中的许多市场预测方法就建立在上假设的基础之上的。而技术不变假设和边际收益递减假设等更是支持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基本假设,而基于此假设的管理会计在提供决策依据时,就难免出现决策的失误。

(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更新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于1990年9月的《状况报告第1号——会计教育的目标》中提出,会计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具备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所必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能终生学习,并主动适应职业要求的变化,具体内容为:①技能。包括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智力判断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②知识。包括一般性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会计专业知识。③专业认同。指会计专业毕业生应该认同会计专业,乐于掌握作为会计专业人员所必备的学识、技能和建立相应的价值观念,熟悉会计职业道德准则,能进行价值判断,随时准备探讨与会计人员专业诚实性、客观性、适应性及与公共利益相关的问题。可见,管理会计教育必须正视管理会计人员的这种角色转变,改进教学以使学生适应环境的变化。管理会计专业的学生要想胜任工作,除了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外,还必须学习和发展商业管理、战略分析、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三)管理会计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更新

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更新,首先体现在正视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将管理会计教育的重心转向学生能力的培养,其课程开发采用“整合取向”,重在考虑多元化知识和现有课程的融合、彼此间的接触、作用和相互渗透以及对现有课程的补充、拓展、加深等。我国不少高校的本科会计专业,专业课时几乎占总课时的1/4,在专科层次上,这个比重更高。根据调查显示,目前,会计专业学生缺乏的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文写作、财务管理、电子计算机、外语、生产管理等知识,会计核算知识并不缺乏。因此,管理会计的课程体系在囊括会计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还应涵盖相关专业知识,如税收、金融、管理学、法律、工程技术等。

孟教授(1999)根据自身的体验认为,总的来看,进入本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管理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发展前景是令人振奋的,新的研究领域层出不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管理会计在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但就管理会计教学本身而言,绝大多数管理会计老师(89.7%)采用中文教科书为教材,有4位(约占10%)采用英文教科书,有3.6%的教学资料选自英文学术期刊,2.08%选自英文实务期刊。由此可推定,如果那些被选用的中文教科书能有效地掌握西方管理会计实务或制度,否则它们对于西方管理会计创新的全面介绍仍然有限。当然,本文的观点并非主张中文的管理会计教科书必须涵盖所有西方管理会计技术或制度。

三、关于我国管理会计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些设想

于1996 年结束的美国管理会计协会(ima)的调查表明美国的企业高层经理对管理会计师期望的变化(j 布洛切爱德华,h 陈康,w林托马斯 2002):经理们希望管理会计师不仅要关注短期财务成果的管理报告,而且能够整理并解释有助于企业成功的信息,包括为企业高层决策者制定和实施成功的竞争优势战略提供关键因素的信息。为了推动管理会计教育的改革,ima 提出了一项四步行动计划,以促使教育界对会计课程进行修订,使主修管理会计的学生毕业后能满足企业对他们提出的技能和素质上的要求。具体措施包括:(1)举办企业界与教育界的交流会,商榷共同的需要;(2)由ima 发起的会计教育改革小组定期会晤,以敦促会计改革项目的开发以及实施;(3)由ima 负责的“管理会计的实证分析”;(4)促进ima 研究成果的交流(任忠奇,夏鑫 2003)。

当然,中国的情况与西方国家明显不同。由于我国没有一个将学术界与实务界都包括在内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学术界与实务界沟通的机会不是很多,这就为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这表现在,学术界特别是大学的研究人员很难有机会深入到企业中开展调查研究,因而对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管理会计的情况缺乏了解;而实务界对学术界发表的科研成果感到理论性太强,与企业现实情况不相符合,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所以中国管理管理会计高等教育改革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办法,也不能等中国建立起管理会计师协会和开设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再动手,有据于此,本文根据前期研究成果提出如下几点改革设想:

(一)、管理会计内容的调整与拓展

新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要求我们转移成本管理重心、拓展成本控制视角。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产品的价值将更多地取决于产品中所包含的信息和知识,这些信息有技术上的、也有市场方面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以及对市场的掌握在企业增值中占较大的部分,生产制造则占增值中相对较少的部分。产品科技含量日益提高。企业为确保长期竞争优势,不得不在信息、知识发展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相对其开发和市场调研支出显得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管理的重心应当逐渐从生产制造成本转移到产品研制开发成本方面,由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

(二)、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发展与改进

进入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学术界大力倡导实证研究方法。早期的实证会计主要是对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的关系问题研究,后来又转向研究会计选择的动机及考虑的因素,到70年代末实证会计研究兴盛起来,80年代即已成为会计研究的主流学派。目前我国会计界对实证会计方法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里既存在人们的认识问题,也受客观事物规律性暴露得不够充分的影响。积极响应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在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的配合下,发起了“中国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经验总结与研究”的活动。开展“中国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经验总结与研究”的活动,将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开拓性尝试。

参考文献:

1、周齐武,杜荣瑞,王斌,肖泽忠.中国管理会计教育现状分析[j].会计研究 2005,7

2、黄晓波,赵红娥.经济形态变革与管理会计创新[j]. 会计研究 1999,12

3、孟焰.面向21世纪的中国管理会计[j]. 会计研究 1999,10

4、张琳,周建伟,李安琪.管理会计应用环境与中国管理会计教育[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5、张海涛,张琳,李安琪.关于我国管理会计教材质量的调查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篇6

关键词:中国管理会计高等教育改革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Scientificmanagement,ManagementAccountinghasbeenpromoted,andappliedandadvancedinoverseas.ButChina’sManagementAccountingAdvancedEducation,asshowedbysomeresearches,hasfartrailedthedemandofthemanagement.Thearticle,fromtheanalysisofstatusquoabouttheManagementAccountingAdvancedEducationinchina,researchhowChina’sManagementAccountingAdvancedEducationreform,andputforwardsomesuggestion.

Keywords:ChinaManagementAccountingAdvancedEducationReform

管理会计在中国的运用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兴起而展开的,其历史并不长。大部分企业对全面预算、风险分析、差量分析、长期投资决策方法、企业员工业绩评价等都知之甚少,企业会计人员仍缺乏管理会计的基本观念,更谈不上应用这些方法去参与经管理会计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多数企业的重视。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以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将使得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和管理各方面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然而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的管理会计落后于时代要求,为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需要,管理会计教育的创新与变革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一、中国管理会计教育落后之分析

(一)教育理念落后

美国的约翰逊和卡普兰两位教授,他们在1987年合写了一本轰动西方会计界的专著《相关性消失了——管理会计的兴衰》,对西方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这两位美国教授在该书中认为:近年来的西方管理会计实践一直没有多大的变化,目前的管理会计体系是几十年前研究成果的产物,甚至管理会计现在必须要从属于财务报告,从而对管理人员所进行的规划与控制的决策已不再具有相关性(孟焰1999)。这种与决策不相关性的现象在我国仍十分突出,调查显示,我国管理会计教育主要侧重于对管理会计基本原理、方法等的理论传授上,忽视对管理会计实务的分析,普遍缺少对本国管理会计经典实务的分析,与我国管理会计实际联系较少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孟焰1999)。

(二)教学内容陈旧

为了促进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卡普兰教授(1998)对西方高级管理会计内容进行了调整,在其《高级管理会计》(第三版)一书中,强调了作业成本法和作业管理的理论与实务方法的重要意义,并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标成本法、改善成本法作为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对传统的以净利润或投资报酬率为主的经营业绩衡量指标与方法进行了重大的变革,提出以经营业绩平衡表来考核企业经营业绩的四项综合指标:财务经营业绩指标、为顾客提供服务的业绩指标、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业绩指标、员工学习、产品创新与成长的业绩指标;同时为了便于理解与操作,将该书在第一版、第二版中所涉及的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量本利分析、线性规划模型、回归分析模型等全部删除,从而将数学方法的应用降至最低点,由此也可以看出增长数学方法的卡普兰教授在开展管理会计研究中的重大变化(孟焰1999)。实践表明卡普兰教授的改革是对的,在他与他同事的倡导下,西方管理会计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体现在对原有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进行了改造,而且还产生了管理会计的一些分支学科,如作业成本管理会计、适时制生产系统、制造资源计划、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增值管理会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资本成本管理会计、国际管理会计等以及人理论、组织行为学、信息经济学等相关科学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我们曾经的调查研究表明,在我国管理会计教材中,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本量利分析法、预测分析、短期市郊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标准成本和责任会计等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约77.82%)(张海涛张琳李安琪2003)。实际上根据历史资料编制预算或计划、标准成本控制、存货的经济批量模型、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的最优化决策等内容和方法都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了(黄晓波赵红娥1999)。

(三)教学方式亟待改革

我国传统会计教育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帮助学生掌握现有的会计规则以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上,故其狭窄的内容和僵化被动的形式远远落后于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这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是十分不利的。调查显示,“讲课+讨论”是中国管理会计教学的主要方式,这是一种相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其最大的不足在于师生缺少互动,学生不仅不能主动发现和发掘问题,即使有问题,教师也未必知晓并做出回应。调查显示,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大约四分之三的课堂时间系“教师讲、学生听”,7.2%的课堂时间用于公开讨论课后作业中的习题与问题,有6.7%的课堂时间用于讨论课后作业中的案例,约4%的课堂时间用于考试(周齐武等2005)。

二、管理会计高等教育之变革

在工业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一个相对稳态结构,产品生产表现为大批量、标准化,市场需求变化周期较长、个性化特征较少,竞争主要体现在市场占有率高低方面。在工业经济时代,生产方式经济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以资本和劳动力为核心生产要素,经济活动契约化、产品标准化、生产规模大型化和组织结构垂直化。与此相适应,传统管理会计把目光聚集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与动作上,注重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并以产品成本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较少关注风险管理,以制订标准成本和预算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利用经济批量原理进行采购决策(黄晓波赵红娥1999)。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是以核心要素是知识,产品的非标准化,生产规模的小型化等为基本特点。因此,企业管理会计必须更新观念,加强市场变化研究,具体包括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更新、培养目标更新和教学内容与方法更新:

(一)基本理论更新

管理会计视野的拓展和管理会计人员角色的转变,对管理会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管理会计主要研究企业内部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业绩评价,旨在提高企业内部效率,其立足点在企业内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管理科学的创新,管理会计有必要拓展其视野,关注和研究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机遇和威胁,为管理决策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相应地,管理会计人员的角色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现行管理会计理论一般地都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而市场的参与人是完全理性的,在这个市场中人们取得信息是没有成本,不存在交易费用,不存在市场障碍,市场价格由低要求决定等。上述假设与客观实际已经是越来越不相等了。例如管理会计中的许多市场预测方法就建立在上假设的基础之上的。而技术不变假设和边际收益递减假设等更是支持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基本假设,而基于此假设的管理会计在提供决策依据时,就难免出现决策的失误。

(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更新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于1990年9月的《状况报告第1号——会计教育的目标》中提出,会计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具备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所必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能终生学习,并主动适应职业要求的变化,具体内容为:①技能。包括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智力判断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②知识。包括一般性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会计专业知识。③专业认同。指会计专业毕业生应该认同会计专业,乐于掌握作为会计专业人员所必备的学识、技能和建立相应的价值观念,熟悉会计职业道德准则,能进行价值判断,随时准备探讨与会计人员专业诚实性、客观性、适应性及与公共利益相关的问题。可见,管理会计教育必须正视管理会计人员的这种角色转变,改进教学以使学生适应环境的变化。管理会计专业的学生要想胜任工作,除了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外,还必须学习和发展商业管理、战略分析、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三)管理会计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更新

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更新,首先体现在正视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将管理会计教育的重心转向学生能力的培养,其课程开发采用“整合取向”,重在考虑多元化知识和现有课程的融合、彼此间的接触、作用和相互渗透以及对现有课程的补充、拓展、加深等。我国不少高校的本科会计专业,专业课时几乎占总课时的1/4,在专科层次上,这个比重更高。根据调查显示,目前,会计专业学生缺乏的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文写作、财务管理、电子计算机、外语、生产管理等知识,会计核算知识并不缺乏。因此,管理会计的课程体系在囊括会计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还应涵盖相关专业知识,如税收、金融、管理学、法律、工程技术等。

孟教授(1999)根据自身的体验认为,总的来看,进入本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管理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发展前景是令人振奋的,新的研究领域层出不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管理会计在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但就管理会计教学本身而言,绝大多数管理会计老师(89.7%)采用中文教科书为教材,有4位(约占10%)采用英文教科书,有3.6%的教学资料选自英文学术期刊,2.08%选自英文实务期刊。由此可推定,如果那些被选用的中文教科书能有效地掌握西方管理会计实务或制度,否则它们对于西方管理会计创新的全面介绍仍然有限。当然,本文的观点并非主张中文的管理会计教科书必须涵盖所有西方管理会计技术或制度。

三、关于我国管理会计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些设想

于1996年结束的美国管理会计协会(IMA)的调查表明美国的企业高层经理对管理会计师期望的变化(J布洛切爱德华,H陈康,W林托马斯2002):经理们希望管理会计师不仅要关注短期财务成果的管理报告,而且能够整理并解释有助于企业成功的信息,包括为企业高层决策者制定和实施成功的竞争优势战略提供关键因素的信息。为了推动管理会计教育的改革,IMA提出了一项四步行动计划,以促使教育界对会计课程进行修订,使主修管理会计的学生毕业后能满足企业对他们提出的技能和素质上的要求。具体措施包括:(1)举办企业界与教育界的交流会,商榷共同的需要;(2)由IMA发起的会计教育改革小组定期会晤,以敦促会计改革项目的开发以及实施;(3)由IMA负责的“管理会计的实证分析”;(4)促进IMA研究成果的交流(任忠奇,夏鑫2003)。

当然,中国的情况与西方国家明显不同。由于我国没有一个将学术界与实务界都包括在内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学术界与实务界沟通的机会不是很多,这就为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这表现在,学术界特别是大学的研究人员很难有机会深入到企业中开展调查研究,因而对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管理会计的情况缺乏了解;而实务界对学术界发表的科研成果感到理论性太强,与企业现实情况不相符合,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所以中国管理管理会计高等教育改革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办法,也不能等中国建立起管理会计师协会和开设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再动手,有据于此,本文根据前期研究成果提出如下几点改革设想:

(一)、管理会计内容的调整与拓展

新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要求我们转移成本管理重心、拓展成本控制视角。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产品的价值将更多地取决于产品中所包含的信息和知识,这些信息有技术上的、也有市场方面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以及对市场的掌握在企业增值中占较大的部分,生产制造则占增值中相对较少的部分。产品科技含量日益提高。企业为确保长期竞争优势,不得不在信息、知识发展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相对其开发和市场调研支出显得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管理的重心应当逐渐从生产制造成本转移到产品研制开发成本方面,由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

(二)、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发展与改进

进入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学术界大力倡导实证研究方法。早期的实证会计主要是对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的关系问题研究,后来又转向研究会计选择的动机及考虑的因素,到70年代末实证会计研究兴盛起来,80年代即已成为会计研究的主流学派。目前我国会计界对实证会计方法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里既存在人们的认识问题,也受客观事物规律性暴露得不够充分的影响。积极响应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在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的配合下,发起了“中国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经验总结与研究”的活动。开展“中国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经验总结与研究”的活动,将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开拓性尝试。

参考文献:

1、周齐武,杜荣瑞,王斌,肖泽忠.中国管理会计教育现状分析[J].会计研究2005,7

2、黄晓波,赵红娥.经济形态变革与管理会计创新[J].会计研究1999,12

3、孟焰.面向21世纪的中国管理会计[J].会计研究1999,10

4、张琳,周建伟,李安琪.管理会计应用环境与中国管理会计教育[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5、张海涛,张琳,李安琪.关于我国管理会计教材质量的调查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篇7

关键词:中国;管理会计;高等教育;改革思考

Abstract:ManagementaccountingwasfollowedTaylor’sscientificmanagementproductiontoproduceatthebeginningofthecentury,andalongwitheconomicaldevelopment,butobtainedthepromotedutilizationandthedevelopmentintheoverseasenterprise.TheresearchdemonstratedthatChinamanagementaccountingthehighereducationfarhasnotbeenabletomeetthebusinessmanagementneed.DidthisarticlepresentsituationofanalysisthehighereducationembarkfromChinamanagementaccounting,howelaboratestransformedChinamanagementaccountingthehighereducation,andmadesometentativeplans.

keyword:China;Managementaccounting;Highereducation;Thereformpondered

前言

管理会计在中国的运用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兴起而展开的,其历史并不长。大部分企业对全面预算、风险分析、差量分析、长期投资决策方法、企业员工业绩评价等都知之甚少,企业会计人员仍缺乏管理会计的基本观念,更谈不上应用这些方法去参与经管理会计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多数企业的重视。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以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将使得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和管理各方面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然而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的管理会计落后于时代要求,为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需要,管理会计教育的创新与变革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一、中国管理会计教育落后之分析

(一)教育理念落后

美国的约翰逊和卡普兰两位教授,他们在1987年合写了一本轰动西方会计界的专著《相关性消失了——管理会计的兴衰》,对西方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这两位美国教授在该书中认为:近年来的西方管理会计实践一直没有多大的变化,目前的管理会计体系是几十年前研究成果的产物,甚至管理会计现在必须要从属于财务报告,从而对管理人员所进行的规划与控制的决策已不再具有相关性(孟焰1999)。这种与决策不相关性的现象在我国仍十分突出,调查显示,我国管理会计教育主要侧重于对管理会计基本原理、方法等的理论传授上,忽视对管理会计实务的分析,普遍缺少对本国管理会计经典实务的分析,与我国管理会计实际联系较少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孟焰1999)。

(二)教学方式亟待改革

我国传统会计教育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帮助学生掌握现有的会计规则以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上,故其狭窄的内容和僵化被动的形式远远落后于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这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是十分不利的。调查显示,“讲课+讨论”是中国管理会计教学的主要方式,这是一种相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其最大的不足在于师生缺少互动,学生不仅不能主动发现和发掘问题,即使有问题,教师也未必知晓并做出回应。调查显示,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大约四分之三的课堂时间系“教师讲、学生听”,7.2%的课堂时间用于公开讨论课后作业中的习题与问题,有6.7%的课堂时间用于讨论课后作业中的案例,约4%的课堂时间用于考试(周齐武等2005)。

(三)教学内容陈旧

为了促进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卡普兰教授(1998)对西方高级管理会计内容进行了调整,在其《高级管理会计》(第三版)一书中,强调了作业成本法和作业管理的理论与实务方法的重要意义,并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标成本法、改善成本法作为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对传统的以净利润或投资报酬率为主的经营业绩衡量指标与方法进行了重大的变革,提出以经营业绩平衡表来考核企业经营业绩的四项综合指标:财务经营业绩指标、为顾客提供服务的业绩指标、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业绩指标、员工学习、产品创新与成长的业绩指标;同时为了便于理解与操作,将该书在第一版、第二版中所涉及的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量本利分析、线性规划模型、回归分析模型等全部删除,从而将数学方法的应用降至最低点,由此也可以看出增长数学方法的卡普兰教授在开展管理会计研究中的重大变化(孟焰1999)。实践表明卡普兰教授的改革是对的,在他与他同事的倡导下,西方管理会计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体现在对原有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进行了改造,而且还产生了管理会计的一些分支学科,如作业成本管理会计、适时制生产系统、制造资源计划、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增值管理会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资本成本管理会计、国际管理会计等以及人理论、组织行为学、信息经济学等相关科学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我们曾经的调查研究表明,在我国管理会计教材中,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本量利分析法、预测分析、短期市郊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标准成本和责任会计等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约77.82%)(张海涛张琳李安琪2003)。实际上根据历史资料编制预算或计划、标准成本控制、存货的经济批量模型、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的最优化决策等内容和方法都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了(黄晓波赵红娥1999)。

二、管理会计高等教育之变革

在工业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一个相对稳态结构,产品生产表现为大批量、标准化,市场需求变化周期较长、个性化特征较少,竞争主要体现在市场占有率高低方面。在工业经济时代,生产方式经济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以资本和劳动力为核心生产要素,经济活动契约化、产品标准化、生产规模大型化和组织结构垂直化。与此相适应,传统管理会计把目光聚集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与动作上,注重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并以产品成本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较少关注风险管理,以制订标准成本和预算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利用经济批量原理进行采购决策

(黄晓波赵红娥1999)。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是以核心要素是知识,产品的非标准化,生产规模的小型化等为基本特点。因此,企业管理会计必须更新观念,加强市场变化研究,具体包括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更新、培养目标更新和教学内容与方法更新:

(一)基本理论更新

管理会计视野的拓展和管理会计人员角色的转变,对管理会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管理会计主要研究企业内部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业绩评价,旨在提高企业内部效率,其立足点在企业内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管理科学的创新,管理会计有必要拓展其视野,关注和研究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机遇和威胁,为管理决策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相应地,管理会计人员的角色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现行管理会计理论一般地都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而市场的参与人是完全理性的,在这个市场中人们取得信息是没有成本,不存在交易费用,不存在市场障碍,市场价格由低要求决定等。上述假设与客观实际已经是越来越不相等了。例如管理会计中的许多市场预测方法就建立在上假设的基础之上的。而技术不变假设和边际收益递减假设等更是支持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基本假设,而基于此假设的管理会计在提供决策依据时,就难免出现决策的失误。

(二)管理会计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更新

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更新,首先体现在正视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将管理会计教育的重心转向学生能力的培养,其课程开发采用“整合取向”,重在考虑多元化知识和现有课程的融合、彼此间的接触、作用和相互渗透以及对现有课程的补充、拓展、加深等。我国不少高校的本科会计专业,专业课时几乎占总课时的1/4,在专科层次上,这个比重更高。根据调查显示,目前,会计专业学生缺乏的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文写作、财务管理、电子计算机、外语、生产管理等知识,会计核算知识并不缺乏。因此,管理会计的课程体系在囊括会计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还应涵盖相关专业知识,如税收、金融、管理学、法律、工程技术等。

孟教授(1999)根据自身的体验认为,总的来看,进入本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管理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发展前景是令人振奋的,新的研究领域层出不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管理会计在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但就管理会计教学本身而言,绝大多数管理会计老师(89.7%)采用中文教科书为教材,有4位(约占10%)采用英文教科书,有3.6%的教学资料选自英文学术期刊,2.08%选自英文实务期刊。由此可推定,如果那些被选用的中文教科书能有效地掌握西方管理会计实务或制度,否则它们对于西方管理会计创新的全面介绍仍然有限。当然,本文的观点并非主张中文的管理会计教科书必须涵盖所有西方管理会计技术或制度。

(三)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更新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于1990年9月的《状况报告第1号——会计教育的目标》中提出,会计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具备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所必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能终生学习,并主动适应职业要求的变化,具体内容为:①技能。包括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智力判断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②知识。包括一般性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会计专业知识。③专业认同。指会计专业毕业生应该认同会计专业,乐于掌握作为会计专业人员所必备的学识、技能和建立相应的价值观念,熟悉会计职业道德准则,能进行价值判断,随时准备探讨与会计人员专业诚实性、客观性、适应性及与公共利益相关的问题。可见,管理会计教育必须正视管理会计人员的这种角色转变,改进教学以使学生适应环境的变化。管理会计专业的学生要想胜任工作,除了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外,还必须学习和发展商业管理、战略分析、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三、关于我国管理会计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些设想

于1996年结束的美国管理会计协会(IMA)的调查表明美国的企业高层经理对管理会计师期望的变化(J布洛切爱德华,H陈康,W林托马斯2002):经理们希望管理会计师不仅要关注短期财务成果的管理报告,而且能够整理并解释有助于企业成功的信息,包括为企业高层决策者制定和实施成功的竞争优势战略提供关键因素的信息。为了推动管理会计教育的改革,IMA提出了一项四步行动计划,以促使教育界对会计课程进行修订,使主修管理会计的学生毕业后能满足企业对他们提出的技能和素质上的要求。具体措施包括:(1)举办企业界与教育界的交流会,商榷共同的需要;(2)由IMA发起的会计教育改革小组定期会晤,以敦促会计改革项目的开发以及实施;(3)由IMA负责的“管理会计的实证分析”;(4)促进IMA研究成果的交流(任忠奇,夏鑫2003)。

当然,中国的情况与西方国家明显不同。由于我国没有一个将学术界与实务界都包括在内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学术界与实务界沟通的机会不是很多,这就为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这表现在,学术界特别是大学的研究人员很难有机会深入到企业中开展调查研究,因而对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管理会计的情况缺乏了解;而实务界对学术界发表的科研成果感到理论性太强,与企业现实情况不相符合,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所以中国管理管理会计高等教育改革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办法,也不能等中国建立起管理会计师协会和开设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再动手,有据于此,本文根据前期研究成果提出如下几点改革设想:

(一)、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发展与改进进入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学术界大力倡导实证研究方法。早期的实证会计主要是对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的关系问题研究,后来又转向研究会计选择的动机及考虑的因素,到70年代末实证会计研究兴盛起来,80年代即已成为会计研究的主流学派。目前我国会计界对实证会计方法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里既存在人们的认识问题,也受客观事物规律性暴露得不够充分的影响。积极响应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在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的配合下,发起了“中国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经验总结与研究”的活动。开展“中国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经验总结与研究”的活动,将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开拓性尝试。

(二)、管理会计内容的调整与拓展

新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要求我们转移成本管理重心

、拓展成本控制视角。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产品的价值将更多地取决于产品中所包含的信息和知识,这些信息有技术上的、也有市场方面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以及对市场的掌握在企业增值中占较大的部分,生产制造则占增值中相对较少的部分。产品科技含量日益提高。企业为确保长期竞争优势,不得不在信息、知识发展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相对其开发和市场调研支出显得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管理的重心应当逐渐从生产制造成本转移到产品研制开发成本方面,由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

参考文献:

1、周齐武,杜荣瑞,王斌,肖泽忠.中国管理会计教育现状分析[J].会计研究2005,7

2、黄晓波,赵红娥.经济形态变革与管理会计创新[J].会计研究1999,12

3、孟焰.面向21世纪的中国管理会计[J].会计研究1999,10

4、张琳,周建伟,李安琪.管理会计应用环境与中国管理会计教育[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5、张海涛,张琳,李安琪.关于我国管理会计教材质量的调查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篇8

【关键词】管理会计 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8-0084-01

管理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因为与其他课程交融穿插,加之它的灵活性和服务管理的复杂性,使学生在学习时困难重重。而学习管理会计的目的就在于在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也是教师教学的目的所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管理会计学要适时地进行教学改革,以就业为目的,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思想、手段和内容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

一 目前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兴趣不高,缺乏主动学习意识

目前高校的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只是被动地接受,不愿意主动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在老师提出问题时也不能够积极回应,在学习过程中不懂得怎样自主学习,片面地要求老师多讲些,在临考前希望老师多讲考试内容,这样的学习态度是不可取的。

2.教师教学手段单一,互动不足

民办高校教师在上课时一般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模式,在教学中不能够采用多种手段,不能选用一些典型的案例,讲授方式较生硬,且在管理会计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缺少交流与互动,课堂氛围不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从而达不到管理会计学习的目的。更重要的是缺少实践环节,以致于理论脱离实际,不利于学生顺利地就业。

3.教学内容不完善,体系不够完整

目前我国管理会计学由于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一些管理会计的基本问题,如管理会计的假设、对象、目标、原则尚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而且目前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有好多内容重复,如果这三门课程之间相互协调不好,承担这三门课的教师如果不多交流,就会降低教学效率,也会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

二 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建议

1.提高课堂生动性,增强学生兴趣

教师在上课时,应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对于这门课究竟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对将来就业有多大帮助等问题,引入管理会计学习的重要性,引用名人名言,让同学初步认识到学习管理会计的重要性,然后还可讲一些生动的小案例,让他们对这门课产生兴趣。

2.改进教学方法,引入案例分析

教师在上课时,不要局限于多媒体教学和课堂上的讲、练,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为了更好地实施案例教学,教师必须注重案例教学的一些基本程序并确保每一程序的有效实施。首先,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教师可以从企业中获取案例,也可以从网上下载案例,也可以自己编写案例。总之,案例选择是否恰当,是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在学生进行讨论中,教师只是组织者,是配角,而学生是表演者,是主角。在讨论中教师要适时地把握方向,及时引导。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的总结非常重要,要对学生的表现做肯定的评价。

3.调整管理会计课程设置,增加模拟实践环节

管理会计学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学内容的交叉重复,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要与讲授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学的教师多沟通,避免讲授内容的重复,提高讲课效率,同时也要把模拟实习纳入课程体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高校根据高等教育目标,结合会计专业实际情况以及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等而设置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管理会计实习也应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模拟实习,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把学生培养为具有基本的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和较高实际操作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会计管理人才。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学校还要进行实践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校内专业实验室建设,另一方面扩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坚持学校与企业及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的紧密结合。

三 结束语

总之,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为了满足企业对专业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高校应该重视管理会计的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强化案例分析,增加管理会计模拟实习,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冰.当前就业形势下进行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探索[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

篇9

1.管理会计在我国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会制度及管理体制的特殊性。我国目前仍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市场体系还很不完善。转轨经济的基本特征首先表现为政府对于企业经营的过度干预①。政府对于企业的干预通常出于政治目的。正是这种特殊性造成了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环境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异,但是目前我国的管理会计仍旧处于对外国理论的介绍与引入阶段,所以使得一些先进的管理会计理念在我国“水土不服”。

没有形成规范、健全的管理会计基本理论体系。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是偏重于方法而忽略理论结构,偏重于具体问题的分析而忽略了整体性。但是理论体系作为任何学科的基础,它的全面与系统是其独立存在并推广应用的关键。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对于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并不注重体系的研究,而我国管理会计仍处于对西方理论的翻译和介绍阶段,并且和企业管理实践相脱离。所以,我们重复别人的多、开创性少,专题研究多、理论体系研究少,使我们在管理会计研究上难有更大作为②。

实务界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和系统应用。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从西方引进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我国及国外和港台的会计学者所做的各项调查结果表明,迄今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仍未得到广泛重视和系统应用。目前管理会计的应用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和外资企业,而西部、内地应用极少。这主要是因为管理会计的基层教育滞后,普及率低,很多企业领导根本不懂管理会计,对其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没有清楚认识。会计人员素质低是制约管理会计推广应用的关键,而我国管理会计应用软件开发滞后是制约其推广的重要因素。

管理会计应用经验亟待系统总结和提高。管理会计学现已成为许多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我国学术界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也已具有一定的深度。从实践上看,我国部分企业已有了一些开展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如20世纪70年代大庆油田开展的内部结算、80年代吉林省开展的厂内银行、90年代邯郸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推行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邯钢经验等。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本文由收集整理例得到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

2.我国管理会计应实施的对策

现阶段,中国式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很薄弱,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仍局限于国外情况的翻译介绍。而中国的国情西方国家是有很大差别的,这使得被全盘吸收的西方管理会计很难在中国企业普遍应用。所以要推广管理会计,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

要理论联系实际。管理会计能否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推广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及时地将实践中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整理、推广,形成示范效应。及时总结我国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以全面推进企业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调整拓展管理会计内容,大力发展战略管理会计。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教材中内容重复交叉的部分进行适当删减,将应用性较强的作业成本法等内容纳入管理会计,突出管理会计的特点。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我国应加紧进行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与应用研究,将成本管理重心由制造成本逐步转移到战略总成本上,由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上;使业绩评价紧紧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及员工价值最大化目标,体现企业的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兼顾,实现企业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将物力资本向知识资本转化,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和使用知识资本,将提供的会计信息与知识资本结合起来。

努力提高企业决策者和会计人员的素质。企业经营决策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因此有必要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并把懂管理会计作为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有了懂管理的领导队伍还不够,企业还要有精明强干的管理会计专业人员,进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这样能使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

篇10

关键词:新形势;高职;管理会计;教学;改革

自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引入了管理会计。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管理会计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重视。管理会计是一门把会计和现代化管理融合为一体的课程,具备比较强的综合性、实用性、技术性。在如今高职院校大力提倡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形势下,怎样培养学生入职以后,面对企业复杂的、多样化的管理活动可以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解决实际问题,是当前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形势下高职管理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如今,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管理会计教学的时候,通常都是以教师为主题实施教学活动。具体流程是在课堂上教师先阐述会计理论或者方法,随后利用例题证明会计理论或者方法,最后给学生布置作业,使学生利用所学理论解决这些模拟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属于教师利用教材和板书对学生实施灌输式教育,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课堂沉闷,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甚至有可能让学生产生反感的心理。如今的管理会计课程太过于注重学科自身的系统性,而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学生无法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不利的影响。(二)教学理论和实践互相脱节。如今,很多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校的实践活动,通常集中于基础会计课程与毕业以前的会计综合模拟实习方面,而对于管理会计则很少接触到真实的案例。由于企业商业数据的私密性,即使接触也难以获得完整的企业业务,很难获取源自真实的案例供学生练习,导致学生无法接触到典型的真实案例。而缺乏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对学生理解知识、巩固知识、掌握知识不利,不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内容落后。自20世纪50年代管理会计产生之后,管理会计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体现为作业基础管理的形成、制造环境的发展、服务业的崛起、战略管理热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等[1]。由于如今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产生的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也就是传统管理会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落后于企业的发展。当前中国高职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基本上仍然只是覆盖了传统管理会计的内容,并且以工业企业为主要目标对象。所以,中国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迫切需要加入现代化的内容。

新形势下高职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措施

(一)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相互传递信息的设备或者媒体、工具,最初的教学手段使用的是人本身的活动,例如模仿、示范、口耳相传、练习,重点是应用语言,同时也包含了形体、动作以及表情等。书籍与文字的出现、印刷术与造纸术的问世,使教学手段有了非常大的进步,教学手段可以不再受到个人经验主义的局限,可以学习以理论知识、书本知识为主的间接经验。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各类以现代化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手段也逐渐地发展起来,相继出现了用于教学的录音机、唱片、电影、幻灯机、语音教室、闭路电视以及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问世与应用,不但能够使教学活动的效率得到提升,而且使教学活动自身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使教学活动在空间与时间的界限得到了拓展,产生了之前所没有的深度与广度,让教学活动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有些情况下,管理会计需要应用到复杂的数学模型来加工处理数据,对计算的及时性要求高,计算难度大[2]。所以,为了使管理会计提供管理信息的职能得以顺利的实现,减少信息成本,加强及时性,有必要实现管理会计电算化。在会计教学中,针对学生财务会计电算化技能与知识的培养,可通过单独的课程实施,例如会计信息系统或者会计电算化等。然而,针对管理会计电算化技能与知识的培养,则很少有高职院校把其列入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中,这对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开展管理会计工作不利。如今的管理会计工作如果离开了计算机是不可想象的。(二)应用全方位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即教师在开展管理会计教学的过程中,在学生学习与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管理会计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把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管理会计的实践当中,从而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的一种会计教学方式。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对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有利[3]。所以,在管理会计教学之中,应当尽可能地使用案例进行教学。管理会计是否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有效的应用与推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怎样整理、总结、推广成功的实践经验所决定的。例如,邯钢的“成本否决法”,从管理会计理论的层面来讲,并没有太多的新意,然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却获得了很好的成功。另外还有一些因为比较好的应用了管理会计而取得成功的案例。因此,教师应当对中国企业实施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与典型案例进行及时的总结,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并且从中获取管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管理会计的学习当中。(三)加大管理会计师资队伍建设力度。若想使管理会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得到提升,高职教师是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高职院校可应用顶岗实习、继续教育、暑期培训以及进修等方式,来加大管理会计的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如今,中国高职院校在聘用教师的时候通常要求其学历为本科或者研究生,所以,有可能对管理会计的知识掌握还不够完善。由此,管理会计教师可积极参加暑期培训与进修,以使自身的理论水平与教学水平得到提升[4]。每一年的继续教育机会也让管理会计教师可以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保障其管理会计知识与时俱进。为了对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进行更好的培养,管理会计教师也应当充分珍惜顶岗实习的机会,从而使自身拥有更多的实践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四)加大与地方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力度,加强学生实习实训的机会。虽然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企联办与校企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实习实训的机会得以增加,然而,在真正的实习实训过程中,因为企业财务具有商业机密性的特征,使得许多企业不愿意把实习的学生安排到企业财务的核心职位,许多学生只能够在初级会计岗位上实习,无法较好地把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在实习的过程中无法得到实质性的锻炼。基于这种情形,高职院校可加大与地方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力度,这些机构通常是为多家企业做账,平时的工作较为繁忙、多样化,这样容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学生在接触了真实的账目以后,不但能够对整体会计核算流程有全面的、深入的了解,而且能够掌握后续相关的财务数据分析,还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帮助企业管理层作出正确的、科学的决策[5]。除此之外,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加大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力度,以避免泄露这些机构的企业财务信息,在建立起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以后,可采用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据会计师事务所、企业以及社会的实际需求,对会计人才实施专项培养。(五)对国外优秀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借鉴。如今,从高职院校毕业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基本上大同小异,没有太大的区别,无法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脱颖而出,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很多高职院校都依据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来培养人才,而忽略了加强对会计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6]。基于这种情形,可借鉴外国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比如,英国的工读交替制、瑞士的三元制、德国的双元制。由此,学生不但能够在高职院校接受理论知识学习,了解和掌握管理会计行业出现的新方法与新思想,并且接受培训机构与企业的业务培训,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职业理论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的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得到锻炼,让学生在毕业以后可以顺利地步入管理会计行业从事管理会计工作,更好地适应企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成为会计行业中的佼佼者。

综合上文所述,在新形势下的高职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不但对学生自身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且能够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所以,在实施具体的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有关的教师与企业管理层应当充分重视管理会计教学改革,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实际形势来培养管理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谢惠敏.高职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32(003):78-80.

[2]杨凌奕.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22):0197-0197.

[3]李锦舒.财务共享背景下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管理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0(05):126-127.

[4]刘春苗,陈计专.基于小微企业需求的高职管理会计课程体系改革[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9,000(012):149-150.

[5]宁燕妮.管理会计视角下推进高职院校业财融合的创新路径[J].中外企业家,2020,668(06):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