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投资规划范文

时间:2023-10-30 17:58: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旅游投资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化旅游投资规划

篇1

随着贵州旅游业的深入开展,贵州屯堡文化旅游地产的投融资博弈与金融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一)贵州省开发屯堡文化旅游地产投融资博弈进行金融创新的必要性

贵州省对屯堡文化旅游区的开发,涉及到贵州省西南安顺地区一个方圆200多里的大明王朝古代汉族群体,被誉为“明代军屯文化活体博物馆”的――贵州省屯堡文化旅游区。贵州省在明朝建省前后,朱元璋把当时京城南京和安徽省凤阳地区一带军民调往现在的贵州安顺地区开辟了200里的军屯、民屯和商屯,至今保存尚好的屯堡村寨有天龙屯堡、九溪和云峰八寨等十几个,从金融角度分析具有旅游资源形态。对贵州省开发屯堡文化旅游地产投融资博弈进行金融创新,有助于我省的新农村建设和我国大西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助于我省农村金融风险管理及农村金融风险控制,意义非常重大。

(二)贵州省开发屯堡文化旅游地产投融资博弈创新的可能性

贵州屯堡文化旅游服务业是国内顶级、国内唯一性和国际一流的旅游资源。贵州屯堡文化游目前暂时是短线旅游商品,可以采用黄果树瀑布游加长到达屯堡文化旅游带的营销模式,迅速形成短线快速启动,贵州屯堡文化旅游区未来可以进行短线旅游产品和黄果树瀑布游等长线产品旅游运作相互结合的旅游支撑结构,这对贵州省的产业转型和旅游事业的大发展,意义重大,实在是可喜可贺。因为贵州西线旅游市场发展较早,贵州屯堡旅游的游客量有一定保障,仅2010年第一季度黄果树的游客量就有15万多人次,黄果树瀑布2010年将有约0.6亿元到1亿元人民币的门票收入。考虑到产品的互补性,贵州屯堡旅游区的市场具有非常有利的条件。但是,贵州屯堡文化资源,特别是高品位一流屯堡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很高的难度,需要进行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升华提炼项目开发理念,通过产品策划、游憩方式设计来打造市场核心吸引力。只有开展金融服务业创新,将游憩方式、游线结构、收入模式、营销方案、政府政策与管理、企业运作商业模式等相互衔接配合,落实到实际的屯堡文化旅游地产建设融资博弈与经营信贷博弈之中,才能达到顺利开发的目标。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前期工作,要求高水准的专家团队、旅游运营经验及建筑景观艺术设计高手的通力协助。贵州屯堡文化旅游资源是极具吸引力的高品质旅游吸引物,因此,具备成为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的可能性和条件,贵州屯堡文化旅游大有可为,值得金融机构大力扶植和大力开发。

二、贵州屯堡文化旅游地产的投融资博弈与金融风险管理的政策选择

为了促进中国西部大开发在西南民族地区的腹地贵州省屯堡文化旅游地产建设中加强投融资博弈的因子,促进贵州省金融效率的提升,建议试行如下的金融服务政策和金融风险管理措施。

(一)建议设立贵州省屯堡文化旅游地产风险基金(Venture Capital)

贵州省屯堡文化旅游产业风险基金的资金来源,可以申请文物保护单位资助的资金,例如,申请乡村旅游的资金,申请旅游小城镇的建设资金,申请旅游国债等等。贵州省和安顺市应运用好贵州省屯堡文化旅游地产风险基金的示范带动功能,加强对旅游地产投资的宏观调控,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发展,循序渐进的原则,吸引多种民间资金投入,建设好贵州屯堡文化旅游区。

(二)贵州省旅游业金融服务业集中投入贵州三大旅游品牌的建设

贵州省近年来旅游地产主要突出了三大品牌:第一品牌是夏季贵阳避暑,广告用语是爽爽的贵阳。第二品牌是冬季贵州的温泉旅游。第三大品牌更加突出了贵州独一性的特色:贵州是中国唯一保存完好的明代屯堡之都。贵州省要加大对三大旅游品牌的地产开发,利用金融制度的完善及管理,严格控制贵州三大旅游品牌外的大项目的旅游地产投资。

(三)银行对贵州屯堡文化旅游投融资要与绿色碳基金挂钩

贵州屯堡文化旅游业是绿色产业,银行对屯堡文化旅游地产的信贷符合低碳金融的要求。银行等金融主体对旅游地产投资和融资应循序渐进,合理投放,贷前审慎,贷后监控,强化绿化面积和造林固碳的要求,确保旅游贷款的安全和质量,银行对贵州屯堡文化旅游投融资要与绿色碳基金挂钩,增加碳信用,利用国际国内碳交易市场套利避险。

(四)加强银行等金融机构与贵州各乡镇基层政府的金融等信息沟通

贵州屯堡文化旅游地产金融博弈的风险管理需要加强与地方乡镇政府的联系与沟通,保证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加强贵州屯堡文化旅游市场分析,指导投资决策。为了保证投资安全,保证贷款资金的如期收回,金融机构应注重加强市场分析,用以指导投资人的决策,防范金融风险。一是各级银行要切实落实贷款抵押担保手续,并密切关注借款人和担保人的经营状况,贷款一旦出现风险,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资金回收。二是严格执行项目资本金制度,对在建旅游工程不得随意追加投资。最后,对已经形成的不良贷款项目,银行要认真分析贵州旅游业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加强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取得政府部门积极协助银行等金融主体对屯堡文化旅游贷款项目的管理。在内控上,要制订具体的回收、盘活或处置方案,适时跟踪,注意监控,逐步压缩不良贷款存量。

(五) 开展贵州屯堡文化旅游地产的资产证券化

加快贵州屯堡文化旅游地产的资产证券化的进程,提高银行与其他投融资主体的资产的流动性,这是贵州省屯堡文化旅游地产投融资博弈与金融风险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若能在近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旅游房地产资产证券化业务,将使银行等投融资的金融主体多年来沉淀在贵州旅游业的庞大资金得以盘活,从而缓解投资风险和融资风险,并促进贵州旅游资产的良性发展。打造高品位一流的“贵州屯堡文化旅游区”,需要金融业制度创新,确保银行等金融主体的金融利润和金融增值的实现。成功地把贵州屯堡文化旅游地产的金融博弈和金融风险管理打造成贵州金融服务博弈的典型案例和金融博弈的经典传奇。

篇2

一、发展建设回顾

芒砀山旅游区是以永城芒砀山为中心,以汉文化为主题,以文化旅游景区为载体的文化产业园区。是河南省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关注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之一。芒砀山文化旅游产业是永城市重点发展的文化服务产业的龙头产业。

芒砀山旅游区核心产业区面积5平方公里。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设管理由永城市芒砀山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管理,目前园区内从事文化旅游产业的规模型公司5家,其中芒砀山旅游发展总公司是国有独资企业,在文化产业区发展建设中承担主导引领作用。

旅游区始建于1997年,2000年初见成效。全面建设发展始于2004年。2004年7月,永城市委市政府适应时代要求,顺应发展潮流,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公司化运营”的工作思路,成立了芒砀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企业模式经营景区,使原来的政府管理+经营,转变为企业经营,政府监管,旅游开发和经营完全实行市场化运作,最大限度的整合了旅游资源,真正的把旅游开发主体推向市场,这一举措,激活了旅游文化产业的大开发。2005年至2006年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进行了规模性开发,初步建成了保安山景区,汉兴源景区,陈胜园景区、夫子山景区的雏形。2006年9月,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起开始第二期投资,截至2017年旅游区景区建设与环境优化建设总投资已接近10亿元。

目前产业区已开放的景点共有7处。可概况为“三区五园”。“三区”即保安山景区、夫子山景区、芒砀山主峰景区;“四园”即汉兴源、陈胜园、芒砀山地质公园、溪谷生态园。

目前新建的景区为僖山地质公园。

正大扩建中的景区是夫子山景区、溪谷生态园景区。

芒砀山旅游区,实施汉兴文化和汉礼仪文化品牌战略,以汉兴文化为核心,主打汉文化牌,围绕汉兴文化内涵,打造文化旅游、文艺演出、休闲娱乐、综合服务等文化产业。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建成了我国中东部颇具影响力的5A级文化旅游景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汉文化活动,传承了民族文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芒山镇先后成为全国发展重点镇、河南省重点扩权试点镇等特色镇、国家级特色小镇。

   旅游区还是国家级汉文化传承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文明旅游风景区。

旅游区智慧旅游建设和厕所革命工作成为河南省旅游系统的标杆。

二、2018年正在推进的工作

(一)全面辅开宣传营销,持续提升品牌知名度。

尤其是5A景区创建成功后,景区加大了宣传营销,实施了组织了“郑州、徐埠、百公里圈”三大营销战役,举办了一系列具有显著影响力的营销宣传活动,举办了“一带一路”中智文化交流活动、吉尼斯世界记录芒山行、芒砀山摄影季、傩舞巡演等,2018年省会郑州的芒砀山营销中心、芒砀山旅行社正式运营:采取了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比如在公交车体、出租车车体、火车站上进行平面宣传,在公交车、地铁上借助语音报站系统宣传,深入社区宣传等。传播速度非常快,使永城,芒砀山,成为网络热词。以年卡销售宣传为依托,有效开展了商丘、永城基础市场的宣传营销工作。通过回馈市民,增加了旅游人气,刺激旅游消费。

2018年新春期间,芒砀山旅游区的新春活动16次成功登上了央视的新闻,极大提升了芒砀山的品牌影响力。3月18日19日,在国家两会报道热点时段,两天4次再被央视报道。

大数据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公众对芒砀山的关注度较2017第4季度年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景区的游客量在快速增长。

(二)不断丰富旅游产品

1.夫子山新产品对旅游区经营拉动显著。夫子山栖龙柚休闲度假区,自2017年全面开工建设以来,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过亿。2018年对外开放的一期工程的玻璃栈道、摩崖石刻、文化民俗展示等有效拉动了芒砀山旅游区人气,提振了旅游区各企业的投资信心,掀起了旅游区各企业新一轮的投资热潮。

2.北京颐和博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正式入驻芒砀山溪谷生态园。2018年永城芒砀山新春灯会和正在运作的文化庙会都产生了不错的影响,目前景区正在进行民宿和夏季水上游乐项目建设。

(三)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2018年芒砀山旅游区继续完善旅游交通等旅游服务基础设施,深入推进“厕所革命”,优化了标志标识、游客中心、休息设施等服务设施,增加景区绿化面积,有效实施了文物保护工程。

    2018年来,重点推进了旅游交通配套设施建设。永城北站至游客中心的东环路建设即将通车;以王引河水系为依托的西环路正在规划建设。以管委会为主体,成立了客运交通运输公司,全面破解交通难题。

(四)筹建永城市文化旅游集团,为旅游区发展提供组织与机制保障。

按照永城市政府关于做大做强芒砀山旅游区的建设指导思路。决定以芒砀山旅游开发总公司为基础,通过整合芒砀山旅游区旅游资源与经营实体,筹建河南永城旅游投资集团的。目前已确定了计划纳入的企业与资产,正在进行企业工商注册;正在草拟制定集团运行体制文件。通过集团建设完善芒砀山旅游区投融资平台,拐进招商工作,保障旅游区建设资金投入。

(五)完善旅游区旅游区总体规划和重点区域修建性详规。

为全面贯彻国家与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相关精神,适应新时代对芒砀山旅游区发展的需要,真正将芒砀山旅游区发展成为文化观光与休闲度假相结合的综合旅游目的地。芒砀山旅游区着手编制了芒砀山旅游发展总规划。总体规划已由同济大学旅游规划院承担编制,规划将芒砀山旅游区、芒山特色小镇、永城高铁站等重新进行一体化总体规划。目前规划已进入中期评审结段。

新规划以芒砀山天子帝气为线索,以“ 汉兴之源·芒砀山”为核心文化卖点,藏风聚气的山水格局修复为基础,大汉梁园的游赏空间再造为载体,重建“梁园八景”,以梁园为构想,恢复建设曜华宫等梁园所记载的重要景观,建立适合游览、度假、康养、论坛等复合功能的大汉梁园核心游览园,进一步升级芒砀山高端旅游服务功能。最终将芒砀山旅游区打造成为集文化朝圣、民俗体验、山水游乐、乡村旅游、康养度假、创意产业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中国汉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

(六)多部门联动,加大旅游区环境综合治理。在市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芒砀山设立了旅游区综合执法分局,旅游区交警中队、旅游区文化旅游执法大队,全面加大景区环境治理力度,持续保持高压态势,确保旅游区环境达到国家5A级的要求。重点实施了旅游区及周边的卫生、交通、经营环境的综合治理,通过环境综合治理,芒砀山旅游区的环境与服务质量有了显著改善。

三、旅游区今后五年的重点工作

以汉文化传承服务为根,生态环境修复为基,文化内涵提升为核、服务标准化为法,努力提升国家5A级景区品牌,创建全国文明先进单位,初步形成具有国家影响力的汉文化品牌。打造集文化观赏休闲、山水田园观光、主题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

1.继续推动夫子山景区、大汉雄风景区与僖山地质公园项目按规划有序建设。完成夫子山景区建设性总体规划提升,按规划完成项目建设投资约2亿元。包括夫子山民俗文化村基础设施建设、停车场建设,夫子苑文化项目提升等。完成大汉雄风景区建设性总体规划提升,并按规划完成项目建设投资约1.5亿元。包括环山旅游道路建设工程,入口区山水景观工程,高祖庙遗址恢复包括:山水景观区、景区平台下的酒店,高祖殿、张飞寨的建设。推进僖山地质公园景区建设。

2.启动南入口区集散中心建设:调整了原设计的功能。将博物馆更名为耀华宫,建设成一个集旅游接待、文物展示及芒砀山汉梁文化导视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承担起芒砀山旅游区南入口区的旅游接待服务功能。并在博物馆西侧和南侧建设大型停车场。

3.柿元村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完善芒砀山5A级旅游区配套服务,助力芒山镇国家特色小镇建设。完成柿元村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性规划,实现项目环境改造基础性投资5000万元。

4.启动芒砀山温泉酒店项目。芒砀山温泉酒店项目开发建设,项目占地33.23亩,总投资4亿元,绿化面积超过50%,集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于一体,建成后将是全省首个坐落在乡镇的五星级酒店。目前项目已经完成建设规划设计,正在等待项目用地性质调整。

5.推进芒砀山溪谷生态园招商项目建设,完成基础性环境建设改造投资2000万元以上。

6.加速推进国家森林公园创建工作。

9.做好陶瓷厂、农药厂、水泥厂等工业遗址的利用建建设规划。

篇3

一个区域旅游业态的良性发展主要取决于3个方面,即产业结构、产业素质和产业特色。因此,要实现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旅游业良性发展,必须做到:1)行业构成多元化,行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2)产业素质一流,核心竞争力突出;3)特色鲜明,产业集群和品牌效应显著。皖南各市县政府应围绕着这三个目标,采取措施推动“示范区”建设。

整体思路篇

在上面三个目标标准下,“示范区”内各市县政府总的思路、布局、发展对策和实施如下:

一、市县政府推动“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战略,高端原创,抢占旅游文化产业的制高点;二是坚持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战略,打造一体化的旅游文化产业链;三是坚持融合化发展战略,创造旅游+科技+工业+农业+创意+文化+艺术的商业模式,将旅游与先进制造业、文化创意产业和工业化、城市化融合起来。四是坚持国际化战略,通过资本运行,实现“示范区”整体资源进军国际主流领域。五是加强区域互动,增强旅游文化示范区的对外辐射和影响力。六是提高“示范区”内文化旅游的参与性。

二、“示范区”建设总体布局

一是体现以黄山为中心的思想。二是体现区域整体思想,对黄山、太平湖、九华山、黟县、天柱山、齐云山、歙县与以芜湖方特为代表的沿江发展轴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建立完整的、合理的旅游区域网络。三是“示范区”内各市县应建有自己的主题文化旅游区,形成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化的景点。四是设计区域旅游精品路线,把“示范区”内的景点与周边其他城市及景点联系起来,起到带动和游客互输作用。

三、关于“示范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对策

一是在旅游资源产业上,协调旅游产品结构。巩固观光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商务会议和个性化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产品由观光型向复合型转变。二是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促销力度,凭借核心企业的优势,着力塑造核心企业品牌,扩大美誉度;以众多相对独立的企业为依托,以地方特色为旗帜,共同塑造区域品牌。三是重视政府引导、强化规划布局,加强基础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具体措施篇

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实际上是皖南各市县内文化旅游的一体化建设。而文化旅游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皖南发展旅游业的关键,因此区域旅游一体化的阶段划分也同样适合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

各市县政府推动“示范区”内旅游一体化项目进程的阶段

一体化前期 一体化萌芽阶段 一体化发展阶段 一体化成熟阶段

一体化方法 点线 点线面 板块 网络

政府角色 政府管制无市场 市场形成 政府主导 市场主导、政府调控

市场化程度 无市场 市场孤立 差异化市场合作 统一区域旅游市场

要素流动 限制性流动 约束性流动 指导性流动 自由性流动

空间特征 空间分割 空间竞争 空间合作与竞争 空间一体化共赢

政策制度 政策真空 政策形成 政策差异化合作 政策趋同一体化

产业发展水平 产业单一开发 纵向配套开发 横向多元化开发 全方位系统网络化

创新程度 观念创新 产品创新 市场创新 制度与机制创新

结合我省皖南各市县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目前已处于一体化的萌芽阶段,因此后面的工作就是按照这种区域一体化的目标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和努力。

在此规划上皖南各市县政府应做的努力有以下这些:

一、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体系

旅游业的“吃、住、行、游、购、娱”的六大基本要素,都可以在皖南各市县旅游业中得到体现,皖南各市县本身就是旅游的“大景区”和“大市场”。将皖南作为一个大的区域,以文化旅游作为涉及各个行业的“大产业”来规划发展,并把它作为皖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之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政府应将发展文化旅游列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体系,特别是纳入“十二五规划”,使各级政府对文化旅游都有明确的任务。各行业在规划发展时,应有意识地挖掘自身的文化旅游资源,将“吸引文化旅游观光”作为发展目标之一,并以此作为开展营销宣传的重要渠道。如工商企业在制定经济指标时,可将接待多少参观者、创造多少旅游收入等纳入其发展的指标体系。同样,城建、交通、金融、教育、文体等其他部门只要存在参观的需求,都可将接待游客和创造旅游收入纳入自己的工作目标。

二、建立和完善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管理体制

旅游涉及的行业很多,不可能依靠某一个部门来统管,必须打破地区、部门、行业界线,建立起有利于旅游协调发展、规范运行的管理体制。

1.根据皖南的实际情况,借鉴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及地区的成功经验,可成立“皖南各市县旅游联席会”,由分管旅游的省领导担任会长、地方行业管理部门的领导担任副会长、提供旅游资源和维护旅游环境的企事业单位均为会员,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会章会则,统一协调和指导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范围内旅游产业的发展。

2.对旅游企业应加快现代企业制度改造,放手民营经济加入旅游业竞争,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国有旅游企业的改组,把股份制作为旅游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

3.全面推行旅游行政管理政务公开,聘请行风监督员,拓宽民主监督的渠道,发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逐步由“办旅游”转为“管旅游或服务旅游”。

三、多渠道筹集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发展资金

皖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不足,投入不足是制约做大文化旅游的重要原因。要做大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旅游,凸显特色和打造形象就要多渠道吸纳社会资金,争取大投入。

由于旅游涉及许多经济主体,加之国家财政正在转向公共财政,不再投资竞争性建设项目,发展旅游资金来源必然是多渠道的。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全方位吸纳市场资金,优化旅游投资结构,引导民营经济和社会各界参与,是解决发展旅游资金问题最根本的渠道。

对皖南的一些旅游景点可采取买断经营权、转让、租赁、折股等多种形式,盘活其存量资产。加强与跨国集团、财团的横向联系,以优惠投资政

篇4

按照县委“走基层、转作风、促工作”主题调研活动要求,以承办旅发大会为契机,推进我县全域旅游实现跨越发展,我们抽调部分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先后听取了县旅游局的情况汇报,组织旅游企业及重点乡镇座谈,深入重点景区和在建旅游项目,对我县旅游业发展进行专题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旅游产业的基本情况

1、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我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总面积797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20.1万人。境内旅游资源丰富,集山、水、洞、林、文物遗址遗存及生态观光农业等资源于一体,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以1990年崆山白云洞的对外开放为标志,拉开了全县旅游发展序幕,现已开发开放景区景点7个:崆山白云洞、天台山、蝎子沟、岐山湖、普利寺塔、丰乐园、绿岭核桃基地。先后获得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等九项国家级荣誉。全县有各类宾馆饭店以及农家乐200多家,旅行社和营业部6家,旅游从业人员5000余人。全年接待能力达50万人,客源市场以三小时经济圈为主,辐射到京、津两市及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四省的13个地市。22年来,先后接待各地游客近千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500万元,带动社会效益5亿多元。今年十一黄金周和中秋节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 6.7万人次,同比增长69.7%,再创历史新高。

2、主要工作成效和措施

    (一)重视规划编制,指导科学发展。县政府投资70万元聘请浙江远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临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该规划是我县历史上第一个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全县旅游开发建设提供科学指导和法律依据。

    (二)多方争取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自筹资金688万元完成崆山溶洞景区生态停车场和天台山旅游专线硬化工程及后续工程,溶洞景区新停车场占地30000平方米,天台山旅游专线总长5.3公里。已于“五一”小长假期间投入使用。二是在县城主干道和景区内增设指示牌和说明牌38块,在崆山溶洞景区投资40万元新建四星级厕所一座。三是争取国家发改委“崆山白云洞自然遗产地保护工程专项资金”600万元,争取国家地质公园专项保护资金430万元。与石家庄客商徐子林签订投资4000万元的天台山合作开发协议,并参加省旅游局组织的深圳旅游招商会,对投资3800万元的邢窑文化博览园项目进行。四是对天台山景区步游路改造,新建步游路2507米。五是在景区周围栽植柏树、雪松、国槐、杨树、火炬等树木3406棵,栽植花卉3030株,在天台山旅游专线两侧栽植杨树10000棵。

    (三)加强宣传促销,提升临城品牌知名度。一是每年春节期间开展“临城人游临城”惠民活动,临城人凭身份证游溶洞20元。通过电视宣传、张贴海报、马戏演出等方式进行宣传推介,扩大我县景区知名度。二是在省台天气预报节目投放景区广告,继续在省内七个重点地市的28家县级电视台开展常年宣传,同时在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移动电视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春季宣传。三是广泛与省内外206家旅行社合作,制定专项奖励政策,巩固和拓展市场。四是开展中秋、国庆双节促销。实施景区与超市互动,围绕景区周边半径200公里,联合河北、河南、山东等省的41个县市区大型超市,通过超市海报、购物赠票等形式发放优惠门票50000张,推出“50元游遍临城”优惠促销活动。

 二、影响制约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1.旅游开发缺少拳头产品,核心竞争力有待形成。目前,我县旅游资源开发档次不高、规模偏小且分布散乱,旅游资源优势挖掘不够。岐山湖旅游度假区的“核心”作用尚须进一步发挥,基本上还是以观光游览为主,深层次的特色产品很少,没有形成具有轰动效应的拳头产品和具有较强吸引力的精品旅游线路。在乡村休闲游方面,由于乡村旅游同质化的问题突出,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和旅游线路没有吸引力,加上受季节等因素影响,特色不够鲜明,消费链条短,很难吸引游客的眼球,往往是“过路客多、过夜客少”。

2.旅游产品业态单一,旅游配套有待完善。目前,我县旅游资源开发仍以景区景点开发为主,基础设施还不完备,旅游产品业态较为单一,区域发展不平衡性和旅游产业链不发达等状况突出存在。在“住”的方面,没有一家国际知名的品牌酒店或大型集团式旅游饭店,个体饭店接待能力有限,吃、住主要靠县内消费为主;在“行”的方面,尚未开通城际及境内特色旅游公交专线,景区内没有专门的旅游车辆,不利于游客游览观光;在“游”的方面,旅游人才短缺,导游、讲解员学历偏低,业务水平不高,涉外导游目前还是空白,同时,旅游交通引导标识设置不规范,没有形成覆盖全县的旅游交通引导和标识系统;在“购”的方面,旅游纪念品等配套开发尚未形成规模,缺少能为散客提供咨询、报名、购物、旅游等一条龙服务的旅游集散中心;在“娱”的方面,旅游娱乐项目还比较薄弱,缺少能够反映特色的代表性文娱节目及其与旅游景点相衔接的演出场所,难以满足游客视听需求,与旅游目的地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3.旅游产业要素制约有待突破。旅游管理体制有待健全。目前,我县旅游景点投资主体多且各自为政,旅游建设、管理的职责不够清晰,投融资能力相对较弱,与城区资源融合不够充分,没有形成统筹全县旅游资源、合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难以统筹全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受经济下行形势影响,政府无论是在旅游项目的投入上,在旅游发展的政策扶持上,在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和形象包装、宣传促销上,还是在旅游人才培训上,与其他地区相比,都处于较低水平,土地、资金等要素对我县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制约较为明显。

4.旅游资源与文化的融合有待挖掘。文化资源本应是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所在,我县历史悠久,西汉初年置县,唐天宝元年改称临城县,有5000年的文明史和2200多年的建县史,文化积淀深厚,但目前,我县的旅游景区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未能将历史人物、历史遗迹和独特的文化有机融合和利用起来,旅游发展重资源轻内涵的现象比较普遍,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缺乏有效的载体支撑。古迹资源较多,禀赋条件较好,但没有很好的开发与保护,可视性不强,有文而少景,有景而少物,没有很好的开发为旅游产品。    

三、几点建议

1.实施规划引领。规划是先导。旅游业发展必须以规划为引领,随着形势与情况的不断变化,要对现有的旅游发展规划布局进一步修编优化。规划修编要聘请有成功案例经验、市场嗅觉灵敏、实力雄厚的旅游规划专家和团队,在充分调查了解我县旅游资源禀赋,在确立“旅游目的地”发展大方向的前提下,突出比较优势,高起点、高标准,提炼出切合实际、个性鲜明、能引领我县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迅速成长的品牌主题,编制具有科学性、特色性、实用性的旅游发展规划。规划要明确旅游产业发展定位,着重突出留住游客的功能,完善山上游和住地游客娱乐要素,全力破解我县景区内游客滞留时间过短和季节性旅游难题。

2.发展产业联动。要进一步创新旅游发展理念,跳出旅游来发展旅游,充分利用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其他行业中蕴藏的丰富资源,通过发展工业旅游、城市旅游、商贸旅游、乡村旅游,最大限度地把相关产业的资源有效转化成为特色旅游产品,积极推动旅游业与一、二、三产形成联合发展的格局,与城乡建设、环境整治互动促进,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动我县旅游以文化观光旅游为主的单一领域向文化、休闲、生态、运动、体验等多领域旅游转变。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的景区化改造,发展农业观光旅游。

3.配套完善战略。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加快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一要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二要大力发展旅游交通。加强旅游交通与区域交通干线、交通站场的对接,开通城际及境内特色旅游公交专线,优化旅游公共交通系统,不断优化完善旅游交通网络,以及重点景区配套的主要道路建设。加快建设、改造、提升主要旅游景区之间的道路、快速公交、交通标识、停车场和自驾车营地等。三要培育壮大旅游经营主体。积极培育高品质旅行社,引进品牌酒店管理公司,创建一批星级饭店和特色主题酒店,扶持一批经济型商务酒店。

篇5

围绕国家层面的战略构建,该县提出了“努力把江口打造成为黔、渝、湘、鄂、粤五省(市)中心城市‘营养健康+休闲度假’首选目的地”的目标定位。无疑,这是举全县之力绘就的发展蓝图,亦是江口迈向旅游大县的又一征程。

谋局定调文化旅游产业率先突破

理念决定走向,思路决定出路。2009年以来,该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统筹谋划发展全局,提出了“一业带三化”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坚持把文化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开创了文化旅游产业取得重大突破、农业工业城镇建设齐头并进、各项社会事业加速发展、民生保障不断加强的良好态势。特别是2010年,抢抓贵州第五届旅发大会主会场设在该县的历史机遇,全县23万干群全力以赴,以“5+2”、“白+黑”、“战晴天、抢雨天、点起灯泡当白天”的工作精神,实现了“现场流动办公”,积极做好各项筹备工作,用不到1年的时间完成了需要5年才能实现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近年来,江口编制了《江口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江口县旅游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完成了梵净山索道、佛教文化苑(一期)、生态植物园(一期)、黑湾河国际旅游度假村(一期)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建设;举办了“神奇梵净山——中国·江口摄影作品征集暨首届金钱杆文化艺术节”、“梵净山导游大赛”、“中国·贵州梵净山佛学研讨会”等系列活动;出版了《江口傩堂戏》、《梵天净土·生态江口》、《灵山·梵净·江口》等画册和书籍;打造了“生态观光游、佛教文化游、民族风情游、红色文化游”旅游品牌和“梵净山——凤凰——张家界”等精品旅游线路,梵净山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大幅提升;获得了“全国精品旅游示范区”、“全国十大避暑名山”及“贵州长寿之乡”等称号。

2011年6月19日,2011年梵净山文化旅游项目在黑湾河集中开工,此次集中开工项目19个,总投资44.41亿元,仅江口就有13个,总投资25.26亿元。

今年,铜仁市首届梵净山文化旅游节将在该县隆重召开。届时,江口旅游将迎来又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

真抓实干“一业带三化”硕果累累

江口县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丰富,但经济总量小、地方财力弱,为破解制约发展的资金瓶颈,该县打出争取国家投资、银行融资、招商引资等“组合拳”。2011年,全年开工建设项目159个,总投资123.4亿元,拉动经济增长9个百分点。

在旅游业的带动下,以园区建设聚集工业发展,完成凯德特色产业园区控制性详规和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征用、场地平整、道路工程设计和标准厂房建设等,园区签约入驻企业达到10家。全县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6.42亿元,实现综合税收6212万元。

该县着力打造园林化城市,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县城规划面积达到22.41平方公里;启动了县城10.5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8个乡镇的总体规划修编,覆盖率达100%;编制了30个村庄整治规划;新增城市道路12.6千米;完成新增城市建设用地583.5亩土地征用;全县城镇扩容53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32.5%。

赶超跨越营养健康服务业快速崛起

在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单纯的旅游景点已难以持续受宠,丰富的配套资源才能将客人留下。于是,“营养健康+休闲度假”成为该县丰富旅游产业的关键词。在此驱动下,江口自加压力,提出了今年的目标任务:全年生产总值增长2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3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以上。

大任务需要大动作,大动作才能催生大作为。未来几年,江口将全面攻坚文化旅游产业。

加快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力度。围绕把梵净山打造成集生态文化、佛教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养生文化为一体的黔渝湘鄂粤五省(市)中心城市营养健康和休闲度假首选目的地,加快文化旅游内涵挖掘,着力打造生态观光、户外体育、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民俗风情、红色文化和佛教文化七大特色,提升“梵天净土·生态江口”对外旅游形象,完成梵净山5A级景区和全国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工作,全力推进梵净山至太平河景区建设,努力打造成世界级旅游休闲度假区。完成太平河、梵净山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园、甘溪沟、梵净山环线公路沿线精品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并投入营运。

着力加大旅游商品培育。大力挖掘开发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美术品、绿色风味食品、旅游文化纪念品等特色旅游商品系列,加强旅游商品市场体系建设,方便游客选购。2015年,力争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18 %以上。

积极构建旅游综合服务体系。加快提升综合服务及接待能力,结合重点旅游区建设,合理规划建设一批星级饭店、快捷酒店、商务酒店等接待设施;结合发展乡村旅游,支持建设一批乡村旅馆;加快游客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发展旅行社等旅游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和支持国内外有实力的旅行社进入江口,优化旅游人才创业环境,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旅游专业人才,提高旅游人才队伍素质和旅游服务质量。

积极构建多彩文化体系。深入挖掘佛教文化启迪智慧、唤起道德、净化心灵、重塑人生价值等功能,以佛教朝山、观光、体验、欣赏、鉴赏等活动为主,把梵净山发展成为面向全国和面向东南亚、日韩等地区的佛教文化旅游基地;大力开发少数民族歌舞、民族节日、民俗、服饰、婚嫁以及工艺,结合特色村寨文化、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发挥风景名胜区的辐射作用,努力构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体系。

积极发展营养健康服务业。江口有净山(梵净山)、净水、净气、净食(原生态、低碳营养健康食品),依托交通条件的改善、区位优势的提升,把该县良好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气质量、水土资源和丰富而独特的农特产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疗养、度假休闲、健康饮食、保健养生等服务业,依托铜仁国家级营养健康产业示范区,积极打造江口营养健康产业示范基地。

着力加强旅游宣传营销。围绕“梵天净土·生态江口”的总体形象,挖掘整理生态、佛教、民俗、红色四大文化内涵,精心打造高档次的大型民族歌舞节目,举办各种大型节会,提升梵净山旅游文化品牌。利用强势媒体(特别是央视等高端平台)和节会平台扩大旅游宣传促销,努力开拓省外和境外客源市场。努力实现客源结构以省内游客为主,向省外境外客源并重的转变。

篇6

二、圆满完成各类创建任务。古井酒文化博览园顺利通过国家局验收,已于近日被国家授予“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称号。花戏楼景区申报材料已按时上报;涡阳天静宫、板桥集战斗纪念馆、沪谯中医药工业园区创建工作全面完成,有望于12处通过省旅游局检查验收。农家乐创建工作圆满完成,我市福全农庄、姬庄农家乐、绿色庄园、西淝河农家乐旅游生态农庄等4家单位被评为4星级农家乐。古井酒文化博览园内3个厕所被评为省3星级旅游厕所。

三、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做好在建旅游项目的省旅游发展资金争取工作,今年我市组织26个项目,争取重点旅游建设项目资金、旅游主题年项目资金、旅游基础工作项目资金、旅游商品项目资金四大类共计155万元。做好市、县两级旅游项目库建设工作。结合旅游规划编制,、谋划一批重点旅游项目,根据规划的时序安排,抓紧培育项目的成熟度,我市旅游项目基本形成在建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做好国家启动内需项目、国家国债资金项目报送工作,2012年,共组织报送项目20个,投资规模达80多亿。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积极参与省旅游局、市政府的各项招商活动,进行重点项目推介宣传。编制旅游招商项目册,同时搭建了网上招商平台,在网上集中推介旅游项目。

四、明年工作打算。

1、成立文化旅游投资公司

2、加快一批重点旅游项目的建设。抓紧制作中华药都养生园、古城旅游区、郑店子生态旅游区、重点旅游项目等旅游项目的可研报告,尽快立项,提高项目的成熟度。

3、确保两个旅游项目落地开工。

篇7

一、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力度

要把加快旅游业发展纳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年度旅游开发、建设项目计划。从20*年起,区政府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财政性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扶持旅游业的发展,主要用于旅游形象宣传、旅游业投资补贴、旅游公益设施建设、重大旅游促进活动的组织和有关奖励等。各镇(街道)应安排相应的旅游业发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二、推进旅游项目及配套设施建设

对符合*区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并纳入*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旅游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对重点旅游项目涉及的土地,进行适当提前储备。对实际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新注册的旅游项目,其土地出让收入的分配,依据《*区土地储备、开发、出让、资金管理实施办法(试行)》(金府[20*]26号)的规定,属区*级留成部分,全部返还给项目所在镇(街道),用于旅游项目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在符合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对旅游景区(点)的道路、河道、环卫设施、供水供电、绿化、停车场及文化资源保护等公益性设施投资10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区政府财政性资金按项目实际投资额给予一次性1%的补贴。单个项目补贴额最高为100万元。

四、促进实地型旅游产业规模经营

凡新注册的旅游项目,投资总额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其实现的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的补贴,按《*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若干扶持措施的实施意见(试行)》(金府[20*]26号)第8条执行;投资总额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其实现的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的补贴,按第9条执行;投资总额在300万美元以上的,其实现的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的补贴,按第4条执行;投资总额在300万美元以下的,其实现的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的补贴,按第5条执行。上述补贴,自项目建成开业起,5年内享受。对重大旅游项目,采用“一事一议”办法享受优惠。

五、支持*区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

对文化、农业、工业旅游新产品的开发,依据其项目的实际投入规模,由区政府财政性资金给予一次性5~20万元的补贴。

六、奖励在*区旅游业发展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

篇8

关键词:宝鸡;旅游;经济;存在问题;对策

宝鸡拥有独特的旅游文化历史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业,充分挖掘宝鸡资源优势,全面打造人文品牌,是把宝鸡建设成为高品位文化城市的关键步骤。

宝鸡旅游发展的优势明显,首先宝鸡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以及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另外宝鸡地处位于陕西关中西部,地处陕、甘、宁、川四省(区)结合部,处于西安、兰州、银川、成都四个省会城市的中心位置,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在此交会,是中国境内亚欧大陆桥上第三个大十字枢纽。享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同时,宝鸡旅游业目前存在诸如旅游投入和发展资金不足,基础设施亟需完善;旅游产品缺乏吸引力,旅游资源开发规模亟需扩大;景区旅游产品设置单一,旅游项目雷同化严重;以及旅游人才相对匮乏等问题。

宝鸡市文化旅游产业基本上是以旅游景区、宾馆饭店为主,其他要素为辅的结构模式,以观光旅游为主,没有真正形成观光、休闲、度假、购物、商务、会议、美食、文化、健身等多种服务相结合的多功能、高层次综合旅游产业链。多数景区没有组织过大规模的促销活动,仍停留在“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自流状态。游客在宝鸡旅游不是“烧香看庙”,就是“中转拍照”,游完就走――整个产业链中缺乏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的旅游产品配合,缺乏文化与山水、游玩与消费的整体开发概念。

近年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文化旅游产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并相继出台了 “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全国乡村旅游倍增计划”等政策措施,刺激居民休闲旅游需求增长。宝鸡作为一个工业主导型城市,在当前资源约束、市场约束、生态约束日益增强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增长方式转变,面临着难得的战略机遇。同时,国家颁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宝鸡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规划提出要将关天经济区建成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其中提出建设的“五大文化产业园区”和“六大旅游精品区”中宝鸡各占两个,五条精品旅游走廊中宝鸡占三个。今年国家还将出台西部大开发新的十年规划,发展重点将由改善生态和基础设施向兴产业、调结构转变,随着规划的深入实施,宝鸡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可谓正当其时,完全可以大有作为。

纵观宝鸡市旅游发展现况,笔者认为宝鸡旅游发展对策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利用各种宣传手段,营造宝鸡城市形象

通过媒体、互联网、电视影像等各种现代传媒,在国内外大力宣传宝鸡的历史文化资源、旅游文化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提升宝鸡市的整体形象和知名度,进而提高宝鸡的旅游形象。旅游宣传要注意旅游信息市场走势分析,对不同的目标确定不同的促销方式。充分利用其人文地理优势,发挥其文化吸引力,在旅游客源地实施促销宣传,使宝鸡市成为一部分旅客旅游的首选地之一,进而提高宝鸡入境游人数比例。

二、多渠道、多形式招商引资,克服旅游资源开发投入不足的困难

宝鸡市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强对旅游的投入,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资金吸引机制。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用新的思路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或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旅游开发和建设,迅速改善旅游区的基础设施状况,提高景区景点的规模。政府应转变职能方式,降低投资门槛,精简投资程序,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民间、企业个人投资旅游业,鼓励民营旅游产业的发展,并给予相关政策倾斜。

三、扩大旅游资源开发规模,注重旅游形象品牌建设

旅游经济是一种体验经济,主要依赖于品牌优势。旅游精品就是旅游形象,就是旅游行业的竞争力。宝鸡市初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景区只有法门寺和太白山两个AAAA级级景区,对此,加强旅游品牌建设,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提高旅游景点品位高度,已经成为宝鸡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要遵循旅游名品原则,突出宝鸡旅游地方特色。大力实施旅游精品战略,逐步形成历史文化和自然山水相互辉映、传统旅游和特色旅游相互补充的旅游产品体系,进一步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通过新开发资源和改造包装景区景点,在宝鸡的旅游资源开发,在规模和精品名牌建设上都能上一个新台阶,逐步树立起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著名品牌。

四、做好乡村旅游建设规划设计,重点解决乡村旅游收入不平衡问题

在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很好的使农民增加收入,扩大内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重点搞好观光乡村旅游业的规划设计,如观光种植业、观光林业、观光渔业、观光副业、观光牧业级观光生态农业的规划设计。以田园公园模式建设乡村旅游,如规划设计以自然景观、民风民俗、乡村风貌、现代化高科技农村经济、观光农园为依托的主题公园,可以大大提高景区吸引力,促使旅游花更多的时间逗留。通过规划设计,大大提高景区的品味和高度,定出合理的价格,以致让农民增加更多的收入,使农村旅游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增加。

五、加快人力资源开发

旅游要发展,关键在人才。我市旅游业人才紧缺,已难以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要重点培养行政管理、企业经营和专业技术人才。一是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二是利用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从事旅游工作;三是办好宝鸡文理学院的旅游相关专业的系和宝鸡其他与旅游专业相关的学校,加大扶持力度,给予相关政策倾斜,为本地旅游业培养和输出人才。同时,在全市旅游行业广泛推行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提高服务水平。旅游区或单位应定期选派一部分基本条件较好的旅游从业人员到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习或到一些旅游管理先进单位进修,学习,掌握先进的旅游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后回到当地给同行做旅游培训,这样培训者既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又熟悉本土情况,能将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容易被理解和接受,获得最佳的人才培训效果。

篇9

【关键词】旅游地产;规划项目;发展趋势;研究

中图分类号:F59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收入及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社会的进步,促使人们在消费观念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从以往的注重吃穿用度,变化为注重休闲养生、精神享受,因此旅游业也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不断的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旅游业的开发有带动了其中后边产业的持续升温,其中旅游地产即为其中极为重要一部分。旅游地产能够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其对于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实现粗狂型经营模式模式为系统性经营模式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且能够促进房地产行业和旅游业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旅游地产的涵义及分类

旅游地产是指将各项旅游活动作为服务课题的相关建筑物及配套的空间。根据规划的范围不同及的使用功能,基本上可以大致分是个类型,即旅游景点地产、旅游度假地产、旅游商务地产、旅游住宅地产,具体情况功能及性质如下:①旅游景点地产 旅游景区内特别建造的具有观赏、休闲养生、娱乐等功能的建筑,但是其不包括住宿等功能;②旅游度假地产 主要功能为住宿,是能够为游客提供旅游居住空间的度假型建筑及其附加建筑;③旅游商务地产位于旅游景区内或者临近旅游景区提供相关服务的建筑,包括餐厅、特产商店、娱乐休闲会所等;④旅游住宅地产 和旅游区联系较为紧密的建筑物,如景区工作人员住宅区、休息室等。

2.旅游地产主要特点

旅游地产作为房地产及旅游业的交叉行业,其特殊性在于既具有房地产行业的部分特征,也有旅游业的某些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需求弹性大 由于人们消费能力及各种因素影响,使旅游地产的需求量存在较大的变化空间;②收益率高 房地产的投资的抗通货膨胀能力及保值的特性,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内出租给各种有需求的旅客或者其他消费者,提高了收益;③消费水平高 旅游是纯消费的行为,且旅游地需要开发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营业并收益,因此一般消费水平较高,收入较高的人群才有能力进行消费;③受季节影响较大 许多景区的景点都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有风景的观赏性会出现变化,或者在节假、特殊的旅游节是消费人群数量较大,而某些季节或者非节假日旅游人数较少,影响到经营收益,给后期的物业管理带来了较多问题;④可重复利用 地产内不同于其他资源,其不属于消耗性资源,而是能够重复利用的,并不因为一次使用而影响其整体的主要功能;⑤功能多样化 现代人对于旅游消费的目的各有不同,因此需要其具备功能的多元化,如休闲娱乐、养生、会议等;⑥对环境有影响 ⑦对旅游资源的依赖性 位置上处于旅游景区内或者临近旅游景区,根据景区的特色及环境风格进行地产的规划设计,对于旅游资源有很大的依赖性[1]。

3.旅游地产规划项目发展趋势

3.1专业化

旅游地产的投资这所关注的重点是产品的特点、投资收益、社会效益等。当前的社会形势决定了旅游地产需要面对的是专业性高、集约型、网络普及和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条件。一般旅游地产的采用租赁及销售共存的营销手段,需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管理技能、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对其进行更加专业、全面的管理及合理的经营。旅游地产涵盖了许多方面的内容,如金融业、旅游业、建筑业,在日常管理中也会使用到各种学科的知识,如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基础知识、工程质量管理等,加之产品的客户目标越来越明确,类型更加细化,服务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以满足各种可续的要求,因此需要的专业性及综合性较高[2]。

3.2旅游类型的转变

旅游景区的活动在传统意义上,一般为观光旅游,但是由于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对于精神上的需求不断提高,对于旅游休闲的方式有了新的理解,传统的观光旅游业逐渐的转化为休闲旅游,而景区内原有的与传统的观光旅游相配套的设施也已经不适应现代人的旅游要求,退出了主导位置[3]。在休闲旅游的新观念下,人们对于旅游要求主要表现在旅游景点的环境及现代的休闲消费。许多游客需要在没有城市浮华喧嚣的环境中休养生息,而作短暂停留,或者定居,这也成为了现代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对于旅游地产的发展也是新的契机,未来的旅游也必将有传统的观光旅游转变为桁架新颖、时尚的商务型度假旅游。

3.3文化内涵的提升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气质,文化内涵也是独一无二的,而这种文化内涵往往是一个城市吸引游客的重点,对于城市文化内涵的重点挖掘及开发,是城市发展旅游业的有效途径之一。较为著名的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即是将城市带文化旅游表现到一种极致。探索城市文化现象,感受文化内涵,及寻找文化发展的脉络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休闲发展的新趋势。我国现代旅游业也主打文化牌,如芙蓉古镇、平遥古城,国外较为典型的有日本迪士尼乐园、伦敦眼等,该类项目均能为景点增添许多城市的文化内涵,吸引不同层次的客户及投资者。

3.4功能综合化发展

对于近年来国内外较为著名的旅游地产的开发,均为先进行大量的投资、吸引大量产业集群从而一步步实现。而其在开发的内容上,融合了核心主题公园、相关商业服务区以及精致的住宅等多种元素,项目的性质多元化,开发具有系统性、规模性及综合性,将娱乐、休闲、度假、养生、购物等多种功能融为一体,将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将其开发成综合性强并具有一定的主题概念的旅游度假区是当今旅游地产开发的共识,其相较于一般的住宅房产,更加具有鲜明的特征,如专业性、舒适性、有针对性等,将度假休闲作为整个开发规划的重点,综合融为一体,形成综合性的地产体系[4]。

3.5投资与消费双重模式

旅游地产不仅是一项收益较高的投资项目,其也具有消费功能。投资者可以在该项目上获得收益,还可以直接消费该项旅游地产。许多收入较高并对旅游地产较为关注的人群对该双重功能有着较大的兴。因此旅游地产的开发商可以通过多种营销手段进一步吸收该类人群的投资目光,如免费自用、委托经营等。该模式的优势在于不仅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投资者还可以讲该地产作为自用,而无法考虑租赁、物业管理等相关问题,其也是该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4.总结

在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观念的转变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作为其与地产业的交叉行业旅游地产也随着兴起,成为近年来投资的热点。而合理的旅游地产规划,不仅能够提升景区的的知名度及旅游内涵,且能够充分利用区域内的特殊资源优势加快当期旅游业健康稳定度的发展。旅游地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不认是走向更加专业化、系统化,文化旅游及城市的旅游已经成为大的发展形势,旅游地产也会随之出现新的契机。因此从事旅游地产规划的人员应根据当地旅游业的特点、发展水平、自然景观等多方面因素,合理进行规划,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健康、稳定、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耿松涛,刘维林.我国旅游地产的开发模式及风险规避策略研究[J].建筑经济.2012(01):49-52.

[2]丁少华,杨润高.旅游地产发展问题研究:以云南大理、安徽黄山为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04):85-86.

篇10

三、落实四项规划1、进一步做好《__扶贫片区旅游规划》。依托于__景区的优势资源,深度挖掘__县的地方区域文化,把当地农产品聚集起来,通过发展观光、休闲购物旅游项目,使该区域迅速成长为__脚下游客的聚集区和集散区,通过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实现群众脱贫致富,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实现该区域的大发展。2、制定出台《__风情小镇旅游休闲度假区》总规和修建性详规。3、《__休闲街区建设规划》。4、《__县古城、古街、古民居、古建筑抢救保护规划》

四、努力推进五方面旅游项目20__年是高速公路开通年,旅游业爆发年,建议将20__年定为旅游项目攻坚年。攻坚的主要项目:一是促落地。重点是已列为省重点的总投资52.6亿元的“大__旅游开发项目”中的山下4平方公里旅游综合体项目;已与北京酒文化基金会签订合同总投资3亿元的云谷“月球公园”项目;已与北京亚宇欣联投资公司签约总投资 亿元的五间房“有机农庄”项目;已与北京新广昌投资有限公司签约总投资10亿元的“北方民居__温泉度假村”项目。二是促进度。重点是__假日酒店项目,天源国际酒店及会展中心项目。三是促签约。重点是__集团占地1500亩的休闲度假村项目;北京客商投资 亿元的36道雪道仙人峪滑雪场项目。四是促招商。对已有的和新谋划的旅游项目召开专题旅游招商会。重点是投资3亿元的__村“飞狐军寨”(酒店和休闲街区)项目;__休闲街区项目;__风情小镇温泉度假村项目;__滑雪场项目;烟煤洞和__长城开发项目,其他景区开发项目。

五是再谋划一批项目。重点是围绕历史文化设计的旅游休闲购物街区项目,旅游商品、纪念品开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