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范文
时间:2023-10-30 17:58: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手足口病;神经系统损害;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051-02
由柯萨奇病毒A16、肠道病毒71等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称之为手足口病,多见于婴幼儿以及学龄前儿童[1]。当该疾病发展到II期时,很容易并发神经系统损害,而且发病迅速,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而治疗后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系统科学化的护理能够为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预防并发症的产生、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树立抵抗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让患者能够尽早康复早日摆脱病痛的纠缠。
1. 手足口病患儿神经系统损害的观察及护理
1.1 紧密观察患者病情发展。
手足口病的患儿早期临床表现为发热、四肢颤抖、精神差、呕吐无力等症状。临床医护人员需要紧密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包括:监测患者呼吸、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患者意识状态是否保持清醒、监测患者血糖、血常规等生化指标、监测记录患者的输液量、饮食、尿量等出入水量[2]、以及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即是否退热、是否呕吐、是否昏迷等[3]。
1.2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应该及时的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护理。比如了解患者目前家庭情况、安抚患者及其家属因为病痛导致的焦躁、恐惧等负面情绪、给予患者及家属照顾与关怀,帮助他们建立抵抗疾病、恢复健康的心情、和患者一起抵抗疾病,树立信心、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4]。
1.3 发热护理
医护人员需要时刻关注患者体温情况,如果患者体温出现发热时,根据实际体温情况进行相对应的治疗。有研究认为如果体温小于39摄氏度为了避免掩盖患者病情观察,此时要谨慎进行降温处理,尽可能不降温处理。如果患者体温大于39摄氏度时,则需要立刻进行降温处理[5]。通常降温处理方法有物理降温和服用药物。物理降温是指用温水或者酒精檫拭身体,并且头敷冰袋。药物治疗是指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物。
1.4 神经系统护理
医护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发展时、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神经系统受到损害临床表现通常为:精神萎靡、嗜睡、头痛难忍、呕吐等等症状。当患者一旦出现神经系统损害时,立即配合医生进行腰穿、脑电图、脑脊液等检查,并且静脉滴注甘露醇防止颅内高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糖皮质激素、苯巴比妥钠等药物治疗患者脑水肿、惊厥等症状[6]。
1.5 皮肤护理
患者所处环境需要保持清洁干燥舒适,患者衣物要经常更换清洗,穿棉质柔软宽松的衣服。经常为患者修理指甲,避免抓伤皮肤。用清水擦洗患者皮肤,禁用刺激性的洗浴液等物品,擦洗时动作要轻柔,不要搓破皮疹。同时注意保暖不要受凉。每日进食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如果口腔溃疡疼痛难忍,可少量涂抹2%的利多卡因。患者大小便之后要及时清洗并保持干燥[7]。
1.6 饮食护理
患者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等富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多喝水。食物多以流质或者办流质为主,且温度不宜过高[8]。
1.7 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的护理
当患者出现肺水肿、肺出血等并发症时,应对患者进行相关护理。适当垫高患者头部从而帮助患者保持呼吸通畅, 当患者呼吸不畅通时,给予机械通气, 并低流量吸氧。同时观察并及时给患者进行雾化稀释痰液并吸痰, 这样可以提升肺泡内氧分压, 增加功能残气量, 从而改善患者缺氧的情况。给予改善心功能的药物治疗,比如甲氰吡酮。它能增强心肌收缩,扩张动脉血管,从而降低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切忌随意更改药物或者剂量。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9]。
1.8 隔离消毒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病,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多种途径传染[8]。因此隔离消毒是非常重要的。将患者安置于传染病房进行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患者行动以及家属探视等均要受到严格约束,不能随意外出。病房早晚使用循环消毒机空气消毒2次,每次1个小时左右[10]。地面每天使用消毒液擦洗2-3次,患者接触使用的餐具、水杯、洗漱用品等都需要进行严格消毒。病房需要定期开窗通气。
参考文献:
[1]蔡栩栩, 刘春峰, 邢艳玲,等. 重症手足口病(附三例报告)[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06, 13(6):556-558.
[2]隋美丽, 马晓梅, 段广才,等.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实验室指标的判别分析[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35(4):504-508.
[3]董艳, 周文亮, 孙爱丽. 68例重症手足口病伴发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护理与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5(11):227-228.
[4]赖春娟, 李季妮. 综合护理干预在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有效性评价[J].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5):115-117.
[5]王晓红. 42例手足口病合并脑损害患儿的观察及护理[J]. 全科护理, 2012, 10(7):603-604.
[6]贾文君. 手足口病患儿神经系统损害的观察及护理[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14):132-133.
[7]周慧琴, 江冬.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09(20):74-75.
[8]张芹. 手足口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观察与护理[J]. 中国伤残医学, 2014(6).
篇2
关键词:雾化吸入疗法;呼吸系统疾病;儿科
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不仅病程长,且波及范围广,而且若处理不及时患儿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等并发症, 严重影响到患儿的身体健康,大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改善患儿的呼吸状况, 避免低氧现状, 可给予有效的吸氧治疗,同时给予药物雾化吸入治疗,可明显改善患儿的预后[1]。但是临床上雾化吸入有多种疗法,本人在我院儿科观察比较了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以为临床儿科医生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 年1月~2014 年12 月湖北省谷城县人民医院儿科诊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346 例, 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2 组: 试验组173 例,男90例, 女83 例;年龄3个月~13岁,平均年龄(6.7±1.5)岁。其中肺炎56例, 支气管哮喘43例, 急性支气管炎42例, 毛细支气管炎 32例。 对照组 173例, 男89例, 女84例; 年龄4个月~14岁,平均年龄(5.6±1.4)岁。其中肺炎66例, 支气管哮喘40例, 急性支气管炎30例, 毛细支气管炎37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症比例上无统计学差异性(P >0.05),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均行相同的常规治疗,常规静脉滴注抗病毒、抗炎、平喘药物, 并实施雾化吸入疗法。雾化药液配置如下: 生理盐水2 ml,沐舒坦2 ml。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接通空气压缩泵的电源,打开开关后,将面罩扣住患者的口鼻部,直到药液吸完,控制每次雾化吸入治疗的时间为10 ~20 min。实验组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 将一次性气动雾化吸入器与氧气管路相连, 在湿化瓶内不放水,要避免液体进入雾化器内使药液稀释,设定氧流量为6~8 L/min, 将面罩扣住患者的口鼻部,直到药液吸完,控制每次雾化吸入治疗的时间为10~20 min。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血氧指标的变化情况等。
1.4 疗效评定标准[2]如下:显效:各项临床病症( 喘息 胸闷 咳嗽 呼吸困难等) 明显改善;有效:各项临床病症( 喘息 胸闷咳嗽 呼吸困难等) 有所缓解;无效:各项临床病症( 喘息 胸
闷 咳嗽 呼吸困难等) 无改善,甚至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内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率(%)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判断,实验组总有效(显效和有效例数之和)例数为145例,对照组总有效例数为109例,经χ2检验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病症改善情况比较 实验组喘息病症消失时间、胸闷病症消失时间、咳嗽病症消失时间、呼吸困难病症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 < 0.05),具体见表1。
2. 3 两组血氧指标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氧饱和度、最大呼吸流量均显著增加,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最大呼吸流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由于儿童身体发育尚不完善,机体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较为低下,容易受到多种致病菌的感染和侵袭,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临床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3],具有病程长,波及范围广的特点,部分致病菌可通过飞沫传播,会明显影响到周围人群的健康,不仅大幅降低了患儿的生活质量,影响着患儿的健康, 还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目前临床用于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方法有多种, 保守治疗为首选方案, 而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案为药物治疗[4]。研究表明,有效的雾化吸入治疗方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 有效清除病灶, 可大幅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5]。雾化吸入治疗是将药物或水经吸入装置分散成悬浮于气体中的雾粒或微粒,通过吸入的方式沉积于呼吸道和/或肺部,从而达到呼吸道局部治疗的作用,通过雾化吸入给药,可以达到缓解支气管痉挛,稀化痰液,防治呼吸道感染的作用。在许多呼吸系统疾病中,均可以使用雾化吸入治疗。由于雾化吸入具有药物起效快,用药量少,局部药物浓度高而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雾化吸入已成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6]。
雾化吸入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 其中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是较为传统的治疗方法, 也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具有一定的优势[7]: 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疗法操作方法简单, 只要平静呼吸即可, 适合各类患者,尤其是儿童; 喷雾器对雾化颗粒具有高度选择性,可确保患儿吸入的药雾能够有效沉积,全身不良反应轻微,可混合几种药同时进行吸入治疗,节省时间。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是临床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治疗手段, 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 吸入呼吸道后起到止咳平喘, 解除支气管痉挛, 改善肺通气和发声的功能, 有效抑制分泌物的渗出, 并可消除喉、咽、鼻部的水肿和充血状态,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病症, 有助于改善患儿的预后[8]。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的原理是借助高速气体通过毛细血管并在管口产生负压, 让药液经紧邻的小管吸出, 而析出的药液又经毛细管口高速气流撞击而成细小的雾滴,形成气雾喷出,直接作用于患儿的病灶部位, 同时使用氧气吸入治疗, 可提高患儿机体肺泡内的氧气与二氧化碳进行有效交换, 可有效避免缺氧病症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具有诸多优点[9]: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形成的气雾是较为柔和的, 在吸入过程中更为舒适, 对患儿造成的刺激作用较小, 有助于提高患儿的耐受性; 氧气驱动雾化器是一次性用品,使用更为方便,可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而空气压缩泵需要反复使用, 通过浸泡、消毒等操作方法的处理才能备用,不仅费时, 还增加了患儿意外感染的发生风险。
本研究结果表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疗法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均是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 其中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可以显著快速消除喘息病症、胸闷病症、咳嗽病症、呼吸困难病症、住院时间也短,故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可显著缩短治疗时间, 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病症,应用效果非常显著。总而言之,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值得儿科医生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Rebecca Nantanda,James K. Tumwine,Grace Ndeezi,et al.Asthma and Pneumonia among Children Less Than Five Year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Symptoms in Mulago Hospital, Uganda: Evidence of Under-Diagnosis of Asthma[J].PLoS One,2013, 8(11): e81562.
[2].苏锦友.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 2013,8( 26) :160.
[3].Alastair G Catto,?Lina Zgaga,?Evropi Theodoratou,et al.An evaluation of oxygen systems for treatment of childhood pneumonia[J].BMC Public Health,2011,11(Suppl 3): S28.
[4].刘全娟,徐艳.雾化吸入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 7) :128-131.
[5].窦金霞.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J].职业与健康,2012,28( 12):1529 -1530.
[6].卢庆松.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护理分析[J]. 吉林医学,2013,34( 6) : 1185 -1186.
[7].刘成铎,董佩佩,王丽君,等.氧气驱动雾化吸入 5%高渗盐水及爱全乐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 3) :31-32.
篇3
1.1研究对象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2011级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共69人,其中男生2名,年龄20-22岁。
1.2研究方法对儿科护理学部分内容进行一个学期的中英双语教学(共120学时)。
教学步骤为:
①建立班级QQ群,每次课前在群里课前预习内容,如本次课程的英语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的疾病讲解概要;
②课堂中用全英文讲解疾病护理程序,制作中英文ppt,教师要求用英文提问本课堂重点内容,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
③每组学生由一名学生代表做英文课堂总结,代表应该轮流担任;
④布置课后中、英文习题(根据护士资格考试和CGFNS题库改编)。
整个教学中,教师可用中英文授课,但偏重用英语,中英文比例应至少达到6:4。教学内容为:生长发育、儿童营养、住院儿童护理及其家庭支持、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的护理、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内分泌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免疫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遗传性疾病患儿的护理、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常见肿瘤患儿的护理。在期中和期末的时候,教师对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本科涉外护理学生对儿科护理学双语教学的满意情况及其自我评价。问卷由专业课任课教师和专家督导审核,保证其有效性。学生以不记名的形式填写,共发放问卷69份,收回69份,有效回收率100.00%。
1.3调查结果学生对该双语课程的满意情况调查
2儿科护理学双语教学模式的探讨
双语教学的方式对任课教师和听课的学生来说都是相当有挑战性的。首先,这对任课教师的外语水平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我们的医学双语课程的任课教师一般都有海外留学或游学的背景。教学改革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得到充分发展,教师的角色从以前单纯的知识讲解者转变成了教学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如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做展示(presentation)的方式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还可以在课后评阅学生设计的模拟病例,课堂评价学生的小组讨论表现等方式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双语教学模式的转变给教师增加了课前准备和课后反馈的工作量,但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通过开展儿科护理学双语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一定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因为有了兴趣,就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互动学习中;而课堂的良好效果又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从而形成一个学习的“良性循环”机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例如我们在课堂上还设置了纯英语环境的情景教学环节,即学生自己设定临床病例、模拟临床环境、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全英语的角色表演。小组与小组之间还相互评价。教师做最终的评分,作为期末成绩的评价标准之一。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为了在小组竞争中取胜,学生们必须在课前查阅英文的文献、资料、设计病例和进行排练。所花的时间精力是传统教学时的几倍,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大大加强了。另外,分组学习的方式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精神。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这是必须具备的素质,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问题和挑战
实际上,通过一个学期的儿科护理学双语教学,学生们的专业英语水平普遍有了提高,对基础英语也更加重视,同时也得到了更多的将临床课程中学习到的专业英语运用到实践中的锻炼机会。总的来说,这种模式是合理有效的。双语教学也反映出一些问题来,如部分学生反映课外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时间较长,学业负担加重;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也影响到了课堂的参与和知识的理解吸收。这些问题是双语教学开展之初不可避免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水平差异和学习能力,不仅要花费时间精力在课堂材料的准备上,更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对于教师而言,不仅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扎实的专业英语基础,更要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难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4结语
篇4
【关键词】氧喷;小儿喘息性疾病;有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488-02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以下称氧喷)是利用氧气压力或空气压力直接将雾状颗粒药物喷于病灶处的一种给药方式。氧喷使用方便,起效迅速,持续时间较长,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易被患儿和家长接受。我院儿科病房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可必特)及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氧喷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12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126例患儿,均符合小儿喘息性疾病诊断标准,其中男患儿85例,女患儿41例;最小的2个月,最大的5岁;喘息性支气管炎病例82例,婴幼儿哮喘10例,喘息性肺炎34例。患儿均无不良反应,疗效显著。
2.护理体会
2.1 氧喷前护理:
2.1.1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保持在18℃-22℃,相对湿度50%-60%,减少陪床人数。
2.1.2 心理护理:做好患儿家属的解释工作,取得患儿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2.1.3 指导年长儿做好呼吸节律的练习。
2.1.4 患儿不要喂食过饱,以免氧喷时哭闹引起呕吐导致窒息。
2.1.5 患儿吸药前不能抹油性面膏。
2.1.6 痰多的患儿,先清除口鼻腔的痰液,以免痰液堵塞气道而影响效果。
2.1.7 根据年龄选择面罩或咬嘴,5岁以上小儿用口含嘴。
2.1.8 仔细检查氧喷装置是否衔接严密、有无漏气,如果漏气则会影响气雾喷出时的压力。保持湿化瓶清洁干燥,遵医嘱加入药液。
2.2 氧喷中护理:
2.2.1 患儿要保持安静,不能配合患儿可双人帮助完成氧喷,极不配合患儿可选择在睡眠时氧喷。
2.2.2 患儿的选择:让患儿取坐位治疗效果最佳。坐位治疗,此位置使膈肌位置下降,增大气体交换量,而且使雾化器的贮液罐直立,能使气雾有力的喷射进患儿口腔,避免了贮液罐倾斜而影响气雾喷出时的力度。
2.2.3 氧流量在6-8L/分[1],在吸入过程中,护士应守候在旁监视着流量并随时调节流量,防止流量过高或过低影响治疗的效果[2]。如流量过小则雾量偏小,甚至无雾滴产生,达不到有效的治疗效果;雾量过大可导致大量气雾快速进入气道,可能会使气管痉挛,导致憋气,呼吸困难[3]。
2.2.4 储药杯须垂直,有利于氧气带动药物喷出。
2.2.5 避免药物进入眼睛。
2.2.6 由于痰液稀释,要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2.2.7 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气喘有无好转,神情是否安静,有无呼吸困难等症状出现。
2.3 氧喷后护理:
2.3.1 吸药后立即漱口洗脸。指导患儿及家属在每次氧喷后立即洗净脸部,以减少经皮肤吸收的药量。年长能配合的患儿指导其漱口,小婴儿可让其饮水,以减少口咽部的激素沉积[4],减少局部副作用的出现。
2.3.2 氧喷后及时翻身拍背吸痰,较大患儿可拍背后鼓励咳嗽、咳痰,使雾化后稀释脱落的痰液及时排出体外,保持呼吸道通畅,缩短疗程。
2.3.3 如患儿出汗及时擦干,更换内衣,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2.3.4 预防交叉感染:简易喷雾器一人一专用,使用完后及时清洗滤干,妥善保管,以备下次再用。
3.小结
氧喷随着患儿的吸气进入呼吸道从而达到消炎、镇咳、祛痰、解除支气管痉挛的目的,正确的护理既可提高疗效又可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在临床治疗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得到了积极的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49.
[2] 刘汉宁,陈向丰.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1-40.
篇5
[中图分类号] R2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9(b)-0161-02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在我国儿童中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占整个儿科病区住院患儿的25%[1]左右,在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儿疾病的治愈及改善预后十分关键。为此,该院通过对2013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23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给予全面优质护理,观察患儿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并与同期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23例患儿进行对照观察,旨在探讨全面优质护理用于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可行性及优越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4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临床诊断参照第7版《儿科学》中关于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2-3],排除其他呼吸道疾病及严重心、脑、肺、肾等脏器功能障碍疾病患儿。46例患儿按不同护理方法随机均分两组,各23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儿13例、女性10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3.7±0.9)岁,病程1~7 d、平均(3.0±1.5)d;对照组有男性患儿11例、女性12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3.5±1.0)岁,病程1~7 d、平均(3.1±1.3)d;两组患儿在性别比例、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止咳、化痰、静滴抗生素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儿科肺炎患儿的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健康教育、胸背部叩击振动、引流等全面优质护理。护理过程中注意记录患儿症状、体征恢复正常或消失的时间,护理前及护理7 d后所有患儿均行胸部X线片检查。
1.2.1 健康教育 通过采取观看医学录像、面对面讲解等方式,向患儿家长讲解有关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知识,如小儿肺炎的发病原因、症状判断、临床治疗等知识.并对家长进行合理用药指导,如药物用法用量、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及可能会有的不良反应。
1.2.2 引流 引流要根据患者病变肺叶的部位选择不同的引流姿势[3]。左侧分泌物较多则选择右侧卧位.右侧分泌物较多则选择左侧卧位,在充分促进引流的同时有利于肺扩张,从而有效清除呼吸分泌物以避免堆积造成感染进一步加重。
1.2.3 胸背部叩击 患儿保持坐位,上身向下稍倾斜,护士将手握成手背隆起掌空状,且手腕放松,从外向内、从上至下叩击患儿胸背部,过程应避开脊柱及肋骨以下的部分,切忌不可叩击患儿纽扣、拉链等物体,每天叩击数次,20~40 min/次。该组23例患儿每天给予叩击6次,早、中、晚各2次,20 min/次,发现患儿排痰明显好转,促进炎症的进一步吸收。
1.2.4 吸痰 胸背部叩击或引流后应立即给予吸痰,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吸痰管插入过深而伤及患儿呼吸道粘膜[4]。吸痰动作应按规范操作进行,边吸边退,且每次时间不超过20 s,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并注意观察患儿呼吸呼吸、颜面色、痰液等的变化。
1.2.5 心理干预 护士在每项操作前都应该向家长讲述护理操作的目的、方法及患儿有可能出现的不适,消除家长怀疑、恐惧心理,使家长能够以足够的耐心、科学的态度协助护士的各项护理操作。
1.3 胸片改善判断标准
痊愈:胸片显示炎症病灶完全吸收;显效:胸片显示炎症病灶吸收较明显,阴影范围缩小;好转:炎症病灶稍微吸收,但阴影范围仍很明显;无效:炎症与护理前比较无吸收征像,阴影范围无任何变化[4-5]。(有效=显效+痊愈)。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篇6
[关键词]新生儿;转运系统;危重症;重症监护病房
[中图分类号] R720.5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9(b)-0054-04
新生儿转运系统(neonatal emergency transport system,NETS)是指接收单位主动“把流动的新生儿监护中心(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送到危重儿身边”的双程转运系统,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的措施将基层医院与NICU联系起来,在NICU指导下,能够及时把基层医院中的高危儿就地抢救、稳定病情及转回NICU,让高危儿得到最好的诊断和护理,从而降低新生儿病死率与致残率[1]。我国区域性危重NETS的建立较晚,但发展很快,已成为救治高危新生儿的一个重要部分。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于2000年开始组建NETS,目前是淮安市唯一的NETS。本研究对我院近5年来经NETS转运救治的新生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经NETS转运入我院的全部新生儿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转运工作流程遵循第4版《实用新生儿学》及《中国新生儿转运指南》对危重新生儿转运的要求,在转运前、转运中、转运后每个环节均采取严格的程序,如采用STABLE模式评估处理患儿病情,各种急救药物、治疗措施以及机械通气在转运中的广泛应用,转运结束后的数据反馈及定期总结,加强转运质控[2-3]。
1.2.1转运前 公布转运急救电话,24 h随时保持畅通;成立转运小组,确定经验丰富、能力过硬的新生儿科医师为医生,随时待命。接到要求转运的电话后,需详细了解转运患儿的基本情况,并积极指导治疗,同时启动转运程序。在到达转运医院前,预热转运暖箱。转运人员到达转运医院后,根据转运指南规范采用STABLE模式(评估及维持稳定血糖、体温、气道、血压、实验室检查、情感支持),立即参与救治,稳定病情后向家长交代患儿情况、转运的必要性和转运风险,取得家长同意并签署转运同意书后将患儿转运至NICU。
1.2.2转运中 需采用约束带将患儿约束固定在暖箱内,保存恰当,防止转运中颠簸患儿滑动撞伤及气管插管拔出等意外。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监测患儿心率、呼吸、SpO2、血压,保存呼吸道通畅,注意输液管道、输氧管道的连接紧密,确保气管插管导管位置稳定,随时对病情变化做相应处理。在回到医院前,通知NICU做好相应准备,到达医院后开通绿色通道,提前联络医用电梯第一时间将患儿以最快的方式转运入NICU。
1.2.3转运后 入院后转运医师立即会同NICU值班主任和医师一起制订转运患儿的救治方案,详细汇报转运患儿的救治用药情况,填写转运过程,记录转运病历。将转运设备清理消毒,补充消耗的转运器材和药品,为下一次转运做好准备。定期开展回顾性分析,总结转运经验教训,回馈当地医院患儿救治情况。收集转运患儿在当地医院的病历资料,并填写转运过程记录表,新生儿转运病历。收集记录转运患儿的一般资料、疾病情况及治疗情况、救治经过及最终预后。
1.3转运设备
转运专用救护车,转运呼吸机、新生儿转运暖箱、多功能监护仪、车载氧气装置、微量输液泵、负压吸引器、微量血糖仪、急救箱(新生儿急救药品、气管插管喉镜、气管导管、吸痰管、胶布、复苏气囊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以P
2结果
2.1转运患儿的一般资料
共转运病例846例,男性539例(63.71%),女性307例(36.29%);转运日龄7 d者68例(8.38%);其中早产儿337例(39.83%),平均胎龄(33.71±2.36)周;足月儿509例(60.17%),平均胎龄(39.47±1.21)周。
2.2转运患儿的疾病及转归
以原发疾病(第一诊断)分类:新生儿肺炎和(或)呼吸衰竭367例,占转运总数的43.38%;呼吸窘迫综合征(RDS)112例,占转运总数的13.24%;肺出血9例,占转运总数的1.06%;胎粪吸入综合征7例,占转运总数的0.83%;窒息、缺氧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等135例,占转运总数的15.96%;新生儿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146例,占转运总数的17.26%;溶血病、高胆红素血症19例,占转运总数的2.25%;其他(先天性心脏病、食管闭锁、消化道畸形、失血性休克、坏死性小肠炎、肾小管酸中毒、胎胎输血综合征、破伤风、乳糜胸等)51例,占转运总数的6.03%。呼吸系统疾病共504例(59.57%),居转运疾病第一位。经过治疗后763例痊愈出院,占转运总数的90.19%;46例放弃治疗,占转运总数的5.44%;死亡和放弃治疗后死亡病例共37例,占转运总数的4.37%。
2.3转运过程中患儿监测和处置情况
在转运过程中,具体监测和处置情况。
2.4机械通气和转运时机
共268例进行机械通气,占转运总人数的31.68%;需要机械通气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112例,其中有37例使用了肺表面活性物质(PS),单纯机械通气者75例,死亡6例。在需要机械通气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中,能在出生后6 h内转运的患儿与出生6 h后转运患儿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近5年机械通气患儿在转运中的比例
在近5年转运中,需要机械通气转运的患儿比例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00,P
2.6转运失败情况
患儿评估治疗后未达到转运要求而放弃转运者有23例,其中11例经稳定病情后二次转运顺利转至我院NICU。在转运途中无一例死亡,在转至NICU后病情恶化并于2 h内死亡患儿共6例,占转运总数的0.71%,其主要死亡原因分别为重症感染性休克(3例)、重度窒息发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肺出血(1例)。
3讨论
自1898年费城儿童医院率先建立NETS起,100多年来发达国家不断完善新生儿NETS,区域性NETS在救治高危新生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4-6]。我国新生儿转运工作起步较晚,2009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对全国22省80所医院新生儿死亡流行病血调查显示,46.4%的新生儿死亡发生在住院后24 h内[7],死亡患儿大多是未经过规范复苏和及时转运的患儿。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国内新生儿NICU的建立,新生儿转运工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8-11]。
聂川等[8]报道,在广东一级和二级医院转运的患儿中,早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占转出疾病的前三位,而三级医院转出的疾病主要是先天畸形等外科疾病为主。张雪峰等[12]报道,北京海淀区4所医院转出的患者以早产儿、需要外科急诊处理的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为前三位。本研究发现,近5年间转运的疾病(第一诊断)前三位为呼吸系统疾病504例(59.57%)、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146例(17.26%)、窒息及颅内出血135例(15.96%),提示地区间转运疾病种类有较大差异,考虑主要原因为各地围生技术水平和新生儿救治技术水平差异所致。
本研究发现,在转运的846例患儿中,转运途中无一例死亡,763例痊愈出院,占转运总数的90.19%;46例放弃治疗,占转运总数的5.44%;死亡和放弃治疗后死亡病例共37例,占转运总数的4.37%,达到了国内同等医院比较先进的水平[9-12]。
本研究发现,有268例转运患儿进行机械通气,占转运总人数的31.68%。近5年来机械通气转运的患儿比例逐年增高,因地方医疗机构诊治水平、装备的提高减少了一般危重患者的转运。在需要机械通气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中,能在生后6 h内转运的患儿,其死亡率与出生6 h后转运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国内相关报道相似[12-13]。
本研究发现,在转至NICU后病情恶化并于2 h内死亡的患儿共6例,占转运总数的0.71%,其主要死亡原因分别为重症感染性休克(3例)、重度窒息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肺出血(1例),与国内相关报道比较,处于较低的水平[8,12-13]。转运失败原因常见为:原发病情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地方医院新生儿救治经验不足及缺少救治硬件导致转运前处置不当、对危重病的认识不足致转运时机把握不足等。在未能顺利转运的23例中,11例经稳定病情后二次转运顺利转至我院NICU,提示二次转运在NETS转运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警示在转运过程中,不要一味追求一次转运率,需要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决定是否转运。
Kong等[14]报道,北京经过区域化优化母婴保健和转运大大降低了新生儿的死亡率(5.11% vs 2.82%,P=0.005),尤其是早产儿的死亡率(8.47% vs 4.34%,P=0.006)。若基层医院高危孕妇来不及宫内转运时,可由转运团队直接参与新生儿复苏工作后再进行转运[15]。加拿大2015年新生儿转运指南建议,区域化围生保健成功的关键是识别和转运高危因素的孕妇,包括合并妊娠并发症、先兆早产及胎儿异常,而宫内转运的效果及对新生儿的结局优于不稳定新生儿出生后的转运[5]。本研究采取的转运方式均为新生儿主动转运,尚未进行宫内转运模式,因此,开展宫内转运是今后做好新生儿转运的工作目标。
综上所述,积极开展和不断完善NETS,对提高本地区高危新生儿的整体救治水平和患儿的生存质量,降低危重新生儿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武荣,封志纯,刘石.新生儿诊疗技术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304-311.
[2]邵肖梅,叶鸿瑁,邱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61-164.
[3]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中国新生儿转运指南(2013)[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2013,28(2):153-155.
[4]Hiroma T,Ichiba H,Wada K.Nationwide survey of neonatal transportation practices in Japan[J].Pediatr Int,2016,58(4):311-313.
[5]Whyte HE,Jefferies AL,Canadian Paediatric Society,et al.The interfacility transport of critically ill newborns[J].Paediatr Child Health,2015,20(5):265-275.
[6]Bellini C,Risso FM,Calevo MG.Neonatal emergency transport has play a key role in the regilnalistation of perinatal care in the Liguria Region of Italy[J].Acta Paediatr,2016, 105(6):717-718.
[7]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国住院新生儿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15-20.
[8]聂川,张小庄,罗先琼,等.广东省新生儿转运现状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8,15(3):265-268.
[9]中国内地新生儿专业发展现状调查协作组.中国内地新生儿转运现状调查[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5):459-463.
[10]胡敏华,刘慧姝,刘磊.围产儿宫内转运与新生儿转运对比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1):3437-3439.
[11]马辉,刘充德,王昆.高原地区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建设效果分析[J].高原医学杂志,2015,25(2):17-20.
[12]张雪峰,李瑛,肖桂华,等.区域内危重新生儿转运体系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14(2):101-104.
[13]余章斌,蒋犁,乔立兴.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建立的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6):336-337.
[14]Kong XY,Liu XX,Feng ZC.Improved outcomes of transported neonates in Beijing:the impact of strategic changes in perinatal and regional neonatal transport network services[J].World J Pediatr,2014,10(3):251-255.
[15]McNamara PJ,Mak W,Whyte HE.Dedicated neonatal retrieval teams improve delivery room resuscitation of outborn premature infants[J].J Perinatol,2005,25(5):309-314.
(收稿日期:2016-07-12 本文编辑:祁海文)
Neonatal Medical Center,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of Huaian City Affiliated to Yangzhou University Medical Academy,Huaian 223002,China
篇7
关键词: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急性呼吸衰竭;小儿
呼吸衰竭是儿童中常会发生的呼吸系统疾病,对儿童的生命有着严重的威胁。目前在对呼吸衰竭的治疗中通常采用呼吸机进行治疗,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是一种新兴的通气的方式,其不仅能够保证通气质量,还能减少对患儿的损伤,在治疗的过程中能够达到人机同步的治疗模式,因此在临床中被广泛的应用。为研究其治疗效果,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4月对我院36例急性呼吸衰竭儿童使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并对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4月36例急性呼吸衰竭儿童,年龄(5±4.6)岁,女孩11例,男孩25例。其中窒息性呼吸衰竭患儿为3例,肺炎患儿18例,颅内出血患儿4例,休克患儿5例,多功能脏器衰竭患儿1例,中枢系统感染患儿1例,重症哮喘患儿2例,瑞氏综合症患儿1例。36例患儿中Ⅰ型呼吸衰竭11例,Ⅱ型呼吸衰竭25例。
1.2方法 机械通气指征:PRVC组均应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下的 PRVC( PRVCSIMV),初调参数:潮气量(Vt)6~8 mL/Kg,压力限制15~30 cmH2O,呼吸频率30~45次/min,呼气末正压( PEEP) 2~6 cmH2O,入氧浓度(FiO2)40%~100%,吸气时间0.4~0.6 s,流量触发灵敏度(均采用流量触发)0.4~1.0 L/min,压力支持8~14 cmH2O[1]。
1.3观察指标 对36例患儿治疗后1 h、12 h、24 h 的呼吸机参数以及动脉血气进行观察,并做好详细记录,此外还要对患儿的上机时间和治疗效果以及死亡案例进行分析记录。治疗效果分为:治愈、好转、无效、3个方面。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统计,计数资料均以%、(x±s)表示。
2结果
对36例患儿的观察指标进行分析总结后,统计出如下数据,见表1、表2。
36例患儿中治愈的为24例,占比例的72.22%,治疗后好转的为7例,占比例的16.44%,治疗无效的患儿为3例,占比例的5.33%,其中有2例患儿治疗无效后死亡,占总比例的5.56%,其平均上机时间为41.2 h。
3讨论
呼吸衰竭是儿科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且本病涉及的领域众多,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颅脑外科等科室,因此一旦发病,对患儿的生命健康有着很大的威胁[2]。机械性通气常常用于危重患者的呼吸治疗中,其能够显著改善通气模式,但也会带来一定的机械性损伤。尤其是在儿科病房中,小儿先天发育不完全,肺部组织较为稚嫩,气道也比成人狭窄,因此进行必须选择适合儿童使用的通气方式对疾病进行治疗。对于儿童来说,其需要的潮气量要明显小于成人的需求量,大的潮气量会对患儿的肺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且在治疗的过程中导管与气管之间通常会存在漏气情况,因此也为治疗增加了一定的难度[3]。
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通气模式,此种通气模式兼具了pcv和vcv两种特点,且不需要人工调节吸气压力,而是可以由呼吸机微电脑连续测定肺的顺应性,计算下一次通气要达到预设潮气量所需的吸气压力,自动调整预计吸气压力水平,使实际送气潮气量与预设潮气量相符[4]。在本院调查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治疗后痊愈的患者达到了72.22%。因此本院认为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在临床应用中对降低气道压力、人机同步、确保肺泡通气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有较好的应用前景[5]。
除上述观点外在本次试验中我院还发现,传统通气模式的气道峰压( PIP) 与平均气道压分别较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的 PIP和MAP高4~6 cmH2O,才能到达满意的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及其临床效果和血气指标,且 PCV 在上机后 PIPMAP 平均 16 h才明显下降,而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在 6 h内均明显下降,从两种方法比较,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容易达到同样潮气量下所需 PIP 低,可降低气道峰压,使呼吸道阻力降低,肺顺应性增加,所需呼吸功降低,压力容量环稳定[6]。因此在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很少有患儿会发生机械性损伤,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在采用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控制好初始潮气量的设定值,设置值
虽然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时间,改善治疗效果,但在我院的治疗中仍有两例死亡病例,在对两例死亡病例进行分析后本院认为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的治疗效果不理想主要是由于患儿病情较为严重以及呼吸道分泌物、气道炎症等变化使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送气压力不断改变,最终导致目标潮气量不稳定,加重了受损肺泡的应力性损伤,影响了肺泡的复张。因此患儿在治疗后若通气情况无显著改善且PaCO2水平值持续增高,此时可改用双水平正压通气方式进行治疗,并要对肺部呼吸音进行监控。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能够改善支气管狭窄情况,有效的起到机械性扩张作用。因此我院认为针对不同患儿的情况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处理。
总的来说,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率减少治疗时间,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祖丽皮亚・加怕尔.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34例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3,12(10):77-78.
[2]张静,杨阳,邹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衰竭应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及护理效果评价[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11(04):83-84.
[3]朱燕凤.小儿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治疗策略前瞻性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研究[J].复旦大学2010,14(03):79-80.
[4]温旭新,蔡光华,冯戈平.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13(06):147-148.
[5]杨晓京.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19(08):164-166.
篇8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肺炎;心衰;急救观察及护理心力衰竭是小儿支气管肺炎较常见的合并症。肺炎伴心衰往往起病急、进展快,临床表现为气促、咳嗽、呼吸困难、嗜睡、肺部固定湿罗音等[1],如处理不当可危及患儿生命。因此,对患儿采取积极地急救护理干预对提高其治愈率有积极的意义。为此,本研究选取68例接受积极急救护理干预的支气管肺炎伴心衰患儿为观察组,另回顾性分析早前采取常规护理的48例支气管肺炎伴心衰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选取的68例支气管肺炎观察组患儿,均入院即合并有心衰,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28d-4岁,平均年龄(1.2±0.8)岁,病程5d-22d,平均病程(7.3±4.7)d,对其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认真进行急救观察并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同时收集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48例支气管肺炎伴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28d-4岁,平均年龄(1.3±0.7)岁,病程6d-22d,平均病程(7.2±4.7)d。
1. 2诊断标准:依据1987年国家关于小儿肺炎心衰诊断标准进行诊断[2]。主要临床表现为:
心率突然增快,新生儿>180次/min;婴儿>160次/min;有无法用呼吸系统疾病来解释的呼吸明显增快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并突然加重的症状,患儿呼吸频率>60次/min; 见患儿心脏增大,并出现心音低钝或奔马律;④患儿突然烦燥不安,出现面色苍白、发绀症状,经镇静和吸氧治疗后症状仍不能缓解;⑤患儿肝脏质软,并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大1. 5cm; ⑥患儿肺部罗音突然增多,颜面四肢出现浮肿、尿少,有的还出现颈静脉努张等。
1.3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保持病房的空气流通和环境安静舒适,一般将室内湿度控制在55%一60%、室温在20℃左右[3],并做好患儿的口腔护理,患儿的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要清淡易消化并富含维生素,如患儿体温过高则要及时降温,降温时可在药物降温同时配合物理降温。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急救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3.1急救护理干预及药物应用:(1)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患儿的发病多危重,一般起病急、进展快,因此,接诊后首先应给予患儿吸入氧气。对缺氧明显者则要用面罩给氧,氧流量控制到2-4升/分,同时应保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可以垫高患儿的头、胸部,并要及时消除掉患儿口鼻腔和呼吸道的分泌物,如果患儿发生鼻腔粘膜充血、水肿等情况,为了保证患儿能顺利吸氧,则可用0.5%的麻黄素进行滴鼻[4]。在给患儿用氧时,应严密观察给氧的效果,及时检查其口、趾、指发绀及唇的青紫现象是否得到减轻,评价患儿的缺氧症状是否得到改善。同时需注意的是,给予患儿长时间的高浓度吸氧,也能造成氧中毒,使患儿的肺、心、脑等器官受到损伤,引发其晶体后纤维增生症或脑出血等,因此,一定要向患儿家属交待清楚用氧的注意事项,在保证患儿能迅速纠正缺氧症状的同时,防止氧中毒的发生。(2)立即建立静脉通路。速度一般为5ml(kg・h),首先要严格遵照医嘱使用强心药,同时静脉推注速尿。要注意强心药不能与钙剂同用。静脉推注速尿后,密切观察患儿的尿量并做记录,而且应注意预防低血钾的发生;同时,在用药时,定时监测患儿的心率,如发现患儿心率过慢、心率失常伴呕吐等症状时,需立即停药,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对出现脑水肿的患者,应及时推注20%的甘露醇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甘露醇是一种高渗性脱水剂[6],使用该药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脱水效果,并观察患者的颈项强直缓解情况,以及呕吐、头痛、尿量等,此外,甘露醇对皮肤刺激性强,因此在穿刺、推药时要避免渗漏而刺激患儿的皮肤,由于患儿的血溶量少,所以要密切观察其脉搏的变化,若情况允许,最好在患儿心功好转且尿量增多大于30毫升时,再使用甘露醇,以防止由于小儿血容量小出现脱水而导致发生脑组织灌注不足的情况[5]。(3)在对患儿进行静脉推注地塞米松时,最好稀释后再进行,且速度要慢,因为过快会导致胃痉挛、呕吐等症状,如患儿吸入呕吐物,则会出现呛咳从而加重病情。(4)血管扩张剂的使用。血管扩张剂一般采用酚妥拉明,其主要作用是降低小动脉阻力,静脉系统得到扩张,减轻了心脏的负荷,改善其心功能,同时可减轻脑淤血、肺动脉高压、水肿,从而增加肾小球的血流量和滤过率,胃肠道循环得到改善,增加了肠蠕动,减轻患者腹胀。使用酚妥拉明时,能够引起心率增加,发生低血压,因此,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用药反应。(5)超声雾化的使用。幼儿时期患者的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为:纤毛运动差、气管和支气管管腔狭窄、血管丰富、肺弹力组织发育较差,容易充血,患儿发生肺炎时,其毛细支气管、 细支气管、肺泡和气管粘时充血,容易发生炎性水肿痉挛,因此,要用超声雾化对干燥的痰液进行湿化,使其稀释后易于排出。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雾化后不及时排出痰液,而稀释后的痰液体积相对增加,加之气道本身在炎症时发生充血、水肿[6],因此很容易造成痰液阻塞支气管的情况。所以,使用超声雾化时,首要的是熟练掌握超声雾化的指征,对患有先天心以及心功能不全等的原发疾病患者,要遵循适度原则,同时,要避免哭吵。此外,在超声雾化的同时,护理人员必须加强拍背和吸痰工作,要及时将患儿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除干净,同时,要尽可能在超声雾化的时候采用氧气驱动装置,这样可以减少雾化时因患儿缺氧而发生生理状态变化的情况,最后,对属于过敏体质的患儿,要控制好雾化的湿度,以避免引发小气道痉挛。
1.3.2健康教育措施 要积极地指导患儿家长进行合理喂养,适当对患儿加强营养。要向患儿家长宣传疾病相关的知识,要鼓励家长对患儿积极开展户外活动,多让其进行体育锻炼,以改善其呼吸功能。同时,要嘱托家长给孩子做定期健康检查,并告知家长要消除不良情绪,极配合医护人员,以使患儿能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以便积极接受治疗。同时,告知家长要保证患儿的休息,防止疾病的反复。
1.4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心衰纠正时间等指标,并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
1.5统计学处理方法: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平均心衰纠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指标情况比较(X±s)
3讨论
心力衰竭(心衰)是心室充盈射血能力受到损害而引发的综合征,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是小儿心衰的主要病因,而小儿时期重症肺炎以及心肌炎均可引发小儿急性心力衰竭。小儿肺炎一般由于上呼吸道感染继发引起,通常由感冒、扁桃体炎引起气管炎或支气管炎,疾病继续向下蔓延则造成肺炎,肺炎是影响儿童身体健康的最常见的疾病,支气管肺炎伴心衰则严重影响儿童的生命安全。因此,对该类患儿进行积极有效的救治同时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医学界重点关注的课题。
本研究结果证实,对支气管肺炎伴心衰患儿实施积极的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缩短患儿的心衰纠正时间和住院时间。因此,对支气管肺炎伴心衰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救治观察及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治疗费用,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吴铁威.小儿支气管肺炎伴心衰77例患者的急救和护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1,9(7):120.
[2]杜文丽,陈亚玲.小儿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的心肌肌钙蛋白I表达与预后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9):115-116.
[3]徐岩,吴龙,史学功,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含量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0(8):463.
[4]黄仁汉.小儿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8例治疗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2):29.
篇9
关键词:穴位按摩;护理分析;微波理疗;小儿支原体肺炎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小儿支原体肺炎病例64例,收治时间:2014年6月~2016年4月。按照数字抽签法原理,分组64例病例: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本研究所选病例都符合“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1]”,且有如下症状:咳嗽;发热。研究组男性患儿17例,女性患儿15例;年龄为1~8岁,平均(4.3±0.5)岁。对照组男性患儿18例,女性患儿14例;年龄为1~9岁,平均(4.4±0.6)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标准[2] ①营养不良者。②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者。③病历资料不全者。④未获得知情同意者。
1.3方法 所有病例都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即:抗感染治疗;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同时加用微波理疗并穴位按摩,详细如下:①微波理疗[3]:利用微波治疗仪(型号“MTI-5C”),3分钟预热结束后,按下理疗键,根据医嘱设置输出方式“脉冲、变频、集束”键,设定微波功率(1~25 W)和治疗时间(1~29分59秒),将辐射器对准患儿治疗部位上方约2 cm处,20 min/次,1~2次/d。连续治疗5 d。②穴位按摩[4]。去枕平卧位,护士洗净双手后,取润肤油适量涂抹于手上。护士站于患儿的病床右侧,用拇指指腹对其膻中穴进行科学的按摩,然后再将双手握成空心拳,对患儿的肺腧穴进行有效的叩击,5~10 min/次,2次/d。维持治疗5 d。
1.4护理
1.4.1心理干预 治疗前,向患儿及家属详细讲述微波理疗和穴位按摩的相关知识,帮助其消除心中的疑惑,缓解不良情绪。多安慰患儿,给予患儿足够的关心和鼓励,使患儿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积极和患儿沟通,适当给予针对性较高的心理辅导措施,提高患儿心态的稳定性。
1.4.2落实各项准备工作 病室内注意保持空气流通,严格控制室内温度为22℃~26℃,避免患儿感冒。注意检查患儿的衣服,若潮湿,需立即更换。检查微波理疗仪,确保仪器能正常运行。年龄较小患儿尽量选择睡眠时进行微波理疗,治疗期间安排专业人士对患儿进行看护,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避免患儿坠床。
1.4.3病情观测 密切监测患儿基础生命体征变化,包括:心率;神志;呼吸;体温;面色。严格控制微波照射的温度,避免烫伤患儿肌肤。对患儿的相关穴位进行按摩时,需严格遵守两大原则,即:轻重适宜;用力均匀。注意观察患儿有无不适感,待按摩结束后,叮嘱患儿多饮水,利于体内毒素的排出。
1.5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有无不良反应出现。
1.6疗效判定标准[5] 治疗7 d后,评估两组的疗效,即:①显效,气促消失;咳嗽减轻;肺部音彻底消失。②有效,气促与咳嗽等症状明显改善;肺部音明显减少。③无效,病情无变化亦或者是加重。疗效总有效率计算法:显效率+有效率。
1.7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调查的所得数据均利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以t作为检验标准;计数资料的比较经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不良反应的分析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者仅1例,所占百分比为3.1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者共7例,所占百分比为21.87%。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疗效的分析 研究组显效与有效者共32例,所占百分比为100.0%;对照组显效与有效者共28例,所占百分比为87.5%。研究组疗效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综上所述,支原体肺炎乃呼吸系统疾病,多发于秋冬两季,具有病程长等特点,可对患儿的身体与心理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一直以来,常规药物治疗是该疾病患儿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多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单纯药物治疗不仅易使患儿产生恐惧等负性情绪,同时还会提高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此外,药物在经血循环系统进入病灶部位时,药效必定会减弱,进而导致疗效降低,不利于患儿病情的良好控制。微波属于高频电磁波,穿透力强,可直接作用于人体的肺部以及支气管。研究发现,利用微波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治疗,既能增强患儿肺部血液循环的功能,同时又能起到抑菌、消炎、解除支气管痉挛以及脱敏的作用[6]。而穴位按摩则是中医治疗手段中的一种,在临床上有较广泛的应用,可通过对患者相关穴位进行按摩的方式,达到疏经通络、改善新陈代谢以及促进病变组织恢复的目的。研究发现,将穴位按摩与微波理疗法共同用于支原体肺炎中,利于患儿临床症状的快速改善。对此,我们可将此法在临床上做更进一步的推广。
本次研究,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微波理疗并穴位按摩用于小儿支原体肺炎中,有助于患儿病情的良好控制。
参考文献:
[1]彭宏.微波理疗并穴位按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30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5,(1):97-98.
[2]万爱英.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护理分析[J].河北医药,2013,(21):3343-3344.
[3]任占花.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护理研究,2012,26(18):1673-1674.
篇10
靖宇县人民医院 吉林省靖宇县 135200
【摘 要】目的:观察针对性优质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对性优质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优质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针对性优质护理;支气管哮喘;治疗;应用效果
为了研究针对性优质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我院选取收治的6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针对性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 年1 月-2014 年6 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4 例,男36 例,女28 例,最大年龄55 岁,最小年龄18 岁,平均(39.1±2.5)岁,平均病程(5.5±2.5)d。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 例,两组均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肺部疾病患者;且均已签署知情通知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糖皮质激素药物及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基础护理、用药指导、病情观察及遵医嘱护理等。观察组给予针对性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建立个人档案,准确评估患者病情。患者入院后先对其哮喘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并掌握其日常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建立完善的个人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病情、基本情况及用药情况等;并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记录病情变化情况及用药情况,帮助医护人员掌握自己病情。(2)提高患者自身管理能力。医护人员需详细向患者讲解支气管哮喘相关疾病知识,指导患者如何正确使用呼气峰值流速仪,让其正确了解自身肺功能,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并叮嘱患者合理用药,告知预防哮喘发生的方法及应对突发哮喘的方法。(3)提供优质的住院环境。严格控制患者病房内灰尘、霉变及曲霉菌情况,尽量使用带有空气清洁过滤功能的空调;在灰尘较多或花粉较多的季节,需及时关闭窗户,减少致敏源;并将病房内温度保持在22-25℃,湿度保持在50% 左右。
1.3 观察指标[1,2]
(1)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护理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表的形式对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哮喘基础知识、用药情况、自我管理情况、饮食方面等,满分为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越好;(2)护理满意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将用10 个刻度的游离标尺发给患者。标尺的两端分别为0mm 与100mm,0 表示不满意,100 表示十分满意,分值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好(3)治疗效果。治疗及护理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停药后半年内未出现急性哮喘,可视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停药半年内偶尔有哮喘发作,可视为有效;患者在治疗及停药期间,哮喘反复发作,可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 有效)/ 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选用spss19.0 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 检验,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显效25 例, 有效5 例, 无效2 例, 总有效率为93.75%; 对照组显效13 例,有效9 例,无效10 例,总有效率为68.7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为(93.5±3.1)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5.1±1.9)分;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为(69.1±3.3)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71.2±2.2)分。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属于临床常见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在多种炎性细胞浸润下导致一种可逆性气道阻塞疾病,主要疾病特征为气道高反应性。患者可出现反复性气喘、呼吸困难、咳嗽以及胸闷等临床症状,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患者有效治疗的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治疗效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给予针对性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针对性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其认知水平及护理满意度。
在哮喘患者护理中,还需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支气管哮喘具有易反复发作的特点,且对其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因此患者易存在严重的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降低治疗依从性,因此护理人员需积极与患者沟通,掌握患者心理变化特点,给与针对性心理疏导;并加强健康教育,规范其生活行为及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不食用或尽量少食用生冷、辛辣及油腻食物,降低疾病复发率[3]。综上所述,给予哮喘患者针对性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医院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卢志英. 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6):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