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研究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30 17:58: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技术研究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崭露头角,为信息技术教学注入了活力,它极大提升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改变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低下、学习效率不高的学习现状,开启微课教学模式,将有效克服传统教学弊端,实现开放性学习资源的共享,极大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微课的制作与应用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而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学科,不仅能将学习难点以微课形式呈现,还能在应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一、把好微视频制作关,奠定微课教学基础
微课教学是依托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教学方法,微课教学类型有多种,目前最为普遍的一种方式是以微视频的形式展开教学。微视频具有目标明晰、短小精悍、言简意赅、重难点突出、形式多元的基本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微视频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把好微视频制作关,尽可能制作出质量上乘、能激发学生兴趣与信心的微视频。在信息技术微课教学中,教师的微视频资料来源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教师自己制作,一种是通过网络下载。这两种方式都较常见,但无论是哪种来源,都要确保质量。例如,在“让鼠标听我指挥”的微课教学中,如果教师亲自制作教学视频,那么必须具有以下特点:(1)目标清晰,可将教学目标设置为学会打字,认识鼠标形状,会操作鼠标并完成鼠标练习等;(2)重难点突出,微视频中要凸显与目标相一致的教学重难点;(3)内容呈现形式多元、多彩,能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在微视频中加入音频、游戏等元素以提升趣味性。在制作微视频时,教师要把握好视频的时间,以5分钟~ 8分钟为最佳,以提高应用效率。
二、多途径开发微课,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从学习者角度来说,微课是一种微型的学习模式,其学习内容可能只是某个方面,学习资料容量相对较小,学习时间仅仅只有几分钟。但尽管如此,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学生也可能由于学习态度、知识能力等因素造成学习效率低下,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多元途径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如反复播放、个别解答、视频资料放置网络等方式较为有效。例如,在“从基本键开始”的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手指基本键位”“掌握基本键指法”“用打字软件练习基本键”等内容制作5分钟~8分钟的微视频。在微视频运用的过程中,为了照顾到所有学生,使其能轻松掌握知识,可以让学生自主反复播放微视频。在视频播放期间,已经理解视频内容的学生可点击教师提供的更高层次学习内容的微视频进行学习,以满足优秀生的学习需求。还没有理解的学生可继续观看视频,直至完全理解。但如果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反复播放后,仍有学生存在理解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微课平台请教其他同学,通过微课平台提供的互动功能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针对性更强的学习空间。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本课内容制作或搜集相关的微视频放在学校网站上,以实现学生自由下载、自主学习,从而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重视微课教学反思,提高微课教学效率
随着微课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教学领域掀起了“微课”热,信息技术教师在微课教学的指引下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例如,一些教师存在着微课教学“过度”的现象,还有教师不懂得微课教学步骤与原则,只是跟风教学,人云亦云。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善于进行微课反思,正确实施微课教学。具体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微课要凸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到开展微课教学,更要做到合理开展,留给学生足够的微课学习时间,注重反复播放视频产生的效用。(2)微课内容要合理。并不是所有的信息技术内容都适用于微课教学,教师要恰当选择。(3)微课要适度。微课长度要保持在一定时间,不能占用正常课堂时间,要做到微课与传统课堂的有机结合。(4)教师要留给学生思考与讨论的时间,重视学生的课堂反馈。(5)微课教学要凸显学生个性发展。在视频制作方面,教师可依据学生认知基础的不同制作出不同层次的微视频,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选择性。唯有如此,信息技术微课教学水平才能不断提升。
篇2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数学 数学方法论 数学教学
如何按照数学家的思维模式去进行思维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给出数学方法论的涵义。
1.数学方法论的界定和分类
1.1界定。
我国著名数学家、数学方法论的倡导者徐利治先生指出:“方法论(methodology)就是把某种共同的发展规律和研究方法作为讨论对象的一门学问。”数学方法论主要是研究和讨论数学的发展规律、数学的思想方法,以及数学中的发现、发明与创造等法则的一门新兴学科。数学方法论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说成对于数学思想(维)方法的研究,其目标就是帮助人们学会数学的思维。通过对具体数学事例的研究实现对真实思维过程的“理性重建”,获得各个方法论原则的深刻体会,并使之真正成为“可以理解的”“可以学到手的”和“能够加以推广应用的”。
1.2分类。
数学科学和数学史料是数学方法论的源泉,同时,数学方法论还涉及哲学、思维科学,心理学、一般科学方法论、系统科学等众多的领域。一般情况下,数学方法论分为以下两类:数学宏观方法论和数学微观方法论。
数学宏观方法论所研究的是整个数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数学理论的构造,以及数学与其他科学之间的关系。研究宏观方法论的主要途径之一是研究数学史,另一条主要途径是研究数学理论体系的构造。
数学微观方法论所研究的是一些比较具体数学方法,特别是数学发现和数学创造的方法,包括数学思维方法、数学解题心理与数学解题理论,等等。
2.高中数学方法论的特点
数学方法对于数学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推动作用,许多比较困难的重大问题的解决,往往取决于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上的突破,如历史上古希腊三大尺规作图难题,就是笛卡尔创立解析几何之后,数学家们借助解析几何,采用了RMI[关系(relationship)―映射(mapping)―反演(inversion)]方法,才得到彻底解决。这又启发了后来的数学家们采用类似的办法解决了欧氏几何与实数理论的相对相容性问题。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特别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数学方法论的理论研究得到了发展。
对数学方法论的早期研究,十七世纪就已经开始了,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和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都曾做过这方面的探讨。历史上不少著名的大数学家,如欧拉、高斯、希尔伯特等人也曾就数学方法沦的问题发表过许多精辟的见解。但是,对数学方法论进行系统的研究,还是最近几十年的事,在这方面作了突出的贡献,当首推美国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最近几十年来,由于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了人工智能和模拟思维的阶段,就更加促使数学方法论蓬勃发展起来;信息论,控制论、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的最新研究成果相继引进了数学方法论的领域。
1980年出版的《中学数学教材教法》中涉及“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这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就是数学方法论。进入80年代之后,数学方法论有很大的发展。南京大学郑毓信教授在《数学方法论》一书中有一段意味深长的开头:“数学方法论现今对于我国数学界、特别是数学教育界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称……”特别是在徐利治教授的倡导下,数学方法论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影响全国的气候。
2.2数学方法论中的思想。
2.2.1抽象化思想。小学从具体事物的数量中抽象出数字,开创了算术运算的时期。中学用字母表示数,开创了在一般形式下研究数、式、方程的时期。高等代数用字母表示多项式、矩阵,开始研究具体的代数系统,进而又用字母表示满足一定公理体系的抽象元素,开始研究抽象的代数系统――向量空间、欧氏空间。随着概念抽象化程度不断提高,数学研究的对象急剧增加。
2.2.2化归思想。所谓的化归思想方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通过变换使之转化,进而解决问题一种方法。一般总是将复杂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简单问题;将难解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容易求解的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中学数学中,化无理方程为有理方程,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化三元一次方程组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直至一元一次方程,从一切角度利用诱导公式都可以化成锐角形式来求其三角函数值,这些都用到化归思想。总之,化归在数学解题中几乎无处不在,化归的基本功能是:生疏化为熟悉,复杂化为简单,抽象化为直观,含糊化为明朗。
2.2.3分类讨论思想。需要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的数学问题,就其分类的原则,可归结为:①涉及的数学概念是分类定义的;②运用的数学定理、公式或运算性质、法则是分类给出的;③求解的数学问题的结论有多种情况或多种可能;④数学问题中含有参变量,这些参变量的取值的不同会导致结果的不同。应用分类讨论,往往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2.2.4类比推理思想。波利亚曾说:“类比是一个伟大的引路人。”在中学数学中,由两个数学系统中所含元素的属性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维形式被称为类比推理,运用类比推理的模式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称为类比法。在中学数学中,由分数的性质类比推理分式的性质;由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类比推理两平面的位置关系;中学数学通过数轴建立了直线上点的坐标,类比建立平面上和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
3.数学方法论对数学教学的意义
数学方法论对于数学教学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以数学方法论为指导进行具体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有助于我们将数学课“讲活”、“讲懂”、“讲深”。
3.1数学课程目标改革的必然要求。
目前新课标下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强调“探究与发现”。在这种理念下,要使数学新课程改得以有效实施,教师就必须加强和重视数学方法的学习和研究,这样对教材才有正确清楚的认识。
3.2数学课堂教学现代化的改革要求。
现在的数学课堂不再是单纯的“传授式”教学,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意在进一步改变数学的教学模式,拓宽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空间,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而数学方法论在教学实践中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组织教学,强调“数学的思维”,把问题作为载体,将数学思维方法的分析渗透到具体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中,使学生真正看到思维的力量,并使之成为可以理解的、可以学会的和能够加以推广应用的知识。
3.3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要掌握深厚广博的数学基础,而且要了解数学发展的学科历史,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深刻领会数学的内在本质,懂得其来龙去脉及数学的价值。对于从事数学教学的教师,不能不懂得数学发现的原理、规则和思想方法,它们能使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驾驭教材,把数学教学变得更为生动,教出方法、教出发现、教出创新。因此,数学方法论是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及自身成长的必备知识。
四、数学方法论在教学实践中注意的问题
数学方法论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它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体现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和数学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应重视如何能将所学到的各种方法和策略应用到实际的数学活动中去,包括以数学思维方法的分析去带动和促进具体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1关注学生最近发展区。
在贯彻数学思想方法地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最进发展区,尽可能帮助学生掌握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完成学习迁移。布鲁姆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找到这样的策略,既考虑到个别的差异,又能促进个体最充分地发展。因此,教师应尽可能设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环节,如在教学设计、课堂探究等过程中,都应该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能不同程度地领会数学思想方法,使全体学生尽量使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使每个学生的数学水平都有所发展。
4.2设计数学情境,培养数学直觉。
数学直觉是一种不包括普通逻辑推理过程的直接悟性,它的思维方式是有其特别之处的。培养直觉思维,我们还要从数学的发现过程入手证明问题。现行的数学教材都是经过逻辑加工好的数学形式,定理的证明及公式的推导一般都是按照编排好的逻辑演绎方式进行讲授。在证明问题前,如果能先将数学结论获得前的推测简要地重现给学生,或者将自己对结论的猜测告诉学生,又或者创设情境让学生去猜测、提出疑问等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结论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比如说下面例题:
椭圆+=1的焦点F、F,点P是椭圆上的动点,当∠FPF为钝角时,求点P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分析:点P在椭圆上运动,要使∠FPF>90°,凭借直觉,首先想到当∠FPF=90°时,点P的位置在哪里呢?又根据平面几何知识可知点P又在以FF为直径的圆周上,所以当∠FPF=90°时,点P为圆和椭圆的交点,由对称性有-<x<。
根据直觉思维考查问题,还要重视各个元素之间的联系,以及系统的整体结构,从整体上把握研究的内容和方向并选取数学问题供学生训练,同时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猜想、发现、最后论证。“直觉无处不在,直觉为我们打开发现真理的大门”。直觉思维是人类基本的思维形式。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上述思考和探索加上善于联想数形结合,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利治.数学方法论选讲[M].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
[2]马忠林,郑毓信.数学方法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2.
[3]郑毓信.数学方法论入门[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4]张禾瑞,郝新.高等代数(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波利亚.怎样解题[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
篇3
【关键词】 教学方法; 医药数理统计; 教学质量
《医药数理统计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及农科院校等部分专业要学的基础课程及必修课程,也是许多专业招收研究生的必考科目之一。《医药数理统计学》是一门讲述随机现象和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它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计算技巧。与学生学过的高等数学的思考方式不同,两者思想体系差别较大,学生除了具备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外,还应具备语文知识、逻辑学知识,是大家公认的一门较难的课程。此课程中随机变量理论特别是一些习题,学生常常感到困惑,缺乏思路,难以下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有必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研究。
1 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的思想和做法
由于此门课程的讲解注重应用因此应着重于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思想方法的讲解,淡化定理的严格证明,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教学质量。
2 《医药数理统计学》课程部分难点重点的教学措施
2.1 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随机变量分布函数的定义有现代数学中泛函分析的初步思想,因此分布函数的定义是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主要难点。学生比较难理解,在教学中我们强化分布函数的讲解和应用,在求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时强调分布函数的作用,让学生多练习使用分布函数,这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当他们接受了分布函数的定义之后,也就潜移默化地有一点现代数学思想。
2.2 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是概率论的两个重要理论,对它们的理解是接受概率思想的标志。它们都是极限问题,需要极限的思想和任意小的概念。只靠语言叙述、定理证明是很难理解它们的。我们在教学中淡化定理的证明,着重于定理的分析理解,例如,作某种观察或试验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情绪、仪器的偏移、主观感觉等等。它们每一个因素对观察结果的影响都很小,但是它们综合起来构成了观察误差。观察误差是一个随机变量,它是很多微小的独立随机变量的总和。按中心极限定理,这个总和(随机变量)应服从正态分布。结合实际例子,使大数定律的思想在学生头脑中自然形成。多举一些与医药学联系紧密的例题和习题。
2.3 最大似然估计方法
最大似然估计的思想方法不容易掌握,求解过程也比较烦琐,而它又是实际中很有意义的估计方法。用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例子:一个老猎人带领一个新手进山打猎,遇见一只飞跑的兔子,他们各发一弹,兔子被打中了,但身上只中一弹,到底是谁打中的呢?凭知觉绝大多数人认为是老猎手打中的;医生看病,在问明病人的症状后(包括必要的一些检查),作出诊断时总是对那些可能直接引起这些症状的疾病多加考虑等,通过实例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产生初步的最大概率的想法。这种选择一个参数使得实验结果具有最大概率的思想就是极大似然法的基本思想,使学生将直观想法化成理论表示,建立模型函数,最后找出估计量。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极大似然估计的方法。
2.4 假设检验的思想方法
假设检验是依据经典数学的反正法原理,结合概率论中的小概率原理进行统计分析和推断的方法。理解它的难度大,往往学生会套公式做,但不会解释,更不能解决新遇到的问题。对此可采取多将实例,细讲分析过程,讲明白小概率事件原理,同时注重学生思考,调动其积极性踊跃回答问题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3 提高《医药数理统计学》学习效果,保证学习质量,对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提出几点建议
3.1 善于归纳
本课程内容较为散乱,每个问题都有不同背景,系统归结,找出共性,有利于整体掌握所学内容。例如:古典概型所求概率是随机事件在样本空间所占比例,是随机事件样本点数与样本点总数之比,几何概型虽然对象不同(样本点无穷多个,不可数),所求概率是两个几何体度量之比,但也是随机事件在样本空间所占比例,两者本质思路都是一样的,搞清这一点,对全面掌握知识很有帮助。
3.2 学科交叉,提高认识
本课程虽然内容独特,但我们将概率视为函数之后,就可以用《数学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广泛应用极限、导数、积分之后,不仅处理问题严格科学,更提高了对问题的理解认识。
3.3 加强练习,掌握技巧
在教学中要加强课后练习,对例题及课后习题作精心选取,重点选择既具有实用背景又能对阐明基本概念、基本方法有帮助、能够提高学生兴趣的例题和习题,利用课堂讨论、思考练习、课外答疑、批改讲评作业等各个教学环节,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结合概率与数理统计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收集医药学以及经济生活中的实例,并根据各章节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案例服务于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课堂讲解生动清晰,已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全面看问题,从数量的角度分析事物的变化规律,使概率与数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现实工程或经济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学好本课程的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工作。通过对课后习题的练习,逐步加深对课程中各种概念理解,熟悉各种基本解题方法,达到基本掌握本课程主要内容的目的。很多学生在学习了统计方法,也记忆了很多公式以后,很茫然,不知该选用哪种方法来处理资料。例如:为了比较两种安眠药的疗效,将20名年龄、性别、病情等状况大体相同的失眠病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分别服用新旧两种安眠药,测得的睡眠延长时数如下表。
新药组xi 1.9 0.8 1.1 0.1 -0.1 4.4 5.5 1.6 4.6 3.4
旧药组yi 0.0 0.7 -0.2 -1.2 -0.1 2.0 3.7 0.8 3.4 2.4
假定两组睡眠延长时数均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试检验两种安眠药的疗效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很多学生发现两组样本含量相同,往往采用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这说明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这种设计方法的内涵。配对设计的每对数据要求测自同一个个体(称为自身配对设计)或同一个来源的两个个体(称为同源配对设计)或条件相近的两个个体(称为条件相近者配对设计)。题中从失眠病患者这一总体中随机抽取20例受试对象,然后随机平分为两组,是典型的成组设计。如果题中说20例患者按照某一条件(对结果有影响的非处理因素)配成10对,然后把每对中的两个个体随机分到新药组和旧药组中,问新旧两种药物对睡眠延长时数效果有无差别,这才是配对设计,所以学生一定要明白实验的设计方案,这是正确选用统计方法的前提。
3.4 联系实际,培养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课程产生的背景,是迫切解决当时实际问题的需要。当今社会环境中,医药学、生物学、经济等大量问题都可以用概率方法研究解决,让学生们做一些相关资料处理工作,把所学的统计方法用到实际中,理论联系实际,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每讲授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后,学生除了完成基本作业外,还要要求学生到图书馆查阅文献,找出运用所学统计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的文献例子,这样学生不仅学会查阅文献,而且通过查阅文献这一过程,对所学的统计方法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有的同学还对一些杂志的文章所用的统计方法提出质疑,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渐认为统计学其实是很实用、很有趣的一门课程。
3.5 在《医药数理统计学》的教学中引入CAI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举措
CAI的引入,将为学生提供一个因材施教、具有创造性的学习环境,可以大大增加信息量。但CAI教学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能取代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语言魅力是任何机器都无法取代的,一节课是否能吸引学生,不在于CAI课件的吸引力,而在于教师的讲课方法和教师的语言魅力,教师不可在教学的全部过程应用CAI课件,不适合过多地用课件进行讲授,会影响他们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祝国强,刘庆欧.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4
关键词:高中数学;概率统计;教学方案
随机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出现,而概率的研究为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它不仅与现实紧密相连,还与其他学科有着重要联系,因此对于高中数学概率统计学的研究势在必行。
一、高中数学统计概率简析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要求将概率与统计作为高中数学课程的必修内容,概率统计是必修课程的五大模块之一,原本属于大学教材中的内容,却出现在了高中的教材中,充分说明了其重要性。学生将通过实际问题来研究、学习概率,学习随机抽样、样本估计、线性回归的基本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积累数据与经验,体会统计思维和确定性思维的差异,深刻体会随机现象,并且通过典型案例解决,认识积累统计方法。
二、高中统计概率教学的现状
在新课标实施后,总体来讲,学生学习概率和统计的兴趣还是比较大的,这也肯定了概率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但在高中数学概率教学的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之处,导致学生无法清晰地理解概率和统计的基本概念,并且在实际运用中无法掌握正确的方式,使得最后结论与实际存在很大的偏差。而教师则没有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无法将新课改的要求落实到实处,新课改的实施离不开教师,若教师对新课改的内容理解不到位会影响其教学,从而影响学生的发展。
另外,课程本身也存在问题,新课改对于概率教学的具体要求比较笼统,缺乏具体的课程指导。例如,新课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体会它的影响和作用,却没有具体设定研究课程。学生仅仅学习理论知识,无法对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的实际结论不够准确,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概率准确性的把握。
三、新课标高中数学概率统计教学方法研究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中人们常常面临着大量的随机事件以及各种随机数据,这就要求人们要具备概率统计的基本知识,从而进行问题的解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将概率知识引入其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概率统计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重视理解概率统计的概念
教师对学生传授概率统计知识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在初步接触概率知识时,容易将自身的生活实际经验融入判断思维中,导致结果出现偏差,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定义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同时要通过不断的实验、计算以及积累来验证事件的发生概率,最终熟练应用相关概念,正确地进行问题的解决,防止出现偏差。学生只有对概率的概念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才能够更好地运用概率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提升自身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
2.引导学生实际应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学生概率知识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能够使学生在生活中得以应用,而且新课程改革的最大特征也是要求学以致用。概率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所以,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给学生创造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不断引导和帮助学生,使其主动发现并且能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精神。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于“最小二乘数问题”的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学生的身高和体重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收集数据,并作出相应的散点图,再通过最小二乘法来分析处理数据,利用散点图的直观性来发现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学生研究后再引入最小二乘法,给出线性回归方程。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研究问题的积极性,也养成了学生主动发现、主动积累的习惯。
3.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概率所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为了让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以及准确,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去,概率与统计的关键就是对相关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而计算机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的处理速度与效率,是学生建立记录和研究信息的有效工具。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研究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对事物的随机现象进行试验分析,计算出模拟结果,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随机现象的特点。因此,教师应该正确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平时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呈献给学生,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积极探索,研究更多更有意义的数学内容。
4.突出统计思维的特点和作用
通过搜集、整理、分析数据最后得出结论是统计的特征之一。统计的结果可能是随机的,所以也可能出现错误的统计结果,这点与确定性思维不同,但它又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可以通过对不确定的数据进行推理算出结果。概率统计主要是对随机变化的数学数据进行描述,从而推理出合理的结果,并呈现出正确与错误的概率。教学中应该为分析结果提供有效依据,让学生认识到统计的作用,分辨出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例如,通过随机抽取500名老人的年龄、寿命来推算老年人的平均寿命。像这样运用统计数据来估算整体时,应该认真分析搜集到的数据,让学生体会数据的随机性。
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离不开概率与统计,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着重引导学生将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与现实的问题相结合,重视其在日常生活、科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展现更直观、科学、真实的数据,让学生真实地面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主动设计方案,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进行分析交流。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职;SQL数据库技术;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7-0000-02
Vocational "Databas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Methods Research and Practice
Xu Qingquan,Zhao Hongning
(Lanzhou Foreign Language Vocational College,Lanzhou730100,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current structure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tudents,student characteristics,combining with SQL database technology course requirement.Explains how to carry out teaching for vocational students,focuses on SQL database technology curriculum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experience,courses for SQLServer features case method is proposed,task-driven approach and the combination of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and detailed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with the example,for teaching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Keywords:Vocational;SQL database technology;Teaching methods
一、前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深入,Access、Visual FoxPro等集中式数据库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微软公司推出的SQL Server以其丰富的功能及优越的性能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为此,众多学校都开始开设《SQL数据库应用技术》这一门重要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然而,高职校院部分学生的文化基础更显薄弱。但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不会降低,即大学就要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就要不断地研究自己的学生,研究他们的基础,研究他们的特点,研究他们的认识规律,因材施教,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技能型合格人才。文中以本人在该课程中的教学活动作为实例,结合该课程的特点,探讨了教授该课程的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并在具体的教学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开展SQL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由于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尤其是数学功底差,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加上SQL数据库技术又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教育等专业的学生尤其是文科学生来说,这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笔者认为,要学好SQL数据库技术,学好程序设计,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程序设计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要给学生讲清楚,当今社会,计算机已经非常普及,毕业后有了工作,在您的办公桌上可能就摆着一台电脑等您使用。仅仅会Word、Excel是不够的,许多问题是需要编写程序来解决,但并不是所有的程序都要靠计算机专业人才编写,如果您既会编写程序,又熟悉本领域的工作,那您的优势就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在激烈的竞争中您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学习程序设计不是为了考试拿学分或者拿证书,考试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学习程序设计的思想,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以便以后应用。
明确了学习目的,自然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为了要让基础好的学生能学的更好,让那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也要有所收获,对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一定要让每个学生都掌握,具体在SQL数据库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来体现教学方法的。
(一)采用案例教学法,明确数据的组织形式
采用案例教学法,可提高理论知识的教学效果。由于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的理论部分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而案例教学法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它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它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可大大缩短教学情景与实际情境的差距。如果在理论课教学中穿插案例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感性理解和认识,达到好的效果。
开始学习SQL数据库技术,不少学生就被大量的概念和似懂非懂的专业名词搞的晕头转向,但有一个问题是如论如何要弄清楚的,这就是SQL数据库技术对数据的组织形式。具体地讲,就是数据库系统(DBS)---数据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DB)---表(TABLE)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它们贯穿整个课程,也是数据库设计的一个重要基础知识。这个问题似乎比较简单,其实不然。课程中,数据库系统的概念是这样定义的:所谓数据库是指文件、数据、文档和SQL对象相关数据的集合。这是一个纯数学式的定义,不仅如此,定义中用到的DBMS、DBS、计算机软硬件和用户对象的概念学生几乎还是一片空白,怎么让他们去理解由原本还不理解的概念构成的更新的概念呢?有必要用实例来说明这些概念。学生最熟悉的环境就是学校,就以学校为例。学校有许多数据要处理,如学生的学号、姓名、年龄、成绩等,教师的姓名、职称、所任课程等,具体的数据最终是被放在“表”中,为了提高表的操作效率,一个表中不宜设置太多的字段。例如,学生的数据就可以放在学生表、成绩表、选课表等几个表中。又可以将有关系的多个表放在同一个数据库中,所以,数据库就像是一个容器,虽然名字叫数据库,但它里面放的不仅是存放实际的数据的物理表。而且还存放许多管理操作使用数据的其他对象,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计算机中的,要进行学校管理,或者说要对学校的数据进行处理,还需要编写程序,创建如视图、存储过程等其他重要的数据库对象等等,这些也是以文件形式保存的,为了便于管理,将这些有关学校管理的文件、数据等放在一起,就构成了“学校管理数据库”。在SQL数据库技术中,项目的表现形式就是项目管理器。至于如何创建项目,学生可能会想象得比较复杂,以为需要做好多事情,但在SQL数据库技术中创建一个DB却出奇地简单,用菜单操作,只要输入一个数据库名称就万事大吉了。表就比较麻烦一些,但这是后续教学知识单元的事情,到时候学生会渐渐加深理解的。
(二)采用类比学习教学法,明确数据的两种管理方式
所谓类比教学法,是将课程中两件相类似的事物通过比较,在共性的基础上,找出差异点加以区别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避免重复记忆共性部分,只要记着差异即可。采用类比学习教学法,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比学习教学法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能力、所具备的知识等相关因素,将学生学习内容前后比较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促进学生彼此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从中既可以建构出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系统知识,又能够完成整个小组的共同目标。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提高了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导航者。其结果是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SQL数据库技术对数据的管理有两种方式:交互方式和程序命令方式。所谓交互方式就是人和计算机相互交流。交互方式又有两种途径:通过SQL数据库技术提供的菜单进行交互和命令窗口书写命令进行交互。菜单方式比较简单,容易掌握,一开始要鼓励学生多使用菜单进行操作,使用菜单操作,使学生开始感到SQL数据库技术并不是很难学,甚至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再逐渐转向程序命令方式。学生常常会问,既然菜单交互方式简单,为什么还要命令方式?必须让学生清楚,菜单方式适用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同时菜单也不包括SQL数据库技术的全部功能,对于复杂点的问题就要用命令方式更多是用命令编写程序的方式来解决,所以要多用命令方式,以便熟悉命令,为编写程序做准备。
目前,高职计算机类课程程序设计学习涉及两种程序方式: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SQL数据库技术课程后续知识单元,程序设计基础就是涉及最基础的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内容,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是结构化程序设计的精髓,是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主要思想,必须好好掌握。学生在后续《java程序设计》等课程中将学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础离不开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主要思想,只不过增加了更新的软件工程思想,即面向对象的思想。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当前程序设计的主流,在学校里学习程序设计的目的是进行程序设计的基本训练,应该把精力放在最基本、最常用的内容上,细节上不必死抠。即使将来不用SQL数据库技术而要用其它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程序,学习新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过程,您会感到犹如行云流水一般,因为哪一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其编程思想都是一样的,无非是学习一种新的语法格式罢了。
(三)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好实训课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过程可分为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及总结经验等几个阶段。其核心是在教师精心为教学设计的任务驱动下,学生通过各种学习形式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导航者。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SQL数据库技术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组织好实训课是学好这门课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职院校的学生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动手能力较强,大多数学生对实训课比较感兴趣,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因素,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学生有想玩游戏想上网的动机,所以,教师必须组织好实训课。我们是这样做的,每次实训课前就告诉学生下次实训的内容,让学生清楚在实训课上自己要完成什么任务?实现什么功能?要用什么命令?要用什么格式?对课本上的例题不能只照书本机械地进行操作,一定要明确每一条语句的作用,要在执行前预测结果,并且要能举一反三。
(四)采用循序渐进教学法,熟悉命令格式应用
采用循序渐进教学法,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循序渐进教学法的基本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学习过程,循序渐进教学法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循序渐进教学法本身就要求能做到前后衔接,环环紧扣,如果有一个地方“短路”就无法再“渐进”。循序渐进的起点就是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层层夯实基础才能打通难题的命脉。其核心是教师教学过程由简单到复杂设计,学生通过层层夯实基础学习形式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导航者。其结果是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SQL数据库技术的命令比较多,大多数命令都有可选项,让学生熟悉所有命令是困难的,也没有必要。重要的是让学生熟悉常用的命令,熟悉命令的基本格式,对于可选项,一定要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可选项?需要哪个可选项?例如,select命令,仅格式就一二十行,差不多占满半页书。如果一开始就给学生讲格式,那学生不云里雾里才怪呢。我是这样分步教学的。
第一步,先让学生找出必写的保留字:select-from
并告诉学生这就是SQL数据库技术-select查询的基本格式,并通过例题让学生记住这个基本格式。重点让学生弄清楚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用这个基本格式查询不同的信息,或者说是从表的横向上要查询哪些字段,即select和from之间要写什么?如何写?字段的顺序怎样影响查询结果?二是表是在什么地方被“打开”的?即from后面写什么?
第二步,扩展为条件查询:select-from-where
基本格式查询结果是表中的全部记录,一般称为无条件查询,如果只要查询表中满足一定条件的某些记录,即从表的纵向上查询部分记录,就需要有where可选项,这就是条件查询。
第三步,如何使用可选项group by和order by
无条件查询和条件查询的结果都与原数据表中的次序相同,如果要查询结果按照某种条件进行分组就要使用可选项group by;如果要查询结果按照某些字段进行排序就要使用可选项order by。
第四步,让学生明确查询可以是基于单表的,也可以是基于多表的;对于多表查询要让学生理解多表之间是如何实现关联的?
在SQL数据库技术select查询语句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循序渐进教学法,熟悉命令格式及应用,进一步加深对SQL数据库技术select的理解,同时也进一步巩固已经学过的有关命令。以上这些基本内容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很好掌握,至于嵌套查询、自联结查询等就不一定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很好掌握。
三、结束语
总之,根据对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并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如果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和环境,将案例教学法、对比学习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灵活加以应用,则可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如能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则可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如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可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增大课堂信息量。再如建立网络教学环境则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交流的场所、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空间,既解决了学生课后自学、查找资料、答疑等问题,又能以快捷的信息反馈机制和优质的教学服务促进教学发展。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各类教育,但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对于高职院校更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丁宝康.数据库实用教程(第二版)[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史朝.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0
[3]陈建平.基于数据库教学选材与教学策略[J].肇庆学院学报,2009
篇6
关键词:MATLAB软件 数值计算方法 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131-01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工程领域与数学的关系愈加密切,数学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在现代科技发展中体现的愈加明显。数值计算方法作为利用计算机求解数学问题的学科,是实现实际工程问题的一种重要基础手段。因此,在大学教育阶段开设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是非常必要的,而这不仅要求学生理解相关的数值计算的理论知识,还要会利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基于长期的教学实践体会,在数值计算方法课程中做好理论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这两个环节变得异常重要。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数值计算方法相关的软件层出不穷,如何合理的加以利用,是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探讨的课题。该文以具体教学过程为例,介绍了数学软件MATLAB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的具体操作。
1 MATLAB介绍
MATLAB是由MathWorks公司1976年出品的软件系统,包含科学计算、可视化以及交互式程序设计等计算环境。它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学数据可视化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中,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领域提供全套解决方案,代表了当今国际科学计算软件的先进水平。MATLAB的语法简单,编程易于实现,其强大的数值计算功能,基本涵盖了高等数学中的所有运算。经过多年发展,MATLAB已成为最优化理论,神经网络,计算机模拟仿真等现代学科的基本教学软件,是众多科研工作者的必备工具。
2 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特点与难点分析
2.1 涉及范围广
数值计算方法是面向理工科各专业的基础课程,包括误差分析,插值法,数值微积分,矩阵计算,数值代数,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等领域,涵盖大学数学的各分支,内容广泛。该课程具有知识结构分散、知识面跨度大、知识要点繁多等特点。因此,本门课程的讲授面临诸多困难,要想对每一种数值解法都做深入研究是不现实的,只能介绍部分经典方法的相关理论。如何在讲授完主要理论后将其应用于实践,是个大难题。
2.2 公式推导多
任意一本数值计算方法教材上的理论都过于复杂,给人的感觉就是这门课一直讲算法,传统的课堂上也以理论推导为主,如此很难有效的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加上课时有限,教师如果对课程不能宏观掌控,常常会在教学内容、方法、节奏等方面出现问题,在强调理论证明的同时,忽略学生对问题实际背景的理解以及数学思想的把握,造成教师对知识讲解的不透彻,学生消化不良。
2.3 计算量大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个别简单问题可以进行少量手工计算。但是,为了很好的说明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本课程一般都需要进行大量的重复计算,而在课堂上进行这种工作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性。进而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教学效果及学习效果差强人意。
3 基于MATLAB软件的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
针对上述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的特点和难点,我们考虑结合MATLAB软件的特点来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将MATLAB软件应用于数值计算方法的教与学,必将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做法如下。
3.1 基于MATLAB软件,分析与计算并重
整个教学内容既注重算法的理论分析,也注重算法的实现。对基础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注重阐述来源和应用,删减不必要的、繁琐冗长的推导论证和复杂的运算技巧,确保课程内容通俗易懂,算法实用,够用。以具体案例和工程应用实例驱动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确保理解数值计算方法的相关概念和方法、理论等。
3.2 基于MATLAB软件,经典与现代交融
教学内容在保持经典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内容的现代性。用现代数学的观点阐述一些数学概念,延伸数学结论。将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值实验融入教学,并贯彻于教学全过程。例如,传统的微分方程数值解基本上都是采用差分法来完成,这种方法原理简单,学生容易接受,但数值解的精度较低或者需要较多的迭代次数。MATLAB软件中提供了全新的微分方程工具箱,对于常见的经典偏微分方程如热传导方程、扩散方程等都能给出精度足够的数值解,这对学生理解微分方程数值求解部分的理论是有很好助益的。
3.2 基于MATLAB软件,理论与实践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课外相结合,利用习题课,给学生足够的可供选择的实用性较强的习题和数学建模问题,让学生亲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注意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于一体,目的是使学生得到选择算法、编写程序、分析数值结果,培养使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现代数学科研工作和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要注意引入工程实例,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 结语
数值计算方法面向算法,是利用计算机快速解决问题的一门学科,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学中的授课模式,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要注重与实践的结合。基于MATLAB的数值计算方法辅助教学,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使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易于接受,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内容,改变了师生对课程固有的传统认识,能真正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让学生在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和作用。因此,不能光讲方法而不实践,那样只会过于理论,让学生摸不着,看不到,很难理解数值计算方法的精髓,只有通过边学习边实践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值计算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工程实践。
参考文献
[1] 张玉柱,艾立群.钢铁冶金过程的数学解析与模拟[M].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
篇7
关键词: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任务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9)04-0097-02
1 引言
“技术与应用”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技术原理,更要注重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建立常见的Web应用程序。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学生必须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我们不断探索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经过几年的努力,研究了一套适合于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课堂教学方法
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针对课程的不同内容,设置不同的案例,供上课使用。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本课程内容主要分下面几部分:简介、Web服务器控件、编程、内置对象,针对不同的章节,设置不同的案例,使学生易于掌握重点知识,学起来更轻松。下面详细介绍各部分的教学方法。
2.1 “ASENET简介”部分教学方法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运行环境和编程环境,讲课采用 2003和SQL Server 2000作为开发工具,这一部分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安装所需软件。采用演示+学生实际操作的形式,教师提供所需软件,供学生下载,然后老师演示程序的安装,学生按照老师的提示同步安装,对于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学生解决。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机器上安装所需软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2 “Web服务器控件”部分教学方法
这一部分内容因为有可视化的外观,学生一般比较喜欢学习。但是学生往往只注意到如何向页面上添加控件,如何控制页面布局更美观,却往往忽视了对控件进行必要的属性设置,以及对控件的编程。所以上课时,除了说明控件的适用场合外,还必须要加强学生对控件更深层次的理解。比如,在讲RadioButton控件时,为了加强学生对GroupName这个重要属性的理解,可以设计一个要求用户选择性别的页面,首先不设置GroupNarlle属性,运行看效果,学生会发现当分别点击两个控件时,男、女两个项同时选中,这时再说明解决的方法,可有效加深学生对此属性的理解。
另外,学生对验证控件部分理解不到位,在设计界面时,经常就省略了这些控件,从而导致输入数据的正确性无法保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上课时给学生看截取的网易注册页面,并提示学生界面上有一些对用户输入信息的要求,提问如何实现这些要求。如果学生提出用编程方法解决,可编程实现要求用户输入用户名为6-12位英文字母和数字;当学生对编程验证的复杂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再提出利用验证控件解决的方法,使学生对验证控件的方便性有了必要的认识后,即可讲述控件的使用方法。
2.3 “编程”部分教学方法
这一部分内容比较抽象,编程比较多,是课程的难点。为了能够吸引学生,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案例,比如留言板系统,先给学生展示,让他们知道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设计自己的留言板。在讲课过程中简化理论内容的讲解,只介绍Connection、Command、DataReader、DataAdapter、DataSet这五个对象的编程方法以及相互间的关系,讲完必要的理论知识后,要让学生来分析如何利用所讲知识实现留言板的特定功能,如撰写留言功能,让学生讨论是利用Connection-Command-DataReader实现,还是利用Connection-DataAdapter-DataSet实现,在学生讨论时,要说出他们选择不同方式实现的原因,并引导他们设计实现此页面。然后,要根据代码的简易程度,让学生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哪种方法更合适。最后,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形成完整的的使用方法说明。通过让学生参与讨论,可使学生感觉讲解知识不再枯燥,并能积极思考,较快地掌握所学知识。
2.4 “内置对象”部分教学方法
在本章中,涉及六个常用对象,个个对象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知识点比较散,对于本章的学习,设计用户登录页面及登录后显示欢迎信息的页面,对于登录用户名可以通过Response的Redirect方法传递到新页面,也可以通过Session、Cookie对象传递,通过使用这几种方法传递参数,可以让学生来比较这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同时把这三个对象的常用方法掌握起来。对于第二个页面,要借助于Request对象的Querystring属性获得传递过来的信息,或者通过Session或者Cookie来读取信息,另外利用Server对象的属性来获得用户的IP地址等信息,用Application对象实现网站访问人数统计功能,向学生展示这些对象的使用方法。在这个简单的例子中,Response、Request、Session、Server、Application、Cookie这六个对象都有所应用,通过在上课时展示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实现这些功能,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把各个所需知识点讲完后,让学生完成案例的设计。
3 实践教学方法
3.1 实验教学法
ASENET技术与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课堂上的理论讲解外,实践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实验课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每一次实验课都要给学生一个具体的任务,并且要先演示给学生看完成的效果,然后给学生提示需要用到的知识点,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可避免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错误。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掌握了完成一个任务所需要的各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且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验完成后,不能对实验效果置之不理,要对学生每一次课完成的“任务”打分,以促进学生在上课时间完成任务,没有时间聊天、玩游戏。
例如在做“Web服务器控件”部分实验时,展示网易用户注册页面,要求学生仿照此页面来设计自己的用户注册页面,对于要收集用户哪些信息作要求,并要求学生要尽可能多的使用各种类型的控件,实验完成后,可以找几个设计得比较好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以增强大家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作品驱动
在本课程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就会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自己或者一组同学共同完成一个小项目,在上课过程中及时提醒学生当前应该做的内容,使学生在课余时间逐步完成项目,课程结束可提交项目,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通过作品,可以使一部分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得到锻炼,也使得其他同学能参与进来,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
篇8
[关键词] 数据库原理;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计算机自从问世以来,经历几展之后,开始建立起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作为信息系统的重要部分,是计算机相关专业所必须学习的一个内容。数据库原理在学习方面,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要注意掌握实践操作的内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工作原理,能够根据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创建和运用数据库。传统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授课方式多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所以,在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教学方面,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目前教学难点之一。
1、《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现状及问题
1.1《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现状。《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方面,大部分教师都过于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忽视了结合实际,没有花相应的时间去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课堂上理论知识的讲授也还是按照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没有充分地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最多是在多媒体教室借助PPT讲授理论知识。长期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枯燥地讲解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授课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在教学效果反馈方面,大多数教师采用传统的试卷考试办法来获取反馈。通过试卷考试的方法只能简单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无法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心态,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认真备课、费尽心机出考试题目到最后却是事倍功半,无法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1.2《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具有的问题。
1.2.1重视理论知识培养,忽略实践操作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学科。很多老师在这门课上往往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教授而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上,不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采用理论灌输的课堂教学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很多时候,学生只是单纯地了解理论的含义,并不能够领会理论的内涵,更谈不上运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
1.2.2教材编写不合理,脱离实践。有关数据库原理的教材有很多,但是大部分素材在编写方面缺乏实际参考。在教材内容设计方面,只注重空洞洞的理论知识完整,而涉及到数据库的应用内容过少。很多教材甚至独树一帜,造成了教材内容知识连贯性差的问题。教材内容不连贯就会影响到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无法很好地理解知识内涵。
1.2.3理论知识课程和实践操作课程设置错位。按照相关定义可知,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理论知识的学习应该及时应用到实践上面,接受实践的检验,并且通过实践来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很多学校在设置理论知识课程和实践操作课程的时候,没有认真考虑两者的关系。首先在课程开设方面,理论知识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操作课程设置时间相差较久。理论知识地学习不能及时得到巩固。同时,由于重视理论学习,课程数量设计相对实践课程要多很多,没有充足的时间来交给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同时,实践课程方面,仅仅只是用来检测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很好地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综合创新性实验不多,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1.2.4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单一。除了上文提到的教学方式多采用单纯的知识授予方法以外,在教与学方面,理论知识讲授太多,在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很多学生大多数忘记了理论知识的内容,进而在实践课程上无法顺利完成实验任务。教学手段方式单一,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1.2.5传统的教学反馈模式不能使教师更加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效果反馈上,依旧采用考试的办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评价方面,也沿用以前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评价方式,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
2、《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创新教学措施举要
2.1教学方面。首先,将生活实例引入教学课堂,结合实际来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要想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就必须结合学生熟悉的实例来讲解。如,可以借助学生最为熟悉的聊天工具和相关软件来说明数据库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主动研究聊天工具上所应用到的数据库知识,以此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
其次,在作业方面,采取实践作业为主。布置学生进行数据库的开发和维护作业,促使学生合作完成作业。
2.2课程评价和教学效果反馈方面。作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发挥其实践性强的功能优势。课程评价方面,学期成绩以平时和期末综合为主。平时成绩来源于平时实践作业的开展与实施。实践作业的完成度,实践作业的优秀度等都可以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参考。期末考核成绩依然根据之前的分组进行,进行以本课程所主要涉及的课题研究,如数据库建设与运营等。在最后借助论文答辩方式对课题研究报告作答辩,根据答辩来决定期末最终成绩。
教学效果反馈方面,通过数据库建设等作业的完成,特别是答辩的开展,教师可以很直接地从学生的表现中得到效果反馈。作业答辩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有效防止了学生作弊的可能性,保证了学生成绩的真实性。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所必修的课程,本文简要分析了该课程教学现存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当然,在教学方式上还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艳,王浩.面向对象数据库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研究——以ACCESS数据库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8).
[2]郑良仁,靳宗信,邵开丽.《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浅析[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0(07).
[3]常静,吴芳,邓小光.谈独立学院任务驱动教学法在ACCESS数据库课程中的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7).
篇9
关键词:计算机安全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48-02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大众化教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训练、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
一、前言
《计算机安全技术》课程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新概念、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新问题层出不穷。该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计算机安全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获得计算机安全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1],为深入学习信息安全技术、密码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及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基础。
《计算机安全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只有把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开设的计算机安全课程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2],严重制约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1)教学仍然以理论教学内容为主体,实验学时不足。由于这门课程是与计算机的单机安全、网络安全相关的,实验内容不仅包含单机的安全实验,还包含网络环境下的攻击、防范、病毒及反病毒的实验,这些实验对计算机具有破坏性。由于资金及资源的限制,大多数高校选择了纯理论教学,有的虽然开设了一些实验课,但是这些实验一般均是验证性的实验。(2)教学方法陈旧。本课程目前的讲授方式仍然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极少参与到授课环节中,学生动手机会很少,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3)缺少实验环境,无法满足教学需求。《计算机安全技术》这门课程的实验内容不仅包含单机的安全实验,而且需要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攻击、防范、病毒及反病毒的实验,这些实验对计算机具有破坏性。因资金及学校发展计划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校仍没有专业实验室,无法进行综合性、实践性的实验。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依据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大众化教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训练、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3]。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解决本专业学生低进低出的问题,结合国内著名高校的经验,针对目前我院《计算机安全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首先将原来的学时分配由全部的理论学时改变为实验学时的逐渐增加。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遵从我校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改革步骤主要有三步。
第一步是教材的选用。目前使用的教材是教育部规划教材,内容包括计算机安全基础知识、安全体系结构、通信安全、数据加密与压缩、WEB安全技术及入侵检测系统等。该教材理论知识覆盖面较广,从理论角度介绍了计算机安全涉及到的相关知识,但缺少实践性教学内容。所以在选用教材时,不仅要充分体现理论知识的全面性,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教参推荐给学生。教参中应补充上实践部分,如操作系统安全部分的实践操作、数字证书部分认证中心的搭建与数字证书的申请与授权等。
第二部分就是教学内容选取。根据我学院学生层次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基础好、吸收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补充教学内容,将更深入的密码学、网络安全编程方面的知识引入到教学中;而对于基础差、学习积极性又不好的学生,我们将理论知识教授时数减少,多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实践理解理论知识。计算机安全技术课程中的原理概念部分抽象、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更改传统的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带动到授课环节中,通过学生自己参与讲课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就目前我校无专业实验室的情况,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充分利用虚拟机技术进行一些实践性强的实验,在虚拟的环境下进行大量的实验而不会对计算机产生破坏。将虚拟机引入到实验教学中能够利用有限的资源扩充实验内容,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大大调动学生的积级性。并且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安全技术课程中的使用使得学生养成一种主动探究的习惯。学生在使用虚拟机的过程中,逐渐熟悉这个工具后,自己可以尝试使用虚拟机做一些实验、测试一些新技术,甚至自己设计实验项目。由于使用了虚拟机这个工具,学生在测试时消除了后顾之忧,因此可以放心大胆的进行尝试和创新,也因此可以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因此,虚拟机技术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为今后实训课程做下铺垫。
第三步就是考核方式的改革。因为本课程以往都是以理论授课为主的,所以采用的考核方式也是闭卷考试。通过本次课程改革,大大提升了实践部分的教学,所以我们将实践过程作为考核的主要方式。在平时的实验课中通过学生的实践进行平时成绩的考核,学习结束之前进行综合实验的部署,通过综合实验完成情况进行本门课程的考核。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国际通行的小组讨论课(seminar)、导修课(tutorial)、研究性教学、互助学习、案例教学、创新实践等现代教学方法将被逐步引进到教学中。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重点不同,逐渐解决优等学生吃不饱、较差学生消化不好的问题。将学生按照接受能力混合分组,每组中都有好与差,在布置任务时从简单任务入手,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对于较难任务,要求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自己完成的基础上辅助其他学生完成任务,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配合能力,对于层次较好的学生来说更能促进他们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在每个知识点的授课前与授课后布置相应的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己完成,而课上是学生一起交流一起讨论最后寻求最佳解决方案的过程。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也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开展校内校外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项目,通过在各种实践竞赛中寻求给学生锻炼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四、结语
针对我学院三表学生较多的实际情况,本课程因材施教,加大实验学时,使学生从理论知识深度的学习过渡到实践能力的积累;将虚拟机技术引入到实验教学环节中,不仅能够利用有限的资源做大量的网络安全方面的实验,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走入社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段云所,魏仕民,唐礼勇,等.信息安全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0-54.
[2]赵华伟,文卉.网络信息安全教学实施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2,(7):57-60.
[3]阙海宝,白琴.创新人才培养思路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09,(6):61-62.
[4]张志勇,黄涛,张丽丽,等.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知行合——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1,(12):67-69.
篇10
关键词:艺术设计;基础课;教学改革;民办应用型大学
中图分类号:J50-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9-0214-02
一、艺术设计类基础课定义
所谓艺术设计,从内涵上说就是从技术的、经济的、社会的和文化的角度出发,以功能效用与宜人性为目的,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段,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构想筹划,使之转化为具有特定使用功能、外在形态、人际关系以及文化意味的实用性的创造性活动。
“基础课程”,从字面上看,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这里所说的,是指直接为艺术设计专业设定专业基础的课程,如过去通常所说的造型基础、色彩基础、装饰基础等。这里所说的“基础课程”,不仅是指直接为艺术设计专业奠定专业基础的课程,如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图案基础、字体设计、人体工程学等课程,还包括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和其他人文学科的跨专业基础理论部分。
二、民办应用型大学艺术设计类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实施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特别是民办应用型大学艺术设计类教育起步更晚。艺术设计教学秩序较不明确,特别是基础课的教学思路相对滞后,教材选用较随意,教学方法较落后,招生制度的影响,学生的基础也参差不齐等。这些制约了艺术设计教育与社会脱节,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训练与专业设计脱节,对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已刻不容缓。对于民办应用型大学艺术设计教育更要注重于市场经济、社会需求等等的联系,民办应用型大学艺术设计类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实施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有其必要性。
当前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研究及教学实践,与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要求还较为脱节,以科学合理的课程与教学理论为指导的较为深入、清晰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研究,还基本上处于初级阶段。
三、民办应用型大学设计类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实施方法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我国艺术设计研究的发展的最广阔而深厚的动力源泉为社会主义经济而服务。因此,课程设置要适应地方性,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而服务。与此同时,加强课程设置适应地方性并不是说不必要进行该研究的国际交流和学术讨论。相反,它是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我们要在加强课程设置为地方的同时大力进行该研究的国际交流。课程设置研究的国际交流是艺术设计专业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加强了各国课程设置研究的学术交流和先进课程体系的世界共享,适应全世界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趋势。
2.实用性原则。由于艺术设计专业自身的独特性,它应更重视课程设置的前沿性和创新性,反映本专业国内外最新成就、新进展、新动态,反映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发展,适应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高、精、深的要求,跟踪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使学生尽快掌握学科的最新的动态以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还应以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来进行不断地深化改革,要在我国传统文化、审美习惯、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探讨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教育体系。
3.综合性原则。课程设置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和深厚的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还要具有文理渗透、交叉和综合的全方位知识和理论。衡量一个人才是否优秀,并不能只停留在看她是否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还应该看她的人文涵养、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等的综合素质。所以,我们在设置课程的时候要立足于学生所修的专业基础上,根据学科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艺、文、理、工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四、民办应用型大学设计类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实施方法的模式
(一)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课题、项目、竞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设计类课程应创建能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环境与资源条件,并实施个性化教学,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课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要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时,引入企业课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企业进行合作,在课程中引进实际项目,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设计过程的机会。这样的形式,有利于培养设计类专业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能力,有利于树立学生的市场观念,使学生的研究、设计、合作等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二)“多讲少做”转变成“少讲多做”,再转变成“精做”的模式
设计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内容可以通过做来完成,教师只需讲述重点理论,然后布置任务,把“讲”的时间变成“做”的时间。在具体“做”的过程中,学生必然遇到种种问题,这时需要学生自己调查解决,或者教师引导其解决,始终把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 “学”中再“做”。这对于固化学生知识,激发学生思维,强化自我解决问题等有很好的帮助,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减少课题数量后,学生的精力花在自己要深入的小课题当中,以做到“精”。另外,由于小组之间要相互对对方的课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因此学生也学到了其他小组的内容,达到“没做但会做”的效果。
(三)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模式
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课前的教学设计是通过什么教学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活动中,要灵活运用案例式、课题式、探究式、讨论式等等教学方式,紧密结合所需要传授的知识点及培养的能力,构建教学情景,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教学场所的多元化模式
设计来自于生活,对于设计专业来说,成天在教室学习对学生的设计视野有较大影响。教学场所不应该局限于教室,应该整合图书馆、互联网、商场、博览会、工厂等有形的或虚拟的教学资源,把有限的课堂教学与大量的课外研习结合起来。这样,才有利于拓展设计专业学生知识,教学才能呈现出多元化的模式,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五)企业参与教学模式
定期聘请企业设计人员到校讲课或讲座,内容服务企业的发展出发,紧贴市场,把实践知识尽早地传授给学生。另外,邀请企业设计人员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评判,这可以提高学生完成课题的认真程度,也能让学生尽早了解企业对设计作品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设计作品向企业标准靠近。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以及要具备的能力。
五、民办应用型大学设计类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实施方法环节设计
为提升设计类基础课教学的内涵,充分发挥设计类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实施方法的作用,需要以设计类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实施方法为核心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设计类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实施方法为平台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课堂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革新,加快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新建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推动民办应用型大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活动,往往会影响学生日后对艺术设计活动的接近程度,民办应用型大学设计类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实施方法环节设计,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使学生不仅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及广阔的视野,还具有对各课程之间知识内容联系的认知能力;(2)使学生认识教学改革和实施方法的艰难性,敢于实验并乐于充当课程的“试验品;(3)在教学改革实施中尤其通过具有一定反复过程,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坚毅顽强、吃苦耐劳、谦虚谨慎的心理品质;(4)能够对课题设计、示范作品、教师辅导与讲评、同学作业、个人作业做出有创见性的评价;(5)发展学生全面的心智结构,努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判断力、想象力;(6)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懂得尊重不同价值观和文化背景的文化艺术,养成一种积极开放的、尽力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心态;(7)通过各种训练方式,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兴趣与情感,以及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8)培养学生自觉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求新的思维品质,尤其应具备对即有知识的质疑意识与批判精神。
六、民办应用型大学设计类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实施方法的长效机制
设计类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实施方法需要一套长效保障机制,以确保设计类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实施方法取得稳步成效。结合民办应用型大学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宜民办应用型大学设计类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实施方法的长效机制,促使民办应用型大学长足发展。
(一)优化整合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体系
促进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之间的资源共享。艺术设计的专业教学资源,既包括有形资源,也包括无形资源,其中的有形资源主要包括师资、图书资料和画室、多媒体教室、展厅、艺术楼、实验室等,无形资源主要包括院校艺术文化环境、精品专业课程、办学经验、教学方法等。不同院校和不同专业拥有的各种资源的数量、质量各有不同,不少优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在院校之间,可以通过共储共享图书资料,共建共用实验室、实习基地,高水平师资交流互访等形式,促进优势资源的一般性共享共用。
(二)提高现有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综合素质教育与培养己成为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主要方向,这对从事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保证艺术设计教育质量的关键。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在学历和职称有一定的提高,同时也要注意专业结构的合理性,学校不能受传统的思想观念影响而放松对艺术类专业教师的要求。营造优越、和谐的用人条件和环境,做到充分稳定地方人才,积极引进外来优秀人才,努力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提升学历层次同时也要引入不同教育背景和教育理念,从而有力地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注重艺术设计基础课程设置评价标准的多样性
评判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课程模式建设水平的标准,主要看其课程设置。课程是教学活动中内容与实施过程的统一。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课程设计质量的高低,在实施过程中是否有效,都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否能体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特色,课程设置与结构的合理性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定,需根据国家对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要求与艺术设计行业发展需要进行。
课程设置评价对课程实施具有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其实质就是一种价值判断。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进,从而最终达到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目标。
七、总结
在本科民办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美术基础课教学,应着眼于如何适应对既具实践动手能力又拥有系统理论知识的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避免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和单一的教学模式!我们既不能墨守成规,又不能因为片面强调应用而急功近利,要在加强与专业技能课衔接的同时,坚持系统的、完善的基础训练!
参考文献:
[1]美术教育学教材编写组.美术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 上一篇:社区口腔健康知识讲座
- 下一篇:慢性病防治措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