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发生的主要原因范文

时间:2023-10-30 17:58: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亚健康发生的主要原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亚健康发生的主要原因

篇1

关键词 中职生 亚健康状态

资料与方法

于2006年5月对卫生学校在校学生亚健康状态的表现进行现况调查和分析。选择卫生学校在校2004级护理和2005级护理班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全部为女生,其中一年级学生210人,二年级学生240人,平均年龄17.31±3.03岁。

方法: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内容有亚健康状态的表现,营养膳食状况、体育锻练和生活习惯等。共收回答卷450份,最后对问卷进行统计处理。

结 果

中职生亚健康状态发生情况:在调查的学生中,亚健康状态普遍存在且比较严重,450学生中,存在1项或1项以上亚健康表现者379人,其发生率为84.2%。一年级210学生中,有1项或1项以上亚健康表现者164人,其发生率为78.1%,二年级240学生中,有1项或1项以上亚健康表现者215人,其发生率为89.6%。说明中职生面临很大的健康问题,且二年级亚健康状态发生率高于一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2,P

中职生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调查结果见表1。

发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调查:在有亚健康表现的中职生中,原因调查显示,学习压力大、因就业困难而对前途缺乏信心、心理的承受力差、生活习惯不良(不吃早餐、营养不均衡、缺乏运动、睡眠不足)是造成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

讨 论

中职生出现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不良的生活习惯:①不吃早餐。②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③睡眠质量差。

学习压力大:卫生学校中职生平时学习压力很大,用脑过度,对就业前景的担忧,身心处于超负荷状态,造成过度疲劳。

心理因素:由于中职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熟阶段,极易产生心理问题而导致心理紧张,从而引起心身疾病。

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人体具有生物钟现象,有期和低潮期。在期和低潮期,其脑力和体力都有较大反差。

实施学校健康促进,可减少中职生的亚健康状态发生率。

首先应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做好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意识,采取健康行为,消除不良习惯。

其次应加强学生食堂管理工作,注重平衡膳食的合理营养:一方面要加强饮食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管理,另一方面加强营养配餐,以满足学生生长发育和学习的需要。

还应加强体育锻炼,倡导和开展有益于健康的活动:体育能够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进血液循环、呼吸、消化系统的机能,健全体魄,增强免疫力;体育活动在大脑皮质相应区域有强大兴奋区,使部分由脑力劳动或思想负担而产生兴奋的区域得以抑制,从而避免大脑皮层过度疲劳而诱发亚健康状态 [1]。

然后应加强中职生生活技能教育:如人际关系、调节情绪的能力、缓解压力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应付各种危机和压力,预防健康危险行为。

再次应发挥学校卫生室和保健医生的作用:做到定期体格检查,做好健康指导。特别要重视心理卫生及常见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在校园内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卫生保健活动。

最后应加强心理健康咨询: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班主任、教师应多关心了解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鼓励学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中职校园的生活。

篇2

【关键词】 健康状况;认知;策略,实验性;学生,医科

【中图分类号】 R 161.5 R 749.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3-0239-02

亚健康状态是指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又称机体的“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是机体无明确病因,却呈现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很大程度上是慢性病的潜伏期[1-2]。该研究对导致医学院校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新乡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三全学院、管理学院4个院系在校本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每个院系发放问卷200份,共发放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784份,有效回收率为98%。其中男生427名,女生357名;城市学生401名(男225,女176),乡村学生383名(男202,女181)。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和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医科院校大学生“亚健康”主要表现特征[3-8],包括注意力难以集中、持续疲劳、失眠、四肢乏力、经常感冒、感觉、记忆力减退、烦躁不安等90多项,自行设计出《医科院校大学生亚健康现状调查问卷》,请专家对调整后的问卷进行效度评定,前后经历了4次修改。

1.2.1 问卷的效度检验 问卷设计完成后,请对该课题题材熟悉的16位专家进行了效度检验,按照特尔斐法的要求,进行了3轮意见征询。对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作了归纳整理后,修改和补充了问卷,效度系数为0.818。

1.2.2 问卷的信度检验 在实施调查之前,为了保证问卷的可靠性程度,笔者对三全学院35名本科生进行了2轮测试,中间间隔2周。对2次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使用克伦巴赫α系数公式计算出信度系数为0.83。因此,该问卷具有较高信度,符合统计学要求。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和城乡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分布 女生亚健康检出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乡村学生亚健康检出率高于城市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见表1。

2.2 影响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因素 见表2。

2.3 对亚健康的认知状况 见表3。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医科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症状表现已相当普遍;亚健康检出率比较显示,女生高于男生,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基础医学院学生高于其他院系学生,这可能与不同群体的某些不同专业特点有关。对亚健康认知的学生约有1/3,

大多数认为自已是健康的,然而有超过1/2的人却处于亚健康状态。说明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比较缺乏,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没有真正认识到亚健康对自已的不利影响。

篇3

【摘要】 目的:探讨深圳市外来女工亚健康状况及其危险因素,为预防亚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一表格对564名某市部分外来女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外来女工亚健康状态发生率为67.91%,不同年龄组的外来女工之间亚健康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作业环境有高温、粉尘、噪音和刺激性气体会使外来女工亚健康的发生率升高,其亚健康发生率分别为63.06%,75.18%,70.37%,72.50%。外来女工亚健康的发生与睡眠质量不佳、经常加班、工作环境不良、有痛经以及与上级关系不妥有关,与吸烟、饮酒等因素无相关,而文化程度高可降低亚健康的发生。结论:外来女工中普遍存在亚健康状态,不利的工作环境更易于导致其亚健康的发生,故应加强对外来女工工作环境的监督,提高其健康水平。

【关键词】 亚健康状态;外来女工;影响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ub-health status and corresponding risk factors of female migrant workers in Shenzhen and thus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on the prevention of sub-health. Methods:564 participated in our investigation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and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with SAS8e software. Results: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67.91% of the 564 female volunteer migrant workers are affected by sub-health, the incidence of which doesn't vary with age. Those working at an environment such as with either high temperature, or dust, noise, irritant gas are prone to sub-health with an calculated incidence of 63.06%, 75.18%, 70.37%, 72.50% respectively. Our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sub-health is related to poor sleep quality, frequent overtime work, bad work environment, dysmenorrhoea, and tension from the superior but not related to other factors such as smoking and drinking. Education at higher levels appears to be a factor contributing negatively towards the onset of sub-health. Conclusion:It is a common problem for female migrant workers to be affected by sub-health, which is of no doubt either elicited or aggravated by adverse environment at work. Therefore, more supervising effort should be made to ensure maintaining a proper environment at work for female migrant workers so as to improve their health status.

Key words Sub-health status; Female migrant workers; Risk factors

亚健康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口的流动性加强,各地外来人口逐年增多,对外来女工的职业环境与健康的研究较多,而对其职业与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则较少[1-2]。为了进一步研究外来女工中亚健康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据此制定有关亚健康状态干预对策,于2003年7月至8月对某市镇合资工厂564名外来女工进行亚健康现状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市镇不同合资工厂5间(制花厂3间,制衣厂2间)。分别按照每间工厂外来女工总人数的20%的比例来抽取样本,总共抽取外来女工600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亚健康状态的调查。

1.2 方法 制定调查表,问卷不署名,独立填写,当场收回,调查内容为基本情况、生活方式、亚健康症状等共92个项目。亚健康状态的评估标准根据亚健康状态评估表,依照有关文献的方法进行诊断[3]。即所调查的有关亚健康状态的30个项目中,有6个及以上项目为阳性,即诊断为处在亚健康状态之中。资料收集后,从中随机抽取50个样本进行第二次重复问卷调查,两次调查有关问题的一致性率为87.5%,经kappa检验,kappa值为0.71,说明调查结果可信度高。所调查的资料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SAS8e软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共调查外来女工600人,收回570份问卷。剔除不合格的6份,有效问卷564份,问卷有效率为98.95%。564名外来女工平均年龄为 23.65岁,年龄最大45岁,最小15岁,未成年人占5.5% (31/564)。外来女工吸烟者占1.24%(7/564)、饮酒者占2.13%(12/564);文化程度大学0.18%(1/564),高中4.96%(28/564),初中56.91%(321/564),小学及以下37.94%(214/564);月收入为610.2±271.6元。

2.2 亚健康的发生情况 本次调查564名外来女工中,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为383人,亚健康发生率为67.91%。不同年龄组亚健康状态发生情况不同,低年龄组亚健康发生率较高,随着年龄增加,亚健康发生率无明显变化。不同年龄组亚健康发生率(除小于20岁组外)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外来女工不同年龄亚健康的发生率(略)

*与其它年龄组比较 P

2.3 不同作业环境中的外来女工亚健康发生情况 作业环境中有高温、粉尘、噪音和刺激性气体等有害因素的外来女工亚健康的发生率高于作业环境中无这些不利因素的外来女工,其亚健康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不同作业环境的外来女工亚健康的发生情况(略)

* 与作业环境较好组比较 P

2.4 影响亚健康因素Logistic分析 经过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外来女工亚健康发生的主要因素为:文化程度低、人际关系不良、经常加班、不喜欢现有工作、不满意工作、与上级关系紧张、休闲活动少、生活无规律、睡眠时间短、睡眠质量差、工作环境差以及月经不规律和有痛经等因素,而与吸烟、饮酒等因素无相关。结果见表3。以单因素分析筛选的13个关联因素为基础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确定α=0.05,β=0.01。结果显示,外来女工亚健康的发生与睡眠质量不佳、经常加班、工作环境不良、痛经以及与上级关系不妥有关,而文化程度高者则可以防止亚健康的发生。结果见表4。

表3 影响外来女工亚健康发生的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略)

表4 亚健康的相关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略)

3 讨论

本次调查的某市镇合资企业的外来女工的年龄普遍较轻,平均为23.65岁,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较高,为67.91%。其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类似于陈国元等[2]的研究,但比夏俊博等[4]的研究结果要低。有研究认为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5],本次研究结果未见明显的年龄差异。外来女工的亚健康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降低,但不同年龄组之间亚健康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于20岁的年龄组亚健康状态发生率(74.10%)明显高于其它各年龄组的亚健康发生率。

外来女工亚健康状态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外来女工亚健康的发生与睡眠质量不佳、经常加班、工作环境不良、痛经以及与上级关系不妥有关,而文化程度高者则可以防止亚健康的发生。因此,外来女工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经常加班、与企业领导关系紧张是影响其亚健康的因素,特别是年龄小的外来女工,初来深圳,人生地不熟,找工作困难,即使找到工作以后又因担心工资低、害怕被炒等原因更易造成其亚健康的发生。外来女工大部分时间是在工厂里,因经常加班加点工作,作业环境对其身心健康影响较大,作业环境有高温、粉尘、噪音和刺激性气体等均易造成其亚健康的发生。因此,积极开展企业的职业卫生宣传和教育,进行经常性的职业卫生监督和工人的定期健康检查,有助于外来女工的亚健康的预防及亚健康的良性转化。

外来女工亚健康的发生与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无相关性。这与其它的研究报道影响亚健康的不同因素中吸烟、饮酒是两个重要的危险因素不同[6-7],这可能主要是由于所调查的外来女工月平均收入较低,吸烟、饮酒者比例不高有一定关系。

本次调查还显示,某市镇合资企业的外来女工亚健康的发生率较高且发生亚健康的年龄偏低,企业及社会对外来女工应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并改善企业的工作环境,减少加班,增加外来女工的休闲时间,使她们有一个好的状态投入到特区的现代化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

[1] 范存欣,王声湧,朱丽,等.广东高校教工亚健康现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74-777.

[2] 陈国元,刘卫东,刘四海,等.3种不同职业人群亚健康现状及其预防对策[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2,17(2):83-85.

[3] 曾光.流行病学新进展[J].实用预防医学,2000,7:156-158.

[4] 夏俊博,马玉娟,潘立,等.新乡市本专科大学生亚健康现状调查[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5,21(3):233-234.

[5] 王志瑾.21世纪关注的热点:走出亚健康[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56-757.

篇4

我进入中医药领域纯属偶然。进入中医药院校是高考时“服从国家分配”的结果。入学的头一二年,并不真正明白阴阳五行,但也全盘吸收,可以说是一边学习一边培养了对中医药的兴趣。真正对中医药着迷,是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利用针灸为母亲治急性腰扭伤,一针见效,从此坚定学中医的信念,一路从学士读到博士,到现在仍行走在中医药的道路上。

2.您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在哪些方面?

我的主要研究包括:1)精神紧张导致胃肠道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2)中医药治疗消化道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溃疡性结肠炎、肠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3)中药复方新药及组合药物的研发;4)临床疗效评价的方法学研究。

3.您在消化系统领域造诣很深,现在有哪些主要的消化系统疾病困扰着国人?它们的主要原因与对策是什么?

消化道疾病主要包括:功能性疾病与器质性疾病两大类。功能性消化道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器质性消化道疾病,如急慢性胃炎、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肠道的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等。

各种器质性与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发病原因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饮食卫生、幽门螺杆菌感染、环境污染、精神因素等。我们的研究表明:精神因素是许多消化道疾病的发生或者加重的因素。如很多患者在精神紧张情况下,易于发生或加重腹泻、胃酸返流、腹痛等。此外,精神紧张与肿瘤的发生亦有密切的关系。

对于消化道疾病的防治,除注意饮食卫生之外,重要是学会处理生活中的紧张与压力因素。常言道,人生中三件事很重要:一是处理好你的时间;二是处理好工作与休息;三是要处理好你的情绪,包括紧张与压力。

4.您曾主编过《百病食疗》一书,对于食疗您有什么主要心得?

食疗有三方面作用:一是作为轻浅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如一些便秘初期的患者,服用芝麻糊有助缓解症状;二是作为一些疾病的辅助治疗手段,如服用山楂茶治疗高脂血症等;三是可以作为保健养生的手段。如老年人常服黄精、龙眼粥等,可轻身健体,延年益寿。

5.您本人在健康养生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与我们分享?听说您很喜欢运动,天天准时练跑。

谈不上经验,个人认同:适度的运动、足量的睡眠、均衡的饮食、乐观的心态,对于健康很重要。我喜欢运动,每周基本上可以坚持4~5天的跑步,时间许可的话,还常爬山,休息天与家人或三五知已,一起登高望远,不亦快哉! 跑步对我而言,是一种很好的休息,我甚至有点上瘾;同时运动也是我的一种思考方式,已经变成生活中重要的一个部分。生命在于运动!

篇5

心理亚健康的概念界定

目前,关于心理亚健康,多以描述某方面的症状来界定。不少研究者运用量表的方法来筛查心理亚健康者,并对其筛查方法进行了效度检验,以此来界定心理亚健康。如:研究者裴雯运用“SCL-90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研究,并界定了其研究的心理亚健康概念;刘欢欢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 对心理亚健康人群界定的方法是进行调查界定,并对其心理亚健康筛查方法的效度进行检验,结果具有良好的效度。笔者发现,研究心理亚健康,基本使用的量表有康奈尔医学指数(CMI)、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社会应激评价量表(P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尊量表(SES)等。

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现状

《心理危机干预及健康教育》指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青少年大约3000万,其中心理和行为障碍者占16%-25.40%。陈军发现,广州地区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发生率为17.4%,且在性别、专业、居住地、年级、是否有工作经历等各个因素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组对广东某所医科大学412名医学生,运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进行心理亚健康筛查,结果表明:心理亚健康的发生率为19.3%。山西农业大学曾对182名生命科学院的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水平测查,发现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的学生有12.79%。内蒙古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对新生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测查,发现有21.70%的新生心理问题明显,需要尽快约请进行心理咨询。

2008年的《山东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调查与内化教育研究》,调查对象为山东省10所学校在校高职生,发现高职生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形式大多为精神心理因素造成的,依次为:记忆力减退、担心自己的健康、注意力难以集中、失眠多梦、情绪不稳、烦躁不安、长期持续疲劳、困倦、四肢无力等。研究还发现,心理负担过大、饮食起居不规律、缺乏体育锻炼、不良嗜好等是造成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的主要原因。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本市高校20余万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心理测评,结果显示:约50%的大学生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山西6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中,雷军发现,在学习和工作中有疲劳感的学生占到76.70%,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自信心不足、自我感觉压抑等状态的比率较高。

2009年,占华、卢晓文对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对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样,亚健康的检出率为42.36%。其中,女性亚健康检出率为47.4%;男性亚健康检出率为25.15%。李力生等在《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及心理症状的相关研究》中,选取天津中医药大学各专业大一至大四共215名学生被试,研究发现该校学生心理亚健康发生率为61.8%,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性调查结果的75%。

综上所述,大学生群体中心理亚健康的状态已经比较普遍。心理亚健康未达到心理疾病的诊断标准,症状不明显,很难诊断,它还有可能转化为心理疾病状态,也容易与心境、性格等日常心理实践混淆,且与身体亚健康相似,因此对大学生的心理亚健康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并及时进行有效干预。

心理亚健康的干预研究

国内研究者运用了生理反馈治疗、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运动疗法、音乐疗法、认知疗法、舞动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法等等方式,对心理亚健康进行干预和研究。各种各样的干预方式对于心理亚健康症状都各有侧重,且具有一定的效果。

贵州师范大学的裴雯在《不同放松训练方法对改善研究生心理亚健康状况的研究》中,探讨了自生法、腹式呼吸法和瑜伽语音冥想法等3种放松训练的方法,对高校高学历的硕士生、博士生的心理亚健康症状开展干预效果。实验发现,这3种放松训练法对于改善情绪、睡眠和人际关系等都有效。因此,很值得推广采用放松训练法,改善心理亚健康症状。

干预心理亚健康的另一种常见方法是运动疗法。例如,夏洪安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成因与运动疗法探析运动亚健康样》,刘波的《高校新生亚健康状态及其与体育锻炼关系的研究》,还有刘君雯的《高校教师亚健康现状分析与运动处方对策》等。尚明玉在《不同体育项目教学对低年级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作用的研究》的研究发现:网球运动对学生的抑郁症状、恐怖症状和精神病性方面,羽毛球运动对学生的恐怖症状方面,足球运动和橄榄球运动对躯体化和恐怖症状方面,排球运动对学生的焦虑症状方面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差异具有显著性。

李晓明在《长春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调查研究》中,提出大学生心理亚健康中医调适方法:精神情志调摄、四时养生、饮食健康、保健运动、辨证论治。孙淑彩在《长春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中,提出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用以情制情、重视心疗等进行调摄精神,以顺应自然、四气调神等实现形神兼养,更好地运用中医养生、保健等方法对有心理亚健康状况的学生进行干预。

金虹在《高职心理亚健康大学生不同干预方法实验对照》中,采用太极拳锻炼、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及综合干预等3种方案,对高职院校75名心理亚健康大学生进行为期8周干预。结论:3种干预方案可操作性强,适合在高职院校心理亚健康大学生推广,但通过设计的团体治疗与有氧运动结合方案远期疗效更为明显,对改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效果显著。

陈瑜、张小远《广州某医科大学新生心理亚健康综合干预效果评价》,采用音乐放松训练、健身操锻炼、心理健康课教育以及综合干预4种方案,对广州某医科大学168名心理亚健康大一学生进行为期4周的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等量表进行测评,发现4种干预方案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对改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短期效果显著。

此外,薛冰等采用道教认知疗法干预具有神经质人格倾向的大学生,效果较好;李传银运用团体心理咨询组织对有高孤独程度的大学生进行干预,有效地缓解了孤独情绪;高文凤等采用观察阅读疗法,有效地缓解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等。这些干预方法都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基本上采用的是单一的干预方法。通过对比试验,发现对于症状的缓解都有积极影响,对心理亚健康症状的某一种或某些方面有改善。

有研究发现,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干预的疗法效果会更好。潘立等采用太极拳锻炼、保健刮疼广播操、中医中药诊疗、饮食指导及心理咨询等综合治疗方法,对心理亚健康者实施干预,干预前后比较发现,综合运用多种干预方法能有效地改善心理亚健康症状。

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研究的思考

现有研究成果与不足 一是通过综述文献表明,关于亚健康的研究,多是临床方面的、身体亚健康方面的研究;再有就多是对于特殊群体的心理亚健康的研究,如医务工作者、医学专业学生、教师、师范类学生、体育专业大学生等特殊群体心理亚健康研究,而对于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很少。关于心理亚健康产生的原因研究,也仅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来研究,没有具体到某一因素的详细分析与比较。二是“大学生心理亚健康”为主题,在中国知网(CNKI)发现,搜索到相关文献80余篇;以“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为主题,仅搜索到文献3篇。这说明关于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特别是对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关于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是不丰富,特别是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还没有检索到。大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其心理亚健康状况、影响因素以及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方式方法等亦应得到重视,以便更为有效地促进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相关研究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生在学业上和社会上都会遇到很大的挑战,开展相关研究,调查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路径,在理论创新以及实际价值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在理论价值上,文献检索发现关于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还是比较匮乏,特别是对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的参考文献还比较少,再加上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其特殊性,开展高职生心理亚健康教育影响因素调查与干预措施研究,有利于丰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填补研究不足与空白。在实践价值上,研究高职生心理亚健康状况和相关的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心理亚健康干预方案策略和建议,提高实施干预的效果,有利于高职院校制定适宜的措施和方法,提高和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开发其心理潜能,提升其整体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心理健康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研究的思路方法 项目研究思路是提出研究假设,制定方案,组织实施,总结分析,推出可行性方案以及等。本课题研究假设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与睡眠质量、人格、生活事件和心理资本等因素相关;对这些因素进行干预,有利于心理健康由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利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发的《中国人亚健康诊断量表》等量表进行测试,选择若干高职院校各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访谈进行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对比筛选出的亚健康状态群体与非亚健康状态群体在性别、民族、年级、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独生子女等人口学变量因素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比较心理亚健康状态群体与非心理亚健康状态群体在心理资本、人格、生活事件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探究心理亚健康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心理亚健康的干预策略和建议。

参考文献

[1]王莉.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影响因素调查及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尚明玉.不同体育项目教学对低年级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作用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

[3]王俏.我国不同层次学生心理亚健康调查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23)

[4]张乐.基于集对分析的心理亚健康筛选及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9

[5]李力生,井蕊,王泓午.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及心理症状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8)

[6]唐峥华,刘婕,唐耀华等.广西医科大学本科生心理亚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6)

[7]周玉龙.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原因分析[J].中国校医,2012(10)

篇6

【关键词】机关干部;健康状态;流行病学研究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4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95-01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改变(生物-心理-社会),人们对其健康要求也不断提高着,健康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不单单是衰弱、年老,而应该是心理、身体、社会为一体的完美状态。因此可见,在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处于良好状态的人,才能称之为健康,但是健康反过来就是疾病,生活中有些人没有疾病,但又没达到健康状态,对此国内称之为“次健康”,这是介于健康和疾病的过度阶段。次健康是一种可以改变的状态,一旦对次健康不予重视,任其发展,最后会导致人们患上各种疾病,如果及时地做好预防工作,就会使其改变状态,重新恢复到健康状态,诱发次健康的因素有很多种,通常是环境影响、心理压力过大、生活不良习惯、社会工作压力较大等因素[2]。其中机关干部为我国特殊群体,他们因工作头绪多、伏案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较大、经常出差、饮食结构不合理、运动时间少等特点,因此成为了“次健康”状态的不二人选。当前世界上仍没有次健康流行状态的相关报道。为了清楚机关干部次健康状态形成原因和相关因素,为预防和改变次健康状态,本文主要对来我门诊机关干部健康体检做出相关分析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1年4月――2013年5月来我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机关干部共2400人(正处级以下),平均年龄在396岁,男性为1860人,女性为640人。我门诊常规体检包括:一般检查、生化全项、甲胎蛋白、癌胚抗原、乙肝两对半、腹部彩超等等,在体检结果中有尿酸高、血压高、血脂高、脂肪肝、体重超标等等情况。

12调查(统计)方式统一制定调查表格,内容其中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如既往病史、健康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家族史等。经过专业人员来对此进行调查。

13次健康定义判断依据健康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当中的31项自觉、临床症状,在非疾病情况下符合其中6项的都被诊断为次健康。

14研究分析资料问卷调查通常分析其健康状态,如岁数、性别。于此同时对非健康状态和健康状态来进行影响其因素的研究与分析,采用Lit(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调查导致次健康状态的关键原因。

2结果

21次健康年龄、性别及发生率在问卷调查2400人当中,疾病患者389(162%),健康人群923(385%),次健康人群1312(453%),其中男性次健康发生率为533%(992/1860)女性次健康发生率为500%(320/640)。数据表明,男性发生率大于女性(P

22诱发次健康的有关原因采用Lit(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将1312例次健康者和823例健康者来做比较,采用Lit(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见表2。

3讨论

因为次健康不属于疾病范围内,通常不引起人们关注,但是任其发展不予理会,将会导致人们患有各种疾病,对身体造成损害[1]。次健康状态与健康状态可相互转化,是可逆转的,如果能及时预防并有效地消除诱因,次健康者将会恢复健康状态,由此可见,分析研究次健康状态因素和诱发原因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本文实验对象是参加健康体检的机关干部,是和社会其他人群具有一定区别,数据表明这些人群中健康者占385%,次健康者占453%,身体有疾病者162%,这表明机关干部当中有70%的人群在次健康状态,本文研究结果比相关数据要低一些,这可能是因为机关干部不同工作性质和认识水平造成的因素之一。从年龄看来,30、40、50岁组次健康发生率较高,除30岁以下,次健康不只是因年龄增长而导致的,40岁组和50岁组相比较,40组次健康发生率高一些,其因素可能是患者人数比例较小,一部分人尚没有出现疾病,然而50岁组人们大部分已经转变成为疾病状态,因此次健康就相对较少,同时说明次健康更多的发生在中年人群。

本文分析中,对次健康一些因素做了比较和讨论,数据显示认识水平、年龄、工作压力等和次健康状态有关。以往数据显示不管是哪些因素,其中年龄因素是最关键因素,国内外数据表明,都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导致的,次健康和年龄之间因素是复杂的,随着年龄增长,生活压力也开始增大,其中工作压力也是次健康发生的因素之一,除了其他因素外,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年龄增长导致人体机能退化,但没有转变成疾病状态[1]。而本组数据显示,机关单位工作头绪特别多,加班现象成为常态,随之而来的压力也非常大,所以次健康在机关中年人群中也就比较严重了。

烟酒也是导致次健康发生的主要原因,而在我国吸烟、饮酒又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有关数据表明国内成年男性吸烟率已经达到72%。上述表明,对于次健康者,戒除烟酒是非常关键的。

综上所述:现如今次健康的主体就是机关干部人员,影响其因素有年龄、生活压力、烟酒等不良习惯[3]。因此,预防次健康最好的方法就是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戒除烟酒,调整自身状态来缓解压力,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参加有氧运动,保持正常的生活状态。

参考文献

[1]赵瑞芹中国居民亚健康状态的分析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2001,30(4):55

[2]董莉亚健康-时代不容忽视的问题[J]医学与社会,2001,14(6):18

篇7

【关键词】大学生;亚健康;教育

一、心理亚健康概念

“心理亚健康”是指未达到心理疾患程度的偏常态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远远没有达到“心理障碍”或“精神疾患”的严重程度。诸如,在人们承受一定的刺激或压力时,心理和行为稍微地偏离正常常规,但又未达到心理疾病的程度。由于刺激的大小或压力强弱的不同、个人心理素质或个性的差异以及对所遇生活事件的主观评价的区别,其心理亚健康的轻重表现也各异。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在意识、智力、情绪、情感、意志、人格等方面的心理障碍表现比较突出。

二、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现状

“90后”大学生群体的成长,伴随着收入两级分化、失业下岗、竞争失序等不良社会现象的泛滥,正统的学校教育赋予他们极强的社会正义感,满腹纠乱反正的抱负;同时作为年轻一代缺乏丰富的社会阅历和殷实的社会地位,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总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上社会负面的不良影响,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忧患问题。当前大学生的心理亚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人际关系敏感

人际关系敏感主要表现为与室友、同学、老师、朋友、父母等关系不和谐,较易与人冲突,或者不愿与人交往,将自己孤立起来,对外界极为敏感,对周围人持怀疑、警戒态度,嫉妒心强,他们与同学、教师沟通少,胆小、怕羞、表情冷淡。当别人看着他(她)或者谈论他(她)时感到很不自在,同时有种自卑的感觉,尤其是与他人相比较时。这样极易削弱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最终使他们处于“亚健康”状态。

(二)学习适应困难

学习适应是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大学生在这方面普遍存在对自己的学习状态不满意,学习方法欠佳,学习自控力差,对所学知识非常费解以及感觉自己的学习生活作息不规律等问题。

(三)情绪问题

情绪问题指大学生情绪稳定性和控制力较差,常受不良情绪控制。具体表现有:因为感到害怕而避开某些场合或活动,害怕面对考试和课堂提问等具体情境,睡眠质量不好以及感觉大学生活难以适应等。以焦虑为例,它主要表现为脑功能低下,经常出现伤感、烦恼等情绪体验。感到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或无缘无故的突然感到害怕,用脑稍久便会感到十分疲惫,严重者甚至一用脑或翻书阅读就会感到头痛、脑胀、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入睡困难、多梦,还表现出消化不良。焦虑易于发生在性格不开朗、心胸狭窄、敏感、多疑、急躁和过分主观的人中,长期持续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学习环境不良,精神创伤或负性情绪体验以及身体性疾病等因素相互影响和共同作用成为本症状的主要原因。

(四)躯体症状

这指的是大学生躯体症状表现,包括了头晕、心慌、胸闷、憋气等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和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听力、嗅觉等感官功能的下降症状。这些是心理亚健康的显性表现。

三、大学生心理教育

(一)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特别是要针对大一新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讲解,参观,组织专题报告会,党团活动,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他们爱党,爱国,爱校,爱集体的心理品质和情感,树立勤奋好学,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人生价值观,为大学学习生活打好良好的基础,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

我们要引导青年学生对民族、国家、党和政府充满信心,看到国家已经在采取一系列的举措进行功能性和结构性调整,推动社会更加和谐、有序、健康、高效的发展。我们要帮助大学生们认识到社会变迁的预期是乐观的:首先,是社会财富与资源的配置会变得公平,重拳反腐后的权贵携款外逃、公务员抛售住房等都让我们解读出好的信号;其次,是地区差别、城乡差别将会逐步缩小,近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中西部的开发和扶持力度,很多产业也在向中西部梯度转移,中西部一些省份的经济增长速度已超过了东部;第三,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领域正在展开一系列的创新,培育发展民间组织力量,拓宽利益表达渠道,人民能更好的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与管理。我们要指导大学生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正确认识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整体的关系,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通过疏导教育,克服心理亚健康的不良心理反应

大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但逆反心理严重,因此说服和引导更为必要。通过积极热情的疏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广泛开展深入细致的谈心活动,加强思想、感情、心理的交流与沟通,做到有的放矢,化解矛盾,润物无声,对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克服亚健康问题的不良心理反应,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将他们放在平等的地位来对待,以诚相待,循循善诱,与他们交朋友,经常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彼此交换对社会、人生的看法和理解,教育引导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周围的人和事,既不抬高自己,也不贬低别人。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亚健康的不良心理反应,使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取得进步。

(四)运动调理

大量的研究证明,体育运动与学生的心理水平直接相关,如焦虑及抑郁水平、改善心境及积极情绪状态等。大量研究调查肯定了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调查发现人们在运动时,总是伴随着明显的意志努力和强烈的情绪体验。因此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形成这种运动习惯有助于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体育运动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的一个过程,它能使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达到表现自我的目的。因此,通过体育运动学生能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而摆脱压抑的状态。因此,引导大学生培养“终身运动”的习惯,用体育运动来调理身心,这既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减少大学生身心亚健康状态的有效途径。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建设既是院校全面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有助于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和放松疲惫的精神状态。因此,院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不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而且能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愉悦的环境、积极进取的心态,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密切团队协作,勇于拼博进取,改善适应能力,激发活力潜能。

四、结束语

当前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与成因是多方面的。对于其影响因素,要科学的分析,才能明晰大学生亚健康的现状。高校教育者,应该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从民族发展的未来和关爱学生的高度和角度来看待这样问题,通过心理教育工作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付出努力。

参考文献

篇8

1 特勤人员体检与健康鉴定

大连疗养院的代表报告了1 000例飞行人员高血压调查分析,指出飞行人员作为特殊职业人群,精神经常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工作环境干扰影响,噪声、振动、高低气压、温度和吸烟、饮酒、热摄入量过高等职业环境特点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均是高血压病的诱发因素,应早期进行卫生学干预,改正不良习惯,减少、降低发病率。要求各类人员做好预防工作。临潼疗养院的代表对飞行员24 h血压变异性及其靶器官损害分析,采用24 h动态血压检测仪。对32例飞行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5例血压正常者进行24 h血压监测。正常血压呈明显的昼夜节律波动性,血压的变异性的机制目前尚不太清楚,其机制涉及以下几方面:①受脑力、体力活动的控制。②受交感神经系和迷走神经平衡的昼夜节律性变化的影响。③受人体内体液、激素(AVP、ANP、RAAS、CGRP等)分泌节律的调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因上述调节机制中某一个或多个因素的异常,致使血压波动性异常。压力感受性反射机制对维护机体血压的相对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高血压时常伴有压力反射功能降低,故血压变异性增大。国内外文献的报告,血压变异性的增大,尤其是收缩压变异性的增大是早期靶器官损害的表现之一,高血压病是现役飞行人员中停飞、停学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对飞行人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诊断、健康鉴定、延长飞行年限、保证飞行安全、治疗及评价预后有重要意义。杭州疗养院的代表对改进疗养院飞行人员健康鉴定工作的建议包括:做了正确把握飞行人员健康鉴定的权限;正确认识飞行人员健康鉴定的依据;严格执行飞行人员健康鉴定程序;正确进行“个别评定”;严肃签署飞行人员健康鉴定结论;建立正确的飞行人员医学鉴定思维模式。并针对近年来军队疗养院飞行人员健康鉴定工作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改进建议及明确权限和责任。桂林疗养院的代表重点介绍了艇员亚健康状态调查,对近二年来院保健疗养的艇员进行人、出院两次“特勤疗养员亚健康调查问卷”测评,选用其中最常见的10种主要表现列表进行比较。结果艇员亚健康人数及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体力下降、疲倦、乏力、焦虑、睡眠障碍、情绪低落、易激动等因子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过疗养期间综合疗养治疗症状较前明显缓解,艇员亚健康人数及发生率较前明显降低。提示艇员的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对艇员的亚健康防治,以提高艇员的健康水平。峨眉疗养院的代表介绍了他们对飞行人员心律失常发病特点及健康鉴定进行的回顾分析。指出飞行人员心律失常发病特点:高龄段飞行人员心电图异常改变发生率较高;心电图异常大多表现单一;飞行员心率变化范围大;所有飞行人员心电图异常者均无明显的心血管病症状、体征。要求对首次出现的无症状飞行人员异常心电图情况需要进行临床检查,包括病史,体检及运动心电图研究,必要时做超声心动图及相关检查,以确定是由器质性心脏病引起还是出现在基本健康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基础之上。对于原有心电图异常情况者,运动或负荷心电图对澄清或证实安静心电图这一类异常很有帮助,有许多变化,特别是T波的变化只有经过一段时间并观察以后的一系列心电图后才能评定其意义。

2 航空生理心理训练与体能训练

北戴河疗养院的代表介绍飞行员体质评价现状及改进措施。应建立飞行人员体质定量评价系统,规范飞行人员体质检查项目和评定标准,为提高飞行人员体质,提高其健康等级,提供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和营养处方。对于增强体质、提高飞行耐力、延长飞行年限,是非常必要的。经过筛选初步认定介绍以下10项检测评价指标:人体成分测定仪、台阶实验测定仪、反应时测定仪、坐位体前屈测定仪、10 m×4往返跑测定仪、握力测定仪、纵跳测定仪、身高体重测定仪、肺活量测定仪、旋转平衡测定仪。杭州疗养院的代表探讨PHP动作与L-1动作的抗荷效果,介绍采用YD-1地面加压供氧锻炼器,对保健疗养的64名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分别进行PHP动作、L-1动作训练。利用肱动脉收缩压及心眼距,按公式计算出飞行员的抗荷耐力,并将两组的抗荷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采用PHP动作、L-I动作的两组飞行员的抗荷耐力均达到了9 G,并能维持10 s,PHP动作训练组的飞行员反映较L-1动作组完成得省力、轻松。为了提高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的抗荷耐力,提高适应飞机高增长率、高载荷、高角加速度和高认知负荷的能力,主张飞行员采用PHP动作。

3 疾病矫治

临潼疗养院的代表介绍了他们采用矿泉浴加药物对飞行人员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因高脂血症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资料显示,飞行人员患高脂血症呈增高趋势,采用矿泉浴加药物联合治疗,起到加速药物吸收、转化、增强脂质代谢、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促进排泄的作用,比单纯药物降脂效果好。使治疗高脂血症,预防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朝有利方向发展。青岛第二疗养院的代表对海勤人员疾病谱变化趋势做了调查分析,在统计1 911名海勤人员中,运动系统疾病640人,发生率占33.49%。运动系统疾病包括颈椎病、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肩周炎、腰腿痛、外伤、坐骨神经痛等。另有资料显示,高脂血症、脂肪肝在海勤人员中呈上升趋势,前后10年相差、增长26.75%和12.31%。消化系统疾病近10年呈明显下降趋势。通过前10年组与后10年组疾病谱分析,除运动系统疾病仍占第1位外,前5位的顺序从第2位开始发生明显变化。高脂血症从前10年组的第8位上升到后10年组的第2位,脂肪肝从第10位上升到第3位,而消化性溃疡从前10年组的第3位下降到后10年组的第10位,慢性胃炎下降到第4位。因此,海勤人员疾病的防治重点应转移到预防运动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方面上来。海勤人员所处在的舰艇部队是担负海上对敌作战的主要力量,保障海勤人员的身体健康,对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4 特勤人员医学心理研究

大连疗养院的代表着重介绍军事飞行员应对方式特点和自我和谐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测量的军事飞行员使用最多的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其次选择的是求助、退避、合理化、幻想、自责,说明军事飞行员大多数采取成熟型的应对方式。这就要求在对军事飞行员心理素质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注重多种因素,一方面从培养良好的自我和谐性入手,另一方面着重培养飞行员在各种应激事件下正确积极的态度,形成正确的认知与评价,从而能够采用解决问题一求助的成熟型应对方式,提高军事飞行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杭州疗养院的代表分析潜艇远航中艇员的非健康心理状态,分别是烦躁状态、压抑状态、焦虑状态、恐惧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远航中的工作环境,远航中的生活环境。心理调节及疏导有限。采取的对策:积极有效开展心理卫生宣教和训练;完善远航期间文化活动设施和设备;物质准备充分合理。同时分别介绍飞行员家庭子女对婚姻质量贡献性研究;影响飞行员食欲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和军队跳伞运动员应对风格与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总之要提高特勤人员的心理健康应针对心理健康水平、个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社会交际等因素,采取合理的应对方式,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和缓解由应激造成的心理紧张是非常重要的。

5 管理

篇9

关键词:学习倦怠 影响因素 缓解建议

一、学习倦怠的界定

1.倦怠的由来及职业倦怠

倦怠(burnout)是由美国精神分析学家 Freuden Berger于1974年首先提出的,原意是指燃尽、枯竭,后运用在了心理健康的领域。他认为,倦怠是一种慢性疲乏症、抑郁和挫折感,主要指人际服务领域中的工作者由于工作本身的要求,或在工作过程中与他人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对工作缺少兴趣,感到厌烦,身心俱疲以及对工作和他人逐渐冷漠,无成就感等一系列负面症状的一种心理亚健康状态。随后,Maslacha和Jackson在其研究中对职业倦怠总结出较为全面的定义:“工作倦怠即在工作领域中,工作者的一种情感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讥诮态度(depersonalization)和个体成就感降低(a reducedsense of personal accomplishment)的一种心理亚健康症状”。在社会竞争和工作压力不断增加的今天,职业倦怠更是成为普遍的现象,给组织和个人都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危害。

2.学习倦怠概念的界定

学习倦怠最初由Pines 和 Katry(1981)在其他非助人行业倦怠研究的深入后发现的,他们得出了大学生在校求学期间的学习倦怠程度要高于助人专业工作者在工作期间的工作倦怠程度的结论,并首次提出了学生倦怠(student burnout)的概念,其意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倦怠现象。随着就业压力的与日俱增,课业负担的不断加重,大学生的学习倦怠也呈现出了日渐严重的趋势。有研究发现,高校中大学生学习态度非常好的比例在整个群体中只占到了8.5%,大学生在基础课的逃课率为25%以上,专业课逃课率为20%左右,公共课的逃课率更是高达50%,在一些高校中因不喜欢所学专业而产生厌学情绪的学生比例高达40%,甚至有部分大学生因为厌学而最终退学。我国学者杨丽娴(2004)在其研究中为学习倦怠给出了更为全面的界定:“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倦、疲乏、沮丧和挫折,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

3.学习倦怠维度的界定

目前有关对学习倦怠维度的研究都是以工作倦怠的三维度理论为基础的,即情绪耗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

情绪耗竭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较为难以完成的学习任务时体现出来的一种超负荷的耗竭情绪。当学生的情绪耗竭较为严重时,学生会表现出缺乏活力,在学习时觉得紧张和受挫,消极地认为自己无法专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去个性化指的是学生以一种玩世不恭并且不耐烦的态度去回应周围的人际关系。去个性化较为严重的学生,有可能对同学和朋友没有疏离感,但是却会想尽一切办法逃避学校,逃避老师,逃避惩罚。低成就感指的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远远低于自己的实际成绩,对学习的挑战缺乏自信心。如果一个学生不能够很好地应对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即使是有较强自信心的学生,长此以往也会慢慢地被挫败感耗尽自信心,甚至更加容易一蹶不振,对自己产生消极的评价,对学习也越来越没有信心和兴趣。

二、学习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1.学习倦怠的成因

关于学习倦怠产生的原因,有研究者认为主要是学习环境造成的,比如学校提供的奖赏和机会的公平性、学生受关注程度、学习的灵活性、师生接触及学习卷入度、学业成就等都与学习倦怠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有学者认为人格特质是产生学习倦怠的主要原因,例如乐观主义、学生的完美主义倾向、人格特质等。与此同时,多个学者都得到了实际的学业压力却与学习倦怠相关不大的结果。总的来说,当学校资源不够或社会支持不足时,学生会觉得空虚,精力耗尽,这时便会出现学习倦怠。

2.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

到目前为止已有的研究表明,人口学变量对于学习倦怠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性别、年级、专业和院校类型等方面。

在性别方面,男生在去个性化这一维度上皆高于女生:连榕等(2006)的研究发现大学男生在低成就感和情绪耗竭这两个维度上皆高于女生;程陶等(2007)也在其研究中发现在硕士研究生中,男生在去个性化这一维度上低于女生。在年级方面,中间年级的学生,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硕士研究生,学习倦怠的情况都更加严重:Bernhard(2007)对于年级是否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倦怠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在情感耗竭和和低成就感两项上皆显著低于其他年级的学生;连榕等(2006)也在其研究中发现大四学生相比大一、大二、大三学生成就感会更高,并且大一和大四的学生比大二、大三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更低;程陶等对硕士研究生的研究表明,硕士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最高,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最低,三年级学生次之。在专业方面国内有研究显示,文、理科学生的总倦怠水平高于医科和工科学生,同时热门专业的学生的低成就感状况会比其他相对冷门一些的专业学生好一些,而在情绪耗竭上也低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在院校类型上,师范院校学习倦怠水平最高,尤其是在学习倦怠总分和低成就感维度上相比非师范类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而重点大学和非重点大学的学生在学习倦怠总分和各维度的得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篇10

便秘是身体亚健康的“信号”

生活中,有便秘症状的人不少。有的人长期排便困难且无规律,三四天才排便一次;有的人会突然一段时间便秘,粪质干硬,伴有排便困难感。但是,除了“出恭”不顺畅使得肚子鼓硬、脸上长暗疮等连锁反应之外,这便秘似乎又不太影响正常生活。那么,便秘究竟是不是一种病呢?

从事文职工作的唐小姐今年32岁,她参加工作以来长期便秘,平时三四天才有一次大便,而且排便感觉很困难,在厕所里一蹲就是近1小时才能解决问题。逢年过节,唐小姐的应酬不少,这时候她就特别小心,即便是遇到自己很喜欢的菜肴,也要适可而止,尽量少吃,以免几天不排便把自己憋得难受。曾经一周都不排便的卜先生说,他除了肚子不太舒服,脸上爆出一粒粒暗疮之外,似乎也没觉得身体有特别不适的地方,日常起居也没有影响。倒是家里人怕他长期便秘,憋出什么病来,给他买了一种贴在肚脐上的外服通便贴。卜先生感觉无所谓,实在长时间没排便,他才会贴一次。

便秘虽然很常见,但是很多人都不当一回事,感觉“习惯了也没什么”。消化内科医生介绍说,便秘可区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急性便秘由肠梗阻、肠麻痹等急性疾病引起;慢性便秘则病因较复杂,按发病部位分为结肠性便秘和直肠性便秘。不过,一般人感觉到自己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每两三天或更长时间才有一次,但无不适感,这种情况未必跟饮食、生活习惯有关,未必属于医学角度定义的便秘。

医生认为,过去老年人、经期孕期妇女,或是因疾病引起便秘比较常见,现在不少中青年、上班族也常说自己便秘,这实际上就是身体失衡、亚健康状态的一种表现。所以,便秘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民间偏方未必人人有效

在民间还有不少关于改善便秘情况的偏方,比如说吃香蕉、喝蜂蜜水、用荷叶桑叶煮水喝等等。可是,往往同一个方子用在不同人身上,效果并不一样。是服用的量不够吗?还是服用的时机不对?医生指出,亚健康情况下的便秘,产生的原因也多种多样。从养生的角度来讲,必须辨体思养。

“我感觉要找到一种效果持久的治便秘办法太难了。”纪女士排便很不规律,往往一星期也只有一两次排便。为此,纪女士总是很留意打听各种改善便秘的民间方法,一旦知道一个新方法,就“依葫芦画瓢”。让纪女士苦恼的是,自己试了各种方法,似乎没有一种方法可以保持长效。听说蜂蜜对治疗便秘很有效,纪女士买了好几瓶,早中晚像吃药一样准时喝杯蜂蜜水。连喝了三四天之后,纪女士排便困难的症状改善不少,但是之后就没什么效果了。纪女士怀疑是自己吃的方法不对,找资料、上网、四处打听,她了解了好几种“秘方”,比如蜂蜜配着芝麻吃,白萝卜蘸蜂蜜生吃、连翘煮水后加入蜂蜜等等,纪女士每隔两三天就试一种新方法,但是效果都不满意,没有达到迅速有排便感、每天排便一次的目的。

从中医上来讲,引起便秘的主要原因是津液不足、水道不通,其中又跟个人的体质有关系。根据中医理论的“体质学说”,人的体质分为热、中、寒三种。热性体质常感口渴,舌苔黄,易烦躁,要治疗便秘就应该用些寒性的食材、药材来调理。如果方法不对症,不但起不到作用,还可能加重便秘的情况。

通便辅助药治标不治本

还有的人选择到保健品市场找办法。目前针对便秘、排便难的保健品、茶饮多种多样,其功效除了排便通畅,还包括减肥、排毒等,受到不少人的青睐。有的人甚至对这些辅助品产生了依赖,长期服用。实际上,这些辅助品不适宜长期服用,特别是那些效果能“吹糠见米”的最好少用或不用。

“我不吃某某牌的排毒胶囊,就难以排便。”展女士说,平时她基本上是4天左右才有一次排便,加上自己的食欲又颇为旺盛,这种“吃得多拉得少”的失衡状态让她有种说不出来的难受。最近几个月以来,展女士一直靠吃某排毒胶囊来帮助排便。效果不错,吃药之后几个小时内就有了排便感。展女士还试过一种通便茶,从外包装的成分来看主要是大黄、桑叶等,一杯下肚能连续两天都排便,可是过后就不见效果了。展女士如果出差到外地,都会随身带上这种通便茶,有必要时喝上一杯就解决问题。展女士认为,这些通便茶、保健品都是中药成分,对人体应该没有什么坏处。

其实即便是中药,也不可以乱吃,所谓“是药三分毒”。像一些含有刺激性泻药成分的保健品,能短时间内促排便,但是如果不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用药,或是频繁更换泻药的种类,很可能损伤肠道功能,一旦停药,便秘将更为严重及复杂。

从养生保健的角度来说,便秘的治疗不能依靠药物,泻药更不是治疗用药,这些方法只能治标不治本。想要真正改善便秘情况,根本还在于对症治疗,调理好自己的体质。

食疗改善便秘急不得

“病是吃出来的,只要饮食得当,就能把吃出来的病再吃回去。”近年来,通过食疗来养生保健的观念越来越被人们认可。那么,普通便秘能否通过饮食来改善呢?有关专家指出,保持饮食有规律、均衡,才能持久浑身“通畅”。

由于饮食不合理会导致便秘加剧,所以膳食合理规律了,人的食欲才正常,消化良好,大便通畅,帮助便秘的恢复。

正常的排便规律应该是每天1至2次。如果长时间不排便,粪便积聚在肠道吸收毒素,就会造成身体负担加重。怎样才能使身体及时通畅排便呢?首先在日常饮食上应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说蔬菜类,菠菜、白菜、芹菜、萝卜等长纤维蔬菜。这些蔬菜消化残渣多,可明显改善粪便的成分,易于将粪便排出体外。饮料类可坚持喝牛奶和蜂蜜,具有润肠通便、润肤养神的作用,可防治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