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研习范文

时间:2023-10-30 17:58: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教育研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术教育研习

篇1

    可以说,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艺术的位置都没有停留在“术”的层面,而是在“形”之上。因此,中国传统的美术观念,乃是把美术定位在对于宇宙本体和生命之“道”的观照和把握方面。美术是一种依凭视觉感知世界的方式,它是一种感知世间精神,探寻生命本源,觉悟万物之道,表达生命情怀的途径与手段。因此,美术远不只是美化生活的一种技能,也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生存手段,美术是进入生命境界的通道,融感受力、创造力、表现力为一体,承载知识、学养、智慧、情感,是人生成长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然而,由于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受教育只是少数人的权利,艺术教育只局限于贵族阶层,中国历代画家中,极少有出生平民阶层者。因此,在中国社会里,艺术存在的两种方式,一是高高在上的上流社会的风雅消遣,一是作为技能的工匠的营生方式,在中国的老百姓眼里,艺术要么高不可攀,要么只是一种谋生的技能,艺术只与少数人发生关系,似乎跟大多数人无关。直至今天,去美术馆看展览的人极大多数都是从事美术事业的相关人员。

    中国解放后近50年的中小学教育中,美术教育的实施方法只有两种,一是作为课外指导的兴趣小组形式,另一种是作为副课位置的课堂教学。绝大部分的课堂教学只是把美术作为一种知识或者技能来实施教学。美术被定位为“术课”的现象由来已久,并被认为常规。在此教育背境下,目前对美术误识的不只是少数人,包括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专家学者与领导,也存在着对美术的误识。在西方,随着经济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发现艺术教育对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形象思维的发展、对人才培养中起到的作用与价值意义。在此认识层面上全面推进了新课程的改革建设。从新世纪初中国紧随推出美术新课程的改革方案,至今已近10年,然而,在课程改革的口号旗帜下,尚存在着很多人对美术课程的教育功能认识不够,或对美术学科的误识,把美术学科作为副科,把美术教育简单认识为美术知识的传授与美术技能的学习,这些都反映着对美术学科的认识层面的问题。由这种误识首先带来美术的各种考试模式。从美术考级到美术联考,其采取的方式常常都只停留在美术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的测试,试卷仅呈现学生对美术知识的了解、对美术技能的掌握,而没有考察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视觉思维能力、想象与创造的能力,以及心理感受与情感表达的能力。这种考试制度与美术评价标准,必然带来学习方式的问题、学科认识的问题以及学习方向的偏离。

    美术专业的学生由此认识为先行,对美术学科的认识问题也由此而来。对哲学理论学习研究的缺失、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忽视,注重技能学习,导致思想认识上的苍白肤浅,对专业学习方向目标的偏离与核心的缺失。这种误识的源头来自于制度决策者与各级美术教育机构的管理者。所以要改变现行的美术教学现状,首先是对管理者的“美术扫盲”。提升他们对美术的认识高度,促使他们对美术教师的培养方面、评价方面有新的认识,重新认识美术课程教学的意义,真正把美术课程从技能课的位置提升到事关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全面综合的素质培养、开启学生智慧的一门重要课程。

    其二,由考试制度带来的师资培养问题。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下,培养着一批又一批掌握着美术的各种技能,但缺乏对美术理论与美术实践深层次思考的毕业生,由这些毕业生走上教师岗位,以他们的教学理念与专业认识在进行美术的基础教育,导致目前美术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形成一个教学思想相承继的脉络。如何改变这种现象,急需职能部门引起重视,出台相应的措施,一方面对美术的考试制度实施有效改革,另一方面对目前的美术教育师资进行再培训,以扭转这种发展势头,把美术教育引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其三,各种儿童画的程式化教学,导致儿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抑制与缺失。绘画的程式化教学,先是从简笔画开始,简笔画在中国的课堂教学中使用广泛,也由来已久,英语课、物理课、数学课等课堂教学中,随处可在教室的黑板上或教师展示的纸片上见到,一个苹果的形象由两条曲线、一条短直线组成,一只杯子由两个椭圆与两条直线组成……简笔画以其用最简洁的方法抓住事物的基本特征展示,成为很多教师教学的技能手段之一,一度成为教师技能评价的一项内容。然而,以简笔画进入美术课堂教学,由此带来的弊端非常严重。其弊端的根本点在于这是一种程式化的教学,它背离了美术学习的目的与意义。美国对于美术新课程的实施,源于对形象思维的培养发展对人全面素质形成的重要性的认识与重视。撇开美术教育对人的情感培养、健全人格方面的作用意义,撇开美术的审美教育,美术对于人的发展成长,对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程式化教育容易使儿童过早地形成简单的思维惯性模式,从而影响儿童的视觉发现能力、认知与探索的能力、想象与创造的能力。很多美术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教学体验,从幼儿园开始,越往上的年段,学生绘画的内容与形式越多呈现出惊人的一致或雷同。程式化教学不只是简笔画的形式显性出现,同时也以隐性的方式出现于各种儿童美术培训班与美术课堂教学中,比如所谓的素描教学、线描教学、儿童画创作教学、中国画教学等,往往教学的内容没有问题,但教学的方式却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源于教师对美术学科的认识上。把美术的技能教学定位在模式教学、程式教学,以熟练某种表现程式、反复的程式训练为学习方式与手段,忽略了去观察、发现的过程,忽略了程式发现的多种可能性,导致儿童画教学的简单化,成为另一种形式的简笔画教学。儿童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被过早地教以各种绘画方法,这些方法因为有一定的操作程序,简单易教,也容易呈现被目前的评价体系所认可的教学成果。教师的认知问题、一部分家长的功利心态、目前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的缺陷,导致这种在素质教育外衣蒙盖下的美术教育现状出现。儿童眼里的世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世界,童真之眼具有很多发现的可能,这种发现是各种创造的源泉。而人类的创造力是人类发展的源泉所在。对儿童观察力的抑制与扼杀,无疑是教学的最大失败。

篇2

论文摘要:美术教育是一种形象塑造与审美欣赏的特殊文化教育。作为美术教师应积极思考探索实践,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更好地激发幼儿的美术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探究学习,使幼儿具有创新意识。 

 

《纲要》指出: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应视幼儿为创造的主体,给幼儿创造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技巧。那么,如何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呢?在实践教育工作中,我进行了些尝试,现与大家分享。 

一、激发创新的心理 启发创新智慧 

美术不但着重于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而且还着用于人格的完善。因此,美术学习处于一种特殊的心态。当人还在幼儿时期,就会用涂鸦来吐露着自己的心曲,宣泄着自己的感情,这些心理因素并存的儿童的表现欲望和能力,也以一种潜在的形式,伴随着幼儿的成长。随着不断增加的外部刺激,这些潜在的心理因素也不断发展,最终表现为儿童的个性。自信自重,独立思考,勇于进取是创新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什么年龄段的幼儿对儿歌和故事都是很感兴趣。传统的讲解和示范法只会让幼儿感觉学画的枯燥无趣。而将所要学习的内容步骤编成儿歌,幼儿会惑兴趣的多。例如:水墨画《小猪》小猪身体象冬瓜,淡墨画上胆要大,浓墨添上鼻耳嘴,还加后面小尾巴。故事的使用也有多种形式。可以先围绕一个小动物讲故事,再让幼儿学画,他们就会对被画物产生惑情。也可将绘画过程编成故事,老师边画边讲,故事讲完画也完成。幼儿会至始至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在故事的指导下看完老师的范画过程。大班阶段,还可用续编故事的方法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再创造作品。如:动物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做到的事情,通过假想可以表现出来,如动物不会说话,但人类希望与动物交流,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无限的想象。幼儿只有通过大胆的思考,大胆的设想,才会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不受任何科学事实所限制。 

二、传统教育惯性与教学随机形式的融合 

创新是要敢于打破常规,是对创新的追求,但是创新教育不是简单甩掉我国传统的美术教育。而是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术教育中的优良的部分。 

例如:我在上《可爱的恐龙》这一课时,我在活动中设计了“大朋友帮帮我”这一环节,先让幼儿尝试独立制作,碰到疑问引导其小组先讨论交流,还不能解决问题的,可以让全体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再次展开大讨论,确实找不出解决办法的就可以咨询“大朋友”老师,比如有一个小朋友一开始就不知道恐龙该怎样构图,想请老师来帮忙,我没有马上答应,而是这样告诉他,你确实有困难,应先去问问其他小朋友,让他们来帮助你……最后我发现很多小朋友都在同伴之间互助的形式下解决了相应困难。确实有部分实践操作能力较差的幼儿没有解决困难,教师可以在巡视中帮助他们解决恐龙的外形构图过程,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不怕失败,不要一碰到问题就依赖老师。 

在教学中,我尝试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作画方式,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同伴之间多向交流,让幼儿在智力上互相激荡,情感上相互感染,操作上互相合作,评价上互相检查,使每一个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并从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作能力。 

三、尝试新材料应用,丰富幼儿创新行为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给幼儿限制绘画工具和材料,统一标准,这样易造成千人一面、异口同声的局面。如幼儿画风景,都是太阳照大树,缺乏创造,抹杀了学生个性。教师应尽量减少各种不必要的限制和约束,让幼儿放开手脚,通过大胆的想像去画自己心中的世界。要了解和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了解和沟通学生的心灵,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与活动,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从而达到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目的。要弘扬学生的不同个性和挖掘学生的自身潜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去选择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技法,大胆表现,自由创作,可以用铅笔、也可用水彩笔、蜡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等,布、线、砂纸、塑料、树枝、煤渣、木片……等等都可以自由的选择,可以画、喷、剪、刻、卷、折等,体验各种材料制作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提高创作能力,这样易发挥学生的想像力。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世界上许多美好的事物是通过假想来实现的。 

美术课程是幼儿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为总目标。 

四、使用多媒体,挖掘美术多元模式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让幼儿运用电脑软件练习绘画,不但可以利用其中丰富的工具来丰富画面内容,而且还可以对所绘画的内容及时进行修改,达到良好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提高幼儿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而且能提高幼儿的绘画创造能力。 

例如:大班美术活动《未来的城市》,通过电脑在让幼儿欣赏了世界各地的特色城市后,我让幼儿自己利用《金山画王笔》软件通过电脑绘画去设计自己心中未来的城市。首先幼儿在想象的基础上,通过运用《金山画王笔》的各种图形工具进行绘画,然后用填色工具进行涂色,在此过程中,有的幼儿对自己设计得不够理想的地方进行了删除,再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设计;还有的幼儿则利用软件中的辅助图形进行丰富画面,比如添加魔棒、蝴蝶、小仙女等,使画面更加鲜艳、生动。整个活动过程幼儿积极、主动、自信,他们绘画出一幅幅想像力丰富的电脑绘画作品:有海底的环保城市、太空城市、会飞的城市等。 

五、重视幼儿的成果的评价、提高幼儿创造的自信心 

在绘画作品评价上,要为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营造宽松的发展条件,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具有个性的表达方式,注意保护和发展每个幼儿的独特性和兴趣爱好。改革教学方法,把学习策略让幼儿自己掌握,能促进独创性思维的发展。 

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把具体思维阶段过渡到形象思维阶段的桥梁的作用。多角度,多渠道的综合训练,能使独创性思维进一步升华。手脑并用,动手操作是创新思维的具体表现。总之,创新教育是必须的,也是任重而道远的,仍需要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不懈的探索和研究,在教育观念上明确创新教育的基本内涵,把观念切切实实的转化为行动,而它的最大受益者就是我们的孩子! 

参考文献 

[1] 梁志焱.学前教育学[m].第2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彭兵,陈瑞华.幼儿园探究性游戏课程及活动设计[m].武汉:长江出版社, 2006 

[3] 周蕾.幼儿园园本教育活动设计[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6 

篇3

少模糊,多具体

准确、具体的评价语言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模糊的评价语言则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模棱两可,始终处于猜测之中,这样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正确答案,教师应给予肯定评价,以自然、真诚、恰当、温馨的语言,及时、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随时能从教师那里得到自己学习后取得成绩与进步的反馈;对于否定的答案,教师应尽可能地使用委婉的语气,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从自主意识上说,教师对学生的这种评价有时是自觉的,有时是不自觉的,也可能是脱口而出的,但在学生的世界里,这些都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态度、一种看法。因此,教师要提高评价语言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模糊性和随意性。

在课堂上,很多教师常用“你真聪明”“很好”“你回答得非常好”这类情感性评价语言。虽然这些说法也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愉悦,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语言本身的空洞、无力,缺少具体的指向。因此,这种模糊性评价还是视情况少用为妙。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更需要进行知识性评价。例如,某教师在教学《欢迎参加辩论会》一课时,就多次有效地运用了这种知识性评价。如学生演示图片的调整:单击图片,图片周围将出现8个尺寸控制手柄,将鼠标移动到控制手柄上……教师说:“图片周围8个控制手柄描述得很正确。”又如,学生演示操作:拖动四角的控制手柄按照宽高比例放大或缩小图片的尺寸……教师说:“这位同学的操作很准确、很完整。”这位教师的评价语言很朴实,它能让学生正确掌握专业术语和操作要领。同时,在评价学生操作时,该教师摒弃了“哪位同学能比他操作得更好”的说法,变成了“再试一次,我相信通过你的演示操作,能让大家感受到你的新的理解”。这样就把挑战他人变为挑战自我,避免了课堂竞争中“弱者”的挫败感,让这些背荫的小草也能享受到阳光,也能自信地挺起胸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理解与操作的正确与否往往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否准确规范,教师在讲解概念或示范操作过程时,应注意讲授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要引导学生用规范的信息技术语言来回答教师的问题,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疑问或误解,甚至犯下科学性错误,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网络技术时,学生对先后接触到的IP地址、域名、URL地址、E-mail地址、UNC地址、本地地址等一系列概念,常常混淆不清,所以教师在平时练习时,要耐心地引导学生区别这些概念,学会规范表达。

少刻板,多幽默

教师呆板的表情、冷冰冰的语言只会使课堂教学如一潭死水。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教得艰涩,学生学得也乏味。那怎样才能让课堂活起来呢?笔者的做法是使用幽默风趣的评价语言,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能开启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和灵活性,促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进行课堂评价时,风趣幽默、生动优美的语言更是不可缺少的。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应富于变化,幽默有趣,这样才能更好地调节课堂气氛,让课堂充满活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

例如,在讲授《在Word中插入竖排文本》一课时,笔者设置了这样的情境: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则小幽默。有一个英国人到中国来学习中国的古典文学。学了一段时间以后,他颇有感触地说:“中国人的祖先就是聪明,他们写的书是边看边点头,而我们的祖先写的书是边看边摇头。”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古人的书是边看边点头呢?学生回答:“因为古书中的字是竖排的。”笔者接着说:“前几节课,我们输入的文档都是横排文本。在编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时,如果采用竖排文本,将会给文档增添古朴典雅的韵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使文本竖排。”笔者通过这个幽默风趣的小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课堂的学习气氛。

少抽象,多形象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基本概念都比^抽象、枯燥,学生学习起来很乏味,教师教起来很棘手。讲授时,笔者用诙谐风趣的语言、恰当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教师在授课时,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运用形象恰当的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将繁杂化为简洁,使学生快速、牢固地掌握知识点。

例如,在学习“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和输出信息的技术”这一基本概念时,教师可以“吃饭”这一日常行为为例给学生讲解:在生活中,人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吃饭,要吃饭就必须先获得食物。在这里,我们把食物想象成信息,也就是说要先“获取信息”,然后食物经过人体的消化,即“信息的处理”之后,一部分被人体吸收,即“信息的存储”,一部分被排出体外,即“输出信息”。听到这一形象的比喻,学生都开怀大笑。这样,这一抽象的概念就在学生的笑声中被理解并记住了。

再如,在学习“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这两个概念时,为了让学生对它们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笔者进行了如下教学:“同学们都看过春节联欢晚会吧!”“看过。”“晚会上有小品、相声、舞蹈等节目,丰富多彩,看得我们心花怒放。但如果不考虑演员的表演水平,还有什么因素能使节目表演得更精彩呢?”学生们七嘴八舌,有学生回答:“舞台好”。“对,舞台好,如果舞台效果不好,就会大打折扣。而系统软件就相当于舞台,应用软件就相当于舞台上表演的节目。我们将要学习的字处理软件Word、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等就相当于在舞台上演出的小品和相声,是应用软件。我们学习的Windows则相当于舞台,是系统软件,是应用软件运行的平台。”这样,学生不仅轻松掌握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这两个概念,而且知道了Windows是系统软件,Word、FrontPage是应用软件。

少无味,多智慧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除了教师的评价外,还应有学生之间的评价,评价反馈用语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评价除了能肯定学生的学习,还有情感激励、调控课堂的作用。评价时,教师不能一味地用“你真聪明”“你真会动脑筋”等语言,为了表扬而表扬,而需要针对学生进行具体、诚恳的评价。

例如,在教学《诗情画意》一课时,学生学习画图软件中的“编辑―粘贴自”,可以从教师提供的素材文件夹中获取很多漂亮的图片,但展示在学生面前的却是一幅幅杂乱的画面,教学片段如下。

师:同学们都将图片插入到了画图软件中,不过再看看这画面的意境和我们的诗歌意境……

生(异口同声):不配。

师:是啊,那怎样来摆放这些漂亮的图片呢?

生1:我会把画面安排得很饱满,把诗歌放在右上角,画面下面是堤岸,中间是荷花和荷叶,上面是隐隐约约的山。

生2:我想画一座桥,站在桥上送朋友,桥的下面开满了荷花,桥的远处是一座座连起来的山,山之间有刚升起来的太阳,背景是美丽的西湖。

……

篇4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美术教学

研究性学习首先要确定学习目标,即有一个良好的选题。在指导学生选题时,要注意所选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让他们细心观察,大胆想象,将选题与美术学科知识学习结合起来,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找到契合点,去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对于学生选择的课题不要轻易否定,可以通过变换研究视角,帮助学生将可行性低的课题转换成可行性高的课题。总之,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能力出发,从绘画、雕塑、工艺、建筑以及书法这些领域中精心选择诸如学生感兴趣的某位画家或某幅作品、卡通、服装设计等学生所关心的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爱好,以保证其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

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和设计课题时,要遵守四条原则:第一,现实性原则。课题要符合学校的层次和学生实际能力。第二,兴趣性原则。课题是学生感兴趣的,是他们乐于去钻研的。第三,可操作性原则。课题不要纯理论的,要避免大而全,可选择一个侧面进行研究。第四,可依托性原则。课题尽量与美术基础型课程的学习相结合,从中寻得理论和实践的支撑。

一、注重优化课题组和搜集资料

如何分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掌握小组的划分方法就能更好地指导合作学习。如果随意指定几个学生组合在一起,往往是学习好的代替了学习差的学生,这根本不是合作。要是学生在交流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思想,就必须考虑学生的智力背景、思维类型、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别。要做到“好,中,差”均匀搭配,擅长交流与不擅长交流的学生在一起,有奇思妙想的学生和思维不活跃的学生在一起。对课题组进行优化组合,当然也需要聆听学生的意见。然后,要明确活动指导学生分组搜集资料。资料的搜集必须紧扣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学生搜集资料的形式多种多样,常有的有观察、访谈、问卷调查、查阅书刊、上网搜索、出外采风、上博物馆等。这对于习惯于从书本到书本的学生来说,等于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

二、展示成果,开展专题研究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成果的分享过程看作是发现自我、欣赏他人的过程。在各组展示时,教师应将各组分散的研究成果联系起来,对学生的展示,应给予肯定,让学生能充分尝到创造的喜悦。在研究成果分享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研究过程,并且客观评价他人的研究成果。讨论时,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凡是正确的解答特别是有独创性的看法,给予肯定和赞赏。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努力探索一种多元化、激励性、民主、开放、动态的评价方式。既要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实现、思想倾向的准确、知识理论的习得等共性问题,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创造性的思想火花和思维样式,充分利用激励机制,善于运用表扬、奖励、提供展示机会等方式对学生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创作能力、协作能力、思想觉悟等多方面进行及时评价,以肯定和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想、去看、去说、去做、去画,真正进入到主动思考、努力实践的思想境界。

三、在美术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注意事项

1.观念转变要到位

要认真转变教学思想观念,弄清研究性学习方式与灌入式、放任式、参与式的本质区别。特别是在搞清楚“指导学生怎样学”、“怎样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合理地把握一个指导的“度”。教师自己要站准位置,扮好角色。

2.主要教学环节要落实

学生自行选择课题,通过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些环节,应确保落实到位。美术教学中应注意:A、彻底解放思想、勇于实践。B、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实践,瞄准“发展点”。C、要处理好美术教学进度和能力发展的关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自主实践。D、要弄清每个环节的重点、要求。准确把握时机,灵活运用,提高美术教学实效。

呼唤主体觉醒,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已成为美术教学改革的主流意识,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扬弃,也是教与学关系的认识的质的飞跃。因此,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地位,提倡研究性学习渗透于美术教学中,将是在美术教育领域中一个亟待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教育》

[2]《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教育部制订

篇5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数学教学;传统教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0-094-2

目前,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其应用已逐步进入教育领域,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课堂教学走向生动活泼的“屏幕教学”,真正向创新型教育教学发展。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通过近一段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笔者深刻地认识到:计算机多媒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发展联想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具体来说有下面几大优点:

(一)多媒体技术能促进数学思维

多媒体技术可以推动实验、尝试、模拟、猜想等非形式化的、具有创造性的数学思维活动,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得益彰。数学之所以难学,主要原因是它的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对象的形象化、数学关系的显性化对于数学思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发现数学本质。几何画板等数学软件具有强大的形象化功能,通过对知识的重新组织,能让学生从整体上处理数学对象,通过参数赋值、拖动等进行对象变换,在各种表示法之间相互转换以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等等。多媒体技术可以对学生的数学猜想进行演示、验证,甚至直接把对象构造出来,这就能极大地提高猜想的成功率,提高数学结论归纳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二)多媒体技术能提供数学实验实践活动

开展数学实验是多媒体技术与数学课程教材整合的一个重要手段。当你的脑子中出现某种数学思想时,你就通过计算机去实验一下,这就是“数学实验”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通过分析数学知识体系的基本成分,数学工具软件研制者将这些成分组织成可操作的模型结构表示,进而构建起数学学习平台。在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操作菜单选项,根据问题的条件构建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操作、探究和实验,从而使学生能从与传统方法不同的角度来学习数学。因此,“数学实验”有可能改变学生所面对的数学对象和过程的性质,使学生学习数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从中体会数学探究的过程。例如,几何画板提供的学习平台支持数学实验,学生可以利用它对数学对象进行灵活操作、自主探索,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进行观察,开展尝试、模拟、猜想、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

(三)多媒体技术能极大提高作图、运算和数据处理的效率和效果

作为绘图工具、计算工具以及收集和处理数据的工具,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复杂的画图、计算,减少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机械、重复性劳动,提高效率和效果。这是多媒体技术最基本的作用。这种作用虽然与“探究”距离较远,但它却为“探究”提供了手段。例如,利用几何画板可以方便地画出各种几何图形;利用任何一种科学计算器都能进行“六则运算”,求对数,求三角函数值,进行统计运算等。这样,学生从重复机械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可以将有限的“工作记忆”资源用于理解数学本质、探索数学规律上,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四)多媒体技术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

中学生大多喜欢多变、宽松的教学环境。静态的文字、课本及教师的口语则满足不了学生比较活跃的心理需求。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声、像、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其新颖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个抽象的自然科学,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有些内容确实不易接受,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直接、轻松地作为一种完美的礼物来接受,留下深刻印象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因而教师对每节课的重、难点进行讲解时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至抽象,这时就需要多媒体的动态画面展现事物发展推理的全过程,它将抽象的、空间的等难以想象的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并且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时,传统教学只能将A、ω、φ代入有限个值,观察各种情况时的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利用“几何画板”则可以以线段b、T的长度和A点到x轴的距离为参数作图,当拖动两条线段的某一端点(即改变两条线段的长度)时分别改变三角函数的φ和ω,拖动点A则改变其振幅,这样在教学时既快速灵活,又不失一般性。

实践证明,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能充分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云动积极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而计算机多媒体是非常高级,划时代的一种教学工具。然而,正如万物都有正反面一样,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也有它的弊端。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发挥其强大的表现力和渲染力,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大量的教学信息。但是,单位时间(如一节课)内应以多大的教学信息量为宜是值得教师认真研究的。采用多媒体教学后,若课堂信息量过大,看似教学效率提高了,可学生吸收消化不了,教学效果也是不会好的。过大的课堂信息量和过快的教学进度势必造成多媒体对学生长时间的刺激。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了不断变化的电脑屏幕上,思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稍有疏忽就会跟不上,学生没有时间记笔记或干脆不记笔记,忽视甚至来不及分析理解重要的知识点,造成消化不良。所以,笔者认为,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手段教学融合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充分发挥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控制课堂节奏,重视学生思考与参与,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由于大量使用事先已经输入好的内容,很容易造成课堂教学节奏进行得过快,使一些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消弱了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造成了课堂教学中不能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因而,首先要注意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重视学生的思考与参与。比如,用计算机展示例题或习题的解答过程时,要注意一步一步地给出答案,而不是一下子显示全部的答案,否则学生上数学课就如同看电影一样,没有充足的思考时间。或者是事先只是在计算机上给出例题,然后老师再在黑板上板书例题的解答,这样一来可以放慢教学的节奏,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上黑板上演算,让学生先自己写写解答过程,再借助展示台展示一些学生的解答过程,这样也可增添一些课堂气氛。二来也避免了教师上课只知一味地点鼠标,而缺少与学生的交流。其次,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的作用,避免“满堂电灌”。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有两个心理过程:一是认知过程,二是情感过程。智能的形成和发展是这两个过程协调发展的结果,单纯强调某一过程只会事半功倍。情感是数学教学的剂、催化剂,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及对数学真理的追求。

(二) 采用片段式课件替代整课式课件

篇6

一、高师美术教学论课程改革的意义

(一)高师传统美术教学论课程存在的问题

美术教学论课程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学校对该课程重视不够;对讲授此门课程的教师培训不足;同时课时少、学生数量多,导致教师授课、指导质量不高,不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与提高教学技能水平;对试讲所用的微格教学硬件及其他相关设备配备不够;缺少教育见习,学生观摩学习机会少;由于高校连年扩招导致学生文化理论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备课、讲课能力不一,这些问题的存在,促使美术教学论课程必须进行改革。

传统美术教学效果与现代新课程改革高效要求存在着矛盾反差。该课程如果仍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继续采用陈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内容方面仍不具有理念中的主题、教学三维目标、人文关怀、创新性等,没有明晰的重、难点,将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质量达不到要求。

(二)国外高师的先进做法提示我们对美术教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思考

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新型美术教师人才是社会需要,也是提高美术教师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方向。当今世界各国都以这样的指导思想进行人才的培养。日本强调高等教育要适应综合创新的科技发展趋势,十分重视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在日本各高等院校普遍实行有利于综合人才成长的完善的学分制,理工类大学大量开设科学技术社会学等综合性跨学科课程,学校的选修课在全部课程中占25%至40%。西方许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基础性人才素质的培养。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特别是近几年,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和尝试,旨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以综合素质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2001年5月29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28条指出,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加强师范院校的学科建设,鼓励综合性大学与其他非师范类高等学校举办教育学院或开设获得教师资格所需的课程。意味着教师的培养培训在过程上由分割走向一体和连续,在体制上由封闭走向竞争,教师来源渠道由单一走向多元。这加剧了高校之间的竞争。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改革高师院校美术教师人才特色培养模式显得十分必要。

二、高师美术教学论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教学论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美术教学论课程教师的培养,应以各种方式有计划、多途径、多层次地选派更多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进行短期、脱产培训和学术访问,快速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培养专业学科骨干;改变美术教育教学陈旧理念;经常组织教学论课程教师到美术基础课程改革成功的省份进行考察、学习,直接感知、体验课改的精髓;经常聘请优秀地方美术教师交流、探讨;改善目前各高师美术院校教学论教师的现状,提升教师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美术教师人才。

加强美术教学论课程师资队伍的科研能力,特别是中年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学校、学院也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加大对科研项目的资助力度和科研成果奖励力度、激励制度,使教学论课程教师在完成好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投身科研工作,为今后更好地培养创新美术教师人才提供保障。

(二)调整美术教学论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综合专业素质、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1.提升学生综合专业素质

增加与现行基础美术教育相对应课程以及选修课程科目,如艺术文学、音乐、舞蹈、书法、中国文物史、世界文物史等,让学生了解学习多元文化知识,形成综合的艺术修养。多元的文化知识是展现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前提。

2.提升学生教育教学能力

学校应加大对教学论课程的资金扶持力度,对地区优质资源的利用,将好的基础美术资源引进来,还要聘请优秀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做公开优质课示范课,让学生有所认识、有所感受,以此作为指导、处理教学上存在的差异,以范例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

增加教育见习课程,延长实习时间,制定教育见习、实习的工作要求,积极加强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的学习,在实习中能较纯熟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将教学因素综合性地组织、处理并运用到教学中去,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教学综合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在实习结束后进行教育实习汇报、学生赛课等若干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美术教育教学创新的潜能,培养更多、更好的新型美术教师人才。

篇7

关键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数字媒体 教学体系

一、引言

高等教育中的数字媒体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它是顺应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升级而兴起的一个新兴学科,是信息学科向文化艺术领域拓展的新方向,是当今最前沿的、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一个宽口径应用型专业。数字媒体艺术是文化、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在艺术创意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媒体从业人员要具有创新意识。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更迭的时代,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它还需要创作人员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全新的认知与判断能力。也就是说数字媒体艺术人才不但需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数字技术能力,还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开阔的艺术创作思维。只有具备应用实践技术基础,创新性才能得以发挥,如虎添翼。

二、数字媒体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为了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国内外不少高校重视数字媒体专业的人才培养。在人文艺术素质提高的同时,加强学生面向网络、新型的数字媒体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得了可喜的成果,大大推动了数字媒体产业的蓬勃发展。究其成功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点:

1、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数字媒体专业应用性强,实践教学内容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可根据课程特点,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将项目或完整案例分解为多个局部案例,对应不同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通过案例精讲理论和方法,通过课内实践基本掌握局部技能点。

2、加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数字媒体专业应培养学生较强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和开发能力,同时具有艺术鉴赏基础,从而使学生既具有计算机数字媒体专业设计和制作能力,又具有艺术创意能力。

3、个性化培养方式灵活。各个高校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选择范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学校按照自身学科的发展和学生的选择进行特色教育。

但就各高校数字媒体专业的发展现状看来,传统的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虽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实践教学缺少层次化。而数字媒体专业不同于传统的专业,是一个复合交叉专业,因此,人才培养更应该循序渐进,按照由低到高、由基础素养到专业技能再到创新能力这样一个完整的体系,培养厚基础、强实践的应用创新型数字媒体专业人才。

三、基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的数字媒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数字媒体专业主干课程的综合案例设计。对每门主干课程,要将课程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相结合,设计一个囊括该课程主要理论、算法、原理和软件操作技术或编程技术的综合案例,将这些案例作为主线构成数字媒体基础实验项目和应用实验项目。学生在实现该项目的过程中,可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2.围绕综合案例开展新型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可将案例分解成与各个主要知识点对应的小模块,教师讲解每个模块的实现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并将每一模块都设计成可专项训练的实验项目,学生自主完成各模块并最终整合成整个案例。

3.将案例教学与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各类科技竞赛相结合。可将案例与齐鲁软件大赛、ACM大赛相结合,案例中涉及这些大赛所需的知识、获奖大赛中的题目作为案例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激发学生对专业基础实践项目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四、总结与展望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教学实践体系也将不断改进。我们将继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跟踪数字媒体专业的发展趋势与企业需求的新变化,不断完善我们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文化产业、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廖琪男 廖玉 龚秋华 佟小娟 王继军 面向应用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计算机教育,2009,(18)。

[2]尹文龙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实践体系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8,(15),23―27。

篇8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教学;多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44-01

1.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1.1 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轻松的语言环境。要想让幼儿W好语言,首先就要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幼儿园孩子的平均年龄在六岁以下,这一时期他们多爱玩,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兴趣。但是,也有一部分幼儿不愿意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所以,教师要要学会分析幼儿的心理,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幼儿营造轻松的语言环境,让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语言学习中。比如,在学习端午节由来时,教师可以给幼儿播放一段有关端午节的视频,里面有包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等画面。由于视频中有图片、声音,很容易让幼儿进入视频观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表达自己观看视频后的感想,或者让幼儿说说自己家是怎么过端午节的。这些都是幼儿经历过的,在轻松的语音环境下,能够让他们畅所欲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1.2 在渲染氛围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中,幼师在教幼儿学习诗歌时,可以培养幼儿语言的感知能力。由于幼儿年纪比较小,不能够准确理解诗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幼儿创造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环境,把幼儿带入到诗歌情境中,培养幼儿形成语言感知能力。比 如,学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虽然语言简单,但是幼儿的理解能力较弱,教师单纯讲解幼儿也很难理解诗歌的意境。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诗歌的内容转化为PPT的形式,让幼儿能够直观地看到诗歌表达的内容,感知诗歌。渲染氛围能够提高幼儿的参与性,调动幼儿的想象力。

1.3 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并茂为一体,教师可以给幼儿创造真实的语音环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帮助幼儿积累听说读写的能力,加深幼儿对语言的认识,提高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

1.4 在语言教学游戏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幼儿处于对新奇事物探索的阶段,要想让他们真正理解语言,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游戏中帮助幼儿转化语言。比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幼儿创造一个河水的画面,让幼儿进入情境中,"呀,小蝌蚪找不到妈妈了,它一定很伤心!"幼儿的语言很容易影响身边的幼儿,其他幼儿就会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怎样才能够帮助小蝌蚪找妈妈,在这一活动中,可以增强幼儿之间的交流,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应注意的问题

2.1 注意多媒体教学方式同传统方式相结合。在对幼儿进行语言教学时,要正确认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的不同,不要一味的认为传统教学已不符合时代的需求。教师要学会认识传统教学方式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同时也要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具有的独特优势。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把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促进幼儿园语言教学的发展。

2.2 注重幼儿主体地位。在幼儿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是教学的支持者,幼儿则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教师要明确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所以,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要注意把教与学相结合。教师要学会多鼓励幼儿参与到学习中,把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策略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

3.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意义

3.1 利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幼儿园的孩子一般都在六岁以下,这一阶段的孩子比较贪玩,对于一些有趣和新奇的事物很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但是,也有一部分幼儿不爱与他人交流,对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产生障碍。所以,就需要教师要学会了解幼儿的心理,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引导幼儿参与到语言学习中。比如,在学习古诗《咏鹅》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好PPT,播放出有关鹅的图片,告诉幼儿鹅生活在哪里,鹅都有哪些特点,带来幼儿认读咏鹅中的字。这样能够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能够给幼儿园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丰富语言教学活动的形式,提高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质量。所以,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P2P 流媒体技术 远程教育系统

[中图分类号]G4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1-0077-01

远程教育的发展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即函授、广播电视和网络教育。所依赖的载体分别从印刷品,到无线电、电视,再到计算机、各种网络。随着宽带技术的普遍应用和解压缩技术的不断提高,求知者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控制学习节奏,并进行远距离的实时交互。流媒体技术利用自身丰富的数字资源和网络化优势,开发新的思路,增加教育应用的方式和功能,在远程教育中将发挥巨大作用。

一、P2P流媒体技术概述

流媒体(streaming media)是指在网络中传输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信息的最新技术。P2P即“peertopeer”(对等网络),它允许用户直接连接到其他用户的计算机上进行文件共享与交换。P2P技术是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在网站服务器上,让用户边下载边观看,而不需要等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才可以观看的技术。传统的远程教育系统都是基于C/S模式的,资源相对集中,当在线用户过多时,存在服务器单点失效和网络带宽瓶颈等缺陷,P2P技术无疑是最佳选择。简单的说,P2P使得网络上的沟通变得容易,直接共享和交互,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用户的计算机、交换文件,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连接到服务器去浏览与下载。在利用网络实现的远程教育过程中,数据量巨大和网络带宽极窄这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网络教育活动的开展,P2P技术的出现使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二、基于P2P的流媒体技术的远程教育系统构建

基于P2P采用流媒体来实现远程教学的基本过程中,教学者事先在网络上发出通知,听众在讲座开始前访问某个URL地址,当讲座开始时,演讲稿、演讲者图像以及文字反馈窗口集成在一个单一的浏览器中。通过IP即可以实现实时传递和按需点播,演讲者的动作、话语与演讲稿全部以视频方式记录,保证接收者能够获取完整的信息,以达到实时的传输,并消除时间的障碍。由于演讲内容可以方便的存储于网络服务器中,接收者就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调出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收看,并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控制,选择停止、开始或重播。

三、基于P2P的流媒体处理的软件实现分析

(一)宽带视频类型。采用专业的摄、录、编设备,对视音频信号进行处理,采用MPEG-1或MPEG-2进行数字压缩,利用VOD进行宽带网络视频点播。这种方式图像质量好,用硬件压缩速度也很快,可以用于实时直播。但压缩后的数据量仍然很大,占用的存储和传输资源也大。

(二)视频会议类型。采用国际电联的H.261或H.263对视频进行编码压缩,用G标准对音频进行编码压缩,采用T.120协议传输控制信号和文件。该方式对媒体流的处理速度快,可以用于双向的实时交互,但很难用于存储和点播。

(三)微软视频类型。微软开发了一系列视频软件,可以用于视频的处理和播放,也可以和图片、文本、应用软件结合使用。

(四)窄带视频课件类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多院校单位都办起了教育网站,利用网络开展远程教育。为了在网络上传输视音频,也开发了不少基于P2P的流媒体录制和播出工具,这些工具在适应低宽带传输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对教室环境和摄录设备考虑得很少,往往图像声音质量差,教学效果不好。

四、基于P2P流媒体技术的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一个基于P2P的流媒体视听系统应该至少包括以下两个模块:1.监听器:处理引入端连接的请求,并维护应用程序必需的数据库。2.浏览器:显示用户端结果,并担当与客户的交互。

(一)监听器模块。监听器执行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完成初始化登陆工作,即前面节点能力自适应的初始化,从而获得它本身及它所服务的节点的共享资源清单。登陆以后监听器就能处理其他监听器传给它的客户请求,只要有客户连接,监听器就下载文件,在下载过程中,一个监听器可以处理多个客户的请求。

(二)浏览器模块。浏览器充当用户和计算机之间的接口。通过浏览器,客户发送它的请求并接收监听器的响应。和监听器不同,浏览器一直运行在无人值守方式。浏览器显示登录的监听器的清单并发送所有的请求给监听器,让监听器自己来处理这些请求。一旦监听器处理了这些请求,浏览器就会在用户终端显示结果。

(三)监听器与浏览器之间的通信。除了执行它们各自的任务外,监听器和浏览器存在一些相互联系。

五、结语

将P2P流媒体技术引入远程教育,是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事业的主流定位及要面向大众教育的保证。通过P2P流媒体技术建立功能完备、成本低廉、能被更广泛学习者接受的远程多媒体教育系统,是有效扩大教育机构的教学覆盖面,缓解我国教育资源的不足与信息化时代巨大的社会教育需求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吴国勇.网络视频流媒体技术与应用.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2]钟玉琢.流媒体和视频服务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王宝智.多媒体宽带网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4]张丽.流媒体技术大全.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篇10

关键词: 幼儿园 语言教学 多媒体技术 运用分析

引言

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主要通过生动语言、敏捷思维及逼真情境的创设展现故事情节,以达到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的目的[1]。多媒体是一种集声、像、图、文为一体的现代技术,若能将其灵活运用于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则不仅能提高幼儿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加深幼儿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实现教学目标。以下主要就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1.多媒体技术在宽松语言环境创造中的运用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若想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幼儿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幼儿园学生大多是6岁以下儿童,他们还处于爱玩阶段,对有趣、新奇的东西兴趣较大,且表达欲望较强烈。然而,部分幼儿不愿意发言、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语言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教师要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幼儿产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到语言学习中。

例如,在学习《年的来历》该节内容时,教师可先向学生播放一段关于新年的视频,里面有放鞭炮(烟花)、贴年画、舞狮舞龙、吃饺子等画面。由于视频里有动画、声音、图像,幼儿很快投入视频观看活动中,并不时向同学表达自己的想法。接着,教师让幼儿说说自己观看完视频后的想法,或是让其说说自己在家是怎么过年的。由于幼儿都有亲身经历,且语言环境宽松、舒适,他们便会畅所欲言。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充分调动其主动性与积极性。

2.多媒体技术在渲染氛围中的运用

在语言训练学习中,采用诗歌或儿歌欣赏的方式,有利于实现对幼儿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通过对诗歌、儿歌的欣赏,幼儿的文学语言能力有所提高,但由于年龄较小、生活经验少,幼儿还不具备准确理解诗歌的能力。为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为幼儿创造感染力较强的欣赏环境,将幼儿带入诗歌情境,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语言感知能力。

比如,学习“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时,尽管语言简单朴实,但幼儿理解力较弱,教师若只是单纯地讲解,则幼儿还很难理解其意境。此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诗歌内容制作成动态课件,包括动态画面、配音及背景音乐。通过播放课件,学生能直观地看到诗歌要表达的内容,并能体会到诗歌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好地感知整首诗歌。所以,通过营造渲染型欣赏氛围,不但能够提高幼儿的参与性,还能有效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帮助其形成自己的语言感知能力。

3.多媒体技术在真实语言环境创造中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教师利用它为幼儿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用声音、动画、色彩等变化吸引幼儿,能够将幼儿各种感官充分调动起来,使其获得听说读写的经验,从而有利于幼儿加深对语言的认识,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提高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例如,学习《说说画画》时,教学目标是引导幼儿说出一句完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完整、准确、清晰。此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农场情境,然后让各种动物上场,用拟声法模仿动物叫声,让幼儿通过听声音辨别动物。此外,还可在视频中让各种动物一个个出场,然后让幼儿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还能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

4.多媒体技术在语言游戏中的运用

儿童世界需要自己去探索与发现,这样得来的知识才是幼儿真正学到的知识,语言发展也一样[3]。幼儿只有经过亲身体验,才能真正理解、感悟语言,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多媒体中的语言游戏则能帮助教师实现这一点。通过操作键盘与鼠标游戏,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学习,使教育与娱乐实现有机结合。在亲身体验过后,幼儿便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游戏的看法,并乐于与其他幼儿讨论游戏内容,有效实现对幼儿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及提高。

例如,在学习《美丽的房子》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幼儿创造一个动态的海底世界,使幼儿快速进入情景。“呀,小海龟不动了,它是不是生病了”?听到某位幼儿的惊讶语言,其他幼儿很自然地将注意力转移到小海龟身上,并抢着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进而达到《纲要》中“会说”的要求,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5.多媒体技术在动态情景中的运用

幼儿语言的发展直接关系其思维、社交能力及创造力等的发展[4]。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天玩、好动,故幼儿园里的幼儿大多对动态情境感兴趣。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动态情境,让幼儿在情景中发散思维,激发想象力。

例如,教师可带领幼儿一起观看动画片《小壁虎借尾巴》。由于幼儿喜爱动画片,故很容易进入情境,且能较快、较准确地获得语言信息。接着,教师设置一些逼真的音响效果,引导学生想象小壁虎的语言及心理活动。有些幼儿则会想:“小壁虎尾巴断了,心里一定很难过”,“小壁虎会不会去告诉爸爸妈妈,会不会被爸爸妈妈骂”,“它去借尾巴,会不会被其他动物或伙伴笑”,“小壁虎是怎么开口向其他动物借尾巴的”,等等。最后,让幼儿说说对整个故事的想法,幼儿便能将所想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6.结语

语言教学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及创造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在语言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幼儿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盛勤勤.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0):75-76.

[2]王浩.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J].学周刊,2014(0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