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亚健康的原因范文

时间:2023-10-30 17:58: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导致亚健康的原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导致亚健康的原因

篇1

【摘要】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方法,对亚健康――患病与健康之间的身体状态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得出亚健康的分类与内容、亚健康产生的四大原因、五大危害及临床表现,提出如何克服亚健康走向健康的合理方法。

【关键词】健康 患病 膳食 运动健身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健康是福,没有健康将一事无成。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即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三个方面。而在一定条件下,许多人却在健康与患病之间的某种状态上徘徊,人体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正常生理过程遭到破坏,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运动能力受到一定限制或降低,心理失去平衡,抑郁、焦虑,恐怖等,生理活力降低、适应能力不同程度上减弱,但临床检查机体无确切病症,这种机体状况称为亚健康或灰色状态,它是健康与患病的临界态。一般人称之为“病前征兆”。

1 亚健康的分类和主要内容

1.1 以WHO四位一体的健康新概念为依据,亚健康可划分为: ① 躯体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周身不适、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等; ② 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③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即角色错位和不适应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集中表现;④道德方面的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损人害己的偏差。

1.2 按照亚健康概念的构成要素分类: ①身心上有不适感觉,但又难以确诊的“不定陈述综合征”;②某些疾病的临床前期表现(疾病前状态); ③一时难以明确其病理意义的“不明原因综合征”,如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综合征、疲劳综合征等;④某些病原携带状态:如乙肝病原携带者、结核菌携带者、某些病毒携带者等;⑤某些临床检查的高、低限值状态,如血脂、血压、心率等偏高状态和血钙、血钾、铁等偏低状态等;

1.3 按身体的组织结构和系统器官可分为:神经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骨关节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特殊感官等亚健康状态。

2 亚健康的原因

亚健康在人一生中可间断也可持续,当其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诱发疾病。是患病的主要诱因和起源。亚健康是怎样引起的呢?其中有社会的、心理的、营养的、环境的等诸多因素。

2.1 过度紧张和压力。研究表明长时期的紧张和压力对健康有四种危害:

①引发急慢性应激直接损害心血管系统和胃肠系统,造成应激性溃疡和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加速血管硬化进程和心血管事件发生;

②引发脑应激疲劳和认知功能下降;

③破坏生物钟,影响睡眠质量;

④免疫功能下降,导致恶性肿瘤和感染机会增加。

2.2 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如高盐、高脂和高热量饮食,大量吸烟和饮酒及久坐不运动是造成亚健康的最常见原因

2.3 环境污染的不良影响。如水源和空气污染、噪声、微波、电磁波及其它化学、物理因素污染是防不胜防的健康隐性杀手。? 2.4 不良精神、心理因素刺激。这是心理亚健康和躯体亚健康的重要因子之一。

3 亚健康的危害

①亚健康是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疾病前状态,大多数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均是从亚健康人群转入的。 ②亚健康状态明显影响工作效能和生活、学习质量,甚至危及特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如高空作业人员和竞技体育人员等。 ③心理亚健康极易导致精神心理疾患,甚至造成自杀和家庭伤害。④多数亚健康状态与生物钟紊乱构成因果关系,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加重身心疲劳。? ⑤严重亚健康可明显影响健康寿命,甚至造成英年早逝、早病和早残。

4 亚健康主要有以下临床表现:

①生理性轻度失调,经常患感冒,身体乏力,食欲欠佳,烦闷,心悸,健忘,失眠等。 ②轻度身心失调没有得到调整或控制,却进一步发展,成为患病的高危趋势。如长久头痛,偏头痛,头昏耳鸣,精神不支,反复感冒,给人印象是精神不振,活力减退,对周围环境冷淡等,则主要表现在营养不良,长久痨损。 ③已经有病变,症状尚不明显或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未被明确诊断。

5 对策

我们要足够地重视身体所处的亚健康状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把疾病防范于未然。①保证合理的膳食和均衡的营养。三餐营养合理搭配,饮食多样化,减少脂肪、盐的摄入。调整机体各组织的营养补给,调整血液循环和机体新陈代谢及免疫力从而调节机体功能状态。 ②调整心理状态并保持积极、乐观;及时调整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③增加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每天保证一定运动量。运动健身如登山、跑步、游泳、保健操等各项体育活动都是走向健康的主要途径。

科学合理的运动健身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增加机体活力,加强血液抗凝系统活性,延缓衰老。可谓“动则不衰,用则不退”。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WHO)《》,1984

[2] 陈青山,鄢红洁.传统体育养生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3] 冯理达.健康健美长寿学.人民体育出版社

篇2

【关键词】体检;亚健康人群;健康管理模式

按照人体的健康情况可以把人群分为疾病人群、健康人群、疾病向健康转化过程中的人群,以及健康向疾病转化过程中的人群。目前,医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一般的人体不是健康的,也不是患病的,而是处于这两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这种状态被称为亚健康状态或是第三状态[1]。亚健康状态则是指人体由疾病向健康过渡或是由健康向疾病过渡的一种状态。而体检可以帮助人及早地发现其是否处于亚健康状态,以便于为人提供相关指导,使其及时地对自身健康情况进行把握与管理。

1亚健康人群的具体表现与形成原因

1.1亚健康人群的具体表现心理亚健康的具体表现主要为思绪紊乱、情感障碍、悲观与过度的自我克制等;躯体亚健康的具体表现主要为抵抗力差、无原因的身体虚弱、睡眠质量差、易疲劳、容易感冒、无食欲、胸闷、烦躁,易头痛、头晕,便秘或是口腔溃疡等;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具体表现一般为对生活、学习与工作等环境的临床高底值状态无法适应,常见的表现为血糖、血压偏高,血脂异常,血钾、血钙偏低等高致病的危险状态,如过度紧张、吸烟或是超重等。

1.2亚健康形成的主要因素亚健康形成的常见因素主要为营养缺乏或是摄入过量导致人的肌体失调;还有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长期睡眠不足、酗酒、吸烟、体力透支过大、缺乏运动、机械化的学习与工作,适应社会的能力低下,身体处于超负荷状态,过度疲劳导致的精力不足,以及生存环境污染,例如放射线、燥音、不良的精神状态、心理因素的刺激,以及空气污染等都会导致人体进入亚健康状态。

2体检在亚健康人群健康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体检是实现健康管理的基础,在亚健康人群健康管理模式中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利用体检加强对人体健康的筛查,并且在体检的过程中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言行进行观察,以获取更多的关于个体的健康信息。然后,根据体检的数据对其进行评估。针对体检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传播,杜绝不科学的保健信息,同时优化管理方法,转变管理实施工作人员的传统观念,使体检在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中发挥作用[2]。

2.1根据体检数据对体检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分析体检者的体检数据,并对各项数据进行评估,对体检者的健康等级做出准确的划分。这是确定体检者是否处于亚健康状态最有价值的依据与手段。管理部门可以将体检者的体检数据,以及所提供的相关肌体信息做出专项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就可以把体检者的健康状态确定为差、中、良、优等具体的级别。如果体检者为亚健康状态,还可以将其划分为重、中、轻几个级别。

根据体检者的这些检测数据与信息,我们就可以对体检者的健康进行评估。这不仅可以对其当前所处的健康状况进行评定,而且可以对其以后健康状况的发展进行评估。

2.2对体检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传播根据体检结果,对体检者进行相关的健康知识传播。亚健康的管理首先要从其生活方式上进行改变,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健康知识的传播对于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此外,管理部门还可以通过开展系列的讲座,对其进行过健康保健知识的宣传,在进行讲座的同时还可以为其发放一些保健资料。同时还可以开通专门的服务热线,邀请专家来坐诊,为人们解答疑惑。利用这些方法可以提高亚健康人群对于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为亚健康人群提供更多、更权威、更新的保健知识,能更好地为亚健康人群进行服务。并且把医疗模式从单位扩展到家庭,把医院扩展到各个单位,把单纯的治疗扩大到预防保健。

2.3减少不科学保健信息的传播,为健康管理提供保障人群的亚健康大多属于身心性的。这组要是由于普通人对于健康知识缺乏鉴别力导致的。对此,管理部门要对亚健康人群传播科学的保健信息,杜绝任何不科学的保健信息传递给亚健康人群[3]。同时,要根据亚健康人群的身体条件与爱好,经济条件和时间条件等,调动亚健康人群的积极性,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亚健康人群对影响健康的相关因素提高认识,指导其利用正确的卫生保健技能与知识来解决自身存在的一些健康问题,这是完善亚健康人群中健康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手段。

2.4优化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模式管理者要根据亚健康人群的不同需求,分成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式对其进行指导与管理,把循症理论作为其健康管理的主要依据,提高服务对象的参与性与科学性,从而提高亚健康人群健康管理模式的有效性。

2.5转变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观念亚健康人群的管理工作者要把体检作为管理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切实做好预防工作。管理人员不仅要具有熟练的技能还要具有扎实的保健知识基础,同时,必须具备其他方面的一些相关知识,例如,传播学、心理学、行为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方面的知识,加强对自身优良素质与品质的培养,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感,积极开展与亚健康人群管理模式相关的研究与实践[4]。

综上可知,体检在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模式中具有重要作用。根据体检可以对服务对象进行评估,并对亚健康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有利于亚健康人群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史惠云.健康体检中亚健康人群健康管理的实施[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11(18):65-66.

[2]邓枢丽,陈润钿,卓金璇.体检中心对亚健康人群实施健康管理的模式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04):907-908.

[3]曹建平.江巧瑜.陈丽君.医院体检中心对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现状与对策[J].医院经济,2008(11):48-49.

篇3

[关键词]中国大学生亚健康诱因干预

[作者简介]钟大玉(1957-),男,四川内江人,内江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论。(四川内江641112)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9-0101-02

目前,我国大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逐年增多。不必讳言,大学生亚健康现象已相当严重,已经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阻碍,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甚至导致身心疾病时有发生。可见,该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令人担忧的是,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往往为大学生和社会所忽视。因此,笔者认为,在对学生进行正常的专业或成才教育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减少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出现,防止心理疾病的产生和蔓延。否则,专业和成才教育只会落空。文章仅就当前大学生亚健康的几个问题发表个人的见解。

一、对健康标准的理性认识

健康与否,传统观念仅局限于身体,忽略了心理与社会交往。世界卫生组织更新了人们的观念,指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根据这一定义可以归纳出健康的含义。首先,健康是指无生理疾病和具有健康的体魄。其次,健康是指心理充满自信和情绪稳定。最后,健康是指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广泛的人际交往行为。总之,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把身心视为统一的整体,生理、心理、社会行为之间有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关系,直接影响人的健康,直接体现人的健康。

二、亚健康的含义及诱因

1.亚健康的含义。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理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把人的健康与生物、心理、社会关系密切联系起来,良好的状态是这三者的完美状态。人的身心分为健康(第一状态)、疾病(第二状态)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亚健康(即第三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个体,处理得好会向健康转化,否则将导致疾病的发生。根据人的健康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关系的三种状态,我们可以概括出亚健康的确切含义:亚健康是指机体无明显疾病却活力下降,适应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又称“第三状态”,是健康和疾病之间并有可能趋向疾病的一种中间状态。各类人群亚健康的显著特征有所不同,就大学生而言,处在亚健康状态的个体大多呈现三种状态:其一,心理水平退化;其二,体质明显下降;其三,社会交往封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人群中真正健康的和患病者不足2/3,其余1/3的人绝大多数处于亚健康状态。世界卫生组织这项的统计与我国学者统计的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人数比例是相符的。

2.亚健康的诱因。(1)心理因素:当前大学生由于心理因素导致亚健康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其一,自我认知困惑。首先是大学生自我的同一性困惑。一方面,不知我是谁,有太多的自我;另一方面,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其次,是自我意象发展方向的迷惘。其二,情感因素。有人说,这是一个欲望喷洒的时代,作为最活跃的社会成员,当代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的诱惑下,他们的情感宣泄比任何一代都更加淋漓尽致。医学认为,过度的喜怒哀乐等情绪能引发疾病。其三,意志因素。首先,有些大学生对有害身心健康的活动没有自控毅力和能力。有的学生吸烟、饮酒无度,打麻将、上网彻夜不眠。这种没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必然导致疲劳综合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亚健康。其次,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学业任务的繁忙,个人压力加大,学习之后身体疲乏,既缺乏对强健身体的深刻认识,又对刻苦锻炼身体缺乏意志努力,所以,大学生普遍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连年下降。学生自控力差,部分学生行为放纵,学习、生活无规律,又缺乏必要的体育运动,这是导致部分大学生身心亚健康的意志原因。其四,性冲动因素。当前大学生一方面身处传媒多元化的开放环境中,另一方面又处于性教育缺失的状况下。校园恋爱问题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性冲动引起的焦虑、压抑等各种心理问题对大学生身心都有影响。(2)社会因素:就社会因素而言,导致大学生亚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多元文化和多元社会价值观负面影响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迷茫。其次,沉重的就业压力。可见,社会因素是导致大学生身心亚健康的又一重要因素。(3)学校因素。当前,大学生中存在许多不良倾向,必须指出,这些不良倾向的行为及生活方式,构成了亚健康的温床,滋生和加重了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大学生中这些不良倾向没有被遏制,反而有所蔓延,充分表明部分高校在政治思想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不力和苍白,而这种不力和苍白正是导致大学生亚健康的又一原因。

三、对大学生亚健康的干预

古代《内经》曰:“圣人不治已病未病,未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开,斗而铸兵,不亦晚乎?”可见,我们祖先早已认识到身心“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在竞争 激烈的今天,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应变能力尤为重要。大学教育应该从培养目标和教育结构上对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采取多种措施防止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蔓延和加重,其中,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我认为,治疗亚健康应从找准病因,了解病史,从平时生活抓起,要从思想上入手,重视自己的健康,做到科学健身,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也就是从生物―心理―社会的角度,全面加以预防。其具体对策如下:

1.心理调理,形成健康的心态。亚健康状态处理得当可向健康转化。因此,治疗亚健康的关键在于“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1)大学生必须学会自我心理调理。大学生面临许多心理问题,概括而言有两类:首先是自我的知情意行中的困惑。其一,大学生情感、交往的主要问题是:开放和隐私怎样把握;同学关系不知怎么处,寝室不和怎么办;恋爱痴迷、单相思、失恋、异性朋友太世故等导致的亢奋、苦恼和烦躁;孤独,迷恋城市又留恋乡村、童年;贫困生、边远生和弱势生常沉闷不乐,有压抑感等。其二,行为缺陷和行为过度是大学生行为的主要问题。行为过度表现为“范围泛化”和“强度失控”;行为缺陷则表现为:行为单一,实践范围过于狭窄。其次是大学各年级突出的心理困惑,集中表现在情感、人际关系和求职择业等方面。据调查显示:男女心理问题的集中点有很大区别,男生的心理问题比较分散,而女生则相对集中在情感问题和人际关系上。因此,大学生应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心理调整主要有两方面:第一,调理情绪,提高情商。这已成为继药物、手术、理疗之后的又一有效的疾病治疗或临床干预的手段。第二,疏导行为。(2)专题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重视程度还不够,尤其是对处于亚健康状态下的大学生群体及其走向更不够重视,因而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要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必须重视亚健康状态并加以专题研究。首先,要制定一个指标体系,针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亚健康和疾病有相对准确的评估。其次,要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再次,加强心理咨询活动,提高心理咨询水平。目前我国所有高校也已经专设机构和人员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事实证明这的确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途径。但学校及心理咨询部门必须提高心理咨询水平和覆盖面,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生活调理,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1)营造和谐校园环境。在教育方式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人格,使学生在心理上化被动为主动,最大程度地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在师生关系上充分实现民主、平等,摒弃师道尊严等级思想,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同学关系上,充分发挥团结、友爱的精神,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营造互相帮助,共同学习进步的学习生活氛围。(2)提供群体活动平台。学会合作、学会沟通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它不仅是心理成长、消除亚健康状态的必需,而且也是就业的准备。一方面,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各种社团、小组等活动,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培养他们与年龄相适应的心理。另一方面,社团、小组等群体活动应适当策划一些挫折训练,锻炼大学生的意志。(3)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首先,要做到合理膳食。通过宣传教育,改善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饮食无规律的情况,并针对不同的人群特别指出应从饮食中补充的微量元素。其次,生活上要做到有规律、有节制,把握适度原则。

3.运动调理。大量的研究证明,体育运动与学生的心理水平直接相关,如焦虑及抑郁水平、改善心境及积极情绪状态等。体育运动是促进人体机能全面发展的最佳手段,它的意义在于有效干预人们的生活方式,培养稳定的行为方式,还能预防和延缓各种慢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及发展,从而达到促进人体健康的目的。研究表明,若长时间缺乏运动将使机体组织器官机能下降20%~50%,最终,导致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引起疾病的发生。如果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可提高心、肝、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降低体内多余的脂肪,减缓高血压和一些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降低早逝的危险。大量研究调查肯定了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调查发现人们在运动时,总是伴随着明显的意志努力和强烈的情绪体验。因此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形成这种运动习惯有助于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体育运动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的一个过程,它能使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达到表现自我的目的。因此,通过体育运动学生能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而摆脱压抑的状态。因此,引导大学生培养“终身运动”的习惯,用体育运动来调理身心,这既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减少大学生身心亚健康状态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大学生亚健康问题是一个严峻问题。社会和学校必须尽快采取干预对策。此外,大学生打好自身素质基础,促进心理健康显得格外重要。防止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出现,杜绝身心疾病,使他们更好地发挥个人潜能,提高生活学习质量,使他们的生活更有意义,这既是社会的教育目的,也是大学生的期望。

[参考文献]

[1]刘华山.心理健康概念与标准的再认识[J].心理科学,2001(4).

[2]陈卫旗.自我概念、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5(4).

[3]潘书波.师范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2(1).

[4]答会明.大学生自信、自尊、自我效能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4).

[5]程琳杰,刘广珠.大学生个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4).

[6]王文娟.特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人格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6).

篇4

关键词:大学生 亚健康 现状及干预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7(b)-0165-02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如今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社会中的各类群体都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许多群体中普遍存在了亚健康的状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全世界70%的人群都面临着亚健康,其中中国亚健康的状态也不容乐观。高校大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建设发展的后备力量,在校大学生的亚健康问题将会影响到其身心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在校大学生的亚健康问题较为突出,许多大学生并不能准确地认识和面对亚健康问题,长久以来将会导致亚健康转化为各种疾病,各自忍受着病痛的折磨,甚至还会导致一些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

1 吉林省大学生亚健康概述及现状分析

亚健康状态是介于疾病和健康的第三种状况,不同阶段将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具有一定程度的心理、躯体、社会等不适应症状的非疾病非健康的状态,亚健康状态在临床常常出现“多疲劳、少反应、少活力、少适应”等症状。亚健康患者常常会出现头昏、乏力、疲劳、失眠等身心失调而导致的异常现象,严重地将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的巨大反应和变化,比如:食欲不振、情绪低落、暴怒易躁、健忘、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亚健康状态将会发展导致一系列疾病,将会严重影响和危害个体、家庭、社会。结合WHO的健康理念和我国的临床实务,将亚健康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总体亚健康。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身心出现一系列的异常状态,具体表现为身体不适、心理异常、社会关系处理困难等。(2)生理性亚健康。由于过度压力、多度劳累、营养不良等原因导致头昏、失眠、健忘、食欲不振、身体疲劳、免疫力下降等身体异常状态。(3)心理性亚健康。由于外界因素而导致情绪低落、焦虑躁动、孤独、萎靡等状态。(4)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精神紧张、极易敏感,常常出现社会退缩,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严重影响正常的社会活动。

通过对吉林省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来分析亚健康现状,调查发现:认为自己健康的渣比37.7%,42.5%的认为自己处于轻度亚健康,其中18.4%的认为自己处于中度亚健康,重度亚健康的人占比约为0.9%,不健康占0.4%。可以看出,绝对多数的在校大学生认为自己处于轻度亚健康和健康状态。为了进一步分析吉林省在校大学生总体健康状态,按照文理科、性别、年级等类别进行分层次分析。分析发现,理科生的健康状况总体来说不如文科生,患有轻度亚健康的理科学生人数明显多于文科生,调查者中患有重度亚健康只有理科生,因此,老师、家长等各方需要着重关注理科生的健康问题。其次,总体来看,男性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也不如女性。将调查的大学生按照年级来分类,可以发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中大四的占比最高,高年级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均不如低年级的学生。

2 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

2.1 睡眠质量

睡眠不好往往是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表现之一。人体通过睡眠来实现自我调节,如果忽视这个调节的关键环节,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工作效率和健康状况。睡眠质量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的睡眠质量相对较差,然而缺失的睡眠又难以补回来。大多数认为自己的睡眠质量较好,认为睡眠质量非常好和一般的大学生人数差不多,小部分认为自己的睡眠质量差,认为自己睡眠质量极差的人数占极少数。处于重度亚健康的大学生存在一定的睡眠障碍,在入睡睡觉、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等方面均表现得相当差,与轻中度亚健康的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2.2 学业压力

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业压力也是影响其亚健康状态的因素之一。如果在校大学生感觉到专业前景不太好而觉得前途迷茫,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产生精神高度紧张、极易敏感、情绪低落等心理问题,从而导致自己缺乏学习的兴趣和激情,逐步形成自卑心态、自我封闭、抑郁、焦虑烦躁、人际关系不好等问题。长期以来,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身上将会出现不同的负面表现形式,极大地影响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2.3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在校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极少数的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经济来源是靠自己的收入,绝大多数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是依赖于家庭。吉林省大部分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在700~1 400元,1 400~2 800元的也占到一定比例,700元以下和2 800以上的大学生极为少数,因此,吉林省大部分学生的生活费还是在1 000元左右。大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消费占比较少,大部分学生用于体育方面的费用都在300元以下,说明大学生不够重视体育,缺乏一定的体育运动极易导致亚健康状态。

2.4 体育运动

在校大学生正处于身体机能最佳的阶段,是否经常主动参与体育运动与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存在密切关系。大学生均会认同体育运动,只要进行适当引导将会有效地预防亚健康。通过观看比赛转播、浏览体育新闻网站、收听广播、观看报纸和杂志等多种方式来间接地参加体育活动,也能有效地促进身体健康。大部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主要集中在30 min,参加体育运动的频率较低,参加的体育运动项目比较丰富,包括跑步、游泳、篮球、足球、网球等球类运动。

3 大学生亚健康干预对策研究

3.1 合理安排作息、科学调控情绪

睡眠质量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状态,所以大学生需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保证睡眠的时间和质量。同时,规划好作息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做好学习和健康的平衡。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正确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当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时,通过积极的心态和不同的改善措施,让身体能得到充足休息,睡眠有利于改善亚健康状态。

3.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大学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充满激情的,通过各种校园活动,大学生充分感受着校园生活的快乐和美好,从而排除孤独、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学校除了保障硬件条件外,还需加强软实习的建设,通过各种方式创造校园文化,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3.3 合理使用生活费

由于来自不同的家庭,大学生的生活费和消费理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合理的生活开销,往往会影响学生的生活质量,同时还会导致学生恐慌和自卑的心理,将会导致学生出现亚健康状态。学生应该合理规划,充分利用自己生活费,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可以适当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减少亚健康出现的概率。

3.4 加强体育活动干预

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加强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让学生充分了解运动的意义和更多地关注亚健康,同时介绍各种运动的技巧,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更多地组织不同类型的群体性体育比赛和活动,推广阳光体育运动,营造浓厚的体育锻炼氛围。高校制定一系列的体育锻炼的计划并安排一定的教学时间,适当地将体育锻炼纳入学生的评价和考核中。

参考文献

篇5

1 亚健康的概念及表现

亚健康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系无临床症状或症状感觉轻微,但已有潜在病理信息,为健康与疾病间存在的不同程度的过渡状态。由于机体正气不足或邪气侵犯,人体已具备疾病的一些病理条件或过程,也可能已有一些或部分病症(证)存在,但是未具备疾病诊断标准,均称为第三状态,即潜病(证)、前病(证)状态或亚健康状态[1]。亚健康作为健康与疾病的过渡状态,若积极治疗,防微杜渐能有效地截断其发展。据有关资料统计,处于亚健康状态(潜临床状态占30%~35%,前临床状态占10%~15%)的人数占总人口的50%以上[1]。他们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精力和体力,很容易进一步发展成为各种疾病患者,影响生命价值、生活质量。因此,规范确诊、合理防治亚健康状态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

亚健康状态因历史年代、社会环境、生活水平等差异而表现不同,如经济落后地区易出现慢性劳损、肌肉关节疾病、营养不良、慢性感染的潜病(证)、前病(证)状态;工业不发达地区易出现职业病、地方病的潜病(证)、前病(证)状态;经济较发达地区易出现肥胖、临界高血压、低血压、临界高血糖、低血糖;长期嗜酒、吸烟的人群易出现反应能力减退、活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甚至出现轻度身心失调:易疲劳、失眠、胃纳差、情绪不稳定、免疫力低下等。

2 亚健康的病机

现代医学认为,造成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主要是:①疲劳过度造成的脑力、体力透支;②人体自然衰老;③现代身心疾病的前期或手术后恢复期;④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期[2]。

中医学认为,亚健康的病因病机乃多因素对人体的综合作用,如七情内伤、饮食不节、起居无常、劳逸无度、年老体衰等,导致阴阳动态平衡失调,出现脏腑功能减退、正气不足、气血运行失和、气机升降障碍、精神形体失养。亚健康所呈现的“未病”, 不是无病,也不是具有明显体征的疾病,而是指机体的阴阳、脏腑、气血等失调所导致的疾病前状态,或某种疾病的征兆[3]。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作用减退是出现亚健康的关键因素。阳气虚弱,推动、温煦不足,血运迟缓而为瘀,津液失化聚为水湿、痰饮则出现临界高血压、临界高血糖、临界高血脂、高体质量等一系列症状。阳气防御作用减弱而易感外邪,邪正交争无力抗邪外出,推动温煦作用减退而呈现疲劳、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适应能力减退等状态。这一系列躯体、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异常,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微循环紊乱有关,主要是由于血黏度增大,血液在流经微循环时速度减慢、血流不畅,致使营养物质交换不全,代谢产物淤积不出所致。

3 亚健康的本质

亚健康状态本质上是禀赋不足,先天遗传;或摄生不慎,失其衡度;或年老体衰,功能日损;或病后失养,化生减少等各种原因导致脏腑功能的减退和基础物质(精气)生化的不足,尤其是阳气的不足。“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指明阳气在动静状态下分别能充养筋脉元神,神气旺则精神充沛而安和,筋得养则活动自如而舒展。亚健康状态为脏腑功能减退而非障碍,故基础物质(精气)的产生并非绝对缺乏,也非脏腑功能逆乱而阴阳失序直接进入疾病状态。故恢复减退的脏腑功能,一方面促进五脏精气的生化,保证脏腑的功能活动;另一方面截断由脏腑功能衰退导致的基础物质进一步亏损,就能扭转亚健康状态,使其向健康状态发展。

4 亚健康的防治从温扶阳气着手

温扶阳气的实质是恢复脏腑功能,打断机体阳虚阴聚进一步发展的因果链条,使之调和于病前。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点明了正气盛衰在发病中的决定作用。正气充沛,则抗邪力强,不易发病;正气衰减,阳气不足,则脏腑功能减退,气血津液流通不利而停聚,出现气滞、血瘀、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4]。若不及时疏利清除则成为新的致病因素诱发疾病,或此时摄生不慎稍感外邪,则立即内外相合而发病。

在脏腑功能减退,气血津液停聚的阶段温扶阳气,使阳气充足而流通,则气血津液能通调于五脏六腑、表里内外、四肢百骸。温扶阳气并非温散其寒,乃温而行其滞,扶而复其用。经脉气血宣流,脏腑功能则恢复。亚健康状态之所以尚未步入疾病状态,起因或由于脏腑功能减退而暂未受邪,或由于脏腑功能减退而受邪轻微,故鼓舞人身之阳即能恢复脏腑之用。

肺主气,宜宣降;脾胃主纳运,宜通降;肝藏血,宜疏调;心藏神,主血脉,宜明通;肾藏精、主水,宜藏化。这些生理功能都与气血津液的化生输泄有关,反映了通的特性。温扶阳气则能使人体气机通畅,保障了五脏六腑功能正常[4]。温扶阳气之法,重在鼓舞、振奋阳气,能避免单纯补益易致的壅滞弊端,而非一味填补。温扶阳气重在温扶肾中之阳,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既能促进全身脏腑之阳气,又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即气化过程,加速代谢进程,促进精血津液的化生,并促进精血津液化生为气,化生为能量,即促进了“有形化无形”的气化过程。人体各种生理活动正常,则机体自卫机制得以增强,自稳状态得以稳固,抵御和驱除病邪的能力得以提高,从而达到防治疾病、保持健康的目的。

5 小结

在亚健康状态中,应看到阳虚不运的病机本质,重视阳气在“健康—亚健康—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温扶阳气并非忽视亚健康状态可能存在的津血不足,而是基于元阳之气为人生阴阳主宰的考虑。卢铸之认为阳气为化生气血津液之本,百病皆因阳气受损而生。因此,治病立法当重在温扶阳气。他认为,阳气者,乃化生精血津液之本源,为人生立命之根本,阳气的盛衰存亡,决定人体体魄的强弱与死生。无论外感六,内伤七情,或饮食劳伤、疫疠等,皆可导致人生阳气受损而发为疾病。治病立法,必须重在温扶阳气[5]。扶阳则精血津液自生而脏腑及周身均能得其敷布润养。李中梓亦言:“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在滋阴之上。”说明阳气充足固秘,是维持阴阳平衡的重要条件。同时,不应把温扶阳气简单地视为补法,补不得法,补而不受,易生他变,反而加快亚健康状态转为疾病状态。且温扶阳气应适可而止,切不可矫枉过正。

(本文由张琦老师指导)

【参考文献】

[1] 祝恒琛.未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62.

[2] 蓝毓营,唐振宇. 浅谈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防治思路和方法[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6(4):81-82.

[3] 魏红,郑洪新.论亚健康状态与中医药干预措施[J].辽宁中医杂志,2004,31(5):369-371.

篇6

李女士今年45岁,是某国企人事行政主管。由于工作性质涉及的琐事较多,工作压力较大,时常情绪焦虑紧张。近几年,李女士出现了各种身体的不适:月经前常感到及两肋部胀痛,月经量较少,夹有瘀块,经色偏暗;入睡困难,入睡后又常会被噩梦惊醒,每晚只能睡3~4小时;时有心慌胸闷感,不能长时间站立;常觉叹气后舒服,咽喉有异物感;自我感觉记忆力也明显减退了。李女士到医院就诊,经过一番检查,没有发现问题,医生认为李女士处于典型的亚健康状态。

认识亚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只是身体无病。根据这一定义,健康被认为是第一状态,患病被认为是第二状态,人的身心处于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即为“第三状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多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有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但已有潜在发病倾向。亚健康状态是由健康向疾病转化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也就是说,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不管现在感觉是“有病”还是“没病”,但其实从身体或心理上已经在往“有病”的道路上偏移。

亚健康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状态,它的发生和表现形式通常被人们所忽视。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当心理与生理活动不能与过快的生活、工作节奏相适应时,亚健康便悄然而至。目前,亚健康已成为白领人群挥之不去的健康阴影。重视亚健康、关爱亚健康人群,尤其是亚健康高发的都市白领人群,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亚健康悄然而至,多数人体质偏颇

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其实,亚健康也不是短时间形成的,而是长年累月身心不断受到损害的结果。《黄帝内经》中谈到,如要身体健康,长命百岁需“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然而,作为现代人,尤其是承受各种压力的上班族来说,是很难做到的。

按照中华医学会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中的分类,把人类的体质分为九型,分别是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除了平和质(即健康体质),其余皆为偏颇体质。

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不同原因导致不同体质偏颇

1.工作超负荷:蓝领如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工人和出租车司机等,白领、金领如企事业单位的经营者、市场销售人员、文员等长期超负荷工作,精神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经常面临加班等问题,易造成气虚质、阳虚质。

2.心理失衡:高度激烈的竞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使人思虑过度,心神不宁,不但会导致睡眠问题,还会影响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进而扰乱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易导致气郁质。

3.环境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相应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人口增多、环境污染加剧、自然灾害增加等也在困扰人类,易导致特禀质及其他体质。

4.营养失衡: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等原因,许多上班族养成了饮食不规律、经常应酬,过度减肥或暴饮暴食、以快餐熟食为主食的习惯,因此也导致了他们的膳食不合理及营养失衡等问题,易导致痰湿质。

5.其他原因:如睡眠不足、久坐不动、缺乏锻炼等原因,易导致各种偏颇体质。

亚健康的“红灯”,你亮了几盏?

亚健康虽然不像严重的疾病那样有明确的症状和体征,但也有不少表现。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说,当处于亚健康状态时,身体会亮出十盏“红灯”,注意及时“灭灯”,方能维护好健康。

1. 心病不安,惊悸少眠:主要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闷憋气,心烦意乱,惶惶无措,入睡困难,多梦纷纭等。

2. 汗出津津,经常感冒:经常自汗、盗汗、出虚汗,自己稍不注意就容易感冒,平素怕冷。

3. 舌赤苔垢,口苦便燥:舌尖发红,舌苔厚腻,口苦、咽干,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等。

4. 面色无华,目围灰暗:面色无华,憔悴;双目周围,特别是眼下灰暗发青。

5. 四肢发胀,目下卧蚕:晨起或劳累后足踝及小腿肿胀,下眼皮肿胀、下垂。

6. 指甲成像,变化异常:指甲出现异常表现,如卷如葱管、月痕不齐、甲面白点等,病位或在脏腑、或累及经络、营卫阻滞。

7. 潮前胸胀,乳生结节:妇女在月经到来前两三天,四肢发胀、胸部胀满、胸胁串痛,妇科检查,常有硬结。

8. 口吐黏物,呃逆胀满:常有胸腹胀满、大便黏滞不畅、湿热之感,食生冷干硬食物常感胃部不适,口中黏滞不爽,吐之为快。重时,晨起非吐不可,进行性加重。

篇7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亚健康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日趋显著,每年因此而退学、休学学生不断增多,甚至出现了自杀、伤害他人等极端行为。与极端案例相比,一般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心理亚健康问题更值得社会的关注。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让学生能够主动适应学习环境、生活环境,成为适应性良好、心理健康的人。

一、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的具体化,国外心理学家曾提出许多心理健康标准,主要有奥尔波特的“成熟者”模式、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模式和罗杰斯的“功能充分发挥者”模式等。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心理健康七项基本标准:智力正常;善于协调和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人际关系和谐;能主动地适应和改善现实环境;保持人格的完善和健康;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结合我国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可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界定为:第一,心理健康应表现为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第二,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豁达的心胸,充分展示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第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善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保持独立,宽以待人,尊重、信任他人,有合作精神。第四,良好的社会适应力,思想、信念和行动都能与社会保持同步。第五,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付诸行动,有坚强的意志和独立自主精神。

二、大学生亚健康心理状态的一般表现

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之为“亚健康状态”。亚健康在临床上可表现为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情感亚健康、思想亚健康和行为亚健康等,对心理亚健康的界定多为描述性的,例如“一种介于心理健康与精神疾病之间的中介状态,这种状态未达到CCMD-Ⅲ等精神病学诊断标准,但同样会给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还可诱发躯体疾病、精神疾病和心理危机”。

心理亚健康状态多表现为频繁出现的情绪躁动、兴致低落、注意力不易集中、过分敏感或行为能力下降等特征。心理亚健康状态使人们在家庭生活、人际沟通等方面产生困惑、压抑、郁闷等心理感受,从而导致家庭生活失调、工作效率低下、人际交往困难等不良现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主要有以下表现:

1.人际交往弱势心理状态。表现为在人际交往中退缩、消极、敏感,常常难于与人沟通。由于不善于与人交往,这部分学生的性格孤僻,在人际交往时担心不被别人理解,怀疑别人对自己有意见,产生危机感。此类学生自我封闭,不愿找人倾诉,表面上看起来很正常,但往往会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他们在对人处事时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易接受他人意见,不理解其他同学的需要,经常责备别人,缺乏合作精神。人际关系交往弱势心理状态严重影响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健康。

2.学习焦虑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精神紧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感到学习困难,担心自己成绩下滑。还表现为放大自己的心理问题,把问题看的很严重。此类学生对外界的反应有极端化倾向:一种是亢奋型,另一种是压抑型。此类学生往往过去取得过较好的学习成绩,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

3.灰色心理状态。表现为情绪低落、苦闷、懈怠、冷漠,对事物缺乏兴趣,自卑感强烈,对事物有畏难情绪等。部分学生表现出周期性的情绪波动,情绪高涨时充满活力,低落时则异常消极。这与大学生涉世不深,缺乏明确的目标有很大的关系。

4.情爱挫折心理状态。这类问题在大学生中比较普遍。主要是因爱情不顺而产生过分强烈的情绪并走向消极状态,但又不能自我调节的心理反应。在不同的情况下,情爱挫折心理的心理反应也不尽相同。在情爱问题上最突出的表现是消极情绪,丧失自信,失去对人生价值的正确追求。

三、导致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原因

1.教育方法不适当。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和家庭往往采用功利主义的教育方法,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教育方式上,部分家长因为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常采用简单、粗暴的手段,这种教育方式导致孩子形成抑郁焦虑、敏感多疑、偏执敌对、自卑易怒等不健康的品质。还有一部分家长在子女进入大学后只重视对其提供经济支持,而忽略了子女的心理成长,导致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出现。

2.社会不良现象扭曲了大学生的价值观。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和功利主义的影响,诸如未通过公平竞争而赢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亦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矛盾。部分意志薄弱的学生面对遇到挫折时,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甚至形成扭曲的大学生价值观。激烈的社会竞争、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学习压力使人身心疲惫,也容易导致心理疾患。

3.网络带来的心理压力。据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28.96%,高于25.6%的全球平均水平,我国网民数达到3.84 亿,其中学生占31%,是最大的网民群体。网络生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调查显示,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浏览网站信息,其次是消闲娱乐、与人沟通及阅读新闻。网络上信息泛滥,心理活动规律表明,当外界输入的信息超过人的正常负荷后,容易造成压力和混乱,妨碍深层思考,而且上网减少了学生与现实世界的交往,造成其人际情感匮乏,进而产生各种情感冲突。而学生一旦沉迷于网络,就容易丧失自制力,形成对网络的依赖,从而影响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

4.社会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大学新生在角色转换与适应的过程中,导致其心理失衡的原因首先是现实的大学与他们理想中的大学不一致,由此产生心理落差;其次是新生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产生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调。另外,很多大学生在高中时都是精英,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然而进入大学后,他们头顶上的光环消失了,巨大的失落感和心理落差使得这些学生或自暴自弃,或自我封闭。大学生的社会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会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

5.家庭贫困。部分学生由于家庭贫困而产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社会的援助也可能会造成贫困大学生心理失衡。此外,现行的就业制度也加剧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他们既不能依靠父母,也没有金钱做后盾,因而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更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心理问题。

四、应对大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的措施

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不仅要求大学生要掌握丰富的知识,而且更要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要及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亚健康状态,尽早进行有效干预,具体可采用以下措施: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对心理亚健康最有效的办法是调动个体自身的积极性,提高其心理免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在于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把握自己的心理状态,激发其自我调控的潜能,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基本方法。

2.建立学生心理健康互助机制。同学和朋友是大学生首选的倾诉对象,他们也可以起到心理疏导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自发的、随意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在大学生群体中建立心理健康互助机制,以此来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的状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篇8

【关键词】 社区;老年人;亚健康;证候

亚健康理论是国际医学界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的医学新思维所谓亚健康(subhealth)状态,多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有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处于一种机体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的低质与心理失衡状态本研究对某市216名社区老年人群人群进行亚健康状态测定,旨在了解某市居民亚健康现况及特点,为某市居民亚健康状态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某市地区分布特点及社区规模,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该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属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人群随机抽取3个点,对2010年5月~2011年10月选择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65岁老年人口免费体检的老年人群中体检、各项检查正常,无器质性病变的200例老年人作为与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 设计调查表,据世界卫生组织健康的新概念和相关文献报道的亚健康表现,结合地区的生活和环境等各方面的特点,设计出亚健康状况调查表,在初步筛检出来的亚健康人群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2006年12月10日的《亚健康中医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进行辨证分型。

1.3 数据分析 所有问卷经核对后采用Epidata3.0进行双录入,并控制逻辑错误;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 结果及分析

2.1 一般情况 216人中,符合亚健康诊断标准的,共计167人,占77.3%,其中亚健康状态人群在年龄段的分布方面以65~68岁年龄段的人群为主,共计65人,占38.9%;中专以下占24人,占14.4%,提示学历越低,老年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越高,提示受教育因素是亚健康失眠状态的一个危险因素。

职业分布来说,亚健康老年人群中以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机关人群退休人员为主,以商业服务业人员的发生率最低,提示脑力劳动为主的人群可能更容易出现亚健康失眠状态。应激事件:与亚健康失眠状态相关的应激事件以劳累过度、人际关系不协调、情感问题、个人患病或受伤、无特殊事件与健康人群有显著性差异(P

2.2 老年人群亚健康状态的成因分析 老年人群产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很多,亚健康状态的产生同时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所调研的人群中,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亦逐渐增高,这可能是由于随着身体的老年化,机体各器官机能都逐渐出现衰退的原因,由此机体不可避免地要从健康状态逐渐向疾病状态过渡,因此亚健康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亦逐渐增高也是必然的。同时看到65~68岁年龄段的人群多发亚健康,是因为刚退休的老年人在应激能力、心理承受力等方面都会有所降低,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主要表现为心情烦躁、失落与无望记忆力减退、头晕、心悸以及身体有明显的衰竭感等,这与心理、社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其不甘落伍与抱憾的失衡心态使得他们不能很好适应生活上的变化,破坏了人体的内环境稳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内分泌功能紊乱、中枢神经功能失调,从而使心身功能出现障碍。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亚健康状态者出现的躯体症状排列前十位的依次为:疲乏、身体疼痛、头昏沉、疲乏在休息后能缓解、记忆力下降、眼干、眼酸胀、咽干、腿沉、自汗。亚健康状态者在情志异常方面表现为空虚感、消极感、情绪低落、易怒、感觉不幸、震颤或冷热、过度关注自我。

2.3 中医证候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证候以虚证为主,其次为虚实夹杂证,而实证最少。虚证中,又以阴虚证、气虚证为主,从脏腑辨证角度看,亚健康人群中属于肝脏证候者最多,老年人容易产生心情压抑、精神空虚、情绪低落消极、焦虑易怒等不良情绪。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刺激导致肝失疏泄,阴血暗耗;又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逐渐亏虚;饮食不节,脾胃功能逐渐减退;五志过激,七情扰动,引起心动而神驰,最终导致脏腑虚损或气血逆乱,出现亚健康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篇9

【关键词】 精神卫生;健康状况;因素分析,统计学;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395.6 G 4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3-0246-02

据报道,越来越多的教师身心状况处在“亚健康”状态[1],教师的健康问题受到极大的威胁,教育质量的保障将面临挑战。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推动者,其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教师本人的生活质量与个人成长,而且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效果,尤其对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步伐加快,教师的心理承受着超负荷的压力,导致一系列心身变化和心理问题,出现心理亚健康状态。笔者于2004年3-5月对武汉市某区中小学全体在职教师的健康状况进行普查,对有关心理亚健康内容进行了分析,了解其心理亚健康现况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为中小学教师心理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武汉市洪山区62所中小学全体在职教师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 522份,收回3 351份,问卷回收率为95.1%,

其中合格问卷3 340 份,合格率为99.7%。

1.2 方法 参照WHO生存质量和有关健康的内涵,并依据相关文献中关于亚健康的表现,结合武汉市中小学教师工作、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实际情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除一般人口学资料外,主要包括疾病现状及亚健康有关的躯体、心理方面的症状。健康的各种影响因素包括行为、生活习惯、自我保健等。调查前统一培训调查员,采用不记名方式,召开专门的调查会议,采用统一的讲稿讲明调查目的、意义和方法,由调查对象当场填写调查表。

1.3 心理亚健康诊断标准 3个月内持续1周以上出现11种心理方面症状中至少1项者。

1.4 统计学分析 在Excel中双录输入,建立数据库,以SPSS 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心理亚健康检出情况 心理亚健康检出率为66.17%,其中男性为62.59%,女性为68.64%,女性高于男性(χ2=10.704,P=0.001)。不同年龄教师心理亚健康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年龄分层分析表明,<40岁女教师心理亚健康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教师,≥40岁男、女教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心理亚健康症状的发生情况 在心理亚健康教师中较常出现的症状依次是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烦躁及情绪低沉等。见表2。

2.3 心理亚健康影响因素 将9种可能的危险因素同时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向前逐步回归法建立模型。结果表明,睡眠时间不足6 h、感到工作繁忙、没有知心朋友、对工作条件不满意、缺乏体育锻炼、对家庭生活不满意、感到事业无成就为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亚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见表3。

3 讨论

亚健康又称第三状态,具有广泛的内涵,是人们在身心情感方面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2]。此次调查结果表明,60%以上的中小学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亚健康症状,说明目前中小学教师心理亚健康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中青年女教师,心理亚健康发生率大大高于同年龄的男性。可能因为男教师虽然在中学里承担更多的工作任务,但他们更容易走上领导岗位,取得成绩,获得成就感,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心理不适;女教师常常面临工作、家庭的双重负担,更容易出现心理疲劳,所以中青年女教师应成为中小学心理保健和咨询的重点人群。

中小学教师工作和生活中的紧张压力是出现心理亚健康症状的主要原因。国内外研究指出,教师压力源主要包括工作负荷重、工作条件差[3]。此次调查也显示,引起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与职业有关,即工作繁忙、缺少休息、工作条件不满意,但缺乏知心朋友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中小学教师属于一个比较孤立、封闭的群体,与社会的联系少,和亲朋好友交流的时间很少,导致教师的合群需求和获得支持的需求经常得不到满足。为有效维护和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主管单位或学校应组织教师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使该系统中的个体能相互交流、相互关心。此外,缺乏锻炼、对家庭生活不满意的教师更容易发生心理亚健康症状。因此,教师个体也应该改变自身不利于心理健康的行为特征,积极、有规律地参加锻炼,保持乐观心态,制造和谐家庭氛围,从而预防和减少心理亚健康的发生。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亚健康;对策

亚健康状态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各种仪器及检验结果虽为阴性,但人体会有各种各样的不适感觉。亚健康已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质量,下面对大学生产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进一步分析探讨。

一、大学生亚健康的发生成因

1.对大学环境与学习的不适应。有些学生对大学怀着美好的憧憬,但进入大学新环境后,感觉现实与理想中的大学相差甚远,使他们体验到一种失衡的感觉。于是陷入学习不适应的状态,出现考试成绩不理想,感到过度压抑而处于亚健康状态。

2.饮食起居所致的亚健康。日常饮食和起居无规律、营养不平衡都是影响青少年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无规律的饮食和起居是造成消化系统疾病、头痛、失眠的主要原因。大学生普遍存在营养知识缺乏、膳食的不科学、膳食习惯不合理等问题,这都是导致亚健康产生的因素。

3.交际困难、情感困惑。 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交往的范围扩大,他们渴望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由于性格内向,缺乏交际能力,加上交往的对象来自全国,在为人处世的方式、习惯和语言等许多方面都有很大差别,因此不知如何进行交往。

4.不良嗜好及缺乏体育锻炼。大学生无论从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并迅速向成人过渡的动态变化时期,容易受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不良嗜好如:吸烟喝酒网络成瘾都会导致亚健康的发生。同时,在校大学生大部分都缺乏体育锻炼,运动缺乏症直接导致的后果是“营养过剩”、体重超标、肌体抵抗力下降。

5.学校与家庭教育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不少高等院校因过分注重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的教育,致使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无法通过正确途径恢复。在家庭教育方面,由于上一辈人和下一辈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致使沟通起来非常困难。

6.就业困难,感觉前途渺茫的压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竞争激烈,目前就业率低、待业情况严重,致使即将毕业的学生面临找工作的巨大压力,在他们之间经常流传着“毕业就是失业”的话语,使他们感觉前途渺茫,从而加重了他们的精神负担,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对策

1.适应大学新环境。新生首先要端正自己对校园认识的态度,调节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带来的失落情绪。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学习好专业知识,确立自己学习的方向与目标,树立自己的理想,才有学习的动力,从而更好的去适应大学生活。

2.处理好人际关系。大学生应该学会科学地休息和调控情绪,这样才能使自己处理好在工作、学习和人际关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要敢于正视自己,用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行动去面对现实。另外,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事业和爱情的双成功才是你成功的全部。

3.去除不良嗜好,加强体育锻炼。大学生要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去除吸烟、喝酒、饮食无规律、通宵上网、盲目减肥等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要加强体育锻炼,在运动中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体育基础和锻炼目标等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频率。

4.发挥学校与家庭的双重教育作用。学校应全面正确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学生精神压力。学校还应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建立心理咨询服务室,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加强动态管理。家庭的结构、成员之间的关系、父母的养育方式、家庭在整个社会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因素都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强调家庭积极的教育功能,创造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对预防孩子出现亚健康状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加强就业知识指导,树立自信心。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就业知识指导,多开一些关于就业的知识讲座,让学生们及时掌握就业方面的信息;同时学生自己也要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增强自己的信心和竞争力;并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为以后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而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小结

现代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活跃而敏感的特殊群体,处在生理、心理都经历着巨大变化的青年时期,这是人生中最不稳定的时期,是身体和心理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处于求学、为迈入社会做准备、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笔者认为对大学生的亚健康预防尤为重要,应从心理、生活行为、体育锻炼等方面,采取综合的干预对策才能取得显效,才能提高大学生的素质,让他们更好的为社会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