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机会范文

时间:2023-10-30 17:57: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危机的机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金融危机的机会

篇1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把金融危机定义为:全部的或大部分指标―短期利率、资产 (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剧增、短期和周期的恶化 。 我国学者杨帆等认为,世界上的金融危机主要可以抽象为两类:一类是发展型金融危机;另 一类是投机型金融危机。他们认为,所有的金融危机最终都表现为金融机构呆、坏帐引起 的流动性不畅的危机。[1]现在许多学者广泛接受了金融危机的诠释,即金融危机 又称金融 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 化。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 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 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时会出现社会混乱或国家政治层面动荡。始于2007年7月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简称次贷危机),在2008年愈演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科研项目(编号:06ZZ34) ;上海理工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经费资助项目。 愈烈,通过金融市 场之间的相互联系而将风险不断扩散,进而蔓延到全球整个金融体系,已被定性为世界性的 金融危机。我国作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无法避免会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诸 多影响。但我们除了积极面对危机带来的挑战与风险外,也应该从风险和挑战中发现机会

关于金融危机的风险与挑战,已有诸多文献进行了讨论,此处不予赘述。本文首先从9个方 面探讨金融危机的积极作用,其次分别针对我国金融企业、制造企业,给出一些在此次金融 危机中可以挖掘的发展机会。

一、 金融危机的积极作用分析

金融危机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但任何事物均有两面性,应该注意到它积极的一面。 从历史上看,每次金融危机均会给发生危机的国家经济猛烈的冲击,但它也提供了健全金融 体 系、调整经济结构、改善经济增长方式的动力,为以后金融、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宝贵 经验。

(一)金融危机与金融体系风险的再认识

金融危机促使发生危机的国家重新整顿金融秩序 ,强化监管力度,大力提高管理水平。金融危机使社会各方再次深刻认识到金融体系的安全 运作对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性。人们通过对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和银行在经营管理中面临 的风险等问题的不断重新认识,从而在金融自由化进程中采取谨慎的态度,加强金融管制, 防范过度金融投机。各国还将从金融危机中吸取经验教训,改变对短期国外贷款的过分依赖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就是个很好的教训,亚洲金融危机开始时东南各国短期外债比重过大) ,重视发展新的融资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依靠国内融资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提高企 业资金的利用效率。

(二)金融危机与汇率制度的改革

金融危机促使各国开始放弃固定的汇率制度,采用浮动 的汇率制度。浮动制度与固定制度的优劣是一个长期的争论议题,弗里德曼、 约翰逊和哈伯勒赞成浮动的汇率制度,而纳克斯、蒙代 尔和金德尔伯格支持固定汇率制度。处于鼓励出口和维持国 内物价水平的考虑,多数发展中国家选择固定汇率制度。但正如英国经济学家米德(J.Meade )所说,固定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自主是不能共生共容,迟早会因国家经济对外开放而溃散 。这一论调常被发展中国家所忽视,金融危机特别对货币危机的爆发起了警示作用,使得发 展中国家尽早实现汇率制度的转轨,选择适应性更强、弹性更大的浮动汇率制度。[1 ]

(三)金融危机与货币的贬值

经济泡沫的破裂是引发金融危机的一个根本原因,货币的贬 值在一定程度上挤去了经济中的泡沫成分。危机爆发初期,历经金融危机的国家普遍提高利 率,实行信贷紧缩,取消对房地产等非生产部门的优先贷款权,同时合理安排资金,调节投 资方向,抑制非生产部门投资的膨胀。此外,货币的贬值对减轻危机国的外债和金融机构 的负担以及对外出口也是个有利因素。

(四)金融危机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升级滞后是爆发金融危机 的一个重要原因。发生危机的国家往往经历了一段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对结构的失调及滞后 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金融危机来临时,所有问题暴露无遗。金融危机迫使发生危机的国 家调整产业结构,充分重视产业多样化、高级化,加快基础建设,从而推进了产业的升级, 有助于这些国家社会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五)金融危机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两种 典型方式。集约型的基本特点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以 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追求低消耗,低成本,高产品质量,高经济效益。而粗放型的基本 特点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以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 长,消耗较高,效率较低,成本较高,产品质量难以提高,经济效益较低。当金融危机来临 时,各生产部门缺少足够的资金来扩大生产规模,加之由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萎缩、成本上 升等。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需要消耗较多的社会资源,进而挤压了其利润空间,使得这些生产 部门不得不转型,设法使用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使增长方式向集约 型转变。

(六)金融危机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作用是缩小贫 富差距,保证社 会和谐、稳健发展。当社会经济面临金融危机侵袭时,通常会发生动荡,社会财富急剧减少 ,人民消费水平随之降低,消费信心下降,社会产品外在表现为生成过剩,社会保险制度此 时就对金融危机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冲击起到一定的缓冲。在消费者平均收入下降情况下,保 险制度能够缓解消费者尤其是低层消费群体的经济压力,增加一定消费能力,从而促进经济 的复苏。但也就在这个时候,各种社会保证制度的漏洞便显露出来,例如保障的内容、范围 以及力度是否适当、合理等问题,这就给保障制度的完善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建立新的或 是更合理的保障制度指明了方向。

(七)金融危机与世界各国的携手合作

一个国家发生了危机,其他只要和他直接或是间接 有经济关系的国家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此时各国合作应对危机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今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更为密切,金融危机不再是某个国家的灾难,当 前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很好地说明这一点。各国商讨携手救市,前不久召开的 20国集团财长会议上提出了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完善国际监管体系、推动国际金融组织 改革、 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鼓励区域金融合作、充分发挥地区资 金救助机制作用、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建议,这种经济上的 合作客观上也推动了各国的政治合作,巩固了世界各国关系的友好,为世界长久和平稳定起 到了积极作用。

(八)金融危机与新多边经济体系的建立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经过金融危机的多次洗 礼,人们认识到过去的经济体系的弊端。事实证明,符合当代情况的全新多边体系必须是一 个灵活的体系, 而不是一个僵化或单边体系。新的多边体系具有务实性,它的基础工作是通 过鼓励国内和国际利益方面的意见交流,促进合作,共享信息,寻求共同利益;新的多边体 系要求不同国家建立责任感,要求在政治经济中具有重大利益的各方愿意共同承担责任、共 享政治经济效益;新的多边体系超过传统对金融和贸易的重视,包括能源、气候变化以及冲 突国家或地区的稳定等;新的多边体系还强调尊重国家。[7](44-46)新多边体 系的建立对全球政治、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九)金融危机与再次金融危机的防范

金融危机的成因众说纷纭,但从金融危机的历史痕 迹可以看出,每次危机发生的客观原因都不一样,危机后人们总会加深对危机的认知,就会 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范危机再次发生。银监会、证监会等各种金融业的监督机制 的建 立健全是很好的例证。我国入世已有7年,我国金融业将逐步对外开放,金融系统的封闭“ 防火墙”也将逐步被拆除,而我国的经济体系在很多方面潜伏着一定的金融风险,因此通过 对危机的认知并采取措施积极防范金融危机就成了当务之急。

二、正确认识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机会

(一)金融危机使美国的金融霸主地位受到挑战,但短期内世界格局仍难以发生根本 变化

就基本面来说,笔者认为,美国金融体系以及实体经济不大可能由于次贷危机而进入持续的 严重衰退。即便衰退也是短暂的。原因基于如下两个方面:其一,美国是一个完全的、发 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美国金融行业的韧性和自我修复能力是非常有效的,不会因为次贷危机 而步入整体危机;其二,美国金融行业深谙金融与政治不分家的基本原理,这也早已渗入到 美国政府的各个决策层面,美国政府不会坐视华尔街陷入金融危机而不采取措施。

美国经济政策界最重要的两个部门是财政部和联邦储备银行系统,其中,财政部的重要性远 远超过通常意义的财政部。美国财政部不仅掌管财政税收权,而且还肩负着协调美国乃至国 际经济政策的重任。例如,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重大决策,必须和美国财政部商 量。次贷危机到来之时,坐镇美国财政部的正是高盛公司前总裁、拥有丰富国际金融业经验 的汉克•保尔森。这个世界上也许没有任何人比保尔森更了解次贷危机的前因后果和应对之 策。[2](19-23)而 掌控美联储银行的是世界一流的宏观经济学家本杰明•伯南克。伯南克博士非常熟知上个世 纪大萧条的经济史,对经济危机的传播机制非常了解。在大萧条时期,美联储犯了不可饶恕 的错误,即在股市大缩水和银行信用危机的时候,它没有放松银根,也没有及时实行扩张性 货币政策。 保尔森和伯南克的组合,推出的次贷危机对策应该说是比较合理及时的。先是大幅度降息, 同时放松银根,再是提出减税方案,刺激消费需求。除此以外,保尔森还与华尔街巨头们协 商,推出了彼此推迟还款的一揽子计划。这些绝对是救火的最佳对策。

美联储2008年4月30日宣布,再度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由2.25%降至2.0%,这是 美 联储自2007年9月以来第7次降息,累计降幅达325个基点。美联储在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 中,体现了对经济增长的担忧和对通胀风险的关注。美联储2008年第2季度金融季报显示 ,次贷与信贷的情况朝正面发展,而且5月到7月美国政府将开始退税,这对3季度美国GDP与 消 费有正面帮助。因此,中长期看,美国经济的霸主地位和世界经济“火车头"作用难以短期 改变。[2](19-23)

(二)近年来经济与外汇储备的持续快速增长,使我国具有了国际化发展的能力,而 金融危机为我国金融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1.金融业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性。 从近5年来世界经济情况看:我国外贸强劲增长,外汇储备增加较快;美国采取弱势美 元政策,人民币升值步伐较快;大宗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或大幅波动。 原油价格从2000年的20―30美元/桶上涨到2008年的130―150美元/桶。铁矿石价格2006年 上涨19%,2007年上涨了9.5%,2008年暴涨65%。大米、小麦等粮食价格也在两年时间上涨2 倍之多。最近这些大宗商品价格又大幅回落。为什么我国只能被动接受大宗原材料等商品价 格的上涨或大幅波动,最根本原因是我国定价权缺失。根据美国国会参议院的调查估计,20 06年6月,期货市场上原油价格达到70元/桶时,大约25美元是因为纯粹的金融投机因素造成 的。由此可见,各种金融机构,例如对冲基金、养老基金、证券投资基金和投资银行等对商 品期货价格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入主国际金融机构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2. 金融业国际化发展的可行性。 我国近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增长率保持年均近10%的增长速度 ,投资收益率远大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发展中国家也位居前列。据2007年国民经济社会发 展统计公报公布,我国2007年全年GDP比上年增长11.9%,GDP现价总量为249530亿元,紧跟 德国,位居全球第四。

我国外汇储备近年来获得良好积累。自2000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表现出增速加快、增幅加 大的局面。据央行公布的2007年度货币信贷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国家外汇储备余额约 达1.5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3.32%。统计显示,2007年全年,外汇储备余额增加4619亿美 元 ,同比多增2144亿美元。同时,2007年外汇储备有大笔支出,仅成立中司一项,就动用 外汇储备2000亿美元,另外,还有对其他银行例如光大银行、国开行各注资200亿美元等的 支出。[2]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巨额的外汇储备,一方面 显示了我 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对外支付能力的加强,提高了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 资信和地位。

3. 金融业国际化发展的时机性。 金融危机为我国资本介入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了重大历史机遇。目前美国金融企业危机深重, 花旗和美林近百亿的季度亏损,只是冰山一角,这些金融机构急需大量资金“输血",这为 我 国金融机构 “抄底"提供了条件。值得指出的是,美国国内对中国企业并购的态度有了微妙 变化,和以前动辄以“国家安全"拒之门外不同,最近,华尔街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企业 的入股、并购,看成是一种善意的行为,表示期待。

(三)金融危机强化中国制造地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产品升级,为我国制造企业 的国际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机会

1. 金融危机促使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与出口产品系列升级。出口不利对我国企业来说 也并非完全是坏事,这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从出口转向内需。从宏观经济角度 来看,这是一个有积极意义的变化,因为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必须由出口拉动型转向内 需拉动型。而且,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也给我国出口企业提升产品结构施加了压力: 需要降低劳动密集型出口,提高技术密集型出口。虽然危机的发展会造成一些企业倒闭,但 这同时也是企业升级换代的契机。世界的经济历史经验证明,发展成熟的行业市场份额通常 会逐渐向大品牌集中。中小企业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应该扩大份额,在产品更新、管理模式创 新、品牌打造、品牌增值等方面做好应对之策,与相关企业的多种方式的合作也是一种可选 策略。

2. 金融危机为我国制造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海外并购机会。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美国金 融危机给我国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淘“便宜货"机会。国内一些实力企业正在积极筹备海外扩 张 。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表示,公司有进行海外收购的意向,主要是关注新兴市场。联想黄 伟明也称, 尽管全球经济处于下滑期, 但联想还是准备发动新一轮收购。这是联想迄今在行 业进一步整合上所发出的最强信号。同时,金融危机导致的美国不少企业的破产或是裁员使 得不少高级人才面临失业,这也为我国企业获取高级人才提供了机会。

3. 金融危机强化了中国制造的地位。以汽车行业为例,当前市场萧条,美国汽车三巨头、 欧洲、日本这些汽车产销大户纷纷陷入危机之中,由于发达国家的企业不堪承受国内高昂 的人工费用,且国内市场相对饱和,其汽车工业必然向具有广大市场空间、成 本相对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而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亚太地区正是其理想的选择。

4. 金融危机凸显了我国经济崛起和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角色。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 200 8年中国、印度、巴西、南非、俄罗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将逾70%,其中我国的贡献将首 度超过美国。所以,在美国经济走弱并冲击欧洲和日本市场的情况下,中国却有可能成为解 决此次危机的“金钥匙",这不仅会扩大我国的发展机遇,也有利于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来源 更 趋平衡。从世界角度而言,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市场继续增长的前景也有助于抵御其他地区出 现的不利影响。如同20 世纪90年代末期的亚洲金融危机时期那样,中国有望再次成为一个 “定海神针"。只是上一次是区域性的,这一次却是全球性的。

主要参考文献:

[1]韦伟等.金融危机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刘春旭,张则辉, 刘 威.从美国次贷危机看中国的机遇与挑战[J]. 中国石 油大学学报, 2008(5).

[3]蒋先玲. 美国次级债危机剖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7(11).

[4]李 洁. 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正面影响[J]. 经济透视, 2008(9).

[5]何新立,佐藤宏.不同视角下的中国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与收入再分配[J]. 世 界经济文汇, 2008(5).

[6]刘 芹, 樊重俊. 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研究[J]. 改革与战略. 20 08(2).

[7]佐利克. 寻觅全球金融危机的亮光[J]. 中国企业家. 2008(11).

Analysis on Positive Roles of Financial Crisis and Opportunities for China

Fan Chongjun1 Xiong Honglin2 Abstract: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impacts are involved in fi nancial crises. Firstly, we analysis the positive role of financial crises from

nine aspects: the

re-understanding of risks in financial system; improvement of exchange rate sys tem; positive impacts of currency devaluation;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in 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from extensive to

intensive; improvement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cooperation of the world-wide

countries; establishment of new multilateral economic system; precaution of the

next financial crisis. Then, we describes that the U.S. financial supremacy is t o be challenged because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however, the world situation is

篇2

 

关键词:金融危机  金融法规  道德风险  制度安排

一、历次金融危机下金融法律的回应

金融危机是历史的常客。虽然每次危机个性迥异.但还是存在着不少相似点。其中较为常见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存在行为金融学中称之为“羊群行为”的情形.或者叫从众行为(followingthe trend) 即虽然个体是理性的,但往往导致群体行为在某种程度上的非理性。据说这种类似羊群的行为源自信息瀑流(information cascade)。我们可以从住宅市场的变迁,1987年的股灾以及外汇市场波动中发现它的身影。 

危机常常起源于相对较好的经济形势,是时,人们有大把可支配的收入想寻找投资机会.常常跟风于大众问流行的投资项目。 这种模式意味着.在一定情形下.投资者仅关注羊群性证券,而忽略了其他外生性资产。以次贷危机为例.我们可以在次贷衍生品的投资狂潮中看到羊群因素。通常.随着羊群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当衍生品复杂到无人能理解该证券的本质时,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企图借机谋利。当危机来临之后,政府就介入以缓解危机的波及面。 

这是历史的惊人重现。1 7世纪荷兰发生过郁金香市场危机.当时在市场泡沫破裂之前,郁金香的价格直逼一幢房屋的价位。政府不得不允诺以 1 O%的价位购买郁金香的期货合约。一个月之后便是赫赫有名的南海泡沫(South Sea Bubble)事件.当时南海公司不受限制地向贪婪的关系户们发行具有欺诈性的股票认购书。人们狂躁地涌八市场急遽抬升了股价.当众人意识到公司管理层在兜售日益膨胀的股票时.随之便是恐慌性地集体抛售.这导致市场的惨跌。英国政府不得不出手拯救经济.并最终施行了规范股份认购的《泡沫法》。该法规定.未经法律授权或英王特许.发行股票办公司是非法的。

回顾整个2O世纪,最令人刻骨铭心的金融危机就是起源于1 929年股市危机的经济大萧条.这次危机促成了前所未有的政府管制和1930年代的证券交易委员会。当然这些举措并不能有效地运用于 1970年代至 1980年代的储蓄和贷款危机。管制的 新形式便1980年的《储蓄机构解除管制和货币控制法》(Depository Institutions Deregulation and Monetary Control Act),该法赋予银行有更多的自由权来选择投资和储蓄。之后,便是1 982年1 2月的 《甘恩一圣哲曼储蓄机构法》GarnSt GermainDepository Institutions Act),该法旨在赋予金融机构投资多样化的权限。 

在起因于储蓄和贷款危机的United States v Winstar等相关诉讼中,我们可从中获取政府管制措施之外部效应的客观教训 .这在Anchor Savings Bank.FSB V.United States案中也有迹可循。法院在2008年所作出的判决类似于早年要求美国政府对违约行为担责的裁决。[7]Anchor储蓄银行起诉美国政府,声称1989年的 (《金融机构改革一恢复 一执行法》(Financial Inst i tut ions Reform Recovery and Enforcement Ac.以下简称FIRREA)的若干条款——其立法意图旨在补救储蓄和贷款危机的管制问题——危及到现存合约的遵守与否。特别是在1 980年代 .在美国监管机构的要求下,Anchor要求众多失意的储户与其协议允许它适用 “监管美意 (supervisory goodwiI  以满足其资本充足性的条件。FIRREA否决了这种会计报表 Anchor为满足这种资本充足率的新要求.被迫损失以将其所持资产多样化。因此,Anchor和其他银行斥责FIRREA损害了早期的合约义务。法院支持了该诉求。

总之 历史揭示了金融危机的怪圈.即危机过后是管制,管制过后是新的金融危机.然后是新管制,生生不息。然而.就当前而言,相关的事实是危机周期更短了。我们要反思 :我们可从中学到些什么.进而可阻止或者起码能减轻下一波危机的 冲击7我们是否会继续犯同一个错误7

二、次贷危机对法律局限性的拷问

自由市场的历史.一直就是上上下下起伏不定的过程.与此类似的是欧洲市场发行的欧元债券,其在贸易中自由度较高,日渐活跃的金融创新活动并未受政府管制的阻挠,随之市场繁荣。难题在于能否找到这样的一条路径:既能让金融创新不受费力、费钱、费时的复杂管制举措的消极影响.又能保障公众及其投资者免受市场弊病之扰以及暴富梦醒之后羊群行为的冲击。 

在过去数年间,我们亲眼目睹了次贷抵押支持证券给金融机构和全球投资者所带来的巨大损失。我们清楚损失的巨大波及面,想找出罪魁祸首究竟发生了什么,谁又该对此负责呢?在寻找的过程中,脑海中闪现出许多词汇来形容引起此次危机的嫌疑证券——例如掉期.衍生品.担保债务凭证 证券组合和抵押支持证券—— 以及其他 ”非常嫌疑犯”——例如投资银行家.抵押经纪人.对冲基金管理人 ,评级机构和金融工程师.是他们推动了有毒抵押产品。总之,缘由众多.也该有很多人和事被责难。考虑到将来还会出台监管措施来回应这场危机,那就有必要审视这些原因。 

市场泡沫开始随着大批金融机构批发的业主抵押贷款出现问题而破裂。这些贷款又被打包成金融机构发行的证券组合.接着又被重新打包卖给其他金融机构和投资者。[1O]简言之,监管措施必须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该监管其中的哪些主体7哪种监管措施适当可行7同时.监管体系从一开始就必须对所涉及的金融证券及其衍生品的本质有着准确的定位.还须注意到这些证券日新月异的情形。正如一家法院所指出的.次级抵押就是因责任标准而不是贷款规模不合规的抵押…在绝大多数情形下.这些风险是有利可图的…因为它们是1 990年代市场中急遽扩张的高收益高利润业务。” 

篇3

除了个别人没有发言以外,基本上都做了发言,特别是有些企业家讲得非常不错。无论是谈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还是谈在这次危机中做了哪些准备,我感觉都说得不错。我们的经济主管部门,围绕着如何为企业进行服务,包括帮助企业向上争取资金,提供信息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等方面,都做了一些发言。6家金融机构、国税局和供电部门也做一些很好的表态发言。

通过上午的走访,总的感觉是大家的精神状态非常好,企业都在开工生产,工作干劲非常足,我们感到很欣慰。在走访座谈中,我们了解到,我们有些企业,为了应对这次危机,及早准备,未雨绸缪。有的企业可能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看到了苗头,做了些准备,积极应对这次危机,为今年企业走出困境,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刚才汪凯副县长也讲了几点意见。我们今天这个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统一思想,增进共识,抗风险、抢机遇、保增长、促发展,这就是我们今天会议的主题,也就是要从这几个方面寻找工作的突破口。下面,我强调六点意见。

第一,对当前经济形势,要正确面对,清醒认识。要清醒地看到,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我讲的这个变化,就是经济发展的增速明显放缓。有经济学家说这是一次经济危机,还有经济学家说这是一场金融危机,或者叫金融海啸,最初是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的。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感觉国际国内的经济增速放缓。是不是到了最低点,有的说到了最低点,也有的说还没有到最低点。经济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肯定不会大起大落。所以,分析当前我们的经济形势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在这过程中,我们如何去应对。今天上午在走访时,有的企业家说,我们是属于经济次发展地区,所受的影响,可能有些滞后性。美国的次贷危机是去年开始的,去年下半年,沿海发达地区,出口企业比较多的一些地方,包括温州一些中小企业集中的地方,出现了一些经济下滑的形势,今年上半年,内陆省份经济也出现下滑的趋势。从经委调研的情况来看,在9月份之前,我们县少部分企业受到了影响,还有一部分企业影响不大。但是,到了10月份,可以这么说,我们100%的企业都受到这次危机的影响。比如说,牯牛降辣酱厂,受到的影响不大,这主要是因为它还是一个内销企业,再一个就是,它还是一个利用我们自己的资源进行开发的资源型企业。其实,它还是多多少少受到了一些影响,比如国内的内需不足问题等等。今年还有一个多月时间,要确保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所面临的形势,还是十分严峻。

从规模企业看,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增速放缓,二是效益下滑,三是后劲不足。产生这三个方面的原因,我看至少也有四个方面:第一方面是需求不足,订单下降。很多企业都存在订单不足的问题,去年的订单很多都来不及完成,今年却是抢订单。特别是新联、三星、华特电器恐怕都有这个问题;第二方面是产品积压,利润减少。产品积压的最主要原因是原材料大幅下降后造成的,产品积压后,带来的就是利润减少,万年红门业就存在这样的问题;第三方面是融资困难,资金短缺。刚才座谈会上的很多企业都谈到了这个问题,融资困难。货款回笼慢的问题,我们很多企业都在做加快货款回笼的工作,像佳力电源;第四方面是人民币升值,出口减少。这是个共性问题,全国都存在。我们100%的企业都受到这次危机的影响,我们不可小看。

从今年重点项目的建设来看,也是同样的问题,项目投资的幅度下降很大,很多重大项目进展缓慢,后继无力。特别是一些重点民生工程,如地质灾害点治理、两个“村村通”——农村公路“村村通”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乡镇卫生院的建设,还包括高效园区的建设和开发区的建设等等,因资金方面、土地方面和其他方面的影响,进展缓慢。所以,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科学的判断,才能对下一阶段以及明年的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第二,加快发展的信心,要更加坚定,永不言败。面对困难,我们更要坚定信心。在上午的走访中,我们企业老总的信心都很足。还特别谈到,这次危机可能还是一次重新洗牌的过程。在这次的重新洗牌中,我们的企业如果不被淘汰出局,我们就取得了胜利。在这次危机中,我们能够挺住,能够战胜这些困难,后面的希望就很大。所以我们一定不在有悲观情绪、麻痹思想。可能有少数企业,有麻痹思想,认为这次危机对企业影响不是太大。还有一种消极情绪,认为这次危机影响太大,只有停产,看不到企业的出路。还有的少数企业在等待政府的救市。国际上也好,国内也好,现在全球总共拿出了四、五万亿美元,我们国家也拿出了不

少。刚才发改委也透露了,2009年的国债在1500个亿的基础上要增加,并且对国债项目的安排也提前,提前到在这个月和12月份把国债计划安排下来,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所以请我们的重点经济主管部门,要派人常驻到省里,甚至到某去,为我们的企业,为我们的县域经济发展,多争取一些项目,多争取一些份额,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取得先机。有国家、省、市里的支持,有我们自己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次危机。最近省里出台了14条,这14条每一条都有“含金量”,省政府是拿出了25个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市里也召开了有关会议,也相继要出台一些政策,我们县也要认真分析、加紧研究。

第三,出台的政策措施,要跟踪对接,强化落实。首先,上级的政策要紧盯不放,要抓牢。刚才我已经说了,国家这一块的国债,包括计划内的投资部分。第二块,就是对省里出台的14条,我们如何抢抓机遇。我们的有关部门要主动出击,主动为企业出谋划策,想办法,争项目,争资金;第二,本地的政策要尽快研究,要抓紧。请发改委、经委、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围绕省政府14条,制定出台我们县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可以从财税支持,税费减免等各个方面,制定相关政策,使我们的企业能够在这次危机中战胜困难;第三,新出台的政策要跟踪落实,要抓好。现在整个经济形势的确定性还很大,对中央、省、市的后续政策,做好跟踪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针对“三农”问题,会陆续出台一些政策。这次的国债政策,导向可能也会发生变化。我们的相关部门要积极与上级沟通,加强联系,随时掌握政策信息和工作动态。

第四,对企业的帮扶,要自觉主动,协调配合。对企业服务本来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是我们政府的各个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现在是特殊时期,所以对企业的关注要特殊、采用的手段要特殊、实施的政策也要特殊。我想,对企业帮扶,总的要求是“三有、四能”:即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能予则予、能减则减、能免则免、能缓则缓。最终达到三个“一批”的目标:通过出台一些相关政策,促一批企业上水平、保一批企业渡难关、上一批企业增后劲。这方面,徽州区做得比较好,徽州区在省政府还没有出台14条之前,就出台了一些保增长的措施。徽州区能做到的,我们也要做到。所以,我刚才说,请发改委、经委、财政局在财税扶持、规费减免、资金融通、信息服务、市场开拓等方面要制定相关的政策。这个政策要尽快出台,在星期六上午的会上要拿出来。

对企业的摸底调查工作,由汪凯同志来牵头,经委、统计局、财政局会同相关部门,不仅对48户规模企业,对更多的小企业也要做好调查,重点企业重点帮扶,重点项目重点照顾,可以派出工作组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金融部门对所有客户都要主动上门搞好服务,刚才6家银行也都作了很好的表态。我强调一点,金融部门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从国家的货币政策来看,今年年初是从紧的货币政策,到下半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都进行了调整,应该说,对我们企业,对我们县域经济的发展,银行部门可以大有可作为;工商、税务、质监、供电等部门也都要尽最大努力为企业提供帮助;宣传部门要组织力量报道一线企业抗风险、保增长的好经验、好做法;纪委监察部门要结合“政治生态建设年”活动,加强对部门包括中央、省、市驻祁单位作风建设、行风建设方面的督查。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做了部署,先是明查,再是暗访,以此来提高工作效能,切实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各位领导,包括分管领导也要组织相关部门深入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第五,重点项目建设,要加快推进,确保完成。关键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加强谋划。已经做了安排和部署,发改委谋划了一批项目,还要进一步加大谋划的力度。特别是近期,国家政策和投资方向做了调整后,要抓住机遇,原来我们很多没有做成的项目,这次都有机会挤进国家省市的盘子,这是一个机遇。发改委要拿出更多的项目,挤进国家省市的盘子;二要主动对接。对一些重大项目,有关部门、项目业主要主动加强对接,确保项目的稳步推进。发改委、经委、农委、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要派出人常驻省里,及时了解信息,加强沟通联系,把我们的情况向上反映,积极争取项目。市里很多部门都在加班加点,晚上都在加班,都在积极向上报项目,我们也要有这个精神,晚上要加班,星期六、星期天都不能放假,要把我们的项目报上去,想尽一切办法挤进国家和省市的盘子;三要加快进度。对于在建项目要采取措施,加大力度,确保工程进度;对于没有开工的项目要尽快开工建设;四要加大招商。目前,我们的招商引资工作压力很大,大的项目,牵动性强的项目很少,在谈的项目也很少。我们要利用最后一个多月的时间,抢抓机遇。特别是要利用11月19日召开红茶节的机会,广交朋友,把我们的资源、生态、优势向外推介。在红茶节上我们还要召开一个招商引资的对接会,力争有更多的项目落地,有更多的投资商到祁门来投资。

篇4

[关键词]行为金融羊群行为外汇市场汇率

我国面临着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由于外汇市场交易量巨大,我国外汇市场目前主要还是实盘交易,在诸多参与者中,国家和机构交易者作为参与角色就显得非常突出。本文只从机构交易者和国家两方面的羊群行为对我国外汇市场决策影响出发对其阐述。

一、机构交易者基于信息的羊群行为

传统的金融理论大多隐含完全信息的假设,但事实上,即使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信息也是不充分的。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投资者的决策往往不完全是依据已有的信息,而是依据对其他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的判断来进行决策。这样就可能形成羊群行为。商业银行、金融公司、基金等投资机构虽然可以制造噪音,然而,对于实行噪音交易的单个参与主体来讲,他们可能是噪音获益者,也可能是噪音受害者。

在短期交易普遍存在的前提下,交易者可能聚集在某些信息甚至是与基础价值毫不相关的信息或谣言上进行交易。它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信息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价格与价值的明显偏离。当大量的交易者聚集于某一信息并发生极端反应的时候,就会导致“羊群效应”。这一效应可能使得努力获取新信息的交易者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因为他不能保证其他投资者会相信并聚集在这一信息上,这就不利于提高交易者搜集信息的积极性。如果大量的投机易者在某一信息上聚集,而忽视了对其他相关的基础信息的搜寻,甚至聚集于与基础价值毫无关系的噪音上,往往造成与资产基础价值有关的信息不能完全从价格中反映出来,从而使资产价格的信息质量降低。另一方面,噪音交易者还可能通过信息的积极反馈,无意间对知情交易者的行为进行了掩盖。知情交易者之所以能够获利,很大方面是因为其掌握的私人信息还未完全体现到价格之中。然而,由于知情交易者和噪音交易者同时进行交易,掩盖了知情交易者的行为,使价格体现信息的速度放慢,知情交易者从而可以获得超前收益。噪音交易的这种“羊群效应”损害了市场的有效性。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就是机构投机者利用信息模糊,在外汇市场上造成羊群行为而针对亚洲诸国外汇市场上的一次金融大餐。领头羊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深受投资界的尊崇,他们对其行动更是亦步亦趋,其卖掉泰国铢,卖掉泰国股票的行为,引发了羊群效应,泰国政府最终无力支撑,宣布汇率自由浮动。泰国铢巨幅贬值,股票市场一落千丈。此时,以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投机基金,又跟着索罗斯这只“领头羊”,等待时机,在泰国铢下跌最低点时,大量买进泰国铢和泰国股票,抬高汇价和股价,伺机撤出,从而大赚一笔。在羊群效应的放大作用下,投机基金可以不顾与国家央行对抗的“兵家大忌”,继1992年狙击英镑,重创英格兰中央银行后,又一次在与国家央行的较量中大获全胜。

而对于金融危机受害国自身角度看,金融市场信息的弱化给羊群行为提供滋生的温床,是导致这场危机的关键因素。对于参与者们而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不对称信息问题严重恶化,导致基于信息的羊群行为,使金融市场

丧失应有的有效性,无法有效地将资金导向那些拥有最佳生产性投资机会的人,最终引发危机发生。

二、国家基于影响力的羊群行为

随着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深化,在国际经济市场上,经济大国同小国的,经济强国与弱国之间,若国际贸易及金融融合程度及依赖程度很高,往往经济影响力弱的国家会对经济影响力强的国家的货币在汇率政策上实施盯住政策,以利于弱国的经济稳定。从而,经济实力强的国家在外汇市场上实际上扮演着“领头羊”角色,受影响力强的国家约束,经济小国、弱国多在头羊的带领下实施跟随策略。区域经济合作体之间,虽然不存在经济实力的巨大悬殊,可是,区域经济体,例如东亚诸多国家,采取的经济发展模式基本相同,经济结构类似,替代性很强,为了在世界经济中避免“邻里纷争”,或者基于获得群体福利最大化,它们之间往往达成某种“心理契约”,形成羊群,从而,对于某一群内成员的动作,往往有跟随倾向。

然而,领头羊国家要注意避免理性决策的内在非理性缺陷。表现为参与各方出于个体理性考虑产生的决策,在群体行动的作用下,可能以理性人的角度出发而最终走向了非理性。这个在博弈论中“囚徒两难”博弈,就是一个很好的理性人最终走向非理性的例子。

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诸多国家在汇率市场上陷入了理性决策内在的非理性泥潭。东亚各国经济依赖度很高,经济结构化趋同,对外贸易在本国经济中占居极其重要的位置,东亚各国在危机过程中为弥补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提高本国产品世界竞争力,对外都采取大幅度贬值的汇率策略,结果引发了竞相贬值风暴,导致了危机的大面积扩散。

然而,在各国货币大幅度贬值的情况下,中国政府站出来承诺人民币不贬值,虽然牺牲了部分国家利益,但是迎合了亚洲邻国的期望,显示出一个负责任的经济大国应有的魄力和能力,从而阻止了羊群行为继续扩大,遏制了亚洲金融危机的继续蔓延和深远影响。危机过后,东亚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外汇制度上形成了某种微妙的心理契约,而这种心理契约树立后,我国在2005年7月21日进行汇率改革之时,人民币当天升值的同时,东亚各国对美元也是纷纷升值,一方面是地区经济依赖度的原因,另一方面笔者认为也是标榜一种同进共胜的行动表白,从而使得各国信任度再次加强。

三、人民币汇率升值心理预期因素分析

我国政府自2005年7月21日实行人民币汇率改革来,人民币汇率对于美元来讲一直在波动中上升。目前来看,尽管我国汇率管理当局不再谈论汇率政策调整,而是转为守势,强烈警告投机资本,力图维持汇率的稳定,但是同样难以消除市场上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因为政府如果没有任何的行动,带来升值压力的诸因素就不会得到消解。而比较消解升值压力的各种政策选择,其实直接调整汇率政策相对而言可能最为简单易行。比如,如果试图减少中国目前的“双顺差”,就必须对过去过度依赖出口和外资的发展战略进行调整,而这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其难度更大,需要的时间更为长久。所以,人民币外汇市场上仍有升值空间的预期不可能马上消失。

从政府和市场的博弈来看,政府最关心的是热钱流入。据有关估计,2003年流入的热钱为600亿美元左右,2004年又流入1000多亿美元。资金大量流入是因为:套利(美元利率低于人民币利率时),套汇(预期人民币升值),以及进入房地产等领域套取其本身升值的利益。如果政府能够让市场相信调整已经到位,一次性的适度升值便足以打消升值预期,但是如果政府无法改变市场上预期的“羊群行为”,升值之后反而会刺激进一步的升值预期。

四、结论及展望

我国对外经济中,出口贸易占据主要地位,而其中制造业占的比重最大。外商依靠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为其降低制造成本,获取母国内不能获得的超额利润。

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蔡日方预测,即使按照保守估计,虽然到2009年中国也将会出现劳动力供不应求的情况,可是“剩余劳动力无限供应状况的拐点已经出现”。其潜台词是: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也将应声上扬。近日,全球最大人力资源公司“E-CA国际”发表薪酬趋势调查报告预计,中国大陆将在2007年成为全球薪酬升幅最快地区之一。由此看出,一味的低估人民币来促进我国隐性失业人口扩大就业的举措不可能再有太大作为。相反,过低低估人民币币值会产生社会福利和经济资源的净转移,导致根本的资源损失。

目前,我国对外出口最大部分还是同发达国家的贸易。发达国家压迫人民币升值主要关注的是发达国家与中国的双边汇率关系,没有考虑发展中国家间在全球市场中的多边关系。由于当前人民币汇率与东亚货币处于竞争性均衡状态,人民币升值实际上就是降低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使其他发展中国家获得相应的国际市场份额。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这个意义上看,人民币对发达国家升值非但不可怕,而且有益,但只有当人民币汇率与东亚发展中国家汇率共同升值时,升值才具有实际的福利效应。

笔者认为,对于我国目前没有开放资本帐户,从而人民币汇率决定并非完全“市场化”意义上讲人民币估值过高过低没有太多实际意义。作为一个日益成为世界经济舞台重要成员的中国,应坚持双重均衡政策,即保持实际汇率对名义汇率的均衡,保持与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货币相对于购买力平价的竞争性均衡,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和协调,将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定作为汇率政策的目标。要尽量避免或者减轻国内外参与者对人民币升值预期,把握好国内外舆论导向,强调人民币自主浮动,打压国际游资对人民币实施冲击的外部预期,减弱由此带来的“羊群行为”;并且同东亚广大发展中国家邻国间积极展开外交,将“心理契约”上升为国家承诺,保证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的稳定和互信。从具体实施措施、舆论导向、国家外交上消灭或者淡化人民币升值预期,从源头上消除羊群效应对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渐进式调整,达到稳定和有利于金融改革的宏观目标。

其次,中国有必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我国金融市场分配效率和我国汇率制度弹性,并大力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乃至货币一体化,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增强在国际谈判中的地位,避免区域内福利减少型内部竞争。

再次,长远来看,随着我国经济强国地位的凸现,我国在金融体制改革中应坚持主动、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变革,最终实现人民币资本帐户的开放和人民币的世界化,在世界货币体系舞台中,获得铸币税带来的好处。

参考文献:

[1]王勇:《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2]袁志胜:《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投资行为研究》

[3]晏春:《基于行为金融学噪声交易研究》

[4]易应童庆贤:《资本外逃与人民币汇率高估的实证分析》

[5]汤华:《基于行为金融学范式的投资者羊群行为分析》

[6]孙咏梅祝金甫:《汇率低估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

[7]栾文莲:《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内外因素》

[8]杜晓蓉:《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东亚国家汇率制度博弈格局的影响分析》

[9]田进:《心理预期对汇率变动的影响》

[10]金永军陈柳钦:《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评述》

[11]中国房地产报:《问策经济学家金融汇率与房地产》2006年1月9日第10版

[12]Paul De Grauwe & Marianna Grimaldi :《The exchange rate in a behavioral finance framework》

[13]Gabriella Cagliesi & Massimo Tivegna:《Rationality,Behavior and Switching Idiosyncracies in the Euro-Dollar Exchange Rate》

篇5

通过上午的走访,总的感觉是大家的精神状态非常好,企业都在开工生产,工作干劲非常足,我们感到很欣慰。在走访座谈中,我们了解到,我们有些企业,为了应对这次危机,及早准备,未雨绸缪。有的企业可能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看到了苗头,做了些准备,积极应对这次危机,为今年企业走出困境,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刚才汪凯副县长也讲了几点意见。我们今天这个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统一思想,增进共识,抗风险、抢机遇、保增长、促发展,这就是我们今天会议的主题,也就是要从这几个方面寻找工作的突破口。下面,我强调六点意见。

第一,对当前经济形势,要正确面对,清醒认识。要清醒地看到,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我讲的这个变化,就是经济发展的增速明显放缓。有经济学家说这是一次经济危机,还有经济学家说这是一场金融危机,或者叫金融海啸,最初是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的。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感觉国际国内的经济增速放缓。是不是到了最低点,有的说到了最低点,也有的说还没有到最低点。经济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肯定不会大起大落。所以,分析当前我们的经济形势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在这过程中,我们如何去应对。今天上午在走访时,有的企业家说,我们是属于经济次发展地区,所受的影响,可能有些滞后性。美国的次贷危机是去年开始的,去年下半年,沿海发达地区,出口企业比较多的一些地方,包括温州一些中小企业集中的地方,出现了一些经济下滑的形势,今年上半年,内陆省份经济也出现下滑的趋势。从经委调研的情况来看,在9月份之前,我们县少部分企业受到了影响,还有一部分企业影响不大。但是,到了10月份,可以这么说,我们100%的企业都受到这次危机的影响。比如说,牯牛降辣酱厂,受到的影响不大,这主要是因为它还是一个内销企业,再一个就是,它还是一个利用我们自己的资源进行开发的资源型企业。其实,它还是多多少少受到了一些影响,比如国内的内需不足问题等等。今年还有一个多月时间,要确保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所面临的形势,还是十分严峻。

从规模企业看,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增速放缓,二是效益下滑,三是后劲不足。产生这三个方面的原因,我看至少也有四个方面:第一方面是需求不足,订单下降。很多企业都存在订单不足的问题,去年的订单很多都来不及完成,今年却是抢订单。特别是新联、三星、华特电器恐怕都有这个问题;第二方面是产品积压,利润减少。产品积压的最主要原因是原材料大幅下降后造成的,产品积压后,带来的就是利润减少,万年红门业就存在这样的问题;第三方面是融资困难,资金短缺。刚才座谈会上的很多企业都谈到了这个问题,融资困难。货款回笼慢的问题,我们很多企业都在做加快货款回笼的工作,像佳力电源;第四方面是人民币升值,出口减少。这是个共性问题,全国都存在。我们100%的企业都受到这次危机的影响,我们不可小看。

从今年重点项目的建设来看,也是同样的问题,项目投资的幅度下降很大,很多重大项目进展缓慢,后继无力。特别是一些重点民生工程,如地质灾害点治理、两个“村村通”——农村公路“村村通”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乡镇卫生院的建设,还包括高效园区的建设和开发区的建设等等,因资金方面、土地方面和其他方面的影响,进展缓慢。所以,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科学的判断,才能对下一阶段以及明年的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第二,加快发展的信心,要更加坚定,永不言败。面对困难,我们更要坚定信心。在上午的走访中,我们企业老总的信心都很足。还特别谈到,这次危机可能还是一次重新洗牌的过程。在这次的重新洗牌中,我们的企业如果不被淘汰出局,我们就取得了胜利。在这次危机中,我们能够挺住,能够战胜这些困难,后面的希望就很大。所以我们一定不在有悲观情绪、麻痹思想。可能有少数企业,有麻痹思想,认为这次危机对企业影响不是太大。还有一种消极情绪,认为这次危机影响太大,只有停产,看不到企业的出路。还有的少数企业在等待政府的救市。国际上也好,国内也好,现在全球总共拿出了四、五万亿美元,我们国家也拿出了不少。刚才发改委也透露了,20__年的国债在1500个亿的基础上要增加,并且对国债项目的安排也提前,提前到在这个月和12月份把国债计划安排下来,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所以请我们的重点经济主管部门,要派人常驻到省里,甚至到北京去,为我们的企业,为我们的县域经济发展,多争取一些项目,多争取一些份额,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取得先机。有国家、省、市里的支持,有我们自己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次危机。最近省里出台了14条,这14条每一条都有“含金量”,省政府是拿出了25个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市里也召开了有关会议,也相继要出台一些政策,我们县也要认真分析、加紧研究。

第三,出台的政策措施,要跟踪对接,强化落实。首先,上级的政策要紧盯不放,要抓牢。刚才我已经说了,国家这一块的国债,包括计划内的投资部分。第二块,就是对省里出台的14条,我们如何抢抓机遇。我们的有关部门要主动出击,主动为企业出谋划策,想办法,争项目,争资金;第二,本地的政策要尽快研究,要抓紧。请发改委、经委、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围绕省政府14条,制定出台我们县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可以从财税支持,税费减免等各个方面,制定相关政策,使我们的企业能够在这次危机中战胜困难;第三,新出台的政策要跟踪落实,要抓好。现在整个经济形势的确定性还很大,对中央、省、市的后续政策,做好跟踪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针对“三农”问题,会陆续出台一些政策。这次的国债政策,导向可能也会发生变化。我们的相关部门要积极与上级沟通,加强联系,随时掌握政策信息和工作动态。

第四,对企业的帮扶,要自觉主动,协调配合。对企业服务本来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是我们政府的各个

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现在是特殊时期,所以对企业的关注要特殊、采用的手段要特殊、实施的政策也要特殊。我想,对企业帮扶,总的要求是“三有、四能”:即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能予则予、能减则减、能免则免、能缓则缓。最终达到三个“一批”的目标:通过出台一些相关政策,促一批企业上水平、保一批企业渡难关、上一批企业增后劲。这方面,徽州区做得比较好,徽州区在省政府还没有出台14条之前,就出台了一些保增长的措施。徽州区能做到的,我们也要做到。所以,我刚才说,请发改委、经委、财政局在财税扶持、规费减免、资金融通、信息服务、市场开拓等方面要制定相关的政策。这个政策要尽快出台,在星期六上午的会上要拿出来。对企业的摸底调查工作,由汪凯同志来牵头,经委、统计局、财政局会同相关部门,不仅对48户规模企业,对更多的小企业也要做好调查,重点企业重点帮扶,重点项目重点照顾,可以派出工作组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金融部门对所有客户都要主动上门搞好服务,刚才6家银行也都作了很好的表态。我强调一点,金融部门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从国家的货币政策来看,今年年初是从紧的货币政策,到下半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都进行了调整,应该说,对我们企业,对我们县域经济的发展,银行部门可以大有可作为;工商、税务、质监、供电等部门也都要尽最大努力为企业提供帮助;宣传部门要组织力量报道一线企业抗风险、保增长的好经验、好做法;纪委监察部门要结合“政治生态建设年”活动,加强对部门包括中央、省、市驻祁单位作风建设、行风建设方面的督查。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做了部署,先是明查,再是暗访,以此来提高工作效能,切实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各位领导,包括分管领导也要组织相关部门深入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第五,重点项目建设,要加快推进,确保完成。关键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加强谋划。已经做了安排和部署,发改委谋划了一批项目,还要进一步加大谋划的力度。特别是近期,国家政策和投资方向做了调整后,要抓住机遇,原来我们很多没有做成的项目,这次都有机会挤进国家省市的盘子,这是一个机遇。发改委要拿出更多的项目,挤进国家省市的盘子;二要主动对接。对一些重大项目,有关部门、项目业主要主动加强对接,确保项目的稳步推进。发改委、经委、农委、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要派出人常驻省里,及时了解信息,加强沟通联系,把我们的情况向上反映,积极争取项目。市里很多部门都在加班加点,晚上都在加班,都在积极向上报项目,我们也要有这个精神,晚上要加班,星期六、星期天都不能放假,要把我们的项目报上去,想尽一切办法挤进国家和省市的盘子;三要加快进度。对于在建项目要采取措施,加大力度,确保工程进度;对于没有开工的项目要尽快开工建设;四要加大招商。目前,我们的招商引资工作压力很大,大的项目,牵动性强的项目很少,在谈的项目也很少。我们要利用最后一个多月的时间,抢抓机遇。特别是要利用11月19日召开红茶节的机会,广交朋友,把我们的资源、生态、优势向外推介。在红茶节上我们还要召开一个招商引资的对接会,力争有更多的项目落地,有更多的投资商到祁门来投资。

篇6

引言

从2007年4月开始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已经演化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进入2008年,美国财政部托管“两房”,摩根大通并购贝尔斯登,美国第三大证券公司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美国第一大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陷入融资困境,美国五大投资银行中有三个已经不复存在,相当多的中小银行开始出现流动性资金的危机,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放款行IndyMacBancorpInc也进入破产程序,被联邦机构接管。这场危机并迅速向世界各国蔓延,随后纷纷爆出冰岛国家破产、韩国股市崩盘、花旗拍卖等一系列危机,各国的经济也将面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最严重的衰退。是什么导致了这场危机呢?人们认为除了金融资产泡沫破灭外,现行的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这场危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正所谓“成亦萧何,败亦萧何”。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会计准则发展的历史及今后变革的趋势。

一、会计准则发展历程的回顾

会计准则是进行会计工作的规范,它是会计实践上升为理论的高度概括,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使会计工作有所遵循,从而不断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使之日趋科学化、规范化和国际化。

1、会计准则的产生

早期的会计,只限于记账方法和事项处理程序的研究。这是同经济发展的水平相适应的。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当经济发达到较高程度时,会计理论的研究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会计准则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两个发展阶段:会计准则研究的初级阶段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证券法》,1934年又颁布《证券交易法》。规定凡在证券市场上市的公司,都须提供标准一致的会计报告,并授权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负责制订统一会计准则。在此之前,于1932年,美国会计师协会与证券交易所合作特别委员会曾受托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准则,以便通过证券交易所制定证券上市的规定予以推行。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所属专门委员会提出题为《财务报表检查》的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了“公认会计原则(Generally?Accepted?Accountprinciples)”±(简称GAAP)?这个名词。同年,该协会又成立了一个“会计程序委员会(CAP)”。1938年该委员会被授权有关会计原则和会计程序的通告。1959年“会计原则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会计原则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它从解决个别的会计问题转到建立基本原理和重要原则的研究。从l?959年到1973年十四年,会计原则委员会共出版了31号《意见》和4号《说明》。这些文件,有的是对以前《会计研究公报》的解释和修改,有的是关于财务报表列示的内容新规定。然而,会计原则委员会由于无力协调会计职业界中对实际问题处理方法的差异,也受到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其他政府机构的责难,很难开展工作,因而最终被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所代替。会计准则研究的高级阶段?1973年经美国公证会计师协会批准,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宣告成立。这个委员会是一个独立性较强的私立机构,他们既不隶属美国公证会计师协会,也不受美国政府管辖,以便行使他们对整个社会各个有关部门负责的职责。这个组织成立以来,到1989年已经发表了l?02个《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其中如外币换算业务会计、租赁会计、债务会计、所得税会计、物价变动会计等都是为解决企业财务会计中普遍存在的重要问题经研究后公布的。此外,该委员会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对会计基本原则方面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从1978年开始到1985年底共发表了1—6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它的发表标志着美国会计原则的研究已经进入高级阶段。

2、会计准则研究的国际化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早就研究本国的会计原则,例如40年代起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1CAEw)就了一系列的《会计研究公报》。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至今已了二十多项标准。于1988年3月发表了《编报财务报表的理论体系》征求意见稿,主要包括七个部分:(1)范围;(2)目的;(3)质量;(4)要素;(5)确认;(6)计量;(7)资本保全。其内容和美国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十分类似。表明《概念公告》已经产生了国际影响。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其中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这标志着我国的会计准则已步入国际趋同的阶段。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现行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

1.采用现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扭曲了资产内在的价值,背离了会计核算谨慎性原则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描述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通俗地说公允价值就是市价。一般而言,当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的市场,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当不存在活跃市场,参考熟悉情况、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相同或相类似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等的市价确定其公允价值;当不存在上述两种情况时,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公允价值。同时准则还规定,以公允价值模式后续计量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租赁中出租人为担保余值以及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损益。由于经济本身具有周期性,当经济处在繁荣期时,对于持有大量金融资产及金融衍生工具的企业会因价格上涨,而导致其投资收益大增,进而增厚利润。同时,其股权企业也坐享其成,水涨船高;当经济处在下行期或金融危机时,该类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大幅缩水,投资巨亏,甚至面临破产,其股权企业也深受其害。公允价值成了一柄双刄剑,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在此次金融危机背景下,社会各界已经认识到现行公允价值计量的弊端,正积极探索、寻找更好的计量模式,遵循谨慎性原则,如何采取有效计量方法,防范或避免因市场波动对会计计量的干扰和影响,公允地反映资产的内在价值和企业的经营能力,是摆在会计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2.现行的会计准则有关规定未能充分反映企业资产整体价值

企业的整体价值包括有形资产的价值和无形资产的价值,会计准则应采用恰当的计量方法公允地反映企业的内在整体价值,而目前的会计准则在这方面还有所缺陷,表现在以下方面:(1)现行的会计准则仅对资产进行了公允地反映,而对以成本法核算的负债是否要公允的反映却未做出规定。(2)现行的准则对以历史成本法计量的非流动资产规定了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对于流动资产可以允许计提坏账准备和跌价准备,却没有明确地规定上述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升值的问题如何处理,同时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准备不能转回,更不能体现资产的公允价值;(3)企业的整体资产价值不仅仅是单个资产价值的累加,而决定于未来持续流入的现金流及盈利能力。现行的会计准则仅要求反映企业各项资产或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却未规定对企业整体的公允价值进行反映,因此,对于整体资产公允价值与各项资产累加的公允价值扣除负债的公允价值的差异即商誉的会计处理,准则没有做出规定。

3.现行会计准则下合并财务报表存在着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财务风险

合并报表,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反映的对象通常由若干个法人组成的会计主体,是经济意义上的主体,而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主体。合并财务报表是以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个别财务为基础,根据其他有关资料,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后,抵消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编制的。因此,合并报表能够向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反映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信息,有助于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合并财务报表有利于避免一些母公司利用控制关系,人为地粉饰财务报表的情况的发生。但是,我们认为合并财务报表在实际操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合并财务报表缺乏法律基础,从法律理论上讲,母公司与子公司均是独立的法人单位,对外独立承担民事权利、民事义务。合并财务报表会将子公司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并入母公司,母公司实际并未对子公司的资产负债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合并报表会计处理与实际情况不符,会计理论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一矛盾。第二,合并财务报表抵消了母公司与子公司正常的内部交易,未能真实地反映母公司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例如,B公司为A公司的全资子公司,A公司将其成本为10万的库存商品,以市价销售给B公司为12万,不考虑相关税的问题,A公司的销售利润为2万,但根据会计准则有关合并报表的规定,对该项交易行为进行抵消,抵消的结果是不产生任何销售利润,库存商品账面价值仍为10万,而其市场的公允价值是12万,而准则仅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却未对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升值进行调整,进而导致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资产和损益未能公允地反映。第三,合并财务报表增加母公司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财务风险。合并报表反映的是集团整体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一旦子公司存在有毒资产或财务报表存在瑕疵,就会将风险和责任转移给母公司。因此,母公司会增加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财务风险。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会计准则变革途径

此次金融危机百年不遇,席卷全球,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美国五大投资银行全军覆没,花旗银行危在旦夕,美国汽车行业摇摇欲坠,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国家面临产能过剩、失业压力。人们在深刻地反思金融危机的根源,除了金融泡沫破灭外,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准则也为金融危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人们纷纷指责现行会计准则的同时,更加理性的思考未来会计准则的发展途径和变革方向。

1.舍弃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重返以历史成本法计量的传统模式。

此次金融危机背景下,社会各界充分地认识到了现行的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在经济危机下,采取公允价值计量与其说反映资产的市场价值,而不如说会造成大量的企业破产,市场的非理(例如,石油由150多美元一桶降至还不到30美元一桶,花旗银行的股价跌至还不到1美元)会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从而导致企业资产锐减、利润巨亏。会计准则正扮演“经济杀手”的角色。因此,会计计量的谨慎性原则和理性理念没有得到贯彻执行,以西方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和企业界迫切要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修改现行的会计准则,目前国际会计准则会计委员会正在研讨中,会计准则的修订与变革已摆上了议事日程。3月17日,美国金融会计准则委员(FASB)主席赫兹率先透露,在4月2号,FASB将就“逐市计价”(MarkToMarket,FASB)这一会计准则,做出一次投票。将可以不再按照市场交易价格来确定,重新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将会使会计报表变得好看,不至于使各大金融机构因持有的衍生金融产品和结构化金融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不得不进行大幅资产减记,进而陷入资金不足甚至破产的境地。但我们认为,会计计量重新采用成本法计量模式只是在金融危机背景权宜之计,不能代表未来会计准则的发展方向

2.对现行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修改,以历史成本法结合公允价值计量的创新会计计量模式将会得到发展

未来会计准则的发展方向,既要吸收现行会计准公允价值计量的理念,又要解决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弊端,将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结合的会计计量模式,公允价值变动不再计入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亦称股东权益包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现行的会计准则规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不是计入权益,就是计入损益,权益表现为计入资本公积,损益表现为计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和未分配利润。其中,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利得和损失,未计入当期损益的,计入资本公积。我们认为,在某一时点上企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异不会产生损益。因为该时点上资产、负债公允价值的差异,不能表现为实现的收入、成本、费用,因而对当期损益不产生影响。公允价值的变动也不应该表现为对权益的影响,因为在该时点上资产、负债公允价值变动也未产生实际意义上的利得与损失,利得和损失应通过交易行为确认,在企业的利润中反映,离开了具体的交易行为,谈利得、损失只是“空中楼阁”,其利得、损失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公允价值的变动对所有者权益不产生影响。公允价值变动只是企业资产、负债在某个时点上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异,应设立专门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该科目的性质既不表现为资产和负债,也不表现为所有者权益。因此,会计核算的等式表述为:资产=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这种模式计量下,企业日常核算中若无特殊需要按资产负债发生的成本计量,在报告日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进行比较,从而产生公允价值变动及公允价值变动表,公允价值变动表的项目基本与资产负债表的项目相同,清晰地反映出各类资产、负债在报告日的公允价值变动情况。

我们认为,公允价值变动表包括三方面:公允价值变动包括对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负债公允价值的变动以及企业整体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整体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与(资产价值变动—负债公允价值变动)的差异表现为企业商誉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变动表应该作为企业财务报表的一部分纳入企业的财务核算。在这种计量模式下,资本公积核算企业资本的溢折价、商誉、其他公积,不再反映因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利得与损失。因此,它与现行的准则最大的区别在于:(1)净资产不等同于所有者权益,净资产是指在某时点资产扣除负债的公允价值,是时点的概念。所有者权益亦称股东权益,是股东在企业经营期间享有的权益,是一个时期的概念,包括股本、股本的溢折价、盈余公积或经营风险金、未分配利润等。两者的差异就是公允价值变动,公允价值变动是指企业在某个时点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形

成的差异,换而言之是企业资产、负债某个时点上的利得损失,由于这些利得损失尚未实现或不能实现,可以称为潜在的利得损失或未实现的所有者权益。因此,净资产=已实现的所有者权益+未实现的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公允价值变动;(2)企业整体价值观不是以企业现有的资产为基础,也不等同于投入成本,而取决于未来持续的现金流及盈利能力。我们认为对于现时净资产为负的企业,如果它具有可持续的现金流入和盈利能力,它的整体公允价值可能为正;对于一个净资产为正的企业,如果没有未来持续经营能力,那么其整体资产将会贬值。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净资产不等同于企业的内在整体价值和所有者权益。采用这种计量方法的优点是:第一,会计核算方法简单,易于掌握;第二,公允、真实地反映了企业内在的整体价值;第三,公允价值的变动不再计入所有者权益,从根本上解决了现行会计准则的弊端;第四,公允价值的变动与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盈利水平没有相关性,公允价值变动不作为企业的考核依据;第五,公允价值变动反映了市场的波动性,从而能纠正人们非理,使市场回归理性。

3.由于合并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建议对外取消合并报表的使用,进一步完善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核算方法。

由于合并报表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对外取消使用合并财务报表,同时仍使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核算,并使之进一步完善:首先,确定子公司在报告日的整体资产公允价值,按照母公司持股比例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第二,根据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异调整公允价值变动;第三,母公司根据子公司的利润情况(扣除关联方交易产生的虚增利润),并按照持股比例确定投资收益,同时冲减公允价值变动。第四,当转让子公司股权时,按照转让股权的比例冲减相应的公允价值变动,同时结转长期股权投资并确认投资收益。

4.为了提高企业抗拒风险的能力,建议计提企业经营风险金

企业在经营中时刻面临市场风险,抵御和防范市场的能力对企业而言尤为重要。在此次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许多公司和企业就是因为资金链断裂濒临破产。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要树立风险意识,学会以丰补歉,建立风险金制度,企业应每年按税后利润计提风险金,纳入所有者权益内核算,风险金计提到股本为止,风险金主要用于弥补亏损、归还借款、赔付等风险性支出。我们认为现行会计准则对盈余公积科目的定义类似于风险金,可以考虑将盈余公积变更为企业风险金进行管理。

总之,金融危机充分地暴露了现行会计准则的弊端,因此对现行会计的变革与修订迫在眉睫,未来会计准则必须解决现行会计准则存在的不足。在坚持公允计量、谨慎性原则的前提下,公允、客观地反映企业资产内在价值和盈利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界人士地努力下,会计准则的发展必将适应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经济科学出版社,1-6.

篇7

外汇储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货币储备结构单一,汇率变动风险过于集中。从外汇短缺时代开始。我国长期将美元作为增持对象。但随着美国经济增长的放缓以及近年来客观上人民币的升值,以美元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外汇储备必然遭受资本损失。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人士今年年初曾表示,我国外汇储备已低于19000亿美元。应该认识到,分散减少汇率风险与完善国际贸易构成同等重要,我国必须逐步实现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多元化,也就是减少美元储备比重,增持欧元、日元,以及韩元、澳元、新加坡元等,以实现外汇储备的多币种配置。

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外汇储备对稳定一国的货币汇率体系,平衡国际贸易收支非常重要,但外汇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巨额的外汇储备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风险和问题。首先,外汇的增加会挤压货币政策的空间。通常央行为了降低高外汇储备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须通过回笼现金或提高利率等方式减少货币供给,这样就增大了本币升值压力;而央行为了降低高外汇储备带来的本币升值压力,又需要通过降低利率等方式增加货币供给,这样又强化了通货膨胀。因此,央行货币政策的内外目标产生冲突。其次,高外汇储备显示在外汇市场上,就是外汇供给大于需求,容易造成本币升值预期。本币升值往往降低本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不利于就业和经济增长;本币升值还会吸引国际热钱继续涌入中国,在加速形成资产泡沫化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第三,外汇储备尚缺乏合理高效的利用。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过多注重储备资产的必要流动性和安全性,淡化了外汇资金的使用效率。其储备形态也大多集中在美元、欧元债券和主要西方货币表示的金融资产,黄金储备在外汇储备中所占比例偏低,更缺乏能源储备和稀有资源的储备。这样就造成外汇储备的格局单调,投资组合不尽合理,抵御国际政治风险的能力减弱。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容易失去主动地位,进而影响到我国经济地位的确立和长期性经济利益的实现。

如何改进我国外汇储备管理

第一,建立外汇储备积极管理方式。所谓积极管理,就是在满足储备资产必要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单独成立专门的投资机构拓展储备投资渠道,延长储备资产投资期限,以提高外汇储备投资收益水平。在这种方式下,央行主要承担执行宏观货币政策的任务,另行组建由国家财政部主导的“国家投资控股公司”,负责外汇储备在国际金融、外汇、资源市场进行战略性商业投资,同时也可以考虑将部分储备交国际上一家或几家私人投资基金代管,由他们按不同比例进行资产组合,目的就在于对超额外汇储备进行更加商业化、专业化的运作,以期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

篇8

今天,县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县长出席此次全县财税金融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财税金融工作的高度重视。会上,小平同志就全县金融工作情况作了很好的发言,县人民政府将与财税金融部门签订目标责任状,珍强书记将对创建为信用乡的平原乡授牌,并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就全县金融工作,讲两点意见。

一、总结经验,实事求是对2012年金融工作进行基本估价

前段时间,我先后到几家银行进行了调研,总体感觉金融机构的工作取得的成绩不少:一是存贷款稳步增长,信贷资金来源稳定,信贷工作重点突出;二是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三是金融工作机制体制不断创新等。特别是成立了县金融办,进一步加强了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宏观调控力度,为建设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信贷支撑;创造性开展了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增强了农村融资活力;向国家申报了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必将为我县金融工作的大发展创造前所未有的机遇。值得可喜的是,多家金融机构不同程度获得了省、市级分行的表彰。这些成绩的取得值得充分肯定,但存在的问题也还不少:一是各金融机构办公环境有待改善,有的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有待延伸拓展;二是各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素质、业务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三是金融管理机制体制有待完善;四是信贷资金保障面临压力;五是楼市调控政策持续不放松,房企资金链形势堪忧;六是金融信贷创新不足。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二、开拓创新,结合实际对2013年金融工作进行总体部署

2013年,中央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全县金融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紧紧围绕县十一届四次党代会、县“两会”要求,为加快建设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服务“三个”建设,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新型市场主体,强化融资手段,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今年,要确保金融机构新增存款9.5亿元,实现存款余额47.53亿元,同比增长25%;新增贷款突破13亿元,实现贷款余额40.11亿元,同比增长45%以上;保费收入2688万元,预计理赔1400万元;力争新增新型农村金融组织40家、非金融组织10家。做好今年的金融工作,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大力提升金融机构员工整体素质。一是要提高政治素质。加强学习国家政策法规,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上级行的要求,了解国家金融发展信息,掌握国家金融发展方向,提高自身对金融信息洞察的敏锐力;二是提高业务素质。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掌握宽厚的金融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动态和易变的知识,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增加自身的知识厚度;三是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树立正确的工作作风,转变工作观念、提高服务意识,顾大局、识大体,一切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办人民满意事情为主线。

(二)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今年我县项目很多,在有限的财政支持下,要多渠道筹资,确保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一是要积极争取并抓住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县在今年内可获上级批复的机遇,大力实施“引银入德”工程,力促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银行、中国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设立分支机构,增大县域经济发展融资实力;二是要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筹建交通、水利、教育等投融资公司,拓宽县域经济发展投融资渠道;三是要积极培育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新增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组织,并鼓励金融机构、民间资本参与筹建村镇银行,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四是要深化政银企对接合作,加大政府融资、BT和BOT等模式融资平台建设,积极对接华创证券,开发中小型企业债券融资,争取政策性贷款、经营性项目贷款和金融机构贷款发放;五是要加大POS机、ATM机等便民网点建设力度,大力提高覆盖范围,为人民提供快捷、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六是要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完善担保和征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企业“三品三表”考核作用,研究出台干部职工信用考核评价制度;七是要全面推进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工作,探索建立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流转机制;八是在创建诚信社会建设的基础上,全力打造金融生态环境,乡镇要积极支持各金融机构创建信用工程建设,力争在2年内打造成金融信用县;九是保险公司在抓好主营业务的基础上,要积极与有关部门对接,创新保险品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应保尽保。

(三)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根据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在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上来,发展“5个100工程”和家庭农场,编制好项目库。一是要大力支持培育“5个100工程”。县政府办公室已转发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支行等5家金融机构《关于支持培育县5个100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府办发〔2013〕35号),有关乡镇和部门要结合实际,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5个100工程”建设提供良好、宽松的政策支持,力争将我县产业园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示范小城镇、城市综合体和旅游景区培育发展成为全省“5个100工程”。各金融机构要认真按照文件精神履好职、服好务,将文件精神落实到位,为我县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二是探索培育家庭农场,鼓励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投放力度。

(四)抓紧启动金融街建设。要认真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着力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进程,打造高品位的金融街,推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建设黔东北金融中心奠定基础。县发改、住建、国土等有关部门要围绕我县打造金融街的要求,抓紧启动有关规划及建设方案的编制,并积极申报。各金融机构要主动作为,积极与上级行和县内相关部门对接,做好办公楼的筹建有关工作。

(五)加大对金融机构考核力度。县金融办要加大对各金融机构的考核力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全面组织、协调、指导各金融机构完善信贷投放考核制度,形成有效完整的考核体系,调动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积极性。要按照县人民政府与各金融机构签订的2013年工作目标责任状,严格执行信贷目标任务奖励标准;县银监办和县人行要加强各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监督、指导和协调,确保各金融机构各项信贷任务目标完成。

篇9

[关键词]金融危机;功能主义;冲突论;消费文化

[中图分类号]F8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09)08-0013-04

2008年3月以来,由美国华尔街引爆的世界金融危机有如飓风海啸,迅速波及全球。不论是同属发达国家的西欧、澳洲和日本,还是新兴经济体或是经济欠发达的非洲国家,以及坐享石油美元的中东,都深受这场危机影响。世界在不断进行全球化的今天,已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置身于金融危机影响之外。这场金融风波引发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走向破产的边缘,世界经济走向极度的低迷。

关于此次金融危机的原因,经济学家的观点似乎比较一致,很多经济学家都认为次贷危机是这场全球危机的罪魁祸首。而次贷危机又是华尔街金融资本投机、美国国内监管缺位的恶果。但从更深层面分析,却发现其实次贷危机仅仅只是整个危机的冰山一角,其深层的经济、社会原因远比次贷危机所表现的要严重。可以说,华尔街的贪婪、监管缺位是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而金融全球化缺乏对应监管协调机制、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缺陷、全球经济失衡、全球实体经济和金融资源错配等问题才是深层原因。鉴于此次金融危机影响范围之广、破坏之大、原因之复杂,笔者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上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学的问题。

一、功能主义视角下的2008世界金融危机

功能主义是现代西方社会学中的一个理论流派。它认为,社会是一个具有一定结构的系统,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必要的功能。功能主义强调这样一种模式,即社会的每一个部分都对整体发生作用,由此维系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社会的构成部分以系统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对整体发挥着好的作用,每一部分也在帮助其维持平衡状态,这也是系统平稳运转所必须的。帕森斯认为:“任何社会系统在满足其基本生存需要的过程中都分化出了四个子系统,即经济子系统、政治子系统、法律子系统和亲属子系统。”。经济子系统主要满足适应环境的功能——如何从外部环境取得资源和分配给社会成员。帕森斯提出:“任何一个生命系统应具有四种功能:第一,适应功能,即系统必须适应环境并从环境中取得资源,使之得以生存和发展;第二,目标实现功能,即系统必须确立自己的目标及目标轻重缓急,并确定达到目标的手段;第三,整合功能,即系统必须协调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维持一定的和谐;第四,模式维持功能,即系统必须使各单元具有动力和动机并按照一定的规范和秩序参与系统内部的动态过程,以维护原模式的存在。”

一个系统的运行状态是否稳定,不仅取决于它是否具有满足一般功能需求的子系统,而且还取决于这些系统之间是否存在着跨越边界的对流式交换关系。对于一个社会系统来说,维持其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边界关系的最低限度的平衡是至关重要的。若能维持它们之间的平衡,就可以达到社会运行的良性状态,就能发挥社会系统的正功能;若失去了这种平衡,社会就会出现冲突,出现病态,使社会运行成失调状态,这是社会系统所具有的负功能。我们把经济社会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不同的行业或不同的地区,则是构成这个系统的组成部分,当某一个国家(地区)或某一行业出现问题时,就会影响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而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正是受到这种影响而蔓延开来的。华尔街的贪婪、金融监管的缺位,市民对经济特别是房地产升值期望过高,银行货币政策(主要是利率)的不合理,使得部分经济功能不能发挥正常作用,从而造成了美国房地产及金融行业的繁荣假象——泡沫经济,这就是次贷危机的主因。从宏观层面来看,虽然金融系统也只是整个美国经济的一个部分,但这一部分“功能”却发挥了巨大的反功能作用,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得美国及世界经济步履维艰。

(一)从行业经济功能看金融危机

从金融危机发生早期看,最初只是美国的两家住房贷款机构出了问题,而这两家公司不能正常运转,并且没有及时得到解决,进而影响了美国的整个金融业,最终出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而各种实体经济也受到了很大影响。首先,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到美国经济的发展,受冲击最大的是美国的金融业。从抵押贷款领域到资产证券化领域的损失造成了银行间流动性的崩溃。在恐慌性情绪下,许多美国银行业股票被抛售,银行挤兑现象不断增多。

2006年末,美国次级按揭贷款余额不足1.3万亿美元,不良债务率也不足15%,如何能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大动荡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楚次级按揭贷款这条“小鱼”如何链接到数量投资基金这些“大盆”。一些数量基金“大盆”为了减少亏损,在股票市场“吐出”了一部分“食物”(股票),引发了骨牌效应,在金融市场上掀起了巨浪。在低利率、高房价的情况下,投资者的风险不大。一旦情况有变,购买次级按揭贷款的机构投资按揭贷款银行,公司亏损巨大或破产,机构投资者(主要是数量投资基金)面临两种选择,或按市场最低价卖出次级按揭贷款,或将其他点利证券变现弥补次级按揭贷款的损失。对冲基金和机构投资人大都不同程度地采用数量投资战略。根据其投资模型分析,一些大基金选择卖掉一部分价值股来弥补次级按揭贷款的损失,引发了万亿美元数量投资基金的震荡。

到2007年8月份,随着大量次贷形成坏账,基于这些次贷的证券也大幅贬值,次贷危机全面爆发。由于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从美国花旗银行到德国德意志银行,从英国汇丰银行到瑞士瑞银集团,全球各地的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养老金、对冲基金均发现自己手中持有大批次贷支持证券。由于这部分证券缺乏流动性,其价值和风险均难以判断。不少金融机构为满足有关资本充足率和风险控制方面的要求,开始抛售资产,停止发放贷款和储备资金。一时间,银行系统惜贷气氛浓厚,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短缺,这种现象又被称为“信贷紧缩”和“信贷危机”。

(二)从区域经济功能角度看金融危机

2008年金融危机,受影响的最初只有美国本土,2008年3月到10月期间,先后发生了贝尔斯登被收购,“房利美”及“房地美”破产,“雷曼兄弟银行”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被收购,“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型;“美国国际集团(AIG)”宣布已到危急关头,“华盛顿互惠银行”被接管,“美联银行”被收购等重大事件。

随着危机迅速扩散到全球,美国金融动荡对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带来了严重影响。欧洲股市不断下跌,物价高涨,失业加剧,经济在不断萎缩,欧元变相贬值。作为新兴经济体,印度和巴西都受到美国金融危机很大的影响,印度的经济前景不容乐观。中国的股市也同样受世界及美国的金融动荡不安的严重影响,下跌了不少。中东和非洲主要经济体的股市都纷纷下跌,且跌幅巨大。

虽然西欧及其他地区和国家与此并无直接联系,但正是由于整个经济系统中“美国这一重要的子系统”功能运转不正常,甚至成了整个系统中的负功能,从而影响到了其他区域经济体“功能”正常发挥,危机最终波及世界主要经济体。

(三)从美联储宏观调控功能的角度看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以及美国经济都与美国金融监管当局货币政策由松变紧的变化有关。从2001年初开始到2003年6月,美国在经历13次降低利率之后,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反映在房地产市场上,就是房贷利率也同期下降。利率持续下降,是带动21世纪以来美国房产持续繁荣、次级房贷市场泡沫逐渐形成的重要因素。从2004年6月起,美联储货币政策从紧。连续升息提高了房屋借贷的成本,货币政策开始发挥抑制需求和降温市场的作用,促使房价下跌,以及按揭违约风险大量增加。最终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美联储宏观调控功能不再那么有效,其宏观调控的正功能基本没能发挥出来。相反,美联储宏观调控对美经济发展特别是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负功能却不容忽视。所以说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功能对此次危机应负很大的责任。其宏观调控的失败从某种程度导致了金融危机,或者说加速了金融危机的蔓延。

二、冲突论视角下的2008世界金融危机

冲突论强调人们因有限的资源、权力和声望而发生的斗争是永恒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变迁的主要源泉。该理论建立在这样一种假设的基础上,即构成社会的各部分远不是作为整体一部分而平稳运行的,实际上他们是相互冲突的。冲突论者并不否认很多社会秩序存在,但是他们认为秩序只是社会各部分之间不断进行的冲突的一种结果。

著名社会学冲突论者科塞认为:“冲突是社会互动的一种形式,同时冲突这个概念与整合概念并不是相对的。”与整合相对的概念是“不介入”,它意味着人们相互之间没有任何互动。“作为一种社会互动的形式,冲突永远存在,不会消亡,也谈不到对社会的有利与否。只要有人群,就会有种种社会差异,也就会有社会冲突。人们难免不陷入冲突,有时还会渴望冲突”。冲突能使个人最大限度地施展其才能,也是社会整合不可缺少的成份。科塞与达伦多夫都视社会利益的不平等分配为社会冲突现实存在的内在根源,并以此为出发点探讨冲突现象。利益问题在人类社会中始终存在。利益由谁占有?怎样占有?这样的问题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关注。他们注意到了利益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位置,看到群体冲突的根源实际上是群体利益的对立,是群体利益的不平等占有。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人们所获得的利益不尽相同,为此,必然会产生种种争端和冲突。实际上,这些争端和冲突,都是为利益的分配不均所致,都根源于社会利益的不平等占有。其实,“规范和角色分配系统”无非就是一个制度化了的社会利益分配系统。正是因为不平等的存在,才需要按角色进行分配。

2008金融危机正是基于这样一系列的冲突——经济社会各部分相互冲突导致的结果。金融危机大概包含了如下几个方面经济社会的冲突。

(一)美国中低收入阶层与房地美、房利美公司之间冲突的结果

在美国,贷款消费是正常的现象,而中低收入阶层正是贷款买房的一个主要群体,由于购房者前期对房地产看涨过分乐观,通过两房公司贷款而高价买人,可后来却没上涨,结果很多人不能按规定还清贷款。与此同时,有的金融机构,还故意将高风险的按揭贷款,“静悄悄”地打包到证券化产品中去,向投资者推销这些有问题的按揭贷款证券。突出的表现是在发行按揭证券化产品时,不向投资者披露房主不仅难以支付的高额可调息按揭付款、而且购房者按揭贷款是零首付的情况。而评级市场的不透明和评级机构间的利益勾结,又使得这些严重的高风险资产得以顺利进入投资市场。金融机构想通过给中低收入者提供贷款购房,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中低收入阶层也是抱着相似的想法,但是,当房价不能像预期的那样看涨,结果二者预期利益都不能实现,于是金融机构与贷款买房者之间复杂的利益冲突出现了。

(二)不同行业之间冲突的结果

2008年,对世界经济来说是一个多事之秋,新年伊始,首当其冲的是全球性的粮食恐慌,再是石油危机,原油价格涨到150美元每桶,原材料价格猛涨,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原本平衡的各个产业链被打破了,各部门、行业之间都来不及调整,甚至出现混乱不堪的无序竞争状态。卡尔·马克思说过,追求高额利润是资本的天性,当某个部门或行业的利润突然高出平均利润许多的时候,资本就会本能地转移。在这种情况下,各个行业、部门为保卫自己的利益或为获得更多的利润,必然发生冲突。如此多世界性的危机,形成了巨大价格落差,各个经济行业之间自然会存在一个激烈的冲突。

(三)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后美国与各国经济冲突的结果

在20世纪后半叶的50年中,关贸总协定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认为支撑世界经贸和金融格局的三大支柱。这三大支柱实际上都肇自于1944年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后两者人们又习惯称之为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Bretton Wood system)。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是按照美国制定的原则,实现美国经济霸权的体制。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有效且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经济极其重要的环节。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其国际收支开始趋向恶化,出现了全球性“美元过剩”情况,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开始大量外流。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不再承担维持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美元也不再成为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这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已不能适应现在经济发展的需要,无法化解各国之间经济冲突,也无法再平衡各国之间的经济利益。然而,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虽然已经不复存在,但是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霸权地位却并没有因此而消失,经历了1997、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美元又以一种强势姿态存在于世界货币体系中。

美国之所以会出现金融危机,有政治经济学者认为:“全球化的一端是美国过度消费、过度举债;在另一端,一些新兴市场却表现为投资过热、过度依赖出口、贸易顺差扩大。在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通过贸易逆差流出的美元最终通过别国外汇储备的形式从金融渠道回流”。原本不均衡的美国内部经济结构由此看似实现了“均衡”。

在这种国际经济格局之下,全球经济增长有赖于美国扩张货币政策,并且表现为美国贸易逆差和国际债务不断增长、新兴经济体产能不断扩张、美元流动性泛滥、美国虚拟经济过度扩张、全球性资产泡沫。总的来说,就是美国经济体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争夺有限的资源(不仅仅是自然资源)、权力和声望而长期冲突的结果。

(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冲突的结果

毫无疑问,虚拟经济本身就是一种极易滋长泡沫的经济,监管稍有疏忽,很容易导致泡沫破裂——发生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早在2002年,经济学家成思危就从虚拟经济的角度对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行过一些初步探索,他认为:“所谓虚拟经济是指与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简单地说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虚拟经济具有复杂性、高风险性、寄生性和周期性。也就是说,虚拟经济如果与实体经济超过一定的比例,必然导致危机产生。美国转移出制造业,而放任金融业自由发展,造成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冲突再所难免,由冲突“雪崩”是迟早的事情。

有专家指出,目前全球实体经济和金融资源严重错配。IMF预计2009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有可能首次超过美国。但目前美国的金融衍生品总量占全球的一半,而中国仅占全球的万分之一。美国经济中虚拟资产在过去25年内增长了近500%,经济结构不断“虚空化”,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发展。而经济增长潜力最强的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创新和供给却滞后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这样的全球金融资源配置显然是低效率、不合理的,也必然会孕育危机。

(五)美国经济宏观调控目标与个人对经济期望值之间冲突的结果

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是带动21世纪以来的美国房地产持续繁荣的重要因素。到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率是5.1%,比2005年还高一点,从2003年至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率连续超过5%。但2006年以后,美国及世界的经济发展明显放缓,加之原材料价格上涨,世界经济的发展阻力重重。因此,美联储不断上调利率,以弥补经济发展的不足,但是这却造成了贷款购房者的利息压力增加;而整体经济放缓,很多人都无法偿还贷款。这使得中央调控目标与个人对经济发展的期望、以及个人的经济利益发生了巨大的冲突。正是这种冲突,最终演变成了金融危机。

三、消费文化(观念)视角下的2008世界金融危机

被称为人类学之父的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是第一个在文化定义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人。他在《原始文化》“关于文化的科学”一章中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显然,这个定义将文化解释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观念精神。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David popenoe)在分析文化定义时认为:“社会学家与人类学家对文化的共同定义是: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

根据泰勒及戴维·波普诺对文化的定义,我们可以把消费文化看做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费者主体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

自20世纪20年代起,美国已由一个以生产型为主的社会转变成一个以挥霍性消费型为主的社会。美国消费文化的主要特征是超前消费,即“寅吃卯粮”。受社会风气和政府消费政策的鼓励,美国人崇尚超前消费,中产阶级生活方式蔚然成风。为维持高消费水平,除疯狂工作外,美国人开始大笔借贷。随着近年来房价飙升,他们把自己的家当成了提款机,通过二次抵押贷款和再融资,实际上已经将房子变成一张可以透支的信用卡。他们拿着信用卡尽情购物、疯狂消费,却似乎忘了“欠债还钱”的道理。随着房产泡沫的破裂,美国房产价值逐渐蒸发,现在有近1/6的美国房主背负的房贷要高于其房屋的价值,这也增加了拖欠偿还按揭贷款的可能性,从而为次贷危机乃至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

其实,美国借贷消费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已有近百年历史。借贷消费也曾经受到请教伦理的谴责,经受过社会文化的挑战。但20世纪30年代后,这一方式渐为社会接受,在人们心中扎根。应该说,这种消费方式一度为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随着美国经济监管的松懈和放贷行为的泛滥,这种消费方式随即化身为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黑手。

金融危机拷问消费文化,消费文化势必做出调整。“一个炫耀财富的时代已经结束”,这是美国历史学家斯蒂夫·弗瑞瑟对这场金融危机的评语。据美国2008年第二季度的统计,美元总贷款流量比上年仅增长0.7%,而美元存款流量则增长了15.8%。美国人开始紧缩信贷消费了,美国的虚假繁荣景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开始褪色。由此看来,一味崇尚这样的消费文化,到头来,恐怕苦头还要由消费者自己慢慢去品尝。

注释:

①(美)T.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张明德,夏遇南,彭刚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年,第305_至315页。

②(美)L.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孙立平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34至46页。

③(德)达伦多夫《现代社会的冲突》,林荣远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96至108页。

④谢国忠《美国经济减速及其影响》,载于《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第2期第41至43页。

⑤成思危《虚拟经济论从》,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年,第230至245页。

⑥(英)E·B·泰勒《原始文化》,蔡江浓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87至190页。

⑦(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李强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62至72页。

[参考文献]

11]刘晓丹.布什的货币金融政策[J].特区经济,2007,(9):83-84

[2]项卫星等.银行信贷扩张与房地产泡沫:美国、日本及东亚各国和地区的教训[J].国际金融研究,2007,(3):54-60.

[3]袁元.美国“次贷危机”调控反正观[J].瞭望新闻周刊,2007,(37):47-49.

[4]甄炳禧.次贷危机阴影下的美国经济[J].求是杂志,2008,(17):60-62

[5]张雪春.小鱼掀大浪:美国次级债危机与教训[J].银行家,2007,(10):36-38

[6]达伦多夫.现代社会的冲突[M]林荣远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215-221.

[7](德)卡尔·马克思资本论(文图缩译本)[M].曾令先译.北京:人民日报出社,2006.342-348

篇10

关键词:金融危机;浮动汇率;固定汇率;通胀目标制

中图分类号:F83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4)11-0049-05

与固定汇率(fixed exchange rate)相比,浮动汇率(flexible exchange rate)是更好的选择吗?长期以来,无论是在经济学界还是在政策制定者中,这都是一个倍受争议的问题(克莱因和香博,2010)。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浮动汇率可以使中央银行更加专注于货币政策目标,以稳定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预期。另外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由于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不能理性地使用其手中的权力,因此,适当限制中央银行的自由,使其货币钉住一个重要的贸易伙伴的货币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选择。还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浮动汇率(flexible exchange rates)的波动性远非是基本面因素可以解释的(弗洛德和罗斯,1995),选择浮动汇率可能加剧经济波动。尽管上述观点存在较大分歧,但是,经济学家的基本共识是:对于大国来说,实行浮动汇率的效果要优于固定汇率;对于小国来说,实行固定汇率或钉住汇率的效果要优于浮动汇率(奥斯伦德,2010)。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一些经济学家提出,就稳定性来说,自由浮动汇率和非常严格的固定汇率(very firmly fixed exchange rate)要优于松散的固定汇率(loosely fixed exchange rates)(费舍尔,2001)。与此同时,一种被称为“通胀目标制”(inflation targeting)的新的货币政策框架引起了经济学界关注(杜鲁门,2003),这种货币政策框架是在较小的国家中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的。“通胀目标制”有助于各国中央银行理性地把握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2011年,笔者出版了《稳定的世界需要浮动汇率》一书。此书指出,如果中央银行是独立的,那么,与固定汇率相比,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可以更好地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目标。许多实行浮动汇率并取得成功的国家同样也是实行“通胀目标制”的国家。安德鲁・罗斯认为,那些历史上曾经实行硬钉住汇率的(tightly fixed exchange rates, hard fixers)国家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的表现,与那些一直坚持实行浮动汇率并实行“通膨目标制”的国家十分接近(安德鲁・罗斯,2013)。这一结论值得注意,因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与货币框架(monetary regimes)的压力及变化有关,前者为检验后者的稳定性提供了条件。本文的国别研究与安德鲁・罗斯相同,样本期也相同,都是从 2007 年到 2012 年。本文的研究结果也与安德鲁・罗斯的结论基本一致,即从平均水平看,实行“通胀目标制”的国家与坚持硬钉住汇率国家的GDP增长率与通胀率并无太大差别。不过,对于在安德鲁・罗斯的研究中没有涉及到的其他变量而言――例如失业率的变化率及其波动性、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波动性等――实行“通胀目标制”国家的表现要更好一些。

一、国家分组

与安德鲁・罗斯的做法相同,本文的研究也包括了中小国家。安德鲁・罗斯界定的大型经济体包括中国、欧元区、英国和美国。为了充分使用欧元区国家的数据,本文将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也视为大国,并将欧元区较小的成员国当作一个单独的群体对待。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汇兑安排与汇兑限制年报》的分类标准,安德鲁・罗斯对非大国进行了国别分组。“硬钉住汇率国家”包括没有独立法定货币的、实行货币局制度的、坚持传统钉住制度(conventional peg)的三类国家。根据安德鲁・罗斯的定义,实行硬钉住汇率的国家分为两大类:一是从2006年至 2012 年始终实行硬钉住汇率的国家;二是在2006 年实行硬钉住汇率但此后退出的国家。实行“通胀目标制”的国家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二是以特定的通货膨胀水平作为货币政策目标。

在2006 年就实行了“通胀目标制”,到 2012 年仍然实行“通胀目标制”的国家被分为一组,称为“通胀目标制”国家。其他国家被分成一组,即“其他”。“其他”包括实行爬行钉住制度(crawling pegs)的国家、实行爬行+区间钉住制度(pegs that have wide bands)的国家、实行各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a variety of other managed or stabilized arrangements)的国家,以及实行浮动汇率、但不以通胀率为货币政策目标的国家(非“通胀目标制”国家)。对于个别2006 年属于“其他”分类,但后来转而实行“通胀目标制”或严格的固定汇率(hard fix)的国家,安德鲁・罗斯仍将其视为“其他”。

表 1 为各组别国家的 7 个指标。第1栏为 2007―2012 年的实际GDP增长率。从表中可以看到,那些实行“通胀目标制”的国家与始终实行硬钉住汇率的国家大致相同,但与退出硬钉住汇率国家和“其他”国家相比,要逊色一些。第1栏和第2栏的结果与安德鲁・罗斯的表 9 和表10 非常近似。但安德鲁・罗斯没有证明,欧元区(小国)和大国的经济增长率与通胀率均低于以下两类国家,即实行“通胀目标制”的国家和始终实行硬钉住汇率的国家。

其余各栏的指标在安德鲁・罗斯的研究中没有涉及到――比如,失业率的变化以及实际GDP增长率、名义GDP增长率、通胀率和失业率的标准差(反映波动性)。从平均水平看,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通胀目标制”国家的失业率有所下降;实行硬钉住汇率(hard fixers)国家的失业率有所上升(第三栏)。失业率上升幅度最大的是欧元区(小国)国家,其平均增幅超过5 个百分点。

在我的分析中,波动性指标很重要。因为在一般情况下,货币政策目标就是稳定产出、就业率和通胀率(伍德福德,2003)。从表1可见,实行“通胀目标制”国家的实际GDP增长率和通胀率的标准差(第4栏和第5栏)要低于那些始终实行硬钉住汇率的国家,二者通胀率之差超过 1个百分点。一些经济学家主张,中央银行应当维护名义GDP增长率的稳定性,即稳定实际GDP增长率与通胀率平均水平,从这个指标来看(第6栏),实行“通胀目标制”国家的表现远远好于那些实行严格固定汇率国家和“其他”国家。实行“通胀目标制”国家失业率的变化要明显低于始终坚持硬钉住汇率国家和欧元区(小国),但与其他组相比,并无太大差别。

图 1为各组别国家实际GDP增长率的分布情况。虽然实行“通胀目标制”国家与始终实行硬钉住汇率(hard fixers)国家的GDP增长率均值非常接近,但后者均值更加分散。一些实行硬钉住汇率国家的实际GDP增长率出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但“其他”国家却呈现较大的负数。图 2 表明,除一个国家外,其他始终实行硬钉住汇率国家通胀率的均值和分布与实行“通胀目标制”国家相似。那些退出硬钉住汇率国家和“其他”国家通胀率的标准差较大。图 3 表明,就失业率来看,实行“通胀目标制”国家与“其他”国家的表现都比较好。图 4 表明,与实行硬钉住汇率国家和“其他”国家相比,实行“通胀目标制”国家的名义GDP增长率的标准差较小、分散度较低。欧元区(小国)和大国的名义GDP增长率的标准差也较小,几乎没有分散度。

二、回归分析

除货币框架以外,还有许多因素(例如,经济规模、发展阶段、商业周期等)都会影响到一国的宏观经济表现。因此,本文将通过回归分析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以便更好地说明货币框架的影响。控制变量包括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 2006 年人均GDP的对数、2006 年人口数量的对数、2006 年一般政府预算余额与GDP之比、2006 年经常项目余额与GDP之比、2000―2006 年的GDP增长率和2000―2006 年的通胀率。为了比较不同国家的GDP增长率,控制各国潜在GDP增长率的变化趋势也很重要。虽然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 2006 年人均GDP的对数和滞后的GDP增长率有助于控制GDP增长率的趋势,但仍有必要在对GDP增长率的回归中引入GDP增长率的二阶滞后项(1994―2000 年),因为曾经长期强劲增长的国家还有可能继续强劲增长,但其增长原因可能与货币框架无关。

表 2 为货币框架对表1中各种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该表的上半部分使用了与安德鲁・罗斯(2013)相同的国别分组。对2006―2012年始终实行“通胀目标制”的国家,记虚拟变量IT(通胀目标制)为1;对“其他”国家,记IT为0。对2006―2012年始终实行硬钉住汇率的国家,记虚拟变量HF(硬钉住汇率)为1;对“其他”国家,记HF为0。“IT虚拟变量”和“HF虚拟变量”对应行的数据可以视为“通胀目标制”国家及始终实行硬钉住汇率国家与非IT、非HF国家之间的差异。由于该表的上半部分未包括大国和欧元区(小国)的数据,非IT、非HF国家即退出硬钉住汇率国家和“其他”国家。

从本文讨论的7个指标看,实行“通胀目标制”国家的表现都要好于始终实行硬钉住汇率的国家,二者之间的差异性在统计上非常显著(见p值)。例如,就失业率来说,与始终实行硬钉住汇率的国家相比,“通胀目标制”国家要低2 个百分点(第3栏),这一差异在统计上略微显著。“通胀目标制”国家与始终实行硬钉住汇率国家在名义GDP增长率的标准差上差异性非常显著。

就通胀率的水平和波动程度,以及失业率等方面来看,实行“通胀目标制”国家与始终实行硬钉住汇率国家的表现都优于“其他”国家。但即便是控制了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的影响,二者在实际GDP增长率方面也都差于“其他”国家。这一结果令人费解,但与安德鲁・罗斯的研究结果一致。

表2的下半部分对安德鲁・罗斯的分组进行了两项调整。第一,安德鲁・罗斯的硬钉住汇率国家仅包括在过去6年中始终执行硬钉住汇率的国家,这导致回归结果偏向于实行硬钉住汇率的国家。一些在2006 年实行硬钉住汇率的国家后来之所以选择退出,就是因为长期实行硬钉住汇率造成了国内宏观经济的剧烈波动。安德鲁・罗斯的研究表明,如果用人口数量和政治制度等外生于宏观经济表现的变量作为虚拟变量,这一结论仍然成立。在我的研究中,采用了一种更为简单的方法,即对所有2006 年实行硬钉住汇率的国家,将 HF记为1。IT(通胀目标制)虚拟变量无须调整,因为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所有实行“通胀目标制”国家都没有放弃这一货币框架(值得注意的是,“通胀目标制”的货币框架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一个重要原因是那些实行“通胀目标制”的国家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的出色表现)。第二,在“通胀目标制”国家中加入欧元区(小国)。截至2006 年,欧元区(小国)已经符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通胀目标制”国家的标准,没有理由将它们排除在外。不过,回归中仍不包括大国。

从大部分指标来看,与安德鲁・罗斯的研究结果相比,在进行上述两项调整之后,那些实行“通胀目标制”国家与实行硬钉住汇率国家之间的差异性进一步扩大。调整后的分析结果为以下观点提供了证据,即实行“通胀目标制”国家要优于实行硬钉住汇率国家。具体讲,尽管实行“通胀目标制”国家与实行硬钉住汇率的国家在GDP增长率和波动性方面的表现都要比“其他”国家更差,但在通胀率方面的表现要比“其他”国家更好。在失业率的变化和波动性、通胀率和名义GDP增长率的波动性方面,实行“通胀目标制”国家的表现要比“其他”国家更好,实行硬钉住汇率国家要比“其他”国家更差。

表2下半部分的 p值全都低于上半部分的 p值。除实际GDP增长率及其波动性(第1栏和第4栏)以外,“通胀目标制”国家在所有指标上的表现都明显好于其他国家。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些回归中剔除了欧元区(小国)(结果未列出)之后,对大部分p值没有影响,仅使失业率波动性(第7栏)的p值上升到0.40。

三、简要结论

以上分析表明,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那些实行浮动汇率的“通胀目标制”国家的表现要优于实行固定汇率的国家。其中,在过去6年中,始终实行硬钉住汇率国家的表现又优于那些退出硬钉住汇率的国家,这意味着,在危机中选择退出硬钉住汇率,其本身就是硬钉住汇率制度的成本。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没有一个实行浮动汇率的“通胀目标制”国家退出这一货币框架。

就实际GDP增长率及其波动性来看,实行“通胀目标制”的国家与实行硬钉住汇率的国家的差异性并不显著,但是,二者在通胀率和失业率的变化以及通胀率、名义GDP增长率和失业率的波动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有经济学家(卡尔沃和莱因哈特,2002)提出,许多国家的政策制定者都表现出“浮动恐惧”的倾向。然而,本文的研究发现,与固定汇率相比,浮动汇率可以使一个国家更好地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大国如此,小国也一样。因此,各国的政策制定者们或许应当用对固定汇率的恐惧替代对浮动汇率的恐惧。

Floating Exchange Rate Can Better Withstand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Crisis―Evidenced by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Joseph E. Gagnon

Translated by Wang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