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文化差异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30 17:57: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南北方文化差异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地理学科的教学工作因自身的学科特点存在,需要加强对人文精神的培养。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创新开展来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自然地理知识与人文地理知识,实现对人文精神的有效传递与培养。本文中,笔者将首先介绍人文精神的定义,然后借助于系统化的内容引导来指出目前地理教学活动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此来带动人文精神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中学地理;地理教学;人文精神;教学方法
引言
精神文明的建设离不开对人文精神的重视与发展,同时,人文精神的进步也能带动物质文明的发展。精神文明既是一个国家、民族文明化水平的衡量内容,也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核心竞争力的直接表现。在激烈的国家竞争中,人文精神的教育水平将会为本国带来更大的国际竞争力。中学地理作为一门注重于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的教学科目,是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融合体,带有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教学价值。所以,中学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地理教师加强对人文精神的重视,以此来提高教学活动的开展价值。
一、对人文精神的定义人文精神的定义
应当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个体自由、自主与个性的追求,其为个人的是非判断提供主要标准,使得个人能够以此为基础实现对自我的认知与人格的完善,进而满足教育活动的人文教育目标。另一方面,人文精神也是社会文明化建设的发展对象,其主要表现在对历史文现象与文化的认识水平,通过对其的认知来实现对人类命运与未来的思考、探索,从人本身出发来正确认识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进而实现和谐发展的目标。
二、人文精神培养在地理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表现
2.1人文精神价值观在指导思想中的忽略
针对我国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中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注重于对科学文化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略了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导致教学指导思想的教学目的集中于文化知识内容上,学生虽然在地理课堂能够实现对地理知识的了解,但无法有效地提升自我综合素质,教学活动未能取得根本转变。
2.2人文精神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中的重视程度不足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科技的支持,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国家的科技文化水平将会为国家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力,使得一个国家能够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占据发展的有利地位。可科技固然重要,也需要优秀人文的文化来作为发展的基础,缺乏优秀人文文化的国家是难以实现不断发展的。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通过需要加强对人文精神的培养与运用来实现对教学活动的优化设计,转变以往和教学活动的开展方法,使得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为人文精神的培养带来积极影响。让教学内容可以促使学生巩固学习兴趣,真正意义上地去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2.3缺乏系统的评价体系来满足人文精神培养活动的开展需求
中学地理课程的评价内容集中于对学生知识掌握能力与运用水平的考察,而忽视了对地理人文、意志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考察。同时,这样的评价体系也难以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效果的考察,使得人文精神教育活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与评价机制。
三、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相关建议
地理学科作为一个涉及面十分广泛的学科,地理学科的教学活动能够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带来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在对进行人文精神建设的时候,地理教师应当主动地引导学生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环境意识、资源意识。
3.1体现地理学科的人文素质培养价值
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需要首先正确地认识到地理学科较其他学科所带有的不能比拟的教学优势,以此来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教学活动中来。比如,在对我国降水分布情况进行讲解的时候,应当要将我国的南北方差异进行对比:将南方建筑的顶尖与北方建筑的平顶进行对比,体现出降水分布差异化的表现。同时,在比较南北方文化差异的时候,可以从饮食习惯出发,譬如,从南方的大米,北方的馒头开始进行介绍,为学生带来更为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这些文化差异,使得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认知态度,提高认知包容性,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再者,在对地理自然知识进行讲解的时候,需要让学生懂得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协调发展的概念,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彰显地理教学的独特优势来。
3.2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
在我国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人文精神的表现内容较少。所以,在对教学活动进行改革的时候,需要针对于这样的不足存在来实现对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突出对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教育重视,彰显出人文精神的独特魅力,引导学生不仅仅要认识到不同资源的形成条件与分布情况,也要针对于环境问题的存在来对解决办法进行思考,促使学生可以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环境与资源的保护意识。同时,在地理教学活动中还应当让学生融入自我的感情,借助于对地理规律的归纳来提高认知。比如,在学习《森林的开发和保护》这一课的时候,通过对“热带雨林”的介绍来引出因滥砍滥伐所带来的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失调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精神,揭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得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地可以成为环境保护的参与者。
3.3注重于地理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
地理教师是地理教学活动的实践者,因此地理教学的人文素养提高需要首先从教师的人文素养培养活动出发,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促使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得以达到教学需求。以此来确保日常的教学活动能够在教学目标的影响下得以顺利完成。同时,这也能让地理教师实现自我的不断发展,继而带动整个教学活动的质量提高。
3.4校园环境的人文精神营造
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为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活动带来积极影响。通过对地理学科的运用来加强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使得学校能够与学生之间形成紧密联系,借助于校园的美化与绿化活动来让学生感受到环境保护的价值所在,进而形成学校的浓厚校园氛围,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活动的稳定开展。
四、总结
总的来说,科学文化知识应当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来带动整个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对中学地理教学活动的创新发展与改革来让学生在掌握系统学科知识的同时增强自我的人文素养,以此来满足教育活动的时展目标,让学生成为具有高水平文化知识与人文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考文献:
[1]钱问举.人文精神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及意义探微[J].环球人文地理.2014(20)
[2]曾仕文.试论高中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构建与作用——以高中地理必修二地理教学为例[J].时代教育.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