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的来源范文
时间:2023-10-30 17:57: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产品设计的来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产品设计是需要通过艺考的,有些省份是通过联考成绩,有些是需要校考成绩。不过一些产品设计沾边的专业有文化生可以报考的,可以多看看院校的报考指南。产品设计去的学校不一定是美院,也有一部分综合类大学的设计学院。
产品设计专业主要课程主干学科:产品设计方法学、人机工程学、材料与工艺学。
核心课程:工业设计史、产品设计方法学、产品设计效果图表现技法、人机工程学、制图、模型制作与工艺、产品调研方法、产品设计报告书制作、数字化产品设计及产品设计相关软件等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基本方法、中外工艺美术史、设计学(美学、心理学、公关关系学)、造型基础、构成(平面、色彩、立体构成)、世界工业设计发展史等相关课程等。
产品设计专业就业前景产品设计专业就业前景较好,产品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科后可以在广告公司、设计公司的平面设计部门担任平面设计师,在电视台、报社、杂志社、大型网站等媒体单位的平面设计部门担任美术编辑,在企事业单位的策划部门担任平面设计师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当人们想要达到某种目的时,需求便产生了。比如一个人饿了,于是对食物产生了需求;当他看到一处美丽的风景,想把它永久的记录下来,于是对相机产生了需求。具体到产品设计体系中,用户需求就是当用户想要达到特定目的时,希望目标产品能够做什么。随着工业设计的发展,相应的针对用户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从已有的成果可以看出,用户需求远不是饿了吃饭渴了喝水那么简单,而是分为多个层次的。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以把用户的需求划分为基本功能需求,生理和心理需求,主观情感需求三个层次:1.基本功能需求这是用户最核心最直接的需求,主要针对产品的物理功能而言,比如照相机要能拍照,电视机要能看节目。2.生理和心理需求这一层次包含了对产品适用性和有效性两方面的要求。适用性是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使产品的设计与交互等符合人的生理特性、适应人的特点;有效性是基于人类工效学的考虑,寻求使产品的操作方式、信息传达等符合人的认知习惯和理解特性,提高交互作业的效率。3.主观情感需求用户在选择产品时,往往不只要求产品的基本功能,还要求产品的设计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念、个性追求、生活习惯、社会地位等,能激发自己积极的情感反应。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产品设计方法在当前很流行,这种方法特别重视对用户需求的研究,从基本功能需求层次到生理和心理需求层次,再到主观情感需求层次,都逐一进行分析、深入了解。这一方法的核心思路是:用户对自己的需求有着清晰的认识,用户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产品,为什么需要这样的产品,自己会怎样使用这款产品等,在弄清楚用户的功能需求、价值观念、个性追求、生活习惯以及社会地位等信息后,就能够围绕用户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给用户自己切实想要的产品。如今,产品在基本功能方面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用户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视产品的设计是否符合自己的身份和性格特点,这就要求企业和设计师对用户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有准确的预判和深刻的理解,挖掘用户表面行为背后的潜在动机,避免简单的功能叠加。企业和设计师对用户的心理定位越深入越准确,就越能接近用户最本质的需求,按照这些需求设计出来的产品就越能取得用户的青睐,进而取得商业上的成功。
二、产品设计能够影响和引导用户需求
以往的产品设计定义认为其目的是使产品对用户的身、心具有良好的亲和性与匹配。也因此,长期以来,产品设计一直被当做一种手段来为商业服务,它不断地刺激着人们的消费冲动,挖掘人们的潜在欲望。但当产品设计从满足用户需求走向满足用户欲望时,就成了塑造不可持续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的直接操纵者。不良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商业利益,就会利用设计来助长消费主义,刺激人的虚荣心,使消费者落入盲目消费的怪圈,进而导致纯粹浪费主义的消费泛滥,造成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发展危机。不过,从这一反面案例中也可以看出,产品设计能够影响和引导甚至改变用户的需求。我们对用户需求的来源进行分析归类可以得知,用户需求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用户自身,二是设计者的创造,依据这一点,产品设计可以分为优化型和创新型两类。对于来源于用户自身的需求,多是基于对已有产品产生的需求,比如用户需要一部手机或用户需要一部iPhone那样的手机,企业和设计师需要做的就是把握用户需求的具体内容,对现有产品做出优化或升级即可。由设计师创造的用户需求也不是凭空创造的,它是设计师对用户需求的根本动机进行分析后,提出的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根据这一方案具体化的产品是对旧有的产品的创新再造,比如iPhone的出现就是对手机的重新定义。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曾说过一句名言:“如果听用户的,我们根本造不出汽车来,用户就是需要一匹快马。”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用户并不是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而是基于已有的产品形成了需求上的思维定式:我想要更快的到达目的地,所以我需要一匹跑的更快的马。企业和设计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够跳出这种思维定式,发现表层用户需求下面隐藏的最纯粹的动机:更快的到达目的地。找到了问题的核心后,设计师们就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提出全新的解决方案,于是,汽车出现了;也正是由于汽车的出现,现代人们才有了对于汽车产品的需求。在这个例子中,企业和设计师就是根据人们需求动机,创造了新的用户需求,取代了过去人们对于马的需求。
三、用户需求与产品设计统一于可持续发展
篇3
关键词:机械产品;知识嵌入;产品设计;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TH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9-0222-01
在对机械产品设计进行的数据管理中,有大量的产品开发信息需要保存下来,但这些数据管理并没有形成系统管理,查找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对产品设计的再利用率也随之降低,怎样才能对纷繁复杂的产品设计进行快捷式的查询管理呢?相关人士在设计配置,设计规则等方面,提出了可以进行嵌入式服务的管理机制,这是一种由被动变主动的知识规则化配置,可以提高机械产品设计的重用率,相较于推送式的管理办法,嵌入式能够更及时准确地提供所需知识。
1 产品设计的四要素分析
通过对产品实际设计中典型特征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总结:
1.1 设计知识的多源性
从产品设计角度看,设计知识的来源具有多样性,它可以是设计规范、计算机程序、产品模型、或设计经验、仿真试验、客户反馈等等,等诸如此类的信息还有很多很多,由此可见,设计知识的多源性。
1.2 设计知识的人员相关性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设计知识会随着人的变化而变化,无论是设计规范,还是设计经验,都是从零开始,从无到有的,而在这一过程中,应用也好,存储也好,产品设计都会围绕着人而展开,且密不可分。
1.3 O计知识的过程相关性
虽然设计过程源于企业的各类信息与数据的收集提炼,再经过创新、生产的过程,但产品设计也包括对原产品的技术升级,因此,产品设计的过程都是有一定内在与外在的必然性联系的。
1.4 设计知识的异构性
设计规范、设计手册、产品模型、计算机程序等都属于设计知识的来源,所有设计知识都将通过计算机进行存储与转换,他们会以不同形式展现着设计知识所存在的差异性。
1.5 设计对象的稳定性
设计对象即指我们最终所要生产的产品或零部件,在设计一个产品时,人员可以变,设计方案可以变,但设定的产品本身是不可变的,它具有一定因素上的相对稳定性。
通过对产品设计五方面的特征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设计阶段的四要素:设计过程、设计人员、设计对象、知识对象。这四个要素之间有着一定的联动关系,通过对它们进行知识嵌入,将会大大提高知识的重用率。
2 本体模型的知识嵌入
在进行知识嵌入的过程中,首先我们要满足设计任务与设计人员所需的大量知识源的提供,这里有两种嵌入方法推荐:一种是自定义知识嵌入,是通过组织人员的经验与实践,在模板设计初始阶段,指定具体知识对象,当正式进入设计过程后,设计人员将自动接收相关产品知识;另一种是推送式知识嵌入,是由与本体相关的组织结构,组织对象与任务对象等,在设计过程中将产品知识推送给设计人员。
目前,机械工程领域通过四要素的分析与定义,以本体知识嵌入为核心设计,划分出四大本体:设计过程本体、设计组织本体、设计对象本体与知识对象本体,在此四大本体中,因知识对象存在着异构性特征,又将其细划为:描述性知识、方法性知识、结构性知识、手册性知识、过程性知识与判断性知识六类。此外,知识对象本体中细划的内容也是设计对象本体与设计过程本体中的一部分,知识对象的集合式管理被称为知识单元,而执行与管理设计过程被称为设计向导。四个本体之间相互关联,主要可起到以下作用:首先,可以记录设计过程知识,对设计过程中的组织部门、工作组、人员等相关知识进行描述定义;其次,对设计过程中的设计向导、设计任务、设计活动,提供人员相关知识的嵌入支持;最后,是根据向导模型、设计任务等与设计对象之间的相关特点,对设计对象进行相关知识的追踪与重用方面的支持。
3 基于本体的知识嵌入机制
设计过程中,既能向设计人员提供知识的嵌入与推送,又能对知识嵌入进行有效管理,这是由控制模型的主要运行原理决定的:首先,需要定义出模型的知识嵌入方式,可通过知识流配置器形成配置条件集;其次,将任务信息、配置条件集与知识单元生成匹配集,再将其扩展生成匹配条件集;最后将匹配集与知识单元内的知识记录嵌入到设计任务中,供设计人员使用。
4 结语
机械产品设计的知识嵌入法是基于本体设计过程、设计组织、设计对象与知识对象为基本要素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通过本体概念表示、语义表示等优势,将产品设计过程进行知识嵌入与推送,可大大缩减信息检索过程,并有效利用其准确性,提高了知识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胡建.产品设计知识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及实现[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
篇4
一、云南民族文化元素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云南民族文化体现出云南各民族非凡的艺术创造性,具有非常高的装饰艺术的感染力,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但是在现代产品的应用中却极少,有待设计人员进一步去挖掘和珍视。现在云南民族文化元素的应用主要在服装服饰,箱包,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等方面。所运用的范围比较狭窄,而且元素运用表面化、肤浅化,不能体现出云南文化元素的特色和本质特点。
二、对于开发云南民族文化风格的产品的途径及启示
现代产品设计研究人与产品、自然之间的关系,通过设计使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色彩等更加合理,并满足人们对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的需求。由前面的现状分析得出,目前云南民族文化元素开发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需要一定的方法和途径使云南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产品设计结合。
1.提取云南民族文化之精华,丰富产品设计内容
创新是设计的灵魂,要学会在丰富的民族文化中提纯并创新,来进行产品设计。产品的造型设计就可以采取云南特色物体来做仿生设计,还可以借鉴云南少数民族在材料使用上的优势,改变现有产品的材质,如家具可以运用云南特色的一些麻、藤材料等等,既环保又具有田园特色;少数民族在色彩上的使用和搭配方面也值得当代产品设计师借鉴和参考;对少数民族的图腾和神物进行提纯,发掘其独特的神秘感,综上可以将以上几个元素巧妙地组合起来,就能形成独特的视觉语言。
2.发掘特色民族文化元素,推动民族风格产品设计
从现代设计趋势来看,产品设计只有个性化才能在在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占据一席之地。当代设计师应该将传统的审美观同现代产品设计方法结合,从各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出发,形成特色鲜明的设计体系。如果想让自己的产品设计利于不败之地就应该创新,既能传承文化、展现民族精神也能张显个性特色,通过创新设计来塑造特色民族民族文化风格,用设计带动时尚,用设计推动消费,用设计促进传统民族艺术的发展。在开发现代产品的实践中,通过创新设计才能赋予民族文化特色更长期的生命力。
3.打造民族特色品牌,采用现代商业化运作
篇5
关键词:产品设计;极简主义;应用
0.引言
极简主义是20世纪国外所流行的一种设计风格,在美学领域中应用是在80年代,并且发展速度非常快,已经成为目前社会中较为流行的一种审美形式。极简主义的追求并不是一种单一性的简单,而是精简,展现产品的作用,去除一些装饰,让产品显得更加直观、精简。
1.极简主义设计理念
极简主义是我国传统美学的一个范畴,是与情境的交互,属于理想境界。极简主义的设计主要是将各种元素、符号进行总结、归纳和整理,并最大化的减少设计复杂性,最终呈现简约性的产品效果[1]。在这一过程中,设计时需要对材质、造型、色彩等元素进行重组,以独特的设计方式再现。从设计心理层面讲,用户首先接触和接受的便是产品的界面,简单、有序的设计语言是用户最能够接受的。对此,极简主义设计理念直接关系到用户的心理接受能力,采用简单的设计能够让用户更加容易接受产品的信息。
2.极简主义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2.1实用性
极简主义在产品设计当中的应用最直接的体现便是使用便捷,功能直观,通用性非常强。一般状况下,极简主义设计会删除几乎所有与使用无关的装饰设计,设计产品的本质,产品的通用性与易用性就会显得更加明显,这一种直接性的设计表现也正是好极简主义的直接体现。许多极简主义产品的设计最终目的就是展现产品功能,突出产品的易用性[2]。例如,图1所示的削皮器。这一种设计除去了把手多余的部分,采用不锈钢材质的设计不仅让削皮器显得更加牢固可靠,而且造型也显得非常便捷,作用也是一目了然,这一种削皮器的耐用性非常高,即使是有一定程度变形也不会影响使用效果。类似于这一种削皮器的产品并不少,但是大多数都受用户喜爱,销量显著。
2.2极简的人机交流
极简主义的产品设计普遍能够将人机交流变得更加直接、简单,用户能够在没有任何阻碍的情况下认识产品、使用产品。人机交流环境是产品与人交流的主要方式,其是否通畅、快捷,直接决定着产品的使用效果和产品的易用性,同样也直接关系到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满意度[3]。例如上述的削皮器,在用户拿到削皮器的第一时间,便知道应该怎样使用,使用效率非常明显,用户也更加了一接受。心理学家认为,功能可见性的概念是产品设计的关键,用户首先会感受产品的功能,然后才去感受产品设计的意义。由此可见,装饰性设计在功能面前显得较为苍白。
2.3精致与简单的统一性
极简主义借助几十年的发展,体现出一种非常平常、精简的朴实。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一种朴实,展现了设计方面的精致。极简主义并不是单一性的简单,其实将精简以某一种方式融入到产品当中,最终实现产品的精致性。设计非常平产的日常用品首先需要保障产品的缺陷得以持续优化,在不影响产品的实用性与通用性的基础上在设计方面尽可能做“减法”。日常用品以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进入到用户手中,但是并不会感受粗糙的制作成果,这一点很大程度来源于设计师的设计理念。看起来非常简单的产品,因为能够展现易用性与通用性,展现出了一种在工业方面的美感,所以其实现了简单与精致的统一性。
2.4情感的依赖性
极简主义的产品因为具备非常明显的耐用性与通用性,其设计会为用户形成较强的依赖性,例如当前仍然有许多人在削土豆时第一时间想的是用削皮器。在长期使用某一个产品之后,用户所关注的耐用性和通用性会得到满足,并一定程度转变为相应的审美感受,长期之后,便会形成一种情感方面的依赖。情感感受是应用感性带动用户的心里甜,是体验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途径,在产品设计创意的决策考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情感方面的依赖远远大于用户对色彩、造型方面的体验和依赖。在实际的产品使用当中,稳定、真实的情感必须用长时间的使用时间去创造,其来源于产品和人的持续性互动。因为极简主义的产品设计普遍展现为用户所熟悉的审美符号,并将其转变为经典的设计,用户便会逐渐形成依赖性,进而不追求时髦而追求实用。
3.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高科技产品还是日常生活用品,在设计过程中都可以用极简主义,极简主义非常符合当代社会人们所认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除此之外,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必须掌握社会当前对审美的诉求,掌握人们对生活方式和状态的喜好,促使产品设计更加贴近消费者。
参考文献
[1]刘心雄,刘心雄,陈文慧.极简主义理念在现代工业设计中的运用[C]//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2015.
篇6
1、UG是一个产品工程解决方案,它为用户的产品设计及加工过程提供了数字化造型和验证手段,针对用户的虚拟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的需求,提供了经过实践验证的解决方案。
2、UG的开发始于1969年,它是基于C语言开发实现的。UG NX是一个在二维和三维空间无结构网格上使用自适应多重网格方法开发的一个灵活的数值求解偏微分方程的软件工具。
3、用于产品设计、工程和制造全范围的开发过程。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关键词:装置艺术;产品设计;设计原则
现代产品功能已经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所以人们在选择产品的过程中,除了关注产品功能以外,还十分关注产品的本质设计等。为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现代产品设计师经常将研究重点落在装置艺术上,人们的满意度也将逐渐提升。
1装置艺术概述
所谓的“装置艺术”,实际上就是实物作为艺术表现媒介的现代艺术形态。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装置艺术也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征。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趣味化。在社会不断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审美能力逐渐提升,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装置艺术的趣味化特征逐渐凸现出来,如《弱》这部艺术作品中就带有这样的特点。第二,大众化。以往的艺术多数都无法被大众理解,而装置艺术则打破了这一常规,从大众审美角度入手,让艺术作品带有大众化特征。第三,非物质化。装置艺术将所有现成品当作原材料,不受艺术门类制约,在新媒体出现以后,非物质化被融入装置艺术中,有效拉近了装置艺术品创作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2融入装置艺术的产品设计原则
2.1美学原则
在产品设计中,要融入装置艺术,首先应坚持美学原则。这里所指的美与审美不同,这里的美是存在的代表,而审美则是活动,带有共性与个性特征。[1]为做好融入装置艺术的产品设计,应加强与消费者意愿的联系,避免出现设计失去本质的情况。对于装置艺术来说,它的美并非仅限于视觉上,还带有一定的艺术性。所以,在实际设计中应注意视觉美与韵味美,增强产品的美学性。
2.2社会原则
任何产品被设计出来都是为人服务的,所以要做好产品设计,一定要加强与消费者需求之间的联系,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但在实际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过于迁就市场,防止让消费者产生贪婪心理。为做好装置艺术产品设计,应注重考虑社会性,妥善处理好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处理好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让消费者主动参与到设计中。这也是全面体现社会性,凸显产品艺术价值的有效方式。
2.3人文原则
产品设计应注重体现人文性,这样的产品才能真正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现代人在选择产品时,不再单纯地注重实用性,同时还关注精神需求。所以,在装置艺术产品设计中,应将人文性融入其中,以便让产品显得更加现代化与时尚化,这也是满足消费者实际需求的重要举措。
3融入装置艺术的产品设计方法
3.1植入文化,注重观念的体现
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各行各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尤其是在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与人之间见面交谈的机会逐渐减少。总的来说,现代人最缺少的就是交流。所以,为提高人们的满意度,在装置艺术产品设计中,应注重融入文化元素,将交流融入产品中。对于设计师来说,产品就是设计师与用户交流的载体。所以,设计师在设计中应了解消费者渴望的交流内容,并将其融入产品中。例如,有些消费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十分着迷,所以,在装置艺术产品设计中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但值得注意的是,应将精髓内容融入其中,避免形式化的套用。这样一来,设计师自然能加强与消费者的交流,消费者也愿意购买这样的产品。同样,在融入装置艺术的产品设计中,还要加强与现代艺术手法的联系,如德国青蛙设计公司的产品之所以能在世界各地占领广阔的销售市场,主要是由于该公司的设计工作者对各个地区的文化有足够的了解,并且将哲学观念融入产品设计中,这样一来便使该公司的产品受到了广大受众的喜爱。例如,由该公司生产的儿童鼠标器,就是采用了这样的设计理念,市场销量极好。可见,将文化融入装置艺术产品设计中,可以有效提升产品的艺术价值,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3.2做好多重环境设计
装置艺术产品设计对环境设计的需求较高,所以,在实际设计中有必要将空间与环境展示作为重点。装置艺术品并不像普通产品那样具有展示性,它是随着时间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为增强现代产品的设计能力,在设计装置艺术产品的过程中,应注重装置艺术动态性的考虑,即做好多重环境设计,增强产品的适应能力与应用能力。在设计装置艺术产品的过程中,首先应分析产品的使用状态,确保在不同状态下获得不同的效果,以便让人进入不一样的环境中。为保证产品能够应用到更多的地方,在实际设计中应注重体现审美功能性。例如,在设计咖啡具时,应保证咖啡具既有实用性,又具有装饰性,即在不利用咖啡具时可以将其作为一个装饰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同样,在设计果盘时要注重多重环境设计,如有些果盘在设计时以芭蕾舞舞蹈演员为原型,在装水果时,可以给人带来新鲜、干净之感,在闲置时,则可以让人产生一种高端之感,吸引人的眼球。此外,有些设计人员还将装置艺术融入牙签盒设计中。以往的牙签盒都是圆型或S型,而融入装置艺术的牙签盒以人的牙齿为原型,这样的设计不仅向消费者展示了牙齿的构造,还给人带来了新鲜感。总的来说,装置艺术产品设计的多重环境实现,能够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3.3注重消费者参与
被设计出来的产品最终要用于销售,这也是产品生产企业获利的来源,但如果产品缺少了人本主义思想,也没有让消费者参与其中,产品被设计出来以后也无法被销售出去。同样,对于装置艺术来说,要获得消费市场,就要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最好让消费者参与到设计中。例如,现代出现了很多的DIY产品,这样的产品之所以能发展起来,主要是由于其将消费者要素考虑其中,能给消费者带来美的感受。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对产品的需求已经不再满足于功能,更多的是追求消费体验。所以,如果装置艺术产品设计可以让消费者参与其中,消费者也会感到被认可,他们的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
4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得知,人们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局限于关注产品功能。为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在产品设计中应融入装置艺术,注重传统文化设计,营造多重环境建设,注重消费者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作者:张明 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8
完善的媒体广告设计分为4个重要部分:市场分析;媒体技术;媒体调研;媒体营销。
媒体广告产品设计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是市场分析,在这个环节中需要对选择经营的媒体类型进行战略市场定位,即媒体信息、广告、知识市场这三大重要属性的定位。媒体作为具有社会传播属性的一种载体,特别是在中国一定会受到政府政策上的关注与调控,因此在传播的信息的种类,广告的展现方式,以及更高层次的知识市场上的设计与定位,直接关系到媒广告纵恒体产品受到的政策干预的风险值。如:以纯商业广告形式为主存在的户外媒体受到的政策影响程度就非常大。有信息提供的媒体就会受到信息内容方面的审核及传播的风险。当然在大众知识市场能够建立起一定门槛的媒体就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信息、知识是既可吸引受众也可作为收入来源的手段,广告也是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手段,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和比重需要在媒体产品设计的一开始就进行规划和明确的定位。
媒体广告产品设计的第二个重要环节是媒体技术。媒体的发展与技术紧密相连,造纸、印刷技术诞生了报纸、杂志媒体,无线电技术诞生了广播、电视媒体,互联网技术诞生了互联网媒体。现今的媒体的发展已经和科技紧密联系在一起,各种科技手段的运用大大增强了媒体的时效性、观看性、互动性和传播性。媒体产品的设计,如果忽略了技术因素,可能直接导致媒体产品快速消亡。首先,技术可以扩展或缩小媒体产品的竞争。比如LCD和LED的技术运用使视频媒体这样原来只能在电视上实现的媒体形式走进办公楼宇、交通工具和户外,互联网和触屏技术的使用使媒体的单向传播扩展为互动传播。因此,对于新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媒体产品扩展,进入全新的市场。但新技术的使用时机非常的重要,一般新技术的成本非常昂贵,选择合适的技术和合适的时机对于设计媒体产品非常重要。其次,技术的合理使用可以淡化媒体产品的市场界限,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及传输技术的提升使越来越多媒体的界限淡化。电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上的很多媒体的界线已经越来越模糊。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以及视频技术的提升,平面媒体和视频媒体在形式上的融合成为可能。第三,技术可以帮助媒体创造新的市场。如LBS、车联网、物联网的技术可以使媒体产品进入新的市场领域,并可以帮助原有的媒体产品进行优化和整合。第四,技术的改善可以增加收入来源。如户外LED大屏技术的使用使户外媒体的收入来源延伸至视频广告的领域,并且大大增加客户的数量。第五,媒体产品技术的重新定义可以改变消费者的使用和行为。互联网技术、支付技术以及移动科技的出现,大大缩短了媒体广告和购买行为间的时间。现在流行的二维码、电子标签技术已经被大量运用来连接广告和购买行为,可以精确地跟踪广告的效果,并建立媒体受众数据库进行营销跟进。第六,随着媒体技术对受众的行为产生影响,技术还将间接影响广告主的宣传战略、宣传方法和宣传内容。广告主的宣传策略将更具整合性、快速性和多样性。诸如市场上DSP等技术平台兴起,因此相关的媒体产品在这方面也需要考虑到广告主的技术需求进行相应的设计和对接。第七,技术发展的速度通常快于对它的控制。媒体公司需要持续关注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情况,结合自身媒体产品的特性制定系统的测量方法、评估标准和效果标准,以便于及时将新技术与自身原有的媒体产品进行嫁接和整合。
媒体广告产品设计在技术上需要考量六大要素:技术对销售的帮助,技术对互动的帮助,技术对效果监测的提升,技术对广告方式的提升,技术对广告时效的提升,技术对于媒体广告收看效果的提升。媒体广告产品设计的第三个重要环节是媒体调研。中国的媒体广告公司通常忽视对于调研和数据的投入。而受众、媒体、广告主这三者之间的运转关系需要精确的调研分析为运营提供保障。在广告业务的经营中,媒体是一个桥梁,桥梁的两边分别是受众和广告主,受众的调研和广告主的调研结果,会直接影响媒体采用什么方式来连接桥梁两边的需求要素。在目标受众领域需要对受众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性别比例、婚姻状况、职业、收入、居住区域、生活方式、行为特征、兴趣、观点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和调研。而在目标广告主领域需要对广告主的媒体广告投放动向、广告花费情况、产品及市场动向、行业的变化趋势、促销活动的动向、媒体投放的区域变化、产品价格的变化、广告花费的季节性变化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和调研。综合受众和广告主两端的调研结果,结合自身媒体的特性来设计媒体广告的产品才能真正做到媒体产品在市场上是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媒体广告产品设计的第四个重要环节是媒体营销。这里的媒体营销不是指帮广告主进行媒体策划,而是媒体广告自身的营销策划。媒体广告公司一般都非常重视帮客户做媒体策划和提案,但都忽视对自身媒体及广告产品的营销。首先在媒体广告产品进行销售前需要进行战略营销规划,包括了从监测商业环境历史、评估可利用的资源、定义选择优化目标、设定需要达标的途径、在多种产品中进行选择、制定执行计划、建立监控标准、以及评估和调整的体系。也需要制定媒体广告产品的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及战略计划。使媒体产品在规模上、技术上、市场拓展上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规划。
在战略营销规划之后是对于媒体广告产品的细节营销设计。这里拿出一个老套又非常实用的设计的原理,就是4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首先是产品,即媒体的展现形式、互动性、媒置、媒体内容、播放时间、频次这些要素,在进行营销设计的时候往往会将这些要素分开进行考虑,但这些要素需要被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考量。比如在公交车身后方的广告上放互动的二维码,能否起到互动的效果,而这样的广告产品的设计又浪费了宝贵的展现版面。又如,在通道的位置播放视频轮播的媒体效果显然不好,因为人停留的时间太短了。因此在产品细节设计中,所有的要素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营销考虑,这样设计的具体产品才会被市场所认可。其次是价格,包括了媒体广告产品的标准化常规产品的价格,特殊产品的价格,上刊及播放周期的设计,媒体广告产品的刊例价、销售折扣、特殊折扣等,以及销售套装的设计。有层次的产品价格的策略组合将为销售的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是渠道,需要设计媒体广告产品的销售渠道,是自主销售还是销售,或者采取两者并存的方式,以及规则的设计与规划。还需要对销售对象是直客还是公司进行分析,也需要对客户的行业进行规划与设计。第四是促销,对于媒体广告产品的季节性、时间性、节日、行业性需要设计多样的促销组合策略,进行阶段性的营销。
篇9
【关键词】 生态设计 产品设计 产品生态设计
设计活动是为了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然而,工业化所引发的高消费、高能耗却违背了设计的根本目的。为了人类未来的生活可持续性,人们开始提倡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绿化环境。在设计界,更加提倡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设计。美化环境、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成为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有人称之为“循环再生”设计,表明设计不仅仅是为产品设计而设计,也要为人类和自然的和谐生存设计。生态设计的思想由此应运而生。
一、生态设计涵义
生态设计也称之为生命周期设计,即利用生态学的思想,在产品生命周期内优先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除了考虑产品的性能、质量和成本外,还要考虑产品的回收和处理,同时也要考虑到产品的经济性、功能性和审美等因素。在以往的现代意识驱动下,人们追求更新、更好、更高级的产品。产品的不断更新,以刺激消费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目标,追求人均占有的则富和能源,这些价值代表了现代化。在这种价值观念的驱使下,设计的产品往往寿命很短,不把产品的使用寿命放在第一位,无视后续的产品生产及使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但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设计对环保所起的重要作用,与环境友好的生态设计成为关注的焦点,从重新发现简朴,节制复杂性,优先使用来源充分、易再生、对人类和环境无害的材料,设计寿命长的产品,在未来设计中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生态设计。
二、产品设计理念的演变历程
1.传统产品设计理念
产品设计是一个将人的某种目的或需要转换为一个具体的物理形式或工具的过程。传统的产品设计理念,是以人为中心,以满足人的需求和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无视后续的产品生产及使用过程中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传统的产品设计一般包括产品功能需求分析、产品规格定义、设计方案实施、参考产品评价4个阶段。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市场消费需求、产品质量、成本、制造技术的可行性等,很少考虑节省能源、资源再生利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产品绿色设计理念
为确保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旨在保护环境的“绿色”行动在世界各国纷纷兴起。“绿色设计”、“绿色产品”、“绿色制造”等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层出不穷。产品绿色设计是指在产品的设计意识、设计定位及设计方法等问题上,将生态意识、环境因素融入到整个设计理念中,即在产品生命周期内,优先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产品生态设计理念
由于绿色设计的局限,现代意义上的生态设计成为设计时尚。这种设计在产品生命周期内优先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除了考虑产品的性能、质量和成本外,还考虑产品的回收与处理,以及产品的经济性、功能性和审美等因素,从而设计出对环境友好又能满足人的需求的产品。在具体实施上就是将工业生产过程比拟为一个自然的生态系统,对系统的输入与产出进行综合平衡,而在这一平衡过程中需要进行整个寿命周期分析,即产品全生命周期分析,从而设计出安全可靠且具有耐久性的产品。
三、产品生态设计的方法
1.注重材料的性能。在产品满足设计功能的前提下,在制造、使用过程中材料、能源消耗得越少越好,对环境影响越小越好。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对空气的影响、水的消耗量和对水的污染、对土壤的影响、制造和使用时的发热和能量的消耗、废物再生可能性、使用寿命等等。德国标准研究所提出,与传统产品相比,对环境友好的产品应当满足使用要求.在制造、应用和回收处理中需要较少的资源,对环境造成较少的负担。这就是说除了高性能质量外,生态产品还要求产品的生态质量,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生态制造以及回收处理的生态化。
2.选择对环境友好的材料。以来源充分自然生长的、对人体无害的、节省能源的材料来满足产品功能的需要,以最少的用料实现最佳的效果。TBM PS/2E微机的零部件百分之百可以回收重新利用,被称为绿色PC机。1994年德国公司Foron设计了无氟冰箱,它采用简单碳氢化合物物丙烷、丁烷作为制冷剂,首先使压缩机把它液化,然后让它汽化吸热,这种冰箱减少了70%的能耗,达到了既对环境无害又节约能源的双重功效。
四、我国企业如何开展产品生态设计
1.将产品生态设计纳入到企业战略管理层次中。产品的生态设计涉及企业各个部门,最关键的是得到企业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只有将产品生态设计纳入企业战略管理层次中,才能真正提高产品环境绩效。主要原因是致力于长期的产品设计战略可以较早地发现未来可能出现的环境机会和威胁,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环境绩效和企业竞争力。
2.注重企业内部合作。产品生态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产品设计部门是生态设计的关键,但采购部门选购材料,生产部门生产产品,营销部门最终销售产品,这些部门都对产品的环境绩效起着不同的作用。目前,我国企业应该重视生态设计中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如研发部门提出的设计方案需要得到企业内部其他各个部门的认可并提出意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态设计的成功实施并切实有利于提高企业产品的环境绩效,提升企业的绿色形象和国际竞争力。
3.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进行产品的生态设计,必须考虑上游供应商的生态设计状况,与环境效益良好的供应商紧密合作,才能真正生产出环境效益良好的产品。同时,只有对产品进行生态设计,才能成为重视环境效益的下游企业的供应商。
我国企业可以借鉴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对于生产最终产品的企业,对上游企业的环境绩效进行评估,并把结果集成到产品生态设计中,实现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环境绩效,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于生产中间产品的企业,通过产品生态设计,改进产品的环境绩效,从而争取成为国外企业长期稳定的供应商。
参考文献:
[1]王庆斌.绿色包装之绿色设计[J].郑州工程学院学报,2001,(2):64-67.
篇10
关键词:愉悦性 用户体验 视觉代偿产品
近年来,视障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并且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他们在追求产品能满足基本实用功能的同时,也希望产品能给自己带来更多不一样的愉悦体验。感官代偿产品设计正是从用户的感官机能出发,针对人群的特殊性,选择或强调某一种或几种感官代偿的方式,以期给用户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一 用户体验分析
(一)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设计是一项包含了产品设计、服务、活动与环境等多个因素的综合性设计,每一项因素都是基于对用户个人或群体的需要、意愿、知识、技能、经验、信念和观点的考量。这个过程是以用户研究为中心,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不仅仅包含用户对产品的认知、操控过程,还包含用户对产品和服务的主观感受。具体说来,用户体验关心的是用户如何从自己的角度去感受产品,强调个人体会过程中的生理反应以及心理感受。
(二)用户体验的“愉悦性”的评价价值分析
愉悦性是产品用户体验设计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seva等以新加坡和菲律宾为例,研究了手机特征如何影响用户的情感体验。结果显示,新加坡人的愉悦性体验更多来源于手机的功能特征,而菲律宾人的愉悦性体验更多来源于美学特征。
对于用户而言:任何设计既要满足他的物质生活,更要愉悦他的精神生活:既要满足他的生理需要,更要愉悦他的心理需求。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只有当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才会去尝试其它高层次的需求。当前社会,人们所追求的不再局限于某些基本功能需求,而是一种“愉悦性”的情感体验。用户体验的“愉悦性”是当一个人达到情绪、体力、智力甚至是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意识中所产生的美好感觉。如果把产品的用户体验用“可用的”、“易用的”到“愉悦的”这样的金字塔式的三个层面来表达的话,优秀的视觉代偿产品应该在满足用户可用性和易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实现最高层次一愉悦性的要求。只有充分把握用户的需求,产品设计才有针对性,产品才能够给用户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才能得到用户的接受、认可和欢迎。因此,用户体验的“愉悦性”是产品设计的目的和不懈追求。
二 视觉代偿产品分析
(一)视觉代偿产品及其代偿方式分析
感官代偿是指当人的某些感官的感觉能力处于劣势时,其他的感官功能会相应地增强来对劣势感官进行补偿的现象。视觉代偿是感官代偿设计中利用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对视觉功能代替或补偿的一种设计方法。
相关研究表明,人们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中83.5%来自于视觉。视觉障碍人群虽然无法如正常人那样通过视觉来获取周围事物的形态、色彩等信息,但他们的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比普通人要灵敏,而且通常也有较好的记忆力。利用视觉代偿进行产品设计时,通常是通过触觉和听觉代替视觉,从而达到产品的“可视化”,方便视觉障碍人群。
视觉障碍人群的人体尺度与正常人没有区别,但是他们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却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依靠视觉器官,因此要强化视觉障碍人群的听觉、触觉和嗅觉信息环境,以利引导。
(二)视觉代偿产品的用户分析
视觉代偿产品是面向视觉障碍人群设计的。视觉障碍人群是指在视觉上有不同程度的欠缺或不正常的人群。很多人误以为视觉障碍人群就是那些视觉残疾人,生活在黑暗世界中的人。其实,视觉障碍的范围很广视觉障碍人群中:一部分是视觉残疾,包括全盲、弱视、视力局部缺陷(如色盲、高度近视或远视、视力模糊、朦胧等);另一部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造成视力欠缺的老年人;还有一部分是在弱光环境或是视力不便环境下的暂时性“残疾”的正常人。
三 以“愉悦性”用户体验为导向的视觉代偿产品设计
(一)提升视觉代偿产品用户体验“愉悦性”的设计方法的相关分析
产品的体验注重用户自身的亲身经历,而用户获取外界信息的媒介就是自身的感官,因此可以说产品的用户体验直接依赖于用户的感官系统。人体的感官就如同系统的接收器,将外界传来的各种刺激传送给中央处理器。当产品的各方面属性信息通过感官分别传送到用户的大脑时,用户会通过大脑中类似于中央处理器的部分对信息进行处理、整合,并作出反应,即形成用户体验的情感表达:愉悦的、自豪的、恐惧的、生气的…--研究发现,决定是否注意并储存感官信息的是位于大脑中心的海马区。相关研究表明,海马区喜欢鲜明跳跃的信息,响亮的声音、绚丽的色彩以及粗糙的表面要比柔弱的声音、素淡的颜色和光滑的表面更引人注意。因此,提升产品用户体验的“愉悦性”的最直接方法就是增强其感官刺激,使其更容易被感知。
1 触觉在视觉代偿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及触觉体验分析
触觉可较为精细地分辨出事物的形态、质感、纹理、材质、大小等,当用户对产品的形象感知存在障碍时,触觉信息是其主要的代偿方式。例如盲文的应用。在2006年DEA比赛中获得“概念单元”金奖的三星TOUCH MESSENGER触摸式盲人手机,按键和屏幕均采用盲人点字法输入,这样盲人只需要用手触摸按键和屏幕便可发送和接受短信。当然考虑到视障用户的心理感受,为给用户带来愉悦的用户体验,这种专门为盲人用户的设计不是文章所提倡的。(见图1)
为了给用户带来愉悦的用户体验,采用触觉作为视觉代偿进行产品设计时,需要考虑产品材料的质感以及操作性结构上特殊质感的面积等问题。
首先,产品的操作界面应该具有层次性。在距离相近的操作单元之间设计一定的高度差,或设计定位结构,方便用户触摸感知。例如键盘中间的F、J两个字母键上会有一个小小的凸起,用以手指定位,方便用户盲打。
其次,在材质上不同的操作单元之间设计成不同的肌理,可以在触觉上增加人对操作单元的区分度。例如,相邻按键之间可设计成不同的质感纹理,用户通过感知质感纹理的不同来区分按键的位置和功能等。
2 听觉在视觉代偿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及听觉体验分析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在他的《情感化设计》一书中提到音乐和其他声音“在我们的情感生活中起到一个特殊的作用”。听觉作为视觉代偿的另一种重要方式,一方面可以用语音信息提示,通过语言的描述来引导用户使用产品或服务。语音提示要考虑到语言的种类,语速等,确保给用户带来愉悦的体验。另一方面,用非语音对产品进行辅助和提示。非语音要求短促、清楚,主要是引起用户的不随意注意,说明操作成功与否。非语音一般可分为两类:乐音和自然音。例如,用悦耳动听的声音来提醒产品操作正确或成功,用尖锐急促的声音提醒操作失误,用不同的操作提示音区分不同的产品等。听觉体验是一种重要的感官体验,用户可以通过听觉来感知产品。适度声音提示可以传递给用户安全感,可以提出警示,可以使人身心愉悦等。
公交车刷卡机的语音提示就是听觉对视觉的一种待偿设计。不同种类的公交卡对应不同的提示音设计,可以使司机或售票员通过不同的刷卡声音与持卡者的比较来判断公交卡是否被混用,从而弥补了公交车的混乱环境下视觉信息的障碍性和局限性。(见图2)
目前市面上的许多手机都可以根据来电对象的不同设置成不同的来电铃声,用户可以通过铃声就能判断来电者是谁。这一设计带给视觉有障碍或是不方便查看手机的用户一种很好的体验。意大利Alessi快乐鸟水壶就如名字一样,在壶嘴处的小鸟形象,当水烧开时,小鸟会发出清脆的口哨声。这样即使在隔壁房间,用户也能方便且愉悦地知晓水已经烧开。(见图3)
3 嗅觉在视觉代偿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及嗅觉体验分析
将嗅觉作为对视觉的代偿方式运用到产品设计中,能给人以特殊的感官体验,是其他感官所不能替代的。要正确把握用户的嗅觉记忆或喜好,利用用户的某种特殊情感体验取得视觉代偿产品设计的成功。
例如,带香味的圆珠笔设计,方便色盲或其他弱光环境下视觉有障碍的用户轻易愉悦地选到自己要用的圆珠笔。嗅觉体验设计可以应用到食品的包装上,根据食品自身的味道制作而成的食品包装,方便视障用户和普通用户选择食品,给用户带来愉悦的体验。
对于视觉代偿产品来说,要通过增强产品的触觉体验、听觉体验、嗅觉体验以及多感官的联合体验,来提升产品体验的“愉悦性”。
(二)以“愉悦性”用户体验为导向的视觉代偿产品设计原则
为给用户带来愉悦的用户体验,在视觉代偿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
1 以可用性设计理念为基础
基于“愉悦性”用户体验的视觉代偿产品设计遵循可用性设计方法,亦即要以实现视觉代偿产品的可学习性、高效性、可记忆性、可靠性和用户满意度为基本准则。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首先从人生理、安全需求着眼,依据人体工程学、生物学等学科,分析用户的行为方式,掌握其运动规律,科学地展开产品的使用方式、按键造型、色彩搭配等方面的设计;其次,从人的社会性着眼,根据产品的消费群定位,对视觉代偿产品的形态感觉、材料质感、先进技术的运用进行合理有效的组合,为不同层次的用户设计令他们满意的产品。
2 以用户心理体验为指导
用户在接触和使用产品过程中,都带着各种各样的情感和心理活动,而其表情、动作等所反应出的变化即是用户对于产品交互体验的心理变化和情感反应。视障人群作为残疾人的特殊群体,他们具有“孤独感、自卑感、敏感和矛盾感”等心理,一方面他们渴望得到帮助与交流;另一方面,他们又担心因此受到歧视与伤害。这反映出其渴望交流与尊重的心理。因此,在视觉代偿产品设计过程中,要以用户的心理体验为指导,以进一步改善和优化不同体验层次的用户心理体验和使用体验,达到设计体验模型与用户心理体验模型的协调一致,实现产品的非特殊化,即产品不带有明显的残疾烙印,以求带给视障人群良好的产品印象和使用体验。
3 以情感化设计为目标
情感化设计属于产品设计的最高层次理念,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把情感融入设计中,使用户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加用户与产品之间的对话,让用户真正参与到产品所提供的服务中,让两者互动起来,给用户带来愉悦的体验。视觉代偿产品在情感方面的设计就是遵循人的情感活动规律,把握视障人群的情感内容和表现方式,用符合情感体验的视觉代偿产品,去求得视障用户在心理上的共鸣,产生愉悦的体验,唤起视障人群对新生活方式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