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康复训练计划范文

时间:2023-10-30 17:57: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康复训练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儿童康复训练计划

篇1

【关键词】 低视力; 视觉康复训练; 儿童; 视力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visu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vision of low vision children.Method:A total of 72 low vision childr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from January 2015 to September 2016,36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aken with routine visu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developed individualized visu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plan and implemented the relevant training strategy.The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was observed.Result:Afte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the visual acuit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0.05-0.09(11.11%) and 0.10-0.29(30.56%)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33.33% and 47.22%(P

【Key words】 Low vision; Visu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hildren; Vision

First-author’s address:Rehabilitation Hospital of Dongguan,Dongguan 523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3.036

低力(low vision,LV)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眼部疾病,该病病因复杂,主要包括先天性眼球震颤合并屈光不正、高度复性近视散光、视神经萎缩中度远视等,此外先天性青光眼术后、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患儿在一段时间内也属于低视力范畴[1-2]。低视力患儿存在明显视觉损失,这对儿童正常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因而需尽可能的改善患儿视力。视觉康复训练是低视力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改善患儿视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72例低视力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视觉康复训练方法和效果进行了分析,旨在总结一套高效的视觉康复训练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72例低视力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纳入标准:患儿双眼中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0.05且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性视觉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均编制个体化视觉康复训练计划,并实施相关训练策略如下:

1.2.1 设计个体化视觉康复训练计划 训练前收集患儿相关病历资料,询问家属患儿视觉活动、日常生活特点和障碍问题,并与患儿交流沟通,了解患儿性格特征,与相关医师共同协商,编制个体化视觉康复训练计划。计划制定后,向患儿家属讲解,及时调整计划,满足家属的相关需求。

1.2.2 心理干A和健康教育 为提高家属和患儿治疗依从性,应对患儿和家属进行相关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采用一对一模式,向家属介绍患儿的病情、视觉康复训练安排、家庭护理知识与技能等信息,告知家属和患儿坚持视觉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患儿视力,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获得家属和患儿的积极配合;训练前应观察患儿心理状态变化,出现负性情绪反应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选择成功案例鼓舞患儿,帮助患儿重塑治疗信心。

1.2.3 合理使用助视器 严格依据患儿视力,选择合适的光学或非光学助视器,视觉康复训练中要求患儿佩戴助视器;同时,设计配套阅读材料,要求字体从大至小,配合不同训练阶段使用,便于监测患儿视力和阅读能力改善情况[3-4]。

1.2.4 视觉定位能力训练 选择儿童感兴趣的阅读图册或文字材料,从中选择某个图案、字母或文字,让患儿在材料中找出,训练患儿快速阅读能力和阅读的精准度;指导患儿进行笔画训练,从简单到复杂图案,让患儿沿着线条轨迹描红临摹,锻炼患儿头部运动追踪能力,提高眼部与手部配合的能力。

1.2.5 视觉记忆能力训练 让患儿先观察房间内陈设,再取走房间内的某个物体,让患儿回到房间,观察移走了哪个物体,并描述物体的颜色、形状和位置,锻炼患儿的视觉记忆能力[5]。

1.2.6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 带领儿童在音乐中练习日常生活技能,如刷牙、穿衣服、洗澡、洗手、整理衣物等,积极鼓励患儿自己完成个人卫生清洁等,提高患儿独立意识和日常生活能力。

1.3 观察指标 两组均行视觉康复训练6个月以上,训练6个月后检查患儿视力情况,记录两组最佳矫正视力并比较。采用中文版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Chinese-version low vision quality of life,CLVQOL)评估低视力患儿生活质量情况,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性[6]。患儿训练前后分别进行CLVQOL评估,统计远视力、调节能力、阅读和精细工作、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情况,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训练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比较 康复训练后:观察组视力0.05~0.09和0.10~0.29的比例分别是11.11%和30.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和47.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训练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康复训练前,观察组远视力、阅读和精细工作、调节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两组远视力、阅读和精细工作、调节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训练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对于儿童眼部卫生问题关注度逐渐提升,而儿童低视力人群也成为眼部疾病研究的重点。低视力直接影响患儿对社会及环境的正常认知,干扰儿童的各项肢体活动,对于儿童生长发育负性影响较大,随着病程延长危害性逐渐增加,甚至导致儿童终生视力损失。故应尽早开始低视力的治疗尤其应做好视力康复训练,并长期坚持改善患儿预后[7]。

与成人低视力相比,儿童视觉经验较少,缺乏建立起完善视觉记忆,多数患儿意识不到自己存在视觉缺陷,仅使用残余视力,且部分患儿合并其他生理缺陷,视觉康复训练难度较大,要求更多且时间更长[5]。根据儿童低视力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视觉康复训练方式,在训练中遵照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积极改善患儿视觉功能,并注意纠正患儿心理和智力发育障碍[8-9]。本院针对儿童视觉康复训练的特点,充分考虑到每个儿童生长发育的异同,编制了个体化视觉康复训练模式,针对每个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法,为日后康复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次研究对个体化视觉康复训练模式实践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发现康复训练后:观察组视力0.05~0.09(11.11%)和0.10~0.29(30.56%)者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和47.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儿童视觉康复训练开展起来较为困难,尤其是患病年数长、视觉损失大、性格内向的患儿低视力治疗和康复训练难度更大[10]。在实际视觉康复训练中,应把握儿童低视力的病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根据视障儿童视功能和心理状况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法,不宜刻板的使用标准的视觉康复训练模式和方法[11-13]。家属的积极配合和支持是视觉康复训练成功的基础,眼科医师及护理人员要耐心指导家属配合视觉康复训练,并定期评估患儿视觉功能改善效果,告知患儿和家属已经取得的成果,督促和鼓励患儿及家属更好的坚持康复训练,全面改善视觉功能[14]。本次研究认为个性化视觉康复训练模式较为适用于现代低视力儿童及家庭,家属较容易接受和配合治疗,在训练中应先设计个体化视觉康复训练计划,积极争取家属的意见,同时训练前和训练中应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保证患儿和家属保持良好的视觉康复训练热情。此外应严格依据患儿视力,选择合适的光学或非光学助视器,在视觉康复训练中合理使用助视器及配套阅读材料,使视觉康复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视觉功能训练方面,视觉定位能力训练和视觉记忆能力训练为主要训练项目,灵活选择儿童喜欢的形式进行训练,提高患儿参与积极性[15-17]。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忽视技能训练,提高患儿独立性,提高其生活能力,促进患儿正常行为发育,并减轻家属照顾负担[18]。

综上所述,低视力儿童视力采取个体化视觉康复训练模式,可有效改善患儿视力,并提高其生活质量,预后良好,值得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胡运涛.康复训练对低视力儿童视觉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8(7):119-120.

[2]胡甸萍,O建初,王剑鉴,等.康复训练对高度远视儿童屈光结构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1,5(2):149-151.

[3]肖婷,张黎.儿童低视力康复概况[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5,7(2):45-46.

[4]杨俊芳,陶利娟,漆争艳,等.低视力儿童应用助视器提高视觉质量的效果及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8(10):63-64.

[5]李桂芹.康复训练仪在低视力儿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5,5(24):2897-2898.

[6]胡爱莲,孙葆忱,张旭,等.北京市医疗机构低视力康复服务状况调查[J].眼科,2015,10(5):348-351.

[7]邵锦华.康复训练对儿童低视力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工程,2016,8(10):113-114.

[8]覃建.不同类型助视器在视力残疾学龄儿童康复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3.

[9]曾素华.家庭护理干预对低视力患者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6.

[10]曾玉.技能训练干预对成人低视力患者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影响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

[11]曹紫玄,王萌,陆悦美,等.对我国儿童低视力康复的一些思考[J].中国康复,2015,10(2):149-150.

[12]陈章玲,雷方,陈彬川,等.郑州市惠济区3~6岁儿童盲和低视力流行病学调查[J].眼科新进展,2014,12(5):441-444.

[13]杨媛,黄耀忠,张超,等.台州市椒江区幼托机构儿童低视力原因及康复情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4,10(2):304-305.

[14]蒋春秀,马丽华.柳州市学龄前儿童盲和低视力原因分析[J].华夏医学,2011,5(2):167-169.

[15]朱文珲,周建华,林先轩,等.低视力儿童的屈光状态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5(10):967-969.

[16]邓岳敏.“残―医―教”一体化低视力儿童康复模式的构建[J].绥化学院学报,2016,5(1):119-123.

[17]林穗智,古衍萍,胡运涛.低视力儿童三位一体综合康复干预治疗临床数据分析[J].广州医药,2015,5(1):88-89.

篇2

贫困家庭脑瘫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支出自查报告

7月23日,省财政厅、省残联考评组对内江市20**年贫困脑瘫儿童康复救助项目进行绩效评价。通过到内江脑瘫儿童康复中心现场查看、对在机构康复的儿童进行入户调查、查看资料、听取汇报,考评组对内江项目实施绩效较为满意。

内江市高度重视贫困家庭脑瘫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把康复救助纳入了全市的民生工程和市委、市政府残疾人保障专项工作双重考核,作为内江的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安心工程、社会和谐工程,强力推进项目实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规范工作流程,强化资金管理,提高定点机构康复能力和质量,严格绩效评估。市、县(区)残联牵头,认真实施“救助工程,负责建立市、县康复服务网络并开展服务,并负责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财政、卫生、民政、人社、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各负其责。

20**年,内江全市共完成脑瘫儿童康复救助任务***名,超额完成全年***名的目标任务,部分儿童通过手术或者训练站立起来,迎来了自己站立的人生。“救助工程”全面完成了项目任务目标和质量控制目标,保证了各项经费的及时到位,项目取得了预期的社会效果,得到了患儿家庭、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通过省评价工作组对内江20**年贫困脑瘫康复救助项目绩效评价,内江市脑瘫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区域覆盖率达**%,人口覆盖率达**%。评价小组发放《贫困家庭脑瘫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满意度调查表》32份,收回32份,受益群体满意度达**%。

贫困家庭脑瘫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支出自查报告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的基本情况

**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20**年3月承担四川省贫困家庭脑瘫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后,按省、市残联的要求严格进行资金的申报和管理,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脑瘫患儿身上。对于此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我院有专门的财务管理制度,以确保其符合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二)项目绩效目标

四川省贫困家庭脑瘫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是以救助0-12岁有康复价值的贫困脑瘫儿童为主的一个民生项目,我院在承担此项目后,对市残联的计划和目标予以积极支持。足额,足量的完成了市残联分配的项目任务,保证患儿的康复质量及其家长的治疗满意度。

(三)项目自评步骤及方法

按照省市残联的要求,我院对此项目具体实施内容包括对救助患儿的康复评估,制定康复计划,按照康复计划实施康复训练,做好康复记录、总结。训练患儿的同时也对家长进行培训,以便家长在家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

二、项目资金申报及使用情况

项目资金申报及批复情况

项目资金的申报、批复及预算调整等程序严格执行省市残联的要求,与此项目的要求相符。

(二)资金计划、到位及使用情况

1.资金计划及到位

从我院承担此项目以来截止最近一次资金拨付,此项目资金到位率**%,到位及时。相关配套资金筹措得力,无资金未到位或资金到位不及时等情况。

2.资金使用

此项目资金开支范围包括设备购买、人员工薪、场地维护、项目宣传等,资金支付范围、支付标准、支付依据合规合法,支付进度及时,资金支付与预算相符。

(三)项目财务管理情况

1.组织领导及制度建设上,我单位针对项目资金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管理小组,由主要领导牵头,落实专人负责管理。医院根据国家及四川省关于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办法制定了本单位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项目资金管理流程》、《财政项目资金管理制度》。

2.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上,医院严格按照国家及四川省关于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的要求,完善相关制度,指定专人进行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不挪用。财务上,项目资金的使用严格按照资金使用计划进行使用,使用时由责任科室填写项目资金使用申请审批表,报医院主要领导签字审批;

财务及时进行核算,严格按照财经制度进行账务处理;

财务每月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每月汇报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项目实施及管理情况

该项目由我院康复中心承担,科主任蒋世琪为项目主要负责人,指定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治疗师组成儿童康复训练团队,为此项目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项目负责人不定期的对患儿家长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希望他们向我们提出宝贵意见。

四、目标完成情况

(一)目标完成任务量

此项目持续顺利实施,完成项目计划目标,完成救助患儿例数符合市残联下达任务。

(二)目标完成质量

我院对接受康复训练的救助患儿,进行系统评估,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填写康复训练记录,康复训练后做好疗效评估,家长培训,随访登记等。

(三)目标完成进度

按照市残联要求,此项目实际完成进度与预定计划一致,未出现不按期完成计划情况。

五、项目效果情况

此项目至实施以来,我科所救助的脑瘫儿童的生存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不少脑瘫儿童回归了家庭、社会,进入常规学校接受知识教育,深受贫困脑瘫儿童家庭欢迎,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脑瘫儿童家庭的经济问题,培养了脑瘫儿童家长康复训练的信心。同时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减少了脑瘫儿童成人之后给社会带来的极大负担。

六、评价结论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脑瘫儿童的康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救助经费的相对不足致使患儿的训练半途而废,今年申请的费用结束了就终止训练,明年申请了再来训练,这样既耽误了时间又浪费了资源。还有就是消息的闭塞,大多脑瘫患儿都是来自偏远的地方,没有及时得到消息也是延误脑瘫患儿治疗的根源。所以要加大农村乡村干部的宣传,利用他们将脑瘫儿童的有关信息传遍每家每户。

篇3

尊敬的家长:

您好!您的孩子报名参加贫困智力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已通过审核。为了您的孩子得到更好的康复服务,保证项目顺利开展,现制定本项目知情同意书,请您务必认真阅读同意书各项条款,并签字确认。

一、项目背景

“十三五”期间,中央残联安排专项资金实施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救助有康复训练需求、身体状况稳定、家庭成员配合的0-6岁智力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服务。

二、补助标准

每年每人20000元的标准对康复训练给予补助。

三、服务内容及标准

1、项目救助时间为1年;2、功能评估(含认知、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康复训练,包括认知、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等,根据评估结果,每年训练时间不少于10个月,全日制康复训练每天单训不少于30分钟,小年龄及入普幼等非全日制康复训练的儿童,每周单训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

四、康复服务机构

1、定点机构确定:按照“就近安排”的原则,定点康复机构为:

2、定点机构提供的服务包括:诊断评估、制定康复计划、实施康复训练、家长培训、组织社会融入活动、出院转衔及后续家庭康复指导等服务。

五、拥有的权利

1、免费接受项目规定的康复服务内容;

2、对机构的服务提出评价或投诉。

投诉联系:**县残联

六、履行的义务

1、受助孩子若患有严重疾病要如实报告,不能隐瞒。有传染病、严重癫痫及先天性心脏病等不适合康复训练或在机构训练中发生以上疾病者必须先到医院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重新报名。

2、坚持在机构持续接受不少于10个月的康复,如因个人原因请假所缺课程,不再延期补课。连续缺课两周,且未向所在定点机构说明原因的,视为自动放弃项目。如果有特殊原因要终止康复训练,必须提前告知当地残联与定点机构,并提交书面说明。

3、在定点机构训练期间,自行解决好伙食、住宿、交通等事宜。

4、所提供的材料和信息必须真实有效。

以上内容您如果已经了解清楚,请在下面签字确认。

救助对象姓名:

残联项目负责人:

监护人签字:

(残联印章)

篇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特殊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特殊教育学校的数量和在校生的数量均快速增加,随班就读工作迅速发展,培智学校的生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以招收中重度智障儿童为主。然而,90年代中期,大量九年义务教育毕业生不能得到就业安置,已经就业的毕业生也纷纷下岗。社会需要受过一定职业培训的智障学生,但此时我国智障教育的体系不够完善。

首先,智障儿童的学前教育未建立。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学前中度智障幼儿教育(4~6岁)几乎空白,有的学校虽然有了学龄前一年的教育,但对中度智障幼儿的教育训练才刚刚起步,使许多智障幼儿错过了身心发展和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期。

其次,智障学生的高中教育未形成。90年代中期,我国尚无智障学生高中段教育,以致智障学生不能发展必要的专业能力,形成一技之长。在市场经济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不愿意接受没有受过职业教育的智障学生,九年义务教育毕业的学生一迈出校门就将陷入“就业无门,升学无路”的境地。

再次,智障教育的康复训练刚起步。智障儿童缺陷的补偿、纠正,需要医疗、训练、康复工作的干预。因此,培智学校不仅应具有教育职能,同时也应具有康复职能,但当时的培智学校尚不具备。由于缺乏康复训练,智障儿童丧失了康复良机,严重影响了其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回归主流。

最后,中度智障教育的课程、教材不配套。为适应轻度智障学生教学需要,1987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全日制培智学校(班)教学计划 (试行)》,组织各地进行了全国统编教材的编写,于1992年开始陆续使用。这套教材积极推动了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智障教育规范发展。但随着培智学校生源的巨大变化, 1987年的《教学计划》和1992年的教材,已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中重度智障学生的教育训练需要。

综上,探索十五年智障教育意义重大。它可以更好的保障智障儿童的受教育权,能够进一步完善智障教育服务体系,可以提高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回归主流社会。

二、本研究的主要创新

1.建立纵向的教育体系

(1)建立学前康复班,开始智障教育向前延伸的探索

为了解决智障幼儿入园难的问题,1991年开始招收6~7岁的学前智障儿童,建立学前班,开始智障儿童学前教育的探索。

(2)开办职业培训班,开始智障教育向后延伸的探索

为了解决九年义务教育后的智障青年职业培训难的问题,1996年,在综合分析当地社会发展现状对劳动者的实际需求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智障学生的特点,与区教育局、区残联、区劳动局一起研究,开办了面点制作专业培训班,开始了职业教育的探索。

(3)创办全国首个智障教育职业高中部,开展系统的职业教育

智障学生经过一年职业培训后,其职业能力确实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我们发现,他们在这一年内只能获得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其文化知识、社会适应能力等并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为进一步提高智障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其就业所必需的文化知识和社会适应能力,2000年,经市教育局批准,我们首选了烹饪与园林花卉两个专业,在全国率先办起了智障教育职业高中部。

(4)创办全国首个智障青年就业培训托管中心,对中重度智障青年进行就业培训和托管

职业高中部的成立,为中重度智障青年解决了升学和接受职业教育的困难。但是如何安置九年义务教育之后的中重度智障青年,这在当时是一个难题。我们在考察研究了发达国家和地区智障人士生涯教育机构的基础上,于2001年在教育局与市残联的支持下,结合我市具体情况,办起了智障青年就业培训、托管中心,专门接收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后无法继续升学而又暂时没有得到就业安置的中重度智障学生。开设了文化学习、社会适应、劳动技能、康复训练等课程对中重度智障学生进行生涯教育,这在全国属首创。

至此,形成了“学龄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纵向教育体系。

2.建立横向的教育体系

(1)教育康复

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智障儿童学前教育刚刚起步,尚未形成智障儿童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为了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我们系统分析智障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深入调查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着手编制智障教育学前课程。

随着培智学校生源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校学生已经以中重度智障儿童为主。当时,只有原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试行)》,没有适应中度智障儿童教育的教材。1999年,为了发展智障教育职业高中,我们启动并完成了《智障教育职业高中课程》初稿,开始编写职业高中教材。为了满足一线教学的需要,2000年,我们着手编写《义务教育阶段中度智障儿童生活课程》和生活语文教材,2002年启动义务教育阶段中度智障儿童生活数学编写。

为提高智障教育的有效性,我们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并于2000年开始了个别化教育研究。

(2)医学康复

20世纪90年代,学校针对智障儿童的具体缺陷,与省儿童医院、省中医学院联合组成智障儿童治疗小组,接着又成立了“智障儿童康复实验中心”,对智障儿童用头针、水针、生命信息等方法进行康复训练和治疗,对病情进行控制。2000年后,学校引进了专业康复人员对智障儿童进行专业化的康复训练。目前学校正在开展的康复训练有: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语言障碍儿童的康复训练和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

(3)训练康复

通过建立智障学生康复档案,进行基线测评,并采用动态评估等方法对康复训练的效果进行专业评估,实施了感知能力训练、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感觉统合训练和语言与沟通能力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主要研究成效

1.全国率先建构了十五年制智障教育模式框架

顺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我们设计了十五年制智障教育模式:将九年义务教育向前延伸三年,解决智障幼儿入园难问题,重点开展早期康复训练,促进智障儿童的功能康复,挖掘其潜能;开发中度智障教育的课程、教材,创新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促进智障儿童适应生活;将九年义务教育向后延伸三年,解决智障青年接受职业教育(或培训)难问题,开设适宜智障青年的专业课程,开展职业教育,提高智障青年的职业适应能力,促进其回归主流。智障学生在接受十五年教育的同时,还充分接受康复训练,以补偿其身心缺陷,促进其功能康复和健康成长在接受十五年教育之后,通过有效的措施,开辟多元的途径,帮助他们较好地得到就业安置,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真正地回归主流社会。

2.建构了十五年制智障教育的课程

我们设计了十五年制智障教育课程、学前教育课程、义务教育课程和职业高中课程。

(1)以康复训练为重点的学前教育课程,填补了我省学前智障教育的空白

我们以康复训练为重点,开发了《学前教育课程》,涵盖了生活自理、感知、肌能、认知 、沟通和社会适应等几大领域,并提供了相对应的教育康复训练计划和教学实施过程,填补了我省学前智障教育的空白。

(2)以生活教育为核心的义务教育课程和教材,补充了我国智障教育的课程内容

一是中度智障儿童生活教育课程。为了使教学适应智障学生,我们根据原国家教委1994年颁发的《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试行)》,把其中的生活适应课程目标进行了细化,并把课程内容进行了具体化,还开发配套教学评价,形成了分年级划分课程内容的生活教育课程纲要和相配套的教学评价表。

二是中度智障儿童生活化语文课程。我们吸收了基础教育改革语文教育新理念,依据《中度智障儿童教育训练纲要》精神,围绕生活教育这一主题,开发了义务教育阶段中度智障儿童生活化语文课程。提出了中度智障儿童教育生活化语文课程目标,建构了中度智障儿童教育语文字、词、句教学体系,形成了常用1000个生字教学序列和口语表达教学序列,建构了中度智障儿童教育生活化语文课程体系。

三是中度智障儿童生活化数学课程。我们以生活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中度智障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调查结果为依据,根据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把握生活化、实用性和弹性等原则,从“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课程目标。从空间与图形、数与计算、度量、数据处理等四个方面,围绕中度智障儿童生活问题,选取学生现在或将来所需要的、学生有能力学的、生活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作为课程内容。经研究,形成了中度智障儿童数学课程体系。

我们编写了义务教育生活语文教材(中度)、义务教育生活数学教材(中度),填补了我国中度智障儿童教材的空白,提高了中度智障儿童教育教学质量。开发教材中所提出的“生活化”理念,极具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3)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高中课程,填补了我国培智学校职业高中的空白

我们把智障教育职业高中课程分为文化课、专业课、公共课和选修课等部分,提出了职业高中课程计划。选用“A”型课程结构(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比例为1:3左右),用以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使其掌握岗位操作技能。文化课围绕专业课设计,文化课中的语文、数学与全日制培智学校十八册教材相衔接,为专业学习和职业活动中必要的实用语文、实用数学,它直接为专业服务,为今后的就业服务。专业课的设置以职业分析为导向,而公共课和选修课则根据智障青年适应社会要求和专业要求而设定。

3.完善了我国智障学生的教育体系

建立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纵向教育体系和“教育康复―医疗康复―训练康复”横向教育体系,完善了我国智障教育体系,保障了智障儿童的受教育权,为我国智障教育向两头延伸积累了经验。

4.创新了我国智障学生的就业安置,拓宽了智障青年就业安置渠道

本研究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构建支持性就业模式。

(1)进行分流培训

学校采用职前分流、分项培训的方法,对轻度的智障学生和中重度的智障学生分别进行不同内容的职业培训。通过简化工作流程,创设专用教室,开办劳动工场(缝纫车间、针织横机车间、工艺品制作车间)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训练;职业高中则对学生进行两个专业的系统培训,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发展专项技能,全面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2)开展定向培训

定向培训的方法有:进工厂实习,培养操作能力;定向编组辅导,发展专项技能;定期回访,反馈情况,调整培训方案。

学校用定向培训的方法,为福利工厂输送了缝纫、印刷、小五金二十余名学生。

(3)建立实习基地

学校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现已建立的实习基地有:杭州花圃、大观山农场(园林)、新丰小吃(面点)、钱塘大厦(客房服务)。实习基地的建立,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培养职业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实现多元就业

学校设立了社会工作者,通过社会化运作,与民政、残联、劳动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建立广泛联系,逐步形成了几条稳定的毕业生输送渠道:与街道签定定向培训、定向分配意向书;由残联推荐按1.5%的比例就业推荐给用人单位;与市劳动局形成意向,每年推荐劳动就业岗位。

由于政府出台了1.5%残疾人就业保障政策,我校的毕业生又大多取得了初级和中级专业资格证书,企业愿意接受受这些过良好教育且有一技之长的智障毕业生。

经过多年努力,学校建构了包括基本劳动技能、职业训练、实习基地专项培训和职业证书教育相结合的与就业安置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形成了多元安置模式,有90多位学生得到了就业安置。在毕业生追踪调查中有如下三方面的发现。

第一,毕业生就业后,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家庭生活状况有了改观,完全融入了社会,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家长不再担心自己年老后如何养活智障儿女。

第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对智障人士的认识。毕业生得到了所在单位的首肯,他们能遵守劳动纪律,工作主动积极,对同事、师傅、领导能礼貌相待,能够自食其力,能够为社会做出一份微薄的贡献。

第三,毕业生在职业劳动中认识了自我的价值,感受到了做人的尊严,他们人生的价值在职业劳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多元安置模式,为智障人士就业安置提供了思路和典范,更具创新性和普遍意义。

5.创新了我国智障教育的教学模式

建构了教育与康复相结合,多学科、多专业整合的教学模式,增强了智障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了教学有效性;形成了在个别化教育计划指导下的包班制管理、主辅式教学、分层教学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实践形态,为培智学校实施个别化教育提供了借鉴。

6.扩展了我国培智学校的服务对象

研究了学前儿童、学龄儿童、智障青年、脑瘫、自闭症、言语障碍等学生的教育、教学和康复训练,为我国今后培智学校教育对象的扩展积累了经验。

7.提升了培智学校办学的实效性

本研究发展了教学思想,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造就了一支事业心强、专业素养高、多学科专业团队结合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为巩固、深化和扩展课题成果储备了人力资源,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了长效机制。

篇5

“社会上最值得关注的是孩子,而孩子当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困难、残疾儿童。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更需要像你们这些热爱残疾人事业的人。”

――2005年1月,中国残联邓朴方主席视察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时说:

“聋儿听力语言康复是我国残疾人工作很有优势的地方,是残疾人工作的一朵花,值得我们骄傲。”

“3・3”――3月3日,是个长得像两只耳朵的日子,被确定为“爱耳日”。在每年春天的这个日子里,我们更加关注听力。

就是这样,中国的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工作与中国残疾人事业一样,是从春天开始的。而且,一年365天,诸多关系到残疾人的各类纪念日中,“爱耳日”率先亮相。“十五”期间,“爱耳日”设立了主题,2001年~2005年, 其主题分别为:“减少耳聋发生,实施早期干预”;“听力助残,救助贫困聋儿”;“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出生听力缺陷”;“防聋进社区”;“关注老年幸福,共享动听世界”。可以看出,听力语言训练从娃娃抓起,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而且逐步向纵深发展。这项拯救性的工程已愈来愈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它正在变为一项日常的长效工程。

2001年,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聋儿康复实施方案》出台。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全国聋儿康复工作协调组办公室担负了方案的实施工作。

数字

至今,五年过去了,留下的是一些欢欣鼓舞的数字,透过数字,我们看到的是一批批听力重建的孩子和逐步走入行业规范的聋儿康复事业。

A:我国6000万残疾人中,7岁以下聋童约80万,每年新产生聋儿2万~3万,“十五”之前,全国已累计对14.6万名聋儿进行了听力语言训练,入普幼普小率达到19.4%。

B:“十五”任务:

――对8万名聋儿进行听力语言训练,经过训练的聋儿进入普幼普小率达25%以上。

――培养500名具有高等专业技术水平的聋儿语训教师;培训1000名各类专业人员。

――培训8万名聋儿家长。

C: “十五”成绩:

共对88852名聋儿进行了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培训聋儿家长98697名,培训各类专业人员14140人次,救助贫困聋儿康复训练52753名,为40426名贫困聋儿配戴了助听器,入普率达到26.8%。

事件

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有着龙头老大的地位,她前瞻地“指点江山”,又谦逊地共同协作,亮出一个个动作,即是一个个精彩。

――2003年听力国际科学大会

这是听力国际首次在我国召开的听力语言康复领域的国际盛会,也是听力国际历次大会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会议。世界卫生组织高级官员、中国残联、卫生部、教育部及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28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学术交流。大会共收到了听力、特教、康复、工程等领域400多余篇中外学术论文,就听力语言康复领域的重大课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对提高我国听力语言科学的学术水平、促进我国听力语言康复事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004年北京市0岁~6岁儿童残疾抽样调查

在北京市0岁~6岁儿童残疾抽样调查中,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给予了技术支持,通过对北京市学龄前儿童听力残疾的流行现状及致病因素的调查,了解康复需求,为政府职能部门制定耳聋预防及早期干预等康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全国听力语言康复科研协作组

我国聋儿康复工作还处在经验积累期,为打破瓶颈,进入新的平台领域,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联合各省康复中心,共同协作,把各省在单项业务上的优势集中起来,探索技术业务的管理,组建了全国听力语言康复科研协作组。2005年,又吸收全国各大学及其他研究机构,加入外援,建立科研伙伴关系,目前,合作项目及课题研究正在进行中。这种拓开思路、开放资源的方式,必将加快科研的步伐,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国听力语言康复科研协作组的作用会越来越突显出来。

――新教材编写出版

聋儿康复新教材《咿呀学语》陆续出版。新版教材以提高言语沟通和交往能力,促进聋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为目的。整个教材围绕着统一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师、聋儿、家长不同的适用对象,分套出版。 全国聋儿康复工作协调办公室将举办全国培训班,开展新教材、新教法的专业培训。全面推行科学的康复训练方法。

项目

公益项目是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残疾人事业发挥着积极作用,是帮助残疾人摆脱困境的一项重要举措,公益项目的实施使千千万万名残疾人受益,是社会文明的昭示。

听力助残项目

中国残联于2001年启动并实施了“听力助残”助听器供应服务工作,宗旨是依靠政府,动员社会,通过政府采购降低助听器价格,为经济落后的农村和城市贫困聋儿提供价格较低、功率适应、款式灵巧的助听器,让贫困聋儿真正受益。它的主要任务目标是:2001至2005五年内,为经济落后的农村和城市贫困的聋儿提供价格较低、功率适应、款式灵巧的助听器4万台以上,每年不少于8000台。

项目实施五年来,各省共筹措配套资金23,554,176元,订购“听力助残”机器40519台,圆满完成了“听力助残”助听器年供应量占全年康复人数50%以上的任务目标。该项目的实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广大农村和贫困家庭聋儿配戴助听器的问题,同时也使许多社会力量开始关注并且支持聋儿康复事业,社会资金的筹集和捐赠为“听力助残”任务的完成起了很大作用,赢得了社会的公信度。

救助贫困聋儿康复训练项目

救助贫困家庭的聋儿接受康复训练是全面完成聋儿康复“十五”任务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2002年6月,中国残联、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重庆市召开了全国“听力助残”工作会议,当时的中国残联副理事长汤小泉、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刘雪冬参加了会议并讲话。会后中国残联下发了《关于申报“救助贫困聋儿康复训练项目”的通知》(残联函康[2002]105号)。重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救助贫困聋儿康复训练项目”正式启动。

“救助贫困聋儿康复训练项目”的宗旨是依靠政府,动员社会,资助贫困聋儿接受康复和教育。项目实施三年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投入450万元,资助4680名贫困聋儿配戴助听器和接受康复训练。该项目的实施,促进了中国聋儿康复事业的发展,目前,全国各级聋儿康复机构已由2002年的1500多个发展到现今的近1700个,年收训能力已达近2万。各省也采取措施,争取各方面支持,使“项目”不同程度地延伸,在全国蔓延开来。

中国残联专项彩票公益金贫困聋儿康复项目

――在残疾儿童群体中,聋儿的数量最多,并且每年以2万~3万名的速度增长。他们中的70%生活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康复对于他们无疑只是一个梦想。据有关资料统计,不包括每年新产生的聋儿,目前我国至少有8万名需要救助的贫困聋儿。

――聋儿康复是一项抢救性的康复项目,学习言语的关键期在6岁以内,一旦错过了言语康复的最佳时期,将导致终身残疾。大部分贫困家庭无力让孩子在语言康复关键期内完成康复训练,导致了

大量聋哑儿童的产生和存在。

――2004年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年鉴显示,我国7岁到16岁的听障学童中,有8万余名在各类特殊教育机构中就读,有4万余名听障学童根本没有上学。这两部分孩子中,有很多人是因为学龄前没有条件接受康复训练而丧失了进入有声世界的机会。听力语言障碍使他们无法接触正常的文化知识教育,没有条件学习和掌握赖以生存的生产和生活技能,致使在参与社会竞争时总是处于劣势,导致了因残致贫的恶性循环。

彩票公益金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中重要的资金来源。“国家彩票公益金贫困聋儿康复项目”从彩票公益金的性质和用途出发,资助社会中最弱势的贫困残疾儿童实现康复权利,充分发挥国家彩票公益金的社会保障作用,体现了广大彩民热情参与国家彩票事业的初衷。

2004年是国家彩票公益金贫困聋儿康复项目执行的第一年。全年共投入经费1638.5395万元,为1875名贫困聋儿购置配发了助听器、电池,并制作了耳模,还为2.4万名贫困聋儿补贴了康复训练经费。据统计,2004年全国新收训聋儿的数量比2003年有较大增长,康复质量由前一年的24.5%提高到26.8%,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

各地以执行中国残联专项彩票公益金聋儿项目为契机,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争取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与投入,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一大批贫困聋儿因项目的执行获得了康复机会,涌现出不少感人事例,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目前,“国家彩票公益金贫困聋儿康复项目”的二期筹备工作正在进行。计划在2006年~2010年,为全国1.2万名贫困聋儿购置配发助听器、电池,制作耳模,补贴康复训练经费。项目总预算 10500万元。

长江新里程计划聋儿语训师资培养项目

“十五”期间,聋儿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已发展近5000名。其中听力技术人员1000名左右,康复训练人员4000名左右,20%具备大专以上学历。

――截至2005年8月,已完成北京听力语言康复技术学院2001级~2004级学生招生任务共计451人(其中专科410人,本科41人),占五年招生总任务的90%。2001级~2003级313名学生通过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现已就职于全国各级聋儿康复机构。

――已有3000余人接受各种短期培训。

――与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听力语言康复技术学院、吉林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办学或开展培训,逐步形成高、中、初级听力和康复队伍。

目前,国家级的专业技术培训基本纳入了国家医学卫生系列继续教育学分管理体系,考试合格者能够得到卫生部承认的国家继续教育学分证书,这标志着我们的专业队伍培训工作基本走上了正规化建设的轨道。

听力重建启聪行动项目

人工耳蜗是使极重度耳聋和全聋儿童实现康复的有效手段,然而,人工耳蜗是融现代生物医学和微电子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市场价格昂贵,在发达国家,通常由保险公司或政府对受术者予以全部或部分补贴。我国目前尚无类似的保障措施,大多数聋儿家庭还难以承受高昂的费用。

台塑关系企业暨财团法人长庚纪念医院王永庆董事长,2005年1月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价值3700余万元的200套人工耳蜗,启动了“听力重建 启聪行动”项目,使全国200名极重度听力障碍儿童获得听力重建,改变了他们的一生。

项目管理指导机构分工协作,制定了完善的项目方案和明确的工作流程,从各个环节严把技术关,确保项目质量。为了确保患者术后康复效果,项目办公室举办了面向 18个承担术后康复训练任务机构的技术培训班,加强术后康复基地建设,确保术后康复目标、康复教学及评估工作的开展。2005年11月,在北京举行项目成果报告会,受益的聋儿开口说了话,一个个简单的词语“妈妈、小猫、老师……”敲开了所有人的良知之门。

“听力重建 启聪行动”项目,为探索人工耳蜗和进口助听器医疗管理模式,实施人工耳蜗和进口助听器一体化服务积累了经验。并推动了一体化服务的进程。

结语

篇6

一、全面实施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

(一)印发《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配套实施办法》,“工程”各个子项目都要严格按照配套实施办法来操作。

(二)确定定点医疗康复机构。定点医疗机构主要由卫生部门确定,定点康复训练机构主要以残联系统为主导,尽量把残联的康复机构纳入其中,承担后期康复训练任务。

(三)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先抓好试点,在试点成功地基础上及时总结推广。

(四)实行精细化管理。依托“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管理系统”这个软件,对“工程”实施实时、高效精细化、销账式管理。

(五)抓质量控制。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抢救性”。可抢救性的内在要求具有三个特征,一是残疾的可逆性,二是康复的最佳期,三是康复效果好。这就要求,在康复对象上,要选择低龄的、最具康复潜力的、家庭配合的;在医疗康复机构上,要选择优质价廉的、积极性高、负责的;在康复质量上,康复有效率和家长满意率都要达到优良以上;在康复过程中,要定期组织康复效果评估;在康复完成后,要追踪问效、定期回访,真正把好事办好,办成政府满意、社会满意、残疾人及其亲友满意的“民心工程”。

二、加快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

(一)强化康复人才培养。以国家实施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为契机,结合我省实际,投入专项经费,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一是举办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别的培训班,抓紧培养0-6岁实用性康复技术人才。二是抓县级社区康复协调员师资培训,为每个县、市、区培养2名骨干师资。各地要高度重视康复人才培养工作,积极选送康复人才参加省里学习培训;要充分发挥康复人才的作用,做到人尽其才;要留得住人才,防止康复人才流失。此外,各地要按照省里下达的社区康复协调员培训任务,制定培训计划,扎扎实实开展培训,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

(二)为基层残联培植一批能承担儿童康复训练任务的康复机构。配置一批已有专业人才、有训练场地、有相应资质的残联康复中心,作为0-6岁工程的定点康复机构,在人才培养、康复设备、任务计划下达等方面给予扶持。

三、迎接全国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检查验收

2010年是创建国家社区示范区验收年,拟创建全国社区示范县、市、区的10个地方,要按国家制定的验收标准,抓紧准备创建验收工作。各市要在第一季度先行进行督导,省里将于上半年进行检查督导,迎接国家检查验收。

四、确保全面完成“十一五”康复工作任务

根据2009年康复数据统计上报任务完成情况,合理调整任务计划,重点攻克任务完成有困难的项目,确保全面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各项康复任务。

(一)做好终期检查、验收准备工作。按照国家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和国家彩票公益金项目,对贫困精神病患者救助、聋儿康复训练、残疾人辅助器具发放、假肢安装等项目的要求,完善受益对象的数据库和档案资料清理归档,在各地做好自查工作的基础上,由省康复办择期进行抽查。配合卫生部门一道实施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做好贫困白内障患者筛查工作。

(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意收集典型事迹和康复成果资料,为将要进行的“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表彰做准备。

篇7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3年全市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为如期实现这一目标,各地各有关单位在积极推进基层社区康复服务工作中进行了有效探索。实践证明,残疾人社区康复具有低投入、广覆盖、受益面大、简便易行的特点,符合广大残疾人就地就近获得康复服务的实际需要。是今后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重点和有效形式,也是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基础性策略之一。

为了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省残联、卫生厅于今年初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根据《实施意见》精神,现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根据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要求,结合我市城乡社区建设、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建立以社区为基础平台,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基层卫生服务,提高康复服务能力,改善康复服务质量,使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残疾人康复社会化工作的原则。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

(二)坚持“低投入、广覆盖”,推广适宜康复技术,以满足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的原则。选择残疾人迫切需要又有可能做到的项目,实施重点工程与康复服务相结合的康复工作模式,使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

(三)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探索建立和完善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并可持续发展的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长效机制的原则。拓展康复内容,增加服务项目,注重新技术新项目在康复领域的应用,以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

三、主要措施

(一)依托基层卫生等机构加强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工作

依托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有条件的乡镇(街道)、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学校、幼儿园、福利企事业单位、工(农)疗站、社区残疾人协会等其他公共服务机构,建立满足残疾人康复需求的社区康复站。社区康复站要根据当地实际做到“8个有”,即:有组织服务网络、有工作制度、有工作计划和服务内容、有一名经过全科医学培训的医务人员为骨干的专(兼)职康复业务人员和一批康复志愿者、有康复需求对象、有康复服务档案、有适用的康复训练设备和有康复知识普及读物。

(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社区康复

各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将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工作纳入职责范围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计划。对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社区康复的,市卫生局和残联将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

(三)发挥区域康复服务体系的整体作用

市康复中心和市级医疗机构在直接为各类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与服务的同时,要承担对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任务。市级康复中心与乡镇(街道)社区之间要大力开展横向纵向业务合作,建立相互转诊、转介的业务关系和技术指导的工作关系,形成区域内一体化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提高区域整体康复服务的能力。

(四)加强管理,切实保障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康复服务职责得到落实

为进一步加强管理,落实职责,市卫生局,将把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情况列入年度工作考核指标;将基层康复业务人员的培训纳入全科医学教育计划,并将基层康复业务人员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情况作为绩效考核及技术职称晋升的内容之一。

四、社区残疾人康复的工作职责、内容

(一)残联部门

1、负责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组织、管理、计划制定,协调实施和宣传发动及指导落实康复任务。

2、组织人员进行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掌握残疾人康复需求,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状况,康复需求,协助各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立康复档案,并提供和正确使用全国统一标准的表卡。

3、指导各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康复训练场所建设,负责提供必要的康复训练器具及康复训练器具使用说明、注意事项,并作相关项目的技术指导。

4、配合各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做好家庭康复训练对象的指导服务及个训档案的填写工作,对上门进行训练指导的医务人员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

5、利用宣传媒体,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发放普及读物及社区黑板报、宣传窗等形式,开展残疾预防和普及性康复知识的宣传教育,促进社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改造和维护。

6、根据社区残疾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人群的特殊需求,提供功能补偿性用品用具和家庭用无障碍设备的有关信息,并提供代购、租赁、出借和使用指导以及转介等服务。

7、根据各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对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开展状况,完成任务指标以及残疾人满意程度等,对从事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医务工作人员,会同卫生部门进行考核,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

(二)卫生部门

1、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各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计划及工作职责范围和年度考核指标。

2、参与社区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工作,掌握残疾人康复需求,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状况、康复需求,建立康复档案,并列入居民健康档案之中。

3、各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提供与康复需要相适应的训练场所,原则上(中心)不低于40平方米,(站)不低于20平方米。也可与其他服务设施共同使用;并设有方便老年人和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设施。

4、各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卫生服务中心(站)指定一名经全科医学培训的全科医生为辖区内兼职康复员,负责辖区内的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

5、建立双向转介(诊)服务制度,开设绿色通道。对各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无法满足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应及时转介(诊)到上级医疗或康复机构。对需在家庭进行康复训练对象要求康复员每月定期直接进行技术指导或培训其家属,并填写康复个训档案。

6、将残疾预防和普及性康复知识纳入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内容。通过举办培训班、义诊咨询、刊出墙报、发放普及读物等形式,开展康复宣传服务活动;普及科学补碘、合理用药,儿童计划免疫和慢性病防治等健康知识,减少药物和疾病致残;开展婚孕期医学检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教育;宣传促进社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改造和维护。

7、根据残疾人康复需求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能、条件,为残疾人提供以下相应的社区康复服务。

(1)为偏瘫、截瘫、脑瘫、截肢、小儿麻痹后遗症、麻风畸残、骨关节疾病等肢体功能障碍者,制定训练计划,指导社区开展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进行效果评估。

(2)提供精神卫生和心理咨询服务。早期发现疑似患精神病者,并及时转送当地有精神疾病诊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进行鉴别诊断;对康复期的精神病患者,采取定期门诊治疗和综合性康复,督促病人预防服药,监护随访病人,对复发病人及时转诊。通过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各类残疾人树立康复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帮助残疾人亲友理解和关心残疾人。

(3)在有条件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为视力障碍者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对有手术指征的白内障患者,及时转介到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实施复明手术;对低视力的患者,及时转介到医院眼科、或开展此项服务的残疾人康复机构、定点眼镜店验配助视器,并接受助视器使用训练。

(4)结合社区儿童保健服务,对发现的疑似聋儿,应及时转介到有关医疗机构进行鉴别诊断,对其中的确诊者及时给予治疗。对治疗后听力无法恢复的聋儿,应及时转介到相关机构进行助听器验配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

(5)开展社区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和脑瘫儿童筛查。对发现的发育迟缓和脑瘫等残疾儿童,及时转介到有关部门进行早期干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和早期康复训练。

篇8

1、在大康复理念的指导下,与就业、教育、职康等服务内容相融合,学习“龙岗模式”,以街道社区为阵地、家庭为依托,以专业评估转介和康复咨询服务为纽带,将各项康复服务全方位下沉社区,满足残疾人个性化需求。

2、通过社区康复工作自查自评,发现基层专业技术人员配置不够、场地局限等问题突出,康复部将在区综合服务中心和区残联的支持下,寻求资源解决困难,为社区康复工作的开展提供硬件上的保证。

3、构建社区康复服务网络新平台。在“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基础上,构建社区筛查与诊断、转介服务、档案服务、康复治疗与训练、辅具适配、职业康复、教育康复、托养服务、心理辅导、家长培训和社区宣传的新平台,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

1、根据评估结果,组织视障残疾人由爱视眼科医院按照训练计划,进行手眼协调、盘中心注视、追随注视扫描等训练,尤其是视障儿童的康复训练。

2、按照《深圳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管理办法》,根据辅具评估报告,为有需求的残疾人进行辅具适配和使用训练。

下半年区残疾人家长培训学校将根据不同残疾类别,着力于实用性和操作性,聘请医疗专家为残疾人家长讲授最实际、最直接、最迫切需要的康复知识;定期开展残疾人亲属联谊活动,引导残疾人及亲属交流康复体会,相互支持帮助;帮助残疾人和亲属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健康水平,营造客观向上的生活氛围。为残疾人家长提供专业培训、互动交流、心理疏导等服务。

篇9

【关键词】 儿心量表; 康复时间; 协调障碍

【Abstract】 Objective The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children who are at the aged 0~6 of years ol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examination table to guid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zentrale koordination-storung(ZKS)children healing training. The study will help and expand the scale of childre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Methods 204 ZKS children were designed for two groups as random and equally. For A group, The children were suffered at 2006~2007 years, as the content of neuropsychologlical examination table for children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For group B the children who were suffered at 2007~2008 years do regular rehabilitation. Then compar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recover time and effect. The two groups children’s age, gender, state of illness and the time of rehabilitation every day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n the effect and time of rehabilita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Two groups of children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ecovery time,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neuropsychologlical examination table for children ZK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 Neuropsychologlical, development examination table for children; Rehabilitation; Central Coordination disturbance

中枢协调障碍是由德国学者Vojta博士在1976年提出的,是早期诊断脑瘫的代名词,用于一岁以内不能确切的诊断为脑瘫,将来又有可能发展为脑瘫的危险儿。孙世远[1]等对早期脑瘫做了明确的描述:患儿有引起脑损伤高危因素,临床具备早期诊断四要素: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反射异常,及肌张力异常,和Vojta姿势反射异常。我院康复中心收治的患儿以一岁内居多,特别是小于六个月的患儿,初诊多为中枢协调障碍,常应用儿心量表来评价患儿的病情,应用儿心量表指导患儿康复亦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均为我院康复中心治疗后随访的患儿均符合早期脑瘫的诊断,入选标准:①患儿有引进脑损伤的高危因素;②早期有哭闹、睡眠差、易打挺、吐奶、易憋气使劲等早期脑兴奋症状;③临床表现具备早期诊断四要素;④头颅影像学有相应改变:如脑室扩大、白质发育欠佳等。病情分度[2]:2006~2007年间筛选110例为A组,2007~2008年间筛选110例为B组。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程度,每天在院康复训练的时间均无差异,训练师亦相对固定,两组患儿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为本人经手治疗,康复中心的常规训练有:PT、OT、ST、药物、高压氧、水疗、按摩、早教、感统、脑循环、神经电等,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病情,小年龄患儿以被动活动为主,训练项目少,大年龄患儿要主动参与,训练项目多。智力落后患儿加高压氧、药物、脑循环等治疗。肌张力特高的患儿先降肌张力,后改善其运动能力。

A组患儿:严格按照儿心量表的标准制定的训练内容选择训练项目,根据精细动作、大运动、语言、适应能力、社交行为五大功能区的具体内容,按照患儿的实际发育年龄做相应年龄的训练内容,当各个能区发育不均衡差别较大时,可以各个能区分别开按实际发育水平年龄来做,例如:患儿智力已达6个月水平,大运动在3个月水平,运动发育就从3个月做起。

B组:按照以往常规的康复方法,先做康复评价后制定训练计划。两组患儿经康复合格回家后做家庭训练,于一岁之内每月复诊一次,于1岁、1.5岁、2岁随诊。所有患儿均在康复中心做综合康复训练,训练的内容、方法可有区别,每天训练的时间完全相同。由于两组患儿中各有4名患儿因生病、家长放弃、经济等原因未坚持训练,故排除了对方组相同年龄、性别、病情的共8名患儿入研究。

1.3 评价的方法[3] 主管医生为评价组组长,成员有:运动疗法师,包括,PT师、OT师,主要评价患儿的运动能力相当于几个月的水平,有无异常的姿势和肌张力,两侧肢体的肌力、肌张力是否对称,手的应用功能,运动落后的主要原因及制定下一步治疗计划。语言师:主要评价患儿语言能力、理解力、手眼协调能力、操作能力、注意力集中能力等智力、语言方面的问题及制定下一步训练措施。康复护士:评价患儿与人交流能力,对外界的反应能力,主动运动的意识等智力、语言方面的问题。主管大夫作最后总结:①智力水平:是否落后,落后者相当于几个月水平;②运动水平:是否正常,落后者有无肌张力、肌力的异常、异常姿势、病理症等问题。治愈的标准:智力正常,运动落后在2个月之内,无异常的姿势和肌张力,病理症阴性,复查颅CT正常者。儿心量表的方法(首都儿科研究所,1998):根据五大功能区:精细动作、大运动、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计算出其具体数值与患儿的正常月龄比较,算出DQ值、大于85分为正常。

1.4 病情的转归 A组患儿:治愈92例,未愈10例,B组患儿:治愈93例,未愈9例。19例未愈均确认为脑瘫,诊断符合1988年杭州会议的标准[4]。

1.5 康复的时间 从患儿入院时间至患儿治愈出院的时间。由医生评价,确定患儿的治愈出院时间,未愈患儿继续治疗。

2 结果

数据分析均采用SPSS16.0独立样本T检验程序。

3 讨论

儿心量表以往多用于评价康复患儿的发育状况,用其指导康复训练国内报道甚少。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A组患儿在院时间有所缩短,困此提高了本康复中心的患儿周转率,减少了院内交叉感染,节省了患儿家庭的人力、物力、财力。因中枢协调障碍的诊断有明显的年龄界限及时效性,缩短了患儿在院疗程,把那些治疗较晚即将成为脑瘫的患儿在短期内解决,从另一侧面讲也是提高了患儿的治愈率,这方面的研究还在观察中。

治愈率两组患儿相差不多,与早期均应用药物,高压氧的治疗是密不可分的。A组患儿的疗程之所以能够缩短本人觉得与早期患儿的智力开发是密不可分的。智力训练在提高患儿智力水平的同时又可促进运动的发育[5],因中枢协调障碍患儿以肌张力的问题为主诉入院,智力发育是许多康复机构非常容易忽视的。有的康复中心特别是PT训练师非常注重运动疗法,以此做为中枢协调障碍患儿的主要训练内容,以大运动做为评价疗效的金标准,而小于6个月的患儿智力发育,精细动作均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错过了最佳治疗的最佳时机。工作中许多患儿智力提高慢,患儿主动运动的意识差,运动能力的改善是非常慢的。

临床中有许多中枢协调障碍患儿肌张力下降后肌力特低,运动能力进步缓慢,但要比智力落后的患儿进步快,可能是由于边缘智力的原因,而以往的“经验主义”,总觉得患儿眼神可以,智力不落后,但用量表细卡发现患儿确实智力是边缘的,这些患儿运动能力落后不多,但动作缓慢、笨拙。如果能注重早期的智力开发,可缩短这些患儿的疗程。

智力发育是运动发育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哪个患儿的运动能力可超过智力,智力落后的患儿的运动能力是非常难改善的。在儿童康复中智力落后患儿是脑瘫患儿的7~8倍,应引起儿康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康复训练中把智力放在第一位是必须的。6个月、1周岁、6~7岁的智力发育具有明显的一致性,说明6个月、1岁的发育对远期预后有预测意义[6]。

阮连英认为:早期干预是指一种由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的教育活动,以促进高危儿智能发育。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发现该治疗在防治后遗症产生,改善患儿智力发育等方面有显著疗效[7]。6个月、1周岁正是中枢协调障碍患儿发育的关键年龄,在关键年龄点通过干预让患儿的智力水平达到正常,将是患儿一生的财富。对于那些形成脑瘫的患儿以后的生活中,也增加了社会竟争能力。

我康复中心近几年出现了6例初诊为中枢协调障碍后发展为孤独症者,这方面的追踪正在观察中。智力的开发应从康复训练开始时就介入,国内许多康复、保健机构均做出了非常成功的范例:欧萍等的《婴幼儿智能开发与发育鉴定表》详细的阐述了情感和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六大功能区相应的智能开发和早期干预,采用综合干预措施,以健康教育、情感、智能开发为突破口,提供了早期情感发展的促进办法[8]。刘月余等对中枢协调障碍及脑瘫患儿的早期智力干预临床验证取得了事倍功半的效果[9]。中枢协调障碍患儿和高危儿一样,均须得到全面的早期的发育,成长为健康儿,把脑瘫消除在萌芽状态,这是儿童康复工作者的责任。

两组患儿分在不同时间,是非常可取的,避免了治疗方案的不统一,使康复训练计划得以圆满完成。儿心量表注重小儿的全面、均衡发育,综合、系统的分析每个月份的小儿特点,是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全面评介小儿发育的量表,应用它对小儿细致的描述来针对性地康复发育落后的患儿,让他们达到正常,这是康复工作中一个非常好的借鉴。各个能区发育不平衡是中枢协调障碍患儿的特点,应用量表适时的纠正功能发育的偏差是一个非常好的捷径,促进患儿的全面康复。提高治愈率,降低脑瘫发病率,提高人口素质,这才是儿童康复的真谛。

参考文献

[1] 孙世远.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7-9.

[2] 谢鸿.高危儿保健和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57.

[3] 彭慧,聂立伟.0~6岁小儿心理发育量表评估1岁内康复患儿的信度研究.华北煤炭医学院学,2009,11(5):631-632.

[4] 林庆.小儿脑瘫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中华儿科杂志,1989,27(2):162.

[5] 鲍秀兰,华,等.早期干预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研究.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1):42-45.

[6] 周雪娟,罗艳斐,梁建凤,等.高危新生儿智力发育的随访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3(5):449-451.

[7] 阮联英.抚触联合早期干预对中枢协调障碍患儿预后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2):170-171.

篇10

围绕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以康复机构为龙头,以村为基础,以家庭为依托,充分整合资源,推进康复服务,促使残疾人康复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坚持政府主导和村卫生室参与相结合的社会化工作方式。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积极探索新形式下做好康复工作的有效方式,共同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

2、坚持低投入、广覆盖,保障康复对象的基本康复需求,兼顾多样性需求,以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获得较大的服务覆盖面。

3、坚持巩固基础、创新发展。在已有的工作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探索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内涵,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__乡残疾人康复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__

副组长:__

成 员:__、__、__、__、__、__*

2、落实部门职责

乡卫生部门:将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纳入村卫生服务和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计划;通过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六位一体”提供直接服务;与全科医生培训密切结合,对村卫生室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村卫生室人员的康复知识和康复技术水平;进行健康教育,普及康复知识;抓好免费婚前健康检查工作,开展残疾预防,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发生;抓好残疾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建立并实行残疾儿童发生报告制度。

村卫生室、参与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将残疾人的残疾状况、康复需求等情况纳入居民健康档案。村卫生室依据筛查、诊断结果,对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和医学功能训练的残疾人实施康复治疗和训练,包括对视力、听力、智力障碍者进行早期筛查、诊断并转介医治;对肢体障碍者,进行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训练;指导精神病患者合理用药。

村康复员负责在社区卫生机构和上级康复机构指导下,组织病情稳定的精神病患者和智力残疾人开展工疗、娱疗和其它康复活动;协助聋儿家长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组织盲人做定向行走训练。

乡民政部门:将康复训练与服务纳入本乡服务工作内容之中,村卫生室开展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协助抓好免费婚前健康检查工作。

使用“__”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全国统一用表、康复训练档案与评估标准;组织人员培训,建立工作队伍;进行知识普及和社会宣传;提供康复训练与服务信息咨询;组织督导检查;统计上报任务完成情况;指导残联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及基层康复站的建设,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抓好典型,推广经验。

确保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有专(兼)职人员负责,有工作制度和会议记录。掌握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数、残疾类别和康复需求等情况。对外挂牌,做到有工作职责、工作制度、服务内容、康复知识读物和残疾人“康复服务记录表”。掌握工作进度和工作效果,填报“康复服务汇总表”。

一村卫生室确定1名医生,村委会确定一名社区康复协调员共同负责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

二是加大康复人员的培训工作力度。

三是对社区康复服务实行规范管理。确保残疾人及其亲友对康复建立使用统一的康复服务工作、康复服务记录、康复训练等档案。康复工作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把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四是相关工作制度要统一公示上墙。乡制作村康复培育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工作流程、组织管理网络和服务流程标牌挂在创建工作办公室、乡镇卫生院康复技术指导站、康复站和活动场所。

1、残疾筛查、诊断:村、康复协调员会同卫生服务机构入户进行筛查和功能评定,早期发现各类残疾,掌握社区内残疾人的康复需求。

2、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各村卫生室、残疾人康复指导站为辖区内残疾人建立详细的康复训练档案。同时,村、康复协调员也要为辖区内残疾人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做好工作记录,动态掌握康复需求与服务情况。

3、康复治疗、训练:村、依据筛查、诊断结果,对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和医学功能训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