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危机化解范文
时间:2023-10-30 17:57: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危机化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所谓企业品牌危机一般是指“由于企业外部环境变化或企业品牌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失误,而对企业品牌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波及社会公众,大幅度降低企业品牌价值,甚至威胁企业生存的窘困状态,它具有突发性、难以预测性、破坏性、扩散性、广泛关注性等显著特征”[1]。在当前网络传播的大环境下,企业品牌危机一旦发生,其危害会更大,影响会更加深远。所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和化解品牌危机,就成为企业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
当前网络传播环境的新变化
众所周知,传统的大众传播手段如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群体的迅速壮大,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网络国家。因此,不论对于企业经营还是个人生活,网络已与之密不可分,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已成为当今时代人类的第二生存环境。而网络传播的效率和效果与传统媒体相比也后来者居上,且有进一步提升和扩大的可能。所以,网络传播手段本身所塑造的传播环境与传统传播环境相比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作用也不可同日而语。
在传播速度上,快速和及时。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主要区别之一就在于信息传播速度的差别。具体表现在一是从传播主体制造信息来看,传统媒体需要经过采访、撰写、录制和审批等多个环节和多人之手才能进入阶段,这样耗费时间长,有时会使新闻成为“旧闻”,而网络传播主体只要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就可以随时随地及时地信息;二是从传播平台传播信息来看,传统媒体中的纸质媒体要经过印刷、运输和销售才能到达受众手中,而电视媒体也要经过编排、选择时间段的播放才能传递信息,从而导致信息传播的迟缓,而网络媒体只要能够上网任何人都可在转瞬之间信息;三是从受众接收信息来看,传统媒体的受众接收信息要受到时间、地点和费用等的限制,而网络媒体的受众则可及时、便捷地获取信息。另外,今后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速的提高,会使信息的制造、和接受变得更为迅速快捷,这样就会极大地提高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和及时性。一分钟前被新浪刊出的一则信息,一分钟之后就可能被搜狐、网易等其他网站转载,几十分钟后,就会传遍全世界。
在传播内容上,量大且不可控制。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主要区别之二是信息传播内容上的差别。传统传播模式中的传播主体是报纸、杂志以及电视等少数传统媒体才有的传播机会,而且每种传播媒体承载的信息数量有限,再加上要经过各个不同编辑层次的审核才能最终信息,因此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数量小且内容受到诸多限制。而在网络传播环境下,无门槛化的传播主体、高速化的传播速度,几近无限化的存储空间,就使得海量信息的传播成为可能;再加上不断创新的传播形式,例如大量的博客、论坛以及聊天室和各种类型网站等层出不穷,赋予了各种传播主体更多地传播各种信息的可能。这样其优势一是可使传播主体根据自己的喜好发表各种形式的东西,使自己的意愿得到充分释放;二是可发表任何数量的信息并且瞬时转发出去。而其局限性是传播内容的难以控制。尤其在目前情况下,不论对于传播的载体,还是传播的形式以及传播的理念,全社会都在努力营造一种自由宽松的氛围,又由于第三方监督的缺失,其结果虽然使传播主体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但是也必然会造成传播主体传播信息时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增加,而且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也令人质疑。
在传播手段上,多样与经济。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主要区别之三是信息传播手段上的差别。传统媒体由于本身的特点只能运用一种或少数几种传播手段来传递信息且费用较高,这样就使信息的传播空间和时间范围狭小,承载的信息内容也少,从而直接影响了信息传播的数量和质量。而网络传播媒体则跨越了传统媒体手段之间的技术鸿沟,可以充分发挥传统媒体手段各自具有的优势,还可以综合运用各种文字、数据、声音和图像等多媒体手段来传递信息,而且价格低廉或者免费。因此这种在传播工具和方式上的再次突破和超越,使受众对象的范围又进一步拓展,其听觉和视觉又进一步得到延伸,是人类信息传播史上的巨大进步。
另外,网络传播还使传播过程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匿名性、传受双方的平等性等传统媒体所欠缺的优势。因此,网络传播必将迅猛发展。
网络传播环境下企业品牌危机的表征及后果
应当说,不论过去还是现在,企业品牌危机的成因归根结底还是企业内部原因,如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品牌策略不当以及组织内部矛盾等。[2]但由于外部传播环境的变化,使危机的爆发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主要表现就是,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品牌危机无论是危机的兴起、扩散还是深化,无不依托于网络载体,无不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例如近年来,许多行业领导品牌、跨国企业都纷纷出现品牌危机,如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王老吉夏枯草事件、丰田汽车召回事件以及双汇“瘦肉精”事件等,无不引起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即是网络传播的结果。可见,对网络媒体在企业品牌危机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应当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
品牌危机爆发的突然性。目前许多企业品牌危机的爆发事先毫无征兆,极具突然性。它们多是由各种论坛帖子或BLOG文章引爆的,之后被迅速转载,广泛传播,进而一发不可收拾。例如2008年万科的捐款门事件即为一典型例证。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巨大的地震灾难,举国同悲。同日,地产业龙头企业万科集团宣布捐款220万元并引发网友的广泛质疑。而5月15日王石的博文《毕竟,生命是第一位的(答网友56)》更是把他和万科集团推上了风口浪尖,立刻招来铺天盖地的指责和谩骂,在网络上引起强烈反响。即使在王石道歉、万科追加1亿元善款之后,网络继续对万科狂轰滥炸,导致万科股票连日持续下跌。[3]由此可见,在网络传播环境下,企业行为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消费者的共怒,掀起轩然大波。因此,看似偶然发生的令人难以预料的品牌危机的爆发也就成为必然。所以,苦练内功,加强企业和品牌各方面的管理,谨言慎行,提高危机意识,才能避免品牌危机的发生。
品牌危机传播过程的不可控制性。由于企业产品和消费者的生活息息相关,消费者对企业的负面新闻关注程度就较高,尤其是著名企业的品牌产品更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再加上上述网络传播的优势,会使负面信息一旦出现就像病毒复制一样令人恐怖地迅猛传播,并使信息消费从个体行为迅速汇聚成群体行为。进而品牌危机快速蔓延,加剧恶化,迅速升级发展,令企业措手不及。如2011年3月双汇的“瘦肉精”事件,虽是首先由央视“3・15”特别行动节目抛出的一枚食品安全重弹,但各大网站的跟踪报道无疑提升了“瘦肉精”的“知名度”,使企业品牌形象受到很大影响。然而,在网络传播环境下,虽然品牌危机具有不可控制性,但是企业不能无所作为,应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危机,控制住事态的发展方向,使其不扩大、不升级、不蔓延,尽量减少负面影响。
品牌危机发展后果的严重性。由于品牌危机的突发性和不可控制性,使企业猝不及防,同时,网络传播还不断催生新的危机,加剧冲突。因此,在目前网络传播背景下的品牌危机往往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危害。轻者不仅品牌形象受到打击,而且产品销售量减少,股价下降,利润损失巨大;重者倾家荡产,破产拍卖。即使度过危机,负面信息也会长期遗留在互联网上,而且很容易让网民找出来,这样就会一直影响企业的形象。所以,企业作为一个对外部环境极其敏感的组织,品牌作为企业形象的主要载体,企业品牌出现任何一次过失或者事故处理不当,其后果都有可能是致命的。
网络传播环境下企业品牌危机的化解途径
如前所述,企业品牌危机产生的原因还主要在于其自身存在问题,网络只起了推波助澜和监督的作用。因此,品牌危机的化解途径主要还在于自身“功力”的提高,如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采取合理的品牌策略、完善企业内部组织管理等等。[4]而本文主要论述的是以网络传播为载体的企业品牌危机的化解途径。
危机发生前建立预防机制。墨菲定律称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企业品牌危机即是如此。而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如果企业能够未雨绸缪,建立有效的品牌危机预防机制,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企业潜在的品牌危机,把危机消灭在萌芽阶段;另一方面即使危机发生也能充分准备,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机,转危为安。目前外国许多企业已形成较完善的危机防范机制,如设立首席风险官等,对危机管理高度重视。本文认为我国企业品牌危机预防机制的建立首先要树立高度的品牌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因为意识决定行动,企业居安思危才能避免危机的发生;其次要设立相应部门和职位,专门负责危机管理,管理人员平时研究处理危机的各种方法,培养和协调消除危机的各种关系网络,这样在危机来临时才能从容应对;再次要建立独立的针对网络的信息检测和预警系统,并制订相应的针对危险级别的应急处理方案;最后在网络信息监测范围方面不仅要对准企业自身的经营行为,同时还必须将包括竞争对手信息在内的行业信息等也纳入舆论监测的范围之中,以防受到来自外部危机的波及。[5]
危机发生时反应快速及时。现代网络传播环境下,对品牌危机认识不足,进而反应速度迟缓,就有可能导致品牌危机的大爆发。因此,品牌要生存,就要对企业在网络上的各种相关信息及时了解把握,对信息的细微变化在第一时间做出及时反应,才有可能把将要发生的危机化解在萌芽状态。这里一方面在危机刚刚发生时要立即启动预警体系,在保持理性和冷静的同时,要在最短时间内制定尽可能完善的危机应对策略;另一方面,要积极与消费者和社会公众进行即时沟通,要以最快的速度、诚恳的态度向他们说明事件的相关情况,以达到没有问题能尽快澄清事实、消除误解、制止谣言,有问题能主动承担责任,给外界一个负责任的感觉和效果。切不可一味推卸责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例如三鹿公司在危机发生时拒不承认自己的奶粉里含有三聚氰胺,最终引起全国消费者的愤怒,导致企业破产。
危机发生后补救措施得当有效。品牌危机发生后,除了及时采取上面的行动外,还要针对危机的成因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并通过网络大肆宣传,以此来赢得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谅解,从而使品牌危机的危害降到最小程度。其主要措施首先是企业领导者在网络上要抛头露面。因为领导者形象是企业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备受外界的关注。因此,如果企业领导者能及时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坦诚负责,必然有助于重塑企业形象。其次,产品质量问题是企业品牌危机产生的最主要和最多的原因,所以企业要把重心放在改进和提高产品的质量上。对此,企业要及时和详细地向社会公众进行说明,让消费者尽早放心。此外,在危机处理过程中,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品牌管理。在制定严格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同时,要建立完善的网络监督机制。这样才能及时避免危机的发生,或者在危机发生后减少危机的危害性。
参考文献:
[1]王文丽.品牌危机应对策略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1(5):73.
[2]李琳.我国企业品牌危机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12):47.
[3]刘璇.Web2.0时代的品牌危机公关[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5):126.
[4]李琳.我国企业品牌危机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12):48.
[5]詹轩.网络危机公关 防患于未然[J].创意传播,2011(3):89.
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
1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类别
1.1 筹资风险
所谓筹资风险主要包含财务杠杆效应、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汇率风险以及再融资风险等,是由于企业筹资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因素是企业筹资款额大小,问接因素是宏观经济环境和资金供需市场的变化。
1.2 投资风险
企业投资主要有两种形式:证券投资和直接投资。投资风险即企业投资后预期收益高于最终收益的风险,主要受投资环境和企业自身实力影响。
1.3 经营风险
所谓经营风险主要包含存货变现风险、采购风险、应收账款变现风险以及生产风险。是企业在供、产、销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所致,是指企业价值发生变化的风险。
1.4 存货管理风险
所谓存货管理风险是指企业存货多少对企业都会产生一定的风险,存货过少可能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导致原料供应不及时,存货过多有可能出现产品积压现象的发生。
2 财务风险来源
2.1 内部财务风险分析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财务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财务内部风险主要出现在财务人员身上,身为财务人员不应当缺乏财务风险意识,财务风险意识淡薄是产生企业财务风险最重要的原因。除此之外,产生企业财务风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财务决策失误,财务决策科学化是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当前我国多数企业财务人员普遍存在主观决策和经验决策的现象,如此一来,企业财务决策出现问题的现象频有发生。
2.2 外部财务风险分析
企业财务外部风险主要有四方面原因,包括经济因素;政治、政府及法律因素;自然环境因素以及社会、文化、人口及环境因素。其中,经济因素是指GDP的增长情况、财政政策、利率、税率、通货膨胀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如果企业处理不好这些因素,财务风险很容易发生;政治、政府和法律因素是企业外部财务风险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那些依赖政府合同和补贴公司来说更为重要,企业的经营情况直接受到企业所处的法律环境的影响;所谓自然环境因素,顾名思义,即地震、暴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对企业利润产生的影响,可能是直接导致企业财产损失,也可能是自然灾害致使交通中断,问接影响企业利润;社会、文化、人口及环境因素,例如宗教冲突等社会、文化因素会对企业产品、市场以及服务产生重大影响,严重时可能导致企业经营条件损坏和经营活动中断。
3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3.1 针对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对策
3.1.1 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特别是财务人员风险意识
无论企业是否面临危机,风险意识应当时刻存在,如果等危机四伏时再想到风险就晚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临时抱佛脚是行不通的,需要企业加强管理层的风险意识,对于企业财务人员更应当加强风险意识,在企业财务风险意识上,企业人员应当时刻如履薄冰、时刻战战兢兢,这样企业才能在平稳中得到发展。企业高管重视财务风险,企业全体员就会受其影响,在整个企业形成全面防范财务风险的局面,使得人人参与风险防范工作,从而可以达到大小风险处处预防,各种财务风险在掌控之中。对于一个成熟企业来说,还应当让财务管理人员明白,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应当提高财务部门整体素质,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扼杀财务风险的萌发,让其明白,在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身为财务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始终,因此,企业应当精选财务人员。
3.1.2 提高财务决策科学化水平
由于企业财务决策失败导致企业破产的案例处处可见,目前我国企业财务决策中主观决策和经验决策较为普遍,从而致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此,提倡提高财务决策科学化水平。
首先,企业应当预防针对筹资的风险。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控制和预防筹资风险的根本是努力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企业收益是企业还本付息的来源。如果企业长期经营管理不善,即使资金管理再有效,按时支付债务本息也很难实现,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当优化资本结构,可能进行适度负债。可以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处在负债状态下,是一把双刃剑,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筹资风险,不能只看到高收益而忽视风险,因此企业应当进行适度经营。
其次,企业应当预防针对投资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包含投资证券风险和直接投资风险,合理进行投资组合,运用投资组合理论可以加强预防投资证券的风险;至于直接投资风险,可以运用科学方法加强投资方案可行性研究,对投资回收期、净现值、投资报酬率、报酬率等指标进行计算,并对其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同时对投资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
再者,企业应当预防针对资金回收的风险。对资信状况和财务状况好的客户,结算时相应采取商业汇票、分期收款等风险较小的结算方式。对于信用状况不好、偿债能力差的客户,结算方式可以采用支票或者汇兑等。与此同时,企业为了及时催收货款,可以制定科学的收账政策,组织相关人员加紧催收逾期未结清欠款客户,在此过程中,需要依据具体情况和不同时问采取灵活政策。
第四,合理安排负债期限结构。企业筹措来的资金按照还款期限长短可分为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其中长期资金因其占用时间长,在资金占用期间会为企业利益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因而企业需要承担与长期资金相应的经营风险及利率变动等所带来的影响。而企业由于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暂时性的资金周转困难,通常会筹集短期资金。看似成本较低又具有一定灵活性的短期资金会使企业近期到期需要偿还的债务增多, 企业短期偿债压力会增大,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企业需要认真审视不同时期的资金需求,在充分考虑企业现有的偿债能力和未来的盈利能力之后,决定是目前短期承担较大的还债压力还是承担长期的通货膨胀风险。
3.1.3 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企业需要理清内部各部门与财务之问的关系,确立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地位和应当承担的职责,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各个部门共同努力起来,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即企业不能被一时的表面繁荣景象冲昏头脑,需要全体员工不放松任何细微问题,一起在思想上对潜在风险或危机要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警惕。
3.2 针对企业外部财务风险的对策
3.2.1 分散策略企业针对外部财务风险可以采取分散策略,可以采取多种经营的方式,可以采取企业之问联营,还可以采取对外投资多元化的方式。尤其是针对一些需要投资较大资金的项目,为了减少风险,企业应当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从而分散投资风险。
3.2.2 回避策略
所谓回避风险是指在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卜,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对企业财务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实现回避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
3.2.3 减弱策略
企业任何经营活动都有不同程度的风险,因此回避作用总是相对和有限的,企业总是在追求预期利益的同时,可以实施减弱策略,通过削弱损失严重性或者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的机会,将损失减至最低程度。企业采取减弱策略,不仅可以在经济上是可行的,而且在法律、人员和技术力量上都是有保障的。
3.2.4 转移策略
所谓转移策略,顾名思义,即是企业通过各种合法手段,将企业全部或者部分正在承担的风险转嫁给社会上的其他个人、企业或者政府去承担。
4 结束语
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提前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并及时对风险进行控制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企业财务部门人员的专业技能及财务风险意识,不断完善和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以及预警机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应当预先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尤其应当重视筹资、收益分配的风险管理,从而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本人在文中给予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从中不难看出,企业运营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有很多种,企业在面对机遇和风险时,处在一种抉择和权衡中,不同企业、不同管理者都会做出不同的决策,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在此过程中,秉持目标做事,有关风险防范、控制的探索和尝试都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篇3
做贴心人,热情服务见真情
县城关工商所实行“ 一对一个性化帮扶服务,作企业的贴心人”制度。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该县许多企业不同程度地出现生产滑坡、经营困难的状况。为了深入贯彻省、市工商局“一化三基”战略,帮助企业度过“冰冻期”,县城关工商所全面启动服务“一化三基”工商联络员帮扶企业工作,挑选20家有发展潜力、有带动影响力的企业作为工商联络点,从该所精选出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好、协调能力强的工作人员作为工商联络员,建立一对一、多对一的联络关系。
进企业门、听企业言、知企业情、解企业难、连企业心。在大走访活动中,该所14位工商联络员共走访企业150次,为企业提供涉及注册登记、年检事项、争创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等政策法律咨询90余次,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80多件,真正在企业与工商部门之间架起了“连心桥”,建立了深厚的互信关系。
工商联络员制度采用“一对一,多对一”的联系服务方式,为企业提供个性化帮扶,“保姆式”的呵护。由于部分企业分支机构较多,地点较为分散,资料准备相对复杂,企业办理年检往往需来回好几趟,耗时费力。该所推行“企业办事预约制度”之后,这样的麻烦得十分方便快捷了。今年5月份,应绿都超市苏总的预约,该所率工作人员上门为其办理年检业务,现场解疑答难,指导其补充、规范资料,该企业当场准备年检资料、当场提交,工作人员当场受理、当场审核、当场加盖年检戳印,几十分钟便办完了全部工商年检手续。
做指导员,解疑释惑表真意
县城关工商所走进企业,主动作为,做企业的“贴身指导员”。走进企业很容易,关键是要走近、亲近、贴近企业,让工商人的脉搏同企业一齐跳动,该所推行建立重点企业品牌建设工作联络点制度,把辖区12家知名商标企业和经济扩张力强、上升势头好的注册商标企业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制订帮扶方案,推进品牌战略,加快“一化三基”步伐。该所为引导企业打造品牌,多次深入企业,上门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及实施条例、《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增强企业争创驰名商标的意识;并帮助企业明确战略定位,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实行跟踪指导服务,从指导企业收集申报材料,都是亲力亲为,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
该所还精心指导、帮助企业运用商标战略开拓国内市场。指导企业加强商标管理。如帮助绿都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商标管理部门,配备专职人员,制定商标发展规划,把商标注册、使用、管理、保护、争创驰名商标同营销策略结合起来,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该所还积极指导企业加强商标经营和商标宣传。如帮助“金屋神泉”公司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商标,特别是在广告中,突出商标,从而扩大企业和产品知名度,使商标在消费群体中获得广泛认同,使该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做好帮手,牵线搭桥献真心
县城关工商所创新服务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当企业融资的“好帮手”。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我县很多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难题。该所密切关注民营企业生存态势,立足自身职能,积极探索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的有效举措。
该所在开展“一化三基”联络活动中,向企业发放500张“爱心联系卡”,“遇到困难找工商、碰到麻烦找工商”,已成为企业办事不顺时的第一反应。自一化三基”联络活动以来,该所共办理企业动产抵押登记3件,为企业获得动产抵押贷款132万元。
与此同时,该所还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帮助解决融资难题。通过“一化三基”工商联络员穿针引线,共帮助上千家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银行顺利融资近156万元。该所组织召开企业洽谈会,搭建融资平台,并在年检、注册登记等窗口广泛宣传联络企业。为辖区内 1998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104万元。20多家企业当场与银行签下了120多万元贷款、110万元意向贷款协议,为41户中小企业和个体户争取邮政贷款94万元。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在推进“富民强县、振兴绥宁”的伟大征程中,该所牢固树立“服务县域经济、优化经济环境”的理念,以实际行动践行“工商优质服务年”和“绥宁县服务企业年”工作宗旨,为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该所全体干部职工坚信,服务“一化三基”工商联络员帮扶企业工作,一定会打造成为绥宁工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今年6月中旬,在该所会议室内,召开了企业座谈会,所长向各企业介绍了工商部门的主要职责与职能,重点介绍了该所大力开展服务“一化三基”工商联络员工作。同时指出,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重视树立和培养自己的品牌,积极注册商标,提高企业自身的品牌价值,而“一化三基”工作就是加强工商部门与企业联系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工商部门可以利用这一平台对企业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从而避免企业因为不懂法而违法的情况发生;工商部门的有关重要工作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向企业进行宣传;工商部门还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了解企业的需求以及对工商部门工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各企业认为工商部门对企业的帮助很大,希望进一步加强与工商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尤其是该所近期开展的服务“一化三基”工商联络员制度,真正搭建了企业与工商部门沟通的桥梁,使企业能够更好更快发展,为绥宁经济健康稳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企业座谈时,该所所长表示,今后该所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工商局的《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措施》,在放宽准入,降低创业门槛,大力扶持,搭建发展平台,创新监管方式,创新服务理念,规范
篇4
论文摘要:计划行为理论认为,行为的意愿是影响行为最直接的因素,行为意愿反过来受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基于课题“企业节能减排意愿调查”的研究及计划进行为理论视角,就相关因素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提出企业节能减排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并为江西省企业节能减排工作顺利进展提出建议。
论文关键词:企业节能减排;计划行为理论;意愿
1引言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压力的矛盾日趋尖锐,为解决该矛盾和确保两者间的动态平衡,必须有效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强化技术创新,才能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目前,国内外对节能减排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国家部门对各类企业进行的节能减排摸底调查,目的在于明确当前节能减排工作的形势和任务,根据调查结果开展节能减排研究,制订促进节能减排的工作思路、目标及政策措施。第二,针对家庭和个人在生活方面的节能减排调查,能够有效提高公民节能意识,促进节能减排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第三,关于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调查,通过调查,能够及时了解企业节能、排污状况,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参考,并促进节能减排相关技术和措施的改进。
这一研究,不仅囊括了大部分以前与此相关的各种调查结果,也获得了影响企业节能减排意愿的因素的原始资料和数据,补充当前针对企业节能减排意愿调查的空白。
同时,希望研究成果可以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能为政府的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建议,并通过研究人员的努力,提高企业承担环保公共责任的主动性,发挥企业在环保低碳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2计划行为理论(TPB)
计划行为理论(TPB),是由美国学者Ajzen和Fishbein在理性行为理论(TRA)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社会学领域研究行为意愿方面广为认可的一种理论,在各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因其对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这些中间变量的引入,使得态度与行为之间的联系表现的更加明显,也同时增强了该理论对实际行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
计划行为理论从信息加工的角度、以期望价值理论为出发点解释主体行为的~般决策,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经过深思熟虑计划的结果,行为的意愿是影响行为最直接的因素,行为意愿可以由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来预测,其中感知行为控制间接或直接地影响着行为。计划行为理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观点:
(1)非完全意志控制的行为不仅受行为意愿的影响,还受个人能力、机会、资源等实际控制条件的制约,在实际控制条件充分的情况下,行为意愿直接决定行为;
(2)实际控制条件通过准确的感知行为反映,因此感知行为可作为实际控制条件的替代指标,直接预测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预测的准确性依赖于感知行为控制的真实程度;
(3)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的认知与情绪基础是信念,但在特定时间和环境下,只有少量信念可以被获取;
(4)个人和社会文化等因素(如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经验、人格等)通过信念间接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从而最终影响行为意愿和行为。一般来讲,行为态度越积极,得到的重要支持越大,感知行为控制越强,行为的意愿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关于节能减排的决策是企业在新经济形势下的战略性选择,而企业的战略性选择行为是企业管理者主体如CEO或由主体组成机构基于内外环境分析的理性决策行为;鉴于TPB理论对主体行为的良好解释力结合国内企业管理现状,本文力图将TPB理论引入影响企业的节能减排意愿因素的分析中,从计划行为理论出发,提出分析企业节能减排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并就相关因素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
TPB认为行为意愿(BI)即主体执行特定目标行为的意愿,反映了主体完成特定行为的意愿强度。就企业节能减排行为而言,节能减排意愿越强,就越有可能推行节能减排活动。
行为态度(AB)指主体对某种行为所存在的一般而稳定的倾向或立场。就企业节能减排行为态度而言,则是指企业对节能减排所持的积极或消极的态度。一般地,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态度受主体拥有的大量有关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可能结果和对行为结果评估的信念影响,对企业节能减排的战略作用认识越深刻、对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感越强,对企业节能减排的结果预期收益越好,则态度越积极。具体包括以下可能素:经营目标、经济风险、消费需求、竞争水平等。
主观规范(SN)即是主体在决策是否执行某特定目标行为时感知到的社会压力,它反映的是重要他人或团体,如:政府,舆论媒体,股东对主体决策行为的影响。就企业节能减排的主观规范而言,它受企业对重要他人或团队对其是否执行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意向和期望的信念影响。具体包括以下可能因素:政府压力、媒体压力、市场压力、内部阻力等。
知觉行为控制(PBC)是指主体感知到执行某特定行为容易或困难程度,它反映的是主体对促进或阻碍行为因素及其影响强度的影响。就有关企业节能减排的知觉行为控制而言,它由企业对促进或阻碍行为因素及其影响强度感知的信念决定。具体包括以下可能因素:政策优惠、金融支持、节能技术、专业人才、自有资金、制度安排、管理水平、协作交流等。
课题选取了46个具有代表性的江西省内企业进行问卷和访谈调研,搜集原始资料和数据,可供深入研究各相关因素对企业节能减排意愿的影响。
通过调查并结合TPB模型分析,归纳出各种影响因素,如图所示:
依据TPB的观点,在做出节能减排(行为)决策时,企业的管理者所拥有的大量相关信念,在特定时间和环境下只有少量能够突显,这些突显的信念通过影响企业管理者关于节能减排的行为态度、决策时感知的社会压力和对可能促进或阻碍节能减排执行的因素与强度的认知来影响企业最终的节能减排行为意愿和行为。
3企业节能减排的TPB分析
3.1企业节能减排中的行为态度
行为态度,指决策者对目标行为所持的积极或者消极的主观评价,即决策者认为该行为是有利或是不利的。在节能减排决策中,决策者对节能减排的主观评价更为积极,则越容易实施行为,反之则难以实施行为。节能减排行为所带来的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即经营目标、经济风险、消费需求、竞争水平。在调查中,46.7%的企业认为本单位的节能减排措施对利润的贡献率低于5,其余企业则认为贡献率处于5%到10%之间。同时,74.8%的企业认为竞争对手愿意自主开展环保和节能降耗工作(其中34.8%的企业认为“非常愿意”)。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的企业认为节能减排有利于企业满足消费需求、实现利润,节能减排行为的经济风险可控,并且能使企业在竞争力水平上有所提升。
这些因素整体产生的积极影响,能促使企业加强行为信念,对行为的实现将产生正面影响。
3.2企业节能减排中的主观规范
主观规范是指,决策者在进行该行为时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通常表现为对决策者最具影响力的个人或团体对该行为的影响作用大小。在企业节能减排中,这种社会压力反映为管制压力、舆论压力和市场压力三个方面。管制压力来自政府监督,舆论压力来自消费者和社会公众,而市场压力来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竞争者和消费者等。例如,2008年江西省相关监督部门对全省18家“千家节能行动企业”和百家重点耗能企业进行节能目标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表扬超额完成任务企业,并通报批评未完成年度节能目标企业,勒令未完成目标企业在限定日期内报送整改专题报告,深刻分析未完成目标原因,并着手整改,管制压力可见一斑。此外,32.6%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其单位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上级部门要求在当前全世界呼吁“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对任何一家企业而言,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社会大众,对于企业的低碳环保、节能减排正从期望向要求过度,同时,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都已不得不接受行业内生存和竞争的压力,不可避免的向节能减排迈出步伐。企业的重要影响个人或团体中,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企业都承受着空前的节能减排压力。
3.3企业节能减排中的知觉行为控制
知觉行为控制指的是,决策者在实施行为时所意识到的促进和阻碍这一行为的因素,即当决策者认为自己所掌握的资源和机会越多,可能碰到的阻碍越少,则知觉行为控制越强,亦即是说越可能实施行为企业节能减排中,影响知觉行为控制的因素概括有,政策优惠、金融支持、节能技术、专业人才、自由资金、制度安排、管理水平、协作交流等几个方面。
本研究中,被调查企业所使用过的节能技术,技术所属企业中有93.5%的企业认为节能技术和产品能起到明显效果,只是效果大小存在差异。65.2%的企业设置了节能减排专职人员,在节能减排上的资金投入54.3%的企业低于100万元人民币,而投入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l8家(其中包含投入1000万以上的企业2家),占被调查企业的39.1%。企业节能减排相关制度建立方面,能源计量制度、能源消费统计与报告制度、节能减排考核制度,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四项制度中,对于其中任一制度而言,大约均有一半的企业已经建立,另外,有36.8%的企业制定了年度节能减排计划。以上包含了企业节能减排行为,在知觉行为控制中被促进的方面。
对于知觉行为控制中的阻碍因素方面,本项调查中54.3%的企业不知道实施清洁生产项目方面的申请补贴情况,这意味着监管方与企业关于政策优惠方面的信息并不对称。被调查企业中,认为节能降耗成本太高、严重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的企业占36.8%,认为企业还不具备相应的技术资金条件的占43.5,认为环保、节能降耗的相关优惠政策太少的占56.5%,同时,19.6%的企业认为自己未能全面掌握有关环保及节能降耗标准方面的信息,50.0%的企业认为缺乏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管理模式的推广交流平台,无法准确及时的了解和选择节能降耗技术产品,41.3%的企业认为市场上的节能技术成熟度不高、无法真正让企业节能,13.0%的企业认为节能降耗投资较大,缺少银行贷款方面优惠。以上因素的阻碍作用,成为了抑制企业节能减排有效实施的关键。
3.4综述
根据TPB模型,在行为态度上,被调查企业认为节能减排对企业长远而言影响是积极的,并且在企业决策者的主观规范信念中,企业因受到各方面的压力,不得不开展和进行节能减排。在计划行为理论中,行为意向是导致行为的直接因素,而以上两个因素加强了企业节能减排的行为意向,然而,在影响行为意愿的第三因素——知觉行为控制中,企业虽已掌握一定可利用的资源和机会,如节能减排的政策优惠、信贷支持、节能制度建设等,但企业切实的节能减排行为仍受到较大的阻碍,如资金不足、缺少更加有效的技术、节能收益较低,综上而言,企业面临的问题是节能减排成本过高而所获得的支持和收益不足,由此得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则是,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源、机会和支持,破除阻碍节能减排行为的障碍。
4结论与展望
通过以上对影响企业节能减排意愿的因素的分析,要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必须从影响企业管理者感知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控制的影响因素着手。
篇5
一、实施农业节水,必须要合理安排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我旗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根据水资源的承受能力来安排,通过合理调整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率。
1、农业生产要根据水管部门分配的水量指标,实行“以供定需,以水定播,量水而种”,认真落实“三压三扩”措施,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三压三扩”即压缩夏田,扩大秋田;压缩高耗水作物面积,扩大低耗水作物面积;压缩重盐碱地面积和低产田面积。扩大饲草料面积。积极推行渠域化、区域化种植,以便集中灌溉,减少水量损失,提高灌溉效率。要继续推广抗旱保水剂,增加地膜覆盖,增施有机肥,运用膜下灌溉,非充分灌溉等手段,提高作物保水、保肥能力,发挥水资源的最大效益。
2、工业发展用水增加必须控制在我旗的水资源承受能力内,通过合理调整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率。污染比较严重的造纸企业和化工企业在节约用水的同时,要加大治污力度,力争使用循环水。旗政府今后招商引资要限制引进高耗水 、低产出项目。在建和拟建的工业项目一定要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对重大工业项目,污水处理和环境保护一定要未雨稠缪,及时制定严格的排污措施,严防水污染。
二、实施农业节水,必须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
各级政府及水利部门要作好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宣传工作,让全民都知道当前用水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目前存在的水资源浪费问题,以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节约用水的典型事例,使关心水、珍惜水、保护水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逐步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特别是提高农民的认识,建立示范区,通过进行渠道衬砌、管灌、喷灌对比试验,利用灌溉面积,亩次用水量、灌溉费用、产量等技术数据,向农民证明节水的效益,使农民形成灌溉就是浇作物的新观念,改变以往传统的“灌溉就是浇地,浇地就要浇足浇透”的粗放灌溉模式,让农民掌握科学的灌溉知识,按照不同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对水的需求情况,采用合理的灌溉方式,适时适量灌溉,只有全民都树立起节水意识,才能真正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实施农业节水,必须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进地面灌水技术,减少渠道、田间渗漏,能够节约大量用水。首先我旗要结合农业综合开发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国土资源局的土地整理项目继续实施渠道衬砌工作,对支渠、斗渠、农渠实施防渗衬砌,对毛渠进行清淤。其次,大力搞好平地缩块。据测算,地块1亩和3亩比较,节水23%。因此我旗一定把平地缩块作为节水的重要措施来抓。水利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投资,建立以政府和社会投入为主体,以农民集资为补充的投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吸纳多方资金,同时还要发扬自力更生和不等不靠的精神,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政策引导、以奖代补等方式,促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顺利开展。
四、实施农业节水,必须加强群管组织建设
深化和完善群管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用水户参与管理体制,明确协会的法人地位,加强其管理职能,制定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协会运作,使其不仅全面承担田间工程的管理,而且代表广大农民参与灌区的全面管理。加快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步伐,调动广大农民参与节水的积极性。灌区内要实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加强水费计量设施建设,推行“按方收费、超用加价”政策,促使灌区真正发挥群管组织的作用,提高管理水平,向管理要节水效益,维持好良好的用水秩序,避免出现争水 、跑水等水事纠纷。
多年来,水利部门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对进一部夯实农牧业基础,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一传统的水利工作模式不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按照政府的经济发展目标,必须把水利工作的重点由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主转移到为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全局服务的轨道上来。把工业化、城镇化用水摆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力争尽快形成与全旗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水资源利用体系,使水利工作成为工业化、城镇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综上所述,对我旗来说,在农业节水的基础上,统筹城乡水资源配置,通过工业支持农业节水,农业节水支撑工业和城镇建设,充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保障今后工业用水及社会发展用水,是我旗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篇6
公司上半年业绩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目前由房地产向多个方向转型的成效如何?就以上问题,《投资者报》记者于8月6日致电公司,并得到公司工作人员的简要解答。
上半年业绩大增受益结算周期
2015年上半年,因交付周期所致,公司实现结算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6%~612%。
根据公司2014年年报显示,润富花园三期、天润城八街区等23个项目预计全部竣工时间在2015年,威尼斯水城十二街区等3个项目预计全部竣工时间在2016年,吉林一期三街区等3个项目则在2017年。
房地产行业属于周期性行业,受项目布局和结算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公司在2015年竣工项目多,推动了上半年业绩。
苏宁环球近三年一直未新增土地储备,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公司近期也没有拿地打算。
根据苏宁环球2015年5月的“关于公司房地产业务是否存在土地违规闲置的专项核查报告”内容显示,目前苏宁环球旗下共有紫金朝阳府、浦东大厦等9个在建房地产项目,上海苏宁环球珊瑚岛和昆明如安街原昆八中地块两个未开工项目。
不过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在南京等地的房地产项目可售资源充足,而且南京江北新区项目――南京天润城和威尼斯水城目前销售情况良好,两个项目邻地铁3号线,随着2015年4月地铁的通车,项目销售业绩良好,销量回暖趋势显著。
2015年4月,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拟募集38亿元用于天润城十六街区北区、天润城十六街区商业综合楼、北外滩水城十六街区、北外滩水城十八街区4个房地产项目。以上4个项目均位于南京市江宁区,该区域已被列为国家级新区。
由此次定增房地产项目可见,短时期内苏宁环球的转型并不会摆脱房地产业务。由于新业务的培育需要时间,因此,近几年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仍在房地产业务。
多元化转型动作频繁
苏宁环球近期来颇受资本市场关注。仅在2015年,公司就有7次投资者关系活动。苏宁环球的业务亮点在于去房地产化,向文体产业、健康产业和金融业转型的动作频繁,意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极。
苏宁环球的多元化运作从文化产业开始。
2014年7月,公司以1亿元从大股东手中收购苏宁文化。同月,公司与上海泓霆影业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但是半年后双方合作却终止。苏宁环球在2015年1月的公告中解释称,公司终止协议的原因是泓霆影业未能达到承诺利润。
2014年12月,苏宁文化与英皇影业有限公司签署了《电影<破风>联合投资合作协议备忘》。《破风》是一部由林超贤执导、彭于晏等主演的运动青春片,于2015年8月6日上映,票房成绩将接受市场检验。
2014年底,公司与江苏广电集团等成立江苏聚合创意新兴产业投资基金。
2015年6月,公司收购韩国动漫上市公司REDROVER部分股权,同月又与另一家韩国动漫公司OCON签署合作协议。
除了已经进入的影视传媒行业以外,公司2015年继续转型健康和金融。
2015年5月,苏宁环球公告称计划在上海普陀区、自贸区分别投资设立教育、健康、金融、股权投资4家全资子公司。
2015年7月,公司先后与长城国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昆吾九鼎投资和和睿资产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在医疗健康、金融和教育业务方面展开合作。
篇7
摘 要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后危机时代我国企业的发展既面临机遇又存在挑战。本文从财务预警的涵义出发,分析了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种类、预警体系的构建,最后提出企业财务危机化解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 财务危机 财务预警 财务指标 措施
一、财务预警的涵义
后危机时代站在企业财务的角度看,进行企业财务预警分析,企业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强化财务管理、避免财务失败和破产具有深远而又重要的意义。企业财务预警是指借助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采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及多种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损失,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二、财务预警体系的构建
(一)财务预警方法
1.Z-score辨别模式
Z模型的研究步骤是首先选定企业的样本,最初的样本由66个企业组成,分成两组每组各33个企业。 [1]其模型的具体形式如下: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式中,X1=营运资本/总资产,反映资产的流动性与规模特征;X2=留存收益/总资产,反映企业累计盈利状况;X3=息税前收益/总资产,反映企业资产的获利能力;X4=权益的市场价值/总债务的账面值,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X5=销售总额/总资产。反映企业的营运能力。
2. Logistic模型
Logistic回归模型以其假设前提少,判别精度高,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型之一。其提出的理论依据是在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中应用了二元概率函数,来计算危机事件发生地概率。在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中,logistic模型如下:
Yi=β0+β1x1i+……+βkxki
Pi=l/(1+e-yi) 式中,Yi代表第i家企业是否发生财务危机,i=O或l,O代表正常企业。l代表财务危机企业,xki代表第i家企业的第k个财务比率,Pi代表根据Logistic模型所估计出来的第i家企业可能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
3.BP人工神经网络
BP人工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是Rmealhart和Mclelland等研究并设计的、基于误差反向传播算法的一种多层前向神经网络”,其结构主要由一个输入层、一个或多个隐含层、一个输出层组成,各层由若干个神经元(节点)构成,每一个节点的输出值由输入值、作用函数和阈值决定。[2]网络的学习过程包括信息正向传播和误差反向传播两个过程。在正向传播过程中,输入信息从输入层经隐含层传到输出层,经作用函数运算后得到输出值与期望值比较,若有误差,则误差反向传播,沿原先的连接通路返回,通过逐层修改各层神经元的权值,减少误差。如此循环直到输出的结果符合精度要求为止。
(二)财务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现代管理学理论研究,对于制造型企业的财务指标的选择,应着重考虑以下五个财务指标:
1.常用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1)企业偿债能力指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负债保障倍数=总资产/负债总额
(2)负债水平指标
净权益负债率=负债/净权益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钱利润 /利息费用
=(净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
DFL=(EPS/EPS)/(EBIT/EBIT)
式中:DFL为财务杠杆系数;EPS为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额;EPS为变动前的普通股每股利润;EBIT为息税前利润变动额;EBIT为变动前的息税前利润。
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税前利润(西方财务理论认为这是第二阶段杠杆效应)
(3)盈利能力指标
企业盈利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偿债能力。
销售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净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权益
=总资产收益率*资产净权益倍数
总资产净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
资产净利润率=净收益比率*财务杠杆系数*资产利润率
资产利润率=营业收入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
营业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收入总额*(1-折扣率-退货率-折让率)]
净权益周转率=营业收入/净权益平均值
(4)资产营运能力指标
企业资产运营能力的高低,即各项资产是否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既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也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反映了管理者的工作业绩,其指标反映如下:
存货周转率=消货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净额*(1+增值税率)/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资产平均余额
(5)发展能力指标
销售收入增长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额/上一个时期主营业务收入
总资产增长率=本年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
这些财务指标的比例关系分别反映了公司的获利能力、资金运营情况、现金偿债能力、企业股权市场价值与企业的负债之间的关系、企业总资产创造现金流量方面的能力。
三、企业财务危机化解的几点措施
(一)加大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资金利用率
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务控制能力,进一步强化风险控制管理的能力,深入开展清欠清收工作。
(二)快速完成债务重组,解决当前主要问题
全面完成公司债务重组工作,积极推进公司债务重组工作,妥善处理公司逾期贷款及担保问题,为公司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加大资产整合力度,实现资产经营创新
司应该进一步加大资产整合力度,盘活闲置资产与不良资产,力争在资产经营管理制度上实现创新,提高资产经营者的积极性,提升相关资产的经营质量和盈利水平
(四)以创新发展为主线,积极推进新品开发
加快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产品品质,积极研发高附加值的高端薄膜产品,做强公司薄膜主业。
参考文献:
[1]岳上植,张广柱.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研究.会计之友.2009(1):79-84.
[2]上官鸣,马邵利,陈小超.我国部分上市公司两种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比较研究.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8.26(2):143-146.
[3]王宗萍,张慧淑.关于几种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比较.2006(4):136-137.
篇8
关键词:危机公关;存在问题;防范措施;处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C931.2 文献标识码:A
现代社会每家企业都有可能遇到公共危机,即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可能严重影响企业声誉和形象的事件。及时有效地处理和应对公共危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但是在许多中小企业的眼中,认为开展公关活动特别是危机公关是大企业、跨国公司应涉及的事情,对于一个地方性中小企业而言,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和资金进行公关活动。正是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势力不及大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在遇到挫折和危机后若不能积极开展危机公关活动,就更会影响其正常的生产与经营活动,甚至导致其一蹶不振。所以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和重视企业的危机管理问题。
一、中小企业危机公关中存在的问题
1.危机识别能力普遍薄弱
危机在爆发之前有一定的隐蔽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危机就完全不可防范,多数危机在爆发前都有或多或少的预警信号,只是没有引起注意和足够的重视。另外许多中小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识别危机时具有一定的短视性,对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效益具有直接关联的危机,如人力资源危机和产品/服务危机等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而对并购、诉讼、工作事故、媒体危机等与经营效益关联不直接的危机敏感度相对较低,但这些危机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同样能带来严重危害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
2.缺乏媒体危机意识
在现代信息社会,媒体的社会传播通过影响企业的形象、知名度、美誉度进而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目前许多中小企业往往对在常态时与媒体建立和谐关系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与媒体的合作主要是常规的、表层的合作,缺乏积极有效的深层次合作;当企业处于危机状态、内外交困时,或者是比较消极被动地应对媒体的竞相报导,或者是对于媒体不利报导采取过激的反应,导致与媒体关系紧张。?
3.人力资源危机困扰着众多中小企业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变数越来越多,企业所面临的危机类型也越来越多。当前中小企业最经常面临的前三种危机依次是人力资源危机、行业危机、产品和服务危机,其中人力资源危机不仅是中小企业最经常面临的危机,也是给中小企业造成严重影响的危机之一,主要表现为普通员工的频繁跳槽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非正常离职。
4.采用不正当手段进行危机公关
不少中小企业认为危机公关就是“关系公关”、“金钱公关”,片面认为危机公关就是动用所有手段,摆平政府职能部门和媒体,依靠政府强压顾客,依靠媒体混淆视听。在自身有错时并不是在第一时间承认错误,以积极的态度承担起社会责任;在自身无错蒙受诽谤时,也不能及时依靠法律手段公平解决,尽量挽回损失,而是一味动用金钱和人际关系,依靠不正当手段减少或避免损失。
二、中小企业危机防范措施
在危机管理中,防范危机胜于处理危机,危机防范是成本最低廉的危机管理方式,即在日常的经营运作中对企业的薄弱环节或潜在问题给予足够重视并对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形成正确认识。
1.注重与媒体的沟通
大多数危机的产生是因为变化使许多人利益受到了伤害,这种伤害产生的矛盾冲突最容易被当事人告知媒体,或者被媒体察觉到。企业要做到乐意和媒体打交道,建立融洽的媒介关系,并把和媒体的沟通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企业与各种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一旦出现危机事件,就能从容面对;另外要悉心搜集媒体的与企业和行业相关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分析与研究,从而为广告和企业宣传及公关方案奠定基础。
2.设立危机管理团队
虽然危机管理并非只是特定部门或特定人员的职责,而是企业内各部门的联合责任,在企业内设立危机管理团队还是完全必需的。一个有效的危机管理团队应该包括决策层负责人以及企业各部门的主管或优秀人才,还可外聘公关专家,组成一个智囊团。这些人才在企业常态时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外,还起着防范和预警企业危机的作用,当一旦出现危机他们就应在高级管理人员的组织协调下快速处理危机。
3.制定危机管理计划
尽管预先识别出危机并将危机化解是成本最低的危机管理方式,但是,即便防范措施做的再好,也不能保证危机绝对不会发生。企业应超前决策、精心策划出全面的危机管理计划,以便一旦危机真的来临时能够从容面对。中小企业应意识到危机管理计划的重要性,在制定年度经营计划的同时制定出一份完整的危机管理计划。
4.进行危机管理培训
对高层领导和机关部门领导进行媒体公关培训,以便在危机公关时,能冷静自如、坦诚大度地面对媒体。同时要对员工进行危机管理知识培训,树立全员防范危机的意识,强调许多大的、灾难性的危机可能仅仅源于小的疏漏,提高对于危机事件发生的警惕性;使员工熟悉危机时企业内部的沟通系统和应急反应计划,了解危机时应该如何与客户、合作伙伴、投资者、媒体、政府等群体进行有效的沟通,并介绍其它企业危机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5.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
建立起高度灵敏、准确的信息监控系统,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处理,根据捕捉到的危机征兆并制定对策,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消除发生危机的诱因,把危机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三、中小企业危机公关的策略
危机公关是衡量企业公关综合实力的标准,当危机来临时,要保持冷静理性的头脑,迅速按照危机公关管理计划将人员布置到位,有条不紊地采取行动,保持所有信息渠道的畅通,注意各个方面的配合协调,及时将处理的进程与结果公布与众,以期把损失降到最低。
1.准确地评估危机
危机发生时当事人或消费者会有过激的反应,危机公关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了解公众,倾听意见,确保企业能把握公众的抱怨情绪,并做出准确的判断。不管事态发展如何严重,都要有准确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衡量其危害性制定相应的策略。
2.真诚地直面危机
危机公关中要时刻遵循互动性、谅解性、真诚性的原则。在处理危机时一定要有礼有节,不失形象,保持态度良好,哪怕责任不在企业,都要留有余地,以免引起误解,防止有人以此为突破口进行动机不良的行为,给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同时要适时采取果断、正确的处理措施,及时与产生危机的消费者进行良好沟通,同时邀请报道此事件的媒体全程跟踪采访。
3.巧妙地应对危机
当危机出现时迅速成立危机公关团队,并把握住宣传口径的一致,以免给媒体和大众落下口实。在取得与消费者、公众及媒体良好的沟通交流后,巧妙制定危机公关策略,分步骤地实施危机处理,处理危机的最高宗旨是采取尽快的解决方案。无论危机事件严重程度如何,根本办法是从寻找源头开始,只有寻找到危机源头才能将危机处理在萌芽状态,从根源上对危机进行化解。
4.善用媒体报道
在危机公关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是如何面对媒体。企业应首先获取媒体的理解和支持,使媒体公正而客观地评价危机事件,向公众正确地传递企业处理危机事件的态度和措施,充分利用媒体坦诚地向社会公众及新闻界说明造成危机的原因,掌握宣传报道的主动权,赢得媒体和公共舆论对企业的理解、信任和合作,维护良好的企业公众形象。
5.事后利用局势
危机产生后会对企业和品牌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危机处理结束后,还要做好善后事宜,恢复消费者、社会、政府对企业的信任。借着前期社会关注较高的机会,可以加大在当地主流媒体进行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的宣传,从实力展现、公益活动、用户反馈、企业研发等多角度报道宣传,可以对已造成的影响做观念扭转,同时也对扭转传媒方向和稀释前期不利报道起到很好的作用。
篇9
“达芬奇”事件使得高端进口家具业绩一落千丈。不仅肇事者“达芬奇”近期的销量急剧下滑了80%到90%,它的竞争对手们的销量也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价格能与“达芬奇”媲美的法国罗奇堡更是紧急召开新闻会,澄清自己为100%欧盟进口。据悉,最近一段时间,罗奇堡几乎丢了中国所有的订单,准备签单的新客户也“一夜蒸发”。
如何避免打了李鬼,却饿死了无辜的李逵,达芬奇事件给市场中的企业们提了一个醒:企业要在平时做好危机管理工作。要么能直接有效地预见到可能发生的危机,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燃;实在无法避免的,则在危机来临的时候有一系列预案可供选择,帮助企业快速摆脱危机的影响。
危机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美国学者罗伯特・希斯认为:危机管理是指为了预防危机的发生,应付各种可能出现的危机情境,减轻危机损害,尽早从危机中恢复过来所进行的收集与分析,问题决策与预防、计划制定与责任落实、危机化解处理、经验总结与管理制度调整的过程。危机管理的目的在于危机未发生时预防危机的发生,或在危机真的来临时,采取预警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所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并及时从危机中恢复过来。
预防危机是危机管理的首要环节。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排除偶然的原因,多数危机的产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如果企业管理人员有敏锐的洞察力,根据日常收集到的各方面信息,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完全可以避免危机的发生或使危机造成的损害和影响尽可能减少到最小程度。
神医扁鹊一家三兄弟皆行医,谁医术最高?“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为何?因为他大哥就是擅长看病隐,能够及早除之。企业危机管理想要防患于未燃,预防危机,首先要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即企业应该树立一种危机理念,营造一个危机氛围,使企业的员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充满危机感,将危机的预防作为日常工作的组成部分。企业的危机意识能提高企业抵御危机的能力,有效地防止危机发生。
其次,企业要建立预防危机高度灵敏、准确的预警系统。信息监测是预警的核心,企业需随时搜集各方面的信息,及时加以分析和处理,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尤其是随时收集公众对产品的反馈信息,对可能引起危机的各种因素和表象进行严密的监测,并研究竞争对手的现状、进行实力对比,做到知己知彼。对监测到的信息进行鉴别、分类和分析,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类型及其危害程度做出预测,并在必要时发出危机警报。
篇10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的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经营条件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各种严重的企业危机事件频繁发生。仅1995年的一天,华盛顿邮报就报道了英特尔公司奔腾处理器的瑕疵、美洲雄鹰航空公司的空难以及奥兰治县的破产等危机事件,而去年发生的9.11事件更是将有关的航空业、保险业陷入巨大的经营危机之中。因此危机管理及其预警研究引起了管理学界和管理者的极大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何对各种危机进行识别、分析、评价和管理,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由于危机产生的原因复杂,种类繁多,许多因素难以量化,是一类带有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半结构化问题或非结构化问题,很难进行科学地计算和评估,因此迫切需要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加强企业的危机管理工作。
2、危机的概念、种类及成因
2.1、危机的基本概念危机管理是以市场竞争中危机的出现为研究起点,分析企业危机产生的原因和过程,研究企业预防危机、应付危机、解决危机的手段和策略,是一种旨在解释企业危机机理,提出识错、防错、纠错、治错的预警管理方法。企业危机管理的关键在于用什么方法来监测可能发生危机的经营管理环节,用什么警报方式来警告可能出现的危机及其导致的后果,用什么预警控制方法来制止、减少或转移因危机所带来的损失。
2.2、危机的种类
企业危机种类繁多,包括战略危机、信誉危机、经营危机、产品危机、环境危机、安全危机、财务危机、突发性危机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战略危机、信誉危机、产品危机、经营危机、财务危机和安全危机。战略危机是指企业在整体战略的制定上出现目标危机、企业在所处的行业无法保持市场占有率、宏观环境诸因素对企业不利、管理秩序混乱、管理层失去权威等。信誉危机是指企业不重视合同期限、不能如期履约甚至毁约、企业的广告和宣传过分夸张,脱离真实性、失去客户及消费者的信任、社会责任感差等。产品危机是指企业产品设计开发不利、原材料供应紧缺或中断、生产被迫停止、新产品过时、产品供过于求、产品质量问题频出等。经营危机是指预测失灵、管理失误、生产中断、营销失败、人才流失、公关危机、监控无力等。财务危机是指企业成本失控、营业额下降、利润下降、资产收益率低、财务状况混乱、贷不到款、贷款过多、收不回应收账款、不能按时还贷、资不抵债等。安全危机是指企业面临的各种危及其安全的各种因素,如不可预见损失(地震、洪水、火灾、狂风、雷电、塌方等灾害)、有形损失(结构破坏、设备损坏等)、人为因素(盗窃、欺诈、计算机犯罪等)、政治经济因素(法律和法规的变化、战争和内乱、汇率波动、金融危机等)、员工健康和人身安全因素、环境污染等因素。
2.3、危机的成因
根据危机产生的根源不同,可以将危机划分为内部危机和外部危机,以此划分方法可以将危机产生的原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是在一定外部经营环境之下,由于创新能力下降、经营不善、观念滞后或企业战略决策失误等内部因素引起企业人、财、物、产、供、销的相对和谐平衡体遭到重大破坏,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外部因素是企业的外部经营条件如政治、经济政策、科技发展、市场需求和竞争条件的突变或恶化,危及企业原有的平衡,使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出现严重困难。内部因素可控性较强,是企业自身矛盾的结果:外部因素几乎难以控制,是经营环境矛盾的结果。但危机往往又是二者综合的结果和体现。
3、危机管理的主要内容
危机管理是企业为了预防、摆脱、转化危机而采取的一系列维护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拯救企业脱离逆境、避免或减少企业财产损失、将危机化解为转机的一种企业管理的积极主动行为。企业危机经历了潜伏、生成、、爆发、转化和消退阶段,针对这些不同的阶段,可以将危机管理分为预防危机、识别危机、控制危机和解决危机四个主要内容。预防危机首先要有危机意识,把预防危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管理程序;其次要将企业所有可能会对经营活动造成损失的事什一一列举出来,并估计其发生的概率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再次要建立高效率的危机预警信息系统,不断监测社会环境的变化趋势,收集、整理、分析可能威胁企业的危机信息,并及时作出预警;最后要为预防工作万一失败作好充分的准备,建立一套危机发生时的应急计划和危机管理队伍,以防患于未然。识别危机首先危机管理人员在寻找到危机发生的信息时,应广泛地听取企业中各方面人员的意见和看法,并与自己的想法相互验证,从而确认企业是否发生危机;其次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分析相关的资料,判断企业危机的种类;最后对确认的危机正确认识,制定危机管理的手段、措施和方法。控制危机首先集危机管理人员,启动危机处理计划,让危机管理人员专职从事危机的控制工作,而公司的其他人员继续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其次要加强对外的公共关系工作和媒体管理工作,向外界展示企业的凝聚力、正确判断力和控制局势的能力,确保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不受损害:最后危机的控制应时刻关注消费者的利益和社会责任,而不仅仅是公司的利益,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解决危机是指危机管理人员针对危机的种类和产生危机的原因快速作出反应,利用企业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采取有利的措施有效地化解危机,使危机的损失尽可能地降低,并使企业的经营尽快走上正规。
4、信息技术在企业危机管理中的应用
4.1 、利用信息技术搜集企业外部经营环境信息
信息是危机管理的关键因素。企业在危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Internet、Web挖掘技术、搜索引擎、E-mail自动处理工具、基于人工智能的信息内容的自动分类、聚类和文摘以及基于深层次自然语言理解的知识检索、问答式知识检索系统等技术,对企业外部环境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尽可能地收集政治、经济、政策、科技、金融、各种市场、竞争对手、供求信息、消费者等与企业发展有关的信息,集中精力分析处理那些对企业经营和发展有重大或潜在重大影响的外部环境信息,以获得企业危机的先兆信息,进而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危机,促使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4.2、 利用信息技术分析企业内部经营信息
企业在危机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数据仓库技术、联机分析技术对企业数据仓库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以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可能引起危机的先兆,如经营不善、观念滞后、产品失败、战略决策失误、财务危机等内部因素引起企业人、财、物、产、供、销的相对和谐平衡体遭到重大破坏,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的信息,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调整经营战略,以避免危机的发生。
4.3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危机诊断
利用搜集到的企业经营的内、外部信息,可以对企业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诊断。首先对搜集的资料进行详细的整理、分析和评估,列出企业所有可能的风险、威胁和危险,制定风险目录清单,召集企业管理人员利用企业的Intranet、Web站点、新闻组、BBS以及视频会议等综合使用头脑风暴法、统计审查法、暗示分析法、现场调查法等方法,共同分析和挖掘可能的风险源;其次对风险目录中列出的所有风险进行分类,估计出每一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危害程度,并对危机损失程度进行评价;然后决定每一种危机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的先后次序:最后制定相应的抵制、缩减和减轻风险、威胁、危险的管理标准、规范和制度。
4.4、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方法,它是企业通过富有意义的交流和沟通,理解并影响客户行为,最终实现提高客户获取、客户保留、客户忠诚和客户创利的目的。可以利用企业的营销中心、新闻组、BBS及呼叫中心等收集、存储和加工客户数据,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这些客户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确定特定消费群体或个体的兴趣、消费习惯、消费倾向和消费需求,改善客户关系管理。同时也可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企业的商务网站或Internet上获取客户的投诉和意见,并对这些投诉和意见进行分析,以发现客户关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及时捕捉到可能发生营销危机的一切事件和先兆,改善客户关系管理,避免各种营销危机的发生。
4.5、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企业信誉管理
信誉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发生危机时要利用信息技术维护好企业的信誉和形象。现在很多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投诉网站,专门用来收集客户对公司、产品、服务的投诉和意见。可以利用企业的Web站点来接收客户反馈意见的电子邮件;利用基于Web的数据挖掘技术和Cookies技术来获取客户对产品质量、品种和服务方面的数据:利用Internet呼叫中心来及时处理和解决客户的投诉和意见,维护公司的信誉和形象;利用Internet各种搜索引擎工具收集各种可能影响或危害企业信誉和形象的信息,监督网上舆论,维护企业信誉和形象。忽视危机时的信誉管理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危机,如去年发生的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事件,很快就在各种媒体尤其是Internet上广泛传播和蔓延,相关企业未能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处理这次危机,维护企业的信誉和产品形象,使得有近百年历史的冠生园品牌和企业信誉几乎陷入毁灭的边缘。
4.6、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用风险分析和欺诈行为识别
客户信用风险分析和欺诈危机预测对企业的经营安全和财务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旦发生欺诈,企业将面临管理活动的失败、市场份额的丧失和商务活动的失败,导致企业失去业务、顾客、竞争力和信誉。可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企业数据仓库中的海量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分析出企业发生欺诈行为的原因、动机、机会、方式方法和手段,分析和评价欺诈危机的严重性、发生的可能性及控制危机的成本,以便对客户的信用风险进行分析和可能发生的欺诈危机进行预测,准确、及时地对各种信用风险和欺诈危机进行监视、评价、预警和管理,在发生之前对其进行预警控制,做好信用风险和各种欺诈危机的防范工作。
4.7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危机管理预警系统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