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治范文

时间:2023-10-30 17:57: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治

篇1

(1.辽宁省黑山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21400;2.辽宁省黑山县动物检疫站121400)

1猪肺疫?

本病可对养猪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患猪体温升高,一般不超过41.5℃;咳嗽,常由口鼻流出泡沫样液体,呼吸促迫,呈犬坐姿势;颈部的咽喉区域常肿胀,可见该处高热红肿;耳、颈及腋部皮肤有出血点,按之不褪色。?

本病潜伏期为1~3天,有时可达5~15天。最急性型突然死亡,看不到临床症状。亚急性型病程稍长,体温41℃左右,食欲废绝,卧地不起,呼吸困难,有时呈犬坐姿势,咽喉发热肿胀,口流泡沫,发绀、皮肤出现红斑,1~2天死亡。慢性型为慢性肺炎和慢性胃肠炎,病猪表现持续性咳嗽与呼吸困难,鼻流脓性分泌物,进行性营养不良、消瘦、下痢,最后衰竭死亡。?

药物治疗可用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土霉素、九一四和磺胺类药物等,但必须在发病早期用药。猪肺疫的病原菌主要有A型和B型,两者无交叉免疫,同时接种两种血清型的疫苗。仔猪40~50日龄后用A型猪肺疫疫苗(菌种731株)T和B型猪肺疫病苗(菌种EQ630株),用铝胶生理盐水溶解后头仔猪注射1头份,种猪每年接种2次,每头注射2头份。可与猪丹毒疫苗混合接种。?

2猪霉形体肺炎?

猪霉形体肺炎又称猪气喘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发的一种慢性肺炎,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

本病的潜伏期为7~15天,主要症状为咳嗽、气喘。在早、晚或夜间突然驱赶,则症状明显。病初轻咳,继而呈现痉挛性痛咳。患病中期出现喘气症状,腹式呼吸,每分钟达80~100次;后期呼吸深而慢,张口呼吸,站立或犬坐,最终窒息死亡。慢性病程很长,可达2~3个月以上,开始食欲变化不明显,随病程的加重,减食或不食。身体瘦弱,生长发育停滞。?

为了保护猪群不受喘气病的侵害,需要及早对仔猪进行免疫接种。在仔猪感染支原体前就要进行免疫,这时诱发的免疫保护效果会很好,而且保护时间会很长。由于无法预测仔猪在何时会受到感染,所以仔猪出生后,就应尽早进行预防接种。另外,早期进行免疫接种要考虑到母源抗体对疫苗产生的不良影响。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猪的抵抗力。购进猪实行隔离观察,严格检疫,防止传染本病。坚持自繁自养,减少猪的流动。病情严重的患猪前期将土霉素油剂与卡那霉素交替使用,效果较好,猪喘平、四环素、金霉素也有一定疗效。?

3猪流行性感冒?

本病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常突然发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病原为猪A型流感病毒,存在于病猪和带毒猪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对一般消毒药物敏感,对日光和热的抵抗力较弱。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猪均可发生,部分地区架子猪发病率高,经产母猪、仔猪发病率低。病毒经呼吸道吸入后,在易感猪的呼吸道上皮细胞内繁殖,很快发病并向外界排毒。往往2~3天即可传播全群,多呈地方性流行。但有时可呈跨地区的暴发大流行。本病发生和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在春夏秋的季节之交,特别是天气骤变、忽冷忽热时最易发生,部分地区5~9月份为高发季节。?

本病潜伏期平均为4天,呈急性经过,患猪发病突然,体温可高达41℃;食欲废绝,精神萎顿,喜卧,四肢有痛感,步态不稳,流清水样鼻液,咳嗽,呼吸加快,病猪多在1周左右康复,死亡率低。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常可继发感染肺炎、胸膜炎、弓形体、附红细胞体、链球菌等,则死亡率增高。?

篇2

关键词: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常规护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状况的逐步改善,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很普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各种老年疾病的发病率和患病人数逐渐增多,尤其是呼吸疾病,呈明显的上升态势。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在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以老年人居多,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详细了解老年人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特点,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以满足老年人群的健康需求,提高老年护理的质量。

1 针对日益趋增的老年呼吸疾病,规范性的护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爱心和细心,这是对一个护理人员最起码的要求:由于患者年龄较大,甚至多年受疾病缠绕,可能会出现焦躁不安、脾气无常、容易发火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理解患者的心情,给予患者最大的宽容,始终以微笑来对待患者。要细心观察患者的生活起居,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并做好交流和沟通。

1.2  一定要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护理人员要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患者每天的饮水量不得低于1.5 L,并补充一定量的蛋白质,增加Vit C和Vit E的摄入。帮助患者做好腹式呼吸训练,尽可能地提高他们的通气量。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要及时提供低流量持续吸氧,并迅速报告给医师。

1.3  严格控制感染:在入院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而患者都伴有感染,所以,在没使用抗生素之前,一定要及时留取痰液,同时要注意留取的痰液必须是从深部咳出的,然后立即送去检验,不得拖延。在应用抗生素时切忌过早溶解,要留心药物的半衰期。用药期间应仔细观察痰量及痰液性状的变化,以验证和确定抗生素的效果。如果患者痰量过多,护理人员应及时记录每天痰量。留取痰液时一定要按常规操作,比如,标本容器应清洁干燥,取样一定要新鲜,送检一定要及时,等等[1]。

1.4  做好口腔清洁工作:口腔清洁对患有呼吸系统病变的患者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样既能消除口臭,又能防止粘膜发生糜烂,并能有效预防霉菌感染的发生。如出现溃疡或口唇泡疹等症状,可用1%龙胆紫涂抹;涂抹1 h以内,不宜进食或喝水。口唇干燥可以涂上液体石腊油,以湿润口唇。

1.5  患者的痰液要及时排出体外:对一些痰量较多而自己又无力咳出的患者,一定要警惕出现痰液窒息的现象,护理人员要准备好吸引器等各种设备以保证及时排痰。要保证患者时刻有充足的水分,这样不仅能保证呼吸道黏膜湿润与黏膜病变修复,还有利于痰液的排出。一般情况下,患者每天饮水要在1 500 ml以上。水很容易透过细胞膜而被人体吸收,使人体器官中乳酸脱氢酶的活力增强。指导患者注意日常生活饮食,应给以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并鼓励患者经常锻炼身体,从而有效地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2]。

1.6  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随时关注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等体征的变化:观察咳痰、咯血的量、性质,呼吸困难的类型,胸闷气短的程度。注意咳嗽、胸痛的性质,咯痰、咯血的性质和量,气急、喘鸣等,并需熟悉酸碱失衡时患者的临床表现。尤其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情况,由于老年患者年老体衰肝肾功能下降,对药物耐受性差易造成药物蓄积中毒等不良反应。输液患者应控制输液速度,过多、过快都可能会引起肺水肿现象,甚至会导致心衰。特别注意静脉注射氨茶碱时应缓慢。总之一旦发现患者存在异常病情,护理人员应及时通知医师。

1.7  按医嘱应用药物治疗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患者呼吸衰竭时要慎用镇静剂,出现昏迷或者烦躁不安情况的患者一般禁用吗啡、巴比妥等药物,但在机械通气中需要患者主动抑制呼吸时例外。

1.8  在使用机械通气来辅助呼吸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8.1 看患者呼吸是否合拍。在通气量足够的情况下,患者呼吸应和呼吸器一致。如果通气量出现不足,就要考虑是否有痰液阻塞或肺内有严重并发症。

1.8.2 要按时给患者翻身、吸痰、拍背,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如呼吸不畅,一般原因是连接管道出现了漏气,或者痰流收到阻塞,以至于气道阻力增大。

1.8.3 要定时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送气的压力及机器的运转情况,防止连接的管道漏气及脱落。

1.8.4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参数,观察患者的意识神志变化,并做下详细的记录。患者如果出现烦躁、恶心、面色苍白、进行性呼吸困难等状况,则应考虑是否患者存在氧中毒的可能,以及有否存在呼酸、呼碱中毒等现象[3]。

1.9 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老年患者由于年老体弱,容易产生悲观情绪,应加强心理护理。安排患者进行适当的文体活动,如适宜老年患者的活动有太极拳、户外散步等。适宜的锻炼将有助于增强老年人的机体免疫能力,使患者形成有利于治疗、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1.10 治疗后期,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多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加强膈肌的活动,以增加患者的有效通气量。同时做好卫生宣教工作,积极向患者宣传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知识。针对抽烟的患者,要科学地指导患者坚决戒烟。

2 参考文献

[1] 张  晶,刘向敏.老年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8,4(12):134.

篇3

[关键词] 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痰热清;退热效果;呼吸系统感染

[中图分类号] R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b)-066-02

Observation of the antipyretic effect of Mezlocillin Sodium and Sulbactam Sodium with Tanreqing in the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system infection

HUANG Mingzhu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Yangjia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Yangjiang 5295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ntipyretic effect of Mezlocillin Sodium and Sulbactam Sodium with Tanreqing in the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system infection. Methods: 360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system infe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180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ezlocillin Sodium and Sulbactam Sodium and Tanreqing, 18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ezlocillin Sodium and Sulbactam Sodium, Vitamin C and Vitamin B6. The antipyretic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96.1% and 83.9%.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Mezlocillin Sodium and Sulbactam Sodium; Tanreqing; Antipyretic effect; Respiratory system infection

呼吸系统感染是常见疾病,发热是其临床上的主要症状。本院门诊对呼吸系统感染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有使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加维生素C、维生素B6的,也有使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与痰热清联用的。笔者在临床上观察两种抗感染治疗的退热效果,现就其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4月~2009年7月在我院门诊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热患者360例,其中,男190例,女170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78岁,平均35.4岁;呼吸系统感染疾病主要有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早期,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体温最低37.8℃,最高39℃以上。将36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0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采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与痰热清联用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加维生素C、维生素B6静脉滴注,用量均按说明书剂量,患者连续用药后第3天观察两组的退热效果,统计其退热有效率。

1.2.2痰热清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滴注,所以在操作时滴注完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后,用生理盐水将输液管冲洗干净再滴注痰热清,防止两种药物混合产生相互作用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同时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有效地减少和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1.3 判定标准

评价退热效果采用有效、无效两种标准,有效指连续用药后第3天体温下降到正常范围,无效指连续用药后第3天体温未下降到正常范围。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有效率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的退热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退热效果比较[n(%)]

3 讨论

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热是由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入血导致内源性致热源释放引起的[1]。美洛西林属青霉素类广谱抗生素,主要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起杀菌作用。舒巴坦除对奈瑟菌科和不动杆菌外,对其他细菌无抗菌活性,但对由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菌株产生的多数重要的β-内酰胺酶具有不可逆性的抑制作用[2],舒巴坦可防止耐药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的破坏,所以舒巴坦与青霉素类抗生素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3],对多种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杀菌作用。痰热清的成分主要有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等,适用于治疗中医认为属风温热症的呼吸系统感染。药理研究发现,黄芩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和解热作用;熊胆粉有解痉功能;山羊角有较强解热作用;金银花有调节免疫、增强抗感染效果;连翘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抑制和杀灭作用[4-5]。药理证明痰热清能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和流感病毒感染、减少肺组织匀浆病毒血凝滴度外,还能诱生流感病毒感染肺组织α-干扰素产生,对T、B淋巴细胞增殖及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能使病毒感染肺匀浆中Th2细胞分泌IL-4的抑制状态获得解除,并促进Th1分泌IFN-γ,降低内毒素导致的炎症及流感病毒感染肺中的TNF-α含量,因此痰热清具有明显的抑菌、消炎、清热功效,对多种病毒有抑制作用[6]。当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与痰热清联用,痰热清既加强了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的杀菌作用,还增加了抗病毒作用,提高了抗感染疗效,从而收到明显退热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玉林.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62-263.

[2]王睿,汪建新,刘又宁,等.美洛西林与舒巴坦联合应用的抗菌作用研究[J].医学杂志,2001,26(6):468-469.

[3]殷生章.美洛西林与舒巴坦临床联合应用[J].国外医药,2000,21(5):285-286.

[4]方文贤,宋崇顺,周立孝.医用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202.

[5]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00-273.

篇4

[关键词]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4(c)-0163-02

危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是以研究危重症患者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的发病机制、诊断、监测和治疗为主要内容的一门临床学科[1]。危重患者的救治护理水平是评估医学进步和衡量医院实力的核心标志。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2],危重症医学发展于50年代后期,吸纳了很多呼吸病学的理论与方法,如呼吸衰竭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诊治手段等,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先进的危重症医学意识,借助科学的监测治疗手段,进而建立现代化的ICU。由于呼吸内科的特殊性,如病人类型多样,病情复杂危重,病程相对较长,病势发展迅速等特点,为临床危重症患者的救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丰富的案例,如呼吸衰竭的诊治及呼吸支持技术便是危重症医学中的常见问题[3]。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既取决于先进的医疗诊治水平的作用,也不可缺少科学护理团队的参与贡献。因此对呼吸内科危重症患者的常见护理难题进行分析,形成有效的解决思路和处理对策十分关键,同时对其他科室重症患者的护理救治,危重症护理学科的发展都有推动作用,现结合该院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经验,并进行论述分析,对临床常见护理难题探讨,以供护理工作者参考。

1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流程

1.1 病情监测与评估

呼吸系统重症疾病主要包括:肺炎、肺梗死、肺水肿、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弥漫性间质性纤维化等[4],对常见的重症疾病的症状表现、特点及紧急护理措施进行了解,有助于进行日常护理工作,以便遇到相应的疑难问题能够顺利解决。首先要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评估,有利于对相应的疾病采取措施,如看患者以往所患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是否有咽痛、咳痰、咯血及发热等表现,对血常规、尿常规和肌酐等实验室检查结果也要了然于胸。另外,对于重症患者的病情要进行严密的监测,加强对患者的意识、呼吸、皮肤黏膜、输液、生命体征和尿量等进行细心地观察。对于一些特殊的患者如哮喘,经常在午夜发作或加重,因此应重视午夜的巡视和护理工作,以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是否出现呼吸困难等表现。

1.2 环境卫生护理

保持病室环境,温湿度适宜,定期进行消毒是一项必要措施。罹患不同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采取分开管理,对病房内的床单被罩经常换洗,被褥定期晾晒。经常通风透气,防止感染等,为患者提供清洁卫生,安静有序的环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加快身体恢复。

1.3 饮食起居护理

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饮食习惯要格外注意,很多患者通常有消化系统的疾病,多胃肠功能不好,如营养不良,身体虚弱等。因此应指导患者多摄入蛋白质和高纤维素饮食,多饮水,以改善消化功能状态,提高免疫力。帮助患者进行适宜的锻炼,多晒太阳等。有些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定时翻身按摩,以防相应的并发症如压疮及静脉血栓的发生。患者的个人卫生也要相应重视,如抗生素的应用,会引起口腔的菌群失调,因此要定期给予患者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1.4 心理护理

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容易反复,因此治疗时间较长,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情绪暴躁等现象。面对这一情形,护理人员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缓解患者的消极悲观心理。首先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保持和蔼的态度同患者交流,让患者了解所患疾病及救治措施,消除患者的紧张和焦虑,鼓励患者,为患者重拾信心,有助于患者疾病状态的改善。

1.5 机械通气护理

机械通气目前在呼吸内科广泛应用,具有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异物及分泌物的作用。但在使用呼吸机的过程中,要注意记录详细参数,如频率,供氧压力等,另外撤机要循序渐进,避免部分患者呼吸肌疲劳,对产生呼吸机依赖,进而造成撤机失败的发生[5]。

1.6 药物治疗护理

按照医生的指示,及时正确的给药,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快速恢复健康。但在药物使用和输液过程中,要对相应的注意措施和不良反应进行掌握。如糖皮质激素药物主要用于哮喘患者,其中甲基强的松龙必须是在感染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使用。β2受体兴奋剂类药物,可以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促进患者排痰,但使用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吸入氧浓度等措施。在静脉滴注时,注意速度不可过快,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神志变化等,以便调节剂量,一旦出现恶心、呕吐、面色潮红、皮肤瘙痒等现象,要调整滴速。

2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常见护理问题及解决

2.1 老年重症患者

呼吸内科的老年重症患者多以慢性疾病常见,如慢性支气管炎,易于天冷时发作,且具有持续反复的特点。另外跌倒是造成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老年人因患有呼吸系统疾病,跌倒后常会有胸闷气短等状况,稍有差池可能会危及生命,后果难以想象。因此在对患者护理过程中,要注意采取预防措施,如保持路面干燥,在相应位置增设扶手栏杆等。老年人生理及免疫功能较差,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劝说患者,要进行适当的锻炼,改变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以提高老年患者的呼吸功能。

2.2 危重症哮喘患者

危重症哮喘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呼气气流流速下降等,急性发作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护理人员在接诊时,应依据哮喘的症状体征,进行判断治疗。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病室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防治患者与过敏原接触,并保持情绪平和,不能过分激动。机械通气能够缓解呼吸肌疲劳,改善全身衰竭神志不清,提高抢救成功率,得到了临床的广泛应用。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通常采用糖皮质激素,β受体兴奋剂和茶碱类药物。

2.3 COPD重症患者

COPD即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疾病,以气道阻塞为主要特征。对这类病人通常会采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但通气时间长,会出现撤机困难和进食方式改变, 进而引起呼吸机依赖和腹泻的发生。COPD病人常因腹泻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甚至引发感染。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多进食米汤等的早期肠道营养护理方式,能够缓解症状,减少腹泻。面对呼吸机依赖的患者,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内心恐惧,呼吸肌收缩无力和呼吸道受阻等,针对不同患者应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对内心恐惧的患者,应加强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呼吸机原理,以配合护士脱机。对呼吸及收缩无力的患者,可通过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呼吸锻炼,促进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以达到自主呼吸的目的。对呼吸道受阻患者主要采取呼吸机进行治疗护理。

2.4 重症感染患者

感染对呼吸科的护理人员来讲并不陌生,不论是细菌感染还是真菌感染在呼吸内科都十分常见。引起院内感染的因素有很多,如长期卧床,广谱抗生素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静脉插管等。对病室环境经常消毒,感染严重患者进行隔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感染蔓延。同时要对患者的体征进行观察,如使用广谱抗生素超过3 d的患者,口内出现鹅口疮,那么可能提示已有真菌感染,要进行相应的抗真菌治疗。

3 讨论

不断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应急措施等进行归纳总结,对护理流程和护理要点进行掌握,有助于护理人员高效及时的应对紧急情况。在该院的具体实践中也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为院内其他科室重症患者的护理也提供了经验,推动了重症护理服务的发展。在面对不同的重症难题时,采用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使得护理工作更加明确细化,并更具针对性,更有效的帮助患者摆脱疾病所带来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王辰. 现代呼吸病学应与危重症医学实行捆绑式发展战略―访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王辰教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4,27(5):291.

[2] Roussoss C, Rossi A. Pulmonologists and 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J]. Eur Respir J, 1996(9):183.

[3] 夏书月,王实. 呼吸内科医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危重医学和呼吸病学的发展[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2,4(3):125.

[4] 万晓莉,刘福波.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5):85.

篇5

【关键词】 雾化吸入;COPD;疗效;护理

作者单位: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为一种以不完全可逆、进行性加重的气流受限的肺部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对于COPD的治疗,在支气管扩张剂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步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本研究中,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诊治的COPD患者,给予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及相应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8例COPD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静脉输入甲强龙)和观察组(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每组各44例。所有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并结合相应辅助检查, 均符合2002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均确诊为COPD。4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48.0~67.5岁;44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48.5~67.0岁。在年龄、性别和原发病等方面,两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支气管扩张剂的常规治疗,对照组静脉输入40 mg甲强龙,每日两次,治疗1周;观察组给予2 mg布地奈德和5 mg硫酸特步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每日两次,治疗1周。

1.3 护理方法 ①基础护理: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定时通风,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湿度,确保室内没有过敏源,尽可能减少对支气管黏膜的刺激。②饮食护理:以高蛋白、低盐低脂的半流质或者流质饮食为主,避免海鱼、虾等海鲜类可能诱发喘息的食物。注意少食多餐、避免过饱,适当多饮水。③雾化吸入护理[2]:雾化吸入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将雾化吸入治疗的相关情况详细讲述,并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同时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性,对于痰液较多患者,首先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和排痰,雾化吸入治疗后,指导患者使用清水、2.5%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做好呼吸道和口腔的护理。雾化吸入过程中,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观察刺激性咳嗽、口干、咽痒、心悸、气促、呼吸困难,以及紫绀等症状,必要时停止雾化吸入,给予相应对症治疗。针对雾化吸入器,做好定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1.4 观察指标 呼吸困难程度以明显缓解、缓解为治疗的总有效,肺部音以消失、减少为治疗的总有效。治疗和护理1周后,对两组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和肺部音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由于肺功能的进行性减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COPD的治疗和护理,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布地奈德作为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具有与静脉给药、口服给药方式相同的抗炎、抗过敏功效,抑制前列腺素、白三烯的生成,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促进小血管的收缩,从而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同时,雾化吸入治疗能够直接作用于气道,具有起效快、剂量小,不良反应少等诸多优点[3]。

硫酸特步他林作为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治疗后能够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增强糖皮质激素的效果[4]。当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时,同时加强雾化吸入前、中、后的相应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李圣凤.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气雾剂雾化吸入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18(6):1819.

[2] 方媛.沐舒坦加可必特溶液氧气雾化吸入治疗AECOPD的疗效、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中国健康月刊,2011,30(5):7172.

篇6

【关键词】 躯体症状 ;抑郁症;误诊;就诊状况

抑郁症已经成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很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患病率3%~5%,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抑郁症是一组综合征,包括多种症状和体征,涉及躯体和心理两个方面[1],这就导致抑郁患者就诊途径的多样化,特别是那些以躯体症状为首发的抑郁症患者更应引起临床各科医生的注意,如不能早期识别及对症治疗,就不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还浪费了医疗费用,延误了治疗时机。本文对121例以躯体症状为首发的抑郁患者就诊状况和误诊进行了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所选病例为 2004年5月至20O6年5月在我院门诊以躯体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121例。诊断标准符合 CCMD3中抑郁发作的标准。其中男性56例(46.3%),女性65例(53.7%);年龄34~62岁,平均(45.2±6.5)岁;工人43例(35.5%),农民18例(14.9%),干部41例(33.9%),其他19例(15.7%);小学3例(2.5%),中学88例(72.7%),大专及以上30例(24.8%)。

1.2 方法采用自制临床资料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躯体症状,首诊科室,非精神科诊断、检查、治疗,就诊途径等。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定。

2 结果

2.1 121例抑郁症患者均经过SCL90测定,抑郁因子分值明显偏高,偏离正常。而且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强迫、疑病因子分值也不同程度地偏高,但低于抑郁分值, 与临床诊断抑郁症相符合。

2.2 121例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症状,按系统归类,各症状分布比率见表1。

系统躯体症状例数比例(%)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胀、呃逆、便秘、腹泻、厌食、腹痛等2823.1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哮喘8 6.6

心血管系统心动过速、心悸、心慌、心前区疼痛、心脏恐怖4133.9

神经系统全身疼痛、头晕、眩晕、睡眠障碍7864.5

生殖泌尿系统阳痿、、增高、性冷淡、排尿困难、尿濒1210

其他神经性皮炎、瘙痒、肥胖、消瘦、血压改变5646.3

2.3 首诊科室情况 精神科10例(8.3%);循环科36例(29.8%);神经内科29例(23.9%);消化科23例(19%);呼吸科8例(6.6%);内分泌科5例(4.1%);泌尿科3例(2.5%);中医科4例(3.3%);皮肤科3例(2.5%)。

2.4 非精神科诊治情况 诊断情况:121例抑郁症患者中,除10例直接就诊于精神科门诊外,其余患者在就诊于非精神科时,曾被给予了不同的诊断。其中,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42例(34.7%);植物神经紊乱28例(23.1%);冠心病35例(28.9%);更年期综合征32例(26.4%),抑郁症15例(12.4%),其他8例(6.6%)。就诊于非精神科抑郁症患者均有大量非精神科检查和相应治疗,均无抗抑郁治疗。

2.5 就诊途径调查结果 患者或家属认为有精神问题而直接就诊精神科10例(8.3%);经其他科室转诊15例(12.4%);经广告媒体宣传来诊27例15例(22.3%);其他科室治疗无效后经医生建议来诊69例(57%)。

3 讨论

躯体症状在抑郁症中非常普遍,Simon等人分析了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抑郁症表现躯体症状的研究,调查涉及了14个国家共1 146个符合抑郁症标准的患者,据报告有69%的患者是仅仅因为躯体症状而就诊的原因[2]。

本文所研究的121例以躯体症状为首发的抑郁症患者,躯体症状涉及了多个系统,导致患者根据自己主观症状而首

诊于相应的临床科室,甚至反复地在不同科室就诊,以致于白白地浪费了医疗费用而未得到及时的确诊、治疗。从患者就诊途径来看,患者或家属认为有精神问题而直接就诊精神科仅10例(8.3%),从非精神(心理)科临床医师的诊治情况来看,临床各科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率还相当低经其他科室转诊15例(12.4%),只有很少一部分抑郁症患者被正确诊断且转诊治疗,大部分患者不能被识别而被误诊为“神经衰弱”、“植物神经紊乱”等其他疾病,而且给予了非抗抑郁治疗,致使患者迁延不愈,错过了早期治疗的时机。上海的一项调查显示,综合医院对精神障碍的识别率仅为15.9%。

抑郁症被漏诊或未经有效治疗的后果是严重的。大约15%未经治疗的重症抑郁症患者会自杀。因此,为了使所有的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就能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对于以多种躯体不适为主诉的就诊者,检查无阳性发现或阳性发现难以解释症状时,应该考虑是否有抑郁问题。同时,向公众进行有关抑郁常识的广泛宣传,提高患者及家属的自身识别能力。更重要在综合医院的临床科室中提高对精神障碍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汤宜朗,蔡焯基.抑郁症基础与临床.科学教育出版社,2001.

篇7

[中图分类号]R563.1+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b)-168-01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门诊常见疾病之一,常年可见,冬春季尤甚。随着我国医疗水平提高,常选择在社区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予以经验治疗,选择左氧氟沙星和林霉素静脉注射,现将资料齐全的109例对比分析,以更好指导CAP的临床治疗。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全为海安县李堡中心医院(海安县李堡镇社区服务中心)门急诊2004年6月1日~2007年5月31日接诊的CAP患者109例,其中男70例,女39例,年龄18~87岁。

1.2 诊断标准

符合中华呼吸学分会CAP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的诊断标准(1998年制定),具体:①年龄≥14岁;②就诊时体温≥37.5℃;③X线片显示肺部片状、斑片状阴影或间质性改变;④排除肺结核,肺部肿瘤等其它疾病[1]。

1.3 方法

对符合CAP诊断的患者按门诊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使用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山东青州尧王制药有限公司)和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安徽国瑞药业有限公司)静脉注射,5~7 d后复诊。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间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109例CAP患者以青年为多,其中18~30岁者比例占59.63%,既往身体健康者77例,占70.64%,有呼吸系统慢性病史者19例占17.43%,有其他相关慢性病史如糖尿病、血液病、脑血管病史等13例占12.93%。

2.2 血常规检查

109例CAP患者,均进行血常规检查,其中白细胞计数>10.0×109/L者44例,占40.36%,白细胞计数<4.0×109/L者11例,占10.08%,白细胞计数正常54例,占49.54%。

2.3 X线胸片检查

右侧肺炎44例占40.36%,左侧肺炎43例占39.45%,双侧肺炎22例占20.18%。单侧肺炎明显多于双侧肺炎(P<0.01),且以左下肺炎(27例占62.79%)及右下肺炎(20例占45.45%)常见。5~7 d摄片复查X线胸片病灶改善明显。(68.8%比31.2% P<0.01)

109例CAP随机分为左氧氟沙星组56例,男34例,女20例,平均年龄35.2岁,克林霉素组53例,男34例,女19例,平均年龄34.5岁,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3d症状改善者,左氧氟沙星组49例(87.5%),多于克林霉素组40例(>79.24%),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从开始发热到用药后热退的时间≤3 d者,左氧沙星组10例(17.85%)也多于克林霉素组7例(12.98%),但两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CAP是指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性炎症,其发生常由病原体和患者双方因素共同决定。CAP病原体构成和耐药情况因各国家地区、人群、季节和当地的诊治方法不同而不同[2]。目前我国的门急诊,尤其基层社区很难有条件对患者进行病原体的诊断,所以根据2004年中国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CAP治疗原则是应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应选用能覆盖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的药物,需要时加用对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菌属等细胞内病原体有效的药物[3]。本院门急诊CAP治疗选用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或克林霉素。本组研究表明多数患者对抗生素治疗有效,用药3 d后约80%的患者能退热并改善症状。左氧氟沙星疗效略高于克林霉素,但差异无显著性。本组病例能体现多数CAP的临床特点和社区治疗现状,在基层医院,难于对患者肺炎病原体确定诊断时,可选择使用左氧氟沙星或克林霉素经验治疗。总之,本组患者能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的原因可能与本组患者年龄轻、身体素质较好、原发病少、及时诊断、及时治疗有关。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4):199-201.

[2]刘又宁,余丹阳.社区呼吸道感染与合理应用抗生素[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8):747-748.

篇8

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肺部感染又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尽管当今抗菌药物的开发和诊断手段不断完善,使得不少肺部感染的预后得到改善,但是肺部感染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现就抗菌药物在肺部感染中的应用分述如下:

1 肺部感染概况

肺部感染亦称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扩张、泛细支气管炎、肺间质纤维化及其他肺部疾病继发感染及肺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我国人口死因中位居前列,老年患者病死率更高。根据其病原来源的不同,又可分为社区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及医院内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与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免疫功能缺陷程度、以往抗菌药物应用历史及所在地区细菌耐药性流行病学等因素密切有关。近20年来,尽管抗菌药物不断开发,重症护理水平迅速提高,但由于致病微生物的变迁,细菌耐药率的上升,人口趋于老龄化,特定高危人群的增加以及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等难题的出现,肺部感染总体病死率并无明显降低,仍是临床上十分常见、治疗困难和棘手的疾病之一[1]。

2 肺部感染抗菌药物治疗

2.1 社区获得性肺炎

2.1.1 概念: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患者多为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少数伴有免疫受损及慢性基础疾病。

2.1.2 主要病原菌:CAP的常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卡他莫拉菌、非典型病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及呼吸道病毒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CAP病原体的构成谱有了一些变化,非典型病原体所占比例不断升高;同时也表现出各种病原体的感染率依据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不同的诊断标准以及患者有无基础疾病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而不同;并且随着抗生素时代的到来,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愈来愈严重[2]。

2.1.3 抗菌药物治疗原则[3]:第一个原则是迅速给予抗生素,一般在诊断后4h内(住院2h内,住ICU 1h内)就要开始抗生素治疗。第二个原则是要根据CAP的严重程度分层进行抗生素选择:住院CAP患者肺炎链球菌是最主要的致病菌,其次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需要住ICU的重症CAP最重要的致病菌是军团菌、革兰阴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第三个原则是要了解当地常见细菌的耐药率。最后抗生素要给予足够的剂量,同时又不产生不良反应。

2.1.4 病原治疗[4]:常见病原菌治疗见表1。

2.1.5 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的选择[5]:见表2。

2.2 医院获得性肺炎

2.2.1 概念:HAP是指患者在入院时不存在感染,入院后由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或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各种类型的肺实质炎症,其发病时间从入院第一天起累计超过了该病的平均潜伏期,当病原体不明确时,平均潜伏期则以48小时计算。如果患者出院或转院后近期发生的肺部感染,其潜伏期仍然在原住院时间内者亦属于HAP[6]。在医院内工作人员,尤其是呼吸科病房、感染或传染科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急诊留观室内工作的医护人员,如果在工作期间感染了肺炎,笔者认为也应视为HAP。

2.2.2 主要病原菌:HAP 90%为细菌感染,主要致病菌是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及厌氧菌。其他还有真菌、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卡氏肺泡子虫和巨细胞病毒等,多见于免疫抑制患者。以感染时间的先后HAP又可分为早期HAP和晚期HAP,二者的主要病原菌有所不同:早期HAP发生于入院4天内,无感染高危因素患者的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葡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等。有感染高危因素患者的病原菌为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和肺炎克雷白杆菌等[7];晚发的HAP,发生于入院4天或更长时间,常见肠杆菌属、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或不动杆菌引起。耐药菌感染如耐甲氧菌株的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常见(多见于长期的机械通气大于7天者)[8]。

2.2.3 抗菌药物选用原则[9]:HAP经验性抗生素选择及使用时机非常重要,早期重拳出击是降低HAP病死率的重要措施。如经验性抗生素选择不当,即使事后选择敏感抗生素也不能改变HAP预后。经验性抗生素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应根据肺炎的严重程度、发病时机及危险因素选择适当抗生素以覆盖致病菌。(2)经验抗生素的选择应以本地致病菌的耐药性情况为依据。

2.2.4 病原治疗[4]:常见病原菌治疗见表3。

2.2.5 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的选择[6]:HAP初始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的关键,在于病人是否存在多重耐药(MDR)病原菌的危险因素,后者主要包括延长的住院时间(≥5天),曾在健康护理相关机构住院,以及最近使用过较长时间的抗生素治疗。HAP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选择见表4。

2.2.6 (1)一旦怀疑存在HAP,在采集临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后,应及早(1小时后)开始经验性抗生素治疗。(2)对MDR病原菌,初始必须接受联合治疗,以保证广谱覆盖和减少不适当初始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可能性。对ICU内感染,已证实联合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和万古霉素的治疗方案可能是体外覆盖细菌谱最广的方案。但应当注意,如果病人新近曾使用过一种抗生素治疗,经验性治疗时应避免使用同一种抗生素,否则易产生对同类抗生素的耐药性。(3)所有治疗都必须根据当地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来选择药物,建立自己的最佳经验治疗方案,才能真正做到适当治疗。

此外,还应根据抗菌药物的药理、药代动力学特点,结合患者病理生理情况,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或策略(包括剂型、单剂量、途径、静滴药液的浓度及速度、给药间隔时间、药物配伍相互作用及疗程)并对抗菌药物治疗反应进行评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对肺部感染最适当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林东. 下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9,26(11):475.

[2] 陈裕湘.关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及病原菌的耐药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5(16):54.

[3] 蔡柏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6,4(5):6.

[4] 夏国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54.

[5]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现代实用医学,2002,14(3):158.

[6] 施 毅.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治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4(1):10.

[7]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

[8] 康 健.吸吸病手册[M].第五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86.

篇9

【关键词】小儿腹泻;惊厥;临床

一直以来,小儿腹泻都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且为多发病,是多病因引发的疾病,以大便次数增多及其形状改变为主要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1]。在住院患儿中,小儿腹泻病的发病率正在逐渐上升,从当前形势来看,到目前为止,仅次于呼吸道疾病[2]。同时,重症腹泻病并发惊厥的现象是非常常见的,但是轻中度腹泻引起的惊厥却很少见,为了更好的寻找引起惊厥的原因并探究预后,笔者对本院2005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72例轻中度腹泻引发的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72例轻中度腹泻引发的惊厥患儿,其中男患儿42例,女患儿30例,发病年龄4个月~3岁。发病季节为10月~次年3月的患儿为58例,3月~10月的患儿为14例。全部患儿均生长发育正常。

1.2临床表现所有患儿全部为急性起病,大便次数为5~14次/d,为蛋花汤样、稀糊便甚至是水样便,无粘液、脓血等,均无发热现象产生。全部患儿当中伴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儿14例,伴恶心、呕吐患儿32例。无脱水患儿10例,轻度脱水患儿42例,中度脱水患儿20例。全部患儿出现惊厥现象,惊厥的发作形式基本上为全身大发作,全身性强直痉挛性发作54例,部分性发作患儿18例。患儿惊厥时间为25 s~5 min,平均2.8 min。首次惊厥出现于病程第1天36例,第2天18例,第3天14例,3天后4例。在全部患儿当中,其中10例患儿有家族惊厥史,其他均无惊厥家族史。

1.3辅助检查所有患儿均行血生化、大便常规、血常规、大便轮状病毒等检查,一部分患儿进行了大便培养、头颅CT及其脑脊液检查。大便常规检查:未见红细胞,白细胞3~5个/HP。血生化:全部患儿的血钠、血钙、血镁、血糖等都为正常。50例患儿行脑脊液常规及其生化检查全部为正常。

1.4治疗方法全部患儿在入院之后均以补液、抗病毒、止惊等对症治疗,大多数患儿每次予以9~10 mg/kg苯巴比妥钠肌肉注射,部分患儿每次予以10%水合氯醛0.5~0.8 ml/kg灌肠止惊,大部分患儿全部应用1次止惊药,10例应用2次,4例应用3次。

2结果

全部患儿经治疗4~8 d后均治愈出院,没有出现癫痫反复惊厥的症状,也无需口服药物。1年后随访到64例患儿,均无神经系统后遗症,无再次惊厥现象发生。

3讨论

小儿腹泻伴发良性惊厥一般发生于以往健康的婴幼儿,以1~2岁婴幼儿居多,经常发生在秋冬季节。一般来讲,患儿的主要临床特点为:有轻中度脱水或无脱水,为无热惊厥,惊厥基本以全身性强直痉挛性发作为主,可能再发作,脑脊液正常,大多预后良好[3-5]。当前,小儿腹泻伴有惊厥的患儿在临床当中非常常见,国内知名学者报道,抽搐时无热或者低热、无电解质紊乱现象,归为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惊厥的病因可能由于轮状病毒感染。惊厥发病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婴幼儿,特别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大脑发育不是很完善,神经系统较为简单,皮层分化不全,神经髓鞘尚未完善,脑化学成分及其神经递质不平衡,最终导致惊厥阈值降低造成[6]。根据近些年来国外的相关文献报道,轮状病毒可能引发肠道外感染,诸如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肠外其他系统感染,但是从当前形势来看并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需要进一步探究。

本组从血生化、脑脊液常规及其血液生化检查等结果来分析,所有患儿只有8例出现弥漫性异常慢波,全部未见癫痫波,5周之后复查,脑电图显示正常。脑脊液常规及其生化检查均为正常,这些进一步提示为病毒性脑炎引发患儿惊厥,能够很好地排除患儿惊厥发作是由电解质紊乱造成,且患儿为轻中度脱水,很好地排除了惊厥发生由中枢神经系统脱水造成。同时,本组大多数患儿基本上使用1次止惊药便可控制惊厥的发作,其中10例使用2次,4例患儿3次。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之后便可治愈,无复发现象产生,未再进行抗癫痫治疗。本病无复发率或复发率比较低,惊厥停止后不再进行抗癫痫治疗。1年之后随访到患儿全部未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无再次惊厥产生。

总之,小儿轻中度腹泻引发惊厥的原因比较多,但是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无复发。在临床上积极止惊的同时,还需要认真分析,明确诊断,减少惊厥的发生,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参考文献

[1]徐伟.小儿腹泻病诊治的临床研究进[J].中国医药科学,2011,1(7):59-61.

[2] 常健,陈银波,梁东,等.31例婴幼儿轻度轮状病毒腹泻合并惊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4):1964-1965.

[3] 彭树茂.婴幼儿秋冬季腹泻合并惊厥72例临床分析及病因探讨[J].中外医疗,2010,29(15):85.

[4] 陈宝国.秋冬季腹泻合并惊厥12例临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0,2(8):15.

[5] 肖红月.轮状病毒腹泻并惊厥18例护理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6):131.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入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进行分组研究,纳入标准:(1)有气喘、发热、咳嗽等症状,确诊满足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3];

(2)有完整资料;(3)无本研究药物禁忌证。排除标准:(1)其他呼吸系统感染疾病;(2)药物过敏体质;(3)先天性心脏病。采取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50例。对照组:男

30例,女20例;年龄1~8岁,平均(4.3±1.5)岁;发病时间2~12 d,平均(6.7±1.2)d。观察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1~9岁,平均(4.6±1.3)岁;发病时间3~13 d,平均(6.9±1.4)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患儿按照常规抗生素方案治疗,即常规测定血液、C-反应蛋白、病毒抗体、胸片、血清支原体抗体等,对于确诊为细菌感染的患儿,则采用抗生素治疗,即运用1.2 g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3次/d,连续治疗5 d。

1.2.2 观察组 本组患儿在对照组常规检测基础上加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处理,然后再予以抗生素治疗。若患儿检测降钙素原不低于0.25 ng/ml,则直接予以抗生素方案治疗,若降钙素原不超过0.25 ng/ml,则待12~24 h复查降钙素原,如果降钙素原水平<0.25 ng/ml,則不采用抗生素治疗;如果降钙素原水平≥0.25 ng/ml,则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0.5 g阿奇霉素注射液联合治疗,1次/d,连续治疗3 d。

1.3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记录气喘消失、发热消失、咳嗽消失时间,并予以统计学分析。

1.4 疗效评价标准

呼吸道感染疗效评价标准:(1)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如咳嗽、气喘、发热等完全或基本消失为显效;(2)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为有效;(3)治疗后患儿的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无效[4]。总有效率按照有效率与显效率之和计。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22.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显效29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治疗后显效16例,有效18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68.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690 7,P<0.05)。

2.2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气喘消失时间为(3.02±0.98)d,对照组为(5.22±0.4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48 2,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消失时间为(2.10±0.46)d,对照组为(3.28±1.02)d,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1 6,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为(2.19±0.15)d,对照组为(5.33±0.2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4 1,P<0.05)。

3 讨论

呼吸道感染属于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可分为上呼吸道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指的是从鼻腔到喉部的急性炎症,也叫作上感,属于最为常见的呼吸性疾病,90%因病毒造成,细菌感染往往继发于病毒感染[5]。上感可在四季与任何年龄发病,经含有病毒的飞沫、雾滴或污染用具传播,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后,比如淋雨、受寒等情况,原已存在或外界侵犯的病毒或细菌等,可快速生长繁殖,诱发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可供选择的抗生素较多,耐药菌株也显著增加,因大剂量头孢菌素应用,使得院内感染发生率增高[6]。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衣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的认识提高,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药物也逐渐被重视起来。呼吸道感染以发热、咳嗽、气喘等为主要症状,同时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鼻塞、喷嚏、咽痛等,严重情况下可能有急性腹泻等,影响小儿生长发育,需加强重视。本病在小儿中发病率较高,而近几年我国放宽生育政策,新生儿不断增多,使得小儿呼吸道感染发病例数也不断增多,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成为研究热点。

在本次研究中将收治的100例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实施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则先应用降钙素原检测,然后予以针对性的抗生素方案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达92.00%,对照组则为68.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气喘消失、发热消失、咳嗽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同类研究相似,郭旭伟等[7]在其研究中对收治的18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分组研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检查与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加用降钙素原检测后予以抗生素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则为86.67%,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儿抗生素应用时间(3.08±0.92)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19±0.96)d(P<0.05),同时抗生素应用费用观察组(2 263.59±219.75)元,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 620.71±328.34)元(P<0.05)。从研究结果中看出,降钙素原检测结果的应用对于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使得抗生素治疗更合理,从而提高了临床疗效。降钙素原属于无激素活性降钙素前肽物质,含有氨基酸116个,其半衰期25~30 h,有良好的体外稳定性,在健康人群中血浆降钙素原较少[8]。降钙素原可选择性对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有反应,但无菌性炎症与病毒感染无反应或反应较低[9]。在一些研究报道中看出,全身性细菌与真菌及寄生虫感染,血清降钙素原会明显升高,增高程度和感染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在脓毒症与全身性细菌感染鉴别诊断与预后判断及疗效观察中有不错的价值[10]。降钙素原检测在临床很多疾病中都有应用价值,尤其是严重威胁生命的感染疾病、跟踪治疗中很有作用,降钙素原升高表明炎症反应正在进行,予以足够的抗生素治疗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