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职业教育培训范文

时间:2023-10-30 17:57: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职业教育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职业教育培训

篇1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问题;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010-01

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学校专业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高技术的人员,计算机教育是其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和大量开设计算机专业致使社会上的企业对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存在偏见,因此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必须从中找出教学中现存的问题,改革教育,加强实践能力的培训,使中职教育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

1、教学的内容缺少创新,太过笼统,跟不上时代要求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升级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因此对教学的内容的更新和创新性的要求更高。然而现在的许多中职学校的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较低,自己往往是照本宣读,对学生的实际操作缺乏具体安排,不能够与社会接轨。大多数的中职学校只是强调课本上的内容,对社会的需求更加是知之甚少,外加上有些校领导对计算机专业的不理解和盲目跟风,教师们没有机会进入社会进入企业的充分接触和市场调研,对快速发展的计算机市场缺乏及时的了解。因此,应当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进修,自主的学习新知识,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操作能力,对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具有敏锐的嗅觉。

2、学校轻视实践环节的教学,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低下

由于现在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多是以老师说教为主,学生动手为辅的,学生受课堂教学的限制不能够深入的对计算机进行实际维修组装的操作。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是很强的,不通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演练是无法真正了解掌握的,创新的能力更是无稽之谈。及时学校有安排实践,也是作为考核内容应付了事。这样就直接导致了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的低下,不能全面了解专业知识。

3、计算机专业所设课程多而杂,没有针对性与研究性

中职职业教育是为了满足社会上在生产方面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同时提高全民的技能水平而建立的一项教育。它必须为社会培养一线的技能人才,又必须熟知计算机专业的理论。但是很多学校在课程的设计上有所偏颇,为了招生以及体现本校的专业,开设课程设计各个领域,从原理到操作系统,从平面到三维等等,但是这却偏离了学生们的就业初衷,忽略了学生的基础能力,没有基础知识的承载就好像空中阁楼一样毫无意义,更别说是精益求精了。再有就是,学习这么多课程,样样只是蜻蜓点水,真正去做设计根本无法胜任。

二、加强实践能力,开展技能培训的措施

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明确需求与目的,培养应用操作性人才

首先中职教育学校必须明确到自己的办学目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和大学的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中职教育学校应该认真分析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量和方向,认真分析学生在就业大军中的优势与不足,进行有目的的定位培养,走出自己的一条新型的办学道路。中职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较弱,对理论的学习不太感兴趣,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更加差了。比较直观的实际动手的操作就相对的有趣多了。社会上既需要理论研究项目的人才,也需要适应一线的操作人才,这就帮中职学校确定了自己的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中职学校的目标定位可以是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员、网络的维护员、电脑动画工等等。这些人才处于人才金字塔的最底层,因此对计算机的专业要求不算高,只需要熟练地操作应用即可,完全可以满足工作要求。

2、改革并完善现有的教学模式,开启实践教学

目前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课堂教授、上机操作、期末考核、毕业实习的模式,以讲授专业知识为主,时间为辅,是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中职教育机构必须大胆的改革教学培养的模式,根据社会就业岗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的要求,建立相对应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进行课程的整合,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课程,少开设或者尽量不设理论化课程。放弃课程的学期模式的安排,例如,以时间为基准安排教学,在某一段时间内完成某一个模块或者某一门课程的教学和考核,保证教学的连贯性。在课程安排上要以专业课程为中心,文化课作为学生学习的调剂,比如上午可以是计算机教学,下午是文化课。保证在机房或者实验室学习,教师随讲随示范,学生随时动手操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丰富师资队伍,与用人单位建立定向人才培养的模式

计算机教师是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灵魂,他们的专业能力就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和人才的培养质量。教师要做好自己的定位,当好学生的向导,当好学生的教练员。学校可以采取分类、分层培训的策略加强师资队伍。还可以把教师分为几个等次,在教师之间形成竞争,就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4、实训课程的质量必须得到保证

学生是实训课程中的主体,因此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训中教师首先要做好实训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然后教师既要让实训课程的课堂活跃,又要避免学生们放任自流,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帮助引导学生;在实训课程给出任务前,教师如果能重视课堂引入,用巧妙的方法就能勾起学生的探求欲望,提高实训课程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外恰当的设置实训任务是提高实训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叶丕珍.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11.12(8):45-46.

篇2

 

纵观当前我国占据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素质总体状况,发现很多农民的文化素质有限,技能水平也不高,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以及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影响农民综合素质提高的因素中,农民职业教育发展不足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传统的现场培训以及以学历教育为主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在新时期,运用现代远程教育,创新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手段与方式,能够提高农民职业教育成效,为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农民职业教育中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优势

 

(一)面广量大的优势

 

所谓现代远程教育,也可以说是没有校园、没有固定场所的社会教育模式,具有开放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与教学资源。由于农民的数量比较多,居住的也不是特别集中,用电视、广播或者网络等形式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具备容量大、覆盖广的特点,是农民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机会均等的优势

 

由于远程教育资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可以让农民共同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参与学习的人员提供了机会均等的教育,体现了教育公平性。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偏远地区的农村,经济条件差,缺乏相应的教育资源,很多农民都没有参与职业教育的机会,而远程教育通过对教育资源的重新优化组合,为农民提供了学习的条件,这样能够实现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三)学用结合的优势

 

农民在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接受到职业技术培训之后,可以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在培训学习中解决了种植、养殖、烹饪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在实践中检验和巩固学到的理论知识,促进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促进农民的增产增收。

 

(四)学习媒体先进性的优势

 

对于现代远程教育来说,主要的平台是计算机网络,使得职业教育培训的信息呈现出的特点表现在:教学媒体交互化、教学过程智能化、教学操作简便化等等,这种学习媒体具备很强的先进性,提高了农民职业教育成效。

 

二、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提高农民职业教育成效的措施

 

(一)强化政府在远程教育培训中的主导作用

 

政府在远程教育培训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金主导。政府部门要主动承担基础设施建设主体,加快农村地区的网路建设,提高宽带网络的普及度以及农业方面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尽可能的减少农村宽带入网的价格。此外,还要尽可能的减免培训对象的学习费用,让农民能够用较低的成本来获取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其生存就业的能力。另一个方面是行政调控与管理。政府相关部门要承担起教学计划编制、职业培训考核标准、职业教育证书的颁发管理等方面的责任,使这些环节越来越规范。

 

(二)培植和激发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需求

 

人都有惰性,由于农民的学习习惯问题,加上本身的基础就不好,没有人约束与管理就可能难以完成受教育任务。所以,要不断激发农民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欲望,培植和激发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需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要不断改善营农环境,让农民明白进行农业生产也是有利可图的,这是农民参与职业教育培训需求的重要前提条件。把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逐步向那些农业大户以及产业化经营者倾斜,这些领域需要高附加值与高技术含量,就会刺激农民参与职业教育培训。

 

其次,变农业培训为综合化培训,这是适应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形势的需求,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进而促进农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农民外出就业提供技能的职业培训才会受到农民的欢迎,也是符合形势发展的重要举措。再次,进一步加大提高农民创业能力的课程建设,其中包括特色农业资源开发、农产品加工技术以及名优农产品种植、传统工艺品制作等。

 

最后,为了适应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要不断拓宽教育培训的领域,在农业培训的基础上开发文化课程,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三)加强远程教育培训能力建设

 

首先,在新时期,要积极优化教育培训对象,首要方面就是加强对乡镇干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等的培训,然后是加强专合组织负责人等的教育。其次,要积极引导民间力量参与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中来,由私人提供公共产品能够拓展投入资金的来源,还能提高培训的规模,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所以,可以建立多元化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融资渠道,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到现代远程教育中来。再次,在完成了教学计划之后,还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农民需求,提供差异化的培训内容,用远程教育开展特色培训。

 

(四)创新远程教育培训方式

 

要积极转变农民职业教育理念,由原来的等着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送教育上门,远程教育要跟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产业园、养殖企业等对接,把远程教育培训搬到生产一线中去。积极依靠当地的农业教育资源,聘请优秀的农业技术专家以及熟悉当地实际的农技推广人员通过远程直播授课,也可以录制视频循环播放,把普及性质的培训跟专项性质的培训结合在一起,还要把技能培训跟职业教育培训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效性。

 

三、结语

 

在信息时代,现代远程教育能够适应农民终身学习需求的一种教育形式,覆盖面广、教育质量高,是农民参与职业培训的主要模式。在当前形势下,要认清远程教育模式在农民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合理有效的安排培训内容,为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3

关键词:改革;重视;职业教育

由于社会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中等职业教育开始受到重视,国家鼓励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加强中等职业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首要目标,教育相关的各级部门开展了中等职业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拓展转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虽然培训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但仍没有达到预期理想的目标。因此,本文联系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现状,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提出几点建议和意见,希望对中等职业教师以后的培训起到良好的作用。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

中等职业教育具有普通教育的特征,但却不同于普通教育;普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继续升学深造,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专项专业技能教育。

1.教育技能专业性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的方针主要依学生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进一步表明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不同。主要不同在于中等职业教育技能专业教育,直接面向社会就业。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主要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紧密地跟随市场专业需求办学,时刻需要运用到新的技术和新的方法,这样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技术运用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针对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2.职业教育中专业的多样性和新鲜性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涵盖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甚至是第三产业中的每一个行业,涉及的行业范围很广,各个专业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紧密性和差别性,即各种各样的专业;社会日新月异地发展,专业更新速度更快,因此,需要中等职业教师不断地去学习适应不同专业不同的要求,以满足实际教学要求。

二、中等职业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1.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历来中等职业教育不被重视,一直以来中等职业教师师资力量不容乐观,教师整体人员数量及素质有待去提高。很多中等职业学校老师专业技能性不强,理论知识偏差,缺乏对新专业的学习和认知,不能及时地掌握社会最新需求专业,教育技术能力偏弱。有的教师学历达不到所教授专业的要求,教学水平低下,所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素质迫在眉睫。因此,对于中职教育发展中教育能力的培养要长期规划好,有效地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现

状,指定有效的培训方法和内容。

2.中等职业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缺少规范标准

在我国仍旧没有中等职业教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标准,目前的教育技术能力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根据实际教育情况去探索,实际培训过程中还是面临着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方法不恰当、培训模式不成熟、具体的概念模糊不清、培训定位不清,对中职教师最终的考核和标准缺乏认可依据。培训的安排不科学、不正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没有固定的培训机构按照培训标准统一去

培训,培训内容前后无法衔接,不规范,不具体,缺少对职业教育有丰富经验和具有较高学历的教师。(2)培训内容不合理。目前进行中等职业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简单地传授计算机的操作,主要学习Windows如何操作,Office办公软件等其他操作单纯的基础使用技能,不去深入地学习计算机的理论基础。②计算机简单操作不去学习,单一注重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③计算机操作和理论都去学习,但实际中不会有效地去结合。主要原因是培训教师缺少教学实践经验所致。

三、对中等职业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建议

1.通过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制订中等职业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按照地区,结合当地中职教育现状及专业科学制订标准,标准制订要发挥出中职教育的特征,更新教育观念,以中职教育办学方针为指导,树立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分层次、分阶段地去实施新标准,实施过程中逐步修订和改善新标准。

2.聘请中职教育高级授课教师,加强培训工作的统筹安排,以实际应用为主要目标

实际培训中聘请教育技术专家、教授作为培训教师,这类高级教师在教学经验、教育技术教学方面非常熟悉和精通,培训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培训质量。经过调查研究对各地区的中职教育培训统筹安排规划,培训分阶段、分层次阶梯式进行,校内外相结合利用优势教育资源。培训中要有针对性和目标性,密切结合中职教育课程教材需要,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并且应用到教学中去。

中职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培训中积攒经验,努力提高培训质量,使中职教师整体教学素质得到提高。教师要总结经验教训,为中职教育更好的明天提供中坚主导力量。

参考文献:

[1]邓霁岚,周端云.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30).

篇4

关键词:互联网;计算机远程教育;建构主义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新的软件、硬件和新的数据通信界面逐渐从观念上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并有力地支持了电子信息服务和大众信息媒体的传播。同时,互联网汇集了各种各样的网络资源和交互式多媒体信息,它的多平台交互和多媒体功能为远程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目前,许多国家已相继建成了自己的远程教育网络,使人们在全球范围内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科技合作和远程学习,从而促进了国家的科研和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从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随着CERNET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卫星数字压缩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远程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正在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它以其巨大的潜能,丰富着现行教育的内容,对改变传统教学,提高素质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现行的职业教育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根据新的网络教育环境特点,建立起相应的新的教学管理模式。本文拟从计算机远程教育的本质分析入手,结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来揭示计算机远程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加深对计算机远程教育的理解,增强使用网络进行教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培养优秀的教师与合格的技术人才。

发展计算机远程教育,有利于

促进高职院校明确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教育的发展模式正在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过渡,外延式发展注重规模和数量,内涵式发展注重质量和效率,因此,高职教育必须把培养重心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大部分不是从事理论研究工作,而是适应地方需要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所以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应当定位于学生在具有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

计算机远程教育的应用给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带来明显变化,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相应的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这些变化对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改革产生一定的影响。利用计算机远程教育之后,课程设置更加灵活、更加多样化。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正在或即将从事的职业选择学习内容,自主能力大大加强,这使得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方面具有更多的实用性和多样性。比如高职院校可以采用更适合学生职业发展需要的多种教学计划、较多的选修课程,使得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和创新精神,处理好知识和技能的关系。计算机远程教育本身开放性的特点完全可以满足这种教学形式。因此,大力发展计算机远程教育,有利于这种教学目标的实现。

发展计算机远程教育,有利于

推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强调的也应当是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积极做准备。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应当摆脱学科系统性、完整性的束缚,建立以实践为基础的教育体系,即从职业能力入手,改革单一的学科型课程模式,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来开发课程,并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系统地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2]

学生掌握知识,是发展其能力的基础。我们强调能力培养并不是忽视掌握基础理论的必要性,而是要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使得培养的学生与社会接轨,成为实用的职业技术人才。当今社会,新的科学理论和实用技术不断地涌现,国内外一些新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也不断出台。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统编教材上,很快就会过时。使用计算机远程教育可以改善这种状况,它能够尽快地反映专业领域里的最新成果,建立起活的教材体系,因而它特别适宜新知识的传授,适宜以各种方式来传播完整的系统的专业知识。

发展计算机远程教育,有利于

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素质

高职院校教师要想成为合格的计算机远程教育教师,必须完成自身的角色转变、学会合作、熟悉远程教学规律以及担当高强度的教学劳动等任务,这仅仅依靠一般的师范性职业训练是不够的。[3]远程教育的特点要求远程教育教师要具有更高的专业化水平,具体表现在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感等方面。要在以上三个方面体现远程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就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重视远程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远程教育中,人们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更多地关注教与学这对主要矛盾,而教师的发展却往往被忽略了。因此,高职院校远程教育机构应当借鉴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教师的发展列为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各种方式鼓励、支持教师的在职培训与继续教育,最终使远程教育机构成为远程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

重视远程教育教师的校内培训校内培训是指在教育专家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教育教学等教育科研活动来培训全体教师的一种整体性继续教育形式。与传统的教育培训相比,校内培训具有多项优势:首先,培训的目标非常明确,直接按照教师和学校的具体要求进行,解决的是具体的实际难题。其次,培训的形式灵活多样,且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参训教师的积极主动性。校内培训所具备的这些优势与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化过程中的培训需求非常吻合。

重视远程教育教师的终身教育模式有关研究表明,教师从事本职工作超过五年如果不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就会出现一种职业水平脱节现象,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接受培训,努力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其在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和知识结构等方面得到全方位发展。远程教学过程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得教师职业知识老化的周期大大缩短。因此,远程教育教师在任职前接受的职业训练已远远不适应当前教学的实际需求,对教师的培训应当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中来,定期的对教师进行教学理论、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实现教师培训的连贯性,使教师教育贯穿其整个远程教育生涯。

发展计算机远程教育,有利于

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改革

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是计算机远程教育的根本任务。改革过程中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导学为辅”的指导思想,[4]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作用,重点从三个方面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积极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加强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自主性加强网上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积极开展网上实时与非实时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包括课件点播、在线答疑、网上考试等方式,积极开展教师与学生的网上交流,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此基础上可以以课程为单位,组织必要的面授辅导。

深化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教师在辅导中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引导式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思路、学习方法的指导,向学生介绍课程的知识体系和重点难点,着重进行答疑解惑,增强教学的主导性。

按照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切实加强实践教学高职院校应逐步完善实践环节的教学文件和管理制度,确定各专业下各门课程实践教学的目的内容、组织形式、实施办法、考核标准等;认真落实课程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积极开展专业实习活动,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多数学生可以在集中实践环节中结合工作实际选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发展计算机远程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提出者瑞士学者让·皮亚杰(Jean.Piaget)认为:智慧本质上是一种对环境的适应,智慧的适应是一种能动的适应。一定的刺激只有被主体同化于认知结构之中,主体才能作出反应。[5]因此我们认为,教育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获得充分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是指导者、辅助者、协作者,学生才是教育过程中真正的主体,所有教育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这个中心进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下,通过教师的指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索、思考和建构离不开教师事先所做的教学设计,更离不开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引导。

在计算机远程教育环境下,学生按照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教育资源进行学习,然后同化、加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经常提出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种学习过程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极大地调动学生渴求知识,探索究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一过程就是建构主义理论所说的知识的建构过程。

综上所述,发展计算机远程教育,探求新的职业教育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职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祝义,杨清海.基于Internet的计算机远程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5).

[2]林若红.论高等职业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的互动[J].职业技术教育,2002,(19).

[3]邢晓春,王海竹.对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化的思考[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4).

篇5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农业职业教育;虚拟植物;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7-4164-02

The Application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in the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LI Min1,2, WANG Hong-juan1

(1.He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Zhengzhou 451450,China;2. Hubei University, Wuhan 430068,China)

Abstract: Virtual reality VR (Virtual Reality) is considered a high-tech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introduction of VR technology to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discusses the technical features of the VR concept, and discusses the VR application in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virtual plantand made a VR of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agriculture, virtual vocational agricultural teaching, research provides a new way.

Key words: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virtual plant; application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在农业职业现代化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极大的推动了教育教学,科研,农业生产等。尤其是在教育教学实验中,运用虚拟模型可以解决部分实验设备不足,型号落后,耗费时间长等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1虚拟现实技术概述

1.1概念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缩写为VR)又称灵境技术或幻境技术。是一种高新的人—机界面形式。它依托于数学、计算机科学、机械学、声学、力学、生物学、光学乃至社会科学和美学等多种学科,在计算机图形学、智能接口技术、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多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语音处理与音响技术、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和并行处理技术等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1]目前,该应用已涉及教育培训、科研、军事、工程设计、影视、医学、商业等众多领域,是专家学者们公认的能促使21世纪社会发展巨大变化的几大技术之一。[2]

1.2技术特性

虚拟现实系统也是由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构成的。一个完备的虚拟现实系统应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本质特征:1)沉浸感。VR技术的核心内容是虚拟环境的建立,目的是获取真实环境的三维数据,并建立虚拟环境模型,实时显示三维图像,达到真实环境的虚拟图形展示。2)交互性。用户与虚拟环境里各种对象相互作用,传感器是高级人机交互技术的关键,例如人取物体时,机器应对虚拟环境作相应的变化。[4](3)空间想像力。VR应用的关键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性思维,它与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2虚拟植物在农业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2.1虚拟植物

虚拟植物(Virtual Plants)是VR技术模拟植物在三维空间中的生长发育过程,是数学、植物学、计算机图形学和虚拟现实技术等交叉学科。它不仅能够提供植物生长的空间规律反映植物的形态结构,还可以摸拟生产管理以及探索出植物生长的规律和奥秘。[3]由于它易控制、便于交互操作、真实感强,因此在教育教学、科研、农业生产等领域已广泛应用。

2.2教学应用

对于农业职业教育教学而言,利用虚拟植物技术做实验可使课堂的学习形象化。首先通过VR技术可以摸拟植物的生长周期,不必费长时间实地种植即可观察分析,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学效率。[9]其次摸拟生产管理,使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植物管理技术和现代农业知识。再次可直观生动的对农田、森林等复杂的生态系统研究,从而探索科学规律和奥秘。[5]另外在教学实验中,运用虚拟模型可以解决部分实验设备不足,型号落后,耗费时间长等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3代码模型实现

2.3.1模型结构

植物的可视化模型包含了植物形态结构发生改变以及生态生理发生变化的过程,同时植物还有一些不同于其它物体的特性,如根茎枝条的弯曲、植物的向光性、由日照强弱和季节更替等引起的植物各器官组织的大小、形状以及颜色等的变化。[6]

2.3.2可视化流程

在计算机系统中通过VRML语言可视化方式来显示植物生长发育状况,是在充分利用二维或三维图形信息及各子系统基础之上的,将所建立的植物生长模型中获取的一些数据信息转换为植物的各器官组织的图形信息,在计算机系统以可视化的方式来输出到屏幕。[8]

2.3.3结构代码

#植物生长环境

Background {

groundColor[0.1 0.0 0.0,0.4 0.25 0.2,0.6 0.6 0.6]

groundAngle[1.405,1.605]

skyColor [0.0 0.2 0.7,0.0 0.5 1.0,1.0 1.0 1.0]

skyAngle[1.405,1.605]

}#日照子系统

DirectionalLight {

direction 0 -1 0

}#加入视点

DEFPlants Viewpoint {

position 15 5 40

jump FALSE

description"Plants"

}#加入单个植物

Transform {

translation-5.2 3.5 -8

rotation 0 1 0 0.6

children [

shape{

appearance Appearance{

material Material {diffuseColor 0.7 0.7 0.7}

textureImageTexture {url "plants.gif"}

}geometry Box{size 4 7 2}

}]}

3 VR的未来应用

虚拟农业职业教育是农业技术和VR相结合的产物,VR的不断发展为农业教育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方法和手段,而农业职业教育对虚拟现实技术又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进而动虚拟现实技术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和硬件设备的不断发展,对VR虚拟场景的要求越来越高,仅生成虚拟物体模型已经无法满足农业职业教育某些方面的要求。以农业职业教育为应用背景的VR系统开发将是一项艰巨、长期的研究任务,未来的VR系统在农业职业教育应用内容将会经历一个由局部到全面的发展过程。未来农业职业教育将使用VR模拟系统在屏幕上虚拟农作物实验,为教育教学提供系统集成平台,有效促进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以及科研的科学化、高效化、虚拟化,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孝飞,张振国,刘星何.虚拟现实技术在农业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安微农业科学,2007,35(7):2092-2093.

[2]杨沛.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3).

[3]徐其军,汤亮,顾东祥,等.基于形态参数的水稻根系三维建模及可视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0).

[4]李思辉,焦忠武,王亮,等.虚拟农业技术及其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9034-9035,9037.

[5]刘宏伟,吴斌,朱玉颖,等.虚拟水稻的可视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4):15261-15262.

[6]丁维龙.虚拟植物生长模型及其与智能系统集成研究[D].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4.

[7]邓旭阳.虚拟作物建模与可视化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

篇6

【关键词】特色区域经济;高职教育;发展策略

人才是第一资源,区域特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线。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让他们适应岗位需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对于湖南特色的区域经济,可以考虑采取以下职业教育策略。

一、职业学校

1.提升职业教育在社会的地位,创造自己的职业教育品牌。品质是什么?品质就是一种质量,一种信誉,一种责任。对我们职业教育来讲,品质的打造是相当重要的。尤其在今天,我国的职业教育鱼龙混杂,水平参差不齐,各个学校的招生简章又是五花八门,大家都说得天花乱坠,让学生根本无所适从,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只能“随心所欲”,全靠碰运气。这时我们的职业学校只能从保证教学质量上做起,逐步提升学校的声誉,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出现在公众面前,才能取得社会的信任和认可,提高职业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

2.加强对职后教育的学生职业能力和技能的培训。因为职后教育的主要对象曾经参加过工作,他们都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具备一定的职业基础,拥有一定的职业技能。他们参加学习的目的在于弥补自身知识或者技能的不足。所以我们在进行职后教育时应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主,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1)把握学生的不同需求,以达到职后教育的目的。学生之所以参加职后教育培训,其主要是认为在工作中自己还有提高的必要。因为是职后教育,我们的学生是各行各业的,而他们在提高自身技能水平方面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必须清楚地把握不同学生的教学需求,以期满足学生求学的目的。通常情况下参加职后教育的学生有三种类型:一是现有的工作能力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参加培训的目的在于满足适应工作的需要;二是虽然能够胜任目前的工作,但对自己目前的状况有危机感,希望能够参加学习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巩固在工作中的地位;三是期望通过参加学习培训,提高自己职业能力,增强自己就业机会,为提升职业道路发展空间做准备。对以上三种类型的学生,我们应该根据他们各自的情况,采取不同的侧重点,以达到不同的培训目的。对第一类学生,我们要结合学生实际工作的需要,重点向学生传授有关技能知识和技巧,在短期内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水平:对第二类学生,我们不光要向他们传授技能的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拓宽其技能的宽度和深度,以提升自己职业能力素质;关于第三类学生,其实他们己经具备了较强的职业能力,参加学习培训只是他们终身教育的一部分,所以对这类学生我们要注重关于其职后学习方法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养成自学的习惯。(2)加强重点专业的培训。重点学科,就是这一时代对求职者起码的要求。因为他是每个求职者都必须的,所以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点,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比如计算机能力,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电子化,不管是办公、学习,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逐步的电子化,而电子化是离不开计算机的,所以必备的计算机能力是社会对我们最基本的要求;比如外语能力,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工作、生活在湖南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并且我们的企业也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开始与外国人做生意,我们不得不和更多的外国人进行交流,而会外语则是双方能够有效交流的前提,就目前湖南对外语的要求来说,英语、日语、韩语等几种外语比较突出,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三门外语作为重点学科来进行职后教育培训。(3)关注社会发展动向,提前做好职业培训工作。社会总是不断向前发展,有发展必然就有变化,我们职业教育也必须紧紧跟随这些变化,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人才。其实这一点和以上第二点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是他们各自针对的时间点不同。以上第二点谈的是现在,而这里谈的是未来。为什么要将未来的职后教育作为对我们现今职后教育的要求呢?因为,第一,职业教育不是基础教育,它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满足对社会的需求,“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而不同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又不可能等到社会真正需要的时候才开始培养,所以密切关注社会发展的动向,科学地预测未来社会对职业的需求是我们职后教育必须要做的工作。第二,职业教育是技能教育,我们可以通过理解经济未来发展的动态和方向,以创设某些新的职业,这不仅可以增加就业,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第三,适当的参照国外发达国家职业发展历程,对其一些我们还没有经历,但即将经历的职业变革做好准备,提前为社会做好人才的储备。(4)密切联系社会。我们这里所说的密切联系社会是指与用人单位有效的联系和沟通,或者与用人单位和合作等等。我们的学生要实现就业,用人单位才是他们最终的去处,所以我们的教育培训必须和用人单位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首先要知道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是我们不管进行职前还是职后教育的前提,只有知道了用人单位需要怎样的人才,我们才可能培养怎样的人才,我们不可能脱离用人单位而自主培养社会不需要的学生,如果是那样的职业学校,必将被社会淘汰;其次要知道对于不同类型的人才,用人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需求的数量,对于我们职业学校来讲,尽可能的预知用人单位对各类人才需求的数量,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当我们培养的数量和用人单位需求的数量达到平衡时才是最为理想的状态。另外,联系社会,还必须与企业合作。企业需要适合他们的人才,而我们可以为他们培养需要的人才。(5)建立职业教育跟踪系统。及时收集有关培训对象的动态、想法及要求职业教育跟踪系统听起来也许有点陌生,也可能有些不太明白,浅显的说,如果把职业教育当作一种产品的话,职业教育跟踪系统就是产品的售后服务。它是对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动态信息的收集,包括学生对参加职业培训之后的想法、对我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他们通过职业培训所取得的成效,以及通过培训而未能实现学生预期的原因等等。就我所知,目前我们大多数的职业学校还没有开始有关职业教育跟踪系统的工作,我们现在的职业教育还停留在“猴子掰玉米”的阶段,只知道不断的向前走,而没有回头看一看,所以我们既不知道到底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也不知道曾经出现过哪些重大失误和犯过的错误。而职业教育跟踪系统的建立,对解决职业教育这方面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商品经济时代强调“顾客就是上帝”,如果把职业教育培训也看成一种服务的话,学生就是我们的上帝。所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想法和对我们提出的意见,对我们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认真地对学生的想法和意见进行筛选和分析,从中找出我们职业教育,不管在教学设施、校园环境等硬件方面,还是在师资、教学、管理等软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便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对接受过职业教育而未能达到学生所期望的目标的原因调查,也非常值得我们关注.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有三种原因:一是学生自己的原因;二是我们学校的原因;三是学生和我们学校共同的原因。对于学生自己造成的原因我们暂不讨论,但对后两种原因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学生由于自己以外的原因而导致预期的目的没有实现,势必归咎于我们学校,如果多次或者经常发生类似的情况,肯定会影响到学校的声誉。所以注重类似信息的收集,并且要在以后的教育培训别留意这些曾经出现过的问题,要吸取教训,不要像猴子掰玉米一样,掰一个扔一个。

二、政府

1.开辟渠道,促进融合,实现“互通”。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己进入模式转型的新阶段,由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向政府主导下的就业导向模式转变。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职业培训要以培养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级技能行人才为目标。政府要积极引导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在明确功能定位的同时,加快融合,改变职业教育与职业的分离状态,坚持学历教育与培训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结合。同时,政府要加快探索学历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沟通与衔接机制,从根本上促使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协调发展,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互通”。

2.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湖南省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源由教育系统、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大学社会力量、企业行业这五方面组成。教育系统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具有硬件设施备一流、师资教材优良等优势: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的优势在于政府提供培训贴;大学的继续教育项目具有同国际培训认证机构合作的优势;而社会力量与业行业具有培训项目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优势。如果政府能够将上述资源科学合,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多方共赢,一定能使职业教育与培训更有效率和效果满足不同层面劳动者的不同需求。教育局要主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等相关职能门开展交流,积极拓展学生、学员的就业渠道,在扩大“进口”的同时,抓好“出口”,逐步确立以学习者个人为主体、用人单位支持、政府予以必要资助的职教育与培训的保障机制。

3.加强宣传,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故事已经成为历史,在今天这样在一个咨询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职业教育也必须有效的利用传媒的力量,来为自己服务.对我们职业教育来说,宣传首先要正确引导社会重视职业教育。大力宣传业教育,逐步改变社会不重视职业教育的观念。要消除职业教育遭受冷遇的状况让广大的学生和学生家长知道职业教育也是我们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而且必须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职业教育的作用是其它任何教育都法替代的。同时我们要进一步改变传统观念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加强宣传为社作出贡献、为家庭取得实惠、为自己闯出路子的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的典型。其次是规范职业教育目前相对混乱的局面.我们这里谈的是宣传,为什么会提到对职业教育的规范呢?其实道理很简单,正是目前这种相对混乱的局面我们原本正常的职业教育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还职业教育的本色这不就是一种最好的宣传吗?对于规范这一点,我想首先要提高政府宏观控制作用,尤其是职业学校设立的准入制度以及专业的设置,应该更加严格,学校开办以及专业的开设必须符合各方面软硬件的要求,要坚决杜绝挂块牌子就能生的骗子学校的出现。对务类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也应该严格把关,因为们知道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就业,所以我们的学生都希望能够通过职培训,走上自己期望的工作岗位。对于那些学前承诺“保证就业”,而等学生业后根本不管学生或者随便推荐一个单位的现象要坚决制止。

参考文献

[1]陈健锋.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J].区域经济.

[2]雷正光.农村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5~7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篇7

关键词:石油 职业教育 经济

在吉林油田公司的十一五规划中,企业坚持推进中石油总公司为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国企而实施的资源、市场、国际化三大战略。但是由于人才的缺乏,三大战略的推行与实现困难重重,现有员工知识水平、语言以及文化理念等各方面的差异,使得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对企业员工进行再教育、再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职业教育中心在这关键时期应该承担起这一重要的使命,积极转变和提高自己的办学质量,提升吉林油田公司员工整体素质,为吉林油田公司整体战略的实现奠定扎实的人才基础。

一、吉林油田职业教育培训历史与现状

目前吉林油田职业教育中心由吉林省石油学校、吉林石油技工学校、松原职业技术学院(油田校区)、吉林石油党校组成,1978年创建,经过近30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中等职业教育、高等函授学历教育、职工培训、党校干部培训为一体的多功能、多层次、综合性的职业教育体系。学校现有教职工262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7人,中级职称的130人;学校设有6个计算室,2个现代化多媒体教室,1个语音室,40个涵盖钻井、采油、修井、勘探、测井、汽修、电工电子、机械、财会、英语、计算机等专业的实验实训室,拥有与石油企业生产相配套的技能训练模拟场、实习厂,设有松原市交通局职工培训基地、松原市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基地、国家新职业培训基地、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基地、汽车修理工鉴定基地、国家计算机高新技术等级鉴定站、推销员职业资格鉴定基地、文秘职业资格鉴定基地、中石油吉林职业技能鉴定站。现开设14个专业,累计培养各级各类毕业生21350人,职工培训60多个工种,850多期,共49000多人次,技能鉴定达48000人次,为吉林油田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石油职业教育培训SWOT矩阵分析

SWOT矩阵是管理大师伦德提出的战略分析工具,其包括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四个方面,本文将此工具应用在对吉林石油职业教育中心的分析上:

1.优势(strength)

吉林石油职业教育中心从1978年建校至今,在将近30年的时间里,吸引和培养了一批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的教师。他们是学校开创培训工作新局面的基础,是学校最大的依靠和优势。学校与吉林油田公司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在基础设施建设、培训实习设备配置上逐步完善,已基本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同时吉林油田公司作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的上级单位,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其资金实力雄厚,随着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愈来愈强,将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职业教育的工作中来。

2.劣势(weakness)

吉林油田公司是一个大型的国有企业,有下属41个直属单位,分为工程技术服务、生产经营单位、加工制造和社会服务板块。职业教育中心归属于社会服务单位,并不直接进行创收,而主要是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支持,不像某些生产经营单位的投资能够很快产生效果。这使得集团公司的资本运营过程中,常常因为一些急需用钱的生产项目而导致资金不到位而被迫放弃或搁浅,资金的匮缺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不便。

资金的匮缺是其发展的瓶颈,意识的落后也是职业教育中心的劣势。职业教育中心在很长时间里,根据吉林油田公司的培训安排工作,虽然能够完成培训任务,但是总显被动,使得新开展的项目往往缺乏人才,不得不从外界进行招聘,大大增加了集团公司的人力资源成本和管理费用,从而缩小了职业教育中心的作用。

目前吉林石油职业教育中心在对外交流上,可谓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庆油田和辽河油田的职业培训中心依靠着大学,在对外交流上已有了良好的平台,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为了方便对比,我们在这选廊坊管道局职业教育中心为例:在培训资质上,该培训中心共取得22种培训资质,具有包括国际焊接技术培训基地在内的2个国际培训基地,国家各部委及河北省的13个培训资质,取得中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6个培训资质,并与天津大学合办设立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这些培训资质不仅使廊坊管道局职业教育中心在竞争中取得了优势,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机遇(opportunity)

在集团公司的十一五规划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和队伍组织结构调整是这期间主要工作之一,根据油区内部市场、相关产业及其他业务的发展要求,结合热电厂二期工程建设、油气开发规模扩大、车用压缩天然气项目发展、城市燃气项目开发和国内外市场的发展变化,适时进行组织及队伍结构调整,并按照“岗位需求和个人能力相匹配”的原则,及时为新增项目和业务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证。同时在十一五规划中,要求一线队伍高等级别以上的人员要达到56.2%以上,并解决钻井、井下作业等一线操作人员的短缺。这些都为培训工作业务的展开带来了极大的机遇。

另一方面国际化战略的目标是计划到2010年,计划进入国际市场的石油工程技术服务队伍累计达到60支,平均每年增长34%,因此急需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储备高素质人才。

4.挑战(challenge)

中石油专业化重组与改革的进程加快,将不可避免地面对同行业的职业教育中心的竞争,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市场意识,从而弥补自己企业的人才需求缺口,同时还要有胆量承担起中石油甚至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培训项目,因此加强国内国外学术机构的交流、提高自己的培训资质和质量成为吉林石油职业教育中心的巨大挑战。

三、发展石油职业教育的建议

1.加大培训投入,提高培训质量。

经费的缺乏是职业中心发展的瓶颈,想要提高培训质量,需要购买相应的设备、需要聘请高素质的教师、需要与外界进行更多的交流,这些都是以加大培训投入为基础的。如今,职业教育中心的投资依赖于企业的投入,这使得资金渠道过于单一,常常出现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的现象。因此我们一方面需要争取集团公司加大资金投入,使得职业教育中心成为不可或缺的人才基地,另一方面我们与中石油总公司、石油行业以及地方政府进行合作办学、职业资格认证、精品项目培训,争取外界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职业教育中心来,从而带动其他培训项目的发展,成为中石油重要的人才培训基地。

2.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准确定位市场需求。

吉林石油职业教育中心要想得到更多的资金投入,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要想获得长期发展,就必须转变培训观念,改变依赖企业,凭企业的指令进行培训的状况。需要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密切关注吉林油田公司的运行状况以及市场变化,从而预计未来的人才需求态势,采取灵活的培训方式,设置相应的培训课程和项目。例如结合吉林油田公司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不少新项目将会需要充足的人力资源。例如随着长春矿泉水的扩建工程逐步完成,将会需要一批市场营销人员,为矿泉水的销售打开市场,石油化工、生物化工的项目的逐步扩产同样会造成操作工人的短缺,我们就应该以市场为定位,把企业的富余人员合理安排培训,争取让这些员工为企业做出新的贡献。

3.整合企业与社会资源。

学会整合企业与社会资源是吉林油田职业教育中心在很长时间内需要努力的方向,整合好企业与社会资源不仅可以使得职业教育中心的费用和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而且能够接收到来自企业和外界更多的培训项目,从而实现智力创收、业务创收。挖掘企业资源,聘请在职在岗优秀人员加入到培训队伍来,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进行共享,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整合社会资源,一方面可以积极宣传企业的形象,提高职业教育中心和吉林油田公司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弥补职业教育中心培训结构、师资等方面的相对不足,更多地承担起举办国际化人才、高学历人才的合作项目,从而保证高端、精品和国际化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论.中信出版社,2003年.

[2]王浩.中国石油管道局职业教育培训发展规划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MBA论文,2006.8.

篇8

关键词:职业教育培训;欧洲国家;合作发展

2002年11月,欧洲各国和欧盟教育(培训)部长聚首哥本哈根,重点讨论如何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合作的问题,并通过了《哥本哈根宣言》。此后,欧洲各国普遍建立能力与资格框架,发展职业教育培训学分转移系统,制定共同的质量标准与原则,并陆续承认非正规、非正式教育成绩。2004年,英国资格与课程执行局组织专家综合31个国家的相关数据,分析欧洲职业教育培训哥本哈根进程,并全面报道了职业教育培训为实现欧洲全民终身学习所做出的贡献。为此,本文选择其中欧洲职业教育培训合作的潜能、合作发展成果以及优化措施等主要方面,向读者做一简要介绍。

一、欧洲职业教育培训合作发展的潜能

一直以来,欧洲各国充分肯定了职业教育培训在活跃经济和劳动市场、推进社会与个人发展、最终促成欧洲高新技术经济和学习型社会过程中的巨大贡献和积极作用。特别是在2000年《里斯本目标》和2002年《哥本哈根宣言》以后,欧洲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与社会合作者纷纷结合本国实际,相互借鉴学习,多样化地发展VET与终身学习策略。然而,正是由于欧洲各国职业教育培训参与主体日趋多元化,课程内容与评价标准日益分散,培训环境差异明显,培训方式丰富多样,培训对象与目标各不相同,职业培训既要满足企业雇主的各种需求,又必须为各种不同境遇的社会公民提供平等的终身学习机会,这不仅特别需要各个部门、国家内部以至国家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协调,而且需要各种知识学习内容与技能培训形式方面的相互合作,不断调整VET合格证明的透明度与相互承认,促使欧洲职业教育培训一体化,为欧洲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欧洲职业教育培训合作的主要成果

1.欧洲职业教育培训的最新进展。(1)不断提升初始职业教育培训(IVET)的品质。近年来,欧洲IVET的重点在于保持和改善其质量,不断推出新的改革措施:首先,注意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其他培训方式建立各种灵活的连接。例如:改革VET教学法(奥地利、塞浦路斯、芬兰、瑞典);推进VET形式与课程的多样化(保加利亚、法国、波兰和葡萄牙);建立指导与咨询体系;开设职业定向课程,引导职业科目与青年人进入高等教育等。其次,注意吸引更多股东和当事人群体进入初级职业教育,并与企业和社会参与者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注意满足劳动市场需求,逐步提高WET的吸引力和灵活性。最后,普遍建立质量保证机制与合格证明框架,以确保IVET的质量及其学习成绩的透明。(2)努力扩展继续职业教育培训(CVT)。2003年,欧洲议会确定成人劳动人口参加终身学习的目标比例是12.5%,但欧洲国家实际平均值是8.5%。分析各国劳动人口参与CVT偏少的主要原因有:首先,老龄雇员(55-64岁)明显低于青年工人(25-29岁);其次,中小型企业员工培训机会远远少于大公司;第三,纺织行业职业培训仅占邮电/通讯业和银行/保险业的1/3;第四,企业雇员文化程度越低参加CVT越少;第五,男性参加CVT的比例普遍低于女性;最后,劳动场所实习培训仍有许多障碍等。为此,各国政府陆续制定政策并创造条件,其主要做法包括:提供经费支持;承认非正规与非正式学习;鼓励人们参加非传统方式学习培训,积极扶持和扩展不同行业与部门的CVT。与此同时,社会合作者也在提供不同层次且内容多样的CVT。例如,英国联合学习基金会依靠行业联合,超越工作场所的学习障碍,资助和担保各种非传统环境的职业培训;荷兰则有公司专门鉴定工人以前取得的合格证明与专业培训成绩。此外,欧洲各国都非常重视中老年劳力(55-64岁)的继续职业教育培训。很多国家正在调整劳动市场政策,取消提前退休和延迟退休年龄,努力为老年雇员提供更多的继续培训机会和工作岗位。

2.职业教育培训与社会包容。提前离校的学生、妇女、移民以及经行业重组后下岗的群体,由于处境不利、语言障碍、缺少经费、时间和基本能力,以及不能主动进入职业培训体系等原因,极有可能成为社会排斥的高危群体。为此,各国VET系统不断创造条件,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学习培训机会,从而预防和解决了许多社会排斥问题。近年来,欧洲国家积极的劳动市场政策以及非传统全民培训和基本技能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社会凝聚力,而且增加了全社会劳动就业,提升了职业技术和生产力水平。

3.完善新课程内容,注重对职业能力与关键能力、企业技能和信息交流技术的培训。(1)职业能力与关键能力。广泛发展职业能力是VET改革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是所有培训内容与形式的核心,而且与培训环境密切相关。为此,各国普遍强调劳动场所实习培训的重要性。其次,为了满足不同国家与行业的需求,欧洲各国正在模拟不同类型生产环境,整合多样性职业技能与知识,努力形成基本职业能力综合学习培训方案,并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特色。最后,许多国家充分认识职业能力发展与形成的能动性,正在倡导学员注意吸收各种非正式知识与经验“反射”,不断丰富职业能力与关键技能。(2)企业技能。企业技能不仅影响雇员的职业态度、品质与能力,而且是他们发明创造、独立承担责任和完成任务的基础。为此,欧洲各国已经把企业技能教育培训作为VET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许多继续职业培训机构,持续瞄准不同企业的特殊需求,主动提供多种培训内容与形式,并收到良好效果。另外,德国与比利时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的继续职业教育,也包括各种企业技能培训。(3)信息交流技术

(ICT)。信息交流技术是职业教育培训重要内容之一。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VET系统,都以此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制订具体培训计划与技能评估方案,并为公民提供ICT技能合格证明。有些国家已经把ICT作为国家初始职业教育培训的基本培训项目;有些国家规定雇员技能文件夹必须包括ICT技能说明;而奥地利和德国早已把正规与非正规ICT学习纳入职业教育。当然,从总体看来,欧洲国家ICT培训还只停留在初级阶段,有待不断转化与提升。

4.形成终身学习的新环境和新方法。(1)新的学习环境与方法。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鼓励人们自主参与批判性地思考和行动,有助于人们认同并发展终身学习的理念。这种学习环境支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文化;关注学习者的需求与动机;尊重多元学习风格;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师生共同参与学习过程;提升学生的自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归属感。例如,丹麦于2000年改革职业学习管理体系与教师任务,曾在一些职业学院建立了开放的学习文化环境,支持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已经创造出许多自我管理或集体管理学习的范例。(2)合作伙伴关系。合作伙伴关系是提高VET教学效能的必要形式。欧洲许多中小规模企业围绕大公司,组织开发性学习培训,建立分享知识能力、协作培训成绩的共同平台。而学校教育与企业劳动实习场所的连接和平等交往,既可以保证学校安排充分的劳动实习和地区性信息和网络服务,又可以促使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改善区域性关系和市场信誉。在法国,优先改善学校本位的VET劳动实习,加强职业本科教育与劳动实习课时的密切联系,可以作为这方面良好实践的样本。(3)电化学习。电化学习是VET的有效辅助工具。它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材料,促进师生互动,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有利于学习者克服空间或时间障碍。目前,欧洲各国VET系统正在积极推进各种电化教学和学习方法,充分发挥网络学习和相关培训形式的潜能,提高各类职业教育培训的效益。当然,还有许多国家不能提供计算机辅助、网络终端和直接网络学习的机会,其主要原因并非是受到硬件与软件问题的限制,而是各类管理与培训人员缺少经验或没有做好充分准备。

5.学习评价与认证。学习评价与认证是欧洲职业教育培训系统改革的关键领域。当前,许多国家正在积极回应各种个性化学习培训形式,发展新的评价方法,促使正规课程与职业知识考查转向日常能力评价,建立与其他考试与评价系统相互联系的标准,增加各种职业技能及其合格证书的透明度和可移动性。有些国家政策已经承认公民非正规与非正式学习成绩,并充分考虑相关认证的累计性和形成性。它们重视学习评价在控制培训质量、鉴定雇员优势职业技能方面的作用,希望最终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并促使人们更积极地参与终身学习。当然,无论是通过正规、非正规还是非正式学习获得的能力,其评价与认证都必须严格考查学员定向培训的内容、质量、数量及其个人简历说明,并注意把握相同的标准。

6.质量保证体系及其改革。由于VET日趋分散独立,因此特别需要国家层面的质量管理。目前,所有欧洲国家都非常重视质量保证问题。当然,各国标准质量管理序列并不完全相同,有的是ISO系列,有的是根据学校需求制订的QIS(如奥地利),还有一些国家则采用自我评价质量保证程序(如丹麦和荷兰)。考察不同国家的质量保证策略,主要是看它能否既快又好地促进VET改革。丹麦质量保证试验项目具有明显特点:(1)选择多个试验场所,形成工作网络,减少机构重叠与政策障碍,便于实践经验交流。(2)明确规定地方经验要在固定周期内向更高层次转移,并与师范教育和学校发展规划相互衔接。(3)重要质量问题则由学校、地区或部门顾问委员会以及国家决策者密切合作加以解决。当然,任何国家质量保证体系的改革,都应该充分依据欧洲合格证明框架(EQF),积极借鉴别国经验,才能不断开发新的质量保证工具与手段,完善质量保证机制,最终实现相互协调与信任。

三、优化欧洲职业教育培训合作的主要措施

1.相互尊重是良好合作的基础。相互尊重各自国家、部门、地区职业教育培训系统的价值观念、重点与基础,是欧洲VET合作发展的基础。哥本哈根行动计划,首先支持各成员国家根据自己的传统、现状、目标与速度来发展和改革职业教育培训。而欧洲合格证明框架(EQF)以及普通教育质量保证框架(CQAF),已经成为欧洲国家职业教育培训多样性发展与和谐共存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和基本保证。

2.加强行动协调。《哥本哈根宣言》强调欧洲国家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当前,VET教学改革已经成为继强化欧洲范围、改善透明度、承认能力与合格证书以及促进质量保证以外,需要欧洲各国相互合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为此,特别需要各国给予足够的重视,增加开放性合作,注意吸引各级从业团体积极参与VET教学改革,相互协调VET教学政策与实践研究,不断提升 VET教学质量。

3.不断增加新的手段,改善IVET质量。欧洲各国IVET需要制定更多系列措施以改善教学质量,提高灵活性和吸引力;注意加强关键能力和特殊职业能力的培训,增强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其他培训形式之间的联系;帮助所有青年人成功进入劳动市场,并帮助他们选择接受普通教育或者高等教育。同时,IVET还要包容被社会排斥的群体,并在知识、技术与能力全部等级系列,为他们提供相关的教育培训。

4.促进公民参与继续职业教育培训(CVT)。面对社会人口老化、全球经济竞争加剧、劳动技能需求变化、技术革新以及信息交流技术的普及,欧洲各国需要不断加强继续职业教育培训,注意发现和跟踪处境不利的劳动群体及其就业需求,认证先前学习的各种成果(无论正规、非正规还是非正式学习),并通过经费奖励、创造更多学习机会等措施,鼓励人们重新开始学习,更多地参加继续职业教育培训。

5.注重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当前,师资培训与补充是欧洲国家VET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障碍。几乎所有国家的职业教育(培训)部长都认为,需要加强各类培训机构间的密切合作,不断改善VET教师专业技能。他们希望:(1)重新树立教师职业威信;(2)强调职业教育培训教师的企业经验;(3)增加教师培训课程的投入;(4)引入VET教师培训合格证明机制;(5)规划更具吸引力的教师培训内容与形式等。当然,各国教师培训策略还必须注意不同教学目标与职业的特殊需求。

6.加大财政支持力度。2000年里斯本欧洲峰会要求各国不断增加人力资源人均投入。比较而言,欧洲与美国公立教育支出(5.1%)大体持平,但在私人教育投资方面,美国与日本明显超过欧洲。然而,职业教育培训作为长期投资的效益是可以预见的。为此,无论是政府、公共部门、劳动组织、社会参与者还是雇员个人,都有必要不断增加投入。与此同时,还有必要增加一些配套措施。例如:加强中央各部门合作;制定职业教育培训投资法规;下放资源分配权利;鼓励公/私投资联合办学;补贴和奖励企业和个人投资VET;保证各类投资的“合理性”等。

7.充分注意数据的和谐一致。适当的统计指标与可靠数据是计量职业教育培训进程的先决条件。然而,各国VET统计数据不仅缺少连续性和内在联系,而且也不容易存取,制约着欧洲VET合作发展战略。为此,有必要加强VET经费、基本技术与核心能力、高中以上VET以及CVT等数据的统计分析。

8.推进开放的合作与交流。欧洲国家适当通报各自VET进程,形成开放的合作与交流,是促进欧洲VET改革、最终实现里斯本目标的重要条件。然而,欧洲国家职业教育培训与劳动市场政策仍然缺少有效的交流与协调。为此,需要各国逐步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培训自我评价系统,及时反馈统计数据,为开放合作交流提供必要的条件。

9.强化欧洲劳动市场要素的作用。欧洲合作发展VET,已经在适量控制劳动力与学生流动、减少就业障碍并缓解冲突、开放欧洲跨国劳动市场等方面做出贡献,它是支持欧洲劳动市场健康发展的要素。欧洲各国应进一步鼓励所有职业教育参与者,根据欧洲合格证书框架不断提出、评价与完善各种培训方案,并提倡考察访问与现场实习,促进国家间职业教师的相互交流,积极开展双语教育培训课程等。

10.扩展欧洲VET信息网络。应当鼓励更多群体参加合作,并逐步建立和形成包括各级决策者、研究人员和特殊从业者团体在内的信息网络,促使欧洲VET各项政策与教学实践信息资源在更大范围得到充分的交流与利用。

参考文献

篇9

国务院提出《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充分利用职业院校的资源,积极开展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并建立灵活的使全体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的学习制度,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而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推动学习型社会构建的基础。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中职计算机教育对社区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中职;计算机教育;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的产物。只有积极发展社区教育,把它纳入社会大系统,才能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就简单分析一下中职计算机教育对社区教育的几点作用。

一、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质

社区居民是社区活动时活跃的主体,社区教育的设施、场地为社区居民共享。现在的社区活动大都需要多媒体等电子设备,社区居民的计算机知识可以使他们在社区活动时崭露头角,居民在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为自己服务,让他们对计算机的学习充满无限热情,从而有助于形成全民学习计算机的热潮。在社区居民获取计算机知识与技能时,获取了更多的知识。在不断的学习中,社区居民都能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并跟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脚步,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中职计算机教育为社区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社区是将教育、服务、文化集于一身的团体,计算机教育对社区教育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现在中职计算机教育在课堂上不仅仅是接受知识与技能,更多的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处理问题。在计算机教育中,培养的是学员的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精神水平,文化素养。因此,当计算机教育为社区居民服务时,也会将其渗透到知识的传输中,从而有效地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另外,居民利用计算机知识,可以增长知识,开拓自己的眼界,能够逐渐养成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进而开阔心胸,促进社区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邻里关系的和谐稳定发展,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计算机教育为社区教育提供了发展的平台,从而提高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三、促进达到学习化的社会目标

以前人们常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鼓励人们读书要趁早,省得“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但是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接受知识的手段不仅仅是书本,网络上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人们获取知识最便捷也最有效的工具。中职计算机教育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仅能够提高社区居民的动手操作技能,还能为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添彩。比如现在很多老年人喜欢跳广场舞,他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的视频功能边学边跳,还可以随时暂停、回退,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计算机的作用当然不止如此,在社区教育中,计算机知识只是一种教育手段、一种学习工具,真正要培养的是社区居民的创新意识以及终身学习的观念。以这种思想为指引,进而促进社区整体素质的提升,促进社区教育的有效执行,促进学习型社会目标的达成。

四、结语

总之,中职计算机教育对社区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它能够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从而促进社区整体的精神文明建设,进而促进全民学习的社会化风气的形成。将计算机教育合理适当地应用到社区教育中,是目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文化知识、科学技术为工具,以培养自主、职业、创造意识和能力为主线,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培养技术高超和具有高尚情操的社区优秀人。

作者:吴凯 单位:海门三厂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培训;企业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260-02

0 引言

我国的高职院校承担的社会责任包括学历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政策把发挥高职院校的职业培训功能作为其重要的发展方向。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生源紧张、办学竞争激烈的局面,为了拓展发展思路,面向企业职业培训的市场需求,全面开发资源对企业进行职业培训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1 高职院校进行职业培训的必然性

1.1 职业培训是高职院校的教育功能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功能包括两大因素,一是根据教育法规和教育规律,以培养社会认可的高等职业人才学历要求的学生为目的的教育,一是面向从业人员和有就业需求的人员,以培训职业技能为目的的教育。自1996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文规定:我国的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职业培训分别由相应的职业培训机构、职业学校实施。《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中指出:“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实行灵活的办学模式和学习制度。职业学校要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努力办成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由此看来,职业培训是高职院校教育功能的必然组成部分。

1.2 职业培训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 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高等教育稳步发展,高职(专科)院校1246所,比上年增加31所,高职(专科)学校平均规模为5904人。但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育功能的体现是充分发挥了学历教育,注重模仿本科高等院校的教育培养模式,系统科学地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另外高职院校的学历教育在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和招生规模等方面又无法和高等本科院校相比拟,往往比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受到更多的限制,高职院校处于尴尬的境地。高职院校如果一味地坚持注重学历教育,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就会缺乏竞争能力,失去自身的发展机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职业培训分别由相应的职业培训机构、职业学校实施。面对自身教学资源相对紧张,职业培训市场竞争激烈的局面,高职院校介入职业培训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1.3 职业培训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随着现代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日益突出。IBM公司有句名言:员工能力与责任的提高是企业的成功之源。人力资源培训已成为企业必需的投资之一。对企业人员开展培训是企业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对企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目的是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岗位所需知识技能,改进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价值观念,确保企业员工按照预期的标准或水平完成承担或将要承担的工作任务,可以大大提高用人成本的使用效益。企业职业培训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企业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和谐统一。

企业的发展取决于企业的竞争力,现代企业的竞争力之一是学习能力,也是企业面临的紧迫任务。对企业员工进行职业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员工的胜任度,提高劳动力的效力,是企业开发人力和企业学习的基本手段。企业在培训方面的投入最终的效果远远超过在厂房、设备及其他硬件环境方面的投入,因此,职业培训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有些大型企业有自身的培训机构,许多企业的主管部门为本行业企业建立了培训机构。更多的企业选择职业技术学院和培训机构对员工实施职业培训。企业又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单位,也是高职院校职业培训的最大需求者。无论是从企业的发展方面还是从高职院校的发展方面,无疑都体现出高职院校进行企业职业培训的必然性。

2 高职院校进行企业职业培训的优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改制、经济转型、职工转岗与再就业已成为关乎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在岗、转岗职工的培训日趋紧迫。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担负起面向社会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历史重任。我国的高职院校大都是国办的,教学资源丰富、专业门类齐全,有能力和优势为企业提供经常性的职业培训。

2.1 丰富的教学资源为企业职业培训提供保障 高职院校拥有充足的教室、宿舍,实验实训设备齐全。各类高职院校近年来均在实验实训设施上投入了较大的资金,所具有的实验实训设备基本上能够满足职业培训的要求。实际情况是这些实验实训设备的利用率低下,没有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设备设施的巨大潜力还有待开发。对企业开展职业培训,既可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又可以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为学校创收,闲置的教学设备得以充分利用,是校企双方共赢的举措。

高职院校具有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绝大多数教师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其中达到硕士学位的教师在高职院校中也占到了较高比例。高职院校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同时还从企业中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企业行业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改善了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结构。高质量、专业强的师资队伍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职业培训内容、企业培训人员制定科学的培训方案、编制相适应的教材,为高职院校进行职业培训提供保障,是高职院校组织培训的先天优势。

2.2 设置齐全的专业满足企业多样化职业培训的需求 高职院校按照国家的办学标准,根据国家的学科专业目录开设学科,覆盖多个学科门类,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可以根据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来设置和调整专业,专业口径可宽可窄,宽窄并存。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设有7个系:陶瓷工艺系、数字艺术系、环境艺术系、电子信息系、服装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共创设近30多个专业: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雕塑艺术设计专业、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动漫设计制作专业、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服装设计专业、服装工程专业、服装营销与表演专业、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数控技术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眼视光技术专业、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软件技术等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商务英语专业、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企业行业种类广的优势,加强学科交叉和整体布局,根据企业需求,开发职业培训市场,发展职业培训。

2.3 规范的培训制度保证了企业职业培训的效果 高职院校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发展,融入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办学经验丰富,学校教育具有计划性、系统性、组织性和科学性。高职院校的职业培训更多地关注社会效益、提高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使其与其他培训机构在社会影响中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高职院校的组织机构健全并有配套的管理措施,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办学格局,特别是一批国示范、省示范高职院校注重开发职业教育的功能,寻求多种多样的企业职业培训方式——校企合作、订单培训、建立职业教育培训包、现代远程教育等培训方法。校企合作可以加大企业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和职后培训的比重,把满足企业需要作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订单式培训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与用人企业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构建双方互动长效机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增强学员的就业能力。现代远程教育以其巨大的生命力为高职院校为企业进行职业培训提供很大的平台,网络培训方便企业员工学习,企业员工更加灵活自主地参加培训。

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在常规管理、教学环节和过程中有很多相似之处,高职院校易根据自身的办学经验建立健全职业培训的各种规章制度,对企业职业培训的办学指导思想、专业和课程设置招生、教学、教学质量评估、培训效果评估等方面的管理作出明确规定,使企业职业培训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保证了职业培训的效果。

3 结语

高职院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要提高对职业教育的使命和功能定位的认识,把满足企业需要作为高职院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复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为支撑,将学校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功能定位融入企业价值链,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自身的优势,大力发展职业培训,为企业员工进行职业培训,直接、有效、快捷地培养技术型、实用型人才,谋求更广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丁军.职业培训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定位[J].职业技术教育,2004,1.

[2]余祖光.职业培训: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空间[J].职教通讯,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