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市场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0-30 17:57: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建筑市场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建立良好的建筑市场秩序,可以使建筑市场混乱的局面得到根本上的扭转。我国需进一步加强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使其适应市场化工程管理的需要,更好的适应国际化竞争。
一、建立市场形成工程价格机制是规范建筑市场的切入点以及治本方案
(一)工程造价形成机制的市场化能合理配置建筑市场的资源
在市场经济学中,“价格”和“市场”是市场经济的灵魂,而经济学的基石是价格理论。价格机制则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在当前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借助于价格机制的功能,通过公平的市场竞争形成交易价格来完成的。而在建筑市场中最重要的机制是工程的价格机制,所以,建筑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通过市场的竞争,形成工程价格的机制来实现的。
(二)工程造价形成机制的非市场化使建筑业的结构优化调整缓慢,效率较低
1 目前我国的工程价格机制没有资源合理配置的功能。众所周知,工程建设项目本身具有较大的“油水”,诱惑力大,特别是国家投资的项目。以民间流传的一个比例为例:国家项目投资建设的总造价基本是按三三制:即公关行贿的钱占1/3、投资工程占1/3,企业的利润占1/3。媒体曾经报道过一个典型的实例,太平洋建设集团严介和,承揽了一个3000万的南京绕城公路工程,最后获得利润860多万,成为其第一桶金。而造桥修路堪称是利润率最高的行业,众人皆知“金桥银路”,因此,在某国有或集体单位准备兴建一个工程时,很多施工单位不管招标与否,都想尽一切方法要揽过来做。而且施工单位在承揽该项目时,根本不做事前风险分析。这些不合理的因素就使一些单位投资工程价格按国家定额和文件规定进行计价,并非市场竞争形成。而本是以追求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为首要目标的国家定额本,却因为指导思想和管理方法不适应时展的要求,从而使其中隐含着较大的利润。
2 在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价格反过来又影响供求。而在我国的建筑市场中由于工程价格的形成非市场竞争,使供求的交易以暗箱操作、不公开及非法的方式进行。从而,使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在我国的建筑市场中没有得到应用,造成了建筑市场混乱的局面。我国建筑市场的工程造价的形成非市场竞争,从而在招标工程中,使一些施工单位只顾利润,在事前根本不做风险分析,通过不合理的因素承揽工程。因此,工程造价形成机制的非市场化造成我国建筑业的结构优化调整缓慢、效率较低最主要的原因。
(三)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是建筑市场改革的切入点和治本方案
目前,我国建筑业主管部门对工程造价对建筑市场的经济学意义的意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会议,很少要求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的人员参加。工程造价改革是建筑市场的灵魂,建筑市场构建方案中如果没有工程价格的改革是一个不完善的方案。我国建筑业自改革改革开放以来,制定了一系列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制度,但都没有涉及到工程价格的改革,都使建筑市场没有办法真正发挥市场功能。所以,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是建筑市场改革的切入点和治本方案。
二、以投融资体制方面改革为前提的市场形成工程价格的建立
(一)投资管理体制决定工程造价是否由市场形成
市场竞争形成工程造价的本质是业面有效的运用投资,优化配置资源,提高了投资的效益,从而使业主从中受益。所以,由市场竞争形成的工程造价是业主发包工程的一个必然选择。但是,在我国的工程项目中国家投资的比例大,由于一些不合理因素没能形成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一些施工单位以按国家定额进行计价为借口,不通过市场竞价进行发包工程。在最近几年里,我国相关部门及管理机构对工程造价的计价模式进行了改革,使工程量清单模式逐渐与国际惯例接轨。而工程量清单计价只是一种计价模式,是对市场竞争形成交易价格的工程进行计价的一种技术手段。在工程造价改革中只推选工程量清单计价是不到位的一种改革。所以,投资管理体制决定工程造价是否由市场形成。对于工程量清单的计价依据是政府利用行政的手段对工程造价进行的宏观调控,根本转变不了工程造价的形成机制,而推出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方式是为了给市场竞争形成计价模式提供一种技术支持。我国的市场形成机制的改革的前提条件是:改革投资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工程担保制度等。改革市场形成机制,使其适应我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适应国际化竞争的市场化计价需要。
(二)影响市场形成价格的主要障碍是投融资体制的改革
政府针对投融资体制的改革要建立起投资决策咨询制度,对于数额较大的政府投资项目,要有专家评价制度和公众参与,同时也要征询大型投资顾问机构和政府法律顾问的意见。政府投资项目后要建立评价制度,在项目交付投入使用以后,政府委托的独立机构对其进行评估和提出审计报告。对于政府非经营性项目的建设要引入政府工程市场准入制度:以最大的经济效益、公平竞争及公开为政策目标,引入注册工程顾问公司的制度和国际通行认可的承包商。政府投资要根据具体情况鼓励其他的经济成分参与投资入股,以建立起投资回报的机制,从而实现融资渠道的商业化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改革投融资的体制,将会形成对投资主体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有助于建筑市场形成工程价格在我国建设市场中发挥的作用,加快我国建筑业的结构优化调整及提高其效率。
篇2
当今世界步入信息时代,电视作为传统媒体中的“龙头老大”,必然要进行更多崭新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才不会落后于时代。当今世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传媒的日新月异,电视新闻节目中的现场报道越来越多,不仅增强了新闻节目的可视性,同时也极大提高了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效率。
一般来说,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可以分为事件性现场报道和非事件性现场报道两种。事件性现场报道又可以分为突发性事件的现场报道和一般性事件的现场报道。
所谓“突发性事件的现场报道”就是报道者在突发性事件现场面对摄像机对突然发生的事件作出及时的现场报道。由于突发性事件的现场报道有其不可预知性,而且报道现场转瞬即逝,只有报道者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很强的应变能力和驾驭报道现场的能力,才能在此类事件的报道过程中为广大电视受众传递出客观准确的信息,才能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化解社会矛盾、疏导公众情绪。
在突发性事件的现场报道中,播音员主持人的作用不可小觑。正因为如此,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在现场报道过程中应该客观冷静、沉着应对。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
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应当认真学习和领会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模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突发性事件的现场报道中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政治敏锐性,具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牢牢把握舆论导向这个新闻宣传中的“灵魂”,把话筒对准群众、对准基层。多倾听群众意见,客观准确反映社情民意,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发挥好新闻宣传喉舌作用。
2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在突发性事件的现场报道中,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这对于树立媒体公信力和影响力至关重要。因为,电视新闻播音员作为公众形象,其在现场报道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人们产生深刻的影响,爱岗、敬业、真诚、友爱,这些良好的职业道德,会在潜移默化中对电视受众传递出社会正能量。
3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
播音员主持人是否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是一次突发性事件的现场报道中非常重要的因素。突发性事件现场报道考验的是播音员主持人的基本功,丰富的知识储备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博览群书、塑造自身魅力,把读书学习当作毕生坚持的行为习惯。试想,如果在现场报道中,播音员主持人张口结舌、东平西凑,那么这样的节目怎能满足受众的需求,这样的媒体又如何赢得受众的信任呢?
4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
播音员主持人在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中,一定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拥有一双发现新闻的眼睛,这样才能将更多的新闻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受众。
5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
突发事件往往让人猝不及防,现场报道又会让人感到急迫而紧张,尤其对于新闻事件的当事人来讲,恐惧、紧张、焦虑的感受更是不言而喻。因此,在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中,播音员主持人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非常重要。播音员主持人应该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准确的分析判断,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引导公众舆论。
6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具有人文关怀精神
播音员主持人在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中体现出的人文关怀精神,对当事人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和安慰,对于社会公众,则是正确的引导和熏陶。如果在发生地震的灾难现场,当事人正在饱尝失去亲人的悲痛,而播音员主持人却在笑容满面地面对镜头,势必会招致人们的不满甚至愤怒。
7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中,播音员主持人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往往会使新闻报道收到非常好的宣传效果。在现场采访中,应做到思维清楚、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发音清楚准确,不产生歧义;注意以情代声、情声交融,增强报道的感染力。
8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服饰应与现场气氛相协调
篇3
一、当前建筑市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开工不报建,不受监。建筑工程本是应由行业统一管理,但有的部门、有的单位,根本不按正规的程序走,我行我素,自己私招、滥建、雇佣各种社会关系的建筑工匠施工。由于对质量控制的差,出现了很多的安全质量事故就不足为奇了。
2.私定工程造价。工程造价本应经国家指定的部门审核,按照有关规定,公平合理计算工程造价,但有的建设单位,肆意追加造价,或压低造价,难免造成国家、集体的财产受到不应有的损失,个别人从中捞取好处,腐败现象随之发生也就理所当然了。
3.非法转包,层层扒皮。建筑工程应由有一定资质、有总承包或施工能力的建筑队伍承揽。但是有些所谓的建筑集团或一、二级公司完全是打着幌子,一担工程弄到手,就正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一流的队伍投标,二流的队伍进场,四流的队伍管理,实际是个人承包的局面,严重地扰乱了建筑市场程序。层层承包,就必须层层扒皮,最后靠偷工减料搞建设,不出质量和腐败问题就是怪事了。
4.戴帽工程代替了招投标。建筑工程本应全面开展招投标,但有的工程做不到公平竞争,有领导说话定调子,职能部门只能看领导眼色行事,例如某市有一机关建办公楼和住宅楼,就曾有好几位领导为承包人写条子说情,可见问题的严重性了。
5.非法中介,有来头。正常的中介服务,是我们建筑业必不可少的一项信息服务,但不正常的中介完全与正常建筑市场背道而行,甚至某个工程,不通过某个中介人。你公司技术力量再强,管理水平再高,也绝不能给你,这样的中介绝大多数都是有来头的,背后有人支持,只管谋取中介费,造成的冒牌队伍鱼目混珠、质次价高普遍存在。老百姓讲:“现在都时兴这样做,发展下去没好”。看起来,不打击非法中介,建筑市场就难以管好。
6.名誉是招投标,实质是随心所欲。这种形式上的招标,与私下交易实质上没有多大区别,统统由建设单位定调子,招投标其实是走走形式,其实想用哪家还是用哪家,管理部门应付了事,起不到公平竞争的效果。
7.片面追求低价中标。以谁报价低就给谁施工,如果施工单位赔钱了,必然想办法再把价格涨上去。但是,想提高价格吗?就必须行贿,从而,必然导致了工程质量粗糙,烂尾工程、劣质工程屡见不鲜,严重地破坏了正常的建筑市场秩序。
8.资金不到位,垫资施工。由于建筑施工队伍增长过快,正常的渠道干不上,想施工就多垫资,致使施工企业积重难返,被欠款拖垮。有的施工企业达到无力再拓宽业务的境地,甚至接近解体的边缘。
二、规范建筑业市场是建筑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建筑业能否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而a且关系到建筑业能否拉动建材、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因为建筑业早已成为国家的支柱型产业。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及价格一度失控,造成了引发泡沫经济的危险。所以,国家在想方设法整顿建筑市场秩序、控制和调控房价,所以建筑业市场秩序已到了非整顿不可的地步了。所以我们一定要针对国内建筑市场存在的问题,加大改革力度,积极完善建筑市场监管,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以保证中国建筑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经过以上建筑市场存在问题的分析,不难看出,搞好建筑业,首先必须规范建筑市场,才能使建筑业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因此,整顿建筑市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健全招标投标制度,推行规范招投标,完善招投标法。从有关资料和实践中看到,目前,全国的建筑市场中,还存在着招投标发包工程比例不足的问题,主要是包含着相当一部分不规范的议标。由于部门、单位之间存在着权利制约,少数领导干部认识不上去,对政府发文视而不见,根本不重视招投标工作,甚至有的领导干部还利用手中的权利,干预工程建设,部分人以权谋取私利等原因,对文件的实施存在着种种阻力。总之,只要不断健全完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另一方面,运用科学的现代设施进行公开的工程开标、评标活动,以提高透明度,保证招投标的科学性,提高管理效率。
2.加强工程报建制,严肃查处黑工程。报不报建,不单纯看做是不懂履行程序,而是执法不执法的问题。所以工程报不报建,要提高到整个建筑业必须很煞不正行风的高度来认识。因此,不报建的工程,不管是谁家的,什么人支持,一律不准开工。而且还要按照法律、法规进行严肃查处。对于“先上车后买票”的,一律停工整顿,重新办理好招投标后,方可施工。今后,凡是工程开工前,必须全面强行强制报监报建,但政府部门也必须给予大力支持,并督促建设部门执法执纪,才能达到推进建筑市场的有形化、秩序化和公开化进程。
3.严禁垫资施工,资金不到位不准开工。特别是招投标工程,以垫资施工作为工程项目发包的一项条件的,一律取消其招投标资格,任何施工队伍不准施工,并且对开工的项目,有关部门要必须领先进行资格审核,对弄虚作假的工程,要认真查处,公开曝光。
4.强化行业管理,完善和健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近年来,根据全国建筑行业的豆腐渣工程大量出现,施工中安全事故频发的现象,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劣质工程的整改,确保工程质量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是整顿建筑市场的重要一环。在建筑队伍多的城市和省会城市,都应成立工程发包交易中心,把业主、承包商和中介服务的市场行为统一纳入建筑市场管理轨道,要进一步健全交易中心的功能,使之成为服务中心、信心中心和管理中心“三位一体”。对于整顿建筑市场,强化行业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真正运行起来要逐步完善。
篇4
(一)私营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增加时政收入,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和分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力量和重要来源。据统计,改革开放30多年来,私营建筑经济年增长率为巧%以上,明显高于公有制建筑经济的发展速度(国有经济4%,集体经济8%)。私营建筑经济的工商税收增长五倍以上,已经成为各级财政收人的重要来源。劳动就业的重心已向私营建筑经济转移。
(二)私营建筑经济是建筑业深化改革的结果,反过来,发展私营建筑经济又促进公有制建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公有制建筑经济在建筑经济总量中仍处于主体地位,还在发挥着主导作用,但由于大多数国有建筑企业机制不活、权责不清、包袱沉重、人才流失、亏损严重、效益低下等原因,已制约了国有建筑企业的发展。而私营建筑企业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诞生,又随着市场竞争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因此私营建筑企业日益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同时,对国有建筑企业形成越来越大的冲击力。对国有建筑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有利于加强建筑市场管理,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目前,建筑市场中国有民营出卖营业执照和资质、挂户、垫资承包、压级压价,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较为突出,已成为各级政府管理与治理的重点问题,因此,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有助于这类问题的解决。
二、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一)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用党的十六大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新观点,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把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提高到国有建筑企业能否深化、建筑业能否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高度上来;把重视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提高到能否切实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建立稳定和谐的社会上来。因此,要充分认识到私营建筑经济已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宣传和政策上为私营经济保驾护航。
(二)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落实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政策。
1.制定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长远发展规划,为最大限度地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确立目标和指明方向。
2.制定一切有利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的各项配套政策。在工商注册、资质审批、招投标、工程质量评比、工程安全评定、企业贷款、用人用工等方面,创造公平、公正、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
3.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强化服务意识,提供各种咨询服务,为私营建筑经济的大力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切实做好和加强私营建筑企业指导和监督管理。确保其遵规守纪、稳定持续地发展。
1.正确指导私营建筑企业的市场定位,确定经营策略,不断地壮大经济规模,适应市场竞争。
2.工商、税务、城管、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审计等部门要加强管理,充分利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消除私营建筑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如偷税漏税、偷工减料、掠夺经营、忽视质量与安全的短期化行为,促进其向规范化和持续化方向发展。
3.建立长效机制,改变私营建筑企业传统落后的经营管理方式。从单一产权结构向股份和有限责任公司转变;从传统家庭式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从经营增长方式上,从劳动密集型、粗放型逐步向技术管理型、集约型转变等。
三、我国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趋势
(一)私营建筑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我国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长期存在。
篇5
我觉得在建筑师的成长环境和责权利的平衡关系方面,责的最终实现还需要一些前提条件:1)良好的市场约束机制,良币驱逐劣币,这一点主要依靠行业协会发挥作用;2)设计市场整体职业化发展的成熟,需从高校教育开始;3)建筑师的话语权,这一点仍然需要主管部门在市场政策上进行引导;4)成熟的设计保险市场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设计取费标准。
20余年的高速发展,为建筑业积累了巨大的经验,很多还是中国独有和世界领先的,相比而言,市场机制的建设是落后了,希望相关部门予以重视,让建筑市场的发展越来越良性。
[ 金卫钧 ]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一设计院院长
本人感觉“建筑师负责制”对城市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是利好政策,但如何落地,相关的各方是否已准备好?
(1)政府及相关部门准备好了吗?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相互协调做好顶层设计,法律法规、责权利的游戏规则要统筹考虑,不能出现上海自贸区虎头蛇尾的“乌龙”事件――只增加了建筑师免费为业主报批,而没考虑增加相应工作量产生的费用。
(2)业主准备好了吗?业主是否真正认识到建筑师的价值,是否真正将建筑师当作自己人。要充分认识到让建筑师负什么样的责任就应付其什么样的费用,完全靠责任心和使命感是不长久的。应将建筑师的责任和利益捆绑在一起,这样建筑师才会当成自己的事来做,否则只会当任务做。
(3)建筑师准备好了吗?建筑师自己要做好准备。“建筑师负责制”对项目建设来讲就如纲举目张,提纲的人是建筑师。首先思想跟上,步伐才能跟上,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这也是建筑师从红海跳到蓝海以及当家做主人的一次机会,关键你是主动跳还是被动跳。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建筑师要未雨绸缪。
篇6
【关键词】成本造价;定额计价;实物量;建筑市场;挖掘潜力
建筑产品“低于成本报价”这一现象或说法,从字面理解是即不符合计划经济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但依本人看法,应透过现象看本质,采用相对的观点来认识这个问题。首先应考虑此成本价的测定是如何形成的,即是定额形成的还是由实物量形成的。下面就此问题进行一个对比分析。
一、 低于成本的含义
(一)建筑成本的实质
成本这个概念大家都十分熟悉了,对于一个建筑产品的成本,简单来说,就是不含利润和税金的费用。传统定额成本表现形式上基本是确定的,变化较小。因定额是按照社会平均劳动水平编制的,但这与变化的市场存在较大差异,已不能实际的反映建筑成本了,尽管后又出现了综合价格,以弥补传统定额的不足之处,但综合性又不是很强,即便是当前使用的消耗量标准定额也还是在全统定额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未形成新突破,与真正的市场还有一定差距,还不能完全反映实物的成本。“低于成本报价”这一现象,本人认为,如用定额去解释它可能是“低于成本”但从市场的角度去分析,发现它可能还有赢利空间,为何会这样呢? 下面我们从市场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二)建筑产品的市场成本
大家可能已对市场的概念有相当多的理解了,但本人仅从建筑产品的市场化来分析。进入21世纪以后,我们的建筑业可以说发展迅猛,为何?日新月异的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新的施工工艺及先进设备的出现,极大的推动了建筑产品生产效率的提高。国家产业政策从宏观控制,优化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对房地产业的投资额度必然有一定限制,为了争取市场份额,建筑施工企业竟争激烈,建筑产品市场价格日趋下调。在这种形势下,成本的概念必须在市场的前提下,才能真实的反映建筑产品实物的价格。 “低于成本报价”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一个问题,定额测定的价格水平高于市场价,我们的定额需要改了。标准定额已不能完全适应这个变化的市场了,应该用市场的形式来定价才更合理。因此,回顾本文刚开始所提到的用相对的观念来认识“低于成本报价”这个问题,大家可能有一些理解了。
(三)低于成本的分析
如果我们将问题更进一步看,判断一个工程项目是否“低于成本报价”的标准是什么?用综合价定额判断科学吗?对建筑产品的成本有充分的理论判断依据吗?当前,的出台,正是顺应了建筑市场的需要。当然我们还是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用实物量来形成价格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并不是用实物量清单法就能马上确定建筑产品的市场价,这需要广大的工程造价同行共同来研究和探索实物量这个市场化的东西,同时我们的政府价格管理部门也能顺应形势的发展,市场的东西让市场自己来形成,以市场趋势导向为主要工作重点,如定期人工、机械消耗量参考标准等,造价指标等。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权威作用,说它权威就因为它是代表市场的。这样,我们的建筑产品价格才能日趋走向成熟,对于签别一个建筑产品是否低于成本价才有据可依。以上是我对“低于成本报价”在工程造价方面的一些理解和认识。下面我想就“低于成本报价”对施工企业的影响浅析一些看法。
二、建筑市场的主体应如何面对变化的市场
建筑市场的角斗士是施工企业,在残酷的竟争中许多国营企业连年亏损,资不抵债,需要政府的扶持过日子,十分令人痛心。究其原因,与市场脱节所至,缺乏竟争力。当然亏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是对市场的认识不够,本文暂不多加讨论。那么在竟争中生存并发展壮大的施工企业是如何成为了市场赢家的呢?致胜的法宝是,挖掘自身潜力,降低成本,创造赢利空间。亏损企业正是输在了挖掘自身潜力方面不够,后劲不足,最终会被市场无情淘汰。所以,我理解此“低于成本报价”是具有竟争力的体现。当然这要建立在企业自身如何科学的降低成本方面,这是个关健因素。如果低于成本是为了竟得标的,然后再偷工减料,导致工程质量低下,这不但扰乱了市场秩序,形成恶性竟争,还会带来社会隐患,其结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十分低下,以这种方式经营,在市场竟争中终将会自生自灭,以失败而告终。施工企业是建筑市场的主体之一,如果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将是个大问题,市场的成熟将需要成熟的企业。企业内部必须要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定额,这个企业定额就是把握成本的,没有这个东西将不能做到知已知彼。另外,我们国家的施工企业规避风险意识还不够,并且自身实力不强,从经营规模、配套设备及施工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国外同行差距还很大。我国即将面临入关的大考,外国企业的涌入将会对我们的建筑企业造成极大的冲击。当然,为了保护本国利益,建筑市场的开放是有条件的。但必竟是狼来了,现在不在自身上下功夫,苦练内功,将来终会被吞并。21世纪新观念对企业提出的要求是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降低成本实际是节约了社会资源,节约资源本质上也是产生了社会效益。因此,我总结施工企业今后发展的方向应该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通过挖掘潜力降低成本,这样在竟争的市场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大家应该清楚,降低成本与低于成本的概念在本质上的差别。因此,在“低于成本报价”现象中我们可以鼓励施工企业挖掘潜力,降低成本以合理的低于市场平均价报价,这样产生的竟争力,将会使建筑市场的发展空间更宽广。另一方面我们反对低于成本报价,企业不能赢利还贴本无疑于慢性自杀。
三、企业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以下浅谈一些如何降低成本的基本方式方法,希望不是老生常谈,对您的企业经营或有一定的帮助。一、建立优秀的企业领导班子,何为优秀?假设须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知识化、年轻化高素质的人才,同时要建立适合企业发展战略的内部管理制度,选择年轻有活力的专业人员加盟,要不具一格降人才,不能拘拟于资格,一切本本主义。人的道德品质有时比才能更重要。人才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解决好这个问题就成功了一半。二、建立一支高效有竟争能力的施工队伍,及时引进先进的施工工艺,以适应建筑市场上相应新材料的更新。三、积累成本数据,建立科学的报价体系,培养专职报价人员,提高具有执业资格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国际竟争能力。总之,企业要想发展的更壮大,需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发挥人力资源所能产生的效益是无尽的。同时,企业要有长远的发展计划,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企业发展也一样,对于降低成本也不是朝夕就能实现的,困难都是暂时的,有时整个市场不景气对于个体企业的发展影响很大。但是一个施工企业以上三条都能解决的比较好,相信发展的空间是相当大的,降低成本是水到渠成的事。切忌不可急功近利,通过盘剥进城农民工,偷工减料,不负责任的购买伪劣建筑产品,以达到短期获得所谓的低成本。这种做法,即无远见,也不利于一时的发展,害人害已。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施工企业为了在建筑行业中不断发展,应当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注重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理论的应用,促进企业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一、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现状
工程造价管理是指导工程建设施工成本的关键,同时也是投资商工程投资总成本的重要技术文件。现目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对施工企业的意义越来越重要,是衡量施工企业技术、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的重要标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造价管理已成为了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影响因素。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得到了不断发展,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成效,能帮助施工企业更好地处理工期、质量与造价的关系, 也能使企业在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理论指导下提高成本控制效果。然而,由于我国现代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理论和实施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施工企业在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动态管理和控制时缺乏有效的成功经验,在实际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工作中存在不足,一定程度上了阻碍了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发展。
二、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措施
(一)认识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一些施工企业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粗放型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导致我国相当一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仍然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认识不够,更别提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和控制,严重影响我国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的应用和推广,同时也影响到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因此,为了促进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的实施,建筑施工企业应当不断提高对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认识,加强对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理论和效果的学习和了解,加快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理论的应用,促进企业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二)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体系
为了使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理论得到贯彻落实,提高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以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为基础的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体系。通过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加强对施工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规范施工过程中各部门与岗位人员之间的工作,从而实现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
(三)加强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快发展,为我国建筑行业带来黄金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得我国建筑行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也使得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无可避免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同变化。为了有效开展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实现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最终目的,建筑施工企业应针对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特点对材料价、人工费以及工期奖金等因素进行相应的动态管理,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①对工程造价编制过程中材料价格与施工采购过程中的材料价差进行动态处理。施工企业应当在造价编制阶段加强对材料市场动向的研究,以便准确掌握各种相关工程建设材料的价格。同时,建筑企业也应当根据材料在不同时期的价格波动制定相应的材料价差调整方案,采用定额材料用量补差、价格补差等动态管理方式实现对建筑工程材料价格的有效动态管理和控制,在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为企业带来更大经济效益。②根据市场物价情况以及行业薪资情况制定相应人工费管理与控制方案。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物价的变化往往会导致人工费用出现差额。作为建筑工程造价重要组成部分的人工费用一旦出现变化,会对建筑工程造价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建筑企业应当根据市场物价情况以及行业薪资情况制定相应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方案,科学调整物价变化以及对人工费用产生的影响,实现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和控制。为了避免施工过程中薪资调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避免薪资情况对工程建设施工的影响,施工企业应当对不同情况采取过渡性调整,可以通过调整基本工资、工资津贴以及福利待遇等方式来实现。③加强土建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和控制。土建工程是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和控制的一项主要重要内容,在进行工程造价编制过程中应当注重实际工程量与工程量核算间的差异,同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来对工程造价管理和实施进行动态调整。通过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的实施,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调整,实现工程造价对施工成本的指导作用。
(四)针对工程设计变更进行动态工程造价管理
工程的设计变更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实施有着重要影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设计变更和修改,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因此,建筑企业应当针对工程设计变更进行动态工程造价管理,实现科学的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以及施工成本控制的指导意义。以设计变更为基础的动态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能够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水平,促进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和控制的实施。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同时也使得我国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当认识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体系、加强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以及针对工程设计变更进行动态工程造价管理,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水平,提高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参考资料:
[1] 马曙光.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基础与有效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5).
[2] 王玉帆,夏云秋.论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5).
篇8
在建筑企业中其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与成本决策等各项管理活动皆属于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范畴,成本管理贯穿于建筑项目全过程,涉及工程建筑人、财、物等各方面,是企业项目管理的关键所在。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在降低企业施工成本,保证建筑施工质量,实现企业建筑施工综合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确保企业稳健发展,应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提高建筑工程控制力度,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及核心竞争力。
二、成本管理在建筑经济中的重要性分析
认识成本管理在建筑经济中的重要性,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层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有利于实现建筑项目成本控制及经济效益。成本管理在建筑经济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管理反映建筑施工质量。成本管理与建筑企业生产活动及经营活动存在着紧密联系,其原材料应用的合理性与否、劳动生产效率高低等内容,均可以通过产品质量反映出来,同时也反映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直接效果及间接效果,为建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2)成本属于确定产品价格的主要因素。在确定企业产品价格时,首先需要对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行准确计算与评价,保证产品价格可以获得有效估量,并综合考虑市场及其他因素,制定出合理的产品价格。
(3)成本管理属于企业参与竞争的重要手段。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竞争的本质为产品价格及质量的竞争,也可以引申为市场竞争是产品成本的竞争。企业通过成本管理,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方可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较大优势,为企业稳健发展提供保障。
(4)成本属于企业经营及决策重要依据。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很多企业的管理决策与经济决策等重大决策,均是建立于成本核算数据的基础上,且投入成本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企业投资回报率,由此可以看出,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管理及决策存在着重要影响。
三、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对成本管理的客观认识。在一些建筑企业中,将成本管理作为成本管理部门的职责。企业管理层没有高度重视成本管理,采取粗放型管理方式。导致成本管理无法在事前、事中及事后全过程中采取控制措施,导致成本管理无法实现,对企业发展造成阻碍。
(2)缺乏动态成本管理观念。在建筑企业中,经济成本管理多被作为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没有综合考虑到建筑项目供应链整体工作的动态管理,没有对资源供应过程采取成本控制措施。缺乏动态成本管理,致使企业管理层无法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对建筑成本进行全面有效控制。
(3)未建立成本管理部门。在企业组织管理方面,很多建筑并没有建立起可以承担责任的独立的成本管理部门,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沟通较少,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对成本管理的实现带来障碍。
(4)尚未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考核机制。在一些建筑企业中,缺乏对成本管理的重视,没有建立成本管理考核制度,或在企业中建立成本管理考核制度,但却缺乏操作性,无法有效落实,或其管理考核制度不科学,无法对成本管理流程及管理效率进行科学评价,从而导致成本管理无法发挥控制作用。
(5)缺乏明确的成本管理目标。在建筑企业中,多没有设置明确的科学的成本管理目标,甚至有些企业只有在工程竣工后方可进行决算,并判断工程项目是否盈利。缺乏成本管理目标,让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影响建筑工程经济效益。
四、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实现路径
成本管理直接影响着建筑项目投入成本,影响着其经济效益。为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其综合效益,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提高建筑项目人员责任感。提高建筑项目人员责任感是提高成本管理的重要基础。对于职能部门,需要加强监督力度,对上岗人员是否具备上岗资格进行严格检查。针对成本管理业务不熟悉,核算能力较差,不具备上岗资格的成本管理人员进行组织培训,切实提高其业务水平。在组织培训中,应让其认识到成本管理属于每个项目人员的责任。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设置奖惩机制,明确其相应职责,提高其责任感及主动性,保证成本管理活动有效进行。
(2)提高项目成本核算管理与监督。提高项目成本管理及监督,是保障成本管理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将建筑工程成本核算作为成本管理的基础,方可保证建筑项目成本管理及核算等工作顺利开展。为此,企业核算部门应明确其具体职责,通过奖惩机制调动项目人员成本管理积极性。提高项目人员对成本管理的认识,正确认识成本管理在建筑经济中的重要性。在监督项目质量及进度的同时,应重视成本核算工作。创新成本核算管理体制,统一安排项目核算人员,集中进行管理,不定期轮换岗位,提高项目核算人员整体素质,将工程项目效益与核算人员自身效益相结合,推动成本管理活动有效进行。
(3)制定成本管理目标,严格履行经济合同。在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工程施工成本进行预算,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目标。企业及项目部门签订项目承包合同,编制工程成本预算,根据成本预算编制数据与实际施工材料、人员及市场情况相对比,保证成本预算科学合理。在承包合同中,需要明确项目工期、成本及质量。严格履行经济合同,自觉履行其责任及义务,推动成本管理活动有序进行。
(4)加强材料管理及质量控制。材料成本在项目总成本中比重较高。为此,应对工程材料采取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在编制预算的基础上,合理进行材料采购活动,在施工预算中,应对采购资金的应用进行合理控制,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存在超额应用材料及浪费材料的现象,如工程变更引起材料应用量的增加,应通过变更证明进行材料领取,实现材料管理质量。在强调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应加强工程质量控制,不能为实现经济效益而牺牲建筑质量。严格控制建筑施工质量,杜绝返工问题,减少人力及物力损耗,在保证建筑质量及功能的基础上,实现最佳成本控制。
篇9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制约因素;DEMATEL
1、引 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和城市建设力度的不断增强,建筑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建筑业作为高耗能产业对资源环境带来的浪费和污染问题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传统的建造方式是粗放式经营,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低碳发展模式,因而,改革建造方式,实现绿色生产是建筑业未来发展的必然之路。装配式建筑是将各类通用预制构件经专有连接技术提升为工厂化生产,现场机械化装配为主的专用建筑技术体系,其构件的生产、物流和现场作业充分体现出现代建筑产业化特征,是建筑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是实现节能、减排、低碳和环保,构建“两型社会”的有力保障,是建筑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种新型生产方式。
2、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能够大大提升建筑业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建筑产品的附加值,由于是采用预制构配件工厂化、现场施工机械化、能有效提高工程建设效率,提升了工程建设品质,装配式生产方式可以大大节约水资源、土地资源、建筑材料和能源消耗,体现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虽然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缓慢,阻碍其发展的影响因素较多,本文从市场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因素、技术因素四个方面来分析制约其发展的原因。
2.1市场因素
(1)认识不足
装配式建筑发展,必须意识先行。装配式建筑参与主体较多,主要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材供应商和社会公众,要想真正发展装配式建筑,这就要求这些参与主体对其有其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而现阶段装配式建筑的理念尚未普及,社会各界对其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有些地方存在一定的误区,低碳建筑意识淡薄,严重阻碍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2)缺乏市场需求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现阶段,装配式建筑比较稀缺,其价格比传统建造方式生产的建筑产品价格要昂贵,加之消费者对装配式建筑的优越性缺乏认知,未能形成有效的市场需求,缺乏市场刺激,从而阻碍了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进程。
2.2技术因素
(1)模数体系不健全
模数体系是建筑工业化最基本单元和最关键的技术体系,只有实现了模数协调才能进行构件与部品的标准化和通用化的生产,从而实现不同的建筑体系和构造体系。模数化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基础,我国目前形成的模数体系内容还不够完善,模数化协调不足,标准编制的数量仍然不够,严重影响了装配式建筑的推广。
(2)部品和构件缺乏有效集成和标准化
部品和构配件是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关键,装配式建筑生产科技含量要求较高,对某些部品和构配件的生产和安装要求精确到毫米级水平,但目前大部分建筑企业科技含量不足,达不到这种水平。整体上看,我国部品体系的发展相对国外建筑业水平较高的国家还较为落后,相关技术标准缺失。因此,加快建筑部品标准体系建设,形成标准设计、规模生产、模数协调、技术集成的部品体系,是推进住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任务。
(3)施工难度大
装配式建筑由于是在现场进行组装,很多构件体积大,质量重,而为了满足建筑产品质量的高要求,在施工上有一些难度,与传统建造方式差别较大,建筑企业对于一些先进的施工方法还未能掌握,造成施工困难,这也是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因素之一。
2.3经济因素
(1)科研投入不足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必须以科技为支撑。特别是在发展初期,需要很多基础性技术的研发。目前我国对建筑业的科研投入远低于其他产业,科研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一些相关技术标准的研发,也阻碍了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2)成本认识存在误区
人们普遍的观念是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成本比传统建筑要高,但是装配式建筑能够提升建筑产品品质,节省使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时间成本;促进劳务升级,降低劳动力成本;能够节能资源和能源,环保效益明显。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来看,装配式建筑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较高,实际总成本比传统建筑低。另一方面,建筑工业化发达国家在装配式建筑发展道路上都经历了性能优势阶段――性价比优势阶段――性价双优势阶段的发展过程。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规模较小,存在短期的成本劣势,导致其难以大面积推广,但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成本优势将更加明显。
2.4 政策因素
(1)行业政策法规不完善
我国在装配式建筑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针对性不强,约束力较小,实际执行效果不理想。而欧美一些建筑产业化发达国家,都是以强有力的政策法规来保障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而在我国由于缺乏有力的政策保障,推进成效较低,区域间发展极不均衡,导致装配式建筑发展难以大规模展开。
(2)缺少政府激励措施
装配式建筑发展初期,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必然会为此而支出更多的成本费用,由于缺乏一些完善的市场化激励机制,企业往往缺乏动力来参与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他们更愿意维持传统的建造方式,这也影响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通过以上分析,将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影响因素分为以下9个因子:认识不足S1、缺乏市场需求S2、模数体系不健全S3、部品和构件缺乏有效集成和标准化S4、施工难度大S5、科研投入不足S6、成本认识存在误区S7、行业政策法规不完善S8、缺少政府激励措施S9。为了更加深入的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本文借助决策与试验评价实验室(decision-making and trial evaluation laboratory DEMATEL)定量揭示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以确定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关键因素,为相关部门进行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
3、DEMATEL模型基本原理
DEMATEL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巴特尔研究所学者Gabus和Fontela首次提出的,它是采用矩阵与图论分析分析因素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建立直接影响矩阵,计算出各因素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来定量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实现复杂问题简单化。DEMATEL应用的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系统影响因素,设为S1、S1……Sn。
(2)确定直接影响矩阵,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调查汇总,通过Delphi法确定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建立直接影响矩阵X(X=[xij] m×m),xij=0、1、2、3、5,分别表示因素i 对因素j的直接影响程度无影响、影响较弱、影响弱、影响强、影响很强。
(3)规范化直接影响矩阵,得规范化直接影响矩阵Y(Y=[yij]m×m),Y=X/
(4)计算系统影响因素间的综合影响矩阵T(T=[tij]m×m),T=Y(I―Y)-1,其中I为单位阵。
(5)计算各因素的影响度和被影响度。对矩阵T中元素按行相加得到相应因素的影响度,对矩阵T中元素按列相加得到相应因素的被影响度,因素i的影响度和被影响度分别如下: i=1,2….m ; i=1,2….m
(6)计算各因素的中心度与原因度,系统因素的影响度和被影响度相加得到其中心度;影响度和被影响度相减得到其原因度。因素i的中心度和原因度分别如下:
e(i)= p(i)+ q(i) i=1,2….m ; f(i)= p(i)- q(i) i=1,2….m
4、装配式建筑发展制约因素DEMATEL分析
4.1 数据获取及处理
通过专家调查的方法确定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各因素之间的直接影响关系依据上述步骤,计算出范化直接影响矩阵,运用运用MATLAB7.0软件计算出各因素间的综合影响矩阵,在此基础上计算影响因素体系中各因素的影响度和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
4.2 结果分析
影响度较大的因素为行业政策法规不完善、成本认识存在误区、科研投入不足,说明了这些因素对其他因素影响较大,应加快装配式建筑领域的政策、法规建设,加大科研投入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被影响度较大的因素为认识不足、科研投入不足、成本认识存在误区,表明这些因素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大,也同时再次反映了加快科技研发对助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性。中心度较大的因素为成本认识存在误区、行业政策法规不完善、科研投入不足,说明这些因素是阻碍装配式建筑发展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应引起着重的关注。原因度较大的因素为模数体系不健全、部品和构件缺乏有效集成和标准化、施工难度大,说明技术标准深刻影响着其他因素,完善行业标准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迫切需要。
5、结 语
当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期,而建筑业必将迎来蓬勃发展的局面。但我国建筑业目前总体还处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运作阶段,已成为影响低碳经济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要想实现低碳发展,建筑业就必须向低碳转型,改革传统生产方式,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在建材生产过程,建筑产品建造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实现全程的减碳行为,真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李纪华.我国住宅工业化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篇10
【关键词】建筑市场 监理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设监理制度是我国建设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利用外资、国际合作日益扩大的结果。自开始试点以来,取得了一些成绩,其在工程建设中地位,以及在控制工程质量、造价、工期的效果日趋显著,并在各行业进行了全面推广。
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建设监理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无论是初见成效的市场经济,还是不规范的建筑业都决定了中国的建设监理还处于发展初期,也必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目前,监理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前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法制制度不够健全
目前,中国监理业赖以发展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建设部颁布的《工程建设监理规定》以及其他一些监理法规。但是这些法律法规都仅仅是从宏观的方面做了规定,对一些具体的监理细节则有所欠缺,尤其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把现实中的一些问题用法律法规的方式来确定下来。在实际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有些业主法律意识淡薄,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为了维护一己私利或者一方私利,对建筑市场中的招投标制度存在的暗箱操作视若不见,从而产生了关系施工、关系监理。
(2)、监理市场不正当竞争
在我国目前工程监理行业低标准取费的条件下,监理企业只能困难重重地维持低水平运行。监理企业以低价抢标的行为较为普遍,有些监理单位甚至只以标准取费的40%中标。显而易见,监理取费偏低、低价抢标导致了一些弊端:①监理企业难有积累、发展后劲不足。从目前情况看,绝大多数监理企业,甚至连企业规模较大、监理业务比较饱满、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的监理企业几年苦心经营下来积累亦甚少。②监理人员待遇偏低。待遇偏低,吸引不了高智能人才,同时也很难留住高素质人才,使得工程监理企业很难成为真正的高智能、知识密集型企业。③监理企业服务不到位。监理企业受资金所限,无力购置相应的现代化技术设备,工作效率不高;为控制成本支出,监理服务工作不完全到位,影响了监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质量。④制约了我国监理行业的发展。我国工程监理行业现虽已初具规模,但监理取费标准与国际相比明显偏低,束缚了我国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制约并延缓了我国监理行业与国际接轨的进程。⑤最终导致了我国工程监理行业总体实力较弱、行业整体素质难以提高。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监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保持监理队伍的相对稳定,推动建设监理事业的健康发展,工程监理取费标准亟待提高。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理服务收费的最低标准的管理力度,保证监理企业完成全部监理服务工作的最低费用和基本利润,以保证工程监理市场能有序规范地健康发展。
(3)、建筑市场运作不规范
目前建筑市场的供求关系失衡,过度竞争造成了不良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也造成了市场混乱的局面。因此,改革和完善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建立严格的建筑市场准入和监管制度势在必行。建筑市场发展的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业主行为不规范和招投标制的不规范。业主在工程建设中处于核心和领导地位,监理单位则是受业主的委托,对工程项目实施监理,业主和监理单位之间是标准的委托-关系。业主的行为是否规范,直接决定着工程监理的成败或成效。
目前中国的工程建设中,许多工程是迫于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不得不实行工程监理,业主行为的不规范普遍存在。作为业主,一方面由于对工程监理的认识不足,或者说是对现代化建筑方式不熟悉,总是担心大权旁落,担心监理和施工“勾结”来坑害业主。由于业主以上的动机存在,从而产生了:假监理,出钱不监理或监理只签字不监理;名义上是专业监理,实际上是“联合监理”、“自行监理”等。这也是中国目前一些工程工期拖延,投资居高不下,工程质量低劣的原因。此外,业主行为的不规范在中国有着一个特色,就是很多工程的业主同时又是工程的设计或者施工方。业主行为的不规范,是同中国工程投资项目的投资主体基本上是国有和集体经济,项目基本由国家承担息息相关的。同时,业主行为的不规范,又是和招投标制的不规范相关联的。
(4)、对监理性质认识不清
工程建设监理的含义一般表述为:针对工程项目建设,社会化、专业化的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业主)的委托和授权,依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及其他工程建设合同,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建设实施的微观监督管理。其特性主要体现在:委托性、服务性、独立性、公正性和科学性。监理企业的上述特性也是和其的地位相符合的。
工程监理的服务性体现在,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利用自身的知识、技能、经验为业主提供高智能的工程监理服务,监理工程不是,也不会是任何工程的承保人或保证人。中国“建筑法”明确规定: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的,工程质量由工程总承包单位负责;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施工现场安全由建筑施工企业负责。“建筑法”中的一系列规定,明确表明了监理工作的服务性。监理工程师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所做的任何工作(包括监理工程师是否检测到或发现了承包商的不合格产品)并不减少和免除承包商的任何义务和责任。对监理工作的服务性,不仅业主、承包方,就是某些监理工程师本身也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当然,监理工作的服务性,并不违背监理工作对工程的监督、管理。
(4)、全面监理力度不够
监理工作主要是对工程“安全、投资、质量、进度”进行控制的,目前中国的工程监理基本上全是“施工监理”,对工程的决策、设计阶段却没有给予相应的监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中国招投标制度还不完善;二是监理体制不健全;三是监理业的水平较低。
(5)、监理单位自身建设乏力
监理企业的存在是业主、承包商博弈的结果,监理作为消除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第三方,无疑对其自身有着很高的要求。中国监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数量上有了很强的体现,但是在质量上却有着很大的差距。目前存在的监理单位中,真正有实力、有业绩、有信誉的监理单位只占10%不到。这一部分监理企业只所以能生存,和中国监理市场发展不规范是相关联的(关系监理)。即使那一部分10%的监理企业,也难以适应监理的全过程、全方位要求。造成这种情况的深层次原因就是建筑市场的发展不规范,制约了监理企业的发展,违背了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法则。造成中国现今监理业水平较低的原因同时也和监理业人员结构、人才培养、人才激励有关。中国现今的监理业人员结构中,决大多数监理人员是从施工、设计部门转行的。这一部分人员有着较好工程技术,但是对经济、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理解不够,对现今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理解不了。在监理业的人才培养中,对人才的后续培养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没有一个完善的体制。
加强监理企业自身建设才是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最有力的举措。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监理行业作为提供高智能服务的管理行业,继续过去陈旧的检查方式是行不通的,须运用现代化设备和手段,提高工程监理的服务水平及工程质量。监理企业的竞争,其本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稳定的职业监理队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集聚人才,培养他们的业务素质、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提高监理人员待遇,以便为今后的市场竞争贮备优秀人才,增加企业竞争能力。
二、解决问题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从上所述可知,中国监理业的市场竞争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提高,但是其中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面对今天开放的市场结构,如何加强监理业的高速发展,使得中国的建筑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这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面对建筑业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如何规范市场参与方的行为,充分发挥建设监理制在消除建筑市场信息不对称中的作用,则是每一个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迫需关注的问题。针对当前监理业存在的困境,建议:
(1)加强中国的建筑法律法规建设,使建筑业的发展有一个坚实的基础。
进一步提高对贯彻实施建筑法重要性的认识。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整个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建筑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立的大局,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威信,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建筑法是建筑各方主体利益的保护法,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均保障法,是建筑市场秩序的维护法,是建筑业健康发展的促进法。严格执行建筑法,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具体体现。
从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抓好工程质量和安全。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是贯穿建筑法的一条主线。“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筑物的质量反映了建筑市场秩序的状况,反映了工程管理和科技水平,反映了依法治业水平。工程质量隐患是颗“定时炸弹”,随时会爆炸。对工程质量必须高度重视,人命关天,大意不得。各级政府及有关方面要严格执法,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全面推行工程监理制度,提高监理人员整体素质;认真解决工程结构、消防、环境等质量安全隐患;严格执行法定建设程序和工程建设强制标准,建立建筑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加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农民工大量增加,勘察、设计特别是施工单位数量剧增,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建设单位作为建设项目的资金供应方、工程招标方,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规范建筑各方主体行为,重点应是规范建设单位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建筑各方主体利益,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要加强对建设单位行为的规范和监督,严肃查处签订“违规合同”等行为。要充分认识“违规合同”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在投资建设项目时要带头遵守法律,同时要改革政府投资工程管理方式,按照“建管分离、用建分离”和专业化管理的原则,逐步建立权责明确、制约有效、科学规范的建设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
(二)、加强建筑市场的规范化建设,用公平、公正、全面的工程招投标制来规范建筑市场的运作。
进一步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一是建立工程造价信息预警制度,定期人工成本市场信息和工程造价指数。二是编制完善各专业工程基价,充分发挥标准定额对市场价格的指导、约束作用。三是全面实施“施工装备费计提办法”,施工装备费和安全措施费不纳入工程招投标竞价范围,确保安全施工和工程建设质量。
加强合同备案管理,全面推行工程担保制度。一是尽提升工程合同签订水平,有效防范工程风险。二是加强建设工程合同的动态监管,制定担保企业评价标准,建立工程担保操作规程,规范担保行为。三是强化合同结算备案工作,继续完善竣工结算备案制度,对不及时结算、合同不履约的行为一律记入信用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