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0-30 17:57: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目前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1.大学生法制观念意识缺乏。①缺乏对法律的信仰。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变革对思想单纯、思维活跃的大学生群体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法制体系尚不完备,一些大学生对法律权威和公信力产生怀疑,少数学生甚至缺乏公平正义的基本理念。②被动守法。由于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一些大学生还未将法律法规视为行为准则,还未从思想上认识到法律需要时刻遵守并进行自我行为约束,法律意识处于被动守法状态。③受腐朽思想的冲击严重。当代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非常强烈。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冲击,有些学生更加膨胀自我价值的实现,忽略学校、社会环境对他们自身行为的约束和规范,甚至对法制教育存在逆反心理。
2.大学生法律素养尚需加强。所谓法律素养是指一个人认识和运用法律的能力,包括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法律信仰三方面内容。一个人的法律素养如何,是通过其掌握、运用法律知识的技能及其法律意识表现出来的。目前大多数高校学生都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具有一定的法制观念,但很多学生仅仅将其作为应试知识来学习,没能实现法律知识到自身能力的真正转化。不懂维权、不懂对事务进行法律分析、不懂依法处理身边的纠纷,甚至如同马加爵和药家鑫一样,面对问题简单粗暴地解决、完全忽视了法律的庄严。大学生法律素养有待加强。
二、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1.法制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大学生的人生观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在当前社会转型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文化糟粕对高校法制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这些腐朽思想所形成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容易诱导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司法实践中,一些学生正是受到不良道德和文化的侵蚀,崇尚“金钱万能、享乐至上”的生活方式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大学生,遵守法律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良好的法律素质是促使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的一个动力基础”因此,必须把大学生法制教育纳入重要的教育日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正确认识社会、认识世界,通过法制教育使大学生成为具有现代法制观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篇2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教育;德育教育;一体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和文化多元化及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不断提升,但是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着部分大学生道德危机和法制意识淡薄的现象,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一、社会发展趋势要求实行一体化的德育与法制教育
大学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关键,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未来市场体系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以及法制化依赖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1]。大学生整体法律素养及道德水平的提高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我国自古以来都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德育,在长期的实践和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巧,形成了整体上正面积极的社会风气。然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外一些文化及风气的负面影响也给新一代的大学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造成部分大学生对社会有抵触心理,价值观不正确,过分追求功利目标,道德水平整体下滑。传统的说教式的德育教育在一些年轻人眼中过于古板守旧,需要与法制教育相结合,突出意识形态的宣传,进行新时代的德育教育。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我们要多关注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发展,从说教的方式中发展出具有生命活力的法制和德育教育。比如在课堂上可以借助社会热点案列,首先上学生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加以引导,这样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德育和法制教育能够产生最佳的效果。另外也可以借鉴国外的德育和法制教育方法,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完善,并结合政治因素进行教育,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能灌输法制意识,使学生成长为守法公民。
二、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内容呈现出一体性
(一)大学生德育和法制教育的内容交叉
学校德育是一门系统的科学,是指教育者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学生施加思想道德方面的影响的活动[2]。高校德育不仅体现在德育课堂上,它渗透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其他教育如美育、体育和智育密切相关,具有相互促进的积极作用。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除了关注学生的道德发展之外也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民主与法治观念教育、民族精神与尚武精神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等。大学生法制教育是实现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基础,对构建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法制教育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治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学习相关法规政策,教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理解法的内涵及作用;对学生进行民主教育,让学生懂得民主的真正含义,学会正当行使民主权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教育学生懂得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辨证关系,更加积极、主动和富于创造性的促进社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家根本大法法律的教育,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法律最为武器行使权利及保护自己,同违法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在内容上有一定的交叉和重合,具有一体化的内容基础[3]。
(二)大学生德育和法制教育的功能互补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进行德育和法制教育的课程主要是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这种课程设置方式体现了法制教育与德育的功能互补性。首先大学生德育教育是进行法制教育的基础。人都能思考有感情,特别是大学生情感意识非常强烈,对于生活中和社会上的事物易形成主观性的认知和看法,从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入手,法制教育才能更容易被接受和学习。其次大学生法制教育是德育教育成果的检验和保障。虽然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都具有一定的约束效力,德育教育的约束范围也比较宽泛,但是法制教育才能体现出现实意义上的强制性,为学生践行德育提供了标准和支撑。
三、法治教育与德育教育一体化的途径方法
(一)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进行法制与德育的一体化整合
以人为本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理念。在对大学生进行德育与法制教育一体化整合时一定要注意人本理念的运用[4]。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工作中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公正平等自主的原则,激发大学生自我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未来社会主人翁意识。这样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日后的社会工作中才能更清晰有效地进行规划和执行,并对一些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和风气自觉抵制,从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和谐有序发展。
(二)建立长期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机制
首先高校要制定关于大学生德育与法制教育一体实行的章程和治理细则。高校按照章程严格执行和治理,促进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全面性,确保教育程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高校要制定符合本校情况的特色章程,也可以适当引进外校的治理模式,帮助高校更好地开展德育与法制教育工作。其次,高校要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监督机制。现代高校的发展呈现出“去行政化转市场化”的趋势,我国可以借鉴欧美部分高校的经验,与现代企业管理机制相结合,建立德育与法制教育一体实行的约束监督机制,对相关的权利运行机构设置进行分权和制衡,防止教育决策中的个人过度自由裁量,从而保证高效德育与法制教育工作的有序实施[5]。
篇3
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例如苏教版实验教材九年级下册选录的《威尼斯商人》一课便是一个最佳范例,这篇课文节选自莎士比亚原作的第四幕第一场,这是一场完整的法庭审判。选文形象逼真地再现了原、被告双方激烈的法庭辩论的全过程,紧张激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让学生在感受作品惩恶扬善的深刻主题、领略莎翁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同时,更了解了西方法律的基本概貌:以法官为行使法制权力的中心、以法律条文为裁决的依据和准绳、以诉讼双方的法庭申诉和辩论为审判的主体,维护法律的神圣与公正,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打击剥削、欺诈、陷害等罪恶。总之这篇闪烁着西方现代文明初期法制的耀眼光辉的文章,用最直接明了的手段,以学生最感兴趣的方式,在他们的脑海里构建了一个完整、明晰、坚固而严密的法律框架,勾勒了现代文明社会即法律社会的思维雏形。这对于中学生走上社会后法律意识的养成不能不说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们除了带领学生们了解作者、分析形象、理解主题、品味语言之外,还应该给他们简单地介绍西方法制史、经济法、民法等法律常识。同时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有关法律书籍、撰写法律文书、写出心得体会等,从而把从课文中得到的法律理念深深植根于他们的思维意识的深处。
二、抓住课文中的细节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初中语文教材中像《威尼斯商人》这样直接表现法律事件的课文并不多,但只要深入挖掘、刻意引领,也可以随时抓住课文中的点滴细节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培训法律意识。例如,在学习《都市精灵》一课时,要先让学生明白作者是用现代文学馆之“景”、之“奇”、之“幸”,反衬北京之悲,从而提出每个城市都应有自己钟爱的小动物的观点;对昆明、上海及世界许多著名大都市都有自己的都市动物,这些都市人与动物能友好相处表示强烈的“羡慕”、“佩服”、惊异、向往之情的基础上,提出了人与鸟、鱼、兽必须友好相处的观点,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质量的愿望。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下列问题:都市动物对于城市生活有哪些好处?都市动物减少乃至灭绝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使都市拥有可爱的动物?并结合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学习《野生动物保护法》和《环境保护法》的有关条例,明白滥捕滥杀野生动物是一种违法行为,我们应该保护好生存环境,和动物友好相处。通过本课的学习,极大地增强了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恰当把握时机,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既不能把学科教学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学科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凭借学科教材,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时机,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如:教学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一课,让学生体会到母亲的勤劳、辛苦、能干和对子女的无限怜惜、疼爱之情,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歉疚之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母亲的慈祥,母爱是深沉的,母爱也是伟大的、无私的,这种爱,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因此,我们一定要孝顺父母,这既是美德也是义务。这样,学生们在接受语言教学教育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法律教育。
四、在注重情感熏陶的同时,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篇4
关键词:情境教学;要义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5C-007-03
情境,是指引起人们情感变化的场景或氛围,对人有直接的刺激作用。当人们处在一定的情境中,兴趣会被激发,求知的动力能够增强,认知水平及情感体验的效果也相应提高。因此,创设情境,进行情境教学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中,中职语文课程也不例外。但审视当下的中职语文情境教学,可以发现,虽营造了场景,渲染出氛围,但只停留于新鲜和热闹层面,并未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究其根源,是应用者对情境教学本质及其要素尚未真正把握,以至于流于形式,难生实效。笔者以自己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及体悟,略论情境教学必须体现的要义,以期求教同仁。
一、情境教学须以服务目标为起点
众所周知,阅读是中职语文重要的教学内容。阅读教学,直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间接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潜在目的是帮助学生增加积累、接受熏陶,提高人文素养;根本目的是为学生具有创造能力奠定基础。阅读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实现的。如果没有互动,教学活动实际上不存在;只有形式上的互动,却没有产生实际意义,这种教学活动只能称之为输入式教学。
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浓,还缺乏一定的语文运用能力,通过情境教学推动他们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的有效途径,但为了什么去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应达到什么效果,教师往往“只缘身在此山中”,不甚得法。
笔者经过探索、反思,认为必须以务实为创设教学情境的出发点与归宿。所谓务实,就是以实际的教学目标为指向,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针对他们实际存在的问题,按照预设的实际效果做整体设计。这其中,教学目标至关重要。“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其本质内涵就是以学生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为目标,以教师解决实现目标中的问题为导向,进行教学活动。这是创设教学情境必须遵循的法则。
笔者两次教授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对教学情境有过不同设计,其原因是教学目标确立有异。
多年前,笔者将《项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掌握小说欣赏方法,批判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资产阶级思想。为此,笔者精心创设了动画情境,运用多媒体技术集音乐、图像和动画为一体,剪辑制作了两段视频。第一段是:玛蒂尔德在欢快乐声中翩翩起舞,尽显她的美貌与得意;第二段是:玛蒂尔德已显粗壮的身躯和苍老的面容,在陋巷中买菜,配上压抑哀怨的乐曲。两段视频在笔者解构了小说的开端、发展、、结局后播放,并又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联系课文谈谈自己看了视频后的感受。”答案不言而喻。
近年,笔者再教《项链》时,对教学目标做了重新定位,即学习小说欣赏方法,对小说中人物进行深度剖析,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依然使用两段视频,但将后一段视频的乐曲重新配置,虽非舞曲,但不失激昂,第一段是:十年前,玛蒂尔德享受着美丽。第二段是:十年后,玛蒂尔德失去了美丽,是否失去了一切?几乎相同的视频,因乐曲配置不同,加上启迪思维问题的出现,营造了另一种氛围,学生也因此陷入了沉思,深层的思维激活了。在笔者的引领下,他们对玛蒂尔德的评价,已从以往标签式的结论,有了自己的观点。有学生说,玛蒂尔德失去了假的项链,但坚守了正直的人格,令人钦佩。甚至有的学生还从玛蒂尔德为偿还债务辛勤劳作的描写中,看到作者莫泊桑的赞许之意。学生对小说的欣赏已从方法层面提升到运用的高度,对小说内涵也深入到本质的思考。思维的视野扩大了,思维的领域拓展了,思维的品质也提高了。
情境教学,要的是实效;实效,源于正确的教学目标。
二、情境教学须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
教学中的阅读,是以教科书中的文本为依据进行的。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各式作家写作不同时代背景的内容,再以各类文体呈现在学生面前,希望他们理解其中表达的题材及内容,还期望他们与文本、作者对话,进而思想碰撞,得出自己的体验与感悟,确是难事。其重要原因,是文本所反映的深厚生活,与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并不重合,甚至相去甚远。增大文本与学生已有认知的重合面,是保证阅读教学有效的前提。创设能唤醒学生生活经验的情境,是增加文本与学生之间契合度的有效路径,也正是情境教学实施的要义之一。
以笔者教授《药》创设的情境为例。
鲁迅小说《药》是公认的经典课文。作者以5千余字的篇幅反映了时期的一个侧面,深刻剖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反映了作者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思考。题材壮阔宏大,又巧妙地以小说形式,通过华夏两家的遭遇体现。传统教法,是从小说欣赏的角度对文本进行解构,其中深邃的思想内容,往往贴标签似的灌输给学生。由于写作时代距今已远,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其结果是学生只达到了理解小说欣赏方法的层面,而文本表达的思想内容不甚了了,即只知道文本“说什么”,却不知道文本“怎么说”和“为什么这样说”。阅读教学的目的远未达到。
笔者依据情境教学的要义,用问题情境“唤醒”学生生活经验,力使他们进入文本加以情境体验。上课伊始,笔者即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有去医院看病的经历吗?有的请举手。”平常的问题,因其普通,反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兴趣已被激发。第二个问题:“用口语交际中学到的说话的方法和技巧,讲述你看病的过程。”在两个同学发言之后,再提出第三个问题:“你看病后的体验或感受是什么?用一个词或短句写出。”于是,良药苦口利于病,有病痛苦、无病幸福,亲人关爱等都写出来了。笔者适时归纳:看病的过程,可以用时空转换明白表述,这是明线;看病得到的体验,属内心感受,是暗线。明暗线结合,看病的感受变得有意义了。可见,一件事的意义,单靠明线叙述,还不足以说明,暗线更为重要。于是转入第四个问题:“我们今天要学习鲁迅的小说《药》。有人在这一个字的题目后面分别加了‘?’‘!’‘……’3种标点符号,为什么?”待学生兴趣在更深层面激发后,笔者介绍了《药》的背景知识,再要求学生阅读文本,归纳人物、情节,理解“药”的深刻涵义,以及梳理出明暗两条叙述线索。
如上所述,《药》的教学是以问题情境导入的,这一情境是基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创设,并努力以问题使之与文本建立关联,再引领他们运用已有认知解读文本。在问题情境中,笔者始终与学生互动,带领他们进行多种形式的语言文字实践。短短的数分钟,推动他们与文本对话,开始形成一定的意义建构,为之后更深层次的阅读奠定了基础。
根据笔者教授之后的测试,《药》中的两个教学难点,即鲁迅对的思考,以及文本中明暗两条线索的安排及作用,学生基本掌握。
三、情境教学须以激活思维为目标
现阶段,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阅读量少是教科书“先天不足”带来的。一学期,一本文选性教科书共6个教学单元,教读课文一般安排为18篇。有限的阅读量未能给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创设有利条件及较大空间。让课文真正成为“例子”,是阅读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唯其如此,有限的阅读量才能因教学的高质量而发挥功用。
创设情境,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文发挥“例题”功用,必须成为情境教学的目标。古人云,“水本无华,激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视教室里的学生为思维活跃的鲜活生命,一旦激发必然迸发思维活力。持此观念,情境教学的目标就清晰了。
以笔者教授杜甫的七律《蜀相》为例。
学习古代诗文,是学生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路径。古代诗文教学,不仅能增加学生文化积累,提高传统文化素养,还能增强其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意义重大。现阶段,中职古代诗文教学存在“言”与“文”割裂的问题:或只传授文言基础知识,作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状,犹如翻译外文;或按文学作品进行解构,人物、情节、写作技巧分析等,等同于现代文。以上问题,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视古代诗文学习为畏途。
笔者依据古代诗文教学的宗旨,针对以往教学中的问题,交互运用图画再现和问题设置两种方式创设情境,激活了学生思维,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简述如下。
首先,打出一幅写意的风景图片,画面近景是高大的柏树,中景是间生绿草的石阶,远景是祠堂一角。下署画名《诸葛武侯祠》。
接着提出下列问题:从画面找出与课文《蜀相》对应的诗句,能否看出画面中还没有表现的诗句,如果你以《蜀相》为题作画,你准备怎么创作?口头表述,与大家交流。
一幅画,引发了讨论,课堂气氛活跃,问题使画与课文关联,学生由画入诗,因诗评画,经历了一个进入文本再展开想象与联想的过程,思维被激活。期间,笔者与学生还进行了话题宽泛的互动。如,中国画中的工笔画与写意画之不同;欣赏古代诗词以知人论世为要求;中国祠堂的功能;古诗词“柏”这一意象的内涵;古典诗词与现代诗歌欣赏方法的异同等。努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增加他们的积累,激发他们对古代诗文的阅读兴趣。
篇5
【关键词】素质教育兴趣爱好社会实践
一、培养一门兴趣爱好
虽说现在我国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但是能有一项长期坚持的兴趣爱好,无论是对于学生目前的健康成长,还是以后的身心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比如说学生喜欢一项体育运动,那么就不仅有益于学生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更能在学生失意时宣泄内心的愤懑;如果学生喜欢一门乐器的弹奏,那么一方面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另一方面能抒发学生的情感;假如学生喜欢做手工,那就对动手能力及智力有很好的锻炼。
二、参加一项社会实践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体制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从校园走向社会后无法在社会上生存,因为他们在应试教育下只会考试,无法适应社会的生存法则,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那么利用假期提前让学生们去了解和适应社会的生存法则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了。组织学生们在假期中参加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有不仅有利于增加学生与社会的接触机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为将来更好地认识社会、融入社会并且将来改造社会做准备。
三、自学一种生活技能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剧增。而在小学阶段,只能选取最基础、最基本的知识教给学生。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独立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保障。那么如何让学生既能提升自学能力又能培养生活能力?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自学一些生活技能。既让学生能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休息,又能让学生提升自学能力,还能为学生以后独立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一举三得。只有拥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不论以后的科技如何发展,学生都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去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只有拥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论以后的竞争多激烈,学生才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组织一场创新大赛
俗话说“龙生九子,子子不同”,更何况我们学校中那么多来自不同家庭,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学生呢,所以我们对待每一位学生,都不能一概地用分数的高低来衡量他是一名好学生还是差学生。虽然一个学生的文化课知识并不太优秀,但是他很擅长进行体育运动。虽然一个学生在平时不太擅长与人交流,但是他的作文写得很好。虽然一个学生数学学得不好,但是他的英语很拔尖。所以我们小学老师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所以学校方面可以定期组织创新大赛,比赛内容不做限制,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象力,可以是科技方面的创新,也可以是生活技能上的创新,更可以是创新一种体育运动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让那些成绩不太突出的学生也能找到自己所擅长的东西,找回自信,另一方面这样的活动可以让老师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之处,然后可以因材施教。所以说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意义非凡。
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煤矿;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9(C)-0012-01
自从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提出后,企业的发展目标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自身的经济发展。思想政治工作逐渐成为除了经济之外,企业加强建设的一大方向。对企业员工和领导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其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准则、职业道德的发展,本文结合了开滦集团的发展情况进行探讨。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深远
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我国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有效途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让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出现阻碍因素,人们的政治思想观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远的内涵。1、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人的思想观念、发展规律、生理和心理因素;客观联系、交错复杂的社会因素,教育对象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的关系,还有教育对象自身所具备的主观能动性及其作用。2、活动规律。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了人的思想行为,社会环境的变化致使了人的动机的形成,以此来指引人的行为。而行为结果通过反馈后对人的动机重新强化,再次支配指引人的行为。这些思想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就形成了人们的活动规律。3、教育原则。在对人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遵循人的思想形成、发展规律,这是教育的原则。教育工作应该从人的现实表现入手展开,再根据思想政治要求改变外界环境,促使人们在大脑中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指导人们正确的行为活动。
二、煤矿经济发展,问题重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为各个煤矿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但是市场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给煤炭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很多企业依旧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以下从企业文化、生产过程、人为意识三方面进行分析。1、文化冲突问题。开滦集团经过了130年的发展历程,在继承历史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发展制度仍然延用至今。但与此同时,过度的依赖于以往的辉煌历史,使得在企业文化方面存在着冲突,现代文化与历史文化的冲突造成了企业发展意识的陈旧,墨守成规是企业战略变革形成过程中的强大障碍,这一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功实施。此外,开滦集团将形成河北、内蒙、山西、等若干发展区域,如何实现各地文化的融合以及文化品牌的传播等问题也非常突出。2、生产安全问题。煤炭的生产预开采地点处于地下,面临着环境较差、条件恶劣、体力劳动强度大等困难。而又会时常出现火、瓦斯、粉尘、顶板等自然灾害,这些对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和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根据经济学家的调查显示,每年我国因地下开采煤矿而导致死亡的人数达10万人左右,这些给煤矿员工的心理带来压力,造成恐慌心理;部分企业为了提前完成生产作业任务,不顾员工安全持续作业;以及省时省事、省工省料、减少疲劳而冒险操作等现象的存在,都是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3、思想观念问题。除了一些外在的社会因素影响着煤炭企业的发展外,企业内部所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煤炭经济发展的一个原因。目前煤炭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员工工作态度不端正,缺乏必备的生产技术和专业技能,没有高度的责任感。而企业领导方面,由于缺乏政治教育使得领导在制定管理章程以及拟定企业发展计划的过程中不能从一个科学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而导致领导在对下面员工进行工作指导时出现错误,直接影响着后面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这些观念上的错误都将是煤炭经济发展的阻碍。
三、教育工作实施,意义非凡
针对目前煤矿经济存在的问题,结合开滦集团发展的实际情况。笔者分析了在煤矿企业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巨大的实际意义,得出思想政治教育为煤矿经济的发展带了前所未有的进步。1、促进员工和谐。开滦集团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先后组织开展了主题征文、演讲比赛,培养企业员工自尊自信、团结合作、和睦共处、积极向上的心态。经过这一系列的思想教育,员工们在把个人价值投入到公司发展的同时,也让其自身潜能得到了充分地发挥。最重要的一点是员工的思想观念得到了升华,形成了很强的团队意识,这是很关键的。2、稳定企业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开滦集团内部开展后,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管理方面,企业实现主辅剥离、机关机构重组、工厂制转向公司制等方面的进步;生产方面,公司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对采掘、提升、运输、通风、调度等系统进行了更新换代。从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两方面稳定了企业的发展。3、调整产业结构。开滦集团长期以来坚持以煤炭生产为主的观念在思想教育工作开展后得到了改变。目前集团的产业结构逐渐由煤炭生产扩展到煤化工、煤电热等附加产业,多方面的产业发展给企业着实增加了不少经济利益,对于煤矿产业链的形成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企业正在实现“由内向外、由封到开、由生到熟”的转变。4、培养科技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靠人才。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对员工的文化素质、技能知识、思想观念进行教育外,更大的作用是提升了员工自身的综合能力,充分调动了各类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为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综上所言,根据开滦集团目前发展的情况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看出,在煤矿企业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但可以提高员工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也能让企业领导科学化经营管理,在我国煤矿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开滦《集团》蔚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郑沟湾矿
作者简介:白玉龙(1982.4― ),男,汉族,河北省曲阳县人,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大学专科学历,助理政工师,现任开滦(集团)蔚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郑沟湾矿综合管理科科员,主要从事办公室文秘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斌华.企业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2004.12(8):13-14.
[2]丁东杰.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2007.40(22):111-112.
篇7
一、 目测的导入教学
目测的基本特点是用眼睛对事物的形态进行量化观察,通过反复比较和估测获得各种尺度关系,为艺术再现和创作提供尺度依据。目测水平虽有高低之分,但从操作难度上看对高职生并不应构成障碍,学生对于目测的茫然主要源于不了解。鉴于目测过程不易表述,我们采用的方法是通过形象教学向学生导入目测意识,提高其视觉对目测要素的感应能力,培养目测习惯。
目测课程的导入(以高职园艺专业教学为例)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1.等分白纸练习
园艺专业的职业技能绘画教学是从钢笔直线练习开始的。配合直线练习,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等分白纸练习,做法是:在白纸上估测距离,用画直线的方式,依次从纵向、横向对白纸进行水平和垂直分割,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至十六等份,继而再做其他直线练习。这类练习可引导学生轻松地体验目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跟画练习
在学生学习了透视原理和绘画造型基础知识之后,带领学生做跟画练习。做法是:选择一幅适宜学生现有水平的职业技能临摹作品做范样,教师通过临摹做示范,学生依照教师临摹的步骤边学边画,教师一边画一边逐步讲授目测方法,并随时停下来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纠正目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识的目测活动。这种方式可在教学的不同阶段进行,几个循环之后学生的绘画技能会有长足的进步。
二、向学生介绍目测辅助工具
1.目测棒的应用
用画笔做目测棒的优点是方便顺手。当区域较大,主客观干扰因素较多时,用笔做目测棒能客观地调整视觉误差,对于判断画面大体的比例关系非常实用。目测棒还可以应用在物象各部分间的比例关系及各物象间的比例关系的观测上。如果想用细一点的目测棒,可以用细钢丝或毛衣针做替代品。
2.用手做辅助工具
用手作辅助工具,最经典的就是用手搭建取景框,这可以很方便地调整构图幅面,也便于展开对画面效果的构想。此外还可以用手作水平线,估测各类角度线的倾斜程度,这种方法对于初学者测量透视线的变化非常实用。
三、向学生介绍目测辅助线的应用
在绘画过程中,为了方便目测,往往会加设辅助线进行协助。学生需要了解的辅助线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中轴线(或中心点):用于辅助估测对称图形或具备对称结构的物象。
(2)中位线(或中位点):设一条通过物象中间位置的线,用于辅助估测图形或物象的自身比例关系以及与其他物象间的比例和位置关系。
(3)位置线(或位置延长线):用于标注物象的位置,估测比例关系。位置线应根据物象造型结构关键点或物象之间的关联点进行设置。
(4)倾斜线、角度线、角度延长、两个位置点的切线,用于辅助测量图形的倾斜角度。
(5)水平线和垂直线:水平线和垂直线对于目测来说是最得力的辅助线,用于估测高度、宽度、角度及比例结构关系。
(6)有特殊定义的线,如:视平线、透视线、地平线和结构线等。
四、结构比例目测
1.对比测量
视觉的直观性特征决定了目测的基本特征是进行量与量的对比。对比测量是绘画目测最基本的方式,指的是通过对比目测对象各部分的宽窄、长短判断相对长度,确定各项比例关系。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概括大的比例关系,先确定整体比例关系,并以此为参照,测量局部比例关系,进而目测细节关系。
2.角度关系目测
视觉易于对水平和垂直作出相对准确的断定,有了水平和垂直的辅助可以对角度进行目测,写生时可以用目测棒协助观测。对于90度、45度和30度等也可尝试直接断定。
3.设定目测单位
绘画中为了物象间比较和参照方便,可以在画面中选择一个形态明确、大小适中的图形(或一个物象),设为一个尺度单位,用这个单位去度量和估测其他尺度关系。如画人物时人们习惯把“头”作为一个单位,用这种方式测量人的高度,因而有“立七坐五盘三半”之说。画头部可以“眼”为单位,头部的宽度有“五眼”的说法。静物写生时,以一个杯子为单位。以此度量其他物象,画风景时以一棵树或一幢建筑为一个单位。用宽度度量长度,用一个宽度量其他宽度。
4.确立测量点
绘画时为了便于目测,可确立一个测量点。测量点类似于建设工地的基石,是各种数据的坐标。
5.透过现象看结构
职业绘画中很多时候需要展现结构造型。对于形体结构的观测要用穿透的眼光进行整体结构分析,将结构表现准确。具象写生和具象表现时,应在透视知识的指导下,科学目测。
6.打格缩放
打格缩放是一种“笨”但最有效的绘制方法。它可以使目测关系缩小,降低目测难度。在作品巨大或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均可应用此法。此种方法对于高职教学而言只需略作介绍。
五、画面明暗色调及黑白灰目测
高职生没经历过长期的素描训练,因而对画面明暗关系不敏感。应指导学生用概括的方法关注构图或画面中大的黑白灰关系,用比较的方法为黑白灰关系排序。在高职生对色调关系的目测和判断方面要求不宜过高,能一次感应和比较三四个色调即可。关键是懂得分析色调的明度类比关系,把色调的大关系拉开。教师应通过经常提醒,提高学生对画面黑白灰关系的注意力和感知能力。
高职生逻辑思维能力强,应结合造型知识和明暗造型案例,培养学生用明暗塑造结构的习惯,提升对明暗关系的感知力。
六、高职生目测时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1.主客观混淆
视觉对客观尺度的判断是受主观意识控制的,主观意识经常会将不同渠道得来的经验及信息带到目测中,造成混淆。因此,应引导学生在绘画时根据不同的目标需求运用不同的法则概念,做到科学目测。
2.图、地比例失调
初学者的注意力往往是在画面主体物上,而对空间、背景的形态意识淡薄。如:临摹风景画时树木、建筑占用比例很大,本应空旷的天空和土地却很小。画人物时五官所占的比例很大,额头和下巴很小。这是因为初学者眼中只有图没有地,目测时忽视了图与地的比例关系。
要准确地表达绘画意图,必须善于运用目测技能。所以要给学生灌输这样一个理念:目测没有难度,只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有意识的目测练习培养目测习惯,逐步加强大脑对目测信息的意识力,就能提高目测技能。
本文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论文。
参考文献
[1]迈克·W.林.李慧娟译.设计快速表现技法[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德博拉·A.洛克曼.林研,金晓娟等译.教素描的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3]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4]郑泽民,陈庆和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文学模式的比较与创新研究[J].职业论坛,2002()
[5]覃超伯,任吉.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绘画基础教学[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篇8
摘 要:医护人员服务意识差、就医环境差,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此外,从开大药房到收红包等不良行为,个别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不良行为降低了医疗卫生行业的整体形象。要扭转这种局面,在学医期间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医德医风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的是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并探讨了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
关键词:医学 人文素质 重要性
一、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
1、医学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
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基本要求,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是医学院校面临的一项重大的任务。加强和改进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我国医学卫生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人类社会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我国正在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这就要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必须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把他们培养成为尊重人类、尊重生命、有爱心和高尚职业道德的人类健康的守护者。
3、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遵循医学自身发展规律、顺应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五、六十年代以后,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及行为因素诱发的心脑血管病、精神疾病、肿瘤等非传染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人类对健康的定义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就对医药卫生人才整体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教育应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这也是医学人文性复归的客观要求。
4、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提高未来医务人员道德水平的客观要求
高等医学教育以培养德术兼备的医学人才为己任,在医疗实践中,医德与医疗技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高新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整个医疗卫生的防治诊疗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这对所有医疗卫生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纵观古今中外,医德所要求的具体内容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也是一致的,这种现实的要求就迫使医学教育从开始就要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打好职业道德的基础。
二、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探讨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主渠道作用
1、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学科构建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主要有文、史、哲、音、美、心理学等。此类课程约占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二分之一,主要让医学生建立对人、社会、自然和自身的正确认识和正确态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由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交叉产生的边缘学科课程,主要有医学哲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史、卫生法学、医患沟通学等。此类课程主要让医学生能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探讨与医学有关的若干问题,引导他们尊重生命及其发展规律,正确认识生命与健康的价值,同时尊重人和人的权利,正确认识和处理医患关系。由多学科融合后形成的综合课程,主要有社区卫生保健、医院管理、人口学、运筹学等。此类课程主要是融人文素质培养于医学实践之中,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以上三类课程相互联系,根据学生所在年级的不同,分阶段渐进,贯穿医学生入学到毕业全过程。低年级学生以第一类课程为主要内容,辅之早期接触病人,培养医学生的职业认同和责任感;二、三年级学生以第二类课程为主,在此阶段学生参加社区医疗实践与健康调查,使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高年级学生以第三类课程为主,结合临床实习、论文答辩、毕业教育,在临床实践中理论联系实践,努力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和整体素质。
人文社会医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应积极尝试多种形式。如指导性自学、实践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交互式学习等。必须讲求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人文社会医学课程的学习成绩评价方法方面,应逐步推广以撰写论文、讨论、社会调查等方式进行考核,侧重培养医学生综合、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2、在医学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
医学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渗透人文精神,加强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专业课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把课堂教学不仅仅作为传授医技的渠道,更作为育人的渠道,将人文精神教育融汇于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教学之中,有效地促进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在专业课教学中应选用该专业发展史上里程碑事件、著名科学家的事迹等启发学生;还应增加相应的伦理学、社会学、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医学伦理学中的自主、知情同意、伤害、最优化的基本原则应贯穿到临床各科教学中。
3、在见习、实习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
医学教育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医学教育的见习、实习阶段,尤其应注重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各见习、实习教学单位应结合医学生见习、实习所接触的典型病例、以及本单位曾发生的典型事例,进行医学人文专题讲座和案例分析,将医学人文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使学生学会从医学、道德、法律、政治等不同角度去研究、解决医疗问题,使临床实习阶段不仅仅是对医学知识技能的实习,也是对医学人文知识运用能力的实习。
(二)充分发挥优秀校园文化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1、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
物质——空间类环境以暗默的方式寓含着文化信息,积淀着历史与现实的价值理念,学生在与物质情境的交融与对话中,不断地解读其中的价值寓意,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奋进的感觉。
组织——制度类环境,负载着整个学校的组织方式、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信息。组织制度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性格发展。学校要营造民主、严谨、以人为本的制度环境,努力提高管理人员和职工的素质,尊重学生人格,鼓励个性发展,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博爱、诚信、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
文化——心理类环境是最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深刻、稳定地体现着校园群体的共同价值、理想和情操,能使学生拥有归属感、自尊感和使命感。因此,应加强校训、校风、校歌、校徽等象征着大学精神载体的教育功能;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氛围,强化群体行为举止对个体行为举止的影响。
2、充分发挥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的育人作用
校园文化科技活动是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应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校园科技文化节、名家论坛等各种形式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艺术团及各种以科技文化活动为宗旨的学生社团的自我教育作用,使学生在亲历的活动中修身养性、开拓视野、增长才干、增强科学人文素养。
3、充分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
要创造各种机会,提供必要条件,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深入基层、农村、社区、企事业单位,接触社会、服务大众,开展慰问走访、体检义诊、导医护工、科普宣传、扫盲支教、社会调查及社区服务等多种活动,以此培育医学生“关心、尊重、理解、尽责”的优秀品质和立志成才、服务社会的崇高追求。
(三)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建设
1、加强医学生人文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需要有坚实的学科支撑。要加强医学人文学科建设,通过人才引进、师资重组和硕士、博士点的建立,逐步培养、聚集一批医学人文学科优秀学术人才;同时,大力开展医学人文课题研究,形成一批有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使之发挥对医学人文理论研究、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孵化器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医学人文重点学科。
篇9
【关键词】中职英语行为导向教学法英语教学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的初中级技能型人才,其职业特点要求直接面向具体工作实用技能教育,所学、所教应紧密联系实际,要有用、实用。但随着高中段教育的逐渐普及,职业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呈现质量下降的趋势,个体差异加大,学生的入学成绩差异十分明显,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不会主动地学习,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更没有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的自学能力,导致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困境。特别是中职学校的英语教育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基础英语在职业教育各个专业中都是一门不可缺少的基础课,但在英语教学中,方方面面的影响都会直接导致英语教学的难度。从中职校的硬件设施来说,还没有足够的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师不能运用现代教学设施来发挥学生眼、口、耳、手、脑的感知功能,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从教学法的方面来说,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把应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英语教学变成了英语语言知识讲授课、语法分析课,或者采用的教学方法很单一,使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对学好英语没有信心。学生只是听教师讲,跟教师读,没有时间去思考,去运用,没有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工具,学习后还是不能开口讲英语,不能动手写英语,更不能与人交流。多数学生到职业学校就是为了混张文凭以便就业,他们不愿意下功夫,更谈不上吃苦,厌学现象普遍存在,教学活动被动应付,课堂交流不畅,课余时间不主动朗读,日常用语交流少。在教学过程中,对在校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厌倦英语学习。
如何才能把职教英语搞好呢?从上述问题中体现出的,不仅是要学校的硬件设施跟上,还要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对于这些要求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做到。而使用强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行为导向教学法将会较好地实现这些教学要求。本文拟就在中等职业教育的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进行初步探讨。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理念
行为导向教学法起源于德国的双元制教学。它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本位(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学。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全面的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在课堂上,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决定要完成的行为产品引导着教学过程。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由多种教学技术、手段、方法结合而成的,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内核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主要包括:媒体使用技术、图示思维、卡片展示、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合作学习法、案例分析法、引导课文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等。行为导向教学法旨在使教师变为一名主持人、一位协调者或一位监督者,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学生各种行为能力亦可以得到充分提高。如何把行为导向教学法引入中职英语教学当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要了解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一)让学生“学会学习”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目的。
我们现在的教学过程中,还是一味地强调教师要如何教,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单一地突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特别是在英语教学当中,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要求学生去学习不同于我们母语的另一种词汇及语法,而这种学习的初级阶段意味着需要不断地跟读及背诵,有了一定的基础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因此英语学习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而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的时候只是充当一个知识的教授者,只让学生机械地重复来达到记忆的效果。这种教学方法也是导致部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厌烦的原因之一。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句谚语,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我们不应该只顾着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而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会学习,以使其适应今后工作中所遇到的状况。
(二)突出“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因为中国教育的特点,使得一贯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还是教育当中的主要模式。而对于中职校的学生来说,上课,特别是英语课,只以知识点的教授作为上课的中心,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更会导致大片的学生更加无心向学。因此,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行为导向教学法了我们惯用的“满堂灌”形式,采取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行为导向法中的具体教学方法,给学生以相应的指导,让学生自己确定在课堂上应该做什么,让学生有更大的课堂参与空间,让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能有目的可循,有问题可想,有事情可做,让学生动起来,而不是在课堂上无所事事,东想西想。以此达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的课堂学习方式。特别针对英语课,我们可以适当地加进英语活动,比如说:学习动词可以通过让学生说出已学过的动词,让另外的学生根据单词做出相应的动作,这样更符合中职校学生的特质。
(三)“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能力素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创新”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优点。
现在大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了简单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不去加以思考、消化,只能机械地记住,甚至只当作任务来完成,更不用提自己学习,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创新学习。学生的整体学习素质都有所下降,以致于对在今后工作岗位上,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学习都不能很好地进行下去。
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使用行为导向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习当中,有一通百通的作用,能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学习、应用、甚至是创新。
在中职校进行课程改革的大前提下,我们在平常的教学当中,可以选择性地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可能取得的结果不只是大幅度地使学生喜欢学习英语。我们可以把枯燥的听、说、读、写、译用一种更适合学生的方式来让学生学习使用。让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仅能学习到一些英语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还能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会得到一举两得的效果,虽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教师们的实践和改进,但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将会为今后中职英语教育打开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篇10
摘要: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渠道,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 发展 水平。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确保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改变教师习以为常的单一课堂教学方式,通过多种课堂教学活动等途径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实践机会,使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参与、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实效性 教学活动 学习方式 思维障碍
所谓“实效性”,就是指事物经过某种活动过程后,产生的客观结果与预期的目标相比较,它所达到的真实有效的程度或状态。而高中数学教育的实效性“就是指按照教学大纲胡要求,结合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实际特点,对学生开展数学教育活动,即所达到的真实有效的程度。
针对课堂教学改革缺乏整体设计,教学效果难以上台阶的实际情况,我们从教改实践中体会到: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氛围差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症结。走单纯改革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的路子难以达到教改的根本目标。必须从更新 教育 思想、转变教学观念人手,在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上下功夫,才能真正引领课堂教学走出困境,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影响实效性的几个因素
(一)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影响着课堂教学实效性
一个班级的学生个性都不相同,他们的想法和学习能力也不同。教师在教学之中,一定要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的了解,既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了全面了解,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课堂环节的设置。如果教师不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设置教学环节,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不高,还可能使课堂教学目标完成不了。
(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把握和处理能力影响着课堂教学实效性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根据教学目标和新课标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在对教学环节进行设计时,要掌握教学的轻重缓急。对于较难的知识点,可以留给学生较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还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较简单的知识点,教师要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解决,以提高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深刻把握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如果教师在教学时不分难易点,可能就会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简单的问题,从而浪费了课堂时间,导致难的知识点没有时间进行讨论,使课堂教学目标完成不了,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起不到促进作用。
(三)对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影响着课堂教学实效性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中的主体是教师,教师主导着整个课堂的运作过程。在这种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几乎不运转,仅仅是接受教师的讲解,对教师讲解的题目也不会产生疑问。新课改以后,教师的观念和教学方法发生了改变,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还有很多传统教学方式渗透到了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摆脱不了旧的教学观念,在让学生提高能力和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道路上就不会顺利进行。所以,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新课标,把握现在素质教育的方向,使新课改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的能力真正获得发展。
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一)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把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在进行对数学问题的探索时才能积极调动自己的思维来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不管教师创设如何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学生都对此没有兴趣,不会去主动关注。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要创造性教学。
比较扎实的独立教学能力,比较独立的教学个性特征,使得教师教学的自信心增强,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呈现出比较强烈的创造性劳动的意向和行为。教师从自己的个性特征出发,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教学艺术的创新,会显现出教学艺术的独创性特色,使教学艺术进入个性化的阶段。个性化反映的是教师自己的教学艺术与他人的不同,也意味着超越自己。教师在这一创造性教学阶段的实践过程,使自己的教学艺术创造进入了个性化的阶段,自身教学艺术开始呈现出与他人的不同,意味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对周围同事或以往经验的超越。课堂上教师除了能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善于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及其复杂的教学现象进行反思,并不断形成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以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采取恰当的探究学习方式,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在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问题,通过小组中的成员谈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可以激发其他小组成员的思考。通过结合组员对问题的看法结合自己的观点,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同时对解决问题也有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学习者把抽象的东西通过直观感受和积极思考转变成自己的储存,是一种把知识逐步内化的过程。学生通过把知识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的知识会让他们在课堂探究中更积极、更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