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瑜伽体会范文
时间:2023-04-05 17:33: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习瑜伽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学习瑜伽心得体会范文1不知不觉,大三的最后一次选修课又将结束了,也就意味着我们学习瑜珈也有一段时日了。在这短暂却富有意义的课程中,我学到了不少东西。
原本以为瑜伽一定是要那种身体很柔软的人才学得来的,但因为兴趣还是选择了瑜伽这门课。接触之后,才发现其实瑜伽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适合绝大多数的人,当然也包括我们这种没有跳舞天赋的女生.课前也特意百度搜索了瑜伽的相关信息,得知它起源于印度,是古代印度哲学弥曼差(Mimama)等六大派中的一派.瑜伽是梵文词,意思是自我和原始动因的结合或一致.从广义讲,瑜伽是哲学;从狭义讲,瑜伽是一种精神和肉体的结合的运动.现在一般讲瑜伽,是指练功方法,用来增进人们的身体、心智和精神的健康。
现在来讲讲通过三次室外课练习和一次室内观看视频的学习感受吧。我觉得刚开始练的时候,可以不要太注重动作的强度,先注意动作的规范,老师也说了尽量做到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就好,不要太勉强自己,毕竟我们以前没有舞蹈基础,所以慢慢的循序渐进,只要在自己的身体承受范围内,有感觉的去练习,不要羡慕那些高难度的动作。只要你持之以恒的练习,总有一天,你能做到,当然也不放弃那些你认为太简单的动作,我觉得呼吸和动作的配合是很重要很重要的。 学习的成果就是从一点点、一点点慢慢积累起来的。所以我们不要急于学习很多而忘记了学习质量,相比之下,学习的质量远远重于学习的量,相信自己可以的。
瑜伽的每个动作都是有他的蕴意所在的。我有特意的记住几个减腹部、肚子赘肉的。老师说肥胖是一种病,因此,我很担心我爸爸。我爸爸有啤酒肚,挺大的。所以我和认真的学习了那几个动作,准备回家的时候好好教我爸爸,让他也学习瑜伽,希望他的啤酒肚可以减小点。为此,每天清晨我起床,都会花上一点时间巩固。
每次临近下课的时候,老师都会说段:“„„身体很轻很轻„„”,一开始有点蒙,不知道这段的意义何在,后来得知老师运用了瑜伽的冥想,这让我收获更大了,它的作用在于让我们获得内心的平和和安宁。
为了使自己的内心更平和、安静,身体更加柔软、健康,一定要好好巩固老师教的知识,此外,在此基础上,也可以上网找些新动作,适时适量添加练习。 瑜伽,可以使人变得健康、柔美!我会好好珍惜在老师那所学到的知识的。
学习瑜伽心得体会范文2有些同学由于身体柔韧度不太好刚开始上瑜伽的时候会觉得很痛苦,我自己本身身体的柔韧度还可以所以一开始上瑜伽课就觉得很舒服,把全身的筋骨都拉开了之后感觉全身都很轻松很舒适。首先自从练习瑜伽以来我自己的身体柔韧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学会了用腹式呼吸,学会了排除杂念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
瑜伽练习可以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排除杂念,通过姿势、冥想、调节呼吸等练习,使自己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有利于净化心灵,增加活力,始终保持一种很好的状态,在调节呼吸的过程中我也学会了用腹部呼吸,这样可以很有效的减轻平时因为学习的各方面的压力。正确的呼吸方法可以把体内多余的二氧化碳等废气排出体外,同时将清新的氧气填充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提高运动效果,所以每次上完瑜伽课我都觉得身体特别轻松。练习瑜伽还可以提拉长肌肉线条,使身材更加匀称。再练习了瑜伽之后我觉得自己不太匀称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好了。
学习瑜伽的过程我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这也让我体会到了人的潜力是很大的同时他也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激发出来。在拉伸的极限的时候虽然身体会痛但是心里感受到的却是快乐是运动带来的快乐。练习瑜伽的标准也是因个人而定的,只要做到自己的极限就是做到最好,只要自己的身体一天天提升起来,就是做到最好了。
我觉得瑜伽是很自然但也很美丽的,它没有任何的修饰,全部都是发自内心的由内而外散发的魅力。练习瑜伽可以为我们带来自信和美丽。
很吸引我的还有瑜伽的音乐,听起来很轻柔很轻松。时而鸟声啾啾,时而松涛阵阵,时而小溪潺潺。伸展身体,充分唤醒体内每一个细胞。彻底的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让身心得到充足的放松和享受。
练习瑜伽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气质,在练习瑜伽的过程中我不仅可以瘦体塑性而且在那种清幽的音乐里我就像找到了最原始的美!来自大自然深处的,可以使我暂且忘记现实生活的快节奏浮躁,同时也忘了烦恼。
练习瑜伽可以改变自己的气质、放松自己心灵,与大自然完全融合,以安静的内心与大自然进行交流时身心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放松。 有很多人练习瑜伽都抱着很功利的心态去做,我觉得这个急不得,我喜欢练习瑜伽是因为练习瑜伽的时候它带给我很多快乐,我享受的是练习瑜伽的过程并没有很在意他可以为我带来什么功效,我认为练习瑜伽需要一颗很安静的心,不能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投入到其中。
总之,在学习了一学期的瑜伽之后我学到了很多也在无形中为我带来了很多我越来越喜欢这项运动了,并且有一直坚持下去的想法!
学习瑜伽心得体会范文3瑜伽起源于印度,距今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被人们称为“世界的瑰宝”。瑜伽发源于印度北部的喜马拉雅山麓地带,古印度瑜伽修行者在大自然中修炼身心时,无意中发现各种动植物天生具有治疗、放松、睡眠、或保持清醒的方法,患病时能不经任何治疗而自然痊愈。于是古印度瑜伽修行者根据动物的姿势,观察、模仿并亲自体验,创立出一系列有益身心的锻炼系统,也就是法。这些姿势历经了五千多年的锤炼,教给人们治愈法,让世世代代的人从中获益。
在数千年前的印度,高僧们为追求进入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经常僻居原始森林,静坐冥想。经过长时间单纯生活之后,高僧们从观察生物中体悟到了不少大自然法则,再从生物的生存法则验证到人的身上,逐步地去感应身体内部的微妙变化,于是人类懂得了和自己的身体对话,从而知道探索自己的身体,开始进行健康的维护和调理,以及对疾病创痛的医治本能。几千年的钻研归纳下来,逐步衍化出一套理论完整、确切实用的养身健身体系,这就是瑜伽。
一个学期的瑜伽学习是短暂紧张的,但同时也是丰富快乐的,因为努力,才得收获,它让我们流下了汗水,也让我们收获了精华。在一学期的瑜伽学习中,老师用心的讲解、分析和演示,不仅让我们迅速掌握了理论知识,牢牢记住了动作要领,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许多难度较大的动作,还让同学们不断增强了领悟能力和自信心,让大家真正认识了瑜伽,理解了瑜伽的真谛。
篇2
关键词:体育院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高;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39-02
一、前言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也迫在眉睫。体育专业就业面相比其他专业比较狭窄,同时地市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就率相对较低。我认为为了能够适应社会潮流,作为体育院校的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大学四年的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因此写下这篇文章,希望能够起到一些引导作用。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武汉体育学院、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武汉二级体育学院等几所学校的在校大学生105人,其中男生46人,女生59人。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随机抽取长江大学各个院校的学生,在每个院系中抽取一个班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分类分析。发放问卷105份,回收105份,回收率100%。
2、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大学生社会实践及体育大学生社会实践文献6篇。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当今社会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很多大学生逐步认识大学期间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目的明确,动机端正,活动内容多元化,参与人数逐步增加,并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
(一)社会实践内容多元化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体育院系的学生不仅参加专业社会实践,而且还参加很多非专业社会实践,具体内容见表1。
由上表可知体育专业参与社会实践内容高达9种之多,其中家教占首位,其参与人数为35人,其次是体育舞蹈教师(19人)、操课教练(18人)、勤杂工(12人)等等。
男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人数没有女生多,在家教、体育舞蹈教师等项目中女生的人数大于男生人数。
体育专业的学生参加专业社会实践和非专业社会实践的比例是43:62。酒吧领班与服务员女生人数为0,男生是4人,相对比而言男生比女生的人数多。相比于体育专业的男生在酒吧领班与服务员这个职位更容易获得工作机会,是因为工作性质制约了女生的参与。
(二)引发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动机状况
随着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从毕业就拥有铁饭碗的时代已经悄然离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目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调查结果见表2。
说明:各年级百分比=各年级人次/各年级人数
表2显示,赚钱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动机中比例最高,占18.45%,,其次是获得社会经验15.48%,了解社会14.88%、提高社会适应能力14.27%等说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是很好,将赚钱的比重大不适合学生实践能力的长远发展。
不同年级的学生时间动机有一定的差异,大一的学生赚钱的比例占40%,大二的学生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比例占16.67%,大三的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比例占20%,大四的学生了解社会的比例占21.43%。
(下转第241页)
(上接第239页)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已成为自我发展的需要,并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且为有利于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就业竞争能力。而且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也越来越广泛,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得到拓展,获得社会实践机会的渠道多样。
2、学生对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强烈需求,但学生对学校等部门的组织具有较大的依赖性,希望学校提供信息、组织、咨询等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多方面问题,使更多的学生能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并能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提高。
(二)建议
1、学校领导老师的交际能力广可以给社会实践的学生提供门路。
2、学校应开设更多有关社会实践和能力培养的课程。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就业意识与就业能力。比如学校可举行一些能培养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的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社交能力等。
3、学院要优化课程设置,构建科学系统适用的课程体系。增开一些热门专业,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社会实践,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4、加大投入体育专业的师资力量,增加学生在专业方面的课时,全面发展学生的技能。
5、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与企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社会服务机构等长期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曹立新.谈大学生能力培养\[D\].发展,2010,(01).
\[2\]蓝国彬.浅谈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报刊),2010,(04).
\[3\]宋旭峰.论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高等师范体育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04).
\[4\]赵卫民.体育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多元化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04,(07).
篇3
【论文关键词】:家庭体育影响因素社会化功能
1前言
体育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形式之一,其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萌生到壮大,从简单到复杂,发展成为全人类共有的社会文化现象,无不与人类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相连。现代社会中,人们交互作用与相互联系,持续不断的组合形式越来越多,但其中最基本的形式仍然是家庭。因此,家庭一直是社会学家关心的研究领域,鉴于家庭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社会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在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不把研究的视野投向家庭体育,探讨城镇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的家庭体育的特点,并从家庭社会学视野阐述家庭体育对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以及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和功能。
2现状分析
2.1家庭体育与社会体育
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主体,为满足家庭成员自身的体育需求,以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家庭成员为单位而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体育活动。该定义是以家庭的血缘关系、婚姻关系或收养关系为前提的,并不介意其体育活动的地点是否在家庭内。家庭体育广泛涉及到活动的动机、频度、内容、空间、组织形式和消费等,并涉及到人们生存层次、享受层次和发展层次的一种休闲生活方式和消费生活方式。
社会体育是以全社会参与为特征,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保持与增进健康为目的,以从幼儿到老年人为对象,以家庭、单位和社区为活动空间,以各种身体练习为内容,而展开的组织灵活、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因此,重视居于元层次的家庭体育的研究,无疑对于促进社区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影响家庭体育开展的因素
开展家庭体育的社会基础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余暇时间和生活意识。
从社会发展来看,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将发生转变。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家庭体育的消费支出提供了保证。同时国家和政府也有能力对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加大投资力度,民间的各种体育康乐部、体育游乐园、健身娱乐中心也竞相开办,使个体和家庭的体育得以更好地开展。随着5天工作日制的实施,社会服务系统的完善,家庭劳动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余暇时间逐年递增。为家庭体育提供了时间保障。现代社会快节奏高效率的生产生活方式,必将给劳动者带来身心上的高度紧张与疲劳,因而追求身心健康及个性的协调发展,将成为未来人们的共同要求。花钱买健康和花钱买休闲已成为时尚人们的文化素质显著提高,选择科学、文明、健康的休闲体育活动已在情理之中。
2.3家庭体育的社会化功能
目前中国城镇家庭呈现以下四个特点:第一,家庭关系由等级性向平等性发展;第二,家庭结构简化,以独生子女为核心的家庭不断增多;第三,生活方式逐步开放化、全面化,在信息社会中,‘泛活动、广泛交流;第四,家庭功能变化,生产、教育功能减弱,文化娱乐功能增强。而体育以独特的功能不但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同时还满足家庭成员的需求,并在执行家庭职能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3.1改善夫妻关系
未来的家庭是爱情家庭,这是由社会发展、人的发展和家庭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而真正的理想爱人从来就不是找来的,而是在夫妻生活的调适中产生的。夫妻调适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主动适应,二是改造对方。人与人之间,特别是两性之间感情关系,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着最美好和深沉的情感,这一伟大的情感可以使人变得无私、变得富有牺牲精冲。夫妻之间可以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体育活动内容,相互切磋中多鼓励,并共同享受体育的绩效,会给爱情生活注入剂。
2.3.2亲子关系
家庭亲子体育活动,无论在婴幼儿时期还是在青少年时期,都是实现子女社会化的有效手段。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父母给婴儿做被动体操时,是人一牛中最早的体育;而体育运动是人获得基本活动技能的重要途径。它既是为掌握基本生活技能打基础的教育过程,也是发展身体的过程。同时,家庭中浓厚的体育氛围有利于激发婴幼儿对体育的兴趣,展现活泼好动的天性。以致体育真正成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孩子和父母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血缘关系。存在着直接的经济关系和伦理关系。二者这间关系的密切性。决定了家庭亲子体育运动既具有感染性和民主性。又具有权威性和深刻性。这是家庭教育成功的保证和前提。体育运动中为了共同目标而互相帮助充分展现援教育,这种品质的培养是当今世界共同的课题。父母同孩子一起在运动场上的潜移默化,男女双重性格的熏陶,既能养成勇敢果断的坚强个性;又能具备女性所拥有的耐心和同情心的品格。
体育要求孩子们遵守规则,也要求同伴遵守规则,并且相互监督,使孩子了解个人的价值和尊重别人的权利,他们获得了如何玩得公正的知识,并掌握了社会行为是非的标准。因此,孩子们参与体育对于培养民主意识是再好不过的场所了。
体育运动都有规范约束的,规则便是社会对其成员道德行为规范的缩影。人从原始本能的个体进入社会,成为社会中的一员,就必须遵循从该群体所倡导或规定的行为准则。而体育让少年儿童懂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明确社会对人活动的约束性,这是每一个将进入社会的人必不可少的教育步骤。
篇4
作为一名学生,我一向认为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参加更多的实践活动,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实践不仅能巩固我们所学的抽象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能发现新的问题!所以,每年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我基本上都会报名参加,当然,今年也不例外。
一、实践内容的规范选取
我们这次实践的课题是对农村小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研究对象是我们学校本次在暑期对口支教的四所小学,它们是位于**省**族自治县的**中心小学、**小学、**小学和**小学。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再结合测试内容的可行性,我们最终选取了以下内容进行测试:
小学一、二年级:身高(m)、体重(kg)、肺活量(ml)
小学三、四年级:身高(m)、体重(kg)、50米跑(s)、立定跳远(m)
小学五、六年级:身高(m)、体重(kg)、肺活量(ml)台阶试验、立定跳远(m)、坐位体前屈(cm)
二、实践过程并不简单
按说本次的实践过程不会太辛苦,因为我们使用的都是电子仪器,纯粹的人工操作相对较少,但是也正是这些仪器构成了我们本次实践活动的最大障碍。由于学校正在逐渐迁往**,好多仪器设备已经随之转移,因此我们又不得不派专门的同学到**将所需的仪器搬回。
**岛是个多山的地区,而我们所要到达的正是偏僻的农村小学,哪里少得了山路?那些测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以及台阶试验等仪器只好跟随我们一起走过崎岖的山路。道路坎坷,又要注意保护仪器不受损,这可不是件省力的活儿!整个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如此类的困难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想。
三、实践结果发人深思
这次实践的结果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以往的一个惯性思维误区!
总能看到这样的论文:对农村和城市地区的中小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城市学生的身体状况明显好于农村地区的学生,然后分析说原因是农村的医疗卫生等条件不佳、体育设施不完备、缺乏专业师资等,并提出一些诸如提高重视、加大投入之类的建议以促进农村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改善……
但是,我们此次测试的结果并非如此!农村小学没有操场、更不用说体育设施,那些农村的小学生们有不少都是光着脚丫上学、更不用谈什么营养卫生条件……但是他们的体质健康测试的结果并不差。就拿女孩子来说,我不知道作为小学女生立定跳远跳到1.90m以上、甚至2.10m以上具体是怎样的成绩,但我知道在我的高中时代同班的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在2.00m以上的几乎没有!这是所谓的特殊现象吗?我想绝不会那么简单!
篇5
成本会计是高职财经院校的主修课程,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能够全面系统的理解并掌握这门科目的理论知识和核算方法;掌握企业成本核算的整个流程,领会成本会计的运算和解析方法,为深层次的学习与成本会计的相关知识做好铺垫。首先,准确领悟工作中生产过程中的内容和所涉及的问题,寻找可以应用的成本计算相关公式,必须拥有成本核算的能力和水平,拥有可以展开与成本会计相关公式有关的计算,熟练又准确的完成相关工作。其二,准确掌握成本会计课程的相关知识,并且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教学中寻找自身不足,及时改正,在实践过程中积极面对困难,及时改正错误并且总结经验教训,增加工作经验,提高自身水平,增强自己的应变能力。所以本课程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真正掌握成本会计的精髓,如果只是学习理论知识而没有实践经验,这样只是徒有其表,只有结合实践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和运用成本会计知识,所以课程的难度系数较高。
通过多年教学发现目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以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对生产流程和组织结构的不能清晰掌握,不利于核算的目标和核算方法学习。
本课程需要学习者全面掌握对研究对象的生产流程和组织结构,是否了解整个生产过程和组织形式,直接影响学生对各种方法的掌握和操作。作为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学科,只有真正将理论理解透彻并且可以在实际过程中正确运用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成本核算过程中包含许多的计算公式,学生掌握的准确性差。
例如,原材料的成本在各种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分配,整个后续工程中所需要的生产和运行费用的分配,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半成品和产成品的费用分配方式和计算公式,但是在这些计算公式中我们既可以找到他们的相似点也会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异,这些细小的差异很容易导致学习者无法准确掌握。所以学习者一定要掌握这些计算公式各自的特点,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不出现错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作,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第三,成本核算的方法,未能找到多种方法共同点结合掌握。
不同成本核算方法存在各自的特点,目前教学中只是分割讲解各个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学习过程中单一方法的运用学生很容易掌握,但结合具体环境下的相关信息,选择哪种方法、怎样运用,学生会出现思维混乱。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基本知识的综合比较掌握是合理运用的成本核算方法的首要问题,将理论知识合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找到这些方法的共同之处和可以应用的不同领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更加完美的完成工作任务。
通过以上对成本会计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本文想从成本会计课程中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这三个方面提出成本会计教学做一体化改革的策略和方法,设计成本会计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实现成本会计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
二、关于成本会计一体化教学的考核指标的确立
(一)考核指标的基本目标
课程考核是检验教育成果的关键步骤,是验证教学成果、保证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目前通常采取的考评、平日的工作和考试,只是教师单方面的作出评价。这样的评价的方式是片面的单一的,并不能够全面的考核教学成果。一体化的考评的过程重视实施的实用性,重视职位能力的培育,重视学科知识的应用和归纳能力的提升,关注日常的多方面考核。一是注重考核学习者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问题的水平;教师能否依据学科的特色和方向,全面点评学生在整个过程的表现能否周到、完美的解决问题。二是用全面且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能否用发展的眼光去引导学习者的方向,使学习者可以准确掌握理论知识,并且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快速的寻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最快的时间内解决问题的同时完善整个过程。
(二)成本会计考核评判方式
考核方法与授课方式息息相关,绝大部分院校对成本会计的考核一般采纳期末考试将分数当作学科最后的结果,忽略了学习者日常学习的情况和表现。但是,一些平常读书认真的学习者在期末测试时考试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个现象提醒我们仅依据期末考试成绩并不能真正反映出学习者领会知识的真实状况。究其原因,考试内容是教师自己决定,测试的形式也是由任课老师拟定,测试内容客观性较弱,达不到全面检验学习者知识的掌握情况,会给考评结果造成误差,不能够精确的测试学习者所掌握的情况和学习者的真实水平。因此,我们必须改善关于成本会计检验成果的方法,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不仅只有闭卷考试这一种形式,还可以实行问答考试和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来检验学习者的掌握情况,从整体考察学习者是否真正掌握了专业知识水平,能否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成果评估上,最终的成绩应包含随堂成绩和期末测试结果,力求全面公正的评判一个学习者的综合能力。
三、成本会计一体化教学的评价体系
(一)评价体系的原则
1.科学性标准。将经济学等科目观点作为基本建设企业社会职责成本会计考核系统,将科学性与成本会计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实践过程中观察是否真正掌握了理论知识,是否真的将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作为评价体系过程的关键。
2.客观性要求。全面讨论目前一段时间与中国企业社会职责有关的会计相关信息泄露的问题,正确的反映出企业生产赢利工程的现实状况,攻克多种多样的非客观元素的影响。寻找出一种能够全面具体解决各自突发状况的方法,针对不同的问题可以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作。
3.可测性守则。建立企业社会职责会计点评系统时,尽量采取可测量的目标和利于稳定获得的信息,用来增加会计点评系统在现实工作中操作和运用的可操控性。
4.实用性要求。选取指标时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偏离中心,一定要从企业实际出发走进社会真枪实干积累经验,拒绝纸上谈兵,遵守实用性的要求才会真正的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
5.全局性法则。企业的会计评价体系必须要系统而又全面的依据社会的要求来拟定,要准确符合社会的各项要求,制定的标准应由小到大由内到外全面而有详细的将各项要求包含在内,任何一个小的细节都不能忽视,在顾全大局的同时又能将不易察觉的细节做到完美,是否能顺利且完美的完成一项工作,是对于一个成功企业能否承担其社会责任的集中体现,这也是能否承担社会责任的集中体现。
6.比较性原理。采用的要求必须按照国际通用的信息规则来制定成本会计的标准和规范,不能脱离现实,要与实际相结合,从而能够与国际相接轨,按照国际性标准的要求站在同一个平台上面进行比较,并且可以在同一平台上与竞争对手在同一要求和规则下进行比较,同时可以从对方身上寻找到自身还需要改进的东西,提升自己的价值和实力,所以只有遵循比较性的原则,才能够在比较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发现自己的不足。
7.独立性原则。制定各项要求和规则时,需相互包容,应具有自身独特的属性,不能与其他性质相重合或相互包含,防止产生重复效应,不同的规则有不同的要求,规则之间相互独立不能重复,从而全面并且充分的完成事物的要求,所以必须要具有各自的独立性。
8.时效性原则。在计算目标成绩时,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现有的数据资料,从而可以更加准确的反应目前的真实情况。只有根据现有数据得出的结果才能准确反映现实情况,得到准确的数据。只有遵循时效性的原则,才能够避免造成舍近求远所带来的时间浪费,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准确而又真实的数据方案。
(二)评价体系的结合
1.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结合运用。通过教学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出,形性评价是依据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把测试结果第一时间传达到学习者,让学习者第一时间内了解自己的不足和缺失,进行及时的学习和改正,这不仅是改正和学习的过程,更是形成认知的全过程。但是应该将评价标准和最终的教育目标放在同一平台上保持一致。总而言之,应该是总结性点评与形成性点评综合在一起,两者相结合的运用,这种做法既可以与教学的总目标紧密连接而且可以有效地调节教学的各阶段,使教学过程趋向合理。
篇6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独立学院;价值观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同普通高校一样,都是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并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大力培养学生成长成才。面对着多元文化的冲击,以往大学生那种单一的、绝对的、纯粹的价值观己经开始向多元的、相对的、复杂的价值观转变。
(一)主流价值观积极向上。当代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好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他们大都能够认同,能够自觉地运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高度的认同感。
(二)单一性与多元化价值并存。人生价值目标异质性、矛盾性的明显增加,使独立学院学生的价值目标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1. 在政治价值的选择方面,价值是明确的但有些模糊。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入、政治合作的普及以及文化交流的推广,同时由于个体意识的增强,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了外界的多方影响,不再简单追求单一的、纯粹的、统一的价值观,而出现了多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价值抉择。
2. 在道德价值的选择上,利他是主流但利己仍有市场。价值观的多元化固然有时代的进步意义,大学生打破了固步自封的思想桎梏,拓宽思路、开阔视野,更加清醒地认识时代背景。多元化的价值观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这种精华与糟粕共存的时代使得一部分思想意志薄弱的大学生在面对金钱、地位、名誉的诱惑时,很难正确把握自己,从而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例如,独立学院一部分大学生过于追求功利实惠,在班级生活中只顾自身的利益而不顾集体利益、他人利益,只参与对自己有利的活动而忽视集体活动。
3. 在人生价值的标准上,标准是明确的但有矛盾与冲突。一部分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意识非常单薄,轻视理想、轻视精神追求。这部分大学生由于理论教育的缺乏,在面对多元化背景下的时代格局,就不知该如何抉择。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独立学院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路径
在中国传统教育的引导之下,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价值观整体上积极向上,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出正确的判断。但由于理论学习的不深入、不系统,一部分大学生出现了思想和行动相脱节的情况。同时由于西方文化不加节制的涌入,一部分意志薄弱的大学生没能清醒地剔除西方社会思潮中的糟粕部分。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独立学院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非常重要且紧迫的。
(一)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努力探索思想理论课教学的新方式、新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师生的互动交流,较多采用讨论式、提问式、启发式、参与式、情感式教学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渗入灵活多样的教学元素,活跃课堂气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热情和积极性。此外,还应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感陶冶、道德叙事、生活教育等多种教育方法,寓教于乐,使广大学生喜于并乐于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每个人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不仅需要耐心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基础性引导和规范的养成也是必不可少的。健全的制度建设和有力的规范管理,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要加强对大学生行为要求的制度建设和日常管理,抓好养成教育,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基本遵循;要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的时机,开展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爱民教育;要充分发挥党、团等组织的作用,对学生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党性、讲责任、讲奉献的教育;要完善综合考评机制和考核办法,定期评选出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标兵,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开展。
(三)积极培育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独立学院来说,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引领功能。为此,学院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弘扬主流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彰显学校特色品格,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应加强理论武装,培育体现社会主义特点和时代特征的校园精神。高校要坚持用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教育广大师生;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广大师生力量,激发他们投身校园文化的热情;培育广大师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道德修养。其次,要优化校园文化结构,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化人功能。独立学院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构建整体体系,坚持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结合,联系学校发展实际,加强校园精神的凝炼与培养,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校园文化环境的优化与建设,通过优化校园文化结构,实现校园文化各要素间的有机整合、凝聚重组和有序发展,充分发挥对全体师生员工的价值主导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参考文献
[1] 梅荣政,杨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思潮析评[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2] 赵元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篇7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作者简介]邹国振,广东金融学院思政部副教授,广东广州51052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2)01-0223-04
新媒体是指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依托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如博客、播客、对等互联、社交网络、搜索引擎、手机报、手机短信、手机广播电视等等。大学生是新媒体技术使用最为广泛、最为活跃的群体。新媒体因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便捷的交流,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深受他们的关注和喜爱。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带来诸多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影响。并探索如何利用新媒体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须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带来诸多挑战
(一)对教育主体提出更高的要求
新媒体技术的主客体平等性,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快捷性等特征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主体提出极大挑战。一是新媒体技术的主客体平等性,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者中心转变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处于平等地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角色定位变得越来越模糊,对思政工作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提出了严峻挑战。二是新媒体信息传播具有大众性、丰富性、快捷性等特征,大学生从中可以便捷迅速地获得各类信息,新媒体对知识边界的消解,使传统教育中教育者的知识信息等优势受到严重威胁。面对各种复杂的甚至矛盾的信息,学生难于作出正确判断和选择,有的学生因普遍怀疑而产生新的信仰危机,价值取向可能变得混沌不清甚至被误导,使思政工作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主导性作用面临很大冲击。三是新媒体传播的技术复合性与信息传播的快捷性,以及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及信息选择能力的提高,对思政工作者掌控局面的整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媒体技术条件下,不仅要求教育主体要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文化知识素质,还要具备较高的网络信息素养与扎实的网络技术功底,对教育主体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都提出了很高要求。
(二)对教育内容造成极大的冲击
新媒体的开放性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容造成极大冲击。当今,新媒体正逐渐成为各种社会力量、各种利益群体表达思想和意志的新场所。成为各种意识形态、价值观传播和斗争的新阵地。新媒体成为一个没有边际的世界。信息内容丰富繁多却良莠不齐,不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在这里汇聚碰撞,形形的主义、思想和信仰在这里交织激荡,对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阶段的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造成很大冲击。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带来严重干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虽然自身有较大的优势,但理论性强,实际操作难度较大,如何适应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多样性的需要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成为摆在广大高校思政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三)对教育方式带来全新的挑战
新媒体的多元性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方式带来全新的挑战。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创新,已形成了以课堂教学为主,辅助座谈、讨论、谈心、社会实践等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这种主要靠“面对面、言语对言语”的教育方式,由于受时间、人员、地点等限制,所能创新和发展的空间十分有限,难于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在新媒体技术条件下。受到很大挑战。新媒体的多元性使得大众传播具有了鲜明的个体化特征。在新媒体技术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较强的隐蔽性与私密性。尤其是在QQ、MSN、博客等沟通环境中,非正式的文字表达方式不仅能够反映出真实的情感,还可以避免传统交流方式中的戒备心理。因此,大学生格外青睐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与交流方式。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单向灌输与传授方式已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环和效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方式亟须转变。
(四)对教育效果带来许多不确定性
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效果带来极大挑战。一方面,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各种意识形态的信息跨越了时空的间隔障碍,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各种价值观念的碰撞、冲突更加激烈,个体价值目标选择的自由度更大,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度、信任度和认同感不同程度地有所降低和削减。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使社会对个人思想行为的制约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增加了教育控制的难度,加上我们的管理经验不足,各种合法或不合法、健康或不健康的信息快捷方便地进入大学生的视野,不少信息直接对大学生精神世界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这种快速侵入、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传统的主要靠长期坚持、反复灌输、潜移默化发挥作用的教育,无疑是一个严峻挑战,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效果带来许多的不确定性。
二、新媒体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新的机遇
(一)新媒体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拓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
新媒体依托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具有承载量大、速度快、多媒体、立体化、覆盖广泛、互动性强等优势。应用新媒体技术,可以借助网络课程、精品课网站、数字化校园等平台,通过发帖子、发短信、QQ聊天、写博客等方式,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广泛、更主动、更快速地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从而克服传统式教育受时空限制的不足,进一步拓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极大地提高教育效率和效果。
(二)新媒体的应用可以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手段更加新颖、形式更加多样
新媒体技术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创造了新的条件。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博客、网络论坛、手机短信等因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灵活、快捷的特点,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优势,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
了全方位、个性化、多维度的服务。借助新媒体,通过网上直播、同步交流、聊天室、留言板、短信发送等方式,用声音、文字、图片、影像生动地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具体内容,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手段更加新颖、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有针对性。
(三)新媒体的应用可以用先进科技手段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亲和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比较抽象,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往往会给人居高临下的感觉,学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新媒体弥补了传统教育载体、教育形式的不足。新媒体的应用,可以改变以往“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居高临下、简单说教方式,代之以讨论的、平等的、双向交流探讨的方式。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借助新媒体,教育者可以与受教育者平等地参与网络聊天、网络论坛,平等地和接受信息,平等地进行感情交流。新媒体传播的虚拟性和平等性可以促进师生双向交流,消除大学生的心理戒备和隔阂,增强师生双方的信任度,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亲和力。
(四)新媒体的应用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
大学生不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过程中,必须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新媒体信息传播具有图文并茂、快速传播、交流便捷等特点,为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供了便利条件。应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和层次各异的教育内容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仅使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可以感染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想象力,而且使他们有了更多表达个人意见、发表评论的机会,使他们由消极被动的接受者转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还让不同水平和基础的大学生有了更多的信息选择权,有利于发挥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
三、新媒体技术条件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要对策
(一)运用正面舆论优势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力
“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这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要求。新媒体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必须坚持预防与应对并举的方针,“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积极倡导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运用正面舆论优势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力。一是根据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及其对新媒体的青睐。通过建立相关主题网站,抓好网络论坛社区、博客、微博的管理等形式,开辟新的阵地,利用新媒体技术增强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感染力和感召力,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二是培养既有较高理论素养,又掌握新媒体技术和实际操作经验的理论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水平,加强与大学生的互动交流,形成良性循环。三是加强对新媒体信息的监控和分析,及时了解掌握新媒体反映出来的大学生思想动态,并适时开展网络评论和舆论导向,加强新媒体舆论导向和引导,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优化新媒体环境,减少负面信息和舆论对主流价值导向的干扰和破坏,保障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二)健全完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载体
教育需要一定的载体为条件和支撑,各种载体都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平台。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必须在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其他传统媒介载体功能的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进一步拓展创新、健全完善各种有效载体。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网络主流媒体的阵地作用。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建立了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为主干、中央新闻网站与地方新闻网站优势互补、发挥主要商业网站积极作用的互联网新闻体系。要依托其资源、品牌和人才优势,加强理论内容建设和个性化服务,努力使新闻网站成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骨干力量。还要创建一批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宣传教育网站,突出专业特色,形成各自优势,增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感。二是充分发挥学校网络平台的各项功能。思政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应当加强新媒体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要开设网络课堂,开展网络教学、网络谈心辅导等等,还要依托主流媒体的门户网站,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三是充分借助新兴媒介的重要作用。要鼓励思政工作者建立个人教育博客,紧密结合实际的发展变化,及时更新博客内容,及时解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问题,努力建设有影响的博客品牌。要通过建立主题网络虚拟社区或QQ群组,编发彩信、手机报和电子杂志等,充分借助网络、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影响作用,最大限度地拓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覆盖面,最大限度提升其在新兴媒介中的传播力。
(三)改进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方式方法
新媒体技术条件下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特别重视新媒体教育方式与传统教育方式的有机融合,实现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一是要不断创新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要及时向网络延伸,建“网”设“站”,开展主题讨论、专题聊天、网上访谈等活动,构筑平等互动的教育信息平台,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增强多向互动,以互动式、体验式、引导式、渗透式等方法开展教育,实现教育方式转变。要借助新媒体技术,充分利用手机短信、飞信等即时通讯提供的便捷沟通渠道,BBS论坛、QQ群组提供的网络交流平台,博客、微博提供的独特、全景式的窗口,创新教育手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方式方法的多样化、现代化。二是要注重增强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感,必须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育。要熟悉教育对象,摸准他们的思想脉搏,搞清要解决的问题,区分不同对象和层次,按照其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教育信息资源,讲求针对性,注意层次性,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着力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主体的能力和素质
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育主体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着力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主体的素质和能力。一要进一步提高新媒体环境下思政工作者的教育能力和水平。思政工作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理论知识水平,掌握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知识以及管理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只有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意蕴。才能通过自身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内涵,用新媒体语境中喜闻乐见的语言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二要不断提升思政工作者运用新媒体的知识和技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应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和熟练掌握运用新媒体的技术,能积极发掘网络资源,随时更新教育素材,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表达能力,善于运用网络语言、文字、形象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在网络上说服别人接受你的观点、主张,赢得学生认同,有效地实现对大学生思想、话语和行动的引导。三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新媒体环境下,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大大提高,传统的教育者单一主体、受教育者单一客体说受到彻底的颠覆,大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同时也具有教育主体身份。高校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将其纳入学校素质教育范畴,通过组织新媒体知识讲座和开设选修课,普及新媒体知识,引导大学生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同时应当整合学生资源。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学生网络评论员队伍,发挥朋辈平等教育的作用,通过同龄人之间的平等沟通、交流,引导大学生自主参与整个教育过程,提高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篇8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素质教育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中的重要内容,被明确写“16号文件”。2010年,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可以看到,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时代主题和紧迫任务。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完美结合显得尤为迫切。
一、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大学生素质教育制度体系
(一)从高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素质教育主题,我校先后出台了《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校发〔2010〕165号)和《关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指导意见》(校发〔2011〕42号)(以下简称《意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结合。
《方案》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意见》作为实施细则,分为“笃学明德”、“善思开智”、“健体励志”、“知美养性”、“勤以修身”、“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弘扬正气”、“知荣明耻”、“戒奢倡俭”十项工作内容,实施方案具体明确,每条包含“总体要求”和“具体要求”两部分,紧密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实质,并将其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可评可检。
以“笃学明德”为例。其总体要求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体要求为:1.引导学生熟悉国学经典,每学期选读一本优秀书籍并撰写读书笔记,读书情况与课外学分挂钩。2.每月组织一场国学知识讲座。3.每学期开展一次有关思想道德方面的知识竞赛、汇报演出等活动。
总体要求为工作指明方向,具体要求结合学生和工作实际为工作指明路径,使为素质教育搭建工作载体和平台,在开展素质教育的同时中潜移默化进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塑造。
(二)从工作出发,注重可行性,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1.领导机制
成立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和主管教学、科研、后勤工作副校长为副组长、学生处和教务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大学生素质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方案制定、组织领导和协调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生处,办公室主任由学生处长兼任。成立由二级学院院长和书记为组长、分管学生工作领导任副组长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
2.指导机制
成立大学生素质教育专家组,聘请校内外相关领域知名学者和专家组成,负责对大学生素质教育进行指导和咨询。
3.经费保障
设立素质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开展素质教育的必要支出,所需经费列入预算。
4.考核机制
《意见》要求各二级学院应参照此指导意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考核措施并上报学生处。此项工作作为考核二级学院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年年底由校学工委组织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原则
(一)“双主体”地位原则
“以学生为本”不是口号,要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之中。特别是在“主体间性”理念提出之后,越来越多的学生工作者认识到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同时学生和教育者“双主体”地位原则,也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和要求。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仅停留在思政课的理论学习,没有内化成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如果只靠教育者占“主体地位”的“灌输式”教育,是达不到良好的教育目的的。
(二)齐抓共管原则
实践证明,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学、学生工作、后勤等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在《意见》中规定的“健体励志”方面,该条例明确要求,“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晨练活动,并与体育课外学分挂钩。”这充分体现教学和管理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也确实达到了预期效果。
(三)全面发展原则
实施素质教育,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管理者要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素质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使诸方面教育互相影响、渗透交融,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从而实现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协调发展。
(四)多元并举原则
要充分运用“通识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结合,理论课程与应用课程的结合,基础知识与前沿知识的结合,帮助大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良好的学术视野和艺术品位,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篇9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 价值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0.065
Value Analysis on Experience Teaching Model Applied to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and Society Teaching
YU Weihong
(Qujiang District Lianhua Middle School, Quzhou, Zhejiang 324019)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o improve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quality education. From "History and Society"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teaching tasks starting from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mbining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 and social status of teaching junior high school were analyzed, it elaborated experiential teaching model before, and teaching experience pattern to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and social teaching value-depth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Key words experience teaching mode;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and Society Teaching; value
1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模式概述
1.1 体验式教学的含义
体验式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创设具有一定感彩的情景和氛围,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促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直接理解,并从中获得感悟和体验,实现情感体验与认知过程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提升。一般来说,知识的体验能够使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而情感的体验能够使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体验和感悟,并终身难忘。因此体验式的教学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学生一旦参与体验,便能够在体验中强化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出在体验中学习的良好习惯。
1.2 体验式教学的特点
对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而言,其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实践性特点,体验式教学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进行自主体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进行联系,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构建相关的历史知识框架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二是主体性特点,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只有充分利用自身的脑、手、耳、眼、心,才能在实践活动中对知识进行体验和思考,并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将知识加以内化。三是差异性特点,由于学生在特长、兴趣、性格、经历以及认知水平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对于同一内容,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体验,并且对知识的理解角度、广度以及深度也会有所不同。四是开放性特点,由于差异性特点的影响,体验式教学需具备一定的开放性,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允许学生发表对教材内容的不同看法和观点,并保证教学环境的开放性和民主性,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深入体验相关的历史知识。五是会意性特点,体验具有不可言传性,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中,其隐性知识量较大,需要学生在体验中进行感悟。
1.3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的认识
一般而言,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互动性较强,首先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愿意在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其次由于历史主要是由重大事件和时间构成,其中耐人寻味的人物和故事较多,将国家的得失加以呈现,比较适用于体验式的教学模式。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史料,将历史内容和事件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带领学生来还原历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应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时,必须要结合该学科的理论知识,以教学内容为情境,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目的。在体验式教学活动中,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其能够利用体验教学的实践,从中获得不一样的感受。由于学生个体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应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时,学生通过实践会产生不同的体验,学生之间通过交流,促使学生个体快速成长,开阔思维,实现共同提升。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加强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不足,从而有效辅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现状分析
对于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而言,其具有明显的应试教育特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主要教学手段就是对知识进行单方面讲解,这会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特点。同时,教师仅仅只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讲解,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况,学生只能从教师讲解中认识和了解相关的历史事件,难以搜集相关历史事件的拓展资料,更难以将自己对教材内容的观点和看法进行发表。 此外,由于历史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并且其相关的知识大多具有固定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难以将各个知识点以事件性质和时间的方式进行分类记忆。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会导致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变得枯燥和沉闷,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提升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活动中,应加强教学模式改革,合理应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3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3.1 有利于情境教学的创设,激活学生思维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时,必须要先进行充分的准备。由于体验式教学需要学生进行实践和体验,而如果教师采取实地参观的教学手段,这将会花费大量时间和财力,与实际的教学情况不相适应。因此需要教师对历史资料进行充足准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历史的视频与图片进行展现,确保学生能够对历史的进程和时间的更迭加以体验,从而有效提高体验式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进行体验式教学的前提就是重视并准备好教学的资料和相关材料,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般而言,体验式教学是教师利用历史资料,创设出科学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进入到虚拟的历史教学环境中,并从中获得感悟与思考。因此教师在进行体验式教学时,必须要创设合理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对历史知识进行充分体验。就目前而言,社会文化繁荣发展,促进了影视文化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量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由于初中学生缺乏一定的价值观以及认知力,这些影视作品往往对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兴趣,营造出具有教育性、趣味性、符合历史的情景。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促使学生深入了解现今历史类型文化的产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力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设置情境时,必须要与历史现实相符合,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教师在对“秦国统一六国”这一课程进行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扮演秦始皇以及商鞅,并将自身的引导作用进行充分发挥,对学生提出问题。如让扮演秦始皇的学生回答:统一六国之后,为什么还用统一文字和度量衡,让扮演商鞅的学生回答变法的原因,为什么实行严格的法度来管理国家,并让学生回答:在当时历史背景下作为一国的统治者,要想保障政权的稳固,应进行怎样的统治?这样的情景设置,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历史人物角度进行思考,使学生自然地走进历史,将自己当成一名战国时期的帝王和改革者进行规划,从而对历史进行切身体会,充分运用相关的历史理论知识。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在扮演历史人物时会以现代的角度进行思考,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教师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仔细收集历史资料,并适当营造和把控气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思维角度。
3.2 有利于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
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在体验式教学活动中,不仅要重视情境的模拟设置,还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充分发挥。 以大航海时代课程为例,哥伦布以及麦哲伦等航海家对地球是一个球体进行了证明,并发现了美洲大陆,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构成了大航海时代。但是这些航海家航海的目的主要是进行资本掠夺,在航海过程中进行“三角贸易”,给非洲和美洲等地区的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教师在讲解相关的历史事件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在讨论中有效融合情境教学。如一部分学生代表航海家,说出航海家在世界联系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一部分学生作为受压迫的人民,说出航海对当地居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教师要确保学生之间的有序讨论,使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程度。
4 结束语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时,教师必须要进行充足的准备,对课堂的教学氛围加以把控,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实效性。
注释
① 郭世贤.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3:191.
② 李志贤.浅谈初中历史“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J].学周刊,2012.19:140.
③ 刘黎.转变教与学方式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2.21:159.
篇10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 网络载体 大学生
自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命题以来,关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密切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内核,如何将这一价值体系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是当前高等教育担负的重大历史使命。网络相对于其他传统载体而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载体形式。因此,研究网络载体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运用,对于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网络载体的含义及类型
1网络载体的内涵和外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网络载体,是指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容,在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共同参与的过程中相互作用,从而促使大学生自觉提高理论修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网络形式[1]。
所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网络载体外延是指其具体的存在形态,按照各种网络载体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同,可以将其大致划分为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信息的各类门户网站,BBS论坛、博客类、社交类等互动交流网站,网络课程等教育类网站等等。同时,要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网络载体看作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体系,正确看待新兴的载体形式,还需提高教育者和研究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不断探索和开发可以用来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网络载体形式。
2网络载体的类型
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网络载体的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论述角度和划分标准进行划分。按照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网络载体交流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单一载体与互动载体。单一载体如门户网站,互动载体如校园BBS、SNS社交网站、微博等。按照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网络载体影响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校园载体和社会载体。按照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属性的不同,可以将其网络载体形式分为门户网站、网络论坛、社交网站与博客类媒体等类型。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网络载体的优势
1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网络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多样性、生活化、碎片式传播,以更为容易接受的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潜移默化地传播到大学生中去[2]。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为基本内容,制作微视频,通过微信、微博传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从平面走向立体化,从静态变成动态,以多种大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和认同。
2打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时空壁垒
传统教育方式由于其局限性不可能使大学生随时随地接受教育,而网络载体由于其高普及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整个大学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成为可能。网络的开放性和跨越时空性,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精神要素的展现空间,实现了在网络受众中的有效精神交流和引导,有力地扩大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各个层次和各个领域的群体中的影响和传播。网络载体保证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受众群体,打破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时空壁垒,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的教育需要。
3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载体创新
网络信息和传播速度快,紧跟时代节奏,网络具有的教育宣传作用决定了其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载体意义,能够快速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进行权威解读和上传下达,使其深入群众并与生活实际密切结合。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学习。网络是传播的重要手段,增强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深化了大学生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认识,也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平台。
4发挥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体作用
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过程中,由于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而使其难以推进。网络载体可以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使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大学生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高教育效果。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网络载体运用策略探析
1注重网络载体的差异性
如何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促使他们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载体的选择和运用是关键[3]。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载体系统中的一种,网络载体类型多样性决定其教育效果也将存在差异性。在使用网络载体进行教育时,要充分发挥各类载体的教育功能,各载体之间要做到优势借鉴,取长补短,达到各类载体教育功能的整合,以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性。因此,要注重校园媒体运用与社会媒体运用相结合、单一媒体运用与互动媒体运用相结合和手机网络教育与电脑网络教育相结合。
2利用W络载体构建价值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主要包括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位一体的内容结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网络载体作为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其具有的教育宣传作用决定了其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载体意义,在价值认同形成的思想基础上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方面的理论内化为公众的一致认同。运用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去揭示当今网络社会中各种现象的本质,将网络主体的需要上升到同国家民族利益一致,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评判标准来面对网络上纷繁复杂的事件,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网络公众的爱国热情和强国责任感,最终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转化为社会发展的内在凝聚力。
3实现教育方式多样化
网络载体利用自身优势,通过论坛、博客、微博等各种方式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增强信息的吸引力,对碎片化的信息进行分类整合。针对大学生思想的活跃性和叛逆性,更要求在运用网络载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时注重方式方法,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文化倾向等特点,有取舍地对信息进行筛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深入人心,更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梅玲. 网络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 攀登, 2015,34(6):40-45
[2] 廖启云, 廉永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及其载体[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1:85-97
[3] 周平.试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载体――网络[J].传媒新论, 2011,7: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