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部门团建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0-30 17:57: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部门团建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部门团建的建议

篇1

一、全面部署,全面铺开,掀起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新热潮

全市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之初,团市委立即动员机关及各基层团组织投入到大讨论工作中来,以马青秘〔20*〕13号文件向全市各级团组织下发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意见》,对全市的共青团组织开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新跨越、率先全面达小康”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进行了规范,指出了要求,实施意见明确了进一步创新团建工作方式、进一步创新团的工作方式、进一步加强团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团的机关效能建设四个方面的讨论内容,提出了实践第一、团干带头、全员参与的三个原则,规划了组织学习讨论、深入调查研究、推进重点工作、落实解放思想大讨论成果四个方法措施,要求全市各级团组织在大讨论工作中,要加强领导、要精心安排部署、要务求取得实效。

全市各级团组织立即响应“实施意见”,多形式落实与开展大讨论活动,三区一县以和各大口团委,均召开了动员大会,转发或制定了本区域、部门的实施方案,其他各级团组织分别按照各自上级团组织的要求,掀起了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总书记在安徽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和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市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以及市委领导在全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一场全员参与、全面学习的大型学习活动在全市团员青年中广泛开展。

二、广泛调查,深入研究,营造倾听基层声音的新氛围

结合大讨论活动,团市委首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调研活动,将全市各基层团组织划分为八组,分别由团市委书记、副书记带队,机关各部门负责召集,针对团建、团干部管理、团干素质拓展工作等方面的内容,以召开座谈会、观摩等形式深入到全市各基层团组织实地调研,取得了第一手的意见和建议资料。团市委还专门组织部门负责人及各大口团委负责人,到杭州团市委学习先进工作经验,并找出差距,以正视不足。团市委还向全市各级团组织下发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征求意见表》,面向全市征集意见和建议。

全市各级团组织以基层团干部和团员骨干为重点,在集中组织学习的同时,积极开展团情调研,并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特点,围绕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影响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创新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和举措、团干部作风和效能建设等问题进行大讨论,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各基层团委通过调查研究和大讨论,认为此次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根本目的在于树立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气魄、勇气、精神,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取主动,在观念的更新中实现突破,以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方式、新的方法来谋大局的跨越发展,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经济的大发展。部分团组织认为,要把引导广大青年积极参与大讨论与谋划20*年的工作相结合。跳出团工作来研究团工作,把团工作放在全局工作中来审视,牢固树立突破常规、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寻找各级团组织为跨越发展服务的最佳落脚点,争做跨越发展的主力军和生力军,推动经济跨越发展。

三、征集意见,吸纳建议,探寻共青团工作的新热点

篇2

关键词:优化社团建设;提升素质;载体

学生社团既符合广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又满足了广大学生成长的需求,以其影响的广泛性、内容的直接性、参与者的自愿性以及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和活动效果的有效性在大学校园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载体作用。

一、社团建设对拓展和提升大学生素质能力的作用

1.社团的活动能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从学生社团的活动内容来看,目前呈现出由以兴趣型为主向兴趣型和务实型并重转变、由人文型为主向人文型和科研型并重转变的趋势。最近几年来,大学生参加社团,逐渐从纯粹的兴趣到现在的“兴趣+务实”转变。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他们的目光不再是单单希望在社团这个群体中丰富自己的生活,更希望能在社团生活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社会竞争力,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提高。

2.社团活动可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

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可以通过社团活动丰富和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增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活跃思维、激发创新灵感、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各学科的交叉渗透和综合化发展的趋势。这种文化环境和人文精神的感染对学生心理成熟及人格整体的和谐发展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3.社团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

第二课堂活动作为大学主体教育的补充,其灵活多样的形式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其中,社团活动作为第二课堂活动的一种,在这方面的作用尤其显著。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主要是根据自身的兴趣、动机和发展的需要来选择的,而高校的社团活动有很高的实践教育性,这就很好地解决了“因材施教”的问题,让学生的优势更好地发展,弱势得到适当的改进。

二、外部环境对社团建设的影响

1.学校的支持是社团发展的先决条件

要发展学生社团首先要营造一个有利于社团发展的外部软环境。具体来说,就是需要学校有关部门(主要是团委)的支持和引导。只有得到学校的支持与认可,学生社团才有可能有其“立命安身”之地。对社团活动,团委要尽可能地给予支持,这种支持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方方面面。

2.主管部门对社团的引导是社团前进的依据

学校仅仅只是支持社团发展还是不够的,还要对社团加以正确的引导。只有得到学校主管部门的正确引导,学生社团才能找到其持续发展的方向。主管部门应重视社团建设的辅导,配备指导教师,帮助社团完善内部管理,制定相关制度,实施一套强而有力、适合本社团发展的管理措施。

三、优化社团建设外部环境的几点建议

1.社团活动应该走出校园

社团以“整合资源”为理念的管理模式积极地投身于社会中,与社会力量联合,将自身固有优势与社会资源整合,使得社团与社会单位双向受益,形成良性循环,既锻炼了社员的实践能力,同时又激活滋养了社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以固化为社团资金来源的经常渠道。

2.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良好的激励机制不但能提高广大社员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能提高社团的运行效率。良好的外部环境给予社团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奖励,精神上的激励会带给社员更大的鼓舞与动力。

3.以社团自主管理为平台,促进学生在阳光社团活动中全面发展

在社团建设中,不但要加强校内已有师资的整合与培养,同时要积极引进校外专业专家担任技术指导。公开招聘社长、社员,发挥学生的优势特长来开展各项活动,倡导“我的舞台我做主,我的平台我参与”,使学校开展的社团活动成为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服务、自主发展的平台,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个性专业活动与学生参与的“零距离”。

4.优化社团环境建设,推进形式内容的多样化

良好的社团活动有三大效能:学生综合素质大幅提升,良好的个性优势得到发挥;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显著增强,通过沟通协调,学生充分体会到“有付出就有成功”;学校的办学吸引力不断提高,在招生和就业两个关键环节中,许多学生和用人单位奔着特色鲜明的校园社团活动而来。

总之,学生社团已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重要平台。高校应加强社团建设,使社团真正起到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的作用,成为大学生开阔视野、完善自我、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的阵地。

参考文献:

[1]单新静.大学生社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1.

[2]张宝铸,莫华.高校学生团体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及应对措施[J].高校辅导员,2010(3).

[3]赵雷.浅析高校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理论观察,2012(2).

[4]曾龙.高校视野下的留学生社团建设[J].世界教育信息,2011(4).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党团;现状;对策

1 培养高职院校党团骨干的主要影响因素

1.1 党团建设在高职院校定位有待提高

党团骨干培养建设在我国目前开展难度较大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党团工作的重要性没有被高职院校所重视,其工作的开展也没有被高校所重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因为办学的主观影响、人才养成模式、课程安排等问题上都偏向于就业的实用性与可应用性,致使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存在注重工作专业、工作能力,忽略了思想建设、党团建设人员培养方面的问题。当中很多高职院校对在校学生的专业素质、从业技能的养成过分看重,没有摆正党团建设在学校工作中的应有重要地位。很多学校认为党团建设工作只是上级领导派遣的工作任务,只是按相关规定要求刻板勉强完成,认为党团建设工作没有在学校内部大力开展的必要,更不要说着力开展高校党团骨干培养的工作了。

1.2 党团工作队伍人员质量参差不齐

在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党团工作的工作人员大多非专职工作人员,普遍兼职较多,工作任务也比较繁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党团开展工作分为两级管理,由组织部门开展,教学系部按要求参与。各个专业一般都没有设立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团员的教育培养,测试考核都是由学校直接接手。特别在民办高校中,学校党团组织不完善,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党团工作的开展,更阻碍了骨干培养工作前行的道路。

1.3 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加大党团骨干培养难度

我国高职院校的学制大多为3年,一部分专业的学制是2年。通常学生都是在自身学校工作学习2年至2年半的时间,其余的半年到一年时间开始外出实习就业。而我国对党员的建设开展工作程序要求严格,一名高校学生从最初提交入党申请到最后成为正式党员需要一定的时间,时间上的矛盾增添了党团工作开展的难度,也直接致使高职院校的党团建设工作出现不良风气,使党团骨干培养工作陷入僵局。

2 高职院校党团骨干培养工作几大着力点

2.1 明确工作主题与中心

高职院校学生党团骨干培养工作要从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和服务大局两个方面齐头并进。高职院校党员骨干培养的基本理念是:围绕工作重心抓好党团工作,抓好党团工作促进重心工作。在党团工作与中心工作中找到共同的切入点,做到“互不耽误,共同进步”的目标,最大程度上避免“两张皮”的情况发生。要抓好党团骨干培养这一工作,首先要开展好党团的建设工作,党团建设的工作重点主要体现在坚定树立教育为发展先进生产力服务的认识,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对知识的创新以及对社会的服务,并且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发展情况作为对学校党团工作开展的检验标杆,促使高职院校的当团骨干培养建设工作与其学校的教育发展两两促进,与新社会协调并进,与改革发展相互协调、推进。

2.2 需要先进的思想与认识

高职院校是社会培养工作人才、人生观与价值观正确养成的重要摇篮,集中培育了我国知识的栋梁,也是青少年步入社会不可缺失的重要踏板。要用先进的党团建设理论教育推进学生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认识,设定远大的工作目标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坚定心中对党团工作的崇高信念,使我国高职院校在校生在具有先进思想的同时,也可以利用先进化的思想理念完成好日后的学习工作,为社会做出应有的伟大贡献。

2.3 基层党团建设是重中之重

基层的党团建设是高职院校培养党团骨干力量的根基,如果基层的党团建设工作不能良好的开展,那么就无法进行下一步的骨干培养工作,更无法发挥党的根本作用。放眼眼下面临的这些问题,需要研究探索并加以创新改善高职院校基层的党团建设组织设立形式,把大学生党团组织不仅仅建立在班上与年级,也深入学生社团,在学生社团工作与活动中深化我国高职院校的党团建设工作,并选取优秀的人才作为骨干进行培养,使党团建设工作不只像原来只停留在基本的理论工作,更要紧密贴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发展新的培养形式迎合新社会的发展需要。并且在使学生开展好党团建设工作,培养优秀骨干力量的同时,也要逐步弥补教职工党员在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发展党员工作的对象更全面化,并着力开展年轻教师与在校大学生,改善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制度,传播全新的理念,使高职学生或其他在校大学生作为党团工作的先锋力量,为我国党团组织贡献杰出的力量。

2.4 “行-企-校”联动推进工作是有效之举

在高职院校的党团骨干培养中,“行-企-校”联动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行-企-校”联动可以鼓舞在校学生的学习斗志,使在校学生对党、团组织树立正确的认识,并且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以往的党团建设都是由学校自行开展的,有企业的参与后,更能使党团工作更“接地气”,了解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使党团工作与骨干培养成果落实到实处。

3 高职院校党团骨干培养工作的对策探讨

3.1 项目化建设

项目化建设作为一种强有力推进高校教育办学、科研研究的有效方式的同时,这一举措也可以应用到高职院校的党团建设与骨干培养中。高校的团委、党委可以建立严密的管理体制对党团建设工作进行分化,把遇到的难点问题、热点话题、工作重点分别设置成相关的课题研究项目,将课题项目分为申报和委派两大类,基层部门与部门内全体党员团员将个人与所在部门的实际相结合,争取1年申报1个项目;学校的党委、团委按照当前工作开展面临的疑难问题综合每个基层组织与内部人员的实际情况委派工作任务。通过党团建设工作的项目化建设可以从两点推进高职院校的党团建设与骨干培养工作。第一,有效解决当前工作遇到的困难,将工作的重点突出,成立专门的研究项目,将力量整合起来,攻破每一个疑难问题。第二,更好开展骨干培养工作,为党团骨干力量的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在项目研究中,不仅解决了当前的疑难问题,也在这一过程中给党团优秀人才一个充分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使党团骨干培养工作更加清晰化,具有方向性,也锻炼了党员团员的个人能力及团队协调能力。

3.2 信息化建设

计算机传播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新阶段,因此,党团建设与骨干培养离不开互联网的传播。需要对网络的发展走向进行深入探索,加强战略性与前瞻性的能力;也要合理化运行互联网这一强大的信息传播平台,将党团科学化并且落到实处,在网络的平台上生根发芽。可以在互联网开办党团建设工作的专业网站,在网站内规划具体的工作版块,包括学习促进的,重点难点研究的,骨干力量培养的,党团最新指示的等等,这样使得党团建设工作的传播方式更广泛了,也作为大众更能接受的传播途径便于年轻师生学习浏览学习了,为我国高职院校党团建设工作与骨干培养工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4 “行-企-校”合作共同培养高职院校党团骨干浅谈

“行-企-校”合作是培养高职院校党团骨干的重要手段之一,也很大程度上使得高职院校的党团骨干有了日后重要的工作保障。需要从四大方面着力开展,分别为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将现有的模式进行合理改革,解决行企校合作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使得行企校的合作上升一个新的台阶,共同培养我国的党团骨干人才。

结束语

目前,在我国各方面发展事业都取得辉煌的成绩,经济、科技也飞速发展,当前高职院校的师生也要看清当前社会形势,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加深对党团工作的认识,将学校中学习的党团先进思想理念运用到日后的工作生活中去。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党团建设与骨干培养工作还面临一些问题,笔者在上文也提出了几点简要的建议,“行-企-校”联动作为改善高校党团骨干培养的新形势,希望能更多运用到日后的开展当中去。展望未来,我国的发展离不开新社会的年轻人,希望你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我国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传超.校企合作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模式与作用[J].价值工程,20011.

篇4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创新

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笔者所在职业学校的社团建设的实际情况,借鉴其他职业学校社团建设的成功经验,对社团的建设与发展进行细致的研究,找出社团建设的实际规律,为职业学校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创新带来一定的启示。

一、职业学院学生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

1.各类社团发展不均衡。在当前职业院校的社团发展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社团发展结构存在失衡的现象,学习类、技术类的社团比较少,对学生的素质与技能的提升没有关键性的作用。具有文化特色的社团比较少,社团之间的联系比较少,同时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有的社团自身的规模比较大,设施完善,影响较广,平时组织各种活动,吸引学生参与。有些社团发展规模小,长期处于停滞的状态,影响自身及学校社团的整体发展,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社团活动缺乏有序性与规范性。

2.管理不够规范。一部分职业学院的社团,成立的时间比较短,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内部的管理不够规范,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社团的有效发展。例如社团内部各个成员之间的分工不够明确,活动计划不清晰合理,内部制度不完善,影响社团的有效发展。

3.社团发展不稳定、后劲不足。大部分的社团在发展中存在不稳定的现象,活动的举办有的时候特别好,有的时候又漏洞百出,影响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时社团的核心成员是影响社团发展的关键力量,有些社团在发展中对下一代核心成员的培养力度不足,在新老成员的衔接中存在问题,工作的传承也并不理想,有些甚至走向总结的命运。

4.社团组织的经费投入不足,活动缺乏固定的场地。据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在当前职业院校的发展中,大部分的社团都存在的一个比较主要的问题就是社团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固定的活动场所,活动前的场地申请耗时长,挫伤学生的活动热情。在当前社团的发展中,有许多社团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并且在争取社会赞助与社会资源,但是经费不足依然是制约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职业院校社团管理与创新的策略

1.优化社团发展的结构。在职业院校的社团发展中,要结合职业院校自身的特点,大力发展技能型与创业型的社团。职业院校主要是培养学生在某一方面的专业技能,课堂学习、课后训练应围绕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进行。因此,作为学生自己的组织,社团应当是课堂的延伸,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训练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学校应调整社团结构,大力培育专业类、学术类组织,通过学术研讨会、互助小组等形式,加强学生之间进行技术服务与实际操作上的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将课堂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实践与操作,有助于提升专业知识的学习性兴趣,有利于在学校内部建设良好的学风。同时,专业技能性的社团模式的基础上,可以开展创业型社团,学生的基础知识与从业技能得到发展,可以引导他们依据自己专业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的特长,积极开展校园创业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2.对社团的管理进行创新。很多职业院校,在社团管理中实施了学分制的新管理方式,将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纳入到学分制的管理。这里所说的学分制是附加学分制,就是学生在修满自己的学分,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必须按照规定修满附加学分才能够完成学业。附加学分制的获取需要学生参加社团组织与社团活动。如果学生积极参加到各种社团的管理活动中,例如参加了科研研究、在技能大赛中获得大奖、在社团活动中附加奖状,都可以申请附加学分。附加学分制的推行,对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3.创新社团活动。精简活动,实行一团一品牌,每个社团一学期着力打造一个具有特色的品牌活动。依托信息网络技术,社团可建立属于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分为若干小版块,由各部门成员进行管理,对品牌活动进行宣传,为学生们提供自由交流与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还可以举办跨校社团活动,大部分的社团活动都局限于校园之内,各个学校之间的社团交流也不够密切,学校可以主动开展交流活动,与其他学校的相关社团进行交流,并且逐渐的加深联系,形成稳固的社团联合体,打破封闭的校园文化,实现资源的共享,促进社团的提高。

4.提供经费投入与技术保障。学校在经费预算的时候,可根据社团实际情况进行经费投入,保证学生社团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时,要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劳动与努力,例如绿色回收以及劳动服务等换取学校部门、社会资源与资金,或将活动的成果、废旧材料换取经费,投入社团的使用。学校团委还要通过校企合作,为社团发展搭建平台,形成性质对应、互助共赢的长效合作机制。还要对社团进行培训,引导社团成员学会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学校要为社团的发展提供场地支持,挪用出教室、活动室等为社团使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社团的活动中心,配上多媒体设备,专门为社团活动提供服务,不同的社团有专门的指导教师等,为社团发展提供给强有力的保障。

总而言之,职业院校的社团发展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校团委要结合学校社团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相关的问题,采取结构创新、管理创新、活动创新以及经费投入增多等形式,促进社团稳步发展,提升社团发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姜新. 社团建设发展的建议与探讨[J].教育科技,2007(9).

[2]吴文君.高校社团骨干的培养[J].教育纵横,2006(7).

[3]汪永智.培育优秀社团文化视域下职业学校学生社团管理创新窥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01.

[4]周庆林,王航贵,胡振霞.职业院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创新[J].2013,09.

篇5

在全球化进一步深化推进的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学科与学科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淡化,双方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性愈加突出和明显。在该背景下,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就越发严格,由此艺术教育也越发得到重视和关注。艺术教育对于发展学生思维、情感、创造力和培养学生的情操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丰富对学生美和艺术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极为突出和重要的作用。在高校中,艺术社团一直是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接受艺术教育和熏陶的重要载体。艺术社团的发展状况也直接影响对大学生的受教育情况,同时也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成效以及对大学生长远的发展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在高校内关注艺术类社团的发展,对其进行合理地规划,科学的管理,将具有深刻的意义和影响。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目标的全面推进以及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艺术教育在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发挥着越发重要的作用。艺术社团作为高校学生自发性艺术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可以较好地弥补高校艺术教育的天然弱性,可以更好地走近每个学生群体中,更深入地对学生进行艺术文化素质的培?B。农科院校作为以传统农林牧副渔等专业为核心的综合性院校,学生大多从事自然科学类专业,因此人文艺术类的素养培养存在一定的短板。因此,重视在农科院校中的管理和建设,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艺术社团的作用,更好地推动农科院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完善大学生艺术社团建设的重要性

1.1 大学生艺术社团建设是农科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载体

从高等教育发展改革趋势看,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里的艺术类社团为大学生提供了发展艺术兴趣,提升文化修养和素质,展现自我的平台,同时还满足了来自不同学科专业背景、不同层次的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在农科院校内加强对大学生艺术社团的管理和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素质的重要载体。一方面,可以减轻当前大学校园艺术、精神文化缺失的问题,还会带给学生自我展示和兴趣培养的舞台,弥补以往应试教育阶段带来的一些艺术素质薄弱和缺失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从社团的有效管理和建设出发,为全方位育人提供一个坚实有效的平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加强大学生艺术社团的管理和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

由具有相同艺术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组建的学生团队即艺术社团,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质以及活动形式的开放性,已成为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通过艺术社团举办的各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而且还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在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此外,艺术社团由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构成,因此可以很好地提升和增加学生个人能力,促进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2 农科院校大学生艺术社团建设现存问题

虽然大学生艺术社团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多数院校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农科院校由于缺乏长期积累的经验,以及软硬件配套设施不足等因素,导致大学生艺术社团在农科院校建设面临着“制度―硬件―队伍”三大困境。

2.1制度困境:社团管理制度缺失,有待健全

在调研了解的五所农科院校中均发现艺术社团没有系统化、规范化的规章制度,因此大多数艺术社团均处于“自由发挥”的状态。这主要体现在,没有明确的社团成员招募的规则明细、成员的管理制度,以及社团活动的整体规划运行等。

此外,从社团成员的管理从属关系来看,仍存在分工合作不明确的问题。在社团中包括社团干部和普通会员两类学生,但由于学生们对自己的身份和定位不明确,因此经常会有部分社团干部未能按照要求完成相应的工作。同时,社团内划分为多个部门,部门之间的联系以及合作也较为松散,缺乏整体的核心力。

2.2 硬件困境:活动场所,配套设施不足

与其他兴趣类社团不同的是,艺术社团各类活动的开展需要有相对固定的场所,而且很多艺术社团还需要有相配套的器乐设施。但是从目前了解的现状看,绝大多数的社团都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即便有也仅能满足基本开会需要,无法进行日常训练或者排练节目。

同时,由于经费有限,很多社团没有固定的配套器乐设备,大多数都为学生自行携带,因此也给社团学生在某种艺术特长方面的培养带来了局限性。在访谈中也了解到,有不少同学中途退出就是因为自己没有乐器或无法支付高昂的乐器租用费。

2.3队伍困境:社团干部及专业教师队伍力量薄弱

当前农科院校的社团管理面临的另一个巨大挑战是,社团内的学生干部以及专业师资指导力量的不足。

2.3.1 社团学生干部方面 艺术社团的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大一刚加入的时候,学生兴趣最浓、积极性最高。但是到了大二,选择是否留任的时候,很多人对社团失去了新鲜感,甚至觉得该体验的都体验过了,因此就会放弃留任,有些即便留任了,也没有太大的兴致将社团进行更好的管理创新。这种“留人荒”的现象,基本成了最困扰农科类院校艺术社团建设的问题。

2.3.2 缺乏专业教师队伍指导 与其他社团组织不同,艺术类社团各类活动的开展需要有一定艺术类专业老师的指导和帮助。现在不少学校的艺术类社团虽然都有一个指导老师,但大多数都是“挂名”,并没有在实际活动开展或者社团管理方面给予专业的指导。很多艺术社团都是因为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最终导致很多活动缺乏专业性而最终变成了学生自娱自乐的活动。

3完善农科院校大学生艺术社团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3.1端正高校艺术教育态度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在早期以专业性教育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教育方案不可避免地受专业教育思想的影响。农科院校是以传统农林牧副渔等专业为核心的综合性院校,在人文艺术类的素养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甚至部分高校持有“?术无用”的观念,从而导致“重农轻文”的教育局面,这不利于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因此,农科院校应当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改革的政策,端正轻视艺术教育的守旧思想,重视艺术社团建设和管理,从而为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一方面,高校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学生需求开展不同类型的学生艺术社团,与时俱进,并结合农科院校的特色专业优势丰富艺术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另一方面,提供充足的引导、政策和资源方面的支持,不断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逐渐提升艺术教育在课程教学中的比例。

3.2健全艺术社团管理制度体系

实现艺术社团的有效管理,需要建立一套针对艺术社团日常运行的规章制度,将人、资金等社团资源的使用规范到具体的条文里,切实做到有章可循。另外,还需配有一系列的奖惩机制、考评机制以及监督机制,从而为艺术社团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以高校领导、专家和社团负责部门组成艺术社团管理小组,对艺术社团成立严格把关,注重建团目的和社团发展计划;完善评价体系,综合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社内自评,把艺术社团建设纳入学校学生工作评估体系,定期考核社团日常事务管理和活动成效;以考评结果和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为基准,定期对表现优秀的艺术社团和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制订对考评不及格的艺术社团和学生的考核机制。加强对艺术社团的监督力度,鼓励学生参与监督,避免活动敷衍、社团人员队伍懒散等现象。

3.3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与投入力度

强化对高校艺术社团的指导,依据艺术社团类型配备一位专业能力强、富有责任心的指导老师,专门负责思想指导、知识指导、活动指导以及相关事务管理。其中,指导老师需严格审核社团活动,保证社团活动质量,避免华而不实、虚有其表的社团活动;协助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建议以农业优势学科为依托,发展具有特色的艺术社团活动;加强与其他高校的交流合作,从而实现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各类艺术社团指导老师组成一支专业的指导队伍,对社团整体进行宏观调控,确保艺术社团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对艺术社团的运作资金作出合理计划,根据社团的年度发展计划发放相应的补助资金额度。丰富资金来源渠道,除了校内补助,还可以通过吸纳社会赞助、出席一些企业公演以及提供有偿的演出来筹集活动资金,从而为开展各类社团活动提供充足的发展资金。另外,根据社团的实际情况,对艺术社团活动配备必要的器具、设备和培训场地等。因此,为实现艺术社团的成效和影响力的最大化,高校应积极给社团提供有力的人才、物质和经济方面的保障。

篇6

关键词:社团;德育;实践探究近年来,中职学校社团建设如雨后春笋,成为各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抓手,只要各校承办大型德育主题的会议,必有社团的精彩展示环节。德育工作者已经形成共识:抓好社团工作就是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必对学生常规管理起到促进作用。

一、中职学校实施社团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中职生成长成才

目前,部分职业学校还存在尴尬的境遇,学生和家长对职业学校认可度不高,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弱,有的学生行为习惯欠佳。个别学生表现为学习兴趣和文化课学习积极性不高,德育渗透效果微弱。数学、外语不喜欢,却没有阻挡住这些学生对社团的热爱,他们生活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备受传媒文化、屏幕文化影响,对新鲜实物兴趣浓厚。他们进入职业学校后,面对丰富多彩的社团,他们的特长得以发挥、个性得以张扬,摆脱了应试教育的阴影,原来缺乏自信、性格孤僻的学生都可以在活动中得到重生。社团活动不但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鼓励学生认真钻研专业技能,更体现通过活动载体塑造学生个性,陶冶学生情操,社团成为职校生自我实现和成长成才的孵化器,成为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有力抓手。2.有利于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学生社团是在学校的管理和指导下,由某种共同兴趣的学生自发成立的自律性学习组织。多种多样的社团如棋社、摄影社、舞蹈社等在校园里百花齐放,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的各项重大活动中,元旦文艺汇演、新生迎新晚会、军训广播操规范检查,都有社团的身影,在舞台上他们自信,他们用舞姿,用歌声,用手工制作来表达自己、展现自己。社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氛围,社团让校园充满生机、活力和魅力,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3.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社团活动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适合中职学生思维活跃、接受信息快、可塑性强的特点,容易被学生们所接受。社团的学生来源于各个专业、各个年级,大家因共同的爱好、共同的特长走到一起。他们共同研究与实践,共同享受成功的乐趣,共同感受失败的痛楚。有时为了一次演出,废寝忘食地演练磨合,他们在社团中学会了交往,学会了合作,懂得了集体的重要性。平时看起来调皮的学生,为了集体荣誉,一遍一遍地练习某个动作、某个音调,社团的成立有利于学生培养向心力、凝聚力,从而促进集体观念的培养。4.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社团是以培养学生某种兴趣、技能为目的,学生在校两年半的时间参加一个或者几个社团后,会在这个社团学习、提高某方面技能。以专业为发展的社团会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以竞技技能为兴趣的社团能拓展他们的身心素质。企业在招聘时,除了关注学生的职业技能、学生品德,还关注学生有无特长爱好,此时,拥有某项技能的学生就会受到企业的青睐。另外,学生在校期间游走于社团之间,在各种场合表演,帮助学生学会交往能力,提高实践能力,部分学生在走向社会后,勇敢创业,大显身手。笔者曾经带过一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该生参加篮球社团、音乐社团,他怀揣对军营的热爱进入部队,由于他擅长篮球和唱歌,经常代表连队表演,受到战友和领导的赏识,现在已经转为三期士官。

二、社团的现状及存在的困惑

职业学校社团建设是德育的一个重要阵地,上级教育文件也早就提出,但是对于部分职业学校仍然存在浅尝辄止的窘境。社团的组织开展存在学校建一下,教师指导一下,学生参与一下,活动热闹一下,社团发展难以实质性的提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缺少必要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尽管省内苏南一些中职校社团活动组织得如火如荼,但是对于苏北地区的部分中职学校而言,认识和重视程度仍然没有像重视技能训练那样高,学校主要领导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社团是职业教育德育的重要载体。有的学校社团地点不固定;有的社团本身的设施需求不配套,例如舞蹈缺乏一体机,不能正常开展社团活动;有些学校对于社团的运转没有经费保障,对教师的社团兼职缺少制度上的津贴补助。2.社团管理缺乏机制,运行不通畅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指导者要热爱学生工作,精通社团业务,富有管理社团的经验,但一些学校社团的归口管理不明确,成了学校的烫手山芋。有的是团委负责,有的是政教处,还有的下放到某个专业部(办),管理分散;还有的学校社团的管理制度也缺乏针对性,例如:学期初,对社团管理部门缺乏指导;学期中,缺少过程监督;学期末,缺少总结评比。一些学生社团由于得不到正确指导,慢慢地就偏离成立社团的初衷,还有的社团指导教师更换随意性大,学生进出社团自由,社团的组织涣散,最后由于缺乏制度支撑而名存实亡。3.社团缺乏专业教师指导,社团质量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提升因为经常参加省德育部门组织的德育主题活动,承办学校的社团展示精彩纷呈,但在会上或者在会后了解,发现优秀的社团必然有一位精通社团技能的优秀教师。“名师出高徒”“师傅不明弟子弱”,社团指导教师对于社团的作用不言而喻。目前,对于大部分职业学校,专业技能的社团师资无须担心,但是对于竞技、音乐、舞蹈等素质提升的社团,优秀的指导教师就成了稀缺“资源”。再者,职业学校教师的进编是政府把关的,对于学校的运转,政府首先考虑的师资入编还是要在专业师资上,所以体育、音乐、舞蹈等优秀教师对于县区中职学校就成了一种奢望。社团的组织开展,只能是由略懂皮毛的其他教师兼职,这样就缺乏精准的指导、提升,学生社团重在形式和热闹,上不了大的台面。

三、对社团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学生社团尽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它作为学生的自发组织,其强大的生命力不容忽视,笔者坚信,针对现状,只要学校重视、形成机制、加强指导,学生社团注定会作为校园文化中一支活跃的力量得到各职业学校的重视和发展。1.加强观念传输,确立学生社团的地位和作用职业学校领导者要自己认识到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自身成长成才、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同时,要利用各种会议宣传这种思想,要告诉全体教师学生社团活动在学校整个德育工作之中要占有重要地位,让德育工作者审视学生社团的意义、地位和作用。主要领导要不断完善社团机制,给予政策支持,经费保障,要站在为了学生发展上,要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上,而不是走走过场,凑凑热闹,而是要以实际行动去鼓励、扶持学生社团的发展,促进学生社团的成长。2.形成机制,为社团提供坚强堡垒要提高学生社团活动的质量,还应当正确看待学生社团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要针对这些问题积极研究制定相关措施,形成制度,制度文件要具体细化,小到某个环节的落实。要鼓励和支持学生社团按照章程自主活动,根据章程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活动形式,积极打造精品活动,并通过适当形式将学生社团纳入到学校的整体活动计划中。学校要尽可能地在政策上、经费上给予支持,要多派社团教师参加省内活动,拓展社团教师的眼界。选聘优秀指导教师,教师的待遇可以参考班主任津贴发放,当然指导教师要善于学习和思考,在工作中坚持不断积累和充实自己,要善于了解情况,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兴趣要求,指导工作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要尽可能地把社团推出去,主动承办一些大型活动,可以利用学校一切开放日,向家长、社会展示学校、展示社团。学校要为职校学生社团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保证学生社团健康发展。3.外聘内挖,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优势社团师资不够,可以到社团培训学校聘请部分优秀专业人员到学校指导社团活动,借助他们的优势给予学生技能的补充;可以在师资招聘时,通过上级部门积极向领导汇报申请,争取主要领导对于职业学校社团师资的支持,引进社团专业师资。校内师资不够,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强大优势,寻找专业针对性强网站、平台,或者远程教育,学习借鉴优秀社团的工作开展方式,指导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手机下载APP,随时随地学习某种技能。职业学校社团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要想真正实现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根本出发点,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还需要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者长期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提高,以此作为探讨学生管理的一种新途径。

参考文献:

[1]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搭台学生“唱戏”独具创新办学育人[EB/OL].人民网-陕西频道,2012-6-20.

篇7

【关键词】社团文化建设;学生职业素质

随着校园社团文化建设的发展,社团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少校园社团俨然成为职业教育校园文化与企业融合发展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社会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校园社团建设中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也成为不可避开的建设重心,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和学校团委也认识到了社团建设中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对于学生就业素质的提高及其踏上工作岗位后发展的重要作用,继而开始了对校园社团建设中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探索。因此,学校在顶岗实习学生中展开了顶岗实习学生实习用人单位满意度巡视走访,以了解同学们的实习情况,调查社团建设中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成效,以便进一步探索社团建设与企业实际相融合的途径,确实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提高综合素质的舞台,从而更好的进行社团建设,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达到以社团建设带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目的。

一、基本情况介绍

2014年4月学校组织教师分12小组对100多名2014届毕业生进行了顶岗实习巡视,历时两个星期,受巡视单位和学生为随机抽取。在巡视中,学校要求每位巡视老师要调查一下被巡视学生参加学校社团情况,以及参加社团对其就业竞争力是否有影响。受巡视学生中,参加社团的学生不足30%。但参加过社团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明显高于未参加过社团的学生。

在走访中参加过社团活动的同学受用人单位的评价较高,普遍被认为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学习能力相对于没参加过社团的学生较强,普遍社会责任感强,思想政治觉悟高,能服从组织安排。

二、用校园社团文化建设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社团是一个学生发展自己才能的舞台,学校社团文化建设能给学生提供高度实现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增强学生个人使命感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学校社团文化建设赋予了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是社团活动中树立信心,从而付出努力以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学生在学校社团活动及社团文化建设中所学到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他人生态度的一种表现,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决定了学生就业后的工作态度。这种态度正是,学生就业以及踏上工作岗位后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用人企业要求他们的员工要具备对企业忠诚、有积极的心态、很强的责任感、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等品质。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学校在社团文化建设中将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到了重要位置。依据企业的需求,针对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职业形象塑造、职业态度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沟通能力的培养、目标管理能力培养,让他们树立敬业、精业的思想,从而使他们诚实守信,对企业忠诚,有强的责任感,从而更好的为企业服务,进而全心全意奉献社会。

我校在社团建设中专门成立了一个创业社团,配备专职老师进行专门指导,先后成立了学生之家、格子铺、快递代收等创业窗口,为学生成为企业人提供有效的实践途径。学校各类社团的管理,学校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参与管理,学生是社团管理的主导者,同时辅以教师指导,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增强了他们的敬业意识和责任感。

学校社团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载体,将职业技能的内容寓于社团文化活动之中,达到“寓教于能、寓教于乐”的效果。我校开展了大量的学生社团活动:职业技能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此外,还请兄弟学校的专家到校为社团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讲座,让学生接受一些先进的理念,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每学年我校利用社团活动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丰富的体育、音乐、舞蹈、书画、摄影和演讲等课余艺术活动,举办了“人寿杯”立信艺术节,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各种专业技能的热情,同时还在学校中形成了良好的职业校园文化氛围,为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三、今后的发展与建议

(一)以社团文化建设为中心辐射全校学生,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学生社团不仅是群众性的学生组织,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学校将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社团管理,发挥学生社团作为第二课堂引领者的作用,在社团管理与文化建设中促进学生形成企业所需的企业人素质的培养。同时,将以社团文化建设为中心,向全体学生辐射,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社团中来,让更多的学生在社团文化建设中培养有积极的心态、很强的责任感、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等品质,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二)改变社团管理模式,促进学生观念转变

职业学校有着直接向企业输送员工的特点,所以在以后的日常社团文化建设过程中有必要培养学生一定的市场意识,使他们在受到社团文化熏陶的同时认识到企业文化,逐步转变原有的学生式观念,及早融入社会、介入企业,成为真正的企业人。因此,在今后的社团文化建设中可以加入公司式考核机制,确实让学生感受企业的管理模式。

(三)进一步唤回学生自信,为企业输送自信员工

我校学生在入校前常常被“荣誉”冷落,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自信,但每一名学生都存在着一定的潜能,只是尚未发现而已,这正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社团活动中要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我,从而找回失去已久的自信,让学生成为自信的人,为企业输送自信的员工。

篇8

一、访谈概要

1. 访谈目的:关怀员工,了解优势,了解问题,征求意见,问题改善

2.访谈范围:共访谈30人,占比50%

3.访谈主题:工作内容,绩效考核,职业规划,企业文化,员工需求

二、认可结果

1.平台:包容性强,有利员工成长

提供接触核心技术的机会

行业发展前景潜力髙

公司制度不断变革

2.福利: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

提供丰富二餐

帮助困难员工

民主生活会提升员工福利

3. 学习:组织内部分享会、定期专业培训

4. 环境:办公氛围融洽,办公环境舒适

三、问题反馈

1. 岗位相关问题

项目过多,产品需求变化快,缺少跨部门总协调及总决策担当,沟通时间长,职责不清晰,缺乏成就感,专业培训少,架构缺乏合理性

2. 绩效问题

流于形式,任务分解不到位,项目多但得低分,缺少软性素质考核,绩效政策宣贯不及时

备注:目前考核主要仅起到员工按期梳理工作,督促工作的作用

企业文化问题

团队建设活动少

组织架构及战略变化较快

新制度、流程未得到有效落地

员工缺乏归属感

流程复杂且执行慢

无效会议多

不愿意为公司推荐候选人

企业文化沉淀不足

备注;团队建设较少,人员缺乏热情与凝聚力。

四、访谈总结

1、收获

员工得到关怀:约90%以上员工有诉说需求、建立访谈给予倾听诉说的渠道

得到员工反馈:对公司认同点、反馈部门问题点、对部们负责人的评价

了解员工动态:员工职业规划、员工潜在离职意向、了解员工需求加薪、升职、异动

收集员工建议:针对问题提出建设意见

备注:综上,访谈需要长期进行,对于特殊清况也随时进行

2、改善

部门

岗位问题改善

绩效问题改善

企业文化

部门负责人

给予员工认可

加强沟通关怀

组织培训分享

公司目标传达

部门目标分解

帮助低绩效提升

严格把关目标设置

营造积极的员工氛围

开有效会议节省时间

协助新员工了解流程

人事部

招聘进度加快

专业技能人才库

及时宣贯新绩效制度

不断优化绩效考核

定期关怀员工

篇9

关键词:学生体育类社团、社团建设、管理机制

近年来,随着高中教育改革迅速发展以及对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高需求,作为学生共同兴趣爱好自发组织并自主活动的学生社团日益兴起,在这些社团中不乏有诸多的体育类社团,由于体育类社团具有其自主性、自发性、竞争性、开放性等特点,吻合了时展的需求,该类社团发展速度也逐步加快,规模日益增大,其在日常课本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然而,很多高中学校并没有真正的将体育类社团归还于学生,学校单方面的怕学生在运动中出事故,怕学生无组织地活动给教学带来麻烦等因素,依然为体育类社团配备了专门的教师,依然是教师主讲,学生听从,学生在社团活动依然是被动的学习者。这种授课教学模式远远偏离了体育类社团建设的初衷,导致学生有兴趣报名,没兴趣活动,在学习中逐渐失去对社团的兴趣。面对这一现象,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和改进学生体育类社团运行与管理机制,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体育社团的良性发展,不仅是教育改革发展和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新时期创新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我把“高中阶段学生体育社团建设与管理机制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

学生体育类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内的一个非正式群体,它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根据自我兴趣爱好自发组织起来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开展活动的群体性团体,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目前,学生体育类社团在高中教学中蓬勃发展,活动也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体育类社团内部与外部存在着种种因素的影响,体育类社团在高中教学建设中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精心设计相关问卷,通过问卷反馈分析,发现体育类社团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体育社团建设学生自主性较少,教师依然占主导作用

在日常社团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于像上基础课程那样,采用言传身教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社团教学思想,虽然教学内容很丰富多彩,但学生往往较为厌倦。此外,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了个体教学,忽视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致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

(二)校际间的各类相似社团比赛较少

体育类社团除了具有健身效应、教育效应外还具有社交效应。然而,如今的高中体育社团建设往往无视了这个作用。学校与学校间的友谊交流赛相对缺乏或者说根本没有,从而导致本校学生与外校兴趣一致的同学缺少交流与相互学习的机会,致使体育类社团发展面相对狭窄。

(三)学校对体育类社团资金投入较少

社团经费是一个社团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一般情况下高中学生社团经费由学校根据社团所取得的成绩以奖励的方式统一拨发,但作为体育类社团,它所需要的活动经费往往会比非体育类社团要高,然而所取得的成绩往往由于投入所背离,这就导致体育类社团往往会因经费问题不能及时添置器械或者报名参加一些大型比赛,如此以往,导致恶性循环,竟而使该类社团慢慢淡出学生社团行列。

根据上述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我参考了西方学校社团开展的教学案例,经过思考与分析,针对存在问题,设计适合我国当代学生自主发展、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方式如下:

(一)尝试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思想

社团课程不同于研究性课程与基础课程,社团的活动形式较为自主性与开放性。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体育社团指导教师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主动承担一些教学任务,指导教师在授课前可以提前与学生协商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如何设计教学计划,这样就能积极调动社员,将他们自身所关注、所特有的知识与他人分享。在授课中,指导教师可以关注学生主讲者的教学状态,在不足的地方可以适当进行补充与讲解并在课后进行总结与反馈。

(二)探索建立体育类社团新运行制度

体育类社团由于其本质的特点需要有更多的时间来充斥,因此在开设该类社团前可以与学校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协商,将体育社团活动时间不纳入课表内,学生可以根据社员的空闲时间,自行安排社团活动时间,如中午或者放学后,这样就能避免因时间不足提前结束社团活动内容等不利因素。除此之外,体育类社团也可考虑利用周末进行社团活动,这样既能调动社员参与社团的积极性又能使活动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

(三)优化完善体育社团规章、管理制度

体育社团正常运行离不开相关部门管理与协助,作为直接管理社团的校团委,可以从社团性质、活动、经费使用、社长日常工作、活动场地安排等方面进行安排与量化考核。在每学期开学初,校团委首先安排好体育社团活动时间与场地情况。对于体育社团活动经费管理,可以采用让体育社团社长制定出本学期所需要的活动经费预算,通过经费审核提前向学校申请相关费用与体育社团各类活动取得的成绩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活动经费使用合理化。其次可以组织社长进行培训,明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周次、社团考评方法以及社长例会时间,通过课前的社长动员会使他们明确自身责任,从而提高思想认识和责任意识。在社团活动开展中期,校团委可组织社长开展经验交流会议,通过不同人、不同事来反应不同体育社团运行情况,对于好的进行表彰、对于差的提出整改建议,以此逐步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完善社团评比表彰制度,对社团进行不定期考核与监督。体育社团考核不单单是社团本体,社长也是不能忽视的环节,社长考核可以从组织能力、专项特长、敬业精神等方面考核,采用的方式可以是社长自评和社员互评模式。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从而真正从制度上保证学生体育社团积极健康的发展。

(四)加强体育社团走出校门,走进社会

高中体育社团要积极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与社区。高中体育社团可以充分利用社区体育资源,利用寒暑假与社区开展一些趣味体育活动或者组织一些小型的体育比赛,这样不仅给高中生提供一个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同时对高中体育社团也起到一个宣传的作用,扩大了学校体育社团的影响力。当然,学校体育社团也可以通过学校外联部联系到其他学校相关社团,利用学校间的友好关系,定期开展一些校际间的活动或者赛事,提高本社团的知名度。

通过分析与设计,我们已将上述4条措施进行实施,在体育社团建设中我们力争把教学空间留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学习能力。

高中阶段学生体育社团是校园社团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它对高中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对于高中校园精神文化氛围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我们应高度重视学生体育社团在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加强对学生体育社团开展的研究,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卓有成效地组织开展体育社团工作,使学生体育社团在高中育人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新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明;学生社团生存发展健康度及其管理策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2、杨淑敏;高中生自主管理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徐步荣,姚春林,栾庆国;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机制探讨[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白华,黎开谊;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张立驰;试论高校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的差异及对其成员的影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年11期

6白雪峰;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文化[J];2007年03期

7、李根;用科学的方法实现高校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20期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团;现状;问题;对策

学校社团是指以共同兴趣爱好为基础,由学生自愿组织起来的群总性团体,可以以研究会、协会、兴趣小组等形式组成。学生社团是以共同目标爱好为特征的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职院校社团的建设现状

1.对河南省8所高职院校(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郑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的45个社团的走访和调查,发现不管是院校还是系部级,比如体育社团:大多数体育社团基本都有固定的名称,名称多为XX俱乐部,XX协会,XX社,会员人数不等,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但社团种类较少,类型单一,而且趋向于社会上比较流行的个性比较强的运动和对场地没有过高要求的运动,如足球球社、篮球社团、武术协会等。

2.社团成员的学生身份决定了他们没有很多的资金组建所需要场地、器材、经费要求较高的社团。体育社团因其专业的特殊性在场地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学校支持。在调查中发现,对于社团来说,没有场地就像鱼没有水一样,学校应保证学生有场所和充足的时间进行活动,以进一步促进高校群体活动的发展,满足社团发展的硬件需求。

3.指导教师是确保社团活动沿着正确方向开展的重要保障。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学校有个别指导教师无偿指导时间久了,会有流失现象。经费得不到保障。

二、社团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设、经费设备不足。社团建设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就是建设经费、场地、设备投入不足,前期基础工作做不到位,导致社团无法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没有能够展现自己的特色。虽然学院有学生活动场地,但专门用于社团活动使用的场地非常有限,而且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更谈不上办公设施,使得活动难以开展。

2.专业指导老师缺乏。一些技术强的项目,由于没有经费或经费不到位而找不来指导老师,使得社团成员盲目乱玩一气,单纯的为了娱乐而活动,无法掌握良好的专业技能。社团成员和氛围不旺。

3.社团管理体制不完善。学生自发社团属于校团委管理,在校团委直接领导下,有组织者全面负责工作。部分社团组建程序不规范,没有健全的工作制度。社团发展重视短期效应,较少长远规划。社团建设缺乏连续性,管理层缺乏管理理论和经验。

4.学生对社团活动的满意程度。随机抽取十个社团的多名学生对社团满意程度进行测评,档次为很满意,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很满以为8.1%,较满意为29.7%,基本满意为46.8%,不满意10.8%,很不满意4.6%。

5.学生参与社团动因。学生参与社团主要生理性动机如缓解学习压力,交流动机如扩大交际面,多认识朋友。也有一部分学生尤其为新生参与社团动机带有一些功利性,如为了考核加分,评先评优时有优先权等,当没有达到即定目标,在活动中没有处理好同学关系,在遇到挫折时,就容易打退堂鼓。

三、对策与建议

1.规范管理程序,活动确保质量。要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建立协会、社团、学生会或学生社团联合会,院团委、院党委的逐级管理制度,活动要有计划,有请示,有落实,有总结,定期开展社团事务民主生活会,面对不足,及时整改。

2.加大物质保障。社团要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建议把教师指导社团活动工作纳入教师上课课时量,避免人员流失。经费缺乏是制约同等高校社团活动开展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院要对社团活动经费有所倾斜,对重点社团要重点扶持,如加强外界交流合作,提高社团宣传力度。因此,学校管理部门应给与高度重视。

3.建立激励机制。建议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情况及效果作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内容之一考核登记。团委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社团活动认证证书,可把学生参加重要活动和取得成绩写在证书上。

4.加强校际交流,打造精品社团。一是社团之间开展交流活动,院校之间开展交流,开展各类座谈会,交流心得,促进提高。二是学习借鉴其他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的经验,取长补短。三是把有限的经费和师资放在学院传统优势社团上,形成合力,打造精品社团,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石茗茗.关于江苏省高职院校社团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A].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2]徐其虎,王淑君.论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作用及建设[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10):49-51.

[3]张建新,章正波.我院学生体育社团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6(4):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