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的体征范文
时间:2023-10-30 17:57: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呼吸系统疾病的体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胃肠镜;无痛胃肠镜诊疗术;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c)-0163-03
近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肠胃病进行治疗的方法越来越多,肠胃镜作为消化内科较为常用的治疗方式,已逐渐被广泛应用[1]。但是,一旦肠胃镜进入患者体内,就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恶心、疼痛等临床表现,甚至还会存在患者当听到要进行肠胃镜检查时,就不想再继续治疗的现象,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进而增加病发率。随着人们的不断研究,无痛胃肠镜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并取得显著成效[2]。为了能够更好地探讨对无痛胃肠镜诊疗胃肠疾病全程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分析。选取2014年1月―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胃肠疾病需胃肠镜诊治患者80例作为对象进行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该科收治的胃肠疾病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在21~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5±2.9)岁;对照组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在22~5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4±3.5)岁。
1.2 临床诊断标准
①患者符合胃肠疾病的诊断标准,同时排除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重要器官功能患者。②患者自愿参与该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诊治方法
1.3.1 准备措施 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医护人员需要事先准备好胃肠镜以及手术过程中所使用到的相关药物、设备等,对患者进行胃肠镜治疗调查,对于那些进行过非无痛性胃肠镜检查的患者进行相应的调节,即调整患者心态,让他们能够欣然接受这一治疗,从而减少对该诊治方法产生的畏惧感。同时,还应该了解患者以前是否存在相关并发症,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通过对这些的了解,能够更好地在治疗过程中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做好这些术前护理准备工作,就能为手术的成功率奠定良好基础。另外,手术之前还应该告知患者禁食,最好确保禁食时间为12 h,这样不但能够保证患者胃肠的清洁度,还能够降低手术风险。
1.3.2 操作方法 第一,首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以便减少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痛苦,然后再借助设备对胃肠进行检查并治疗。一般情况下,在对患者进行麻醉时,都会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先注射枸橼酸芬太尼,待该药物注射时间在规定期限后,再实施1~1.5 mg/kg的方式进行丙柏酚的注射,等患者完全昏迷后,再进行手术。第二,手术过程中还应该格外关注患者四肢反应情况,如果患者由于手术疼痛产生反应,就必须加大药量,反之,则说明药物剂量的使用恰到好处。第三,患者手术过程中,如果出现严重性的血压下降情况,还应该及时输入麻黄进行急救;如果患者呼吸频率较之前逐渐减小,并出现呼吸局促现象,就应该立即使用阿托品进行急救,以免出现呼吸停止现象。
1.4 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即健康教育和并发症的防治。观察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方案,包括饮食干预、心理干预、运动干预、出院指导四个方面,具体操作如下。
1.4.1 饮食干预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胃肠疾病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患者住院期间,护士要对其饮食进行科学指导,定时定量,一周内必须低渣饮食,进食清淡及易消化食物,最好告知患者确保每餐八分饱即可。且多吃水果、蔬菜,这样不但能够均衡营养,还能确保每日摄入大量维生素,更好地促进消化。同时,还应该提醒患者戒烟、戒酒。
1.4.2 心理干预 胃肠道和消化系统都是由神经所调节的,而精神又和神经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这就需要患者时刻保持良好的的精神状态,护理人员可以适当的开展各种活动,比如:唱歌等,通过和其他患者的交流,使自己身心愉悦,从而促进胃肠的消化功能。
1.4.3 运动干预 健康的体质能够帮助消化,消化功能也能增强体质,也就是说,体质和消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护理人员要经常组织患者进行身体锻炼,还可以组织跳舞活动,通过对自身身体的锻炼,来提高腹腔压力。另外,身体锻炼还能有效预防便秘,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
1.4.4 出院指导 另外,患者出院后护士还应该叮嘱其格外注意饮食卫生,不能吃那种变质食物,尤其是街边没有任何卫生保障的食品。毕竟过多食用冷食,会出现腹痛等不良症状,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同时,由于腹部喜暖怕凉,一旦胃肠道遇到冰冷食物刺激,就会相应的出现痉挛现象,并导致腹部出现绞痛,因此,还应该叮嘱患者时刻注意保暖,夏季入睡时用被子盖好腹部,防止受凉。
1.5 观察项目和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自愿参与作时间和住院时间。②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判定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几乎没有发生不良反应;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者各项体征有所恢复;无效: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身体不适感严重加剧。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③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常见不良反应如疼痛、呕吐、焦虑等。④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治疗操作时间、住院时间上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在临床恢复情况上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的比较
2.4 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上的比较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暴饮暴食现象日益增多,大多数人由于都在和时间竞争,因此,也就很少注重生活饮食质量[3]。在这样一种情况的影响,也就间接的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尤其是胃肠疾病,发病几率更是快的惊人。所以,必须对这种疾病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
3.1.1 胃肠道疾病因素 俗话说:“病从口入”,消化系统的变化无常和饮食有着密切关系,比如:长期食用粗糙、过硬食物,或者是吃饭速度较快等,都会使食道和胃肠道遭到严重损伤[4]。另外,饮食不规律,也就会造成各种功能消化不良等。
3.1.2 饮酒过量 如果日常生活中经常性的饮酒,会造成急性胃粘膜,甚至还会引起肝炎、肝硬化等,这些疾病的发作会导致严重的恶心、腹痛症状[5]。
3.1.3 吸烟 众所周知,吸烟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但是,吸烟对消化系统所产生的影响,人们却是不知道的。从诸多临床症状上来看,吸烟和消化系统有着密切关系,烟草中所含有的尼古丁可以损害到胃粘膜[6]。因此,吸烟人群的胃溃疡在治疗后,伤口愈合难度大。
3.1.4 不良情绪 如果人们长期处于精神紧绷、愤怒状态,也就间接的影响到胃的消化功能,容易引发胃炎或者其他消化性疾病[7]。
3.2 胃肠镜诊治
3.2.1 传统胃肠镜 以往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所使用的胃肠镜检查方法还存在诸多弊端,无论是技术,还是方法上,都存在问题。不但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疼痛、恶心等症状,还会间接的导致血压升高、脑溢血等。如果过程中不进行麻醉,患者很容易疼晕过去。再加上诸多患者从别人口中得知胃肠镜检查比较难受,也就无法接受这一诊治和治疗,在这种情况下,会加重患者病情,甚至还会影响到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8]。从前面所讲述内容可以得知,传统的胃肠镜诊治方法具有疼痛、时间长等弊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很难接受,给检查带来不便,据相关报道结果显示,曾经接受过传统胃肠镜诊治的患者,有3/4的患者不愿再进行检查,1/4一患者对该项检查产生了一定的恐惧感,最终影响到最佳治疗时间。
3.2.2 无痛胃肠镜 近年来,无痛胃肠镜诊治方法作为一种方便、安全、无痛的新技术,逐渐受到广大人们的认可,是目前消化内科疾病诊治过程中最为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但能够使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减轻痛苦,还能通过术前护理人员的讲解,减少患者恐惧感,从而使患者可以完全放心的投入到检查过程中。另外,检查过程中护士指引病人提高配合度,也给医生带来很大的方便,进而更好地进行治疗[9]。该次研究中的80例患者中,采用无痛胃肠镜进行检查全程实施整体护理的患者总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实施整体护理对无痛胃肠镜诊治消化内科疾病不但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还能够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护理方案。
[参考文献]
[1] 杨润芝.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应用疗效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1(3):641-642.
[2] 邓兰俊.探讨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的临床应用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4,17(9):50.
[3] 刘云华,江应平,郭良忠,等.探讨消化内科无痛胃镜临床的应用疗效[J].中国医药导刊,2013,24(12):1963-1965.
[4] 李军宏.无痛胃肠镜诊治消化内科疾病的价值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25(15):225-226.
[5] 谢涛.探讨用无痛胃肠镜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4,27(2):65.
[6] 罗桂金,雷平光.无痛胃肠镜诊治消化内科疾病86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24(11):148-149.
[7] 王晓芳.临床消化内科疾病治疗中无痛胃镜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工程,2013,22(9):35-38.
[8] 周有际.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疾病检查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2013,16(10下半月):110-111.
[9] 李强,薛鸿鹏,姜子晔,等.探讨消化内科疾病运用无痛胃肠镜诊治的临床效果[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8(5):86-87.
篇2
[关键词]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呼吸衰竭;正压通气;呼吸兴奋剂
[中图分类号] R563.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4(c)-037-02
我们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并发Ⅱ 型呼吸衰竭32例,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34例。现将治疗结果比较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均为我院2007年1~6月收住院的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入选病例均复合2007年AECOPD诊断标准,入院后均给予抗感染(以药敏作为用药依据)、平喘(多索茶碱)、化痰(氨溴索)、支持治疗。采集资料:住院天数,气管插管率,病死率,两组治疗前后24 h及3 d后血气分析结果。
1.2 方法
NIPPV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经口鼻面罩或鼻罩连接,开始吸气压力8~10 cmH2O,呼气压力4 cmH2O,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上调治疗压力:吸气压力10~20 cmH2O,呼气压力4~6 cmH2O,每次持续2~4 h,每天调整3~4次,治疗时间以患者血气分析结果恢复正常或其他原因撤机。NIPPV上机标准:中重度呼吸困难,伴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并出现胸腹矛盾呼吸,pH 7.30~7.35和PaCO2 45~60 mmHg。呼吸频率>25次/min,上机后监测SaO2,PaO2降低者,逐步提高吸氧浓度至SaO2>90%。吸兴奋呼剂的使用:尼可杀米及洛备林各5支加入5%的葡萄糖水500 ml中24 h持续静脉滴注,应用时间视患者血气分析结果或需采用其他治疗措施而定。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共计有66例AECOPD患者,男44例,女,22例,年龄(65±14)岁。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并且两组在治疗后第1天及第3天血气分析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
2.3 两组治疗结果的比较
两组治疗结果的比较见表3。
2.4 其他
在1组32例患者中开始应用无创呼吸机时有8例出现憋气、不适症状,经调整压力,更换鼻面罩及向患者讲述应用方法后,仅有1例不能耐受退出,后来行气管插管,1例因病情加重在第3天行气管插管,2例因痰液较多、排痰困难行气管插管。2组有10例患者因病情加重行气管插管治疗。
3 讨论
COPD患者由于小气道阻塞,气道阻力增大,呼吸功增加,从而导致通气量减少和气体交换受损,表现为低氧和二氧化碳潴留,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时治疗的关键环节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减轻气道阻力,减轻呼吸肌疲劳,增加通气量,改善低氧及二氧化碳潴留,NIPPV作为一种正压支持通气方式,在COPD患者吸气时给予一个较高的压力,以克服气道阻力,减少呼吸功,增加潮气量。呼气时给予一个较低的压力支持,可以保持气道的开放,避免肺泡塌陷,促进肺泡内气体的交换,改善通气/血流比值失调,本试验结果表明NIPPV在治疗AECOPD并发呼吸衰竭时疗效确切,可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减轻呼吸困难,能降低气管插管率,有创呼吸机的应用,并且与传统的呼吸兴奋剂治疗相比有显著的差异。在应用NIPPV时要注意掌握合理的操作方法,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避免漏气,从低压开始逐渐增加辅助吸气压和有利于降低二氧化碳分压的方法,从而提高NIPP的治疗效果。并且无创通气可作为序贯治疗来帮助实现早期脱机,但是应用NIPP不利于排痰是其最大的缺点。呼吸兴奋剂作为中枢兴奋剂,在治疗过程中会增加机体对氧气的消耗量,从而进一步加重低氧,特别是患者痰液较多时,患者呼吸衰竭可能会进一步加重。但是对于患者痰液较少,二氧化碳潴留严重,伴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早期应用可以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减轻意识障碍,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07,30:8-17.
[2]无创-有创序贯机械通气多中心研究协作组.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行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06,29:14-18.
[3]俞森洋,张进川.当代呼吸疗法[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565.
篇3
关键词: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
中图分类号:R714.25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0-073-01
新生儿呼吸道疾病通常症状较重,不及时治疗容易危及患儿生命,而通气治疗方法一直是临床首选新生儿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方法,正压通气方法是一种受到广泛好评的治疗方法[1]。本文观察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2月6日-2013年8月9日收治的新生儿呼吸道疾病的患儿234例,按照疾病的不同类型分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组、吸入性肺炎组、感染性肺炎组和早产儿呼吸暂停组,NRDS组52例,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在1-28天,平均年龄(14.9±4.8)天;其中足月儿11例,早产儿41例;吸入性肺炎组97例,其中男51例,女46例,年龄在1-28天,平均年龄(14.8±4.8)天;其中足月儿20例,早产儿77例;感染性肺炎组46例,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在1-28天,平均年龄(14.9±4.9)天;其中足月儿10例,早产儿36例;早产儿呼吸暂停组39例,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在1-28天,平均年龄(14.8±4.8)天;其中足月儿8例,早产儿31例;4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4组患儿均采取无创呼吸机进行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无创呼吸机由美国泰科提供,在患儿夜间睡前,将鼻面罩与呼吸机连接后,在患儿鼻处罩好,调节呼吸机压力,通畅开始选择低压,逐渐升高,让患儿可以更好的适应呼吸机,通过患儿自身情况,调节最适合患儿的压力指数。
1.3应用效果评定标准[2]
应用效果评定标准可分为痊愈、好转和无效3种,痊愈:呼吸困难基本改善,呼吸暂停完全消失,不需机械通气,原发病完全治愈或有明显好转;好转:呼吸困难有明显改善,呼吸暂停消失,不需机械通气;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好转,或加重,仍需机械通气,其中也包括放弃治疗及死亡者;总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都是采用专业的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所有计数数据采用χ2进行检验,组间t检验,平均值以 ±s表示,并且P
2结果
2.1 4组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的应用效果
NRDS组总有效率100.00%,吸入性肺炎组总有效率96.91%,感染性肺炎组总有效率100.00%,早产儿呼吸暂停组总有效率100.00%,4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患儿病程与痊愈率的相关性
病程1-3天的患儿111例,其中治愈105例,治愈率为94.59%;病程3-7天的患儿70例,其中治愈55例,治愈率为78.57%;病程7-28天的患儿53例,其中治愈40例,治愈率为75.47%;病程1-3天的患儿治愈率明显高于病程>3天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新生儿容易因为肺部功能发育尚未完善,肺容量,功能残气量较小引发呼气末肺泡萎陷,表现为各类呼吸系统疾病如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暂停等,而早产儿更容易出现上述病症[3]。同时新生儿自身免疫能力低下,对抗病原菌入侵能力较差,因此吸入性肺炎以及感染性肺炎也成为了新生儿常见疾病。治疗此类疾病的方法以通气为主,机械通气法治疗此类病症可收到较好的疗效,但由于机械通气较大的副作用,较昂贵的价格,难以被患儿家属接受,不宜首选,而持续正压通气自投入使用以来,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好评。
正压通气的方法治疗原则还是以扩张萎缩的肺泡为主,并且其特性保持了患儿吸气呼气均是正压状态,可使更多肺泡投入使用,提高了氧在肺泡中的弥散体积侧面提升了氧气利用率,氧合能力以及血流比值均可得到提升,较之机械通气,具有更低的机械通气率,从而治疗费用也相对较低,在治疗效果上也有一定的改善[4]。本研究结果显示,对4类呼吸系统疾病,正压通气治疗效果均相当显著,但正压通气治疗越早使用,疗效越好,其原因可能由于病程较短的患儿呼吸系统损害程度较轻,特别是1-3天病程的患儿,治愈率高达94.59%,治愈率随着病程变长而递减。因此,根据本研究观察,正压通气对各类呼吸道疾病患儿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越早进行治疗效果越好。
参考文献:
[1] 陈美艳. 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价值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159-160.
[2] 祝华平,夏世文,胡永群,等. 新生儿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改良固定装置的临床应用[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4):1078-1080.
篇4
【关键词】 穴位贴敷法;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5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62-02
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高,病程较长,很多都是慢性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1]。尤其在老年群体中,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已经成为多发病和常见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因此,要积极采取措施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进行治疗。穴位贴敷法是中医上一种重要的疗法,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可用来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文章对110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采用穴位贴敷法治疗和护理的相关情况作了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10例进行研究,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54例。患者年龄最大为79岁,最小为16岁。疾病类型:慢性支气管炎45例,哮喘33例,过敏性鼻炎18例,肺气肿11例,慢性咽炎3例。本次所选病例排除有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过敏体质患者、糖尿病患者、处于疾病发作期患者、孕妇。
1.2 治疗方法 入选病例均用“冬病夏治”疗法,采用穴位贴敷法,自制药膏,主要成分为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将其研成粉末,然后用稀释的姜汁做成膏状,每次取2g,先将患者背部的汗液擦干,保持背部皮肤清洁,因为腧穴是内脏主要的经气输注之处,因此要对腧穴按摩数秒,当患者感到麻、酸、胀的时候,将药膏敷在患者双侧心俞、肺俞、膈俞上。贴敷时间为每年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连续治疗3年。
1.3 护理方法 ①贴敷前护理:在穴位贴敷之前要向患者说明治疗的机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正确的操作方法,同时明确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让患者了解在治疗中会出现局部热、麻痒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水泡,让患者对此有心理准备。②贴敷护理:在整个操作中医护人员要坚持无菌操作,对患者病情密切监视,尤其要防止患者受凉。对于老年慢性呼吸道系统疾病患者来说,他们的身体机能下降,耐药性较差,在贴敷中应该严格全面考虑这些因素。③贴敷后护理:药膏贴敷后患者局部会出现烧灼感,如烧灼感非常明显,直接取下药物即可,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如贴敷部位烧灼感明显,出现水泡,要告知患者不能用手抓挠,小水泡切忌弄破,要让其自行吸收。当水泡直径过大,需要做特殊处理,首先要对局部消毒,然后采用无菌注射器将水泡中的渗液吸出,最后将止痒粉和湿润烧伤膏直接涂到上面,3-4d后痊愈。皮肤愈合后早期会有色素沉积,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色素会逐渐消退,不会留下瘢痕。④生活护理:在药膏贴敷过程中患者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1个月内禁烟酒,禁止进食辛辣、生冷的食物。在贴敷4-6h内不宜洗澡,局部不用肥皂。患者要注意保暖,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预防感冒。
1.4 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在冬季仍有发作,但发作次数减少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为无效。总的治疗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
2 结 果
本组110例患者采用穴位贴敷法治疗,显效54例,有效48例,无效8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2.7%。8例治疗无效的患者主要是未坚持治疗。
3 讨 论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冬季发病较多,主要与气候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多数患者症状冬重夏轻,这部分患者属于阳虚性体质[2]。因此,治疗时间应该以夏季为宜,需要通过春夏养阳,改善患者阳虚体质,让患者阳气充沛,恢复到健康状态。在本组研究中采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方法对患者相关穴位进行刺激,使患者经络畅通,气血调和。此种治疗方法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减轻了患者的不良反应,降低了对患者肝脏以及胃肠道的刺激,药物作用能充分发挥[3]。贴敷时间选择在三伏天,主要是因为三伏天是1年的阳中阳,而午时是1天中的阳中阳,在这个时候人体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贴敷药膏后,药物会通过穴位、经络等渗透到体内,产生较强的作用。
在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过程中,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优质的护理工作不仅能提高患者的配合度,而且能通过合理的饮食指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疾病诱发因素,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陶香梅.老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和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5):170-171.
篇5
【关键词】 支气管肺炎; 盐酸氨溴索; 合理使用
中图分类号 R56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1-0188-02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性状为无色透明液体,该药物是溴乙新的代谢产物,也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祛痰剂之一[1]。支气管肺炎是指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性疾病,是发生在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炎症,亦称小叶性肺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息、气急、呼吸困难等。盐酸氨溴索在治疗支气管肺炎等多种疾病中应用十分广泛,故对于该药的药理作用、禁忌证及不良反应等是临床医师应该十分熟悉并掌握的内容。本文选取43例支气管肺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该药的情况,分析盐酸氨溴索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3例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22例,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18~45岁,平均(32.00±0.35)岁,病程1~3周,平均(2.00±0.25)周;对照组21例,其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20~45岁,平均(33.00±2.68)岁,病程1~3周,平均(2.50±0.25)周。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临床症状表现:起病急,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气促。体征:鼻翼煽动、肺部体征早期可不明显或表现为呼吸音减弱,也可闻及双肺固定的中、细湿音。胸部X线:可见非特异的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影,多发于中内带,也可出现大片的阴影。或伴有肺不张或肺大泡。血液检查:白细胞>1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0%、C-反应蛋白升高等感染征象。
1.3 排除标准
排除合并支气管哮喘、COPD、肺结核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者;患有心脏疾病者;伴有肝、肾功能不全者;两周内使用过祛痰药物者;对盐酸氨溴索成分过敏者。
1.4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完善相关检查,诊断明确,给予抗感染、雾化、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盐酸氨溴索30 mg,静脉点滴,2次/d。对照组仅给予上述基础治疗。两周为一疗程。
1.5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1周内发热、咳嗽、气急等临床症状完全缓解,肺部呼吸音正常,未闻及肺部音。胸部X线片示肺上斑片状阴影消失。有效:1周内发热、咳嗽、气急等症状有所缓解,肺部呼吸音较前有所增强,偶可闻及肺部小湿音,胸部X线示肺上斑片状阴影较前明显减少。无效:1周内发热、咳嗽、气急等症状无改善,胸部体征及X线片等均无改善。总有效=显效+有效。
1.6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治疗组中,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中,显效7例,有效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24,P
3 药理
3.1 药理作用
3.1.1 溶解粘痰功能 溶解粘痰是氨溴索的主要功能,粘蛋白和脱氧核糖核酸是痰液中的主要成分。粘蛋白与痰液的密度密切相关,而粘蛋白是由支气管气管腺体分泌。脱氧核糖核酸是由呼吸道内的中性粒细胞坏死崩溃产生,常见于呼吸道的急性感染后。氨溴索溶解粘痰的机制如下:(1)抑制脱氧核糖核酸分解;(2)作用于支气管黏液细胞的溶酶体,使溶酶体释放,进而能够使得痰液中的酸性粘蛋纤维断裂。(3)增加呼吸道中的浆液性液体的分泌,可以稀释粘痰,使痰液容易排出。
3.1.2 抗炎症作用 氨溴索的抗炎症机制包括:(1)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活化的环节;(2)抑制人白细胞和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症因子,发挥抗感染作用;(3)增加抗生素在呼吸道的药物浓度。
3.1.3 抗氧化作用 氨溴索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1)清除H-等易减弱这些自由基对支气管黏膜的损害导致的高反应性;(2)抑制中性粒细胞产生的H2O2;(3)通过激活谷胱甘肽系统,是细胞内的谷胱甘肽合成增多,破坏自由基。
3.2 适应证
氨溴索因其抗炎、抗氧化、溶解粘痰等作用,使得该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应用十分广泛,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肺纤维化等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氨溴索的抗感染、抗氧化和增加纤毛运动等功能可以起到改善气道上皮表面清除的功能,能够预防COPD的发生和发展。氨溴索在肺组织中的药物浓度较血清中的药物浓度高19倍,气道上皮黏液内的药物浓度更高。
3.3 禁忌证及不良反应
氨溴索是临床安全性较高的药物之一,目前仅偶见过敏反应,有少数患者用药期间可出现便秘、头晕、恶心等症状,停止用药后症状可消失。
4 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在我国是内科常见病,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死亡占城市死亡病因的第四位,占农村死亡病因的第一位[2]。痰液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一个常见症状,一些特征性的痰液对疾病的诊断往往具有提示作用,而痰液如不能够及时的排出往往是疾病加重的因素之一,故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祛痰药物的使用是基础治疗之一,合理的应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盐酸氨溴索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粘痰溶解药,能够使气道的浆液分泌增加,稀释痰液促进排痰。使纤毛活动空间提高,还可以使纤毛摆动能力加强,以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改善肺功能、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除此之外氨溴索还可以刺激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和分泌表面活性物质,可以起到防止肺泡萎陷、改善肺功能、减少肺泡损伤的作用。本研究也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促进痰液的排除,较单纯的常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罗念辉,张红.盐酸氨溴索佐治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7):2267.
篇6
1呼吸系统疾病埋线治疗的处方方式
埋线配穴处方是在分析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病机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腧穴组合而成的,是埋线治疗的关键步骤。埋线处方的组成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埋线配穴处方必须根据经络理论、经脉的循行和腧穴的分布、功能及特异性,结合呼吸系统疾病涉及的脏腑、病情的标本缓急进行严密组合。做到配穴精炼、酌情加减、灵活多变。①辨证分型取穴:辨证分型取穴是根据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表现和病因病机对疾病分为不同类型,根据脏腑气血辨证进行配方选穴。例如赵维杰[1]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按照辩证分型将哮喘分为肺虚型(A型)、肺脾两虚型(B型)与肺肾两虚型(C型),发现穴位埋线治疗支气管哮喘有肯定疗效,且对肺虚型及肺脾两虚型疗效更好,病程短者疗效最好。蒙珊等将变应性鼻炎分为肺虚感寒、脾气虚弱、肾阳亏虚三型辨证分型治疗,其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明显改善。潘文宇将慢性咽炎分为肺阴不足、肾阴不足、痰瘀互结、脾胃失调四型进行治疗,有明显疗效。②主穴+辨证配穴:对于特定疾病,在针对性地根据主症选择主穴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症状辨证进行配穴。即分基本取穴与加减配穴。刘景洋等治疗支气管哮喘主穴选择定喘、肺俞,配穴为肺气虚配风门、脾气虚配脾俞、肾气虚配肾俞,可改善哮喘患者的呼吸道症状及肺通气功能,在预防及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王基功等治疗慢支及哮喘,主穴:选择肺俞、定喘、膻中,配穴根据辨证施治选择相应穴位亦能明显改善症状。③主穴+症状配穴:对于某一疾病,不考虑辨证,仅仅根据疾病选择主穴并根据症状表现配穴。孙文善等治疗缓解期支气管哮喘选用天突、定喘、肺俞、脾俞、肾俞穴,咳嗽痰多加中脘、丰隆、足三里;气喘胸闷加膻中、气海,能缓解患者气喘症状。
王伯均主穴选择膻中、肺俞、肾俞、脾俞,咳嗽甚者加天突,喘甚者加定喘,痰多者加丰隆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取得较好疗效。李珍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选择主穴处方1迎香、肺俞、脾俞、肾俞、印堂、大椎、至阳、合谷,和处方2风池、双鼻穴、风门、意舍、志室、上星、攒竹、足三里。症状配穴:鼻涕多加丰隆;肺热加曲池、鱼际;瘀肿加膈俞,肝俞;肾阳亏虚加命门、关元;便秘加支沟、大肠俞、天枢、上巨虚;哮喘加膻中、定喘、心俞。④固定穴位处方:仅仅采用了固定的处方穴位,或者是根据特定穴或特定针法进行埋线治疗,不考虑辨证、症状。涂新生仅选用定喘穴和大椎穴,在原本针灸此两穴治疗支气管哮喘有效的基础上,采用埋线治疗,对穴位的刺激更加持久强烈,通过累积巩固治疗进一步增强了止咳平喘之功。张琳等埋线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所有患者均采用埋线疗法治疗,治则:宣肺化痰,降气平喘。取穴:定喘(双)、肺俞(双)、风门(双)、丰隆(双)、足三里(双)、膻中。汤杰等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每次取单侧丰隆、定喘、肺俞、肾俞、足三里。下次取对侧相同穴位,可以减少患者AE-COPD次数,特别是重度AECOPD次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武应臣取穴足三里、关元治疗慢性咽炎100例,调和脾胃,培补元气,提高抗病能力,达到治疗慢性咽炎的目的。
2呼吸系统疾病埋线治疗的配方用穴规律
埋线疗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配方取穴尽管有辨证和根据症状配穴的不同,但是仍然是有一定的取穴规律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以下特点:①强调局部取穴: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重视局部取穴。无论是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还是鼻炎、咽炎,均与肺有密切的关系。肺位于胸中,胸气街聚于胸前与背俞穴,因此治疗多用胸部和后胸部穴位,如前胸部的膻中穴,后背部的定喘、风门、肺俞,都是常用的治疗穴位。此外,鼻炎治疗中的迎香穴,咽炎治疗使用的天突穴,也属于局部取穴。②调节肺气宣发与肃降:肺病的发生多由素体虚弱,外邪乘虚而入,内伤于肺,引起肺气宣发与肃降功能失调,出现咳嗽、气喘症状。手太阴肺经“上膈属肺,从肺系”,其主治病候“肺胀满,膨膨而喘咳”,因此调节肺气以选择手太阴肺经穴位为主,如以喘为主选用尺泽、太渊、鱼际等宣肺平喘,以咳为主选用孔最等益肺止咳,手阳明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其穴位合谷具有祛风解表散寒作用,曲池穴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通络、开通肺气的作用,主治鼻、咽喉部位的病症。③重视健脾益肾:呼吸系统疾病与肺脾肾密切相关。患病日久,殃及脾肾,肺脏功能的恢复有赖于脾的健运和肾的温煦作用。因此,健脾益气的穴位如脾俞、足三里,温阳补肾穴位如关元、气海、肾俞在呼吸系统疾病的缓解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穴位。④化痰,控制咳喘发作: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痰既是病理产物,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痰饮内停,阻遏于肺,影响肺的宣发与肃降,出现咳喘痰症状。因此,健脾化痰的穴位如丰隆等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定喘作为经外奇穴通过埋线可使此类穴位得到较长时间的刺激,继而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改善支气管及肺血管的微循环,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少支气管内皮细胞和腺体分泌,从而起到较为持久的化痰、平喘作用。
3小结
篇7
急诊检查:病人体温37.2℃,呼吸20次/分,脉搏92次/分,血压120/74 mm Hg。
体征:病人精神紧张,面色苍白,头布冷汗,语言流利,回答自如。胸部外形正常,心界不大,心音正常。双肺叩诊清音,语颤正常。听诊两肺下部有湿音,尤其以右下肺明显,咳嗽后局限性湿音位置不变。腹部检查无异常所见。双手指呈现轻度“杵状指”改变。
分析
认证――确认是否为咯血?这是急救的前提。
咯血:喉及喉部以下的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咯出,即为咯血。遇到咯血的病人,必须与呕血和鼻出血相鉴别。
呕血:除有消化道疾病病史之外,呕出血颜色多为暗红色,棕色,呈鲜红色较少。呕出的血液多与胃内食物、胃液相混合;测定酸碱度为“酸性”。
鼻出血:鼻前庭出血不易与咯血相混淆,关键是后鼻腔出血,尤其是出血量较多时,血液经后鼻孔沿软腭与咽后壁下流,最后经口腔咯出。这种出血,病人先有咽部异物感,很少伴有咳嗽。
辨证――确认为咯血之后,还要简要地判定是哪一类疾病引起的咯血,这就要求我们依据病史、发病情况和重要阳性体征进行辨证。
病例主症是什么?辅症是什么?
主要症状是咯血,其特点为突发性咯大量鲜血。
辅助症状是慢性咳嗽达2年之久,伴有咳痰,脓性。伴随症状是不发热,伴有体力下降。
体征是右肺下部有固定性局限性湿音。初步判定咯血与肺部疾病密切相关,特别令人怀疑的是支气管扩张。
引起咯血的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肺结核 临床最常见的引发咯血的肺结核是浸润性肺结核。由本病引起的咯血多数为少量咯血,少数为大量咯血。平素伴有咳嗽,多为干咳,少数咳黏液痰。病人平素具有结核感染全身表现,如乏力、盗汗等。体格检查发现阳性体征不多,需要X线检查确诊。
肺脓肿 肺脓肿的临床特点为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起病急剧,畏寒高热,大量咳痰、伴胸痛、气促。约有1/3病人发生咯血,有时呈大量咯血。体格检查,在肺脓肿尚未形成脓腔时,呈现出肺实变体征,一旦形成脓腔,局部听诊可闻及“空瓮音”。慢性肺脓肿常有杵状指(趾)。
肺炎 这里所说的肺炎是指细菌性肺炎,统称为“大叶性肺炎”。多数起病急剧,畏寒高热,肌肉酸痛,伴患侧胸痛,咳嗽时加剧。痰少,可带血呈铁锈色。引发大咯血者少见。体格检查,表现出全身感染征象,胸廓呼吸运动减弱,叩诊音稍浊,听诊呼吸音减弱。重症可伴发休克。
肺血栓栓塞症 本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咯血等。将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最常见、最重要的3个症状联合起来,称为肺血栓栓塞症“三联征”。肺部可听到哮鸣音或细湿音,甚至偶可闻及血管杂音。
对本病的确诊主要依靠辅助检查,螺旋CT是目前最常用的确诊手段。放射性核素肺通气/血流灌注扫描,是重要的诊断方法。此外,MRI肺动脉造影(MRPA),对段以上肺动脉内血栓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肺动脉造影为诊断本病的经典方法。
支气管扩张 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大多继发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临床特点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慢性咳嗽、大量脓痰,与改变相关,多在晨起时加剧。70%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咯血,有时为大量咯血。体格检查,病变重或继发感染时,常可闻及下胸部、背部固定而持久的局限性粗湿音。有时还可闻及哮鸣音。部分慢性患者常有杵状指(趾)。
原发性支气管癌(肺癌) 目前,肺癌的发病率有逐年提升趋势。肺癌多发于成年人,特别是40岁以后者为著。隐匿性发病,临床特点,早期表现为刺激性干咳,中心型肺癌常出现少量咯血或血痰。晚期会出现一系列恶性肿瘤浸润、压迫所导致的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气短、喘息、发热、消瘦、声音嘶哑、咽下困难等。有时还可出现“副癌综合征”表现,如骨关节疼痛、乳腺增大、肌肉无力等。体格检查,早期一般很少发现明显的阳性体征。确诊依靠胸部X 线检查及活体组织检查。
心血管疾病
二尖瓣狭窄 心血管疾病引起咯血的,最常见的是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狭窄发生咯血,常表现为如下几种情况:①突然咯大量鲜血,通常见于严重的二尖瓣狭窄,是因肺静脉压突然升高,造成静脉破裂所致。咯血后,肺静脉压减低,咯血可自行缓解。②呼吸困难,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初始发作常以运动、精神紧张为诱因,继而表现为静息时呼吸困难,多呈阵发性夜间发作的呼吸困难。③咳嗽,常见。重要体征为心尖区低调隆隆样舒张中、晚期杂音,局限,不传导。
血液系统疾病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ITP是最为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上以儿童急性发病者多见,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出血。①皮肤、黏膜出血:全身皮肤瘀血、紫癜、瘀斑,严重者可有血疱及血肿形成。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黏膜及舌出血常见。②内脏出血:当血小板<20×109/ L时可出现内脏出血,如呕血、黑粪、咯血、尿血、阴道出血等,颅内出血可致剧烈头痛。
因患ITP而发生咯血者并非罕见。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AA主要的临床表现:①贫血;②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③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全身皮肤瘀血、紫癜、瘀斑,严重者可有血疱及血肿形成。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黏膜及舌出血常见,也可出现内脏出血,如呕血、黑粪、咯血、尿血、阴道出血等,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
首诊思路
确诊为咯血2年慢性咳嗽病史,咳嗽痰量逐渐增多,多为脓痰。突然咳嗽发作,开始痰中带血,继而变成大口咳出鲜血。不混有食物(胃内容)。
分析判定本病例可能是哪一类疾病引起的咯血 从以上分析可见,我们在处理咯血时,关键是要及时鉴别是心脏病、血液病或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咯血。一般而言,简要的鉴别要点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准确、全面地了解病人病史 如果有心血管疾病病史,当然要多考虑心脏病引起的咯血;如果有呼吸系统疾病病史,自然要多考虑肺、气管病变引起的咯血;这是鉴别的基础。
【本病例病史】
2年前一次感冒后,咳嗽不适延续至今,始终未愈,近1年来咳嗽略有加重,自觉体力不如以前,劳累时出现气喘。咳嗽痰量逐渐增多,尤以清晨起床后明显,多为浓痰。
认真、详细地进行体格检查①心脏病引起的咯血,多可见到的特异性体征:二尖瓣狭窄,心尖部具有低调隆隆样舒张中、晚期杂音,局限,不传导。②血液系统进引期的咯血,多可见到的特异性体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可发现全身皮肤瘀血、紫癜、瘀斑、严重者可有血疱及血肿形成。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黏膜及舌出血。③呼吸系统疾病,多可见到的特异性体征:a.肺脓肿:在肺脓肿尚未形成脓腔时,呈现出肺实变体征,一旦形成脓腔,局部听诊可闻及“空瓮音”。慢性肺脓肿常有杵状指(趾)。b.肺炎:体格检查,表现出全身感染征象,胸廓呼吸运动减弱,叩诊音稍浊,听诊呼吸音减弱。重症可伴发休克。c.肺血栓栓塞症:肺部可听到哮鸣音或细湿音,甚至偶可闻及血管杂音。d.支气管扩张:体格检查,病变重或继发感染时,常可闻及下胸部、背部固定而持久的局限性粗湿音,有时还可闻及哮鸣音。部分慢性患者常有杵状指(趾)。
【本病例体验】
听诊两肺下部有湿音,尤其以右下肺明显,咳嗽后局限性湿音位置不变。双手指呈现轻度“杵状指”改变。
分析判定 支气管扩张。
为确诊为支气管扩张症,如果条件具备,还需要作什么检查①胸部X线平片检查。囊状支气管扩张的气道表现为显著的囊腔,腔内可存气液平面;②支气管造影;③CT检查,现成为诊断支气管扩张的主要方法。
紧急应对措施
稳定情绪,调整。急性大咯血患者都会因目睹大量鲜血不断咯出而精神紧张,甚至惊慌失措,大有濒死之感。此时,医生在现场对患者进行适宜的安慰十分重要。应该向患者说明:咯血的危机,不在于失血,而在于急性呼吸道阻塞,呼吸道内的血液不能及时咳出,停留、凝固,窒息而死亡。为此,患者应采取坐位,解开衣领,以利呼吸和咳嗽,若自觉有痰(血)要尽量咳(咯)出。切不可因恐惧咯血,有痰(血)强忍而不咳,这是最危险的。若见有血液大量涌出时,可取头低脚高位。
为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可以适当给予镇静剂。如地西泮(安定)5 mg,口服,3次/日;阿普唑仑0.4~0.8 mg,口服,3次/日。
咳嗽剧烈者,可用可待因0.03 g,但忌用吗啡。不要过多使用强力镇咳药和镇静药,以免抑制咳嗽反射,使血液不易咯出,发生窒息。
若已知出血病变位于胸部的某一侧,可于患侧胸部放置冰袋或沙袋,以限制患侧呼吸运动,有利止血。
针刺:常用穴位有孔最、尺泽、巨骨等。
篇8
据流行病调查学显示[1]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目前一些疾病的高发态势下,内科疾病的急诊发生率正处于不断升高的状态且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表明由于内科急诊疾病往往存在病情复杂、变化较快等特征,因此对其救治不及时或者是治疗措施不恰当就常导致病情的急剧恶化、乃至死亡,所以我们认为加强对内科疾病的院前急救能够为院内治疗提供宝贵的黄金时间,进而提升生存率和有效降低致残率,因此我们对内科疾病的院前急救效果进行观察,现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于2009年10月~2010年10月选取281例实施院前急救的内科疾病患者,同时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查阅患者病历资料显示其中男153例(54.45%),女128例(45.55%);平均年龄(52.04±10.20)岁。其中65岁者为70例(24.91%);同时患者病历资料还显示内科疾病急救中以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泌尿系疾病和其他疾病最为常见(分别38.62%、46.00%、1.87%、8.00%和1.00%以及4.51%)。
研究方法:参考现行的临床试验设计要求,制作《内科疾病院前急救效果观察表》,并由专人对表中内容诸如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急救原因、基础疾病、临床诊断和院前急救方法以及效果等观察与记录且对所得数据实施统计与分析。
院前急救措施:根据院前急救临床路径要求,内科疾病的院前急救原则以保证生命体征稳定为主,从而进行更加有效地院内救治提供宝贵的时间,例如院前急救含有:①严密监测患者呼吸、脉搏、心率和血压以及患者病情变化。②在患者发病现场应根据患者情况实施体格检查等措施,且对患者作出初步诊断并制定救治措施。③对患者鼻腔和口腔分泌物、呕吐物和血凝块等易堵塞气道的物质实施快速清除,若是患者存在舌后坠现象则应放置口咽导管或是舌钳。④同时在医生进行对患者病情处理时嘱护理人员建立静脉通道,并针对患者病情而进行输液等一般和对症处理:如血压过低时给予升压药多巴胺和进行补液等措施以便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而对于呼吸和心跳骤停者则给予肾上腺素等药物以及配合人工呼吸和气管插管以及胸外心脏按压等方案。⑤另外,在对患者转运期间应注意各种管道的检查,包括是否堵塞、是否脱落等。
急救效果分级[2]:①显效:呼吸困难明显缓解,心率和血压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②有效:呼吸困难和心率以及血压有一定程度改善,动脉血氧饱和度升高或是接近正常水平;③无效:患者生命体征消失,心电图变为直线。
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 12.0分析软件对数据实施处理。
结 果
内科疾病院前急救效果分级结果:显效95例(占33.81%),有效182例(占64.77%),无效4例(占1.42%),总有效为277例(占98.58%);其中本次研究中无效的4例患者分别为心脏猝死2例,脑出血导致脑疝者1例,农药中毒者1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结果,见表1。
表1 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结果(X±S)
注:P<0.05,说明对内科疾病进行院前急救处理后患者生命体征得以稳定,为更好的院内治疗奠定了基础。
讨 论
所谓院前急救是指[2,3]受到各种急危重症和创伤以及中毒等对人们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人群所实施的院前急救医疗行为。通过本次对内科疾病所采取的院前急救效果观察后,我们发现虽然此类患者病情较急、较重以及死亡率较高,但是只要实施诸如本次所采取的有针对性急救措施后就能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而极大降低死亡率(从以上结果中不难看出)。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能够取得以上较为满意的急救效果是因为院前急救达到了“无治疗期”(指从患者发病到得到治疗为止的时间)的目的,这样便能对患者实施高效和及时的医疗救治服务,进而提高存活率,例如:①心理疏导,此类患者往往存在着诸如紧张及焦虑等心理问题,因此我们除了积极给予救治外,还安慰和鼓励患者,从而稳定其紧张不安情绪、进而帮助患者渡过精神上的难关。②快速诊断、制定救治方案:例如作为院前急救环节中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救期间最为重要的环节,这样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以及降低肺部感染和化学性肺炎等疾病的发生率,而对于昏迷或呕吐患者则应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其次对于呼吸心跳骤停者应立即给予CPR;另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输液救治(应遵循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其主要目的是保持血压稳定和满足诸如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灌注等[4]。
总之,及时和有效的院前急救对提高内科疾病患者存活率和改善患者以后生活质量具有不可估量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杜军,冯树行,高燕,等.2000~2006年间急诊内科疾病谱的临床分析[J].世界危重症病医学杂志,2007,4(3):847.
2 万立东.院前急救概论[J].继续医学教育,2006,20(24):19-24.
篇9
[关键词] 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匹多莫德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1-0047-03
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具有发病急促、病因复杂以及反复发作等特点[1]。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不畅、发热以及咳嗽等,病情严重将会出现严重的缺氧、休克以及呼吸衰竭等不良症状,发生概率呈现每年增加的趋势,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因此,采取有效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3]。目前,临床上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的有效药物较多,匹多莫德作为临床上治疗效果十分显著的临床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过程中[4]。本研究对呼吸系统感染患儿行匹多莫德治疗,治疗效果十分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18例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法进行分组,正面为对照组,反面为实验组,各59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实验组男30例,女29例;年龄5.5个月~6.5岁,平均年龄(3.28±1.24)岁;病程8.5个月~16.5个月,平均病程(13.46±1.02)个月;发生呼吸系统感染次数4次~11次,平均(7.02±1.24)次。对照组男32例,女27例;年龄6.5个月~7.5岁,平均年龄(3.75±1.48)岁;病程9.5个月~17.5个月,平均病程(13.77±1.45)个月;发生呼吸系统感染次数5次~12次,平均(7.14±1.35)次。纳入标准:①符合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临床诊断标准;②患儿家属均为自愿接受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儿仅为一次患有呼吸系统感染疾病;②存在心、脑、肝、肾功能障碍的患儿。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给予抗感染联合吸氧雾化治疗,常规治疗为镇静、吸氧以及化痰等。将0.5 mg布地纳德(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03795)加入20 mL生理盐水中,行雾化吸入。2个月为1个疗程。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天津中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224)治疗,初始剂量:每天2次,每次400 mg,服用2周后改为每天1次,剂量不变。2个月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其他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治疗效果评定标准[6]:①治愈:经过治疗后,患儿各项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身体各项体征全部恢复正常,并且治疗1年时间后患儿未出现再次感染的情况;②显效:经过治疗后,患儿各项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治疗1年时间后患儿发生感染次数≤3次;③有效:经过治疗后,患儿各项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缓解和控制,并且在治疗1年时间后患儿再次发生感染次数≤6次;④无效:经过治疗后,患儿各项临床症状、身体体征均未发生任何变化,甚至出现恶化。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其他临床观察指标:散热时间、再次发生感染次数、再次感染病程以及控制感染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11.0软件包予以核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行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55例,93.22%)显著高于对照组(42例,7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其他临床观察指标情况比较
实验组散热时间、再次感染时间、再次感染次数以呼吸道感染控制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儿科呼吸系统发生反复感染是一种临床上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其发生机制与患儿的免疫功能较为薄弱存在密切关联。由于患儿体制差、抵抗力低下、缺乏维生素以及易感染病菌等均是造成患儿呼吸系统感染的主要原因[6]。儿科呼吸系统感染具有感染率高以及反复发作等特点,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7]。常规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主要以供氧、抗生素以及吸痰等治疗为主,但是治疗效果并不显著,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抗药性,若长期服用,将会引发其他疾病,如:心肌炎、肾炎及哮喘等,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临床治疗具有较大的局限性[8]。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需要充分考虑到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主要指的是呼吸系统感染的根本病原,在患儿感染期间需要时刻监测患儿各项身体体征和临床症状,避免再次发生呼吸系统感染;外因存在多元化因素,患涸诨疾∑诩洌避免为了立刻为患儿散热以及缓解症状而使用激素类药物、免疫系统抑制药物等,应该通过调节患儿身体的抵抗能力、免疫能力,进而更好地治疗儿科呼吸系统感染疾病[9]。
目前,临床上对于儿科呼吸系统感染的治疗,通常采取调节患儿免疫力联合抗生素的治疗方法[10]。近几年来,伴随我国医疗研究的不断加深,匹多莫德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调节药剂,其治疗有效率已经受到临床医学的广泛关注[11]。患儿在服用匹多莫德药剂后,能够进一步明确药物的生物有效度,提高患儿体内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病灶的趋化性,进而提高患儿机体的免疫能力,更好地预防病菌的侵入和滋生[12]。同时,还能够调节T细胞群的平衡,进一步激活患儿体内NK细胞,强化患儿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反应[13]。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病毒侵袭所致,本研究通过在雾化吸合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匹多莫德治疗,能够达到抗细菌和抗病毒的作用,因此,使用匹多莫德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获取更好的治疗效果[14]。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有效率(55例,93.22%)显著高于对照组(42例,71.19%),实验组散热时间、再次感染时间、再次感染次数及呼吸道感染控制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综上,通过行匹多莫德治疗,不仅能够缩短患儿散热时间、再次感染时间、次数以及感染控制时间,还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伟玲. 匹多莫德治疗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疗效观察及其治疗体会[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 21(5):90-91.
[2] ⒈潭穑刘瑞莲. 80例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的临床治疗体会[J]. 吉林医学,2013,34(17):3358-3359.
[3] Xiong YF. Application of pidotimod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efficacy[J]. Seeking Medical Treatment(the second half),2013,11(6):289-290.
[4] 毛筱俊,吴红卫,李红妩,等. 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对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干预效果探讨[J]. 中国现代医生,2014, 52(34):85-88,91.
[5] Kang P. To explore 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s in pediatric patients and clinical observation[J].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2016,11(4):172-173.
[6] 胡师东,吴海珍,麻丽丽,等. 儿科早期预警系统评分对门诊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分流及病情评估的价值[J]. 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4):8-11.
[7] 冯丽春. 匹多莫德治疗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的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2):71-72.
[8] Nahema Huanafiya.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orrectiv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s in pediatric patients and the effect[J]. World Latest Medical Information Digest,2016,16(39):53-56.
[9] 杨傣红. 探讨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0):80-81.
[10] 丁春杰,曹d. 80例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4):159-160.
[11] 曾星. 匹多莫德颗粒治疗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6):56.
[12] Wang Yanxia. Analysis of pediatric respiratory system of repeated treatment of infection and treatment[J]. China Practical Medicine,2014,9(18):67-68.
[13] 姜淑艳. 分析匹多莫德治疗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效果[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4):158-159.
[14] 姜淑艳. 探讨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5):40-41.
篇10
【关键词】 肺;院内感染;真菌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18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64-02
真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只有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菌群失调时才引起感染。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应用,已有一些慢性病生存时间延长,各种导管介入性治疗和器官移植治疗的深入开展,系统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其中呼吸系统真菌感染占所有内脏真菌感染的首位。院内真菌感染者绝大多数患有基础疾病,其中以呼吸系统疾病为多见[1]。本文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12月呼吸内科住院的54例肺部真菌感染病例进行了临床资料、病原学分布的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内科住院期间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病例54例。其中男33例,女21例,年龄47-99岁,平均年龄75岁。
1.2 诊断标准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以2006年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作为依据[2]。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肺部阴影吸收。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肺部阴影未完全吸收。无变化:临床症状和肺部阴影均无变化。恶化:临床症状加重,肺部阴影增多。
1.4 研究方法 本组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病史资料、易患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和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有关数据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
2 结 果
2011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1427例,其中54例发生了院内肺部真菌感染,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率为3.8%。其中确诊病例3例,临床诊断病例51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5.6%。
2.1 基础疾病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可发生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上,本组资料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8例,占51.8%)最为多见,肺炎及哮喘分别占22.2%和11.1%。
2.2 感染的易患因素 长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指静脉及口服应用广谱抗生素超过2周)52例(96.3%),最短3天,最长时间15天,合并低蛋白血症(指血清白蛋白
2.3 肺部真菌感染的真菌类型 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酵母菌属,本组资料中酵母菌属51例(94.4%),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33例(61.1%)。其次为曲霉菌属。
2.4 临床特征 临床表现上均可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有无色透明的“拉丝”样痰42例(77.8%),口腔内颊黏膜、舌表面可见白色斑点30例(55.6%),肺部真菌感染在x线胸片或胸部ct上的表现也无特异性,与普通细菌性肺炎类似,常见3种类型,即肺炎型16例(29.6%)、支气管肺炎型27例(50.0%)、炎性结节型4例(7.4%)。
2.5 治疗和预后 已发生了肺部真菌感染的病例,全部接受抗真菌治疗,51例用氟康唑治疗,3例用伊曲康唑治疗。54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痊愈或好转49例(90.7%),无变化2例(3.7%),恶化死亡3例(5.6%)。
3 讨 论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可发生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上,其中以copd(占51.8%)最为多见,肺炎及哮喘也占重要位置,分别占22.2%和11.1%。在感染的易患因素中常见的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低蛋白血症,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合并糖尿病也是一个重要的易患因素。呼吸内科病房患者多为老年人,这些患者年龄大,多有反复肺部感染,呼吸道防御屏障受损,呼吸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另一方面可能存在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等多种问题,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以及机械通气等因素,本组资料中合并2种或2种以上可能易患因素的患者就有46例,占85.2%。由此可见,呼吸内科病房患者特别是有严重基础疾病,同时存在多种易患因素的患者极易发生院内肺部真菌感染。
此次研究发现,培养出的真菌中酵母菌属最多,其中白色念珠菌占61.1%,光滑假丝酵母菌占13%,其他酵母菌占20.4%,另外还发现曲菌3例。与国内外大多数报道相似。肺部真菌感染在临床表现以及胸部x线表现上无特异性,并且因多是继发感染,常与肺部原发病很难完全区分,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但在原发病的诊疗过程中,出现呼吸系统症状、体征;发热、白细胞增加;影像学提示有新的不能解释的肺部浸润影;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用一般细菌感染不能解释的病例应考虑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合格的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经直接镜检发现菌丝,真菌培养2次阳性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可做出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
在治疗方面,目前针对真菌感染治疗可选择的药物不多,主要有三唑类,如: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多烯类,如:两性霉素b、5-氟尿嘧啶和制霉菌素等。国外资料认为对于严重的真菌感染病例特别是全身真菌感染者应首选两性霉素b治疗,但其毒副作用较大。本组资料中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酵母菌属,对于51例患者我们选择了同样对酵母菌有较高的抗菌活性,但相对毒性低,半衰期长、口服生物利用度高,在组织体内分布广泛的氟康唑治疗,痊愈或好转47例,有效率为92.2%。3例曲霉菌感染患者用伊曲康唑治疗,有效率66.7%。我们在抗真菌治疗同时亦积极的控制原发病,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的用药指征,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纠正低蛋白血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积极控制血糖等综合治疗,有效地提高了肺部真菌感染的治愈率。因此,在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中,及时应用高效的抗真菌药外,积极控制原发病和易患因素的综合治疗对于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同样极为重要的,应引起我们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