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30 17:56: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旅游市场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化旅游市场分析

篇1

    【关键词】大湘西;傩文化;旅游开发;市场需求

    傩文化是高级的巫文化,是人们在傩神观念支配下的农耕生息方式,是以敬奉傩神为主的多神论信仰的观念体系和操作系统。湘西一带,自古以来巫傩之风盛行,至今仍遗存于山野村间,显露出原生古朴、粗犷豪放、幽默惊险、神秘奇特、可观赏性强等突出特点,具有审美、认知、娱乐、科考等重要旅游功能。最近几年,大湘西人民已经牢牢抓住本地傩文化的特点,已经看重傩文化的功能,正在努力保护和打造傩文化旅游品牌,把傩文化的旅游功能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仅就大湘西傩文化旅游开发的市场需求作一简单分析,以期大湘西傩文化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打造“神秘湘西之旅”的品牌。

    一、旅游者对傩文化产品的需求

    需求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某种事物渴求满足的欲望。旅游市场需求实际上是指人们为满足旅游活动的欲望,以及他们在一定时间和价格条件下所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傩文化的旅游市场需求,是指旅游者购买傩文化产品的欲望,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期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购买傩文化产品的数量。旅游者对傩文化产品的需求,可分为宽度需求、深度需求和需求的弹性状况等多个层面。

    从旅游者对傩文化产品宽度需求看,大体上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旅游者旅游活动的主观动机和旅游目的不同,他们对傩文化产品的需求表现在:一是出于观赏猎奇的心理需求和旅游动机,购买傩文化演出或展出的产品;二是出于认知、求知的动机和需要,出于了解傩文化,了解大湘西的旅游目的,购买傩文化旅游产品;三是出于科研、考察的动机和需要,购买傩文化旅游产品等等。另一方面,旅游者在旅游活动各个环节的需求,一是购买傩文化氛围中的住宿产品需求;二是购买具有傩文化特征的饮食产品的需求;三是购买傩文化的遗迹文物、演出或展出类产品的需求;四是参与傩文化游艺活动的需求;五是购买傩文化纪念品的需求;六是乘坐傩味浓郁的交通工具等“行”的需求。这就是在傩文化氛围中,购买傩文化的食住行游购娱之类旅游产品的需求。产品宽度是指不同品种产品的数量。旅游者对傩文化产品宽度的需求,是受他们对傩文化各系列产品的认知情况等因素制约的,表现在他们购买不同品种傩文化产品的数量。

    从旅游者对傩文化产品深度需求看,旅游者的主观动机和可自由支配的购买力不同,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购买傩文化产品层次就不一样。产品深度是指同一品种的产品在规格、型号、层次等方面具有差异性的系列的长短,即产品链的长短。傩文化产品深度是很复杂的,如傩技系列中的上刀山产品线就有上刀梯、上刀树、走刀桥等不同形式的产品,傩面具系列就有傩公傩母面具、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面具、谷神面具等,傩戏产品系列就有《姜女戏》、《龙女戏》、《庞女戏》等。旅游者对傩文化产品深度的需求表现在购买同一品种不同规格、型号、产品的数量。

    从旅游者对傩文化产品的需求弹性看,他们对此类产品的需求具有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一是旅游者对傩文化产品具有买与不买、多买或少买的可选择性;二是具有购买过程中的可替代性,如低档替代高档,一品种替代另一品种等;三是需求的紧迫度的大小,即购买傩文化产品的欲望强烈程度。这些因素使傩文化旅游市场需求具有明显的弹性。当然,就大湘西傩文化的神秘性等特点和旅游的求异性特征表明,傩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又具有稳定性和钢性。如果说,“不上黄石寨,枉到张家界”,那么可以说,“不看傩文化,枉到大湘西”。到大湘西旅游的客人,总想看看“还傩愿”是怎么回事,总想观赏赤着脚如何在红炭火中游走等等。傩文化的神奇与神秘吸引力,使广大游客一睹为快。这种需求是确定的、稳定的,也就是钢性的。

    从总体上看,游客到大湘西的旅游动机主要有二:一是观赏大湘西奇特的山水;二是观赏大湘西神秘的人文环境,尤其是民族风情中的巫傩文化。这种动机决定了大湘西傩文化旅游市场的潜在需求和现实需求,也决定了大湘西傩文化旅游经济开发的巨大市场。

    大湘西傩文化旅游市场需求,已为近几年的事实所证明:开发较早的张家界土家风情园,前几年每晚举办一场傩技表演,每晚观众都在200~300人左右,黄金周更是场场暴满。吉首德夯的椎牛舞、苗鼓舞等演出,观众较少时,每晚也在100人左右,最多时则上千人。后起的凤凰更显示了傩文化旅游产品需求状况。近几年兴起的凤凰7家演艺中心(或风情园),每个中心都有傩戏、傩技表演。县城的3个中心每晚都有两三百观众,黄金周期间,场场暴满,一个中心的观众就多达800余人。凤凰山江镇风情园一般情况下每天一场,客多时每天三、四场。这些观众的需求是现实需求,已经把购买的欲望变成了购买的行动。应当看到,观看演出的游客只占到大湘西旅游者人数的一小部分。2004年张家界的游客1200万人次,如果来张家界的游客都有观赏傩文化节目演出和傩文化展品的潜在需求,这个潜在市场就相当大了。如果把1200万人次的潜在市场变成购买傩文化产品的现实市场,那将会极大地促进大湘西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大湘西傩文化旅游市场需求前景

    大湘西傩文化旅游市场需求还将会进一步扩大。一是因为国内外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将会促成我国在今后15年内成为世界旅游大国,我们将会努力将旅游大国打造成旅游强国。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观赏独具特色的傩文化旅游品牌必然成为大多数旅游者出行的重要动机之一。二是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旅游这个带动中西部地区崛起的重头产业,必将迅速发展,旅游市场需求也必将迅速旺盛。傩文化旅游开发必将激发数量巨大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三是大湘西的交通条件正在迅速改善。近几年,张家界至吉首公路段改造升级,常德至张家界的高速公路即将竣工通车,常德至吉首和邵阳至怀化新晃、玉屏高速公路已经动工,此后吉首至重庆,张家界至桂林的高速公路也将修建,芷江机场改造完毕已经通航。交通的便捷,将会为大湘西的游客们带来极大的便利,也必然会大幅度提高来大湘西旅游的出行率,必然会大幅度地增加来大湘西旅游的人次数和过夜的人天数。这样,也必将激发出更多的傩文化旅游需求。四是傩文化产品的诱惑力将与日俱增。今后傩文化旅游产品建设将会系统化、特色化,结构将会不断优化,地理布局将会渐趋合理、整体营销效果将会显着增强,因此,大湘西傩文化市场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市场前景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林河.中国巫傩史[J].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

    [2]赵西萍,等.旅游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田里,等.旅游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张军.市场分析与预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5]罗明义.旅游经济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

    [6]王文明.湘西傩文化的价值及开发方略[J].船山学刊,2003,(4).

    [7]菲力普·科特勒..旅游市场营销[M].谢彦君译.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培生教育出版社,2002.

篇2

>> 潮汕地区居民饮茶习惯的调查与分析 潮汕地区的民俗花钱 旅游温点地区女性目标市场旅游营销策略探讨 浅谈潮汕美食旅游的发展 微山湖旅游的SWOT分析及目标市场选择 基于市场需求的旅游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张掖市旅游目标市场分析 潮汕地区香蕉产业流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潮汕地区基督教的发展及其影响 潮汕地区殡葬文化的演进与反思 前后潮汕地区的鸦片走私贸易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市场的SWOT分析 终南山地区养生旅游市场分析 四川体育旅游目标市场的定位 西部地区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谈洛阳地区的旅游市场营销 对贫困地区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SWOT分析 旅游产业对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乡村旅游对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甘肃省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0-05-29/ 2012-02-28.

[7]李天元.旅游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3-76.

[8]益普索公司.2011珠三角旅游消费者研究报告[R].广州:益普索公司,2011.

[9]益普索公司.2010年广州市旅游消费者研究报告[R].广州:益普索公司,2010.

[10]尹晨.珠三角争食“自驾游”蛋糕[N].深圳商报.2008-7-10.

[11]广州市社科院.2012年度广州商贸业发展报告[R].广州:广州市社科院,2012.

[12]钟戈鸣.2008珠三角自驾车旅游消费调研报告[R].广州:广东省自驾旅游协会,2008.

[13]李杉.广东今年主题自驾游成焦点[N].信息时报.2009-04-27.

[14]蔡华锋,周人果.梅县:众人向往的客都明珠[N].南方日报.2009-12-01.

[15]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2,40.

[16]李杉.广东今年主题自驾游成焦点[N].信息时报.2009-04-27.

[17]丁健,李林芳.广州市居民的旅游偏好和出游时间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报,2003,

14(1):32-36.

篇3

[关键词]生态旅游;产品规划;市场分析;南靖紫云山

生态旅游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用来平衡经济活动、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优先选择。就目前中国而言,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市场和消费行为的生态化日益显现,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旅游将引领中国下一波旅游开发的热潮。然而,很多生态旅游区在规划时,对生态旅游市场分析不科学、不深入、不到位而难以设计出适销产品;在发展时,因缺乏市场细分而无法精准营销,最后因无法吸引真正的生态旅游者而破坏了生态环境。基于此,文章从现有研究中总结生态旅游者的特征和类型,并将其运用于南靖紫云山生态旅游区的产品开发中。

1“生态旅游”的定义

现有研究文献对“生态旅游”的定义有很多的探讨,目前虽还未形成一个广泛接受的定义,但从中可总结出生态旅游的一些标准和特征。齐费尔(1989)指出:描述生态旅游的词汇包括强调活动内容的“自然旅游”“探险旅游”和“文化旅游”,以及侧重其价值的形容词,如“负责任的”“替代的”“讲道德的”旅游。吴楚材等人(2007)将现有“生态旅游”概念系统地归纳为5种学说,即“保护中心说”“居民利益中心说”“回归自然说”“负责任说”“原始荒野说”。卢小丽等人(2006)对中外近15年内40个有影响力的生态旅游概念进行内容分析,提炼出“生态旅游”概念架构所遵循的8个标准规则:以自然为基础、对保护的贡献、当地社区受益、环境教育、道德规范与责任、可持续性、旅游享受体验和文化。综上,从“生态旅游”的定义来看,生态旅游往往都是以自然为基础,也强调游客的深度体验,并经常与社区相结合,同时可能也包括在一些特殊环境下的探险活动。由此可见,生态旅游者有自己特殊的价值取向,它不同于大众旅游、自然旅游、探险旅游或文化旅游,是一个特殊而独立的市场。在生态旅游区规划时如果简单地将后三类旅游的项目复制、包装成生态旅游项目,很显然难以吸引真正的生态旅游者。

2生态旅游者的特征

国内对生态旅游者特征的研究比较少,国外则比较多。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际生态旅游者的人口统计特征、需求和动机等方面的研究。首先,关于生态旅游者的人口统计特征,虽有不少的研究,但缺乏统一的结论。较多的研究指出,生态旅游者中有1/3是重复消费者,其收入颇丰,受教育程度较高。不同年龄和性别的生态旅游者有不同的偏好,例如女性生态旅游者对野营、骑车旅行等探险性较强的旅游活动兴趣不大,但对徒步旅行却甚为推崇。其次,对于生态旅游者的需求特征,研究文献中普遍的认识是:生态旅游者偏好在环境质量较高的自然环境中旅游,喜爱野外宿营和从事有一定强度的身体活动,例如野外徒步、丛林生态探险、陆地观鸟和观海洋动物等;生态旅游者一般对物质条件要求不高,不需要特殊的设施设备;生态旅游者对目的地安全和所提供的各种信息服务条件要求较高,如对景物、景点标识与环境教育信息较为重视。最后,对生态旅游者来说,学习和保护环境是最为关键的旅游动机;体验旅途艰辛、冒险与挑战自我、追求高质量的环境和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旅行等都是生态旅游者的重要的动机。

3生态旅游者的类型

3.1严格的和一般的生态旅游者

对生态旅游者进行分类的标准有很多,包括人口统计特征、旅游者的出游目的和形式以及所使用的服务设施等。但西尔弗伯格等人(1996)、李天元(2005)的研究指出,生态旅游者具有共同的志趣或环保理念,因此心理特征研究是市场营销人员更好地了解生态旅游者的有效途径。Laarman和Durst(1987)根据旅游者的活动强度和对自然历史的兴趣程度,将生态旅游者分为一般的生态旅游者和严格的生态旅游者。严格的生态旅游者(hardecotourist)是一种理想类型,只占了整个生态旅游市场中的一小部分。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取向上,他们信仰生物中心论,对大自然充满了尊重、敬畏与关爱,认为人与自然是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这种潜在的价值观导致了他们具有不同于传统大众旅游者的特点:他们具有强烈的生态意识和深刻的环境责任感;主动接近大自然、关注和思考环境问题、希望有体力上的挑战;对旅游服务要求低、逗留时间长;喜欢那些距离遥远、相对原始的自然区域;喜欢自己安排的、小规模的、专业化的旅行。一般的生态旅游者(Softecotourist)代表了与严格的生态旅游者相对的另一端,占了整个生态旅游市场的大部分。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取向上,他们具有明显的人类中心论倾向,认为人类优于自然界,或是独立于自然界。因此,他们只把大自然当作一种旅游消费对象。与严格的生态旅游者相比,他们的特点是:具有中等的或表层的生态意识和浅显的环境责任感;只对大自然进行“蜻蜓点水”式的接触,缺乏与自然环境的深入交流;对旅游舒适度的要求较高,希望能提供享受性的、足够的设施和服务条件;更愿意选择交通便利、距离较短的目的地;喜欢由旅行社或旅游经营机构替他们安排旅行,以大规模团队的方式旅游,以一日游为基础的短途旅游体验。

3.2组织性的生态旅游者

韦弗(Weaver)和劳顿(Lawton)(2001)认为在上述这两种旅游者类型之间,还存在一种中间类型的生态旅游者,即组织性生态旅游者。组织性生态旅游者拥有学习和了解自然环境的旅游动机,也具有较强的环境责任感,这一点他们类似严格的生态旅游者。但是,他们要求一定的旅游服务条件,从这一角度看他们更接近于甚至超过了一般的生态旅游者。比如说,他们依靠旅行社替他们安排旅游行程,喜欢有导游人员陪同旅行,还认为生态旅游景区应该提供足够的旅游服务和设施。可见,通过有效的市场营销,是可以从大众观光市场中吸引一些生态旅游者的。Kusler(库斯莱尔,1991)识别出旅行团中的生态旅游者,这是指团队旅游者到比较独特的目的地区旅游。

4南靖土楼紫云山生态旅游区的产品开发

4.1南靖紫云山生态旅游区概况

南靖县紫云山生态旅游区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土楼旅游区内,紧邻世界遗产地田螺坑土楼群和裕昌楼。在自然旅游资源上,紫云山生态旅游区有连绵的山体、优良的植被、茂密的森林、广袤的草地以及点缀其间的山涧溪流、山泉跌水、怪石奇岩、珍惜动植物等。除了山林资源外,紫云山还有500亩茶园,以及小规模的制茶工厂和一些农耕地。多元而保存良好的自然资源,再加上优越的气候条件,构成了本规划区的主体核心资源,这为生态旅游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人文旅游资源方面,本生态旅游区赋存有限,但由于紧邻下坂村、永定县以及中国景观村塔下村,这些地方是世界遗产福建土楼的主要载体,它们拥有东斜西歪楼等代表性的土楼以及客家居民与民俗风情等高等级人文旅游资源。这为紫云山旅游开发提供了强大的文化背景。

4.2生态旅游产品开发

根据“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生态旅游者的特征,并迎合旅游市场朝“休闲、度假、娱乐、文化”发展的趋势,紫云山旅游区将突出“原生态、真实性、教育性”的体验,打造两类生态旅游产品和项目,详见下图。第一类生态旅游产品,针对的是严格的生态旅游者,以“精致化”为建设原则,以“生态健康、探索探险”为产品特色,在紫云山森林内开展行走、跑步、骑行、滑翔运动以及森林游憩活动。第二类生态旅游产品,针对的是亲子度假家庭,以“养生”为建设原则,以“文化体验、亲子教育”为产品特色,在紫云山茶园内建设耕读茶文化馆、紫云山禅院以及休闲农业项目。

4.3目标市场定位

根据生态旅游市场研究,我们将紫云山旅游区的目标市场定位在两类群体:一是严格的生态旅游者;二是一般的生态旅游者或称大众生态旅游者。从目前中国旅游市场的实际情况看,严格的生态旅游者属于特殊兴趣市场,虽含金量高、增长迅速,但规模不大,这一市场的培育与发展有待于旅游者对环境认知水平的提高。生态旅游市场往往与自然旅游市场融为一体,所以当前还是应该多吸引大众旅游市场中喜欢自然旅游、户外休闲的群体。在这一类群体中,亲子度假市场具有极大的潜力。家庭度假是当前度假市场的主体,他们大部分是35岁以上人群,有较高的受教育水平和经济收入,家庭与工作压力较大,对健康和知识有较高的要求。紫云山优良的生态环境和高山茶园是度假市场的不二选择,游客在这里还可以体验土楼文化、禅茶文化以及参与森林游憩。

参考文献:

[1]DavidA.Fennell.生态旅游[M]﹒张凌云,译﹒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20.

[2]李天元.生态旅游及其局限性:基于营销视角的认识与思考[J].旅游学刊,2005,4(20):25-30.

[3]吴楚材,吴章文,郑群明,等﹒生态旅游概念的研究[J].旅游学刊,2007,1(22):67-71.

篇4

论文关键词:四川旅游;入境旅游;市场特征;营梢战略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西部是青藏高原,东部为四川盆地,数亿年的地质运动,沧桑巨变,造就了四川形态各异的自然景色;四川省历史文化悠远,以三星堆、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化堪与古埃及的金字塔文化媲美;四川也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吸引四方游客来到天府之国旅游。旖旎的自然风光和灿烂的历史文化使四川在中国旅游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以旅游资源多样性、品味高的形象闻名中外,是中国旅游资源大省,号称“风景省”。但是作为全国资源大省的四川,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发展不平衡,人境旅游市场尤其薄弱,丰富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竞争优势。因此,研究四川国际旅游市场,特别是各国政府列为优先发展战略的人境旅游市场,并制定相应的市场规划和营销战略,是发展四川旅游、提高四川旅游竞争力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

一、四川省入境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一)外汇收人比重小

与全国旅游市场相比,四川省人境旅游外汇收人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很小。2005年,四川省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旅游总收人721.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4%。但是四川省旅游外汇收人仅有3.1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24%亿元,占总收人的3.46%。而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05年全国人境旅游外汇收人293亿美元,占旅游总收人30.5%,由此可见,四川国际旅游收人在其旅游总收人的比重很小,国际旅游产业发展任重道远。

(二)国内外游客比重失衡

四川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次数与人境旅游人次数比例也存在严重失衡的现象。2005年四川省接待游客总量1.3亿多人次,比上年增长15%,但接待人境旅游者仅有106.28万人次,占四川省游客总人次的0.8%;而全国国内旅游人次数与人境旅游人次数比例约为10:l,四川省的比例高达124;1,悬殊之大,可见一斑。

以上数据表明,四川作为全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旅游资源役有得到充分利用,拥有的旅游资源数量和品质与其应有的旅游市场容量远远不符,旅游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旅游竞争优势。四川省人境旅游不仅不能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国际旅游强市、强省相比,而且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影响了四川旅游的综合竞争实力。这种情况已经引起四川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006年1月,四川省政府发出“关于进一步推动我省人境旅游发展的通知”,并制定了发展四川人境旅游市场的相关政策,要求四川省、市、地、州各级政府和旅游企业加强四川人境旅游市场的研究和市场营销的力度。

二、四川省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市场分析

四川省人境旅游市场可分为香港、台湾市场、周边国家旅游市场和远距离国际旅游市场三部分。其中,周边国家的东北亚市场主要有日本和韩国,东南亚市场则有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泰国等。远距离国际旅游市场主要是欧美客源市场,美国是四川最重要的远距离国际旅游市场。其他国际客源市场有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但人数较少,暂时还未能成为四川省的主要国际客源市场。

(一)香港、台湾市场分析

在我国的旅游统计中,港、澳、台虽然是我国的省和特别行政区,但由于其办理相关旅行手续符合国际游客的特征,港、澳、台来大陆旅行的游客,习惯上被统计为国际游客中的人境旅游者,其旅游消费记人外汇收人,因此我国将港、澳、台地区定位为人境旅游市场或国际旅游客源地区。

香港是四川省重要的人境旅游市场。2001年来川旅游的香港游客人次数为8.0万,较2000年增长了113.3%,涨幅很大,但2002年下降了31.3%,_2003年,香港来川的旅游人次数并没有受到“非典”的影响,反而上涨29.3%,来川旅游人次数为7.1万。2004年,香港游客来川人次数继续增涨,旅游人次数为13.0万,涨幅高达82.5%02005年,来川人数较2004年有所下降,下降了2.6%,但来川旅游者人数仍然有12.7万之多。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香港来川旅游人流呈不稳定态势,起伏较大,但总体来讲,香港来川游客流量仍然呈增长上升趋势。从历史文化渊源和区位分析来看,香港居民多为广东人后裔,加上广东距离香港很近,区位优势明显,因此多数香港居民将广东作为首要的旅游目的地。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四川省观光型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与广东省相比占有绝对优势。因此,四川旅游资源,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对香港居民仍然有很大的吸引力,实际上,四川已经成为香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香港则是四川重要的入境旅游市场,在四川人境旅游市场中,香港旅游人次数名第二。

台湾是四川省另一个重要的客源市场。从表1可以看出,2001年到2005年五年间,台湾来川旅游的人数呈波动增长态势。2001年台湾来川旅游人次数为20.5万,2002年旅游人次数为19.4万,2003年“非典”期间降至最低,为13.1万。“非典”之后,台湾来川旅游的人数迅速回升,2004年旅游人数达到25.4万人。2005年来川台湾游客较2004年的旅游人数有所下降,增长率为一5.5%,但仍有24.0万之多。总的来说,除“非典”影响外,台湾来川旅游的人数相对比较稳定。2000年到2005年,台湾来川旅游人次数总计达124.2万人次。台湾地区经济发达,人均收人高,与大陆经济文化关系密切。台湾同胞在四川有大量投资,建有海峡两岸科技园,解放前有不少的四川人和其他地区的人从四川前往台湾谋生。因此四川省与台湾的经济文化关系较为密切,许多台湾人怀念故土,将四川省作为在大陆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四川省旅游局统计表明,台湾地区已经成为四川省最大的人境旅游客源市场,多年来来川旅游人次数名列第一,仍然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二)外国客源市场分析

国外游客是四川省重要的客源。四川省客源国市场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我国周边国家,主要是由东北亚和东南亚构成的国际近距离客源市场;二是以欧美市场为主的国际远距离客源市场。四川国际近距离客源国主要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拉西亚、泰国等国;国际远距离客源国主要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我国周边国家是四川省主要的国际人境旅游客源国,市场规模相对较大,总体增长趋势明显。

日本是四川省最重要的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日本是亚洲唯一的经济发达国家,居民可自由支配收人和可自由支配时间多,出行能力较强,与中国不仅距离近,两国之间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四川悠久的历史文化,包括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和丰富多村、品位很高的自然景观符合日本人的旅游偏好。长期以来,日本始终是四川省重要的人境旅游客源市场。2000年到2002年三年间,日本游客来川数量一直持续上涨02003年受“非典”影响,日本来川游客为6.5万,下降了57.7%,但是数量仍然较远远超过其他国家。2004年“非典”过后,日本来川的人数迅速上涨,有15.0万来川旅游,比上年增长了131.2%0。2005年,日本来川旅游人数达到15.5万人次,高出排名第二的新加坡的100%。

韩国自1991年同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便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际客源市场之一。除1998年韩国由于金融危机而导致出国旅游人数大幅度减少外,韩国到中国旅游的人次数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长。1991年韩国旅华人数近8.1万人,2005年达到了354.5万人次,增加了43倍之多,超过了日本。但是,韩国来川旅游人次数与日本相比差距较大。2005年,韩国到四川旅游人次数为6.3万人次,仅相当于日本来川旅游人次数的40.8%。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忽视韩国人境旅游市场,因为韩国游客来川旅游的增长速度增幅很快,超过日本,同比增长了66.0%。随着两国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韩国无疑将成为四川最为重要的旅游客源市场之一,仍然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除了日本和韩国而外,东盟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也是四川重要的客源市场。新加坡2005年来川旅游人次数为7.4万人次,同比增长巧8%,是四川省第二大客源市场。马来西亚2005年来川旅游人次数为6.8万,但增长率很快,增长速度为40.8%,近期很有可能超过新加坡,成为四川省在东盟国家中最大的客源市场。泰国2005年来川旅游的人次数为5.8万,不及马来西亚,而且增长速度仅为5.8%,这主要是泰国政治和经济动荡对出境旅游产生了不利影响。随着泰国政治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加之泰国距离四川较近,泰国游客人数将会不断增加。东盟国家与我国交通便利,有大量华侨和华人,与中国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联系。他们的收人较高,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很强的追溯和认同感。除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外,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东盟国家游客来川的旅游次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东盟国家是四川省不可忽视的新兴国际游客客源市场。

在国际远距离客源市场中,美国是四川最重要的人境旅游市场。2000年到2005年间,美国市场比较稳定,除受“非典”影响之外,基本处于稳步增长的态势。2005年,美国到四川观光旅游的人次数为7.0万人次,居四川外国客源国第三位,而且增长速度较快,同比增长23.0%。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来川旅游人次数不多,各国约有2万人次数到四川观光旅游,但同比增长率较高(英国增长率为14.4%,加拿大为39.0%,法国为32.6%,德国为63.4%)。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欧洲国家人境旅游市场含金量较高,欧美游客可自由支配收人高,购买力强,超过亚洲其他国家.对四川省旅游创汇有重要意义,与美国旅游市场一样,也是四川发展入境旅游的重要目标市场。

三、入境旅游者在川旅游时空分布和消费分析

(一)境外游客时间分布

通常情况下,每年的一月、二月、三月到四川观光旅游的人境旅游者人数相对较少,是四川人境旅游的淡季。从四月份开始,人境人数逐渐增多。从八月到十月,人境人数增长率较高,十月份人数达到顶峰。.2005年,十月份来川人境人数占全年总人数的19.1%,而一月份仅占1.4%,与广东等沿海地区省相比,作为内陆省份的四川人境旅游,旅游的季节性更为明显。人境旅游季节性的产生通常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旅游者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假期以及客源地的自然环境对游客的旅游倾向性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旅游者出游会付出时间和经济成本,国际旅游,尤其是远距离国际旅游,可自由支配时间更是至关重要的川。(表3)

(二)境外游客地域分布

从表4我们可以看出,来川旅游的入境游客主要分布在成都市、阿坝州、绵阳市、乐山市、甘孜州,其中成都市和阿坝州是香港、台湾和外国游客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2005年成都接待人境旅游人次数占全省接待总人次数的46.6%,阿坝州接待的人境旅游人次数占全省总接待人次数的30.4%,两地共接待入境旅游人次数占全省接待量的77.0%02005年,乐山市接待入境旅游人次数占全省的11.2%;绵阳市接待人境旅游人次数占全省的4.3%;甘孜州接待入境旅游人次数占全省的占5.4%。三个地市州共接待人境旅游人数占全省的20.9%,其余城市所占比例仅为2.1%。由此可见,四川省人境旅游者在省内的分布情况的特点是旅游流的空间流向非常集中,主要集中在成都口岸城市、成都一乐山旅游黄金通道和成都一九寨沟旅游环线景区。这些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形成了人境旅游流的聚集效应”。

(三)境外游客消费特点

四川省人境旅游人均消费高于全国人均消费,但是从2001年到2005年增长速度较慢,而全国的人均消费由2000年的137美元人增长到2005年的154.2美元人,增长速度较快。四川人境旅游者人均停留时间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差距很大。从表5我们可以看出,从2001年开始,四川境外游客人均停留天数始终保持在1.8天左右,而全国的平均停留天数在6天左右。影响国际游客停留时间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游客的出行目的、游客的经济收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旅游接待能力、旅游服务质量等。四川国际游客在川停留时间较短,说明来川旅游的游客多为观光客,而不是度假旅游者。旅游者停留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旅游者在目的地活动规模的大小,也决定了消费支出的多少,这就是为什么国际游客在川消费虽然高于全国水平,但旅游创汇却远不及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市,仅名列全国第11位的原因。

四、四川省入境旅游市场的营销战略

(一)人境旅游客源市场目标定位

首先,四川人境旅游市场应当巩固传统的香港和台湾市场。由于香港和台湾在四川人境旅游市场中占的份额很大,经济、文化联系密切,是四川省重要而稳定的人境旅游市场,也是重要的出境旅游市场,市场联动关系很强。

其次,应当加强韩国、日本、东盟国家市场的营销。这些国家经济发展较快,居民出行能力不断增强,来川旅游增长速度很快,优越的地缘优势使这些国家成为四川省人境旅游的重要客源市场,这也符合近距离出国旅游先于远程出国旅游发展的国际旅游一般规律。

第三,在巩固和发展香港和台湾市场和周边国家市场的同时,四川省也应当加强距离较远的欧洲国家和北美洲国家市场的开发力度,包括英国、德国、法国、荷兰、美国和加拿大。这些国家是世界主要的旅游支出国,旅游的含金量较高。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进步,将大大削减境外游客长距离旅行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四川省相对于其他省份不利的距离劣势会逐渐弱化。

(二)调整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四川省旅游产品在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国外游客基础消费所占比例较高,而非基本旅游消费支出的高低是反映旅游消费结构是否合理的显性指标。国际上规定非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最低警戒线为30%,低于30%表明旅游消费结构不合理。研究表明,旅游发达国家非基本旅游消费支出的比例一般都在60%以上,而四川省2005年人境旅游者的非基础消费所占比例仅29.4%,这表明四川人境旅游消费结构比例严重失调。针对境外游客在川消费结构不合理这一弱点,四川省应该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引导游客消费,使国际游客在旅游的消费结构有利于四川省外汇收人的增长。现代旅游者越来越追求旅游消费方式的娱乐性、趣味性、综合性,娱乐的个性化越来越突出。因此,作为旅游资源大省的四川省,要根据国际旅游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发展适合国际游客需求的新产品。

篇5

关键词:营销环境 生态旅游 SWOT分析 长青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营销是指自然保护区通过综合营销手段和途径与旅游目标市场(包括现实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进行全方位沟通,从而建立自身作为旅游目的地的鲜明市场形象,并最终实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品的全面销售。

一、研究区域概况

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中段南坡腹地,地理位置东经107°17′~107°55′,北纬33°19′~33°44′,2001年获世界旅游组织“绿色环球21”国际认证,2005通过专家评审被列为“五级”生态旅游资源单体和中国秦岭自然保护区群(GEF)建设的重点项目、陕西省 “十一五”重点打造的生态旅游建设项目。2009年该旅游区又被授予“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称号。

二、长青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目前,长青自然保护区已初步形成了“一条生态主线、四大功能分区以及多个主题景区”的规划框架。“一条生态主线”,即生态旅游是长青自然保护区开发的主题,是建立在严格保护区内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生态环境基础之上的。“四大功能区”即杨家沟生态休闲区、苍耳岩古道科考区、东坪石塔河森林探险区、朝阳山宗教文化区,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三、长青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营销环境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分析

1.长青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

长青保护区总面积 30 平方公里,规划旅游区面积 15.5 平方公里,区内自然景观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动物、植物等,以高、寒、奇、险、特为特色。最高峰兴隆岭 3071 米,是秦岭南坡著名的“九岭”之最。其生物多样性被誉为古老孑遗植物的避难所和秦岭野生动物的乐园,尤以“秦岭四宝”——大熊猫、朱

、羚牛、金丝猴为著称。

2.有一定知名度

“四大国宝”——朱

、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在同一区域同时出现在长青自然保护区,特别是秦岭大熊猫在区内分布密集,目前已通过国际“绿色环球21”旅游组织的注册认证,加入了“中国人与生物圈”组织。

3.已获得的一部分生态旅游开发、经营和管理经验

佛坪保护区等部分生态旅游景区,在结合自身特点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在规划、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给了长青一些宝贵的经验,也为长青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二)劣势(Weaknesses)分析

1.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和理解不足,生态旅游市场需培育

由于国内生态旅游市场还很不成熟,国民生态意识还十分薄弱,生态旅游景区多位于贫困的地区,导致环境破坏的屡见不鲜。

2.市场营销明显不足

据2004年汉中市旅游局所做的旅游市场调查分析显示,约有70%的游客选择汉中作为其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远远高于全国平均40%的水平),然而,在游客感兴趣的旅游景点中,长青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排在第十位。这说明长青旅游整体形象还不够明确和鲜明,宣传范围和宣传力度还不到位。

(三)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1.国际、国内生态旅游者不断增加

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世界旅游业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而生态旅游的增长速度却达到了20%-30%。根据对到汉中来的旅游者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长青生态旅游区开发建成以后,愿意到长青来参与生态旅游的游客占全部游客的80%。

2.省政府对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视

长青作为省政府确定的“十一五”重点旅游建设项目,以被省政府确定为继临潼“兵马俑”第一条国际知名旅游品牌后,全力打造的第二条国际旅游品牌。

(四)威胁(Threats)分析

1.缺乏旅游经营及从业者可持续旅游意识

多数旅游组织者重视直接经济效益,生态旅游意识薄弱。现阶段的旅游组织者们,大多数都把关注的目光放到了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设施上,对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关注就相对少了很多。

2.缺少旅游环境监测管理体系

生态旅游要达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必须有专门的旅游环境监测体系。但目前由于生态旅游还处在起步阶段,与生态旅游相配套的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体系还没有建立。在许多旅游景区内还没有科学地监测仪器和设备,环境管理、游客管理的水平还不高,由此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通过以上SWOT分析显示,长青生态旅游产品有着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市场营销潜力是巨大的。然而,“劣势”中的一些制约因素目前和将来会影响市场潜力的发挥,长青应尽快采取多种措施克服劣势,同时率先采取灵活多样的营销手段,抢占生态旅游市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首选生态旅游目的地。

参考文献:

[1]何红.陕西长青——华阳生态旅游市场调查与对策研究[J].襄樊学院学报,2010.8

篇6

[要害词]赣州;“古色”旅游资源;营销策略

“古色”旅游资源是相对于“绿色”旅游资源——山林、草原、“红色”旅游资源——革命历史遗存遗迹而言的,是指具有悠久的历史,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旅游行为的古迹、遗址、民族风情、文化艺术等资源。

一、赣州“古色”旅游资源的分布及评价

赣州“古色”旅游资源包括两大部分,即宋城文化旅游资源和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1.宋城文化旅游资源

宋城文化旅游资源由位于赣州市章贡区的宋城和相关建筑景点如八境台、郁孤台等,及许多宋代建筑,如宋代古塔、古桥、古庙宇、衙署、学宫(书院、试院、儒学)等构成。

赣州作为目前保存宋代城墙建筑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堪称独一无二。其宋代城墙,位于赣州市区北部章、贡两江岸边,全长3664米,宽约5米,平均高7米,是江南保存最长的古城墙,也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地面和地下保存完好的宋代城墙,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登上城墙,章贡合流、百舸竞发的美景尽收眼底。

赣州宋代古浮桥也为重要的宋城文化遗存。位于章水上的西津桥、南河浮桥(1985年西河人行桥建成后拆除)和位于贡水上的东津桥(即现在的建春门浮桥)三座浮桥,从宋代开始建造,除战乱时偶有废止外,一直沿用到现代,对于城乡之间的交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仍保存了最长的一座建春门浮桥,此桥全长400米,共用了100只木舟,每3只木舟为一组,整座浮桥分为33节,天天都定时开启,以通行船只。这一古老的交通设施,在赣州沿用了900多年,构成了赣州特有的人文景观。

此外,赣州市古宋城文物保存完好。不仅城墙、城门、城楼、敌楼、马同、弩台、大街、小巷、桥梁、地下排水系统、护城河遗址、古迹方方面面都比较完备,而且宋城的江城防洪功能至今仍然有效,是了解我国防洪史的活教材。赣州宋城还是古代城市从单纯军事防御和防洪结合型向经济贸易型转变的一个佐证。

2.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在赣州市众多的旅游资源中,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其重要特色之一,包含了建筑、民俗、民间艺术、饮食及客家迁徙历史的相关古代交通遗址等资源。

客家民间艺术有宁都道情、赣州灯艺、赣州采茶歌、采茶戏、兴国山歌、花篮灯等艺术形式;饮食资源有三杯鸡、小炒鱼、四星望月、蜜饯、丁香李、赣州市擂茶、春节腊货、薯食风味等;民俗礼节资源有筷礼、送果子包、穿木屐、婚娶仪式歌谣等。

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地域特色浓郁、类型丰富。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地客家侨属回乡寻根,形成了极大的市场和旅游流,为客家文化的市场开发铺垫了道路。

二、基于“古色”旅游资源的产品设计

从以上分析可知,赣州“古色”旅游资源以宋城及客家文化为特色。宋城系列旅游资源因其较大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并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独特性。同时由于本地的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并且毗邻于客家集聚中心,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有鉴于此,本文进行“古色”旅游资源的产品设计。

1.宋城与宋文化观光游

这是最早被开发利用的旅游项目,自1994年举办“中国赣州宋城文化节”以来,至今已举办多届,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资料和经验。为进一步丰富活动的文化内涵,提高其品位,可作如下安排:古城寻踪游、古城风貌游、古赣州(章贡区)古迹游、通天岩石窟艺术游、宋文化名人探踪游、一江(赣江)二水(章、贡)游、古赣州辐射区的宋文化传播寻踪游。

2.赣州客家文化游

赣州地区是客家民系的孕育之地,这里95%以上的人口属客家人,所以赣州地区对于客家不仅在语言、民俗习惯、建筑、饮食乃至民系心理的形成等方面,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吸引境外游客、开发国际旅游市场,客家文化游是本地区最具潜在优势的旅游开发项目,且本地区资源丰富,特点突出,应充分重视。可开发的项目有:客家溯源寻根游、客家民居游、客家民俗游、客家生态文化游、客家文化绿色家园游、客家文化之源修学科研游等。

三、赣州“古色”旅游的市场分析

1.市场竞争分析

(1)宋城文化旅游资源的市场分析

宋城文化的外部竞争目的地有:河南开封、杭州宋城及主题公园以及香港宋城。其中河南开封为北宋首都,内涵丰富,底蕴深厚,但是目前城市格局及环境方面与赣州有一定的差异。杭州为南宋的首都,同样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以文化名人及西湖的影响,加之杭州的宋城主题公园的经营,扩大了其作为宋代文化代表的知名度。从知名度上,针对内地客源市场,两者对赣州宋城旅游的国内旅游市场具有较大的冲击,是赣州宋城文化旅游产品市场开发的重要竞争对象;但是两者在空间上相对赣州的主要目标市场距离较远;同时,相对两者而言,赣州的宋城城墙等现存宋代遗迹及与赣江的组合,是具有特色的竞争性旅游资源,通过宣传赣州宋城的特色而增强竞争力以及赣州对宋城旅游资源的深入开发,是可以在内地市场上获得成功的。香港宋城是一项较为成功的主题公园,但是其文化底蕴和真实性与赣州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虽然对赣州吸引香港游客及境外游客有一定的冲击,但是赣州假如与之协作,能够对游客进行有效的分流和导流,则很可能转竞争关系为互补关系。

赣州市地域内古赣州(章贡区)的周边辐射区现存的宋代遗迹和文化遗存,是具有互补性的旅游资源,需要加强协作开发。尤其是对于可以组串成旅游线路的相关宋代文化旅游资源,如赣州市区内乃至江西省其他地区的丰富多样的宋代文化旅游资源,加强协作,开辟宋代文化历史旅游专线,做到双赢,共同发展宋文化旅游,乃至将此项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2)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市场分析

与赣州客家文化民俗资源具有竞争性关系的地区有福建及广东地区。其中福建的客家民居开发已经形成较大的规模和有一定的国际知名度,如永定的土楼在日本市场非常火爆。其中原因:一是福建客家围屋保存完好,如福建永安的安贞堡、永定的土楼等;二是福建土楼规模效应较好,永定土楼成群分布,给游客有一定的冲击力;三是福建客家民居旅游开发成熟。

然而,福建、广东与赣州是相毗邻的客家民俗旅游资源分布区,对于本地客家民俗开发是有互补作用的,应该加强协作。

2.赣州“古色”旅游市场细分

(1)境外市场客源细分

一级市场:港澳地区,目前占市场份额65%。

二级市场:台湾地区,目前占市场份额30%。

其他市场:外国人占市场份额4.9%,华侨占市场份额0.1%。

(2)内地市场地理细分

一级市场:江西、广东,占市场份额86%。

二级市场:湖南、湖北、上海、福建、江苏、浙江,占市场份额10%左右。

其他市场:其他地区,占市场份额不足4%。

(3)内地市场旅游目的细分

调查结果表明:

一级市场:旅游观光,占市场份额66%。

二级市场:度假和探亲访友,占市场份额17%。

其他市场:包括商务、会议、交流及专业访问、健康疗养、宗教朝圣及其他,占市场份额不足17%。其中,商务旅游及会议旅游应该成为未来逐步成长的市场。

四、赣州“古色”旅游的市场策略

1.境外市场

境外市场营销,通过客家文化和宋城文化以及区内生态旅游资源的推出,继续维持和拓展以港澳同胞及台胞为主体的观光游客市场,重点发掘外国人市场,通过客家文化的感情纽带,拓展海外华侨市场。密切与国际旅行社的协作。据有关专家推算,客家人在海外号称有1000万人,香港约有1/3的人口、台湾约有540万人口是客家人,这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市场。

2.内地市场

地理市场板块以观光及度假吸引本省游客;以客家文化、宋城资源及生态旅游资源吸引广东客源;以生态旅游资源辅助宋城文化及客家民俗文化资源,吸引湖南、湖北和华东市场客源。加强互补性旅游协作,加强旅游宣传。

五、赣州“古色”旅游的形象塑造

1.宋城文化旅游的形象塑造

(1)强调宋城城墙及体系完整的独有性特征,营造观赏宋城格局的旅游景点和环境。

(2)在旅游环境与旅游项目建设上狠下功夫,达到环境美丽、整洁、安静、舒适。以国家优秀旅游城市为标准,加强绿地、花坛、古树、名木、市花、市树保护培植,形成特色,扩大旅游者活动空间,并逐步向疗养、休憩、会议旅游方向发展,在峰山和陡水湖等地建疗养、休闲地。

(3)加快以宋文化为内涵的赣州章贡区城市游憩商务区的建设。

(4)城市识别标志以宋城为核心内容。

2.客家民俗文化旅游的形象塑造

(1)规范开放客家民居旅游目的地,以建筑民俗及村落形象为展示基质,以生活民俗、生产民俗、婚育民俗等为展示活载体。

(2)以生态文化为主线发掘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并设计相关产品。

(3)对重点开放的客家围屋内部进行整修,并逐步完善旅游服务设施。

(4)围绕客家迁徙线路,进行旅游形象宣传促销,包括沿宋代的古驿道等沿线的古建筑恢复及相关客家文化的展示等,如大余梅关古驿道的建设,可以与客家文化传播相结合进行旅游开发。

参考文献:

[1]韩振飞.赣州现存的宋代文史古迹[J].南方文物,2001,(4).

[2]饶任坤,卢斯菲.客家历史文化纵横谈[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

篇7

摘要:本文根据皖南旅游的优势与现状以及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重点探索了皖南旅游发展思路与布局,提出了发展低碳生态庄园等新概念,以及构思大黄山大旅游大品牌格局。

关键词:资源优势;徽州文化;资源整合;创新旅游;大黄山大旅游;世界级品牌旅游目的地

1 皖南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

1.1 旅游市场分析

毗邻“长三角”,承接皖江开发地带,市场广阔。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皖江城市带”及周边区域消费市场广阔。皖江城市带处于我国人口密集、消费需求较大的最靠近东部的中部地区,以合肥为中心,半径500千米覆盖上海、江苏、浙江等七省一市,这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消费潜力巨大。

1.2 旅游资源分析

皖南旅游资源丰富,资源价值高,集群效应好,徽文化底蕴深厚。区域内不仅有天下第一黄山(同时也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有“莲花佛国”九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牯牛降,还有集太湖山水、漓江风情于一体的太平湖;新安江两岸风光旖旎,齐云山与黄山南北向望。山水自然风光无与伦比。

皖南文化底蕴同样博大精深。区域内的古徽州区以文风昌盛,才俊辈出而著称于世。特别是明清之际,徽商崛起,更促进了区域文化的发展。“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代相传颂。新安书画、新安医学、徽派刻篆、徽派版画、徽派建筑以及徽戏、徽州文房四宝等,形成文化特有的风格和传统,也派生出灿若繁星的人文古迹。如今,徽学与藏学、敦煌学并称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三大区域文化。区域内是我国古村落最为集中、最富有特色、最具有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的地区之一。安徽古村落(宏村西递)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1.3 存在问题不足

但是皖南旅游开发存在不少问题。现状是综合开发水平不高,如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链延伸、人才素质等方面存在不足,加上交通基础设施致使接待能力有限,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利益,发展可持续性受到威胁,皖南旅游产业大发展受到阻碍。

2 皖南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2.1 做大做强黄山品牌,发展大黄山大旅游格局

(1)首先扩大黄山城市影响力,实现城市品牌营销。可以定期促进举办国际性旅游会议。如“中国旅游文化艺术节”、“全球旅游创意研讨会”、“国际经济高峰论坛”等特种会议。邀请业内精英、国内外旅游专家、世界知名旅游企业CEO来参加,力求扩大黄山旅游大品牌的影响力,同时宣传皖南旅游。

(2)每年举办“中国(黄山)慈善公益事业高峰论坛”。邀请著名的国际国内明星,慈善家,残疾人协会,红十字协会和相关部门的领导来黄山讨论公益事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所面临的难题。依靠他们的魅力宣传黄山,吸引各国媒体报道,也树立了黄山的公益形象。

(3)城市市容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等配套设施全面更新升级。打造园林城市使游客来到黄山感到亲切、舒服、干净、整洁、绿化、古典、多元化但不乏国际视野。老的设施要在不改变原貌的情况下实现升级换代。这方面西安古城改造工程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2.2 区域内资源优化组合,品牌共铸,发展互动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皖南旅游依托博大精深的徽文化资源和底蕴,并积极挖掘区域内佛、道、红色文化资源,实现旅游多元化。如与江西婺源共同开发徽州古镇游、乡村游,连同婺源整合古镇游路线,共同开发徽州文化区,实现共赢。再如开展红色旅游方面可与芜湖安庆池州方面资源重组,打造并推广宣传红色旅游精品路线,与实现沿江联动,共享发展。

摘 要]本文根据皖南旅游的优势与现状以及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重点探索了皖南旅游发展思路与布局,提出了发展低碳生态庄园等新概念,以及构思大黄山大旅游大品牌格局。

[关键词]资源优势;徽州文化;资源整合;创新旅游;大黄山大旅游;世界级品牌旅游目的地

1 皖南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

1.1 旅游市场分析

篇8

[关键词]黄河石林;客源市场;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8-0049-03

一、旅游市场和旅游市场营销

旅游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旅游市场是指旅游产品在交换过程中所反映的各种经济现象的总和;狭义的旅游市场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对某种旅游产品具有购买能力的消费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市场包括旅游需求市场和旅游客源市场。旅游市场不同于其他产品市场和服务市场,它具有异地性、多样性、季节性、波动性和高度竞争性等特征。因此,在开发旅游市场时,应该注意其重要特征,结合实际情况并依据现代旅游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全面地对客源市场进行营销,从而获得最高效益。旅游市场营销是旅游经济个体(个人或组织)对思想、产品和服务的构思、定价、促销和分销的计划和执行过程,以实现达到经济个体(个人和组织)目标的交换。

面对21世纪竞争激烈的现代旅游市场,旅游景区不但要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旅游产品,还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详细地对市场进行调研、预测,在对整体旅游市场进行细分的基础上,结合景区实际情况,选择最具潜力的客源市场,并根据客源市场的文化背景、人们的需求情况,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旅游产品及营销策略,全面满足客源市场需求。

黄河石林景区作为一个旅游市场的经营主体,旅游客源市场就是它的生命线。一个景区存在的价值主要是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体现的,而经济效益的体现主要是由它的客源市场来决定的。黄河石林是一个新开发的旅游景区,现在知名度还不是很高,只有积极地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才能更好地获取经济效益。

二、黄河石林旅游景区客源市场分析

(一)景区资源概况

黄河石林旅游景区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境内,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腾格里沙漠接壤,距景泰县城60公里,距甘肃省省会兰州170公里,距白银市70公里,距武威市261公里,距银川市390公里。经过几年的初步开发,于2004年1月景区正式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2007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黄河石林生成于二三百万年前的第三纪末,由于燕山运动使地壳上升、河床下切,加之风化、雨蚀、重力坍塌等自然作用,形成了以黄褐色沙砾岩为主的集雅丹、丹霞、峰林为一体的地貌奇观。景泰黄河石林景区内的景点主要有饮马大峡谷、老龙沟、豹子沟、龙湾古水寺、清凉寺、神龙沟、观音崖、千米洞等。另外,景区内自然地貌组合独特,石林、黄河、沙漠、戈壁、绿洲、村庄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风格。

(二)景区客源份额分析

(三)景区客源市场优、劣势分析

1.银川市场

景区对银川市场吸引力的优势体现在:客源地有强烈的旅游动机,在黄河石林景区周边范围内,银川市场的社会经济水平较高,居民出游意识和出游能力较强;旅游市场期待鲜明的旅游产品,黄河石林景区的独特旅游资源能够适应市场不断求新、求异的要求;景区在银川市场进行了大量宣传,使其在银川市场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景区对银川市场吸引力的劣势体现在:甘肃和宁夏同属于西北地区,景区大多以西北的荒凉、黄土高原的地质地貌为主,同质性较强;目前黄河石林景区接待的银川游客主要为散客,旅行社团队少;黄河石林景区接待能力较差,服务水平低,给旅游营销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2.兰州市场

景区对兰州市场吸引力的优势体现在:黄河石林为甘肃多所高校社会实践基地,高校为黄河石林带来了一定的学生客源;兰州市距黄河石林仅170公里,随着周末休闲度假游和乡村游的兴起,为双休日的家庭旅游提供了便利。

景区对兰州市场吸引力的劣势体现在:兰州游客中散客所占比例大,景区在组织和管理时相对困难;尚未与旅行社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旅行社普遍信心不足,对投入后的回报有隐忧。

3.其他市场

景泰黄河石林对于其他市场采取谨慎开发的态度,这样可以减少营销费用和开支。因为目前黄河石林旅游景区的知名度不高,游客向往度不足;景区人力、财力有限,如果选择的市场太多,而经费有限,就会出现“遍地开花,无处结果”的现象。

(四)服务质量评价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中,旅游景区一方面要提升项目与园区环境的硬件设施,另一方面也要提升服务质量等软件设施。黄河石林的多数从业人员是龙湾村的村民,他们缺乏系统培训,服务意识不强,对待游客态度生硬。

在如今旅游景区项目竞争愈加激烈的时代,服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区的市场份额。因此,对于黄河石林景区,想要得到快速发展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就必须加大力度,提升服务质量,一切以游客为中心,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五)品牌知名度、市场认知度分析

景泰黄河石林旅游景区前期虽有广告投入,但因没有整体的规划,并且宣传没有抓住要点,缺乏特色,因此,市场的冲击力不大,其品牌没有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从而直接影响旅游消费行为。在旅游市场中,品牌知名度的高低直接影响销售额。因此,品牌知名度低是黄河石林旅游景区发展的一大障碍。

黄河石林目前品牌知名度低,没有形成良好的品牌信誉度、认知度。所以,没有培育起良好的消费市场,只能借助零星的广告与同行的品牌来拉动销售。因此,目前的工作重点应是品牌的提升和品牌知名度的塑造,从而通过品牌拉动市场消费。

三、黄河石林旅游景区市场营销策略

(一)制定宣传主题,全面开展宣传促销活动

宣传促销是扩大旅游产品知名度、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也是做好景区经营必不可少的条件。对于刚开发不久的黄河石林景区来说,宣传促销更为重要。如在黄河石林曾拍摄过电影《神话》的片段,可利用成龙的名人效应制定出“世外桃源,山水胜境,《神话》境界”的宣传主题。另外,可根据兰州市这一黄河石林最大的潜在客源市场,制定出专门针对兰州市场的“神奇黄河石林,兰州后花园,兰州人的旅居之家”等宣传主题。

黄河石林作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其资源具有区域垄断性。因此,可以将其特色资源作为主打品牌,结合产品策划,全方位进行宣传。宣传方式和宣传内容要体现可听、可视、可触的有机结合,从而完善黄河石林旅游资源的整体宣传、促销模式。

可选择的宣传方式见下表:

(二)根据国内外旅游形势,做好长期促销工作

旅游市场的开发和景区经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旅游业不是投入就马上见效的产业。黄河石林必须做好长期的宣传工作,做好旅游旺季交替时节的对外宣传尤其重要。例如在每年11月至来年3月的旅游淡季,景区可给予来访游客更多优惠;同时,对景区夏秋时节的图片、信息等进行宣传,为旺季做好准备。

黄河石林具有资源独特性、可进入性好等开发条件,要迅速提高知名度,招徕更多游客,景区可通过给予国内各家旅游社比其他旅游景点给予的更多优惠,使旅行社更愿意推销黄河石林,把团队带到黄河石林来,由近而远,吸引游客。

同时,要尽快根据旅游形势确定旅游产品的国外市场,为景区的长远发展做规划,规划好核心旅游客源市场和远程旅游客源市场。就目前来说,景区虽然没有很多的外国游客,但来石林考察的外国专家都充分肯定黄河石林的旅游资源。因此,为保证黄河石林在西北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时很快进入国际旅游市场,景区应该制度远程旅游促销计划。

(三)区分顾客类别,制定特色各异的旅游线路和营销方案

随团出游的游客由于他们受到统一行动和统一安排时间的限制,旅游线路的景点就该是景区精华部分的代表,自助旅游的游客一般具有更多的探险精神和更强的游览自主性,景区需要为他们尽可能多的提供相关的信息,供他们自由选择,自驾车出游的游客一般都是景区周边省市的游客,尽量为他们提供驾车至景区及其在景区驾车游览的详细线路图。

黄河石林旅游景区的客源市场主要以兰州和银川为主。其中兰州客源市场以自助游和自驾车出游的散客为主,对这一目标市场制定营销方案时,要包括到达石林的交通线路图,饮马沟的石林景观,石林的地质构造、科研价值,龙湾村的人文等。而宁夏市场则以旅游团队为主,就要着力宣传黄河石林的精华部分――石林风光,这些游客停留的时间一般比较短。

(四)丰富旅游产品内涵,积极开发多种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由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组成,其中最能带来经济效益的还是娱乐和购物。黄河石林作为一个现阶段还以自然景观观光为主要经营项目的旅游景点,在娱乐和购物方面还不是很重视,娱乐活动有一些开展尚未形成规模,管理和经营都很混乱,而购物方面现在几乎是一片空白。

在开展营销活动时,要进行积极引导,充分利用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营销,强化游客体验,进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顾客的体验是以商品为道具的,在游客的景区浏览经历中,旅游纪念品扮演的是一种体验标志物的角色,它是引导游客回忆的重要线索,起到强化旅游体验的作用。因此,应当加快对黄河石林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以当地的刺绣、剪纸、黄河奇石等为基础,开发出具有石林特色的其他旅游纪念品,通过销售旅游纪念品促进景区的发展。

(五)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景区文化内涵

旅游的本质属性是文化,感受文化差异、探索文化、体验文化是旅游行为永远的的动机,旅游文化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立足点和灵魂,也是旅游产品竞争的底蕴所在。

黄河石林的地质构造极为特殊,在国内实属罕见,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研究黄河石林的地质构造对研究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以后的气候变化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宣传自然风光的同时也应加大对其科学文化内涵的探索,吸引以科考为目的的旅游者,并对这些旅游者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另外,在导游讲解方面,不能简单地指着山形说造型,而应当就其地质构造、形成原因等加以整理,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激发旅游者的兴趣,满足旅游者的求知欲,让游客的石林之行不仅进行一次观光游览之旅,更是聆听一堂生动的地理课,或者是在讲解过程中插入一些神话传说,让游客在这些生动的故事中记住黄河石林这片神奇的土地。

(六)整合区域内其他景点,进行大规模营销

由于各旅游景点在地理空间上的差距,导致各景点间缺乏合作。黄河石林尚未与区域内的景点形成联合营销。单独为政的营销方式花费多,效果较联合营销为差,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游客的流失。

在黄河石林以东100公里是宁夏沙坡头景区,该景区也是处在黄河曲流经过的地方。2005年,游客年接待量将近80万人次,因此,景泰石林景区应与沙坡头景区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联合促销,组成一条黄金旅游线路,借助它的影响力,扩大石林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另外,在景区市场经营过程中,不但要善于与地区旅游景点联合促销,还要善于巧妙组合自身特有资源,突显特色,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

[参考文献]

[1]赵西萍等.旅游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李柏槐.旅游市场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3]刘婧,靳俊喜.旅游景区景点营销策略[J].企业研究,2007,(5).

[4]苟自钧.旅游景区营销要略[J].河南财经学院学报,2003,(7).

篇9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 旅游目的地 客源市场 旅游消费者 预测 丽水

系统动态模型构建

(一)模型假设

借鉴徐红罡,郑海燕和保继刚(2005)建立的城市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系统动态模型,来设计客源市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模型作如下假设:第一,设潜在旅游者选择城市旅游地的信息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城市旅游地的促销信息,包括城市旅游地的广告、新闻、公共活动、会议赛事等,以及旅行社或商提供的信息;二是来自于曾经到过该城市旅游地的游客的口碑信息;三是曾经来过该城市旅游地的游客自己亲身经历的信息,以此导致重游。第二,潜在游客只受到收入影响,客源地人均收入越高,潜在游客越多。但是,潜在游客要受到促销、口碑的影响才会出游。第三,不考虑游客的季节性因素,只是考虑每年的总数,因为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说,不管游客怎么分布,对旅游业的贡献是差不多的。第四,旅游目的地不会出现接待瓶颈,事实上除了黄金周以外,绝大多数旅游目的地不会出现拥挤。第五,游客体验都是正面的,即口碑均是正面传播。第六,不考虑口碑传播的衰减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遗忘、游览了新的城市旅游地、缺乏新鲜性等多种因素,游客对城市旅游地的口碑传播会趋于减少或不规律地分布。这方面的规律尚无多少研究,所有假定不考虑口碑传播的衰减效应。

(二)因果关系图

游客市场因果关系图见图1。该因果关系图包含四个循环:负反馈循环1:潜在游客-促销影响下的出游游客-出游游客-潜在游客。负反馈循环2:潜在游客-口碑影响下的出游游客-出游游客-潜在游客。正反馈循环3:出游游客-累计游客-口碑影响下的出游游客-出游游客。正反馈循环4:出游游客-累计游客-重游游客-潜在游客-出游游客。

(三)模型参数设定

模型参数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来设定,该市是生态休闲养生型旅游目的地,2012年全市景区接待游客3561万人次。其中,本地(指丽水市行政区域内)约占客源总量的10%;传统客源地是游客数比例高、距离较近、经济发达、交通便捷的地区,主要有省内其他地区、上海、江苏,约占客源总量的75%;新兴客源地是距离较近的经济一般地区、距离较远的经济发达地区,近些年随着经济发展和交通改善,游客数虽然比例低,但是增长快速的地区,主要有福建、江西、山东、北京、广东、河南、安徽等地,约占客源总量的15%;海外客源占比不到0.1%,这里不考虑。各类型客源地参数设定见表1。其中,区域人口是2010年普查数据,人口增长率按出生率计算,人员消亡率按死亡率计算;潜在游客按照经济增长率增长;促销有效性、口碑接纳程度、重游率跟客源地距离成反比;促销力度按实际情况估算,口碑建设力度主要以旅游地建设和服务为主,跟客源地距离无关。模型起始时间=0,单位:年。模型终止时间=10,单位:年。SAVEPER= TIME STEP,单位:年。TIME STEP=0.125,单位:年。

(四)客量预测

运行该系统动力学模型,得到各客源地游客量预测曲线见图2。其中,本地出游游客在前期略有增长后趋于稳定值;传统客源地出游游客在前期略有增长后开始逐步减少;新兴客源地出游游客则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读取后台参数,可以得到具体预测数值。将三类出游游客数值加总后,可得到总的出游游客预测值。其增长速度越来越小,但到后期新兴客源地出游游客占多数时,增长速度开始加快。

不同层次旅游消费者分析

本地游客市场分析。根据模型模拟结果,本地出游游客主要由重游游客构成,单纯由促销和口碑带动的新游客很少。这主要是因为本地潜在新游客主要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迁入率决定,这两个比率均较低,导致潜在新游客增长缓慢。因此,本地出游游客的数量取决于重游率,本地需要加强促进游客重游的建设。

传统游客市场分析。传统市场出游游客构成见图3。可见,传统市场出游游客由三驾马车:促销、口碑和重游带动。前期三者效果相当,后期随着潜在游客的减少,促销和口碑带动的出游游客逐渐减少,重游游客则逐渐增多,占据了主体地位。再分析重游率变动对出游游客量的影响,在初始重游率0.1的基础上,模拟2倍、3倍重游率下的出游游客量,结果是前期重游率倍增后,出游游客比例提高不多,但后期出游游客比例提高接近相应倍数。可见,对传统客源市场,远期需要加强重游率建设。

新兴游客市场。新兴市场出游游客构成见图4。新兴市场出游游客前期主要由促销带动,随着累计游客的增加和口碑传播效果的显现,口碑带动的出游游客快速增加。由于重游率低,重游游客虽逐渐增加,但所占比例一直比较低。通过对促销和口碑的敏感性分析,发现促销力度加倍后,出游游客量前期增加非常明显,有倍增效果,后期增加效果逐渐减弱;口碑建设力度加倍后,出游游客量前期增加较小,后期增加较大。

基于模型的旅游消费者市场开发

(一)旅游目的地规划

通过模型预测了本地、传统客源地和新兴客源地的游客量,这可为旅游目的地接待能力规划提供决策支持。对本地游客,重点是提高景区接待能力和调节客源时间分布,引导本地游客避开外地游客高峰期;对传统客源地,由于自驾游比例较高,需要加强交通、娱乐休闲、餐饮、住宿接待能力,让传统客源地游客得到轻松愉快的休闲旅程;对新兴客源地游客,则需要加强住宿、交通、餐饮、旅行社接待能力。

(二)游客市场促销策略

由于不同类型客源地的出游游客构成有差异,促销效果按新兴客源地、传统客源地、本地递减。因此,对本地潜在游客不需要促销,对重游客则可以进行促销,促销的主要目的是促进重游和调节客源高峰分布;对传统客源地要随着潜在游客的减少逐步降低对新游客的促销力度,转向促进重游;对新兴客源地,则前期以促销为主,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打造旅游目的地的特色品牌,同时强调不断改进的交通便利和多样化特色化的旅游线路,后期则随着促销效果减弱不断降低促销力度。

(三)游客市场口碑建设策略

传统客源地口碑带动的出游游客前期多,后期少;新兴客源地口碑带动的出游游客前期少,后期逐渐增多。所有口碑建设前期应侧重于传统客源地,中后期重视新兴客源地。口碑建设除了强调旅游目的地特色和提供优质服务,以及经常举办节庆活动以外,还需要提高口碑传播有效性,开展游客营销,促进游客有动力、有内容、有人选地向其周边人群传播旅游目的地正面信息和旅游体验。

(四)游客市场重游促进策略

由于本地主要依靠重游客,传统客源地也越来越依赖重游客,新兴客源地的重游客比例也逐渐增加,因此,提高重游率对增加游客量至关重要。要提高重游率,像丽水这种旅游目的地就需要渲染休闲养生的定位,完善休闲度假设施,打造休闲养生旅游产业链;需要不断完善交通、食宿,提供优质、人性化、个性化的旅游服务;需要结合本地特色定期推出文化节庆活动。同时,也需要在针对传统客源地和新兴客源地的特征,结合多样化的促销手段来促进重游。

(五)旅游目的地营销战略

综合考虑旅游目的地的接待能力、建设速度和可持续发展,旅游目的地可以对本地、传统客源地和新兴客源地采取差异化的营销战略,实现旅游目的地持续稳定的游客增长。区分两种情况:一是在旅游目的地接待能力充足时,旅游目的地可以对本地促进重游,对传统客源地由促销、口碑建设和促进重游并重逐渐转向促进重游,对新兴客源地则采取前期促销、中后期口碑建设、后期促进重游的策略。二是在旅游目的地接待能力不足时,根据各类型客源地游客在总量上的长期变化趋势和短期内的高峰期时间分布,通过调整促销和口碑建设力度来调整各类型客源地游客出行总量和出行时间,使得到达本旅游目的地的游客数量与本旅游目的地接待能力增加速度一致,不至于出现瓶颈。

结论

综上所述,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不仅可以预测不同类型客源地的游客量和总的出游游客,还可以分析不同客源地出游游客的构成,以及预测在不同旅游目的地对策下的游客数量变化趋势,从而为旅游目的地接待能力规划、促销策略、口碑建设策略、促进游客重游策略提供决策支持,以及有助于制定开发不同类型客源地的营销战略。

参考文献:

1.张璞,李国和.贵州旅游市场发展态势及预测模型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31

2.刘宏盈,张娟.广西东盟主要旅游客源市场演变特征及预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

3.刘雪琛,王庆丰.河南省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趋势预测[J].河南科学,2012,30

4.杨智勇,斯琴.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特征分析与预测[J].未来与发展,2010(10)

5.万年庆,张立生.基于引力模型的旅游目的地客源市场规模预测模型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0

6.李群绩.基于直线趋势预测模型的旅游市场分析—以山东省入境游客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8

7.苏树军,裴青萍.ARMA模型的新疆旅游市场趋势预测[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9,17

8.柳丽,吴晋峰,张芳,吴黎围.基于灰色GM ( 1,1)模型的宁夏入境旅游客源市场预测研究[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9,30

9.郑秋婵.基于灰色系统的南宁国内旅游客源市场预测分析[J].商业经济,2012 (4)

10.阮氏海宁,温作民.基于灰色GM(1,N)的生态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以越南风雅-格邦国家公园为例[J].绿色科技,2013(1)

11.雷可为,方田红.基于组合模型的陕西省旅游市场需求预测[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45

篇10

关键词:辽宁省;农村居民旅游;市场开发;农村旅游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1-0183-02

一、我国农村居民旅游现状

二十多年来,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状态在不断改善,1978年农村贫困人口有2.5亿,2001年减至3 000万左右。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在发生变化,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67.7%降至1990年的58.8%,再降至2005年的45.5%。文教娱乐品及服务消费占总消费的11.6%,居第三位。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已开始从生存型向质量型转变。

1.农村居民外出旅游呈增长态势

随着农民的人均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加,部分农民具备了一定的出游条件;同时,伴随消费观念的转变,农民自身也产生了“游山玩水”的欲望。旅游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已初见端倪。

2.农村居民旅游以探亲访友、观光旅游为主

从全国看,农民外出旅游与城市居民仍有较大的差距, 根据2002年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综合分析报告表明, 2002年全国有4.9亿农民外出旅行,其中62%是探亲访友,观光游览(12%)和休闲度假(3%)合计占到15%,商务、会议与交流三项合计占到6.7%。行程较远的观光游览与宗教朝圣的人均较高。

3.消费水平低,消费结构不合理

我国国内旅游的人均消费水平近年来持续增长,八年来年均递增10.6%,其中农民人均旅游消费水平年均增长18.4%,高于全国值。但从消费水平来看,人均消费额仍然很低,不足国内游客一半。另外,由于受可自由支配收入、生活习惯和价值观的影响,农民旅游消费支出主要是基本旅游消费,如住宿、交通、餐饮等。

4.旅游方式以散客为主

一方面,由于目前农民旅游市场的开发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引起众多旅游企业和经营者的足够重视。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于旅游企业的宣传、服务跟不上,服务机构比较缺乏;另一方面,以探亲访友为主的出游形式,目的地分散。抽样调查表明,在2002年农民游客中散客占到了出游总人数的93.8%,而团体游客只占6.2%。

二、辽宁省农村居民旅游市场潜力分析

1.随着收入的增长,农村居民具备了外出旅游的经济能力

党的以来,辽宁省农业产生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农村经济大踏步前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美元时,会产生近距离旅游活动;达到800美元,会产生远距离旅游活动;达到3 000美元便会产生洲际旅游活动。到2006年底,辽宁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达4 090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8元。从消费结构看,辽宁农民住房、教育、文化娱乐等消费在逐步上升,农民已具备了进行旅游活动的经济能力。

2.农业结构调整为农民的出游提供了更多的闲暇时间

近年来,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003年我省有5个县(市)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一些农村除了从地理区位上仍叫农村以外,居民工作和生活方式基本与城镇没有差别,他们享受着国家法定节假日;加上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生产力的提高,农忙时间大大减少,这些都使外出旅游在时间上有了更多保证。

3.农村旅游服务的改善

(1)不断改善的交通条件为农民出游提供了前提

随着辽宁省经济快速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辽宁省拥有全国密度最高的铁路,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干线有京哈线、锦承线、沈吉线、沈大线和沈丹线,公路网有沈大、沈本、沈抚、沈长等高速公路联结省内外大中城市,农村居民出游半径不断扩大。

(2)信息渠道的丰富,激发了旅游消费需求

随着辽宁省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个人电脑等媒介业的快速发展,丰富了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加了其对旅游产品的认识,拓宽了选择旅游产品的空间,使农村居民可以从中了解各地的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情况,提高了旅游的可进入性,激发了旅游消费需求。

三、辽宁省农村居民旅游市场开发对策分析

1.政府和旅游企业要重视对农村居民旅游市场的开发

目前,政府和大多数旅游公司、旅行社还没有意识到一支庞大的农村居民旅游市场正在崛起。潜力巨大的农村居民旅游市场,今后必将在省内旅游市场中占有重要份额,其发展规模和经济效益对辽宁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政府和旅游企业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农村居民旅游市场开发的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为农村居民旅游市场的开发出谋划策并提供条件,科学规划、管理和引导农民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2.开发设计符合农民旅游市场的省内短途旅游产品

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社会活动、消费观念、受教育程度等与城镇居民有一定的差异,在旅游产品的选择上,与城镇居民有所不同。对于辽宁省农村旅游市场来讲,应以省内短途旅游为主,开发设计一日游或两三日游,适合农村居民特色旅游产品。具体而言,当前可推出以下几大省内专项旅游产品:

(1)生产观光游。辽宁省农业科技示范园众多,根据目前农民科技旅游增长的趋势,旅行社可与农业示范园联合推出现代科技农业园一日游、农业博物馆游览等旅游产品,把旅游观光与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科技知识结合起来。

(2)疗养健身游。中华民族向来就具有尊老爱幼的美德,因此,利用一些晚辈孝敬中老年人心理,设计出一些既与城市结合,又有疗养保健作用的旅游产品。辽宁省温泉旅游资源丰富:大连安波、鞍山汤岗子、本溪汤沟、丹东五龙背、葫芦岛兴城、辽阳汤河等温泉疗养地。因此,可开发温泉理疗健康之旅。

(3)高等学府游。辽宁省高校众多,针对学生开发设计游高等学府,不仅可以放松身心、开拓眼界,还可以感受深厚的文化氛围,勉励孩子努力读书、奋发向上。

(4)都市风情游。走进大城市去看一看仍是很多农村居民所向往的。因而,可开发都市风情游。让农民感受现代化的建筑风貌、优美的自然风景、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现代的高新技术和产业,享受一下都市优越的商务与购物环境以及先进的服务设施。

(5)新婚蜜月游。随着我省农村经济条件和农村居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外出旅游结婚将越来越多,针对新婚夫妇,可开发新婚蜜月旅游产品,在农村有着较大市场。

3.加强对农村居民旅游市场的宣传

加强农村旅游市场宣传,强化农村居民的外出游意识, 提高村民外出旅游兴趣,这是搞好农村旅游市场开拓的重要一环。旅游企业和部门应在农村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如在县、乡、镇建立旅游咨询公司和旅行社,就近向农民介绍各种旅游产品和相关出游知识,改善农民对大众旅游的认识。对于城乡结合部的农村,由于受众对象与城镇居民基本相同,完全可采用传统旅游宣传促销方式方法。由于农民长期以来的闭塞思想和文化水平的影响,使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弱,时间比较长,因此,应坚持持久宣传的原则。

4.确定重点开发对象,拉动潜在旅游市场

由于辽宁省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中部地区农民收入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而以西部地区最低。沿海地区高于内地,城市郊区高于广大农村。这就决定了辽宁省农村旅游的开发,必须采取非均衡的区域发展战略,即在社会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出游率较高的农村区域首先进行旅游市场的开拓。从宏观角度看,沿海地区由于农民经济状况良好,出游能力相对较强,旅游市场开发的重点是巩固短途旅游市场,加大中远程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丰富农民旅游产品。中西部农村地区由于整体经济发展缓慢,旅游开发以宣传旅游为主,大力开发赶集、探亲等旅游市场,并引导农民进行观光旅游、科技旅游等。从微观角度看,由于城乡接合部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高,旅游意识强,因此,应该首先启动城市近郊的农民旅游市场,然后利用波及效用,带动其他农村人口进行旅游活动。

5.提高农村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市场的成功开发不仅得益于到位的宣传和适销对路的产品,还需要优良的服务质量。辽宁省农村基本没有旅游业务机构,旅行社在农村旅游市场的销售还是一项巨大的空白。对此,旅行社既可采取在农村设立专门门市部和报名点,还可和各地的邮政代办点、村委会、居委会和农村团体建立广泛联系,通过他们宣传来招徕游客。

6.积极开发乡村旅游活动,促进农村居民旅游

近几年,辽宁省农村地区已经成为城镇居民的旅游热点,不少农村地区都开发了农家乐、农业观光、生态旅游等旅游项目,将农民旅游与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结合起来,让农民参与旅游开发,这不仅能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其出游能力,而且也可以让农民亲自体验旅游,提高农民对旅游的认识,改变过去“重积累,轻消费”的消费观念。

参考文献:

[1] 孙富海.农村的旅游市场开发[J].经济论坛,1998,(2).

[2]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年鉴[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2005).

[3]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K].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7-2005).

[4] 徐.中国旅游市场概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