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生产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0-30 17:56: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渔业生产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渔业生产的特点

篇1

关键词:生产的对象;生产资料;特点;农业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S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011—1

1 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活的生物

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活的生物,不同的生物又有其各自的特点。如农作物的生产要配备耕地整地机械,施肥播种机械,中耕除草机械,收获脱粒机械,贮藏运输机械。农作物的生产要配备适合农作物生产的农机设备。如深翻整地机械、施肥播种机械、中耕除草机械收获脱粒机械、贮藏运输机械以及农产品深加工机械等等。另外,不同的农作物也有其各自的特点,如高秆和矮秆作物、大粒小粒作物,它们在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农机具也各有所别。所以,我们在农机具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要考虑到这一点。

养殖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农业生产的第二个车间。以前我们对养殖业重视不够,多以小规模散养为主,投入多、劳动强度大、效益低。现在由于国家的大力扶持,养殖大户逐年增多,为节省人力物力,降低劳动强度,增加经济效益,对养殖机械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如自动饮水设备、自动取食设备、自动清便设备等,这些设备有些是养殖户自己做的,也有的是小作坊生产的,虽然可用,但无法保证质量,也给养殖户带来不便,或者造成损失。作为农机研发生产者,首先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养殖户着想的信念,深入养殖生产第一线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生产出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养殖户需要的养殖生产的机械设备。

微生物生产是农业生产的第三个车间。农业微生物包括土壤微生物、食用菌,现在又有人在研究微生物肥料,用以改良土壤。土壤微生物是一个动态种群,近年来由于大量使用化肥以及不科学的耕作方法,使土壤微生物种群遭到极大破坏,土壤肥力连年下降,只能靠化肥来维持产量,这为以后的农业生产带来隐患。为了培肥地力,改善土壤微生物的种群状况,必须大力施用农家肥,并进行桔秆还田,这就需要研究生产桔秆还田机械,如粉碎机械,运输机械,翻耙机械等。食用菌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近年来有很大的发展。但食用菌专用机械的研发和生产却相对落后,大多数食用菌生产者还用最简单、最原始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法进行生产,劳动强度大,成功率低,经济效益低。多数农民不愿从事这个行业。我国是食用菌大国,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尽快研发和生产食用菌专用机械设备迫在眉睫。微生物肥料是一个新兴的领域,扩繁土壤有益微生物,把它做为肥料用于农田,对于使土壤微生物种群向良性发展,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具有巨大的潜力,对于农机的研发与生产,在这方面也要高度重视。

2 农业生产资料主要是自然资源

农业生产资料主要是自然资源,包括光、热、水、土、大气、气候等。这些自然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但它们又可以通过人工进行调解,调解的主要措施就是设施农业,当然也包括如防雹用的高炮,人工降雨用的飞机等。设施农业最发达的国家是荷兰,80%的农业生产在设施内进行。我国的设施农业相对落后,主要的生产手段还是镐刨、锹挖、人背粪,收获季节全家忙,不但人受累,也延误农时,卖不上好价。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适合设施农业的小型农机具,这种情况应该引起政府的农业主管部门,科研单位、生产厂家的高度重视。

3 农业生产的主要能源是太阳能

农业生产的主要能源虽然是太阳能,但农机、化肥等辅助能源在农业生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何充分利用能,降低辅助能源的投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品质,也是摆在农机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农机研发要尽量先进、合理;农机生产应尽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农机使用要尽量降低油耗,节约开支。

4 农业生产有严格的地域性

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决定了农作物的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例如我国华南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所以在这一区域,农机要以水稻机械为主;在黄、淮、海以及华北地区,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占主导地位,所在农机的配备上要以小麦、玉米、棉花为主;在东北,农作物以玉米为主,所以在农机的研发和生产上以玉米机械为主。另外,在我国北方,设施农业发展较快,为适应这一新形势,适合在温室、大棚中使用的小型农机具也是研发和生产的重点。

5 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季节性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决定了农业机械使用的季节性,农业机械在不用的时候,要做好维护保养工作,使农业机械的性能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篇2

关键词:渔业资源;个性;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S931.1 文献标识码:A

1 渔业资源区别于其他生物的个性

1.1 自律更新性

渔业资源是自律更新资源,即是能自身繁殖、增长、补充或增重的资源,渔业资源有再生产的能力,它通过自身的繁殖、生长、死亡等一系列生物学过程,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以维持一定数量和质量水平,只要水域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一般鱼类种群只需3、5a便可恢复如初。如果采取人工扶繁措施,其恢复更快。根据渔业资源的这一特性,在捕捞生产上,就要使捕捞强度和鱼类的再生能力达到平衡,以使渔业资源得到持续稳定地利用。

1.2 渔业资源的移动洄游性

鱼类的移动洄游性,是由鱼类的生物特点和生理要求所决定的。渔业资源虽然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但多数鱼类又各有一定幅度的移动习性。它们沿着一定的洄游路线在不同的季节进行洄游。如产卵洄游、索饵洄游,越冬洄游等。鱼类的移动洄游这一规律,就可以有目的地去捕捞和保护资源,以免造成资源衰竭。

1.3 渔业资源的共有财富性

鱼是游的,水是流的,所以海洋渔业是以共有性质的渔业资源为基础的。所谓共有性资源,是指一种资源不是或不能由私人或企业在排它性的情况下所占有或使用时,这种资源就具有共有性,在共同水域,捕捞作业具有高度的国际性,由于这一特性,任何一个渔业企业的活动都影响到所有其它开发同一鱼群者的利益。

1.4 渔业资源的自然变动性

水生动物生活的水文条件和生物条件对鱼群再生产能产生重大的有时是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会出现不可避免的渔获量的自然变动。另外人为的影响,也促使鱼群发生量的变动。渔业资源的变动性还反映在渔业生产的季节性上,由渔业生产出现的淡季、旺季,对捕捞的技术设备和组织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季节性的波动必然发生捕捞生产、运输、商品周转在1a内起几伏,所以必须采取措施使季节性变动带来的影响缩小到最低限度。

2 渔业资源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2.1 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等

为了保护一些重要的经济鱼、虾或其他水生经济动植物,在其他卵、繁殖、幼体生长、索饵、越冬或洄游的水域用法令规定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一种或几种作业方式,这个规定的水域称为禁渔区。禁止或限制捕捞时间的界限叫禁渔期。禁鱼区和禁鱼期是传统的渔业资源管理方法,这些都能降低捕捞死亡率,从而减少或消除鱼群被过度开发的危险。

2.2 实行渔业许可证制度

所谓渔业许可证制度,是指对渔业中使用的总投入量加以限制,故又称限制性开发管理。实行渔业许可证制度,进行渔船登记,核定渔船、渔具的数量和作业类型,加强监督检查,是控制捕捞能力盲目增加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渔业的科学管理的基础工作,通过实施渔业许可制度,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自由造船”、“自由买船”、“自由捕捞”等盲目生产的混乱状态,促使渔民更加自觉遵守渔业法规,逐步做到计划生产、限额捕捞,以达到与捕捞对象的资源状况相适应。

2.3 确定合理的捕捞界限,控制捕捞强度

对渔群的合理捕捞是保护和提高水产生产力的重要措施,捕捞要根据渔业资源的蕴藏量,探求最大的持续可捕量界限,有计划地安排捕捞,要注意保护经济鱼类的幼鱼,规定渔获物中幼鱼的限额,以使鱼类资源不断地得到补充,应根据不同经济鱼类的生长率、肥满度、繁殖率、摄食强度等生物学特点和指标,确定捕捞强度,使之不超过自然增殖率,以便做到既能使捕捞生产稳定增长,又能使渔业资源得以恢复与增殖。

2.4 禁止采用有害的渔具、渔法

采捕鱼、虾及其他水产经济动、植物所用的工具,称为渔具。其采捕的方法称为渔法。因为渔具渔法使用不当,对水产资源危害极大,所以国家对一些以采捕水产经济动、植物的幼体为主或对资源有严重杀伤力的渔具渔法,用法令加以限制或禁止,在我国渔业法规中已明确规定严格禁止炸鱼、毒鱼、滥用电力捕鱼等严重损害资源的渔具、渔法。近年来,我国有些经济鱼类产量下降,采用不适当的渔具渔法是重要原因之一。在渔具中最普遍的是采用小网眼鱼网。渔法上则是较单一地采用底拖网作业,从而造成了主要经济鱼类的亲鱼、幼鱼过捕。这种状况必须彻底改变。

2.5 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

篇3

一、生产总体情况

今年上半年沿黄灌区水源供应充足,绝大部分养殖场渔业用水补水情况良好,没有因水量问题影响鱼苗种放养。各养殖场区水量充足,水质清新,特别是*素海由于去年引黄入海,今年开冰后水质明显好转,为恢复经济鱼类资源,发展水产、水禽养殖,提高水生经济植物产量和促进生态渔业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受鱼价持续高居因素影响,今年春季形成了商品鱼、鱼种市场购销两旺的好势头,极大地调动了渔民养殖积极性。根据统计资料表明:上半年鲜鱼生产吨,水花鱼苗投放总量万尾,鱼种投放总量吨。共落实养殖面积公顷,池塘育种公顷,中小水面半精养公顷。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公顷,河蟹养殖面积公顷,共投放扣蟹公斤,约万只。

渔业生产经营走势:受水产品市场购销旺盛影响,养殖面积扩张,鱼种销售顺畅,无压塘现象,苗种数量急增,成鱼市场需求量大,但由于去年商品鱼压塘量少,绝大部分需从外调,名优品种量多,但价格贵,水产品市场供应总体丰富。在养殖品种方面,名特优种类如团头鲂、大口鲶、乌鳢、斑点叉尾鮰、黄河鲶、银鲫、高背鲫、河蟹等养殖比例增大,特别是沿*素海周边,河蟹、乌鳢养殖发展迅猛。同时,各地在生产经营上改变以往春放秋捕集中上市的模式,尽可能地做到轮捕轮放、均衡上市,有条件的地方利用温棚等设施反季节上市,以取得良好的生产效益。

二、责任目标落实情况

*年自治区渔业局下达渔业生产分解任务为:水产品总产量达到吨,其中名优产品产量吨,养殖产量要求达到吨,鱼种生产总产量吨,池塘名优水产品养殖推广面积亩,河蟹养殖技术推广面积亩,实现渔业总产值万元。为全面落实和完成任务分解目标,水产站根据各旗县区实际情况的汇报进一步下达落实了生产分解目标任务,并要求各旗县水产部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了解情况,解决好渔业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认真抓好各项生产任务的落实,市水产站领导带领业务人员巡回各养殖场点进行监督检查各项生产任务落实情况。据上半年统计数字表明,各地渔业生产运行良好,各项生产指标有望超额完成。另外,由于渔民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养殖证发放工作在有条不紊运行中,办理养殖证非常踊跃,到现在为止,持有养殖许可证的养殖户已达。

三、渔业结构调整情况

围绕自治区渔业局对抓好黄河渔业产业带建设的总体布署,本着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的原则,围绕市场需求,按照“品种调新、质量调优、产品调特、效益调新”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渔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主要体现在:一是在养殖方面调整传统养殖结构和模式,突出名牌、高效产品份额,形成多品种混养,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达到降本增效,来追求产品的最大效益为目的。二是根据今年市场行情,条件好的鱼种池都可以安排鱼苗发塘,分池后继续养鱼种,由原来的单季养殖逐步转变为两茬养殖,并向渔农、渔牧、渔禽结合及休闲方向发展来提高综合效益。三是在天然水域开发方面,我们加大了自然水域养殖放流和品种结构调整力度,使养殖措施更趋合理,品种向多样化、名优方向发展,特别是河蟹和乌鳢养殖已呈现蓬勃发展趋势。随着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发自然水域的积极性非常高涨,而且中小水面有相对易管理、捕捞、周期短、见效快特点。四是在养殖品种调整方面,重点引进和推广深受市场欢迎,且适应本地生长、价位高的团头鲂、斑点叉尾鮰、加州鲈、乌鳢、大口鲶、高背鲫、银鲫等名优品种,以丰富市场,形成本地区特色养殖。

其中在沿*素海周围,发展到单养乌鳢亩,充分利用了*素海廉价鲜活小鲫鱼这一优势,形成了规模养殖乌鳢等肉食性鱼类,且有外省市畅销的喜人局面。五是积极开展生态养殖和休闲渔业,充分利用无污染条件好的水域资源,来提高自然水域的综合利用,例如*旗*山水库,*市*海子和*县农垦湖泊开展生态养殖与休闲渔业相结合,通过设立旅游景点和服务设施,开设特色餐饮业、游泳及水上运动等服务方式。特别是*素海去年春季引黄入海的举措,今年水质明显改善,不但提升了生态养殖环境,而且为促进休闲渔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条件,旅游人次明显增多。六是渔民协作组织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和壮大,组织在联合广大养鱼户形成合力参与市场竞争、规范养殖和共抵市场风险,提高渔业经营水平和产品规范标准化、无公害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取得渔民认可。今年春季全市苗种调运工作就是由临河白脑包乡渔业协会和杭后南小召乡渔业协会共同承办的,由于工作扎实细致、服务周到,保证了质量的完成,深得广大渔民对渔业协会这一组织的拥戴。目前全市已有个渔业协作组织,覆盖全市养殖户,还有个正在组建中,这一组织已在全市渔业结构调整、市场开拓、渔民增收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

四、强化水产品质量管理方面

一是认真做好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执行标准等内容的宣传,提高渔民对水产品安全的认识,自觉参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杜绝使用违禁投入品,加强对渔民有关质量安全操作技术培训和监督。二是抓好产地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各类污染,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和标准。三是抓好无公害水产品安全体系建设,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四是抓好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尤其注重饲料、渔药和添加剂的监督,清理整顿渔药市场,抓好渔资打假工作,确保投入品安全,杜绝有毒有害投入品使用。五是实行水产品苗种检疫制度,做好鱼类病害防治。六是积极申报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和无公害水产品产品认证工作,目前已有个基地得到无公害产地认定、个产品认证。今年,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正在积极申报中,年内将有一批基地得到认定和产品得到认证。

五、渔业科技工作进展情况

⒈亩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推广项目进展情况

*年水产站承担了农牧业局重点推广的“亩河蟹生态养殖”技术示范项目,在春季,推广项目的科技下乡人员和养殖户密切配合,认真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和“技术要点”精心准备,对白彦花亩的基地与树林子乡亩的实施基地做了认真考检,确定放养密度、投喂情况、估算成活率。并对投放苗种质量做了严密把关。两个基地月日共投放长江蟹苗斤,放苗后对饲养人员的业务素质进行了集中培训,为该项目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根据检测,目前河蟹生长良好,成活率达到,正进行第二次脱壳。从现在的生产情况看到秋天能达到预期的示范效果。

⒉乌鳢养殖情况

经过几年摸索与实践,不断引进名优品种,为发挥本地优势资源、充分利用*素海鲜活小鱼和人们对肉食性鱼类的浓厚兴趣,根据乌鳢对环境适应性强、水质要求低、生长速度快、耐低溶氧、适宜高密度养殖等优点,经过几年的饲养,*素海周围地带已发展精养乌鳢面积亩,其中,大棚养殖多座,商品鱼养殖亩,现在规格已达克,预计亩产可达公斤左右。建成简易孵化池座,计平米,春季已经孵化乌鳢鱼苗万尾,现在个体已达克,预计苗种产量可达万公斤。现在乌鳢已成为当地一个产业,从亲鱼培育、鱼苗孵化、鱼种生产到成鱼养殖一条龙服务,商品鱼畅销省内外。

六、渔政管理工作

*年,各级渔政船检工作人员协同配合,加大了辖区内的大中型水域资源的增殖保护工作力度,严格控制捕捞强度,积极开展增殖放流,确保渔业资源得到有效增殖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对辖区内的大中水域有计划地发放捕捞许可证,并对使用的渔具加以限制,对违规作业偷捕、毒、炸违反禁渔期、禁渔区制度,破坏水域资源增殖保护措施的不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据统计,上半年共查处了违规操作和偷、毒、炸等违法违规案件余起,没收非法渔获物多公斤和一批违规网具,并对涉案人员进行了说服教育与惩罚,有力打击了违法捕捞行为,有效保护了本地区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的正常开展。另外通过各种形式和活动(如广播、电视讲座、上街宣传、发放宣传单、悬挂宣传标语、现场接待群众咨询等)在全盟范围内认真宣传贯彻新的《渔业法》和《实施〈渔业法〉办法》,增强了广大渔农的渔业法律意识。

渔船检验工作主要进行了全市所辖渔业船舶的普查、登记注册和开展常规检验工作。四到五月份市渔政船检人员会同各旗县市渔政执法人员对重点渔区、渔港进行了安全生产工作检查,重点清查了“四无”(无船舶检验证书、无船员培训证书、无船舶登记证书、无捕捞许可证书)和“四证不齐”船只,对有问题的地区及时进行清理整顿,消除事故隐患,维护了安全、有序的生产秩序。

上半年通过组织全市渔业执法人员学习渔业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全市广大渔业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增强了广大执法人员依法兴渔的责任感,为全市渔业生产保驾护航。

七、存在的问题

二五年上半年,全市渔业生产形势总体运行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不及早加以解决就会影响和制约今后全市渔业生产的发展进程:一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资金匮乏,导致渔业结合调整步伐缓慢;二是虽然上半年鱼价涨幅较大,渔民养鱼积极性很高,但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有心无力,缺少专项贷款支持;三是渔业养殖机械化程度低,高产池塘发挥不了最大潜力,影响了“两高一优”渔业发展步伐;四是维修和改造基础设施的专项资金缺乏,导致基础设施陈旧和不堪重负,特别是鱼塘淤泥增厚,老化现象严重,致使鱼病发生程度增大,直接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五是渔政船检执法交通工具滞后、水生动物检疫、鱼病防治检测以及水产养殖安全质量监测方面的措施有待进一步强化;六是大中水域渔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渔业资源增殖保护缓慢,捕捞过量,养殖放流量少,品种单一,资源恢复慢,一些名优品种的引进和放流苗种供给体系、病害防治、新技术推广等保障体系落后,先进增养殖放流技术的推广进展缓慢,影响大中水域的可持续发展。

八、下半年工作安排。

⒈抓好池塘和中小水面渔业生产、销售等重要环节的管理,做好泛塘、旱、涝等渔业灾害的防范措施,确保全年养殖生产取得好的收成。

⒉抓好“亩河蟹生态养殖技术”项目的后期饲养管理,检测、验收工作。

篇4

2012年,我镇水产工作坚持了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调整渔业结构,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推进了我镇渔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概括起来,做到了“四个推进”。

一是推进了渔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工作。为了调整优化渔业结构,结合我镇养殖水域面积大、无污染、周遍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的特点,指导各村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实施,提高渔业附加值,推进我镇渔业产业化进程。同时,重点抓了河蟹等名特优水产品的生态养殖,利用水草丰富的水域生态养殖河蟹。全镇涌现出了以鱼、畜、禽、种植结合、大中水面三网(网箱、围网、拦网)养鱼、鱼虾蟹结合混养、套养、轮养、稻田生态养殖等为特点的综合渔业模式,推动了生态渔业向规模化、特色化方向发展,提高了渔业水域的综合效益。

二是推进了渔业生产中科技含量的提高。为了增加渔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转变渔业发展方式,结合我镇水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集中办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分层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渔民举办河蟹等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培训班。共计举办培训班 5次,培训 500人次。同时根据渔民群众的需求,印发渔业实用技术资料 3000份,提高了全镇科学养鱼水平。我们抓了渔业科技推广,大力推广中小水面人工精养、半精养技术、稻田养鱼技术、生态渔业技术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提高了单位产出水平。我们还围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建设,协调有关单位申报了绿色认证的相关材料,全面贯彻国家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各项标准,实施了《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使全镇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得到了健康发展。

三是推进了渔业基础建设。结合我镇水产苗种不能自给、水产苗种紧缺的实际情况,根据水产养殖户的要求,派水产技术人员帮助养殖户协调、购进优良水产苗种,确保了全镇大部分养殖水面都能按时投满放足苗种。11月份,按照市里的部署和要求,我们组织开展了机动渔船柴油补贴专项清理工作,对全镇49条机动渔船进行了全面清理核查。工作人员分组行动,召开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座谈会,进村入户进行核对,逐户过堂复查,按时按质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四是推进了渔业管理工作的强化和规范。首先以切实把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心任务,贯彻落实了各种扶持渔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全面实行渔业水面承包、流转制度。其次抓了水产污染源普查工作。组织举办了水产污染源普查员培训班,并组织水产污染源普查员对全镇水产污染源进行了普查。第三树立了全镇大水产的理念,加大力度宣传贯彻《渔业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渔业水域渔政监督管理,清理了密眼箔、电鱼、毒鱼、炸鱼等严重破坏资源的渔具和 “三无”船舶,加强和控制了捕捞强度,强化渔政管理,营造了和谐的渔业生产环境,提升了渔业资源保护水平。

总结过去一年的水产工作,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镇水产工作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亟待解决:一是镇水产站行政管理职能依旧弱化,由于缺乏水产专业技术人员,对指导全镇水产工作和促进水产健康养殖带来较大困难;二是个别基层干部依然对水产工作缺乏重视,出现水产业务沟通少、上报数据不准确等方面的问题;三是渔业生产资金不足,影响了渔业生产的发展。以上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 2012年水产工作打算

(一)继续抓好渔业产业化和生态渔业建设。指导水产养殖户以养殖水域为载体发展休闲渔业、综合渔业为重点的生态渔业,提高渔业综合效益。

(二)继续抓好水产健康养殖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我镇天然水面面积大、无污染源优势,选择渔业资源和环境条件优越的水域,建立绿色、有机、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使全镇无公害水产品养殖面积突破 1万亩。

篇5

曲靖市中部渔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2011年该区域的养殖面积已发展到3769hm2,养殖产量18424t,产值2.14亿元,占该区域水产品总产量的96.2%。池坝塘高产养殖是该区域水产品产量的主要来源,养殖面积主要来源于低产田、荒滩改扩建成的标准渔业精养池坝塘共1066.7hm2,另有66.7hm2连片标准精养商品鱼基地3个,养殖产量占该区域总养殖产量的78%。养殖品种主要是外来种,草鱼、鲤鱼、鲫鱼、鲢鱼、鳙鱼、武昌鱼、斑点叉尾鱼回、青鱼、杂交鲟占该区域养殖总产量的98%;传统池坝塘精养占养殖产量的78%,稻田养鱼、休闲渔业、流水养鱼、大水面增殖养鱼占22%。

发展思路

根据曲靖中部区域地理自然气候资源特征和养殖水域功能及分布情况,结合该区域养殖结构、模式生产发展现状,应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坚持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坚持高产优质高效渔业的发展道路。以渔业提质增效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池坝塘精养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改造建设,挖掘内部潜力,强化水产科技推广、培训、服务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加快水产养殖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生态型转变,努力提高水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

发展重点与措施

篇6

关键词饲料;使用现状;问题;应对策略

浙江长兴县是淡水渔业养殖大县,具有池塘、外荡、山塘、水库各类养殖面积0.67万余公顷,近几年来,随着长兴县委、长兴县人民政府连续出台扶持发展现代农业的优惠政策,各乡镇(街道)也出台配套政策给以扶持,渔业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面积已突破0.67万hm2大关。渔业总产值已超10个亿,从事渔业养殖的人数达万以上,已成为浙江省二十个重点县之一。水产养殖成为老百姓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

1饲料使用的变迁

长兴县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称,历史上老百姓有种桑养蚕、养鱼的传统和习惯,养鱼的历史可追溯到二千年以前,据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所著的我国第一部渔业专著《养鱼经》记载,当时已开始投喂饲料进行养殖鱼类,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技术的日益成熟,渔民使用饲料大量增加,产量和效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其大体经过以下几个阶段。1)从不投饵料到投喂。20世纪五、六十年代长兴县的鱼塘养殖一直处于荒废和半荒废状态,“白水养鱼靠天收”,鱼类食物主要以摄取天然饵料为主,当时受养殖技术、资金等因素的制约,每666.67m2一般产50kg左右,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随着农村大批富余劳动力的出现,开始承包本地鱼塘养殖,并充分利用农田多余的农家肥、稻谷、大小麦等辅料投喂养鱼,向鱼塘要效益增加收入,为此长兴县曾经涌现了一大批养鱼专业户、养殖大户。为今后的渔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从单一饵料到全价饲料。长兴县是粮油生产大县,年种植水稻、大小麦、油料作物数万公顷,有丰富的渔用饲料来源,一些麦麸、菜粕等副产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和追求养殖利益最大化以及池塘条件的日益恶化,投喂单一饵料的弊端日益显现,主要体现在利用率低、饵料系数高、污染水体,容易造成水质富营养化等,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批饲料生产厂家开始生产渔用全价饲料,渔农的投饵观开始改变,从投喂单一饲料转为全价饲料,由于全价饲料使用方便,营养价值全面、不易变质、适口性好、饵料系数低等特点,在渔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3)渔用专一饲料的全面推广普及。进入21世纪后,在政府一系列惠农政策的鼓舞和推动下,长兴县兴起新一轮老鱼塘改造和标准鱼塘的建设,各种工商资本以及大量的湖州市菱湖地区的渔农纷纷涌入长兴,开始投资特种水产养殖业,给长兴县的渔业生产注入新的经济活力和带来了新的养殖理念,产量和效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出现了一大批饲养黄颡鱼、河蟹、甲鱼等投入大、产出高的精养鱼塘,各种各样渔用专一饲料在养殖过程中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应用。

2浙江长兴县饲料使用的现状

1)使用普及。要想高产、高效,饲料投入少不了,广渔农在生产实践中普遍认识到饲料在养殖过程中的重要性,纷纷购买各种各样的渔用专用饲料投喂养殖鱼类,据测算黄颡鱼精养鱼塘饲料成本占总成本的50%~80%左右,每666.67m2投饲料1000~1500kg;甲鱼40%,每666.67m2投饲料300~400kg;河蟹35%~40%,每666.67m2投饲料100~150kg;牛蛙60%以上,每666.67m2投饲料2000~3000kg。估算长兴县每年饲料的使用量在4.0万~4.5万t左右,年交易金额2.00亿~2.25亿。2)品种齐全。由于长兴渔业生产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各饲料生产厂家纷纷涌入推销自己的品牌,目前已有杭州海皇、德清鸿利、嘉兴联兴、一星等十几个品牌,种类也由过去的混养饲料转为单品种的专用饲料。如甲鱼雏鳖、中鳖、成鳖料;黄颡鱼1号、2号、3号料等,养殖户可根据鱼类不同的生长期和季节,选择投喂不同规格的专用饲料。做到了饲料品种的精细化、专用化。使用上的省力化、方便化。3)价格参差不一。一般情况下,水产饲料养殖初期阶段的价格高于中、后期,而同一专用的饲料价格,不同厂家生产的市场价格也不尽相同,如杭州海皇黄颡鱼1号料和嘉兴新星黄颡鱼1号料价格相差300元/t。4)质量良莠不齐。特种水产对水质、饲料、天气的要求比较特殊,特别是饲料的质量要求很严,饲料里所含有的粗蛋白等含量直接影响产量的提高,一些生产厂家为了自身利益考虑,不顾养殖户利益,在原材料、生产工艺、配方等环节上把关不严,致使饲料质量下降,给广大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如2012年度和平镇独山村养殖大户陈金方3.33hm2黄颡鱼投喂了南京某厂家的黄颡鱼专用饲料,鱼体全部变黄,生长速度减慢,俗称“香蕉鱼”,经济损失惨重。

3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3.1存在问题

1)进货渠道多样化。目前,在长兴市场上有十几家专门经销水产饲料的经营部,货源来自四面八方,各自经营或销售生产厂家饲料,一旦出现问题,很难追溯。2)高价饲料带来高风险。特种水产养殖的特点是高投入、高产出、高利润,一般情况下,每吨饲料的价格在7000元以上,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或断电、鱼病暴发,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势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3)执法部门监管不到位。工商、农业、质监等部门对饲料的生产、经营、销售监管存在“盲点”,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4)部分经销商坑渔农现象时有发生。个别经销商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不顾饲料质量,以次充好,高价销售,损害养殖户的利益。

3.2应对策略

1)加大监管力度,从源头抓起,杜绝劣质饲料流入长兴市场,各部门各司其职严格把好原料、生产、市场关,让广大渔农放心使用高质量的水产饲料。2)加强技术培训,农业部门要对养殖户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辅导,掌握科学养殖知识,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浪费,应用合理的投喂方法,实行高产、稳产。3)确保饵料质量和安全,大力推广使用浮性饲料,减轻水体污染,实现健康养殖和洁水养殖。

4结语

篇7

关键词 生态渔业;发展优势;成效;问题;对策;广东河源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325-02

1 新时期河源市生态渔业发展的优势

1.1 良好的生态渔业资源环境为河源市生态渔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目前,河源市有水域面积6.4万hm2,可养鱼面积4万hm2,现有已利用面积仅0.68万hm2,有三大江(东江、新丰江、韩江)、两大库(新丰江水库、枫树坝水库),淡水资源十分丰富且未受工业污染,发展生态渔业的资源空间极大。全市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9.6~21.3 ℃,年平均降雨量1 694.0~1 936.2 mm,年日照时数1 638.3~1 967.8 h,无霜期296~336 d,台风在绝大部分地区没有破坏力,极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河源市得天独厚、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发展“优质、高效、安全、生态”渔业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条件,为增强河源市水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了生态保障。优越丰富的冷水资源和地热资源为发展该市生态特色渔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河源市冷水水温常年保持在15~23 ℃,热水方面,温泉随处可见,是有名的“温泉之都”;特色的资源为河源市丰富的冷水性经济鱼类和温水性经济鱼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场所,有利于加快该市生态特色渔业的发展步伐,促进生态渔业经济的大发展。

1.2 便利的地理区位优势从客观上为河源市生态渔业的生产发展抢得先机

河源市地处沿海与内陆的结合部,毗邻深圳、东莞、惠州等珠三角城市,是珠三角的“后花园”。特别是随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推进,河源市南接穗深港,北连大内陆,区位枢纽作用十分突出。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带,养殖水域普遍受到污染,养殖环境进一步恶化,产业转移步伐势必加快。因而,河源市承接珠三角转移的水产养殖业的优势和为穗深港等地提供优质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言而喻,这就为该市生态渔业发展、水产品流通输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 新时期河源市生态渔业取得的成效

近几年,河源市渔业各级主管部门认真思考、积极构思生态渔业产业化经营路子,在该市渔业基础差、底子弱、起点低的客观实际情况下,通过招商引资、内引外联、政策和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等措施,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河源市生态渔业产业化经营的经验方法,使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生态渔业基地迅速崛起,成为渔业经济的主力军。如新丰江、枫树坝等水库银鱼移植增殖基地、斑点叉尾鮰养殖基地、虹鳟鱼养殖基地、甲鱼养殖基地、光倒刺鲃养殖基地、四大家鱼种苗繁育基地等。

积极引进、推广水产养殖新品种、新技术,促进水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生态渔业产业化经营步伐[1]。水产养殖结构正在逐步向特色养殖方面发展,现已基本形成了以四大家鱼为主、本地品种为辅、结合特色品种养殖的特点,为生态渔业发展注足了后劲,为渔民增收拓宽了渠道。一方面根据各地的客观实际和传统优势,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对全市水产结构进行有效调整,重新整合、配置资源,切实推行“一县一品”、“一镇一品”的生产格局;另一方面注重品种结构的调整优化,在稳定常规商品鱼生产的同时,在品种选择上向名优特新方向发展。胜斑、鳗鱼、光倒刺鲃、斑点叉尾鮰、加州鲈、罗氏沼虾、淡水白鲳、甲鱼、胡子鲶、湘云鲫、虹鳟鱼、鲟鱼、巴西鲷、中华绒毛蟹等一大批名优特品种的养殖生产方兴未艾,极大地丰富、优化河源市水产品品种结构。

3 河源市生态渔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生态渔业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河源市渔业产业结构调整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缺乏宏观调控,市场驾驭能力差,渔业经营规模较小,产业化链条较短,社会化组织程度不高,渔业基础相对薄弱,防范风险和参与市场竞争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

3.2 结构性矛盾突出

区域性布局和品种结构不够合理,渔业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程度还较低[2]。全市生态渔业企业普遍规模小、实力弱,上规模的渔业基地覆盖面不大,龙头效应差,带动能力不强,全市缺乏产供销一条龙、加工贸一体化的渔业龙头企业和联结市场与养殖户的中介组织、专业化合作组织,极大地制约了河源市生态渔业的发展和推进产业化经营的进程。

3.3 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技术力量储备严重不足

目前,河源市水产科研机构仍处于空白状态,对渔业发展面临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形势等方面的研究滞后,难以适应渔业发展的科技要求,严重制约了水产科技的推广和渔业生产科技水平的提高。

3.4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河源市财政财力不足,相应的投入和扶持渔业发展的资金极少,造成渔业发展速度缓慢,渔业基础设施落后,功能不齐,配套服务水平低,原良种体系建设与渔业发展不相适应。

3.5 科学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

相当部分基层科技网络出现“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特别是乡镇级水产站的撤并尤为凸现。对引进的新品种由于缺乏科学中试阶段,农户盲目引种,一旦失败便会降低养殖积极性,影响了名特优新品种推广工作的开展,导致河源市生态渔业的科技含金量较低。

4 河源市生态渔业发展对策

4.1 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

政府渔业主管部门在指导上要跳出水产抓水产,由指导型向社会服务型转变。政府要真正把水产养殖业当作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来抓,进一步优化生态渔业发展环境,更多扶持发展水产养殖企业,切实把河源市的生态渔业资源管理好开发利用好。

4.2 建立和健全适应新时期渔业发展的水产技术服务支撑体系

建立和健全六大体系:苗种生产体系、病害监控防治体系、技术推广体系、水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市场服务体系、渔业法制体系。主要包括建立和健全机构,理顺管理机制,保持队伍稳定,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强化技术服务。

4.3 统筹规划,突出特色,逐步形成区域特色生态渔业经济

水产主管部门必须统筹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本着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原则,培植和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形成特色养殖群体。

4.4 大力发展“两新”渔业

一是引进、推广新品种,要引进当地渔业生产亟需、增产潜力大、见效快、覆盖面广的优良品种并予以推广;二是引进、开发养殖新技术,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养殖方式,开展生态养殖及休闲、设施渔业、观赏渔业开发等[3]。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优化资源配置,优化品种模式和产业结构,大力推广名特优新品种,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技术。加强水产养殖技术知识培训,不断提高水产养殖技术水平和科学养鱼意识。

4.5 调整结构,开拓市场,确保渔业质量效益提高

在渔业结构调整中,注意一、二、三产业结合和种养配套。树立“品牌”意识,不断开拓市场,品种向新、奇、特、优方向发展,抢占市场,确保渔业增效,渔农增收。

4.6 创办基地,办点示范

集中技术力量,引进人才,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苗种繁育基地和龙头公司,开发生产种质纯正、无病无害、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的优质种苗。通过承包水面、签订技术承包合同或自行创办示范基地,不断开展水产技术培训学习,言传身教,从而达到典型引路的效果,实现群体致富[4-5]。

4.7 拓宽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生态渔业投资格局

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及水产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必须坚持投资多元化、品种名优化、经营规模化、产品市场化、效益最大化的原则,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扶贫资金及项目资金并发挥其导向作用,广泛吸纳社会游资、商业信贷及境外资本,也可通过兴办实体,扩大经营收入,增强“造血”功能,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多元化渔业投资格局,从而促进水产业的快速、高效发展。

4.8 优化环境,依法兴渔,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是营造良好的渔业环境。以《渔业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为准绳,加强渔政队伍建设,打击渔业生产违法行为,维护渔业生产流通秩序。二是充分利用渔业资源,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利用当地实际优势,切实加强渔业资源的增殖与保护,从而建立起完整的“特色渔业”、“生态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格局,全面推进河源市生态渔业的调整、发展和壮大[6-8]。

5 参考文献

[1] 刘广根.浅谈我县渔业发展思路[J].江西农业科技,2002(6):37-49.

[2] 张云龄.山西渔业发展战略探讨[J].山西水利,2001(1):19-20.

[3] 王文彬.山区渔业发展出路何在[J].渔业致富指南,2011(11):15-16.

[4] 陈媛媛,封平安,周小愿.陕西渔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09(5):43-48.

[5] 王文彬.贫困地区水产业发展措施及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4(12):58.

[6] 尹惠敏,徐帅琳.临汾西山地区淤地坝渔业资源利用现状与发展对策[J].山西水利,2006(6):121-122.

篇8

关键词:渔业;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4-73-1

1 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耕地面积非常少,而且随着城市建设扩展,农村建设、能源开发和交通网的修建等因素继续与农争地,加之人口的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量还在继续下降。我国内陆有水面将近三亿亩,浅海滩涂两亿多亩,加上能够划归给我国海洋专属经济区的海域面积,总水面面积差不多相当于我国农作物的播种面积,这些水域是与耕地同样重要的国土资源。由于目前开发利用的还很少,所以如何合理而有效地开发这些既不与粮争耕地,又不与畜牧争草原的辽阔水域以发展养殖、增殖或捕捞,如何有计划地“退耕还渔”或挖塘抬田,开发不适合种植的低洼地、荒滩盐碱地以发展渔业生产,对于调整我国产业结构有着重要意义。

2 有利于改善人民的膳食构成,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

食物构成,尤其是膳食营养水平,对人体健康和智力发展有重要作用。我国目前的食物构成,属于典型的以植物产品为主型,营养供应的基本特点是“一够二缺”,即以粮食为主,虽然能量足够,而动物性蛋白和脂肪摄取量不足。所以发展渔业,能够为我国的食物构成加入丰富的水产蛋白。鱼的可食部分较高,大量食鱼及海产品,使得血液中含有一种高度的不饱和脂肪酸,对于预防脑血栓、心肌梗塞有特殊效用。我国自古以来就将海味与山珍并列,对于鲤鱼、鲫鱼、鳗鱼、甲鱼、对虾、海参、海带等水产品的营养价值评价也是很高的。

3 有利于加强横向联系,促进与水产业有关的产业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水产业与其他部门经济的横向联系大大加强,水产业的产前、产后服务部门越来越多,如渔船、网具、导航助渔仪器、养殖增殖,水产品加工的技术、冷冻、冷藏等。随着水产业的发展,这些与水产业有关的经济、技术部门也将得到促进和发展。

水产业除了给人类提供食用动物蛋白源,还在药物、化工、装饰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渔业将在我国快速发展起来。

4 有利于创造利润、税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发展渔业可以为国家增加财富,为社会主义建设积累资金。在我国对外出口物资中,水产品占有重要地位,水产品是我国大量出口的产品,每年向日本、欧美出口大量的对虾、鳗鱼、河蟹、珍珠等,换回几亿美元的外汇。

5 有利于广开生产门路,扩大劳动就业

我国的农业人口所占比例是相当高的。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将有很多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如何安排这些“富余”的劳动力,发展渔业给出了一条有效途径。

我国水产资源发展的潜力还很大,可以吸收相当数量的劳动力就业。同时,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看,发展水产养殖业可以使农闲时的农业劳动力适当转移到渔业生产,从而开拓生产门路,增加社会财富,提高劳动者收入。

水产品全面放开以后,总体形式是好的,它调动了广大生产者的积极性,水产品市场空前活跃。国家近些年也逐渐加大了对水产器械的财政补贴力度,使生产者也看到了实惠。随着市场的全面开放,意味着水产品流通体制已经由过去的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由独家经营到大家经营。同时,在这种形势下,水产行政部门作为政府管理经济的专设机构,要切实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要象抓生产一样,研究有关流通方针政策,协调各种关系。要引导生产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增强时间观念,信息观念、市场观念和效益观念,善于利用经济信息和供求信息规律,组织安排商品生产,要引导水产供销业户加强生产观点和群众观点,一方面为生产提供多种优质的产前、产后服务,提供商业信息动态,促进生产企业搞好经营,另一方面,要不断改进自己的销售服务工作,自觉维护消费者利益。

6 有利于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扩大我国的政治经济影响

篇9

养殖基地发展模式:

一、能人带动

鱼子孔养鱼的发展,不得不提到一位领头人,现年61岁的地道农民黄跃明,他在25年前利用自家2亩地的水田改建为池塘尝试养鱼,由于肯钻肯学,在逐步壮大自家养殖规模的同时,带动了周边农民发展池塘养鱼,并引进了养鱼大户朱永强、个体老板涂开华先后投资到该地从事渔业生产。

二、协会成立,发展思路基本形成

在县水产站的指导下,于2006年4月1日,由水产养殖户李和明、黄耀明、朱永强等成立了绥阳县风华镇特色渔业协会。协会有会员30人,水产养殖户25户。协会制订了严格的管理制度,该协会会员池塘的改造、扩建需通知协会,鱼类品种的引进、饲料渔药的购进、池塘养殖鱼类品种的搭配等事项需报协会,由协会理事成员(技术骨干)结合本地实际选择养殖品种、饲料渔药名称,严格控制禁用药物的使用,结合开办旅游休闲垂钓农庄,在池塘养鱼结构搭配上进行调整,增加名特优水产品的养殖比例。

三、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休闲渔业

通过努力于2007年、2013年分别获得了“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和“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的称号,县畜牧水产局和风华镇人民政府经过协商后在鱼子孔公路进口处做了“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和“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醒目标牌。在风华镇政府的支持下,对鱼子孔周边涉及的道路进行了硬化;争取扶贫资金新建了篮球场1个,游泳池1个,对60亩的垂钓池塘进行了维修,对大水井进行了维修和改造,鱼子孔的农户黄明凯、黄明福、杨小毛相继开办了垂钓休闲农庄,新建了4道休闲长廊,黄明凯以协会的名誉多方收集养殖书籍承办了图书馆。

四、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优化生产结构、提高品位,走特色渔业发展的新路子

鱼子孔发展渔业生产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交通方便,二是处于后水河水库灌区,养鱼季节,用水有充分保障。三是有以鱼子孔为主的泉眼10余处,总流量达50升/s以上,常年恒温在170C。2年来,绥阳县人民政府在风华镇承办了工业园区,引进外资20余家,工业的发展,促使地方经济的繁荣,也是带动地方产业的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性吃鱼已向优质、名优的方向发展。城市居民逐渐走向农村消费,根据自身特点及市场需求的变化,绥阳县风华镇特色渔业协会于2010年4月到重庆江津进行了实地考察,结合鱼子孔实际,达成了必须走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发展优质鱼生产之路的共识,他们对小区内的池塘进行了合理规划,哪一口池塘发展成鱼养殖,哪一口池塘发展苗种生产,哪一口池塘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哪一口池塘作为休闲垂钓池,并具体落实到户。他们自筹资金在县水产站的指导下进行罗非鱼、淡水白鲳、云斑鱼回的引进养殖试验,和常规鱼进行配套养殖,农庄消费的鱼由鱼子孔的养殖户提供,由养殖户和农庄经营法人签订协议,生产的成鱼必须保证鱼子孔农庄的消费,不能外调成鱼来充数量,成鱼的价格可高出当时市价2~5元/斤,保证了游客能真正的品尝正中鱼子孔的优质鱼。农庄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提供高中低档的鱼类,自2010年起,每年均可提供消费名特优水产品6000公斤左右,草、鲤鱼、鲢鳙鱼等常规成鱼50000公斤。池塘年亩均获得8000元的纯利润。垂钓有包时间和过称两种方式,包时间为50元/小时,过称为30~200元/公斤。每年通过垂钓销售的鱼30000公斤左右,垂钓池塘每年均钓鱼纯收入1~2万元。在全县养鱼户中独占鳌头。

五、依靠技术推广部门,走科学养鱼之路

2007年5月,贵阳综合试验站在绥阳县推广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绥阳县风华镇银鱼村鱼子孔养殖基地列为体系建设的重点实施基地之一。6年来,通过大宗体系建设,对鱼子孔养殖基地的鲤鱼、鲫鱼养殖品种进行了改良,引进松浦镜鲤、福瑞鲤代替了老化的建鲤,引进中科3号鲫鱼代替了长势较差的本地鲫鱼。每年的4~5月份通过贵阳综合站在湖南省水科所、珠江水科所等国家正规繁殖场引进草鱼、鲢鳙鱼水花进行培育饲养,淘汰了劣质的草鱼、鲢鳙鱼品种,提高了养殖效益。于2012年度农业部授予鱼子孔“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的称号。

六、依靠协会,统筹发展

篇10

关键词:渔业产能 海南岛与台湾岛 区域经济 对比研究

渔业是中国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指捕捞和养殖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及海藻类等水生植物以取得水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为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提供食品和工业原料。一般分为海洋渔业、淡水渔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渔业生产国,渔业对于我国农村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合理发展的渔业还对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期和近年来的调整整顿,近年,我国渔业产能逐步进入了一个持续、稳定、健康的阶段。

渔业是中国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渔业生产国,中国大陆不仅是世界最大的渔业及水产养殖大国,而且也是世界水产的主要进出口和加工国,水产养殖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

台湾作为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地貌复杂,四面环海,海岸线长达1600多公里,呈东北向西南走向,北通东海,南接南海,是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充沛的雨量给岛上的河流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独流入海的大小河川达608条,且水势湍急,多瀑布,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其中长度超过1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浊水溪(186.4公里)、高屏溪(170.9公里)、淡水河(158.7公里),大甲溪(140.3公里)、曾文溪(138.5公里)、乌溪(116.8公里)。加上西部沿海为和缓平坦的大陆架,有大陆海流、黑潮等交汇,地处寒暖流交界,水产资源丰富,为渔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海南岛是中国南海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仅次于台湾的全国第2大岛。海南省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省,渔业资源得天独厚,源远流长。海南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比较大的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山区,组成辐射状水系,河口区域广阔,水体饵料食物繁杂。全岛独流入海的河流共154条,其中水面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有38条。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为海南岛三大河流,三条大河的流域面积占全岛面积的 47%。南渡江发源于白沙县南峰山,斜贯岛北部,至琼山市入海,全长 311公里;昌化江发源于琼中县空示岭,横贯海南岛西部, 至昌化港入海,全长 230公里;万泉河上游分南北两支,分别发源于琼中县五指山和风门岭,两支流到琼海市龙江合口咀合流,至博鳌港入海,主流全长163公里。海南岛上真正的湖泊很少,人工水库居多,著名的有松涛水库、牛路岭水库、大广坝水库和南丽湖等。渔业资源极为丰富。

近年来,随着生产成本增加,劳动力和渔业资源缺乏,渔业产能减退,渔业作为海南农业和台湾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显得格外重要。综上所述,开展两岛渔业交流是台湾岛和海南岛渔业发展的共同需要,市场需求的预期为拓展海南岛和台湾岛渔业的市场空间创造了优越的条件,随着市场空间的提升,海南岛与台湾岛在远洋捕捞、投资养殖业、休闲渔业和水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合作与发展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海南岛渔业产能区域经济分析

海南岛渔业得天独厚,源远流长。远古渡海迁徙而来的族群,每当踏上屿礁滩涂,或沿河口沙滩跋涉,但见潮涨潮落,鱼虾蟹贝垂手可拾。随时捕捞可以充饥饱食,既感叹大自然的恩赐,也由此拉开了海南渔业生产的序幕。

海南岛独流入海的河流有154条,河口区域广阔,水体饵料食物繁杂,渔业资源极为丰富。据调查,本岛淡水鱼类的起源具有明显的热带平原性质,其淡水鱼类区系与珠江、元江及红河水系十分接近。海南岛的淡水鱼(不包括溯河性的鱼)有15科57属72种。淡水河河口鱼类有16目58科143属200种,其中淡水鱼类有6目19科79属106种;河口鱼类有14目43科91种;洄游鱼类现知有2目2科3种。海南的海洋水产资源具有海洋渔场广、品种多、生长快和渔汛期长等特点,是我国发展热带海洋渔业的理想之地。全省海洋渔场面积近30万平方公里,可供养殖的沿海滩涂面积 2.57万公顷。海洋水产在 800种以上,鱼类就有600多种,主要的海洋经济鱼类 40多种,渔业资源极为丰富。许多珍贵的海特产品种已在浅海养殖,可供人工养殖的浅海滩涂约 2.5万多公顷,养殖的经济价值较高的鱼、 虾、 贝、澡类等20多种。从三亚海滨落笔洞遗址发掘遗存的石片、贝壳和穿孔石器可以看出,距今1万年前,海南岛已有人类的渔业活动。

2008年后,在渔业经济的带动下,海南其他市县乐东黎族自治县建造大船热也悄然升温。至今,西部7市、县(区)的海洋捕捞已成为全省“领头羊”,渔船总吨位占全省的67.9%。据统计,2008年,西部地区水品产量92.8万吨,占全省的66.6%,产量比2006年增长21.9%。临高、儋州水产品产量居全省第一和第二位,分别占全省产量的27.9%和22.3%。传统的“牧海耕渔”使如今的“渔老大”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海南岛渔业不仅使渔家人住上了阔气的小洋楼,而且也让儋州福村、临高调楼等一批文明富庶的新渔村悄然崛起,据数据显示,从2006年至2010年,海南渔民人均纯收入从7006元提高到9530元,年均增长8%;渔民劳均纯收入从1.3848万元提高到2.0991万元,年均增长11%。

二、台湾岛渔业产能区域经济分析

我国台湾省四面环海,海岸线长约1600公里,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海域广阔,渔业发展条件十分优越。东临太平样,西接合湾海峡,南北跨越东海与南海之间,海洋环境优越,水产资源丰富。1949年,他业产值占整个农业产值的3.4%,到1984年为22.9%,渔业有了很大发展。 1945年,渔业产量仅为1.7万吨,到1984年,渔业产量达100万吨,比1945年增长55倍。80年代以来,其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基本维持在21%至28%之间。90年代末期以来,渔业产能继续保持着比较高的增长率,是台湾农业发展重要支撑,也是台湾农业中仅次于种植业的重要部门。台湾渔业按作业类型划分为远洋渔业、近海渔业、沿岸渔业与养殖渔业四大类。

三、近年台湾渔业产能进入低潮期

渔业是台湾农业的主要产业,总产值近1000亿元新台币,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基本保持在25%左右。台湾水产品总产量近150万吨,水产品是台湾出口农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起成为农产品第一大出口产品,水产品出口是台湾农业各类出口产品中唯一出口大于进口的产业。但进入21世纪以来,受生产成本的增加,劳动力和渔业资源的缺乏等因素制约,台湾渔业发展困难日渐增多,生产出现明显衰退迹象。据统计,2004年台湾渔业总体减产16.06%,其中除了近海渔业增产2.19%外,远洋渔业减产22.78%,沿岸渔业减产11.69%,海面养殖减产21.74%,内陆渔场减产46.32%,内陆养殖减产9.46%。渔业总体产能下降的趋势明显。(详见表1)。

台湾渔业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管理上,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其周围海域资源已深度开发,渔业生产成本高,在劳动力上有较大缺口。远洋渔业在台湾始于60年代初期,经过40余年发展已经成为台湾渔业的支柱产业,拖、围、钓等多种作业方式并举,形成了较大的远洋生产规模,产量产值占台湾渔业总量的50%以上。台湾区鱿鱼公会和鲔鱼公会就拥有大型远洋渔船七、八百艘,年产量七、八十万吨,其鱿鱼、鲔鱼等远洋生产量居世界前列,确立了台湾在世界远洋渔业中的重要地位。在远洋渔业方面,舟山正处于发展转型期,在渔船装备、渔捞技术、销售市场等需要寻求更大突破,台湾远洋渔业具有装备、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的综合性优势,但目前呈现萎缩趋势,正在谋求新的出路,为加强舟台远洋渔业合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契机。

四、海南岛与台湾岛渔业产能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中国渔业总产量逐年增加,但增长率却是逐年下降。捕捞业先是经历了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飞速增长阶段,到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增速突然减慢,此后,随着渔业产业工业化的发展,捕捞技术的提高,又带来了一个新的渔业产量增长的。而且到九十年代末,渔业产量增速明显下降。

中国大陆是世界最大的渔业及水产养殖大国,也是世界水产的主要进出口加工国,水产养殖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但渔业发展面临着来自资源、环境、市场、科技、体制等诸方面的挑战,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渔业的发展。渔业产量特别是捕捞产量的下降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人口的增长,海上项目的建设,污染物对大海的过量排放等。最重要的原因是对渔业资源缺乏管理所引起的过度捕捞,捕捞区域的扩大和捕捞强度的加大,造成渔业资源的严重破坏。

由于国家加大了渔港和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在产业政策上予以扶持,我国渔业整体素质和现代化水平有一定提高;同时由于坚持了以市场为导向,及时对产品结构和生产方式进行调整,狠抓产品质量,使渔业效益明显提高,渔业产值和渔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

2011年11月7日-10日,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预报减灾处联合省海洋与渔业监察总队组成安全生产督查工作组,采取听取汇报方式,对澄迈、临高、洋浦、儋州、昌江、东方、乐东七个西部市县(区)开展了渔业安全生产督查,查看渔港、登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检查了七个市县(区)的渔业安全管理工作部署、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渔业互助保险工作等情况。发现本省的渔业生产存在一些不足,诸如部分港池淤积,渔业行政执法工具配备不足,渔业安全协管员经费不足等问题。

2010年,台湾渔业署推广水产精品。水产精品分为超低温、冷冻、冷藏、乾及罐五大类,包括有高品质的超低温生鱼片、精致加工的蒲烧鳗、传统美食乌鱼子、鱼松、牡蛎、肉质口感佳的龙胆石斑鱼、知名的保健水产品蚬精以及近年发展迅速吃的保养品水产胶原蛋白等,其中不乏国人创新技术与巧思之作。台湾渔业署等其他相关部门凭借高超的技和管理,以高质感包装、高优质容,将水产精品直接打入消费者的心。

随着中国大陆渔业在大农业中所占份额不断扩大,两岛渔业产能在诸多方面具有很好的合作前景。我们相信,渔业产能区域经济的市场空间提升将为两岸及两岛在渔业产能资源引进和研发、扩大水产加工与流通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提供契机。

参考文献:

[1]顾时宏.海南投资500余亿建油气化工等50个大项目,中新社.2004

[2]海南省统计局.海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2009

[3]海南日报.海南省委关于加强投资环境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2005

[4]马遥.年海南省投资环境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投顾问.2010;2010-2015

[5]肖杰.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投资海南农业的优惠政策.2008

[6]杨春虹.海南旅游业迎来最好发展时期,南海网-海南日报.2009.

[7]俞孔坚,1998;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科学出版社。

[8]周正平,张周来.海南成台商投资新热点,人民网-华南新闻.2006

[9]台湾.《农业统计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