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的保护范文

时间:2023-10-30 17:56: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森林资源的保护,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森林资源的保护

篇1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资源保护措施

目前我国森林资源相对比较匮乏,再则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我国人均林地面积远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林地面积。我国的经济发展给我国森林资源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破坏,商业开采、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沙漠侵蚀等人为或非人为因素让我国当前的森林资源与森林生态系统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对我国的森林资源进行保护迫在眉睫。我国森林资源的增长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高速步伐,这也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当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国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紧抓环境保护,通过各种手段保护植被绿化,巩固我国林业改革的辉煌成果。本文就当前我国森林植被的现状做以阐述,并且结合我国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具有实践意义的森林资源保护措施,对保护我国森林资源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

1.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

首先,森林资源总量偏低。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我国的森林覆盖率的全球排名是139位,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蓄积量10.151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其次,森林资源质量较差。我国森林资源不但覆盖率和人均占有率不及全球平均水平,并且我国森林植被资源质量较差,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85.88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8%,平均胸径仅13.3厘米,人工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仅49.01立方米。其三,林地保护压力较大。目前我国林地转为非林地面积虽然有所减少,但占用林地面积的做法仍然普遍存在。第七次林地清查依然依然有831.73万公顷,林地转为非林地面积377.00万公顷,征占用林地有所增加,部分林地资源烧荒垦荒现象仍非常严重。其四,造林难度不断增大。北方防风固沙工程在不断开展,但随着环境的恶化,沙地造林成本增加的同时还没有在实际意义上增加林地面积,并且我国现有宜林地质量好的仅占13%,质量差的占52%;全国宜林地60%分布在内蒙古和西北地区。今后全国森林覆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最后,林业资源增长较慢。我国森立资源目前存在管理难的窘境,使得林业资源投资不少,但是效果甚微。我国林业资源管理从造林到森林的后期管理与保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由于片面的追求造林数,使得造林质量并不好,造林效果很难体现,尤其在沙漠边缘地带形成造林、沙化、再造林的现象,不但使造林成本增加,并且使得造林的效果也不理想。虽然造林绿化面积看似很大,但森林覆盖率却增长甚微。在主伐和抚育采伐中普遍存在“采大留小”、“采好留坏”等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倾向,致使珍贵树种、大径级林木日益减少,森林质量不断下降,生态功能日趋减弱。

2.森林资源保护的建议及有效措施

首先,强化森林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是强化造林、弱化管理,目前对森林植被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工作非常严峻,保护和发展我国当前森林资源是林业工作者的核心任务。虽然,我国的林地转非林地转化率在不断下降,但形式不容乐观。更有个别的地方政府和部门领导法制意识淡薄,对我国森林资源进行非法买卖或改建,这种以牺牲森林资源进而中饱私囊的现象确实存在,因此对林业资源的管理工作应放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去,严禁以改革和发展为名,行违法破坏森林资源之实,让林业发展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各项林业事业才能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其次,坚决杜绝林地的非法征用与买卖。我国对林地征用或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在征占林地资源时,有着非常严格的审批程序。对我国林业资源的保护,在克服审批过程随意性和盲目性的同时,还要坚决杜绝对森林资源的私自买卖,从法律层面立法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强化占用征用林地的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缴库和使用管理,凡多收、减收、免收、缓收或者隐瞒、截留、挪用、坐收坐支的,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责令其改正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要坚决打击林地私有买卖行为,加强对林业产权的划定和管理工作,对公共林业资源进行合理保护,杜绝非法的林业资源买卖行为,同时倡导和巩固退更换林的工作,认真做好山林权属纠纷处理工作,在纠纷解决之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进入争议地区采伐林木和从事基本建设或其他生产活动,也不准发放林权证和林木采伐许可证,对违反者要依法严肃处理,追究责任。其三,对林业资源的使用与消耗进行有效管制。林业资源最重要的保护手段就是禁制乱砍滥伐,对森林采伐的企业或个人,要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进行有效管制,对申请办理采伐的企业或个人应严格把关,对没有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的企业和个人应该给予严肃处理,涉及领导责任的必须予以追究。要实行林木采伐许可证上山制度,采伐者必须携带林木采伐许可证进行伐区作业。要强化林木采伐管理的各项措施,加大森林采伐检查力度,严把伐区调查设计、拨交和验收关,坚决制止超范围、超强度采伐林木。林业执法机关要对林业资源加大管理力度,加大对林业采伐企业的清理整顿工作,掌控林业资源的使用和消耗,对非法的采伐机构予以取缔,对合法的业主给予积极的保护。林业主管部门要抓紧对本地区林木采伐、运输和经营加工方面法规、规章的修订工作,清理本地区已经制定的规章制度,对与《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相违背的规定,必须立即纠正、废止。其四,加大森林保护的执法与宣传力度。我国林业资源的保护力度有待完善,这就需要政府加大严抓森林资源保护的执法与宣传力度,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队伍建设,加大木材检查站、林政稽查队、森林公安等林业执法单位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切实改善其工作条件,提高其执法能力。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保护森林资源的职责,严格执行违反规定造成森林资源破坏的责任追究制度和重大行政案件报告制度。对违法开采者要严厉打击。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将处理结果,在报纸、电视和广播等新闻媒体上进行曝光,以震慑犯罪分子,教育和警示广大干部群众。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法律意识。

3.结语

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迫在眉睫,这是造福子孙的头等大事,因此我们再对森林资源的管理与保护上要更加切实的落到实处。对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进行非法采伐与买卖的,要依靠相关法律进行严厉打击。深切贯彻科学的发展观,强化以林富民的思想,让林地资源为百姓造福,努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森林质量,努力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当前林业资源匮乏的局面,维护国家林业生态资源的安全与稳定。

【参考文献】

[1]王文.安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林业.1999.11.

[2]何怡.森林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关系探析[J].林业建设,2008.10.(时间:2012-01-05).

[3]李梅等.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导论[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篇2

    关键词:森林资源;资源保护;防火技术;应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森林资源的有效需求随之增加,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下去,构建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森林资源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的天然屏障,对生态环境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火灾对于森林的破坏性非常大,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将会烧毁大量的木材,对树木、植被的生长以及国家经济造成重大的损失。另外,发生过火灾的森林中,残留的植被很难恢复生长,也会产生的病虫害以及风倒等问题,甚至还会影响周边森林的发展。

    1 关于森林发生火灾的原因的相关分析

    在森林资源保护中,护林防火的工作尤其重要。因此,在实际的的护林防火工作中,需要对森林发生的火灾进行积极的探索。从森林发生火灾的原因入手,

    探究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究活动,我们将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归结为自然原因以及人为原因两种。从自然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雷电触及树木、山体岩石发生崩塌摩擦起火、撞击产生火花、太空陨石坠落的摩擦火花都是导致火灾发生的重要原因。

    近几年,人为原因导致的森林火灾的数目逐渐增加,对森林资源产生了巨大的破坏。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日常生产过程中的烧荒、烧灰集肥、炼山造林等活动,对于火源的看管工作,稍有疏忽就可能引发森林火灾。另外,人们在森林中吸烟、照明等活动,对于森林的护林防火工作都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问题。因此,人们必须重视护林防火的细节工作,避免发生严重的火灾。

    2 关于森林火灾的预防与灭火工作的相关分析

    为了更好的促进森林保护工作的发展,我们应积极的做好森林火灾预防的相关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火灾的应急预案,将“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防火政策切实的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安排相关的工作人员做好护林防火工作的宣传教育,积极的发动群众的力量来进行护林防火的工作。当遇到雷雨天气时,必须密切关注林区的状况,以免发生火灾,错过最佳的扑灭时间。同时,完善护林防火的相关规章制度,对相关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专业的培训活动,提高其在工作中的安全防范意识。另外,制定详尽的管理计划,严格控制火源,杜绝人们在森林密布的区域,从事与火源有关的生产工作,避免由于火源控制工作的疏忽,导致森林发生严重的火灾,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发展。

    在护林防火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考虑如何在森林发生火灾时,进行快速的灭火措施。在森林局部发生小规模的火灾时,工作人员应首先观察火势发展的速度以及周边的环境,考虑是否可以选择人工扑打以及用水进行灭火。将局部微弱的火势迅速扑灭,防止火势进一步蔓延。当采用人工扑打以及用水无法将火势扑灭的情况下,可以就近利用身边的工具,试图用土将火苗扑灭。一旦发现火势蔓延的速度变快,就需要考虑使用化学灭火剂进行灭火,安排相关的工作人员,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制定相对详尽的应急预案,在紧急时刻及时启动紧急预案,尽量减少森林火灾给生态环境带造成的不利影响。

    3 关于森林火灾防火技术的相关分析

    在护林防火的技术措施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设置防火线、生土带、防火沟、防火林带等,来进行护林防火的相关工作。在森林内部没有植被的空地合理的设置防火线,当森林发生火灾时,防火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火势进一步的蔓延下去。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林区的制高点位置合理的设置了望台,并配置现代精密的探测仪器,在雷雨等特殊天气里,需要对林区进行实时的、全面的监测工作。在发生雷电击中树木的状况时,必须利用专门的灭火设备进行灭火,防止森林火灾的火势持续蔓延下去。在森林中一旦发现火源,立即进行处理,避免森林发生重大的火灾事故。除了相关的技术方面的措施外,政府也应积极的发挥作用,强化森林火险预报的具体工作,及时、准确的森林火险等级,将一定的护林防火措施传达给人们,降低森林发生火灾的可能性。

    4 总结

    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的安全、社会稳定以及生态环境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从目前森林保护工作的现状分析,我国森林防火的形势依旧严峻。频繁发生的森林火灾,已经造成大量植被无法正常生长、引发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森林发生火灾,不仅会给国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性非常大,使人们居住的自然环境遭到一定的破坏。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重视森林资源的护林防火工作,并积极的响应国家对森林保护的相关政策、措施,保护森林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篇3

[关键词]森林资源 保护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0-0392-01

1.森林资源保护的涵义

森林资源保护是促进森林数量的增加、质量的改善或物种繁衍,以及其他有利于提高森林功能、效益的保护性措施。森林资源保护大致分为森林资源消耗量控制、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景观资源保护及森林灾害防治等。

1.1森林资源消耗量控制

根据“林木采伐量小于生长量”的原则编制木材生产计划,适量采伐森林,严格控制森林资源消耗量,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国木材生产一直供不应求,消耗量不断增加。目前这种资源的高消耗模式将危及中国森林资源前景,导致用材林中的成熟林资源趋于枯竭,迫使提前采伐中龄林,降低林地质量。应加强森林资源的林政管理,建立森林资源产业化管理制度和林地有偿转让使用的新机制。

1.2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森林中蕴含的丰富物种资源和遗传种质资源是自然界的宝贵财富。由于全球性的森林资源下降,栖息地破坏和萎缩,导致物种的大量减少或灭绝,生物多样性急剧降低。据统计,目前中国濒危动、植物种数已达4030~5030种之多。《濒危野生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所列的640个种中,中国就占15%左右。为保护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应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完善珍稀濒危野生物种的原地和迁地保护网,以及强化执法的力度等。

1.3森林景观资源的保护

森林景观的美学、文化、娱乐、观赏等价值已日益为人们所认识,森林旅游休闲已成当今时尚。加强森林景观资源的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森林旅游和休闲活动,兴办森林公园,既可提高森林的综合效益,又可促进林区建设,对于建立多功能的林业生产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1.4森林灾害防治

森林灾害包括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及森林气象灾害等。森林灾害的防治应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通过生物、化学和工程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对于影响范围广、突发性强的森林病虫害,应建立长期监测网,加强虫情、病情的预测、预报工作,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对于破坏性严重的森林火灾,除了加强护林防火规章执行力度以外,建立火警的预警系统和加强护林防火组织、工程措施建设也是非常必要的。至于气象性灾害,在林业生产布局中应予以充分考虑,可通过“趋利避害,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办法来预防,把气象灾害对林木的危害控制在最低程度。

2.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2.1采育失衡

长期以来,林业指导思想上重采伐、轻造林育林,没有建立林价制度。在木材生产中对林木无偿采伐,森林资源的消耗得不到经济补偿,林业生产的必要的营林资金不足。由于搞单一的原木生产,不重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是按需定产,木材生产任务过重,集中过伐,致使采育失衡,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更新跟不上采伐。

2.2乱砍滥伐

作为薪柴砍伐的森林资源占全国总消耗量的30%,我国目前许多山区,仍以薪柴为主要的农村生活能源,约占能源结构中的68%-74%, 尤其是干旱区的农村生活能源至今仍十分缺乏。

2.3火灾频繁

森林火灾频繁,其中90%是人为引起的。大部分林区由于经营管理水平低,防火措施差,火灾预防和控制能力低,造成森林火灾多,损失惨重。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森林火灾是1987年大兴安岭北部林区的特大火灾,火灾面积为133万公顷,过火林地和疏林地面积114万公顷,其中受害面积为87万公顷。

2.4病虫害剧增

据统计,我国有各种森林病虫害8000多种,随着森林过伐和大面积人工纯林的不断发展,改变了森林的组成结构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的生态关系,降低了森林自我抗御病虫害的能力,造成森林病虫害发生的规模和频率加剧,对森林的危害十分严重。

3.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有效策略

3.1强化林地保护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林地保护利用有关规定,严格依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审查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控制用地规模,把林地保护管理放在森林资源管理的首要位置。严格执行占用征收林地定额管理制度,统筹安排年度定额,优先保障重点建设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民生项目,合理调控城镇建设项目,从严控制经营性开发项目。积极引导建设项目节约集约使用林地,能占用宜林荒山荒地的不占用有林地,能占用劣质林地的不占用优质林地,切实保护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脆弱地区的林地。健全占用征收林地补偿机制,严格执行占用征收林地补偿标准,严禁减免或变相减免植被恢复费和林地补偿金。对林地非法开垦为耕地的,依法清理收回,退耕恢复植被。坚决杜绝以土地整理、低丘缓坡开发利用、耕地占补平衡为名非法占用和损毁林地。

3.2严格森林经营监管

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和凭证采伐制度,认真落实森林经营规程规范。天然林抚育工作,严格按照天然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的规定,合理确定抚育方式和任务,科学安排抚育作业伐区,严防随意变更抚育方式。严禁以商品林的抚育标准对公益林进行抚育设计和违反规程提高采伐强度及出材率,坚决杜绝以森林抚育为名行伐木取材之实。科学开展低产低效林改造,严格按照技术规程确定改造对象和改造方式,从严控制低产低效林改造的规模和范围,确保不出现乱砍滥伐、不造成资源破坏、不发生水土流失。承担伐区调查设计的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要求开展伐区调查设计,严禁弄虚作假。对因虚假设计导致森林资源破坏的,依法追究设计单位负责人和设计人员的责任。

3.3规范树木采挖移植

禁止采挖原生地天然濒危、珍稀树木,禁止采挖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古树名木,以及国家级公益林、自然保护区、良种基地内以及生态脆弱和生态区位重要地区的树木。因科研等活动必须采挖树木的,必须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并保护好林地上的其他树木,防止破坏周边植被,采挖后应及时回填土壤,限期恢复植被。

3.4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对破坏森林资源的直接责任人,森林公安必须依法从严查处,不得以罚代刑,不得放弃追究民事责任。对森林资源管理中、、徇私枉法造成森林资源破坏的责任人,应根据相关规定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坚决打击因林地承包经营纠纷、山林权属纠纷、林权流转引起的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切实维护林农合法权益,维护林区安定。

3.5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的关系,着力加强对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破坏森林资源大要案查处情况制度和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重大事项约谈机制,接受社会监督。把森林资源数量增减、质量升降和保护管理好坏作为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考核,严格奖惩,促进责任落实。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森林保护;存在问题;对策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环境的好坏已经成为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如何保护好环境、保护好森林资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森林的生存和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一、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重要意义

1.森林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森林资源是生态建设的物质基础,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命根子,同时森林资源所涵养的良好生态功能,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环境的好坏已经成为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如何保护好环境、保护好森林资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森林的生存和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2.我国森林资源短缺

我国土地面积占世界总量的7%,人口占世界总量的22%,而森林面积仅占世界4%,林木蓄积不足世界总量的3%。按人均占有量计算,人均森林面积0.11公顷,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6;人均森林蓄积量8.6立方米,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8;年人均消费木材只有0.22立方米,而世界平均为0.65立方米。发达国家人均消费1.16立方米,比我国高5倍多,差距是相当大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木材的需求量还会不断增加,就目前的资源现状来看,满足大多数人的生活需要对我国来说还是个巨大的挑战,如果再不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我国的森林资源供需就会更加不协调,人们的生活需要就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威胁。

二、森林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森林保护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人们大量消耗森林资源,森林面积逐年减少,这种变化也引起了多方面的环境问题。同时森林资源的质量日益下降,林地生产力逐渐变弱。林地采伐日趋严重,可采资源锐减,森林面积不断缩小。这些年来,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来保护现有的森林资源,并组织开展了各类不同程度的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侵占林地专项行动,但是始终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各种私占林地的行为屡禁不止,林地流失的状况依然严重,林地保护管理的形势严峻。因此,如何更好的保护森林资源,已经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造成森林保护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一,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和短期利益。部分地区为了短时期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发展,大量砍伐森林资源。虽然国家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乱占林地和毁林开垦的歪风屡禁不绝,而且很多时候,我们的政策落实根本不到位,宣传也只是做样子,并没有将法律法规当回事;第二,我国的森林资源管理投入不大,管理手段也很有限,导致森林资源增长缓慢,虽然近年来大面积植树造林,但是却收效甚微,就是因为我们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第三,为了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我们往往需要采伐森林资源,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普遍遵循的原则是采大留小、采好留坏,这种方式也导致各种优良树种日益减少,森林资源的整体质量不断下降,其生态功能也日趋减弱;第四,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管理队伍不全,监管不到位,盗砍盗伐现象严重。

三、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1.从过去的管理方式中吸取经验教训

第一,要完善林业部门建设,加大对林I部门的管理力度。各林业部门应积极配合,认真负责,建立完善的责任制,设立合适的奖惩措施,确保森林资源管理的正常进行。国家应该加大对林业的资金投入,确保工作设施的完善,以适应当前林业建设的需要。各级部门应致力于提高本部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加人员培训的机会,使各级工作快速高效地开展,充分发挥林业部门在森林资源保护上的作用。第二,要规范采伐行为。各级林业部门应控制采伐力度,严格遵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杜绝一切违法采伐行为,有效减少乱砍滥伐给森林资源带来的破坏行为,把限额采伐放在保护森林资源措施的首位,部门间积极配合,控制好木材的采伐。第三,要加强对木材加工企业的监督管理,指导基层用材,各级之间要积极配合,杜绝非法加工、运输木材,确保木材利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第四,要科学管理森林资源。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大力发展林业。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应用到各个领域,使得林业生产管理在科学技术(如造林技术、转基因技术、病虫防治技术)的帮助下能够有效改善森林资源的现状。还要加对林业科技的投入,加大技术培训力度,科学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2.加强对基层人员的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只有从思想上引导基层林业部门工作人员,才能得到他们的积极配合,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才能高效执行,并取得有效成果。在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基层护林员的力量是关键,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增强林区工作人员的护林意识和责任感,使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参与到护林工作中。另外,林区农民也是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力量,必须充分利用这些民众力量,大力进行思想教育活动,使他们认识到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调动周围所有可利用资源,引导林区民众一起参与到森林资源保护中来,更好地实现森林资源保护。

3.提高公民的资源保护意识,建立资源保护团体保护森林资源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国家应加大宣传力度,使民众积极地参与到保护森林资源的工作中来,从个人做起,从小事做起。当我们看到一些违法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时应加以制止和举报,运用法律的武器积极维护国家的利益,保护森林资源。目前我国虽然制订了森林资源保护的相关法律,但森林资源破坏现象却此起彼伏,这是因为森林资源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很难被人重视,也更少有人提讼,这就助长了违法“毁林行为”,使森林资源受到更严重的破坏。因此,我们可以建立资源保护社会团体,用人民团体的力量与破坏森林资源行为作斗争,这就避免了个人力量的单一性和局限性。所谓的资源保护社团体。即存在于民间的非政府性的社会团体,它可以由一些热心公益的有志于环境保护的公民自愿参与,组织成具有一定形式、章程、管理、目标和活动的社团。遇到破坏森林资源行为或其他自然环境的行为时,社团可以集多人之力提讼,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森林资源。

4.防治病虫害

第一,要提高林业部门对病虫危害性的认识,引起足够重视。病虫害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一旦病虫危害蔓延泛滥,后果不堪设想,林业部门要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引进先进技术,培训工作人员,确保有效应对病虫害给森林资源带来的威胁。第二,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各个林业部门要对其管理区内资源进行定期监测,分工分时,建立工作责任制,确保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的有效进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森林资源进行监测,做到全面、准确、及时、有效检测。

总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森林资源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地球上,森林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资源之一,由于人类的无知,对森林进行一系列的不合理利用、砍伐,已经使森林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如果再这样下去,最终受罪的将是我们自己。因此我们必须反思自己,并且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采取一定措施来弥补我们之前所造成的损失,使森林资源的到可持续发展。我们在利用森林资源的同时也要保护森林资源,这是我们每一个林业工作人员的职责,也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017-01

1.可持续发展思想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1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可持续发展是指以不损害后代人的发展需求为前提,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和发展。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这是因为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2.林业的定义及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状况

所谓林业,是为进行森林经营组织起来的、以进行木材、林产品生产和实现各种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事业。林业部门包括营林和森林工业两大部门,其主要职能是有计划地绿化现有荒山荒地,扩大森林资源;科学地经营管理好现有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并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提高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增加木材和其他林副产品的生产,以满足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通过林业建设,可充分发挥森林的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和环境保护等多种效能,为确保农业高产稳产而服务;森林经营包括森林的采伐与更新、森林保护、森林再造及抚育间伐和城市森林的建立和管理等一系列林事活动。

我国林业发展有三个阶段,一是林业的初期发展阶段(1949~1978年),即传统林业发展阶段,这是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积累、大量采伐原始林的过程;二是1978~1992年,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这一时期的核心活动在集体林区和其他非国有林区进行林业三定,即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三是始于1992年至今,受国际林业转轨的发展态势以及我国环境恶化的状况影响,我国林业迈向新的发展之路。原林业部根据《中国21世纪议程》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确定了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

3.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其实现对策

3.1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可持续发展的林业是从森林生态系统在生命支持系统中的整体作用出发,以森林生态系统在自然、社会系统中的功能维护为中心,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向社会提供可持续的服务,而不仅仅是某种物质产品。这种功能的维护不仅是获取森林使用价值的基础,而且是由使用价值所表现出的经济获益持续的保障,更是人类持续生存所依赖于生命支持系统的根本,是森林价值的本质所在。

林业可持续发展决定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经济能力,即能源、资源、资金和信息使用的效率、效益和增长率、人均收入、资源储量和资本可替代性等;二是社会合力,即人口容量、人口素质、公共意识、文化道德、生活方式等;三是生态支持力,即生态自我调节能力、资源承载力、资源环境等。

3.2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从诸多方面发展。

3.2.1依靠科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因而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以加快林业的发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如今的"数字林业"已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使林业经营和管理逐步精确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2)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一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和监测;二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抓好良种育苗和树种结构调整;三要尽快提升木材工业总体技术水平,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加市场竞争力。

3.2.2注重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

(1)林业的生态效益。森林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效益,它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正面影响,人类普遍认识到森林兼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种效益,其生态效益价值远远超过其经济价值。林业的发展可同时带来这三种效益,其中,经济效益在过去往往是最受关注,但如今生态效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生态效益可创造经济效益。

(2)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二者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矛盾、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忽视生态环境而过度追求经济增长,势必会引起环境恶化而最终阻止经济的增长。

3.2.3转变传统经营模式,建立森林可持续经营机制。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开展森林的分类经营和生态系统经营,实行森林资产化管理,在经营模式和技术体系上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4.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法律机制

(1)我国的林业立法没有全面反映生态规律的要求,没有贯彻生态优先、保护资源的立法思想,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实行环保优先原则,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其他利益发生冲突时,优先考虑生态利益。

(2)林业立法中要充分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律的原则;二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原则,林业立法应充分考虑实现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生态环境与森林资源条件,考虑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的保护;三是突出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协调平衡的原则。

(3)在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监测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重大突发森林资源破坏事件的预警和应急系统,有效防范重大突发森林资源破坏事件的发生。

(4)在执法方面,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加强:一是加强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健全管理机制,确保森林生长量与采伐量的长期稳定;二是加强林地管理,防止有林地逆转,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和总量控制制度,严惩毁林占地的违法行为;三是坚持依法治林,加强基层林业执法队伍建设,从源头上控制破坏森林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贾洋堂;《森林资源与可持续发展》2007年3月,贵州教育出版社出版;

篇6

【关键词】气候变化,森林资源,保护策略

众所周知,由于人类社会生产的日益发展,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变化问题已经被提上了日程。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我国颁布了《森林法》,明确提出将森林资源保护纳入政绩工作考核之中,通过发挥森林资源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特殊作用来达到缓解气候变化的目的,从而进一步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一、基于气候变化的森林资源保护策略研究的现状

当今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了全球性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因为由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变化不但改变了自然生物的生存环境,也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为此各国多次进行研讨,并联合出台法律政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我国也不例外,目前我国颁布了《森林法》,通过发挥森林资源可以大量吸收二氧化碳以及防风固沙、调节气温的作用来进一步控制温室效应,缓解气候变化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森林资源保护政策的不断出台,我国在控制气候变化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客观来讲我国的森林资源保护政策还不够健全,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而且我国有些地区并没有严格贯彻执行相关的政策,使得保护森林资源有名无实。

二、基于气候变化的森林资源保护策略研究的意义

据调查研究显示,自进入20世纪以来由于气候变化带来的生物灭亡种类不计其数,最典型的例子,由于气候变暖,冰雪融化,北极熊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同时气候变化还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比如引起瘟疫、海平面上升导致的国度消失、引发自然灾害等等,这些严重的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然而森林资源恰恰可以缓解气候变暖的问题,有利于为人类营造合适的生存环境。森林生态系统是调节地球生态平衡的关键环节,森林资源在调节气温、改善环境、保护生物物种、降低自然灾害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可以通过森林资源吸收二氧化碳的特殊功效来控制温室效应,从而进一步缓解气候变化,维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因此森林资源保护策略研究的意义十分重大。

三、我国基于气候变化的森林资源保护策略存在的具体问题

通过上文我们了解到森林资源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积极颁布了《森林法》,旨在进一步控制气候变化,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但是不能否认我国的森林资源保护策略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人们应对气候变化的步伐,为此下文将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1、森林资源的质量不高。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的森林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是整体的质量却不高,而且林地的生产力也日益降低。比如我国西北部地区由于过度放牧、滥砍滥伐造成森林资源总量直线下降。这使得地下水蒸发严重,而且也会使气候变得干燥,造成地区气温的上升,这样会间接地带来气候变化问题,严重破坏了地区的生态环境,也不利于进一步控制气候变化、维护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

2、政策得不到有力贯彻。我国固然非常重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但是奈何我国地方政府和单位在贯彻落实森林资源保护政策时总是走过场,看上去搞得轰轰烈烈,实际上根本就没有真正的贯彻落实,这样使得我国推出的森林资源保护政策收效甚微,不利于进一步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

3、森林资源管理不科学。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工业起步晚,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保护环境的意识不断提高,但是我国环境保护的理念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我国在森林资源保护政策上虽然是主张管护与发展兼顾,但是实际上是重造轻管,有些地方对森林资源采取“七分造,三分管”的态度,还有些地方甚至是没人管。这样的管理方式造成了造林的速度赶不上毁林的速度,严重的影响了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进一步控制。

四、进一步贯彻落实我国森林资源保护政策的具体措施

近年来我国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确实采取了一些措施,并且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上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依然存在上述问题,下面将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旨在进一步缓解气候变化问题。

1、提高社会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我国森林资源质量差的原因之一就是社会的森林资源保护意识不强,这就带来了对森林的乱砍乱伐。所以我国务必提高社会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这样有利于全民环保,共同构建生态文明社会。

2、强化森林资源的管理的基础设施。我国应该进一步强化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通过完善森林资源林政管理机构、健全工作队伍、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执法力度、提高员工素质等等来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从而进一步促进森林资源保护政策的贯彻与落实。

3、应制定科学的森林资源管理政策。我国应该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森林资源管理理念,并结合本国国情加以吸收利用,并进行创新与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森林资源管理政策,这样有利于进一步把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从而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

4、加大政府对森林资源的监督力度。我国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森林资源的监督力度,对于滥砍滥伐的现象实行严厉的惩罚制度,同时对于地方政府部门不切实保护森林资源、无视党和国家政策的现象也要严厉打击,从而使国家的森林资源保护政策得到贯彻。

五、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我国积极采取了应对措施,推出了一系列的森林资源保护策略,并且在环节气候变化问题上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不能否认我国在森林资源保护政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国必须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森林资源管理理念,并吸收利用,为进一步控制气候变化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周训芳.诸江.应对气候变化视域下森林资源保护红线管制立法.《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2期

篇7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及其涵义

1987年在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领导之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想联合国提交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在报告里提出了我们应致力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并且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既满足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而自然条件的优劣往往又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

二、林业的定义及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状况

所谓林业,是为进行森林经营组织起来的,以进行木材、林产品生产和保护性资源经营并以后者为基础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森林经营包括森林的采伐与更新、森林保护(含病虫害防治与防火)、森林再造、森林抚育和城市森林的建立、管理等一系列林事活动。

我国的林业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阶段是林业的初期发展阶段,(1949-1978),即传统林业发展阶段。这是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积累,大量采伐原始林的过程。第二阶段是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1978-1992),这一时期的核心活动是在集体林区和其它非国有林区进行“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但由于对改革的目标认识不足,林业改革的进展,远远落后于其它部门,迄今未走出一条可行之路。第三阶段始于1992年,受世界环发大会和国际林业转轨的发展态势以及我国环境恶化的现状的影响,我国的林业迈向新的发展之路,但这一过程很漫长。特别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般说林区多在山区,而这些地区也是经济上最贫困的地区。因此,基于经济的诱惑,各地破坏性掠夺式采伐利用仍时常发生。这一时期的林业的发展必须落实到林业的科学经营上。否则,再像过去几十年只知道造林、采伐而不知道森林经营,最终将葬送林业的发展。这也就提出了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营模式。

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在1992年的世界环境发展大会上提出的,这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各个方面,我国也已把此定为国策之一。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和判定林业可持续经营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我国的林业工作者也参与了这一活动,有关方面也提出了标准和66项指标,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正在深化。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实质表现在三个方面:⑴经济能力,即能源、资源、资金和信息使用的效率、效益和增长率,人均收入、资源储量、资本可替代性等;⑵社会合力,即人口容量、人口素质、公共意识、文化道德、生活方式、社会公平性、社会稳定性、体制合理性等;⑶生态支持力,即生态自我调节力、生态还原力、资源承载力、环境资源等。

(二)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我觉得主要应作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依靠科技发展林业。我认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那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以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有人提出了“数字林业”的概念,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2)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指导林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要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3)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一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二要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三要研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尽快提升木材工业总体技术水平,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3、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1)林业的生态效益

就我理解,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人们普遍认识到,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其生态效益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林业的发展可以带来三种效益,在这三种效益中,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但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况下,生态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

(2)林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在忽视生态环境而过度追求经济增长时期,尽管当期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当快,但后期的经济发展却受到了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增长环境恶化的巨大报复,使得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或萎缩。在既重视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的时期,不仅当期的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后期的经济增长也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当然,我们应注意,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注重,并非消极的注重,而是积极的注重。如果采取消极的注重,即单纯注重生态环境而放弃必要的经济增长,那么,终究会因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而导致经济效益滑坡,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实力支撑会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失去现实意义或物质基础。有学者提出“生态效益经济”的概念,它充分反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生态效益经济是在以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约束条件下的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它包括以下五层意义:

其一,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讲求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和总量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其二,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其三,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以保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为约束条件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其四,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以绿色产业为重要支柱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其五,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经济增长、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的社会再生产活动。

从以上的生态效益经济的定义和涵义我们可以看出,首先,生态效益经济的落脚点在“经济”上,它追求的是一种经济效益,它“讲求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和总量”,它“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其次它又是一种“再生产活动”,它“以保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为约束条件”、“以绿色产业为重要支柱”

(3)注重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实践中的对策

这些年来,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各地在实践中采取了各种对策,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①林农结合式。应用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成果,采用科学的生产、管理方法,以林为主,林农结合,多种经营,逐步建成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林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兼备的生态经济兼作。如实行林草间作、林药间作、乔灌混交等种植模式,最终使退耕还林成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收入的良机,同时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效果。

②造林规模化。从提高生态效应、景观效果、经济效益出发,成片造林力度明显加大,。片林建设以发展苗木基地、经济果林、速生丰产林等经济型林地为主。

③造林多样化。采用多样化的以林养林方式,有的以发展苗木养林,有的以发展林木加工养林,有的以发展经济果林养林。农民还采取林苗结合、林禽结合、林菜结合、林果结合等方式,提高林地产出和经济收益。

四、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机制

以上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集中从政策制度层面进行了理解和阐释。我们知道,除了政策制度,法律是最有效的保证和监督执行机制。以下将简单地从现存法律中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以及存在不足需要完善的地方进行评述。

(一)我国法律中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

我们目前关于林业的单行法主要有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

在《森林法》的立法目的种就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储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是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制定本法。”在这以立法宗旨中,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目的。在总则中,第5条规定“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偏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第11条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这些规定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反映了我国法律对林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和关注。

在第二章“森林的经营管理”中的第14条建立森林资源档案制度、16条政府制定林业的发展计划、18条占用林地时的处理;第三章“森林保护”和第四章“植树造林”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实施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同样也体现了这一思想。

(二)对我国现存林业法律制度的完善

我国已经设立的林业法律制度的完整性、严密性存在缺陷,在立法思路、立法原则、履行程序、实现方式、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制度内容上有遗漏、空白、不明确之处。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补充和和完善:

(1)首先,重新确立林业立法思路。我国的林业立法,没有全面反映生态规律的要求,没有真正贯彻生态优先、保护资源的立法思想,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立法的先进经验,实行环境保护优先原则。在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及其他利益发生冲突时,优先考虑生态利益。

(2)立法原则的创新。

a、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律的原则。林业立法充分地考虑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运行规律,重视生态平衡理论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发展规律,尊重自然和生态规律。

b、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原则。林业立法应当充分地考虑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生态环境与森林资源条件,考虑地球环境与森林资源的保护。

c、突出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协调平衡的原则,在进行林业行政立法时,注重林业的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我们应当将森林生态环境损益分析立法和对法律规范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分别运用到对森林开发行为的预测、评价、管理以及拟定(或既定)法律制度的设计与分析之中,作为指导法律以及确定法律规范的理论基础。以真正通过立法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效益的均衡和综合发挥。

(3)在执法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一是必须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健全管理机制,加大管理力度。二是必须加强林地管理,防止有林地逆转,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和总量控制制度,严惩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必须认真执行凭证运输木材制度,严格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木材运输证的领取、保管、发行和统计报告制度。四是必须坚持依法治林,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抓好林业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置于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中,加强基层执法队伍的建设,实现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4)在监测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综合监测体系建设,实现对森林资源与林业状况的综合监测。要以森林资源监测为主体,整合现有监测资源,扩展监测内容,建立健全全国森林资源与林业状况综合监测体系,实现对森林资源和林业状况的综合监测和评价。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采取有力的措施,实现对森林资源的监测和林业经营的管理。要依靠科技进步,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林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供平台,全面提高森林资源监测的科技含量和监测成果的时效性。

另外,要在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监测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重大突发森林资源破坏事件的预警和应急系统,有效防范重大突发森林资源破坏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篇8

关键词:水城县;森林资源;保护;开发

收稿日期:2011-06-09

作者简介:陈治(1982―),男,贵州六盘水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城县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工作。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7-0134-02

1引言

森林林业是一项古老的经营事业,其内容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异。据史料记载,我国曾是一个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随着人口的增加,大量森林被开辟为农田,加上古代对森林资源的破坏,致使我国变成了一个人均森林资源较少的国家,林业一直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主要是开发利用原始林,以取得燃料、木材及其它产品。

建国以来,党及政府十分重视林业建设,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有力推动了林业发展并取得显著成绩,奠定了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生态意识的增强,对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不断增加,林业经营目标已由过去单纯满足社会对林产品需求为主的传统经营模式转向以发挥多种效益为目标的可持续经营”。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及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发挥维持生态平衡的无可代替的决定性的地位,赋予林业在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主体)地位。可见,现代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及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肩负着“优化环境与促进发展”的双重使命[1]。

2水城县森林资源基本情况

根据水城县第3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资料,目前全县林地面积为202 166.37hm 其中有林地76 332.92hm 占37.76%;疏林地466.21hm 占0.23%;竹林地488.42hm 占0.60%;灌木林地63 004.20hm 占31.17%;未成林造林地20 045.30hm 占9.92%;无立木林地2 579.70hm 占1.28%;宜林地3 9718.9hm 占19.65%;辅助生产用地12.74hm 占0.006 3%。全县活立木总蓄积184.69万m 其中森林蓄积183.58万m 占99.40%;疏林地蓄积0.58万m 四旁树蓄积0.12万m 散生木蓄积0.39m 。全县森林覆盖率为36.63%,林木绿化率为38.83%(加“四旁”树占地面积)。

3水城县森林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林改工作任务重

宗地权源依据收集不齐,历史遗留问题多,情况复杂,勘界确权和纠纷调处难度大。乡镇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影响全县林改工作进度。

3.2林权由相对集中变为分散,难以形成规模经营

林业的特点是规模出效应。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后(以下简称林改),农户成为完全独立的经营主体,不再受村组约束。林业产权和经营分散到各家各户后,农户各自造林、各自管理,经营不能形成规模,例如黎川县集体林地面积10万hm 多,落实产权的农户有5万多家,平均2hm /户。由于分散经营,与林业生产发展要求的规模经营相矛盾。同时,有一部分农民因无资金投入,同意出租山场,但又因山场面积小而分散,难于管理,想租赁的也只好放弃[2]。

3.3森林资源保护压力大

水城县属国家天保县,中幼林和灌木林多,林分生长过密,森林火灾、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加上一些非煤矿山项目违法占用林地,乱开乱采,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3.4森林防火扑救工作难以组织

森林防火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产安全、财产安全、生命安全的大事,也是体现各级政府为民着想的实事。过去森林防火主要依靠各级政府组织的防火体系,依靠村组集体组织的群众防火队伍。林改后,林业产权分散到各家各户,农民的防火意识和责任虽然得到加强,但“自扫门前雪”的思想较浓,而村组集体防火力量明显减弱,使防火、扑救变得难以组织,难以形成力量[3]。

3.5林业产业发展滞后

林业产业发展缓慢,产业基地建设规模小,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差。据调查统计,全县没有一家上一定规模的林产品加工或销售企业,没有一处上规模的林产品贸易市场,林产品仅以原材料的初始商品形态出现于市场,无品牌,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制约了林业产业发展。

3.6基层林业站管理体制不顺

水城县乡(镇)林业站实行乡(镇)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县乡机构改革后,乡(镇)林业站人事、工资等由乡(镇)政府管理,林业局在对乡(镇)林业站的考核、工作安排以及人员调配方面失去主动。根据省有关精神,今后要逐步理顺基层林业工作站管理体制,将其收回林业部门直接管理。目前,六盘水市已有六枝特区和钟山区基层林业站已经收回由特区(区)林业局直接管理。

3.7山林价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不到位

目前,国家公益林补偿标准是75元/hm 其中有7.5元是林业部门的管理费,如再扣除护林管理费,农民实际得到的经费就更少。林改后,随着山林经营收益的提高,山林价格有较大提高,农户不再愿意将山划为公益林,有的甚至要求退出公益林。如果公益林的补偿标准不提高,今后管理将是个大问题,乱砍滥伐将难以制止。还有目前的地方公益林没有补偿,管理形同虚设。

3.8林业发展投入较低

水城县林业大部分是由当地农户或个体承包户投资经营,资金来源以自筹为主。虽然近年来国家在林业建设上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但是由于林业生产经营周期长,收益期长,导致后期管护资金严重不足,只造不管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造林成效不高。

3.9限额控制依旧,与按市场需求采伐相矛盾

限额采伐制度是《森林法》的规定,对整个森林资源的保护非常必要。林改对采伐计划做了一定的改革,但对限额控制没有具体的改变。目前采伐限额还存在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地方。采伐限额主要是根据资源状况和林木的生长规律来制定,而不是根据市场需求而定;计划下达受人为影响;生产经营者缺少自,不能根据市场需求自主选择采伐方式和采伐年限;限额指标调整困难,一定5年不变,年度不能结转。

4发展林业生态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4.1制订对荒芜和低产林地改造的制约措施

林改的目的在于提高农民收入,提高森林覆盖率,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森林的“三大”效益。林改后,如果林地还是任其荒芜,低产林也不进行改造,那么林改就失去意义。制订制约措施,对林地荒芜者和不进行低产林改造者进行制约,同时,要鼓励林地权利人投资投劳加快绿化,鼓励缺乏劳力的进行林地流转或以林地入股进行合作造林经营。

4.2深化林业体制改革

积极稳妥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完成主体改革的基础上,继续完成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和完善相关保障措施,基本建立起“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程序规范,监管服务有效”的集体林业产权制度。

4.3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步伐

按照现代林业建设的要求,认真研究并解决林业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结构布局,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特色经济林、木本中药材、种苗花卉、林木生物质能源林等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培育森林生态旅游、森林资产评估、林业技术推广咨询等服务业。尽快制定林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加快推进林业产业特色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逐步形成富有我县特色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4.4大力实施科教兴林战略

按照“一手抓创新,一手抓推广”的方针,充分发挥科技对现代林业建设的支撑、引领、突破和带动作用。认真抓好林业科技支撑计划及各类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力争在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困难地段造林、林农复合经营技术等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尽快取得突破,提高林业科技创新能力。要着力加强科技示范点建设,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提升科技对林业建设的支撑保障能力,提高林业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4.5要建立健全林权管理机构

林改后,农户的林地经营权可以依法自主地进行流转,这是市场经济的要求,是林改所要达到的重要目的,也是在林权明晰的基础上,将农民经营权流向大企业和造林大户,实现林业规模经营的重要手段。但林权的流转要求省、市、县林业行政管理部门都建立健全林权管理机构,规范管理行为。要在林权档案管理、林木林地资产评估、流转合同管理、纠纷调处等方面充分发挥林权管理机构的职能作用,为林地的流转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周生贤.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林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关系[J].中国发展,2004(2):17~18.

篇9

关键词 乡镇林业站;森林资源;保护;作用

中图分类号 F326.2;S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4-0156-01

林业承担绿色发展的历史重任前所未有,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意义重大。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推进,一些地区林业资源受破坏严重,保护的压力持续增加,而乡镇林业工作站(以下简称林业站)是林业工作的基石,要充分发挥林业站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作用。

1 充分发挥林业站“政策法规宣传”的职能

1.1 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工作

林业站要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章作为宣传重点,让林农群众明白森林资源的涵义,了解林业发展政策,重视森林资源保护的作用,支持和参与林业产业建设,培养公民生态价值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2 多形式、多渠道宣传,确保宣传效果

要做到打开电视有滚动宣传字幕,走在路上有宣传横幅、固定宣传牌,走进家里有宣传挂历,要做到宣传进校园、宣传进农家、宣传进企业。总之,充分利用一切工作机会,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宣传,形成生态建设、保护森林、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1.3 认真落实各项林业政策

林业站要通过各大林业项目的实施引导林农、企业积极投入林业建设,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森林变成水库、钱库和粮库。

2 充分发挥林业站“资源保护管理”的职能

2.1 做好森林资源调查

积极配合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做好各类森林资源调查,查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数量、种类、质量与分布,掌握辖区内森林资源现状及变化情况,落实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的对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与利用意见[1]。

2.2 实行林业分类经营

林业站要根据各类资源调查中掌握的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情况因地制宜的^划好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对生态公益林,签订公益林界定书,处理好公益林管理者与所有者的责、权、利,划分好管护区,签好管护协议,公开竞聘好专职护林员,监管利用好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好公益林护林员,使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保护。商品林,确保经营者进行经营生产的同时,必须服从于环境保护目标。林业站要把这种服从具体落实到造林地块选择、造林树种选择等营造林措施及采伐方式、采伐量等森林经营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上[2]。

2.3 健全森林资源保护网络

在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政府、乡镇党委的支持下,建立健全的护林网络,组建专门的护林队伍。乡镇林业站出面,选择一批责任心强、身体健康、遵纪守法、热爱林业事业、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员作为护林员,乡镇林业站要基于森林资源的分布状况及管护难易程度来给护林员划定管护责任区,明确管护小班面积,以村为单位组建护林队,由林业站进行管理,做到“组有护林员、村有护林队、乡有林业站”的管护体系,建立起乡镇、村、组3级护林网络[2]。

2.4 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对辖区森林防火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进行全面的摸排,实行镇、村、地块3级网格化管理,确保每个地块都有相应的责任人;各村护林员加强责任区巡查,重点监控清明期间上坟祭祖等野外用火行为[3];对精神障碍等5类人群和儿童实施重点监管,落实监护人责任;建立半专业森林扑火队,防火紧要期实行值班制度,确保发生火情能够及时扑救。

按照森林防火工作的要求,严格执行防火值班制度,做到值班有记录、有交接,遇到火险、灾情能及时、稳妥地处理[4]。

2.5 认真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一是做好预测预报工作。林业站要全面掌握本乡镇的林情,准确、及时上报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为防治提供依据。二是加强营林防治。首先,林业站在指导林业生产过程中科学地抚育管理、营造混交林、选育抗虫品种,从根本上提高林木自身的保护性能[5]。其次,营林防治与其他防治相结合,以营林防治为基础,以其他防治措施相配套,应对突发病虫情。最后,大力提倡封山育林,保护生物多样性,逐年形成林分类型多样、林种多样、树种多样的森林体系,提高林木的保护性能,达到有虫不成灾。三是抓好出入境动植物资源检疫工作,杜绝病虫害的传染扩散[6]。

3 充分发挥林业站“林业行政执法”的职能

一是进一步规范林木采伐管理,林业站严格执行采伐限额,认真做好林木采伐作业设计,做到先审批办证后,方可采伐,有效杜绝滥伐行为[7]。二是对于农户建房、企业发展、基础建设等需要征占用林地的,林业站及时介入,协助其报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后,方能进入国土部门审批程序。三是加大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和复壮,严禁移植天然大树进城,严格监管乱捕滥猎、乱采滥挖、乱食滥用野生动植物等不文明行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自然生态平衡[8]。四是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林业站、森林派出所要形成合力,一旦发现涉林违法案件,积极查处,加大打击力度。

4 参考文献

[1] 字正西.森林防火工作中基层林业站如何发挥其职能作用[J].中国林业产业,2016(1):154.

[2] 袁贵.乡镇林业站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思考[J].绿色科技,2015(9):188-189.

[3] 吴守蓉,邬惠中,白石则彦.基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层林业站职能优化途径研究[J].农村经济,2015(7):100-105.

[4] 程小玲.关于加强乡镇林业站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林业经济问题,2014(4):330-333.

[5] 张瑞.隆德县乡镇林业站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思考[J].宁夏农林科技,2013(9):88-89.

[6] 胡秀芬.充分发挥基层林业站的职能作用,搞好森林管护工作[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58-159.

篇10

【关键词】:林业资源;保护;管理;基础;研究

前言:我国国土面积960平方千米,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林业资源,其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资源,对于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十分重要。因此,林业管理部门应当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加强森林防火管理和资源保护。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于林业资源的需求的不断增加,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促进其可持续的发展和利用以及制定合理的森林防火措施也就成为当下相关部门所考虑的首要问题。

1、 林业资源保护工作的研究

1.1国外林业资源管理

林业资源维持着生态系统正常运转,是人类重要的木材来源。在生产原木和木制品,林业资源企业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和竞争性以及正外部性。若林业资源作为一种个人财产,那么,有关林业资源的企业在经济上的收益将大打折扣也将对这种产品失去兴趣,就会减少生产公共服务品的林业资源。为了使不同用途的林业资源数量平衡,确保各种林业公共服务品的正常提供,国家政府应该提出相应解决措施,维持这种产品量之间的平衡。

1.2林权企业对于林业资源的所有权支配

在我国林业资源开发中,多采用以开采区转让给采伐者的所有权支配方式。国家早林业资源采伐时不进行微观管理,往往是宏观调控来实现管理,所以,在保护林业资源不受破坏时,政府应将采伐者假定为森林资源的保护者。不但要对林业资源展开保护,还要在林业产品生产时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从而推动林业资源更好地为社会服务[1]。

1.3我国在林业资源管理中的探索

在我国林业资源管理中,常常出现两种完全不一的产权制度。一种为人民所有,另一种为集体所有。进而造成了政府与企业变成了一个整体,得以在管理手段方面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但在林业管理方面却未能产生公有制的模式,而是产生了委托管理的模式。当前部分林业局面临着管理经验缺乏的现象,进而造成管理方面创新能力严重缺乏,致使林业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与预期不符。

1.4不合理林业经济结构

为扩大市场经济,给予我国经济更大的发展空间,己经将我国林业的开采权从国家转移到了企业、个人的手里。但对于集体和个人来说,通常会由于各自的利益,不能够很好的合作,造成了林业发展的不协调,以及发展片面性。甚至有的林业经营单位、个人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完全不考虑到林业的长久发展,导致许多森林资源受到了不可修复的破坏[2]。

2、 林业资源的防火策略

2.1森林火灾的预防及管理

森林火灾的发生不是人为可以阻止的。森林火灾具有巨大的破坏性,为避免火灾对森林资源构成的破坏,并减轻对人类和社会的不良影响。应该尽量做好森林火灾防御措施,进一步完善森林防火的相关基础设施。为此,要求相关管理者提前做好森林防火措施,严格控制火源。

首先应明_森林火灾对林业资源产生的毁灭性伤害程度,掌握造成森林火灾的的原因通常情况下,导致森林火灾的原因主要包含可燃物、氧气和火源。在森林中,可燃物和氧气是时刻存在的[3],因而造成森林火灾的根本原因是火源。森林管理人员应在充分了解引发森林火灾的原因后,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方针和方案,构建健全的规章制度,对林业保护和森林防火工作进行科学管理。

其次,建立健全的森林火灾预报和防治体系,在体系的指导下,森林管理人员严格按照体系的内容开展森林防火工作,对火险进行预报,对森林火灾的情况予以实时监测和预报,森林保护工作人员要加大森林防火的宣传力度,使得人们的防火意识有所提升,实现对森林火灾的预防和全面管理,降低森林火灾的发生几率。

2.2加强野外火源的管理

在林业资源的防火工作中,除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及管理,还要加强对野外火源的科学管理,通过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为森林防火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依据。在实际森林防火中,野外火源进行管理是基础的性工作内容。在全面开展森林防火工作前,需将业务火源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做好对生产工作用火和非生产用火的防范。在野外火源管理中,应加强巡查力度,通过大面积的排查,进而消除火灾安全隐患[4]。特别是在火灾高险期和节假日等时期,需加大巡查的范围和工作密度,在中午和傍晚等时间段,严格执行火灾防范工作,确保火灾防范的各个环节都能够认真落实到实处。

2.3加大对森林防火的宣传

在依法治国的国策下,森林防火标语已经成为国家的脸面,依法制定、依法执行才是大道。在森林防火宣传中,需不厌其烦地教育和宣传。坚持公众化、基本性、专业化、普及化、创新性、针对性等原则,定期向群众讲解森林防火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可以通过广播、报纸、电视或向群众发放并讲解宣传册或宣传单。其次,定期向群众进行警示教育,例举一些由于一时的疏忽大意引起的重大火灾故事,挨家挨户宣传,使群众自身意识到森林防火的重要性。

结语:随着林业资源的不断发展,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的作用。政府能够建立对应的管理体系,从而可以有效地建设林业管理机构。同时,在林业产品出口方面也要实施严格的控制,建立森林保护政策。加强关于森林资源保护意识可以有效地推劝森林行业的发展,时时关注林业资源的监管工作。

【参考文献】:

[1]胡成云. 林业资源保护及森林防火管理的有效策略分析[J]. 绿色科技,2013,12:213-214.

[2]罗利平. 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探讨[J]. 中国林业产业,2016,12:264.